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代文学诗歌修改版

当代文学诗歌修改版

当代文学诗歌修改版
当代文学诗歌修改版

诗歌创作(1949-1962)

本节重点(郭、贺、闻。政治与生活抒情诗)

1.新民歌运动

是由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这场运动始于群众的自发创作,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作品在艺术上粗制滥造,毫无艺术性可言,在思想容方面更是充满了狂热、浮夸和虚伪的气息。

2.1959-1960前后,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主要有(填空):

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

季《高传》阮章竞的《漳河水》田间《赶车传》等

3.60年代初,诗歌创作的特点:

①颂歌作为一种诗歌的美学规,得到空前发展。(诗歌表现的情感领域走向单一)

②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异,诗的个性化程度削弱和模糊,追求诗人的“自我”,跟人民的“大我”相结合。

③诗歌形式、艺术方法有所变化、发展,从诗体形式上看,这一阶段流行的主要是自由体和半自由体,从抒情方式上看,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和以季,闻捷为代表的生活抒情诗,成为两种基本抒情方式。

4.政治抒情诗(名词解释,简答)

(重点名解)政治抒情诗含义:

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一概念则大约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腔调、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

5.政治抒情诗的特征:

①思想容上强烈的政治性,以及对诗的政治容的强调。

②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结构往往表现为观念演绎的形态(往往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③重视情感效应。(反对主题的含蓄、隐蔽,也不考虑感情表达上节制和敛,它寻求明快、直接,倚重容纳激情的形式因素--音乐感和形式感)

6.政治抒情诗的杰出代表:贺敬之、郭小川等

7.贺敬之的诗

贺敬之的诗分为两大类:

①表现某种具体感受的抒情短诗:《回》、《山水歌》、《歌》

②长篇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郭小川的诗:

三个阶段:

50年代:《致青年公民》《致大海》《望星空》《将军三部曲》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的见解。60年代:《林区三唱》《甘蔗林—青纱帐》——这一时期风格成熟,艺术成就最高

文革时期:《万里长江横渡》《团泊里的秋天》——思想锋芒尖锐和艺术深沉

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

《甘蔗林—青纱帐》分析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咏物诗。诗人运用了巧妙的艺术构思、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以表现作品思想的深刻。诗人独具匠心地选择他人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借助艺术想象的翅膀,在地北天南的青纱帐与甘蔗林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意义和情感联系,赋予自然对象以丰富深厚的象征涵。芬芳的甘蔗林显然暗示着今天的美好生活,而北方遥远的青纱帐则象征着昨天的艰苦的斗争岁月,从它们意义的连接当中体现出继承革命斗争传统的思想主题。

这首诗中采用了由郭小川本人创造的优美的新辞赋体。采用铺渲染、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唤起对“青纱帐”革命精神的深沉而久远的动人情感。

8.结合作品分析贺敬之诗歌的特点:

①贺敬之极其重视诗歌的时代性;

②富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他的政治抒情诗,热情奔放,气势磅礴,格调高亢、豪迈,想象纵横驰骋,具有历史的纵深感与宽广的时代空间感)

③贺敬之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是作为阶级、人民与时代这一整体代言人出现的。如《回》、《雷锋之歌》、《放声歌唱》、《中国的十月》等诗章中,“我”的形象与诗人所理解的阶级与人民的性格、意志、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

④在诗歌形式上,贺敬之作了多方面的探索与创造。采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长篇政治抒情诗则多采用“楼梯式”。如:《致青年公民》。

⑤诗歌的形象生动可感。

10.郭小川的诗歌特点:

①在诗歌创作中,自觉地追求着时代精神,他的诗歌具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②富有深邃的哲理,是革命激情和人生思考的结晶体。

③在艺术上采用“感物咏志”的象征手法,他的大部分诗作,包括名篇《林区三唱》、《风姿》、《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都是以感物咏怀或借物抒怀的手法创作的。

④郭小川的诗歌尝试各种体裁,《致青年公民》是用“楼梯式”写成,《白雪的赞歌》属“半自由体”,《将军三部曲》采取了散曲的短句形式,《林哥三唱》在自由体形式中糅合民歌特色,《甘蔗林--青纱帐》采用“新辞赋”体。

11.新辞赋体:

①是郭小川吸收、改造、发展楚辞、汉赋中的有益因素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有人称为“郭小川体”(又称政论体、长廊体、长句体)。

②特点:诗句较长,组织得整齐严密,讲究行与行、段与段之间的大体对称。

③在写作技巧上,多采用比兴、铺、排比、重叠、对偶、夸等表现手法;

④抒情方式上,诗人采用铺渲染、反复咏叹的方法,来达到热烈澎湃的艺术效果。

⑤代表作:《风姿》、《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

12.生活抒情诗:

定义: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与政治抒情诗并行的诗歌潮流,以闻捷、瑛为代表,追求如何在对生活场景与事件具体描摹的基础上,表现新的生活面貌和诗人的精神境界。并且还增加了“写实”的叙事因素,往往带有单纯的情节。

(一)生活抒情诗的代表:闻捷、瑛、季

(二)闻捷《天山牧歌》的艺术特点:

①用牧歌的笔调来处理颂歌的主题;

②诗作涉及了50年代初期,很少出现的爱情题材,并且将劳动与爱情相结合,把爱情表现得强烈而真挚;

