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标、教材、学情,一个都不能少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教材、学情,一个都不能少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教材、学情,一个都不能少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教材、学情,一个都不能少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设计

课标、教材、学情,一个都不能少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设计

文登市实验小学田晓玲

一、学习课标要求:

1、《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的教学目标应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并展开教学。使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并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突出语文教育的特点。突出语文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中设计大量的听、说、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感染,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求得发展。

3、教学中在充分体会语文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为学生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4、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要把四者有机结合,真正体现阅读教学的特点,突出阅读教学的重点。

5、实现语文课的实践性本质。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而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本课将引导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实现读写结合,真正把语文实践落到实处。

二、制定学习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或工具书的辅助下独立识字写字,会正确、美观的书写15个生字字。通过归类识字的方法读准轻声词、儿化词;通过讲授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杂拌儿、正月、万象更新、腊月、万不得已”等词的意思;借助字典,弄懂“间断”的正确读音。(依据: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能认真默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选取文中描写北京春节的某一生动画面进行想象,体会作者朴实自然而又充满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依据: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要求不少于300字。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3、通过组内交流,说出作者是通过怎样的叙述顺序来描写北京的春节的。90%的同学能借鉴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的写作特点,仿写《文登的春节》。能抄写或背诵有关节日的名言、谚语等。(依据:1.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会用恰当的语调、语气,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联想、拓展等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春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团圆。(依据: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我眼中的学生

进入五年级下学期以来,学生们在经历大半年的自学培养后,如今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多数孩子对文章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一个段落,在长期引导学生要注重前后贯通的方法后,已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而本文作者“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对于北方孩子们是比较容易接收的。但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我感觉需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最需要去学习的。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然后细读课文,了解详写的几个日子,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课文画句子的方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思,通过假设法,提出问题:

如果老舍将每一个日子都详细描写会怎样?展开讨论,从而领略其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四、选择学习目标3:

能认真默读课文,根据自学、提示,感受和理解课文内容。选取文中描写北京春节的某一生动画面进行想象,体会作者朴实自然而又充满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

依此,所进行的教学环节设计:

师: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情景?

生:想

师:那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北京春节,欣赏老北京的春节,感受语言,品味文字。我们再来看书,注意,这一次读书要认真默读,看一看他们照老北京的规矩去过春节时,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记号第二个,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争取一个词、一个句、一个标点都别放过。

生默读并批注。

师:做的批注清晰工整。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交流“腊八”这个部分。并谈理解。

出示重点句子:“……这不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师:我有个问题要问“为什么不把农业展览会换成农贸市场什么的?”谁来帮我解决?

生谈认识。

师引导:大家吃过腊八粥吗?

生:它是各种米和各种干果熬制成的。

谁来介绍介绍,腊八粥有哪些米?

生:腊八粥一般就是用,用大,最主要就是大米,还有紫米、黑米、绿豆、红豆,还有一些小米、蚕豆那种的配制而成的,最后还可以放一些红枣。

师:听你这么一说,老师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同学们当这么多的农产品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些词?

生:丰富多彩、垂涎三尺……

师:而老舍先生却用了一句什么话?读

生齐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你感觉老舍先生是个怎么样的人?说话特别的——

生:风趣、幽默……

师:是呀,这就叫:透过文字看它的背后情感。好,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老舍的这种风趣、幽默。

生齐读: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师:还有谁有问题要问?

生:老舍为什么不能用别的方法来形容一下它的颜色的味儿,为啥非得要把它的颜色比喻成翡翠,不能比喻成别的东西?

师:你很会读书。会质疑的孩子最有发展前途!来,谁来帮他解答?

生:因为翡翠它是非常透亮的,而且蒜也是绿色的,所以比喻成翡翠更可以体现出那个蒜的漂亮。

师:解答准确。那我这样来写行不行?

出示句子:“在腊月里,人们要把蒜泡进一大瓶醋里,到了过年的时候蒜的颜色就很绿很绿。”

师: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就这么写没那么生动,就不至于把别人馋得流口水。

师:我听明白了,大家说食品讲究色香味俱全,这么着,就描写不出来它的色泽美丽,就没有描写得那么生动。

生:那样写的话,还比较啰嗦

师:看来,只有像老舍先生这样简简单单、用词准确的写,才有浓浓的年味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出示完整的一段话:“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师:我给大家读这段话,大家闭上眼睛,用心的听、用心感受好不好?

(师范读)“除此之外……”

什么感觉?

生:感觉读得特别有感情。

生:我觉得腊八蒜的颜色太美了,我都不舍得吃。

生:感觉自己都快要流口水,现在想吃饺子。

……

师:看来大家不仅在感受老师的朗读,更在用心感受北京的春节。来,一起来试试好吗?

