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唐诗教案

读唐诗教案

古诗朗诵演唱会

亳州北大园丁学校

授课教师:乙辉

歌曲《读唐诗》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乙辉。教学对象5(1)班。教学地点:三楼音乐室。设计时间:2016/3/24。课时:2课时,压缩成1课时。教学设计用途:晋级课。参考文献:《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歌曲分析与写作》、《五年级教师教学用书》、《曲式分析与写作》、《西方音乐简史》《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毛泽东语录》》、《和声学教程》、

教材分析:1@《古诗朗诵演唱会》是以歌曲《读唐诗》为基础展开的,《读唐诗》为两段体歌曲,大调式。第一乐段有4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上用了相同的节奏,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较为活泼。第4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在演唱时也可以做延长处理,表达更深的情感。)最后结束在主音上。2@歌曲《读唐诗》的歌词非常有特点,使我们想到了许多著名的古诗:(1)床前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窗外的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3)高飞的白鹭——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波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4)浮水的鹅——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5)枫桥的钟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6)巴山的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7)边塞的战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8)异乡的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学习这首歌不紧能感受到歌曲《读唐诗》的魅力,还能了解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读唐诗》的魅力及了解更多的古诗,激发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热爱。

2:通过了解古诗歌曲的旋律特点及诗歌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创编旋律的能力。

3.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变化、段落等特点。

4.了解音乐的起源、诗歌的发展及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及休止符的运用。

2:感受歌曲《读唐诗》的魅力,了解更多的古诗。

3:了街音乐的起源与诗歌艺术的发展和诗歌的艺术特点。

4:创编诗歌旋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作性。

教学难点

1:理解音乐的乐段,乐句。

2:根据《读唐诗》的音乐形象,乐句的起承转合,旋律特点进行创编。

3:歌曲中八分休止的运用,以及基本节奏型的掌握、节奏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本节音乐课老师将带你们穿越千年,梦回大唐,品味唐诗。穿越时空看你陌生而又熟悉的古诗。(播放古诗图片《绝句》《静夜思》《夜雪》《咏鹅》《枫桥夜泊》《夜雨寄北》《出塞》《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回味唐诗,感受唐诗文化)

二.欣赏歌曲

导言:刚才欣赏的古诗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古诗是为古代文人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写诗来寄托情感,以诗为乐;今天,就让我们品味唐诗,学唱唐诗。下面请欣赏歌曲《读唐诗》。

欣赏形式:师钢琴弹唱歌曲《读唐诗》,学生欣赏聆听。(要求听出歌词写得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三.学习歌词

师:同学们歌曲欣赏完了,结合刚才欣赏的古诗图片,有谁能说出歌曲的歌词都有啥内容?

生:举手回答问题。

师:歌曲中的很多句子出自刚才欣赏的唐诗,那么谁能说出哪一句出自哪首古诗?

生:举手回答。

师:多媒体播放歌词出处内容

床前的月光——《静夜思》李白。

窗外的雪——《夜雪》白居易。

高飞的白鹭——《绝句》杜甫

浮水的鹅——《咏鹅》骆宾王

枫桥的钟声——《枫桥夜泊》张继

巴山的雨——《夜雨寄北》李商隐

边塞的战士——《出塞》王昌龄

异乡的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同学们,我们回忆了很多的唐诗,那么老师弹奏一遍主旋律,同学们仔细聆听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生:听完,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总结(从歌曲的乐段、乐句、起承转合处分析总结)

四.学唱歌曲

(一) 第一乐段

1.师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模唱歌曲(一遍)

2.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第一乐段.

3.歌曲处理:歌曲中出现了八分休止,有什么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师:引导式的总结(从休止符的作用)

(二)第二乐段

1.师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模唱歌曲(一遍)

2.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第二乐段。

3.歌曲处理:

@.师:歌曲的高潮部分在第二乐段的哪里?

生:答

师总结(从分析歌曲高潮的因素总结。)

(三)完整演唱歌曲和表演歌曲

1.师钢琴伴奏,全体学生演唱。

2 师伴奏,学生独唱。

3.分组轮唱。(可分为两组,第一组唱第一乐段,第二组唱第二乐段,两组形成鲜明的

对比)

音乐扩展

(一)欣赏其他以为古诗为题材的歌曲。如《静夜思》、《咏鹅》、《明月几时有》等。

欣赏形式:教师自弹自唱。

(二)是讲解音乐的产生与诗歌。(用生动,有趣活泼的形式叙述。可从音的产生、歌曲的创作与发展史来讲解。)

创作歌曲

师导言:模仿歌曲《读唐诗》的创作手法,首先陈述歌曲,其次进行乐曲的进一步陈述与巩固,再次做乐曲的积极展开与前面陈述的乐曲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再回到陈述乐

