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步高2017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3讲 世界主要地区

步步高2017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3讲 世界主要地区

步步高2017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3讲 世界主要地区
步步高2017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3讲 世界主要地区

第2讲世界主要地区

一、选择题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

A.终年炎热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D.冬冷夏热

2.赞比西河在维多利亚瀑布以上的河段为河流上游,该河段()。

A.干流流速缓慢B.峡谷险滩广布

C.支流短小急促D.补给以冰雪融水为主

3.图中20°纬线大陆东西两岸景观差异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

C.距海远近D.地形差异

解析本题以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赞比西河流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炎热,有明显的干湿季。第2题,根据图示可知,赞比西河上游干流流经地区海拔相差不大,因而干流流速缓慢;从图中还可看出赞比西河上游支流较长,并非短小急促;赞比西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因而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第3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影响景观差异的因素,但是根据题意,同是20°纬线大陆东西岸,纬度位置相同、都临海,因而可排除A、C;非洲大陆高原直逼海岸,因而排除D;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大陆西岸受寒流影响。

答案 1.A 2.A 3.B

读“两条大河流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甲河下游和乙河上游流域面积均较狭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甲河下游受气候影响,乙河上游受地形影响

B.甲河下游受地形影响,乙河上游受气候影响

C.两河均受地形影响

D.两河均受气候影响

5.目前,乙河下游三角洲增长速度快于甲河三角洲,是因为乙河()。

A.流域降水丰沛,河流流量大

B.流域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

C.流速缓慢,泥沙沉积严重

D.潮汐和海浪的顶托作用强

解析依据图示经纬度等信息可知,甲为尼罗河,乙为湄公河(澜沧江)。尼罗河下游流经沙漠地区,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乙河上游澜沧江流经横断山区,受地形约束,流域面积较小。湄公河流域人口密集,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三角洲增长快。

答案 4.A 5.B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6~7题。

6.图中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有()。

①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②多草原、荒漠景观③湖泊众多,以外流河为

主④淡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7.与C地降水分布特点无关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地形C.盛行风D.植被

解析第6题,A区域为里海沿岸地区,B为塔里木盆地,两地河流均以内流河为主。第7题,C地为大高加索山地区,东南坡位于湿润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植被与降水分布关系不大。

答案 6.B7.D

读世界某区域资源、工业、城市、交通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该区域木材加工业主要沿波的尼亚湾沿岸分布,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丰富D.便于出口

9.近年来,该地区来自非洲的游客不断攀升。这里的景观在非洲最不可能看到的是()。

A.优美的湖滨风光B.优美的峡湾景观

C.极昼极夜景观D.林海景观

解析第8题,沿波的尼亚湾沿岸布局木材加工业,便于出口,节省成本。

第9题,该区域地处高纬地区,有非洲所没有的极昼极夜景观。

答案8.D9.C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④⑤五国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1.下列关于图中五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国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②③两国均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C.④国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

D.⑤国多火山地震,以平原为主

12.某旅游团7月初来到④国的某岛屿旅游。导游温馨提示:a.早晚天气较凉,备好外套;b.气候干燥,多补充水分;c.海边沙滩烫脚,备好沙滩鞋;d.游泳一定要带好防晒用品。上述提示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a——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日较差大

B.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上升,天气晴朗干燥

C.c——白天大气反射作用强,沙滩吸热快

D.d——正午时太阳直射该岛,太阳辐射强

解析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五个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爱尔兰除外),所以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第11题,①国为爱尔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②③两国分别为葡萄牙和西班牙,因纬度较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较小;④国为意大利,因其中小企业数量大、发展快,被称为“中小企业王国”;⑤国为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以山地为主。第12题,该地受副高影响,盛行下沉气流;c主要是由白天大气的反射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加上沙滩比热小造成的;意大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不会发生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10.D11.C12.A

