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十一月份优秀新闻作品赏析

技能雄风

——露天煤业技术比武屡获佳绩工作纪实

张铁志陈雅文侯志成

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换挡期”,转型升级已然成为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主题。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联合国经合组

织在对我国的企业技术环境研究后认为:“我国企业技术能力落后的第一原因是在产品再生产和研究发展中没有充足的、高水平的从事设

备操作、维护、改进和更新的生产技术人员,以及科技人员的结构不合理”。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在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高精尖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作为国有大型煤炭企业,露天煤业在劳动力结构也曾与全国众多企业极为相似,但是,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露天煤业紧紧围绕“员工队伍发展与企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人才建设理念,整合资源,逐渐构建起以“四位一体”为工作机制,以岗位骨干型、技术专家型和管理复合型青工队伍培养建设模式,加强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学技能、练硬功、钻业务、比技能,比学赶帮超浓郁氛围蔚然成风,技能人才队伍成长壮大正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

技术比武是企业培养技能人才,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企

业员工展示高超技艺、促进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近几年来,无论在全国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的露天采矿专业职业技能的大赛中,还是在内

蒙古自治区举办的职业技能的技术比武里,还是在通辽地区举办的数次技术比武的赛场上,都能看到露天煤业员工英姿勃发的身影;每次技术比武的状元都有露天煤业员工的名字。于海洋、杨建国等等众多普普通通的员工,因为大型技术比武而熠熠生辉,成为数千名青工中的亮丽风景线,露天煤业也因在大型技术比武成绩显著而闻名遐迩。

2012年,在全国煤炭工业协会举办的露天采矿专业职业技能竞赛中,露天煤业机电修配厂采掘车间于海洋以总成绩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露天采剥机械电修工技术状元,同时他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和“煤炭行业优秀技术能手”称号,露天煤业代表队在此次荣获了团体第二名和优秀组织奖;

2013年,在蒙东能源举办的2013年“蒙东能源杯”露天煤矿大型自卸车岗位技能比武活动中,扎哈淖尔煤业公司的张宏伟获得了技术状元;扎哈淖尔煤业公司的刘森林、王领辉、刘田、徐海兴、孔霍生,南露天煤矿的尤金龙分别获得技术能手;

201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扎哈淖尔煤业公司采掘部杨建国,荣获了自治区职业技能大赛挖掘机项目组“技术状元”称号,同时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在通辽市举办的职业竞技大赛中,南露天煤矿工程部于大鹏获得挖掘机“技术状元”荣誉称号、扎哈淖尔煤业公司采运部

包岩获得装载机“技术状元”荣誉称号,同时分别获得了“通辽市五一劳

动奖章”;

2014年,在通辽市政府、霍林郭勒市政府联合举办的职业技能大赛中,机电修配厂焊接车间步维富获得了霍林郭勒市政府普通焊工比赛“技术状元”荣誉称号;

2014年,在蒙东能源举办的首届职工技术运动会中,煤炭加工公司郝鑫亮、赵宏亮,机电修配厂付晓雷、王洪甲、梁志恒、冯俊青、步维富,分别获得了地面生产系统检修电钳工、大型采掘、运输设备检修电钳工和普通焊工“技术状元”称号,机电修配厂郭景立等23

名选手获得了“技术能手”称号。

据统计,近年来,在露天煤业各级领导充分重视下,露天煤业及所属单位举办的各类技术比武项目、参与人次、奖励金额都创历史新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轰轰烈烈开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公司重视措施得力是取得佳绩的关键

一直以来,露天煤业在抓安全生产的同时,把技术比武、岗位练兵都当做重要工作来抓。几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蒙东能源工会《关于组织开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的通知》要求,积极引导露天煤业广大员工学知识、练本领,提升岗位技能,露天煤业工会结合露天煤业发展实际,坚持以“强基础、造氛围、建机制、搭平台”为原则, 深入推进开展各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为露天煤业各项生产效率效益工作的不断提升,为露天煤业圆满完成各年度生产经营指标做出了积极贡献。

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几年来,为深入推

进开展好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露天煤业工会先后组织召开多次工作会议,研究并制定下发了露天煤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三年工作规划》,明确了第一年建制度、建体系,第二年突出重点抓实施,第三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三年规划》工作要求,露天煤业工会制定下发了《露天煤业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总体方案》,明确了以露天煤业工会为主导,各基层单位工会为方案制定和落实部门,各单位车间为具体活动组织者的三级技术比武工作要求。各基层单位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研究《总体方案》的落实,组织各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本单位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组织机构,制定了本单位

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规划,确保了露天煤业练兵比武的有效落实。

基层积极参与是取得佳绩的法宝

任何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基层各单位的全力配合和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自2010年以来,露天煤业各基层单位共累计开展各类技术比武活动172次,参加技术比武人员8700多人次,开展技术比武的工种几乎涉及了所有一线生产和服务岗位。各项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为露天煤业广大员工学习岗位知识、提升岗位技能增添了浓厚兴趣,也为露天煤业快速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

为了此项活动取得实效,各基层单位根据本单位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方案,结合本单位中心工作和员工队伍实际,分年度、分类型、采取不同方式开展了形式各异的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不断优化技术比武项目,细化技术比武考评细则,使技术比武活动迅速在各单位推广开来,固化下来,极大地激发了员工们的参与热情。

