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2005-11-22 10:42:43 阅读:292 次

文章来源:转载作者:秩名上传者:一剑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二、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Layout)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

三、工艺平衡率的计算

要衡量工艺总平衡状态的好坏,我们必须设定一个定量值来表示,即生产线平衡率或平衡损失率,以百分率表示。

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各工序的工序时间长短不同,但如前所述,决定生产线的作业周期的工序时间只有一个,即最长工序时间Pitch time,也就是说Pitch time等于节拍(cycle time)。另外一种计算方法同样可以得到cycle time,即由每小时平均产量,求得一个产品的CT(Q,每小时产量)。

cycle time(CT)=Pitch time=3600/Q

1、生产线的平衡计算公式

平衡率=(各工序时间总和/(工位数*CT))*100=(∑ti/(工位数*CT))*100

2、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计算公式

平衡损失率=1-平衡率

四、生产线工艺平衡的改善原则方法

平衡率改善的基本原则是通过调整工序的作业内容来使各工序作业时间接近或减少这一偏差。实施时可遵循以下方法: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

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

6、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

平衡轮

平衡轮 作者:梁鹏|文章出处:Zorro教练在线|更新时间:2010-04-26 一、什么是平衡轮?(WHAT) 平衡轮是关于清晰现状的教练工具之一。 平衡轮的概念包含一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一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很多相关重要方面的支持,这就好比一个自行车轮要想转动,需要一根根辐条的支撑一样; 2、要想让自行车轮转的快,需要一根根辐条的长短一致,强度一致;同样的道理,要想实现目标,需要每个相关重要方面平衡发展; 3、平衡轮就像是一架照相机,可以拍摄在某一个时刻关于某个目标的相关重要方面的真实情况。 二、为什么使用平衡轮(WHY) 为了支持客户清晰实现某个目标需要那些重要方面的支持以及那些反面处于何种状态。 三、什么情况下使用平衡轮?(WHEN、WHERE、WHO) 个人或团队目标清晰之后使用平衡轮。 四、如何运用平衡轮?(HOW) 第一步:建立并保持亲和关系; 第二步:进入教练状态;(开放、好奇、在当下) 第三步:根据情况提出下列问题: 1、若要实现您的目标,需要那些方面的支持呢?(相当于找出自行车的一根根辐条) 2、还有那些方面呢?(重复问,直到个人或团队客户暂时找不出更多的方面) 3、有了上述这些方面的支持,是否可以实现目标了呢? 4、回答不是,则问: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呢? 5、回答是,则请客户把着及格重要方面写下来,然后逐个方面问以下问题:根据目前的现状,假设10分为完全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0分为完全不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关于某某方面,您认为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的符合度是多少呢?

6、将各方面的符合度列表;(见附录1) 7、根据支持的方面的数量将一个圆均分,并在圆周上标明内容,在相应的半径上标明符合度,将相邻的点用直线连接起来;(见附录2) 8、最关键的那个方面是什么呢?(请客户标明) 9、它和其他方面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10、当前最需要提升的是那个方面呢? 11、怎样做呢?(请客户记录下来) 12、其次要提升的是那个方面呢? 13、怎样做呢?(请客户记录下来) 14、下一个呢? 15、怎样做呢?(请客户纪录下来) 16、如果按照刚才说的去做了,是否能实现目标呢? 17、回答不是,则转到第4个问题; 18、回答是,问:您打算什么时间开始做呢? 第四步:进入发现可能阶段。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1.基本概念 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也称控制质量。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又称控制体积,简称控制体,其界面称为控制界面。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单相系:系统中工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都均匀一致的系统称为单相系。 复相系:由两个相以上组成的系统称为复相系,如固、液、气组成的三相系统。 单元系:由一种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单元系。 多元系:由两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系统称为多元系。 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均匀分布的为均匀系。 非均匀系:成分和相在整个系统空间呈非均匀分布,称非均匀系。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在工质的状态参数中,其中温度、压力、比容或密度可以直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 1、生产线平衡的基本概念 2、生产线平衡的意义 3、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方法 4、生产线平衡改善的原则方法 5、生产线平衡的标准

