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系统集控站的发展模式及顺昌集控站设计方案

电力系统集控站的发展模式及顺昌集控站设计方案

电力系统集控站的发展模式及顺昌集控站设计方案
电力系统集控站的发展模式及顺昌集控站设计方案

福建农林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电力系统集控站的发展模式

及顺昌集控站设计方案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1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年月日

电力系统集控站的发展模式及顺昌集控站设计方案

摘要:由于电力具有能源转换、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且清洁干净、易于控制;可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等特性。纵观20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电力的发展和应用程度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了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理论上讲,电力系统具有统一性、同时性和广域性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大量智能设备在力电系统中的应用,可以预见,21世纪的电网互联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因此,全国性、区域性,以致于跨国性的电网互联早就受到各国电力部门的普遍重视。同时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扩大,对电网的设备、控制手段、管理方式、电力市场支持技术等现代化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大力发展电网自动化建设,提高人们对驾驭现代化大电网的能力。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运行操作工作量迅速成增加,要求有一与之匹配的技术手段、管理机制和系统组织方案,建立集控中心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对多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勤班的一种运行管理模式,它负责各受控站的远方运行监视、倒闸操作、事故异常处理、设备的巡视与维护以及文明生产等全面运行管理工作。集控中心的设立,大大改善了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并改善了系统的结构,实现了变电站管理的分层、分级管理,其产生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这种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变电运行分散管理的方式,通过实时监控系统和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实现了电网运行远方控制,即对所辖变电站实现了遥测、测信、遥调、遥控和遥视的“五遥”功能和倒闸操作的高度自动化,使运行更为安全可靠边,同时由于所控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减少人力资源,有效解决电网迅速增加和运行力量严重不足的矛盾,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减员增效;开创了变电运行管理的新模式。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collection controls the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and the pure running water collection stands controls station design proposal

Abstract: Because the electric power has the energy to transform, the high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the infinite division; And clean clean, easy to control; But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 large scale production and remote transfer. The holoscopic the 20th century's society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lectric power use seeped to the social economy, life each domain. Caused the electric power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degree has represented a national of developed degree, namely a country's electrification degree became has weighed its social modernization level, as well as one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height important symbols. theoretically speak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has unified, the synchrony and the macrozonality characteristic.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s development, the massive intelligent equipment's in strength electricity system application, may foresee, the 21st century's electrical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will obtain a quicker development. Therefore, nationwide characte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he transnational electrical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already receives various countries' electric power department universal recognition. Meanwhile along with electrical power system's unceasing expansion, to electrical network's equipment, the control method, the mode of administration, modernized levels and so on electric power market support technology proposed that a higher request, namely develops the electrical network automation construction vigorously, enhances the people to control the modernized big electrical network's ability

目录

第一章

1 概述 (4)

1.1 集控站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4)

1.2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4)

1.3 本文所作工作 (5)

第二章

2.集控站建设原则和要求 (5)

2.1可靠性 (5)

2.2实时性 (5)

2.3实用性 (6)

2.4安全性 (6)

第三章

3.集控站建设模式 (6)

3.1配置一套实时监控网络系统 (6)

3.2配置一套视频监控系统 (11)

3.3配置一套集控五防系统 (12)

3.4影响集控站安全运行因素 (14)

3.5影响集控站安全运行管理的其他因素 (15)

第四章

4.顺昌集控站设计方案 (16)

4.1顺昌县县调现状调查 (16)

4.2现状分析 (17)

4.3顺昌集控中心规划 (17)

4.4 集控系统建设方案 (17)

4.5集控站配套项目建设 (25)

结束语 (26)

参考文献 (26)

1.概述

1.1集控站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通信、控制技

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电公司于一九九六年颁布了关于建立集控站的文件,建议在电网调度的层次之下建立多个集控站,以保证电网及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有效运行。集控中心是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的一种运行管理模式,负责各受控站的远方运行监视、倒闸操作、事故异常处理、设备的巡视与维护以及文明生产等全面运行管理工作。集控站的设立,大大改善了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并改善了系统的结构,实现了变电站管理的分层、分级管理,其产生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

1.1.1如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建设,已让越来越多的变电站具备无人值守条件,原有调度自动化系统由调度员实施对变电站监控的运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自动化发展要求。

1.1.2通过当地的信息采集系统和控制操作机构,如何实现变电站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使得原来变电站内值班人员所做的工作可由远方来完成。

1.1.3集控站值班人员可对其所管辖的多个变电站进行监视和操作,因此集控站的发展建设将会成为今后电网运行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电网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生产工作效益。

1.2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目前变电站无人值班、由集控站集中监控的模式初步形成,为确保集控站监控系统能够准确、实时、有效的反映各个受控无人值班站的运行情况,以有效的对操作进行合理性检查,做到防误闭锁功能和信息系统传输中的安全,提高电网的运行管理,因此当前主要从可靠性、实时性、实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深入研究集控站的控制模式,系统的结构设计,信息通道的建设等,来提高现代电网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应用。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为保证电网安全、优质运行,集控中心可能同时会运行多个应用系统,例如调度自动化系统,点能量计费系统、调度生产管理系统、配电管理系统等。每个系统又可能包括多个应用。这些系统应用需要有以下要求:①可以相互交换数据,共享信息;②能够不断扩展新的应用功能,集成更多的系统,并降低接口的难度和成本;③可以采用不同厂家产品,实现跨平台的异构系统和互操作。为满足以上要求,IEC第57技术委员会的13工作组推出了调度自动化系统各应用系统接口的系统标准IEC61970,其主要部分是以CIM描述电网的公用信息、以CIS访问电网的公用信息,其理想目标是实现“即插即用”,当前目标是解决系统的互联和异构问题。开发基于IEC61970标准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把异构机型、多体系互联起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建立一种公共的相互兼容和可互相操作的环境,最大可能地充分

利用计算机处理能力,真正做到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使电力企业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将是调度自动系统的发展放向。从技术发展趋势上看,我国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在逐步经历并完成了从“经验型调度”到“分析型调度”的转变之后,相信必将发展至“智能调度”阶段。这也是由当前各种新的调度自动化技术需求所决定的。随着电力市场的引入,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要求能够使用调度自动化系统进行信息上报和查询等操作,这就对智能调度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国家经贸委和电监会已经出台了相关技术规定,但是可以预计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问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智能调度”系统将能够满足客户在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方面更高的需求。

1.3本文所做工作

简单介绍集控站建设的目的、意义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重点介绍集控站建设模式,并根据顺昌电网实际设计顺昌集控站。

2.集控站建设原则和要求

通过以上集控站发展背景和现状要求的了解,对当前集控站系统建设以“集中监控、无人值班模式,对电网实行分层、分区监控管理”为原则,要求系统在满足开放性要求的同时,能支持系统的不断扩充、升级,且系统安全、可靠,维护使用方便。

2.1可靠性

2.1.1由于站内无人值班,集控站监控系统成了对子站运行状态进行监控的唯一手段,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极其重要。不能因为单个模块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对变站的四遥、集空站与子站的远动通道等最好具有冗余机制。

2.1.2应利用现有设备,组建调度和集控站为中心的两个业务汇集中心,相交环加强通道保护能力,调度自动化和监控自动化的信号在通信通道上分开,直接传送到各自主站系统,满足标准化集控站通信的要求,同时投资很小。

2.2实时性

2.2.1集控站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实时性要求很高的系统,对数据的处理容量很大,且要求处理速度要满足电力企业运行管理标准,因此必须要采取措施来保证系统的响应时间的各项指标满足要求。

2.2.2要实现对集控站辐射范围变电站运行实时监视、实时数据采集、记录。

2.3实用性

2.3.1提供简单方便的用户界面,使用户通过简单培训就可熟练操作,日常操作所需的功能(如“四遥”)必须完备简明,注重实用性和多

样性相结合且易于维护。

2.3.2要使集控站的建设能确实实现减员增效,便于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操作和管理。

2.3.3系统的结构与配置配合国际最新计算机硬件、软件产品、网络技术等与未来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计算机领域的先进技术,应保证系统结构与性能的先进性,符合系统的功能扩展。