曲上面的旋律来,总结乐曲和肯定乐曲。

师:进行即兴示范创作

生:创作

课堂小结

师:毛主席曾经好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你们是早晨9:00钟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中华民族的古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在本节课品味了古诗,望同学们把我们璀璨的古诗文化传承下去。

教学流程

1. 组织教学

2. 导言

3. 欣赏古诗

4.导言

5.欣赏歌曲

6.回答欣赏后歌词特点问题

7.多媒体播放歌词出处

8.再次聆听歌曲

9.提问回答歌曲划分部分

10.师总结

11.学唱歌曲@学唱第一段,并处理歌曲。师总结

@学唱第二乐段,处理歌曲。师总结

@完整演唱歌曲:齐唱、独唱、轮唱。

12.音乐扩展:@欣赏其他古诗歌曲。

@讲解音乐的产生与诗歌的发展。

@创作歌曲:1师导言

2师示范创作

3生创作

13.课堂小结

上课时间:年月日。第周次。

课后反思:

《读唐诗》教案

《读唐诗》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2.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能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的意境。 3.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吟诵古诗、自编旋律演唱古诗、表演古诗情境等,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合一起。 教学重点:音乐活动《古诗朗诵演唱会》。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四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大屏幕出示:(古诗)的画卷,同时播放《春江花月夜》,学生观看。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1.导言:这几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我国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它的歌词非常富有特点,听后你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请欣赏《读唐诗》。 (大屏幕出示歌曲《读唐诗》) 2.师: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 师:看到歌词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古诗,那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古诗呢?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用分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 那我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块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连接最快最准确的为优胜组。(活动进行中同时播放歌曲《读唐诗》做背景音乐,连接好的把题板送到前面。) (同学们都连接完了,我们来看看他们连接是否正确,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做评委,(讲解题板)向优胜组表示祝贺) 题板内容:

“床前的月光”《静夜思》(李白) “窗外的雪”《夜雪》(白居易) “高飞的白鹭”《绝句》(杜甫) “浮水的鹅”《咏鹅》(骆宾王) “枫桥的钟声”《枫桥夜泊》(张继) “巴山的雨”《夜雨寄北》(李商隐) “边塞的战士”《出塞》(王昌龄) “异乡的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师: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古诗呢? 生答:(八首) 师:对了,是以八首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齐声朗读歌词。)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发自内心的歌颂和赞美着唐诗。 4.师范唱(下面请听老师唱一遍《读唐诗》),同学们可以轻声随歌曲唱一唱,同时想想你是怎样来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的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以一首唐诗为例。比如说曲中“高飞的白鹭”是谁的作品? 生答:(杜甫的绝句) 古人喜欢见物咏怀,见景抒情,对自己的所见所思进行即兴吟唱,我们也来学学看,(吟诗时作摇头晃脑状)注意听老师吟诵诗歌时有什么特点?跟读现在的白话文有区别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生答:() 师:很有韵律感,与今天的音乐很相近,它的节奏,音调与音乐是相通的,感觉就像在唱歌,真是诗中有歌啊。 师:古人还喜欢边吟诗边作画呢,如果让你来给《绝句》这首诗作画,你会画些什么呢?我们一句一句的来。(学生回答) 师播放MTV全诗一句一景,其中对景物色彩的描绘有哪些?(学生回答)鹂之“黄”,柳之“翠”,鹭之“白”,天之“青”,雪之“白”。 师: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合起来则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画卷,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都能理解了吗?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3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的三首古诗都是有关描写传统节日的。《寒食》一诗借禁火的习俗讽刺宦官得宠;《迢迢牵牛星》一诗借民间故事抒发了内心痛苦忧伤的心情;《十五夜望月》一诗借望月抒发游子的思亲之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依据课标理念,依据三首古诗的内容特点,本课教学以一首古诗为例,引导学生亲身经历“联系故事理解古诗―→抓住关键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这样的学习过程,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其他两首古诗。有扶有放,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感悟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教学中,根据古诗教学的特点,注重“读”的学习方式运用,将品析与朗读紧密结合,以读促讲,以读加深感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了解涉及的传统节日及相关的来历、故事、典故等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含有传统习俗的词语。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节日里又有哪些习俗呢?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2.过渡: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这些传统节日的习俗,是丰富文化的一种体现,也使传统节日有了更大的魅力。

