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点阈限实验报告

两点阈限实验报告

两点阈限实验报告
两点阈限实验报告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实验报告

李洁玲(2009305020119)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7班

1 引言

1.1 实验逻辑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相距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减少时,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刚好能感觉到两点,而不是一点的距离就是两点阈。

通过运用恒定刺激法来测量被试身体局部的绝对阈限。恒定刺激法的特点是测定时只用少数几个刺激,通常为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恒定刺激法也就是因此而得名的。它不像最小变化法那样按强弱的顺序呈现刺激,而是以随机的方式呈现。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一般是用最小变化法粗略的测试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将比阈限值强和弱的几个刺激值确定为要用的刺激。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在5%-10%,各刺激的强度之间最好是等差关系。每个刺激呈现的次数应相等,呈现的顺序要随机排列。

1.2 实验假设

如果某刺激强度反应为两点的频率是50%,那么那个刺激强度就是该被试的绝对阈限。

1.3 实验预期

各刺激强度出现为两点反应的百分数以等差关系排列,为依次递增。而概率为50%的刺激就是所要测量的绝对阈限。

2 方法(略)

2.1 被试

B8组组员1名,女性

2.2 实验材料

(1)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2)遮眼挡板;(3)记录表。

2.3 实验设计

(1)实验采用的自变量是刺激强度,因变量是被试的反应;(2)自变量内采用5个水平;(3)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和随机设计相结合

2.4 实验程序

(1)主试选定被试的左手背为测量区。在测量前,在测量区内划出圆圈,作为刺激区域。

(2)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是,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先在自己手上练习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在呈现刺激前约1.5秒前发出“预备”的口令。

(3)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在7~15毫米的范围内取5个点,每步变化在2毫米。每种间距做8次,随机安排顺序。主试对被试的指导语必须说明:“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为‘二’,一点时,报告为‘一’,不能确定时,报告说‘二’。”

(3)每隔20次,休息几分钟。被试有时会产生一种相对持久的两点后像(几时只有一点或相距很近的两点,也报告为两点),此时应让被试适当休息。每隔十次,或觉得被试有疲劳时,插入一个一点刺激,测试被试是否有这种后像。

(4)主试记录被试的回答,“二”为“+”,“一”记为“-”,插入刺激不予以记录。

2.5 统计方法

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最小二乘法

3 结果

3.1 用恒定刺激法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的实验结果

次序\刺激7 9 11 13 15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3.2 刺激量和反应为两点的百分数间的关系,见图1.

1020304050607080

7

9

11

13

15

刺激的强度/mm

反应为两点的百分数/%

图1 刺激量和反应为两点百分数图

直线内插法:从纵轴的50%处画出与横轴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交于点a ,从点a 向横轴画垂线,垂线与横轴相交处是11mm 和13mm 。因此手背触压觉的绝对阈限为取两者的平均12mm 。平均z 分数:T=平均数+s*z.平均z 分数求得阈限为8.219mm 。最小二乘法:求得的阈限是8.5mm

实验的准确性不高。

4 讨论

4.1练习和疲劳对两点阈产生的影响

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的情境,导致反应的准确性逐步提高,也就是说练习可能使两点阈的值降低;而相反地,随着实验的进展,被试会产生厌倦和疲乏的情绪,导致反应的准确性逐步降低,也就是说疲劳可能使两点阈的值升高。

4.2本实验准确性不高的原因

(1)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次实验的被试有心理学专业的学习背景,由于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过程,所以已经被污染。

(2)被试要求特征影响。

(3)被试受到疲劳误差影响。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所以被试在实验过程中的休息时间不充足。

(4)实验的次数不够,在本次实验中,刺激只呈现了40次,因此造成了误差。

(5)实验时,环境不安静,偶尔有同学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情与言语反应影响了被试判断。

(6)主试很难保证两点阈测量器的两个刺激点每次都同时落在被试的实验区内,因为手背有一定弧度,不平。

(7)主试在两点阈测量器上读数时也可能存在误差。

(8)被试的测量区不一定是敏感区,被试可能对此触觉不敏感。

(9)被试受习惯误差的影响。被试习惯了两点的触压,后面的呈现的刺激仍报告两点。

5 结论

1.本实验过程基本正确,用恒定刺激法测量出了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

2. 发现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测量中存在习惯误差、被试要求特征、顺序效应

3. 建议以后实验要选择无污染的被试,实验时要确保安静,避免被试受外界干扰;提高主试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实验时按要求给予被试充分休息的时间。

