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册新人教版20200928125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册新人教版20200928125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册新人教版20200928125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同步练习册新人教版202009281250

19.青山不老

一、看拼音、写词语。

guī sù shù shāo lǜ zhōu

()()()

zī zhù gōng jìng qí jì

()()()

二、用“√“选择正确读音。

1.风大作时,能逆.(nì mì)吹牛马使倒.(dǎo dào )行,或擎.(qíng jìng)之高二三丈而坠.(zhuì duì)。

2.肆虐.(nüè nuè) 铁锹.(qiāo qiū) 盘踞.(jū jù)

享.福(xiǎng xiáng) 拐.杖(guǎi guài) 领悟.(wǔ wù)

三、按要求写句子、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缩句)

2.老人植树。(扩写,至少扩两处)

3.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4.这是了不起的奇迹。(改为感叹句)

5.他唯一的女儿多次三番五次的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修改病句)

四、选出破折号的正确用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表解释说明 B表声音断续 C表语意转换

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

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

五、根据课文片段完成下列练习。

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

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阐明了和是

的关系。

2.从文中“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可以看出什么?

3.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

埋.住(mái mán) 淤.泥(yū yù)

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一连串的数字,是为了说明

5.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6.从这两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这位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7.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答案

一、归宿树梢绿洲资助恭敬奇迹

二、1.nì dào qíng zhuì

2.nüè qiāo jù xiǎng guǎi wù

三、1.我知道环境

2.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荒山上夜以继日的植树。

3.难道青山是不会老的吗?

4.这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5.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的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去享清福。

四、C A B

五、1.黄土绿树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也不那么硬朗了。

3.mái yū

4.这位八十一岁的老人,在年迈之时创造的奇迹。

5.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6.无私、有爱心、坚强、珍爱自然。

7.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延续,而且随着在青山万古长青,所以作者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学奥秘的人等等。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以读为本。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首先让学生细细品读文本,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在有体会的地方写点文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给学生充分课堂自由阅读与感悟的时间。接着,是自由交流:A当学生交流到知道其天气情况,就顺带当文中三处写到实验天气的句子找出来品读。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随后抓住“欣喜若狂”体会富兰克林当时兴奋及高兴到极点的心情。学完课文拓展“当你看到高层建筑上的避雷针时想

对富兰克林说些什么。”学生们也能说出各自不同的感受。在以上教学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文本对话,畅所欲言,个性飞扬,使阅读教学具有了无穷的魅力。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这一案例教学中,我自始至终都让学生感受到富兰克林身上所具有的那种不迷信、敢于实验的崇高精神。遗憾的是由于多媒体电脑的原因没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风筝实验”,因此对于带电时麻绳“怒发冲冠”缺少表象认识,从而对于这一成语的引用理解的不够到位。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课后教学反思教后感 《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在课堂上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当学生自读完第二部分后,让他们说说富兰克林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答案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有的认为他是一个勇于探索科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三套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 《青山不老》课后作业及答案 一、在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归宿.(shùsù) 霜.冻(shuānɡsuānɡ) 享.福(xiǎnɡxiánɡ) 荡漾.(yànɡyàn)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①( )( )同舟②三( )五( ) ③与( )( )共存④与( )( )同辉 1.与词语①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木已成舟B.同舟共济C.顺水推舟 2.和词语②一样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按要求补充句子。 1.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为拟人句) 2.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风一吹,高低起伏,犹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补充为比喻句)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作者运用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漫山遍野的________比作__________,喻示老人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用上面的修辞方法写一个句子:我们荡舟漓江,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外阅读。 ①森林对人类的贡献是很大的。 ②当你走进森林,会感到这里的空气清新,使你忘记忧愁,精神振奋。为什么在森林里会有这种感觉呢?原来森林是一座氧气制造工厂,也是二氧化碳的巨大消耗者。人们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来到这座工厂自然就会感到舒心、惬意。据测算,二百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只要一公顷的森林就用掉了,而一公顷的森林一天可造六七百千克的氧气,足够七八百人一天吸用。 ③随着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猛增,人们感到城市里的噪音越来越大。森林具有吸收噪音、消除污染的作用,所以它又是净化城市的功臣。还有组成森林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们,也有一技之长,它们都能放出植物杀菌素,杀死有害细菌和害虫。有人测验,一公顷柏树林一昼夜内可以放出五十千克植物杀菌素,所以森林内的细菌就很少,一立方米空气的细菌含量多则三四百个,少则五六十个,而空旷地方每立方米空气就有细菌三四万个。 1.短文主要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了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文 7 徐悲鸿励志学画》精品教案_19

