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家办学-命题与使命

教育家办学-命题与使命

教育家办学-命题与使命
教育家办学-命题与使命

教育家办学:命题与使命

编者按:“教育家办学”思想是温家宝总理对教育提出的新的重大命题。时下,“教育家办学”这个重大教育命题越来越引起基础教育界的关注,越来越凸现出其强势的影响力。因此,对这一命题的解读应当做更多、更深入的工作。本刊将连续刊发林森教授的有关系列文章,为校长和教师认知、实施这一重大教育命题,作一理论与实践上的引领与参考。

一、“教育家办学”: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重大教育命题

“教育家办学”思想是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重新提出的。之后,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这一思想,逐步形成了重大的教育命题。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2006年8月22日,在国务院举行的第二场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温家宝指出,“有好的老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国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家,也需要大批教育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宣传为国家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也要宣传有贡献的教育家。”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2009年1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科技领导小组会的讲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强调:“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布局和教育投入,属于国家行为,应该由国家负责。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办好,还是应该由学校负责、校长负责。不同类型学校的领导体制和办学模式应有所不同,要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张伯苓是个教育家,他宁可做校长,不当部长。毛主席讲,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校长和教师。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我们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受到社会的尊重。我们更需要大批的教育家,他们同样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谈在京中学听课感受时特别强调:“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温家宝总理站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结合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以前瞻的时代发展眼光,科学地预见、规正了中国教育当今与未来的发展方向、愿景和路径。

“教育家办学”这一命题的提出,预示着中国教育将走向一个新时代。21世纪,中国教育需要教育家,中国需要教育家办学,中国将产生千万教育家,中国教育将

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

办学宗旨、理念 ------大新房子小学 摘要: 办学理念:追求和谐,享受快乐。 办学宗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 校训:1、诚实做人踏实做事 校风:读书健身尊师、爱生 教风:敬业爱生厚德博学 学风:自信自主乐学善学 大新房子小学办学理念 1、指导思想:以学校“三风一训”建设为中心,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营造师生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为目的,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坚持全面育人,全面发展。 2、办学宗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 3、教育模板: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 4、教师目标:做最受学校信赖的教师、做最让家长满意的教师、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5、学生目标: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6、校风:读书健身 7、教风:敬业爱生厚德博学 8、学风:自信自主乐学善学

育人目标: 全面发展:面向全体,促使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自主向上:具有责任心、独立性、合群性和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学会负责,学生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办成一所“学生喜欢、教师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学校。” 教育理念:让孩子们成人成才。 策略措施: 一、校长应形成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 虽然在当前做一名村小学校的校长,有很多难处,但我觉得校长的价值更体现在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上。当一批批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时,当一位位教师成名时,当他经营的学校取得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时,当他个人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时,这时,校长的成就感也是无人能及的。 一所学校的崛起,首先得益于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思想,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因为,校长应有科学的现代化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是校长对教育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包含了校长的学校管理观、教学观、学生观等,决定着校长的办学目标、过程及方法。要充分挖掘、利用、发挥学校的优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突出以人为本,发展为生,创新为魂,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体现人生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尊重教师

校本课程的文化使命

第23卷 第4期 天 中 学 刊 V ol. 23 No. 4 2008年8月 Journal of Tianzhong Aug. 2008 收稿日期:2008-05-05 作者简介:李宝庆(1976~ ),男,山东菏泽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校本课程的文化使命 李宝庆 (西南大学,重庆 400715) 摘 要: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的重构。校本课程的文化使命在于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回归生活的课程文化、多元共生的课程文化。 关键词:校本课程;课程文化;文化使命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改革。这种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因而它就是一种深层次的学校文化变革,它必将导致学校文化的转型和重建。校本课程开发,其实质是学校文化的重构。当前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探讨虽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话题,但我国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类型、程序、所需条件和价值追求等方面的研究仍停留在技术和理论表层。我国学术界对校本课程开发这个舶来品真正所需的制度支撑和文化内涵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抛开校本课程生存的文化土壤,仅从技术层面去把握与理解西方的校本课程,已不足以指导我国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并取得实际效果。学校如何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学校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使学校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学校特色得以充分突显,学校文化力得以充分释放,最终使学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得以全面落实,是每位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和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开发校本课程,建设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 “以人为本”既是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也是我国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它符合了现代学校发展的民主性、人文性、开放化、信息化走向,顺应了学生发展的主体化、个性化、社会化的趋势。学校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正在成长的、有诸多发展需要的生命体,它理所应当要为师生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和生长提供条件和可能。学校教育既然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主旨,就必须把学校文化当作是师生生命历程 的重要部分,关注师生生命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而不仅仅是认知方面的发展。学校就不应该成为将原材料制成产品以满足生活中各种需要的工厂,其最根本的生命意义在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发展、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生命境界的提升。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以人为本”精神文化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方面。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另一个是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即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课程的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完美个性的养成,注重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上的各种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需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可持续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内容要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尤其要关注那些弱势群体(学习障碍者、少数民族学生等),防止知识和文化的霸权。尤其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而满足学生理智生活、情感生活、审美生活、道德生活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承认学生的差异,而且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从校本课程开发概念中可以看出,校本课程是一种“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08)04-0004-04

