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

他们大多出生于60~70年代,基本上没有受过“文革”的影响,即使受到一些,也只是孩提时代的印象性记忆,并不存在受到压抑的切肤之痛;中学时代至长大成人时期正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旧体制、旧观念的消融与崩溃,各种新潮思想、观念的发生与建立,伴随着他们成长,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传统和一切旧事物习惯于站在怀疑和审视的立场上;他们遭遇了在80~90年代经济转轨给社会带来的剧痛,同时也经历了电影从所谓神圣的艺术走入日常生活,还原为一种文化消费产品的无奈。代表导演包括张元、陆川、王小帅、娄烨、王超、路学长、管虎、贾樟柯、何建军、王全安、李杨、刘冰鉴、王一持、李欣、宁浩、张海洋等。他们要么极度追求影象本体,要么偏执于写实形态、关注草根人群,要么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几乎难以象“第五代”那样整体构建电影精神的统一面貌,所以,他们是抗拒归纳的一代。典型特征是“叛逆与反思”。

这一群体成长于经济复苏的改革开放年代,此时正值中国建设市场经济初期,他们在相对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并接触到大量国外电影理论。第六代亲身感受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给中国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变动,经历了电影从神圣的艺术走入寻常生活,成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现实过程,所以,他们的观念和作品内容都较前几代导演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的影片没有通过制造幻觉的快感向市场妥协,而是更多地关注那些出于禁忌而“不可言说”的社会现实,更显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真诚。在题材选取上,他们关注当下都市、边缘人物,小偷、妓女、无业青年这些边缘人频繁在影片中亮相;在叙事策略上,他们常常在剧中人物身上融入自己的经历,或多或少带有自传色彩;在影像风格上,他们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大量运用长镜头,形成纪实风格。他们注重以电影为媒介来考察当代都市普通/边缘人的生活状态,新一代青年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在他们的镜头下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如今社会走上导演创作舞台的“第六代导演”却以他们异与先辈的导演创作,风格迥异的颠覆了老一代的电影规律,他们的作品具有深厚的人文思想和人文情怀,他们关注社会百姓人生冷暖,表达小人物内心情感和终极关怀的人文主题,第六代导演的镜头语言较前几代导演更加写实,具有新的纪实美学特征,他们把人物的命运与现实生活紧紧连在一起,作品更有“地气”和“人情味”,从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宁浩导演的《绿草地》、王一持导演的《新一年》到张元的《过年回家》、章明的《巫山云雨》等电影作品中,我们都能深刻体会到一种对生命和人性的礼赞与思考,能立体而鲜活的感受到片中小人物,这些平常百姓的悲喜。如今,国际观众已经把欣赏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当作了解中国新文化,新面貌的窗口,而第六代导演以他们贴近生活,关怀大众的电影创作理念不断的在电影艺术创作中前行,拍摄着反映人性,呼唤真、善、美的电影作品。

王小帅

1993年独立制片编剧导演处女作影片《冬春的日子》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1999年执导第一部体制内电影《扁担姑娘》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2001年执导的影片《十七岁的单车》入选第51届柏林电影节竞赛片单元获评审团大奖银熊奖。2005年执导的影片《青红》获得第58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2008年执导的影片《左右》获得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特别关注”奖。2010年影片《日照重庆》入围第6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王小帅也因此获得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导演奖。2014年9月电影《闯入者》入围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2015年10月10日,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王小帅,以及各展映影片的主创们集体亮相红毯。

张元

在第六代导演中,张元是最早的几个探索者之一。他1991的作品《妈妈》展现了非同于主旋律电影、“新民俗”电影与“新体验”电影的风貌,早期作品《北京杂种》《东宫西宫》都体现出创作上的边缘性和先锋性;《北京杂种》以摇滚为题材,《东宫西宫》以同性恋为题材,都是相关题材在中国电影中的最早尝试,具备一种粗糙的、迷离的、破碎的艺术风格。但在《过年回家》中,张元虽然还是大体保持一种“艺术电影”的探索风貌,却已经有了试图与主流意识和商业电影的靠拢的倾向。接下来他基本上“转型”,拍了《我爱你》《江姐》《绿茶》,这些影片都谈不上有多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江姐》中对革命的再加工,再利用,《绿茶》的制作班底与明星阵容的商业化,都可以看出张元对时代风向的投机性把握。