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看!今天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它们驰骋万里的身姿吧! 你喜欢这些马吗? 2、知道这位画马的大师是谁吗?板书:徐悲鸿 你了解徐悲鸿吗? (生简介徐悲鸿)成长经历、求学经历、成就 师总结:徐悲鸿擅长油画、素描、中国画,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最擅长画马,他画的马精神抖擞、豪气勃发,似乎要从画面上奔腾而下。 让我们记住这位大师的名字——齐读:徐悲鸿 2、揭题: 徐悲鸿的奔马为什么能画得如此传神,他的绘画技艺为什么会如此精湛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 3、齐读课题 4、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怎样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刚才同学们提出的质疑,老师帮你们归纳了一下,其实就是这三个。(出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出示) 第一组:嫉妒很不礼貌激怒 (1)“嫉妒”的嫉,读第二声齐读词 (2)你觉得怎样的动作、神态是不礼貌的? (3)齐读词 第二组:不知疲倦临摹购买 (1)“倦”右下方是,不是。生书空。 (2)A、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习字册,描一个红色的“倦”字再把课前老师发的纸蒙在第二个红色的“倦”字上,再描一遍 把这张纸拿掉,在田字格里再照着例字写一个 B、师总结:刚才同学们把纸蒙在字上描写的过程叫“摹”,照着写的过程叫“临”,这两个过程合起来就叫“临摹”。 临摹不仅是学习书法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绘画的最基本的方法。

B、怎样的临摹叫“潜心临摹”?(更为专心) (3)看到“购”,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4)齐读词语。 第三组:优异轰动承认错误 (1)承,后鼻音。震,前鼻音 (2)“优异”找个近义词(优秀、优良、卓越) (3)齐读 三、理清脉络 1、刚才,我们读准并理解词语,现在我们把这些词句送回课文,分小节来读一读。读的同学要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三组词语分别出现在哪一个自然段,请做上标记。 2、(课文读完)请大家交流一下,第一组词分别出现在哪几个自然段?(1)(1、2、3)你能用这几个词连起来说说1-3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吗? 师概括:那个外国学生很不礼貌的行为让徐悲鸿受了侮辱,他才立下学画的志向。板书:受辱立志课文第一部分讲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2)第二组词出现在?(4、5、6)? 第三组词出现在?(7、8) (3)【出示】学习任务 1、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朗读第二、第三段课文。 2、用上这两组词分别概括第二、第三段课文的主要内容。 3、照着板书,试着用四字词语提炼概括出来的段意。 (4)小组为单位交流 第二部分:板书:勤学苦练师述: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的。 第三部分:板书:轰动画界师述: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已经了解了每一部分课文的大致内容,现在你能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3、总结:同学们,刚才大家能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就叫把书从厚读薄,如果你长此以往,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四、精读第一部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图文讲解+练习 知识点 一多音字 卷:juǎn(卷曲)juàn(试卷) 载:zǎi(记载)zài(载客) 劲:jìng(苍劲)jìn(有劲) 恶:è(凶恶)ě(恶心)wù(厌恶)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 近义词 创造——制造盘踞——占领险恶——凶恶 选择——抉择恭敬——尊敬领悟——领会 劲挺——挺拔风雨同舟——同舟共济 三番五次——接二连三 反义词

干旱——湿润险恶——和善恭敬——傲慢 宏伟——渺小风雨同舟——过河拆桥 勇敢——胆怯不紧不慢——心急如焚 理解词语 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治理:管理,处理、整修。 领悟:领会的意思。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山川共存:与山川融为一体。 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 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次数频繁。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句子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黄土和绿树是互依互存,不可分割的。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19《天火之谜》课课练-苏教版