2.3.4能向调度系统转发变电站远动信息,并通过远动通道下发到负责的集控范围内变电站的智能终端。

2.4安全性

2.4.1由于集控站监视多个子站的运行情况,操作人员相对于传统的有人值班变电站较不熟悉现场,系统相对于单个有人值班的常规站信息量更大,情况更加复杂,这就增加了运行值班人员的工作复杂度,更容易发生误操作。集控站自动化系统从值班员的培训、管理功能严密、报警功能多样化、操作权限分级和防误错作闭锁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安全性的目的。

2.4.2将来集控站的发展将是和网络连为一体的,信息共享是对传统设计模式的一个最大的补充,但是这也给集控站系统的设计带来了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是将会给整个集控站系统造成致命的威胁。网络病毒和黑客入侵将是两大主要隐患。网络的脆弱性也将是集控站系统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安全问题。

3.集控站建设模式

集控站自动化系统应该是一个高度集成的应用平台,在平台上综合了 SCADA、保护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操作票管理、视频监控等功能,并可以向远程网络系统开放,这样的系统才能够实现多方的信息共享,实现系统功能的最大化。

3.1配置一套实时监控网络系统

集控站中必须有一套稳定、可靠的实时监控网络系统,它应满足以下要求:

3.1.1监控系统应采用分布式网络结构,数据及进程可动态迁移,极大地发挥硬件资源的潜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优化系统性能。建议的网络结构如下图:

图3-1

3.1.2系统要求

前置机、服务器应为双机热备用,值班员工作站应配置两台,保证一台主机故障的情况下,另一主机可以则主动接管异常机的工作,继续主持信息的运营,保证监控系统能够不间断的运行。软件系统具有多种安全保密措施,满足工业界最严格的安全性要求。系统要采用高速CPU,大容量,性能高的工作站和服务器,系统具备可扩充和升级能力,前置系统采用终端服务器方式,保证收发数据准确、可靠、灵活、维护方便、故障率低,每个通道均可独立设置,通道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自适应MODEM或直接采用数字接口,具备通道故障自动监测双通道自动切换及手动切换功能。

操作系统采用功能强、性能高、技术先进、符合国际标准、速率快、安全性好、开发工具性能优越、实时性能好、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网络能力强,汉化界面的操作系统,且具有防病毒措施及防外网破坏措施。

数据库系统采用实时性好、效率高的实时库,与功能强大的商用数据库结合,实时库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能完全满足电力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可以管理分布于网络中各个结点的所有分布式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允许用户自由定义数据存储周期,包括系统上的所有数据,并且数据库系统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系统结构按照完整的SCADA系统建设规模,系统为独立的系统,包括前置部分、服务器部分,监控工作站及远程维护工作站部分。相对于所辖变电站的自动化终端而言,它是一个小主站。该系统对覆盖范围内对象的信息采集、监控相对独立,信息分层传输,层次分明。

3.1.3远动信息流结构

单个集控站中心系统与变电站、调度自动化主站之间的信息流图:

……… 图3-2

3.1.4系统的网络支持

3.1.

4.1网络协议采用目前国际标准TCP/IP 协议,支持局域网和广域网通信,支持灵活的网络结构,便于和其它网络连接,支持将来的国家电力网的网络协议。系统能支持104、101、CDT 等规约通信,并能根据用户需要的规约进行处理,能提供与其它信息系统(如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监控系统等)互联的数据及控制接口、完成远程计算机通信和远程系统监控功能等。

3.1.

4.2随着数据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具备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网络方式将数据传送至集控中心站,以增加通道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容量及速率,确保信息传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均应要求能提供网络传输接口,采用104规约。同时,还应提供四线模拟接口,采用DISA CDT 规约

3.1.

4.3系统具备通道检测判断告警功能,通道冗余切换技术,为适应电力调度系统的高可靠性要求,系统的服务器、前置机和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关键设备,均设计为双倍冗余结构,在故障情况下可以对各节点通信情况进行监视,节点网络通信中断时能及时告警,且可视通道情况自动对网络通道和常规通道进行切换,保证通道的可靠性。

3.1.5网络通道建设方案

为进一步确保数据通讯的可靠性,采用双重网络结构。系统采用交换网络技术,其网络传输速率可达100MB 。双网络同时工作,负载自动平衡,故障时可以实现自动切换,单一网络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建成以局中心和集控站为交点的两个相交环,把各变电所到调度和集控站的数据业务在传输层分别从局中心和监控站直接下业务,对于接入层的自动化业务,以一套具有64 K 时隙全交叉、16个E1接入能力的PCM 设备2个E1接口,分别和局中心和监控站的PCM 连接,达受控变电站

2 受控变电站

3 受控变电站n 集控站系统 受控变电站1 县调调调度自动化系统

到业务的直接传送,实现集中监控、分层、分区监控管理方案。

……. ……. 图3-3

3.1.6软件配置及体系结构方案

3.1.6.1系统软件支持平台(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支持软件)的配置满足EMS 实时应用的及时性和高可靠性要求;系统应用支持软件和应用软件采用开放式、分布式体系和面向对象的技术,满足可维护性要求,符合国际工业标准;应用程序各功能模块达到系统要求的各项性能指标。

3.1.6.2系统采用可靠易用的Windows 操作系统平台,并使用了和Windows 操作系统紧密集成的商用数据库SQL Server ,以及 MS Office 提供的支持。系统应用软件采用C++编写。

3.1.6.3软件体系结构系统采用Client/Server 模式结构,数据库和系统处理功能分布在各个软件模块中。软件模块通过标准数据接口和“软总线(iiNetS )”模块相互联接,并由iiNetS 统一管理。 独到的软总线技术使各个模块可以随意配置在各个节点机中,而且是“即装即用”的,非常容易扩充和升级。考虑到系统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可以在多个节点机上为重要的功能模块配备冗余模块。

3.1.6.4系统的各SCADA 、PAS 软件功能模块以系统数据库为核心分公司中心 总集控站 集控站系统 调度自动化系统 分控站1 分控站n 受控变电站1 受控变电站1 受控变电站n

受控变电站n

布于多台计算机上,通过网络通信实现各功能模块间的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构成不同功能的子系统。

系统软件的层次结构见图

SCADA/EMS/PAS

SQL Server MS Office 、C++…

Windows 2000

图3-4

如图所示,在Windows 2000操作系统平台上,采用了SQL Server 数据库、MS Office 工具、C++和VB 编程语言等环境软件,定义和实施了实时数据库访问的软总线,实现了建造SCADA/EMS/DTS 应用环境的设计目标。

3.1.6.5系统由若干个功能模块组成的,主要包括前置通信模块、实时数据库处理模块、历史数据处理模块、拓扑分析模块、人机会话模块、报表处理模块以及其它的辅助模块等。系统数据库可划分为四类,分别是实时数据库、描述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图形及报表库。这些模块之间的通信以及模块与数据库之间的通信均通过iiNetS (软总线)和标准数据库接口完成,其结构如图所示:

实时数据库 描述数据库 历史数据库 EMS 模块 前置通信 实时处理 历史处理 人机会话 数据库编辑器 报表处理 绘图 图形库和报表库

iiNetS

拓扑分析 图3-5

软件模块结构示意图

3.1.6.6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指直接为电网运行服务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包括在此系统运行的应用软件。是在线为各级电力调度机构生产运行人员提供电力系统运行信息、分析决策工具和控制手段的数据处理系统。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保证电网安全和经济可靠运行的重要支柱手段之一。随着电网不断的发展,电网的运行和管理需求在不断地变化,要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作为重要支柱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要适应电网需求的发展。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等,符合相关的国际和工业标准。电力调度自