南露天煤矿以确保安全生产为目标,深入组织生产一线的广大员工每年开展一次五大设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在各个竞赛项目的设计上全面突出安全生产主题,以日常装车、卸车、平路、推货、作土档为主要内容,规范行驶路线、装货高度、推货倾角、土档坡度等, 融入倒车入库、定点停车、勾圆环、剥砖头等趣味项目,极大地引发了员工们学习岗位知识、争做岗位标兵的热情。

机电修配厂以提高员工检修技能为出发点,分车间、分机型设立技术比武项目和规则,规范员工日常检修行为,推动员工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型检修设备的学习和应用,不断打造出了一支技术精湛、管理一流、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检修员工队伍。

煤炭加工公司以促进本单位“精、细、化”管理为重点,突出系统检修质量、运行平稳、装车精确度等要素为目标设定比武项目和细则,在维修一部与维修二部之间,运行一部、运行二部、电厂输煤系统之间,大力开展部门间员工队伍对抗竞赛活动,促进了各部门间的竞争意识、争先意识的不断增强。

扎哈淖尔煤业公司以培养队伍为目标,首先确定基础比武项目,即以基础工作为主要内容开展各岗位之间的全员比武,强化员工对规章制度、流程规范的学习,之后再逐渐引入更加精细的考评标准开展比武,促进单位快速培养了一支优秀员工队伍。

北露天煤矿结合生产实际,积极推进开展推土机推墩、平台和前装机装车比武竞赛,使本单位生产工作效率得到了不断的攀升。

煤炭运销公司突出煤质化验为工作重点,强化化验班人员素质培训,

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化验人员技术比武活动,促进了单位化验工作水平及效率得到提升。

地质勘探公司以钻机司机技能竞赛为主,不断向测量、绘图等相关工种扩展,最终形成了全生产工种每年一比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了员工们对操作技能和岗位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供电部突出外线架设、内线维护两项重要工作职能,积极开展变电所、外线电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促进了各项业务质量的提高。

设备物资公司以提升仓储工作水平为重点,在所有库房之间开展流动红旗竞赛和保管员出入库技能竞赛活动,提高了仓储工作环境和水平。

中企时代公司和蒙东能源宾馆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文明窗口创建与优秀员工“三比一评”竞赛活动,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外部形象。

营造浓厚氛围是取得佳绩的有力保障

几年来,为了充分调动露天煤业广大员工参加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露天煤业工会及各所属单位工会不断改善获奖人员的奖励政策和奖励方式,加大对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状元、能手的宣传,努力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自2012年开始,露天煤业工会逐渐加大对技术状元和技术能手的奖励工作力度,获得露天煤业层面的技术状元每人每次奖励1000

元增加到2000元,最高时可达3000元,获得地区级及以上级别的技术状元最高可奖励5000元。对于每个获得技术状元称号的员工,露天煤业工会安排各单位在矿山公路两侧以及厂区内悬挂其照片,以增

强获奖人员的荣誉感。对于获得更高层次的技术状元,露天煤业采取拍摄

专题片、专题采访等方式,在电视、报纸、网站、OA进行全方

位的宣传报道、在通勤车视频中轮番播放、展示等形式,从而扩大了获奖人员的影响力,并以此激励大家向他们学习的舆论氛围。南露天煤矿、机电修配厂、煤炭加工公司、地质勘探公司等单位,结合优秀员工健康体检工作,每年安排获奖的人员到外地进行健康疗养,既放

松了心情,又愉悦了身心,增强了获奖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

实施同工种技术比武是取得佳绩的重要途径

为了把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了各单位每个员工每年所想、每年所盼并为之而努力的一件事情;为了整合各单位活动资源,提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活动层次,加强各单位之间交流与学习,露天煤业工会从2012年开始,结合南露天煤矿两条半连续生产剥离系统的上线运行,扎哈淖尔煤业公司各项生产工作的走向正轨,创造性地提出了在煤业间各生产单位之间开展主要生产岗位“同工种”技术比武活动的构想。从2012年到2014年,露天煤业连续三

年落实并开展了此项工作,从最初的大型自卸车、电铲、五大设备,到之后的地面生产系统检修电工钳工、装车工,再到2014年的焊工、叉车、天吊、大型采掘运输设备检修电工、钳工,不断丰富活动内容,提高竞技评比标准,逐渐打造出了具有煤业特色的“同工种”技术比武品牌。三年间,露天煤业累计开展“同工种”技术比武活动3次,涉及竞赛工种20个,先后有1100多人参加了本项活动预赛,270多人参加了本项活动的总决赛,先后共评选出技术状元18名,技术能

