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编号

X X X X X X 校名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

系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职称)

二〇**年五月

引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五大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民营经济在中国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民营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已占据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成为了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截止2009年9月统计,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718.5万户,比上一年增长了9.3%,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是的70.2%,成为数量最多的企业群体,注册资本13.59万亿,比08年底增长了15.8%,用工人数6985万人,比08年底增长了8.2%,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见表1)。

同时,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趋势也日益明显,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民营企业以其自身的优势在对外贸易中蓬勃发展,以其为代表的新型市场主体,已俨然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军以及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2008年,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对外经济贸易仍然实现了较快发展,进出口增长27.3%,出口增长27.9%,增速比全国外贸分别快10个和10.7个百分点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为21.1%,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高于国有企业出口总额1倍以上,五年涨幅超过200%,占全社会出口总额的30%以上,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

在此,我们可对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在分析中,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用民营企业出口(X)、民营企业进口(M),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XM)、民营企业净出口额(NX)来衡量,我国经济增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见表3)。

我们首先对我国经济增长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2中我们可以发现,由民营企业出口、进口、进出口和净出口衡量的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与我国GDP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关系,所有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均在0.9以上,而所有的判定系数也在0.9左右,说明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对外贸易对我国GDP增长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为进一步发现他们在量上存在具体的关系,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对2001年至2010年度民营企业净出口额(NX)与我国经济增长(GDP)的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括号内的为t检验值):

GDP=92479.73+118.766NX F=62.256 r=0.941 R2=0.886

(4.570)(7.890)

选取99%的置信水平,也就是1%的显著性水平,查t分布表得到t检验的临界值为2.896,回归方程中的t检验值要大于临界值,并且判定系数R2为0.886,这说明回归方程是显著的,NX与GDP的回归系数为118.766,这表明民营企业的净出口每增加一美元,我国GDP将增加118.766美元,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对外贸易,不仅为我国的对外贸易事业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2

表1 2004-2008年6月私营企业发展一览表

资料来源:《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6-2008.6版。

注:置信水平为95%

1.对民营企业的概念界定

西方一般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制度的基础是财产的私人所有制,与私人财产所有制相一致的是私有企业制度,由此西方最新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对于“企业”做了如是解释:“私人拥有及经营并从事专业化生产的组织”(罗伯特·霍尔、马克·利伯曼,2004)。在我国,作为转型经济,中国的企业产权制度多样化,官方统计中一般分为四种,分别为“国有”、“集体”、“私营”及“其他”,“民营企业”也只是一个过渡性概念。虽然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上升,所作出的贡献日益突出,但是国家各级行政主管机关在各种统计资料中仍然未就民营经济的概念作出一个明确的解释,甚至在更多的民营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中,根本就没有民营经济一栏,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官方文件中从来没有对“民营经济”这一概念做出准确的描述,也就是没有官方统一认定的说法。

在现实应用中对于“民营企业”也存在一些争议,国内经济界对其内涵界定不尽相同,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不少于5种:

第一种可以称之为民营、私营等同论,认为民营企业就是所有制属于私人的企业。

第二种可以称之为官营之外经济成分伦,认为民营企业是指“除以国家为代表的官营意外的其余各种经济成分企业的总称,包括集体所有制企业、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民间持股的股份公司、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等等”。

第三种可以称之为经济主体非国营伦,这种界定撇开所有制,只从经营主体上区分,认为民营企业是“相对国营企业而言的企业,并按其实行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可分为国有民营和私有民营两种类型。

第四种可以称之为非官经济组织伦,认为民营企业“是指由民间、社会团体、个人、家庭、家族及其他非政府所有者和经营者鼓励并独立承担市场风险和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第五种可以称之为民间经济实体伦,国家统计局专题研究指出,民营企业是

指“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经营、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效益、民间私人承担投资经济风险的法人经济实体。

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本文中所说的民营企业主要包括:全部私营企业、部分集体企业、除“三资企业”外的国家不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及极少数国有企业(指被私人企业或个人承包、租赁的国有企业)。

2.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2.1.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额不断上升。

自加入WTO以来,随着外贸体制改革和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我国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也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见表2)。2001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额为196亿美元,2003年达到600亿美元,2004年更是突破了千亿元大关。2005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2243.9亿美元,同比增长38.9%,占进出口总额的15.8%。2007年,我国民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总额为4243.7亿美元,同比增长38%,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5%,其中出口占全国出口的24.4%,2010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达7505.5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4812.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较2005年增长223%,年均增长26.4%。民营企业出口占我国出口的比重从不足1%上升到了2010年的30%以上,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它们凭着灵活的机制,具有特色的销售手段和对外部需求的快速反应而迅速崛起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6-2008.6版及相关网站整理而得

4

(2)参与对外贸易的民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一大批民营企业已由创业阶段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已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见表4)。1996年,国家赋予10家民营企业外贸经营权。1999年1月1日,当时的外经贸部出台了《关于赋予私营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开始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首批20家私营企业获得了外贸经营权。2000年以及2001年又分别对非公企业外贸经营权的规定的做了三次修改,2008年初,非公经济进入外贸领域的限制完全取消,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如在广东省,至2003年底获得进出口自营权的民营企业达14776家,仅2003年就新增8576家,又如在上海,到2000年底,拥有自主进出口权的民营企业近2000家。从全国来看,自2000以来到2005年,从事进出口经营的民营企业已从6100家上升到了61000家,截止到2009年三月底,我国登记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共74.9万家,其中国有企业24万家,民营企业39.2万家,个体经营者1.2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犯万家。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从事对外贸易数量最多的一支队伍。

资料来源:

2.2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分析

由于历史、人文、地理、资源、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东中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态势。因此决定了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在地域上的差异性,总体上以东部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为主要特征,但东部与其他区域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1)区域经济总量对比悬殊,东高西低的局面长期延续。

从企业数量及注册资本来看(见表4),2007年,东部地区有私营企业344.72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户数的66.35%,比上年增长8.5%;中部地区有私营企业99.5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户数的18.04%,比上年增长13.9%;西部地区共有私营企业86.1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户数的15.61%,比上年增长10%。东中西部私营企业在绝对数量上差距很大,并将在未来很长时期内维持这种局面,但中西部民营企业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并高于全国总体水平。在注册资本方面,东中西部所占注册总资本的比重分别为68.9%、16.9%、14.2%,,中西部地区仍然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增长速度同样要快于东部地区。

6 表5 2007年全国私营企业基本情况(与上年年底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6-2008.6)》计算而得