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信息处理、统计计算、遥控、报警处理、安全管理、实时数据库管理、历史库管理、历史趋势、报表生成与打印、画面编辑与显示、Web浏览、多媒体语音报警、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调度员培训模拟等。重要节点采用双机热备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当任一台服务器出现问题时,所有运行在该服务器上的数据自动平滑地切换到另一台服务器上,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系统有健全的权限管理功能。能快速、平稳地自动或人工切除系统本身的故障,切除故障时不会影响系统其他正常节点的运行。调度主站是整个调度自动化监控和管理系统的核心,从整体上实现调度自动化的监视和控制,分析电网的运行状态,协调变电站内RTU之间的关系,对整个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使整个系统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是监控电网运行的实时系统,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系统编辑功能,可以自由设计监视画面,提供丰富的系统图形元素,用户可自定义自己的图形元素;以数字、曲线、棒图、仪表和动画等方式实时、直观地反映被监控系统的运行状况。

系统应具备数据采集、处理功能,对下属各变电站远动遥测、遥信、脉冲量、数字量、微机保护、各种记录等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

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监视和控制,可完成画面显示、画面打印、数据采集及处理、报警、遥控遥调操作、事件记录、相关量记录、事件打印等功能。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报表处理功能:应采用符合“所见即所得”原则的交互式生成报表方式,设计各种形式的日/月/年报和定时打印报表。

系统应具备保护信息管理功能。

系统应具备设备管理功能: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故障消缺、检修状况等内容进行管理。

系统中应集成高可靠性的数据通讯系统,可靠的与受控站设备进行通讯,保障数据安全的安全传输。

对受控站的四遥功能,应经认真、细致的传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遥控、遥调、远方投退保护等操作必须经过密码验证、其程序符合“倒闸操作制度”的要求。对受控站的遥信应能依据人为设置实现分级中断和集中报出。

此外,系统宜具备故障录波分析功能、小电流接地选线、电压无功自动调节、操作票管理、GPS对时等功能。

3.2配置一套视频监控系统

仅依靠常规意义上的“四遥”系统实现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值守是不完善的。。集控站应建立起集中管理式的变电站遥视系统,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环境状况、设备运行状况、文明生产等各类情况加以监视,

保证安全生产。视频监控系统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3.2.1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图像清晰,基本无可视盲点。全天候使用,满足远方设备巡视的要求。

3.2.2可对受控站设备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在集控站监控终端上,接收来自变电站的实时图象。集控站至少设两台视频显示器,可同时显示至少两座受控站画面。可对受控站的摄像机进行控制,实现遥控云台转动、变焦聚焦等操作。具备人工切换和循环自动切换两种控制方式。

3.2.3有便携移动式视频探头及附属移动通讯装置,可满足远方监护操作的要求。对受控站遇有非法侵入,人为破坏等情况下自动报警,跟踪录像的功能。视频探头具备远方红外测温功能。

3.2.4实现对受控站的照明、空调及各类风机的远方投切。

3.2.5支持报警联动:事先设定报警联动关系,在发生报警时启动相应设备。如烟感报警时启动消防装置及录象装置。

3.2.6支持各种形式的数字视频录象,如计划录象、交互录象以及报警联动录象等;在监控终端上方便地检索录象,如按时间、地点、报警量等。可方便地回放选定的录象,如暂停、快进/退、慢进/退等。

3.3配置一套集控五防系统

3.3.1建设的必要性

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必须完善解决该运行管理模式下的电气误操作问题,在安全运行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带来的各方面的优势。

此外,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模式下,电气设备的操作模式、操作点增加,如设备操作模式有集控远方遥控操作、站控层操作、就地手动操作、检修操作。设备操作点可在集控中心、受控站后台、测控屏、端子箱(汇控柜)、就地操作机构等地方进行。因而无人值班变电站防误系统应分层设置,各层次间应相互独立,防误闭锁应能涵盖站内的所有一次主设备及可能影响主设备安全运行的设备的操作闭锁要求。

无人值班变电站防误系统必须保证设备操作权的唯一性,不论在集控主站还是受控站,对于任何设备,在任意时刻,确保只有唯一的人员可以取得该设备操作权。该人员取得操作权后,任何其他人员,都不能操作该设备和相关的设备,只有该工作人员工作结束,释放操作权,或主动将该操作权转移,其他人员才有可能对该设备及相关设备进行操作,确保操作人员和被操作设备的安全。

另外,在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模式下,存在多个操作任务同时进行的情况,因而采用的防误系统应解决多任务并行操作防误问题。在其他方面,无人值班变电站防误系统设计还应考虑操作票的开票与管理、遥控,手动混合操作、操作过程异常处理、检修操作、设备故障解锁操作

等方面的防误操作问题。

因此,无人值班变电站防误系统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防误系统的设计应面向设备操作的全过程,具备多层次的防误闭锁体系结构,适用于多种运行模式下,不同电气操作过程的实时防误操作要求。

3.3.2系统功能

3.3.2.1适用于多种运行方式:集控站微机防误操作系统能满足集控站实现集中控制、统一调度、统一维护、统一检修的多种运行方式。

3.3.2.2多层次防误功能:系统从设备操作过程全程防误的角度出发,解决了集控层、控站层、间隔层、过程层的防误闭锁。

3.3.2.4多地点的防误功能:对集控中心、受控站后台、测控屏、端子箱(汇控柜)、就地操作机构等多操作点进行防误闭锁。

3.3.2.5集中/分屏显示:主站体现各子站的一次主接线,各站主接线可集中或分屏显示。

3.3.2.6集控主站具备各子站的微机防误功能:可实现集中开票、分散操作,既可以在集控主站对任意子站的操作任务进行开票、模拟预演,进行五防闭锁逻辑判断,检验操作票是否正确,并将倒闸操作票传给电脑钥匙,然后由操作队拿着电脑钥匙到相应的子站现场进行倒闸操作;又可以直接将操作票通过通讯方式传给子站的传输适配器并传给电脑钥匙,再进行现场倒闸操作。各子站断路器可在集控主站或子站操作,也可在本站控制室KK把手上操作。

3.3.2.7集控主站和各子站间信息同步:不论是在集控主站用电脑钥匙回传还是与子站通讯,集控主站均可接收操作完成后的回传信息,实时在线对位、自动显示设备状态变化,保证主站装置与子站装置在设备状态上的一致。

3.3.2.8唯一操作权功能:对于任何设备,在任意时刻,确保只有唯一的人员可以取得该设备操作权。该人员取得操作权后,可在集控中心、站控层、设备层、间隔层任意层进行操作,任何其他人员,都不能操作该设备和相关的设备,只有该工作人员工作结束,释放操作权,或主动将该操作权转移,其他人员才有可能对该设备及相关设备进行操作。确保操作人员和被操作设备的安全。

3.3.2.9程序操作防误功能:可实现集控中心、受控站程序化操作防误闭锁功能。

3.3.2.10支持站间闭锁功能:在整套集控站系统中可实现完善的站与站之间联络线上设备的闭锁,防止两个有联络设备的站之间操作时,出现本侧有负荷对侧挂接接地线/合接地刀、本侧有接地线/地刀对侧合刀闸等恶性事故的发生。

3.3.2.11多任务操作功能:五防系统具有多任务并行操作的功能,可在五防系统上同时开出多项操作任务,由多位运行人员同时进行不同的操作任务。

3.3.2.12操作票管理:可按集控中心、多操作队或各受控站等管理模式进行票号管理,对各受控站的操作票可分别调用、保存。操作票工作流程定义及工作流控制功能,可在集控站系统中任何一台计算机上完成操作票审批功能。

3.3.2.13数据调试维护方便:具体功能如下。

通过权限管理,可以在任意客户端维护任意变电站的数据(包含:接线图、设备编号、汉字编号、逻辑公式、通信配置、二次压板、票库内容等),数据维护方便。

通过权限管理,可以在任意客户端升级程序,系统自动保证所有客户端的程序自动更新,避免了程序升级需要跑遍所有变电站和主站。

通过权限管理,可以在任意客户端查看任意变电站和服务器对外通信数据报文,方便调试人员纠错,避免了调试人员往返于各变电站。

通过权限管理,可以在任意客户端可以查看和跟踪操作票的执行情况。

通过权限管理,可以不按照设备当前状态开票,解决了遥信状态不准和大型操作无法提前备票的问题。

通过权限管理,可以把任意一个变电站分类到任意一个操作队或集控中心,方便用户由于地域变化,对变电站的管理。

系统级“黑匣子”记录功能:系统可实现对使用防误系统整个过程的用户操作信息进行实时记录,便于追忆分析,事故分析等工作。记录的数量大于100个任务,记录内容不可删除、修改。掉电记忆10年以上。系统提供记录的打印、浏览功能。