3.出示三首古诗的题目《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齐读诗的题目。 设计意图:由畅谈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开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唤醒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了解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掌握情况。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2.同桌互相读古诗,检查古诗中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 3.检测生字的读音。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指名读。 侯(hóu)章(zhāng)泣(qì)盈(yínɡ) 脉(在本课读mò)栖(在本课读qī)鸦(yā) 4.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读好节奏。 5.多种形式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男女生合作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把古诗读得正确流利是理解古诗的前提。在此环节中,对字音、节奏加以强调,同时注重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三、自主探究,了解大意 1.理解诗意,你有哪些好方法?(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句进行猜想……) 2.借助注释,独立理解诗意,对于不懂的字词、句子,圈画出来,准备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3.在小组里交流对诗意的理解。 4.全班汇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首诗的意思。 (1)了解“春城”“汉宫”“五侯家”分别是三处地点。 《寒食》大意: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飞舞着柳絮,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宫中的柳树。日落天黑,皇宫里传赐的新火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2)理解“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这几个叠词的意思。 《迢迢牵牛星》大意: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

歌曲读唐诗教案

歌曲读唐诗教案 精品文档 歌曲读唐诗教案 单位:顿岗中心小学班级:五班执教者:华锦兰时间:2011-3-18 教学目标: 1、学会唱《读唐诗》这首歌,掌握歌中的附点四分音符。 2、利用听唱法演唱古诗,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演唱的特点。 3、演唱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特点、风格,更好的体会到古诗里有画,古诗里有歌,培养学生爱学古诗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唱《读唐诗》这首歌,学习和感受音乐,加强歌曲的演唱处理和表现。教学难点:歌曲处理,引导学生打准节拍唱好歌,进一步的感受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随着歌曲《读唐诗》走进课室。 2、播放《读唐诗》伴奏,同时课件出示几首唐诗题目。 《鹅》《绝句》《出塞》《相思》《静夜思》《渔歌子》《回乡偶书》 3、师:同学们,请你任选一首唐诗有感情地诵读出 1 / 12 精品文档 来。 4、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以唱歌的形式一起走进唐诗,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这首歌是当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作曲。谷老师监制了古诗词歌曲20

首,今天的《读唐诗》就是序。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二、新授 1、出示《读唐诗》的视频歌曲,师生欣赏一遍。 师:刚才欣赏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吗, 生:回答 2、投影出示歌词。 师:同学们,你看到歌词的时候,能联想到许多唐诗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看哪个同学能很快地把歌曲中的歌词与你知道的唐诗题目对号入座。 互动活动。 3、指导按节奏读歌词:这首歌曲是由八首古诗的佳句组成的,现在让我们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边打拍边诵读歌词。 1=E /4 1 ,0 | 1 | 1- | 床前的月光窗外 2 / 12 精品文档 的雪,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1 1 | 1 - | | ? 1 1 | 唐诗里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 - - - | -0 | 。。。。。。。。 窝。。。。。。。。。 指导歌曲中的附点四分音符节奏。

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走进唐诗》

走进唐诗 ●阅读目的 1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 2 通过对唐诗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3 在阅读中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活动准备 1 搜集、背诵唐代著名诗人的诗句。 2 搜集唐朝诗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激发阅读兴趣; 2 授予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登高望远,每每涌现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不免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挞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唐诗的百花园,在缤纷的唐诗奇葩中尽情徜徉。 二走进唐诗,你吟我诵; 1 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2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自由发言,体现感悟)。 3 我最欣赏的唐代诗人(学习诗人品质,从中受到启发)。 三品位唐诗 [出示课件]: 1 到唐诗中赏雪景: ①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到唐诗中听鸟鸣: 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 到唐诗中赏月: ①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空涧中。 ②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 到唐诗中旅游: ①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①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 看牵牛织女星。 ②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 到唐诗中体验真情: ①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亲近唐诗: 唐诗的魅力远远不只这些,唐诗的背后更是充满悬疑、充满诱惑与神秘!下面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所积累的与唐诗有关的逸闻趣事。 ①“推敲”一词的来历。 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③宋之问吟诗遇老虎; ④白居易进长安。

《古诗中儿童生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修改版)

