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河,地理,基础]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红河,地理,基础]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红河,地理,基础]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红河,地理,基础]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摘要】哈尼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之一,其先民古羌族在长期自北向南曲折迁徙发展过程

中学习和掌握了暂居地的农耕技艺,为后来定居哀牢山奠定了耕作基础。哈尼族祖先迁居到哀牢山后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因地制宜的开发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哈尼梯田。本文试从地理基础方面解析哀牢山哈尼族的产生、发展、壮大。

【关键词】哈尼族;地理基础;形成与影响

一、哈尼族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

(一)人口基础的奠定

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哈尼族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期间经历了两次区域性人口过剩期:①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哈尼族先民迁至安宁河流域及大渡河流域,高出生高死亡的人口生产有力地促使哈尼先民结合成社会集群,从事群居生产生活,哈尼族人口增多壮大了族群,也增加了对生存环境和区域环境容量的需求,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与当地部落联盟发生冲突。②迁居今天滇池地区,哈尼族先民凭借尤为精好的耕作技艺使哈尼族人口得以快速膨胀,滇池成为人口稠密区。为争夺资源,在滇池地区哈尼族与当地氏族部落发生过大规模械斗,遭遇灭族的危机,人口锐减,最后分多路迁居至滇南哀牢山区。初到哀牢山时,哀牢山脚被当地土著民族所耕种,只能迁徙驻扎在半山腰,此次定居奠定了哈尼族稳定的生存环境。人口缓慢恢复发展,劳动力日益增多。

(二)农耕技艺的巩固与发展

哈尼先祖―古羌族,长期游牧于青藏高原,游牧至青海西宁后,开始由游牧生活进入种植玉米、小麦、青稞等农作物为主的游耕生产生活类型。此时,哈尼族农耕萌芽产生,在这里哈尼族先民学会了简单粗放的耕作技术。秦献公时期秦朝大举进犯邻族,迫使哈尼先民流迁至川西北高原与青海南部高原桦合之纵谷地区。随后沿沟谷进入雅砻江、大渡河、安宁河流域等地区,开始定居农耕生活。西汉时,居住于这里的哈尼族先民已经开始种水稻。并对田和地,以及种植规律的掌握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定居农耕生活使哈尼族积累了一些早期水稻种植经验,从安宁河流域进入洱海湖滨,昆明坝等地区后,优越的农耕资源和气候条件,极有益于农业生产。且这些地区为较早开发的地域,有农耕氏族部落居住,哈尼族祖先的迁入,学习坝区成熟的生产经验,提高和改进了原有的农耕技术。

(三)兼收并蓄的水稻作物基础

云南是世界上公认的亚洲栽培稻起源中心和多样性中心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和生态多样性中心及优异资源的富集地区,尤其是滇西南地区。其稻种的多样性

与环境多样性和民族的多样性息息相关,并与哈尼族善制梯田栽培稻谷有一定联系。哈尼族长期迁徙,累积保存了大量传统稻作品种,进入哀牢山定居后丰富了当地稻作品种多样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曲轻快、活泼

课题:《其多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及工作单位:陈院小学蒋明敏 教材分析: 《其多列》是一首云南哈尼族民歌,歌曲轻快、活泼。旋律多为级进,节奏变化不大,简单上口,便于演唱。歌中通过对哈尼族儿童“上山拣竹叶”,“砍竹筒”,“背上彩色书包去上学”等劳动、学习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儿童们像自由自在的小鸟生长在祖国怀抱中的愉快心情。 学情分析 本版有学生45名,女生16人,男生29人,大部分同学对音乐兴趣浓厚,乐感 也很强,对学习音乐又很强的欲望。 教学目标: (一)能注意集中的聆听《快乐的一天》,初步知道怎样聆听音乐,学习以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能够整齐的演唱《其多列》、《跳绳》、学习用歌声及动作表达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练习随歌声和乐曲进行节拍、初步做到均匀、正确。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集中的聆听《快乐的一天》,学习用动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能整齐的演唱《其多列》,《跳绳》 知道音有长短,读出走与跑的长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拉勾勾》 三,感知音的长短,创编 小朋友成了好朋友,并拉了勾勾。课后小朋友做些什么游戏?学生自由发言。你会边拍手边说吗? 跟老师说:我去做游戏 我去踢足球 老师与学生对问:老师:你去做什么?

