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曹冲称象1课时

6曹冲称象1课时

6曹冲称象1课时
6曹冲称象1课时

主备教师:姚桂平时间: 2012年2月 10 日

曹冲称象(1)

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能够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 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理解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对应的句子、段落,力求绝绝绝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准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 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课文4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曹、称”等14个汉字,能正确书写“柱、底”等10个汉字。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听准字音,听清句子。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3.轻声读文,根据“议象——称象——称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三、认识生字 1.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曹冲称象

4、曹冲称象(精读课)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识14个生字,并能正确理解词语; 3、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听写。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曹冲称象 【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大象很大,怎么才能称出大象的体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曹冲称象》,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出示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4个生字并能正确理解词语。 3、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听写。 师:目标已经明确,有信心达到目标吗?(生:有)同学们信心十足,为了帮助你们达到目标,我们要进行三场比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读书 师:首先我们来比会读文,看谁能把课文字音读准,请同学们捧起书,我们来听录音看,要求:听清字音。 1、听录音。

师:同学们听得真认真,为了使大家读得更好,请同学们模仿录音自己练读,如果还有问题,可以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2、生模仿录音自己练读。 质疑:通过同桌和老师的帮助,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吗?师板书学生不认识的生字。 3、教黑板上的生字。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来考一考你们,你们敢读吗? 3、出示加拼音词语: cáo chēng xiàng guān gēn zhù yì lùn 曹冲称象官员一根柱子议论 zhòng liàng chèng gǎn kǎn xiàn zhǐ 重量秤杆砍树画线停止 自由读——指名读 师:没有拼音的帮助大家还会读吗? 4、认读生字: 曹冲称象官员一根柱子议论 重量秤杆砍树画线停止 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质疑问难:有不理解的词兵教兵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教师点拨。(可借助图片帮助理解,如:词语:秤杆(看图了解)--指名上台指秤杆) 词语能读准了,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全部会读的请举手,下面开

选学《曹冲称象》小古文教案

选学:小古文《曹冲称象》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神童,三国时期的曹冲就是其中一位名气比较大的神童。曹冲,字仓舒,是曹操的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五六岁时,他的智力便达到了成人水平。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老少皆知。 故事的大概我们已经从课文中知道了。不过《曹冲称象》的古文你不一定见过。先听老师读一读,注意听。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跟老师读一遍。读古文要先看仔细,读正确,不能马虎哦! 故事中,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文中说“曹操得巨象”,一个“巨”字,可以看出大象的身体很庞大,所以“巨象”要重读,一起读读看——曹操得巨象(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大象,你可以围绕大象的身躯、耳朵、鼻子等部位来描述大象。 这头大象真大啊!(课文中官员们说的称象办法)…… 这些办法显然都不切实际。“不能称”要读得舒缓,来表现无法称量。一起读——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默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操之幼子名冲。 曹冲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出场要隆重地介绍——操之幼子名冲 你发现了吗?这个句子里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曹冲——在文中都省略了姓,单单提了他们的名——操和冲,这种单提名不提姓的称呼也是古文的习惯。所以,“操”和“冲”要重读。同时,表现二人父子关系的“幼子”也要重读。试试——操之幼子名冲 因为他想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主意——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曹冲果然很聪明!他的办法很独特,很巧妙。认真读,把这句话读通顺,读到像自己说话一样熟练。 思考:曹冲称象分三步——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长春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板块《曹冲称象》第二课时(阅读分析) 2、教学设计依据:这一板块借助四个小故事,贯穿了一个道理——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冷静思考,积极面对就一定会找到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要求认的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读懂课文并明白道理。这一板块为学生们准备了四个智慧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静中见智,读后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学生有可能对曹冲的办法提出疑义,教师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向学生说明原因。曹冲称象的办法在古代是最好的方法,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已有更好的称象方法。 本课的生字比较难,学习时,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会讲《曹冲称象》的故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现在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的办法? 3、学情分析:《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3、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四、教学准备 石子、玩具象、水、天平秤、器皿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实验法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曹冲称象》这一课,认识了很多新的生字,现在生字宝宝想要考考我们,你们有信心顺利过关吗?(有)------出示生字卡片 1.开火车;2。摘果子;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写字。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教学方法:采取小组议论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 2.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

曹冲称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 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船舷、为止”等生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我们先来猜一条谜语,我请一位小朋友读,其他小朋友听 清老师的要求,不准抢答,即使知道了谜底,也不许说出来哦!老师说,开始,请小朋友们再说。(出示PPT) 猜出是什么了吗? 大家来观察一下这头大象,它有什么特点?大象这么大,你想知道它有多重吗?你有什么办法把它称出来?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想出来一个来办法称象。 1.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4 课《曹冲称象》。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曹”字很有趣,不是横就是竖,横竖要匀称;“冲”字左边是两点水; “象”字笔画特别多, 要写紧湊。齐读课题。