③表现了诗人长于叙事的特点,这些抒情诗大都有简单的人物和情节,通过对生活画面的描述以抒发优美热烈的情感。

诗人对叙事因素的艺术处理呈现出以下方面的特点:

A和谐完整的艺术构思,诗人努力建立一个完整的,收尾呼应的结构,使诗歌中场面、事件的描述与情感的表现、主旨的实现达到和谐与统一;

B善于提炼“情节”,“事件”,使之简化、单纯化、叙事简洁清晰。

C《天山牧歌》对男女恋爱心理的变化和差异有着惟妙惟肖的刻画,诗歌语言具有轻快明媚、回环往复的民族风味的音乐美。

其他作品:《祖国,光辉的十月》《河西走廊》

(三)瑛的诗

《戈壁日出》《野战诗集》《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13.长篇叙事诗

代表作品:季的《高传》《菊花石》,闻捷的《复仇的火焰》

郭小川:《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将军三部曲》

诗歌创作(1963-1977)

本章节(重点:白洋淀,根子、多多、芒克)

一、老诗人的隐秘创作

1.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牛汉《半棵树》、绿原《母亲为儿子请罪》、穆旦《冬》

穆旦作品《探险者》《穆旦诗集》《春》《秋》《自己》《冬》《智慧之歌》

2.穆旦的诗特点:

①强烈的荒原意识;

②对绝望的反抗,直面冷酷现实的清醒与深刻;

③现代诗歌的深刻性

3.穆旦《智慧之歌》的艺术涵:

《智慧之歌》是目前存留的穆旦诗作中写作最早的诗,具有某种原型性意义。

①诗歌将生命自省与历史考问引向灾难岁月,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令人痛苦的自觉性,诗的首节面对人生的惨淡好不退避,直揭生命的底色与本质,为全诗奠定了冷峻悲切的调子。②中间四节可视为诗的第二部分,是对人生由喜转悲的变化过程和以痛苦为日常生活真实的具体呈现,其中前三节选择了爱情、友谊、理想展开抒写,但时过境迁:爱情退烧,变得“冰冷而僵硬”;友谊变质,被实际利害取代;理想褪色,“终成笑谈”;

③末节以酸涩之笔冷静展示了一个严肃思想者在苦难的宿命中必然收获的“智慧的痛苦”,但唯有一颗智慧之树不凋,/我知道它以我的苦汁为营养,/它的碧绿是对我的无情的嘲弄,/我诅咒它每一片叶的滋长。

二、青年诗人的地下写作

食指的诗

食指是“文革”期间地下写作中饭呢最具影响的诗人,是文革中新诗歌的第一人。

《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

三、白洋淀诗群

1.白洋淀诗群(名词解释)

是伴随着1968年底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山”运动而出现的一个知青诗人群,也被称为白洋淀诗歌群落,白洋淀诗群作为一个被追认的命名,具有约定俗成的意义。

①从时间角度,它开始于1969年,形成于“文革”中后期,1972-1974年达到高潮。随着“文革”结束与知青返城而在1976年终止。

②从地域角度来看,它诞生于省安新县境白洋淀,是插队知青依此为聚集地形成的相对独立的诗歌群体,由距离较近而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

③从诗人的角度看,它是以知青为主构成的创作群体,如根子,芒克,多多等。

(ppt解释)在1970年代进行了一些“地下沙龙”与“地下诗社”活动中,“白洋淀诗派”自觉地探索现代主义诗歌的写作,他们与等地的地下文学沙龙的成员,形成了当时潜在写作中较有规模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其主要成员有世伟(笔名芒克)、岳重(笔名根子)、栗世征(笔名多多)等人,他们的诗歌相对来说具有更纯粹的现代主义特征,直接预示和影响了“文革”后诗歌领域的现代主义探索。

2.芒克的诗

《心事》《中的向日葵》《野事》

《天空》分析p125

表达了作为“文革”时期先觉者之一的芒克对主流政治话语毫不掩饰的颠覆精神和对自然的皈依情怀。诗以一个奇崛的意象开头:“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犹如一块盾牌”。这个太阳的形象,既不同于当时主流政治语境里象征崇高事物的太阳,也不同于多多的《致太阳》里的那个被束缚、不自由的太阳,它的出现伴随着象征暴力的“盾牌”,展示着“血淋淋”的威力,是一个狞恶的形象。但接下来诗人并没有让批判流于激愤的发泄。通过各个意象写了失落、苦闷和期待被救赎的心挣扎。诗人虽然失望,却不愿就此放弃对希望的向往。整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芒克率性的语言背后诚挚的情感流动,能读出无奈与不甘、迷惘与追寻在他心灵中的交替沉浮。

3.根子的诗

作品:《人、岁月、生活》《往上爬》

《三月与末日》分析

①《三月与末日》是一首狞厉而磅礴的诗,它用否定/质疑和诘问的方式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我”走出欺骗和盲从,走向意志自由和精神独立的蜕变过程。

②全诗充满了激情的怀疑与背叛,更像一篇读神的判决书。

③诗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奇警的思想、批判的视角和充满人文关怀的价值指向,更在于根子从语言到意象,从情绪到力度所呈现的一种“狰狞”之美,他对“春天”意象的颠覆性描写,为之添加了一种新的令人震惊的“反义”涵,借此实现了他对人在荒谬处境中精神体验的表达。

