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2 原理图的环境设置

实验2 原理图的环境设置

实验2  原理图的环境设置

实验2 原理图的环境设置

实验序号:2 实验名称:原理图的环境设置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学时数:1学时

一、实验目的

环境设置主要使用菜单Design/Options和Tools/Preferences。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练习,掌握使用这两个菜单设置设计环境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1)按要求认真操作实验步骤中的每一条。

(2)做完实验后给出本实验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设备、环境

1、WINDOWS XP环境

2、PROTEL99SE软件

四、实验步骤及内容

1、启动Protel 99 SE,在F盘建立名为Protel的文件夹,在Protel的文件夹中建立名为Myfirst.ddb设计数据库文件,新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Lx1.sch。设置图纸大小为A4,水平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20号色,边框颜色为45号色。标题栏设置:用“特殊字符串”设置制图者为你的姓名、标题为“功放”,字体为华文彩云,颜色为121号色。

2、在Myfirst.ddb中创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LX2.sch。自定义图纸大小:宽度为850、高度为450,垂直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16号色。网格设置:SnapOn为10 mil,Visible 为10 mil。字体设置:系统字体为仿宋体、字号为8,字形为斜体。可视网格为点状,取消重复操作次数为60次。标题栏设置:用“特殊字符串”设置文档编号为“1-10”、标题为“稳压电源”,字体为华文行楷,颜色为238号色,不显示图纸的参考边框。

3、在Myfirst.ddb中创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LX3.sch。标题栏设置:标题栏显示方式为ANSI,用“特殊字符串”设置地址为:南京市白下路314号,10 张原理图中的第一张。不显示图纸的参考边框。把光标设置成大十字90度。

4、在Myfirst.ddb中创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LX5.sch电路原理图文件。练习打开及关闭Main Tools(主工具栏)、Wiring Tools(布线工具栏)、 Drawing Tools(绘图工具栏)、 Power Objects(电源及接地工具栏)、 Digital Objects(常用器件工具栏)、Simulation Sources(信号仿真源工具栏)、 PLD Toolbar(PLD工具栏),放大及缩小原理图。

五、实验注意事项

1、所有的原理图文件都要按要求命名,一起放在Myfirst.ddb中。

六、讨论、思考题

1、在编辑原理图的过程中,更换图纸尺寸、方向时,如果发现原理中部分元件超出图纸边框该怎么办?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环工综合实验(1)》(活性炭吸附实验) 实验报告 专业环境工程(卓越班)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成绩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二0一六年 11月

附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及其表面化学性质等有关。 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 指一定温度条件下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的吸附量 q 与吸附质在流体相中的分压 p (气相吸附)或浓度 c (液相吸附)之间的关系曲线。 水中苯酚在树脂上的吸附等温线

水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机理和吸附速率 吸附机理: 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一般分为三步:(1)外扩散 (2)内扩散 (3)吸附 ①外扩散:吸附质从流体主体通过扩散传递到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因为流体与固体接触时,在紧贴固体表面处有一层滞流膜,所以这一步的速率主要取决于吸附质以分子扩散通过这一滞流膜的传递速率。 ②内扩散:吸附质从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通过颗粒上微孔扩散进入颗粒内部,到达颗粒的内部表面。 ③吸附: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在内表面上。 对于物理吸附,第三步通常是瞬间完成的,所以吸附过程的速率由前二步决定。

?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是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泛的一种非极性的吸附剂。 ?由于活性炭为非极性分子,因而溶解度小的非极性物质容易被吸附,而不能使其自由能降低的污染物既溶解度大的极性物质不易被吸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以吸附容量q e表示: ?qe=X/M=V(Co-C)/M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存在于溶液中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与固体表面的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处于动态平衡时,吸附就达到平衡。 1、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其吸附容量和吸附效果就越好吗?为什么? 答:比表面积越大,不一定吸附容量就越好。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越大,只能说明其吸附能力较大,并不代表吸附容量就越大。吸附容量的大小还与脱吸速度有关,如果脱吸速度很快,就算吸附能力再大,吸附容量也还是没多大提升。吸附容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吸附剂的良好吸附性能是由于它具有密集的细孔构造,与吸附有关的物理性能有:a.孔容(VP):吸附剂中微孔的容积称为孔容,通常以单位重量吸附剂中吸附剂微孔的容积来表示(cm3/g);b.比表面积:即单位重量吸附剂所具有的表面积,常用单位是m2/g;c.孔径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出国培训总结报告范文一 赴德学习的基本情况赴德学习的内容对进修学习的几点思考赴德参观学习见闻德国生活见闻及感受 出国人员:xxx 培训机构:EBG培训学习地点:勃兰登堡 日程安排:4月8日5月9日 4月11、12日参观EBG总部及焊接基地、机械加工基地每周一至周五上课 每周六参观(大众总部、工业博物馆)每周日自由活动 学习内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组装和自动化学习目标:1、专业知识的学习 2、探索德国双元制教学中的机电一体专业的课程设置及内容安排 金属加工技术 通过手工或机器制造机械系统中的任一部件 机械学 机械系统的组装和拆卸 气动学 借助气动控制装置实现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气动学 借助一个常规的电气控制装置实现机电系统的运行

