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准备、研究实施、研究结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主要围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在实践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办法,梳理、积累研究的心得体会,呈现、展示研究成果,与同伴分享、应用研究成果等工作进行的。当然,三个阶段以及每一项研究工作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往往是互相穿插或同时进行的。

在微型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学会在学习、总结、反思的基础上选定研究的课题;二是学会检索、研读、应用文献资料;三是学会制订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

一、学会选择研究课题

1.微型课题研究选题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往往是互为体现的。选择、确定课题的过程就是确立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过程。选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许多科学家对选题的重要性都有过精辟的论述。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写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重,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美国贝尔研究所科学家莫顿说:“选题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杨振宁教授则认为:“一个好的选题,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就微型课题研究而言,选题也非常重要,因为,能否从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能否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不仅综合反映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科学素养,以及教师对教育理论本身、理论与实践之间、社会发展要求与教育教学现状之间、师生关系等教育内外部矛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研究工作能不能顺利进行、能不能取得成效的基础和提前。

2.微型课题研究选题的要求

首先,选题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教育科研方向。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要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选题要有科学依据。选定的问题在指导思想和立论上没有科学性的错误;课题产生于实践,有一定的针对性;选题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符合教育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三,选题必须以校为本。微型课题研究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指向。它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中小学管理者以及教师们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以校为本意味着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不能游离于课堂之外,不能脱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实际。

第四,选题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大处着眼”是指选题时立意要高、范围要广、视野要开阔,要从当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出发,“从全部总和”、“从联系中去把握事实”,尽可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而有争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小处入手”是指选题要贴近实际,要围绕学科、立足课堂来找问题,要选自己熟悉的、有经验的、感兴趣的,有条件解决的问题。要做到“真、小、实”;避免“假、大、空”。总之,选题立意要高,起点要低;范围要大,问题要小。

3、微型课题研究选题的过程

选题的过程,是反思、总结、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一个好课题的产生需要经过严密的思维过程和实践活动才能定下来。这一过程大体是:

第一,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放到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的框架中来反思,并依据实践经验梳理出存在的问题;

第二,对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筛选,把最重要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出来,并提出初步的研究课题构想;

第三,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证,确定这个问题是不是真问题,是不是科学,是不是有意义、有价值;

第四,采取多种方法,广泛查阅、学习与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弄清楚这个问题有没有人研究过,以及研究的现状;

第五,根据主、客观条件形成具体、明确的研究课题。

4.选题要有三种意识

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微型课题,研究者要有三种意识。

首先,要有学习意识,一个好的微型课题的确定,意味着研究者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学术素养,也说明研究者对教育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一线教师一般是在教育制度、管理体制和课程教材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工作的,绝大多数人没有机会参与制度、体制、课程的规划和改革决策,再加上理论基础薄弱,学术视野和研究范畴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使得广大教师对教育问题和教育矛盾缺泛深刻的认识与准确的判断。怎么办?只有加强学习,通过对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科研方法等知识的学习,来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认识水平,提高对教育实践认识能力和把握能力。学习会让我们的教育实践从没有问题到有问题;会让我们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表面问题深入到本质问题;从认识老问题到发现新问题会;让我们了解到教育改革和研究的情况与动向。总之,学习会使问题更清晰,会让选题更准确。

其次,要有以反思意识。“反思”源于西方哲学家的论述,通常指人自我精神的内省活动。教师的反思是对自己既往教育行为的内省和审视。反思是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试行)》中指出:“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分析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获得关于教育对象、教育情境以及各种教育信息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反思的作用就在于能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中真实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反思与问题同在,只有教师以反思的姿态来审视、剖析、评价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时,才能发现问题,才会尝试去求证和解决问题。具有反思意识、善于反思的教师,才会对日常工作产生疑问和困惑,也才能从这些疑问和困惑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第三,要有问题意识。任何研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研究的第一步。哲学家波尔提出:“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大量新问题的问题。”但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教师面对教育现象和规律,研究工作并不会自然发生。就像农民面对耕耘劳作的泥土,并不会研究“土壤”一样。这是因为教育的现象和规律作为纯粹的客观存在,不会自己地进入教师的大脑成为思维作用的对象;只有当教师意识到教育的现象和规律的存在,并提出了“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后,才能去关注和研究这些问题。因此,问题意识是教师能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的关键。问题意识包含这样一些要点:这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问题意识是教师认识教育、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

的教育问题的意向和能力,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以教育科学素养和经验为基础逐步形成的。

二、学会查阅文献资料

查阅、研读文献资料是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活动,它贯穿研究的全过程,微型课题研究也不例外,文献不仅为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提供了依据,它还关系到研究的速度、质量和成果。

1.为什么要查阅、研读文献资料

首先,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思路。在科学史上,任何一项研究、创造和发现,都是在总结、学习和借鉴前人和他人成就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就的。正如科学家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做课题,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研究的前期,我们要通过查阅研读文献资料,来了解你所研究的问题别人有没有研究过?如果已经有人做了这方面的研究,那么,他们究竟有没有解决问题?解决了多少?他们是从哪个角度去研究的?用的什么方法?他们的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弄明白这些问题,可以为自己确定的研究内容、方法、步骤提供正反两个方面的启示,可以知道自己的研究应起于何处,又终于何处,这对明确研究思路、制订研究计划、规范研究过程都大有裨益,从而避免少走与不走弯路。