下图是南极洲年平均气温图和年等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3~15题。

13.南极地区多大风,a图中甲、乙两地比较()。

A.甲地风力强,吹东北风B.乙地风力强,吹东南风

C.甲地风力强,吹西南风D.乙地风力强,吹西北风

14.b图中丙处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B.位于背风区域

C.纬度高D.盛行下沉气流

15.若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a图等温线变得更加密集

B.a图0℃等温线向北移动

C.b图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

D.a、b两图中大陆面积扩大

解析第13题,等温线与等压线有很强的相关性,等温线密集的地区,等压线也密集,而等压线越密集,风力就越大,因此乙地的风力比甲地强;乙地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第14题,读图可知,丙处位于南极洲的内陆地区,靠近南极点,终年受极地高气压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第15题,若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洲的温差变小,等温线变得稀疏;0℃等温线向南移动;南极洲的水循环增强,降水量增大,b图中等值线数值相应增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洲的面积将变小。

答案13.B14.D15.C

二、综合题

16.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图a)和瓦伦西亚、华沙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

(1)图b所示甲图和图乙中,表示华沙的是________图。分析瓦伦西亚气候特

征的形成原因。

(2)图a中A海峡表层洋流的运动方向是________,B海峡的重要地理意义有

________、________等。

(3)图a中河流①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它是西欧航道网的主干,试分析该

河流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欧洲西部气候由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瓦伦西亚位于西部,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如甲图所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华沙位于东部,大陆性增强,如图乙所示。第

(2)题,A海峡是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底层海水由

地中海流入大西洋,B海峡是土耳其海峡。第(3)题,①是莱茵河,航运发达的有利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

答案(1)乙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2)自西向东流(或自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欧洲分

界线

(3)自然条件:莱茵河水量大,水位变化小,终年不冻,水流平稳,航运里程

长,与许多河流之间有运河连接,形成了庞大的内河航道网。

社会经济条件:莱茵河流经国家多,流经地区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17.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解析第(1)题,从P点到Q点,该河段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较少,蒸发量较大,同时没有支流汇入,再加上下渗等原因,导致河流水量减少。第(2)题,比较两图可知,甲地6~10月降水量大于乙地,主要原因是甲地位于西南气流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乙地地形较平坦,且受离岸寒流的影响,降水较少。第(3)题,N国是尼日利亚,种植水稻的限制性因素可从经验、技术、机械化水平、水利设施、生产观念、消费习惯等方面说明。第(4)题,古马里帝国位于西非草原上,其兴盛的可能原因可从地形、河流、植被、农牧业、交通等方面说明。

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

2017年高考文综地理知识点:中国的海岸类型 2017年高考综地理知识:中国的海岸类型 海岸(sea 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它是海洋和陆地相互接触和相互作用的地带。广义的海岸包括遭受波浪为主的海水动力作用的广阔范围,即从波浪所能作用到的深度(波浪基面),向陆延至暴风浪所能达到的地带。它的宽度可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一般可分为上部地带,中部地带(潮间带)和下部地带三个部分。一般说海岸由如下几个部分:①海岸(狭义),指紧邻海滨,在海滨向陆一侧,包括海崖、上升阶地、海滨陆侧的低平地带、沙丘或稳定的植被地带。②海滨。也称海滩,从低潮线向上直至地形上显著变化的地方。③内滨。自低潮线向海直至破波带的外界。④外滨。破波带外界向海一侧的底部较平缓地带(也有人认为外滨从破波带外界起延伸至陆架边缘为止)。⑤近岸带。包括海滩和水下泥沙活动的地带,约在水深10~20米的范围内。 世界海岸线长约44万公里,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南部,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海岸线从北到南,蜿蜒漫长,自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大致呈弧状轮廓。如果再加上000多座大小岛屿的海岸线,中国的海岸线总长32万多公里。