生齐读“除此之外……”

师:多么美好的春节序曲呀!同学们,只有像老舍先生这样写,才有浓浓的年味,来,再让我们垂涎三尺读。

生再读。

……

【设计意图:本段设计旨在让学生感受老舍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特色,并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读和说的训练。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老舍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特色和浓浓的民俗风情。然后又设计了“欲擒故纵”的方式,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先谈感受和认识,老师再针对重点句子,提出质疑,旨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和感受能力;接着,教师又鼓励学生质疑,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最后,教师又运用想象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供了有效的语言表达阶梯,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得到了扎实的落实。这样阶梯式的循序渐进,既遵循了学习的规律,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与目标一致性的探究

——《北京的春节》

天福实验小学王晓艳

目标叙写:

1.95%的同学能通过预习准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等词语,并通过归类识字的方法读准轻声词、儿化词、多音字;90%的同学能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与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杂拌儿、正月、万象更新、腊月、腊八”等词语的意思。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90%的同学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列表梳理等方法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要求不少于300字。2、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语言特色及基本表达方法。学情: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从课前预习看,部分同学对这些习俗有所遗漏,有些同学不能从时间上准确区分,所以采用表格梳理的方法,帮助同学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对于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 85%的同学能够选取其中的一幅画面,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拓展、合作探究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体会北京春节的年味儿,体会作者清浅俗白、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3.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单元目标: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的。学情:1.我班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上愿意积极发表自己

的见解,理解能力优于同年级段的班级,因此,我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同学们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2.通过课前谈话了解学生喜欢过春节,对有些习俗也很了解,所以对文章内容很感兴趣,因为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自然,所以没有难懂的词句。但是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和感悟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是学习的难点。】

4.80%的同学能仿照课文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感受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单元目标: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选择学习目标3:

85%的同学能够选取其中的一幅画面,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拓展、合作探究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体会北京春节的年味儿,体会作者清浅俗白、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并在此过程中体会作者围绕中心详略得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

教学环节设计:

元宵节

1.哪个小组再来交流一下你们喜欢的日子?

预设:元宵节生读描写花灯的句子,谈体会

2.师相机引导:

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家家户户像办喜事一样。能不能再读读这个句子,读得再喜庆一点儿!(屏幕出示: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3.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灯,都有哪些灯?齐读。师板书:正月十五挂彩灯(屏幕出示: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师补充:其实第十二自然段也能体现灯的多,大家快速浏览,用笔画出相关句子。

就连家中也挂着各形各色的灯,是不是呀?

4.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现在的盛大灯会吧,看看你的脑海里会不禁出现哪些精彩的词语。能不能用这些词语说几句话?

多抽几名同学交流,强调学生用到的四字词或优美的句子。

师:同学们用上的词语真是丰富多彩,平时的积累真的很有用。这么多的好词,是老舍先生不会用吗?当然不是,“俗白”风格是老舍先生作品的特点。也就是我们说的用通俗明白、自然朴素的语言来写作。大作家们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像我们班就有不少小作家一样。平时写作也很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幽默派的宁,感情派的婷等,老师觉得你们都有潜力成为大作家呀。

5.此时,我们再来读读老舍先生写的各种花灯,你是不是能读得更有味道?(出示小诗形式,师生合作读)

有的

一律是玻璃的,

有的

清一色是牛角的,

有的

都是纱灯,

有的

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6.各色各样的灯,张灯结彩,一片喜庆的气氛。那正月十五除了挂彩灯,还有哪些年俗?(板书:年俗)

生朗读第十二自然段,交流自己找到的年俗,师相机板书:放花炮,吃元宵放花炮和吃元宵文中都只写了一句话,可是对于这两件事情,你们也非常熟悉,是吧?那能不能联系你的经历再加上想象,把其中的一件事儿说具体呢?

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家乡的特点。

7.这就是正月十五的年俗,那么在老舍写的这个日子里,你又感受到什么样的年味?(板书:年味)

学生交流自己感受到的年味,师小结:就像书上说的美好快乐的日子。(板书:美好、快乐,画上表格)

时间年俗年味

正月十五挂彩灯、放花炮、吃元宵美好、快乐

8.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元宵节这一部分作者写得有详有略?

生交流:详写挂彩灯略写放花炮、吃元宵

其实有详有略不仅体现在这一段,整篇文章老舍写了这么多日子,也采用了

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老舍只选了其中的几个日子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你们看出来是哪几个日子了吗?

生答。预设: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能说说他为什么这么安排?