我去做游戏 创编:老师分别问学生,让学生按以上节奏创编。 出示请小朋友说说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干什么?走 请小朋友边拍手边说“走” 要求:读“走”时要稳,不能说成“走哦” 出示: 方法:出示一条拍一条 指名拍 分组拍 变换位置拍 接龙传递 游戏:请小朋友上来,教师排节奏对形,让学生拍。要求:等距离、并讲名方法, 方法:教师排,学生拍。 请一个学生排,排后再拍 教师拍节奏,让学生排,并拍。带其它学生一起拍。 教师弹奏《其多列》旋律,学生拍打节奏。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学唱歌曲《其多列》 表演《其多列》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学过程】: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湖保护条例(2017年修订)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异龙 湖保护管理条例 (1994年3月28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4年9月24日云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2007年2月11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一次修订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批准2017年2月25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修订2017年3月31日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异龙湖的保护管理,防治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异龙湖保护管理范围内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异龙湖保护管理范围为:东至坝心镇四家村与建水县分界线,南至坝心镇老海资村与红河水系之间分水岭,西至宝秀关口分水岭,北至乾阳山分水岭,以及异龙湖补水引水渠道两侧水平距离各50米以内的范围。其中,一级保护区为异龙湖水体以及最高运行水位以内的区域,莲花池湾、过细湾、白浪湾、青鱼湾、毛木嘴至红坡头湾的围堤外坝坡贴脚线水平距离20米以内,斗山嘴闸至青鱼湾闸、新街海河入口至洄澜阁闸门的河道,城河、城南河、城北河等河流入湖口往上游延伸2000米以及河道两岸外侧水平距离各20米以内的范围;其他区域为二级保护区。 一级、二级保护区的具体范围界线,由石屏县人民政府依据本条例划定,设置标识,并向社会公告。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民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含解析)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民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物理试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那么在刹车后的前3s内 与最后1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 B. 3:1 C. 4:1 D. 15:1 2.如图所示,两根轻绳一端系于结点O,另一端分别系于竖直放置的圆环上的 A、B两点,O点下面悬挂一物体m,细绳OA、OB的拉力分别为F A和F B, 将细绳OA由水平方向缓慢移动到与OB垂直的OA′位置的过程中,且物体 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在旋转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A一定小于物体的重力mg B. F A与F B的合力始终大小不变 C. F A的大小逐渐减小 D. F B的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究学生做艺术体操时,学生可被视为质点 B. 眉山新闻联播节目每晚19:35开播,19:35指的是时间 C. 第5s末和第6s初指的是同一时刻 D.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研究对象运动情况的描述没有影响 4.t1时刻,小皮球被从距地面5m高的A点竖直向下抛出,t2时刻落地并立刻被地面反弹,竖直向 上运动,t3时刻上升至距地面2m的B点.则在(t3?t1)时间里() A. 小皮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 小皮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C. 小皮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 小皮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5.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细绳被小球竖直拉紧,小球与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 状态。则该小球受到的力是()

哈尼族的图腾

哈尼族的图腾 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哈尼族的图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哈尼族的图腾 白鹇鸟 哈尼族崇奉、爱护白鹇鸟。传说古时候有位贫病老人卧于树下,白鹇鸟衔来妙药,拯救老人,然后飞向远方。为纪念白鹇,老人用芭蕉叶作为鸟翅,模仿白鹇起舞,因而流传下来“白鹇舞”。哈尼族把白鹇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村寨搬迁时抱一只小白鹇鸟来引路。梯田是哈尼族农业文明的创造。白鹇鸟和梯田构成的图案,象征哈尼族智慧、勤劳和光明的前程。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哈尼族历史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羌族。古代的羌族原游牧于