在海岸发育过程中,除波浪作用外,其他如潮汐、海流、海水面的变动、地壳运动、地质构造、岩石性质、原始地形、入海河流以及生物等因素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海岸类型是十分错综复杂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海岸类型划分系统,不少分类常是依据个别因素进行的。 这里以成因为主,把中国的海岸概括为:侵蚀为主的海岸、堆积为主的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层海岸四大类型。 1侵蚀为主的海岸 这种海岸主要由地质构造活动及波浪作用所形成。其特征为地势陡峭,岸线曲折,水深流急。主要地貌类型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阶。在我国分布在辽东半岛南端、海关至葫芦岛一带、东半岛、浙江和福建一带。这些海岸在形态上多属地丘陵;在物质组成上,多以基岩为主;在外力作用上明显地反映出以海浪侵蚀作用为主的特征。 辽东半岛南端,岬湾曲折,港阔水深,因组成体的基岩为致密紧硬的古老变质岩,抗蚀能力强,波场物质供应不充分,因而堆积地貌不太发育。只有一些狭窄的沙砾海滩,小型的砾石沙嘴和连岛沙坝。由于海水的长期拍打,造成岩石的凹痕或沿着岩石软硬不同的地方的差异侵蚀,形成极为雄伟的海蚀地形。 海关东西两侧也分布有一些小型的侵蚀海岸,但由于长期接受附近入海河流泥沙的补给,渐渐使得海湾淤浅而成为平原,巨大的沙坝不仅围封了海湾,并且越过了岬角,使得岬角海蚀崖与海水隔开,因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2018 年高考地理备考[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 【导语】高考地理可以说是文综里面最难的一科了,所以大了2018 高考地理备考方案,供参考。 1 、聚合思维法 是指从不同,不同方向探索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 如:我国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授通过长期对气温、气压、风向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观察,并仔细观察冰的初冻、融化以及物候现象等,得出了我国近五千年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 2. 逆向思维法 这是以背道常规现象、由结论推原因或条件的思维方式。 如: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发现了岩溶地形,这一反常现象怎样解释?按青藏高原现在的自然条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过来由果索因,从青藏高原的发展历史来探寻答案,则问题就解决了。 3. 假设思维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假说。由于受科学水平和技术

条件的限制,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对某些现象不能确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规律,往往借助猜测,作出假定说明。 如:魏格纳用这种方法提出了“大陆漂移说”。科学家们对地中海未来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说”、“干涸说”、“扩展说”三种假设。 4. 发散思维法 发散思维又叫扩散思维,是指当遇到一个问题,以解决这一问题为目标,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智力活动,寻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如:植树造林有什么作用?用发散思维就可回答为,森林提供木材,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5. 形象思维法 这种方法就是人们利用自然形象进行思维的方法。 如:在进行地图教学时,由于地图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有三种因素: 一是空间关系,如地图的范围,经纬度等;

二是地理形象,如山脉、河流、岛屿等; 三是图例符号,如地图上的颜色、等高线、表示城市的圆圈等。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会从三方面引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活动,有利于形成大家对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想象,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考地理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低碳经济等)。