19 天火之谜 课内基础提优夯实课内基础,你就拥有了遨游语言天空的翅膀…… 一、拼音小关卡。 1.拼音看仔细,字体更要写工整。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最初的时候都是一条爆zhà()性新闻,总要面临fěng()刺和质疑。 但是勇敢的人总能jiē()开不为人们所熟知的秘密,用事实有力地击bì()嘲讽fěng(),从而开辟出新的前进的道路。 2. 给句中加点字注音。 (1)郭晶晶是连续四届的奥运跳水冠.()军。 (2)他外表光鲜,骨子里坏透了,是个衣冠.()楚楚的禽兽。 (3)班里很多同学的脖子上都挂着一把家里的钥匙.()。 (4)妈妈用汤匙.()给我们盛着汤。 二、词语游艺厅。 1. 解释成语中加点字的意思。 无稽.之谈:________安然无恙.:________ 怒发冲冠.:________ 不足.为奇:________ 2. 选词填空。 推算推论推测 (1)这种()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2)由此他大胆地(),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3)通过一步一步地( ),我终于把这道数学难题解决了。 3. 补充下列词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下面的句子中。 冷( )热( ) 欣喜()()()()一谈不足( )() A. 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怎么能________呢? B. 对别人的缺点进行________,是不文明的行为。 C.这种邻里间互帮互助的温馨行为,在这个社区早已司空见惯,________。 D.得知自己的节目能够上春晚时,”旭日阳刚”二人________。 三、句子训练营。判断下列问句的类型,并把问号去掉,不改变句意,换一种说法。 1.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

2019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 全册

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 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 一、填空: 1、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得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___,散热___。 2、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____形态的_____,这种现象叫___。 3、水蒸发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 4、物体的_____叫温度。____可以准确的测出物体的温度。 5、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___形成的___,这种现象叫____。 6、热在金属中是以____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____方式传递的,热是以____方式传递给太阳能热水器的。 二、判断: 1、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2、全地球上的河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迟早有一天,海洋会淹没陆地。() 3、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4、温度计的液面达到的刻度数值越大,表示温度越高。() 5、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涨冷缩的性质。() 6、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三、选择: 1、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________. (1)匀速下降(2)先快后慢(3)先慢后快 2、夏天架电线时应该绷得________. (1)紧一些(2)松一些(3)不松不紧 3、造霜时加入冰和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________ (1)0℃(2)0℃以上(3)0℃以下 4、把被加热的物体放在火焰的____部分加热。 (1)内焰(2)焰心(3)外焰 5、把未破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使其变圆这是____膨胀的缘故。 (1)水(2)乒乓球(3)空气 四、认、读、画: 写作:__写作:__读作:15摄氏度读作:__ 五、探索研究:

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9分)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六、问答题: 1、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做哪些事?(至少五种)(5分) 2、为什么锅把用塑料制作,而锅身用金属制作? 答案 一、填空:1、快快2、气态水蒸气蒸发3、蒸发面积温度空气流通程度4、冷热程度温度计5、1×2×3√4×5√6√辐射 二、二、判断:水凝结6、传导对流冷 三、选择:1(2)2(1)3(3)4(3)5(3) 四认、读、画:略 五、探索研究:略 六、问答题: 答:使乒乓球变鼓、弯玻璃管、炼钢提纯、铁轨留缝隙。还有夏天架线要松一些、夏天车胎里的、1气不要充太足,以免爆胎、弯塑料眼镜腿、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做饭、冻冰块、冷藏食物等。 2、答:因为塑料不传热,锅把用塑料制作是为了防止锅的热传到手上烫手。而金属是热的传导体,锅身用金属制作是为了更好地让燃烧的温度传到锅内,更好地煮好食物。 评分标准 分32 2分共一、填空:每空分18分共二、判断:每题3三、选择:每题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 篇一: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第十九课 1.牛毛细雨:细而密的小雨。 2.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3.书脊:是指书籍被钉住的一边。 4.赫然: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5.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应该这样。 6.殷勤:热情而周到。 7.莽撞:鲁莽,指言行、行动粗率而不审慎。 8.窘相:非常难堪的样子。 9.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10.摩挲:用手抚摩。 11.颓唐:精神不振作。 12.陡然:突然。 13.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14.憎恶:憎恨厌恶不喜欢。 1.模[mó]~范~仿

