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复习(含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复习(含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复习(含答案)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复习(含答案)

第七讲 万有引力定律 (二)

1.18世纪,人们发现太阳系的第七个行星——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有些古怪:根据 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的轨道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总有一些偏差.据此,人们推测,在 天王星轨道的外面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它对天王星的________使其轨道发生了偏离.

2.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 等于________对物体的______,即mg =________,式中M 是地球的质量,R 是地球的半径,也就是物体到地心的距离.由此可得出地球的质量M =________.

3.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成____________运动,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 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则有________________,式中M 是________的质量,m 是

________的质量,r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行星和太阳中心的距离,T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太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4.同样的道理,如果已知卫星绕行星运动的________和卫星与行星之间的________,也可以计算出行星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地位.

5.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是:(1)把天体(行星或卫星)的运动近似看成是____________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__提供,即F 万=F 向,可以用来计算天体的质量,讨论行星(或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问题.基本公式:________

=m v 2r =mrω2=mr 4π2T

2.

(2)地面及其附近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物体与地球间的__________,即F 万=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基本公式:mg =______(m 在M 的表面上),即GM =gR 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王星是人们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B .天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C .海王星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太空观测而发现的

D .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由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存在偏差,其原因是天王星受到轨 道外的行星的引力作用,由此,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7.利用下列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已知地球的半径R 和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

B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C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线速度v

D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考点演练】

考点一 发现未知天体

1.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

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 息我们可以推知( )

A .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B .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C .这颗行星的质量与地球相等

D .这颗行星的密度与地球相等 考点二 计算天体的质量

.解决天体圆周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

(1)在地面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 ,即G =mg ,整理

得GM =gR 2

(2)天体运动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即F 引=F 向。

一般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

①G =m ②G =m ω2

r ③G =m r 2.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自力更生”法(g -R)

利用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和天体半径R 。

(1)由G Mm R2=mg 得天体质量M =gR2

G

(2)天体密度ρ=M V =M 43

πR3=3g

4πGR

(3)GM =gR2称为黄金代换公式。 2.“借助外援”法(T -r)

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半径r 。

(1)由G Mm r2=m 4π2r T2得天体的质量M =4π2r3

GT 2

(2)若已知天体的半径R ,则天体的密度ρ=M V =M 43

πR3=3πr3

GT 2R 3

(3)若卫星绕天体表面运行时,可认为轨道半径r 等于天体半径R ,则天体密度ρ=3π

GT 2

,可见,只要测出卫星环绕天体表面运动的周期T ,就可估算出中心天体的密度。

[典例] 2014年11月1日早上6时42分,被誉为“嫦娥5号”的“探路尖兵”载人返回飞行试验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载人返回关键技术,为“嫦娥5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已知人造航天器在月球表面上空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t 小于航天器的绕行周期),航天器运动的弧长为s ,航天器与月球的中心连线扫过角度为θ,引力常量为G ,则

A .航天器的轨道半径为θ

s B .航天器的环绕周期为2πt θ

C .月球的质量为s3Gt2θ

D .月球的密度为3θ2

4Gt2

[解析] 根据几何关系得r =s

θ,故A 错误;经过时间t ,航天器与月球的中心连线扫

过角度为θ,则t T =θ2π

,得T =2πt

θ,故B 正确;由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而做圆周运动,所以

G Mm r2=m 4π2T 2r ,得M =4π2r3GT2=4π2????s θ3

G ???

?2πt

θ2=s3Gt2θ,故C 正确;月球的体积V =43πr3=43π????s θ3,月球的密度ρ=M V =s3Gt2θ43π????s θ3=3θ2

4πGt2

,故D 错误。

[答案] BC [易错提醒]

(1)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估算天体质量时,估算的只是中心天体的质量,并非环绕天体的质量。

(2)区别天体半径R 和卫星轨道半径r ,只有在天体表面附近的卫星才有r ≈R ;计算天

体密度时,V =4

3

πR3中的R 只能是中心天体的半径。

[针对训练] 1.(2015·江苏高考)过去几千年来,人类对行星的认识与研究仅限于太阳系内,行星“51 peg b ”的发现拉开了研究太阳系外行星的序幕。“51 peg b ”绕其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周期约为4天,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运动半径的1

20

。该中心恒星与太阳的质量比约为

( )