预设:这是北京的春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日子,是最热闹的日子。

师:是呀!老舍就是这样抓住了几个典型的日子,有详有略地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他的文字并不华丽,但是却一下子把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就是学生合作探究后的展示交流环节。这一环节我有效引入四种教学手段:第一,根据同学们的交流,采用表格梳理的方法,让同学们清楚地看到元宵节有哪些年俗,以及从中感受到的浓浓的年味。第二,视频造境。同学们在看到视频中各形各色的灯后,会用尽自己所积累的优美词句来进行描述,这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而且与老舍的语言形成鲜明对比,进而感受老舍先生“俗白”的语言特色。第三,作者在写元宵节这一部分时,采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而详略得当也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点。所以,我由这一部分扩展到全文,不仅做到了水到渠成,而且体现了由易到难这样一个过程,有效突破了难点。第四,读说结合,入情入境。挂彩灯部分,我通过齐读、浏览、师生合作读小诗等多种形式让同学们在朗读中感受元宵节的喜庆与热闹,感受作者的语言特色。课标指出,语文应重视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放花炮和吃元宵部分我通过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来说一说,进一步感受元宵节中浓浓的年味,而且为下面的小练笔做了铺垫。】

重分析细思量巧设计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及环节设计

泽头完小丛培丽

教学目标的确定:

【解析课标】

认真解读课标发现在第三学段的要求中,以下几条与本课有紧密的联系: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书写整齐美观。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解读教材】

《北京的春节》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风民俗”,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学习本组课文,一是要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要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谋局布篇、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习俗。作者老舍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

【分析学情】

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主动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对于春节,学生们是十分喜欢的,对有些习俗也很了解,并且北京的春节与我们这里的春节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对文章内容很感兴趣,因为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自然,所以没有难懂的词句。但是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特点和感悟老舍先生的语言魅力将会成为学习难点。

综合以上三方面,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依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我初步确定了本文的学习目标如下:

1、搜集信息,了解我国各民族春节的习俗。

2、熟读课文,能够准确读出文中轻声词、儿化音、多音字等;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想象画面,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4、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5、比较本文与“阅读链接”在写法上的不同,运用所学方法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感兴趣的一幕。

但是这些目标在一课时内完成,容量太大,目标难以实现,尤其是目标四、五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因此,经过斟酌,我做了如下的安排:前三条目标安排在第一课时完成,余下安排在第二课时。

目标确定好之后,按照叙写目标的要求,对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这样进行叙写:

1、利用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信息,90%以上的学生能够简单说出我国1-2个少数民族春节的习俗。

2、熟读课文,90%以上的学生能够准确读出文中“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等轻声词;“杂拌儿、玩意儿、零七八碎儿”等儿化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铺户”等多音字等;

3、通过自主识记,90%以上的学生会写“旬、熬、型、饺、枣、掺、筝、鞭、麦、寺、贩、摊、逛、驴、浒”等15个生字;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途径理解“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4、浏览课文,90%同学能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采用列表梳理的方法概括北京春节习俗的特点,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

为更好地完成目标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

出示表格:

时间风俗习惯

1、学生默读课文,采用列表梳理的方法概括北京春节习俗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本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小组合作的能力,又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交流探讨,感受北京春节的年味

1、观察表格,理解老舍写作的顺序。

2、老舍选取了春节一个多月中的其中六天来写,如果让你选其中的一天去经历一番,你喜欢哪天呢?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本文中学生感兴趣的应该是学生有共鸣的部分,让学生从兴趣入手,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通过学生的语言,勾起其他同学的回忆,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预设(一):腊八

(1)生读文,说明喜欢的理由。

(2)重点引导理解:①腊八这天的习俗;②作者打比方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二):除夕

(1)生读文,说明喜欢的理由。

(2)引导理解作者的语言特色:

读着这段文字,看到了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

一句话一番景,老舍的语言异常简炼,高度概括,却一下子把除夕的热闹繁忙的景象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指名读。齐读。

(3)比较北京的除夕与我们除夕的异同;

再次齐读。

(4)引导理解总分的结构安排;

齐读出热闹。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老舍先生简练、俗白的语言特点、总分的结构安排便是最好榜样。】

预设(三):正月初一

(1)学生说明理由后,引读这一部分,说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的不同。

理解“截然不同”。

(2)体会初一的早上为什么如此安静?引读下午的情景。

预设(四):正月十五

(1)学生交流后重点引导理解本段总分的结构形式,感受元宵节的快乐。

(2)多种形式朗读,读中感悟。

总结:在老舍眼中,北京的春节是——,是——,也是——,这是老舍眼中的北京的年味儿!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毕建英

因为本单元的单元的主题是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通过这组课文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根据课程目标:

1、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2、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会,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第三学段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进入五年级以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高了一个层次,拥有了比较强的语感,对文章的理解也不再局限于一个段落,学会了前后贯通的方法。

因此确定本课目标为:

1.通过预习,95%同学能够正确书写“旬、熬、型、饺、枣、掺、筝、鞭、麦、寺、贩、摊、逛、驴、浒“15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90%同学能够理解“娴熟、截然不同、万象更新、守岁”4个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七、第八、第十一自然段。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3.通过小组合作,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85%的同学能够感受老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气氛,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4.领悟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我们离北京很近,老北京的习俗我们都很了解,甚至也是我们这里的习俗。在学习本组课文时,刚过完春节不久,学生极易产生共鸣。

所以确定第一课时目标为:

1.通过预习,95%同学能够正确书写“旬、熬、型、饺、枣、掺、筝、鞭、麦、寺、贩、摊、逛、驴、浒“15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90%同学能够理解“娴熟、截然不同、万象更新、守岁”4个词语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感情地朗读第七、第八、第十一自然段。