《群文议题——古诗中的儿童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五首古诗,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 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2.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是怎样把儿 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童 真的千古名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批读、交流等方法,阅读这五首古诗能用 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并想象古代儿童活动的画面,感受 古代儿童生活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每首诗选词用语的妙处,感悟古诗是怎样把儿童的各种情态表现出来的,并在群诗诵读中积累这些歌咏童真的千古名篇。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快乐。古时候,孩子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会做什么事,爱玩什么游戏?他们会有怎样的乐趣呢?让我们在群诗诵读中积累佳句,在群诗阅读中寻找答案。(板书议题:古诗中的儿童生活) (二)共读一首,打开思路。 1.咱们先来共读第一首古诗。 课件出示:《桑茶坑道中》。 请同学们熟读古诗,做到正确、流利。(强调“着”的读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2.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思考:(课件出示) 这首诗最有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古代 的儿童在______(放牛),写出了儿童的______。(悠闲、自在……)你是从哪个字或词感受到的?(眠正着)为什么?你觉得这首 诗还有哪些写法上的好处?(这首古诗前两句写出了天气由雨 变晴,大地由湿变干,溪水由浅变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 然充满了“动”感;第三句写牧童在柳荫下酣睡是“静”,第四 句一头老牛在草地上吃草,吃一会儿又向前走一点,再吃一会 儿,再走一点,越走越远,是东。动静结合。) 3.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带着感情再读这首 诗,看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我们来看:播放视频《桑 茶坑道中》。(每出一句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 4.小结:欣赏这首小诗,我们不仅醉心于江南原野自然景色的

古诗苑漫步走进唐诗教案

总第课时 古诗苑漫步《走进唐诗》 1.通过对有关唐诗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2.在活动实践中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 3.通过口语交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 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 活动准备 1.搜集、背诵唐朝着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朝诗人的故事。 3.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选出好作品拿到班级交流。 4.民主推选,成立由学生组成的最佳活动成果评议委员会 课时安排:二课时 活动步骤 第一课时 (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登高望远,每每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时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鞑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的百花园,在缤纷的唐诗奇葩中尽情徜徉。) 一、走进唐诗,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 王勃的《山居秋暝》。 李商隐《乐游原》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3.我最欣赏的唐代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的名句与妙思太多,个人认为历代以来鲜有及者。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古诗朗诵演唱会》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古诗朗诵演唱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读唐诗》,了解歌中唱到的古诗,并从中感受歌曲亲切的情感。 2.积极参与“古诗词演唱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与“古诗词演唱会”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材分析 《读唐诗》这首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用了相同的节奏,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较为活泼。第四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最后结束在主音上。第二乐段也是由四个乐句构成,开始的节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六度的大跳和重复的运用把情绪推向了高潮。高潮过后,又转回平稳,好像高潮过后的思索,在细心地聆听祖先的诉说。歌曲《读唐诗》的歌词非常有特点,使我们联想到许多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之一,今天,我们来欣赏歌曲《读唐诗》,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聆听歌曲 1. 初次聆听歌曲《读唐诗》。 教师要求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优美、亲切、抒情等等。 师:这首歌曲优美抒情。 2.再次聆听歌曲。 师:歌中都唱到了哪些古诗? 学生没有回答的古诗,教师可加以补充。李白《静夜思》、白居易《夜雪》、杜甫《绝句》、骆宾王《咏鹅》、张继《枫桥夜泊》、李商隐《夜雨寄北》、王昌龄《出塞》、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歌曲所表现的内容。 3. 小声哼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和歌曲中较难掌握的节奏,如:切分节奏等。 4. 放声演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 提示学生:第四乐句的“泉”字在演唱时可以作延长处理,表达更深的情感。 三、活动:“古诗词演唱会” 朗诵古诗或演唱古诗歌曲,可以增进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今天,我们举办“古诗词演唱会”,可以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1. 宣布比赛规则,选出的评委组成评审团,给各组打分。 2. 比赛分为四关:第一关是配乐朗诵古诗;第二关是演唱一首学过的古诗歌曲;第三关是向同学们介绍欣赏一首古诗;第四关是表演古诗歌曲。 (曲目建议)第一关:朗诵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古诗;第二关:演唱

八年级校本课程教案《走进唐诗》

八年级校本课程教案《走进唐诗》 7 C、师小结: 为这一份珍贵的礼物,更为圆圆小队有如此美好的愿望,我提议大家瑞次用掌声感谢圆圆小队,同样,你们也拥有了一轮圆圆的月亮! 3、玲珑小队 A、小队长汇报 XXXXX:大家知道诗仙是谁吧?对!这么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作诗一千多首,其中有三百多篇提到月,月亮是李白的好朋友,陪着他一同游山玩水: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月出峨嵋苍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当李白春风得意的时候“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他也有失意孤独的时候,“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他流泪了,“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连。” 想起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叫故乡。” 李白爱洒更爱月,“青天有月来几晨,我今停杯一问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在月光里,李白忘掉了自己,他去水中捞月,他终于与月拥抱在一起了,月即是李白,李白即是月。B 、师小结: 玲珑小队带着我们一起走近李白,这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竞与月生死相许,太感人了。为你们的努力,插上一轮浪漫的月亮吧! 4、咏月小队8 A、小队长汇报 XXXXX:我们在收集月亮古诗的同时,发现关于月亮的歌曲很多,就想:有没有关于月亮古诗的歌曲呢?于是我们一起收集、整理、摘抄编出了一本古诗歌曲小册子,收录了《静夜思》、《明月几时有》。《人约黄昏后》、《几多愁》、《子夜笑歌》、《关山月》等歌曲,我们将它放在班级里与大家共享,下面有请我们队的不歌星李婕、校晨娟为大家表演唱《静夜思》 B、师小结:掌声是最好的说明,于你们队创造性的合作,插上一轮可爱的月亮,快乐吗? 四、活动。 ①看谁接得快过渡:各小队表现真棒!月亮啊,这皎洁的月亮啊,你让无数寄情于你的诗人们为你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今天,我们要让这千古绝唱在这里唱响,咱们就以“诗句接力”的形式来进行,大家觉得如何?