A .1

10

B .1

C .5

D .10

解析:行星绕中心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2

=m 4π2T2r ,则M1M2=? ????r1r23·? ????T2T12=? ????1203×? ????36542≈1,选项B 正确。

答案:B

2.已知引力常量G 和下列各组数据,能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离地球的距离 C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及运行周期 D .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

3.已知引力常量G =6.67×10-11N ·m2/kg2,重力加速度g =9.8 m/s2,地球半径R =6.4×106m ,则可知地球质量的数量级是( )

A .1018kg

B .1020kg

C .1022kg

D .1024kg

4.一飞船在某行星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该行星飞行,若认为行星是密度均匀的球体,那

么要确定该行星的密度,只需要测量( )

A .飞船的轨道半径

B .飞船的运行速度

C .飞船的运行周期

D .行星的质量

5.假设在半径为R 的某天体上发射一颗该天体的卫星,若卫星贴近该天体的表面做匀 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1,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该天体的密度是多少?若这颗卫星 距该天体表面的高度为h ,测得在该处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2,则该天体的密度又是多 少?

【方法技巧训练】

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问题的方法

6.近地人造卫星1和2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设在卫星1、卫 星2各自所在的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分别为g1、g2,则( )

A.

g1g2=(T1T2)4/3 B.g1g2=(T2

T1)4/3 C.g1g2=(T1T2)2 D.g1g2=(T2T1

)2 7.已知地球半径R =6.4×106m ,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 =9.8m/s2.计算在距离地面高为h =2×106m 的圆形轨道上的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1.若知道太阳的某一颗行星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则 可求得( )

A .该行星的质量

B .太阳的质量

C .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D .太阳的平均密度

2.有一星球的密度与地球的密度相同,但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是地面表面处重力加速

度的4倍,则该星球的质量将是地球质量的( ) A.14

B .4倍

C .16倍

D .64倍

3.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半径约为地球绕太阳公转半径的1.5倍.根据以上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比地球表面小 B .火星公转的周期比地球的长 C .火星公转的线速度比地球的大

D .火星公转的向心加速度比地球的大

4.若有一艘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其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 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 ) A.GT 23π B.3πGT 2 C.GT 24π D.4πGT 2

5.为了对火星及其周围的空间环境进行监测,我国预计于2011年10月发射第一颗火星

探测器“萤火一号”.假设探测器在离火星表面高度分别为h 1和h 2的圆轨道上运动时, 周期分别为T 1和T 2.火星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且忽略火星的自转影响,引力常 量为G .仅利用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 ) A .火星的密度和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B .火星的质量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C .火星的半径和“萤火一号”的质量

D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火星对“萤火一号”的引力

6.设地球半径为R ,a 为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的一个物体,b 为一颗近地绕地球做匀速圆 周运动的人造卫星,c 为地球的一颗同步卫星,其轨道半径为r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与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

R

B .a 与c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R

r

C .b 与c 的周期之比为r

R

D .b 与c 的周期之比为R r R

r

7.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任务,他的第一次太

空行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全新时代的到来.“神舟七号”绕地球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

其轨道半径为r ,若另有一颗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r ,则可以确定 ( )

A .卫星与“神舟七号”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B .卫星与“神舟七号”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 2

C .翟志刚出舱后不再受地球引力

D .翟志刚出舱任务之一是取回外挂的实验样品,假如一不小心使实验样品脱手,则它 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8.“嫦娥二号”是我国月球探测第二期工程的先导星.若测得“嫦娥二号”在月球(可 视为密度均匀的球体)表面附近圆形轨道运行的周期为T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半径为R

的球体体积公式V =4

3

πR 3,则可估算月球的( )

A .密度

B .质量

C .半径

D .自转周期

9.土星周围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颗粒,其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圆周运动.其中有两个 岩石颗粒A 和B 与土星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 A =8.0×104km 和r B =1.2×105km ,忽略所 有岩石颗粒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1)求岩石颗粒A 和B 的线速度之比.

(2)土星探测器上有一物体,在地球上重为10N ,推算出它在距土星中心3.2×105km 处 受到土星的引力为0.38N .已知地球半径为6.4×103km ,请估算土星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多少倍?