手68人,为露天煤业各单位进一步抓好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注入了新

新闻作品赏析

《女班长宿舍碰撞遭同学围殴抄水果刀将同学捅死》 新闻作品赏析 从作品的标题来看,标题中主要揭露了新闻六要素中的四要素,即人物(女班长、同学),地点(宿舍),原因(碰撞),结果(将同学捅死),这四个基本要素,就可以大体的传达了整个事件的信息。此标题,准确客观的交代了新闻事件,并且“女班长”捅死同学,使得这个新闻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作品的导语来看,“走路碰一下引宿舍群殴,湛江一初中女班长将同学一刀致命。公安局长称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集中体现。”该导语语言简洁明了,简明扼要的概述了整篇新闻的内容。“走路碰一下引宿舍群殴”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湛江一初中女班长将同学一刀致命”交代了事情的人物地点结果。“公安局长成青少年犯罪是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对该事情的发生做出了分析,在原新闻的基础上了进行了扩展延伸,从局部到整体,由小见大,引出了该新闻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与新闻标题相比,该导语是在新闻标题的基础上作了近一步的扩展发散,整个事情的新闻要素也比标题中的多了,使得事情情节渐渐丰满,有血有肉了,其对读者的吸引力也加强了。且三句话中使用的句式各样,动宾句、主谓句,不雷同,比较活跃生动,长短句结合,更加增添了它的生动性。而且,句子有短到长,符合一般人的阅读习惯。总而言之,该导语是比较成功的。 从作品的主体来看,这篇新闻的主体部分分为:事件回放、家长反思、校方坦言、公安局长张荣辉案件分析和女班长的忏悔等几部分。这些部分比较全面的叙述了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主体部分的内容是从不同社会角色的不同角度出发叙述问题的。“事件回放”这部分,大概由三四百字构成,叙述的是该新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时间为记叙线索,真实客观了把新闻全貌展现在了读者眼前。记者在用词造句方面是比较成熟的,可以说是“用最少的字,来揭露最真实、最多信息的新闻”。“家长反思”这部分,是从与新闻主人公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家长的角度来对这个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反思的。家长从这个新闻事件中得到了要好好教育子女的启示,反思到以前的那种对子女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不能只一味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道德法制等精神层面的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家长反思”这部分,引发了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这种只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现象的反思,这非常具有社会意义,并且很具有典型性,其新闻价值是比较大的。“校方坦言”这部分,则是从学校的角度来叙述的。学校经过这个事件,对法制教育的缺失做出了思考。因为不学法、不懂法,则不知法、不畏法,如此才有此等悲剧的发生。这个轻率犯法的事件,势必会引起学校对法制教育的真心关注。如此看来,其新闻价值算是很大的,能使得学校做出改变调整,加强对法制教育的重视。这对以后的学生来说,就是件大幸事。“公安局长案件分析”部分,是从社会的角度来叙述分析的。这个部分使得整个新闻上升到了一定的社会层面——青少年犯罪,其典型性逐渐显现出来。作品的深度也有了拓展加深。由这个案例延伸到其他的类似案例,从而对此类现象做出了分析处理。这部分的延宕性较强、典型明显。最后一部分“女班长的忏悔”则是从主人公的角度来记叙。由女班长的忏悔,给广大的青少年以警戒。希望能起到“前车之鉴,后世师之”的作用。 作品中所提到的角色是较为全面的,但若是能加上对那几个对女班长群殴学生的采访,可能就更加的好了。整体而言,该新闻作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是比较大的。是部较为优秀的作品。

