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

摘要:设置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日常评价,对于有效进行会计监管。改进会计工作,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理论上看,可用会计信息利用程度系数和会计信息有用程度系数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但从可操作性来看,特定会计信息使用人的满意程度、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及符合会计核算规范的程度是较为理想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

评价标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础,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我

国会计界和证券业界作了大量的努力,不仅制定了大量的会计核算规范和会计信息披露规范,还为相关规范的执行设置了严格的监管制度。但如何设置科学合理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日常检验,而不是等相关经济活动因会计问题而出现混乱时才对会计信息质量做出判断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构建会计信息质量

标准的意义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是衡量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尺度,也是衡量会计工作有效性的重要标准。早在年一1973年间美国Trueblood委员会就对会计信息的应当具有的质量特

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980年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又以委员会研究报告为

框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发布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FSACNo.2),对会计信息的

质量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认为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是决策的有用性,而决策的有用性是通过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一致性、效益性及重要性等不同层次的若干个质量属性来保证的。然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探讨实际上只解决了有用会计信息

应具备的基础条件问题,并未解决已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这些基础条件的程度问题,特别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人要求的程度问题。所以,建立一套恰当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来对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日常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流行的会计文献大多将会

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视同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这是不恰当的。因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指导会计规范制定机构及会计规范实施机构的会计选择。美国的就明确提出,不管是编制、审核和使用财务报告的人员。还是FASB常常需要对各种可行的会计政策及

会计处理办法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的结果从中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办法,FSACNo.2所述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不仅是有用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各种条件,也是会计人

员在各种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办法中进行选择的目标所在,即无论选用何种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办法都必须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出发点。还进一步说明,

各种会计抉择至少有两个层次,一是FASB或其他有权作出规定的机构所作的抉择,二是

个别企业所作的会计抉择。前者要求企业按照某些特定的方法提供会计报告或者从反面来规定,禁用他们认为不适当的方法;后者则是企业在各种可供选择或被允许使用的会计方法中选择一种具体的会计方法。我国于199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也在实际上

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但从已颁布的各种会计准则之间的逻辑来看,《企业会计准则》实际上也具有指导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及企业会计核算进行会计抉择的作用。二、会计信息质量的理论标准从理论上说,最佳质量的会计信息应同时满足两

个条件,一是能满足所有会计信息目标使用人决策的需要,甚至仅凭会计信息就能作出基于会计主体的所有经济决策;二是所有会计信息都得到了会计信息目标使用人的利用,没有提供任何不存在需求的会计信息。所谓会计信息的目标使用人就是预定的会计信息提供对象,没有他们的存在,会计信息将失去提供的理由。基于会计信息使用的质量标准由

于各种会计抉择的目标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而会计信息是否拥有相关性及可靠性只能由会计信息的使用人来作出判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发布的《论财务会计概念》中就认为,什么会计信息是有用的,最终要由每一位决策者来判断,因而会计信息的质量评价标准只能由会计信息使用人来构建。但实际上,由于竞争性信息的存在,会计信息的目标使用人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既可以利用会计主体按会计准则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可以要求会计主体人提供额外的会计信息,甚至还可以抛开会计信息,直接利用其他竞争性信息。所以。个别的会计信息目标使用人只会根据会计信息的有用程度来决定会计信息的取舍,并不会为会计信息质量设定专门的评价标准。由于现代会计

信息都是在统一的会计规范条件下提供的,会计规范的制定也难以体现所有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具体要求,他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实际上在只能就使用或不使用会计信息以及多大程度上使用会计信息选择作出选择,并不能就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出共同认可的标准。因此,会计信息的目标使用人在进行经济决策过程中对会计信息的使用状况就基本反映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根据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论述,可用会计信息利用程度系数ku

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会计信息目标使用人进行相关决策时利用会计信息

的数量为会计信息目标使用人进行相关决策时所需的信息数量在用会计信息利用程度系数ku作为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情况下,只有会计信息的目标使用人仅仅根据会计信息就能

