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书

测量3133班三组

李迪岳鹏飞薛敏刚赵磊磊李成金祥段小勇

目录

1 概述 (1)

2 作业依据 (1)

3 基本规定 (1)

3.1 作业基准 (1)

3.2 技术要求 (1)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

5 变形控制测量 (1)

5.1 平面控制测量 (1)

5.2高程控制测量 (2)

6 建筑变形测量 (3)

6.1 监测项目及周期 (3)

6.3 沉降观测 (3)

6.4 数据处理分析 (4)

7 施工组织 (4)

8 提交成果资料 (4)

1 概述

为了满足渭南市环境监控中心的工程施工要求,对该工程的基坑开挖进行建筑变形测量,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2 作业依据

1、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2、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3、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4、GB/T 12898-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 基本规定

3.1 作业基准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3.2 技术要求

建筑变形测量的级别为二级,沉降观测的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位移观测的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为±3.0mm。

4 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索佳NET 05型全站仪1台

2、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03 1台

3、南方测绘平差易2005 1套

5 变形控制测量

5.1 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⑴位移观测

的基准点(含方位定向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工作基点应便于检核;⑵GPS控制点还应满足:a.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b.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小于15°;c.远离无线电发射源、高压线、大面积的水域等。

5.2高程控制测量

1、沉降观测的高程基准点不少于3个,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形成闭合环或形成有符合路线构成的结点网。

2、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⑴高程基准点应选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方;⑵高程基准点、工作基点之间宜便于进行水准测量。

3、高程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标石、标志的选型及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高程基准点的标石按照点位的不同要求,标石形式采用《建筑变形测量规范》附录A 执行。

4、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采用的观测方式为二级的单程双测站。

5、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表1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m)

表2 水准观测的限差(mm)

6、水准仪的i角不得大于20″,在开始一周内每天进行i角的检校,若i角比较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1次。

7、每测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

8、高程控制测量的数据处理采用南方测绘的平差易2005。

6 建筑变形测量

6.1 监测项目及周期

监测项目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周边建筑物变形、地表裂缝和主体工程施工期间的沉降位移。同时对场内地下水位进行监测。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及天气情况确定。初期及基坑开挖完成前不少于1次/天,特殊天气条件下(暴雨、爆破等)应加密监测密度。变形速率异常应加大监测频度;当边坡顶部最大位移超过基坑开挖深度的3‰,或位移速率连续三日大于3mm/天,应进行监测报警。沉降位移观测:主体工程施工期间,建筑物每加一层观测一次,内部墙体每加载一层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至竣工后一年。

建筑变形测量的首次观测连续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并取观测结果的中数作为变形测量的初始值。

6.2 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实际情况每15~20米处布设一个沉降点。

2、沉降观测使用天宝公司的DiNi03型电子水准仪,按照二级的要求进行观测,技术要求同5.2高程控制测量的章节。

6.3 数据处理分析

每期建筑变形观测结束后,应依据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并计算各种变形量。变形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采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变形监测专用软件。数据处理中数据取位要求见下表:

7 施工组织

为了保证该项目的优质高效施工,成立小组,设组长1人,副组长1人,其中组员5人。

8提交成果资料

1、变形观测点位分布图

2、沉降观测成果表

3、时间-荷载-沉降量曲线图

4、等沉降曲线图

5、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

6、水平位移曲线图

6、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

7、变形分析报告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公司承接了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五福堂水库的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佛山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测区北临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南至衡南县,西有107国道,东与春陵河相依,面积约5.0k ㎡;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 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1:2000地形图的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1:20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的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大皂山、D级GPS点东阳派出所、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衡韶5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 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虎石台地区控制测量设计书 班级09181 组别第一小组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任务概述 1、测量要求 根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任务。应委托方要求,测量虎石台地区三等控制网与即要考虑与原城镇三等网的联系,又要考虑镇内的个小区的独立性,充分体现布网的高精度和便利性。按设计要求将虎石台控制网沿测区周围布设,设计精度为三级。并按主轴线分成两个区域做到每个区域各有五个控制点。测区附近要埋设六个GPS水准点。另外,还要根据布好的控制网实地放样出19个轴线点,并埋设标石。 2、测区范围 本测区范围:虎石台镇整部,三条主干道,一条铁路,南至詹屯,北至新城子,东至国道,西至道义开发区。占地约25平方公里。此次控制,地形测量执行以下技术标准,规范及规定﹕ GB50026-93《工程测量规范》 GB12898-91《国家一、二水准测量规范等》 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概况 本测区为沈阳市沈 北新区虎石台镇,面积约 25km2,测区地势较为平 坦,但高楼、小区及树木 等较多给控制测量带来 一定困难。该地区大气能 见度差,测区内杂草丛 生,给外业测量工作带俩 很大不便。 2、气候条件 测区气候干旱,早晨

多雾,夏季炎日,年降水量600-920mm,大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全年平均气温已七、八月份最高。最高气温可达+38度,最低气温可至-19.7度,冬季多北风,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最大风速为25-32m/s,最大风力可到11级。 3、交通情况 测区内中间有国道(南北走向),南侧有城镇道路(东西走向),西侧有铁路,陆路交通方便。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虎石台基础控制测量)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⑴初测目的:根据测量资料进行纸上定线和相关的内业工作,初 步确定采用的路线方案,为编制初步设计提供所需的基础资料。 ⑵定测目的:通过现场测量并进行优化,再实地放线定桩确定构 造物的位置,为施工设计提供资料 二.工程资料 (一)、资料的收集利用: 1.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三角点成果(见下表)。 2.沈阳测绘局III等以上水准点成果(见下表)。 已知三角点、水准点成果表 4.高程控制部分:二等水准点有虎石台公园北门(dt31),建设南一路(dt10),矿中(dt30),国道北侧(dt29)四点。 (二)、技术依据: ①《控制测量规范》。 ③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变形测量技术总结

变形测量技术设计书

第一部分、测量项目概述 一、任务来源 为了保证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筑物安全,小组接到了对10、11宿舍楼建筑物垂直度监测的任务。 该几栋楼建筑地基为中密卵石土,属中压缩土,地基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物变形测量的级别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第3.0.4条的规定为二级,沉降观测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 测区概况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西段(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4)测区内地势平坦,地形并不复杂,但杂草较多。 (5)黄河水院内设有小卖部食堂开水房洗浴中心理发店住宿区,基本符合一般城市生活标准。 测量现有2011年生产的1:500数字化地形图,其坐标北京坐标系,高程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经现场踏勘,该地形图内测区现有地形基本没改变,可作高程基准点点位设计用。 二、测量项目内容 按照委托方要求,测量项目内容为: 10#、11#楼施工期、使用期头三年的建筑物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周期为两天,每两天观测一次,工期为一周共测量测量2次。 三、测量项目所执行的技术标准 建筑物沉降测量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执行;

建筑物垂直度测量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8.3.11相关内容执行。 第二部分设计方案 一、高程基准点的布设与测量设计 1、高程基准点应距建筑物施工场地有一定距离,又能保证用较短的水准路线连测到高程工作基点,更重要的是要稳固和安全。根据现场踏勘,建筑物施工场地东面为宿舍区,人员较复杂,很难保证点位稳固和安全,水准路线增长,宿舍区内人员较复杂,点位安全难以保障,因此,我们将高程基准点选择在西面的环路边,且满足《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高程基准点点位与邻近建筑物基础最大宽度的2倍”的要求。 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案及点位埋设要求 闭合的水准路线组成高程控制网,为什么我们要布似乎多于的宿舍楼高程基准点呢?一是宿舍楼东面无可靠的布点位置,二是多一组高程基准点能使基准点更安全,不致于发生被破坏后无法实施沉降观测的情况,三是便于对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检验。因此,高程控制网测量时,环路高程基准点为起点,先设站测量两个基点的高差后,再以该站测向工作基点, 高程控制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数据从施工控制网引测。 高程基准点的布设及高程控制网测量路线见《工程平面位置图及基准点分布图》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4.4.1第2、3条的规定,高程控制网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测,水准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相应规定。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 2,总建筑面积约23 万m 2,地下建筑面积约8.7 万m 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 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测量技术设计书模板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 安联 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11 年09 月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 编写:马鑫成 审核:肖鹏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20 11 年09 月