【推荐下载】新闻图片赏析-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新闻图片赏析 篇一:优秀新闻图片评析 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评析 11新闻一班彭雪峰 201X02030132 好的新闻摄影作品需要至少两个方面要素 的完备,首先是技术层面的,即摄影的基本造型元素,包括构图、用光、色彩、角度、瞬间的抓取等;其次是意境的表现,也就是寓于摄影作品之中的新闻表 达以及人文思考。新闻摄影作品既需要具备美感,又要表达一些直观的是具有 冲击力的新闻诉求。这就要求摄影师在拍摄之前对摄影器材、场景有足够的应 变经验,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新闻摄影表达的人文判断,也就是常说的 摄影师的“眼力劲”。下面我们通过对一些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赏析来试图探 索新闻摄影的窍门。 1. 图片运用三分法的构图原则,人物主体突出,让观赏者一眼就能抓住图片的视觉中心。三分法简单直观的构图特点使图片表达鲜明。骑着自行车的男人打 着伞在积水没过半个车轮的马路上艰难行进,人物,暴雨,马路积水在画面中 和盘托出,简明易见。 2. 摄影师在拍摄时使用低速快门,通过移动照相机位置的方式使镜头中心跟随人物,因此使得图片背景出现运动模糊,而人物主体却清晰无误。运用这种方式,背景看上去在往后倒退,表现出人物的运动。 3. 图片的表意比较明确,摄影师抓住水漫过车轮的街面、艰难前行的市民的意象来表现暴雨的强度之大以及持续时间之久,以至于马路上的积水足以漫过大 半个车轮。同时,图片中人物的出现也说明连续的暴雨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 了许多困扰。无论是于技法还是于新闻特性,这张照片都足以吸引人们 的眼球。 1. 图片运用的是汇聚线条构图法,通过拍摄街道向远处汇聚的画面,给人一种空间上延伸的感觉,聚焦点放在画框之外,也增添的观赏趣味。在这张图片中,拥堵的车辆组成的冗长线条也成为汇聚点之一,让人觉得拥堵车辆一眼望不见头,突出地表现了城市街道的堵车盛况。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新闻经典作品赏析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 《在台老兵: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这篇作品从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呈现了这些老兵对大陆母亲的思念,对祖国统一的感怀。该作品以小见大让社会引起对老兵的感恩与祖国统一的热烈渴望。 该作品标题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在台老兵”突出新闻核,包含巨大信息量;“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新意十足,富有音韵美,诙谐之中饱含无奈与同情。全篇作品更是以“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的故事为线索引出后续新闻采访内容。该作品的采访由来偶然性十足,记者“在高雄采访时”,当地陪同的蔡金树先生讲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激起了记者的兴趣,“正好原定是采访行程还早,临时决定去看看仍然在世的老兵。”于是,记者团来到高雄市左营区长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才产生了这篇报道。该作品全面深入了解了老兵居住环境与日常活动,在四十位老兵中更是深刻地采访了几位老兵代表,其中有浓重东北口音的陆先生、来自黄山脚下的胡老先生、原籍福建的郑松岭老人,还包括蔡金树先生的介绍。正是有这些作为当事人的老兵的话语,记者才能深入了解到这些1949年前后,来到台湾的五六十万名国民党军人如今只剩五万多名老兵的现状,更是证实了这些采访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 整篇作品包含记者深深的感情,感人至深,和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该作品直观的评论性语句少之又少,大多直接性组织采访材料,巧妙布局。举例来说,记者把整篇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运用两个小标题分层表述。第一部分,开篇选用蔡金树先生讲述的一个有关原国民党军队在台老兵的故事——一瓶打了五十年的酱油,开门见山又不乏趣味性来挑明主题、引出下文;第二部分,记者来到青学苑老人活动中心,记述了老兵们的日常活动,小标题“看着聊得热闹,其实各说各话”更是道出了这四十多位老兵们的心酸经历,简略描写了几位代表性老兵的采访;第三部分,着重描写了为这五万多位老兵们修建的眷村屋落的环境,还重点描写了了郑松岭老人的现状与采访,小标题“无儿无女,垂垂老矣”悲伤四溢,生动道出这些老兵们的现状与内心的孤苦。全篇语言优美,描写性文字居多,直接引语、间接引语交换运用,给记者表达主题增强气势。文末记者的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更给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该作品反映的主题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用事实说话令人信服。其中所报道的事件重要性巨大,影响范围和深度广阔。并且该报道的事件还具有趣味性、接近性、显著性。例如该作品涉及祖国统一这个全国人民都关心的问题。于是这篇报道又引发社会上对老兵与祖国的新的一番思考。不仅如此,整篇报道包含人文精神,彰显人文关怀。该作品对老兵的感恩与敬佩,对大陆与台湾的思考,都耐人寻味。深刻的表达了对大陆与台湾和谐团结的美好祝愿,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渴望,弘扬社会正气,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传播正能量,传播祖国优秀文化。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新闻评论优秀作品赏析 作者:丁刚来源:人民网人民时评 爱国主义是对祖国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主义是我们的民魂,也是我们的国魂。面对一些涉及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用一定形式来做出理性的表达是爱国热情的具体体现。最近, 日本右翼势力再次通过修改教科书来篡改历史,激起了曾深受战争戕害的亚洲和 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连日来,针对日本政府纵容右翼分子,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的作法,中国民众表达了强烈不满,展现了爱国主义热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日本右翼还有如此劣行,是有着十分复杂的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原因的。它既与日本对战争缺乏深刻反思有关,也与亚洲地缘政治格局近年来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快速发展有关,而美国的亚洲战略又一直影响着日 本对待历史、对待中国的态度。这些不同层次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日本出现了 右倾化的思潮。在民族尊严和民族感情遭受严重伤害之际,我们理应表达自己的 义愤。但是,仅仅表达义愤是不够的。采取一些有违法制的过激行动也无助于问 题的解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爱国既要有热情的表达,更要能够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爱国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在表达义愤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过激的言词,但义愤的宣泄不应超越法律,非理性的无序举动不仅无助于揭露日 本右翼的真实面目,反而会授人以柄,给右翼分子攻击中国、欺骗日本民众增加 口实,甚至伤害一些真心与中国友好的朋友。 我们应当看到,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也是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的。改变这一基础,既要有义愤和激情,更需要智慧与自信,做出长期而艰苦的努力。 当年犹太人为揭露德国纳粹的罪恶,为了让世界人民认识到纳粹的危害,扎扎实 实地做了许多细致的工作。他们通过深入揭露德国纳粹反人类罪行,通过对战犯 坚持不懈的追查,让纳粹分子在国际上成为丧家之犬。二战的反思能够渗透到德 国和欧洲社会的各个层面,与犹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如今,“奥斯威辛”早 就超越了地名的含义,这个建有毒气室的集中营已经成为20世纪种族灭绝主义 的象征。在历史学、哲学、神学、文学等诸多人文学科中,它不仅是一个学术名 词,更意味着人类对历史苦难和人性的重新认识。而在战后这些学科的发展中,