作出基于会计主体的所有经济决策时,即当kc=1时,相关会计信息才会被认为是最佳质

量的会计信息。如果会计信息的目标使用人在进行基于会计主体的经济决策时完全未使用会计信息。即当kc=O时,相关会计信息就会被认为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会计信息。基于会计信息提供的质量标准虽然会计信息利用程度系数ku可以较好地反映会计信息与决

策的相关性,但从会计信息提供的角度来看,这一标准是不全面的。首先,无限制

地增加会计信息的提供数量和内容,也可以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目标使用人的决策需求,进而提高ku值,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了较高的质量。因为无限制地

增加会计信息的提供数量和内容只能增加相关会计信息被使用的机会,而不能保证被利用,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无用的会计信息。其次,除了经理报酬的计算或利润分配

方案的确定等极少场合以外,会计不可能为基于会计主体的经济决策提供所有信息,对于许多会计信息目标使用人来说,会计只能提供决策所需的部分信息。即便仅仅依靠会计信息就可以计算经理报酬或确定利润分配方案,从而使得ku=1,但会计信息在这种场合成

为决策唯一的信息来源,并不是因为会计信息质量高,而是因为只能使用会计信息进行此类决策,因而计算出来的ku值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加强往来款清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往来款清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制度落后造成的往来款项管理不规范,使逾期应收账款难以收回,部分款项丧失债券,清理难度变大,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通过对国网浙江电力公司丽水供电公司近三年来对往来款项清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以期使往来款项管理规范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同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最终形成良好的往来款项内部管理环境。 标签:往来款清理;会计信息质量 1 往来账款成因分析 往来账款的成因有多种,主要表现在:指标考核影响、管理意识淡薄、监督不到位。首先,指标考核影响,主要体现在效益观念、时间观念不强,缺乏财务风险意识,使企业资金账款长期挂账。有些是由于责任不明晰,手续不齐全,对已经发生的资金损失,难以有效地追回,也不能确认责任人进行追责。其次,管理意识淡薄,这是形成往来账款的主要原因。管理意识淡薄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管理缺位,监管不力,监督缺失。在往来账款管理中,一旦出现管理不到位,很容易形成往来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不能照章办事,进而造成往来账款失控,随着往来账款账龄的增加,清理工作将变得越来越难。最后,监督不到位。管理措施制定以后,保证其顺利实施的手段就是监管与监督,财务人员习惯上重视资金和成本核算的管理,往往忽视对往来账款的跟踪管理。即使进行监督管理,也因力度不够或者管理方法落后,影响往来账款催收工作的开展。 2 发挥财务管理监督职能,加强往来账款管理 我公司往来清理工作,坚持以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为准绳,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清理核实公司往来业务,持续提升财务集约化管理水平,完善核算体系建设,深化、细化往来款项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公司资产使用效率。 2.1 高度重视、制定实施方案,提供制度保证 公司以“摸清家底、加强管理、夯实财务基础工作”为目标,为确保往来清理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制定往来款项清理工作方案,将往来清理工作分阶段细化,从宣传发动到清理核实,到审核汇总再到总结阶段,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开展往来清理工作,并结合工作情况定期总结、时时更新,将往来清理工作做到实处。 2.2 夯实基础、加强交流,提升工作效率 加强对《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相关业务知识储备,全面提升员工业务素质,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加强与税务师等相关专业人员的业务交流,博闻强识,提供了良好的经验保障。

会计类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共320个

会计类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共 320 个 1、关于会计信息本质内涵的认识 2、会计信息及其运用 3、会计信息法律责任研究 4、会计管理体制研究 5、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研究 6、会计信息具体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7、会计信息原则体系研究 8、会计信息呈报模式研究 9、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研究 10、会计信息报告体系及其规范研究 11、会计信息分析及其程序研究 12、财务失败及其预测 13、企业财务指标体系及其应用研究 14、企业成本控制模式研究 15、企业成本核算模式研究 16、成本概念及其应用研究 17、企业成本分析体系构建 18、基于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思路 19、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框架研究 20、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 21、国有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研究 22、人力资源会计计量问题研究 23、CPA职业道德及其规范研究 24、独立审计责任分析 25、公司治理理论变迁与会计监管形式 26、企业成本及其控制 27、会计报表中隐藏的会计舞弊 28、会计信息质量判断与考核 29、会计循环与再造 30、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的管理 31、权责发生制原则及其缺陷 32、企业内部成本信息及其应用 33、相关利益者理论与会计 34、会计方法演变与会计准则 35、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 36、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其判断 37、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研究

