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高一新生分班化学试卷_图文 VIP专享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CaCO3固体(CaO固体)—高温煅烧

B.N2气体(O2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O2气体(CO气体)——在氧气中点燃

D.KCl溶液(CaCl2溶液)——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20℃和101kPa下相同体积的CH4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3.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4.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5.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6.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7.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8.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B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 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C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N 比金属M 活泼

D .将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 1℃升温至t 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 >b >c

9.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 A .CaO 中混有少量CaCO 3(盐酸) B .CO 2中混有HCl 气体(NaOH 溶液)

C .Cu(NO 3)2溶液中混有AgNO 3(铜粉)

D .CO 2中混有少量CO (氧气)

1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

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

11.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

A .下沉一些

B .不变

C .上浮一些

D .无法判断

1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的是 A .N 2(O 2)—— 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 粉

B .铜粉(CuO )—— 通入足量的CO 气体并加热

C .烧碱溶液(Na 2CO 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 .CaCl 2溶液(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 3固体,过滤

13.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 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

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

14.下列实验与图像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5.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1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

C.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17.在天平两边的托盘上各放一个盛有某质量分数相同,质量也相同的盐酸的烧杯,此时天平平衡。先将下列物质按前后质量比为10:21的比例放入烧杯中,反应都恰好完全,天平仍平衡的是:

A.Mg和MgO B.MgO和Mg(OH)2

C.MgO和MgCO3 D.Mg和MgCO3

18.如图所示,其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乙是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

B.丙是氢氧化钙

C.戊是二氧化碳、甲是碳酸钠

D.甲、丙、丁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9.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

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

C.Ba(OH)2,CuSO4,CuO D.NaOH,HCl,Ba(NO3)2

20.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所加物质或方法

A提纯硫酸钠中的硝酸钠溶解、加适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B 除去氧化铜中的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D 鉴别NaCl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21.化学实验室要从X、银、铜、锌四种金属混合物中分离某贵重金属。流程如下:

其中正确的是

A.固体丙中一定只含银 B.四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Zn、X、Cu、Ag

C.固体甲中一定含有Cu和Ag,可能含有X D.滤液A中含有两种溶质

22.下列有关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反应时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正确的是A.B.

C.D.

23.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其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 探究铁钉生锈时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B 探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气压有关

C 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里的溶解性

D 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24.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分析,错误的是

A.t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

B.t2℃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

C.将组成在M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点的甲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

D.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25.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 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 g不饱和溶液。则加热前碳酸钙的质量为A.15 g B.18 g C.20 g D.30 g

二、流程题

26.有一包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为了除去其中的MgSO4和CaCl2,得到纯净的KCl,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1)M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滤液Ⅱ中除KCl外的其他溶质_____。(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3)最后所得KCl的质量大于原固体中KCl的质量,写出一个可使KCl质量增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7.肼(NH)是氮和氢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十水合碳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制肼过程的反应为:

()2242322CO NH +NaClO +2NaOH== N H +Na CO +NaO +H O

(1)实验室若配制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_____(填标号)。 A 漏斗 B 烧杯 C 烧瓶 D 量筒

(2)已知:22Cl H O= HC1HClO ++。请推测Cl 2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_____;从后续反应过程来看,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_____。

(3)实验室中,欲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的操作依次为_____(填标号)。

A 蒸馏

B 蒸发

C 灼烧

D 过滤

E 冷却结晶

(4)肼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且还原产物无污染,故可用于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的溶解氧等。请写出肼除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8.氯化亚铜(CuCl)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医药等行业。已知CuCl 难溶于水和乙醇,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CuCl 的制备流程如下:

(1)“滤液1”中除了Na +、SO 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是2CuCl 2+Na 2SO 3=2CuCl↓+2NaCl+SO 3,产生的SO 3迅速与水化合生成一种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本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水除外)是

_________。(写化学式)

(4)可用“水洗”的原因是_________,“醇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5)160g CuSO 4与足量NaCl 经上述制备流程,可生成的CuCl 最多是_________g 。

29.工业粗盐(含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精制的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操作2的名称_____。

(2)写出加入NaOH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试剂B的作用是什么_____?

30.氯化钙作为一种食品化学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石灰石(杂质主要是 Fe2O3、SiO2、MgSO4)为原料生产 CaCl2的流程如下:

(1)如图,反应过程中的物质需要多次过滤,在过滤的操作中,必须注意一些关键点:例如:①要使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②漏斗内液面始终要低于______边缘。其中,玻璃棒起到_______作用。

(2)在图示流程中,石灰石会与盐酸反应,其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

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能除去的离子是_____(写离子符号)。

(3)滤液2中加入Ca(OH)2的目的是“除镁、除铁、除酸”。请写出“除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滤液3显_____性(填“酸”“中”或“碱”),调节pH可加入适量的________ (写试剂名称)来实现,将调好的pH的溶液进行________(填操作名称),即可得到固体产品。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CaCO3固体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方法不正确的原因为:1、一氧化碳在高二氧化碳浓度的情况下无法被点燃,2、有氧气容易导致气体不纯净,3、无法收集二氧化碳,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l2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应对杂质有作用,不影响主要成分,并且过程中不能产生新的杂质。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2O22H2O+CO2。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两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参加反应的CO和O2的体积比;

B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与原来气体分子数关系;

D.根据化学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分子个数关系来分析。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则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2;故A错误;

B.每1个CH4分子与1个O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2分子,而原混合气体中CH4和O2分子个数相等,则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四分之一,而不是三分之一;故B 不正确;

C.由B可知,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甲烷分子与氧气分子的个数比可知,反应后的气体中C、O 原子的个数比为1:1,故D不正确.