11.中子星是恒星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可能结果,它的密度很大.现有一中子星,观测到

它的自转周期为T =1

30

s .问该中子星的最小密度应是多少才能维持该星体的稳定,不

致因自转而瓦解?(计算时星体可视为均匀球体,万有引力常量G =6.67×10-

11m 3

/(kg·s 2))

第3节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课前预习练

1.万有引力定律 吸引

2.地球 引力 GMm R 2 gR 2

G

3.匀速圆周 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

GMm r 2=mr (2πT

)2

太阳 行星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公转周期 M =4π2r

3GT

2

4.周期 距离 海王星的发现 哈雷彗星的“按时回归”

5.(1)匀速圆周 万有引力 GMm r 2 (2)万有引力 GMm

R 2 6.D

7.ABCD [设相对地面静止的某一物体的质量为m ,则有G Mm R 2=mg 得M =gR 2

G

,所

以A 选项正确.设卫星质量为m ,则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4π2

r T 2得M =4π2r 3

GT

2,所

以B 选项正确.设卫星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 v 2r ,得M =v 2r G ,所以

C 选项正确.设卫星质量为m ,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mω2r =m v ω=m v 2π

T

,由v

=rω=r 2π

T ,消去r 得M =v 3T ,所以D 选项正确.]

课堂探究练 1.A 2.BCD 3.D

点评 天体质量的计算仅适用于计算被环绕的中心天体的质量,无法计算围绕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天体的质量,常见的天体质量的计算问题有如下两种:

(1)已知行星的运动情况,计算太阳质量. (2)已知卫星的运动情况,计算行星质量.

4.C [因为GMm R 2=m 4π2T 2R ,所以M =4π2R 3GT 2,又因为V =43πR 3,ρ=M V ,所以ρ=3π

GT 2

,选项C 正确.]

点评 利用飞船受到行星的万有引力提供飞船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进行分析.

5.3πGT 21 3π(R +h )3

GT 22R

3 解析 设卫星的质量为m ,天体的质量为M .卫星贴近天体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有

G Mm R 2=m 4π2T 21R ,则M =4π2R 3

GT 21

根据数学知识可知星球的体积V =43

πR 3

故该星球密度ρ1=M V =4π2R 3

GT 21·43

πR 3=3π

GT 21

卫星距天体表面距离为h 时有 G Mm (R +h )2

=m 4π2T 22(R +h )

M =4π2(R +h )3GT 22

ρ2=M V =4π2(R +h )3GT 22·43

πR

3

=3π(R +h )3

GT 22R 3 点评 利用公式M =4π2r 3GT 2计算出天体的质量,再利用ρ=M

43

πR 3

计算天体的密度,注意r

指绕天体运动的轨道半径,而R 指中心天体的半径,只有贴近中心天体运动时才有r =R .

6.B [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 (2πT )2R ,可得T 2

R

3

=k 为常数,由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有GMm R 2=mg ,联立解得g =GM 3T 4k 2

=GMk

23T

43

,则g 与T 4

3成反

比.]

7.6.9×103m/s 7.6×103s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

G Mm

(R +h )2=m v 2R +h

知v =GM

R +h

由地球表面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G Mm

R

2=mg 得GM =gR 2②

由①②两式可得

v =gR 2R +h =6.4×106×9.8

6.4×106+2×106

m/s

=6.9×103m/s

运动周期T =2π(R +h )

v

=2×3.14×(6.4×106+2×106)6.9×10

3

s =7.6×103s 方法总结 解决天体问题的两种思路

(1)所有做圆周运动的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都来自万有引力.因此,向心力等于万有

引力是我们研究天体运动建立方程的基本关系式,即G Mm

r

2=ma ,式中的a 是向心加速度.

(2)物体在地球(天体)表面时受到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即:G Mm

R

2=mg ,式

中的R 为地球(天体)的半径,g 为地球(天体)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课后巩固练 1.B

2.D [由G Mm R 2=mg 得M =gR 2

G

ρ=M V =gR 2

G 43πR 3=3g

4πGR

所以R =3g 4πGρ,则R R 地=g

g 地

=4

根据M =gR 2

G =4g 地·(4R 地)2G =64g 地R 2地

G

=64M 地,所以D 项正确.]

3.AB [由G mm 物R 2=m 物g 得g =G m R 2,计算得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2

5

A 正确;由G Mm r 2=m (2πT )2r 得T =2πr

3

GM

,公转轨道半径大的周期长,B 对;周期长的线

速度小(或由v =GM r 判断轨道半径大的线速度小),C 错;公转向心加速度a =GM

r

2,D 错.]