38、财务分析方法及其运用 39、企业管理中的学习型会计行为 4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及其规范 41、公允价值会计审计问题研究 42、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体系研究 43、会计准则国际比较研究 44、中西方会计理论比较研究 45、企业重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46、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47、会计教育改革问题研究 48、企业并购中的若干财务问题研究 49、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与监管研究 50、我国财务会计理论结构问题研究 51、实证会计理论与规范会计理论的比较研究 52、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53、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研究 54、资本成本会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55、有效市场假说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差异分析 56、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信任度研究 57、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分部财务报告 58、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合并的会计方法选择 59、合并会计报表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60、完善公司治理与管理会计创新 61、资产评估方法应用问题研究 62、企业集团财务会计若干问题研究 63、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 64、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65、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理论与实务研究 66、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研究 67、现代企业财务制度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68、企业融、投资中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69、企业会计监督相关问题研究 70、会计主体行为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问题研究 71、关联方关系与交易的会计、税务问题研究 72、新经济环境下的财务与会计变革 73、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价值的实证研究 74、资本市场背景下独立审计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 75、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研究 76、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模式 77、防范企业会计信息舞弊的综合对策研究 78、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79、中下企业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80、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研究 81、之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会计基本准则)的中外比较

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大量事实证明,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而公司治理框架又直接影响着信息披露的要求、内容和质量。一般而言, 信息披露受内部和外部两种制度制约。外部制度就是国家和有关机 构对公司信息披露的各种规定;内部制度是公司治理对信息披露的各 种制度要求,这些要求在信息披露的内容、时间、详细程度等各方 面可能与信息披露的外部制度一致,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但无论如 何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着边界。通常外部边界由信息披露的外部制度,即法律法规来决定;内部边界则由公司治理框架来决定。在许多 国家,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仅限于法律法规的要求,更有不少公司的 大量信息是基于公司治理的目标而自愿披露的。因此公司治理信息 披露具有内外两种制度约束及动力。 实践也证明,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败。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公司进行监督的典型特征,是股东 具有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资本(股票)市场活跃国家的经验表明,信息披露也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力工具。强有 力的披露制度有助于吸引资金,维持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股东 和潜在投资者需要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可比的和足够洋细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做出评价,并对股票的价值评估、 持有和表决做出有根据的决策。信息短缺且条理不清会影响市场的 运作能力,增加资本成本,并导致资源配置不当。鉴于信息披露的 重要作用,世界各国在其公司治理原则或研究报告中对信息披露均 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以保证对公司的有效管理。 参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规范的相关规定以及证券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对于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一致公认有 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公平性五个方面的质量要求, 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也是中国证监会一贯坚持的 信息披露原则。

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会计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为保障投资者利益、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而依照会计准则规定将其财务状况、经营等会计信息资料及其他非财务信息向证券管理部门和证券交易所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以便投资者充分了解公司情况。它既包括发行前的披露,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息公开,主要由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组成。新企业会计准则虽然对会计信息披露做出了规范,但仍很不全面,在实务操作中难于正确把握。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为了提高企业财务报告与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与完整性,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企业经营的合法合规,必须进一步明确会计信息的披露与监管。 一、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五大问题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必须进一步夯实财务信息编制和披露工作的基础。但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会计信息不准确 上市公司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外界投资者不能准确地判断公司的财务状况,使得公司财务信息不够真实。如有的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粉饰公司不利的财务现状,明明是亏损,但到投资者手中的财务报告却显示此公司连年赢利,以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来套取投资者的资金。 2.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根据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当发生可能对公司价值产生重大影响、而投资者尚未得知的重大事件时,应立即编制重大事件公告及时向社会披露。但仍有一些公司违反这一规定,不按法定时间正式披露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一方面无异于为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从而使投资者利益受损;另一方面则降低了信息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发生重大事件的临时报告问题更为突出。 3.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 许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全面,存在与准则要求相违背的事项,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负债表项目中的长期待摊费用等虚资产占有较大的金额,存货中有许多滞销、报废的物资,固定资产有很多不能使用或与现实公允价值背离较大等,而这些资产在财务报告中没有进行全面揭示;第二,有的公司对持续亏损的经营状况,借保护商业秘密的理由不予披露;第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监管机制不完善,大股东挤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也未全面展示;第四、上市公司对或有事项,如商业票据转让或贴现、未决仲裁或诉讼、债务担保、