目录 1、概况 (1) 2、作业技术依据 (1)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 (1) 3.1 图件资料 (1) 3.2 平面控制资料 (2) 3.3 高程控制资料 (2) 4、控制测量 (2) 4.1 GPS 控制测量 (2) 4.1.1 选点 (2) 4.1.2 埋石 (3) 4.1.3 GPS 观测 (3) 4.1.4 内业计算及精度 (4) 4.2 高程控制测量 (5) 4.2.1 四等水准测量 (5) 4.2.3 内业计算 (6) 5、地形图测量 (7) 5.1 地物点平面位置中误差 (7) 5.2 最大误差 (7) 6、数据处理 (7) 6.1 系统选择 (7) 6.1.1 平面坐标系统选择 (7) 6.1.2 高程系统选择 (7) 6.2 控制测量精度与要求 (8) 7、中桩放样、电力线悬高测量精度与要求 (8) 8、人力物力资源 (8) 9、检查验收 (10) 10、上交资料 (10)

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测量技术设计书我公司承担了海峡两岸经济区高速公路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GPS空制网 和高程控制网复测、1:2000 带状地形图修补测、中桩放样、横断面测量、桥梁测量、工点测量、隧道口1:500 地形图测量、悬高测量等测绘任务。现根据《技术要求》及测区的具体情况,为使测区工作顺利开展,统一技术标准,特制定本技术设计书。 1、概况 测区位于东经:117° 30'?117° 45';北纬:24° 42'?25 ° 12'。漳州至永安联络线漳州段南起厦成高速公路玉兰枢纽互通,沿线经丰山、潭口、汰口、沙建、下樟、南坑山、天宫、新圩、红旗山、华安县城、草坂、石门岭、坪山村、北至漳平界小集站。路线长 65.733 公里。沿线邻近各乡镇均有等级公路(县道)或水泥路(村道)相通,部分县道、乡村公路断续贯穿,交通一般。测区沿线大部分为山地或丘陵地;部分为山地和村庄。线路沿途多为丘陵地、山地,植被覆盖密集,有松树、香樟树及竹林等。 2、作业技术依据 2.1《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以下称《规范》; 2.2《公路勘测规范细则》(JTG/T C10-2007),以下称《细则》; 2.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 2.4 《测绘产品质量检查验收规定》(CH/T1002-95); 2.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95); 2.6 本技术设计书。 3、已有资料及其利用 3.1 图件资料 (1)福建省测绘局近年来出版的1 : 1万地形图,可做为工作底图; ( 2)福建省地质测绘 院航测的1:2000 带状地形图; (3)由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1:2000路线平纵面图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班级:测绘B091 设计人: 学号: 2012年12月15日

第一部分概况 1.1 工程概况 该项目基坑开挖较深,并且开挖处距离水街已有建筑、走马河堤岸较近,有可能扰动基坑周围的地质结构,容易导致基坑周边的基坑墙体出现坍塌,从而影响施工安全,还有可能扰动紧邻基坑的建筑物出现变形。按照规定应对都江堰市水街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和沉降以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观测,从而对基坑以及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做出判断,达到为施工决策服务和施工安全的目的。 1.2 任务概况 ××市××公司,拟对××市水街基坑项目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以监视施工过程中基础变形的大小和规律,从而确保基坑和周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并验证有关设计参数。 1.3 技术依据 1.××水街总平面图.2012年12月;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 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二部分水平位移监测方案设计 2.1 基准点与监测点的位置设计与埋设 为监测××市水街基坑边缘的水平位移,根据基坑周围的地形情况,拟在基坑附近稳定的地面上布设3个基坑边缘水平位移监测的基准点,基准点采用常规刻有十字的地面测量标志。 水平位移监测点直接布设在基坑周边抗滑桩外侧1m至2m的地方,拟在××市水街基坑边缘布置16个基坑安全监测的监测点,监测点也采用常规地面测量标志,水平位移监测点点位布置及编号见后附图1所示。 2.2 监测方法及其精度设计