[mú]~样~板 2.恶[è]~果~劣 [wù]厌~可~ [ě]~心 3.塞[sā 子[sài] [sè]搪~活~~要~边~闭~i] 本文讲述了作者1932年在内山书店见了鲁迅先生一面 的事,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真挚而又深厚的爱戴之情。 篇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一面》教案 设计 一面 1 2 篇三: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9课《一面》教案 19、一面 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词语。 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悟句子,领会作者的感情及鲁迅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知鲁迅关怀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简介背景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在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这种精神,让作者周晔一生难以忘怀。同样,鲁迅的精神也感染了青年工人阿累,他用文字缅怀鲁迅,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一面》。(ppt,跟老师齐读课题两遍。)(二)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ppt)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广大群众闻讯后,冒着被反动军警逮捕的危险,争先瞻仰遗容,数万群众自动为他送葬。周晔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描述了当时的情景。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阿累,也就是后来湖南大学的校长朱一玮,于10月写了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一面》,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表,他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二、读准字词,感知大意 (一)学习字词 1、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ppt、练习卷)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9 钱学森|苏教版

19钱学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比较学习法,紧扣人物语言,感知特定时代环境中言语的特殊意义,体会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3.运用比较学习法,体会倒叙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根据中心确定详略的重要性,初步感知谋篇布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多层次地品读人物语言,感受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9课,看老师板书课题:钱学森。齐读课题。 2.出示照片:他就是钱学森。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出示人物简介。 3.明确: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那课文是如何塑造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的? 读课文(板书“读”) 二、初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前,你读了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挑战一下自己) (1)出示作业纸:填空,尽可能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在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驶往香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 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2)展示作业纸,对照检查,哪个字写错了?订正,评价书写注意点。齐读这段话。 (3)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再读,读出词意,读出语境。 (4)这些词都出自哪里?(课文第一自然段) 3.齐读第一自然段。(加粗)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比较阅读】把“他”后面的逗号去掉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逗号,提醒我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突出人物他,更能表现出对钱学森的崇敬、敬佩之情。指读、齐读。) (2)小结:用心读文,哪怕一个小小的标点,一个简单的停顿,也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在读中比,在比中读。(板书:比) (3)课文赞扬了他什么品质?(板书“爱国”) (4)迅速浏览全文,画出最能体现他爱国品质的语句。(语言) 三、悟语言看环境 1.出示两段话,指读。 2.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最能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自学要求:(1)默读课文2—6自然段,联系语境想想: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2)用心品读钱学森的话,圈出重点词语,批注自己的感受。 3.学生读文批注。 4.交流讨论:

2019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 学 设 计 2019年7月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包括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容量单位经常用来度量容器里容纳液体的体积。本册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因为这一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点教学容量以及容量单位,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在体积之前教学,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一道例题通过三个活动使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认识容量这一新的概念,同时产生认识容量单位的心里需求,由此过渡到第二道例题容量单位“升”的教学,感受升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并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从感性上认识1升有多少。 “想想做做”培养学生以不同的方法比较容器的容量,认识容量单位“升”。 【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每组一把同样大小的水壶,每组不一样大小的杯子,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小组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天火之谜》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天火之谜》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按拼音写汉字 dì qiú léi bào jī dǎo nù huǒ léi shén kě pà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多音字组词 空kòng ________kōng________

倒dǎo________dào ________ 解jiě________xiè________ 3.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静电 雷暴 谜团 伴随 推测 4.写出近义词 震惊________宣告 ________说明 ________ 骤然________靠近 ________突然 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震惊 ________宣告________说明 ________ 骤然________靠近 ________ 6.形近字组词 谜________ 怕________ 伴________ 迷________ 拍________ 绊________ 7.选词填空。 茂盛茂密 ①森林里到处可以看见________的枝叶。 ②夏天到了,森林里的树木长得________,鲜花到处可见。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雷电交________ 不足为________ 无稽之________ ________为一谈 怒发冲________ ________喜若狂安然无________ 冷________热________ 9.解释下列词语 ①雷电交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9课《钱学森》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 题 (每空 xx 分,共xx 分) 一、基础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前额 诚恳 贡献 2.我能把字写漂亮。根据拼音写汉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ǎn lù fù yù fù měi liú xué 3.辨形组词。 坦________ 袒________ 裕________ 浴________ 4.解词。 ①眺望: ②劈波斩浪: 5.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造就 成就 练就 ①学校为祖国________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②他肯吃苦,________了一身功夫。 ③父母的自我牺牲,________了儿女的辉煌。