4.多多的诗

作品《里程》《阿姆斯特丹的河流》《致太阳》

《致太阳》分析(P127)

①多多的《致太阳》塑造了一个迥异于以往的独特的太阳形象,诗人没有把太阳置于一个神圣庄严、高不可攀的位置,而是用第二人称“你”将人格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平等对比,从而赋予了诗作充分和自然的情感流动空间。

②这首诗充分体现了多多诗歌的“话语策略”:他对事物复杂本质的把握和因此而呈现的深刻思想性,并不是出于激愤的宣示与说教,而是出于冷静的充满观察力的讽喻。

诗歌创作(1978-1989)

一、归来者的诗(重点:艾青、七月派、牛汉)

1.“归来者的诗”的定义

指在50年代因政治或艺术原因,受到不公正待遇和错误处理而被迫沉默,1978年相继被恢复名誉之后,于新时期重返诗坛的一批中老年诗人。

1980年,艾青把自己一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写《归来》,梁南写《归来的时刻》,故名之。

2.归来诗人分为三派:

错划为右派的;艾青、公

受胡风案件株连的“七月诗派”诗人绿原、牛汉等;

50年代受冷落被迫辍笔的“九叶诗派”诗人

3.归来者诗人的共同特点:

第一,凝聚着历史沧桑感的“归来”主题。“自白”、“自叙传”的性质。

第二,感伤诗情。

第三,以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辩倾向。如梁南的诗《我不怨恨》。

第四,对艺术个性和艺术独创性的重新肯定和追求,使诗歌呈现多样的风格和色彩。

4.艾青的诗

(1)艾青的诗歌特点:《光的赞歌》p184

①从时代特征、民族和人类命运的角度观察生活、处理题材,是诗人艺术个性的基本出发点。

②从如实的微观具象层层推移到宏观象征的象征手法。

③哲理思辨色彩。

④语言的朴素美,诗体的散文美。

(2)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维也纳》《归来的歌》

二、右派诗人的诗

1.公的诗:《在北方》《边地短歌》

2.流沙河的诗《故园九咏》《农村夜曲》《告别火星》

3.邵燕祥的诗:《中国的汽车呼唤着高速公路》《献给历史的情歌》

三、“七月”诗派的诗

1.绿原的诗:《童话》《又是一个起点》《人之诗》《葱和蜜》

2.曾卓《悬崖边的树》《门》

3.牛汉《悼念一颗枫树》《华南虎》

牛汉诗的特点:一、以拟人的生命形象倾诉人类中发生的悲剧。二、注重在力度的追求。《《悼念一颗枫树》集中体现了牛汉的艺术个性。诗人以饱含生命汁液的抒情形象,塑造了一个高贵的死、美丽的死。它象征着那个特殊时期的一个个无辜被害死的革命烈士的死,象征着千百万人对他们的沉痛而愤怒的悼念。这首诗艺术上相当成熟,情感的纯真深切和艺术表达的完美,达到了似乎“无技巧‘的炉火纯青的境界。全诗浑然一体、刻画无痕,仿佛在记录着感情的自然流动。

朦胧诗(重点:北岛、顾城、舒婷,《致橡树》)

1.朦胧诗的定义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代表人物是北岛、舒婷、顾城、炼等

2.朦胧诗的“三个崛起”论文(填空)

冕《在新的崛起面前》、

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徐敬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诗歌的现代倾向》、

3.朦胧诗的特点:

①在容上注重自我表现。诗中的“自我”不再是集体的代名词,也不是“螺丝钉”,而是一个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的人。“我并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

②在艺术上,开始注意到汉语的诗意特质,讲究精练、暗示、含蓄,讲究意象的经营,即使是理性的思考,观念的传达,也能借助意象的运作而完成。

3、在创作思想上,首先强调人的权利、价值、尊严和人性的崇高,将文学的主体性提高到至为重要的地位

4、其次,在诗作中表现一种共同的济世态度、民族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一、北岛的诗

作品:《古寺》《回答》

1.北岛的诗的特点:

(一)冷峻的理性批判精神。对生活的怀疑使他习惯了以冷峻的目光注视现实,以受骗者的警惕和戒备审视生活。他的诗,是以对现实和人的存在真实性的怀疑为根本起点的。如:《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二)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英雄主义的悲剧色彩。北岛诗中的“我”显得高大和坚强:“我”表现出的那份与黑暗斗争到底的决心,那份强烈追求做人权利的执拗,那份顽强不屈的献身精神,使得诗人笔下的“我”呈现出悲剧英雄的崇高光辉。如:《雨夜》(三)人的觉醒,强调人的权利、价值、尊严。如:《宣告》所建立的正是这样一个“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四)惯用隐喻和象征