【点睛】

通过准确理解所给的重要信息,利用该信息实现分子个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转换,体现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A

解析:A

【解析】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迅速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较小,除硝酸钾中的少量氯化钠时,应降温结晶。B. 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溶液中只有氯化钠;C. 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气体只剩氮气;D. 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水,溶液中只有氯化钾,符合除杂要求;选A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4.C

解析:C

【解析】表面被氧化的镁条其成分有氧化镁和镁,其中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

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所以反应后镁元素都以氯化镁的形式存在;由氯化镁的化学式MgCl2-可得镁元素与氯元素的关系式如下:Mg---2Cl- MgCl2-2HCl,Mg--- -2HCl,设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为x,Mg---2HCl

24 73

x 73g×19%

x=4.56g 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56g÷6g×100%=76%

点睛:利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计算使计算题变得简单。

5.C

解析:C

【解析】Fe2O3+ 3H2SO4= Fe 2 (SO4 )3+3H2O CuO+H2SO4= CuSO4+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化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故

n(O)=n(H2SO4)=0.2mol,故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2mol×16g/mol=3.2g,故选C。

6.D

解析:D

【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由图可知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由图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A、B的溶解度相同,故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20℃时,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溶解度÷(30g+100g)×100%<30%,选D

7.D

解析:D

【解析】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铜,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镁先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然后锌和硫酸铜生成硫酸锌和铜,所以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镁,固体中一定有铜;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说明固体中有活泼金属,说明硫酸铜被完全反应,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选D

点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8.B

解析:B

【解析】A. 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酸性变弱,pH变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pH始终小于7;B. 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成为饱和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C. 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像可知,金属M比金属N反应速率更快,即金属M比金属N反应更剧烈,所以金属M比

金属N 的活动性强;D. 将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 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式:a=b>c,其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a=b>c,升温至t 2℃时,ab 的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 的溶解度变小溶质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 >c 。

选B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9.C

解析:C

【解析】A 、氧化钙、碳酸钙都能盐酸反应;B 、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反应;C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铜;D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点燃,不能达到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D

解析:D

【解析】A. 2t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g ÷(50g+100g)×100%<50%;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指名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析出晶体,乙溶液变为1t ℃饱和溶液;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很小,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选D

点睛: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溶剂的量都是100g,所以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时,只需要比较溶质的多少即可。溶解度变大时,溶质不变,溶解度减小时溶质质量等于减小后的溶解度

11.C

解析:C

【解析】小球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不变,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F 浮=ρ液gV 排可知,在浮力不变时,当ρ液增大时,则v 排减小,小球将上浮一些;当ρ液减小时,则v 排增大,小球将下沉一些。

解:因为小球漂浮于液面上,所以小球所受的浮力不变。

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于水所以溶液的密度变大,所以液体的密度增大,而小球受到的浮力不变,根据公式F 浮=ρ

液gV 排可知,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小,所以小球会上浮,故A 正确。

故选C 。

点睛: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通过小球所受浮力不变,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考查了溶液密度的变化,完成此题,要依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结合起来。 12.C

解析:C

【解析】A. 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铜和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符合除杂要求;B. 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铜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符合除杂要求;C. 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氢氧化钙过量,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要求;D. 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过滤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符合除杂要求;选C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A

解析:A

【解析】A.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碳酸钠后与盐酸反应,在氢氧化钠未被反应完之前不会生成气体; B. 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随水的加入,溶液的酸性变弱,但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大于7;C. 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只改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D. 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氧化钙和水反,使溶液中溶质因水减少而析出;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氢氧化钙析出,得高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冷却时,溶解度变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恢复到原温后得原温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点睛: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4.D

解析:D

【解析】A、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固体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不会减小到零,错误;B、碳酸氢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结束,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变,错误;C、稀硫酸的pH值小于7,氢氧化钠的pH值大于7,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所以pH值应该从小于7逐渐变成大于7,错误;D、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液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然后不变,正确。故选D。

15.D

解析:D

【解析】根据题意,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变化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

解:A.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可以一步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可以一步转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可以一步转化,故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一步转化为碳,故选D。

16.C

解析:C

【解析】A. 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质量,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气,加不加催化剂,最后生成氧气的量相同 B. 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水被吸收,气体质量减少;

C. 引淡水浸泡盐碱地,碱性变弱,但始终呈碱性,pH始终大于7;

D. 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两种立刻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选C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7.C

解析: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反应后若保持天平平衡,则加入的固体的质量和反应生成的气体或固体的质量之差应该相等,即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变化应该相等,可以据此结合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方程式使溶液增加的质量

Mg+2HCl═MgCl2+H2↑

24 2 24-2=22

MgO+2HCl═MgCl2+H2O

40 40-0=40

Mg(OH)2+2HCl═MgCl2+2H2O

58 58-0=58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84-44=40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氧化镁和碳酸镁分别与盐酸反应后使溶液增加的质量相等,并且满足氧化镁的质量:碳酸镁的质量=40:84=10:21.故选C.