深入学习教育家理念,倡导教育家办学

深入学习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家办学 ——学习“深入理解纲要精神,推动素质教育和教育家办学” 有感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实施要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一个第一”是要以学生的健康为第一;“三个基础”是要以学生的身心健康、走向社会、终身学习为基础;“三个重点”是指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呼唤主体精神,学校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要做最好的校长,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要做到“大爱无疆、大德楷模、大智由学、大道若愚、大言以新”,要有“开心、童心、爱心”,要能够“目耕、口耕、笔耕,立德、立功、立言”。 温家宝总理2003年教师节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教师代表时提出要“教育家办学”,后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到这个话题,尤其是从2006年以后连续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谈到了“教育家办学”的问题,温家宝总理认为“要大张旗鼓地讲教育家,宣传教育家,中国得有成千上万的杰出的教育家来办学。”“教育家办学”已经从民间呼声上升成了国家战略。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教育家”? 提起教育家,我们马上会想到孔子、蔡元培、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伟大人物,他们是教育家,是大教育家,可是这样的教育家几百年才出一个,可遇而不可求,如果只由他们这样的教育家来办学,恐怕不现实,因此,如何界定教育家是“教育家办学”课题的基点。 《辞海》认为“家”是“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技能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西方教育词典》则认为教育家“指教育领域中知名的研究者或理论家,和具有比教师威信更高的人(他们可能不再当教师,或甚至从未当过教师)。”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教育家是指专门从事教育工作并在教育实践、教育研究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教育家既包括教育思想家,也包括教育实践家,或者集两者于一身。 具体而言,作为一个教育家必须具备六大特质:首先必须有教育思想,对什么是教育,怎样进行教育,什么是人,如何培养人,什么是学校,如何建设学校有自己的认识;其次,必须有教育追求,作为教育家,必须有终身从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愿意将自己的一生投身于教育事业,否则,纵然你对教育有独到见解,但没有从事教育事业的意愿,也是毫无意义的;第三,必须有教育实践,教育家必须是一个长期或者终身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能将自己的教育理想通过不同的形式付诸于教育实践,并用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第四,必须有教育创造,一个教育家必须在教育理论或者教育实践中有所建树,否则,难当“家”的称谓。第五,必须有教育成就,教育家必须是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这种成功即可以是理论研究的成就斐然,也可以是教育教学实践的成就

