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完整版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完整版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完整版
(完整word版)文学概论完整版

名词解释

1、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

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探3、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 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

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

■LLL1- irirr- l」r rrf —」r f L」=R R—LL r f clj- f lll Er rn rr _r~ rn r

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探6、典型环境

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了、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探8、文学意象

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

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

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nnnn^nnn ■ ■ ■ M innnnnnnn^^^n^^nn ■ ■ BJB nnmn^nnn^^vHnnnnnnnn-

11、叙述者和作者

叙述者与作者是不同的概念。叙述者是叙述行为的主体,是虚构的人,而作者是指文章或著作的写作者,是现实的人,叙述者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纸上的生命”。

12、叙述者与声音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13、抒情作品的结构:

抒情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

^wu^wiwv ^hvwwun.^ ^rfUW^vwn^v^ui>MWWiwi-

而形成抒情性作品的意义,由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所以,三个要素的关系又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关系来分析,即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

WWWMWWWWWWWIW* ■WWWWWWWWWUTWWWWWT^WW^ rfWIWWhMMMWWWVWW^>

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5、文学的时代风格

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

y r —■ ■' ■ ■ -u—■ ■ ■ —? ■ ■■ ^1—■ ■ ■ ^1—■ ■' ■—■ ■ -■ ■ ■ LL " ■ ■ L■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

探16、文学民族风格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

17、文学地域风格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而形成了文学的地域风格。

※化、视野期待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

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w nr a.

"I ■! ■!1? i—?l mr r r- r = ”.-■!= 丄r L—f -l W R1? L LH R ”L

野。★

探19、隐含读者

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20、文学接受的高潮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之间,会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读者会借助于文本符号的导引,进入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会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进入一种诗情幻化的哲学境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从而得到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这便是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

※21 、共鸣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

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2 、净化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消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

23 、领悟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24 、延留所谓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25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26 、叙事性作品

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文学作品,具体说就是叙述者按一定叙述方式结构起来。传达给读者的一系列事件。

简答

1、谈谈文学言语层面的特点

文学言语层面,这里指文学文本首先呈现于读者面前、供其阅读的具体言语系统。文学言语除了人们经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动性、凝练性、音乐性等特点外,还有以下三个特点必须加以说明。

(1)文学言语是内指性的就文学活动而言,人们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艺术世界。文学言语则是内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艺术世界。有时它也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只要与整个艺术世界氛围相统一就可以了。如《金锁记》打翻酸梅汤,将细节无限放大,通过表面细节进入人物的内心——那一刹那,像是一百年,是一个终结,又是曹七巧疯狂的开始。

(2)文学言语具有心理蕴含性

文学言语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重要的位置。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家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而比普通言语更富于心理蕴含性。如雪莱的《西风颂》中“春天” “风”已经被诗人的希望,神往,憧憬浸泡过,更加富于心理蕴含了。

(3)文学言语具有阻拒性将普通语言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对人有阻拒性的言语。这种言语可能不符合语法,打破某些语言常规,不轻易被人理解,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从而获得较强的审美效果。如《金锁记》中酸梅汤“一滴一滴”的流下来,将语言陌生化,同时赋予了某种含义在其中。

正是由于以上因素,文学言语成了审美性的言语,有这种言语组成的文学作品的言语层面,便具有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2、谈谈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

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典型通常有如下美学特征: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所谓“特征”就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标志”,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

来的那种妥帖性”。“特征”具有两种属性:其一,它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其二,它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首先,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穿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如阿Q的精神胜利法,林黛

玉的多愁善感,堂?吉诃德的善良的愚蠢,天真的癫狂。都会有别人不具备的特征,这些总特征往往贯穿全部行动。其次,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为总特征服务。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这种“生命的魅力”,首先在于典型人物

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性格侧面是聪明过人的,充满诗意的,又超凡脱俗,她性格中的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更显出有些有肉丰富无穷的艺术魅力。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一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二是要看灵魂所显现的历史真实的程度。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是否合乎理想。

值得说明的是,典型人物“灵魂的深度”,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

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如阿Q的灵魂之所以感人至深,是因为阿Q的背后分明站着一个

爱恨交织的鲁迅,他那“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态度,犹如一个慈爱的母亲流着泪去鞭打她那个她倾注着厚爱的不争气的孩子。正因为这些典型人物的典型形象具有灵魂的深度,因此他们才具有了艺术魅力。

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可概括为

(1)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就是在环绕着他们的特殊环境中形成的。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2)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如阿Q在未庄本是微不足道的,但进了一回城,地位便得到了改观,竟成了未庄人注意的中心。