SpS(pLC)技术 借助电气控制装置和pLC的运用实现机电系统的运行 第一、项目载体是电、气、机的有机结合,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第二、对教学计划的重视(计划和流程) 1、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编写不同的详细的教学计划 2、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教学计划供老师们查阅 优点:对于每一个项目都会查到有各种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法,每人的教学都会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使得基于教学方法更加完善。第三、实验实训室的按排与管理 1、每位教师固定在相应的实验实训室上课 2、每位教师所负责的教学项目相对固定优点: 1、便于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每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的专长,并在该方向上成为专家型人才。 第四、讲课侧重点不同 重点讲元件的应用几乎不讲原理 第五、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气氛轻松自由,只给学生必要的帮助,大部分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第七、学习与生产实际的零距离1、钻床夹具来源于生产实际2、所用元件和工具与企业一致 先进的大众汽车生产线EGB训练基地参观自然环境优美 人与自然的和谐对德国人的总体印象1、德国人很友好,不排外2、德国人很守规则3、德国人有强烈的自豪感4、德国司机素质高5、待人诚恳不绕弯 勃兰登堡工业博物馆

集成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 实验报告 时间:2011年12月

实验一原理图设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Unix操作系统 2.学会使用CADENCE的SCHEMA TIC COMPOSOR软件 二:实验内容 使用schematic软件,设计出D触发器,设置好参数。 二、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点击Xstart图标 2、在User name:一栏中填入用户名,在Host:中填入IP地址,在Password:一栏中填入 用户密码,在protocol:中选择telnet类型 3、点击菜单上的Run!,即可进入该用户unix界面 4、系统中用户名为“test9”,密码为test123456 5、在命令行中(提示符后,如:test22>)键入以下命令 icfb&↙(回车键),其中& 表示后台工作,调出Cadence软件。 出现的主窗口所示: 6、建立库(library):窗口分Library和Technology File两部分。Library部分有Name和Directory 两项,分别输入要建立的Library的名称和路径。如果只建立进行SPICE模拟的线路图,Technology部分选择Don’t need a techfile选项。如果在库中要创立掩模版或其它的物理数据(即要建立除了schematic外的一些view),则须选择Compile a new techfile(建立新的techfile)或Attach to an existing techfile(使用原有的techfile)。 7、建立单元文件(cell):在Library Name中选择存放新文件的库,在Cell Name中输 入名称,然后在Tool选项中选择Composer-Schematic工具(进行SPICE模拟),在View Name中就会自动填上相应的View Name—schematic。当然在Tool工具中还有很多别的

PCB原理图的反推过程全解

PCB原理图的反推过程全解 PCB抄板,业界也常被称为电路板抄板、电路板克隆、电路板复制、PCB克隆、PCB逆向设计或PCB反向研发。 即在已有电子产品实物和电路板实物的前提下,利用反向研发技术手段对电路板进行逆向解析,将原有产品的PCB文件、物料清单(BOM)文件、原理图文件等技术文件以及PCB 丝印生产文件进行1:1的还原。然后再利用这些技术文件和生产文件进行PCB制板、元器件焊接、飞针测试、电路板调试,完成原电路板样板的完整复制。 对于PCB抄板,很多人不了解,到底什么是PCB抄板,有些人甚至认为PCB抄板就是山寨。而山寨在大家的理解中,就是模仿的意思,但是PCB抄板绝对不是模仿,PCB抄板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国外最新的电子电路设计技术,然后吸收优秀的设计方案,再用来开发设计更优秀的产品。 随着抄板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今天的PCB抄板概念已经得到更广范围的延伸,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电路板的复制和克隆,还会涉及产品的二次开发与新产品的研发。 PCB抄板的过程通过对技术资料文件的提取和部分修改,可以实现各类型电子产品的快速更新升级与二次开发,根据抄板提取的文件图与原理图,专业设计人员还能根据客户的意愿对PCB进行优化设计与改板。也能够在此基础上为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或者进行功能特征的重新设计,这样具备新功能的产品将以最快的速度和全新的姿态亮相,不仅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也在市场中赢得了先机,为客户带来的是双重的效益。 无论是被用作在反向研究中分析线路板原理和产品工作特性,还是被重新用作在正向设计中的PCB设计基础和依据,PCB原理图都有着特殊的作用。 那么,根据文件图或者实物,怎样来进行PCB原理图的反推,反推过程是怎么样的?有哪些该注意细节呢? 反推步骤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报告 (环境工程专业适用) 2014年至2015 年第 1 学期 班级11环境1班 姓名吴志鹏 学号1110431108 指导教师高林霞 同组者汤梦迪刘林峰吴渊田亚勇李茹茹 程德玺 2014年4月

目录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 1实验二静置沉淀实验 ----------------------------- 3实验三混凝实验 --------------------------------- 6实验四测定污泥比阻实验 ------------------------ 10