生产线平衡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line balancing ? 定义定义::Line balancing 是对既定产品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调整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技术手段与方法术手段与方法。。 目的目的::通过平衡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使生产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对于真正实现“OPF”进而导入“cell production”的重要意义的重要意义。。

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游戏时间

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 我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通过Line balancing我们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有效减少工时损失进而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的减少, ,提高productivity.减少产品的C/T和pitch time,最终导致Takt time 的减少 提高OEE & OME. 减少WIP,更容易真正实现“OPF”。 实现单元生产, ,提高了生产对柔性化市场的应变能基础上, ,实现单元生产 在Line balancing 基础上 力。

生产线平衡率的计算方法 衡量生产线平衡状态的好坏衡量生产线平衡状态的好坏,,我们设定一个定量指标来衡量我们设定一个定量指标来衡量,,把这个指标叫做生产线平衡率或生产线平衡损失率,以百分比来表示以百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哪一个工时是正确的哪一个工时是正确的?? Line balance rate = ∑Cycle time/(bottleneck time*station qty) = ∑Cycle time/(Pitch time*station qty) Line balance rate = ∑Standard time/(bottleneck time*person qty) = ∑Standard time/(Pitch time*person qty)

什么叫生产线平衡

什么是生产线平衡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0-10-13 10:57:16 来源:智库百科 生产线平衡是依照流水线作业的工程顺序,以生产目标算出周期时间,将作业分割或者结合,使各个工序的负荷均匀,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 一个产品,少则两三个工程,多则几十个,而每个工程又是由多个作业要素所组成,在生产工场里,制造部门依物料的加工流程分为一组、二组、三组,而每组内又由许多的个别工序所组成,所以又把它联结成一条条的生产线。 ????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概念 ????流程的“节拍”(Cycle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生产线平衡的方法研究 ????一条均衡性很高的生产线所追求的目标包括: ????减少物质、能源、时间和资金的占用与浪费;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员工的疲劳度,减少遭受损伤和工伤的概率;利用有限的资源求得最高的产出,提高生产效率.没有一个良好的运行方法,就不可能达到以上目标,也就是说均衡生产需要一个良好方法,一个好方法反过来也能带来好的均衡性。 ????方法研究就是对现有的或拟议的工作方法进行系统记录和严格的考察,作为开发和应用更容易、更有效的工作方法,以及降低成本的一种手段。按照从粗到精、从宏观到微观、由概括到具体的体系,方法研究包括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三部分。 ????(1)程序分析 ????完成任何工作所需经过的路线和手续即为程序,程序分析主要以整个生产过程为研究对

精益生产之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精益生产之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二、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6相平衡基本概念题

第六章相平衡概念题 一.填空题 1.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往抽空的含催化剂的合成氨反应塔中充入 NH3,达到化学平衡后,混合气体系统的物种数 S = ,独立组分数 C = 2.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将 N2,H2和 NH3充入合成氨的反应塔中,达到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独立组分数 C = ,自由度数 f =。. 3. 在 50 ℃, CaO(s), CO2(g)与 CaCO3(s)达到平衡,其独立组分数为 , 自由度数为。 4. 水的三相点是的状态。 5. 在 101.3 kPa下,水与水蒸气达到相平衡时自由度数 f , 20 ℃下,水的自由度数 f = 。 6. 由 H2O(g), C(s), CO(g), H2(g)和 CO2(g)组成的系统中存在以下平衡: H2O(g) + C(s)=CO(s) + H2(g) CO2(g) + H2(g)=H2O(g) + CO(g) CO2(g) + C(s)=2CO(g) 此平衡系统的独立组分数为 ,自由度数为。 7. 由两种完全互溶液体组成的系统在沸点-组成图上的恒沸点时, 相数为, 自由度数为。 8. 水、冰与水蒸气呈平衡的系统, 独立组分数为 ,自由度数为。 9. 杠杆规则表述为: . 10. 处于三相点状态的水,若增大压强,物态将转变为,若降低压强,物态将转变为。. 11. 已知K-Rb 二组分系统相图如图所示,今将 系统S经精炼分离,则在固相可得到____ 纯组分,在液相可得到溶体_____ 。 二.选择题 1. 杠杆规则可适用的条件为。 A. 任何两相平衡的系统; B. 组分浓度用 摩尔分数表示的两相平衡系统; C. 多相平衡系统; D. 气-液平衡 或液-固平衡系统. 2. 在抽空密闭容器中加热 NH4Cl(s),有一部分形成 NH3(g) 和 HCl(g),并建立平衡. 此时, 组份数 C 和自由度数 f 是: 。 A. C = 2, f = 1; B. C = 2, f = 2; C. C = 3, f = 3; D. C = 1, f = 1。 3. 定温下, 水,苯甲酸与苯平衡系统中, 可以共存的最多相数为。 A. 1; B. 2; C. 3; D. 4。