高三地理 区域地理全面总结复习教案

四川省米易中学高三地理复习教案:区域地理全面总结 1.“3S”技的“应用地理”领域(详见下表) 2.高考常考的中国地理知识有哪些? ⑴我国的地理位置优越(纬度大部分为温带、海陆兼备);⑵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大,人口增长过快;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⑶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形成(前者为地壳隆起抬升,后者为风力沉积作用);⑷台湾和滇藏地区地震多(前者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后者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⑸四川盆地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高和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低(前者为四川盆地北边秦岭阻挡冬季风,后者为青藏高原地势最高);⑹塔里木盆地气温年较差大和海南气温年较差小(前者地处内陆盆地、地表结构单一,后者纬度低、太阳高度全年变化小、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 ⑺南京、武汉和重庆成为我国夏季的“三大火炉”(地处长江谷地、夏季受副高控制、城市热岛效应); ⑻青藏高原边缘等温线最密集(海拔高差大、温差大);⑼台湾岛和海南岛降水东多西少(东部为迎风坡,西部为背风坡、东南季风和台风的影响);⑽长江上游水能资源最丰富(上游落差大,水量大)。 3.华北地区什么时候盐碱化的程度最高?为什么?(大纲版专用) 春秋季。水盐运动规律是春秋季返盐,冬季稳定,夏季淋盐。春秋季节,气温高,蒸发旺盛,使得土壤深层的盐份带到土壤表层,加剧了盐碱化。此外,过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沿海海水倒灌,地下水矿化度高,也是盐碱化的原因之一,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是另一个原因。同时需要注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沿线地区也会造成盐碱化问题。 4.世界上三大黑土分布区在哪里? 黑土肥力高为什么还要培肥?(大纲版专用) 我国东北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黑土以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农耕而闻名于世。黑土肥力高,但无限制的用地会导致肥力的耗竭,此外,加上雨水冲刷严重,肥力流失,因此要注意培肥。 5.紫色土与红壤相同吗?(大纲版专用) 紫色土和红壤都分布在我国南方,都是在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下,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发育成的土壤。但是紫色土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暖热多雨,周围山地的细沙和泥土被流水冲到盆地底部,其中所含的铁、铝等矿物质经过氧化,变成紫红色,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是一种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油菜、水稻。而红壤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含铁、铝成分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是一种低产土壤,适合茶树、杉木、马尾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7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 双基训练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下图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开发图。读图完成1-3题。 1.利用煤炭资源加工增值,提高经济效益的办法不包括( ) A.发展电力工业 B.发展化学工业 C.降低煤炭运输成本 D.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2.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 A.露天开采 B.矿区道路的铺设 C.不法分子私开矿井 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资源丰富,煤炭产量大,经济发展水平却较低,其重要原因是( ) A.能源工业的投资比重较小 B.工业结构长期以来一直以单一的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 C.煤炭工业投资比重过大 D.煤炭质量不高 能源生产结构:某类能源的生产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例。能源消费结构:某类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读“我国煤炭和石油生产与消费结构差”图,回答 4-5题。4.图示说明我国( ) A.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B.石油的供需缺口不断加大 C.煤炭和石油的生产量同步增长 D.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状况得到改善 5.目前,改善我国能源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有 ( ) A.限制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 B.以煤炭代替石油以提高能源自给率 C.积极拓宽石油进口渠道

D.以新能源全面替代常规能源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6-7题。 6.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问题是( ) A.环境污染严重 B.产业结构单一 C.失业率高 D.城市化速度过快 7.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德国鲁尔区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它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工业区之一;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生产大省,但尚未成为经济强省。据此完成8-9题。 8.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是( ) A.水源丰富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廉价 D.交通便利 9.山西省由能源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的发展策略应该有( ) ①大力增加煤炭工业的比重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③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④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11.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下图是“1978-2004年我国省城区非能源矿产资源状况与经济发展对比图”。读图完成12-13题。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艺术生)

2017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 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专题

20XX年高考专题复习《世界区域地理》 知识点一:世界地理空间定位 1.知识概述: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任何地理事物都有具体的空间位置。地理事物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往往决定了其地理环境的特征,因而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应首先确立其所在的区域位置,只有首先掌握区域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建立牢固的空间概念,才能在高考中做到得心应手。 2.知识要求: (1)在世界政区图上熟悉16条重要的经纬线:Oo、30oE、60oE、90oE、120oE、180oE、120oW、60oW以及赤道、南、北回归线、30oN、40oN、南北极圈,掌握他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形成经纬网。 (2)熟悉大洲、大洋、各大洲主要分区、主要气候区、大的地形区、世界主要海区、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与这“16条线”的关系。如喜玛拉雅山在30oN附近,北回归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东南亚北部地区等。 (3)关注热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如西亚、里海(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伏尔加河)、地中海周围地区、东南亚、朝鲜半岛等。 (4)以某一地理事物为参照物,熟悉它与周围地理事物的关系:方位、距离等。 (5)将同类的地理事物从大小、长度、形状上进行比较:如岛屿、水系、国家等。 3.几种常见的空间定位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 地球上任何一个地区的区域位置都可以通过一组具体的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这种定位方法要求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不仅要脑中有图,而且要胸中有网(经纬网),要用经纬网覆盖脑中的地图,特别要注意掌握地球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 0o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Oo经线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o:穿过欧洲中部、非洲东部。主要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oE东侧)、莫斯科(30oE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3气候类型及判读练习(含解析)