实验一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表面曝气叶轮的氧总传质系数和充氧性能测定方法 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 二、实验原理 曝气是指人为地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如鼓风机、表面曝气叶轮等,使空气中的氧从气相向液相转移的传质过程。氧转移的基本方程式为: dρ/dt=K La(ρs-ρ)(1)式中dρ/dt:氧转移速率,mg/(Lh); K La:氧的总传质系数,h-1; ρs:实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ρ:相应于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曝气器性能主要由氧转移系数K La、充氧能力OC、氧利用率E A、动力效率Ep四个主要参数来衡量。下面介绍上述参数的求法。 (1)氧转移系数K La 将(1)式积分,可得 1n(ρs—ρ)=一K La t+ 常数(2)此式子表明,通过实验测定ρs和相应与每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后,绘制1n(ρs—ρ)与t 关系曲线,其斜率即为K La。另一种方法是先作ρ-t曲线,再作对应于不同ρ值的切线,得到相应的dρ/dt,最后作dρ/dt与ρ的关系曲线,也可以求出。 (2)充氧性能的指标 ①充氧能力(OC):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 表面曝气时:OC(kg/h)= K La t(20℃)ρs (标)V (3) K La t(20℃)= K La t ? 1.02420-T(T: 实验时的水温) ρs (标)=ρs (实验)?1.013?105/实验时的大气压(Pa) V:水样体积 ②充氧动力效率(Ep):每消耗1度电能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该指标常被用以比较各种曝气设备的经济效率。 Ep(kg/kW·h)=OC/N (4)式中:理论功率,采用叶轮曝气时叶轮的输出功率(轴功率, kW)。 ③氧转移效率(利用率,E A):单位时间内转移到液体中的氧量与供给的氧量之比。 E A= (OC/S)?100% (5)S—供给氧,kg/h。 三、实验步骤 在实验室用自来水进行实验。 (1)向模型曝气池注入自来水至曝气叶轮表面稍高处,测出模型池内水体积V(L),并记录。(2)启动曝气叶轮,使其缓慢转动(仅使水流流动),用溶解氧仪测定自来水温和水中溶解氧ρ',并记录。 (3)根据ρ'值计算实验所需要的消氧剂Na2SO3和催化剂CoCl2的量。

[环境学,课程改革]《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建设部有关部门和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在1998年将原来的通风、采暖和空气调节三个专业调整合并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1],并同时设置了建筑环境学课程,使其与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共同组成本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但惟有建筑环境学是反应了本学科本质的特点,是学生认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第一课[2]。该课程也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它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了基础,学好本门课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本专业的任务,明确自己的使命。 1 课程的特点和教学难点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内容涉及到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建筑学、劳动卫生学、城市气象学等学科知识,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该课程理论性强,实际应用性不突出,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内容多,系统性不强,知识面广,逻辑性不突出,术语和理论公式较多,理解比较困难,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该课程中很多内容也是学术界的前沿,还有很多问题目前还处讨论中,譬如,第四章的第三节人体对动态热环境的反应,由于人体对动态环境反应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起步比较晚,成果还不成熟,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关注学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同时这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2 教学研究的探索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和理解,笔者根据建筑环境学的课程特点,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对建筑环境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1 教学内容的方面 2.1.1 结合后续课程,适当拓展或略弃 我院建筑环境学课程采用的教材,是清华大学朱颖心教授编写的建筑环境学(第3版),教材中有些内容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推导,譬如在计算空气龄方法的推导中,用到了微积分,这些推导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详细讲述,使得部分学生把握重点偏离大纲,甚至使得部分学生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为此,这些内容不做要求,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自学。另外,第九章第一节室内环境对典型工艺过程的影响机理,讲述了室内环境对棉纺织工业,半导体器件,制药工业等的影响,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很难理解的内容,所以这部分不作为授课内容,改为学生自学内容。这样可以节省部分课时和精力,去学习大纲要求的其它重点内容。 建筑环境学与后续的专业课空气调节工程存在部分重复,比如:第三章建筑热湿环境中

Concept_HDL原理图设计002

第七章Concept HDL原理图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Concept HDL原理图设计设计流程、用户界面以及编辑环境,学习如何使用Concept HDL软件来进行原理图设计,并以一些实际例子来给大家讲解如何进行一个项目的原理图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会对原理图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一些设计技巧以及一些习惯性的设置等做专门批注。 一、原理图设计的基础 在进行原理图设计之前,必须学习一下原理图设计的一些基本规范和原理图设计的基本流程。根据每个公司的要求不一样,原理图设计的规范和流程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在此给大家讲解一下基本规范和典型的原理图设计流程。 原理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规范性、可读性、美观性。 1、原理图设计的规范 ■图幅的使用要统一 对于一个项目的原理图设计,顶层图、分页图使用多大的图幅要统一。在进行原理图设计之前,要选好图幅,如:A2、A3、A4等。每个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图幅设计成一定的格式然后做成原理图库,以便原理图设计者使用从而保证统一性。 ■各功能布局的统一性 在一页原理图中,各个功能布局要注意统一性。如:电源一般在左上角,核心芯片在中间,时钟一般在右下角等。 ■网络命名统一 1)电源和地的命名统一。如:3V3(3.3V的电源)、2V5(2.5V的电源)、5V(5V的电源)、GND(地平面)、PGND(保护地)等。 2)差分信号命名统一。如:用P来代替+,用N来代替-。 3)全局网名统一用“\G”来表示。 4)总线的命名统一用“”来表示。 5)低有效信号统一用“_N”来表示。 6)数据类信号用DATA来表示,时钟类信号用CLK来表示,地址类信号用ADDR来表示等。 ■网名、位号、属性等的字体要大小适中,便于阅读 ■元件的摆放整齐有序、布局合理 2、原理图设计的流程 进行一个项目的原理图设计,主要分为3个阶段。 ■设计前准备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设计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总体方案的设计、元件的选型、库的设计及将其添加到项目中。 ■设计阶段 在准备工作都完成之后,就进入设计阶段开始设计工作。这阶段主要包括:新建一个项目、Concept HDL的初始化的设置和原理图的绘制。 ■设计后输出阶段 完成了设计之后,要对原理图进行仔细的检查、打包原理图、导出物料表以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单周期cpu的设计与实现