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什么是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是依照流水线作业的工程顺序,以生产目标算出周期时间,将作业分割或者结合,使各个工序的负荷均匀,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 一个产品,少则两三个工程,多则几十个,而每个工程又是由多个作业要素所组成,在生产工场里,制造部门依物料的加工流程分为一组、二组、三组,而每组内又由许多的个别工序所组成,所以又把它联结成一条条的生产线。 生产线平衡的相关概念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

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

生产线平衡公式

生产线平衡的定义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与节拍和瓶颈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是流程中的“空闲时间”(idle time)。空闲时间是指工作时间内没有执行有效工作任务的那段时间,可以指设备或人的时间。当一个流程中各个工序的节拍不一致时,瓶颈工序以外的其它工序就会产生空闲时间。 这就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平衡。制造业的生产线多半是在进行了细分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节拍不一致出现瓶颈的现象。除了造成的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即存滞品发生,严重的还会造成生产的中止。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必须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标准化,以使生产线能顺畅活动。 “生产线工艺平衡”即是对生产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各作业负荷,以使各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是生产流程设计与作业标准化必须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生产线工艺平衡的目的是通过平衡生产线使用现场更加容易理解“一个流”的必要性及“小单元生产”(Cell production)的编制方法,它是一切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 二、平衡生产线的意义 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 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 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等同于提高人均产量); 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 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

音频系统的平衡与非平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 平衡与非平衡 概念: 设备的输入输出方式不外乎平衡和不平衡两种,端子有莲花、两芯、三芯、卡侬公母之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连接要求,在实践中多进行总结,相信在一般场合中就能应用自如。但应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欧洲器材的信号正负和国际标准相么。以上连接需要遵守的原则是:尽量采用平衡方式连接;避免用屏蔽层传输信号;避免出现接地闭环回路。平衡与不平衡的转换: 不平衡替代平衡(将二端的-与屏蔽接在一起)一端平衡另一端不平衡(用三芯线,将不平衡的一端的屏蔽与-连到一起) 电平: 如果你的外部设备(例如调音台)是平衡口(卡农口或者大三芯),而且你也使用了平衡线将之相连,那么你就要设置到+4dB。如果你的外部设备是非平衡口(大两芯或者莲花口),那么不管你使用什么线,你都要设置成-10db。即使你的外部设备是平衡口,但你又使用了非平衡线,那么你仍然要设置成-10 ,也就是把平衡当作非平衡来使用。换句话说,使用平衡方式时,要保证你的输出端口、输入端口和连接线全都要是平衡的,只要有一个是非平衡的,那么整个系统就是非平衡的。为什么呢? 平衡输出是+、-信号都是独立放大器,独立屏蔽端。不平衡是只放大+信号,-信号与屏蔽端共用。所以平衡输出是+4db,不平衡输出是-10db两芯、三芯、莲花、卡侬: 非平衡线和平衡线,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是3芯线。 但是,非平衡是用一根三芯线来传送两个声道。最典型的就是耳机的那个插头,那就是标准的三芯非平衡。一个三芯插头就负责了两个声道。 而平衡接法,是一个三芯插头只负责一个声道。两个声道需要两个三芯头。 明白了么,平衡和非平衡不是看它是否是三芯,而是看这三芯负责几个声道。负责两个声道,那就是非平衡的。一根线只负责一个声道,需要两根三芯线才能传输两个声道,那就是平衡。平衡和非平衡的区别根本在于线里传输的信号不同 平衡线为1地2热3冷非平衡则是尖热套冷加屏蔽。(如果没记错的话) 如果说非平衡线里走的是一个正弦波的话,平衡线走的则是这个正弦波和整个正弦波的反相信号。然后进调音台(或其他设备)经过一个反相叠加器,两个信号相加,所以按正常角度来说,平衡信号出来的会比非平衡信号大6dB。其目的是增强信号和抵消传输线产生的噪音。正规情况是平衡对平衡,非平衡对非平衡。但非平衡口接平衡线也没多大问题。 11