3. 通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理清文章脉络,明确写作顺序。

4. 通过重点品读第七、第八、第十一自然段,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85%的同学能够感受老北京除除夕的隆重与热闹气氛,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选择学习目标3:通过小组合作填写表格,理清文章脉络,明确写作顺序。

依此,所进行的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咱们中国的节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老舍先生去感受一下老北京的春节。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2、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三、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1、过渡: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出示学习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圈出来,再画出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然后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风俗习惯

2、生思考,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

【设计意图:以前在执教这篇课文的时候,一般都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然后引领学生边思考,边交流。然后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进行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虽然最后也达成了“理清文章脉络,明确写作顺序”这一目标,但是从学生的参与情况来看,也就是十来个同学参与其中,其他同学则是人云亦云。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怎样才能发挥每个孩子的积极主动性,有效地达成这一目标呢?于是,这次再执教这节课时,我主要是在学习提示下,通过表格的形式,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在自己的思考与小组合作中,最后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理清文章脉络,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一目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而且学生还学到利用列表格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的方法。】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文登市大水泊中心完小王丹华

《北京的春节》是山教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的第一篇课文。这一课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我的思考过程经历以下四步:

第一步: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

第二步:梳理学段目标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结合三个学段目标之间的承接,考虑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我将《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作如下梳理:

独立识字:通过自己知道的方法自学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课中进行检查。

默读:默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既拓展节日习俗信息,又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

朗读课文:预习时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中进行朗读指导,达到有感情地朗读。

品读语句: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

实处。

表达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第三步: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

每一篇教材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教材特有的标记。仔细研读《北京的春节》教材的文本内容,我发现《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文章以平实洗炼的语言将老北京春节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娓娓道来,也映出老北京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展现了一幅醇厚悠远、极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图。编排此文,旨在丰富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领略老北京新春独特风情民俗,领略老舍先生简洁生动的语言特色的同时,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除夕、初一和十五三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所以,要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

第四步: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学习基础和教学需求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更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因此本课是学生喜欢阅读的课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谈自己如何过春节的,来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课前,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通过以上思考,《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预设的:

学习目标:

1、自学本课的“旬、饺、枣、掺、鞭、摊、逛”等15个生字,85%的学生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的方法理解“万象更新、截然不同、残灯末庙”的意思。

2、通过填表格、谈印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理清文章的顺序,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

3、通过默读课文、做批注,自主对话的方法学习课文“除夕”部分,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重点)

4、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体会作者有顺序、围绕中心详略得当地描写的写作特色。能仿照课文说说文登过年的习俗。(难点)

教学片断——针对教学目标3环节设计如下:

品读感悟“除夕”部分

1、这个热闹而隆重的春节确实深深地感染着大家。那么,我们就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除夕,一起来欣赏老北京人的除夕,感受语言,品味文字。请大家默读课文中描写除夕的内容,划出其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想想好在哪里?你能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别忘了在旁边作好批注哦!(出示品读提示,生默读课文并批注)

2、展示交流

(1)除夕这天北京人都要做什么呢?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还要守岁!)感觉大家都很忙,那给人总的印象是怎样的?(非常热闹!)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除夕真热闹!”)你发现作者描写“除夕”的表达特点了么?(运用了“先总后分”的表达方法。)这个句子是本段的什么句?(中心句!)(2)除夕真热闹!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我们一起到句子中去体会体会。

(出示:家家赶做年菜……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这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吗?(这是一种香甜红火的热闹。)师:嗯,不错!这是一种香甜红火的热闹,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出了香甜火红的热闹呢?(生找关键词)多么简练的语言啊,老舍先生就是用这样朴实自然的语言来描绘北京人的生活。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一句。

(3)(出示: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谁来说说?(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引读第二个句子……

(4)(出示: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热闹呢?谁来说?(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

师:说得真好!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除夕夜啊,人们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其中包含着中国人浓浓的团圆情节。女生齐读……

(5)(出示: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守岁”如何理解?为什么要守岁呢?知道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守岁就是指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一直吃到深夜;老年人守岁是为了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给老年人延寿!)

师:你是一个心思非常细腻、非常体贴人的孩子,从短短的几句话当中体会出了这么温馨的感受。是呀,老舍先生的语言就是这么富有魅力,虽然是简简单单的话,却呈现出了鲜明的场景。孝顺乃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年轻人守岁的行为中体现出来了。那么这个句子体现了一种“拥有传统美德”的热闹!全班齐读……

3、同学们,你们知道除夕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风俗吗?生交流。(师出示一段资料:关于“年”的传说)古代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来吓唬年的?于是贴对联、放鞭炮、点明灯等风俗变流传下来了。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热闹喜庆的除夕之夜好吗?过年喽,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听着这欢快的音乐声,你似乎看见了什么样的场景?(人们在开心放着鞭炮;人们在欢庆;全家一起在团聚……)