李白杜甫诗歌欣赏 教案

李白杜甫诗歌欣赏教案首页

教学内容 【讲授内容】: 1、帮助学生了解李白杜甫其人及诗歌成就; 2、了解《李白杜甫诗歌》相关知识。

3、了解上学期诗歌朗诵大赛的组织情况 第一部分、李白其人及其诗歌影响 一、李白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 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 清平调三首__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二、传奇一生几入长安所为何? 1 .一入长安说。 玄宗天宝元年(742)秋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至天宝三载(744)春出金门离开长安。 2 .二入长安说。 首次到长安的时间为开元十八年730。 3 .三入长安说。 李白还在天宝十一二载间第三次到长安。 现实追求:建不世之功 1、少年时代,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2、中年屡入长安,叩问报国之门。

走进古诗的春天教学设计

《走进古诗的春天》教学设计 【主题的确立】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像一股清泉,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着几千年的文化精髓。古代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是孩子们学习启蒙的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是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习古诗,可以让孩子们背诵一定的古代诗词,又可以学习汉字、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对落实新课标很有意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中描写春天的古诗占的比例较大。这些诗词音韵优美,形象生动,意境清新,含义深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自然,诵读古诗,让经典的古诗词不再只是简单的文字符号、晦涩的语句,而变成了春日里一幅幅迷人的图画,生动的影像,把中国源远流长的古诗词文化和大自然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悟能力。 【学情分析】 春天来临,阳光明媚,虫鸟唧啾,树木抽芽,百花绽放……一切令人赏心悦目。自然界的这些变化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对于处在农村的学生来说,理解春天的古诗词并不困难。五年级的学生对春天的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学会运用一定的方法自学古诗。课前先让学生去搜集、整理课内学过的和课外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课上引导学生去诵读、感受、品味。 【设计思路】 古诗篇幅短小,语言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感情。本节课,教师首先提前两周布置学生作好准备工作:到大自然观察春天,感受春天;要求学生利用书报、电脑等各种媒体搜集、整理有关咏春古诗词资料。课上,采取全员参与,分组竞赛,再配以多媒体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本节课分五个环节进行:(一)背诵古诗;(二)吟出诗律;(三)诵准诗韵;(四)品读诗句;(五)赛诗会。“读”是本次活动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背诵春天的古诗,读懂诗意,感知春光的美丽,让学生品尝到大量诵读带来的甜美滋味。接着让学生吟出诗律、诵准诗韵,层层递进,学生在读中感觉春景的美感,同时也能更好地体会古诗文的音韵特色,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而形成语感。品读佳句,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边读边想像春天的景色,感悟春境的美妙。最后精心编排比赛的题目,通过比赛引发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将所学的春天的古诗自觉地归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促进诗句的积累和内化。

读唐诗教案

古诗朗诵演唱会 亳州北大园丁学校 授课教师:乙辉 歌曲《读唐诗》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乙辉。教学对象5(1)班。教学地点:三楼音乐室。设计时间:2016/3/24。课时:2课时,压缩成1课时。教学设计用途:晋级课。参考文献:《中国民间音乐概述》、《歌曲分析与写作》、《五年级教师教学用书》、《曲式分析与写作》、《西方音乐简史》《钢琴即兴伴奏教程》《毛泽东语录》》、《和声学教程》、 教材分析:1@《古诗朗诵演唱会》是以歌曲《读唐诗》为基础展开的,《读唐诗》为两段体歌曲,大调式。第一乐段有4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上用了相同的节奏,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较为活泼。第4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在演唱时也可以做延长处理,表达更深的情感。)最后结束在主音上。2@歌曲《读唐诗》的歌词非常有特点,使我们想到了许多著名的古诗:(1)床前的月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窗外的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3)高飞的白鹭——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波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4)浮水的鹅——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5)枫桥的钟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6)巴山的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7)边塞的战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8)异乡的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学习这首歌不紧能感受到歌曲《读唐诗》的魅力,还能了解更多的古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读唐诗》的魅力及了解更多的古诗,激发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热爱。 2:通过了解古诗歌曲的旋律特点及诗歌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发挥主体性进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创编旋律的能力。 3.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变化、段落等特点。 4.了解音乐的起源、诗歌的发展及诗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 1:学唱歌曲,并感受歌曲的速度、节奏、旋律,及休止符的运用。 2:感受歌曲《读唐诗》的魅力,了解更多的古诗。 3:了街音乐的起源与诗歌艺术的发展和诗歌的艺术特点。 4:创编诗歌旋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创作性。 教学难点 1:理解音乐的乐段,乐句。 2:根据《读唐诗》的音乐形象,乐句的起承转合,旋律特点进行创编。