其次,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理论证据。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研究的问题,我们会提出一些新的观念、新的设想,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而这些新思想、新观念、新策略和新方法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它的确立必须有科学的证据或通过实践来检验。而现有文献资料中的理论、思想观念、结论、数据等都可以作为证据来使用。查阅、研读文献资料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的研究寻找证据。

第三,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方法。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教育科研活动,都具有自觉性、组织性、继承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要靠一定的研究方法来实现。实践证明,对研究方法了解掌握熟悉的程度,是影响微型课题研究成效的关键,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不懂研究方法,是制约研究水平提高的瓶颈。而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来源与类型

文献原是指用文字记载形式保存下来的有价值的图书资料,现在泛指一切记录知识或保存信息的、有参考价值的媒体。

教育文献资料的来源主要集中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各种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图书馆、出版社、计算机网站等等。从信息源看,可以把文献资料的来源分为以学校、图书馆、学术团体为主体的机构源;以教育管理、教学、研究人员等为主体人员源;以图书、光盘、磁盘、电影、电视等为主体的物体源。

从文献资料的形态看,可以分为印刷型、视听型和机读型。

(1)印刷型:以纸张为载体,以文字表达内容为主体保存信息的文献资料。如图书、报刊、杂志等。

(2)视听型:以声频、视频等载体保存记录信息的文献资料,也称“视听资料”或“音像资料”。主要有电影、影视,录音、录像等,幻灯片、唱片等。

(3)机读型:以磁盘、光盘等媒介来记录、保存,通过计算机来阅读的文献资料,也称“网络资料”。

从文献资料、形成的过程看,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一次文献:主要是指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会议记录、统计报表等未经加工过的原始文献。一次文献是原创的、离事实最近的,也是最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

(2)二次文献:是在整理、提炼、加工一次文献基础上形成的文摘、书目、索引等。二次文献比原始文献资料条理化、系统化。

(3)三次文献:是在对一、二次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主题评述、研究综述、动态报告等参改资料。三次文献专题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便于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某一问题的研究情况。

3.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过程和要求

(1)查阅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

顺查法,即根据时序和内容由远到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

逆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按由近到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

跟踪法,又称引文查找法。是从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附录的参考文献资料为线索,查找有关研究主题的资料。

(2)查阅文献资料的过程

查阅文献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要根据研究的方向和要求,确定所需文献资料的主题和范围。一般来说,研究的问题越明确、越具体,查阅文献资料的针对性就越强。其次,要明确从哪儿查?怎么查?目前,一线教师因掌握的信息源很有

限,开展研究时,要尽可能从更大的范围内去查阅文献资料。找到信息源后要确定查找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查阅文献的方法都是综合运用的。第三,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剔除重复的、过时的、不适用的材料,保留那些与研究有关的、完整、全面、正确的文献资料。如果材料较多的话,要编目录、分类装订。

(3)查阅文献资料的要求

首先,查阅尽可能全面些,既要搜集与自己观点相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甚至相对的资料。这样有助于对问题全面、深入地了解。

通过认真研读文献资料,要基本掌握自己所研究的问题,已经产生了哪些思想观念、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等等。

其次,要善于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积累资料。要养成学习的好习惯,通过记读书笔记、编制文献卡片,收集剪报、撰写综述等方式建立个人资料库。

第三,要勤于思考,对搜集到文献资料不能只是引用和借鉴,要进行比较、分析、联想和迁移,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念。

三、学会制订研究计划

在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内容确定后,就要着手制订研究计划。制订研究计划,是整个研究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影响到研究工作的效率,而且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制订研究计划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所谓目的,是指人们做一件事想要达到的境地和结果。教育科研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实践活动,离开了目的,就不可能开展有效的教育科研活动。因此,中小学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只有这样,研究才会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没有目的的研究,好比一个赶路的人没有目的地,不知所归,这种盲目的研究行为最终必然徒劳无功。

就总体而言,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了探索中小学教育中的未知领域,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策略。但具体到某项课题来说,研究目的就不能这么宽泛和笼统,因为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因人、因内容、因具体情况而异,一线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是围绕学科、立足课堂,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要解决一个什么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想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具体而确定。例如《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的研究》的主持人在研究计划中,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目的:“通过对初中语文阅读课

教学设计方法的研究,创新阅读课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质量,更好地利用朗读、默读和诵读等手段,加强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初中生阅读兴趣、语文素养,以及审美、创新能力的教学案和课堂教学形式。”再如,有一小学老师钱海燕主持的微型课题《小学生数学作业计算错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她的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数学作业错误的类型、特点和原因,探索减少小学生数学作业错误的对策,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中的计算正确率”。

在微型课题研究中,我们发现老师们在制订研究计划时,往往套用省、市规划课题研究方案的写作格式,突出研究的起因,概念的界定和理论依据等程式化的内容,而对自己研究的或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却不甚明白,有的老师把研究的内容当成了研究的目的,使研究工作失去了方向,导致整个研究过程没有中心,散而乱,造成研究低效甚至无效。