青藏高原。公元前384至前362年间,秦朝迅速扩张,居住于青藏高原的古羌人游牧群体受到攻击,流散迁徙,出现若干羌人演变的名号。“和夷”是古羌人南迁部族的一个分支,当他们定居于大渡河畔之后,为适应当地平坝及“百谷自生”的地理环境和条件,开始了农耕生活。[5] 哈尼族在于大渡河畔定居农耕之后,因战争等原因被迫离开农耕定居地而再度迁徙,进入云南亚热带哀牢山中。[5] 根据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的初唐期间,部分哈尼族先民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唐人文献中,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 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方物,唐朝在给云南各族首领的敕书中列入了“和蛮”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为唐朝的臣属。“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三十七蛮郡”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红河地区。 10世纪(大理国时期),哈尼族向傣族封建领主纳贡,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 明朝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了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 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处、落恐、左能、瓦渣、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题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三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 (共4题;共8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水泵(bènɡ)发髻(jì)付梓(zǐ)沁(qìnɡ)人心脾 B . 孱(chán)弱繁冗(rǒnɡ)引擎(qínɡ)结(jié)结巴巴 C . 累(léi)赘鬈(quán)曲簇(cù)新撇(piē)不开 D . 诧(chà)异摒(bìnɡ)弃脑髓(suí)攥(zuàn)着钱 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 . 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 .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是不同凡响了。 D . 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3. (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 500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 . 在专业研究、实验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受访问学者、举办训练班以及对其他协作单位提供帮助的义务。 C . 像往年一样,今年3月5日,龙泉一中多名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很多志愿者表示,雷锋精神的实质是爱,而爱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D .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走民族学校办学的特色之路

走民族学校办学的特色之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第二中学校陈大勇 一、民族学校的办学理念要有特色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办学的行动指南。一所学校,要想使自己的学校办得好,办出水平,办出质量,首先就要有自己先进的、现代的办学理念。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发展的方向,有了它,学校才有办学的内在动力,才能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办学理念是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的追求。它是对自己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等根本问题的指导思想或思想观念。它是办学者对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如何办等一系列问题的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理性思考和认识,是长期办学经验、思路及理性思维的积累、提炼、升华。 当下,在基础教育阶段生源普遍萎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长青二中也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危机。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深思熟虑一致认为“学校要发展,理念必先行”,理念变,天地变,理念不变原地打转。作为一所满族民族学校的校长,在办学理念上既要注重民族性也要注重时代性。民族性是我们的优势,为我们的特色发展提供空间和可能;时代性是我们必须努力追求的,因为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学校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创办特色化的民族学校,既要坚持民族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握办学方向,面向民族子弟,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培养优秀民族人才;更要注重把民族优势和现代先进的教育理论协调起来。容为一体,使之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独特性,从而

形成办学特色。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治校办学新理念:校训——责任、奉献、高效、创新;办学理念——办好一方教育、造福一方百姓、成就一代孩子;办学宗旨——抓基础、育素质、创特色;办学目标——办农村品牌学校、训德才兼备教师、育高素质人才。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制度的完善,制度完善了,学校才能和谐有序地发展。因此,我们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学校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牢固树立“管理即服务的理念”,以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为本,使学校成为学生和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 二、民族学校的课程设置要有特色 我们长青二中在坚决落实国家课程,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的同时,立足农村实际,依托“乡村少年宫”开设许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特色课程。目前我们有十几个社团,其中大部分社团成为艺体2+1+1的重要阵地。“满族花棍秧歌舞”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聘请村里老艺人担任指导,成立了乡村学校少年宫“花棍舞社团”。学校把社团课程扩展到学校,成为学校每日必做的校操。花棍舞课程,引导孩子们对乡村文化的自豪感、亲切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将来所担当传承责任意识。 我校的茶艺社团,学茶艺,重细节,静心神,修身性,品茶道,共和谐。在悠扬的音乐伴奏下,烧水、洗杯、泡茶、倒茶如行云流水一般。 我校的非洲鼓社团、棋类社团、快板社团、“百家讲坛”社团、版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哈尼、彝、苗、瑶、傣、回、拉祜、布依、壮、汉十个世居民族和尚未识别族称的芒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自治州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天然的民族博物馆,迷人的文化大观园,红河哈尼梯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景观。 一、红河哈尼梯田简介 河哈尼梯田是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人民在一千多年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当地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文字史料记载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大农学家徐光启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并留下了“世间田制多等夷,有田世外认命题”的著名诗篇。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观壮丽,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集中连片最大的达上万亩,其中以多依树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勐品梯田、牛角寨梯田最为著名。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蒸腾,满谷的云雾漂浮不定,形成浩瀚的云海,时隐时现,将山谷和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婀娜多姿,被誉为高原大海,空中水库。 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波海,泛着粼粼波光,景色十分壮观。镶嵌在陡坡上的梯田,远看如天落碧波,侧看以天梯凌空,俯瞰似大地版图,气势磅礴,秀丽多姿,独具风韵,美妙绝伦,把山梁深谷组成一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共同构筑的良性农业生态是哈尼等各族人民利用当地特殊地理气候,变自然生态农业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例,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和完整性。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明了“木刻分水”法和“自然冲肥”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保证每块梯田都得到充分的肥料和水量供给。