6.我会读。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埋(A.mái B.mán)藏________兴(A.xīng B. xìng)奋________ 埋(A.mái B. mán)怨________高兴(A.xīng B.xìng)________ 7.我会写。描写贡献大的成语: 例:丰功伟绩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 ________ ④________ 8.修辞辨析。 ①一群灰鸽在我们面前大摇大摆的散步。 ________ ②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________ 9.用钢笔描红。 额赴裕贡 10.拼一拼,写一写。 qián fù hòu jì jiàng lǐng tiào wà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写出近义词。 丰厚________ 稳健________掩埋________ 渴望________ 特长________ 暴露________ 12.我会填空。 新中国建设史上涌现了许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①为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的是________。 ②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我国第一代________,被誉为“东方魔稻”。 ③________兰考治沙,心系人民,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13.按要求写句子。 请写出不同场合中使用的敬词或谦语。(限用二字词) 邀请朋友到家中做客,你可以说:“我在家里________你的到来。” 请人阅读自己的作品,应谦虚地说:“请您多提宝贵意见”或“请您________” 询问长者年龄,应尊敬地问:“您老人家________?” 1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 . 目前,不少群众的法制观念比较薄弱,确实需要大大提高。 C . 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 . 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15.下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同步练习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137分) 1. (4分)连一连。 蓝色的_______ 云朵 白色的_______ 葡萄 紫色的_______ 眼睛 黑色的_______ 大海 2. (4分)选字填空。 再在 这儿真好玩,我下次还要_______来。 小猫_______小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这道习题,请你_______做一次。 请问:“那家工厂_______哪里?” 3. (5分)请把词语娃娃排排队。(连词成句) ①小草变春天绿了到了 ②故事我们喜欢的老树 4. (12分)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纟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口_______ _______ _______

讠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宀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 (5分)连线题 6. (1分)把下面的词语排列成通顺的话。 医生和护士消息附近医院接到的 (1)医生和护士消息附近医院接到的_______ 7. (4分)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整体梳理。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校。 8. (15分)按要求写句子。 (1)蟋蟀不勤劳。蟋蟀不会有舒适的住宅。(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2)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修改病句) (3)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 9. (5分)按照课文看拼音写词语。 yóu dìzhī zhūkuà ɡuò _____________________ qí miàoɡuó jì ______________ 10. (5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

简单周期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够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的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呢, 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老师这儿有两个号码:162532163724 123412341234 请男同学记住第一个号码,女同学记住第二个号码,看谁记的最快,记住的请举手。 为什么女生记的这么快? 哦,原来女生记的号码是有规律排列的,按1234的顺序重复出现3次,像这样有规律的现象在我们身边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从生活里去找一找。 2、师:前一阵是国庆节,看,公园里装扮起来了,我们一起去看公园里看一下呢!(课件出示例1图)漂亮吗?(……)

五颜六色,确实挺漂亮!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盆花、彩灯、彩旗的摆放规律吗? 3、师:那盆花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同桌之间先说一说。(给予时间讨论) 4、师:谁先来说说盆花的规律?(蓝黄红蓝黄红蓝黄红……) 蓝色黄色红色的盆花依次重复出现,所以是以几盆为一组,重复出现,每组的排列顺序是?(生答,师ppt出示) (生答师板书:盆花 3盆为一组蓝黄红) 5、师:彩灯的规律呢?(生答,师ppt出示) (生答师板书:彩灯 4盏为一组红紫绿紫) 6、师:最后彩旗的规律呢?(生答,师ppt出示) (生答师板书:彩旗 4面为一组红红黄黄) 7、师:像盆花、彩灯、彩旗这样以几个为一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称作为周期现象。 二、自主探究 1、师:刚才我们积极开动脑筋分别找出了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规律,接下来,我们运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2、师问:以盆花为例,在图中,我们只看到9盆花,照这样摆下去,从左起第19盆是什么颜色的花?你是怎么思考的?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把你自己的想法写在白纸上。(给予充足时间)教师巡视后,指名交流。(每种方法教师都给予评价) 3、师:某某你的方法是?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青山不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青山不老》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含答案)【知识点】 一多音字 卷:juǎn(卷曲)juàn(试卷) 载:zǎi(记载)zài(载客) 劲:jìng(苍劲) jìn(有劲) 恶:è(凶恶)ě(恶心)wù(厌恶) 宿:sù(宿舍)xiǔ(一宿)xiù(星宿) 参:cān(参加)shēn(人参)cēn(参差不齐) 近义词

选择——抉择恭敬——尊敬领悟——领会劲挺——挺拔风雨同舟——同舟共济三番五次——接二连三 反义词 干旱——湿润险恶——和善恭敬——傲慢宏伟——渺小风雨同舟——过河拆桥 勇敢——胆怯不紧不慢——心急如焚 理解词语 丈:原市制单位,一丈约等于3.3333米。