(2)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对外贸易过于滞后,但后劲很足。

从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地域分布看,民营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市,仍是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的主要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比东部地区要快(见表6)。2008年,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的比重达到80.7%,但与2007年相比,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的比重为9.7%,与2007年相比,比重上升了0.6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出口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的比重为9.6%,与2007年相比,比重上升2个百分点。2007年,出口增长速度超过45%的11个省(区、市)中,东部地区只有2个(北京、天津),而中西部地区就有9个。2008年,东、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3.9%、37%和42.2%,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24.4%、36.4%和58.8%,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明显快于东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随着沿边开放步伐的加快,边境贸易的发展,出现了快速发展势头。2008年,全国边境贸易进出口

308.8亿美元,私营企业边境贸易进出口246.5亿美元,增长50.7%,占全国边境贸易总额的80%,已成为我国边境贸易的主体。此外,在2008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前10位的省(区、市)中(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福建、黑龙江、新疆、辽宁、河北)中西部地区只占到了其中两个。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数量、效益、出口额等方面仍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地区差距依然十分明显。

表6 2008分地区年民营企业进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 2.3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产业组织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虽然数量庞大,但普遍规模偏小,经营分散,缺乏有效的聚集,呈现出“小而多,小而散”的产业组织特点。

从总体上看,生产出口产品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 有90%左右的民营企业为中小型企业,在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上未形成集体优势。根据2004年中国商务部公布的当年我国进出口额最大的100家民营企业排名来看,我国民企前

100强合计进出口191.1亿美元,占全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的17.2%,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7%,进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只有75家。其中,名列第一的广东省东莞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出口额也不过151,573万美元,不及民营企业总出口额的1.5%。排名前10位的出口额之和也不过占民企总出口额的3.8%。

再以以民营经济与对外贸易均较发达的浙江省为例,根据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库资料,全省工业独立核算法人单位数为154789家,其中规模以上单位数(包括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额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为18626个,仅占12%,规模以下工业法人单位数占了88%,这就很好地暗示了浙江民营企业“小而多”、“小而散”的市场结构。

虽然企业规模和企业的竞争力之间不成正比,“大而不强”的现象很突出,但是从外贸发展的角度来看,规模过小往往意味着不经济,在进入国际市场后,民营企业会遇到很多的国外跨国公司、连锁企业,外国竞争对手的规模性、规范化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对目前仍处于分散经营、自相竞争且以价格甚至其它不正当手段竞争的众多民营企业起到直接的毁灭性的打击。

2.4.出口模式和贸易方式分析

(1)出口模式

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模式主要有下列四种形式:

①松散的出口集团。大多数出口企业成产企业的特点是企业小、专业生产分工细、生产成本低,经过多年的合作与发展,形成了以某种产品为主的松散型出口企业集团,以一家龙头企业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力,其他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为其提供样品和货源。

②代理出口。自1980年起各专业外贸公司开始从事外贸代理业务,1994年我国外贸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外贸中的委托经营方式,既没有外贸经营权的组织或者个人可以委托对外贸易经营者代为办理外贸业务。这种做法对于外贸公司和生产企业是“双赢”,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一些没有对路货源的外贸公司可以收取代理费,扩大出口业绩,另一方面,生产企业不仅可以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也锻炼了自身,提高了市场应变能力。

③贴牌出口(OEM)。OEM其基本含义是定牌加工,也就是指一个厂家根据另一厂家的要求为其生产产品,按照指定要求进行加工生产的厂家没有自己的品牌、或具有自己的品牌而在产品上不贴自己的商标,为其他著名品牌厂商生产产品,并贴上对方的商标。在全球化竞争格局中,众多跨国公司纷纷采用“外包”的经营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的生产制造配套企业。在此背景下,“贴牌生产”成为我国广大民营制造型企业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战略选择。许多民营企业依靠给别的企业,特别是给跨国公司做“贴牌”而逐渐发展壮大,并走上国际化道路。

④自营出口。随着国家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1992年开始国家赋予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一部分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开始自营出口。

(2)贸易方式

我国民营企业积极发挥产品生产灵活性高、价格竞争力强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较强的优势,大多利用国内成熟的配套产业链,使用国内资源加工成产成品,主要采用一般贸易方式发展对外贸易,与外资企业大多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从表6中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占在了绝大部分比重,且增速要远快于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

方式。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总值1489.7亿美元,一般贸易进出总额为1174.2亿美元,同比增长49.1%,占同期民营企业出口总值的79%。截至到2009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值为3385.4亿美元,一般贸易方式占了80%,相比于2005年,一般贸易方式和加工贸易方式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129.4%和71.8%,加工贸易方式虽然有了较快增长,但依然远远滞后于一般贸易方式。

表7 我国民营企业出口贸易方式情况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口岸年鉴》整理并计算而得

2.5产品结构分析

民营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度较低,其出口产品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纺织轻工类产品为主,这是由我国民营企业行业分布状况决定的。当前,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纺织、食品、轻工、化工、建材和机电五金领域,其中轻纺工业和机电工业居多。

2008年,在民营企业出口前10大类产品中,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和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及其零件、箱包、塑料制品和灯具等7类均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合计出口1308.6亿美元,增长17.3%,增速回落13.8个百分点,占民营企业出口总值的34%(见表7)。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仍为民营企业出口规模最大的品种,共出口569.74亿美元,增长1.58%,增速大幅回落32.9个百分点。同上年相比,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其他主要产品的比重有所上升。

2008年,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1406.16亿美元,增长36.51%,比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高近20个百分点,占民营企业总出口的37%,比重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01.85亿美元,出口规模与国有企业相当,增长42%,比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高近30个百分点,比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分别高31.3个、28.7个百分点,占民营企业总出口的8%,比重比上年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但由于受资金和技术实力等客观原因影响,尽管民营企业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方面的出口增长很快,比重在逐年增加,但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比,其发展依然滞后,比重相对较低。

表8 2008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前10大商品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

2.6.出口市场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产品出口的覆盖面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这几个地

8

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2008年对472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见表9),近86%的企业将欧洲、北美和东南作为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只有很少的民营企业出口产品到非洲、澳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由于产品消费上的同源性和市场上信息的容易沟通,民营企业往往将亚洲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主导市场,根据2003年1月至8月的数据,民营企业对亚洲的出口为158.1亿美元,占了民营企业对六大洲出口总额的46.1%。2008年,民营企业对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东盟四大传统市场出口占了总出口的49%。相对而言,欧洲、北美和东南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旺盛,因此我国民营企业的产品主要出口到这些地区。