研究计划不仅在于把研究目的、思路具体化,也是研究工作整体的规划图和研究实施过程的路线图。作为规划图,研究计划要交待清楚研究的整体思路、研究过程的框架、研究工作的布局、研究成果的预设等。而作为路线图,每一步做什么?谁去做?什么时候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评价等等都要具体明确。研究计划制订愈周密详细、愈切实可行,就愈可以避免研究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从而使研究工作能有序地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微型课题研究计划不同于申报表,与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书也有很大的区别。申报表和申报评审书作为申报方案是供课题申请用的,它们只是研究设计的大体思路和研究过程的大体框架,而研究计划是供研究工作实施用的,它在要求、内容、格式上都必须具体、详实。为了便于研究工作的操作实施,每一阶段都应制订研究计划。计划确立以后,就成为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反思和调节研究行为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手段,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作一些微调,但不宜作大的改动。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研究中,既要避免“有研究无计划”也要避免“有计划无研究”,没有计划的研究是盲目的、无序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同样,制订了计划,但不能很好地实施,计划只是一个物化的文本,只是一种摆设,没有成为指引研究的蓝图,这样的“研究”也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制订研究计划既要考虑课题研究的具体要求,又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从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形式看,微型课题研究过程和教育教学过程实为一体,因而,研究计划和教育教学计划要相互融合。离开了教学,微型课题研究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

了依靠和支撑;离开了研究,经验性的教学实践还会在“老调重弹”中“涛声依旧”,还会用应试的“旧船票”登课改的“新客船”,还会靠日光加灯光搞拼耗。只有坚持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在做中研、研中做,才能避免“有研究无计划”或“有计划无研究”。

如何制订研究计划我们将在第四部分作具体介绍。

四、选择好研究的对象

在实施研究阶段,研究者往往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不懂得如何选择具体的、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二是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不知道把研究的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研究内容。从而影响了研究的成效。

1.为什么要抽取研究样本。

在选题时,我们已明确了研究的对象,但课题里的“对象”还只是研究对象的范围,或者说是研究对象的总体、母体、全域,而不是具体的研究对象。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只是某个部分,而不是选题时所着眼的某个整体。例如,“农村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问题及对策研究”,这个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尽管范围限定在农村,但“农村小学生”依然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总体,2007年仅如皋市农村小学生就有7万多名,很显然,限于研究者的时间、精力和物力,要对上万名农村小学生进行逐一研究后得出结论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只能从“农村小学生”这个总体中抽取部分学校的小学生作为样本来进行研究,这也就是科学研究中常说的抽样。许多研究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等都需要进行抽样。由于抽样减少了研究的对象,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也使研究工作易于进行,减少过失误差。

2.抽样的要求

抽取研究样本,首先要考虑研究总体的范围,要明确总体内涵和外延的界限。比如,“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改进策略的研究”,研究的总体就是所有初中生;“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研究的总体就是所有的小学1-3年级的学生;“职高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的总体就是所有的职业高中数学学困生。抽取样本必须在总体的范围内,如果研究的总体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只能选择小学1-3年级的学生作为样本,而不能选择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研究的结果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其次,选取的研究样本要有代表性,被抽取的对象在性别、年龄、年级、学业水平、家庭背景等方面要与总体基本保持相同的结构和比例。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不能主观地去选择,尽可能保持样本的客观性。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针对的特殊对象,那抽样也只能在特定的范围内进行,而不能在一般的对象中抽样。例如前面提到的“职高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职高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特殊的总体,研究样本只能在这个特殊的总体里抽取。当然,这里必须对“数学学困生”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同样,抽取的样本在性质和特点上也要与这个特殊的总体相一致。

第三,样本的数量要合理,样本的数量太大会增加统计分析的难度,不利于研究工作,数量太小又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样本数量的大小要符合抽样研究的标准(见表一)。

表1一1:从给定的总体确定样本大小一览表

N S N S N S

1010220140120029

1514230144130029

2019240148140030

2524250152150030

3028260155160031

3532270159170031

4036280162180031

4540290165190032

5044300169200032

5548320175220032

6052340181240033

6556360186260033

7059380191280033

7563400196300034

8066420201350034

8570440205400035

9073460210450035

9576480214500035

10080500217600036

11086550226700036

12092600234800036

13097650242900036

1401037002481000037

1501087502541500037

1601138002602000037

1701188502653000037

1801239002694000038

]901279502745000038

20013210002787500038

210136110028510000038注 N:总体大小 S:样本大小

3.抽样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①单纯随机抽样,如抽签或抓阄,其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在理论上是相等的;②机械抽样,将每个个体按一定的顺序排序编号,然后根据需抽取样本的多少、依一定的距离进行抽样;③分层抽样,将全部个体依据某种标准分类,再从每一类层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法抽样;④整群抽样,即以集体为对象的抽样方法,对抽出的集体所包含的全部个体逐一进行调查。一般而言,分层抽样的效果较好。