十七年的诗歌

第三章十七年的诗歌 第一节十七年诗歌概述 一、诗人情况 1、创作队伍 50、60年代中国诗坛两类诗人共同支撑着诗坛: 一类是1949年前已经成名的诗人,经过淘汰、选择和诗人自身的调整,陆续发表了新作。 —类是新中国成立后走上诗坛的青年诗人。 2、对诗人的划分 新诗的“革命传统”的代表:郭沫若、臧克家、蒲风、艾青、田间、袁水拍、李季、阮章竞等。 “和当时革命文学对立”的、资产阶级的派别:从胡适的《尝试集》开始,包括新月派的徐志摩,象征派的李金发,“现代派”的戴望舒,以胡风、阿垅为代表的‘七月派’等。 二、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 1、诗歌观念。 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2、诗体的基本模式 1)“写实性”的诗:强调从对写作主体的经验、情感的表达,转移到对“客观生活”、尤其是“工农兵生活”的“反映”。代表:李季、闻捷、张志民等。 2)政治抒情诗:直接呼应现实政治运动的要求,以理性思辨和激情宣泄为主。代表:郭小川、贺敬之等。 3)意象哲理诗:从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出发,达到向某种观念、意态的升华,或将其意旨、情绪寄寓于具体的描绘之中。代表:公刘、流沙河、绿原、曾卓等。 3、诗歌创作的发展变化情况 1)建国初颂歌的繁荣 如李季的《玉门诗抄》和《生活之歌》、田间的《马头琴歌集》、顾工的《在世界屋脊上》、闻捷的《天山牧歌》、郭小川的《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等。 2)双百方针后,诗歌题材的扩大。 诗歌不再仅仅表现重大题材,讴歌爱情、友谊、山川景物的作品开始增多,国际题材的诗也出现了。但是,“双百”方针之后的繁荣局面是非常短暂的。 3)反右扩大化后的诗歌萧条。 一批诗人被错误地划为右派,直接导致了诗歌创作说假话、说空话的虚假诗风的抬头。“七月派”诗人和“九叶派”诗人相继退出了诗坛。 4)60年代,诗歌面貌的重大转变。 写实道路为绝大多数诗人所放弃,诗歌美学风格的追求经历了分化整合的过程。政治抒情诗迅速发展成为诗歌主潮而独领风骚于60年代的诗坛。 由于政治抒情诗的兴起和风行,60年代的诗歌与50年代的诗歌相比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4、本时期诗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 829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7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75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3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简答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论述题:中国现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3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考试目标: 1、全面认识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系统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从 20 世纪初到 21 世纪初文学思潮、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的发展轨迹,各阶段的的名家名作,各重要流派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考试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部分 一、第一阶段的文学( 1917 ~ 1927 ) (一)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1.文学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根据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的主张分析文学革命的基本观点。 3.分析评价五四文学革命的重要贡献。 4.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等重要文学社团成立的时间、主要骨干、创办的主 要刊物、文学主张、性质和意义。 5.周作人的文学批评观与茅盾(沈雁冰)等的文学批评观的异同。 (二)诗体的解放与探索 1.初期白话诗人的主要代表的特征、成就和局限。 2.以胡适、沈尹默、周作人、刘半农、刘大白的创作为例,分析初期白话新诗的得 与失。 3.结合《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等作品,分 析郭沫若《女神》的思想和艺术。

第三讲十七年诗歌

一、创作历程P41 1、1949-1953 分化调整复苏 2、1957年上半年艺术创新 流沙河《草木篇》P43 郭小川《望星空》 3、1958 新民歌运动 4、1961-1962 长篇叙事诗 5、1963-1966 政治抒情诗 二、创作类型 1、政治抒情诗P42 ?多以政治激情来宣扬当时流行的政治信念,直接抒发诗人战斗豪情。颂歌样式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主流,多是对时代和新政权的歌颂。 1、政治抒情诗P42 ?胡风《时间开始了》 ?郭小川《甘蔗林一青纱帐》《林区三唱》 ?贺敬之《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窗口》 颂歌体的不足 ?呈现程式化,无节制的主观情感宣泄以及对领袖人物的狂热崇拜倾向。 ?贺敬之《雷锋之歌》P51作 2、长篇叙事诗P44 写实性强 李季《杨高传》、闻捷《复仇的火焰》、郭小川《将军三部曲》《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3、1958年新民歌P44 ?这种诗歌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配合,带有明显的政治性质。以政治运动方式进行群众创作,失去了民间创作的基本特征,这种民歌没有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与生活现状产生脱节,记录了那个时期人们畸形精神状态。 新民歌 ?玉米稻子密又浓, ?铺天盖地不透风。 ?就是卫星掉下来, ?也要弹回半空中。

“两结合”的创作方法 ?1958年3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会议上提议收集民歌,倡导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1960年7 月22日至8月13日,第三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周扬作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的报告。报告认为“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学最好的“创作方法”。 三、十七年的诗歌的不足 十七年的诗歌发展道路,由于文艺与政治关系处理不当,严重束缚诗人创作。诗成为政治传声筒,诗风不正,诗歌表现的情感领域单一,个性化程度削弱和模糊,艺术方法比较单一。 四、闻捷的诗歌创作 ?闻捷(1923—1971) ?原名赵方节,江苏丹徒人,创作了一些表现新疆各民族生活和爱情的诗,从1955年开始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誉满诗坛,以后又陆续发表诗集《天山牧歌》《生活的赞歌》《河西走廊行》和叙事诗《复仇的火焰》等。 ?1971年1月惨遭迫害,自杀。 创作特征: ?1、具有真切朴实的生活气息。创造了柔和、轻快、明朗的牧歌风格。《婚礼》 创作特征: 2、以美好爱情为主旋律,热情歌唱生活的赞歌。 爱情表现得如此真挚、强烈的,在十七年并不多见。这些爱情诗揭示了爱情与劳动,与创造新生活的紧密联系。它们歌唱的是以政治为最高选择标准的爱情。 《苹果树下》 创作特征: 3、善于描绘人物心理,提炼单纯而明朗的艺术形象。 《苹果树下》《葡萄成熟了》 《葡萄成熟了》 马奶子葡萄成熟了, 坠在碧绿的枝叶间, 小伙子们从田间回来了, 姑娘们还劳作在葡萄园。 小伙子们并排站在路边, 三弦琴挑逗姑娘心弦, 嘴唇都唱得发干了, 连颗葡萄子也没尝到。 《葡萄成熟了》 小伙子伤心又生气, 扭转身又舍不得离去: “悭吝的姑娘啊! 你们的葡萄准是酸的。”