3.我国民营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3.1中西部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相对落后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出口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在出口企业中,又以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最为迅速,民营企业正成为中西部地区出口的主力军。虽然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近年来在国家和各地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发展势头良好,在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增速非常明显,但是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相比,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发展相对落后。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中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有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但由于交通运输、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市场分割严重“计划经济的烙印”随处可见。

(2)观念落后,对民营企业重视不够。中西部地区由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的市场经济观念和开放意识不够,没有认识到民营经济在市场经济中乃至富国安边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些地区在执行国家政策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真正落实的很少。此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具体立法的滞后,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比较普遍。

(3)企业规模偏小。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规模普遍低于东部地区。据统计,2006年,全国上规模民营企业共3191家,其中东部地区2466家,中部435家,而西部地区只有290家。在这些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中,东部地区户均营业收入13.99亿元,中部地区10.56亿元,而西部地区的户均营业收入只有10.38亿元。从营业收入规模来看,最大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上规模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最大的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达1389.47亿元,中部地区营业收入总额最大的东方集团达297.55亿元,而西部地区营业收入总额最大的四川宏达集团只有167.41亿元。

(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匮乏。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教育不发达,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和专业人才的匮乏。从科研机构经费看,2008年全国总额为26347746万元,其中,东部地区为19600165万元,占了74%,而中西部地区总共只有6747581万元。从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来看,2008年全国共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978975人,其中东部地区1271870人,占64%,中西部地区只占了全国总数的36%。目前,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产品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的滞后直接影响到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及其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3.2.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低

市场集中度是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市场绩效或者赢利能力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亚当·斯密在1776年把垄断下的价格和自由竞争条件下的价格进行比较,强调了市场结构的重要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中经典的“梅森—贝恩”范式,也即“结构—行为—绩效”范式强调市场结构对于市场主体行为的影响,而主体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而产品差异化作为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理论与应用研究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很小且经营分散,仍以无核心原子型企业为主导,以“小而散”的产业组织为主要特征。这样的组织特征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市场集中度低、产品差异性不显著,企业行为不规范、出口秩序混乱。由于出口商品的差异性小,产品单一,造成行业内竞争激烈,特别是模仿竞争和价格竞争相当普遍。从单个企业而言,我国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众多,以至其行为对其他生产企业没有明显的影响,再加上企业一般没有能力或不做自己的品牌和建立自我营销体系,企业没有对有限的产品水平差异与其他企业加以区别和专门推销,而且缺乏把这种有限的产品水平差异化转化为“市场势力”的能力,只是往往与其他企业做价格竞争,同时,由于产品的水平差异化得不到正常的利润补偿,促使企业进行产品的模仿竞争,而模仿竞争又会进一步加剧产品的同质化,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进一步加强以至使价格降到生产费用的水平。企业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一旦某个行业有利可图,往往会有很多企业盲目上马,过度投入造成生产过剩,产品供大于求。由此将造成产品价格迅速降低,利润空间急剧减小,产品周期缩短,过早进入衰退期

在开放型的经济中,这种低市场集中度的产业组织结构使我国民营企业难以摆脱模仿竞争,在土地等资源使用上出现拥挤现象,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和营销能力,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优势。由于众多小企业之间规模相当且以价格竞争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形成“价格合谋”,同类市场的低度集中,促成我国民营企业在出口行为上展开伯川德竞争,市场势力丧失殆尽,市场利润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恶性的价格竞争,在出口亏损的同时还遭致国外的反倾销诉讼。

3.3出口模式有待完善

我国民营企业目前的出口方式主要以代理出口和贴牌出口为主。虽然2001年7月原外经贸部再次降低了对民营经济外贸领域的准人限制,并将审批制改为登记和核准制,但申请外贸流通经营权的企业和自营进出口权的生产企业仍须拥有不低于300一500万元的注册资金。由于发展时间短,生产规模较小,能达到申请条件的民营企业较少。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底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只有170万元,大大低于准入条件。因此,自营出口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仍然显得门槛过高。

对民营企业来说,选择代理出口虽然消除了所面临的国际市场很大的不确定

10

性和风险,生产企业可以通过出口代理商随时获得国外市场信息和国际市场营销技巧,同时可以节省为建立自己的出口部门所耗费的时间和费用,但是完全依赖贸易中介的出口包销,通过向出口代理商支付佣金实现间接出口意味着民营企业出口放弃了在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和风险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努力。另外,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生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增加,而长时间的资金回收周期又大大影响了生产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因此,从出口模式看,在民营企业出口初期,由于经验不足或者实力有限,可以选择代理出口。但如果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则应该通过自营出口来开拓市场,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对于贴牌出口这一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廉价的优势,可以消化我国部分制造型民营企业自身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且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干中学掌握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但是随着全球化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制造型企业、行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此种模式对于我国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首先采用贴牌生产这种模式使得中国民营企业的技术、品牌高度依赖外方,阻碍了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开发。其次,企业与市场之间会产生隔层,最终沦为跨国公司的加工制造车间。再次,我国OEM企业利润微薄,同行业恶性竞争致使外方获得巨大利益。从产品价值链来看,在开发生产与销售服务等环节中,生产制造环节的利润是最低的。加工者从贴牌生产中得到的不过20%甚至相当可怜的利润。因此民营企业在采取此种模式进行国际化实践时,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超越简单的模式从而进行战略转型,以应对其中的问题以及风险。

3.4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

国际竞争力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它是指“一国企业在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中,成功地进行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能够更有效地从事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其价格和非价格特性较国外竞争者更具有市场吸引力”。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在出口产品上与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相比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优势的,但是这种优势仅局限于传统产品上,从总体水平上看,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还是很弱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产品单一,档次偏低。

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于资本规模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低端地位,出口产品多数以档次低,附加值小的轻工、食品、服装、纺织品和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此外,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产业组织松散导致的模仿竞争和价格竞争激烈,使我国民营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忽略了对高端产品的研发,而长期专注于低质量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以低价格抢占市场,这样的路子不仅使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利润微薄,而且还要面临成本上升的经营风险和来自国外的贸易壁垒。

(2)科技含量低,自主创新能力弱。

民营企业由于在资金、资源、人才等方面的限制,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十分缺乏,除少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出口一些高技术产品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出口产品为轻工、食品、纺织、工艺品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每年以2—3个百分比的速度增长,但其90%也是依靠加工贸易,许多名义上的高科技企业实际上是加工组装企业,许多关键技术、设备仍需要进口,产业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并没

有因此而得到增强,而且形成了对加工贸易的长期依赖,与国内产业关联不紧密,更不会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制约了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潜在能力(见表10)。