会计信息质量分析

会计论文:试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企业会计作为一顶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企业管理活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文拟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希望得到有关专家的批评指正。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原因;对策 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向会计主体外部提供会计信息。即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真实、相关、及时、可比、清晰等方面的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然而,近几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以至于影响企业投资、纳税及相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的各个方面。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拟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方面进行较深入的探讨,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并希望得到有关专家的批评指正。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虚假的会计信息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从微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投资收益。若是国家资产的投资,则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这就产生了投资风险对于企业的债权人来说,有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还本付息的结果。若国家银行是其债权人,则造成了呆账或死账,形成了金融风险。若公众是其债权人,则形成了债务纠纷。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有可能进入瞎指挥、盲目管理的状态,并使企业的商誉水平大幅度下降。从宏观角度来看,假如企业的会计信息是虚假的,那么国家对企业征收的税收收入有可能被大量地偷逃,国家就得不到应有的国库收入,国家机器就不能得以顺利地运转。国家应征收的税收收入大量散失在社会上,就会造成新的社会问题,激化社会在分配上的矛盾。 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了宏观调控与微观决策的失误。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传递给全国、全社会的信息失去真实性,影响所及诸如国民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统计资料误传给国家计划、统计部门,凭以制定的国家长、短期发展计划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起误导作用。基层会计信息失真,给微观主体的决策也会造成决策失误的后果。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市场销售、资金流转、成本水平、效益状况等数据虚假,会导致宏观调控和微观决策失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不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由于买方和卖方之间各自掌握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非物质性,使所有市场参与者面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风险,而会计信息供求关系的隐蔽性和复杂性使会计信息市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 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试行了各种方式,其基本思路是将企业的绩效与生产经营者的个人收入挂钩,以隶最大限度地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企业的生产经营者为了实现个人的高收入,自然会努力工作,但在某些主客观原因不能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时,为了保护个人或小集体的利益不致减少或丧失,自然会将目标转到篡改其经营业绩的财务资料上,通过作假帐来达到预先确定的利润分配方式和比例的目的。这种内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带有普遍性的。学会计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553996703.html,

会计信息质量外文文献及翻译

会计信息质量在投资中的决策作用对私人信息和监测的影响 安妮比蒂,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瓦特史考特廖,多伦多大学 约瑟夫韦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1简介 管理者与外部资本的供应商信息是不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如何影响金融资本 的投资的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会计质量越好,越可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和对融资成本的约束。与此相一致的可能性是,减少了具有更高敏感性的会计质量的公司的投资对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威尔第和希拉里发现,对企业投资和与投资相关的会计质量容易不足,是容易引发过度投资的原因。 当投资效率低下时,会计的质量重要性可以减轻外部资本的影响,供应商有可能获得私人信息或可直接监测管理人员。通过访问个人信息与控制管理行为,外部资本的供应商可以直接影响企业的投资,降低了会计质量的重要性。符合这个想法的还有比德尔和希拉里的比较会计对不同国家的投资质量效益的影响。他们发现,会计品质的影响在于美国投资效益,而不是在日本。他们认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不同的是债务和股权的美国版本的资本结构混合了SUS的日本企业。 我们研究如何通过会计质量灵敏度的重要性来延长不同资金来源对企业的投资现金 流量的不同影响。直接测试如何影响不同的融资来源会计,通过最近获得了债务融资的公司来投资敏感性现金流的质量的效果,债务融资的比较说明了对那些不能够通过他们的能力获得融资的没有影响。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我们限制我们的样本公司有所有最近获得的债务融资和利用访问的差异信息和监测通过公共私人债务获得连续贷款的建议。我们承认,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可能较低获得债务融资的可能性。然而,这种可能性偏见拒绝了我们的假设。 具体来说,我们确定的数据样本证券公司有1163个采样公司(议会),通过发行资本公共债务或银团债务。我们限制我们的样本公司最近获得的债务融资持有该公司不断融资与借款。然而,在样本最近获得的债务融资的公司,也有可能是信号,在资本提供进入私人信息差异和约束他们放在管理中的行为。相关理论意味着减少公共债务持有人获取私人信息,因而减少借款有效的监测。在这些参数的基础上,我们预测,会计质量应该有一