1个时钟周期 Clock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标 准 实 验 报 告 (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郫县尼克杨 学 号: 2014 指导教师:陈虹 实验地点: 主楼A2-411 实验时间:12周-15周 一、 实验室名称: 主楼A2-411 二、 实验项目名称: 单周期CPU 的设计与实现。 三、 实验学时: 8学时 四、 实验原理: (一) 概述 单周期(Single Cycle )CPU 是指CPU 从取出1条指令到执行完该指令只需1个时钟

周期。 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取操作数→执行指令→保存结果。对于单周期CPU 来说,这些执行步骤均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二) 单周期cpu 总体电路 本实验所设计的单周期CPU 的总体电路结构如下。 (三) MIPS 指令格式化 MIPS 指令系统结构有MIPS-32和MIPS-64两种。本实验的MIPS 指令选用MIPS-32。以下所说的MIPS 指令均指MIPS-32。 MIPS 的指令格式为32位。下图给出MIPS 指令的3种格式。 本实验只选取了9条典型的MIPS 指令来描述CPU 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下图列出了本实验的所涉及到的9条MIPS 指令。 五、 实验目的 1、掌握单周期CPU 的工作原理、实现方法及其组成部件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如控制器、26 31 221 216 15 11 1 6 5 0 op rs rt rd sa func R 型指令 26 31 221 216 15 0 op rs rt immediate I 型指令 26 31 20 op address J 型指令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电路原理图设计步骤 1.新建一张图纸,进行系统参数和图纸参数设置; 2.调用所需的元件库; 3.放置元件,设置元件属性; 4.电气连线; 5.放置文字注释; 6.电气规则检查; 7.产生网络表及元件清单; 8.图纸输出. 模块子电路图设计步骤 1.创建主图。新建一张图纸,改名,文件名后缀为“prj”。 2.绘制主图。图中以子图符号表示子图内容,设置子图符号属性。 3.在主图上从子图符号生成子图图纸。每个子图符号对应一张子图图纸。 4.绘制子图。 5.子图也可以包含下一级子图。各级子图的文件名后缀均是“sch”。 6.设置各张图纸的图号。 元件符号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库,改名,设置参数; 2.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3.绘制元件外形轮廓; 4.放置管脚,编辑管脚属性; 5.添加同元件的其他部件; 6.也可以复制其他元件的符号,经编辑修改形成新的元件; 7.设置元件属性; 8.元件规则检查; 9.产生元件报告及库报告; 元件封装设计步骤 1.新建一个元件封装库,改名; 2.设置库编辑器的参数; 3.新建一个库元件,改名; 4.第一种方法,对相似元件的封装,可利用现有的元件封装,经修改编辑形成; 5.第二种方法,对形状规则的元件封装,可利用元件封装设计向导自动形成; 6.第三种方法,手工设计元件封装: ①根据实物测量或厂家资料确定外形尺寸; ②在丝印层绘制元件的外形轮廓; ③在导电层放置焊盘; ④指定元件封装的参考点 PCB布局原则 1.元件放置在PCB的元件面,尽量不放在焊接面; 2.元件分布均匀,间隔一致,排列整齐,不允许重叠,便于装拆; 3.属同一电路功能块的元件尽量放在一起;

建筑环境学实习报告

建筑环境认识实习 ——建筑环境0702 孙昌林27号 摘要:随着大学三年级上半年课程的结束,我们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认识实习。在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校锅炉厂、校玻璃大棚、校动物实验中心及校新图书馆。宋老师在实习期间逐渐引导我们思考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将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充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使其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和利用。这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模式让我倍感荣佩。 关键字:校锅炉厂、校玻璃大棚、校动物动物实验中心、校新图书馆 第一站:校锅炉厂 锅炉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产生活之中。电站锅炉用来推动汽轮机发电;工业锅炉在造纸、纺织、制药、石油、化工、食品等行业中用来加热烘干、蒸发、消毒等工业过程。随着我国集中供暖事业的发展,大容量锅炉及大面积供暖区域的出现,使得锅炉成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大学锅炉厂为例) 实习第一天,宋老师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实习模式直接带我们去锅炉厂,而是将我们重新拉回课堂,让我们先了解我们此次实习的目的,应该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让我们带着走过场的心态去实习。 一、锅炉的系统组成 锅炉按其固有的内部工作过程,可分为三大系统:煤灰系统、风烟系统和水系统。 1、煤灰系统: 燃煤经过煤斗进入炉内燃烧后,其固体生成物——炉渣——经过除渣机排至炉外。这一系统主要设施有:上煤机、煤仓、溜煤管、加煤斗、炉闸板、炉排、老鹰铁、除渣机等。 2、风烟系统: 参与燃烧的空气中的氧气是由送风机送入炉内的,燃烧后生成烟气由引风机经过烟筒排至大气中。为了减少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粉尘颗粒与硫酸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经由除尘器将烟气中的灰尘颗粒分离出来,经过脱硫装置降低烟气中的硫酸气体成分。这一系统的主要设备有:送风机风道、炉排风室、流通烟道、除尘器、脱硫装置、引风机、、烟道、烟囱等。 3、水系统: 对于水循环回路中是依靠水泵的运转来保持。在循环系统中还有定压设备,是用来补充注入循环系统所丢失水量必需设备。除此之外,还有水质处理设备,在炉外预先经过化学计生户处理,讲注入锅炉及系统的水中含有的氧气及锅炉容