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大全

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大全 【导语】离别,是生命的必然。我们总有一天还是会离别的那么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有哪些呢?下面是由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写离别的现代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 人生有多少别离 唯天山下,这多急切 我骑着马 你也骑着马 我要去追赶我的马群 你要去赶最后一班车 送你什么? 冰雪太冷 炽沙太热 野草带走容易凋萎 小溪给你容易枯竭 残阳不错,诗意很多 但那过分得有些像血 人总是要离别的 阴晴圆缺,天山月 唯有心,像这草原 一岁一荣,消了残雪 地球没出都是中心 随便那里都可辞行 别就别在这马背上吧 在同一张鼓面 敲出鼓点

为了连结往后的思念 赠一个背景给你看 【篇二】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 光芒,和着欢笑 慢慢,流映在墙上 黑暗的触角 不经意间 已摸爬上了我的窗满城的灯火,亮了柔柔的,像妈妈的眼神 温馨而慈祥 然而我的眼睛竟然涩了 是泪吧 就让它静静流淌 美梦里的谎言里的欺骗 敲碎了 又小心拼成童话 灯,又暗了 连离别都消失了 夜风吹来浓浓的黑云 逼我赶快喝下 那水杯里的月亮…… 【篇三】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诗简短有力,完全符合要求。若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追问 还有没有别的 回答 是觉得太长了还是拗口? 【篇四】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 淡墨笑 花枯离别唱 一曲相思 清唱离愁 墨笑年华 枯花落叶满地霜 淡笑泪眼一声叹 一首离别曲 两行相思泪 忆流年 伤离别 浅笑如墨 书写回忆美文 慨叹似雾 迷了过往悲欢 淡墨笑 花枯离别唱相思

2017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7甘肃省白银】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miù)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2017甘肃省兰州】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中国当代文学史

◆表示老师说的重点 1、当代文学含义:指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学 2、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1、十七年文学(1949~1966)当代文学一体化逐步形成 2、文革文学(1966~1976)文学一体化达到顶峰 3、新时期文学(1976~)80年代文学 逐步解体,走向开放90年代文学 4、文学思潮 ◆5、中国当代文学史开端: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北平) (1)三个主要报告:A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 B周扬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是把解放区文学当作新中国文学的楷模和雏形来论述的。 C茅盾关于国统区文艺情况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从反面为解放区文学做了铺垫。 (2)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工作的总方针,毛泽东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 (3)新体制的组织建设:(1)建立了文联、作协等各种社团(2)创办《文艺报》(全国文联)、《人民文学》(作协) (4)文代会的意义:“当代文学”的起点。 6、建国后三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一).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1951)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运动(1954-1955) (三)、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运动与胡风集团冤案(1955年开始) ◆7、文艺界短暂春天:百花文学含义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干预生活”的作品,(1)加强了对现实政治的“干预性”,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刘宾雁 《在桥梁的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耿周《爬在旗杆上的人》,李国文《改选》 (2).创作题材突破了不能描写爱情等禁区,宗璞《红豆》、陆文夫《小巷深处》; (3)讽刺和象征的诗歌形式体现了同样的现实战斗精神:流沙河《草木篇》 11、十七年诗歌(主题) 主要特点:(一)颂歌、战歌成为诗歌的主导潮流 (二)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异 主要诗人:郭小川、贺敬之、闻捷 12、郭小川: (1)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诗:《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组诗) ②长篇叙事诗:《将军三部曲》、“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回避战争的直接描写,着力写主人公的心理和内心活动) 13、贺敬之:诗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回延安》、《放声歌唱》等 18、十七年小说的两大题材(注意作者和作品,会有选择题)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5.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十七年诗歌创作概述

十七年诗歌创作概述 一、1949——1955年建国初期的颂歌浪潮 二、50年代中期的干预生活的诗歌 三、50年代中后期的大跃进民歌运动。 四、60年代前期的政治抒情诗浪潮 A、50年代初期,诗人处于思维调整期,有审美价值的诗歌作品不多,主要是颂歌 1.祖国颂: 著名的“七月派”诗人胡风在1949年底到1950年初就发表了长诗《时间开始了》,开创了当代文学歌颂诗潮的先河。 代表作品:郭沫若的《新华颂》、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 王莘的《歌唱祖国》 2.英雄颂 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弛过燃烧的村庄》和《枪给我吧》;石方禹《和平的最强音》 3.建设新生活之歌 ●“石油诗人”李季的《玉门诗抄》和《生活之歌》; ●“森林诗人”傅仇《森林之歌》和《伐木者》; ●“煤炭诗人”孙友田的《煤海短歌》。 颂歌浪潮的局限性 ● 1.文学观念比较狭窄,使不同风格流派的诗人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 2.颂歌注重形象写实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诗人的激情,诗歌艺术创作手法缺乏。 ● 3.从思想内容内涵角度来看,由于解放初期诗人的思想认识比较粗浅,从而使得诗 歌热情有余,深刻不足。 B、1957年在双百方针的鼓舞下,诗坛出现短暂的生气,出现一些触及时弊,干预现实的