机械的平衡

第五章机械的平衡 5.1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解决机械的动平衡和静平衡问题,学会用平衡基面法消除机械系统的动平衡。 本章主要内容是: 1.掌握机械平衡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静平衡、动平衡等; 2.掌握转子进行静平衡的条件、方法和步骤,并可根据实际转子进行静平衡实验,确定转子的静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 3.掌握转子进行动平衡的条件、方法和步骤,并可根据实际转子进行动平衡实验,确定转子的动不平衡量的大小和位置; 4.掌握平面机构的平衡方法; 5.了解空间机构的平衡方法; 本章重点是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动平衡的原理及计算方法。本章难点是转子动平衡和平面机构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5.2 要点分析 机械在运转时,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在运动副上引起了大小和方向不断变化的动压力,这种动压力不仅会降低机械效率,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而且引起机械及其基础产生强迫振动以及可能产生的其它不良现象。机械平衡的目的就是尽可能消除或减少惯性力对机械系统的不良影响,借助于增减校正质量或者改变机械系统的质量分布将不平衡惯性力和惯性力矩加以消除或减少。尤其是对于高速运转的机械,如果惯性力引起的振动频率等于机械的固有频率时,将导致共振现象,这将对机械造成破坏,对操作者带来不安全因素。 由于构件的运动形式不同,所产生的惯性力的平衡方法也不同。对于绕固定轴转动的回转构件(即转子),可以就其本身加以平衡;对于作往复移动或平面运动的构件,必须就整个机构进行平衡。所以,机械的平衡问题分为转子的平衡和

机构的平衡两类。 根据转子的工作状态和力学特性,从平衡的观点出发,常把转子分成两类:刚性转子和挠性转子。一般来说,凡是工作转速远低于转子的一阶弯曲临界转速的转子视为刚性转子;而把工作转速接近或超过转子的一阶弯曲临界转速的转子视为挠性转子。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平衡词汇"标准ISO1925-1981和我国"试验机名词术语"ZBY033-82中,刚性转子被更确切地定义为"可以在一个或任意选定的两个校正平面上,以低于转子工作转速的任意转速进行平衡校正,且校正之后,在最高工作转速及低于工作转速的任意转速和接近实际的工作条件下,其不平衡量均不明显地超过所规定的平衡要求"的转子。而除此之外的转子都归为挠性转子。通常我们所说的刚性转子是指刚度相当大,转子在不平衡离心惯性力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挠度很小,以致在转子工作和平衡的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挠性转子由于在运转及平衡时将产生挠曲变形,其情况要复杂得多。 (1)转子的平衡 转子是指绕固定轴旋转的构件。转子的平衡分为两类。 ①刚性转子的平衡。当转子的工作转速n<0.6-0.7倍的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称为刚性转子。刚性转子的平衡是基于理论力学的方法加以处理,只须消除由离心力产生的振动。 ②挠性转子的平衡。当转子的工作转速n>0.6-0.7倍的转子的一阶临界转速时,其旋转轴线的弯曲变形不可忽略的转子称为挠性转子。挠性转子的平衡原理是基于弹性梁的横向振动理论的方法加以处理,既要消除由离心力产生的振动,又要消除转子的弯曲变形。 对于转子的平衡可通过调整其质量分布和大小的方法使转子上所有质量的惯性力形成一平衡力系,消除运动副中的动压力及机架的振动。 (2)机构的平衡 在连杆机构中,由于有做往复运动的构件和做平面运动的构件,其惯性力难以平衡,要从整个机构加以考虑来进行平衡。要将各个构件所产生的惯性力的合力和合惯性力矩在机架上得到完全平衡或不完全平衡。所以,也称做机构在机座上的平衡。 我们学习的重点是刚性转子的平衡,要求掌握刚性转子的平衡条件、计算方

