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江西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宏观部分名词解释精编

2020年江西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宏观部分名词解释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0年江西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宏观部分名词解释精编

1.“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答案】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33年大萧条时提出的一种关于债务与通货紧缩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论。该理论是从某个时点经济体系中存在过度负债这一假设开始。费雪认为,新发明、新产业的出现或新资源的开发等导致利润前景看好,企业因此过度投资;债权人一旦注意到这种过度借债的危险就会趋于债务清算;这种清算会导致企业销售、利润的下降,经营困难。结果带来货币收缩,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价格水平下降;同时引起产出、就业的减少,信心的下降;最终带来对利率的复杂扰动,尤其是名义利率的下降,实际利率的上升。

债务是初始原因,债务利息是最终结果;而所有波动都是由于价格下降而发生的。过度负债和通货紧缩两者会相互作用和反作用,两者的结合会导致很大的危害。而且,即使价格水平是稳定的,仍然有可能出现过度负债问题。因此,控制价格水平非常重要。

2.通货紧缩

【答案】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这些使总需求下降,出现经济的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于是物价水平显著地、持续地下降了。

3.痛苦指数

【答案】等于失业率加通货膨胀率。

4.卢卡斯批评

【答案】又称卢卡斯批判,是卢卡斯提出的一种认为传统政策分析没有充分考虑到政策变动对人们预期影响的观点。卢卡斯在《计量经济学的政策评价:一个批判》一文中指出,由于人们在对将来的事态作出预期时,不但要考虑过去,还要估计现在的事件对将来的影响,并且根据他们所得到的结果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就是说,他们要估计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将来事态的影响,并且按照估计的影响来采取政策,即改变他们的行为,以便取得最大的利益。行为的改变会使经济模型的参数发生变化,而参数的变化又是难以衡量的。因此,经济学者用经济模型很难评价经济政策的效果。

5.节俭的悖论

【答案】节俭的悖论:指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

增加国民收入从而使经济繁荣,所以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从而引起萧条,所以对整个经济来说是坏事。

6.自发投资

【答案】即使利率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

7.货币幻觉(monetary illusion)

【答案】货币幻觉亦称为“货币错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某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人极易陷入货币幻觉,即容易发觉货币工资增加与减少的变化,而较难察觉物价水平的升降变化;当物价与工资按同一比例提高时,他们会把货币工资的增加看成是实际工资的增加。短期内,货币幻觉对消费有影响。假定实际工资不变,货币工资与物价等比例上升,工人较强烈感到的是名义货币收入的增加,从而增加消费支出,使实际消费水平上升。反之,当货币工资与物价等比例下跌时,使实际消费水平下降。货币幻觉对投资也有影响,当利率下降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时,投资者可能因为名义利率下降,而大量借入资本投资;相反,投资者会减少投资。此外,个人所得税体制也会产生货币幻觉效果。因为税率和纳税都是以货币收入为依据的,如果货币收入和物价都下跌而实际收入不变,纳税人所属的纳税等级会相应降低,他们的实际税收负担也会下降。货币幻觉只能在通货膨胀的一定幅度内出现,当通货膨胀普遍化和加速后就不复存在。

8.短期菲利普斯曲线

【答案】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由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研究了1861—1957年英国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的统计资料后提出的,它是表达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短期替代关系的曲线。该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后来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将菲利普斯曲线改造为表示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并把它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解释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被称为西方宏观经济学经济政策分析的基石,它表明,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不同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组合,用两者中的一种取代另一种。

9.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答案】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造成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因素并非来自需求方,而是来自供给方,特别是技术进步的冲击,但是,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供给方的冲击,如自然灾害等。虽然外界冲击会造成产出的变动,但市场能够迅速达到出清状态。

此外,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还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

10.常规总供给曲线

【答案】当名义工资具有向下调整的黏性时,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这时,现实经济中即使存在失业,工资水平也不会下降;但当劳动力处于过度需求状态时,工资却可向上调整。这样,在黏性的名义工资水平下,如果物价上升,实际工资水平就会下降,劳动力需求就会扩大,经济的就业量和总产出就会增加,总供给曲线就会向上倾斜。总产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可把这条供给曲线称为常规总供给曲线。

11.比较优势

【答案】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或机会成本)的差别。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成本上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比其他国家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去交换别国生产的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并因此获得比较利益。

12.经济增长

【答案】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实际产量的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生产能力的增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则表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

13.个人可支配收入

【答案】个人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性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和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个人收入不能全由自己支配,因为还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缴纳完这些税费之后的个人收入,才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14.惠伦模型

【答案】指由美国经济学家惠伦在《现金的预防需求的合理化》一文中提出的一种关于货币预防性需求的模型。凯恩斯认为出于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不受利率变动影响,这与现实情况不相吻合,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论证了预防性货币需求也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结论,并创立了惠伦模型。这是对凯恩斯货币预防性需求理论的发展。

惠伦模型的主要思路如下:惠伦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来自事物的不确定性,这与出于交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