哈尼族民俗风情

哈尼族民俗风情 1.源流与分布 哈尼族在我国为云南特有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共有人口 142.49万人,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勐海县、景洪市、勐腊、新平等哀牢山境内的县份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此外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族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 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和蛮”即专指哈尼族这一群体,当时已聚居于哀牢山与蒙乐山一带。唐到清代的一千三百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 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窝尼”、“碧约(毕约)”、“白宏”、“叶车(奕车)”、“糯比”、“布孔”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从《尚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现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哈尼族始终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名称——“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作为统一名称。 哈尼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包括十余种土语,不能互相通话。过去哈尼族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2.民居民俗 哈尼族山寨一般建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而建,每寨少则几户人家,多则几百户。村寨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下·莱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的文化里,有个叫“冠冕堂皇”的词,就是用来讽刺那些故意装得庄严正大的人物。显然,这样的人于古有之,大家对这类人从来就没有好感。其实,装的人也很痛苦。认识这样一个名人,他每天穿固定的衣裳,出没固定的场所,说固定的话,连举手投足也是固定的。他说,(),根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由。但他又不想回到过去,因为名人光环,太体面,太荣光,他舍不得丢下。 世俗的社会是崇拜高端的,于是也就有人________。问题是有人装着装着,未必征服了别人,(),别人信不信,自己先信了。于是,______,也就觉得真成了人物,开始居高临下________了。②无论一个人装什么装久了,难免入戏太深,面具不好摘下来。 ③拍摄《山楂树之恋》时,张艺谋为了找到一个眼清纯的女孩星探在全国各地寻竟了很长时间最后才发现一个周冬雨。喧黑的社会,生的东西真的越来越来越少了。也因此,特别喜欢一个叫王二妮的民歌手。④除嗓音亮丽外,从穿着到面相再到内心,你会发现,她都有着和民歌一样的朴实和悠扬。 一切,自然的便是最好。哪怕是人格的高度。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好高骛远道貌岸然指点江山 B . 趋之若鹜沐猴而冠指手画脚 C . 趋之若鹜道貌岸然指手画脚 D . 好高骛远沐猴而冠指点江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西部民族】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反思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

【西部民族】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与反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云南彝...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Inheri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Ethnic Minorities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in Ethnic Regions——Taking Cigarette Case Dance of the Yi People in Yunnan as an Example【作者简介】普丽春,女(彝族),云南蒙自人。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云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长江学者”和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云南省社会科学专家、云南省教育科研专家等。兼任云南省领导科学与决策研究会副秘书长、云南省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云南省少数民族艺术学会常务理事会。【摘要】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以及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 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关键词】学校教育;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烟盒舞;传承现状;反思 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

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烟盒舞是云南彝族民间舞蹈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舞蹈,广泛流传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一带,是我国民族舞苑中的一朵奇葩。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据调查,目前云南民族大学等民族高校以及云南省红河州的中小学均开展了传承彝族烟盒舞等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活动,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严峻局面,应该引起重视和深刻反思。一、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传承彝族烟盒舞的实践反思为了解彝族烟盒舞在民族高等院校中的传承情况,笔者以对云南民族大学开展烟盒舞传承的情况调查为例进行分析。(一)云南民族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据调查,截至2009年秋,云南民族大学本、专科学生为12433人,其中本科生11794人(其中专升本295),专科生639人(其中五年制大专142人)。少数民族达6001人,占在校生总数的48.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结构,据统计,族别覆盖了省内25个世居民族,其中绝对数量居于前五位的依次为彝族1936人,占15.57%;白族1027人,占8.26%;回族481