平衡计分卡基本概念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 什么是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The 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就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按照卡普兰和诺顿的观点,“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的工具。它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各种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不同时段的考核,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建立起可靠的执行基础”。 平衡计分卡的起源 平衡计分卡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哈佛商学院的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Kaplan)和诺朗诺顿研究所所长(Nolan Norton Institute)、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David Norton)所从事的“未来组织绩效衡量方法”一种绩效评价体系。当时该计划的目的,在于找出超越传统以财务量度为主的绩效评价模式,以使组织的“策略”能够转变为“行动”而发展出来的一种全新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自创立以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很快引起了理论界和客户界的浓厚兴趣与反响。 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 年来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衡量业绩的方法。而是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未来驱动因素,即客户因素、内部经营管理过程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在集团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解释,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图、卡、表来实现战略的规划。 平衡计分卡的本质特征[1] 1、平衡计分卡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管理体系,是根据系统理论建立起来的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是在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施,将其四个角度的目标、指针,以及初始行动方案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之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以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2、平衡计分卡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的工具。平衡计分卡将战略分成四个不同角度的运作目标,并依此四个角度分别设计适量的绩效衡量指标。因此,它不但为企业提供了有效运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克服了信息的庞杂性和不对称性的干扰,更重要的是,它为企业提供的这些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从而更有利于企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目标的达成。

生产线平衡de基本概念

8.1 生产线平衡 8.1.1 基本概念 将作业分成可控制的作业包分配给各个工作地,每一个工作地有一个或者两个工人操作,决定如何将作业分配给工作地这一过程叫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的目标是分到各个工作地的时间大致相等。 达到生产线完全平衡的障碍主要在于组成具有同样加工时间的作业包是困难的。 1) 由于对设备要求不同或一些活动不相容,把这些活动分配到一个作业包是不行的。 2) 基本作业的时间差异通过作业分组解决不了。 3) 所要求的技术顺序也可能妨碍作业组合。考虑到下面三个操作:把第一个操作和第三个 操作分配到一个工作地时该工作地的时间正好等于第二个工作地的时间,但是,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8.1.2 生产线的节拍 节拍是指将完成单位产品所需要的作业分配到各工作地,各个工作地完成其上作业所容许的最大时间,如果节拍是2分钟,那么该生产线将每两分钟完成一个产品。 例如有一套工序,可能最小的节拍等于最长的那个作业时间(1分),可能最大作业时间等与各作业时间之和(0.1+0.7+1.0+0.5+0.2=2.5)。很明显,最大节拍是所有的作业在一个工作地上完成时出现的,最小作业节拍是分别在五个工作地上完成时出现的。 最小和最大节拍确定了生产线可能的产量范围,产量=OT/CT O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CT=节拍 假定一生产线一天运转8小时(480分),节拍为一分钟,则产量为OT/CT=480单位,当节拍为2.5分时,产量= OT/CT=192单位,假如无平行活动(两条生产线),那么产量必定介于192和480之间。若计划期产量确定后,可计算出节拍。 CT=OT/D D ——计划期产量 例如,产量是每天480单位,节拍是每天480分/每天480单位=1.0分 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出工作地数的理论最小值:min N t /CT = ∑ t ∑—各作业时间之和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知识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知识 (一)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与发展 从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文章到2000年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书籍的出版,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的业绩衡量体系转变成为用于战略执行的新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004年,卡普兰与诺顿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新书《战略地图》。《战略地图》实质是阐述的是如何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通过战略地图来描述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并且在无形资产的衡量和管理上面,提出了“战略准备度”这种新的概念。 (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 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是企业愿景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三)平衡计分卡的多角度理解 1.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平衡计分卡是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将其BSC四个维度的目标、指标,以及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企业的战略搭建执行平台,以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2. 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工具。BSC从四个纬度设计适量的绩效指标有效运作企业的战略。BSC为企业提供的绩效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有利于全面系统的监控企业战略的执行,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的目标达成。 3. 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战略的执行,必须将企业的远景规划与各级组织,包括各管理层乃至每个员工进行沟通,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战略与远景规划,并及时地给予有效的反馈。 (四)平衡计分卡与KPI的区别 二、平衡计分卡的维度 (一)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 ●财务维度。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表明我们的努力是否对企 业的经济收益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财务方面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客户维度。这一维度回答的是“客户如何看待我们?”的问题。客户是企业之本,是现代 企业的利润来源,客户理应成为企业的关注焦点。客户方面体现了公司与外界、部门与