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绝对感觉阈限的测定 目的: 测定手心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使用最小变化法。 器材: 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单元,两点阈测量计。 步骤: 1.主试事先拟好实验顺序。刺激的两点距离从0—10毫米,渐增系列和渐减系 列的起点应略有变化,并对被试保密。 2.被试、主试先练习实验5次,被试坐在心理实验台被试位置,将左手伸入操 作箱套袖式测试口,手心向上平放在测试板面上,主试用用两点阈测量计的两脚沿身体纵向(即手指方向)垂直地,轻轻地(皮肤变形要小,以被试能明确感觉到触觉刺激为准)同时落在被试手心上,并且两脚对皮肤的压力相等,被试若明确感觉到两点接触皮肤,就报告“两点”,否则就报告“一点” (练习结果不记录)。 3.正式试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 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这样的报告,即做渐增系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做渐减系列时被试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方可停止,然后进行下一系列。 4.主试在刺激前约1.5秒发出“预备”口令,两点阈测量计接触皮肤时间保持 2秒,每两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5秒钟。 5.被试仅做两种报告,“两点”和“一点”,“一点”包含分不清是“两点”还是 “一点”的情况,被试判断标准应前后一致,测试中实验结果不要告诉被试。 6.每两系列测完后,休息2分钟(可以做另一被试)。 结果: 计算个人手心触压觉两点阈的绝对阈限,并求出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序号个人平均值绝对阈限 1 2 2 2 3.8 3 3.83 3 2 2 4 2. 5 2.5 5 4 4 6 3 3 7 2.67 2.67 本组两点阈的平均值 2.92 讨论: 有人说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差别阈限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差别阈限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强度差叫作差别阈限又称为最小可觉差。用最小变化法可用公式表示:DL=(Lu—Ll)/2,即最大阈值减去最小阈值的一半。而绝对感觉阈限是指能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在实验中两点阈值主要说明的是一点到两点感觉变化,是测试被试在感觉到一点与感觉到两点距离变化量。因而说在试验中,采用最小变化法求的出的两点感觉阈值主要是说明被试感到点刺激存在所需要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所以,我们测得的两点感觉阈限是绝对感觉阈限,不是差别阈限。 参考文献: 1.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实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实验数据 以最小变化发测 两点阈的记录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与设计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刘峰 7.2.2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学习控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2.记录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3.掌握时间相应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二阶系统G(s)=10/(s2+2s+10)

键入程序,观察并记录阶跃响应曲线;录系统的闭环根、阻尼比、无阻尼振荡频率;记录实际测去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值比较。 (1)实验程序如下: num=[10]; den=[1 2 10]; step(num,den);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2)再键入: damp(den); step(num,den); [y x t]=step(num,den); [y,t’] 可得实验结果如下:

记录实际测取的峰值大小、峰值时间、过渡时间,并与理论计算值值比较 实际值理论值 峰值 1.3473 1.2975

峰值时间 1.0928 1.0649 过渡时间+%5 2.4836 2.6352 +%2 3.4771 3.5136 2. 二阶系统G(s)=10/(s2+2s+10) 试验程序如下: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10]; den1=[1 6.32 10];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10]; den2=[1 12.64 1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

(2)修改参数,分别实现w n1= (1/2)w n0和w n1= 2w n0响应曲线试验程序: num0=[10]; den0=[1 2 10]; step(num0,den0); hold on; num1=[2.5]; den1=[1 1 2.5]; step(num1,den1); hold on; num2=[40]; den2=[1 4 40]; step(num2,den2); 响应曲线如下图所示:

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m 区队:三区队学号:0911003028 日期:2011.10.13 合作者:g、t、y、x、j、l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是指每呈现一个刺激就要求被试回答 “有”或“无”,即感觉到或感觉不到,然后按被试对不同刺激回答“有”或“无”的次数来计算阈 限值,因此又叫做次数法(the method of frequency)或正误法(the method of right and wrong cases)。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恒定刺激法既可以用于测量 绝对阈限,又可以用于测量差别阈限。两点阈便是我们可以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的感觉绝对阈 限之一。两点阈是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点时,被试刚刚能分出其为两点时的最小距离。它是 肤觉定位的一种方式,也是皮肤空间的绝对阈限。身体各部分的两点阈是不同的,活动较多 的部分两点阈较低,如大学生手指尖的两点阈为1-3毫米,手心的两点阈则为8-12毫米。 恒定刺激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有三种:直线内插法;平均Z分数法;最小二乘法。本实验采 用直线内插法,计算公式X=x1+(x2-x1)*(y-y1)/y2-y1。本实验目的: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阀的 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阀的差别以及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阀的影响。 关键词:两点阈恒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 1 前言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位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两点阈是指能两个刺 激点同时作用于皮肤时,皮肤能感觉到两个刺激点的最小距离,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 刺激的分辨能力。用恒定刺激发测量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是心理学中 最准确、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它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一般为5~7个)恒定的刺激, 通过被试对每个刺激觉察到的次数来确定阈限。恒定刺激法最符合阈限“50%觉察概率”的 操作定义。实验中最大刺激应为每次呈现几乎都能被被试感觉到的强度(被感觉的的可能性