4.B [设飞船的质量为m ,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行星半径R ,则G Mm R 2=m (2π

T

)2R ,

所以行星的质量M =4π2R 3

GT 2,行星的平均密度ρ=M 43πR 3=4π2R

3GT 243

πR 3=3π

GT

2,B 项正确.] 5.A [设火星质量为M ,半径为R ,“萤火一号”的质量为m ,则有

G Mm (R +h 1)2=m ????2πT 12(R +h 1) ① G Mm (R +h 2)

2=m ???2πT 22(R +h 2) 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求得M 、R ,由此可进一步求火星密度,由于mg =GMm R 2,则g =GM

R

2,

显然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也可求出,m 无法求出,故火星对“荧火一号”的引力也无法求出,正确答案为A.]

6.D [物体a 与同步卫星c 角速度相等,由v =rω可得,二者线速度之比为R

r

,选项A 、

B 均错误;而b 、c 均为卫星,由T =2πr 3GM 可得,二者周期之比为R r R

r

,选项C 错误,

D 正确.]

7.AB [根据a =GM r 2,可知a 1∶a 2=1∶4,故A 正确;根据v =GM

r

,可知v 1∶v 2

=1∶2,故B 正确;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翟志刚不论是在舱里还是在舱外,都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故C 错;样品脱手时具有和人同样的初速度,并不会做自由落体运动,故D 错.]

8.D [物体随天体一起自转,当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力使之转动时,物体对天体的

压力恰好为零,则G Mm R 2=m 4π2T 2R ,又ρ=M

43

πR 3

,所以T =????3πGρ12,D 正确.] 9.A [对“嫦娥二号”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m R 2=m 4π2

T

2R .故月球的质量M =

4π2R

3GT 2

,因“嫦娥二号”为近月卫星,故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的半径R ,但由于月球半径未知,故月球质量无法求出,故B 、C 项均错;月球的密度ρ=M V =4π2R 3

GT 2

43

πR 3=3π

GT

2,故A 正确.]

10.(1)6

2

(2)95

解析 (1)万有引力提供岩石颗粒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有G Mm

r

2=m v 2/r .故v =

GM r 所以v A B =r B r A = 1.2×105km 8.0×104km =62

. (2)设物体在地球上重为G 地,在土星上重为G 土,则由万有引力定律知:

G 地=G M 地m R 2地,G 土=G M 土m

R 2土

又F 万=G M 土m r

2,故G 土R 2土=F 万r 2

所以M 土M 地=G 土R 2土

G 地R 2地=F 万r 2G 地R 2地=0.38×(3.2×105)210×(6.4×103)2 =95.

11.1.27×1014kg/m 3

解析 考虑中子星赤道处一小块物体,只有当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或等于它随星体一起旋转所需的向心力时,中子星才不会瓦解.

设中子星的密度为ρ,质量为M ,半径为R ,自转角速度为ω,位于赤道处的小块物体质量为m ,则有

GMm R 2=mω2

R ,ω=2πT ,M =43πR 3ρ 由以上各式得ρ=3π

GT

2

代入数据解得ρ=1.27×1014kg/m 3

点评 因中子星自转的角速度处处相同,据G Mm

R

2=mω2R 知,只要赤道上的物体不做

离心运动,其他位置上的物体就会处于稳定状态,中子星就不会瓦解.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万有引力定律知识点 总结