哈尼族家谱

哈尼族家谱 -------便于记忆的哈尼族家谱 家谱主要是记录家庭的发展历史,但其社会文化意义是多方面的,哈尼族的家谱是使用“父子连名”家谱。这就是一种特殊的家谱。父子连名制家谱,其实质,是父系制家庭结构、血缘及财产继承关系的体现;其形式,是父亲名字的后一个字(音节)做为儿子名字的前一个字。例如:黑嘎(父名)———(大子名)嘎唠———唠筛(孙名)……(二儿子名)嘎普———普伟(孙名) ……(三儿子名)嘎处———处克(孙名) ……这样,长久以后,就会形成一串长长的父子连名谱系。哈尼族是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他们的文化靠的是口耳相传、代代沿袭,靠的是记忆和特殊的记忆方法。父子连名家谱就是一种特殊的记忆方法。在这些民族的家庭中,一般都有一个父子连名的谱系。特别对于没有文字的民族,父子连名家谱这种便于记忆的家庭发展结构方式就成为其血缘财产继承关系和维系家族的重要特征。但它代表和反映着一种以血缘为线索,绵延久远的家庭发展脉络,体现着哈尼族父系家庭这种以男性为主的父、子、孙……纵向血缘家庭结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这种家庭的纵向血缘结构,是社会的细胞性结构,也即社会结构的微缩体。 由于哈尼族家谱直接涉及父系血缘、权威和财产的继承,它是极为敏感和极其重要的。因此当一个哈尼男婴降生,一系列围绕为这个男婴命名的繁琐、奇异的礼俗即告展开。哈尼族宗教文献《斯批黑遮》云:“孩子取名要趁早/过了三晚做记号/到了七天名取好/请来邻

居好伙伴/叫来同宗各父老/一寨之主的局麻(头人)/欢欢喜喜聚拢/为新生的婴儿送蛋来/蒸一甑糯米饭/为婴儿做记号/杀只肥母鸡/给婴儿来取名/蛋黄擦嘴唇/米饭鸡蛋搓脚心。”在男婴出生后一周举行命名仪式,届时要请来全寨的各家男性家长、同宗的所有男性成员,由寨内最有权威的大摩匹(大巫师)来背诵家谱,并为婴儿取下与家庭父子连名谱系相连的名字。对婴儿命名的重视,表明哈尼族对血亲、对财产的稳定传袭和继承以及对家庭乃至家族的重视,唯有此一社会的基本细胞,才是自己最亲近、最可靠安全的栖息地和庇护所。 哈尼族的家庭为父系制的小家庭,极少有几世同堂的大家庭。哈尼族奉行“树大分枝”的家庭分化原则。儿子结婚则分居另过,按照父子连名制的规矩,凡儿子都继承家庭的直系血亲名字(即连名):长子继承家庭的父权权威和家庭较多的土地;长子以下儿子继承部分土地,最小的儿子则不从老家庭分出,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死后,小儿子继承父母的一份土地和原有的住房。每一代人都分出若干小家庭,即分出若干小的家支,每一家支都与父子连名谱系相连接,也和大家庭、家族相联系。这是极为复杂又特别清晰的血亲关系网,每一个成员都能通过家谱来区分与另一社会成员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难怪哈尼族称父子连名谱系为“抽钩”(意为台阶或阶梯)。这是一部巨大的关系网,一部巨大的社会结构图。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是哈尼族居住的地方,哈尼族一背诵自己的家谱,就知道自己处于社会大家庭的什么位置,就能得到相应的礼遇。通过对各地、各哈尼族不同

哈尼梯田介绍

哈尼梯田介绍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 2013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5处世界遗产,使中国超越西班牙成第二大世界遗产国,仅次于意大利。 元阳县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老虎嘴景区,多依树景区,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