资料来源:《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6.6—2008.6)》

(3)品牌观念淡薄,缺少名牌产品

民营企业品牌意识弱,在国际市场上缺少名牌产品,一些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不注重品牌的树立和培养。根据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报告,在对551家民营企业的调查中,有280家企业自主品牌在本企业出口总额中多占比重不足50%,其中有151家企业自主品牌占本企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20%。在我国出口外贸500强中,名牌产品的销售比例只有6%,远远低于50%的国际水平。虽然民营企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设计新颖、款式多样等优势,但由于品牌意识弱,不注重培育自身品牌,因此在出口产品市场竞争中主要使用降价策略,难以适应以品牌为主的非价格竞争策略,也就无法真正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跟,做大做强。

3.5面临的国内外不利因素

(1)国内不利因素

①政策歧视。自1999年国家允许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以来,民营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被国家清除,然而,相比较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中重大的份额而言,这还远远不够的。时下并没有系统的专门针对民营企业从事对外贸易而定的国家法律法规,大部分有关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鼓励和扶持措施都只是零星分布在各种政策性文件中,不能实际解决问题。此外,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及税法对民营企业均有歧视性规定,如规定民营企业出口不能享有国家对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退税和出口补贴等优惠待遇,这就极大地削弱民营企业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利润。

②融资困难。“融资难”已经成为了制约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据2010年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对2849位民营企业家的问卷调查及长期跟踪调查显示,民营企业家认为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有68.3%的民营企业家认为从银行贷款的难度较大,65%认为从民间渠道融资的难度较大。

民营企业既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又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投资。一方面,从贷款条件来看,民营企业的贷款条件较之国有大型企业严格许多, 而且由于资信较差并且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担保条件也有限,银行对其放贷依然十分谨慎,一些小民营企业甚至没有资格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另一方面,从资本市场来看,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初衷主要是为国有企业提供一种新的融资渠道,因

12

此民营企业很自然地就被排斥于证券市场融资的行为之外。创业板市场虽然为成长型的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带来了机遇,但管理当局对拟进入创业板上市企业实行严格的资格审查,也使得很难从这一市场获得融资。

(2)国外不利因素

①贸易摩擦。随着经济增长和贸易规模扩大,各国之间获益的不平衡,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加剧,各种形式的贸易摩擦呈上升态势,新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国家盛行,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纷纷采用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国外的产品。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名目繁多的在包装、标志、卫生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构成了出口企业的“拦路虎”;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已成为许多国家限制中国产品进口,保护市场的最好手段。这些贸易壁垒多种多样且经常变化,而民营企业不能及时了解和适应这些壁垒并很好运用国际规则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出口产品时就会陷于被动。由于民营企业在行业自律、实力、经验、信息等方面的不足,一旦“中标”,往往损失惨重,甚至一蹶不振。以2007年上半年广东退运商品为例,民营企业出口商品遭退运最多,价值1447.1万美元,占出口商品退运总额的40.1%。

②竞争愈加激烈。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和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所凸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形成双重压力。在国际市场上,亚洲“四小龙”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构与我国相似,竞争激烈。还有一些国家不断加入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来,如越南、孟加拉国等。这些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低,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更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本国出口企业间的无序竞争,竞相杀价,严重损害了出口企业的利益。一些中小民营企业为了获利,对内哄抬货源价格,对外杀价竞销,导致出口成本上涨而出口商品售价越来越低。

3.6国际市场有待开拓

我国民营企业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从美国到欧洲,再到日本,基本集中于发达国家市场,对上述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贸的过分依赖,降低了我国的外贸风险抵御能力。当发达国家市场由于自身的某些因素而对我国出口产品进行技术壁垒等贸易障碍时,我国出口产品的风险性就马上增加。表现为,一方面缺乏在开放经济体系下应付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没有处理该类事件的预案;另一方面由于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一旦市场发生变故,便失去产品出口可替代的新市场,产品回旋余地和空间大大减小。

4.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对外贸易的策略

4.1大力发展中西部民营企业对外贸易

在中西部地区发展民营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是中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同时,民营对外贸易的直接基础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后者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民营对外贸易的重要意义也来自于民营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再者,我国的外贸经营体制改革赋予了民营对外贸易与日俱增的重要作用,这是其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因此这也决定了中西部地区必须不遗余力地发展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

(1)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较深)不适应WTO 规则的地方保护主义规章制度数不胜数,只有迅速取缔这些规章制度,创造出一个宽松透明的政策法制环境,民营企业也才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对民营企业产品出口、资金融通、对外投资、利用外资等给予优惠和奖励。鼓励和引导

大型外贸公司对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及其项目进行投资和合作,以扶持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对民营企业外贸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予以奖励,以鼓励其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进一步降低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的对外贸易门槛,赋予中西部更多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在出口退税和行政审批方面给予优惠以减少中西部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和出口程序。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转变落后观念。要促使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扭转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被动局面,这首先需要中西部地区政府和人民解放思想,真正认识到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并好好学习东部“浙江模式”、“珠江模式”、“苏南模式”的成功经验,营造出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软环境。同时,中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机遇,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建造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硬环境”,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边境贸易。

(3)有计划地组织民营企业参加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外贸洽谈会、国际博览会、展览会,并在中西部地区举办有地区特色的大型国际展会,拓展民营企业的出口渠道,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同时,为民营企业开展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为民营企业培训人才。

4.2完善出口模式,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主要还是依靠委托代理的方式出口产品,虽然国家逐步放宽了民营企业经营对外贸易的限制条件,但是代理出口仍然是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模式,自营出口对大多数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仍然显得门槛过高。对民营企业放开进出口经营权,旨在克服对外经贸行业普遍存在的独家经营、产销脱节、效率低下等弊端,激起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从而拉动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因此,除了代理出口外,应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通过自营出口的方式外销产品,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就需要政府涉外经济管理部门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外贸领域的准人门槛,并尽快全面推行进出口经营资格登记制,减少中间环节,简化登记程序,使得民营企业在主管部门登记后,即可从事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从而让更多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到对外贸易中来。同时,民营企业也应在出口模式上不断创新,利用各种不同的出口方式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出口模式的多样化,除了代理出口和自营出口外,还可尝试合作出口、挂靠出口、到国外办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方式。

此外,我国民营企业不应该仅仅着眼于充当国外厂商的“加工装配工厂”,依靠微薄的加工利润实现企业的发展,而应放眼全球,在大力推进传统贸易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对外投资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目前,经济全球化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在全球拓展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国家实施的鼓励对外投资“走出去”战略则为民营企业境外投资经营提供了支持。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小、快、活”的特点,在海外投资可以设立灵巧的组织结构,同时,民营企业具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能充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和销售,尤其是在经营多品种、小批量、价格比较低廉的商品上优势明显。目前,民营企业在家电、服装、皮革、普通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有较为充分的积累,在这些产业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小规模技术优势明显,对外直接投资的欲望强烈。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应该大胆进入我们相对具有比较优势的东盟、南亚、独联体、欧盟新成员国、非洲、中南美洲和中东等地