古诗苑漫步《走进唐诗》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苑漫步《走进唐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漫步古诗苑,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二、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 四、课前准备: 1.搜集、背诵唐朝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朝诗人的故事。 3.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选出好作品拿到班级交流。 4.民主推选,成立由学生组成的最佳活动成果评议委员会。 五、课时安排:三课时 六、活动步骤 第一课时 共同搜集整理资料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漫步在古诗苑中,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 王勃的《山居秋暝》。 李商隐《乐游原》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 “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少儿歌曲《读唐诗》教案

少儿歌曲《读唐诗》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歌曲《读唐诗》教案 单位:教师:时间:2016.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唱《读唐诗》这首歌,掌握歌中的附点四分音符。 (二)利用听唱法演唱古诗,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演唱的特点。 (三)演唱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特点、风格,更好的体会到古诗里有画,古诗里有歌,培养学生爱学古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学会唱《读唐诗》这首歌,学习和感受音乐,加强歌曲的演唱处理和表现。 三、教学难点: 歌曲处理,引导学生打准节拍唱好歌,进一步的感受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随着歌曲《读唐诗》走进课室。 2.播放《读唐诗》伴奏,同时课件出示几首唐诗题目。

《鹅》《绝句》《出塞》《相思》《静夜思》《渔歌子》《回乡偶书》 3.教师:同学们,请你任选一首唐诗有感情地诵读出来。(配上音乐伴奏) 4.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以唱歌的形式一起走进唐诗,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这首歌是当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作曲。谷老师监制了古诗词歌曲20首,今天的《读唐诗》就是序。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读唐诗》的视频歌曲(课件1),师生欣赏一遍。 教师:刚才欣赏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里面包含许多古诗的名句……) 2.投影出示歌词 教师:同学们,你看到歌词的时候,能联想到许多唐诗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看哪个同学能很快地把歌曲中的歌词与你知道的唐诗题目对号入座。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教案

《唐诗宋词三百首》阅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走进唐诗宋词,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 (2)积累古诗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与文化品味。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理解。 课前准备: 1.背诵唐宋著名诗人的诗词。 2.搜集唐宋诗人的故事。 一、导入: 一段乐曲,会牵动我们无尽的情思;一道风景,会使我们留连忘返;一幅好画,会让我们心驰神往。好诗,就像是一组立体的画,一道永恒的风景,一曲流动的歌,定格在我们的心田,牵引我们心中无限的感慨。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诗宋词,去感受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去品味古典诗词和谐的音律,精妙的语言。 二、走进唐诗宋词,你吟我诵 1.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宋词(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杜甫的《登高》李之仪《卜算子》

王维的《山居秋暝》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贺知章《回乡偶书》李清照《声声慢》 2.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宋词(自由发言,抒写感悟。)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是一幅男子汉的形象,正因为是一种“沙场在前,美人与后”的境界才显得和谐与壮烈,令人感叹遐想不已。“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古朴,平实,平生最爱朴实。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令人顿觉天地虽大,万物虽众,自己却是来时来,去时去,生来孤独,死也孤独。心境好时读它,只觉得淡淡的惆怅;而心境不佳时读,可是觉得无边的寂寞了。 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话发人深省,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同,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碌碌无为,要趁大好年华奋发进取,为国作出贡献。 3.我最欣赏的唐宋诗人(抓住特色,勾勒个性。) 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闲静淡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精巧艳丽的温庭筠,豪放旷达的苏轼?? 最爱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友人孟浩然已经远去,李白仍然望着江水,友情如江水一样绵延不断。 最爱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不要说鲈鱼脍的鲜美,西风吹, 我却不能像张季鹰那样归去,多么无私而有担当的英雄啊!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的,从同学们气宇轩昂的吟诵中,老师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三、品味唐诗宋词,你赏我析

关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设计总汇

关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 设计总汇 《登幽州台歌》是体现陈子昂诗歌主张的代表作。它的出现,标志着齐梁浮艳、织弱诗风的影响已一扫而空,盛唐诗歌创作的新潮即将涌现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关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教案教学设计总汇一 教学目标: 1.感受品味诗的阔大而悲凉的意境,理解诗人苍凉悲壮的情怀。 2.背诵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要求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陈子昂的资料 2.教师补充并介绍写作背景

陈子昂(约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被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科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于狱中。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中受到启迪。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训,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遗万人作前驱以击适,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二、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三、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四、通过这首诗的品读,你认为作者当时登上幽州台的时候,诗人有怎样的感想呢?