与自然高度协调的、 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就是千百年来哈尼人民生息繁衍的美丽家园。[3]元阳的梯田景观是有最佳观赏拍摄时间的。一年中 最好的季节是11月至次年4月间,这时候田中无稻谷,水平梯田层层透亮,光影效果极佳,其中春节前后更是经常可见云海,元宵前后,野樱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开得满山的红、白色,极为壮观。早晨最佳拍摄点是多依树景区。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坝达和勐品的老虎嘴景区,则是观日落的必到之处。在斜阳和彩霞的映照下,连片的梯田就像是浩瀚的大海,雄伟壮丽,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常让人目瞪口呆,不知身在何处。老虎嘴离视线最远处的左上角,细看还可看到一匹正扬蹄奋疾的骏马!其他如箐口、龙树坝、攀枝花的螺丝田等,也是各具特色,绝不容错过。 元阳梯田有四绝 一绝:面积大,形状各异的梯田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 二绝:地势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 三绝: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0多级阶梯; 四绝: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10题;共18分) 1. (1分)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摊铺________(pùpū)烤熟________(shú shóu)晾晒________(shài sài) 恶劣________(èwù)眼帘________(lián liǎn)聚餐________(cān chān) 2. (1分)多音字组词 传:chuán________zhuàn________ 漂:piāo________piào________ 3. (1分)我会理解,我会选择 绝:A.断绝 B.完全没有了 C.走不通的 D.气息中止、死亡 E.独一无二的 F.极、最 G.绝对 ①克隆技术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________ ②来这儿挑水的人络绎不绝。________ ③这真是绝处逢生啊!________ ④你千万别误会,我绝无他意。________ ⑤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是优秀的。________ ⑥他全心过度,气绝身亡。________ 4. (1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不遗________ 深入________ 5. (1分)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海边上还泛着白色的浪花。 ②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6. (4分) (2018五上·卢龙期末) 经典课文绚烂回放。 (1)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口号声至今萦绕耳畔!那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课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记叙的,列出小标题分别是: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跳下悬崖。 (2)学习《开国大典》我知道: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 (3)作为一代伟人毛主席不仅政治才能显赫,诗词成就造诣匪浅。在《七律·长征》中概括红军历经艰险、勇往直前的一句诗是________,预示长征胜利、欢腾喜悦的一句诗是________。我喜欢他写的《卜算子·咏梅》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 (4)汉字形体的演变源远流长,从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________开始逐渐改进而来。我还知道的汉字字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1分)根据意思写词语,并用这个词语说一句话。 “心中最真切的幻想、盼望、期望、愿望” 8. (3分)课外精彩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有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橘子,叫我带给你吃。”只见那个橘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味道肯定不错。我剥了皮,掰下一瓣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我想:这么好吃的橘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 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捂着腮帮子大声叫道:“哎呀,这橘子怎么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0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B卷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2020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统考卷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0分) 1. (1分)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 . 竹筛(shāi)云霄(xiāo)盎然(àng)念叨(dāo) B . 驾驭(yòu)胭脂(zhī)啰嗦(suo)羊羔(gāo) C . 恒星(héng)叩开(kòu)出售(shòu)椭圆(suí) 2. (1分)下列下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渲染(xuān)勾勒(lè)蒙古包(ménɡ)迂回(yū) B . 参差(cēn)迷蒙(ménɡ)苍穹(qiónɡ)芭蕉(bā) C . 冠冕(miǎn)摇曳(yè)孕育(yùn)琼浆(qònɡ) D . 花苞(bāo)馥郁(fù)鸣啭(zhuǎn)婆娑(shā) 3. (1分)下面词语中,音形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刹车(shā)渗透(shèn)噙着眼泪(qín )闷热(mèn) B . 眼眶驱使呼唤清脆 C . 清脆洪亮缓缓站起身一步一回头地往山坡上走又清脆又响亮 4. (1分)给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抱怨_____ A . 用手臂围住 B . 存在心里