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使命_斯琴

2013年第13期总第339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132013Sum No.339 论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使命 斯 琴(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摘 要]学校教育机构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学校教育培养人的使命与文化发 展是不矛盾的。相反,发展人与发展文化是互动的过程。学校教育是发展文化的基础。但是,我们对学校教育的传统理解就是教书育人,在当前多元化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教育不但教书育人,而且还文化育人,传承民族文化。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应重新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纳入民族文化,消解学文化与学生文化的冲突,学校与社会文化部门需形成合力。 [关键词]民资地区学校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使命[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3)13-0170-03 [作者简介]斯琴(1964— ),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当前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背景,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提出了文化传承的使命和任务。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承担哪些文化使命,如何承担自己的文化使命?本文旨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一、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 “民族文化”是指“具体某一民族所拥有的文化总体。它与“文化”相对而言,是文化的具体存在形式。”[1] 每一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所独有的特征,显示出与另一民族的文化的明显差异。有研究者认为 ,“民族文化从语义方面说,同是指具有民族性的文化。因此问题在于,民族性是不是这种文化的最本质、最明显的性质。也就是说,这种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不是民族性?回答是肯定的。从上述意义上来讲,关于民族文化的定义可以表述如下:在自然文化的基础上,人类社会创造了以民族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化,就是民族文化。 ”[2] 本文中的民族文化是指少数民族文化。而少数民族文化是指“相对于汉族文化的主体性文化,是指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历程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以及以此为基础上的生产生活方 式和习俗。民族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如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民族建 筑与居民、民族服饰与器具等;二是精神文化如民族哲学、民族典籍、宗教和信仰、道德、民族心理、民族语言文字与民族民间文学、民族艺术等;三是制度与习俗,如民族习惯法、宗教仪规、民族节庆、民族交际与行为规则、方式,等等。 ”[3] 学校是什么?学校应该是什么?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 多方面的研究。教育人类学者从文化的角度认为 ,“学校是文化传递的工具;学校是一种具有参照性的文化机构;学校是一种跨文化冲突和执行文化功能的竞争场所;学校是一种标定学生文化级别的科层制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学校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另一方面,人类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客观精神文化和主观精神文化对学校教育都具有支配和控制作用,学校教育的每一层面都将受到整个文化的多层结构决定。学校教育与文化既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面,又有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过程中变化和发展的一面。学校教育与文化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变化和发展。 ”[4] 学校作为教育的基本单位,就其实质而言,是个文化组织系统,而不仅仅只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学校所持有的文化品位和风格决定了它能够在多大的程度上承担社会和历史赋予它的使命。 应该说,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关注人的发展问题。那么我们提出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观点,是否与学校教育的人的发展目标相悖呢?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知道,在人与文化的关系上,几百年来一直处于“以人为本”或“以文为本”的两极对立之中,产生了 “人至上”和“文化至上”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念 。“人至上论”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在文化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是发展社会文化的根本动力。而“文化至上论”者坚持以文为本,强调文化在人类社会中的决定作用,认为文化是推动包括个人在内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观念在处理人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两 · 071·

大学的文化使命

大学的文化使命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大学的文化使命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大学作为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一般说来,大学的文化使命主要包括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整合多元文化、培育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创新等内容。在新形势下,大学应当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不断完善大学的文化功能,努力完成肩负的文化使命。 推进先进文化建设。我国的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学管理者应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时刻保持文化清醒和自觉,不断深化对大学本质和办学规律的认识,提高在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的主动性,摆脱功利性的干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并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以此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大学文化建设思路。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还应明确校园文化的发展目标,正确处理文化的同质化与异质化、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努力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自觉担负起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整合多元文化。大学历来是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流交锋的地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牢固树立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一元性和大学文化建设多样性的理念,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不断剔除糟粕、吸取精华,以此彰显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一方面,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注重民族形式、民族

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改善办学水平 西南温学校 说起西南温学校,对于我的理解意味着几栋楼房,衣着平淡的教师和充满稚气的一群学生。现在有了点变化,就是又多了一幢高层建筑,外加粉刷一新的墙体,另外教学楼前竖起了国旗杆———不过学生还是原来的学生,教师还是原来的水平,教师缺乏积极性以及创新钻研。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几条建议:首先,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教师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更新教育理念,改革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以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等等。其次,学校想方设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工作,建立“留守儿童”登记、结对帮扶制度,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让“留守儿童”有一个温暖的生活学习环境;第三,学校对困难家庭给予专门补助。 学校狠抓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工作,多方筹措资金,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先是平整操场,在操场四周,栽种了树苗。学校将教室、走廊贴上装帧漂亮的学生书画作品、古典诗词,校园围墙书写着名言警句。让每块墙壁都说话,每处墙壁都育人。教学楼上的校训、校风传达了学校教书育人的办学理念,花园式学校、绿色学校的创建无不证明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极大改善。 教学成绩与教学设施同步增长,学校的办学效益一年比一年显著,学校知名圈子在不断扩大。以学生行为习惯和环保教育为内容

的办学特色更加明显,生源稳步增长。学校先后荣获了多项“先进单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伴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西南温小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利用网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共享教育信息资源中心的教育教学资源。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积极开发共享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电脑、图书,以及篮球、单杠、双杠等体育器材,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善。 因地处偏僻及昔日计划经济对教育投资的乏力,我校园建设曾一度萎靡,5年前,校舍不仅功能设施滞后,而且安全系数也存在隐患,厕所濒危倒塌,泥巴操场,设施十分简陋。住着没有玻璃的宿舍,在塑料布当挡风玻璃里的教室里上课,在泥巴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这些曾是五年前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的真实写照。而今伴随着校安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等项目的实施,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今年以来,我校想方设法,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优良的学习生活环境,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把改善办学条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过开源节流自筹资金,积极申请争取资金,将筹集的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创建教师活动中心、