3.4影响集控站安全运行因素

在集控站运行方式下,各受控站能否在无人值班状态下的实现安全运行,其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可靠的设备、严格的管理、人员素质三方面,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4.1稳定可靠的设备是实现集控站安全运行的基础

3.4.1.1应具备可靠的一、二次设备

要实现在变电所无人值班或无人值守,首先要保证变电站内的一、二次设备的性能稳定可靠。常规变电所改造为无人值班变电所时,既要考虑现有设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必须考虑原有保护及自动装置与远动的接口、信号的复归,变压器中性点的改造(使之能够远方改变接地方式)、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分接位置的监视和控制等。在撤人之前,应进行全面、彻底的检修或技术改造,使设备的性能满足变电所无人值班的

楼控系统施工方案

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弱电楼控系统施工方案 一、施工工序与施工方法 1.1 施工工序 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弱电楼控系统施工工序如下: 1) 施工准备阶段 2) 弱电各系统主体结构剔凿、埋管阶段 3) 明配管敷设阶段 4) 弱电桥架、连接线管安装阶段 5) 线缆敷设阶段 6) 机柜、客户端设备安装阶段 7) 设备开通调试阶段 8) 交工验收阶段 1.2 具体的施工方法 1.2.1 弱电桥架、连接线管施工 因为天津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大厦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主要在线槽和线管内进行,所以桥架、线管必须安装牢靠,具体高度会在施工前征询建设方意见后实施。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墙体内配管进行墙面剔凿后暗埋,到达吊顶标高后统一标高(装修吊顶图出 来后与建设方、监理、总包房、装修公司协商),进行明配,明配管时,吊杆安装前弹线、打眼、吊杆安装;间距为1.5米; ●桥架安装时水平桥架宽度超过400mm时,采用φ10吊杆及40*40角铁作托架, 安装前弹线、打眼、吊杆安装;间距为1.5米,关键部位采用40*40角铁作龙门吊架;水平桥架宽度不超过400mm时,采用φ10吊杆及40*40角铁作托架,安装前弹线、打眼、吊杆安装;间距为1.5米,关键部位采用40*40角铁作单臂吊架;纵向桥架安装时,作支架固定,安装牢固; 1.2.2 弱电线缆施工 ●配线前消除槽内、管内的污物和积水,。 ●线缆布放前核对型号规格、路由及位置与设计规定是否相符;

●在同一线槽内线缆截面积总和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线缆布放平直,不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贴有标签,以表明起始和终端位置,标签书写清晰、 端正和正确; ●弱电线缆与强电线缆分离布放,线缆间的最小净距符合规范要求的 300mm以上; ●在整理、绑扎、安置线缆时,不让线缆叠加受力,线圈顺势盘整,固定 绑扎带、绳不能勒得过紧; ●拉线工序结束后,两端留出的冗余线缆要进行整理和保护,盘线时要顺 着原来的旋转方向,线圈直径不能太小,有可能的话固定在桥架、吊顶上或纸箱内,做好标注,提醒其他人员勿动勿踩; ●线缆布放时应有冗余,在设备间,双绞线预留适度,一般为2至4米, 用于端接配线架;工作区为0.3至0.5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3至5米;有特殊要求的可以按设计及建设方要求预留长度; ●线缆布放,在牵引过程中,吊挂线缆的支点相隔间距不大于1.5m; ●布放线缆的牵引力,小于线缆允许张力的80%,对光缆瞬间最大牵引力 不超过光缆允许的张力; ●在以牵引方式敷设光缆时,主要牵引力加在光缆的加强芯上,避免损伤 光缆; ●电缆桥架内线缆垂直敷设时,在线缆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固定在桥架 的支架上,以防线缆下坠造成自身损伤;水平敷设时,直接部分间隔距3~5m处设固定点;在线缆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300~500mm 处设置固定点; ●槽内线缆顺直、不交叉,线缆不溢出线槽,在线缆进出线槽部位,转弯 处绑扎固定。 ●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线缆时,对线缆进行绑扎,4对双 绞线以24根为束,25对或以上主干双绞线、光缆及其他电缆根据线缆的类型、缆径、线缆芯数为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大于1.5m,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应;

楼控系统监控设备现场调试方案资料

楼控系统监控设备现场调试方案 一、空调机组的调试方案 空调机组“关”状态下的目视及功能测试 1)目视检查所有设备的接线端子(所有端子排接线,机电设备安装就绪,做好 运行准备等) 2)目视检查温度传感器、压差开关、水阀及执行器、风阀执行器的安装和接线 情况,如有不符合安装要求或接线不正确情况则立即改正。 3)通过BAS手持终端(手操器),依次将每个模拟输出点,如水阀执行器、风阀 执行器、变频信号等手动置于100%,50%,0;然后测量相应的输出电压信号是否正确,并观察实际设备的运行位置。 4)通过手操器,依次将每个数字量输出点,如风机启停等分别手动置于开启, 观察控制继电器动作情况。如未响应,则检查相应线路及控制器。 5)将电器开关置于手动位置,当送风风机关闭时,确认下列事项: A.送风风机启停及状态均为“关”。 B.冷热水控制阀关闭。 C.所有风阀处于“关闭”位置。 D.过滤器报警点状态为“正常”。 E.风机前后的压差开关为“关”。 空调机组送风风机启停检查 保证无人在空调机内或旁边工作,确认送风风机可安全启动。按下列步骤检查:1)用鉴定合格的压差计,标定风机前后压差开关。当压差增至设定值(可调) 时,使压差开关状态翻转。标定好后,作好标定记录。 2)用鉴定合格的压差计,标定过滤器报警压差开关。使压差开关在压差增加至 设定值(可调)时状态翻转。标定好后,作好标定记录,表明该压差开关已标定。

3)将机组电气开关置于自动位置,通过BAS手持终端(手操器)启动送风风机, 送风风机将逐渐提速,确认风机已启动,送风风机运行状态压差开关为“开”。 通过BAS手持终端(手操器)关闭风机,确认送风风机停机,送风风机运行状态压差开关为“关”。 4)将“自动-手动”开关仍置于“自动”位置,再次启动送风风机,以便作进 一步测试。 空调机组温度控制 随着送风风机状态为“开”,执行下列检查: a)在“夏季”工况下,如果回风温度或房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程序可以自动 开大水阀开度;当回风温度或房间温度低于于设定温度时,程序可自动减小水阀开度。 b)在“冬季”工况下,如果回风温度或房间温度高于设定温度,程序可以自动 减小水阀开度;当回风温度或房间温度低于于设定温度时,程序可自动开大水阀开度。 (注, 调试报告中所列值均为参考值,以批准设计值为准。) 注:由于PID控制环节积分时间的作用,执行器将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将阀门全开或全关。 空调机组过滤器报警 1)当空调机组送风风机状态为“开”时,确认过滤器阻塞报警点为“正常”。 2)用一块干净纸板或塑料板部分阻塞过滤器网,使检定合格之压差计测得的过 滤器前后压差超过开关点设定值(如250Pa,可调),确认BAS手持终端(手操器)上的报警输入点为“报警”。从过滤网上移去纸板或塑料板,确认过滤器阻塞报警点恢复正常。 连锁功能测试 1)当空调机组运行状态为“关”时,检测以下设备是否正常: 水阀执行器是否为0%,风阀执行器是否为0%; 2)当空调机组运行状态为“开”时,检测以下设备是否正常:

研究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发展

研究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在不断的完善中。集散控制系统(DCS)自问世以来,对于电厂的自动化生产有着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工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推进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标签: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发展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推动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确保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电力系统控制模式不断发展,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属于当前最为先进的控制模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电力系统管控模式。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其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电厂管理及能源开发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电厂运行中引入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在降低电厂运行操控成本,强化电力能源开发及控制能力,提高电厂作业效率及效益,保障电厂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 1电厂集控运行措施的智能化技术 在电厂日常管理机制建立过程中,要积极落实更加有效的处理机制,其技术实际应用模型在不断增多,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厂生产项目的智能化水平,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化控制,利用无人化值班项目,实现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机制,也为智能化运行结构的建立提供必要的支撑。在电厂值班工作中,利用智能化处理机制和运行措施,主要是利用视频监控和远程控制模型,借助自动化抄表机制和智能化操作流程,不仅能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也能从根本上提高项目的运行效率,为项目的综合性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在设备处理机制和可靠性控制机制运行过程中,也要对技术模型展开深度分析和综合化处理。 2电厂集控运行模式概况 2.1电厂集控运行的条件 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所应用的核心技术为DCS系统运行技术,即分散型控制系统,其实现控制操作的过程较为复杂。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属于电厂集控运行操作的基础性条件,为确保集控运行控制模式操作准确性,还需要一些先行条件,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总控温系统、线路系统、电源不间断供应系统等,这些先行条件直接影响着集控运行控制模式操作的准确性与效率。为此,在执行集控运行控制模式时,需要高度重视其先行条件以保障整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主要针对发电机组执行控制,其系统运行中需要防范外界因素所产生的干扰问题,科学处理接地装置,确保电缆屏蔽系统良好。

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及集控站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关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及集控站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作者:宋兴旺, 庞鹤龙, 张黎元 作者单位:天津市西青供电分公司,300061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张东英.葛亮.杨以涵.周孝信.Zhang Dongying.GE Liang.Yang Yihan.Zhou Xiaoxin500 kV综合自动 化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的实现-电网技术2001,25(6) 以南昌500 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仿真培训系统为例,介绍如何根据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实际情况,确定仿真培训系统的仿真范围、仿真模式、培训内容及其实现方法,阐述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间隔层、变电站层和电气主设备这3部分的仿真设计要求.这些内容不但能作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仿真系统的设计目标和开发后的测试标准,而且也适用于开发中心集控站的仿真培训系统.因此,纯软件的仿真模式更适合于应用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更新较快的仿真对象. 2.期刊论文张锦萍.石慧利35KV/6kV综合自动化仿真变电站培训系统及应用-现代企业教育2006(8) 中原油田35KV/6kV综合自动化仿真变电站是一套采用物理方式实现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培训系统,该系统能够提供真实的变电站培训环境,具有变电站倒闸操作、微机保护装置、后台监控软件的操作及组态、变电站事故处理和一、二次故障处理的培训功能.可完成对变电站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等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鉴定、考核,大大提高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电力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并收到可观的企业经济效益. 3.学位论文张伟综合自动化在35kV/6kV变电站设计和应用2008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技术的发展,按间隔配置设备、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体系己成为必然趋势,笔者回顾了国内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过程 ,分析了国内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强调了继电保护和监控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一体化发展,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以乌石化化纤厂总降 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为课题进行了工程设计和相关理论研究,介绍了35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研制过程。论文在在第二章中介绍了系统设计研究原则、设计研究内容,技术功能要求。主要研究了乌石化化纤厂总降压站一次线路及设备,随后提出了对各设备保护和监控功能的要求,最后介绍了乌石化化纤厂总降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结构设计情况和实施后设备布置情况。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有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本文在第三章中介绍了其硬件组成,硬件工作原理,硬件之间接口方式,和满足CPU控制要求的开关量输入/输出回路,从而全面了解了综合自动化硬件系统的特点和各部分所执行的功能。在第四章中以变电站中重要的元件—变压器为例介绍了其保护要求和实现特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原理和算法、如何用软件来实现变压器的综合自动化保护。在第五章乌石化化纤厂总降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改造实施时采取的不停电改造方案,以及问题和解决办法。在第六章中对乌石化化纤厂总降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总结和评价,实际运行结果证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和变电站无人值班技术是变电站监控和保护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论述了此次综自改造的技术特点、技术关键和创新点论述了改造中的难点及解决措施,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4.会议论文吴颖欣.牛建伟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电磁干扰与防护设计2006 计算机监控系统、微机保护以及系统通信技术构成了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具有运行可靠、占地面积少、设计、运行、维护简单等突出优点.但大量电气、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复杂的电磁环境.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和电磁敏感度(Electromagnetic Sensitivity-EMS)已成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如何使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既不受外来干扰影响,也不对所处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干扰,维持共存的电磁环境、相互兼容,均能正常工作,是变电站设计必须解决的课题.为了保证电气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同时减少自身对环境产生的电磁污染,许多国家都颁布了电磁兼容性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设立的围际无线电干扰特委会(CISPR)于20世纪60年代制定了系列电子、电气设备的电磁干扰限制标准.80年代后,我国参照CISPR标准制定了若干相关国家标准.而今,抗电磁干扰和防护设计已成为变电站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电磁干扰源与电磁干扰的传输方式,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电磁干扰的防护技术与措施。 5.期刊论文刘伟平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改造工程的设计分析-硅谷2009(8) 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改造工程设计过程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开关、光电式互感器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出现、新的规程规范和标准的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即将进入数字化新阶段.分析110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改造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用新技术、新标准及规范、新产品的方法. 6.期刊论文夏红光110 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蓄电池容量的计算-继电器2004,32(18) 分析了110 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特点及与常规变电站的不同,认为不能按常规站的经验来选择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蓄电池容量,而应该在对站内各种直流负荷进行详尽分析、统计的基础上,重新计算蓄电池组的个数和容量.该文介绍了其计算过程,对综合自动化变电站蓄电池容量的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7.学位论文刘博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研究2004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系统正向高参数、大容量、超高压快速发展,500kV电网已形成环网并成为我国电网的主网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和山东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500kV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中的许多具体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本文针对山东500kV电网目前建设和运行管理状况,对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先在总结了当前山东电网500kV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对山东 500kV变电站实施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实现进行了规划.然后对实现 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施,对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控制站及分控制站进行了主要系统的配备和实现,包括实现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的辅助系统如变电站的在线监测、调度自动化系统及运行监控中心的辅助决策等的构成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无人值班的运行监控中心、集控站及操作队的运行管理模式,以适应50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集中监控的需要.运行表明山东电网500kV变电站无人值班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的条件已经成熟,效益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8.期刊论文陈志军.李剑刚.高宏伟.CHEN Zhi-jun.LI Jian-gang.GAO Hong-wei500 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防误 闭锁应用-继电器2006,34(18) 防误闭锁装置是变电站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阐述了变电站对防误闭锁装置的基本要求,分析了传统防误闭锁装置的特点,并针对其不足之处,重点介绍了利用综合自动化装置实现变电站防误闭锁系统的实施方案.通过以运行中的500 kV张家港变电站为例,证明综合自动化防误闭锁系统在各种可能操作方式下都能实现可靠的防误闭锁功能,同时也提出了其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9.期刊论文张锦萍综合自动化仿真变电站培训系统的应用-内江科技2008,29(5) 中原油田35KV/6kV综合自动化仿真变电站是一套能够提供真实的变电站培训环境,集倒闸操作、微机保护装置、后台监控软件组态及操作、变电站一、二次故障处理等培训功能,可完成对变电站电气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对提升电气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确保油田电网安全和可靠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无人值守变电站集控中心模式探讨