(完整版)少儿歌曲《读唐诗》教案

歌曲《读唐诗》教案 单位:教师:时间:2016.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唱《读唐诗》这首歌,掌握歌中的附点四分音符。 (二)利用听唱法演唱古诗,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古诗的演唱的特点。 (三)演唱中,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特点、风格,更好的体会到古诗里有画,古诗里有歌,培养学生爱学古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学会唱《读唐诗》这首歌,学习和感受音乐,加强歌曲的演唱处理和表现。 三、教学难点: 歌曲处理,引导学生打准节拍唱好歌,进一步的感受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随着歌曲《读唐诗》走进课室。 2.播放《读唐诗》伴奏,同时课件出示几首唐诗题目。《鹅》《绝句》《出塞》《相思》《静夜思》《渔歌子》《回乡偶书》

3.教师:同学们,请你任选一首唐诗有感情地诵读出来。(配上音乐伴奏) 4.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以唱歌的形式一起走进唐诗,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这首歌是当代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作曲。谷老师监制了古诗词歌曲20首,今天的《读唐诗》就是序。它的曲调非常富有特点,你听了以后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 (二)教授新课 1.出示《读唐诗》的视频歌曲(课件1),师生欣赏一遍。 教师:刚才欣赏了这首歌曲之后你发现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回答(里面包含许多古诗的名句……) 2.投影出示歌词 教师:同学们,你看到歌词的时候,能联想到许多唐诗吗?那么歌曲究竟藏了多少唐诗?老师想考考你们,看哪个同学能很快地把歌曲中的歌词与你知道的唐诗题目对号入座。 开始互动 3.师生齐诵读(评价)。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巫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三)歌曲处理与演唱 1.现在我们就怀着热爱唐诗、赞美唐诗的感情学唱歌曲《读唐诗》。 2.指导学生边打拍边唱。(先教唱两遍歌谱,再学生跟师谱唱) 3.播放课件1,学生跟唱两遍。 4.教师指导,再配以伴奏试唱。 5.教师指挥,学生齐唱。

三年级音乐上册《读唐诗》教案 苏少版

《读唐诗》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读唐诗》,并了解相关的诗句出处。 教材分析: 《读唐诗》,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用了相同节奏。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较为活泼。第四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读唐诗》,了解歌中唱到的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歌曲的意境。 2、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3、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歌曲欣赏,感受速度、节奏、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4、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故事朗诵配乐,让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教学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歌曲,感受音乐美。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并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用《春江花月夜》作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化魅力。 二、欣赏歌曲《读唐诗》: 1、师:这几部古诗画卷向我们展示了源远流长的古诗文化,它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背很多唐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先来欣赏一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读唐诗》。

2、你们发现歌词的特点了吗? 学生回答:歌词中有许多的古诗。 师:听了这首歌曲能使我们联想到许多古诗,那么这首歌曲中究竟隐藏了多少首古诗呢?老师想考考你们,我们分组来进行比赛,看看哪组同学知道的唐诗知识最多? 那我们分成四组,每组有一块题板,请将歌词与古诗题目用连线连接起来,小组同学共同完成,连接最快最准确的为优胜组。 题板内容: “床前的月光”《静夜思》(李白) “窗外的雪”《夜雪》(白居易) “高飞的白鹭”《绝句》(杜甫) “浮水的鹅”《咏鹅》(骆宾王) “枫桥的钟声”《枫桥夜泊》(张继) “巴山的雨”《夜雨寄北》(李商隐) “边寨的战士”《出塞》(王昌龄) “回乡的客”《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首歌曲中隐藏了多少首古诗呢? 生答:八首。 师:对了,这首歌曲是以八首古诗中最美的佳句组成的歌词。现在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诵一遍歌词,体验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 4、师:请再听一遍,《读唐诗》,可以小声随歌曲哼唱。同时想想你是怎样来理解“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这句歌词的呢? 学生回答。教师在一旁指导。 5、师:歌词我们都理解了,现在让我们随音乐唱一唱。 三、拓展音乐活动: 1、师:祖先在向我们诉说,诗人以诗抒怀,从诗中我们体验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到他们心中细腻的情感。今天我们也来借古人的情怀,抒发我们的情感,好不好? 师:我们分成四组表演,每组可以选择《读唐诗》中的古诗,也可以选择你们学过的古诗、喜欢的古诗进行表演,各组讨论,用什么形式?怎么表演?讨论一下,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请说来听听。