4第四节 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判

第四讲第四节对期望效用理论的批判 经济学,尤其是作基础理论的微观经济学,按马歇尔的定义,应该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但在经典的理论中,却无法说明下列现象:为什么人们会不辞辛苦,跑到一家僻远的小杂铺店里,在一件价码很小的货物上为省几块钱而锱铢必争,但对距离同样远的一家超市提供的金额相同的几元钱的打折却无动于衷?为什么人们在买保险时,会买价格较贵的小额保险,而不太愿买价格较便宜的大额保单呢?为什么在股市上,投资者会对短线的利好消息反应过度,从而导致股价的过度敏感呢?…… 这一系列现象都涉及人们的基本行为,尤其是面临风险时人们决策的基本行为。传统的经济学基于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1944年的理论,认为人们在面临风险时是追求期望效用极大化的。这常被用来解释人们在股市上对不同股票或不同投资机会的选择。 但早在50年代,法国经济学家阿莱斯(M.Allais)就通过一系列可控实验,提出了著名的“阿莱斯悖论”,对期望效用理论构成了挑战。举例说来,若有两个投资机会A与B:A会稳赢3000元;机会B会以80%概率获4000元,20%概率得零。大多数人会选A。但再考虑投资机会C与D,C会以20%的概率获4000元,80%的概率得零,而D会以25%的概率得3000元,75%的概率得零,这时,上述在A与B中偏好A的大多数人又会选C。但是,其实,机会D只是0.25×A,而机会C也只是0.25×B,显然,人们在A、B之间的选择与在C、D之间的选择了发生了不一致。这就叫阿莱斯悖论。 阿莱斯由于提出这一悖论以及与该悖论相关的对人类选择行为的一系列研究,而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然而,经济学家们,包括阿莱斯本人,并没有对这个悖论给出合理的令人信服的解释。 直到1979年,卡门与特维茨基在顶级经济学刊物《Econometrica》发表论文才对此作出了崭新的解释。他俩的解释是基于一个革命性的行为理论——期盼理论(prospecttheory),尽管在中文里,期盼理论与传统的期望(expected)理论只差一个字,但含义却大相径庭:第一,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对含不确定性的经济事件的效用评估是根据该事件给自己带来的财富绝对水平作出的,而卡门与特维斯基这两位心理学家,从大量的认识心理实验的结果中发现,人们效用评价是基于一个参照点W0的,是按未来事件带来的结果W与参照点W0的偏离幅度与方向来评估的。即按ΔW=(W-W0)来评估的。参照点W0可以是当事人当前的财富水平,也可以是决策人期盼的财富水平,超过W0,就是好的,低于W0,则是负面的。比如,预先定下中国乒乓球队在釜山亚运会上金牌指标为“保四争五”,这“保四争五”就是W0。最后只获三金,尽管三金本身数量并不少,但国人仍有意见,因它低于“参照点”,低于我们当前根据实力应达到的期盼水平。按(W-W0)来评估,这就形成了卡门与特维斯基的“价值函数”。 第二,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假定效用函数在整个定义域内都为凹不同,卡门与特维茨基从心理实验中发现,人们在“参照点”左右,价值评判的行为是不一致的。若结果W大于W0,则效用函数曲线为凹;若结果W小于W0,则效应函数曲线为凸。这说明,对于大于参照点的“赢项”,人们认为其边际效用递减;而对小于参照点的“输项”,则认为其边际负效用加速。中国射击队在此届亚运会金牌得数大大超标,媒体与国人对其赞扬程度远不如国人对乒乓球队丢一两块金牌的批评程度,可见对“赢”与“输”评价程度并不对称。这种不对称意味着,人们的决策是遵从“损失规避”准则,而不是“风险规避”准则。而且,人们对于“赢”显示的是“风险规避”态度,而对于“输”,显示的则是“风险喜欢”态度。因此,在“参照点”上,效用函数有“拐点”或“折点”。

哈工大_控制系统实践_磁悬浮实验报告

研究生自动控制专业实验 地点:A区主楼518房间 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斑号:学号:机组编号: 同组人:成绩:教师签字:磁悬浮小球系统 实验报告 主编:钱玉恒,杨亚非 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实验室

磁悬浮小球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熟悉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2、了解磁悬浮物理模型建模与控制器设计; 3、掌握根轨迹控制实验设计与仿真; 4、掌握频率响应控制实验与仿真; 5、掌握PID控制器设计实验与仿真; 6、实验PID控制器的实物系统调试; 二、实验设备 1、磁悬浮球控制系统一套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包括磁悬浮小球控制器、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等组成。在控制器的前部设有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有起动/停止开关,控制器的后部有电源开关。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 磁悬浮球控制系统计算机部分主要有计算机、1711控制卡等; 三、实验步骤 1、系统实验的线路连接 磁悬浮小球控制器与计算机、磁悬浮小球实验装置全部采用标准线连接,电源部分有标准电源线,考虑实验设备的使用便利,在试验前,实验装置的线路已经连接完毕。 2、启动实验装置 通电之前,请详细检察电源等连线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可接通控制器电源,随后起动计算机和控制器,在编程和仿真情况下,不要启动控制器。 系统实验的参数调试

根据仿真的数据及控制规则进行参数调试(根轨迹、频率、PID 等),直到获得较理想参数为止。 四、实验要求 1、学生上机前要求 学生在实际上机调试之前,必须用自己的计算机,对系统的仿真全部做完,并且经过老师的检查许可后,才能申请上机调试。 学生必须交实验报告后才能上机调试。 2、学生上机要求 上机的同学要按照要求进行实验,不得有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有关规定。 五、系统建模思考题 1、系统模型线性化处理是否合理,写出推理过程? 合理,推理过程: 由级数理论,将非线性函数展开为泰勒级数。由此证明,在平衡点)x ,(i 00对 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是可行的。 对式2x i K x i F )(),(=作泰勒级数展开,省略高阶项可得: )x -)(x x ,(i F )i -)(i x ,(i F )x ,F(i x)F(i,000x 000i 00++= )x -(x K )i -(i K )x ,F(i x)F(i,0x 0i 00++= 平衡点小球电磁力和重力平衡,有 (,)+=F i x mg 0 |,δδ===00 i 00 i i x x F(i,x) F(i ,x )i ;|,δδ===00x 00i i x x F(i,x)F (i ,x )x 对2 i F(i,x )K()x =求偏导数得:

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倪萌学号:1111001029 区队:11级应用心理学一区队 合作者:吴华玉张天舒黄小霞敖波郭龙李孟徽孙良伟黄亚楠(一组) 实验日期:2013年10月29日日期:2013年11月2日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目的:为了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两点阈的差别以及讨论练习与疲劳因素对两点阈的影响;方法:将第一小组9名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其中对6名同学三男三女用两点阈量规和遮光眼罩进行恒定刺激法的实验操作;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制作了在不同三个域下报告两点频率的分布表以及频率分布的曲线图,并计算出阈限值。结论:人身上不同部位的皮肤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练习与疲劳效应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关键字】:两点阈恒定刺激法差别阈限 1 引言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称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身体的部分不同,各种点的分布及其数目也不同。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意义。肤觉能够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冷觉、温觉,就不能够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人们能够分辨皮肤上两个点的最小距离,叫两点阈,它可以代表人的皮肤对触觉刺激的分辨能力,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而皮肤的不同部位,两点阈也不相同。 感觉阈限又称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前者指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后者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恒定刺激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只用少数几个(5~7个)刺激,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是不变的。找50%的点:一个刺激经常出现在感觉到和不感觉到的中间地带,即它能感觉到的次数仅是其全部长时次数的百分之几。当是50%时,即阈限位置。它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数量较少,而且不需调整刺激强度。所以用这种方法测量不容易改变强度的刺激比较方便。(2)刺激呈现顺序随机,被试不知道,这样就不会产生期望误差和习惯误差。但是也同时存在着缺点,当用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 ——行为经济学

一、独裁者博弈(Dictator Game) 这是一个两人博弈,其中一人为决策提出者(Proposer),另一人为 决策响应者(Responder)。Proposer 决定如何在两个人之间分$100,即决定“Amount for You”及“Amount for Other”。决策制定后,Responder 被告知该决策。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在独裁者博弈中,决 策者的理性决策应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将所有的钱都据为己有,而给决策响应者分的数额为0 。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各决策者都或多或少会偏离传统经济 学中的理性决策,只有极少数的决策者做到了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将$100全部留给自己;大部分决策者都给决策响应者分了一少部分的钱。这说明人的行为是极其复杂的,不是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传统经济学理性人,影响他们决策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二、最后通牒博弈(Ultimatum Game) 最后通牒博弈类似于独裁者博弈,其中一人为决策提出(Proposer),另一人为决策响应者(Responder)。Proposer 决定如何在两个人之 间分$100,即决定“Amount for You”及“Amount for Other”。 决策制定后,Responder 可以接受该决策(A ccept),或者拒绝 (R eject)。如果Reject,则双方的收益都为0。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

实验结果分析: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在最后通牒博弈中,决 策者的理性决策应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在最后通牒博弈中,由于决策响应者有权对决策拒绝,如果决策者将所有的钱都据为己有,决策者所能得到的收益将为0,所以决策者必须将利益分给决策 响应者一部分;同时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决策者又必须给决策 响应者尽可能少分。因此,决策者此时的最优决策应为:给决策响 应者分一单位的钱,其余的都留给自己。在此实验中应为给自己留$99,给决策响应者分$1,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决策响应者 作为一个理性人,如果决策者没有给他分钱,他的最优决策就是拒 绝决策者的决策,从而使双方得益均为0,在自己没有得益的时候, 使决策者的得益也为0 ,从而对决策者进行惩罚。而如果决策者分 给了自己一部分利益,不管多少,都应该接受。因为作为理性人, 如果在有得益的时候拒绝决策者的决策时,自己的得益将变为0,这 在惩罚决策者的决策的同时也使自己的得益减少了,故不可取。在 此实验中即,如果决策者分给决策响应者的钱数不少于$1时,决策 响应者都应该接受决策。 2、根据实验数据不难发现,各决策者都或多或少会偏离传统经济学 中的理性决策。在本实验中,在图“接受的收益比较”中,当收益 在$30左右时,大部分决策响应者就会接受决策者的决策,但各决策 响应者的可接受收益却不尽相同。在图“拒绝的收益比较”中,当 收益大于$35时,决策响应者都接受了决策,即他们认为这样的决策 是比较公平的,是可接受的,也是合理的;而在收益小于$35时,各 决策响应者的反应则是不尽相同的,大多数响应者在被分给$19.5 (均值)左右时会拒绝决策者的决策,而部分响应者则在大于5时就