(3)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还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典型人物的刻

画是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赖以生存发展的现实基础,没有典型环境,典型人物的言谈、

行动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据,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反之,典型环境是以典型人物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系统。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这个系统便失去了中心纽带,环境便成了一盘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形成的可能。所以,恩格斯关于“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命题,是一个整体性命题,不宜拆开来理解。

总之,典型是显示出特征的、富有艺术魅力的人物性格。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它一般包含着更为丰厚的历史内容,成为人类通过文学认识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它常常是叙事文学的至高的美学追求,

是人物塑造达到艺术至境的标志。

4、谈谈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1)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由于意象本质上是“表意之象”,用形象直接表达哲理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就是意象艺术,这就使它与以再现生活为目的的典型和以抒情为目的的意境区别开来,形成了人类审美理想表现形态的又一类

型。如《变形记》中人变成大甲虫,表达了关于人性异化的哲理思考。

(2)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象征的“意义的表现”部分是一种艺术形象,这种形象实际上已经变成某种“意义”的载体了。如《变形记》中的大甲虫,就是一种象征。

(3)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荒诞的概念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是形象上的荒诞,比如神话中的刑天,狮身人面像。其二是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如流浪汉戈多的悲剧。

(4)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意象本质是表达哲理为目的的,所以他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而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是受抽象思维即“意”制约的。

(5)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由于在创造象征意象时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便使意象鉴赏思维的特点变成了审美“求解”的过程。

人们一接触到审美意象时不断地要问“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样从始至终,追问到底。这就是意象鉴

赏的求解性。至于造成意象多义性的原因:其一是作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其二是作家选择的象征物,对于作家来说虽是他为思想创造的“对应物”,但不同的读者便会“猜”出不同的意义来,

有的甚至南辕北辙。

总之,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出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属于艺

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

5、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什么是文学的叙事?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对象是社会的人,这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对象。而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的事件。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所指对象不同。一般话语的所指对象是在话语之外的世界中。

6、叙事的构成

人们谈论的叙事学中的“叙述”这个词,实际上包括了三个不同的概念:

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包括行动中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情节以及具体明确的场景。

第二方面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事实上,话语不仅影响叙述内容,而且影响着对叙事的接受。同一个生活事件的叙述方式不同,其效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第三方面是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身。如鲁迅《故乡》叙述动作可概括为: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人向读者回忆和评述他某次回故乡时的见闻和感受。

1.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的直接融合

抒情性作品是通过特殊的话语组织形式来表现情感的。抒情内容和相应的抒情话语是构成抒情性作品的两个基本要素。

抒情内容是指文本所表现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过程和意义。它往往是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境,既是稍纵即逝的,又是复杂微妙的。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因此,抒情话语和抒情内容是一种直接融合的关系,抒情内容直接投射和转化在抒情话语的声音与画面形

象的组织形式之中,不可分离。因而话语的组织形式也就受到抒情诗人异乎寻常的关注,抒情诗也成为“最

典型的语言创作”。

2.普通话语与抒情话语普通的话语系统是一种通讯系统,它通过意义相对确定的词句来报道事实。而抒情话语突出话语的表现功能,主要突出了直接呈示情感运动形式的功能,具体表现为强调话语声音层和画面层的象征功能。如“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一句,深深、款款与蝴蝶蜻蜓搭配,当时的情形传神的表达出来。为了强调语言的表现功能,抒情诗人常常要对普通话语系统进行改造,甚至打破既有的语言规范,创造出极富表现性的抒情话语。如“泉水咽危石”流水的击石声音带有一定的感情,词人对字句做了特殊的提炼,“粉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加进诗人自己的感情有历史的沧桑感。

8、如何理解文学批评中的传统批评模式

(1)伦理道德批评

所谓伦理道德批评是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其由之而形成的伦理关系作为规范来评价作品,以善、恶为基本范畴来决定对批评对象的取舍。这种批评着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识性质和品位的评价,实现作品的伦理价值及道德教化作用。

这样就使文学的伦理道德批评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点:

其一,伦理道德批评具有历史的久远性。在历史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伦理道德批评这种模式。

其二,伦理道德批评作为一种模式也具有了多样性,伦理道德批评模式在形式上似乎是恒定的,而在内容上则是流动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时代、同一民族、甚至同一阶级,由于道德理想的差异,伦理道德批评也是多样的。