七年级校本课程教案新部编本《走进唐诗》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走进唐诗 ●阅读目的 1 通过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 2 通过对唐诗的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3 在阅读中感受唐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活动准备 1 搜集、背诵唐代著名诗人的诗句。 2 搜集唐朝诗人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激发阅读兴趣; 2 授予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唐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登高望远,每每涌现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气;浪迹天涯时不免生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惆怅。这些浩如烟海的诗歌,或咏山川名胜,或颂边塞将士,或诉百姓疾苦,或鞭挞权贵腐败,或抒发人生情怀……读之往往令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回味无穷。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唐诗的百花园,在缤纷的唐诗奇葩中尽情徜徉。 二走进唐诗,你吟我诵; 1 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小组推荐,激情朗诵)。 2 我最喜欢的一句唐诗(自由发言,体现感悟)。 3 我最欣赏的唐代诗人(学习诗人品质,从中受到启发)。 三品位唐诗 [出示课件]: 1 到唐诗中赏雪景: ①李白《北风行》: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③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 到唐诗中听鸟鸣: ①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 到唐诗中赏月: ①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空涧中。 ②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4 到唐诗中旅游: ①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①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 看牵牛织女星。 ②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 到唐诗中体验真情: ①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②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四亲近唐诗: 唐诗的魅力远远不只这些,唐诗的背后更是充满悬疑、充满诱惑与神秘!下面请大家来展示一下你所积累的与唐诗有关的逸闻趣事。 ①“推敲”一词的来历。 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③宋之问吟诗遇老虎; ④白居易进长安。

《读唐诗》教案

《读唐诗》教案 重庆市石柱县鱼池小学:谭宁花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期欣赏课《读唐诗》 教材分析:《读唐诗》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期欣赏课,歌曲为两段体,大调式。第一乐段有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基本用了相同节奏。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音乐显得较为活泼。第四乐句在“泉”上延长至两拍,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读唐诗》,了解歌中唱到的古诗,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歌曲的意境。 2、通过活动复习学过的古诗歌曲,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3、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歌曲欣赏,感受速度、节奏、旋律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4、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为故事朗诵配乐,让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5.通过拓展活动创编古诗新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音乐创造能力,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进行吟诵古诗、自编旋律演唱古诗、表演古诗情境等,使音乐与古诗的意境融合一起。 6、通过竞赛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理解歌曲,感受音乐美。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读唐诗》,增进学生对我国古诗文化的了解,并组织学生在活跃而有序的课堂气氛中开展音乐表演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教具:电子琴、中阮、四块小黑板 教学辅助手段:百度搜索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用《春江花月夜》作背景音乐(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542027460.html,/images/mp3.mp3),学生观看古诗图片:《绝句》(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542027460.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 d=%BE%F8%BE%E4%20%B6%C5%B8%A6&in=19983&cl=2&lm=-1 &pn=7&rn=1&di=115381294560&ln=1983&fr=&fm=hao123&fmq=132 6763873421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 is=&istype=#pn7&-1&di115381294560&objURLhttp%3A%2F%2Fww https://www.doczj.com/doc/542027460.html,%2FSoft%2FUploadSoftPic%2F200612%2F20061215103 941918.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542027460.html,%2Fsoft%2Fs howsoft.asp%3Fsoftid%3D3&W800&H600&T9049&S140&TPjpg、),《梅花》(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542027460.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 d=%C3%B7%BB%A8%20%B9%C5%CA%AB&in=5973&cl=2&lm=-1 &pn=4&rn=1&di=81086552910&ln=1943&fr=&fm=result&fmq=13267 8686087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 &is=&istype=2#pn34&-1&di45210076035&objURLhttp%3A%2F%2Fw https://www.doczj.com/doc/542027460.html,%2FSoft%2FUploadSoftPic%2F200602%2F20060213192 32196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doczj.com/doc/542027460.html,%2Fsoft%2Fxi aokejian01%2Fkejiana01%2Fyuwen46%2F200602%2F1706.html&W78 9&H585&T8767&S120&TPjpg)《静夜思》(百度搜索 https://www.doczj.com/doc/542027460.html,/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 d=%BE%B2%D2%B9%CB%BC%B9%C5%CA%AB&in=26531&cl=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