文化传承: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

文化传承: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陈启德 曾经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散文《十万进士》,与之同慨一句话:“中国居然有那么长一段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我们姑且不论科举之制的功与过,但很明显地感觉到,以“四书五经”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这一制度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承及文化育人教育目标指向的确定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彰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简单地说,传统经典文化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也是传统经典文化薪火相传经久不息的重要途径。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和今天的社会现实看,文化传承应切实成为学校教育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 开放、包容、安抚:中华文化的无限生命力 传承中华文化,近代以来是有一些反对声音的,特别是上个世纪十年代,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掀起一股颠覆传统文化的飓风,其中很明显的把近代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归结到文化身上,指责文化的保守阻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禁锢了民族的创造力。今天我们大讲文化传承,也是有一些反对的声音的,他们往往以国际化、地球村的时代发展现状来反衬传统文化的守旧与不合时宜,以文化经典中可能存在的糟粕来否定文化的价值。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那段历史,我们也不必过多地纠结历史的恩怨,不妨以理解的态度放下历史的包袱,去追寻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弄清楚中华文化的真正价值。 我从来都不怀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其生命力之强大是世界上其他文化难以望其项背的。世界公认的四大古文明今安在?唯有中华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之风雨而不倒,且日益枝繁叶茂。究其生命力之强大的原因,第一,开放与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作为一种宗教和文化,来到中国并没有受到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围剿,而是儒、道等各种文化流派迅速与之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相互共生。殆及后世基督教、伊斯兰教进入中国,亦均与中国文化和平相处。这种开放与包容的力量无比强大,常有“化干戈为玉帛”之以柔克刚的神奇功效,更是对那些持文化保守论、专制论的最有力反击。当今中国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也是开放与包容文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可以与两个敌对、交战国同时建立友好关系,其智慧亦源于文化的深邃。第二,宾服与安抚是中国文化的特性。当中华民族强大之时,外族来华,我们彬彬有礼,以宾客待之;我们与外族的交往,以布施者与安抚者的姿态,以文明化之,以礼序安之。我们古有华人东渡、下南洋,发展了东亚文化和南洋经济,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下西洋,那都是传播文明、发展商贸的文化、经济交流之路,是团结沿路民族、富裕沿路人民的利益四方之路,而绝不是军事侵占、文化欺凌之路,充分彰显中华文化“治国平天下”之大礼大德。日本的“遣唐使”来到中国,我们是何等大度与大方,把我们的文化精华,毫不保留的传给他们,是想让他们尽快

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本刊特稿】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 □顾明远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倡导“教育家办学”,其根本目的在于让全社会树立起尊师重教的观念,让办学者认识到教育的规律性和教师的专业性。笔者的观点是让懂得教育的教育家办学,这样的教育家才能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而不会出现反教育行为。当然,前提是如何成为教育家?首先应达到两个要求,一是要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具有极大的创造性、灵活性、示范性和长效性,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人的灵魂;二是要更新教育观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所以,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习的选择权还给学生,因此,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不要把教育家的标准定得太高,凡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成熟的教育经验,有自己独立的教育思想,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并为教师所公认者,都可称为“教育家”。 关键词:教育规划纲要;教育家;教育规律;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95(2011)04-0003-05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1.04.001 作者简介:顾明远,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 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央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未来10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近年来,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从国内形势来看,今后1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都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正如《教育规划纲要》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体制机制僵化,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具备国际竞争意识、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乃至主导国际事务的高级人才少之又少,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深化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顾明远,2010)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6项保障措施中,第一项就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其中指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温家宝总理曾经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教育家办学的思想。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提倡教育家办学的意义 我认为,提倡教育家办学主要有两方面意义。 1.让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观念 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长期以来教育不被社会所重视,谈到科学家、艺术家人们都觉得很崇高,唱一