14

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以实现企业在境外的发展。

4.3加强产业簇群,提高市场集中度

产业簇群是指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区域空间内的集合,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具有稳定、持续而强劲的竞争优势。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积累不足、投资规模小、档次低,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既可以获得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等),又可以获得非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从而突破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推动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通过发展民营企业群聚可以促进民营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产生出地区、零部件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形成市场营销优势;易于创新等。

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推动产业簇群战略是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成功模式之一。为此,应该充分调动各方资源,为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或者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中小企业发展园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簇群。宏观层面上,要创造激励性的制度与政策环境、培育专业性市场、提供与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协调企业簇群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中观层面上,要建立一个介于中小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合组织、提供专业化的支持性服务和人才的培育、建立产业簇群群内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产业簇群企业间以及簇群和外界的合作联系、强化区域创新网络;微观层面上,要加强簇群内企业间的信任、制裁与联合行动、增强群内企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企业外贸人才。

4.4提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1)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随着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的递减,以低价方式占领国际市场已经不能作为民营企业今后的出口战略。当前应该以提高出口质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主线来调整民营企业的出口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出口市场需求弹性较高的产品,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利用产品的优势来开发新市场。这就需要政府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的引导,提供技术支持,保护民营企业的利益。同时民营企业也要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以升级自身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自己产品和其他企业产品的差异程度,在保持成本优势时增加产品优势,实现竞争优势向高质量、高层次、高技术、高科技的品牌转移。

(2)转变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产品创新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意识不强,没有把产品的创新性和优良的质量作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是一味地追求更低的成本,这就决定了民营企业不能够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换代进行及时和大量的投资,导致产品加工业在低水平上平面扩张和重复建设。对于参与对外贸易的民营企业来说,创新是一条永远不变的市场竞争规则,更是一条持续发展之道。因此,民营企业家要彻底转变观念,加大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制定技术创新战略,调整现有技术创新的组织结构,同时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现代生产技术并加以消化和吸收,建立企业自己的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的协调与交流,包括与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建立新型的“产、学、研”联合模式等,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培养外贸业务人才和技术人才。

政府、社会和企业需要共同培训专业外贸业务人才和技术人才。政府和社会

的各类教育机构需要提供外贸人才的专业培训,特别是外贸操作实务的培训,以提高外贸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开拓新业务、灵活运用各种贸易方式和交易方式的能力,在提供专业基础培训的基础上要进行外贸风险防范培训,培养风险防范意识,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复杂形势。同时企业也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学会利用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来掌握最新的外贸政策,最新的国际市场动态和最新的贸易工具等,提高员工开拓新市场、新业务的能力。政府和企业都应在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让更多技术型人才在民营企业里发挥技术优势,来提高民营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优化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创新的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差异化,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4.5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1)对内的作用

①加大扶持力度。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只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久做强。政府作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制度保护者,应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扮演制度变迁的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的角色。首先,应进一步放宽行业投资、市场准入范围的政策,做到公平竞争,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财政、金融、技术创新等方面要有公平待遇,营造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宽松环境。其次,要充分发货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开放的信息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获取政策、技术、市场、人才等信息提供方便。最后,应完善民营企业的出口促进体系,规范企业行为,通过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咨询活动,为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通报国际市场上的最新变化,预测各区域国际市场发生外贸风险的可能性,并对出口企业提出各种外贸风险的建议。政府还应该在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方面给出口企业提供支持,规范出口企业的经营行为。

②建立针对民营企业的健全完善外贸融资体系。首先,健全、完善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区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强化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在的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其次,畅通民营企业的贷款渠道,为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政府支持,政府可以直接对商业银行提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贴,这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也是变行政干预为政策引导的有效方式。另外,国家有必要降低民营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门槛,或另开场外交易市场,为民营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要的市场条件。最后,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民营企业降低门槛,允许民营企业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

(2)对外的作用

政府应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对外维护出口企业的利益。WTO是一个国家间的组织机构,企业是不能作为WTO的成员和行为主体的,所以在我国加入WTO 的新形势下政府应该积极地维护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经济利益,帮助企业规避外贸风险。在本国公司与外国公司发生贸易纠纷或在国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政府应该给企业提供帮助,甚至可以参与与对方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的谈判,从而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

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协调各个民营企业之间的战略定位,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规范经营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加快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出口商品生产技术标准,积极推行国际标准认证,加强对出口商品的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进出口预警系统,引导出口企业规避风险;研究国外贸易的

16

技术性数据库,找准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帮助企业做好反倾销、反补贴申述和应诉工作。

4.6强化品牌意识,构建国际营销网络,实现市场多元化

(1)强化品牌意识,打造自主品牌。

民营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中屹立不倒,必须持之以恒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品牌产品,通过创建自己产品品牌并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品牌美誉度发现并吸引新的潜在顾客,通过拓宽品牌忠诚度留住顾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避免业务员带走客户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扩大并牢固地占有市场,从而在与国外大牌竞争中获胜,从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民营企业需要做好以下两方面:一是转变观念,清除思想障碍,,认识到品牌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把品牌建设放到正确位置上去。二是掌握规则。民营企业必须掌握国际贸易规则,与企业自身和产品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最佳品牌战略。三是目前我国广告的创意和水平上多下功夫,注重企业文化和形象宣传的广告,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广告,通过有创意的广告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2)构建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

国际营销网络是现代企业跨国经营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民营企业要大力发展B2B(企业对企业)和B2C(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因为“电子商务—企业竞争力”的解决模式为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激烈竞争中开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另外,可以收购拥有全球分销渠道的的零售企业,在国际连锁店中放入自己的品牌,中国企业可以借此品牌将它原本的销售基地扩张和延伸到其他市场的分销渠道中去。

(3)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实现外贸多元化。

通过实现市场多元化,分散外贸风险,从而摆脱过分地依赖于某一个市场的局面,这样当一个国家或区域市场发生风险以后可以转移到其它市场,东方不亮西方亮,从而减少经济损失。要解决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的问题,就要不断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具体来讲,就是充分发挥民营进出口企业的优势和活力,让他们成为开发非洲、拉美欠发达国家市场的生力军,鼓励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进军国际市场。因为在欠发达国家的国际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也是最急需的商品是轻工、日用及家电产品,这些产品是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的优势产品,它们价廉物美,将在这些市场上显示其特有的竞争力。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市场渗透能力强、敢于吃苦、善于捕捉生意机遇的特长,把我国这类优势产品最大限度地介绍到这些国际市场上去,实现市场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杨莲城(作者).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文章题目).