关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报告

惠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社会调查 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关于为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调查报告》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社会问题 近几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会计信息失真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上市公司的社会形象,挫伤了广大投资者的积极性,使信息使用者产生一种不信任的感觉。因此,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从政府到社会公众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而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一个单位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体现各种利益关系的界限和分配结果,因此,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对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危害 1、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人以权谋私的保护伞,通过做假帐,使某些违法违规的行为得以蒙混过关。如人为调节收入,造成收入失真;虚列成本,造成成本失实;虚增、虚减利润,虚列投资收益,虚假负债等调节利润指标。由此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的发生,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危害。 2、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目前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是企业缴纳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很多企业帐面盈亏不实,通过造假帐、虚增支出、隐瞒利润等手段使帐面亏损,逃避国家税收。 3、资产帐实不符。如人为调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造成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不符;企业存货积压严重,变现能力较差,其帐面价值低于市价,会计核算仍按历史成本计价,没有反映变现净值;开办费,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等名不符实等,这些严重违反会计原则的行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危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误导投资者与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等不良后果。“假作真时真亦假”,假帐猖獗,连累得真帐也没有人信了,假帐蔓延的结果必然是会计信息失真,经济信号失灵,经济秩序混乱,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干扰损害是非常严重的。

会计著作读后感

《财务呈报:会计革命》读后感 威廉·H·比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是推动实证会计研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财务呈报经济环境创造性地提出 经典会计学著作。其立论深刻 作者将会计价值观从计量观到信息观的转变评价为一场深刻的会计革 命。计量观产生于完美和完全市场则放宽了对完美和完全市场的假设资者未来预期的增量信息上。深入阐述了财务呈报有待深入研究的两个基础问题 务呈报环境主要构成的财务呈报规范的功用问题。本书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权威的会计学术著作之一。前两版,作者主要侧重于从信息观视角讨论财务呈报,较多依据基于盈余计价方法的研究。第三版则拓宽到了从资产负债表视角的研究。本书针对财务呈报方式提出了一系列现实建议和前瞻性理论。突出了揭示非财务数据、前瞻性数据和公允价值数据,可以看成是财务呈报自然拓展的主题。本书论证严密、观点新颖、大量运用实证研究成果,是会计学术研究的重要读物。 在本书的第一章比弗着重描述了会计革命的内涵,为读者理解财务呈报的革命提供了一个基础20世纪初,受托理论是主导财务呈报的主要观点。在这一观点下,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投资者的以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因此,传统会计主要倾向于经济收益的计量,对经济收益的计量大量采用了应计观点。然而,由于应计程序的模糊性和没有很好的定义,导致了选择最佳应计方法的难题。