第一单元原理图环境设置(protel99SE)

第一单元原理图环境设置 1.图纸设置 第1步:启动Protel99SE,选择File︱New命令,打开New Design Database对话框,如图1-1A所示。 图1-1A 第2步:单击按钮,打开Save As对话框,如图1-1B所示。 如图1-1B 第3步:首先在“保存在”下拉列表中选择并进入到用户文件夹中。然后单击按 钮,打开DDB编辑环境,如图1-1C所示。 第4步:选择File︱New命令,打开New Document对话框,如图1-1D所示。

图1-1C 图1-1D 第5步:在图1-1C中创建一个原理图文件,默认名为Sheet1.sch,如图1-1E所示,有2种方法。 方法1:双击图1-1D中的Schematic Document图标。 方法2:双击图1-1D中的Schematic Document图标,再单击按钮。

图1-1E 第6步:在图1-1E中,修改原理图文件名,有2种方法。 方法1:单击Sheet1.sch图标,选择Edit︱Rename 命令。在原理图默认名上直接输入X1-01.sch。 方法2:右击Sheet1.sch图标,打开快捷菜单,选择Rename选项。在原理图默认名上直接输入X1-01.sch。 最终效果如图1-1F所示。 第7步:双击新建的X1-01.sch图标,进入原理图编辑环境,如图1-1G所示。

图1-1G 第8步:在图1-1G中,选择Design︱Options命令,打开Document Options对话框,如图 1-1H所示。 图1-1H 第9步:在Sheet Options选项卡的Standard Style下拉列表中选择图纸类型为A,如图1-1I 所示。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5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学号: 班序号:

一. 实验名称: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二.实验摘要: 在处理输入的模拟信号时,经常会遇到通信信道或传感器衰减强度大幅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其他应用中,也经常有多个信号频谱结构和动态围大体相似,而最大波幅却相差甚多的现象。很多时候系统会遇到不可预知的信号,导致因为非重复性事件而丢失数据。此时,可以使用带AGC(自动增益控制)的自适应前置放大器,使增益能随信号强弱而自动调整,以保持输出相对稳定。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功能是在输入信号幅度变化较大时,能使输出信号幅度稳定不变或限制在一个很小围变化的特殊功能电路,简称为AGC 电路。本实验采用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简单有效地实现AGC功能。 关键词:自动增益控制,直流耦合互补级,可变衰减,反馈电路。 三.设计任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设计实现一个AGC电路,设计指标以及给定条件为: 输入信号0.5?50mVrm§ 输出信号:0.5?1.5Vrms; 信号带宽:100?5KHz; 2)设计该电路的电源电路(不要际搭建),用PROTE软件绘制完整的电路原理图(SCH及印制电路板图(PCB 2. 提高要求: 1)设计一种采用其他方式的AGC电路; 2)采用麦克风作为输入,8 Q喇叭作为输出的完整音频系统。 3. 探究要求: 1)如何设计具有更宽输入电压围的AGC电路; 2)测试AGC电路中的总谐波失真(THD及如何有效的降低THD 四.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图 AGC电路的实现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混合控制等三种,典型的反馈控制AGC由可变增益放大器(VGA以及检波整流控制组成(如图1),该实验电路中使用了一个短路双极晶体管直接进行小信号控制的方法,从而相对简单而有效实现预通道AGC的功能。如图2,可变分压器由一个固定电阻R和一个可变电阻构成,控制信号的交流振幅。可变电阻采用基极-集电极短路方式的双极性晶体管微分电阻实现为改变Q1电阻,可从一个由电压源V REG和大阻值电阻F2组成的直流源直接向短路晶体管注入电流。为防止Rb影响电路的交流电压传输特性。R2的阻值必须远大于R1。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实验 课程代码: 学 分 / 学 时:2/68 适用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和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课程性质:此课程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工程类实践课程,是必修课程。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共事的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各教学环节的贡献度 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预习 实际操 作 实验报 告 综合设 计 考试 课堂整体 贡献度 知 识 知识体系 包括水处理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固体废 弃物处理实验;物理性污染控制实验。 √√√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 √√√ B4合作共事的能力 √√√√√√ √√√ √√√B10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 √√√√√ √√√ √√√ B11动手操作能力 √√√√√√ √√√ 能 力 B12总结归纳能力 √√√ √√√ √√√ √√√ C2刻苦务实、精勤进取 √√√ √√√√√ √√√ √√ √√√ 素 质 C4思维敏捷、乐于创新 √√√ √√√√√√ √√√ √√ √√√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