五、落实好研究的内容

在选题阶段确定的研究“内容”,还只是一个需要研究的“主题”,这个“主题”只是表明了我们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目标。在微型课题实施研究阶段,落实研究内容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二是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三是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相对研究课题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课题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何把笼统的研究主题(课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研究内容,是研究实施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没有具体的研究内容整个研究就无从下手。

根据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特点,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确定研究的内容:一是问题的现状与归因;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研究问题的现状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这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归因研究是追问这个问题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类型和特点,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抓手”,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如课题“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改进策略的研究”,其拟定的研究内容和重点应该为:

1.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的现状。

2.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3.初中生语文预习低效的问题及其分类。

4.提高初中生语文预习效率的策略及操作方法。

其中第4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再如“初一年级数学分层递进教学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根据它的假设,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为6个比较具体问题加以研究:

1.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分层的依据,建立分层方法和措施,使之与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形成最佳结构。

2.探索分层递进教学和分层学习指导的数学教学形式,使之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形成最佳结合点。

3.探索将分层教学以及学生学习差异资源转化为学习动力的可能性。

4.分层递进教学对提高不同层次学生数学学业水平的作用。

5.分层递进教学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

6.构建初一年级数学分层递进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

研究的内容的多少与课题的大小有关,课题愈大研究的内容也就愈多。微型课题研究不宜也不需要有太多的研究内容。

微型课题研究方法

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 方法是解决思维、表达、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是“过河的桥”、“通往远方的路”,认识事物借助的工具。微型课题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如: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 将问题发展成研究课题,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进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行动者进 行研究,边行动边调整,广泛的兼容性。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结果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的一种教育研究活动;行动研究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为首要目标。行动研究强调教学行为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强调行动过程与研究相结合。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就是活生生的课堂。所以行动研究法可以通 俗的解释为:每个课堂都是一个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研究者。 2、总结经验法 实践是理论的故乡,教育科学不仅仅存在于专家的著作中,更存 在于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例如, 有位老师根据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创新总结出启发学生回答问题 的十种方法: ⑴积极等待法,因学生心急而慌乱,教师应当安定他的情绪,耐 心等待; ⑵旁敲侧击法,学生在思考主要问题时,再提一两个有关的问题,加速学生的思考;

⑶回忆法,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以便解决问题; ⑷铺垫法,提一两个较浅显的问题,让学生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 ⑸点拨法,在关键点上指点一下学生; ⑹激将法,做出要让别人回答的样子,激励学生加快思考; ⑺分辨选择法,让其他学生回答,或教师提出多种答案,让学生 自己思考分辨,选择正确答案; ⑻回述法,先由教师或让别的学生正确解答之后,让这个学生回述; ⑼暂停法,让学生课下再想,然后找老师回答; ⑽加深扩展法,当学生答对了,再提一两个更难、更宽的问题。 这种总结的方法就是要把过程分条析缕地讲清楚,并突出它的特点。特别是要把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讲详细、讲得透。 3、案例研究法 案例法是通过对教育教学中典型的有价值现象,进行描述总结, 从而来探索发现教育规律的过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案例研究=故事+点评。 4、叙事研究法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 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叙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评价分析(反思)。 5、实验研究法 什么是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理论或假设,选择一定的研究对 象,实行某种教育措施并观察效果,再进行分析比较,对理论或假设

微型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微型课题常用的研究方法: 校本培训微型课题培训材料何开文一、农村教育科研存在的现状: 不知研究什么?(研究范围)不知如何研究?(研究方法)不知研究来有何用?(研究目的)同科教师少不知与谁研究?(研究途径)都是包班,没有时间研究。 (研究认识)头绪太多,不知从何研究?(研究方法)地势边远、信息闭塞,没有人指导研究。 (研究条件)二、微型课题的特征: 微型课题研究具有小、短、实、快、活的特点: 小,指研究的问题小。 短,即周期短。 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什么时候想研究了就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什么时候结题。 实,即平实。 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学实际,针对教师教学中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抓住一个实字就能出成果: 课题源于教学实际,放在教学活动中去实践,研究活动要真实,研究过程要踏实,研究结果要务实。 快,即收效快。 1 / 19