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组

控制测量生产设计实习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绘1301班5组 2016年7月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 控制测量生产实习是学生在修完《控制测量学》课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较全面、系统的训练,以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接合。 2.任务目的 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③培养吃苦耐劳、爱护仪器工具、相互协作的职业道德 3.测区范围 中南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浏阳乡村发现度假村)地处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乌龙社区,距浏阳市区 30 多公里、距省会长沙约 40 公里,位于东经 113°26′、北纬 28° 17′。 4.测区任务 二等水准测量:每二个小组完成全网观测、数据处理二级GPS-RTK 测量。 5. 实习仪器工具 水准仪:ZDL700(8+2 台)、DSZ2(8+1 台)及其配套水准尺,含测伞、测轮、尺垫、数据线、脚架、竹

杆等; 6. 使用软件 GPS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包括基线解算和网平差)采用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HGO 事后GPS 测量数据处理软件进行。 二、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 1.自然地理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呈贡县斗南镇,距斗南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国土面积2.06平方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5.4℃,年降雨量805毫米,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560亩,人均耕地0.89亩,林地210亩。 2.引用文件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3)《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24356-2009) 5)《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 1016-2008) 6)《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2.坐标系统:北盛坐标系 (椭球参数:a=6378140m,f=1/298.257;L0=113°30′00″) 高程系统:北盛高程系(H DA65 =102.000m) GPS-E 级网点略图

(完整word版)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书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八月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供水站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 方案编写人:李鹏飞 审核人:王青懿 总工:江爱国 单位负责人:冯小华 山西太行矿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八月

目录 一、工程基本情况 (1) (一)工程概况 (1) (二)目的与任务 (1) 二、编制依据 (2) 三、沉降观测方案 (2) (一)沉降观测精度、时间、次数: (2) (二)基准点和观测点的布设 (4) (三) 沉降观测设备仪器、技术要求及控制要点 (4) (四)点位的埋设和施测要点 (6) (五)施测方法 (7) 四、沉降观测提交的成果资料 (8) 五、质量控制措施 (8) 六、观测点的保护 (8)

建筑沉降变形观测方案技术设计书 一、工程基本情况 (一)工程概况 晋城市城市供水管网提升工程位于晋城市北石店镇畅安路以东,陵沁路以南,场地南侧为城市规划道路,拟建场地总占地面积6930m2,建筑用地6300m2,道路用地630m2。该工程拟建建筑物包括:调度中心、泵房、维修车间、消毒间、预留滤池、吸水井及清水池,均为1-2层建筑,其中业务用房占地面积613.53 m2,建筑高度5.25 m;泵房占地面积283.81 m2,建筑高度6.15 m;维修车间占地面积152.51 m2,建筑高度4.35m;消毒间占地面积159.25 m2,建筑高度4.35m;吸水井占地面积120 m2,地下高度4.0m,地上高度1.0m;预留滤池占地面积120 m2;清水池一占地面积259.93m2;清水池二占地面积259.79m2。 该工程设计单位为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监理单位为德圣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公司,于2017年4月5日开工建设,主要建筑物含泵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维修车间、消毒间、业务用房一层。 (二)目的与任务 本次设计的目的及任务是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

机场实测障碍物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1 概述 (1) 1.1 测区自然概况 (1) 1.2任务概况 (1) 二、基本控制测量工作流程图及人员、仪器设备的组织 (1) 2.1工作流程图 (1) 2.2人员、仪器设备组织 (2) 3 测区内已有测绘资料 (3) 3.1 已有成图 (3) 3.2 已有大地测量成果 (3) 4 作业技术依据 (3) 5 技术设计方案 (3) 5.1采用的坐标系、高程基准 (3) 5.2拟定的作业方案 (4) 5.3 测量精度指标 (4) 5.4 作业方案及技术要求 (4) 6、质量控制要求和质量措施 (18) 6.1质量控制要求 (18) 6.2质量措施 (19) 6.3控制测量各级检查的比例 (19) 7 上交成果资料 (20)