新闻照片摄影作品分析

新闻照片摄影作品分析 09年6月16日,德黑兰,大批伊朗总统候选人穆萨维的支持者走上街头进行反政府抗议活动。断续的骚乱一直持续到09年末尾,最新进展是12月7日,8所伊朗大学的学生再次走上街头与警方爆发了冲突,最终军警向学生开枪。 这是一张抓拍的新闻照片,拍摄者采用的是自然光下拍摄,大全景构图。照片的重心是位于左侧黄金分割点处的火光,前景是奔跑的学生,后景是浓烟笼罩的城市建筑。摄影者注重画幅中的斜线、直线交错,注意光、影的分布。 这张照片旨在体现骚动与混乱,摄影师的照相机不撒谎,它只是忠实的记录了12月7日这天发生的事件的一个瞬间,至于穆萨维的支持者和军警谁对谁错,从这张照片上是无从判断的,我们甚至可以大胆的猜测,摄影师在拍摄时也是迷茫的,所以他没有选择拍摄人们的面部表情,而是捕捉背影。这些学生奔向的是火光与烟雾,不是太阳,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快门控制拍摄的近景处呼喊男子的表情是不能被识别的。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作者不想让政府当局看清这个学生的面容,是一种中立、保护态度。 摄影术是瞬间的艺术,这张图片更多意义上来讲是瞬间的历史。它可以让人们直观的看到伊朗持续了半年“选举事件”的一个侧面。照片中最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信息。看到这张照片,人们无从判断这火是怎么来的,究竟是军警扔的燃烧弹,还是示威游行的学生们纵火焚烧的政府官员头像的海报但是,读者们都能看出这火是一种征兆,是冲突不断升温后燃烧起来的,是伊朗内政中不和谐的音符。也许它是一种自由的象征,象征学生们对政府选举的质疑,象征人们对公平公正的渴望,燃起的是人们的希望,所以照片中的人们都奔向那里。也许这火是一种邪恶的元素,学生们被利用,然后无理取闹,破坏了伊朗人们安定的生活,浓烟笼罩在城市上空,就像一个不安定的魔鬼一直徘徊在德黑兰上空,阻挡光明前进的步伐。 由于摄影师所站的位置,整幅图片在色彩方面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左侧偏蓝,象征着冷静与自由;右侧在火光的反映下偏红,预示着血腥与争斗。静止的建筑在画中因人物的运动显得也不安定了,有一种岌岌可危的感觉。 新闻摄影重在抓拍,抓拍要注意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作者抓拍的这个瞬间,信息量充足,几乎不具有主观倾向性,只是向人们客观陈述了冲突升级后的骚乱,具有强烈的新闻意识。

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

普利策新闻作品赏析 2008221102200129 徐婷婷 新闻奖在普利策众多奖项中占有较大比重始于1916年,最初,只设四项奖即公众服务奖,最佳新闻报道奖,最佳新闻写作奖和新闻史奖,现已扩大到14项。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现在新闻界一致公认的最高奖项,它几乎囊括了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最优秀的新闻作品,德国鲁尔大学新闻与传播系教授海因茨·杜特里希·非吉尔所言:“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单篇报道作品显示了文本的高度纯熟,而主题和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解释则具有恒久的意义,历史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和作家将能够品尝玩味这种经常是令人激动的和信息量丰富的读物之价值所在。” 我要说它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人性化,在普利策这里你能感到新闻不只是书本上所说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不是为了单纯叙述新闻,而是是新闻中有意无意地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而且这些倾向都是正义的倾向、人道主义的倾向,还原了记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气概。他们深知,发生了新闻的主角是人,看新闻的人也是人,他们更看重这件新闻背后人们的心理和情感,新闻是载体,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但这并非黄色新闻的庸俗的煽情主义,而是赞扬和肯定新闻中的珍贵事迹,揭露和贬斥新闻中的人的恶劣行径,真正起到贬恶扬善,舆论监督的功能。如“炮声又隆隆响起,凝聚着举国的哀悼,他回家了,这位无名战士,将在他的土地上长眠”。感觉这简直不像是一篇新闻报道,倒像是一篇哀悼这名士兵的文章,然而这种写法也有它的感性的合理性,让人并不感到突兀。 其次是它的故事性,在普利策新闻作品中无一不是以故事叙述的,有故事发生的详细背景,起因,经过,结果,有时还写到这件事引起的影响,例如,《伯德成功飞越了南极》作者却绘声绘色地把飞越中遇到的困难,伯德如何以超凡的毅力和智慧冷静处理,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伯德中校不断地看偏流计,以便确认下面表层的地貌”“为了飞行的这一段骂驶的准确性突出地体现出来,借助于指南针,中校准确地找到阿克塞尔,海伯格冰川的位置、、、、、、”“即使这样,飞行仍崎岖艰难。因为在冰川狭窄的入口处,阿曼森上尉曾在这里爬升以向极点进发,但是旋风把飞机抛来抛去打转、、、、、、”这种以情景再现方式描绘出当时情形更生动有趣、直观,也让人更能了解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对所报道的事了解得更深刻。而报道中的人物一个个呼之欲出,有着鲜明性格特征,事件层层推进,有时一波三折,有时新颖独特,令人欲罢不能,这种写法遵循读者的阅读习惯,使报道看起来清晰明朗。再次是语言表达的艺术性,语言或幽默,或排比,或缠绵悱恻,或慷慨激昂,比如《新泽西州立螝狱是罪恶滋生的地方》中有一段如下: “事实是:2人,3人甚至是4人被关押在同一牢房,这是违法的 事实是:这里没有土牢,犯人螝禁在内,一日只供两次饮食 事实是:关在地牢里的犯人被钉在墙壁的鐐锁得紧紧的 事实是:犯人在地牢里每关一天,其弄期反而增加一天 事实是:这里女犯和男犯关在一起,4号侧楼的第55号牢记誻为这个目的而特设的总共用了十四个“事实是”,这些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气势陡增,如黄果树瀑布巨大水流从天而降,一泻千里,又如无声的控告,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再如《“我一刻也松动”》中讲述在敌人水域的一艘潜艇上,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一位药剂师副手成功地为一个士兵切除阑尾的手术的故事,“泡在鱼雷里取出的酒精中的橡胶手套现在了年轻“大夫”手上,由于手指太长,橡胶的末端被撑得很薄,“你看起来像米老鼠,大夫”一个旁观者说,在棉