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 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活,即灵活。 微型课题是一种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在选题及管理上,它不需要局限于科研机构所提供的选题指南,也不需要申报、审批、立项,发现问题就可以确立选题,有了选题就可以研究;它存活于教师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 三、微型课题的基本理念: 研究的着眼点主要关注于教育教学细节,研究内容是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真问题、实问题、小问题。 微型课题研究以小切口、短周期、重过程、有实效为基本特征,以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收获即成果为基本理念。 问题即课题。 倡导每一位教师树立问题即课题的意识,这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前提。 要求按照切口要小、选题要准、研究要实的指导思想,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从一个个实际的教学实例出发,认真解析自己的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2.调查问卷法。我根据J公司员工是否愿意宣传自己的公司、员工是否自愿留在公司为公司效力和员工等方面设计问卷,收集分析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分析。 3.访谈法。我在J公司三个部门中各选取了1~2名员工,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并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归纳整理。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文献等相关资料,丰富更多的理论知识,吸取宝贵经验,开拓研究分析思路。 2.调查分析。通过收集h公司管理人员针对工作压力的调查问卷,运用SPSS分析法分析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相结合,做出科学的研究结果。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相对的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和招聘管理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目标、任务、胜任力模型理论、结构化面试理论和人才测评,用以上理论作为基础,结合哲博百众(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管理和人才甄选的现状,对其招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优化的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文献研究法。 文献阅读:阅读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研究相关知识理论,学习理论基础,并思考论文的内容核心和写作方式,寻找书籍间内容的相互联系,总结出共通点,加入自己的思考,打开思路。结合实际:收集与研究相关的实际案例,跟阅读总结的文献理论相结合,同时积极做出个人思考,根据实例分析理论。总结归纳:得出最终的结论,从不同方面进行优化和总结,加以个人的观点和意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理论所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所学理论,做到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科学支撑。 3.总结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提出个人看法与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大量阅读、仔细翻阅与本文相关的著作、论文、期刊等理论成果,来学习前人的分析研究思路和写作手法。吸取宝贵经验、开拓本文的写作分析思路,丰富理论知识。2.问卷调查。进行问卷的设计和发放,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从得到的数据中得出结论分析问题。 3.总结分析。除了分析已知数据外还要对其提出建议和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案例

从小问题着手,汇集出课堂教学的大成果 ——小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案例 教研主题:“错误资源在课堂中的有效利用”小课题研究 教研方式:短课研磨 教研组:数学教研组 组稿人:沈有为 活动时间: 活动流程:确定主题——背景介绍——活动分工——明确观察点——展示观察第一节短课——反思、议课、集体备课——展示观察第二节短课——互动议课——成果生成——活动总结。 一、背景介绍 改变以往课题研究的定式,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更适合山区农村小学的一种教科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是教育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整合,也是实现教师成长的内驱机制,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一种研究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以“课题组”为形式的“大课题”而言,“小课题”具有聚焦个体、着眼微观、彰显个性、周期较短、倾向平民的特点。这种形式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小、集中难、资金缺等问题,能快速有效地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小而突出的实际问题。 二、活动分工 嘉宾:教育局张文龙副局长、教研室王新老师(活动总结) 主持:张玉兰作课:黄国福记录、总结:沈有为

观课、议课:思花汪琴康俊唐慧贞白启章王永金 三、明确观察点 1、课堂中的错误资源产生在哪些方面?(汪琴思花) 2、教师利用和处理错误资源的策略及效果?(王永金康俊) 3、如何更好地发现和挖掘课堂中的错误资源?(白启章唐慧贞) 四、展示观察第一节短课(教学设计简案《小数减法》20分钟) (一)、精彩三分钟展示(教师组织开火 车)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 1、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1)根据小丽和小芳的对话,让学生从中 获得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并回答。 (3)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3.4-2.65= 2、解决问题 (1)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练习 (2)小组交流,派代表板演并讲解(讲解算理和过程) (3)补充、交流、评价(由板演者主持) 3、总结归纳 (1)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梳理) (2)师引导,小结(课件出示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三)、课堂练习,巩固加深

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泗阳县新袁镇中心小学晏浪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 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 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 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 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 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 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 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完整版)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研究的准备 1.确定选题 研究选题的确定包括研究内容与研究样式这两个方面。研究内容的切入点一定要小,不能太过宽泛,如果切入点很大,文章会变得泛泛而谈,就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相应的问题,研究内容的确定可以从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策略、课堂话语、教学方法等小的切入点入手,以小见大,从一个小的点来展开,这样研究会更有针对性、有效性。 好选题的基本标志为有价值、有创新。有价值体现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也具有实践意义。研究内容的确定可以从教学大纲、教材、学习策略、课堂话语、教学方法等小的切入点入手,以小见大,从一个小的点来展开,这样研究会更有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师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阅读能力如何提高?怎样有效运用多媒体?怎样增加英语课堂中的语言互动?此外还包括一些热点现实话题,例如:新课程标准、评价制度改革、任务型教学、教材评价、自主性学习、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有创新体现在理论新、视角新、对象新和方法新,“理论新”可以从二语习得理论(语言学途径、认知学途径、社会学途径)、社会语言学分支理论、交际语言教学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等入手;“视角新”可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和学习者

的角度这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教学)行为如:教师提问(或反馈)方式、教师情感教学策略、教师课堂交际能力、教学活动的选择、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教师角色等。学习者的角度可以选择像情感因素包括焦虑、性格,认知因素包括智力、学习风格、学习策略这些方面入手。 其次是研究样式的确定,研究样式的选择要符合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三个原则。研究样式分为“写文章”与“做研究”两种,“写文章”是一种重理论轻实际的哲学思辨或者综述评论,它更多的是基于一些已有的理论基础进行评论或者提出改进的意见。“做研究”则是以实际的数据为支撑,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思考,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可供参考的有效对策。“做研究”包括描写研究和实验研究两种,描写研究是对研究对象就某一研究项目在过去和现在反应出的不同状态的对比研究,比如“浅析阳光体育的实施对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意义”这一选题,研究对象为中学生,对比的内容为阳光体育项目实施前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与现阶段实施后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的对比,研究是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实验研究是就某一个理论基础,提出两种不同的理论假设,然后选取实验对象进行实验,从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的一系列探究与思考。 选题的方向来源于研究者长期关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献阅读中受到启发的问题、从教育部课题中派生出的子课题以及已经完成课题基础上产生的后续性课题。此外,选题的确定一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Model of micro project research project 编订:JinTai College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3篇 小泰温馨提示: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2、篇章2: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3、篇章3: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为使微型课题研究工作在学校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学校会制定微型课题研究方案,现在就和小泰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篇章1: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分层教育的研究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教学“各因其材”,便产生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落实这一思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采用“班级授课制”以后,解决“因材施教”的问题,变得更为迫切。国