无人值守变电站集控中心模式探讨 现代电网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国内外很多地方已经采用集控中心监盘,实现了变电站的无人值守。随着高科技术、高新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无人值守成为目前和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无人值守及集控中心运行模式的现状和发展状况,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现阶段贵阳市南电网无人值守及集控中心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过程,提出符合本地区电网生产的建议。 一、电网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存在的问题 1、城区配调及地调所辖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第一阶段:集控中心监盘,负责汇报设备缺陷,接受调度指令,填写操作票及安排操作队进行调度指令操作;操作队负责无人值守站的日常巡视和调度任务操作。在这种模式下,集控中心仅仅作为调度中心和操作人员的调度业务中间联系人,既不了解现场实际情况,也无实际权限下令操作。在大型操作工作和事故处理情况下,操作人员的操作进度和缺陷、事故汇报无需经过集控中心才能传达到调度中心。如果耽误调度员及时掌握现场运行情况,就不能迅速完成生产任务和处理事故。 第二阶段:集控中心监盘,负责汇报设备缺陷,接调度预发令以填写操作票,操作队负责无人值守站的日常巡视和接调度指令进行调度任务操作。在这种模式下,集控中心不参与调度指令操作,减少传达指令和汇报指令的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操作效率,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可能发生的人员错误,相对于第一阶段有所改进。但是,除了紧急事故处理由集控值班员远方操作开关,正常生产工作均要等操作队人员到达变电站现场后方才进行操作,远程控制几乎失去了意义,不利于加快真正无人值守的实现。 2、县级调度机构所辖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模式 第一阶段:集调一体化,即调度中心与集控中心综合在一起,集调中心值班员既负责监盘、填写操作票,又负责给操作队员下达调度指令。这种模式尽管节约了人力资源,但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却大大提高。集调中心值班员相当于做两种工作,尤其在电能供不应求的时候,值班员还需要抽出一部分精力进行电网负荷平衡和错峰限电,极大增加了电网的不安全因素。

皮带机集控系统优点概述

皮带机集控系统优点概述 一、概述 国内现有大多数矿用皮带输送机一般都采用工频拖动。由于电机长期工频运行加之液力耦合器调速精度低、效率低等问题,造成皮带运输机运行起来非常耗能;同时由于电机无法采用软起软停,在机械上产生剧烈冲击,加速机械的磨损;还有皮带、液力耦合器的磨损和维护等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皮带机集控系统系统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从调速控制方式、传动设备性能、故障集中处理等方面根本解决了液力耦合器系统的弊端。 液力耦合器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1.液力耦合器系统在起动时调整液力耦合器的机械效率为零,使电机空载启动。电机的起动电流很大,引起电网电压的剧烈波动。这样会造成电机内部机械冲击和发热等现象,减少机械寿命。 2.液力耦合器系统会加大维护难度和成本、污染环境。 3.液力耦合器系统在多机驱动同一皮带时难以解决功率平均和同步问题 皮带集控系统是一种实现煤矿皮带机集中控制及保护的智能化系统。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具有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强大的I/O容量。系统可组成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既可控制单条皮带机,又可实现对由多条皮带机组成的运输系统的集中控制。该系统集监视、控制于一体,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高、实用性强、运行可靠等优点,能实现皮带运输系统现场岗位的无人值守,从而达到减人增效、提高矿井安全程度的目的。 二、皮带机集控系统组成 整套皮带集控系统由集控中心、通信网络系统、控制分站、保护传感器及工业电视系统组成。其中集控中心负责整个系统的监测与控制,上位机系统负责操作员与现场设备进行信息交流与传递,操作员通过人机界面获取现场设备的信息,必要时向现场设备发出控制指令。通信网络系统采用工业以太网进行数据传输,传输介质为光纤,负责控制中心上位机与现场设备间的通信,将现场设备采集到的信息以及程序的内部的信息传送到地面上位机管理系统,同时也可将上位机系统发出的控制指令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分站由控制箱和操作台组成,该系统可根据需要来编写相应控制程序,实现具体的控制功能,负责实现各个皮带系统的就地手动、集控等功能。工业电视系统利用光纤为传输介质,采用点对点方式把井下视频信号传送至地面,通过工业电视技术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实现现场信息的实时监视。该系统可将生产实时监测数据存贮于生产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库中,可实现历史回显、历史趋势分析、历史报表等综合分析,当你想保存某一报警事件信息以便检查分析其原因或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可将数据信息作

霍尼楼控系统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 (3) 第2章、用户需求分析 (4) 第3章、方案概述 (5) 3.1、系统应能达到的功能 (5) 3.1.1、保证楼内环境满足各种功能分区的要求 (5) 3.1.2、提供最佳的能源供应方案 (5) 3.1.3、实现物业管理现代化 (5) 3.2、招标文件及图纸 (5) 3.3、遵循标准 (5) 3.4、智能化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6) 3.4.1、先进性 (6) 3.4.2、成熟性与实用性 (6) 3.4.3、灵活性和开放性 (7) 3.4.4、集成性和可扩展性 (7) 3.4.5、标准化和模块化 (7) 3.4.6、安全性与可靠性 (8) 3.4.7、服务性与便利性 (8) 3.4.8、经济合理性 (8) 第4章、系统设计 (9) 4.1、系统特点 (9) 4.2、系统结构 (10) 4.2.1、系统构成 (10) 4.2.2、系统网络结构 (10) 4.2.3、EBI/ComfortPoint TM系统的概述 (12) 4.3、系统配置方案 (14) 4.3.1、总体目标 (15) 4.3.2、楼宇自控系统监控说明 (15) 4.3.3、冷源监控系统 (15) 4.3.4、送排风监控系统 (16) 4.3.5、空调、新风系统 (16) 4.4、配置点表 (18) 第5章、系统功能描述 (19) 5.1、软件功能 (19) 5.1.1、EBI综述 (19) 5.1.2、EBI 系统软件配置 (21) 5.1.3、基本功能 (21) 5.1.4、软件特点 (22) 5.2、硬件功能 (30) 5.2.1、集散分布式的DDC控制器CP-IPC (31) 5.2.2、集散分布式的DDC控制器扩展模块CP-EXPIO (32) 5.2.3、集散分布式的DDC控制器数字输入输出模块CP-DIO (33) 5.2.4、集散分布式的DDC控制器小型控制器CP-SPC (34)

江森楼控系统方案

目录 一、系统总体论述 (3) 二、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5) 2.1.数据管理服务器 (6) 2.2.直接数字控制器(DDC) (6) 三、结构模块化 (7) 3.1.控制层的模块化结构: (7) 3.2.管理层的模块化结构: (7) 四、二级网络 (7) 4.1.管理层网络 (8) 4.2.监控层网络 (8) 五、系统设备 (8) 5.1.主控计算机 (9) 5.2.系统软件 (10) 5.3.现场DDC控制器 (16) 5.4.打印机 (18) 5.5.不间断电源-UPS (18) 六、系统监控功能 (18)

6.1 整体功能 (18) 6.2 监控对象 (19) 6.3 控制功能 (20) 6.4 补充说明** (22)

BA系统技术案 一、系统总体论述 现代建筑物中,中央空调系统的能耗占整个建筑物能耗的60~70%。而中央空调系统中,冷水机组的能耗占到整个空调能耗的60~70%,而水泵水塔的能耗占到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10~20%,则整个机房设备的能耗占整个空调系统能耗的70~80%,则机房设备的能耗占整个建筑物能耗的50%左右,由此可见对机房设备进行节能控制是非常重要,是进行能源节约,减少物业管理费用的捷径。尽管此项目的冷热水主机主要用于印务系统,但能耗和建筑物空调能耗一样,占很大的比重,因此采用群控系统节能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项目,机房群控系统分别设计为对以下设备进行监控: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膨胀水箱,并且以此为基础,可将机房群控系统完美融合到楼宇自动化系统或其他系统用于集成,实现相关信息双向通讯。 我们本着设计简洁可靠,确保系统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符合########项目运营、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时期保持其先进性,选用江森公司的VE800楼控系统,该系统有如下特点: ?先进性:全新的概念、全新的系统 ?开放性: 开放式网络、开放式协议、开放式用户界面 ?兼容性:兼容多种通信标准及机电厂商设备 ?经济性:易于施工、安装、操作和维护 ?灵活性:易于扩展 ?可靠性:已在全球围成功应用 我们将为您提供代表世界领先水平的江森公司VE800楼控系统,江森公司的设施管理系统采用完全集成化、网络化的系统架构,从设计到生产均符合ISO9000质量标准,我们将为您提供: 1.准确的控制精度。