其三,由于伦理道德批评的历史性和多样性,它在评价作品“道德”或“不道德”时便有了明显的差异性甚至敌对性。如《水浒传》究竟是“诲盗”之作还是“义归山林”之作,正是道德伦理评价的冲突性的一种突出表现。(2)社会历史批评

这种批评强调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文学是再现生活并为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形成的,因而文学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社会认识功用和历史意义。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作品,必须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活经历等与作品联系起来考察。

(3)审美批评

审美批评着眼于文学作品的美的构成及其审美价值,着重强调作品的“畅神”、“移情”效果和娱乐、

愉悦作用,把文学作品看做是在真善基础上又超越了真善因而是“超功利”的一种审美对象;美是文学的本质定性之一。其特点是:第一,审美批评首先是一种情感性评价,第二,审美批评又是一种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这种批评往往具有“超功利”的性质。第三,审美批评还常常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9、简述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现实型文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如实刻画或模拟。现实型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段上的基本特点便是逼真性。逼真,是指以写实的方法,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现实进行了如实的反应。

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表现性为理想型文学创造一种理想世界。如《红楼梦》第一回,写娇杏“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秀,虽无十分娇色,却也有动人之处。”虚幻性是指充分运用夸张、变形、虚构等手法表现人物。如《聊斋志异》《西

游记》等。

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如《在

地铁车站》“”在一刹那间对生存真实的发现,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却有更大的真实。

总之,现实型文学力求如实地再现现实,理想性文学力求表现超越现实的主观理想,象征型文学或凭借想象虚构,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寓意性形象。

10、简述诗的基本特征

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诗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诗的基本特征是:

1?凝练性。诗的凝练性体现在用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极其精练的文学语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女孩的成长历程压缩成30个字。

2?跳跃性。诗在结构上具有突出的跳跃性特征。它遵循想象和情感的逻辑,常常由这一端一跃而到另一端,

或由过去一跃而到未来,超越了时间的樊篱、空间的鸿沟。如李商隐《锦瑟》意象、典故叠加将情感推向高潮。情感性决定了跳跃性。

3?节奏韵律性。在各种文学样式中,诗是最强调节奏性的。诗的节奏主要指诗句中长短、强弱不同的音有规律地变化。如果各诗句停顿次数均匀,就会形成鲜明的节奏。

11、简述小说的基本特征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1?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侧重刻画人物形象是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叙述语言、行动、

对话、心理描写等。如《红楼梦》中,用行动描写刻画出王熙凤既端架子又故作热情的世故与虚伪。

2?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情节是与人物密切相关的,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3?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衬托人物性格,展现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如《故乡》开头的环境描写烘托悲凉的气氛。

12、简述剧本的基本特征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

它的基本特征是:

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受舞台表演时间、空间的限制,剧本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高度的浓缩性。舞台

表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三个小时。舞台场景相对固定,不能随时换景。如《雷雨》将30年的恩怨化作四幕剧来表现出来。

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剧本要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是由戏剧艺术的时空特征决定的。戏剧的情节发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进行,不能像小说那样可以不慌不忙地展开。它必须一开始就抓住事件的起点,然后通过一些必要层次的发展,把事件尽快地推向高潮。《雷雨》中将周家与鲁家的人物关系错综在一起,

最后繁漪是将剧情推向高潮的导火索,瞬间爆发。

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在剧本中,剧中人物的言语(台词)是用来塑造形象、展示矛盾冲突的基本手段。《雷雨》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形象不同,他们的语言风格也不同。繁漪的泼辣,鲁妈的绝望,四凤的单纯等等。

(1)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情景交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1?景中藏情式。在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得情深意浓。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表面上这首诗句句都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

透出对友人的祝福。

2.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但景却历历如现。《登幽州台歌》在诗人“创然而泪下”中,我们可以见到意符历史画面。

3.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型,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诗人的狂喜,放歌纵酒,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

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实境是指描写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与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神境、灵境的别名。如《游园不值》,此诗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而由一枝红杏引起的怦然心动的喜悦以及对满园春色的推测与遐想就是虚境。

(3)韵味无穷

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 、“情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

总之,意境的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地体现了华夏民族的审美理想,所以意境成了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14、简述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简单地说,叙事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就是“讲故事”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叙事的对象是社会的人,这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共同对象。而叙事性作品不同于抒情性作品、表意性作品的基本特点在于它着重表现的不是主观的思想感情,而是客观的事件。它通过对外部事件的描述来把握社会现实本身。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和意义。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是一种特殊的话语系统,同一般话语有一个重要的区别,即所指对象不同。一般话语的所指对象是在话语之外的世界中。如小说《西游记》就区别于史书所记载的玄奘西行赴天竺。叙事文学是用话语来虚构的艺术世界。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 1.垮学科 2.比较文学评论 3.林纾 4.意象 5.原型 6.水平接受 7.新批评派 8. 双向诠释 9.希腊神话 10.抒情、动作 11.《摩罗诗力说》 12.文学理论 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 14.超媒体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 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尽管中西文论中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