失。 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 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 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治理:管理,处理、整修。 领悟:领会的意思。 风雨同舟: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山川共存:与山川融为一体。 日月同辉:日月的光芒交相辉映。

三番五次:形容次数很多,次数频繁。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句子解析 1.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事没有完成,这条山沟还需要他,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天火之谜》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天火之谜》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中进行“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本课时立足1—3自然段着重研究雷暴可怕和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和观察体验、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且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学生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篇写人叙事类文章,对于学习本文,通过事情,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3、本节课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感受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勇于探索的精神中如何渐进升华对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主动对生字正音、悟形,理解生词的意思。 2、知道“天火”是“雷暴”,“雷暴”是普通的放电现象,这个科学结论是由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证明的。 过程与方法: 从富兰克林观察→推测→探究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崇敬伟人,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

学生面对质疑的勇气与执着。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文本品读中感受雷暴可怕和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文本解读中,渐进升华学生对富兰克林的情感,培植学生崇敬伟人、科学研究的精神。 五、主要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 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由“谜”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 指读课文的第一节。

六年级语文上册 19《钱学森》课课练 苏教版

19 钱学森 1.拼音小关卡。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lùlòu)袒露.心迹( ) 露.马脚( ) 崭露.头角( ) (zǎi zài)运载.火箭( ) 三年五载.( ) 载.歌载舞( ) (xīnɡxìnɡ)兴.致勃勃( ) 兴.旺发达( ) 兴.师动众( ) 2. 词语立交桥。选词填空。 希望愿望凝望渴望 (1)一艘巨轮正驶往香港,钱学森站在甲板上,深情地()着祖国的方向,心潮起伏,埋藏心底多年的()就要实现了,他是多么()能尽快回到祖国的怀抱呀! 优秀优越优裕优厚优异 (2)尽管美国给予钱学森的待遇是()的,生活是()的,工作条件也是()的,但是,这一切都吸引不了中国人民()儿子——钱学森,他要回到祖国,用自己的 学识为祖国建设服务。 3.名人纪念馆。总览全文,回答问题。 本文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________在美国留学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回国后,为我国________和________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 4.词语梦工厂。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再选词填空。 (1)形容非常广阔,无边无际。 ( ) (2)形容思念很深的心情、情绪。 ( ) (3)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 ( ) (4)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 ) A. 骏马在__________的大草原上驰骋。 B. 这位台湾同胞终于回到了__________的故乡。 5.句子阅读吧。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1)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①“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指的是。 ②表达了钱学森的感情。 (2)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①引用诗句的的目的是。 ②他们“格外兴奋”的不仅仅是因为这一天是,更重要的是 。表达了钱学森。 6.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文章的最后。把它放在开头用了一种________的写作 方法,好处是:。 7. 精彩展示厅。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 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 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袒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阅读钱学森说的话,回答问题。

说文解生字四年级上册第十九课(苏教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说文解生字 第十九课 1、题 说文:形声。从页(xi?),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字义:写作或讲演内容的总名目:题目。主题。话题。题材。题旨。 练习或考试时要求解答的问题:试题。问答题。 写上,签署:题名。题字。题壁。题诗。题辞。题跋。 按语:就在本册第六课的二类生字中已经出现过一次了。 2、蜘 说文:形声。从虫知声。 字义:蜘蛛。 3、蛛 说文:形声。从虫朱声。 字义:指“蜘蛛”:蛛网。蛛丝马迹(沿着蛛网的细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按照马蹄的痕迹可以寻到马的去向。比喻细微的端绪或形迹)。 4、封 说文:会意。金文字形,左边象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 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郭沫若曰:“古之畿封实以树为之也。此习于今犹存。然其事之起,乃远在太古。太古之民多利用自然林木以为族与族间之畛域,西方学者所称为境界林者是也。”。李孝定曰:“封之本义当以郭说为是,许训乃后起之义。字象植树土上,以明经界。爵诸侯必有封疆,乃其引申义。”本义:疆界;田界) 字义: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 疆界:~疆。~域。~界。 限制:故步自~。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 姓。