2.谈话: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吗?故事可有趣啦,大家想读吗? 二、识读结合, 指导读通 1.请小朋友轻轻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 (1)标自然段序号; (2)把字音读准, 句子读顺; (小提示:身体坐直,双手捧书,轻轻外斜。)教师巡视指导。 2. 读准生字字音。 这一课有好多生字生词。瞧, 象宝宝把它们带来了! 谁会读?(出示生词) 官员们四根柱子议论称一称 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曹冲 画一条线为止重量 (1)生自由读 (2)指生读 (3)强调“杆”的读音 (4)指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出示词语:曹操曹冲官员们议论四根柱子去做重量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画一条线 (1)指生读 (2)男女生比赛读 (3)齐读 指名一人读一行, 正音, 再练, 指名读所有词语。 3.把生词放回课文,小朋友再把课文读一遍,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读书

《曹冲称象》教案设计(含反思)

04、曹冲称象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难点: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再读课文、学写生字)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2、请学生自由回答。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设计意图: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 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曹(曹操)(曹营)

4 曹冲称象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五、把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 石头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 ) 把大象赶到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 ( ) 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 )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 , 称一称船里的石头 。 六、课文整体梳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象又 ____ 又 ____ ,身子像 _________ ,腿像四根 _______ 。 2、官员们一边( )一边( )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七、重点段落品析。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 一 棵大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行啊(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4 曹冲称象 rán hòu zhàn lì suì yuè zhù zi dào dǐ 三、比一比, liáng ( ) ch ó ng( ) 量 重 得 liàng ( ) zh ò ng( ) dé 再组词。 děi 柱子

起这杆大秤呢(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下沉 - —— ( ) 重—— (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曹冲称象先后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_____ 。 4.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八、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试着写出一个描写大象的句子。