张元作品:《妈妈》、《北京杂种》、《东宫西宫》、《过年回家》、《我爱你》、《绿茶》、《看上去很美》、《达达》

个人成就:《妈妈》获得瑞士国际电影节导演特别奖、柏林电影节最佳评论奖;《看上去很美》获得第十三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贾虽然是在第六代导演中出现的较迟的一个,但却以“故乡”三部曲后来者居上地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并也获得了最多的国际认可。“故乡”三部曲包括三部作品:《小武》《站台》与《任逍遥》。《小武》与《站台》是对80年代成长的青春追怀,其中文化元素如流行音乐的运用,非常好地复制了当时的文化氛围,而导演对于成长感受的清晰记忆与微妙表达,使他能够与观众形成很好的共鸣。《任逍遥》的时间滞后十年,是比小武更小的一辈年轻人的成长故事,在这个电影里,导演拍的不再是自己的经历,而是他人的经历,因此有些生硬和单薄之处,不及前两部丰富自然。《世界》是他04年的一部很优秀的作品。

贾樟柯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

个人成就: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三峡好人》

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天注定》

管虎

导演。1968年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仲村,1991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

1992年自筹资金拍摄处女作《头发乱了》;2000年,拍摄电影《上车,走吧!》;2001年拍摄电影《西施眼》入围金鸡百花电影节最爱欢迎影片,但在中国国内寂寂无名;2002年拍摄电视剧《黑洞》,正式转战电视圈;2003年至2008年间接连推出《冬至》、《七日》、《生存之民工》、《活着,真好》等多部电视剧作品;2009年拍摄革命题材电视剧《沂蒙》,获得2009年CCTV电视剧最高收视率奖、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一等奖等。

2009年再次回归大银幕,凭《斗牛》获第4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12年拍摄电影《杀生》获得第20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13年拍摄电影《厨子戏子痞子》获得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受欢迎导演奖;2014年拍摄电影《老炮儿》,影片2015年12月24日上映。其作品犀利、生动,具有人文关怀精神。《老炮》

宁浩,男,汉族,1977年9月9日出生于山西。中国电影导演、编剧。先后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擅于绘画和剧本创作。[1]

2006年,宁浩导演拍摄的小成本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在内的多个最佳导演奖项[2];2009年,宁浩执导的电影《疯狂的赛车》以1000万投资成本取得过亿的票房成绩,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第四位迈入亿元俱乐部的内地导演,这也使宁浩赢得新生代的“鬼才导演”的称号;[3] 2013年12月3日,历经四年的反复修改和延期,宁浩执导的作《无人区》公映。

娄烨,1965年3月1日出生出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之一,毕业于1989级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4年拍摄第一部电影《危情少女》进入娱乐圈;1995年拍摄电影《周末情人》成名;2000年导演的电影《苏州河》获得第29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虎奖和第15届巴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并入选美国《时代》杂志2000年十佳影片[1] 。2003年凭借导演的电影《紫蝴蝶》提名第5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2] ;2006年导演电影《颐和园》获得广泛关注,但因其未通过审查,擅自参加境外电影展娄烨被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处罚“五年内禁止拍片”[3] 。

2009年导演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2012年正式复出拍摄本土电影,凭借执导电影《浮城谜事》获得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4] ;2014年执导的电影《推拿》获得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金熊奖提名并获得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等六项奖项[5] ,该片于2014年11月28日公映[6] 。2015年凭借《推拿》获得第十五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7]

贾樟柯

贾虽然是在第六代导演中出现的较迟的一个,但却以“故乡”三部曲后来者居上地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并也获得了最多的国际认可。“故乡”三部曲包括三部作品:《小武》《站台》与《任逍遥》。《小武》与《站台》是对80年代成长的青春追怀,其中文化元素如流行音乐的运用,非常好地复制了当时的文化氛围,而导演对于成长感受的清晰记忆与微妙表达,使他能够与观众形成很好的共鸣。《任逍遥》的时间滞后十年,是比小武更小的一辈年轻人的成长故事,在这个电影里,导演拍的不再是自己的经历,而是他人的经历,因此有些生硬和单薄之处,不及前两部丰富自然。《世界》是他04年的一部很优秀的作品。

贾樟柯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遥》、《世界》、《三峡好人》《天注定》。个人成就: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三峡好人》

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天注定》

陆川,1971年2月8日出生于新疆奎屯,江苏南通人,中国导演、编剧、制片人,先后毕业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1999年,陆川编剧的30集电视连续剧《黑洞》引起关注。2002年,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寻枪》在中国影坛崭露头角,该剧剧本获得台湾行政院新闻局当年颁发的十大优秀华语电影剧本奖,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2004年,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在国内获得华表奖等奖项,在国际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2009年,编

剧并执导电影《南京!南京!》,先后获得第57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电影金贝壳奖、第3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等。2012年,编剧执导的电影《王的盛宴》上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