点睛:增加的量相同时天平仍然平衡,增加的量等于放入的质量减生成气体的质量。18.B

解析:B

【解析】

甲、乙、丙、丁、戊分别是铁、盐酸、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钠中的一种,铁会与盐酸反应,盐酸会与氢氧化钙、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会与盐酸、二氧化碳、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乙是铁,所以丙是盐酸,故B错误;甲、丁是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如果甲是碳酸钠,丁就是氢氧化钙,戊就是二氧化碳,合理;如果甲是氢氧化钙,丁是碳酸钠,二氧化碳不会与碳酸钠反应,不合理,所以甲是碳酸钠,丁是氢氧化钙,戊是二氧化碳,所以C正确;五种物质中,只有铁是单质所以A正确;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盐酸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D正确。故选B

19.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酸的通性可知:酸能跟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碱等物质反应.由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可知,B是由硫酸与其它物质反应制取的,且能与A、C反应,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A、CuSO4、Na2CO3均属于盐,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B、KOH能与稀硫酸、稀硝酸发生中和反应,且硝酸能与K2CO3反应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且KOH、HNO3、K2CO3分别属于碱、酸、盐,故选项符合要求.

C、Ba(OH)2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但CuSO4不能与CuO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D、NaOH能与稀硫酸、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但Ba(NO3)2不能与HCl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不符合要求.

故选B.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与氧化物的判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采用带入验证法是正确快速、解答本题的捷径.

20.A

解析:A

【解析】

A、硫酸钠与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且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错误;

B、碳粉在足量的空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C、HCl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进行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

D、NaCl固体和NaOH固体溶于水,分别温度无明显变化、放热,可以鉴别,正确。故选A。

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1.B

解析:B

【解析】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锌>氢>铜>银,故向锌、X、铜、银的金属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锌一定参加反应产生气泡,而铜和银一定没反应,得到的滤液A再加入过量的锌得到固体混合物乙和滤液B,说明锌除了和过量的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外,还和盐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而铜和银没有参加反应,因此是锌和X的盐溶液发生的反应,因此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位于氢前;铜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铜和银,因此:A、由于硝酸银是一定量,可能不足,所以固体丙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被置换出的银及原有的银,及可能有剩余的铜,错误;B、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Zn、X、Cu、Ag,正确;C、由于硫酸过量,固体甲中只含有铜和银,没有活泼金属锌和X,错误;D、滤液A中一定有X的硫酸盐和硫酸锌,滤液A中加入锌后有气体生成,说明滤液中还有硫酸,所以溶质有三种,错

误。故选B 。

点睛:分析反应后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剩余的反应物。

2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随着氯化钾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Δ3222KClO 2MnO 24514KCl +3O 996

↑,且质量比为: 149:96=49.7:32,不符合质量比关系,错误;

B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可见随着氯酸钾反应的质量增加,氧气的质量增加,Δ3222KClO 2MnO 24514KCl +3O 996

↑,且质量比为:245:96=24.5:32,符合题意,正确;

C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氨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氧气的生成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错误;

D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随着固体混合物质量的减少,氧气的质量增加,故图象与实验操作过程不对应,错误。故选B 。

23.D

解析:D

【解析】

A 、铁钉在水中不能生锈,与水和氧气接触时容易生锈,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 、打开瓶盖时,气压减小,液体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气压减小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 、把质量、形状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通过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情况可以比较高锰酸钾在水和汽油里的溶解性,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 、比较铁和镁的金属活动性时,由于使用的是不同的酸,因此无法比较两种金属的活泼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D 。

24.B

解析:B

【解析】A 、据图可以看出,t 1℃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为乙>甲,正确;B 、 t 2℃时,丙的溶解度是30g ,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g 100%30%30100g g

?<+,故不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丙溶液,错误;C 、将组成在M 点的甲溶液转变为N 点的甲溶液,就是变成不饱和溶液,可加适量水稀释,正确;

D 、t 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2℃,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形成t 2℃时的饱和溶液,根据溶解度可以看出,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而丙的溶解度随温

度的降低而减小,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故选B。

25.A

解析:A

【解析】

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g,向剩余固体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8.4g不饱和溶液。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8g,+200g-208.4g=4.4g。设剩余固体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44

x 4.4g

100/x=44/4.4g x=10g

固体中氧化钙的质量为12.8g-10g=2.8g

设分解的碳酸钙质量为y

CaCO3高温CaO+CO2↑

100 56

y 2.8g

100/y=56/2.8g y=5g

所以原碳酸钙的质量为5g+10g=15g 选A

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二、流程题

26.Ba(OH)2取滤液Ⅱ少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K2CO3;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KOH。