因此,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信息方法在财务呈报中的广泛运用,导致财务呈报从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转移,这种转移一直持续到现在,比弗称之为会计革命。财务呈报的信息观主要表现为信息经济学、证券价格和行为科学在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中的运用。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表现出的信息观。在财务呈报信息观下,财务报表应当有利于投资者决定如何在当前消费和投资之间分配财富,以及如何在各种证券之间安排投资所需的资金数额。比弗认为,在信息观下,盈余数字能够提供比当前的现金流量更好的有关未来现金流量和股利支付能力的信息,从而应计会计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一章比弗还描述了财务呈报的投资者、信息中介、财务报表的规范者、管理当局、审计师等主要利益关系人以及财务呈报环境的主要特征、财务呈报的经济后果和财务呈报的发展倾向。 在本书的第二章比弗进一步探讨了财务报表向投资者、信贷人和其他人士提供有用信息的意义。为此,比弗以财务报表的个别用户为起点,然后扩展到在多重个体背景下进行分析。比弗认为,在单一个体背景下,信息价值是个人的和主观的,并且可能因投资者的个性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多重个体背景下,比弗把其他投资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一并纳入研究范畴,指出财务信息系统的经济后果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利益关系人。由于财务呈报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因此财务呈报制度之间的选择可以在本质上被看成是涉及利益关系人之间平衡的一个社会选择问题。比弗认为,依据这种观点会计准则制定便成为政治程序的结果。由于决策的不确定性,各种利益关系人都可能受到具体财务会计准则或公司披露要求的不同影响,同时,它也可能以不同方式受到信息的影响,所以对何为“最佳会计方法”就不会达成共识。因此比弗特别强调,财务呈报制度的选择虽然是一种社会选择,但仍然需要规范财务呈报提供信息的形式。 威廉?H?比弗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财务呈报正处在从经济收益计量观向信息观转变的过程中。其由之前向投资者提供用以评价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转向帮助投资者决定如何在当前消费和投资之间分配财富,以及如何在各种证券之间配置所需资金。比弗将这一过程称为会计革命。正如比弗所说,企业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外部投资者的需求。外部投资者需要在不同投资方案中进行选择、取舍,为此需要有统一的、公认的会计准则作为

强化会计表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问题

强化会计表外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 问题 摘要: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仅依靠表内信息披露通常会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内近几年会计信息披露开始注重表外信息,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披露表外信息可弥补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不同的问题,同时也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表外信息披露;重要性;注意的问题 一、表外信息披露现状 表外信息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三大基本报表以外,以附注、解释、明细附表、补充报表的形式披露的其他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根据安永国际会计公司前主席葛罗夫斯的一项调查,美国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信息量自1972年以来平均每年以31%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附注的增长速度则达75%.在国内,近几年来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也开始注重表外信息,尤其是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中,表外信息量已经相当丰富。例如,在我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有关表外信息通常有:公司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股东大会简介;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重要事项;财务报告;公司的其他相关资料;备查文件目录。除此以外,