C . 孵 5. (2分)用成语替换下列句子中的俗语,不恰当的一组是() A . 让我这种小脑不发达的人去跳舞,那不是赶着鸭子上架吗?——强人所难 B . 不动脑筋地蛮干,你这跟从井里打水往河里倒有什么区别?——徒劳无益 C . 你不要再这山望着那山高了,脚踏实地干点事才是正经。——见异思迁 D . 人家还没说你呢,就赶着去解释,你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笑里藏刀 6. (2分) (2019三上·嘉陵期中) 下面哪组是意思相反的词?() A . 安静平静 B . 寒冷炎热 C . 答应同意 D . 准备打算 7. (2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A . 要想禾苗长得快,就得把它拔高。 B . 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C . 要想禾苗长得好,得去锄草。 二、书写展示。 (共1题;共5分) 8. (5分)描红下列汉字 婪蔓惨染葱灾杀殖狩 捕袅 三、积累运用。 (共6题;共40分) 9. (10分)查字典,填空格。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民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民族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 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将表面已完全钝化的铝条,插入下列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不会有气泡冒出的是 A.稀硫酸B.稀盐酸C.浓硫酸D.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大量的Cu2+、K+、H+、Cl-、、OH-六种离子中的三种,已知乙烧杯中的溶液呈无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A.Cu2+、H+、Cl-B.Cl-、、OH- C.K+、H+、Cl-D.K+、OH-、 3. 某无色溶液含有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H+、Fe3+、Ba2+、Al3+、CO 3 2-、Cl-、 OH-,向该溶液中加入铝粉,只放出H 2 ,则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最多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4. 可以说明二氧化硅是酸酐的是( ) A.它溶于水得到相应的酸B.它对应的水化物是可溶性强酸 C.它与强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D.它是非金属氧化物 5. 将2.3 g金属钠放入100 g水中,完全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100%B.100% C.100%D.100% 6. 某物质的组成可表示为Al 2O 3 ·2SiO 2 ·2H 2 O,它的物质类别可能是( ) A.含氧酸B.硅酸盐C.铝酸盐D.碱类物质

7. 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 B.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 C.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D.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8. 离子方程式BaCO 3+2H+===Ba2++H 2 O+CO 2 ↑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Cl②H 2SO 4 ③HNO 3 ④NaHSO 4 A.①③B.①④C.①D.②④ 9. 设N A 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 2O中含有氢原子数目为2N A B.17 g NH 3所含质子数为10N A C.0.1 mol Cu(NO 3) 2 中含有的离子数目为0.2N A D.28 g N 2 体积为22.4L 10. 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B.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C.是否能通过滤纸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11. 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为M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 A.Mg B.g C.g D.g 12. 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H 2O=Na++OH-+H 2 ↑ B.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 2O(g)Fe 3 O 4 +4H 2 C.镁、铝与沸水不可能反应 D.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Cu2+=2Na++Cu 13. 用于区别溴蒸汽和二氧化氮气体的试剂是( ) A.淀粉碘化钾溶液B.氯化亚铁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14. 不锈钢通常不与酸、碱、盐反应,是因为加入了( ) A.Ni和Cr B.Ni和Au C.Cr和Au D.Cr和Pt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收获怎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吧! 一、填一填。 (共6题;共25分) 1. (1分)填数 ________ 2. (10分) (2018二下·北京月考) 填上“+”、“-”、“×”、“﹥”、“﹤”或“=”。 32÷ 4 ________7 48 -30________8 36 ÷ 4 ________50 6 × 9________4520÷ 5________48 × 6 ________48 42________6=7 20________5=15 35________5=40 3________6=18 3. (1分)16÷4=________。 4. (4分)口算 9÷3=________48÷8=________ 27÷9=________49÷7=________ 5. (3分)看图填空

上面共有________个纽扣,每件衣服缝5个,可以给________件衣服缝上纽扣,还剩个________ 6. (6分)猜灯谜。 9÷________=318÷________=3________÷4=2 20÷________=4________÷6=516÷________=4 二、我是小法官。 (共5题;共10分) 7. (2分)8÷4=2 () 8. (2分) (2016二上·新北期中) 把18支铅笔分成3份,每份一定是6支。 9. (2分)我当小裁判 3×6=18表示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3. 10. (2分) (2019二下·麻城期末) 计算4×6、6×4、24÷6都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11. (2分) (2019二下·吴忠期末) 24÷8=3读作24除8等于3.()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共5题;共10分) 12. (2分)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