内外关于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实践和层次教学实验,都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87年7月至今,xxx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黎世法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 异步教育学认为:过去,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这是班级授课制下很普遍的“同步教学”。而建立在学生的“六步学习”基础上的教师“五步指导”的异步教学方式,改变了教与学同步的状况,做到了学生自主地学、教师科学地教,因而具有相当的科学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就是国内外已经取得巨大成果的层次教学。所谓的层次教学,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 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注,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微型课题是指教师将源于课堂、源于学生、源于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所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将课堂作为研究基地,将追求教育、教学的实效作为主要研究成果的一种课题。 微型课题研究源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是贴近教育教学实际、适合教师开展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对于改进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得到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我市推进课程改革,减负增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施有效教育的重要平台和抓手,是我市教育科学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大力推进微型课题在我市有序、有效地开展,根据苏州市关于开展微型课题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常熟市微型课题研究实施和管理办法(试行)”。 一、申报人员 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中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二、申报办法 微型课题采取逐层申报,分级立项,分级管理的办法。 基层学校:各学校负责校内微型课题的申报工作,通过申报工作的开展积极引导教师认识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一线教师是微型课题研究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要把微型课题研究作为日常教育教

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正常开展研究活动,逐步形成基于微型课题的专业对话。 学校的教育科研主管部门要统一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申报方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选择课题,填写申报书,确立校级课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择优推荐到市级立项。 市教科室:市教科室作为微型课题研究的指导者,要定期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微型课题的研究。通过举行微型课题研究现场研讨会,建设微型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开展优秀微型课题研究成果评比,编印微型课题研究成果专辑等方式,加强市级微型课题研究的管理指导。 市级立项的微型课题需填写《常熟市教育局教科室微型课题申报表》,具体形式参见附件一。 市教科室将负责择优推荐优秀课题到苏州市级立项。 三、申报选题 积极倡导教师从自身工作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确立课题,选题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选题要有自己的特色,尽可能选择自己熟悉的,有经验、有积累的,长期关注的,兴趣浓厚的,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曾有一些思考但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 2.选题要基于自己的实践,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困惑与问题,切入口要小,内容要相对单一,适合教师开展实践性的研究。

浅谈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启发人们的思维。?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5、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6、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7、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8、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 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9、个案研究法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案例二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要尽可能地把一些基本内容讲清楚: 1、问题描述:即描述遇到的问题及课题产生的过程,并由问题提炼出课题名称。在描述时,一般都是采用白描的手法叙述此课题产生的过程,即我遇到的什么问题。同时,在阐述问题时一定要观点简洁明了、点到为止。 2、课题界定:即对课题关键词、核心语进行诠释,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关键词要从两个方面定义,一是从内涵上定义,二是从外延上定义。同时,还要对课题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出来的任务就是研究的内容。 3、研究概况:即在开展研究前,了解一下省内外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情况及 主要成果。了解研究概况有利于研究者知己知彼、少走弯路,同时还有利于整合、借鉴、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4、研究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以及研究措施等。 ①研究方法:把本课题能用到的诸如课例描述法、案例研究、调查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列举出来。②实施步骤:即本课题研究计划分几步完成,每一步做些什么。③时间安排:即本课题研究需要多长时间,每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等。 ④研究措施:即在研究中准备采取哪些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措施、做法。 5、预期成果:即该研究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和要求。研究成果报告和论文是微型课题的两种成果表现形式。研究成果中涵盖着教学日记、教学叙事、教学反思、学生作业作品、个案、谈话记录、教学案例、研究报告、发表或交流的文章等各种资料。当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课题,选择其中的部分形式作为成果形式。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案例二 课题名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预习与复习 课题主持人:薛磊(中学一级教师) 工作单位:苏州立达学校 申报日期:2009年11月 研究截止时间:2010年10月 一、课题主持人及参与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二、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关注点已经开始有了一点转变。从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对教材内容、解题方法的深入研究,逐渐开始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有了更多的关注,开始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有了更深的思考。学习过程中预习、复习阶段,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进行预习、复习,却没有一个很好的定论。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存在这一定的客观困难与主观懈怠: 一方面,由于学生对初中化学的接触,正是到了初三毕业班的时候,学生能够自由支配时间与精力的确比较少,对及时进行预习、复习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另一方面,预习、

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

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和基本要求 2009-05-28 10:17:04 新闻来源: (一)选题 1.课题来自哪里? 2.选题的一般原则 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 可行性: 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实际。选题要有新意。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 (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八年级历史自学辅导教学的实验研究”。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