最最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小大人]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

[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撤退]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新闻摄影作品鉴赏

新闻摄影作品鉴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触动心灵的瞬间” ——浅析新闻摄影作品《热身》 班级:10新闻学号:姓名:刘璐 在2013年2月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来自我国浙江日报图片中心摄影记者储永志拍拍摄的照片《热身》荣获本届“荷赛”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在本届赛事中,我国共有四幅摄影作品获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对于中国新闻摄影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今年, 荷赛调整奖项, 把体育类分成体育动作类和体育特写类两个类别。我国记者一举拿下体育动作类单幅二、三等奖。荷赛组委会对该类别的最新定位是:“指在主要运动项目或高级别竞赛中捕捉到的关键时刻体育动作类单幅照片”讲究的就是瞬间性,用摄影大师布列松的话就叫“决定性瞬间”,瞬间的精彩是该类的王道,储永志的《热身》就是这个类别的代表作。 这幅照片拍摄于7月10日的浙江省嘉兴市少体校体操训练馆,画面内容简明易懂,就是一群体操小选手正在做训练前的热身活动。看似最普通不过的一个训练前的准备活动,储永志却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精妙的拍摄手法赋予了它不同寻常的意义,给人心底带来深深的震撼,让人过目难忘。 一队男孩在台边压腿,一个女孩在台上跳跃。作者采用俯拍视角,将这两个毫无关联的训练内容拍进同一画面,形成了有趣的情景。俯看之下,整个队伍如比赛中的赛艇,双腿犹如双桨,形成一条条平行又对称的竖线条。地板台布颜色以及队列本身又形成数条平行的横线条,线条规则排列,成悦目的形式美感;远处,一个女孩在练习跳跃,双腿箭步伸展,双臂十字展开,姿态十分优美地从画面的右上角“飞”向左下角的瞬间,形成有形线条(伸展的双腿)和无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新闻作品赏析

新闻作品赏析 第一章新闻赏析的性质与作用 一:新闻赏析的定义新闻:媒体新闻及由一定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赏析:对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与社会效果和社会成因与表现手法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价新闻赏析:是对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新闻作品进行评价与分析,及通过对新闻作品的新闻特性的挖掘与分析,来判断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大小的活动。 二:新闻赏析的任务:对新闻作品进行价值判断,通过分析、解释和评价新闻作品,来总结和探索新闻采写经验及其规律,从而规范新闻写作,引导受众正确接受和认知新闻作品内涵,总结新闻采访经验,促进新闻采写向健康、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通过指出新闻作品和优缺点,建立起新闻赏析鉴赏的价值体系。 三:新闻赏析的意义: 1. 有利于把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2. 有利于把新闻业务改革同探索新的新闻理论结合起来; 3. 有利于指导我们科学地把握新闻赏析的内在规律,规范新闻赏析的方式; 4. 有利于我们指导新闻实践,增强新闻的敏感度,培养对新闻现象、新闻问题的批判力。 第二章:新闻作品赏析的特点 第一节:聚集新闻价值一:新闻价值概念:新近发生变动事实对新闻传播者的传播新的信息之需要的满足。二:分析和评价其新闻价值 1.新闻作品所报道事件是否具有重要性 A :看事情影响的范围有多大 B :分析事情的冲击力有多大 2.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趣味性 A 积极趣味:能唤起人们肯定的、欣赏的、同情的 B 消极趣味:能够引起人们惊恐、满足人们的猎奇、窥探的某种欲望3.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接近性4.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时效性5.考查新闻作品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是否具有显著性 第二节:新闻写作得失 一:准确性: 1. 知识要准确 2.时间要准确 3.用语要准确第三节:指向社会和文化批评1.审视新闻的价值与其它价值的关联:新闻价值通过媒体反映了社会活动在制度过程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价值观2.揭示与社会趋势的关联:考察新闻作品是否把握社会趋势、反映时代精神,也是新闻作品赏析的本质 3.开展文化批评:新闻作品本身是一种文化产品,与宗教、艺术、科学等息息相关,除了教育系统外,新闻工作是仅次于教育系统的另一重要的文化系统 第三章新闻赏析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新闻赏析的本位原则 一:新闻本位 1.含义:新闻媒体从新闻的一般原则出发、开展报道活动,而不是从其它因素来做新闻2.原则:从新闻本位赏析新闻作品,就是首先强调新闻不是宣传、不是广告、不是艺术,新闻就是新闻,应当把新闻当作真正的告知的传播活动,而不是把新闻当作劝服性的传播活动。从新闻本位出发,只思考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闻价值。