K2CO3+CaCl2=CaCO3↓ +2KCl

【解析】

【分析】

由KCl、MgSO4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然后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白色沉淀,过滤后,滤液Ⅰ中为氯化钾、氯化钙和氢氧化钡混合溶液,向滤液Ⅰ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钾,氢氧化钡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过滤后,向滤液Ⅱ加盐酸,蒸发即可得到固体氯化钾。

【详解】

(1)由分析可知,M溶液中的溶质是Ba(OH)2。

(2)滤液Ⅱ为碳酸钾、氢氧化钾、氯化钾的混合物,碳酸钾、氢氧化钾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所以设计实验证明滤液Ⅱ中除KCl外的其他溶质是:取滤液Ⅱ少量,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有K2CO3;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

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证明有KOH ;

(3)氢氧化钾、碳酸钾都会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碳酸钾为后加入的,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化学方程式为:K 2CO 3+CaCl 2=CaCO 3↓+2KCl 。

27.BD 22Cl +2NaOH=NaCl+ NaClO+H O 80 BED 24222N H +O =N +2H O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室若配制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除玻璃棒外,还有烧杯和漏斗,故填:BD 。

(2)22Cl H O= HC1HClO ++,盐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氯化钠和水,次氯酸和氢氧化钠生成次氯酸钠和水,则Cl 2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Cl +2NaOH=NaCl+ NaClO+H O ,若要使原料不浪费,合成次氯酸钠时投入的液氯与烧碱的质量之比为71:(2×40)=71:80,故填:22Cl +2NaOH=NaCl+ NaClO+H O :80。

(3)实验室中,欲从母液中分离出十水合碳酸钠晶体。可采用的操作依次为蒸发、冷却结晶、过滤,故填:BED 。

(4)肼具有很好的还原性,且还原产物无污染,故除去锅炉等设备供水中的溶解氧还原产物为水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4222N H +O =N +2H O ,故填:24222N H +O =N +2H O 。

28.Cl - Cu 2+ 3224SO +H O =H SO 过滤 NaCl CuCl 难溶于水,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保留CuCl 快速去除CuCl 表面的水、防止其氧化 99.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将氯化钠、硫酸铜溶解,过滤掉硫酸钠,“滤液1”中除了Na +、SO 42-外,还存在较多的离子是Cl -、Cu 2+;

(2)三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4SO +H O =H SO ; (3)操作a 实现了固液分离,故操作a 是过滤;

因为该过程中所用原料是CuSO 4、NaCl 、H 2O ,“反应”中有NaCl 生成,故NaCl 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4)CuCl 难溶于水,用水洗去可溶性杂质,保留CuCl ,故可用水洗;

CuCl 从NaCl 溶液中分离出来,表面沾有氯化钠溶液。因为CuCl 在潮湿空气中易变质,“醇洗”能迅速除去CuCl 表面的水,防止其变质;

(5)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相等,设可生成的CuCl 质量最多是x

4CuSO CuCl

160

99.5160g x

160160g =99.5x

x =99.5g 29.蒸发 ()222NaOH + MgCl = Mg OH + 2NaCl ↓ 除去滤液中的 NaOH 和 Na 2CO 3

【解析】

【分析】

粗盐中含有少量沙土、CaCl 2和 MgCl 2,加蒸馏水溶解过滤后,滤液中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加入过量NaOH 除去 MgCl 2,但是会带入多余的NaOH ,再加入碳酸钠除去CaCl 2,过滤后,滤液中有NaCl 、NaOH 和Na 2CO 3,加入稀盐酸除去NaOH 和Na 2CO 3,再进行蒸发结晶得到NaCl 固体。

【详解】

(1)通过蒸发操作可将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故答案为:蒸发;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22NaOH + MgCl = Mg OH + 2NaCl ↓;故答案为:

()222NaOH + MgCl = Mg OH + 2NaCl ↓;

(3)前面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会混入溶液中,所以加入试剂B 稀盐酸是为了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除去滤液中的 NaOH 和 Na 2CO 3。

30.滤纸 引流 3222

C aCO +2HCl=CaCl +H O+CO ↑ SO 42- ()()2222MgCl +Ca OH =Mg OH CaCl ↓+ 碱 稀盐酸(或盐酸) 蒸发结晶(或蒸发)

【解析】

【分析】

【详解】

(1)漏斗内液面始终要低于滤纸边缘,其中,玻璃棒起到引流作用;

(2)在图示流程中,石灰石会与盐酸反应,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其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向滤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能除去的离子是硫酸根离子,是因为硫酸根离子能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

(3)“除镁”过程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 2+Ca (OH )2=Mg (OH )2↓+CaCl 2;

(4)滤液3中含有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调节pH 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来实现,是因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将调好的pH 的溶液进行蒸发结晶,即可得到固体产品。

高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1)