过程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实验一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认识实验 过程控制及检测装置硬件结构组成认识,控制方案的组成及控制系统连接 一、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简介 过程控制是指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量为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变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控制。本系统设计本着培养工程化、参数化、现代化、开放性、综合性人才为出发点。实验对象采用当今工业现场常用的对象,如水箱、锅炉等。仪表采用具有人工智能算法及通讯接口的智能调节仪,上位机监控软件采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对象系统还留有扩展连接口,扩展信号接口便于控制系统二次开发,如PLC控制、DCS控制开发等。学生通过对该系统的了解和使用,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环境并进入角色。同时该系统也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习和研究开发的平台。 二、过程控制实验装置组成 本实验装置由过程控制实验对象、智能仪表控制台及上位机PC三部分组成。 1、被控对象 由上、下二个有机玻璃水箱和不锈钢储水箱串接,4.5千瓦电加热锅炉(由不锈钢锅炉内胆加温筒和封闭外循环不锈钢锅炉夹套构成),压力容器组成。 水箱:包括上、下水箱和储水箱。上、下水箱采用透明长方体有机玻璃,坚实耐用,透明度高,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液位的变化和记录结果。水箱结构新颖,内有三个槽,分别是缓冲槽、工作槽、出水槽,还设有溢流口。二个水箱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液位控制实验和双闭环液位定值控制等实验。 模拟锅炉:锅炉采用不锈钢精致而成,由两层组成:加热层(内胆)和冷却层(夹套)。做温度定值实验时,可用冷却循环水帮助散热。加热层和冷却层都有温度传感器检测其温度,可做温度串级控制、前馈-反馈控制、比值控制、解耦控制等实验。 压力容器:采用不锈钢做成,一大一小两个连通的容器,可以组成一阶、二阶单回路压力控制实验和双闭环串级定值控制等实验。 管道:整个系统管道采用不锈钢管连接而成,彻底避免了管道生锈的可能性。为了提高实验装置的使用年限,储水箱换水可用箱底的出水阀进行。 2、检测装置 (液位)差压变送器:检测上、下二个水箱的液位。其型号:FB0803BAEIR,测量范围:0~1.6KPa,精度:0.5。输出信号:4~20mA DC。 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电动调节阀支路的水流量。其型号:LWGY-6A,公称压力:6.3MPa,精度:1.0%,输出信号:4~20mA DC 温度传感器:本装置采用了两个铜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测量锅炉内胆、锅炉夹套的温度。经过温度传感器,可将温度信号转换为4~20mA DC电流信号。 (气体)扩散硅压力变送器:用来检测压力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大小。其型号:DBYG-4000A/ST2X1,测量范围:0.6~3.5Mpa连续可调,精度:0.2,输出信号为4~20mA DC。 3、执行机构 电气转换器:型号为QZD-10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输出信号:20~100Ka气压信号,输出用来驱动气动调节阀。 气动薄膜小流量调节阀:用来控制压力回路流量的调节。型号为ZMAP-100,输入信号为4~20mA DC或0~5V DC,反馈信号为4~20mA DC。气源信号 压力:20~100Kpa,流通能力:0.0032。阀门控制精度:0.1%~0.3%,环境温度:-4~+200℃。 SCR移相调压模块:采用可控硅移相触发装置,输入控制信号0~5V DC或4~20mA DC 或10K电位器,输出电压变化范围:0~220V AC,用来控制电加热管加热。 水泵:型号为UPA90,流量为30升/分,扬程为8米,功率为180W。

两点阈实验报告

2007----2008第一学期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 任课教师: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手背触压觉的两点阈 引言 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自感觉阈限的测量开始。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其中,绝对阈限(Reiz Limen,简称R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而两点阈(two-points limen)是指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 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本实验用两点阈从一个侧面表示触觉绝对阈限,其目的是:测定手背触压觉两点阈;学习两点阈的测定方法之一:最小变化法;掌握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的使用;学会对整理实验数据。 2、方法 2.1 被试 XXXXX在校大学生1名,女性,21岁,身体健康。 2.2 仪器和材料 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记录纸。 2.3、实验程序: (1)在正式实验前,主试先在自己手上练习数次,以确保仪器能够正常使用,保证两点阈测量计两脚能够垂直地、轻轻地、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 (2)要求被试在实验位置就坐,支起挡板,确定被试不能看到刺激点。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情况下根据感觉报告“两点”或“一点”,分不清可以猜测(仅两种报告结果)。在被试的非实验区试测几次后,进入正式实验。 (3)主试按事先拟定好的刺激序列呈现刺激,实验总的刺激变化范围为2~50mm,每次变化的距离为固定数值2mm。为控制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应数量一致,20个系列中应包含10个递增系列和10个递减系列;为平衡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递增和递减系列按照ABBA法安排,交替进行;为防止被试形成预测,每一系列起始位置随机变化。主试将两点阈测量器两脚垂直的、轻轻的、同时落在被试手背上,每次变化2mm。当被试报告“两点”时则记录“+”,报告“一点”则记录“-”。在做渐增序列时,当被试第一次报告“两点”,在做渐减序列时,第一次报告“一点”之后,此系列停止,再进行下一系列测试。主试每次刺激前发出“注意”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报告 学号: 班级: 姓名: 老师:

一.运动控制系统实验 实验一.硬件电路的熟悉和控制原理复习巩固 实验目的:综合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器机械结构、各部分硬件电路以及控制原理,复习巩固以前课堂知识,为下阶段实习打好基础。 实验内容:了解运动控制实验仪的几个基本电路: 单片机控制电路(键盘显示电路最小应用系统、步进电机控制电路、光槽位置检测电路) ISA运动接口卡原理(搞清楚译码电路原理和ISA总线原理) 步进电机驱动检测电路原理(高低压恒流斩波驱动电路原理、光槽位置检测电路)两轴运动十字工作台结构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掌握步进电机三相六拍、三相三拍驱动方法。) 微机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控轮廓插补原理,计算机高级语言硬件编程等知识。 实验结果: 步进电机驱动技术: 控制信号接口: (1)PUL: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脉冲控制信号,每当脉冲由低变高是电机走一步;双 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正转脉冲信号。 (2)DIR:单脉冲控制方式时为方向控制信号,用于改变电机转向;双脉冲控制方式 时为反转脉冲信号。