《华尔街日报》新闻范例评析

新闻范例评析: 《华尔街日报》 元代的翁郎夫提出,“文似看山不喜平”,新闻写作也是一样:老是一个味,就会 觉得没味;老是用一种写作模式,就可能渐渐失去读者。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在于准确、清晰、生动。①在我们常见的新闻作品中,准确、清晰是做到了,而“生动”则比 较少见。普利策奖评委会于1978年春天起增设特稿写作奖,其用意也正是要对非虚 构或短故事式的流派给予认可,而评奖条件是:“一篇杰出的特稿首先要关注的应该是高度的文学性和创造性。”② 近来,在网络上阅读了中文版《华尔街日报》的几篇专栏文章,顿时有久未谋面的亲切感,新风扑面的清新感。 《华尔街日报》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商业管理人士,但报上也刊登大量迎合大众兴趣的新闻,它在头版开设的特色专栏叫作“非常之道”,在中文网络版上也能读到。读 今年6月、7月以来的这个栏目,发现其中有不少可读性较强的文章,确实有如网络 版栏目介绍的评价:“讲述商界奇闻轶事,文笔诙谐幽默”。 结构:一人一事串起全文 《华尔街日报》在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上,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套路:一般是从一个社会现象入手,然后以一个主人公的具体故事讲述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再把这个人放到社会背景中,进一步揭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或其中的“门道”,最后,文章巧 妙地“迂回”到主人公身上,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以这个人的观点或抉择 煞尾。这种以讲故事的方法开头的写法颇有悬念,常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写景的 手法只要写得美,同样引人入胜。 《山林大火,祸兮,福兮?》③是这样开头的: 去年冬天就有消息说,春天会给白鱼山脉(the White fish Range)附近的地方带来滚滚财源。这个消息把全国各地的探索者引到了美国蒙大拿州北部的厄马(Hungry Horse)。到了5月份,在城外茫茫荒野上,一夜之间兴起了一座帐篷都市。 这些探索者到这里来是为了采摘羊肚菌——一种极受餐馆和美食家欢迎的蘑菇。大批采蘑菇的人之所以聚集到这里,是因为去年夏天厄马周围的山火毁了24万多英 亩的山林。而采蘑菇的人都知道,前一年的森林大火意味着下一年蘑菇的丰收。 文章以两段不太长的篇幅介绍了采摘羊肚菌能带来滚滚财源成了山林大火“引信”。说实话,山林大火只要不烧自己身边来,城市里的人一般很少会去关心这类消息,但是,大火居然和自己的餐桌扯上了关系,而且和某些人“发财”有关,人们自然有兴趣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知不觉中,5个W里面,何时、何地、为何这3个W已经 初露端倪了。 接下来,文章以采摘野生蘑菇十分在行的哈森·瓦尔为主线,全方位介绍了他边采摘边收购、从早到晚全家齐上阵、与其他同行为争抢地盘及保护自己劳动所得而发生的各类冲突、以及由非法采摘蘑菇而引发的人口激增等场景。

新闻摄影图片分析范文word版

新闻摄影图片分析范文_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研究分析 论摄影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研究在文字绝对垄断报纸版面的时代,新闻图片不仅非常“弱小”,而起数量少得可怜。这与中国文化界长期的传统有关,从古到今,中国文人讲求的是“诗言志、文言志”,判定一个人是否有才华是看这个人文章写得怎么样,而不是看你画画。而报纸的出现,为文人们提供了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因此,文字在报纸中占据了主角。加之摄影在中国出现的比较晚,是20 世纪初才出现在中国,所以,摄影在新闻传播中长期处于“配角”的尴尬位置。 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末,当时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提出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1990 午8 月,当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究会在银川举行的时候,与会者第一次对“图文并重、两翼齐飞”达成了共识,即从“银川会议”开始,“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才开始真正从一种思路变为全国报纸的实践。可以说这是一次报纸的改革,而在改革的过程中,报纸这一传播媒介选择了摄影作为新闻传播的工具,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功能。 1999 年文艺批评家杨小彦先生在位《天涯》等刊物撰写的三篇文章中,率先使用了“读图时代的到来”这样一种提法。现代社会,图片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报纸杂志中、公交车内、道路两旁,超市里的日用品包装上都有精美的考究的美图,人类生活可谓进入了“读图时代”。

《新闻摄影学》对“读图时代”这样定义,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在读图时代的大背景,摄影在新闻传播中如鱼得水,体现出其在新闻中的巨大价值。 英文摄影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ω? phos(光线)和γραφι? 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在玛丽·维纳·玛丽亚(Mary Warner Marien)的《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 年至1990 年间的文化史》中说道“摄影没有单一、清晰的前身,部分原因在与摄影的多种用途不能用统一的定义界定,其困年也许表现在编写它的史前史与历史时所遇到的麻烦上,摄影的诠释主要是依据18 世纪思潮中反复陈述的有关自然性和独创性的复杂观点。在摄影语言中没有一种预备性的原型,如果摄影主要被定义为创造多个副本的手段,那么它的先驱可能在印刷媒体中找到,例如木刻和版画。如果将摄影定义为能精确复制可观察到的现实手段,那么它的选取可能被定义为依据在一个更宽泛的视觉甚至是语言上的光学经验的语言系统中。当把摄影的复制性与精确性都纳入定义时,寻求摄影术的途径可能要到魔术与幻影里去了。