第3讲气候类型及判读 一、选择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第1题。 1.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1.B 【解析】1.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图分为图Ⅰ和图Ⅱ两部分,图Ⅰ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2-3题。 2.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 A.风力 B.年降水量 C.陆地自然带D.≥10℃积温 3.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 A.②③ B.①④ C.②⑤ D.④⑥

【答案】2.A 3.B 【解析】2.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峰的合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区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现象应当为风力。而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BC错。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故选A。 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而从气温来看,该地纬度较高。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在澳大利亚应较低的地区,且最冷月均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对应图中的④,故选B。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四城市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D.④可能位于海岛 5.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4.D 5.A 【解析】 4.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错。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 错。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错。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对。 5.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

2020高考 地理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知识点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理想大陆”是不考虑山地、高原等地形要素干扰的假想大陆。下左图为“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北回归线沿线自然带的分布,上图明显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距海远近 B.沿岸洋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 2.图左中甲自然带为图右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4.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5-6题。

5.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6.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7-9题。 7.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8.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9.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部分教案:1 世界地理概况

学案1世界地理简况 [目标定位]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各大洲的界线,海底地形、陆地地形及其分布。2.理解并掌握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3.准确识记世界主要地区的海陆轮廓、经纬度位置、交通位置和人文地理状况。4.掌握世界主要资源的分布情况。 一、陆地和海洋1.海陆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 ①______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②______半球。 . 2 七大洲 错误! 3.四大洋:按面积大小顺序依次是太平洋、⑤________、印度 洋和北冰洋。 二、世界的地形1.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平原、⑥________、丘陵、盆地五 种类型。2.海底地形:包括⑦________、大陆坡、岛弧、⑧________、 洋盆、洋中脊、海岭等主要类型。 三、世界气温与降水 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变化a.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⑨________________,最 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b 年变化 错误! (2>气温的分布

a 错误! . 分布规律 b.影响因素:纬度、海陆、?________、洋流等。 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季节变化a.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全年少雨区、常年 湿润区。 b.降水季节差异很大:如?________区、冬季多雨区。 (2>降水的分布 a . 分布规律 错误! b.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四、世界的居民和国家1.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亚洲?______和南部,欧洲以及? ____________。 2.世界人种(1>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北亚、北亚和东南亚、南亚 部分和美洲。 主要分布在 错误! : 白色人种 2( > ____ 、 洲 非洲北部 、 、 美洲 错误! ____ 。 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 3( > : 。 ______ 错误! 主要分布在非洲 3.世界的发展差异: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 __________ 和 错误! 的国家分为 _______ 错误! 。 ___ 【问题思考】 1.想一想:赤道穿过哪些大陆和大洲?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各区域总结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 专题一:区域空间定位 1、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 亚洲:26oE--169oW,10oS--80o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非洲:17oW--51oE,35oS--37o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10oW--66oE,36oN--71oN;处于中、高纬度北美洲:170oW--20oW,7oN--72o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南美洲:82oW--35oW,54oS--12o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110oE-130oW,47oS--30oN;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 南极洲:绕经线一周,62oS以南,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2、各分区地理位置 东亚:80o E-140o E,20o N-50o N;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包括中国、朝

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1 / 36 东南亚:23o26'N-10o S, 90o E-150o E。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o 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共11个国家: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十国) 10o N-30o N,中央经线80o E;地处亚洲南南亚: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40中亚:o N-50o N,50o E-80o E;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距海远,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2 / 36 西亚和北非:20o N-40o N,20o E-65o W;地处“两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与教学进度安排 2017.8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仔细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尤其是新课标卷,广泛收集关于高考的信息,以考试动向为依据,以年级组、教研组的教学计划和方针为指导,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保证一轮复习扎实有效的进行。地理学科一直是文科生的瓶颈,高三复习更要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注重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梳理知识,从微观上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广度。 二、复习进度 自2017年8月30日-----2018年2月31日 教学内容:(包括节假日约26周,每周5课时 130课时) 时间内容重点知识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和地图 8.30 第一讲1、地球 (重点:经纬网图中方向的判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最近航线的判断、两个日界线的应用、区时计算) 8.31—9.5 第一讲2.地图 (重点:地图上方向的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判读、计算、综合应用) 9.6—9.11 第二讲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结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重点: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9.12—9.13第一次月考 9.14--9.20第三讲地球的运动 (重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基本特征、黄赤交角及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9.21—9.27 第一讲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及地球表面形态 9.28—9.30 第二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10.8—10.11 第三讲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常见的天气系统 10.12—10.14第四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10.15—10.18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 10.19--10.20 第二次月考 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21—10.24 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单元 10.25—10.26第一讲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0.27--10.30第二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0.31—11.3第三讲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11.4—11.7第一讲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 11.8—11.10第二讲人口迁移、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单元城市与环境 11.11—11.14 第一讲城市空间结构