师:是啊,这真是色香味声形齐全的除夕之夜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

这是一种香甜红火的热闹,读——生接读。“家家赶做……”

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读——生接读。“除夕夜,家家……”

这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读——生接读。“在外面做事的人……”

这还是一种“拥有传统美德”的热闹,读——生接读。“这一夜,除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自主对话,把课堂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给学生,体现出学生主体、生本课堂的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才能使学生受益。

从关注文本内容出发,领略文本表达的语言形式,进而让学生学会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老师要引领学生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彰显其鲜明的语文意识,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不能缺失的。

另外教师的评价语,不应该是僵硬的“好极了”“你真棒”,而是应该具有指导性、鼓励性、针对性的,也应该关注文本语言的特点,“语文教学必须从文本出发,解析文本,从语言出发,亲近语言,才能让学生走进‘这一个’文本,领略其语言的‘秘妙’”(王崧舟语)这样,在无痕之中就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与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创设情境: 师:猜谜语: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蜜又甜。猜一猜它是啥? 生:月饼。 师:好!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有几个大月饼?(4个)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每人分2个。 师: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每人分1个。 师: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多少? 生:(半个)一个月饼的一半。 师:月饼的一半又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校的内容。(板书:分数的认识) (二)、导入新课探索新知: 师:“一个月饼的一半”如何表示呢?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用什么好的方式表示,可以和同位商量。 生:窃窃私语,在酝酿着,思考着,设计着,各自的方式。 师:你设计表示的方式能告诉大家吗? 生1:我们想用0.5表示。 生2:我们想用1÷2表示一个的一半。 生3:2/1。

生4:1/2 生5:…… 师:生1的0.5也很好,用学过的方式,能不能用其他的方式呢?生2的1÷2是一个算式也行,但还不够满意。生3的2/1我的理解是2个月饼分给1个小朋友,不行。生4的1/2你告诉大家理由;上面的1表示一个月饼,横线表示将这个月饼平均分,2表示将这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 师:好极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分数 师:回忆以下,说一说你生活中哪些事物能用1/2来表示。 生1:吃西瓜。如:把一个西瓜平均2份,表示其中的1份为1/2。 生2:切蛋糕…… 生3:折正方形的纸…… 师:指导学生涂出书中图的1/2(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1/2的意义)。 ……在这个片段中,我首先以谜语的形式,引起孩子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接着,利用孩子们爱探索的心理需求,引导探索,“每个人分这个月饼的一半,你能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明确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的一半就用1/2表示。再利用孩子们爱玩的心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我设计了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试一试、练一练、选择判断等活动。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教书一年半的时间,每一次在写教案的时候都有“学情分析”的内容,但从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究竟什么是学情分析?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学情分析?我尝试过对任课班级的学生进行分析,可是发现,分析结果有失偏颇,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到学情分析的合理性。 将我的疑问帖于此,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点拨。” 根据大家的回答和自己的认识,我觉得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为什么分析?——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我觉得,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达到目的了呢?落脚点就是学生。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很多课堂看似精彩纷呈,但是静下心来回味,如果主演是教师配角是学生,是不是可以这样讲,这节课精彩得几乎荒凉?” 二、分析啥?——学情分析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李艳(MZ12008)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能力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而言,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关注“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关注意识淡薄。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呈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一环节,在备课中进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只是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应地在教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正确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能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

八年级学情分析范文教案学情分析写八年级英语

八年级学情分析范文教案学情分析写八年级英语教案如何填写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 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谈谈备课过程中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

谈谈备课过程中的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 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依据。 1. 学情分析的理解。 1.1学情的内含。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 个性的差异。 1.2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的内含较广,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学生现有的成绩分析,这里 的成绩是指:各类测试的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即将要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 学生现有成绩的成因分析,这里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学生现状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这里包含:家庭、性格、特长、爱好等的综合考虑。这里提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分析越全面,就会越准确,对于教师采取更叫 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 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教学生,不要理解为老师是在教教材。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确定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只有针对具体的学 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才能够确定每个部分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才能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我们在教案中有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但是我们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肯定有较多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的重难点,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生成,使得这些生成要为解决重点和难点服务,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 得到顺利的实现。 2 . 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 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 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 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 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

教案学情分析一次函数

教案学情分析一次函数 一、知识点的地位与作用 一次函数是初中阶段学生所要学习的各类函数中最简单的一种函数,它反映了函数的特点及函数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应用模式,因此学好一次函数是学好其他函数的基础。由于一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加深学生对函数现实意义的理解,促进其函数建模、数形结合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也可以利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由于一次函数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在引入一次函数概念时,教材充分考虑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通过学生较熟悉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关系的变化规律,使学生领会和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思想方法。同时,淡化对函数概念过分形式化的定义,使学生对一次函数的认识从感性认识 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他们对一次函数的应用意识。 研究一次函数离不开对图象特征的研究,数形结合思想是学习一次函数时必须体现的一种重要思想。教材通过设置较多实际问题的一次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自己描点画