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的考研笔记 飞氘有话说: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完整版)文学概论综合1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2011-2012学年度第1学期《文学概论》形考书面作业(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文学活动四要素的关系,下面那种说法是正确的() A、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对象,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B、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础,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客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目的。 D、现实世界是文学活动的目的,作家和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主体,作品是文学活动的产物。 2、“诗言志”体现了古人对文学作用的基本认识,它出自于() A、两汉时期的《诗大序》 B、《尚书·尧典》 C、曹丕的《典论·论文》 D、钟嵘的《诗品》 3、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 A、曹丕的《典论·论文》 B、陆机的《文赋》 C、严羽的《沧浪诗话》 D、刘勰的《文心雕龙》 4、西方文学理论研究开先河之代表作品是()

A、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 B、贺拉斯的《诗艺》 C、狄德罗的《论戏剧艺术》 D、康德的《判断力批判》 5、西方文学理论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黑格尔 D、别林斯基 6、文学作品的倾向性最主要的是指作家表现在作品中的() A、思想认识 B、理想抱负 C、情绪情感 D、审美价值取向 7、历史上关于雅的表述方式是() A、寓庄于谐 B、阳春白雪 C、曲高和寡 D、文以载道 8、文学属于下列哪种艺术类型() A、视觉艺术 B、听觉艺术 C、语言艺术 D、空间艺术 9、抒情性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美学特征是() A、抒情 B、叙事 C、写景 D、表现人物 10、文学的主题来自: A、作家的立言的本意 B、接受者发现和阐发的审美意义 C、蕴涵在文本形象中尚未揭示的审美意义 D、读者随意添加的意义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许多文学理论专家没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这说明文学理论不能指导文学创作。() 2、文学理论研究可以指导、影响文学创作活动,但文学创作对文学理论研究却不起什么作用。() 3、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所以文学创作对于社会生活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作家的创作只能是被动的,只能臣服于生活。() 4、幻想性文学作品的内容大都不是现实生活,所以不能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 5、文学批评是一门科学活动。() 6、文学批评应该坚持实事求事的科学态度。()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比较文学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填(20分) 1、比较文学具有( 开放性)、( 多方位)、( 动态性) 的特点。 2、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 认同) 和( 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3、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 影响)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 ( 平行)研究。 4、标志着比较文学正式成为一门有条理、有系统的学科,是( 戴克斯特)的学术活动。 5、被誉为法国比较文学喉舌的杂志是( 《比较文学评论》),创始人是(巴登斯贝格) 。 6、美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系1899年创立于( 哥伦比亚大学)大学。 7、德国古典语文学家( 霍普特)关于荷马史诗和尼伯龙根之歌的平行研究为德国比较文学开辟了道路。 8、东欧唯一译本自成体系的比较文学理论性著作是(久里申) 的《比较文学研究》。 9、文化外求的三个方向是( 外求于他种文化;外求于同一文化地区的边缘文化;外求于他种学科)。 10、中国比较文学的源头可以上朔到( 1897年) 年林纾翻译《茶花女》。 1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正式出现则是在( 20年代末30年代)(时间)。 12、三四十年代显示我国比较文学实绩的是( 朱光潜) 的《文艺心理学》、《诗论》和钱钟书的(《谈艺录》)。 二、名词解释(20分) 1、文学批评: 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与评价。文学批评在一定的文学历史中来进行,它必然是某种文学流派、文艺思潮的反映,因此又必然和文学史相联系。 2、文化转型: 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了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 3、文化离异: 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怀疑,甚至否定、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和曾经被驱逐到边缘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 4、题旨(母题): 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母题。题旨或母题是可以从题材中读出来的某种意义,它是一种可以在各种主题中多次出现的因素。 三、简答题(30分) 1、文学研究的两种不同层次划分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文学研究的两个不同层次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和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这两个层次之间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例如文学理论不仅可以进行某一国的文学理论的研究,也可以进行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也可以对某一文艺理论问题,从世界的角度进行总体性的研究。无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都有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方面的内容。 2、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一书的观点? 答:(1)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2)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有价值;(3)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和评论和当代文学;(4)比较文学上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它认为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