我爱我的家乡——墨江

墨江县联珠一小中心校 高年级语文教研组“作文教学”研究课教案课题:《我的家乡——墨江》 年级:六年级(1)班 授课教师:郭琳 授课时间:2010年3月19日

课题:我的家乡——墨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家乡有全方位、多视角的了解。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调查、探究的方法和收集、运用、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学习各种网络知识、交往知识。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3、通过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知家乡,爱家乡,爱学习”。让同学们传承名人美德,长大后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渗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渗透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家乡风土人情图片及相关知识。 2、教师制作相关教学的教学课件,投影仪。 3、习作用纸。 【教学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啊墨江》,邀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边听边想象。 2、自由说说自己想到了些什么。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板书:我的家乡——墨江)

二、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美。 1、伴着优美的音乐——《太阳转身的地方》,播放有关家乡的幻灯片,带学生走进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的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浓郁的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哈尼文化”、“传奇色彩的双胞文化”。 3、自由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三、明确写作要求。 1、出示习作要求: (1)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写,题目自拟; (2)文体不限,可以是写景文、导游词、诗歌等; (3)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叙述有条理,恰当运用修辞方法以及好词佳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小组交流讨论习作内容,拟定题目,确定写作顺序。 3、汇报反馈交流结果。 四、赞美家乡。 伴着轻音乐,小组合作完成习作。 五、投影展示作品,集体评改,渗透写作知识要点。 六、教师总结全课。 1、针对学生的闪观点进行点评。总结习作方法: (1)平时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注意积累好词佳句,为习作打好基础;(2)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叙述(如:事情发展的顺序、游览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等); (3)重点要突出,主要部分要写具体; (4)要结合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哈尼族民俗风情

哈尼族民俗风情 1. 源流与分布 哈尼族在我国为云南特有民族,据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哈尼族共有人口142.49万人,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墨江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勐海县、景洪市、勐腊、新平等哀牢山境内的县份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此外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族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 隋唐时代,哈尼族与彝族的先民同被称为“乌蛮”,“和蛮”即专指哈尼族这一群体,当时已聚居于哀牢山与蒙乐山一带。唐到清代的一千三百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 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窝尼”、“碧约(毕约)”、“白宏”、“叶车(奕车)”、“糯比”、“布孔”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从《尚书》记载的春秋战国时代到现代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哈尼族始终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名称——“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作为统一名称。 哈尼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彝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比较接近,分为哈(尼)雅(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三种方言,方言之间差别比较大,包括十余种土语,不能互相通话。过去哈尼族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2.民居民俗

哈尼族山寨一般建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而建,每寨少则几户人家,多则几百户。村寨周围有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 云南红河大羊街乡哈尼村落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选美中国”特辑列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古村落之一,是哈尼支系人的主要聚居地,被称为“叶车(奕车)之乡”。 哈尼族的住房风格较多地反映出农耕生活的特点,从建筑形式来看,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等几种类型。 蘑菇房:主要流行于滇南红河、元阳等地的哈尼族地区,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蘑菇房”结构特别,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其设计与建筑融入了哈尼先人的勤劳与智慧,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 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别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哈尼族有“谁不会盖‘蘑菇房’谁就不是真正的哈尼”之说,显然他们视“蘑菇房”为一种骄傲。蘑菇房的屋顶为四个斜坡面,内部分三层:底层用来关马圈牛,堆放谷船、犁耙等农具;二(三)层至屋顶的空间称“封火楼”。封火楼通常以木板间隔,用以贮藏粮食、瓜豆,供适龄儿女谈情说爱和住宿;中间楼板层是“蘑菇房”的主体部位,是主人居住的地方,做饭、休息、会客均在此层,正中央是长年烟火不断的长方形火塘。 干栏房:分布在西双版纳州的哈尼族支系爱尼人多居于高山深谷间,山寨远处有青山绿水衬托,近处有排列整齐的橡胶树林相伴,村里果木葱笼,禽畜兴旺。爱尼人像傣族一样居住“干栏”式的高脚竹楼,有“拥熬”和“拥戈”两种结构。“拥熬”是一种地棚式的简易建筑物,依坡而建,房屋比较低矮。“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外观模样与傣家竹楼非常相似,底层用于圈养牲畜,堆放柴木及杂物,上层则被分为男性成员的居室“波罗坡”和女性成员的住室兼作厨房的“拥玛坡”两部分。另外还在“拥玛坡”附近建有几间子房“拥扎”供成年儿子居住,家中有几个成年儿子,就建有几间子房,合称为子母房。 3. 服饰民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