作品。 如流沙河《草木篇》、郭小川《望星空》、《一个和八个》、艾青《养花人的梦》、公刘的《禽兽篇》、公木的《据说,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等。 ●它的成绩表现为: ● 1.对诗歌的创作领域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写出了建国以来新的内容,丰富了十 七年诗歌创作。 ● 2.干预生活的诗歌客观上揭露了我们建设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新中国建设提 供了借鉴。 ●不足 ● 1.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干预生活的诗歌更注重其内容的批判性,在艺术表现的手 法上又所忽视,从而使得这些诗歌在美感和意境等传统诗歌审美内容上有所欠缺。 ● 2.干预生活的诗歌虽然揭露了社会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它未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 法,因此,在实践性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C、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 “新民歌运动”:是由毛泽东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 ● 1.大跃进民歌全面发展了五十年代颂歌的基本主题,并将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是五十年代颂歌在民间的大普及。如《主席走遍全国》 ● 2.大跃进民歌在一定程度上歌颂了人民群众的冲天干劲和作为历史创造者的雄心壮 志。如《我来了》;但是受到浮夸风共产风的影响同时由于,诗歌创作就象组织生产一样,使得诗歌在数量上面狂热的浮夸也影响到它的质量。《小篷船》 3.从艺术上看,有些民歌尤其情歌,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歌朴素清新的风格,具有诗情 画意。 但是大跃进民歌在艺术上更追求革命浪漫主义,注重诗歌的夸张和想象,使大量作品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想象力和极度的夸张,进而作品显得滑稽可笑。

十七年文学

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关联紧密的文学,也因此产 生剧烈的错动,而出现了被称之为“转折”的情形,使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当代文学”形态的阶段。“转折”在这里主要并不是指一种全“新”的东西的生成和“旧”的文学成分的消失,主要是指原来文学格局中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地位、关系在新的条件下的重组。 一、文学的转折 40 年代后期中国的文学界,存在着多种不同思想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家群。有与国 民党有着直接的结盟关系的作家;有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一群(如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有“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或称“进步作家”,如老舍、叶圣陶、巴金、曹禺、朱自清等);有活动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左翼革命作家。有着明确政治、文学目标,并且有力量左右文学走向,对文学状况加以“规范”的,是左翼文学力量。左翼文学力量通过积极传播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延安文艺整风所确立的文艺方向,通过对不同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的“类型”划分,以确立团结、争取、打击的对象,而达到文学“一体化”的实现。这样,在进入50 年代之后到70 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凭籍其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凭籍政治权力的支持,而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学事实。 二、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召开于1949 年7 月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通 常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开端。大会在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成绩、总结检讨40 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确立“当代文学”的性质,规定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并确定了毛泽东1942 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是文艺界的“共同纲领”。周扬在大会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中指出,毛泽东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这一方向,规定了“当代文学”对于革命政治的服务和配合;以“民族的、阶级斗争与劳动生产”作为创作的体裁;工农兵及其英雄人物是作品的主人公;作品应以歌颂和表达乐观情绪作为基调;采取为广大读者明白易懂的艺术形式;作家的写作,以及文学作品出版、流通和阅读(批评),应高度组织化;……这构成这一时期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十七年文学”的作家 与40 年代相比,五六十年代作家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即出现作家的大规模更替, 和他们在文学界地位的转移。40 年代许多重要作家迅速“边缘化”,或基本停止创作。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因素:或者其写作“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或者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文学“新方向”的现存规范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距离和矛盾;或者在50 年代几次文学(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有的作家虽然努力呼应“时代”,企望在创作上跨上新的台阶。但大多数并没有成功。 十七年文学的“中心作家”的构成,一是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另一是四五十年代之交 开始写作的青年作家;他们自然也经历五十年代政治、文学运动的筛选。这一时期“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特征,可以从出身(生活经历)、文学观念、文化素养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四、矛盾冲突和文学运动 这一时期文学界充满复杂矛盾,并演化为若干次大规模的批判运动。如1950-1951 年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4-1955 年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5 年对胡风集团的批判,1957 年的文艺界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文革”前夕在文学理论、创作上展开的大规模批判运动等等。其间,最重要的有发生于1955年的反对“胡风集团”的运动,和出现于1956-1957 年的文学“百花时代”。仅从文学主张方面来看,尖锐冲突涉及到“现代文学”中各种文学力量、派别(特别是左翼文学内部存在