(完整版)文学概论整理

文学概论 【名词解释】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直觉 直觉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本质做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文学思潮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在一定哲学思想、美学观念、文学主张支配之下所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潮流。 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就是一批在思想倾向、美学观念、文学主张等方面相互趋同或接近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文学派别,他们在实际创作中往往表现出艺术特色和风格追求的一致性。 文学体裁 文学的不同类别或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称为体裁。 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 期待视野 所谓“期待视野”,就是指读者的全部知识、经验和修养等所构成的欣赏背景,它对欣赏活动起着一种参照框架的作用,一旦缺少这一参照框架,欣赏活动编号变得毫无意义。 隐含读者 隐含读者,指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 共鸣 “共鸣”原是从物理学吸收而来的概念,它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之间所发生的声音的共振,在文学鉴赏中则是指读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的情感意蕴达到一致,进而发生心灵的共振,它一是指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二是指读者与作者之间思想感情的共振,三是指读者与读者之间思想情感的共振。

文学概论完整版.doc

名词解释 1、文学作品的类型 文学作品可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和象征型文学。 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和逼真性。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和虚幻性。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它的基本特征是:暗示性和朦胧性。 2、诗 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可以分成抒情诗与叙事诗,格律诗与自由诗等。 ※3、小说 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等等。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深入细微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4、剧本 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人物台词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剧本可以分为悲剧、喜剧与正剧;按场次划分,还可分为独幕剧与多幕剧等。它们的基本特征是: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5、文学典型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有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6、典型环境 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 ※7、意境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它同文学典型一样,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 ※8、文学意象 文学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形象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达之意作为观念意象。 9、叙事 简单的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10、叙述动作 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叙述动作就是“讲故事”,这个行为,要由两个基本的因素结合而发生:“讲”的人和“听”的人,即叙述者和叙述接受者。 11、叙述者和作者 叙述者与作者是不同的概念。叙述者是叙述行为的主体,是虚构的人,而作者是指文章或著作的写作者,是现实的人,叙述者是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纸上的生命”。 12、叙述者与声音 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仅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的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13、抒情作品的结构: 抒情作品可分为三个主要的结构要素,即声音、画面和情感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三个要素相互融合而形成抒情性作品的意义,由于抒情性作品的情感经验总要投射到声音或画面上,形成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象征表现,所以,三个要素的关系又可以从两个方面的关系来分析,即声与情的关系和景与情的关系。 ※14、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5、文学的时代风格 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 ※16、文学民族风格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作家生活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能不受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作家的风格必然渗入民族文化传统的基因,表现出民族性。风格总是这样那样反映民族文化的特点,而形成文学的民族风格。 17、文学地域风格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作家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地域中,不能不感受到地域文化的气息。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渗入地域文化的因素,表现出地域,而形成了文学的地域风格。 ※18、视野期待 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成心理图式,叫作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19、隐含读者 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是指作家本人设定的能够把文本加以具体化的预想读者。也就是说,是作家预想出来的他的作品问世之后,可能出现的或应该出现的读者。这种预想有时是自觉的,有时可能是不自觉的。 20、文学接受的高潮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与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之间,会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读者会借助于文本符号的导引,进入一个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情感得以净化;会通过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进入一种诗情幻化的哲学境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宇宙的奥妙,从而得到自我的超越和人格的提升。这便是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 ※21、共鸣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重要标志,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2、净化 所谓“净化”就是读者阅读作品而达到的一种“杂念消除,趋向崇高”的自我教育效果。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得以实现的另一重要标志,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的又一表现。 23、领悟 领悟,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之后而进入的一个更高阶段,具体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与过程。 24、延留 所谓延留,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之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脑际并使其不断回味的状况。 ※25、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批评主体按照一定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标准,对批评对象进行分析、鉴别、阐释、判断的理性活动,表达着批评主体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 26、叙事性作品 是以叙事效用为主的文学作品,具体说就是叙述者按一定叙述方式结构起来。传达给读者的一系列事件。 简答

文学概论-2

一. 单选题(共10题,共6分) 1. 文学阅读涉及四个基本要素,即、语境、文学文本、读解。(0.6分) A.消费 B.读者 C.媒体 D.交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2.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0.6分) A.综合性 B.文学思潮 C.文学作品 D.作家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3. 小说家的语言意识、语言功力归根结底是建立在其上的,借此小说家才能捕捉并表达出对事物的独特感受。(0.6分) A. 母语 B.书面语 C. 口语 D.标准语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4. 小说中的时间是,它既遵循时间的客观性,同时赋予人的主观感觉因素。(0.6分) A.主观时间 B.叙述时间 C.客观时间 D.心理时间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5.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0.6分) A.歌德