2020高考地理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全国通用) 知识点4:河流与湖泊

知识点4:河流与湖泊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 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 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 D.侵蚀加强,河床加深 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4-5题。

4.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 D.水土保持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6-8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 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6.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7.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

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区域地理练习题北美新人教版

北美、美国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世界上某海岸景观: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海湾常深入内陆且崖壁陡峻。据此回答1~3题。1.以上海岸景观分布在 A.中国东部 B.智利中部 C.挪威西部 D.印度西部 2.下列关于北美洲自然地理特征中,与以上海岸的成因相同的是 A.东中西三大地形区纵向排列 B.河流水系呈放射状分布 C.疆域辽阔气候差异很大 D.中央大平原北部湖泊星罗棋布 3.该海岸地带最适宜的经济活动是 A.渔业 B.盐业 C.牧业 D.农业 4.有关美国和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领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B.两国领土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 C.两国核工业和宇航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 D.两国的首都,既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全国最大的城市 5.关于美国实行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B.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畜带分布在温带海洋气候区 C.亚热带作物带分布在棉花带以北 D.实行农业地区专业化,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有利于科学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读“美国部分地区轮廓图”,回答16-17题。 6.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第一个受光化学烟雾严重 污染的城市是④ B.著名的“硅谷”位于③市东南50km处 C.城市①工业布局属于临海型 D.城市②是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7.图中a、b、C、d、e区域中, 属于玉M带的是( ) A.a、d B.b C.c D.e 8.下列因素中,与美国乳畜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气候冷湿 B.城市集中 C.土壤贫瘠 D.天然牧场广阔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2018年地理高考试题总结对2019年备考的启示 地理:试题“深而广”,选项迷惑性强 试卷概况 2018年全国一卷试题难易区分度较大,选择题选项有较大的迷惑性,学生很容易纠结半天都选不出答案。综合题自然和人文地理的考查各占“半壁江山”。 试题延续了上一年的出题风格和呈现形式,设问结构上还是围绕同一主题递进式的设问,深层次、多角度考查。素材内容选取导向非常明确,注重从当今我国的伟大建设成就、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两个主要方面选取素材,通过素材具体化以及层层设问引导考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意在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点明学习地理的实用性。 试题特点 特点一:各模块考查趋于均衡 由2017年与2018年考查的模块对比可看出,考查“自然地理”的比重下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重相近,各占“半壁江山”。而且区域地理的考查占比增加,说明试题以区域作为载体,注重考查对区域特殊性的分析,考查学生构建主干知识间联系的能力以及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突显了“新课改”对学生提出“从空间——区域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并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的要求。 特点二:知识涵盖面广 今年的试题都是以“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着重考查“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处处体现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内容涉及自然地理部分,如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部分:人口,农业,工业,交通、人地关系。必修所涉及的大部分知识都有所涵盖,各模块的考查趋于均衡;既有上文提及的深度,还有一定的广度。