教学内容 学时 实验教 学 讨论 实验报告 要求 自学及要 求 团组大作业及要求 自由沉淀实验 4学时 4学时 混凝实验 4学时 4学时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 4学时 4学时 石英砂过滤实验 4学时 4学时 活性炭吸附实验 4学时 4学时 恒压膜过滤活性污泥的性能 4学时 4学时 实际烟气烟尘测定实验 4学时 4学时 吸收法净化SO2实验 2学时 2学时 静电除尘效率实验 2学时 2学时 旋风除尘器实验 2学时 2学时 催化氧化法处理甲苯废气 2学时 2学时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试 2学时 2学时 电子废弃物处理实验 2学时 2学时 自学电子废弃物方面的知识 用声级计测量噪声 4学时 4学时 道路交通噪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驻波管法吸声材料垂直入射 吸声系数的测量 4学时 4学时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12学 时 12学时 课堂 教学 中融 入小 组讨 论 每次实验 后根据实 验讲义要 求和老师 要求完成 实验报告 4-5人一组,结合 本课程基本知识以 及从事的研究项目 等,自主设计实验, 实验结束后进行 PPT讲解

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

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 在进行原理图设计之前,首先必须要进行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设置。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设置包括窗口设置,图纸设置,网格、电气节点和光标的设置,系统字体的设置,文档组织的设置以及屏幕分辨率的设置等。 第一部分教学要求 一、目的要求 (1)熟悉Protel 2004电路图设计窗口,学会窗口设置的方法。 (2)学会图纸设置的方法。 (3)学会网格、电气节点和光标的设置方法。 (4)学会系统字体、文档组织的设置方法。 (5)学会屏幕分辨率的设置方法。 二、教学节奏与方式 三、成绩评定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一、Protel 2004电路原理图设计窗口及其设置 1.Protel 2004电路原理图设计窗口 启动Protel 2004,创建设计工作区Workspace1.DSNWSK,在工作区中创建项目文件

PCB_Project1.PrjPCB,在该项目中创建原理图文件Sheet1.SchDoc,启动原理图设计编辑器,出现如图2-1所示的电路原理图设计窗口。 上面红色的文件名均带有扩展名,这是为了表述的规范性;并不表示在创建各类文件时要将扩展名一起输入!!! 2.Protel 2004原理图工作面板及工具栏的设置 (1)“Projects”面板的设置 面板状态的设置完全是根据设计者的个人喜好和设计处于什么状态,在设计时,希望设计编辑区大些的时候,可以使面板处于隐藏状态!对面板进行操作的时间较长时,可以使面板处于锁定显示状态。 (2)元件库面板的设置 常用的两个元器件集成库为:“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和“Miscellaneous Connectors.IntLib”。分别添加这两个元件库。 熟悉这两个元件库为后面的技能训练做准备。 (3)工具栏的设置 初步熟悉工具栏,让学生边打开各个工具栏,边操作各个命令!有个感性认识就行了! 二、图纸设置 在“选项”区可以选择图纸的颜色和边缘色、图纸的方向、当前图纸的尺寸、图纸是否采用标题块、标题块的类型以及是否显示边界和参考坐标等,这些选项都可以通过下拉按钮以及复选框来进行选择;还可以设置捕获网格、可视网格、电气网格的宽度,单位为mil。 提示:捕获网格是指绘图时鼠标可以移动的最小距离。可视网格是指用户在原理图编辑区可以看见的网格。电气网格主要用于绘图时完成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在放置元件时,当光标移动到另一元件的电气网格区域内,此时系统自动完成两个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并在连接点产生红色标志提示电气连接成功。 要正确理解捕获网格、可视网格、电气网格的意义,好的方法就让学生自己改变各种网格,再观察原理图编辑界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设置图纸参数。单击按钮,选择对话框中的“图纸选项”选项卡,如图2-18所示。在该选项卡中,可以分别填写电路设计的相关信息,如:设计人姓名、公司或单位名称、地址、图纸编号以及图纸的总数、文件的标题名称以及版本号和日期等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书

《混凝土设计原理》 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目录 测量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一: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 (2) 实验二: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 (4) 实验三:偏心受压柱破坏 (6)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2、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按规定的地位书写实验组号、日期、天气、仪器名称、号码及参加人的姓名等。 3、各项记录须于测量进行时立即记下,不可另以纸条记录,事后誉写。 4、记录者应于记完每一数字后,向观测者回报读数,以免记错。 5、记录数字若有错误,不得涂改,也不可用像皮擦拭,而应在错误数字上划一斜杠,将改正之数记于其旁。 6、简单计算及必要的检验,应在测量进行时算出。 7、实验结束时,应把实验结果交给指导教师审阅,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收拾仪器结束实验,并按实验开始时领取仪器的位置,归还仪器与工具。 8、注意人身安全和仪表安全,试件本身要有保护措施:如用绳子捆住用木楔垫好;数据读好后,远离试件,这点尤其是当试验荷载的后期更应注意。 9、试验研究工作,是个实践性很强,责任心很强的细致戏作,一定要有严格的责任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数据要认真细致的测读,不能读错,不能搞乱。大家分工协作,互相校对。

实验一单筋矩形梁破坏 姓名班级学号 组别组员 试验日期报告日期 一、试验名称 二、试验目的和内容 三、试验梁概况 梁号截面尺寸主筋实测保护层厚度 四、材料强度指标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试验实测值f c s= N/mm2E c= N/mm2钢筋:试验实测值:HPB235,f y s= N/mm2E s= N/mm2 HRB335,f y s= N/mm2E s= N/mm2 五、试验数据记录 1、百分表记录表(表1) 2、手持式应变仪记录表(表2) 六、试验结果分析 1、画出适筋梁荷载——挠度曲线(M-f)并分析曲线特征