工程热力学基本概念

第一章 工质:实现热能和机械能之间转换的媒介物质。 系统:热设备中分离出来作为热力学研究对象的物体。 状态参数:描述系统宏观特性的物理量。 热力学平衡态:在无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发生变化,则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 压力:系统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力。 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温标:温度的数值表示法。 状态公理:对于一定组元的闭口系统,当其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用与该系统有关的准静态功 形式的数量n 加上一个象征传热方式的独立状态参数,即(n+1 )个独立状态参数来确定。 热力过程:系统从初始平衡态到终了平衡态所经历的全部状态。 准静态过程:如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则封闭系统经历的每一中间状态足够接近平衡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准静态过程。 可逆过程:系统经历一个过程后如果系统和外界都能恢复到各自的初态,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无任何不可逆因素的准静态过程是可逆过程。 循环:工质从初态出发,经过一系列过程有回到初态,这种闭合的过程称为循环。 可逆循环:全由可逆过程粘组成的循环。 不可逆循环:含有不可逆过程的循环。 第二章 热力学能:物质分子运动具有的平均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分子势能称为物质的热力学能体积功:工质体积改变所做的功热量:除功以外,通过系统边界和外界之间传递的能量。焓:引进或排出工质输入或

输出系统的总能量。 技术功:工程技术上将可以直接利用的动能差、位能差和轴功三项之和称为技术功。功:物质间通过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传递的能量。 轴功:外界通过旋转轴对流动工质所做的功。 流动功:外界对流入系统工质所做的功。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使之完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卡诺循环:两热源间的可逆循环,由定温吸热、绝热膨胀、定温放热、绝热压缩四个可逆过程组成。 卡诺定理:在温度为T1 的高温热源和温度为T2 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其热效 率相等,与工质的性质无关;在温度为T1的高温热源和温度为T2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热机 循环,以卡诺循环的热效率为最高。 熵:沿可逆过程的克劳修斯积分,与路径无关,由初、终状态决定。 熵流:沿任何过程(可逆或不可逆)的克劳修斯积分,称为“熵流” 。 熵产:系统熵的变化量与熵流之差。 熵增原理:在孤立系统和绝热系统中,如进行的过程是可逆过程,其系统总熵保持不变;如为不可逆过程,其熵增加;不论什么过程,其熵不可能减少。 第四章