[2]陈玉辉(作者)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对外贸易战略对策探析(文章题目).

[3] 陈燕(作者).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分析(文章题目).《企业改革与发展》第11期. 2005

[4] 耿协威(作者).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文章题目).《国际经贸探索》第4期.2005

18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正 式版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了进一步摸清庆元县外贸企业的现状,宣传当前外经贸促进政策,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近日,由经贸局分管领导组织外贸科相关人员,对全县有自营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县外贸出口额1185万美元,同比增长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农产品出口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8.1%;轻工工艺品出口489万美元,同比增长70.9%;机

械产品出口221万美元,同比增长71.3%;化工产品出口27万美元,同比下降 70.4%。上半年,全县新增自营进出口主体3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6家。 二、各行业情况 (一)食品行业 食品行业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2家。由于食用菌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整个行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出口额增长迅猛,1-6月份农产品出口额449万美元,同比增加248.1%。如百兴食品公司1-6月累计出口额99万美元,同比增长191.5%。大山菇业公司6月份出口达到260多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0倍,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出口将比去年翻三番,达到500

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 摘要:根据近期对部分私营企业进行的多次访谈和一些了解,发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一些私营企业不仅难以在经营思路和运作模式上实现应有突破,而且正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经营活力,私营企业的内部应该引起经营者们的注意了。 一、需要注意的主要内部问题 国内私营企业目前主要面临的内部问题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遵循最初创业时期的产权结构与经营决策方式,导致企业存在经营视野狭窄的问题,企业在总体上缺乏合理决策能力和有效管理制度的问题日益突出;单纯依赖创业者的个人作用,没有及时地形成必要的利益群体和经营管理团队,使得企业家个人及家族成员与包括多数管理者在内的员工群体在企业发展和利益分配方面认识脱节的现象日益明显;有一些私营企业曾经聘请了高学历的人士进入高层管理,但由于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很快又将其解聘,这固然有来自外部的员工和管理者的一些问题,但究其内部原因,也需要企业经营者们从自身上反省一些问题。 (-)所有者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目标缺少理性把握,无法吸纳敢于面对挑战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士 企业未来的长远规划及经营目标设定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决定经营人员的选聘、考核标准的依据。通常需要企业根据所处的市场环

境、行业条件与自身发展的战略需要及综合能力评价而确定。国内民营企业多数习惯于依靠数据和行业经验来做相对较强的判断,而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前者是是以量化作依据。缺少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因此难以进行合理的经营目标确定。故而无法招聘并择优录用外来管理者。 (二)对家族成员之外的经营管理人选缺乏真正的认同 对待自己家族内成员,或是由于相处日久,或是由于家族内长者的训导,经营者往往能够对之进行从经营能力到道德水平的大致判断。且能够接受由于其能力方面的问题导致经营失误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而对来自家族外部的人员则有一种本能的戒备和求全的心态。从心理上既担心能力较差的人选不能胜任工作,又担心能力较强的人选不好驾驭;在选择和考核方面更缺乏相应的对策。由于从经营者利益角度观察多,从企业规范化发展角度考虑少,缺少企业向规范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发展的紧迫感,实际工作中既不肯完全放开其手脚,又不能给予其应有的待遇,还要求其必须对经营失败后承担本不应由当事人承担的责任。这种权责不对应的作法,使有能力的经理人员对企业的邀请只能望而却步。 (三)经营者自身素质欠缺;无法对来自外部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监督与激励 所有者能否按照整体经营目标对经理人员进行考核和奖惩是决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探讨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探讨 摘要: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民营企业成为其中的主力军之一。在当前复杂而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民营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民营企业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10年来,民营企业出口年均增长57%,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年均增长高达75%,远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21%的年均增长速度,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法律环境。 1999年国家允许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2004年外贸经营权的放开,2005年允许外贸个体工商户以一般纳税人身份享有出口退税权,“非公经济36条”及其后续措施的出台,“十七大”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出新政策新要求,国家在不断清除民营企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这些统统都对民营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支持。然而,相比较民营企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重大的份额而言,这还远远不够,时下并没有系统的专门针对民营企业从事对外贸易而定的国家法律法规,大部分有关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鼓励和扶持措施都只是零散分布在各种政策性文件中;许多政策举措真正实施起来都是“隔着衣服挠痒”,不能实际解决问题;一些地方部门出于种种原因制定“土条