室内环境舒适度评价分析实验报告

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 实验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组长: 组员: 组员: 组员: 实施时间:

1.掌握用室内环境的测试参数计算 PMV 值的方法。 2.对问卷进行总结归纳,对不同人群(如男生和女生,进餐时间长短,室内待 了多久,籍贯),对室内热舒适度做出的的不同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以得到不同人群在相同室内环境感受的热舒适度有哪些不同。 二、实验原理 人类对建筑室内环境的评价由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质量、建筑光环境、建筑声环境等组成,由于室内声环境将在实验三详细阐述,在本实验中就不做过多说明。 室内热湿环境是对室内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气流速度和环境热辐射的总称。室内热环境是指影响人体冷热感觉的环境因素,也可以说是人们在房屋内对可以接受的气候条件的主观感受。影响室内环境的因素,除了人们的衣着、活动强度外,主要包括室内温度、室内湿度、气流速度以及人体与房屋墙壁、地面、屋顶之间的辐射换热(简称环境辐射)。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是以对流和辐射两种方式进行,其中对流换热取决于室内空气温度和气流速度,辐射换热取决于围护结构内表面的平均辐射温度。适宜的室内热环境是指室内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环境热辐射适当,使人体易于保持热平衡从而感到舒适的室内环境条件。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气流速度对人体的冷热感觉能够产生影响,这一点容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但环境热辐射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往往不易被人们所感知、所认识。例如在冬季的采暖房屋中,人们常常关注室内空气温度是否达到要求,而并没有注意到单层玻璃以及屋顶和外墙保温不足,内表面温度过低,对人体冷热感产生的影响。 室内空气品质(IAQ)是影响人群在建筑中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室内空气污染会危害人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为此国家规定送入建筑的最小新风量必须满足使人健康的在其中工作,已有的研究表明,增加室内通风换气量能减轻病态建筑综合症人员的症状。 室内光环境的要求从只要求“亮”逐渐发展到今天要有合理的照度和光亮分布、正确的投光方向,以达到满足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要求。

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设置

技能训练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设置 在进行原理图设计之前,首先必须要进行原理图设计环境的设置。原理图环境的设置包括窗口设置、图纸设置、网格、电气节点和光标的设置、系统字体的设置、文档组织的设置以及屏幕分辨率的设置等。 一、教学目标 (1)熟悉Protel 99 SE电路图设计窗口,学会窗口设置的方法; (2)学会图纸设置的方法; (3)学会网格、电气节点和光标的设置方法; (4)学会系统字体、文档组织的设置方法; (5)学会屏幕分辨率的设置方法。 二、教学要求 (1)复习创建数据库和原理图文件的方法; (2)重点讲授原理图设计环境的界面中各种窗口打开和关闭的方法以及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图纸的设置方法; (3)老师指导学生实作,进行原理图环境的设置。 三、教学内容提要 (1)Protel 99 SE电路原理图设计窗口及设置 (2)图纸设置 (3)图纸的放大与缩小 (4)文档组织的设置 (5)网格和光标的设置 (6)屏幕分辨率的设置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本技能训练的重点是原理图的图纸设置。 教师首先按照《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边讲解、边演示,然后指导学生按照《技能训练》内容的要求进行实作。 五、课时安排 教师讲授1课时,学生实作2课时 六、教学设备 投影仪,电脑,Windows 98/2000/XP操作系统。 七、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教师讲授完毕,指导学生按照《技能训练》的要求,一步步完成相关内容,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给以相应的成绩;对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学生,要求学生提出具体问题,教师进行演示并做出相应的解答。 八、教学内容 1、Protel 99 SE电路原理图设计窗口及设置 1. Protel 99 SE电路原理图设计窗口 启动Protel 99 SE,新建数据库MyDesign.ddb,创建原理图文件Sheet1.Sch,启动原理图编辑器,单击设计管理器选项卡Browse Sch,出现如图3-1所示电路原理图设计窗口。 窗口顶部为主菜单和主工具栏,左部为设计管理器,右部图纸边框内为编辑区,底部为状态栏和命令栏,中间几个浮动窗口为原理图设计常用工具。除主菜单外,以上所述各部件

ConceptHDL原理图设计

Allegro Design Entry HDL原理图输入方式 孙海峰Design Entry HDL是Cadence公司原有的原理图设计输入系统,提供了一个全面、高效、灵活的原理图设计环境,具有强大的操作编辑功能。设计者在HDL 环境中能够完成整个原理图设计流程,可以进行层次原理图和平面原理图输入、原理图检查、生成料单、生成网表等工作。HDL还能与Allegro工具很好的集成在一个工程中,可很方便的实现原理图到PCB的导入,以及PCB改动反标到原理图等交互式操作。 接下来,按照原理图设计输入流程,我来详细阐述Design Entry HDL原理图的输入方式。 一、进入Design Entry HDL用户界面 进入HDL原理图输入界面的步骤如下。 1、执行“开始/程序/Cadence 16.3/Design Entry HDL”命令,将弹出产品选择对话框 2、进入产品界面,弹出Open Project对话框 其中Open Recent用以打开最后运行的项目; Open Open an Existing Project用以打开一个已有的项目; Create a New Project用以新建一个项目。 3、点击Create a New Project新建项目,则进入新建项目向导,填入新建项目名称和保 存位置,如下图。