2018高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题(1) I.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1. She is worried ______ her son’s eyesight because he often plays online games. A. about B. for C. with D. of 2. — Got any information about buying the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tickets online? ----Well, I was trying to, but found _____. A. some B. none C. nothing D. no one 3. When I can’t understand ______, I always raise my hand to ask. A. what the teacher says B. how the teacher says C. what does the teacher say D. how does the teacher say 4. — Who writes _______ in your class? — Kate does, of course. A. more carefully B. the most careful C. the most carefully D. more careful 5. — Two Yangtze Evening Paper, please! — Only one copy lef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______, sir? A. one B. it C. this D. them 6. —Are you sure you have to? It’s been so late. —I don’t know _______ I can do it if not now. A. when B. how C. why D. what 7. Which do you enjoy ______ your coming weekend, going touring or staying at home? A. spending B. to spend C. spend D. spent 8. — What do you think the weather is like today? — It’s still a little bit cold, though not so ______ as yesterday. A. cold B. colder C. coldest D. much colder 9. I’m good at Chinese ______ my sister does very well in English. A. while B. when C. because D. as 10. I was born ______ a warm spring afternoon of 1992. Now I am 16 years old. A. at B. in C. on D. to 11. Please come to me _______ you need my help. A. wherever B. whatever C. whenever D. however 12. — _____ will your father be back? I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him. — Perhaps in two days, I think. A. How long B. How far C. How soon D. How much 13. Mike _______ very hard. When I saw him at eleven last night, he was still studying in his room.

高一重点班分班考试化学试题

高一年级选拔考试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1-15题共计40分,第Ⅱ卷16-20题,共计60分。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a 23 Ca 40 Mg 24 K 39 Cu 64 Al 27 Fe 56 Cl 35.5 第Ⅰ卷(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Na2O2在储存和运输时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2、下列方框代表化学反应的集合,圆圈代表某种反应类型的集合,其中表示关系正确的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B.某元素由化合态变到游离态,可能是被氧化,也可能是被还原。 C.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液体。 D.蒸馏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部位要插入液面下且不接触蒸馏烧瓶壁。 4、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2Fe 3++3H2↑ B 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O2 + Ca 2++2OH-= CaCO3↓+ H2O C.盐酸滴在石灰石上:CO32- + 2H+= CO2↑+ H2O D.稀硫酸滴在铜片上:Cu +2H+= Cu2++ H2↑

5、下列关于各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CCl4不可燃,故少量的Na可保存在CCl4液体中。 B 金属铝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与碱反应,故铝是两性金属。 C 明矾为金属铝的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 D 纯铁易被腐蚀,但生铁中含碳元素,其抗蚀能力增强。 6、下列关于胶体及胶体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故电泳时阴极附近颜色变深。 B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溶液体系和胶体体系。 C 向氯化铁饱和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D 某些工厂中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其原理与胶体的性质相关。 7、实验室需用480 mL 0.1mol / L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 mL容量瓶进行配制,操作正 确的是( ) A.称取7.68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B.称取12.0 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C.称取8.0 g硫酸铜,加入500 mL水 D.称取12.5g胆矾配成500 mL溶液 8、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NaHCO3溶液中,Na+ 数为0.1N A B.常温常压下,32克氧气所含分子数为1N A C.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是10 N A D.标准状况下,11.2L氦气所含原子数是1 N A 9、在某溶液中加入铝片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Cl- NO3- Ba2+ Na+ B SO42- Cl- Al3+ Mg2+ C Na+ K+ SO42- Cl- D NH4+ Ba2+ Cl- HCO3- 10、现有三种常见治疗胃病药品的标签: ①②③ 药品中所含的物质均能中和胃里过量的盐酸,下列关于三种药片中和胃酸的能力比较, 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①>②>③ C ①=②=③D②>③>①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只 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 Na→NaOH B CO32-→CO2 C Fe2O3→Fe D MnO4-→Mn2+ 12、右图是某同学欲验证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而设计的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一新生分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1)

高一新生分班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1) 一、选择题 1.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 A.B. C.D. 2.如图,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 (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玻璃瓶的序号是() A.丁丙乙甲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D.甲丙乙丁 3.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蜡烛能成像且人能看到像 B.乙图中,蜡烛能成像且人能看到像 C.甲图中,取走木板,将蜡烛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变大 D.乙图中,取走木板,蜡烛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变小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相同容器中分别盛有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它们的液面高度相同,若a、b、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中液体密度ρ甲>ρ乙>ρ丙 B.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F甲>F乙>F丙 C.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甲<p乙<p丙 D.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5.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时尚代步工具.如图所示,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平衡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C.关闭电机,平衡车仍继续前进是由于其受到惯性作用 D.若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 6.如图,将甲,乙两灯电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发现甲灯发光,乙灯不发光。则乙灯不发光的原因可能是 A.乙灯灯丝断了 B.乙灯的实际功率太小 C.乙灯的额定电压太低 D.通过乙灯的电流小于甲灯的电流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滑动变阻器,P为滑片,闭合开关,两灯泡L1、L2正常发光,若将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 A.A B.B C.C D.D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高一文理分科分班计划