1 概述 为振兴辽宁经济,提供基础的地理信息,根据辽宁省基础测绘计划的安排,此次将于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底完成营口盖州、营口(北区)、锦州(南区)、盘锦(西区)等地1:1万地形图284幅更新及建库任务。 1.1 测区自然概况 测区位于东经121°00′~ 123°00′,北纬40°00′~ 41°20之间,行政隶属锦州、营口、盘锦市。 测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春季多风,年降水在200~800mm之间,多集中在七、八月份。年平均气温8℃,每年十一月份结冰,次年三月解冻。外业最佳作业期为5~7月和10~11月。 锦州南测区位于锦州市南面至渤海海边,共10幅,为平原地区,农作物以旱地作物为主,小凌河入海口位于测区内;盘锦西测区位于盘锦市西面共36幅,为平原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双台子河纵贯测区,由此入海口;营口北测区位于营口市北面,共14幅,为平原地区,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大辽河纵穿测区西部;营口盖州测区共71幅,测区北部和西南部分地区为平原,其余大部分地区为山区,盖州市城区位于测区内。 1.2任务概况 参照国际民航组织“附件14面”,起飞航径区1.2%梯度面;穿透限制面的障碍物均需进行测绘。 测量范围以跑道为基准,据跑道中心延长线两侧各10km,即跑道两端各15km的区域;各导航台台址标高。 测量对象包括自然障碍物,人工障碍物。 二、基本控制测量工作流程图及人员、仪器设备的组织 2.1工作流程图

变形测量(作业)指导细则

变形监测作业细则(一)变形监测工艺流程图 资料归档

(二)变形监测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变形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级以下的变形监测。使用本细则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变形监测主要包括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文件中有关变形测量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2准备相应的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1.3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 2.现场踏勘 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 调查测区内的地质情况,为基点的埋设做好准备。 2.2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交通工具。 2.3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测量等级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观测周期。 3.1.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 3.1.3 监测网的布设: 变形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变形点)。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定向点等工作点。 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的等级,控制基点以及观测点的布设方案及埋设要求,控

制基点及观测点作业方法以及作业所需使用的仪器。平面测量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高程控制:说明高程控制网等级,附合路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或标志的类型与埋设要求;拟定观测与联测方案,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等。高程测量宜采用测区内原有高程系统。 3.1.4内业计算: 外业观测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评价,选用的计算软件,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资料的要求等。 4.监测网图上设计 根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拟定合理布设方案。 4.1 控制网(点)的布设: 4.1.1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建筑物地基基础及场地的位移观测,宜按两个层次布设,即有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2)对于单个建筑物上部或构件的位移观测,可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3)控制网可采用GPS网、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GPS网、角交会、边交会、边角交会、附合导线等形式。各种布网均应考虑网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 (4)基准点(包括控制网的基线端点、单独设臵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包括控制网中的工作基点、基准线端点、导线端点、交会法的测站点等)以及联系点、检核点和定向点应根据不同的布网方式与构进行埋设,每一个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2个,每个测区的工作基点不应少于2个。 4.1.2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宜将控制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 (2) 对于建筑物较多且分散的大测区,宜将两个层次布网,即有控制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展网; (3)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结点网或附合高程路线。扩展网亦布设为闭合或附合高程路线。 (4)每一个测区的水准点不应少于3个;对于小测区,当确认点位稳定可靠时可少于3个,但连同工作基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基点的标石,应埋设在基岩层或原状土层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范文)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量技术设计书 1.前言 衡阳市是一个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拥有五十万人口的综合性大都市,供水工程是关系着整个城市的政治、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了改善衡阳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问题,我公司承接了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五福堂水库的前期综合勘探研究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踏堪、地形图测量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评价、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论证,为建设该项目的决策和审批提供科学的依据。 接到任务后我公司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现场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等。 本测区采用38带坐标。 2.测量依据、原则 1、平面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 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6、《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GB14912-94)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 7、《佛山市1:500地形测绘技术要求》。 8、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12°41’、北纬26°47’附近。 本工程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镇,测区北临中国人民解放军营房,南至衡南县,西有107国道,东与春陵河相依,面积约5.0k ㎡;测区为丘陵地区、山地广布、丘谷之间地势起伏延绵,海拔高50 m 至120 m。山地多为树林,山上灌木丛生,通视条件较差,给控制测量及地形图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1、范围:根据提供预定方案设定的位置(1:1万地形图),按照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上述范围进行1:500、1:2000地形图的测绘。 2、遵照国家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进行1:500、1:2000地形图测量布设E级GPS点及5”导线控制点、IV等水准高程测量。按500米的密度进行设立,实地绘制点之记。 3、以上成果要求提供一套数字化地形图电子文件及地形图。 2.2已有资料 1、本工程收集到国家二等点大皂山、D级GPS点东阳派出所、二点作为本工程平面控制起算点。 2、本工程收集到衡韶5一个国家一等水准点,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成果,作为本工程高程控制起算点。 3、委托方提供的1:1万地形图,1:1万地形图的地物、地貌逼 真,取舍恰当,为本次测量工作的交通、选埋、控制点联测及测图分幅等工作提供了方便。 4) 起算数据列表如下:

水准测量教学设计.doc

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工程测量基础总学时60 学习情境1:高程测量学时22 任务1.2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学时 4 大组:6 组人:7-8 分组情况每组 小组:12 组人:3-4 教学基本信息分析 本题目“五等往返水准测量”属于《工程测量基础》中“高程测量”学习情境的一个项目。《工程测量基础》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基础学习领域, 是学生获取工程测量中级工的必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测 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准测量、角度观测、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导线测 量及地形图的判读。具备平面坐标、高程坐标测量、计算及数据处理能力。课 程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见下表。高程测量学习情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面点高 程坐标的测量、计算和数据处理。 工程测量基础情境划分与课时安排 学习情境情境描述学时 高程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高程测量(五等水准测量、三 学习情境 1 四等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 22 高程测量下,了解高程测量的原理,仪器及测量方法。并能自己总结在 测量中产生的误差及克服方法。 学习领域 平面测量:通过完成线路的平面测量,使学生在老师的引 情境分析 学习情境 2 平面测量导下,掌握全站仪测回法测角及测距的功能,并掌握导线测量 的外业工作和内业计算方法。认识GPS接收机的构造,了解GPS 34 静态测量的原理,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学习情境 3 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通过地形图的测绘,使学生在老师 地形图的测的引导下,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并能对地形图进行判读和 4 绘与应用应用。从而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 高程测量情境学习任务设计表 序号学时 任务1 一个测站的观测、记录及计算4 高程测量学习任务 设计 任务2 五等水准测量 五等往返水准测量 4 五等闭合水准测量 6 五等附合水准路线测量 4 任务3 4 四等水准测量

1:500地形图测量技术设计书.

XXXXXX 1﹕500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批准单位:申报单位: 审批意见:总工程师: 20xx年xx月xx日主要设计人: 20xx年xx月xx日审批人: 20xx年xx月xx日

目录 一、测区概况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三、已有资料情况 四、平面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基本等高距 五、各等级控制点埋石、密度 六、基础控制测量 七、图根控制测量 八、地形图测绘 九、保证质量主要措施和要求 十、成果资料的整理与上交