图、研究变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函数中的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技能。 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的面比较广,需要结合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有时会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不但需要结合图象特征,还要进行数学建模,如运用方程、不等式等其他数学模型解决问题。所以,运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给予引导、突破。 2、学情分析 学习一次函数,意味着由常量数学的学习进入变量数学的学习,学生的思维方式要随之而变,这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验,也是其数学认识的一次重要飞跃。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的过程中,对简单问题往往能根据课堂所学的概念知识,加上参阅书本知识,画出相应的函数图象解决,看不出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程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问题情境复杂化,他们就会表现出对一次函数知识理解深度不够,停留在感性认识多些,理性认识少些,对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直接应用多些,对解析式与图象问的内在联系运用薄弱些,需要多练、多探、多问、总结经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将复杂问题情境转化为一次函数图象;

小学科学_温度和温度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温度和温度计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首先,我请学生想想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季又比冬季周围环境有哪些变化。周围环境的变化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然后指出像气温这种冷热程度不一样的物体,也可以说它们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从而引出了温度的概念。最后强调温度的单位和单位写法。 (二)、比较水的温度 我将请两位学生上台协助我演示一个实验。1号杯内装凉水,2号、3号杯内装温水,4号杯内装热水。请一位学生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结果是4号杯的水热,1号杯的水冷,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结果是3号杯的水比2号杯的水冷。这位同学再来一次,这次的要求是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2号杯和3号杯,比较它们的冷热,然后马上将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时分别插入1号杯和4号杯,比较他们的冷热。结果答案就不一样了,2号和3号杯的水温度差不多,1号杯的水冷,4号杯的水热。再指名另一位学生重复以上实验。同样的四杯水,由于实验顺序不同,手指获得的感觉是不同的,这个新奇有趣的实验说明用手摸这种方法测温度是不行的,从而引出应用温度计测温度。这个实验还能迅速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观察温度计 我先通过问学生知道温度计的哪些相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再介绍并展示不同种类的温度计。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上第43页的指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温度计,解决书上的问题。在分发温度计前,我还会强调观察温度计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如轻拿轻放,不要争抢,谨防破裂。如果温度计的管子劈裂,请立即告诉老师。观察好后,学生汇报交流。根据学生汇报时的情况,教师适当补充讲完整。 (四)、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请每个同学观察自己温度计上的液面,并记录。然后交流:结果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那什么会不同。学生将发现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样几种:俯视、仰视;从嘴里呼出的热气。然后师生讨论交流,并得出结论: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影响测定温度准确性的不利因素。 (五)、拓展 先询问学生通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回顾所学内容,再请学生在课后思考一下如何用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中理解诗意,想象中感悟诗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能正确、流利地吟诵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及全诗中充盈的快乐。 教学重点:感悟诗境,体味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偷采白莲回”中“偷”字的理解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把握基调。 导入: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韵律无穷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古诗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春天万物复苏,赶快在这美好的季节,放飞风筝。 出示ppt1《村居》指名读。 夏天,小娃娃想捉鸣叫捉蝉儿,又怎么做的呢? 出示ppt2《所见》,指名读。 你瞧,古代小朋友虽然没有变形金刚、芭比娃娃,也没玩过溜溜球、过山车,但他们却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属于他们的乐趣,真叫人羡慕呀!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小娃娃,他和你们一样淘气,一样可爱呢!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ppt3出示白居易像) 简介白居易 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 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池塘边散步,无意中看到了塘里发生的一件趣事,就把它写了下来。题为:池上。就是池塘之上。 这首诗语言朴实,却写得鲜活有趣,怎么读呢?南宋的朱熹爷爷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出示ppt4): “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对,就是要我们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流利。 出示ppt5《池上》 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放开声音读一读《池上》。读好以后,再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读,正音。

过渡:很好,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节奏。但我们不仅要读出节奏,而且还要读出古诗的味儿。怎么读呢?出示ppt6 看,古诗上多了些什么?咱们试着把第一声、第二声的字读得上扬一些,长一些,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把第三声、第四声的字音调读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池上 唐白居易 ↘↗↗↗↘ 小娃 / 撑小艇, ↗↘↗↗↗ 偷采 / 白莲回。 ↘↘↗↗↘ 不解 / 藏踪迹, ↗↗↗↘↗ 浮萍 / 一道开。 古诗上多了些什么?咱们试着把第一声、第二声的字读得上扬一些,长一些,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把第三声、第四声的字音调读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师带手势范读。 同桌练习,也可以加上手势读。 指名读。齐读。 我们还可以读得更有古诗味儿,你们信不信?看!出示ppt7 (这个小波浪记号可以怎么读呢?读出起伏。你们试试。) 池上 唐白居易 ↘~↗↗↘ 小娃 / 撑小艇, ↗↘↗↗↗ 偷采 / 白莲回。 ↘~↗↗↘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篇一:初中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教学设计初中模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

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学情分析】(可要可不要)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作者: ————————————————————————————————日期: ?