《第六章万有引力和航天》知识点、规律总结一、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定律内容图示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他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半径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a3/T2=k。 注意: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转,对于卫星绕行星运转,也遵循类似的运动规律。 2.比例系数k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行星或卫星质量无关,是个常量,但不是恒量,在不同的星系中,k值不相同。 3. T为公转周期,不是自转周期。 二、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它们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表达式:F=G 22 1 r m m 其中G=6.67×10-11N?m2/kg2,称为为有引力恒量。 3.适用条件:用于计算引力大小的万有引力公式严格地说只适用于两质点间引力大小的计算,如果相互吸引的双方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可将其视为质量集中于球心的质点,此时r是两球心间的距离。 4.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1)普遍性: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是自然界中物体之间的基本的相互作用之一,任何客观存在的两部分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作用。 (2)相互性: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3)宏观性: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它的存在可由卡文迪许扭秤来观察,只有在质量巨大的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宏观物理意义。 二、重力加速度 重力是万有引力产生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因而地球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向心力.重力实际上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就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时需要的向心力,如图所示,由于纬度的变化,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向不断变化,因而表面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到两极逐渐增大. 1.若不计地球自转的影响,则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等 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2 GMm mg R =, 则星球表面 的重力加速度为: 2 GM g R = 2.同理,若不计地球自转的影响,在距地球表面高h处 的重力加速度为: 2 () h GM g R h = + 3.若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 (1)在赤道处,物体的万有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向和mg刚好在一条直线上,则有 F=F向+mg, 所以mg=F一F向= 2 GMm R -mRω自2 则赤道处重力加速度为:g= 2 GM R -Rω自2 (而地球赤道处的向心加速度a n= Rω自2 =0.034m/s2,因此一般不计其自转的影响;注意:当题目中出现地球自转时需要考虑此问题。) (2)在两极处,由于物体做圆周运动半径r为零,向心 力为零。因此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 2 GMm mg R =,此时 重力加速度达到最大值,即 2 GM g R = 三、星球瓦解问题 假设地球自转加快,即ω自变大,赤道上物体的重力由mg = 2 GMm R -m2Rω自2知,物体的重力将变小。当 2 GMm R =mRω自2时,mg=0,此时地球赤道上的物体无重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doc

高中万有引力教案【篇一: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1)】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等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基 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通过求解太阳、地球的质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发现未知天体,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天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如何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具准备】 太阳系行星运动的挂图和flash 动画、ppt 课件等。 【教材分析】 这节课通过对一些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通常物体之 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常常觉察不出来,但在天体运动中,由于天体 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将起决定性作用,对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 的推动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计算天体的质量。 在讲课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有两条思路要交待清楚. 1.把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 f 引=f 向,用于计算天体(中心体)的质量,讨论卫星的速度、角速度、周期及 半径等问题. 2.在地面附近把万有引力看成物体的重力,即 f 引=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这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这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主要知识点就是如何求中心体质量及其他应用,还是可发现未知天体的方法。

【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教学是本章的重点教学章节,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中心天体的 质量,发现未知天体显示了该定律在天文研究上的重大意义。 本节内容有两大疑点:为什么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恒星对它的万 有引力?卫星绕行星运动的向心力等于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我的 设计思想是,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理论推理出行星(卫 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于恒星(行星)对它的万有引力,然 后通过理论推导,让学生自行应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这个特点来 得到求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并知道在具体问题中主要考 虑哪些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最后引导阅读相关材料了解万有引力定 律在天文学上的实际用途。 本节课我采用了“置疑-启发—自主”式教学法。教学中运用设问、提问、多媒体教学等综合手段,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同 时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查阅资料、课堂提问;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数理推导、归纳概括等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 大量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思维,充分体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 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故知新,引入新课 教师:1、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是什么? 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用公式表示? 3、万有引力和重力的关系是什么?重力加速度的决定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看太阳系行星运动挂图和flash 动画】 教师:根据前面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我们知道了所有物体之间都存 在着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而且这种万有引力在天体这类质量很大 的物体之间是非常巨大的。那么为什么这样巨大的引力没有把天体 拉到一起呢? 【设疑过渡】 教师:由运动和力的关系来解释:因为天体都是运动的,比如恒星 附近有一颗行星,它具有一定的速度,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如果不 受外力,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它受到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 将偏离原来的运动方向。这样,它既不能摆脱恒星的控制远离恒星,也不会被恒星吸引到一起,将围绕恒星做圆周运动。此时,行星做 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恒星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万有引力在天文学上的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3232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的12种典型案例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是高考的一个大重点,而且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科学论题之一。 特别是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更激发了同学们研究卫星,探索宇宙的信心。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12个典型案例: 【案例1】天体的质量与密度的估算 下列哪一组数据能够估算出地球的质量 A.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与月地之间的距离 B.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的半径 C.绕地球运行卫星的周期与线速度 D.地球表面卫星的周期与地球的密度 解析:人造地球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设地球的质量为M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的运行周期为T ,轨道半径为r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r T 4m r Mm G 22 2π=……①得: 2 32G T r 4M π=……②可见A 正确 而T r 2v π= ……由②③知C 正确 对地球表面的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的半径,r=R ……④ 由于3 R 4M 3 π= ρ……⑤结合②④⑤得: G 3T 2π = ρ 可见D 错误 地球表面的物体,其重力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由2R Mm G mg =得:G g R M 2=可见B 正确