B.培根 C.蒙田 D.席勒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6.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的自觉运用。(0.6分) A.语言符号 B.叙述场景 C.具体形象 D.人物活动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7.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0.6分) A.综合性 B.文学思潮 C.文学作品 D.作家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8.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0.6分) A.随笔式 B.评点式 C.序跋式 D.评传式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9.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0.6分) A.悲喜剧 B.喜剧 C.正剧 D.悲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0.6 分评语:

(完整版)文学概论的课后所有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 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 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两大流动系统。 第二章 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答:马克思文学理论的基石是文学活动论、文学反映论、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和艺术交往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根基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①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的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 学艺术活动作为人的精神性的生活活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的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的人的能动的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 ②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 人的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是一种艺术的反映。 ③艺术生产论:文学活动作为人的活动之一,进入现代资本运行的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 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的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的艺术创作过程。 ④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 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又具有审美的性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⑤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的艺术,更是 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的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第三章 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6、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的“劳动说”:①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的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的;

文学概论简答题

文学概论简答题 备注:照复习笔记上的简答题少几道,大家自己对照一下吧 1.文学理论的性质 文学理论是对于文学的系统研究、论说。 ①学科归属: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研究其规律、 特点、属性等,包括三大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②对象和任务看:对象是文学,文学是以作品为核心的整个活动, 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任务:1)性质论2)关乎文学的发生发展规律3)关乎创作的规律和探讨4)文学理论是对作品的研究5)关于文学接受规律的探讨 ③从品格看:文学理论具有实践性:1)对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现象的 归纳总结概括2)接受文学实践的检验。文学理论具有较鲜明的价值取向:褒贬、扬抑、肯否。价值取向秉持的原则:1)民主性:对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利益2)科学性:严谨地论说、摆事实、讲道理、有逻辑性、学理性、体系性3)现代性:把古代的进行现代的转型,将西方的进行融化。 2.文学理论的形态为什么是多样的,试举一例说明其研究文学的 角度、思路 依据:①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②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是多样的。 举例:P8-10 3.阐述文学作为活动的属性 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主要指文学活动反映得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作者用自己的能力和才华通过文学创作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作品是文学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读者具有再创造性质。(各要素都有关于自己内容的常识,可以添加到答案中P30-35) 4.试述文学的发展规律 有两种情况:①从宏观上看: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成正比;②从微观上看,文学活动的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发展成反比,表现在:1)经济落后,某一文学类型繁荣,如古希腊神话和史诗(或答: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如。。。)2)18世纪法国不如德国,但文学与哲学上更有成就(或答: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如18世纪的德国和19世纪的俄国。18、19世纪,“不论在法国或是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普遍的学术繁

(完整版)北师文学概论2答案

《文学概论》作业二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沁园春?雪》的风格特点有(A ) A. 豪放 B. 雄浑 C. 柔婉 D. 谨严 E. 刚劲 2.文学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有(A ) A. 哲理性 B. 真实性 C. 荒诞性 D. 抽象性 E. 象征性 3.文学典型的魅力的表现在其作品具有(A ) A. 吸引力 B. 感染力 C. 震撼力 D. 穿透力 E. 表现力 4.剧本的基本特征是(D ) A. 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B. 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 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D. 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E. 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5.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兴盛于20世纪前期,主要文学流派包括(B ) A. 表现主义 B. 存在主义 C. 荒诞派 D. 新小说派 E. 现实主义 6.现实主义文学思潮19世纪中期兴盛于欧洲,代表人物有(C ) A. 华兹华斯 B. 柯勒律治 C. 巴尔扎克 D. 托尔斯泰 E. 司汤达 7.文学作品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BE ) A. 写实型 B. 理想型 C. 比喻型 D. 寓言型 E. 象征型 8.艺术创作中变形的方法有(BCDE ) A. 写实法 B. 粘合法 C. 漫画法 D. 夸张法 E. 幻事法 9.常见的构思方式包括(ABC ) A. 综合 B. 突出 C. 简化 D. 变形 E. 陌生化 10.但丁认为文学的“四义”包括(ABCD ) A. 字面意义 B. 譬喻意义 C. 道德意义 D. 奥秘意义 E. 象征意义 11.惯例的文学观念暗含着的规范包括(ABCDE ) A. 文学即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性的形象的世界 B. 文学可以是以文字写成的作品的分行排列 C. 文学可能蕴涵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文学概论试题库_题目+答案__完整版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 ) A哲理性 B荒诞性 C象征性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 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CD ) A抒情动作 B抒情内容 C声音组织 D画面组织 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BCD ) A 象征性 B主观性 C评价性 D精神方面 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A ) A表现功能 B通讯功能 C意义功能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 ) A倒装与歧义 B夸张与对比 C借代与用典 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D ) A亚里士多德 B钱钟书 C王夫之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ABCD ) A创作个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ABC ) A独创性 B多样性 C稳定性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A ) A《文心雕龙》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D《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 ) 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 C文化属性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ABC ) A阐释者 B审美者 C认识者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B ) A黑格尔 B姚斯 C刘勰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D ) A莱蒙托夫 B姚斯 C布封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ABCD ) A净化 B共鸣 C领悟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ACD ) A新批评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B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ACD ) A真实性 B革命性 C情感性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ACD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B进步的倾向性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CBD ) A批评风格 B最高标准 C批评方法论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原型心理学 C格式塔心理学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B )效果。A领悟 B延留 C净化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A ) A伊瑟尔 B加达默尔 C英加登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ABC ) A审美动机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D施教动机 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A ) A 语言表现 B 体裁类型 C 结构安排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AB ) A抒情内容 B抒情话语 C抒情现实 D抒情自我 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ABC ) A声音 B画面 C情感经验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C ) A结构 B声音 C故事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BCD ) A人物、情节、环境 B叙述方式 C叙述的声音特点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CD ) A叙事功能 B抒情功能 C描述外在事物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CD )