Xxx区1﹕500 数字化地形图测量 技术设计书 为满足XXXXXX需要,为统一技术要求,以保证成果质量,盐城市乾泰工程测量有限公司特编写本技术设计书。 一、测区概况 测区位于,周边约29平方公里的范围,交通较为便利。 测区地形以平原地为主,部分地区上有树,测区内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有部分水稻田。 二、设计及作业依据 1.GJJ8—99《城市测量规范》 2.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3.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5.GB14912—94《大比例尺地形图机助制图规范》 6.GB/T17160—199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7.审批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本设计书未提及的,按GJJ8—99《城市测量规范》;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为准。 三、已有资料情况 1.控制资料 ①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Ⅱ、Ⅲ等三角点X个(XXX、XXX、.... ...)可作为测区布设首级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的起算点。 ②由XX市规划局提供,Ⅲ等以上水准点可作为首级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的起算点(XXX、XXX、.... ...)。 ③上述成果为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工程测量专业技术设计书

密级:编号: 天津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纬六路(二期)工程(K2+593-K2+932.095段)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天津港航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天津临港经济区南部区域纬六路(二期)工程(K2+593-K2+932.095段)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测绘专业任务承接单位(盖章):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目次 1任务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 (1) 1.3人员安排 (1) 2测区情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1)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1) 2.2已有资料情况 (1) 3引用文件 (2) 4主要技术指标 (2) 5设计方案 (3) 5.1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 (3) 5.1.1平面控制测量 (3) 5.1.2高程控制测量 (3) 5.2施工测量 (4) 5.2.1道路施工测量 (4) 5.2.2管道工程 (5) 5.2.3软基处理工程 (6) 6质量控制环节和质量检查主要要求 (6) 7提交成果 (7)

1任务概述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填海区域上完成的市政道路工程,起点桩号K2+593处,终点桩号K2+932.095,全长为339.095米。工程细分为:软件处理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等。 1.2采用仪器设备及软件(可采用表格形式,仪器的出厂编号要写清楚) (1)拓普康Hiper GA接收机2台,仪器编号为457-02214、457-02235,接收机动态定位精度为:平面:±(10+1×10-6D)mm;高程:±(20+1×10-6D)mm。 (2)索佳B20(DS3)型水准仪1台,仪器编号为531538; (3)RTK数据处理软件“TOPCON TOPSUVR7.2”; (4)内业绘图软件 Auto CAD。 以上仪器设备按要求由具有法定仪器检定资质的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1.3人员安排 根据工程情况,安排测量人员为: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员2名。测量工程师主要负责测量工作开展,测量员服从具体工作的实施。 2测区情况及已有资料情况 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本工程为软土地基工程,施工区域仅有山皮土临时路为进场通道,周围无稳定结构物。 2.2已有资料情况 针对该本工程,甲方了提供控制点使用通知单,控制点如表1。 坐标系统:1990年天津市任意直角坐标系。 高程基准:1972年天津市大沽高程系,2008年高程。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书

广西省柳州市雒容至东泉公路工程测量 技 术 设 计 书 陕西力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

广西省柳州市雒容至东泉公路工程测量 编制人:呼海龙日期:2016年11月10日 审核人:张志俊日期:2016年11月12日 审批人:张建利日期:2016年11月12日 陕西力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16年11月

目录 1 项目概况 (5) 1.1 概述 (5) 1.2 项目地理位置 (5) 1.3 项目作业范围 (5) 3 工作内容 (7) 3.1 航测及控制测量 (7) 3.1.1 航测 (7) 3.1.2 控制测量 (8) 3.1.2.1平面控制测量 (8) 一般规定 (8) 误差规定 (8) 投影变形规定 (8) 角度、长度和坐标的数字取位要求 (8) 一级GPS测量 (8) 一级GPS点的选点 (9) 3.1.2.2高程控制测量 (11) 水准点规格及布点原则 (11) 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 (11) 水准观测 (12) 水准网平差计算 (12) 3.2 初测测量 (13) 3.3 施工图定测 (13) 3.3.1 控制点检核 (13) 3.3.1 控制点检核 (14) 3.3.2 纵断面测量 (14) 3.3.3 横断面测量 (16) 3.3.4 工点测量 (16) 3.3.4 被交路、被交渠、高压线等碎部测量 (17) 4 人力资源及设备保障 (17)

4.1 人力资源 (17) 4.2 设备保障 (19) 5 工期计划 (19) 6 质量保证及后期服务 (21) 7 资料提交 (21)