(3)OPTO :为PUL 、DIR 、ENA 的共阳极端口。 (4)ENA :使能/禁止信号,高电平使能,低电平时驱动器不能工作,电机处于自由状 态。 电流设定: (1)工作电流设定: (2)静止电流设定: 静态电流可用SW4 拨码开关设定,off 表示静态电流设为动态电流的一半,on 表示静态电流与动态电流相同。一般用途中应将SW4 设成off ,使得电机和驱动器的发热减少,可靠性提高。脉冲串停止后约0.4 秒左右电流自动减至一半左右(实际值的60%),发热量理论上减至36%。 (3)细分设定: (4)步进电机的转速与脉冲频率的关系 电机转速v = 脉冲频率P * 电机固有步进角e / (360 * 细分数m) 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 一.直线插补原理: 如图所示的平面斜线AB ,以斜线起点A 的坐标为x0,y0,斜线AB 的终点坐标为(xe ,ye),则此直线方程为: 00 00Y Ye X Xe Y Y X X --= -- 取判别函数F =(Y —Y0)(Xe —Xo)—(X-X0)(Ye —Y0)

肤觉两点阈值、

肤觉两点阈值测量实验报告 两点阈(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 两点阈(two-point limen),能分辨皮肤上两点刺激的最小距离。同时刺激皮肤上的两个点,当两点的距离小于一定程度时,会被感觉成一个点。能辨别的两点距离越近,表明两点辨别能力越精确。两点阈是对触觉空间辨别能力的度量。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其规律是,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另外,肢体上横向的两点阈一般也低于纵向的两点阈,其构造类似圆规(见图)。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是不一样的。S.温斯坦得到的一些数据如表。 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辨别的一般规律是,手指和头面部的辨别能力优于躯干和四肢。K.von 维罗尔特发现,从肩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两点阈的减小与上肢不同部位的运动能力有密切联系,运动能力越高的部位两点阈越低。身体不同部位的触觉空间感受性随运动能力而增高的现象称作维罗尔特运动律。两个点在皮肤上的相对方位对两点阈有很大影响:肢体上横向的两点阈一般低于纵向的两点阈。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辨别能力与这些部位在大脑皮层中央后回和中央前回投射区的大小有密切关系。如果将皮肤两点的同时刺激改为相继刺激,即用较小的时距先后刺激皮肤两点,随着两点刺激时距的增大,两点阈将逐渐减低。

1 实验目的 1.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 使用两点阈量规在被试的皮肤上进行测定。实验序列长度与起点,可以按照预备测验中的实验测定结果来确定,一般定为从7到15毫米的长度为起点,随后每点化为1毫米。每种间距可做20次,按随机数字表排列顺序。 1.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的差别。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称为两点阈。肤觉两点阈是人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人身体上不同部位肤觉两点阈是不同。一般来说,身体的暴露部分,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部分,如肩背大,小腿部分两阈最大。本实验采用手背和手臂两部分进行实验。 2、实验仪器与材料 EPT506型两点阈测量器、记录纸、笔 3、实验内容 方法与程序 ①主试选定被试的同一只手背(A区)与前臂背面(分为B和C两个区)为测量区,实验区为A、c两个区。在各区内划出圆圈,刺激在圈内进行。 ②使用时,两个尖点应垂直接触测量部位,施力均匀,且保持2秒。主试可以先在自己手上练习几次,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③根据初步测验确定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在0—15mm的范围内取5个点,每步变化在1mm。每种间距做20次,随机安排顺序,两次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应至少在5秒以上。 ④指导语如下:“整个实验是在佩戴遮眼罩的条件下进行的,当你感觉为两点时,报告为二;一点时,报告为一;不能确定时,报告为不知道。”正式实验,主试按事先拟好地刺激系列的顺序呈现刺激,若被试反应为“一点”则在记录表上记“一”,“两点”则记“+”。要求每一系列都得到被试“一点”和“两点”

实验报告

实验三人体身体素质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测定身体素质的测试方法 [实验对象] 学生xxx [器材] 握力计、背力计、纵跳仪、闭眼单脚站立仪、身高体重仪 [步骤] 1 握力 将握柄调至受试者2—5指的第二关节至大拇指虎口的距离→一手握住握力计,双臂下垂,全力握握力计→读数最大时即为握力值(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2 背力 站于背力计踏板指定位置→上体前倾30度→手心向里紧握把柄,双腿伸直,用最大力量拉背力计(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3纵跳 测试时,受试者站在纵跳仪踏板上,尽力垂直向上跳起。测试两次取最大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4、闭眼单脚站立仪 自动测试人闭眼单足站立的时间,反映人体的平衡能力。能准确判断测试者站立脚移动和抬起脚下落的动作。 5、身高体重仪 立正姿势站在测试仪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足尖分开约成60度角。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赤足。电子进行测试;同时测试出人体体重;并进行BMI的分析。 结果与分析 身高: cm 体重: kg BMI: 为正常还是 握力: kg 背力: kg 纵跳: cm 闭眼单脚站立: s