生产线平衡

生产线平衡 8.1生产线平衡 8.1.1基本概念 将作业分成可控制的作业包分配给各个工作地,每一个工作地有一个或者两个工人操作,决定如何将作业分配给工作地这一过程叫生产线平衡。生产线平衡的目标是分到各个工作地的时间大致相等。 达到生产线完全平衡的障碍主要在于组成具有同样加工时间的作业包是困难的。 1)由于对设备要求不同或一些活动不相容,把这些活动分配到一个作业包是不行的。 2)基本作业的时间差异通过作业分组解决不了。 3)所要求的技术顺序也可能妨碍作业组合。考虑到下面三个操作:把第一个操作和第三个操作分配到一个工作地时该工作地的时间正好等于第二个工作地的时间,但是,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擦污 --------"清洗 8.1.2生产线的节拍 节拍是指将完成单位产品所需要的作业分配到各工作地,各个工作地完成其上作业所容许的最大时间,如果节拍是2分钟,那么 该生产线将每两分钟完成一个产品。 例如有一套工序,可能最小的节拍等于最长的那个作业时间

(1 分),可能最大作业时间等与各作业时间之和 (0.1+0.7+1.0+0.5+0.2=2.5 )。很明显,最大节拍是所有的作业在一 个工作地上完成时出现的,最小作业节拍是分别在五个工作地上完成时出现的。 最小和最大节拍确定了生产线可能的产量范围,产量=OT/CT 0T=计划期有效工作时间 CT=^ 拍 假定一生产线一天运转8小时(480分),节拍为一分钟,则产量为 OT/CT=480单位,当节拍为2.5分时,产量=OT/CT=192单位,假如

精品资料网( https://www.doczj.com/doc/546417867.html, ) 25万份精华管理资料,2 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无平行活动(两条生产线) ,那么产量必定介于 192 和 480 之间。若计划期产量确定后,可计算出节拍。 CT=OT/D D ——计划期产量 例如,产量是每天 480 单位,节拍是每天 480 分/ 每天 480单位 =1.0 分可用下面的公式求出工作地数的理论最小值:N min t/CT t —各作业时间之和 假如计划产量为 480,那么为达到这一目标最少需要的工作地数目为完成单位产品时间 2.5分/节拍 1 分=2.5 取整数 3。 8.1.3 生产线平衡的程序生产线平衡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一种启发式 方法: 1) 先分配后续作业最多的作业 2) 先分配位置权数最大的作业,位置权数等于该作业及其所有后续作业的 时间总和。 程序如下: 1.确定节拍,求出最小所需工作地数 2.从工作地 1 开始,按顺序给工作地分配作业。作业的分配按作业 下先后顺序图由左至右进行 3.在每一分配前,利用下列标准确定哪些作业够资格分配给一工作 地: a) 所有先行作业都已经被分配 b) 该作业时间不超过该工作地的剩余时间如果没有够资格分配的作 业,继续下一工作地 4.每当一个工作分配后,计算出该工作地的剩余时间,剩余时间等 于节拍减去工作地总的作业时间。 5.如果出现两个作业情况都一样的情况,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解决: A. 分配加工时间最长的作业 B. 分配后续作业最多的作业 6.继续下去直到所有工作都已经被分配 7.计算一些指标。 生产线平衡率二各工序时间和/ (人数*CT) *100% 平衡损失率 =1- 平衡率 例:利用下图,完成: 1 .画出作业先后顺序图 2. 假定一天工作 8