棉花姑娘 杏东小学韩亚颖 一、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谁也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识字、写字)孩子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及书写规律,但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待提高。开始学写合体字,初步了解合体字的构字特点,但间架结构和田字格占位掌握度不高。(朗读与交际上)同时,孩子们喜爱读童话,说童话,演童话,这为本课朗读与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多,在生活中他们对益虫、

益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搜集资料很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2、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 五、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师:同学们,上课前,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你们会学小动物的叫声吗? 生:会。 师:那我说小动物的名字,你们用叫声来回答我,好吗? 生:好。

初中语文_写作 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写人要抓住特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本义。 2、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格式 3、围绕主题,进行描写 二、文与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说文解字》 文章:错杂的色彩或花纹。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三、人物描写的格式 (一)基本格:人+话 ——杜小康居然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二)迭加格 1、一次迭加格:人+动作+话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下蛋了……” 2、二次迭加格:人+动作+表情+话 ——杜小康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3、三次迭加格:人+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话 ——现在,占据杜小康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他盘腿坐在船头上,茫然地望着一片水。 (三)强调格 1、表情强调 她笑得两个眼睛变成两弯月牙儿,嘴角上翘化为优美的弧线,深深的酒窝盛满她的快乐,爽朗的笑声银铃一般传入周围人的耳朵,惹得人也不禁想跟着她一起笑。 2、动作强调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四、练笔 1、周一上课,我却忘了带语文书和作业本。老师告诉我,妈妈在校门口等我。我跑过去,妈妈把课本和作业递给我说:“以后可别再忘了。”我高兴地说:“妈妈,你来得太及时了,谢谢你!”然后我跑回了教室。 要求:你能让我更美丽吗? 2、下雪了,我很高兴。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学情分析——有效教学设计的起点 有一位著名的特级教师曾讲到,有人问他上课时为什么学生总能跟他配合得那么默契?他说:“因为我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将会怎样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样去配合学生的学。”这是“基于学情”的有效教学的最典型案例。 所谓“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学中通常称之为“教学对象分析”或“学生分析”。所谓“学情”,是指学习者在某一个单位时间内或某一项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因素。学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前学情”,即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已有情况的把握,包括整体特征与个体差异、知识储备状况与水平基础、情感态度状态等,这个观察直接决定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二是“学时学情”,即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状况的动态观察,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一、学情分析的现状 就理论来说,教师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应注重“学情”,以“学情分析”为起点,以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为终点。不过,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养成这个习惯的教师很少,绝大部分教师对学情的注重意识淡薄。据一项调查资料表明:教师在做备课笔记时,主要是知识的表现,有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的已算可贵,真正做了学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历史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常常存有以下问题:绝大部分教师直接忽略了学情分析这个环节,在备课中实行学情分析的很少;了解学情的手段比较简陋,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判断;学情分析的过程比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两语,只见判断,不见分析,只见结论,不见过程;学情分析的深度不够,很多仅仅一种浅度描述,一种印象判断。 没有准确而细致的“学前学情”分析,就使建立学生的“学”的基础上的有效教学无法落实。面对不同的学生使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学生存有的问题不清楚,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是无从谈“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师抱怨说,这个班级的学生太差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这个说法就是学情判断的失误。学生差在哪里?教学设计有没有估计到这种差并相对应地在教学中提出对策?教学目标的本质是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学情判断直接影响目标的高度、广度和准确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考虑学生的基础、个性、理解水平而导致教学效果不达标,责任完全在教师身上。 “学时学情”也常常被忽略。我们所说的教学“有效性”,本质上是指学生“学”的有效性。课堂的结构表面上是“教”的结构,而实质上是“学”的结构,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

备课过程中如何分析学情 教学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的设定的基础,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也是教学过程将教学设计用于实践的依据。 1.学情分析的理解。 1.1学情的内含。 学情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体现出来的个性的差异。 1.2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的内含较广,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学生现有的成绩分析,这里的成绩是指:各类测试的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即将要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现有成绩的成因分析,这里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学生现状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这里包含:家庭、性格、特长、爱好等的综合考虑。这里提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分析越全面,就会越准确,对于教师采取更叫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教学生,不要理解为老师是在教教材。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确定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才能够确定每个部分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才能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我们在教案中有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但是我们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肯定有较多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的重难点,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生成,使得这些生成要为解决重点和难点服务,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2.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了解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储备等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本应该做到:备课之前通过学生的座谈或是个别的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详细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学生所需学习的东西,换句话说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通过学生的作业留言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带饿学习动态。 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可以是分析下面的几个问题: (1)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不具备时,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弥补,如果弥补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具备了,应该回忆什么?) (2)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新课的有关内容,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