款”,设置“玻璃门”;这就使得民营企业经常在进出口权、税收、外汇优惠、投资领域和投资资格等方面处于“准国民待遇”状态,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得不到规范的指导和完善的法律保障。融资问题。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下,银行的资金支持仍然有浓重的“唯成分论”色彩,为了少担风险,在向民营企业放贷时过于谨慎,现在国家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各银行进行信贷规模控制,大部分银行就更不愿意“放水养鱼”了。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手续繁杂,耗时过长;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征集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形成构架,制度不完善,担保机构少,品种单一,这些都是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所以,许多民营企业只能通过自筹资金或非正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高风险和高成本的融资状况与资金渠道的短缺严重牵制了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脚步。 2.外贸政策。 当前,我国的经济过热,增速过快,贸易顺差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2007年,国家连续出台了不少调控政策,包括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取消“三高一低”产品的出口退税,针对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等等。民营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力密集型、附加值低、差异小的一些商品的出口,自然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以浙江和广东为例,浙江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达到95%以上,纺织服装和一般机电产品各占民企出口的三分之一。广东民营企业主要出口商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鞋类、纺织纱线、未锻造的铝及铝材等。2007年广东个体工商户进出口额自2004年放开进出口经营权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下降幅度为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外贸行业前景分析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时间:2010-10-22 来源:中国信息大学学报 摘要:本文主要从“当前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研究——兼论我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优化”的课题研究思路出发,论述了我校开展该项课题研究所体现的该领域范围内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及对我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外贸行业课题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体一体化进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突出,尤其是加入WTO以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一、新形势对外贸行业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依赖作用更加明显,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出现了一些重要变化,也使得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中的表现越来越突出,但同时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加重,特别是对我国外贸企业造成了严重影响,使得国内经济发展依靠出口拉动越来越困难,以及我国的对外贸易中问题表现越来越突出,外向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形势,外向型企业必须对此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对金融危机的起源地美国,世界其他各主要经济体也出现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由此导致世界市场需求萎缩,外需急剧下降。2009年,全球贸易下降22%,对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经济而言,外贸依存度(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重)高达70%,出口产品、市场结构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因此,我国总体出口规模减小。总体来看,对东南沿海外向型企业经营和就业影响较大,从而对整个国内需求带来了不利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基调也主要以刺激内需为主。 2.贸易保护主义与贸易摩擦 贸易自由还是贸易保护一直是国际贸易领域争论的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全球性舆论,即是市场出了问题,政府来救,面临金融风险、失业,政府赤字、经济减速等经济问题,由此导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均出现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现象,给中国的外贸出口企业造成很大影响,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使得来自美国、欧盟等发过国家的反倾销反补贴成为我国外贸企业在最近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3.一直以来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2005年,中国继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07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1633.2亿美元。实际上,自2005年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以来,人们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处在上升的趋势,人民币升值幅度超过20%,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不降反升。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民营企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造就了民营经济的辉煌,民营经济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及作用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有广阔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9年开始被认可阶段,1989—1991年的清理整顿阶段,1992年的重新发展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的长处,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已达到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至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其中,私营企业数达到17.7万个,占总数的5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达到6.7万个,占总数的20%。从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其中,私营企业占2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31.5%。从就业上看,2007年,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从业人员仅占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24.3%,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集中在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在投资领域、流通领域,非公有制经济中也相当活跃。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投资占30%以上,其中,私营和个体企业占18.3%,外商投资企业占5.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占4.6%。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中,非公有制法人企业数量占72%,从业人员占59.8%。 二、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 新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民营企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查明阻碍民企发展的症结,对于理清发展思路显得十分必要。 (一)民营企业自身弊端阻碍其健康发展 1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差,民营企业家缺乏长期的发展观念。企业的基础差,管理不规范,产品多是仿造。很多企业厂房破旧,设备简陋,技术薄弱,环境污染严重,产品质量让人担忧。2000年,据国家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抽查,全国产品平均抽样合格率为75.3%,而集体民营企业合格率仅为42.6%,低于平均水平32.7个百分点,远远低于国有企业的79.6%,合资企业的80.2%。80%的民营企业从事简单加工业和商业流通业,企业产品合格率与其生产方式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民企大多是人工劳动和简单的技术,企业提高利润的手段只能在时间和劳工上大做文章。企业雇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加大劳工工作强度,延长劳动时间,

外贸企业的SWOT分析

外贸A企业的SWOT分析 一、外贸A企业简介 A企业是一家沿海的民营外贸进出口企业,最初脱胎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拥有进出口权,从事家用及工业用小机电产品的进出口业务,是业务单一的外贸企业。借助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外贸行业整体以“奔驰速度”发展的大好环境,拥有带有垄断性质的进出口经营权,依靠公司总经理的对市场需求敏锐的判断以及市场机会的把握,公司快速发展并高速增长,形成了以轴承、电机、家用小水泵、工具等为住出口产品。 二、SWOT分析 SWOT分析法(自我诊断方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SWOT analysis)是协助主管制订策略,比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例如:优势可能有良好的技术和信息、被广大大众认可的出名品牌、大量的资金。劣势可能是,没有可靠的供应商和缺乏备用生产力。机会可能包含当今市场尚未开发的利基。威胁可能有来自竞争者的威胁,或是有更多竞争者会进入这个市场。 内部能力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 外部因素·脱胎于一家大型国有企 业 ·拥有进出口权 ·外贸行业环境良好 ·拥有带有垄断性质的进出 口经营权 ·业务员主导业务,负责外 销产品的采购与销售 ·业务单一 ·销售人员流失,销售队伍的 不稳定,业务存在着大幅度 ·从事家用及工业用小机电产 品的进出口业务 ·中国加入WTO后,近年主营业务 收入起伏波动较大公司的销 售收入在整体上出现零增长 甚至是负增长,利润率越来越 低 机会(Opportunities)SO WO ·对市场需求敏锐的判断以及市场机会的把握·以轴承、电机、家用小水泵、工具等为住出口产品 ·公司对部门以承包的方式进行管理·建立产品品牌 ·多年运作形成了家用小水 泵的产品品牌 ·产品主要的销售市场为中 东、拉美、东南亚等发展中 国家,部分市场为欧美等发 达国家 ·多年运作形成了家用小水泵 的产品品牌 ·拥有带有垄断性质的进出口 经营权 ·外贸行业环境良好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参考Word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on foreign trade in Private enterprise 总计毕业设计(论文) 23 页 表格 7 个 插图 1 幅

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毕业论文(设计)授权使用说明 本论文(设计)作者完全了解红河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论文(设计)并向相关部门送交论文(设计)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论文(设计)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设计)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论文(设计)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日期:

摘要 民营企业是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面临诸多挑战。 论文主要从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式进行现状分析,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出口结构不合理、管理和贸易模式相对落后及融资困难等问题,进而提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调整和完善融资体系,完善外贸协调服务体系及转变贸易方式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对外贸易问题对策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 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 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 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 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 , 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 , 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 , 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 , 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 , 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 服务贸易将越来 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 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 , 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货物贸易正在萎缩 , 高知识 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 , 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 , 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 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 , 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 , 刺激了整 个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 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 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1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本文立足于我国外贸行业发展现状,根据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对实证区域多家涉外企业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统计结果对“十二五”时期我国外贸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外贸行业人才需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仍在持续,但世界经济保持缓慢复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国际市场需求是沿着低端产品-中端产品-高端产品的路径逐步恢复。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2010年以来,我国外贸呈现恢复性较快增长态势。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21486.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9%。其中出口11346.4亿美元,增长34.0%;进口10140.4亿美元,增长42.4%。随着我国外贸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竞争力不断加强,对一线应用型外贸人才的需求趋旺,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区域外贸现状调查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都市圈正以无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质,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第三大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在未来一段时期需要大量的外贸人才,然而涉外企业人才的缺乏和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并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充分了解和分析“十二五”时期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从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河北保定及周边地区开展了调查。 本次调查由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及相关教师组成调查小组,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向保定市及周边地区28家涉外企业发放了问卷调查表,收回调查表28份,其中有效问卷26份。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私营企业占62%、国有企业占13%、股份制企业占18%、合资企业占7%。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性质、国际贸易人员的学历层次、业务人员的英语能力、外贸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及能力素质、企业紧缺岗位需求、企业对专业课程的设置、企业对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看法等16个调查项目。