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研究。 (5)研究方法: ①注意事项:注意多种方法的使用;方法要写详细些;不能滥用方法 ②主要方法: 行动研究: 实验研究: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6)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使研究结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7)研究程序(步骤):研究的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收集资料、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8)预期成果的形式:①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②学生变化 (9)研究成员(及负责人、分工) (10)经费预算及其他所需条件 2.填课题申报表(立项论证) 3.填写课题申报表的注意事项 (1)认识填写申报表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半,不能应付。 (2)一式几份,要自己留一份,最好在电脑中保留一份。 (3)核心是目的意义、研究步骤、研究内容方法。

小课题研究报告案例

小课题研究报告案例(二) 如何帮助学困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课堂上,我觉得部分学生上课很不专心,课后和他们交谈,我发现他们想学英语,但是畏惧英语,觉得英语挺难学的,特别是课文单词、句型的记忆,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而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导致出现了不良的学习现象,如:不按时交作业或写作业不自觉,不爱背单词、句子,上课无法静下心来听讲。总之,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在老师的监督下被动的学习。 二、研究内容: 1.不喜欢学英语的学生问题出在哪里; 2.老师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和孩子沟通,让他们乐于接受你的帮助; 3.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对英语的厌学心里,树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的上进心; 4.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三、研究重点: 如何帮助这些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的孩子找回自信,帮助他们找出学会英语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课题应解决的问题: 1.帮孩子找回自己能学英语的自信,明白只要自己能自觉的想花时间去记忆单词,就能学好英语; 2.因材施教地辅导学生,鼓励孩子大胆的说英语,学英语,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热情,喜欢学英语。 四、三个研究阶段 : 第一阶段: (一学期)研究起步阶段: 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课后学生完成作业的自觉程度,对英语“厌学”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进行个别调查,了解学生学英语困难的原因。 第二阶段(一学期):调查研究和分析实施阶段 阅读、查阅理论依据和一些成功的案例作为实践的理论指导,对学英语有“厌学”情绪的学生的整体和个别的跟踪调查、沟通,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通过老师和家庭的多方面帮助,让孩子找回学好英语的信心,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摆脱学不好英语的困境,达到研究的目的。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五、研究方法 : 1.与学生沟通,交谈,了解 2.学生自我总结,自我反省 3.跟踪个别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并加以辅导 六、具体实施过程: 通过这一半年的小课题研究,现在我就“如何帮助学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谈谈我的做法和获得的经验。 (一)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学生的沟通,我觉得造成学生对英语“厌学”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

怎样做微型课题研究

怎样做微型课题研究 勉县教研室何向东 2014年9月11日 研究流程:选题→立项→研究→结题。 (一)选题 1、选题要把握“真”与“实”,提出真实而有价值的问题。 2、选题要突出一个“微”字,切入点越小越好。 选题时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把一个大的问题按照内在逻辑关系分解成相互联系的许多问题,从而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 3、拟题要注重一个“明”字,问题要清晰,研究点要明确。 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要做到准确、规范、简洁。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比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高中学生,而不是初中学生或者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不宜用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不要用正标题再加副标题。 简洁: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拟题要注意的三点: 一是形式上以“研究、探究”等字眼为特征。 二是内容上要包含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方法等部分内容。 三是用词上要要讲究科学严谨。不用感性的不确定词语。 课题标题的基本结构: 研究范围+研究主题+研究结果(或状态)+研究/探究 如: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二)立项 1、逐层申报,分级立项 学校微型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应由各学校教研处负责。教研处统一组织本校的骨干教师对普通教师的申报方案进行指导,帮助教师选择课题,填写申报表,确立课题,择优推荐。 2、制定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或实施方案 微型课题的开题报告没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阐述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者某方面的困惑;即课题的来源 讲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学科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或困惑时,一定要具体,不能泛泛而谈,讲些大框框。