离别爱情诗歌集锦(自己喜欢的)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十年:指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 小轩窗:指小室的窗前,小轩:有窗槛的小屋。 短松冈:苏轼葬妻之地,短松:矮松。 遣悲怀三首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即公元809年(元和四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陆续写了不少情真意切的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遣悲怀三首》。 蝶恋花 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鬓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鹊桥仙 许缵曾 云疏月淡,乌慵鹊倦,望里双星缥缈。人间夜夜共罗帷,只可惜、年华易老。 经秋别恨,霎时欢会,应怯金鸡催晓。算来若不隔银河,怎见得、相逢更好? 大堤女 袁宏道 文窗斜对木香篱,胡粉薄施细作眉。 贪向墙头看车马,不知裙着刺花儿。

许棐 妾心如镜面,一规秋水清;郎心如镜背,磨杀不分明。 郎心如纸鸢,断线随风去;愿得上林枝,为妾萦留住。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词》 陈刚中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答外》 郭晖妻 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 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 注释:外,此指在外的丈夫。启缄封,拆开信封。尺纸,尺幅的信笺纸。仙郎,唐代称尚书省各部郎中、员外郎为仙郎。这里借指其丈夫郭晖。 御街行 无名氏 霜风渐紧寒侵被。听孤雁、声嘹唳。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披衣起告: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注释】 ①嘹唳(lì):指高声鸣叫。 ②濒:靠近。 ③雕砌:雕花的台阶。 ④人人:那个人,指所爱之人。宋词中常用此语。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当代文学背诵诗歌篇目 2003版

春天遂想起 春天遂想起 春天,遂想起江南, 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蜒于其中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 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麼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在海峡这边喊我, 在海峡那边, 喊, 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多燕子的江南等你,在雨中 作者: 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外,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如雾起时 作者:郑愁予 我从海上来, 带回航海的二十二颗星 你问我航海的事儿, 我仰天笑了…… 如雾起时, 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 用最细最细的嘘息 吹开睫毛引灯塔的光 赤道是一痕润红的线, 你笑时不见 子午线是一串暗蓝的珍珠 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隔而滴落 我从海上来, 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编贝, 嗔人的晚云 和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你的名字 当代诗人纪弦所作的一首爱情诗,收录于《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呵呵,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集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芒克、多多、梁小斌等。他们从自我心灵出发,以象征、隐喻、通感等现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一批具有新的美学特点的诗歌。代表作如北岛的《回答》和顾城的《一代人》等。 2、“样板戏”又称作“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它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八个样板戏”。 3、新写实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创作特点是: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新写实小说对含有强烈政治权力色彩的创作原则给予拒绝和背弃,努力还原生活本相,表现生活的纯态事实。力求复原出一个未经权力观念解释、加工、处理过的生活的本来面貌。代表作家有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王安忆等。 4、先锋小说——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寻根小说”和“现代派”小说并行推进的同时,以马原、莫言、格非、孙甘露、余华等为代表,在叙事革命、语言试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同时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激进的试验。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 6、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代表作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等。 7、反思文学:通过艺术概括,深刻地揭示出极左思潮和现代迷信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严重后果,从不同方面总结了党的优良传统受到破坏的历史教训,启示人们思考产生历史悲剧的社会原因,以防悲剧重演的这类文学作品称为反思文学。反思文学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刻画悲剧人物性格是它们共同具有的特色。茹志鹃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代表作除《剪辑错了的故事》(茹志鹃)还有《布礼》(王蒙)、《芙蓉镇》(古华)等。 12、非主流文学:指的是50-70年代,那些偏离或悖逆主流文学规范的主张和创作。(1)它是相对于不同阶段的那些被接纳、被肯定、被推崇的主张和创作而言,是个历史的感念。(2)非主流文学在一个高度一体化的文学语境里,处于受压制的地位。(3)非主流的异质文学的出现,在本时期呈现为阶段性的状况。如1956-1957年,1961-1962 或文革后期等。 15、寻根小说(寻根文学):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与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现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手法,丰富和加深作品的文化意蕴。代表作品

离别不舍又必须走的诗

离别不舍又必须走的诗 【篇一:离别不舍又必须走的诗】 最有名的当属王勃的,当然还有很多,为你奉上,请你参考:送别 无名氏 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天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送沈子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新。,西出阳关无故人。 齐州送祖三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送别 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李白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大全

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大全 【篇一】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 人生有多少别离 唯天山下,这多急切 我骑着马 你也骑着马 我要去追赶我的马群 你要去赶最后一班车 送你什么? 冰雪太冷 炽沙太热 野草带走容易凋萎 小溪给你容易枯竭 残阳不错,诗意很多 但那过分得有些像血 人总是要离别的 阴晴圆缺,天山月 唯有心,像这草原 一岁一荣,消了残雪 地球没出都是中心 随便那里都可辞行 别就别在这马背上吧 在同一张鼓面

敲出鼓点 为了连结往后的思念 赠一个背景给你看 【篇二】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 光芒,和着欢笑 慢慢,流映在墙上 黑暗的触角 不经意间 已摸爬上了我的窗满城的灯火,亮了 柔柔的,像妈妈的眼神 温馨而慈祥 然而我的眼睛竟然涩了 是泪吧 就让它静静流淌 美梦里的谎言里的欺骗 敲碎了 又小心拼成童话 灯,又暗了 连离别都消失了 夜风吹来浓浓的黑云 逼我赶快喝下 那水杯里的月亮……