4、点击下一步,进入Project Libraries对话框,在可用元件库中为项目添加元件库 5、点击下一步,进入Design Name对话框,Library中选择需要的元件库,Design中可 以填写新建项目名称,也可以选择已有元件,对其进行修改。 6、点击下一步,进入Summary对话框,显示前面步骤所设置的所有内容。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实验3 活性炭吸附实验报告 一、研究背景: 1.1、吸附法 吸附法处理废水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的表面吸附废水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吸附质)以去除或回收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净化了废水。 活性炭是由含碳物质(木炭、木屑、果核、硬果壳、煤等)作为原料,经高温脱水碳化和活化而制成的多孔性疏水性吸附剂。活性炭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优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吸附能力,因此被应用于多种行业。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除此之外,活性炭还被用于制造活性炭口罩、家用除味活性炭包、净化汽车或者室内空气等,以上都是基于活性炭优良的吸附性能。将活性炭作为重要的净化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1.2、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 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1.3、研究意义 在水处理领域,活性炭吸附通常作为饮用水深度净化和废水的三级处理,以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二、实验目的 本实验采用活性炭间歇的方法,确定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某些杂质的吸附能力。希望达到下述目的: (1)加深理解吸附的基本原理。

(2)掌握活性炭吸附公式中常数的确定方法。 (3)掌握用间歇式静态吸附法确定活性炭等温吸附式的方法。 (4)利用绘制的吸附等温曲线确定吸附系数:K、1/n。K为直线的截距,1/n为直线的斜率 三、主要仪器与试剂 本实验间歇性吸附采用三角烧瓶内装人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方法。 3.1仪器与器皿: 恒温振荡器1台、分析天平1台、分光光度计1台、三角瓶5个、1000ml容量瓶1个、100ml容量瓶5个、移液管 3.2试剂:活性炭、亚甲基蓝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配制10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称取0.1g亚甲基蓝,用蒸馏水溶解后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标线。 2、用移液管分别移取亚甲基蓝标准溶液5、10、20、30、4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刻度线处,摇匀,以水为参比,在波长470nm处,用1cm比色皿测定吸光度,绘出标准曲线。 (2)、吸附等温线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水中亚甲基蓝含量,同时测定水温和PH。 2、将活性炭粉末,用蒸馏水洗去细粉,并在105℃下烘至恒重。 3、在五个三角瓶中分别放入100、200、300、400、500mg粉状活性炭,加入200ml水样。 4、将三角瓶放入恒温振荡器上震动1小时,静置10min。 5、吸取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测定吸光度,并在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浓度,计算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吸附量。 五、注意事项

棒影日照图实验报1

棒影日照图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4月1日 地点:湖南大学徳智园区八栋楼顶 ?小组成员:唐敏201201101、李凤皓201201130106、罗飞、李向东20120110109 一:实验目的: 根据太阳与地球的运动规律,分析太阳日照的特点。 日照环境对居民身心健康和住区生态化发展进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住宅建筑日照分析是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对于正南向布置的住宅按照各地正南向住宅的标准日照间距系数计算即可,但是对于不同朝向的住宅或老城区、周围建筑密集区的住宅,日照间距的确定较为困难。利用棒影日照图综合分析确定住宅建筑日照间距和朝向,对于解决这类问题是一种可靠实用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工具:卷尺,撑衣杆,笔,坐标纸,计算器。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整理: (1)选择某一个晴天,本实验时间定为2015 年4月1 日,选择一根棒子,棒子长度H=127.5cm,测出徳智园八栋楼顶从日出到日没之间各设定时刻的棒影长度H’和影的方位角As’ (2)按照棒影原理图的公式:H’=H?cot hs 和As=As’-180°,计算出各 时刻的实测太阳方位角As 和太阳高度角hs。

(3)按照《建筑环境学》书本中的理论公式:sin hs=sinφsinδ+cosφcosδcos h ;sin As=sin h?cosδ/cos hs。其中,φ代表地理纬度,°;δ代表赤纬,°; h 代表时角,°。已知长沙的地理纬度为北纬28°11′,即φ=28.183°;计算 日的赤纬δ可以按照公式:δ=23.45*sin(360*(284+n)/365)°其中,n 表示计算日在一年中的日期序号;2015 年4 月1 日是一年中的第91 天,则δ=4.02°;时角h 可根据各时刻算得。故,可以计算出各时刻的理论太阳方位角和太阳高度角。 (4)将步骤(2)、(3)的计算结果列于下表中,并将太阳高度角hs 和方 位角As 的实测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由上表可见,在大部分时刻,太阳高度角hs 和方位角As 的实测值和理论值都比较接近,说明测量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也有几个数据差别很大,如8:00 和17:00的,分析研究之后,认为其误差的原因主要是:在这两个时刻,接近日出和日落,太阳高度角比较小,棒影比较长,使得测量误差增大,导致结果上的较大偏差。另外杆子不能完全竖直放置也是会使结果有偏差。 五:棒影图: 六:实验照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