3333 【探讨评价】根据牛顿定律,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不能解决环绕天体的质量;能够根据已知条件和已知的常量,运用物理规律估算物理量,这也是高考对学生的要求。总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关键。 【案例2】普通卫星的运动问题 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不同的。“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其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周期为12 h ,“风云二号”是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行轨道就是赤道平面,周期为24 h 。问:哪颗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哪颗卫星的线速度大若某天上午8点,“风云一号”正好通过赤道附近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上空,那么“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的时间应该是多少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普通卫星的运动特点及其规律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T 2 ∝r 3 知:“风云二号”卫星的轨道半径较大 又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r v m ma r Mm G 22==得: 2r M G a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 r GM v = ,可见“风云一号”卫星的线速度大, “风云一号”下次通过该岛上空,地球正好自转一周,故需要时间24h ,即第二天上午8点钟。 【探讨评价】由万有引力定律得:2M a G r = ,v = ω= 2T = ⑴所有运动学量量都是r 的函数。我们应该建立函数的思想。 ⑵运动学量v 、a 、ω、f 随着r 的增加而减小,只有T 随着r 的增加而增加。 ⑶任何卫星的环绕速度不大于7.9km/s ,运动周期不小于85min 。 ⑷学会总结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题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案例3】同步卫星的运动 下列关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为避免通讯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 、通讯卫星定点在地球赤道上空某处,所有通讯卫星的周期都是24h C 、不同国家发射通讯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解析 【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 ,试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1)g (2)(3)r 60R 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加速度=;已知=,利用前两问的结果求的值; GM R GM r g 22αα (4)已知r =3.8×108m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27.3d ,计算月球绕地球运转时的向心加速度a ; (5)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9.80m/s 2,利用第(4)问的计算结果, 求 的值.α g 解析: (1)略;(2)略; (3)2.77×10-4; (4)2.70×10-3m/s 2 (5)2.75×10-4 点拨:①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即=.②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即=.③利用重力等于向心力 G Mm r mg G Mm r m 2 2α 的关系,即mg =ma .以上三个关系式中的a 是向心加速度,根据题目 的条件可以用、ω或来表示.v r r T 2224r 2 π 【例】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 ,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在21811 38. 距月球表面14m 高处,有一质量m =60kg 的物体自由下落. (1)它落到月球表面需用多少时间? (2)它在月球上的“重力”和质量跟在地球上是否相同(已知地球表面重力

加速度g 地=9.8m/s 2)? 解析:(1)4s (2)588N 点拨:(1)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等于月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设 mg G M m R mg G M m R 22月月月 地地地 =.同理,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 万有引力,设=. 以上两式相除得=,根据=可得物体落到月球表 面需用时间为==×=. 月月g 1.75m /s S gt t 4s 2 2 12 2214 175S g . (2)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都是60kg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和在地球上的重力分别为G 月=mg 月=60×1.75N =105N ,G 地=mg 地=60×9.8N =588N . 跟踪反馈 1.如图43-1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均小于r ,两球质量分布均匀,大小分别为m 1、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 A .Gm 1m 2/r 2 B .Gm 1m 2/r 12 C .Gm 1m 2/(r 1+r 2)2 D .Gm 1m 2/(r 1+r 2+r)2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三节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核心,从内容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的进一步外推,即:从天体运动推广到地面上任何物体的运动;又是下一节掌握万有引力理论在天文学上应用的学习的基础。本节重点内容是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意义,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本节难点是物体间距离的理解。另外本节内容还注重是对学生“科学方法”教育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认识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本节结合“月—地检验”,经历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学情分析】 上节内容中,学生用所学的“圆周运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经历了一系列科学探究过程,得出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特点,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本节课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出发,根据类比事实将“平方反比关系”的作用力进行猜想,假设和推广,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到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再到任意物体间的吸引力都满足“平方反比的关系”。学生会带着好奇和探究意识以及必要的检验论证,一路探究下去,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完整版及练习题含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1.一名宇航员到达半径为R 、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大小F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F 1、F 2已知,引力常量为G ,忽略各种阻力.求: (1)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2)卫星绕该星的第一宇宙速度; (3)星球的密度. 【答案】(1)126F F g m -=(212()6F F R m -(3) 128F F GmR ρπ-=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知:小球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拉力为F 2,在最低点拉力为F 1 设最高点速度为2v ,最低点速度为1v ,绳长为l 在最高点:2 22mv F mg l += ① 在最低点:2 11mv F mg l -= ②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21211222 mv mg l mv =?+ ③ 由①②③,解得1 2 6F F g m -= (2) 2 GMm mg R = 2GMm R =2 mv R 两式联立得:12()6F F R m -