年度报告还附有该年度会计报告的审计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其中财务报表附注内容又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介绍;公司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控股子公司;税项;会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或有事项;承诺事项;诉讼事项;等等。显然,表外信息的披露,使投资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对该企业财务状况及盈利情况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二、披露表外信息的必要性 (一)弥补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的不足 现行财务报表是传统会计理论及实务模式的产物。在这种模式下,会计主体以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交易或事项为对象,在货币计量和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最后通过用财务报表的形式披露财务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的深入,金融工具不断的创新,大量衍生金融工具不断涌现与使用,人们对财务信息内容的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财务报表的披露在实践中已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现行财务报表信息披露忽略了不能用货币计量的相关信息。由于现行财务报表主要借助于货币计量单位来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因而许多无法量化的事实和质量信息不能得到揭示,如企业管理当局的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公司的组织机构设置、研究和开发的新项目、公司的生产能力、未来发展设想、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市场占有率的预测、盈利预测、员工素质构成、公司的亲和力、公司形象等。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X□X□X 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XX专业XX级□□重庆万州□404100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活动的日益增多,由于人们对于会计信息了解监督的需求不断增大,会计信息披露越来越显得不可缺少。传统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从八十年代开始产生并一直沿用,而发展到了今日,由于资本市场的日益完善,企业管理方式不断合理,传统披露模式信息量少、传输慢,已无法满足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同时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不断兴起的新技术:网络的发展日益成熟,在会计领域广泛运用,使得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及时,方法多样。但在网络环境的影响下,会计信息披露在其展露优势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缺陷,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不真实的情况,以及由于网络安全性问题导致的会计信息泄露等问题都成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不断地完善解决。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因,以及在实际运用中产生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不断完善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使其更加适应未来社会。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Disclosur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nder the Internet era X□X□X XX专业2005,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Lanzhou,Chongqing,404000 [Abstract]Along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unting activities increasing, due to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for the oversight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become more and more indispensabl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odel began to be generated from the eighties and has been in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to today,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capital markets,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reasonable, the traditional mode disclose less information, the transmission is slow, policy-makers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information It needs.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21st century is an information age, the rising powers of the new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a network of increasingly matur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accounting, so tha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ore timely and diverse methods. Bu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its expose advantage but also exposed some flaws, the existence of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s well a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leaks and other problems due to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have become a cause of great challenges, need to continue to improve resolv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in practice, to propose a solution for the problem,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mode network environment, making it more responsive to the future society. [Keywords]Internet Ag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vea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研究 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是各种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或者融资等经济决策、评估上市公司过去经营状况和预测未来经营业绩、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管理状况或者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改进和完善,会计信息的功能也日益明显和突出,而目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关乎其使用者经济决策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关乎资本市场各种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更关乎社会经济的正常和有效运行。因此,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有效评价便成为一个必然的研究课题。通过认真品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不难看出他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属性、会计信息监管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层面,而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也大多从定性的角度进行研究,虽然有一部分涉及到了定量评价甚至是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是由于评价标准不够合理或者评价方法不够适用等原因,未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评价做出突出的贡献。 鉴于此,拟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出发,重点探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模型。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的现状以及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系统不尽完善的情况,总结和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合理界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形成体系,在此基础之上,构建适用于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并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生成、加工和披露等诸多环节充分考虑在内,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细分,建立相应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设计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模型,并将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应用于具体的上市公司实例,最终得出较为理想的评价结果,证实了两者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定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改善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难以得到有效评价的现状,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一种量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好方法,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之实。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虚假会计信息的危害就是误导使用者,由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非常广泛,其中包括政府决策部门和广大的投资者,因此,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和整个市场运作机制的失灵。所以,探讨产生会虚假会计信息的原因,寻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原因 首先,会计信息供应者。企业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组织,其目标是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为达到这一目标,它必须获得必要的资源——资金、智力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销售渠道、信息以及其它资源,利用所获得的资源、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或其他服务,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为了获得这些必要的资源。企业也必须向外界(资源供应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证明自己能够给资源供应者以相应的回报。这些必要的信息中,最精确的就是会计信息。因此,企业本质上有夸大自身优点的动机。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时有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微观效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生会计风险的发生,诱发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其次,会计信息需求者。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主要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从信息使用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从理论上说,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信息使用者,因为它们肩负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它们能直接感受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和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但是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可见,某些产权主体可能存在的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所处地位及会计法规对会计人员缺乏保护加大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风险。目前,我国企业实行的是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负责人操纵着会计人员的劳动雇用大权,这使得会计人员难以自觉控制风险。再加上