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章程

**** 教育有限公司办学章程 总则 第一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兴办的目的宗旨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学校性质:属于民办非企业组织,是兴办者自愿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以业余课外辅导为主的培训学校。 第二条学校举办者:*** 第二章学校的名称和地址 第三条学校名称:****教育有限公司 学校地址:************ 邮政编码:******** 第三章办学内容 第四条学校办学宗旨:平民学校,贵族追求;突出个性化、特色化,融素质教育、赏识教育、成功学理论为一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五条学校办学内容 (一) 办学类型:中小学生校外辅导为主 (二) 办学层次:中小学生校外辅导培训

(三) 办学形式:业余教育 (四) 办学范围:******范围 (五) 招生对象:小学、中学各年级学生 (六) 计划办学规模:***的规模 第四章学校资产与财务管理 第六条学校用租借的房屋作为办学场所。出资人出资**万元作 为办学设施的装修和教学设备的添置。 第七条学校依法建立财务制度,设立会计帐簿和各类财务帐目, 保证会计资料的条理性、规范性、完整性。 第八条学校资产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政 府财税部门的监督和本单位监事的内部监督,接受法定审计机构的年 度审计。 第九条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和挪用学校的财产 第五章管理机制 第十条学校实行校务管理委员会制度,并实行校务管理委员会 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第十一条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聘任和解聘执中心负责人,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二)筹集学校办学基金,审议批准学校的年度财务瞀、决算; (三)审定学校发展规划,批准年度工作计划; (四)决定重大基建与设备投资项目;

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

全球化、文化变革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使命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全球化给这个时代的社会伦理状况以及青少年的道德成长进而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基于此,本课题旨在对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和态势以及我国社会文化参与全球化的过程进行充分把握的基础上,从实际调查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揭示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变革给社会伦理、青少年道德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据此来探讨学校道德教育已经面临和可能面临的深层文化困惑,并通过进一步的文化学反思和批判、文化学意义上的方法论自觉以及对国内外历史经验的比较与借鉴,来阐明当前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和实现路径,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及其相关的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 1.全球化:人类社会无法回避的社会历史进程。对“全球化” 的基本判定和理解;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进程及当代特点;中国社会在全球化中的疏离与回归;全球化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与焦虑。 2.文化全球化的基本意蕴与可能走向。文化的全球化:内涵与实质的透视;全球化中的文化变革:历史经验与几种可能;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现实的考察;全球化中的文化建设:困惑与抉择。 3.文化全球化中的道德和青少年道德发展。文化全球化中的社会伦理及其批判:文化全球化给青少年道德发展带来的影响。 4.文化全球化给中国学校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机遇:道德、道德教育一次史无前例的新生与解放际遇。挑战:文化路向的迷失与学校道德教育的追寻;文化立场的模糊与学校道德教育的困顿;文化异质化、文化冲突和学校道德教育的困惑;文化同质化、文化殖民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文化对话、普世伦理的追求与学校道德教育的承担。 5.全球化语境中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文化自觉: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文化反省;文化立场: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立身之本:文化整合与再生: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使命:文化实践: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路径。 三、课题的刨新点 在研究视角和方法上:从文化全球化的角度去系统地审视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的困惑、冲突与挑战,并在充分的调查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应该持有的价值取向及其实践策略。在研究内容上:本课题拟从五个维度探讨文化全球化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在主要观点上:本课题在文化全球化给社会伦理带来的影响、青少年道德发展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道德教育的文化立场以及文化使命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1

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 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首先就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一、文化的理解 文化一词,英文是culture,源于拉丁语,愿意为耕耘、耕作,对植物的栽培的意思。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的精神产品及其活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凡是经人“耕耘”过的都是文化。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 2、文化的范围:一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如思想,信念,信仰。 二是非意识形态部分,如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 3、文化的形式:静态形式:思想,信念,信仰,理论,教育,文学等都属于文化 动态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既是文化活动4、文化的特点: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关系看,文化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个人的文化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特

别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渐培养出来的,也就是文化是后天习得和创造的,不是生理遗传。 3).从精神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看,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精神文化现象离不开物质载体 5、十八大关于文化的阐述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6、从文化和教育的关系来说 文化是教育的背景,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整个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但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决定了它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而且教育也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 可以说,教育作为文化形式,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那教育对文化有什么作用? 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教育从一开始就担负着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在原始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发展较低,人类的文化积累较少,内容单一,文化传递和人类生产以及生活本身在同一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只具备一般地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文字出现后,特别是学校教育出