四、人体ABO血型试验 一、实验目的:掌握测定人体血型的方法 二、原理:血型是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 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含有A、B抗原而分为A、B、AB、O血型。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含足量的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含足量的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A抗原或B抗原。 三、实验用设备:采血针、玻片、滴管、牙签、标准A、B型血清、酒精棉球、消毒棉签。 四、实验对象:体育学院*班学生 XXX 五、实验内容与方法: 1、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将血液挤压滴在滴在玻片的两侧。 2、将标准 A型与B型血清各一滴,滴在玻片的两侧,分别标用A与B。 3、用两支牙签分别混匀(注意严防两种血清接触)。 4、15min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六、结果与分析 经检验,本人的血型为

行为经济学实验报告3

实验报告 ——行为经济学一、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悖论是一个非零和游戏,它反映了看起来很合理的个人行 为和合作所得的利益间的矛盾,在一个短期看起来有利的策略却可 能带来长期的错误的情况。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在一个不知道其他的 参赛者期望他们做什麽的情况下,每一个个体参赛者都会期望获取 最大的利益而不考虑别人的利益——亦即是说,参赛者是一个“利己 主义者”。这个悖论揭示了这样一个矛盾: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他 们会冒著的倒闭和他人合作而得到的比他们期望得到的要少的利益。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於一个囚徒来说,合作在利己主义者之间是 否可以形成:也就是,一个只对自己利益感兴趣的人,在经过一段 时间的学习后可否意识到他们的利益通过合作可以得到更多。 角色:行博弈人(Row Player)、列博弈人(Column Player) 决策:行博弈人选择上(Top)、下(Bottom) 列博弈人选择左(Left)、右(Right) 收益:角色所对应的颜色显示(行博弈人为蓝色,列博弈人为红色) 实验数据统计图如下所示:(1=top/left ; 2=bottom/right)

1、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理性人假设”,,决策者均为理性人, 17% 83% 选择1、2的比例比较(图一) 12 12345671 2 3 4 5 每轮1出现的个数(图二) 每轮1出现的个数 0.511.522.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每个用户选择相信对方的次数(图三) 1出现的次数

他们总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囚徒困境中,他们若是选择信任对方博弈人,跟对方博弈人合作,以使双方收益最优,则对方博弈人可能会选择不合作,这样才能是他自身利益最大化;若是对方博弈人选择合作,则自己的最优选择也应是选择不合作。因此,通过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可以推知,各博弈方的理性选择均是选择不信任对方博弈人,即选择不合作。这样形成纳什均衡。 2、根据实验统计数据不难看出,在本“囚徒困境”的博弈中,各博弈方并不都是完全的理性人。从图一可以看出,虽然绝大多数的博弈中各博弈方都能做出理性的决策,但仍有17%的博弈中,有博弈方选择了和对方合作;从实验二中可以看出,在每轮博弈中选择信任对方博弈人的人越来越少,但却始终有人选择相信对方博弈人,即选择合作;从图三可以看出,对于同样的决策问题,各博弈人所做的决策却不尽相同,各博弈者选择相信对方博弈人的次数不全一致。综上所述,在“囚徒困境”博弈中,各博弈人的决策虽然跟理性人的决策很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完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现实中的社会人的行为却还会收到很多其他的各类因素的影响。这说明,经济学上的理性人假设虽然在很多时候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方便进行研究;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将人理想化了,从而使得研究的结果和现实中的人的行为不完全一致;这也再次证明了人是复杂人,其行为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双向拍卖: 所有参和实验的人构成一个市场,市场上有卖家(Seller)和买家(Buyer)。买家提出出价(Bid Price)购买某商品,卖家提出要价(Ask Price)出售商品。每个卖家有3 个商品出售,每个买家可购买3 个商品。当买家接受某个卖家的要价,或者当卖家接受某个买家的出价,这是可以完成商品的交易。实验程序可以显示当前的最高出价和最 低要价(Bid‐Ask Spread)。卖家的要价,不应低于当前最高的出价; 买家的出价,不应高于当前最低的要价。对于卖家,每件商品有不 同的成本(Cost);对于买家,每件商品有不同的价值(Value) 对实验数据进行着整理,得到如下数据:

控制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哈尔滨理工大学实验报告 控制系统仿真 专业:自动化12-1 学号:1230130101 姓名:

一.分析系统性能 课程名称控制系统仿真实验名称分析系统性能时间8.29 地点3# 姓名蔡庆刚学号1230130101 班级自动化12-1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熟悉闭环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方法; 3. 熟悉闭环系统阶跃响应性能指标的求取。 二.实验用设备仪器及材料: PC, Matlab 软件平台 三、实验步骤 1. 编写MATLAB程序代码; 2. 在MATLAT中输入程序代码,运行程序; 3.分析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 1.程序截图

得到阶跃响应曲线 得到响应指标截图如下

2.求取零极点程序截图 得到零极点分布图 3.分析系统稳定性 根据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判别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求出系统所有极点,并观察是否含有实部大于0的极点,如果有系统不稳定。有零极点分布图可知系统稳定。

二.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软件的操作过程 2. 了解自衡单容过程的阶跃响应过程 3. 得出自衡单容过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 已知两个单容过程的模型分别为 1 () 0.5 G s s =和5 1 () 51 s G s e s - = + ,试在 Simulink中建立模型,并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三、实验步骤 1. 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得出实验原理图。 2. 运行模型后,双击Scope,得到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四、实验结果 1.建立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图,其仿真模型为

皮肤觉两点阈实验报告..