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形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公司如何有效地转移到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规范会计信息质量也提上日程。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排列顺序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重要凸现可见一斑。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中,在国际上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关键质量特征已经达成共识,我国最新会计准则也呈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即使如此,可靠性和相关性却并不总是一致的,即在某种情形下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会降低信息可靠性,反之亦然。因此当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运用到我国所形成的影响是研究该问题的难点。同时,这两个因素在会计事务中的影响是深远的,会计信息的来源必须是真实有效的,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公司的决策。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最重要的两个质量特征,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共同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服务,必须兼顾。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根据之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保证使用者做出准确决策的基本前提条件。 从研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联系我国的会计现状,就我国目前的会计现状来看,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理解和概念,更迫切需要解决,但绝不能因此忽视了相关性的重要。 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谁更重要的判断,会直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计量基础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演变等等。所以,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非常基本的、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的相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概念和理解 (一)会计信息的概念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概念和理解 可靠性是指信息,用户可以信任的信息提供,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的识别,测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计量和确认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这我们可以理解为,只有当会计信息真实地反映了其所要反映的内容,正确地表述了实际经济活动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说明是可靠的。值得注意的是,会计信息不易被提前预订一方面另一方面结果不能迎合特殊利益集团的需要。因此,只有那些能经得起核实和验证的信息,我们才能认为其是具有可靠性的。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有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件的发生,并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合理地、不受错误的影响, 能够真实反映它的实际内容。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要避免错误和减少偏差, 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一个合理的会计信息的会计信息已充分认识到人的能力,根据报价,做出理性决定的,那么,这些会计信息是可靠的。可靠性包含反映真实性、中立性和可核性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反映真实性是指会计计量的结果应该与其反映的经济事项或交易一致;中立性是会计信息的表述应不偏不倚, 避免倾向于预定的结果;可核性是指不同的信息提供者在采用相同的方法时, 对同一事项的计量结果要保持一致。 会计信息有用,必须以可靠性为基础,假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不可靠的,将会给投资者等使用时的决策产生误导甚至损失。所以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该做到:(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和计量,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53996703.html,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问题研究 作者:黄秀龙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01期 摘要:文章立足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的问题,使政策更趋于合理化,促进并规范和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更趋科学,上市公司的发展更加规范,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很重要。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一、引言 证券市场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其发展潜力和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依赖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合理机制,各方关注的焦点在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如何提升。本文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内涵分析入手,以分析论证影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各类因素为基础,设想建立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框架,提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信息披露质量低下的基本方案,对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上市公司发展的规范,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和发展的促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都很重要。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以及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都具有特殊性,是由仍处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的我国的上市公司及其存在的金融体制、资本市场体系和经济体制决定的。分析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控制信息、披露虚假的会计信息屡禁不止现象的其深层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我国上市公司公司生存压力;二是公司业绩压力;三是自体制与制度安排带来的压力。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过程质量一般因素 根据上市公司的各会计质量的组成要素在信息披露过程中的反映,从中所体现的披露信息的明晰性、全面性、及时性以及对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易得性等方面。具体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严峻现状 尽管我国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的整体水平己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造假行为仍然层出不穷,中国资本市场仍旧需要更加严厉的监管政策和严厉的监管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恰当、不及时和不规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摘要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不真实性、不充分性、不及时性、不规范性等等,但是所有问题的根源还是因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虚假性。要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需要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结合,但是你关键还是得通过采取加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对中介机构外部的监管,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继而加大对这些不合理行为的处罚力度等方式来解决与治理不真实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达到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权益与利益的目的。 关键词:会计信息、虚假性、合理监管、内外治理相结合。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have many problems, for example: authenticity, not sufficient, not timely, not normative and so on, but the root of all problems or because of the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exist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I think, need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governance, but you still have to take the key to strengthen the governance of listed companies, intermediaries of external supervision, the regula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ure, and then increase the unreasonable behavior of the punishment and other ways to solve and control false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o as to protect the card The order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protects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investors.

浅析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中文内容提要 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是信息发展的新世纪。随着社会发展科 技进步,信息技术正在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进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会计作为处置信息、运用信息的一种管理活动,当然也会接受面临被信息技术冲击的挑战。随着会计环境的改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财务会计在会计记录、信息系统的建设、财务报告体系的充实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进而对以此为基础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可以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其提供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与此同时也关于防备会计信息质量风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要两面性,会计信息系统也是有利亦有弊,可以为企业创造出巨大效益,但同时也把新的不足和新的挑战带给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本文结合信息技术这一背景,就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展开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质量影响 Abstract Is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revolu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is the new centu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changing people's way of life, changing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and changing people's thinking habit. Accounting as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anagement activities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is also facing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alleng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mode of management to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of each unit, to play a decisive role to guard against the risk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However,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on the one hand, for enterprises to create huge benefits, on the other hand, but also to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has brought new problems and new challenges. This text combine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ckground, discusses it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Keywords: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influenc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