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和特点

一、平衡计分卡的概念 (一)平衡计分卡的提出与发展 从1992年卡普兰与诺顿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平衡计分卡文章到2000年的《战略中心型组织》书籍的出版,平衡计分卡已从最初的业绩衡量体系转变成为用于战略执行的新绩效管理体系,平衡计分卡的应用和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2004年,卡普兰与诺顿又出版了一本关于平衡计分卡的新书《战略地图》。《战略地图》实质是阐述的是如何将组织的战略可视化,通过战略地图来描述组织的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成果的路径,并且在无形资产的衡量和管理上面,提出了“战略准备度”这种新的概念。 (二)平衡计分卡的定义 平衡计分卡以企业战略为导向,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和学习与增长四个方面及其业绩指标的因果关系,全面管理和评价企业综合业绩,是企业愿景和战略的具体体现,既是一个绩效评价系统也是一个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 (三)平衡计分卡的多角度理解 1. 平衡计分卡是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平衡计分卡是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设计,将其BSC四个维度的目标、指标,以及实施步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战略管理与实施体系。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的战略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企业的战略搭建执行平台,以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 2. 平衡计分卡是绩效管理的工具。BSC从四个纬度设计适量的绩效指标有效运作企业的战略。BSC为企业提供的绩效指标具有可量化、可测度、可评估性,有利于全面系统的监控企业战略的执行,促进企业战略与远景的目标达成。 3. 平衡计分卡是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为了战略的执行,必须将企业的远景规划与各级组织,包括各管理层乃至每个员工进行沟通,使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理解战略与远景规划,并及时地给予有效的反馈。 (四)平衡计分卡与KPI的区别 二、平衡计分卡的维度 (一)四个维度的具体内容 ●财务维度。其目标是解决“股东如何看待我们?”这一类问题。表明我们的努力是否对企业的经济收益产 生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财务方面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 ●客户维度。这一维度回答的是“客户如何看待我们?”的问题。客户是企业之本,是现代企业的利润来 源,客户理应成为企业的关注焦点。客户方面体现了公司与外界、部门与其他单位变化的反映,它是BSC的平衡点。 ●内部运作流程维度。内部业务维度着眼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回答的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的问题。 因此,企业应当甄选出那些对客户满意度有最大影响的业务程序(包括影响时间、质量、服务和生产率的各种因素),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并把它们转化成具体的测评指标,内部过程是公司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 ●学习和成长维度。其目标是解决“我们是否能持续为客户提高并创造价值?”这一类问题。只有持续提高 员工的技术素质和管理素质,才能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并提高经营效率,企业才能打入新市场,增加红利和股东价值。 (二)四个维度的相互关系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汇总

§4-1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 平衡态 准静态过程。 一、热力学系统(Thermodynamic System )(系统) 1.热力学系统 在热力学中,把所要研究的对象,即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物体或物体系称为热力学系统。在下一节中,将对热力学系统进行详细的讨论。外界环境(环境):系统以外的物质 1)概念:在热力学中,把要研究的宏观物体叫作热力学系统,简称系统,也称为工作物质。热力学系统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等。本章主要研究理想气体。 与热力学系统相互作用的环境称为外界。 2)热力学系统的分类:根据系统与外界是否有作功和热量的交换,系统可分为: 一般系统:有功、有热交换 透热系统:无功、有热交换 绝热系统:有功、无热交换 封闭系统:无功、无热交换(又称为孤立系统) 对于平衡态的系统,可以用压强、温度、体积来描述系统的状态。 根据系统与外界是否有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可分为: 孤立系统:无能量、无质量交换 ——isolated system 封闭系统:有能量、无质量交换 ——closed system 开放系统:有能量、有质量交换 ——Open system 绝热系统:无能量交换 ——adiabatic system 二、平衡态 1.气体的物态参量 对于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定量的气体,其宏观状态可以用体积V 、压强P 和温度T 来描述。描述系统状态变化的物理量称为气体的物态参量。有体积(V) 、压强(p)、温度(T) 1)气体的体积(V olumn )V —— 几何参量 气体的体积V 是指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所能到达的空间。对于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容器的体积就是气体的体积。 单位:m 3 注意: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的总和是不同的概念。 2)压强(Pressure )P ——力学参量 压强P 是大量分子与容器壁相碰撞而产生的,它等于容器壁上单位面积所受到的正压力。定义式为 S F P 单位:(1)SI 制帕斯卡 Pa 1Pa=1N ·m -2 (2)cm ·Hg 表示高度为1cm 的水银柱在单位底面上的正压力。 1mm ·Hg=1Toor (托) (3)标准大气压 1atm=76ch ·Hg=1.013×105Pa 工程大气压 9.80665×104Pa 3)温度(Temperature )T ——热力学参量 温度的概念是比较复杂的,它的本质与物质分子的热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温度的高低反映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在宏观上,我们可以用温度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并规定较热的物体有较高的温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