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高校的期待 作者:信息中心发布日期:2010-09-29 中国高校与世界高水平差距仍明显 建国60年来,我国大学的数量和规模扩张迅速,已经跻身到高等教育大国的行列,创造了世界大学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我国大学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明显。从高校科研能力来看,据有关资料披露,自2004年以来,我国高校科技论文数一直排在世界前五位。但是,根据2008年的统计,我国自1997年到2007年6月30日发表的论文,单篇的平均引用数排在被统计的145个国家的第117位。另一个实例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14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1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 缺少高水平的大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国家道路,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教育家办学是发展高水平大学的必然 从高等教育强国的办学经验来看,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是教育家办学。这正如英国杰出的教育家埃里克·阿什比勋爵曾经指出的那样:大学的兴旺与否取决于其内部由谁控制。以往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把教育家办学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中之重,认为我国大学水平不高的症结主要是经费短缺、设备落后、机制不顺、师资不精,等等,只要在加大投入、更新设备、改善环境、完善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等方面下功夫,高水平大学就会水到渠成。然而实践表明,虽然这些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高水平大学并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相反,学术不端、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却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家在办学主体中的缺位,即在我国,大学不是由教育家在掌控。据2006年7月博客中国网站发布的“中国大学公众认同调查问卷”,有69.87%的人认为“当下大学校长的总体形象更接近官员而不像教育家”。由不懂教育的人办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无疑是痴人说梦。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问题正在引起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教育事业还是应该由懂教育的人办”。“要造就一批教育家,提倡教育家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倡导教育家办学”。 教育家办学,这是理性的回归,实践的呼唤;这是大学的曙光,民族的福音。 教育家办学值得期待 要提高办学水平,必须让教育家办学,因为只有教育家才懂教育规律、才尊重教育规律,才能按教育规律办学,因而也才能办好大学。

对教育家办学的思考

对教育家办学的思考 摘要: 要成为一名教育家,一要热爱教育,二要懂得教育,三要终身从事教育。“懂得教育”就应该理解教育、掌握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教育、创造教育,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理想。 近期,我认真参加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远程专题培训,收获颇丰。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制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它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教育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学习和领会全教会和《纲要》精神,就能以更开阔的眼光来审视教育,对我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特别对“教育家办学”有了一些肤浅的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教育家办学。所谓教育家,即为教育的专门才能,又自己的教育思想,懂得教育规律,创造性地从事某一方面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关于教育家,温家宝总理提出了三条标准:第一,热爱教育;第二,懂得教育;第三,终身从事教育。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作为一名学校校长,基础教育的实践者,教育政策的基层执行者,从内心深处钟爱自己从事的职业,在教育战线已耕耘了三十年,并且将终身从事教育事业,但离“懂得教育”尚有较大的差距。 懂得教育就是要理解教育、掌握教育、实践教育、研究教育、创造教育,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应用于教书、育人、办学的实践中,并且取得显着成效。虽然我们难以成为像蔡元培、陶行知、段力佩等这些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颇有建树的达教育家,但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具有教育理想、教育情怀、教育才能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名基层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理解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该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工作方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其次要“掌握教育”。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校长的根本责任是办教育而不是管学校,对教育应该有所追求、有所思考、追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引导教师牢固确立“育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科学分析校情、师情、学情,理清学校发展的优势、不足、潜力、,寻求学校发展的策略,弄清楚学校发展现已进入哪个层次,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爱护每个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第三要“实践教育、研究教育、创造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管理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近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不断摸索学校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但受传统思想的束缚,仍然采用以行政运