高一文理分科分班计划 组长:邓洪 副组长:吴王永 成员:高一年级班主任(上学期和下学期) 业务负责:吴王永(刘云辉协助) 为落实高一文理分科计划,慎重地选出真正适合上文理科的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构建更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分层教学促学生积极、主动、健康成长,实现从班主任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中取得实效,本着公开、公正、稳定、科学的原则,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借鉴往届分科分班经验,现将2015届高一文理分班工作安排如下: 一、分班原则 1、学生自主自愿原则:学生自愿申报,教师提供参考指导。 2、公平公开原则:分班方案公开;进入文A班、理A班、文B班、理B班的学生成绩名单公开。 二、分班依据 1、依据学生中考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4:2:4的比例,分别合成文科和理科总分排名(文科计算:中考+语数外+政史地,理科计算:中考+语数外+理化生)。 2、无中考成绩的学生依据其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3:7的比例,分别合成文科和理科总分排名分到B班(文科计算语数外政史地,理科计算语数外理化生)。 3、协议生原在A班的,分班后仍在A班,本校教职人员和学校董事会人员的子女,在成绩所在层次班级上调1个层次。 三、分班办法: 1、本届学生选文285人,选理329人,其中美术20人,音乐6人,体育32人。按学校现有编制,分为12个班,1个文科A班,2个理科A班,1个艺术班,4个文科B班和4个理科B班。 2、拆班原则:大稳定小调整,按班主任所任学科,班级整体状况,班级成绩,教师任课情况进行(兼顾到高二高三教师时的教师稳定性和班级教师之间的均衡性)。 3、设一个文A 班,旨在培养文科拔尖人才。取文科总分前56名,其他文科B班按成绩实行S 形平均分班。 4、设2个理科A班,旨在培养理科拔尖人才。两班取理科总分前108名,其他理科B班按成绩实行S形平均分班。 5、分班名单公示前,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根据学生近两个学期的德育和学习表现对问题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6、班级人数(分文理科比例)基本保持一致,尽可能使男女生比例和问题学生比例相对均衡。 四、提交审核与公示 1、2月15日前打印文理分科分班班级及学生分班名单,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问题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交高中部行政审核。 2、2月18日公示分科分班方案,打印张贴文理科分科分班学生名单。 高一年级组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示中的“﹣”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转化.下列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甲乙丙丁戊 A Fe H2SO4NaOH CuCl2Fe2O3 B H2CuO HCl O2CO C H2SO4Fe2O3HCl Zn CuCl2 D Na2CO3Ca(OH)2NaOH HCl CO2 A.A B.B C.C D.D 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3.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20℃和101kPa下相同体积的CH4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 .KNO 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6.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7.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8.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9.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10.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河北省衡水十三中新高一分班考试化学

河北省衡水十三中新高一分班考试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从左到右依次代表ABCD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 B.向一定量稀硫酸中加水稀释C.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D.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CaO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 A镁粉铁粉稀硫酸 B N2O2灼热的铜网 C稀盐酸MgCl2KOH溶液 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5.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6.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7.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8.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氧气的溶解度随 压强变化的关系 B.将等质量的镁片 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 硫酸中 C.MnO2对过氧化氢 溶液分解的影响 D.向氢氧化钠溶液 中加水稀释 A.A B.B C.C D.D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法 A Fe 粉(CuSO4)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MnO2固体(KC1)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H2)足量氧气点燃 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5.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6.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7.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A.向一定量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

开学考试化学试卷03——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全国通用)

开学考试化学试卷03——2020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全国通用)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我国历史悠久,下列古文明或工艺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打磨磁石制造指南针B.在甲骨文上刻字 C.酿酒工艺D.用石块修长城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黄铜B.火碱C.石灰石D.纯净的空气 3. 下列图标,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 A.B. C.D. 4. 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瓦斯气等气体和面粉、煤粉等固体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B.“白色污染”是随意丢弃塑料制品导致的 C.农业上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D.大力推广公共交通使用新能源汽车 5. 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B.

C. D. 6. 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汁的酸性比纯鲜牛奶的酸性弱 B.肥皂水的碱性比炉具清洁剂的碱性强 C.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能混用 D.人被某些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减轻痛痒 7.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 3 种不同的元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Z>X B.X 的核内质子数为 8 C.Y 和X 化学性质相似D.Y 处于第二周期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蓝紫色火焰的是( ) A.铁B.木炭C.氢气D.硫 9. 化学与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入足量的钙预防骨质疏松 B.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坏血病 C.工业用盐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 D.必需微量元素只能用药物补充 10.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一氧化碳用于炼铁D.天然气用作燃料