【篇三】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首诗简短有力,完全符合要求。 若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追问 还有没有别的 回答 是觉得太长了还是拗口? 【篇四】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 淡墨笑 花枯离别唱

一曲相思 清唱离愁 墨笑年华 枯花落叶满地霜 淡笑泪眼一声叹 一首离别曲 两行相思泪 忆流年 伤离别 浅笑如墨 书写回忆美文 慨叹似雾 迷了过往悲欢 淡墨笑 花枯离别唱相思 悲歌一曲终 思念两行续 惟愿君安好 【篇五】关于离别的现代诗歌竹叶上的露珠 不胜凉风的摆动 凄凉滑落

顾城关于离别的现代诗

顾城关于离别的现代诗1、《别》 顾城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掠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2、《离别的夏》 一阵微风吹过 迎来了这个夏季

时间的车轮转的飞快 一眨眼 我们即将离去 亲爱的老师同学我们即将分离无论我们在哪里 请不要把各自忘记 不要忘记那初一的嘻戏 不要忘记那初二的恋雨飞絮不要忘记那初三的紧张乐曲不要带着不愉快离去 亲爱的母校啊 你记录了多少点点滴滴 记录了多少风霜细雨 记录了多少相聚分离 看着多少学生走过了三个年级在这个夏天 我们在此分离 不知我们何时还能再次相聚3、《赠别》 杨牧 人生有多少别离

唯天山下,这多急切我骑着马 你也骑着马 我要去追赶我的马群你要去赶最后一班车送你什么? 冰雪太冷 炽沙太热 野草带走容易凋萎小溪给你容易枯竭残阳不错,诗意很多但那过分得有些像血人总是要离别的 阴晴圆缺,天山月唯有心,像这草原一岁一荣,消了残雪地球没出都是中心随便那里都可辞行别就别在这马背上吧在同一张鼓面 敲出鼓点 为了连结往后的思念赠一个背景给你看

4、《离别》 你的一声离别 打破了冬天的沉寂 世界仿佛坠落深渊 灵魂躲在谷底幽咽 泪水与冰雪共舞 哭泣与寒风合唱 胖头的雪人在田野里静静微笑 笑出了泪儿也笑出了血 我看见你的背影消失在我的世界像花朵消失在芬娆的自然 再也感受不到你指间的缠绵 你的微笑也黯淡成灰色 记忆在脑中发酵 沉淀出美好的渣滓 说好了的相守比枯叶还要脆弱 风儿一吹便化作灰尘在泥土下长眠 你的一声离别 是冬日里最刺骨的寒风 在我心底刻下道道疤痕 给我留下了阵阵疼痛 温柔的话语如今变成了讥诮

(完整版)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共12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11分)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三、【新课标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四、【新课标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11分)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2

当代文学诗歌修改版

诗歌创作(1949-1962) 本节重点(郭、贺、闻。政治与生活抒情诗) 1.新民歌运动 是由提倡,各级党委组织、发动的一场群众性诗歌创作运动。这场运动始于群众的自发创作,提倡“人人写诗歌,村村出诗人”,违背了诗歌创作的规律,作品数量多但成就低。作品在艺术上粗制滥造,毫无艺术性可言,在思想容方面更是充满了狂热、浮夸和虚伪的气息。 2.1959-1960前后,长篇叙事诗的代表主要有(填空): 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郭小川的《将军三部曲》 季《高传》阮章竞的《漳河水》田间《赶车传》等 3.60年代初,诗歌创作的特点: ①颂歌作为一种诗歌的美学规,得到空前发展。(诗歌表现的情感领域走向单一) ②抒情主人公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异,诗的个性化程度削弱和模糊,追求诗人的“自我”,跟人民的“大我”相结合。 ③诗歌形式、艺术方法有所变化、发展,从诗体形式上看,这一阶段流行的主要是自由体和半自由体,从抒情方式上看,以郭小川、贺敬之为代表的政治抒情诗和以季,闻捷为代表的生活抒情诗,成为两种基本抒情方式。 4.政治抒情诗(名词解释,简答) (重点名解)政治抒情诗含义: 作为独立形态的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在50年代初中期已出现,这一概念则大约在五、六十年代之交出现。1963年开始,政治抒情诗成为主导潮流,诗人直接对政治现实进行歌唱。政治抒情诗虽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如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但大多数作品是激昂的情绪、大批判式的腔调、口号式的语词。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郭小川和贺敬之。 5.政治抒情诗的特征: ①思想容上强烈的政治性,以及对诗的政治容的强调。 ②政治抒情诗的艺术结构往往表现为观念演绎的形态(往往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③重视情感效应。(反对主题的含蓄、隐蔽,也不考虑感情表达上节制和敛,它寻求明快、直接,倚重容纳激情的形式因素--音乐感和形式感) 6.政治抒情诗的杰出代表:贺敬之、郭小川等 7.贺敬之的诗 贺敬之的诗分为两大类: ①表现某种具体感受的抒情短诗:《回》、《山水歌》、《歌》 ②长篇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郭小川的诗: 三个阶段: 50年代:《致青年公民》《致大海》《望星空》《将军三部曲》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到的见解。60年代:《林区三唱》《甘蔗林—青纱帐》——这一时期风格成熟,艺术成就最高 文革时期:《万里长江横渡》《团泊里的秋天》——思想锋芒尖锐和艺术深沉 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