学校承担的文化使命

学校承担的文化使命 学校是教育人的场所,不仅传授知识,还承担传播先进文化的重任,所谓教育育人,文化化人。学校的教化功能为何一度被忽视,学校教育的主旨何在,根基何在,学校底力不足原因何在,学校底蕴丰厚又出自何处,什么是名校永不腿色的光环,为什么有的学校一时大名鼎鼎、可不久就像流星划过夜空就默然失色,这一连串的疑问值得深思。我认为,这一切都涉及校园文化,真正的教育是教一方人知识,化一方人风气。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教化作用,责无旁贷要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 我们要完成文化使命,就要掌握文化的内涵。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式上的反映。”他还对文化的作用作高度评价,与政治、经济相齐并论,他指出:“新的政治力量,新的经济力量,新的文化力量,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他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作这样的开幕词:“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常人难以企及。我们从他的话语中明白三点有关文化内涵的道理。其一,文化的精髓在于观念。有人说,现在学校最贫乏的就是观念,这就反映目前学校普通存在文化底气不足的现象。其二、文化的力量具有恒久性。学校的实力,体现在文化实力上;学校根基,依赖于文化根基。其三、文化的先进才是真正的先进。衡量名校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能建成名校,落脚点应在校园文化上,文化名校才是真正的名校。 我们掌握了文化的内涵,就会确立工作的重点,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主要事情上,就会有明晰的工作思路。比如,新课程实验,人人都知道重要,都知道学生自主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就是有不少教师持应付态度,我行我素,例行检查也好,搞突然袭击式推门听课也好,状况难以改变,搞得校长束手无策,这症结何在?根子就在校园文化上。本来,新课程实验,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空间,可由于教师没有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观念,没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精神,学校没有形成科学研究、积极探索的氛围,从而导致新课程实验难以整体推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面对的是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他提出“兼容并包”办学思想。摒除笼罩在校园里的学习就是当官的流俗,大力培养学术研究风气。蔡元培先生从改变观念入手的治校方略,成为我们今天办学的范例,对我们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社会劳动逐渐智力化,需要教育为新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培养众多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新的人才观,传播知识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但它只是一个基础,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思想品质和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品质。校长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引导全校教职工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观念。 学校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不仅物化为建筑环境,还内化为规矩、习惯和风格,是学校的精神积淀,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它在潜移默

影视剧的文化使命

影视剧的文化使命 前沿热点 70集热播古装剧《延禧攻略》收官,播放量超150亿。 爱奇艺近日庆祝热播古装剧《延禧攻略》完美收官。《延禧攻略》是一部清朝宫斗剧,由爱奇艺和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该剧共70集,播放量超150亿,引发全民追剧热潮。该剧连续39天雄霸各大网剧播放排行榜榜首,日均播放量突破3亿,最高单日播放量破7亿记录。在微博上,《延禧攻略》登上热搜榜榜首500余次,“#延禧攻略”话题下的帖子阅读量超过120亿。该剧的热播也带火了影视旅游,前往故宫游览延禧宫的游客人数大幅增加。 继在中国成为全民爆款之后,《延禧攻略》也跨越了语言和文化障碍,在中国内地以外的地区也收获了巨大成功,目前已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覆盖了亚洲各大电视频道和平台,在香港TVB播出第二周便成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该剧在亚洲以外地区也迅速走红,成为今年授权在Youtube上播放的观看次数最多的华语剧之一。 (美通社,2018年9月3日北京) 由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东阳欢娱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和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影视剧的文化使命——电视剧《延禧攻略》专家研讨会”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以及人民日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文艺报、中国文化报等机构的专家和资深评论人参加了研讨。 电视剧《延禧攻略》播出以后,市场反响热烈,在网络平台中取得收视记录的新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对《延禧攻略》热播后产生的传播现象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就“文艺作品要讲好中国故事”、“影视剧的文化使命”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人民网)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一、努力提高大学的文化自觉 大学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大学要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大学要直接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人们通常所说大学的三大职能,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直接为社会服务。一段时期,培养“红色工程师”、“灵魂工程师”等口号也激励着大学的青年为之奋斗。这些观点都被大家所认同、所接受,也是大学一直所践行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所有这些大学职能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大学的重要功能就是传承、实践、创造文化。从这一意义出发,大学就是实践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的场所。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了大学,大学同样承担着实践、传承、创造文化的重任。特别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它的这种功能。 大学的文化自觉,在于大学要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都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使命,当代中国的大学应该摆脱纯粹的功利性甚至是工具理性的困扰,在走出“象牙塔”,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更应该牢记其民族的使命、文化的重任,更应该自觉地认识、领悟和把握自身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 大学的文化自觉,也在于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时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大学的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经过多年体制改革特别是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大学的科类单一状况已经得到明显改变,很多大学的学科更加综合了,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得到了加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逐渐融合起来。这不仅改善了人才培养的环境,给学生更加广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的大学更好地把实践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重理轻文、单纯培养专业人才、单纯传授专一知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大学的文化自觉,更在于积极推动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我们应该看到,促进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大学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无论是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教学科研的改革与发展,都与促进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密切相关。只有把大学的具体任务、短期任务和大学的历史使命、长远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是把学校自身的建设与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