微型课题典型案例

什么是“微型课题” 我们暂且不给它下定义,先来看一位小学教师撰写的一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简案: 我遇到问题了: 今天作文评讲课我遭遇了空前的尴尬。我挑选了上周作文中的几篇优秀作品,不仅制作了课件,还让“小作家”们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录了音。在播放录音时,小金同学竟然鼾声大!我急忙走过去。“陈老师,小金是假装睡觉的,”邻座的小汪告诉我,“他刚才还说,这样的作文评讲真没劲,老一套!” 这引起我的深思。课间我没有回办公室休息,而是坐到小金身边,跟他聊起来。小金的作文语言通顺但少精彩之笔,叙述清楚却乏细腻之处……这类作文由于处于全班“不上不下”的水平,因此被称为“中等作文”,占三分之一左右。在评讲课上,这类作文既不会被老师作为优秀作文来展示,也不会作为病文劣作来剖析,处于“被遗忘的角落”,难怪小金会“抗议”。 引领中等生踊跃参与到作文评讲中来,传统的做法往往“没辙”,那么有没有一些突破传统的“另类招数”呢? 我的微型课题: 为“中等作文”定制评讲的“另类招数”。 我的研究预想: 研究用时:半学期。研究方法:第一步采用文献法,以“作文评讲”为主题词多方收集资料,以此获得灵感点拨;第二步采用访谈法,通过课间和学生交流、《我喜爱的作文评讲课》征文等来了解同学们理想中的评讲课是怎样的,特别注意中等生独特的心理需求;第三步采用“行动法”,如,可请作者组成“小剧组”,按照习作所叙述的情节,表演“作文剧”。由于习作存在着平铺直叙等缺点,“演出”必然干巴呆板,在此情境中,作者应能通过自我反思而自知优劣,进而努力改进自我写作状态。总之,评讲方法力求独辟蹊径,能给予作者较强的积极刺激;第四步采用经验筛选法,尽可能写成研究论文,如确有一定推广价值,则投寄报刊。 预期文本成果:一本班级学生优秀作文选,一篇有关作文评讲问题的论文,几篇研究故事或案例。 我的求助: 我希望得到语文组老师以下帮助: 1.共同分析中等生写作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提供各自有研究价值的作文评讲课(或片段)实录,特别是评讲“中等作文”的有效方法的相关资料或信息。 3.一起研究小学生优秀作文标准,探讨帮助“中等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策略及路径。 由以上实例可以看到,微型课题研究的要素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现实的触动描述、鲜明的意旨表达、可行的方法设计、清晰的程序勾勒、大致的成果预期,等等,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至此,可以给微型课、题一个大致的界定或描述: 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确立的小课题。它往往会用到常规课题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研究方法,但又相对简单,不追求方法自身的严密性;它与实践操作或行为改进紧密互动,又有机融合,更注重过程本身;它不强调研究的学术性、规范性,较为自由,是一种平民化或草根化的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微型课题研究方案范文1 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

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课题研究方法大全

课题研究方法大全 一、观察法 1.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2)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4)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5)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一种是保存观察资料的手段。 获得观察资料的手段主要是人的感觉器官,但有时需要一些专门设置的仪器来帮助观察,如观察屏、计算机终端装置、更高级的如动作反应器等。这些仪器主要起两方面作用:保证观察的客观性与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在保存资料的手段中,人脑是天然器官。但这种与观察主体连在一起的保存手段缺乏精确性和持久性,也不能实现资料的客体化。因此,人们先利用文字、图形等符号手段,进而又利用摄影、录音、录像等技术手段,把观察时瞬间发生的事、物、状况以永久的方式,准确地、全面地记录下来,供研究地反复观察资料和分析资料所用。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微型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准备、研究实施、研究结题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主要围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的课题,制订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在实践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办法,梳理、积累研究的心得体会,呈现、展示研究成果,与同伴分享、应用研究成果等工作进行的。当然,三个阶段以及每一项研究工作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往往是互相穿插或同时进行的。 在微型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应该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学会在学习、总结、反思的基础上选定研究的课题;二是学会检索、研读、应用文献资料;三是学会制订研究计划或研究方案。 一、学会选择研究课题 1.微型课题研究选题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研究什么和为什么研究,往往是互为体现的。选择、确定课题的过程就是确立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过程。选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许多科学家对选题的重要性都有过精辟的论述。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写道:“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重,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美国贝尔研究所科学家莫顿说:“选题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杨振宁教授则认为:“一个好的选题,等于实验成功了一半。”就微型课题研究而言,选题也非常重要,因为,能否从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并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能否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不仅综合反映了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科学素养,以及教师对教育理论本身、理论与实践之间、社会发展要求与教育教学现状之间、师生关系等教育内外部矛盾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研究工作能不能顺利进行、能不能取得成效的基础和提前。 2.微型课题研究选题的要求 首先,选题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教育科研方向。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思想和理念,要有利于全面、深入地推进素质教育。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课题研究的要求、方法和步骤 (一)选题选题是课题研究的起始,也就是确定自己要研究什么课 题。 1.课题来自哪里? (1)学校或学校以上相关部门提供的参考课题或供申报的课题 (2)教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困惑或感兴趣的问题上升为课题 2.选题的一般原则科学性:要有理论基础和事实依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预期结果要合理;研究方法要正确严谨,要有可行性和创新性。 3.选题的一般过程 (1)明确方向——发现问题 (2)浓缩范围——经验分析 (3)提示焦点——形成课题 4.选题的注意事项 (1)选题宜小不宜大 (2)选题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选题要有新意。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具体。 (3)选题要考虑研究者的优势,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与研究者的能力相适应。 (二)申报课题 申报课题,也就是设计研究方案,是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 想,是开始进行课题研究的工作框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使研究具体化的中心环节;是研究成果质量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检查和自我检查;有利于协作研究。一般上级部门开展的课题研究都附有课题申报表。 1.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组成:(1)课题的表述与界定:课题的名称或题目必须明确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要体现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如“强化预习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研究。 研究目的意义:即为什么要研究、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外在目标(目的)、内在目标目的——学生发展)。 研究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问题 新、方法新、角度新、效果新。 (3)研究范围:对研究对象的总体范围的界定;对研究对象的 模糊概念进行界定;对关键概念的界定。 (4)研究内容:很重要的部分,如果提不出具体的研究内容,就无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