儿童益智故事(拼音识字)6曹冲称象

曹c áo 冲 ch ōng 称ch ēng 象xi àng 三s ān 国gu ó时sh í,吴w ú国gu ó孙s ūn 权qu án 送s òng 了le 一y ī头t óu 大d à象xi àng 给g ěi 曹c áo 操c āo ,曹c áo 操c āo 十sh í分f ēn 高 g āo 兴x ìng ,带d ài 着zhe 文w én 武w ǔ百b ǎi 官gu ān 和h é六li ù岁su ì的de 儿ér 子z ǐ曹c áo 冲ch ōng 一y ì同t óng 去q ù gu ān k àn 。 大d à家ji ā没m éi 有y ǒu 见ji àn 过gu ò大d à象xi àng ,东d ōng 瞧qi áo 瞧qi áo 西x ī看k àn 看kan ,觉ju é得de 很h ěn x īn xi ǎn 。这zh è大d à象 xi àng 又y òu 高g āo 又y òu 大d à ,腿tu ǐ就ji ù有y ǒu 大d à殿di àn 的de 柱zh ù子zi 那n à么y āo 粗c ū ,人r én 走z ǒu 近j ìn 比b ǐ一y ī比b ǐ ,还h ái 够g òu 不b ù 到d ào 它t ā的de 肚d ù子zi 。 曹c áo 操c āo 对du ì大d à家ji ā说shu ō:“这zh è头t óu 大d à象xi àng 真zh ēn 大d à呀ya ,可k ě是sh ì到d ào 底d ǐ有y ǒu 多du ō重 zh òng 呢ne ?你n ǐ们men 谁shu í有y ǒu 办b àn 法f ǎ称ch ēng 出ch ū它t ā的de 重 zh òng 量li àng ?”大d à家ji ā一y ī听t īng ,议y ì论l ùn 开k āi 了le 。 有y ǒu 人r én 说shu ō:“造z ào 一y ī杆g ǎn 很h ěn 大d à很h ěn 大d à的de 秤ch èng 。”有y ǒu 人r én 说shu ō :“把b ǎ大d à象xi àng 宰z ǎi 了le 再z ài 称ch ēng 。” 曹c áo 操c āo 听t īng 后h òu ,摇y áo 摇y áo 头t óu 说shu ō :“不b ù好h ǎo ,不b ù好h ǎo !” 这zh è时sh í ,小xi ǎo 曹c áo 冲 ch ōng 穿chu ān 过gu ò人r én 群q ún ,来l ái 到d ào 曹c áo 操c āo 身sh ēn 边bi ān ,很h ěn 自z ì信x ìn 地 d ì 附f ù在z ài 曹c áo 操c āo 耳ěr 边bi ān 说shu ō了le 一y ì番f ān 话hu à 。 曹c áo 操c āo 听t īng 了le 儿ér 子z ǐ的de b àn f ǎ,连li án 连li án 称ch ēng 赞z àn ,马m ǎ上sh àng 叫ji ào 来l ái 士sh ì兵b īng , 吩f ēn 咐f ù了le 下xi à去q ù 。 不b ù一y ī会hu ì儿ér ,河h é面mi àn 上sh àng 就ji ù驶sh ǐ来l ái 一y ī艘s ōu 大d à船chu án ,船 chu án 上sh àng 的de 士sh ì兵b īng 慢 m àn 慢m àn 将ji āng 大d à船chu án 靠k ào 了le 岸àn 。接着ji ē zhe ,小xi ǎo 曹冲c áoch ōng 像xi àng 个g è指挥官zh ǐhu īgu ān 一样y īy àng ,让 r àng 士兵sh ìb īng 把b ǎ大象d àxi àng 牵qi ān 到d ào 这zh è艘s ōu 大船d àchu án 上sh àng 。 大d à象xi àng 一y ī到d ào 船 chu án 上sh àng ,船chu án 身sh ēn 立l ì即j í就ji ù沉ch én 了le 下xi à去q ù 。于y ú是sh ì,曹c áo 冲 ch ōng 在z ài 船chu án 身sh ēn 齐q í水shu ǐ面mi àn 的de d ì f āng 用y òng 小xi ǎo 刀d āo 刻k è上sh àng 了le 一y ī个g è记j ì号hao 。 人r én 们men 都d ōu 觉ju é得de 很h ěn 奇q í怪gu ài ,不b ù m íng b ái 他t ā究ji ū竟j ìng 在z ài 做zu ò什sh én 么me 。 小xi ǎo 曹c áo 冲ch ōng 见ji àn 围w éi 观gu ān 的de 人r én 们men 对du ì自z ì己j ǐ指zh ǐ指zh ǐ点di ǎn 点di ǎn ,什sh én 么me 也y ě没 m éi 说shu ō ,只zh ǐ是sh ì微w ēi 微w ēi 一y ī笑xi ào 。然r án 后h òu ,他t ā让r àng 人r én 把b ǎ大d à象xi àng 牵qi ān 下xi à了le 船chu án 。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二年级一班刘秋萍 教学目标: 1 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会写“一同、柱子”等11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掌握首先……其次……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掌握首先……其次……再……然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 2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课《曹冲称象》。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板书】:为什么?怎么样?结果? 3请同学们带着3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4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会认字,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有没有和这些字词成为好朋友: 官员柱子称象议论秤杆画线砍树船舷重量摇头(生字由小老师领读,词语分组开小火车读) 二、导学: 1我们已经和这些字词成为了好朋友,下面请同学们看到课本,自己读一下课文的1、2自然段,找一找他们为什么要称象?(5张PPT)(1)指名说用文中的话说这头象有多大?齐读 (2)引读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PPT 比喻句又……又……)(3)想象大象的身子和腿,看课件中的图片再读出大象的高大。 2 正是因为象太大了,所以官员们有什么疑问? (1)指名读句子。 (2)带着疑问的语气自己试着读读。 (3)让我们一起读读吧 (4)到底什么意思?谁能换个词?【板书】:到底说词语的在文中的意思 3 这么大的象,怎样才能称出它的重量呢?指名读第三自让段,其他同学找一找官员们想出了什么方法?议论:大家对事情发表看法

曹冲称象(1)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信息资料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不家务事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象”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曹冲称象

学本研讨课: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人:韩燕翔(二年级组) 2017/9/19 教学目标: 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话分步骤说清楚称象 的过程; 2.能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 办法好。 3.对比理解“才七岁”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并能用自己的话分步骤说清楚称象的过程; 2.能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称象秤杆船底岁月然后 站立做人作业 二、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和说话步骤 1.自读全文,看看文中写到了哪几种称象办法?读明白的用 姿势告诉老师。

2.用“——”划出两种称象办法,指名汇报。 3.数一数曹冲称象的办法有几句话。曹冲为了把话讲清楚用 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请你找一找。 4.如果要给第一句加一个表示顺序的词语,可以加什么? (先) 板书:先再然后 5.结合图读曹冲称象的四句话,理解称象方法的原理。 6.称象过程句子排序。() 7.结合板书用上“先……再……然后……”复述称象过程。师总结:我们以后想把一件事的步骤说清楚,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先再然后”,别人会听得更明白。 三、明白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领悟人物特点 1.曹冲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从文中哪里看出来?那这个办 法到底好在哪里呢?要想知道,就得先明白官员们的办法不好在哪里。 2.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做法不好在哪里? (合作提示:组长可以请思考出答案的同学或自己先说,再依次请其他同学说说想法。组长可以这样和同学说:“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或“大胆地说说你的想法,说错了没关系。”) 3.小组讨论:对比官员们的办法,说说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4曹冲称象