四川警察学院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苏川婷区队:2013级应用心理学二区队学号:1311002054 日期:2015年11月10日指导老师:罗勇 合作者:李俊良,韩超慧,陈相纬,陈磊,杨特,叶磊,张雅丽,张游,章倩 实验名称皮肤觉两点阈测量 【摘要】目的:(1)学会测定皮肤两点阈的方法;(2)探索身体不同部位皮肤觉两点阈的差 别;(3)探究练习与疲劳因素对皮肤觉两点阈的影响。方法:用两点域量规对本组全体同学 进行皮肤觉两点域实验;用恒定刺激法得到实验数据结果,用直线内插法求出绝对阈限。结 果:左手臂阈限均值比左手背高9.86mm,但P值<0.05,所以左手臂与左手背差异性显著; 各测量区域中,男生的阈限值均比女生高,但P值>0.05,所以男女性别差异性不显著。结论: (1)人身体不同部位的两点阈值不同,左手臂阈限值较高;(2)不同人同一测试区域的皮 肤觉阈限值不同;(3)身体裸露部分的阈限小于掩盖的部分,不同部位皮肤觉差异性显著; (4)同一测量区域皮肤觉阈限值在性别上差异性不显著;(5)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被试 的皮肤觉两点阈值会减小;(6)皮肤觉两点阈的值会因被试疲劳而增大; 【关键词】皮肤觉两点阈恒定刺激法感觉阈限 1引言 用两个刺激点作用于人皮肤,人能够感觉到是两个点而不是一个点时的两点之间的最小 距离称为两点阈。皮肤觉两点阈是人的皮肤的触觉空间感受性。人身体上的不同部位的皮肤 觉两点阈的值是不同的。一般说来,身体的暴露部位,如手指和头面两点阈小,身体的掩盖 部位,如肩背、大小腿等部位两点阈大。练习与疲劳因素可以影响两点阈的大小。 恒定刺激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是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方法之一。 具体做法如下。主试从预备实验中选出少数刺激,一般是5-7个,并且它们在测定阈限的整 个过程中是固定不变的;选定每种刺激要向被试呈现多次;刺激呈现的次序事先随机安排, 不让被试知道,每种刺激呈现不能连续超过3次;恒定刺激法中所用的刺激要事先选定,粗 略的预测一下被试的有关阈限值,然后选定以预测值为中点间距为1-5mm的五个恒定刺激 值。刺激的最大强度要大到它被感觉到的概率达到 90%-95%,刺激的最小强度要小到它被

普通心理学实验大纲.doc

河西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标准 普通心理学实验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必修课。普通心理学实验是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方法。普通心理学实验是《普通心理学》的实验教学部分。 (二)教学目的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和实验,使学生加深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1. 重复心理学发展史上经典的心理学实验,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2. 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全面思维能力。 3. 熟练地掌握实验技能,能够较好地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4. 通过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5.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对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三)教学内容 心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了解,感知觉实验,记忆实验,注意实验,动作技能实验,阈限实验,错觉实验,气质实验。 (四)教学时数 20学时。本课程学时列入《普通心理学》总学时计划。 (五)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过程,还要在实验过程中亲自担当主试或被试来完成实验,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 1.力图将经典研究和前沿进展交织铺陈,从而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实验心理学各领域中的历史脉络和传承关系; 2.把具体实验和逻辑方法有机整合,突显出科学思维在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注重实验程序、方法和仪器的掌握和练习,让这门课程成为学生们迈出心理学研究实践的有效指南。 二、本文

实验心理学 实验报告1

《两点阈测量》实验报告 夏松(2009105020417)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4班 1 引言 维耶罗特(vierordt,1870)最早使用两点阈量规对人体各个部分的两点阈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从局部到指尖,两点阈越来越小,这种身体触觉感受性随运动能力的增高而增高的现象,被称为是维耶罗特定律。除此之外,还有研究发现:两点阈因练习而减小,因疲劳而增大。 1.1 实验逻辑 当两点同时刺激时,只有达到一定的距离(两点阈),被试才有可能分辨出来。而随着这两点距离的缩小,被试越来越觉得此两点而不是一点。实验记录在不同距离下的刺激被试回答两点或一点的次数,求得感觉两点的百分数。 1.2 实验假设 假设所呈现的刺激,即两点距离为自变量,被试的反应为因变量。确定自变量的范围,在自变量的范围内记录被试的反应(一点还是两点)。 1.3 实验预期 用两个刺激物同时刺激皮肤,当刺激间的的间距足够大时,我们可以清晰分辨此为相隔一定距离的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我们越来越难以分辨此为两点,当间距逐渐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只能感觉到一点。 2 方法 2.1 被试 被试2人(互为主试、被试) 2.2 实验材料 两点阈量规:由一个游标卡尺和A、B两个刺激点组成,量脚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并在刻度上读出来。 此外还有遮眼罩和记录纸。 2.3 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呈现两个刺激之间的距离,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在被试手背或手臂上划好区域B通过预测得出两点阈的范围,再确定五个水平。然后施测,每个水平随机施测八次,记录被试反应(+为两点-为一点) 2.4 实验程序 主试选定被试的B区,只测量手臂的两点阈 在使用两点阈量规时,必须垂直接触皮肤,对两个尖点施力均匀,接触时间不能超过2秒钟,现在自己手上练几次后,再在被试的非实验区练习几次。 实验序列的长度和起点,可以根据初步测验后确定,大致在11-19mm的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