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概要

题目: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专业: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林景坤准考证号:711060018005 日期:2014年5月9日 改革开放为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民营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民营企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是市场经济造就了民营经济的辉煌,民营经济推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及作用的探讨,分析了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症结,提出了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我国民营企业有广阔发展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即1978—1989年开始被认可阶段,1989—1991年的清理整顿阶段,1992年的重新发展阶段和1997年至今的迅速发展阶段。 民营经济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决策快捷的长处,完成了初级阶段的原始资本积累,步入了“第二次创业”阶段。全国民营企业产值占整个GDP 的比重已达到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至80%,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 从数量看,2007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为2741.5万户,私营企业551.3万家,分别比1992年增长0.8倍和39.1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企业数量达30.3万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0%。其中,私营企业数达到17.7万个,占总数的5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数达到6.7万个,占总数的20%。从产值看,2007年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为68%。其中,私营企业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论文题目现状问题及对策学生姓名 班级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对外贸易研究方向指导教师 2012 年10 月18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一、论文选题 1、选题的原则: 选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方向,题目来源于生产和社会实际或教师科研。2 、开题报告的内容: (1)选题背景介绍 (2)研究现状 (3)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4)论文提纲 (5)所做实质性工作 (6)撰写进程 (7)参考文献 二、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 设计) 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 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 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开题组签署意见 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学院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他 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期刊、教材及专著)不少于15 篇,其中外文参考文 献不少于2 篇。 4、论文提纲要求二级标题。 论文我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题目 一、选题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对外开放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全球新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日益密切、依赖程度逐渐加强,但这也正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经济全球化实质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全球化将导致资金、技术、人才在全球范围内更加充分自由地流动,从而提高了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增长,中国对外贸易额连年攀升,民营企业成为了我国对外贸易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据新华社电:2010 年,我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4812.66 亿元,较2005 年增长223%,年均增长26.4%。而全国工商联最新公布的2010至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说,面对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前所未有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家一系列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积极挺进国际市场,出现了大型企业主动“走出去”、中小企业抱团“走出去”的局面,民营经济已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主体。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国家,真正以民营企业对外贸易为主题的研究并不多,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研究是其中之一,但是他的研究仍旧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美国,而不是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背景的研究。在一些国际化方面的研究文献数据中涵盖了民营企

中国与日本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对外贸易的理论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及特点 ......................................................................... (一)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现状 ................................................................................. (二)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特点 ................................................................................. 1.对外贸易商品特点............................................ 2.对外贸易方式特点............................................ 3.对外贸易地理特征............................................ 三、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 (一)对外贸易政策不够完善 ..................................................................................... (二)对外贸易方式不够平衡 ..................................................................................... 1.重视创汇能力而忽视品牌打造.................................. 2.重视出口贸易而忽视进口贸易.................................. 3.重视出口产品而忽视高端价值.................................. (三)对外贸易风险仍然较高 ..................................................................................... 四、中国与日本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化对策 ................................................................. (一)健全对外贸易政策体系 ..................................................................................... (二)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 (三)推动对外贸易技术创新 ..................................................................................... (四)加强国际贸易风险控制 ..................................................................................... (五)引导企业对日直接投资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外贸企业现状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近年来,我市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xxxx玉米良种推广,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特别是我市今年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产粮大县。 为了进一步摸清庆元县外贸企业的现状,宣传当前外经贸促进政策,切实有效的为外贸企业服务,近日,由经贸局分管领导组织外贸科相关人员,对全县有自营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县外贸出口额1185万美元,同比增长85.7%(全市平均同比下降 17.5%),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农产品出口449万美元,同比增长248.1%;轻工工艺品出口489万美元,同比增长70.9%;机械产品出口221万美元,同比增长71.3%;化工产品出口27万美元,同比下降70.4%。上半年,全县新增自营进出口主体3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26家。 二、各行业情况 近年来,我区货物运输业在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xx年1-6月,实现税金650万元,货物运输业为我区的财政税收作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我区税收增收的重要力量,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制定的“1234”经济发展战略,提升货物运输业在我区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加快xx货物运输业发展步伐,促进货物运输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此,笔者专题对全区货物运输业进行了调研,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按照产业整合的要求,针对陇南市铅锌行业"小、散、粗"的现状,适时进行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组建若干大型铅锌企业或集团公司,实现规模化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对外贸易中各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与国内贸易中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主要的区别是参与方分别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相比国内贸易需要更高的花费,其原因不仅是关税所导致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增加,还包括时间延长上的花费和语言文化政治差异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在国内贸易中这些要素可以很自由地移动,而在对外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对外贸易被认为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贸易,仅包含少量的资本,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贸易。但事实上,一个国际可以通过进口商品来很好地利用上其他国家的商品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例如美国若要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只需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非直接从中国进口劳动力要素。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国商品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外贸总量占全省的52.3%。随着厦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其不足方面而言,贸易结构上的不尽力合理及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随着厦门贸易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出来。鉴于此,本文通过厦门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提出了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以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形势,指导和促进厦门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1、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绪论 1.1 厦门对外贸易研究背景 为顺应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趋明显的背景下,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国家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安排,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格局严峻复杂。2013上半年厦门完成外贸进出口

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东北振兴规划实施以来,辽宁省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辽宁省在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中处于重要地位,其对外贸易额占东北三省贸易总额的七成。 辽宁省坚持依靠深化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是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特别是坚持科技兴贸, 依靠结构调整,夯实了外贸发展基础, 使得对外经贸发生了四大显著变化: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有了良好的基础; 利用外资实现跨越式发展, 成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力量; 对外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 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有力拉动因素; 走出去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成为辽宁省开放型经济的新亮点。 辽宁省外贸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 以及辽宁省外经贸结构的转轨, 使得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现状的贸易结构的变化及主要特点: 一般贸易进口增势缓慢, 加工贸易持续稳定增长。 ( 一) 贸易产品的依存种类变化 辽宁省出口贸易产品由初级产品转向工业制成品。 (二)贸易伙伴国别( 地区) 的变化 近三十年辽宁省对外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比较集中和稳定,其主要贸易伙伴是日本、韩国、美国、欧洲、亚洲,其中欧洲国家中德国的比重最大,而亚洲国家中新加坡的比重最大。 (三) 省内各地区贸易差距的变化 辽宁省贸易总额中各地区的所占比重变化不大,沈阳占10% ~ 20%,大连占60% ~ 70%,其它地区只占20% ~ 30%。近年来,以沈阳为中心的周边城市群的贸易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略快于省内的其他沿海城市。 二、辽宁省的贸易产品结构的特征分析:对外贸易产品结构由初级产品依存转向工业制成品依存。 1.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