4 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课件出示1)(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课件出示2)(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

生“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课件出示3自学要求)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 (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认真读课题,注意轻声,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想想可以找哪些朋友。 2.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5)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6) zhùzuòchènɡɡǎn zhàn rán dǐsuìchuán 柱做秤杆站然底岁船 cáo chēnɡyuán yìlùn zhònɡliànɡkǎn ɡēxiàn zhǐ 曹称员议论重量砍割线止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 “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然、站、杆、论、砍、线”是前鼻音。“称、秤、重、量”是后鼻音,“论”是边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官员们都想出什么办法?(课件出示7) (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 2.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课件出示8)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21、称象 教材分析: 《称象》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和借鉴,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时,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借助自制的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学习本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分析: 孩子们都是爱听故事的,和孩子们的年龄相当的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他们就更想知道。一年级学生在课前对曹操和曹冲的历史背景有初步 了解,而且还课前体验过称东西的过程,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学生喜欢识字,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

单的问题,能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的想法能够给老师一个惊喜。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和情感。本教学设计旨在突破文本化的模式限制,体现语文教材从文本化走向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中与文本接触后,达到共鸣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注释】 智:智慧若:相比欲:想要意:意识及:达到致:送到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访:询问群下:手下群臣理:办法;道理校:通“较”,比较物:物品悦:高兴,开心 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尝:曾经。咸:全,都置:安放。 焉:于,对它 【翻译】 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孙权曾经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曹冲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2.这则古文用了一个什么例子说明曹冲“有若成人之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曹操一家,你还知道什么? 《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自行翻译《曹冲称象》 了解“校”“及”“若”的含义 明白“之”在文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重点难点: 课程设置:90分钟 【开头导入】(10分钟)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谁是大忽悠”,运用这个游戏,老师要测一下谁是咱班最聪明的人?同学们,有信心吗?大点声,有没有信心? 老师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 首先,老师说一下游戏规则,老师选取3名同学上台,双手背于身后,老师会把粉笔放到3位同学任意一个人手中,无论橡皮在不在你的手中,你都要运用两句话极力辩解你的手中没有粉笔。台下的同学可以通过台上同学的表情、语气来判断粉笔在谁的手中。说出自己的分析,从而引出谁是最聪明的同学。 【游戏导入】(2分钟) 在我国东汉末年,同样也出现了一位了不起的“神童”,他年仅五六岁,智商就和成年人的智商一样高!没错,就是和老师的智商相差无几,那这么厉害的一位人物究竟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我们中国古代神童是如何炼成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一下“神童”的故事《曹冲称象》。(老师板书课题,同学们齐读)《曹冲称象》,单看题目,我们可以确定应该讲的是人物和动物的故事。人物是谁?曹冲。动物呢?象。 【介绍大象】(3分钟) 目前地球上大象仅剩下3种:亚洲象、非洲草原象、非洲森林象。亚洲象肩高3.7至4.1米。体重3至5吨,象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以支持巨大身体。

《曹冲称象》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8.称象 (二)讲读课文。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讲读课文 ①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第一段写的是什么时候曹操带着谁去干什么?板书:官员、曹冲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②指名朗读二段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出示:又高又大) 提问:课文中怎么具体描写大象的?(像……像……) 出示句子:指名读,“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提问:官员们议论什么?“到底”什么意思?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指导朗读,读出重音“又……又……到底” 师: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③指名读三段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板书:造秤称象 秤称象肉 提问:曹操听了态度怎么样?“直摇头”什么意思?(做个动作看看)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 板书:称不出伤害象 指导朗读 ④指名读四段 提问:这段写什么?(曹冲想出称象办法) 课件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二年级语文下:曹冲称象

二年级语文下:曹冲称象课文特点: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曹冲想出称象的好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曹冲是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教学目标: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 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语文二年级《曹冲称象》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第一段写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 第二段写的是这头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三段写的是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四段写的是曹冲想出了称象的办法。 第五段写的是人们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在三、四自然段中,通过官员们与曹冲不同的称象方法的对比,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把一个聪颖、质朴的儿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自然段讲曹冲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曹冲的称象方法是用5句话说明的。第一句是总写。第二至第四句具体地写出了称象的方法,一句话就是一个步骤。文中通过“赶、沉、画、赶、装、沉、称”这几个动词的连用、准确、清楚地写出了称象过程,使学生理解曹冲以船代秤、以石代象的科学的称象方法。 用水的浮力来称象的知识,是本课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使文章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懂得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育学生学习曹冲,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教法设计: 为突破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时应采用实验法。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小石子秤或天平、幻灯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曹操和曹冲,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懂得在句子中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具体、形象。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处理课后作业,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8.称象 (二)讲读课文。 1.范读全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