备考建议 1、加强信息提取能力训练,注意信息与知识点的联系 “审题——获取文字提示——获取图像提示——答题模板——结合材料和区域背景分析”是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应要注意将文字与图表材料有机地结合,以获得完整的、综合性的地理信息。在审题目和材料的时候要注意画出“关键词”,如时空概念,新概念,地理术语等等,思考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的联系,能否进行类比和知识迁移。读图时应注意图名、图例等信息,尤其是图例,全国卷与广东卷相比,图例数量大幅减少,意味着提示范围进一步缩减,所以我们更应该琢磨图例给我们带来的提示。 2、“以不变应万变”,着重主干知识的梳理和重构 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我们应多钻研教材,落实课本知识。尤其注意透彻理解书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会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把握多种地理要素、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内在实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分析地理问题。 3、善于利用地图册,锻炼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重要的学科能力。很多地理命题都以区域地图为载体,将地理问题置于具体的区域中,考查我们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来分析、评价、论证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需要不断锻炼区域认知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我们要熟悉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重要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再者,我们要利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要素框架对书本上和地图册上典型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背景进行梳理;最后,我们还需要提炼其中的典型思路,整理到笔记本当中,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可以进行知识迁移。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专题”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水土流失”的成因、影响和治理措施等,可以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将这些知识迁移到其他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 4、注重能力培养,积累“地理术语” 高考答题是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所以需要在复习备考中重视地理能力培养。例如,计算能力、等值线的判读、空间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通过新情景和新材料,不断练习和提高对主干知识的运用能力。做题的时候还要注意地理术语的积累,以减少答题的文字量,提高语言的准确性。

南亚和印度-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汇编

南亚 一、位置与范围 1、海陆位置: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 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经纬度位置:记住70°E 、80°E 、90°E 穿过 23.5°N 穿过正中间 3、范围:包括:尼泊尔、不丹、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内陆国 (2个):尼泊尔、不丹 临海国(3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岛 国 (2个):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二、地形 (“南亚次大陆”之称) 1、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 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 南部:德干高原、沿海是东高止山、西高止山 2、地势特征:北部地表崎岖,起伏大 中部地势平坦; 南部高原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 三、气候(乞拉朋齐是世界雨极) ① 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 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 ② 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流域 特征:全年炎热干燥少雨 成因:夏东北信风,冬副高 塔尔沙漠成因: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③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③ 高原山地气候——北部喜马拉、雅山脉、西北兴都库什山脉等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①冬季:受东北新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吹东北风 ②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给南亚从印度洋上带来充沛的降水。吹西南风 巴基斯坦 印度 斯里兰卡 马尔代夫 不丹孟加拉国 尼泊尔 克什米尔 孟加拉湾 阿 拉伯海 10°N 20°N 30°N 70°E 80°E 90°E 2、经纬度位置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2020年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考地理备考复习策略 ——以考纲为基准,以地理核心素养为最终目标 一、例谈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地理核心素养分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括正确的人口观、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在2017年9月进行试用,但是在2017年的高考题中已经有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下面以2017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新课标I卷第36题为例,分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考题中的体现。 【例题1】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场,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图5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参考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亚洲概述 【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知识梳理】 一、亚洲的位置、分区: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30°E——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S——80°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海与大西 洋相通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三)分区: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地表起 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位) 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415米) 2.主要地形区:(落实到地图上) (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汇)(2)8大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3)7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二)气候: 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看地图册29页气候分布图)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风;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北部: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注入太平洋 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 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中亚;贝加尔湖----俄罗斯;死海----西亚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东南亚、东亚、南亚人口稠密,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中国13亿、印度10亿、印尼、 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差异: 1.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韩国、新加坡:新兴工业国 3.西亚产油国与东南亚文莱:依靠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中国、印度建立了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5.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抓住机遇(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 *日本、韩国、新加坡二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原因调整结构(接受) 发展科技 改善环境(投资) 东亚、日本 【目标】 1.日本的位置与范围 2.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知识梳理】 一、东亚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20°N---50°N;80°E---145°E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 (二)范围:共有5个国家。临海国----中国;内陆国----蒙古;半岛国----朝鲜、韩国; 岛国----日本 (三)沿海与内陆差异 沿海内陆 范围中国北方与南方、朝鲜、韩国、日本中国西北与青藏地区、蒙古 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日本多山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经济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多以畜牧业为主,经济欠发达 二、日本 (一)位置:30°N---45°N;130°E---145°E。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西南隔朝鲜海峡与韩国相望 (二)范围: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三)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是最大平原(东京附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