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及其应用

Application of Mechanics-electronics Technology 2019年8月下 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及其应用 彭 彬 (马莲台发电厂,宁夏 银川 751400) 摘 要:近些年,我国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社会对电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持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必须提高电厂的发电量,保证电厂正常运转。电厂发电效率的提高是奠定在电厂运行控制模式不断改善与发展的基础上的。当前,我国电力行业普遍使用的是集控运行模式,它与传统的电力系统管控模式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改进。集控运行控制模式的运用对电厂发电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电厂;集控运行模式;应用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6-0210-01 ——————————————作者简介: 彭彬(1985—),男,甘肃兰州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 集控运行。 1 电厂集控运行技术模式 1)分散控制模式。分散控制模式是对集控运行模式的重要革新,该模式在实际的操作中能对技术功能和运行风险等做到分散化的管理,在运行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减少系统运行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的危害范围。在对分散控制模式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分析信号的发放,一旦在信号发放过程中出现故障,会导致相应的操作失误。此外,信号检查对分散控制模式具有重要作用,能有效保证集控运行模式的稳定性。 2)分等级控制模式。分等级控制模式实际上就是将控制模式进行等级化、阶梯化,该模式对集控运行模式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分等级控制模式能集约化管理集控运行模式,实现电厂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3)通讯传输控制模式。通讯传输控制模式是以现代通讯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其特点就是拥有众多的运行条件,网络通信技术是其重要的运行条件之一。通讯传输控制模式的重要前提就是信息技术,其以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能对电厂集控运行的大量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 2 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的核心技术 DCS 系统是是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的重要依托,是实现电厂的集控运行的重要条件。DCS 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电厂的集控运行控制模式需要硬件设施达到一定的自动化水平。当前,将集控运行模式运用于电厂生产,能有效替代以往的单独控制技术,将集控运行的自动化优势与集成化优势运用于电厂生产,能有效提升电厂的生产效率。生产线管控技术是集控运行控制系统的核心,它能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实现对电厂生产的控制管理,进而达到大幅度提升电厂的自动化水平的目的。在电厂的生产线中运用4C 技术,能对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预防,实现对电厂大型生产线的有效监管。 3 电厂集控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在电厂的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只有妥善处理这些问题,才能确保集控运行控制模式的正常运转。在集控运行管理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主汽压力控制系统问题,该问题会对电厂的运行带来极其重大的损失。过热气温控制系统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受到诸如给水温度、燃水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在工作中也很容易易出现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会导致该系统的调节工作产生较大的质量问题。此外,再热气温控制系统与前两者相比,其工作程序更为复杂, 工作难度更大[1] 。 4 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管理办法 4.1 革新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中的运用能有效减轻电厂工作人员的负担,使电厂工作中操作失误的发生几率大幅度降低。信息技术在集控运行控制模式中的运用对增强电厂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能将信号进行集中控制,使信号的处理更加简单高效,有效提升电厂的工作效率,使电厂的生产运行更加安全。4.2 对工作人员的要求 会造成重大后果。在实际工作中,电厂工作人员应当确保熟练掌握相关技术,确保拥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2]。4.3 注重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电厂的实际工作中,对细节问题的把握尤其重要。微处理器是电厂集控运行技术最核心的部分,它能快速高效地处理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集控运行的操作中,每部分工作都有明确的分工,只有各部分分工合作,才能使集控运行的整体操作正常开展。电厂的硬件设施对电厂的生产至关重要,软件对电厂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小觑,在信息技术大量运用于电厂生产的大背景下,电厂尤其应注重软件的重要性[3-4]。 5 结束语 集控运行控制模式是对传统的控制模式的革新,对提升电厂的效益,降低电厂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厂应积极推进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在电厂生产中的运用,完善配套的管理办法,确保电厂安全生产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参考文献: [1]方然.火电厂集控运行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22):124-125.[2]舒英利,李生珠.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及应用分析[J].现代工 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5(22):78-79.[3]姜玉成.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及应用技术分析[J].电子技术与 软件工程,2015(6):162.[4]王恒.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及应用技术分析[J].化工管理,2015 (18):96-96. (收稿日期:2019-8-15)

楼控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

楼宇自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Ⅶ501)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楼宇自控系统的安装。 2施工准备 2.1材料、设备 2.1.1前端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控制器、计算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控制台。 2.1.2终端设备: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电动阀、电磁阀等执行器。 2.1.3传输部分:电线电缆、DDC控制箱等。 2.1.4上述设备材料应根据合同文件及设计要求选型,对设备、材料和软件进行进场检验,并填写进场检验记录。对设备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质检报告、“CCC”认证标识、安装及使用说明书等。如果是进口产品,则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的中文文本。设备安装前,应根据使用说明书,进行全部检查,合格方可安装。 2.1.5镀锌材料:镀锌钢管、镀锌线槽、金属膨胀螺栓、金属软管、接地螺栓。 2.1.6其它材料:塑料胀管、机螺钉、平垫、弹簧垫圈、接线端子、绝缘胶布、接头等。 2.2机具设备 2.2.1安装器具:手电钻、冲击钻、对讲机、梯子、电工组合工具。 2.2.2测量器具:250V兆欧表、500V兆欧表、水平尺、小线。 2.2.3调试仪器:楼宇自控系统专用调试仪器。 2.3 作业条件 2.3.1线缆沟、槽、管、箱、盒施工完毕。 2.3.2中央控制室内土建装修完毕,温、湿度达到使用要求。 2.3.3空调机组、冷却塔及各类阀门等安装完毕。 2.3.4暖通、水系统管道、变配电设备等安装完毕。 2.3.5电梯安装完毕 2.3.6接地端子箱安装完毕。 2.4技术准备 2.4.1施工图纸齐全。 2.4.2施工方案编制完毕并经审批。 2.4.3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熟悉图纸、方案及专业设计安装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有氏对性的培训及安全、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 管路及线槽敷设→→现场控制器安装→→单体设备调试→系统联调 →传感器、执行器安装→ 3.2操作方法 3.2.1管路及线槽敷设:参见《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装工艺标准》(Ⅶ803)的相关内容。 3.2.2中央控制室设备安装 3.2.2.1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检验,并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 (2)设备外形尺寸、设备内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规定,备品备件齐全。 3.2.2.2按照图纸连接主机、不间断电源、打印机、网络控制器等设备。 3.2.2.3设备安装应紧密、牢固,安装用的紧固件应做防锈处理。 3.2.2.4设备底座应与设备相符,其上表面应保持水平。