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新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A CaO Ca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蒸发 B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 C NaOH溶液Ca(OH)2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D KCl溶液CuCl2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过滤 A.A B.B C.C D.D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铜、锌混合物粉末中加入盐酸 B.将铜片加入到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 D.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 3.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4.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KNO3(NaCl):蒸发结晶后,洗涤干燥 B.NaCl溶液(Na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C.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现有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样品6g,加入到盛有73g质量分数为19%的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0.2g气体。則原镁条样品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48% B.60% C.76% D.84% 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D KNO3溶液(K2SO4)过量Ba(NO3)2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 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 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9.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升高丙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B.在t3℃时,分别制成甲、乙的饱和溶液,乙中溶质质量比甲中的小 C.组成为N点的甲溶液可通过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水变为M点的溶液 D.将t3℃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0.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11.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12.将a g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3和Cu(NO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B.若滤渣中含有单质Zn,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C.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 D.若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的一定含有四种金属阳离子13.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高一新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氧 B.含有水蒸气的氢气通过浓硫酸 C.引淡水浸泡盐碱地 D.向硝酸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2.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 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 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A.A B.B C.C D.D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4.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 A镁粉铁粉稀硫酸 B N2O2灼热的铜网 C稀盐酸MgCl2KOH溶液 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 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6.等质量的镁、铝、锌分别与相同质量20%的盐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大小关系的猜测:①Al>Mg>Zn; ②Al=Mg=Zn; ③Al=Mg>Zn; ④Al=Zn>Mg; ⑤Al>Mg=Zn.其中错误的个数为 A.5个 B.2个 C.3个 D.4个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绵阳东辰学校高一入学分班考试化学试题模拟试题2(含答案)

绵阳东辰学校高2014级入学考试化学试题模拟二Array(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Cl—35.5 Ca—40 Na—23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酸雨 B.气球充入过量空气爆炸 C.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D.把黄豆加工厂豆腐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C.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下列错误的实验操作中,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是() 4.下列方框内是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描述,其内容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5.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溶解度小于C的溶解度 B.t1℃时,100g水溶解了40gA就可达到饱和状态 C.t2℃时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B溶液 D.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6.食醋、纯碱、食盐均为家庭厨房中常用的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A.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B.鉴别氯化钙和硝酸钙 C.检验贝壳能否溶于酸D.检验久置的烧碱是否变质 7.影响北京地区空气质量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 A.CO2、O2、N2B.SO2、NO2、CO C.CH4、CO2、SO2D.HCl、CO2、N2 8.将混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锌粉,放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有部分锌粉剩余,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A.ZnSO4 B.ZnSO4和H2SO4 C.ZnSO4和CuSO4 D.H2SO4和CuSO4 9.有一无焰野外加热器,由镁和水反应产生热量来进行加热,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 2+H2↑。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10.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高一新生分班方案

高一新生入学分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理念和规范办学行为精神为指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原则,努力保障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学校,特制定本方案。 二、班额设定: 高一新生入学性质包括统招、特长生等。根据因材施教、分层培养原则的原则,班级分为AA层班、A层班、B层班、C层班四类。今年入学学生285人,设定为6个教学班,原则上每班为45人。 三、分班原则: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按入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A、A、B、C四个层次平均分成6个班。 (二)坚持常态均衡的原则。让所有班级男、女生比例相当,各分数段人数均衡,达到平行分班的效果。(三)坚持阳光透明的原则。 分班过程遵照分班方案,在学校领导、高一年级班主任、学校纪检监察员的参与、监督下进行。分班方案、分班结果通过校园网、宣传栏公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四、具体办法: (一)分班时间:2015年8月13日8:00——16:00 (二)分班地点:教学楼会议室 (三)参加人员:学校领导、纪检监察员、教务处主任、教务处副主任、高一年级主任、高一年级班主任代表。 (四)操作程序: 1、前期工作说明,解读分班方案(介绍指导思想、班额确定、分班原则、具体办法等)。 2、根据分班原则组织分班。 (1)分组:明确参与分班的学生数并进行分组。 2015级学生共285人,其中统招生285人。将学生按成绩、类别等情况按照常态均衡原则并依据班级数按照性别分成四组: AA层:400分以上,共24人,平均6人; A层:300分以上,共180人,平均30人; B层:220分以上,共442人,平均63人; C层:,剩余80人,平均12人。 (2)分班:对组内学生按照班级男、女生比例相当,各分数段人数均衡的原则,完成分班操作。 AA层:班号为1--6; A层:班号为1--6; B层:班号为1--6; C层:班号为1--6。 3、公布分班结果并公示。 将分班结果打印输出,召开年级教师会议,并在校内张榜公布。

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图文(1)