童庆炳《文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加补充完整版精品资料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 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 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 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④作家创作出来的文学文本在阅读、研究和批评中变成了作品,文学作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中题材、形象、语言、结构、风格等都是作品构成中的重要问题,而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这就形成了作品构成论。⑤文本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才能变成审美对象,才能变成有血有肉的活的生命体,读者接受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接受论。

(完整版)《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文学“四要素”理论,是指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四要素”:即宇宙、作品、艺术家与 (C) 。 A. 文采 B. 情感 C. 观众 D. 文化 2. 在魏晋时期,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A)”。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A. 文学 B. 诗学 C. 佛学 D. 神学 3. 文学语言具有一种陌生化特征。“陌生化”一词,是(B)形式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概念。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德国 4.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D) 、语境依托性。 A. 意识性 B. 表象性 C. 表情性 D. 中介性 5. 在研究长篇小说的文体语言的时候,俄国学者(D) 创造了“杂语”这个概念 A. 什可洛夫斯基 B. 高尔基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巴赫金 6. 在中外文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我们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 A. 实用论 B. 信息论 C. 意志论 D. 反映论 7.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A) 。 A. 语境依托性 B. 表象性 C. 表情性 D. 意识性 8. 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是(D) 文本。 A. 创意型 B. 再现型 C. 象征型 D. 表现型 9. 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是(C) 文本。 A. 象征型 B. 表现型 C. 再现型 D. 创意型 10. 文学文本是有待于阅读的具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其特征主要包括语言系统、蕴藉、开放性、阅读期待和(A) 。 A. 表意 B. 表象 C. 表情 D. 表志 11. 文学媒介具有自身的修辞性特点,主要表现在(C) 、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

春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完整版

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春 文学概论形考作业1答案: 童庆炳编著的《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一书, 是运用审美学的方法对文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作了深人探讨, 揭示了大学的审美本质、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和文学接受的艺术规律。 ( 1) 在《文学活动的审美维度》中, 文学本质论的历史回顾、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文学作品的审美结构方面对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谈到文学的本质, 文学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使一种艺术生产过程, 在文学的外壳形式下展现着内在的作为主体的”人”的情趣和意志。我认为文学的本质如果泛化的讲是一切文明的本质, 再细化精确那么就是人的力量的一种确认文学创作的艺术规律, 对于规律而言是一切作品的共有的一个特性, 对于文学我们经过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体裁样式, 以及题材的选择构成了一类作品的本质, 掌握这些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的感知、阅读是一种促进。对于我们的创作也是一种无形的提升。" 论及文学的结构, 在结构主义认为, 结构就是自足, 结构一旦独立存在就能够给我们造成一种内在的、不变的阅读效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文学的表层结构和文学的深层结构。对于表层结构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平常视野( 视角) 的一种对于文章的结构安排发展, 而对于深层结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内在因素的联系和导致这一个结构的深层次的文化底蕴。