火电厂集控运行现状及有效应对策略探讨 程晓东

火电厂集控运行现状及有效应对策略探讨程晓东 发表时间:2018-06-27T09:50:32.3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6期作者:程晓东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用电量日益增加。 (山西漳电大唐塔山发电公司山西大同 037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用电量日益增加。现阶段,集控运行方式是我国火电厂运行方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它与传统的控制运行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运行系统更加的稳定,运行效率也非常的好。然而集控运行方式在实际的运用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解决。本文从火电厂集控运行的过程出发,对当前火电厂集控运行现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从运行环境优化、合理构建集控系统运行模式、强化集控系统运行技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以及管理原料等方面,提出火电厂集控运行问题的解决对策,期望能为当前火电厂集控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火电厂;集控运行;策略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推动了火电行业的内部升级,一些大型的火电厂引入了先进的控制技术,由此大幅度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确保了电能的可靠供应。集控运行技术以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势,在火电厂生产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类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的配备,可以建立起完善的集控运行系统,由此能够对火电厂的主要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控制,为火电厂电能的高效供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火电厂集控运行的核心技术 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过程中,电力集控运行系统在其运用期间,也随之加大了对各种新型控制技术的运用,而其最关键的核心技术则主要是经由DSC控制系统过来实现的。通过在电厂集控运行中运用DSC控制系统,可使其在运行和发展期间,能够达到较好的数字化和自动化功能,同时能够结合总体生产情况来给予相应的内部规划。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其管控技术可以说是整个集控运行系统的核心,该项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可经由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来实现对整个计算机及相关互联网技术的远程控制,基于此来实现对火电厂生产电力的自动化控制,从而更好的实现对电力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 3 当前火电厂集控运行现状 3.1 再热汽温系统控制 再热汽温系统控制与首次汽温控制系统相比较,在工艺的各个方面的难度都有所提升,同时控制的程度也越来越复杂。有些火电厂为了使成本不断的减少,想使控制温度更加的简便,所以在对温度进行控制时采用的是减温水的调节方式,但是使用这种方式却适得其反,不但没有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却使企业的经济负担不断的加重。在对温度进行调节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煤气回收、摆动式的燃烧器以及用烟风挡调节剂热风喷射等。 3.2 主汽压力系统控制 在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后,直接能力平衡公式已经在主汽压力系统控制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而且应用效果非常好。所以在当前,主汽压力系统的控制,这一控制过程主要是以直接能力平衡公式控制理论为基础的,同时对煤粉量的控制为参照基础,针对主汽压力系统来说,一般来说,控制进炉煤粉量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以此来对主汽压力进行有效的控制。 3.3 过热汽温系统控制 对于超临界机组的过热汽温粗调,就是对煤和水的比例进行不断的改变,而细微和微调一般来说都是使用一二级减温水。对过热汽温的影响比较重要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燃水比、给水温度,以及火焰温度等因素。想要使过热汽温系统得以实现其实并不难,尽管过热汽温系统有着强大的理论基础,然而它也没有办法做到十全十美,对于过热汽温系统中的某些机构也存在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得过热汽温系统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想要对这些外部因素对过热汽温系统质量的影响进行直接和快速的解决,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参数进行整定,这里参数主要是指过剩空气系数等等。从实际工作过程中来看,集控运行这一方式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使生产得以有效的、正常的运行,当前大中型火电厂一般来说都是使用的单元制机组,这种集控系统可以使对机组的调控分级进行,使得设备运行更加安全、稳定,使得控制的实施更加安全、便捷。 4 火电厂集控运行的策略分析 4.1 不断完善火电厂集控运行系统的外部环境 集控运行系统的安全一方面会受到管理资源和设备的影响,另一方面还会受到很多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电子室、控制室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接地等。这些环境因素非常容易被忽视,在不产生意外的情形下很难将人的注意力引起。在这种环境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完善:①使各个工作室中的防潮工作进行完善,长时间的潮湿环境对于电子室内的电路板影响是非常大的,由于电路板一旦发生结露,就会使电路板产生短路或腐蚀,使得干燥设备的效应不能正常的发挥出来;②在集控运行系统中,控制和保护连接计算机的电缆以及接地系统,使他们不会受到其他系统的干扰,使得错误信息产生;③对电源供电系统进行合理的控制,不间断供电,避免发生突然断电的情况而对系统产生影响。此外,还要规划相应的管理模式,对员工的专业水平进行不断的提升,不断地调制技术资源和管理资源。 4.2 对集控系统运行模式进行合理构建 集控系统运行的基础就是集控模式,火电厂集控系统的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①分散控制;②分级阶段控制;③通讯传输控制。对于第一种控制方式,必须在集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对管理技术、风险和负荷进行分散,才能使风险与事故的发生进行避免,才能使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才能保证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第二种方式,必须细分集控管理控制环节,使集约化集控管理得以实施。在第三种方式中,在信息传输过程中,采用通讯技术和手段,实现远程通讯控制,使各发电组装置能够有效的连接。在对集控系统运行模式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必须结合集控系统的具体环境、条件以及火电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构建。 4.3 对集控系统的运行技术进行强化 火电厂的集控运行系统中主要有3个部分:①CS系统;②变送器;③盘台设备。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不管是哪一个部件发生问题,都会对系统的使用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使得其失去作用。为了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要对其进行集中的管理,必须定期地对其进行维护,使集控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为他们提供有效的保证。火电厂的集控系统主要有2个部分:①硬件部分;②软件部分。硬件部分的主要

电网集控中心模式研究

电网集控中心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电网集控中心产生的背景、特点及功能要求,对电网集控中心的运行管理系统、自动化模式、信息交换系统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对集控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电网;集控中心;模式;发展 1.电网集控中心现状 集控中心是建立在电网调度的层次之下,以保证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和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其核心技术是电网调度对变电站“四遥”技术的具体实施。集控中心的设置,使得原来站内值班人员所作的工作可由远方来完成,实现变电站无人值守,是降低电力企业运行成本,实现减人增效,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迅猛发展将会使集控中心成为电网运行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集控中心自动化模式 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增加,无集检中心之前需在常规调度自动化系统处理的信息中增添另一种信息类型,即变电站内部信息过程。它们虽与电网运行无关,但也必须传至调度中心,由SCADA系统提供给调度人员。这就是说调度员除了监视电网运行参数外,必须替代变电站原值班人员所承担的监视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各种保护操作及管理信息等等,这样不但大大增加了调度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可能造成信息混乱、操作错误等问题。针对传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缺陷,在调度与无人值守变电站之间加设集控中心,就可解决这些问题。集控中心所监视的信息量应当全面,操作功能完善,防误性要求高,能对变电站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集控中心自动化模式大致有分级管理模式和集中控制模式两种。 2.1分级管理模式 在上行信息中,变电站向集控中心传送全部监控信息,集控中心则向调度端系统转发其所需信息;在下行信息中,调度员向集控中心发电话命令,而由集控中心对变电站进行遥控和遥调操作。这样,系统中各部分的功能和职责非常明确,集控中心处理区域电网运行参数和相关变电站全部信息,能够监视绝大部分有人值班所能反映的信息。集控中心所辖变电站的通道改道至各集控中心所在地,调度中心和集控中心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与信息转发的方式实现。在此模式中,集控中心作为独立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操作工作站等功能,其特点是:各级自动化系统的局域网上信息流量适中,信息类型比较规范,系统各个部分的功能和职责非常明确,系统可靠性高。 2.2集中控制模式

煤矿皮带机集控系统方案样本

煤矿皮带机集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矿用胶带机远程集控综合保护系统 一、胶带输送机远程集控综合保护系统概述 为了提高皮带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减少经济损失, 满足《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我们研制了一套技术先进、工作可靠率高的矿用胶带输送机远程集控综合保护系统。 本系统是根据煤矿井下工作状态, 针对矿用皮带机设计的一种高性能低价

格的微机远程集控综合保护系统, 使电能的损耗和设备无效磨损的损失降至最低。它以进口PLC作为监控系统的核心主控单元, 从根本上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经过现场编程可适应皮带机的各种运行工况, 可实现皮带机打滑、超温、洒水、堆煤、急停、跑偏、撕裂、烟雾、张力、电机电流、电机等基本保护。同时数字显示皮带机的带速, 每台电机的电流、每台电机的温度, 并以语音方式实时报出。该系统同时配有总线接口, 经过485通讯协议能够方便的与上位机或其它皮带机之间实现数据通信, 以实现多台皮带机的集中控制并能和全矿井监控系统联网运行。 二、系统结构框图:

三、系统实现的功能 1、具有一般起停、软控起停、下运起停等多种起停方式和自动张紧等控制功能。更能根据客户的不同工艺要求经过系统程序的设定来实现不同的起停方式。 2、具有跑偏保护、速度检测, 纵向撕裂保护、打滑和超速保护。沿线急停闭锁和故障位置检测、堆煤检测、动力设备温度检测、驱动滚筒的表面温度检测、烟雾检测、自动洒水灭火、电机电流和开关故障检测、胶带张紧力检测、连续煤仓煤位检测等检测保护功能。 3、具有胶带各电机开关量状态显示, 速度、煤位、温度等模拟量显示功能。 4、具有对二级跑偏、闭锁、纵撕、超温、打滑、烟雾、堆煤、洒水、电机故障等故障信号的显示和报警功能; 5、保护功能 当皮带撕裂时, 系统立即切断电机电源, 使皮带机停机。同时在皮带沿线用电铃报警, 在地面监控站显示撕裂曲线并发出报警信号。 6、显示功能 经过线缆将信号传至地面监控站, 显示撕裂曲线, 显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显示裂缝状态。 7、打印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