高一化学分班考试练习题(含答案)_图文(1) 一、选择题 1.小松同学想表演“水”中长“铜树”的实验,老师给他提供300g10%的硝酸银溶液,又给他提供了一定量的铜丝,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284.8g,则参加反应的铜丝质量为( ) A.6.4g B.8g C.10.5 g D.12.8g 2.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B.化学与安全 ①用甲醛可保鲜海产品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①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②进行化学实验时配戴护目镜 ③发现厨房中天然气泄漏马上拨打119报警 C.化学与资源D.化学与发现 ①塑料的使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金属资源 ②稀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①卢瑟福确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②拉瓦锡第一个发现并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A.A B.B C.C D.D 3.下列除杂方案中(括号中物质是杂质),正确的是() A.N2(O 2):通过红热的木炭 B.烧碱(纯碱):加适量稀盐酸、蒸发 C.Cu(CuO):加过量的盐酸溶液并过滤 D.NaHCO3(Na2CO3):高温煅烧 4.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5.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6.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B.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天津市东丽区耀华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东丽区耀华中学高一分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中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箭头表示物质之间可以向箭头方向一步转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X是SO2,则Z可能是O2 B.若X是H2O,则Z可能是O2 C.若X是O2,则Z可能是CO2 D.若X是CO2,则Z可能是H2CO3 2.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 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 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 3.将一定质量的镁、锌混合物粉末放入到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且有气体生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镁、铜 B.滤渣中一定有镁、锌、铜 C.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铜和硫酸锌 D.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一定没有硫酸铜 4.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 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 D.浓盐酸敞口放置 5.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和浓硫酸 B KCl加入,加热 C NaCl过量盐酸,蒸发 D浓硫酸,干燥 A.A B.B C.C D.D 6.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A.下沉一些 B.不变 C.上浮一些 D.无法判断 7.利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图.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程中CaCO3可循环使用 B.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使反应更充分 C.M和碱混合微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D.洗涤所得晶体,是为了除去表面的杂质 8.下列物质的鉴别、除杂的试验中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选 实验目的所用试剂或方法 项 A鉴别CO和CO2闻气味 B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加氯化钡溶液 C除去生石灰中杂质石灰石加水 D除去氧化铜中碳粉加稀硫酸 A.A B.B C.C D.D 9.将6g碳放在盛有12g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密闭容器中的物质是 A.CO B.CO2 C.CO、CO2 D.无法确定 10.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项目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

高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高一新生分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选择题(每题 5 分,共40 分) 1.化简 a a2() A. a B.a C.a D.a2 2.分式x x 2的值为0,则x 的值为() | x| 1 A.1或2B.2 C .1D. 2 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 分别是AB、AD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C 等于() A.4B.3 C.3D.4 3545 4.如图,PA、PB是⊙O切线,A、B为切点,AC是直径,∠ P=40°,则∠ BAC=() 0 0 0 0 A.400B.800C.200D.100

入表格中。 5.在两个袋内, 卡片,则所取 分别装着写有 1、2、 3、4 上数字之积为偶数的 6.如图,矩形纸片 AB 处,折痕为 AE ,且 EF=3, 动点,运动路线是 A →D →C →B →A, 设 P 点经过的路程为 x , D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y.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 y 与 x 的是 () 8.若直角坐标系内两点 P 、Q 满足条件① P 、Q 都在函数 y 的 Q 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对( P ,Q )是函数 y 的一个“友好 对( P , Q )与( Q ,P )看作同一个“友好点对”)。已知函 2x 2 ,已知 AD=8,折 则 AB 的长为 () 如图,正方形 AB (C4D 的题边图长) 为 4, P 为正 4x 1, x 0 , 则函数 y 的“友好点对”有()个 D 中各任取一张 ,点 B 落在点 F C AD P B C 方形边上一 以点 A 、P 、 的函数关系 图象上② P 、 点对”(点 数 A ..1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得分 评卷人 答案 C 注意:请 将选择题 的答案填 A 176 5 C . 16 P 使 AB 边与对 ) O E (6 题 字的 4A 张卡片,今从每个袋 x0 y 1 , 2x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1)

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1) 一、选择题 1.已知A、B、C、D、E分别是初中化学中所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相互之间的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A、B、C、E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与C、E与C之间的反应产物完全相同,E在农业上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 A.上述五种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中不包含置换反应 B.D与水反应生成酸,A与水反应生成碱 C.可用水除去E中含有的少量A杂质 D.B、D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互相转化 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及方法不正确 ...的是A.N2(O2)——将气体通过灼热且足量的Cu粉 B.铜粉(CuO)——通入足量的CO气体并加热 C.烧碱溶液(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D.CaCl2溶液(盐酸)——加入过量的CaCO3固体,过滤 3.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滤渣a的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B.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氢氧化钠、硫酸钠 C.白色沉淀b的成份是碳酸钡 D.若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变为“滤渣部分溶解”,其他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一定存在氯化镁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C.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D.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5.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A.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水中加入KNO3固体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_图文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高一分班考试化学试卷_图文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内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中,存在不能一步转化的是() A. B. C. D. 2.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20℃和101kPa下相同体积的CH4和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CH4和O2的体积比为1:1 B.生成的CO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一 C.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二分之一 D.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所用试剂 A镁粉铁粉稀硫酸 B N2O2灼热的铜网 C稀盐酸MgCl2KOH溶液 D NaCl Na2SO4Ba(NO3)2溶液 A.A B.B C.C D.D 4.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12.8 g B.6.4g C.3.2g D.1.6g 5.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A.CaO中混有少量CaCO3(盐酸) B.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 C.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铜粉) D.CO2中混有少量CO(氧气) 6.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A.下沉一些 B.不变 C.上浮一些 D.无法判断 7.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7 B.>7 C.=7 D.无法确定 8.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为12.8 g,向剩余固体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