六年级英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江都区樊川小学2015—2016学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本教材提倡“情景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总的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每个单元的词汇和句型。 2.能实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读音正确。 3.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5.养成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 6.能根据要求和情境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情感目标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 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单元,也是一个典型的故事教学单元。本单元讲述的是一只老鼠如何帮助狮子脱离险境,最后两者变成好朋友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展开话题,并且引出本单元所要解决的副词用法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故事教学,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取材巧妙,寓意深刻,语言的交际性和运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忙和指导作用。 1. 词汇: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large, strong, quietly, loudly, sharp, weak。 2. 句型: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The lion asked sadly . The mouse said happily… 3. 语法:能初步感知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形容词变为副词的一般规则 4. 语音:体会语音语调在句子中的变化。 5. 文化渗透: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 Unit 2 Good habits 本单元以讲述两位同学的生活习惯为主线,以记叙文的形式分别记录了两位同学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每位同学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好的习惯或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坏的习惯。因此,本单元安排的教学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的表述性较强。此外,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多次出现了诸如sometimes, often, usually, never等表示频率的频度副词的用法。这对于学生讲述一件事情的发生次序及说明所做事情的频率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洼兴镇八一中学姚英伟 一(3)班共有学生29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成绩基础保留了过去的风格和状况。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4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但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本班学生的地域来源比较繁杂,基本是遍及全乡的每个村屯,也有少数从外地转进的学生,来自各地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基础。比如说,外地转进的学生,胆子偏大,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本人本期接手任教该班的课程。就半年多的观察和了解,在以下几个方面积累了一点素材,现逐一分析如下: 一、道德品质 本班学生总体来说,大部分学生活泼、机灵,待人有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打招呼问好,同学之间也团结友爱,极少有打架闹事的事件发生,也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的教育能虚心接受,知错就改。刘影,郭秀红,等同学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也有少数个别学生喜欢欺负别人,屡教不改。如王秋雨、鲁海龙等几位同学,经常有人报告:他们把谁弄哭了,把什么东西弄坏了等。 二、纪律方面 一(3)班整体纪律较差,课桌椅摆放不整齐;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好动,说话的人多,老师提醒一次也就好个几分钟,有的根本就不听,多数学生坐不住,不是站起来,就是趴在桌子上,或用膝盖跪在椅子上,到处转动和同桌或后面的同学说话。就以上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这一阶段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孩子大部分在14岁左右,身心的发育成长造成了他们的一些外部表现: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除此之外,老师的教育也有一定的因素。当讲授的内容符合他们的口味或兴趣浓厚时,也会聚精会神,鸦雀无声。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教育引导,并间隔提醒,让他们慢慢养成专心的习惯。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更生动,更有趣,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对上他们的口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把精力放到学习上来。从而创造一个安静、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45分钟的教学效率。 三、学业成绩 本期的三次测验和期中考试没有一个得100分的,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失误。像刘影、谷艳雪、等同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到考试时就是不能得满分。其次,也有五六个基础较差、悟性偏低的学生,如张坤雨、李朋、等属于这一行列。另外,也有少数语数英成绩不平衡的学生,如李想、刘文华、刘敏、刘娟等。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如杜汶泽、饶康、蒋涛、胡凯澳等。就以上情况,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四、身体状况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24、画家乡 学情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本班学生已掌握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展示自己家乡的美。一年级学生对画画特别感兴趣,我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满足学生这一需求,让学生在语言与画画之间建起桥梁,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在教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2、3、4、5、6自然段,了解五幅画的内容,体会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描写家乡(山林、草原、平原、海边和城市)景色的美丽;说说自己家乡的样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能正确书写3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读准12个生字的字音。 教学难点: 能正确书写“爱”等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看图说话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在哪儿? 夸夸自己的家乡。有几个孩子还把自己的家乡画出来了呢!想看看、听听吗? 师范读 (课件自请你们边看边想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小朋友?看完了举手告诉老师。 动依次放映1——5幅图) 2、反馈: (1)谁能说说刚才看到的有哪些地方?图上的小朋友都叫什么名字? (2)这五个小朋友把自己的家乡画得很美很美,你们想不想读读这么美的课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画家乡》。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提示: (1)我能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2)我能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宝宝; (3)遇到难读的字,我想多读几次。 2、同桌或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刚才小朋友们用笔圈出的生字宝宝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跟生字宝宝打打招呼吧!自由读生字。(出示课件) 2、指名读生字。 3、小老师领读。 4、这些生字还会在许多地方出现,我们还要不断地跟它们打招呼,好好地去认识它们,跟它们交朋友。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瞧,这些调皮的生字宝宝又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去读读。

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 数学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 智者娟子发表于2011-2-19 101900 本册教学内容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加法,图形的拼租,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这册教材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为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概念。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集合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除了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37人,其中男生20人,女人17人。班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较浓,大部分学生能按预定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王凯翔、徐勇、顾珂帆等几个同学计算能力较差,计算速度慢。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发现我班同学观察能力较弱,粗心大意的毛病严重,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我决定在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要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的学习交流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应变能力。 针对学生计算能力差,计算速度慢的问题,本学期我会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口卡,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第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语文教案模板学情分析 【篇一:初中教学设计模板(语文)】 教学设计初中模版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学情分析】(可要可不要)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1.教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