( 2) 在书中涉及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 对于《巴黎圣母院》的印象最为深刻。 《( 巴黎圣母院》( 1831) 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和美丑对比原则的美学主张得到极大发挥的代表之作。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蝎心肠, 先爱后恨, 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在这部小说中给阅读者的视觉和感知上造成了一重陌生化的阅读期待。 ( 3) 对于《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 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难点: 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反映论、文学接受论和利用中外好的先进的理论来分析我们现存的手头上能看到的作家、作品。最终达到理论和具体作品分析相得益彰的效果。: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 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 能够说语言是文学的一种最基本的属性。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普通语言中不同。普通语言往往简练实用、明白易懂; 而在文学中, 语言却总是有所蕴藉。”蕴藉”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比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读者要了解诗人诗里表示的意义——”我爱这土地”, 就必须专心阅读她写的全部诗句, 如果离开了诗人精心设置的语言系统, 是无法知晓她内心要说的东西的。能够肯定地说, 在任何情况下, 无论是诗人写诗、小说家写小说, 都必须经过媒介而阅读语言。正是经过语言系统而且在语言系统中, 文学形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完整意义世界。文学语言的语言性是指文学必须经

(完整版)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 1.文学: 2.艺术真实: 3.文学性: 4.叙述频率: 5.文学消费: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_____ 、_____ 、____ 。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_______、________。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 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 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 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 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 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 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 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 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 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 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 ①文学性②陌生化③本体论④细读法⑤主体论 10.作者中心论强调的主要方面是:

文学概论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文学与影视得以汇通的根源在于二者都属于叙事艺术。 答案:正确 2.读者与同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与文本所描述的年代大体相同的情形。答案:正确 3.媒体型批评者实际上已位居社会性的文学批评的核心位置,对于公众变得愈益具有控制力。 答案:正确 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答案:错误 5.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自身在现实世界中的境遇。 答案:错误 6.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设想面对的当代或后世读者。 答案:正确 7.要对文学批评对象做出科学评价,就要善于抓住对象的共性特点以找到展开批评的突破口。 答案:错误 8.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 9.影视文学语言必须简练,它不允许冗长繁多的对话,否则会破坏影视的运动节奏。 答案:正确 10.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答案:正确 11.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其形象直接地诉诸读者的想象。 答案:错误 12.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 答案:错误 13.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14.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答案:错误 15.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答案:正确 16.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叙述视角的自觉运用。 答案:错误 17.文学阅读作为消费活动,与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表现为个人对物质产品的占有、享受和耗费是一致的。 答案:错误 18.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个人创造与机构制作特点。 答案:正确 19.戏剧通过借鉴小说的“场面”来增强自身的具体性和真实感。

(完整版)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知识点整合2018最新

00529《文学概论》自考复习必过知识点 第一章文学观念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2、文学史:是一门历史地和具体地考察文学发展状况、经验和规律的学科,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3、文学批评:是一门及时地评论同时代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学科,也是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学科。 4、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对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5、广义文化概念提出者:英国人类学家泰勒;英国文学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中国梁漱溟。狭义文化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符号论文化概念:德国现代哲学家卡西尔。 6、马克思、恩格斯在哪些著作中提出意识形态理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德意志意识形态》。 7、提出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理论的作者与论述:刘勰“心物交融说”;关于作家艺术构思与客观事物的论点。诗人对于外物的感受,所引起的感想是无穷尽的,描写事物的神情和外貌要根据景物写,辞藻和音调的运用则要联系自己的心情反复斟酌。“与心徘徊,随物婉转”。德国古典作家歌德,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奴隶,现实是客观的,作家对现实的反映是能动的。 补充 1.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 2.表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即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表现、传达。 3.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可以为某种社会目标服务。 4.客观说:在文学四要素中,把作品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认为作品一旦从作家的笔下诞生之后,就获得了完全客观的性质,它既与原作家不相干,也与读者无涉,它从外界的参照物中孤立出来,本身是一个“自足体”,出现了所谓的“客观化走向”。 5.体验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的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是体验和现创造。 6.文学的定义: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的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 7.符号论的文化概念: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意义的总和。这个观点是由德国的现代哲学家卡西尔提出的。 8.品质阅读:是指“试图尽可能完全地把握作品的肌质,表示首先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重音和非重音,重复和省略,意象和含混等等,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和主题运动。这是就西语而言的,若是论汉语文学中‘品质阅读”则是读者阅读是首先关注文本的用字、比兴、押韵、平仄、对仗和用事等,进一步再延伸到对情景的描写或人物、情节的叙述的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