5、悉 说文: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悉,详尽也。——《说文》悉,尽也。——《尔雅》 字义:知道:洞悉(很清楚地知道)。尽悉。获悉。来函敬悉。 尽,全:悉力。悉心。悉数。(完全列举,如“不可悉悉”)。 6、邮(郵) 说文:会意。从邑垂。垂,边郵;邑,城邑。“邮”,从邑,由声。本义:古地名。邮,左冯翊高陵,从邑,由声。——《说文》。按,邮亭,邮乡,在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字义:由国家专设的机构传递信件、款项、物件等:邮递。邮包。通邮。 有关邮务的:邮政。邮购。邮船。 特指“邮票”:邮展。邮坛(集邮界)。集邮。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邮吏。 7、阅 说文:形声。从门,说省声。象在门里清点东西。本义: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阅,具数于门中也。——《说文》 字义:看,察看:阅览。阅读。翻阅。传(chuán )阅。批阅。订阅。检阅。阅兵。 经历:阅历。已阅三月。 容,容许:“我躬不阅”。 本钱:折阅。 总聚,汇集:“川阅水以成川”。 8、款 说文:会意。从欠,省。歀,款或从柰。本义:诚恳,真心。款,意有所欲 也。(译文:款,内心有所欲求。字形采用“欠”和省略了“宀”的“”会义。“歀”, 这是“款”的异体字,采用“柰”作声旁。)由本义引申为诚心顺从,归服,又引申为盛情招待。款也假借表示敲击,通“叩”。宽又表示缓慢。另外,款还指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由此引申指书画上的题名。款在宋元以后表示条目事项,由此引申指款式样子。款又指钱财费用,如款子,款项。 字义:诚恳:款留。。款待。款洽(亲切融洽)。款诚。款语(恳切谈话)。器物上刻的字,书画、信件头尾上的名字:落款(题写名字)。题款。 式样:款式。 法规条文里分的项目:条款。第三条第一款。 经费,钱财:款项。款额。公款。存款。汇款。 敲打,叩:款门。款打。款塞。款关而入。 至:“绕黄山而款牛首”。 留,招待:款客。 空:“款言不听,奸乃不生”。 缓慢:款步。款款。 9、览(覽)

最新苏教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雕萝卜》word教案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赏析,了解萝卜雕刻得艺术特征和雕刻萝卜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巧妙得利用萝卜得外形、质地、颜色、肌理进行联想设计,运用雕刻、镶嵌、连接等方法,创作生动有趣得造型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造型游戏中,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得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萝卜雕刻得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巧妙地利用萝卜得外形、质地、颜色、肌理进行联想设计,用巧雕得方法完成有创意得雕刻作品。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在以前得美术课中,我们欣赏了大量得雕刻作品,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几件雕刻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雕刻作品有什么独特得地方?(展示萝卜雕刻作品)对!它们是用萝卜雕刻而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衔接以前学习得雕刻艺术内容,轻松得将学生带进雕萝卜得学境中。 师:先让我们来欣赏几个萝卜雕刻作品,观察一下是什么萝卜雕刻得,用了什么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萝卜得品种很多,它们得形态各异,颜色多样。(课件:萝卜得品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萝卜得品种,及不同品种萝卜得形状、颜色和特性。 师:萝卜得食用营养成分很高,还有药用价值。它还可以通过我们巧妙得制作后装点美化我们得生活。还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美丽得造型,为我们得生活带来许多得情趣。(课件:简易得萝卜雕刻) 师:这是怎么做出来得啊?看看老师是怎么做得!(展示台上演示实际操作或视频制作步骤) 设计意图:了解雕萝卜简单得切割移位,就可以达到有趣得造型效果。激发学生得创造欲望。

(实物展示台上演示切割移位拼接方法,特别提醒用刀安全)三、了解工具得使用 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雕萝卜要有既好用又安全得刻刀,掌握使用它们得方法,才能安全地、愉快地进行雕刻。(课件:几种常用刻刀得介绍,和它们得使用方法)设计意图:工具得使用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有着重要得作用,是个不可或缺得环节。 四、尝试雕刻 师:看到这里,同学们都有了要刻一刻得冲动了,拿起我们面前得刻刀和萝卜,你也尝试雕刻一件作品!你用学到得方法用萝卜雕刻一件作品。看谁雕刻得最注意安全。(第一次作业) 设计意图:通过切切、挖挖、拼拼、接接等简单得方法,达到对萝卜得外形再塑造。 五、作品展示学生交流 师:你雕刻得是什么形象?用了什么刀法?注意安全使用刀具了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