1 项目概况 1.1 概述 拟建柳州市雒容至东泉公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区和柳州市柳城县境内,连接雒容镇、洛埠镇、西安乡、东泉镇,是《广西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报告(征求意见稿)》中“横4”“纵6”的重要分支,能有效将柳州及周边的交通引入“横4”“纵6”。,进而与广西的整个公路网形成快捷连接通道。其功能定位为普通省道公路,是广西区普通公路省道网规划中的重要路段,是广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路的修建对完善广西公路网,提高沿线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发挥广西公路网的功能与作用,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标项目为“柳州市雒容至东泉公路工程”,桩号范围:K7+000~K28+150(断链:K9+601=K9+367.890,长链233.110m),路线全长21.383公里。 1.2 项目地理位置 雒容至东泉公路起于柳州市柳东新区雒容工业园区的柳东大道与规划东外环交汇处,向北途径洛埠镇、凉亭村、西安乡、螺田村、东泉镇、新屋村,终点位于柳城县东泉华侨农场中部规划主干道与现状X077县道交汇处,顺接X077县道。 本项目路线全长21.383km,路线桩号K7+000~K28+150(断链:K9+601=K9+367.890,长链233.110m),雒容真至东泉镇段为全部新建;东泉镇至华侨农场一队主要利用X077县道,局部新建。 1.3项目作业范围 项目范围:东经:109?29'-109?32',北纬:24?26'-24?37'。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2,总建筑面积约23万m2,地下建筑面积约8.7万m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工程测量规》(GB50026-93)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93) 5.《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TBJ1-88) 依据规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测3第五组-理工新华道校区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设计书

理工新华道校区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设计书 设计人:史航201614420316 吕子勖201614420317 王爽201614420301 沈蕊201614420310 2018.06.09星期六

目录 一.作业的目的及任务范围; (3)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3) 三.测区已有测量成果情况,标志保存情况,对已有成果的精度分析; (5) 四.布网依据的规范,最佳方案的论证; (5) 五.现场踏勘报告; (8) 六.各种设计图表; (9)

一.作业的目的及任务范围; 1.作业的目的 (1)进一步熟悉水准仪的结构和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读数、记录及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视距≤10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3)学会使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手簿记录 (4)根据实际情况测量出误差允许范围内的高差,从而由已知点高程推算出未知点高程。 (5)测出华北理工大学新校区逸夫图书馆南侧空地部分点高程,并且做出完整的点之记。 2.作业的任务范围 理工新华道校区逸夫图书馆前空地 二.测区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理位置: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西道46号华北理工大学新华道校区,图中红色圆圈位置为作业具体范围。

2.气候特点:唐山市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受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气候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受大陆性变化气团影响,降水不多,由于偏北或偏西风盛行,蒸发量增大,往往形成干旱天气;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北移,促使西南或东南洋面上暖湿气流向北输送,成为主要降水季节;秋季东南季风减退,极地大陆气团逐渐加强,逐渐转变为秋高气爽的少雨季节。全市多年平均气温10.6℃,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5~-8℃,最低气温可达-26℃;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25~26℃,最高气温40℃。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44.2mm,其中汛期降水量526.5mm,多集中在7-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82%左右。无霜期平均180天,初霜期一般为10月上旬,终霜期在次年4月初。

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市铜山新区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专业:工程测量 小组:第八组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16 日

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目录 一.任务概述 1.任务来源 2.测区围 3.地理位置 4.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 5.附图 二、测区概况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 四、测区控制测量设计方案 1、作业方法 2、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 3、施测方法和使用的一起 4、有关的技术要求 五、高程控制测量 1、仪器检校 2、外业观测 3、业计算 六、检查验收

七、提交资料 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目的要求及任务围 一、任务概述 任务来源:1 .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巩固和深化。 2 .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实习,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 .对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的基本技能。 4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理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 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5周的测量实习。 测区围:东至长安路,南至206国道,西至大学路,北至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位置:市铜山区,地处省西北部,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国土面积2089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人口127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