优秀新闻作品评析

爱国与害国,只有一步之遥 (奖次:二等奖项目:文字评论题目:爱国与害国,只有一步之遥作者(主创人员):冯雪梅编辑:丁先明刊播单位:中国青年报) 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与不满。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 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瞧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就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抗议,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爱国,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就会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的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

砸车,损害的就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 抵制日货,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导致“玉石俱焚”。 爱国与害国,有时候只就是一步之遥,理性就是两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就能了断。愤怒与冲动,不就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让别人明白您的利益表达,才能获得支持与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 以此来审视此次的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它们必须得到严惩——的同时,也向那些理性的参与者致敬。 15日,北京民众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门前示威。当日,北京市公安局就在“平安北京”的官方微博发言:“在表达爱国热情过程中,大家都保持了理性的态度,配合现场民警引导,现场秩序井然。在此,北京警方感谢大家的配合,谢谢大家!” “贵阳新闻网”的官方微博报道:“今天(15日)的贵阳,没有人掀车、没有人破坏同胞财产,所有人都理性地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文明贵阳人,就是理性的爱国者,决不会伤害自己的同胞。” 网友“南京正在发生”的微博说:“总体来瞧,南京今天(15日)十分理性,没有瞧到掀翻的日系车,没有瞧到日系车被包围,没有 瞧到店铺被砸,没有瞧到纵火,没有造成恐慌。”对于南京在示威过程

新闻学十大经典著作解读

传播学十大经典解读(上) 一个学科的构成,有史论和应用三个方面。传播学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受信息传播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传播学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笔者从国外图书馆大量的传播学英文原著中,选了10种学界推崇的经典著作,不揣冒昧,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解读,推荐给中国读者。 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 李普曼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位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在其1922年的著作《公众舆论》中,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此书被公认为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 作为一部传播学经典著作,该书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让读者能细细地体会到舆论现象的种种内在与外在联系。此书自1922年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该书对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做了卓有成效的梳理,如舆论从哪里来和怎么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什么样的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是不是或者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中,公众舆论主要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可以说只出现过两个源头,即开放的舆论生成与流通系统和封闭的舆论制造与灌输系统,尽管它们都会产生一个复杂程度不相上下的舆论过程,但是结果却不大一样。李普曼的《公众舆论》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第一次全面的梳理,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普曼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因此,在《公众舆论》和《自由与新闻》等著作中,它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另一个就是“刻板成见”(stereotype)。李普曼认为,现代社会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人们由于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这样,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浅论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

浅论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 On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way news works and new ideas 摘要:本文具体分析新闻作品赏析中常见的方法和新思维。新闻作品的赏析分为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两者关系密不可分。除常见的新闻作品赏析方式外,经过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闻作品的赏析中又出现了新的思维方法。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news reports, the common appreciation of the methods and new thinking. News appreciation the work is divided into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re inseparable. In addition to common works of appreciation approache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news Appreciation of the work appeared in a new way of thinking. 关键词:新闻作品新闻作品价值赏析方法新思维 Keywords: news reports, news reports, the value of appreciation of methods and new thinking 正文: 所谓新闻作品就是:可指一篇稿件、一张图片、一个栏目、一个版面,也可统称新闻作品。其一是能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二是根据新闻的基本规律,把握和体现新闻事实的正确性、真实性、生动性、及时性;三是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新闻作品的具体的形式有8种:新闻链接,图表新闻,表格新闻,滚动式新闻,采写人物新闻,采写系列报道,采编连续报道,采写跟踪摄影报道。新闻作品的价值在哪里?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二是使读者产生先睹为快的审美感觉;三是从作者公正客观的态度中吸取教益;四是通过传播媒体引起广泛的社会反映;五是使人们茶余饭后有了谈话消遣的材料。但笔者认为,新闻作品的价值远不只于此。好的新闻作品,它不仅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永恒的历史意义。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新闻事件时站得高,看得远,从宏观角度架构,从微观处入手。所谓宏观,就是要求作者站在历史发展、人类文明进化、时代精神演变、社会经济走向的高度,去认识把握自己所要报道的新闻事件。而这些事件,又必须反映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大事。它必须抓住社会现象、阶级矛盾的本质,要能象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那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所谓微观,就是作者能从复杂纷纭、司空见惯的平凡事件中,发现其隐藏的闪光点。这就是于毫发处见泰山,“于无声处听惊雷”。用文学创作术语说,新闻作品的微观,就是以小见大。一篇能载入史册的新闻作品,必须具备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的特点。由此可见全面分析一篇好的新闻作品,好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新闻作品赏析的方法(宏观上) (一)、政治学的分析方法: 主要要新闻事业的政治性决定的,侧重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即新闻的倾向性和指导性. 倾向性:是指大众传播媒介或明或暗表现出的特定的政治立场,也指记者通过新闻事实暴露出的思想倾向.举例说明,2009年8月2日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大师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小大人]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 第二的明信片。

[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 世界流传。 [撤退]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 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奥马伊拉的痛苦] 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