(3)在星球表面:2 GMm mg R = ④ 星球密度:M V ρ= ⑤ 由④⑤,解得12 8F F GmR ρπ-= 点睛: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最高点与最低点绳子的拉力与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等于在星球表面飞行的卫星的向心力,求出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星球的密度. 2.a 、b 两颗卫星均在赤道正上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 为近地卫星,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己知地球半径为R ,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试求: (1)a 、b 两颗卫星周期分别是多少? (2) a 、b 两颗卫星速度之比是多少? (3)若某吋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赤道同--点的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 【答案】(1 )2 ,16(2)速度之比为2 【解析】 【分析】根据近地卫星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求得地球质量,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运动周期;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求得两颗卫星速度之比;由根据相距最远时相差半个圆周求解; 解:(1)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对地面上的物体由黄金代换式2 Mm G mg R = a 卫星 2 224a GMm m R R T π= 解得2a T =b 卫星2 2 24·4(4)b GMm m R R T π= 解得16b T = (2)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F F =引向, a 卫星2 2a mv GMm R R =

(江苏专版)201X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16讲 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讲义

第16讲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考查内容考纲要求考查年份考查详情能力要求开普勒行星运动定 律、万有引力定律 及其应用 Ⅰ、Ⅱ 15年T3—选择,考查行 星绕中央天体运动 的规律 理解、推理 16年T7—选择,考查对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 律的理解 理解、分析综合 17年T6—选择,考查卫 星绕地球运转的规 律 理解、推理 弱项清单,1.不能正确理解开普勒第二定律; 2.混淆动能和总能量的概念; 3.不能将太阳系内的常见情景迁移到其他星系. 知识整合 一、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又称轨道定律. 2.开普勒第二定律又称面积定律. 3.开普勒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4.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也适用于其他卫星的运动.研究行星运动时,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量k与________有关;研究月球、人造地球卫星运动时,k与____________有关. 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其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证明了天体运动和地面上运动遵守共同的力学原理,实现了天地间力学的大综合,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规律. 2.____________实验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及正确性,并使得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定量计算,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密度 若已知一个近地卫星(离地高度忽略,运动半径等于地球半径R)的运行周期是T. 有: G Mm R2 = 4π2mR T2 ,解得地球质量为____________;由于地球的体积为V= 4 3 πR3,可以计算地 球的密度为:____________.当然同样的道理可以根据某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计算太阳的质量. 方法技巧考点1 开普勒定律的应用 1.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对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总结,实践表明该定律也适应于其他环绕天体,如月球或其他卫星绕行星运动. 2.开普勒第二定律与第三定律的区别:前者揭示了同一行星在距太阳不同距离时运动的快慢,后者揭示了不同行星运动快慢的规律. 【典型例题1】下列关于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 B.行星绕太阳运动时,太阳位于行星轨道的中心处 C.离太阳越近的行星运动周期越长 D.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典型例题2】(17年镇江模拟)飞船沿半径为R的圆周绕地球运动,其周期为T.如果飞船要返回地面,可在轨道上某点A处,将速率降低到适当数值,从而使飞船沿着以地心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动,椭圆和地球表面在B点相切,如图所示.如果地球半径为R0,求飞船由A点运动到B点所需要的时间. 1.如图是行星m绕恒星M运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率最大点是B点 B.速率最小点是C点 C.m从A点运动到B点做减速运动 D.m从A点运动到B点做加速运动 考点2 天体质量和密度的计算 1.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F表现为两个效果:一是重力mg,二是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F向,如图所示.

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万有引力定律》教案万有引 力定律》 教学设计

2012-03-09 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探究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上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太阳与行星间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从而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万有引力定律得到的一系列科学发现,不仅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表明了自然界和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万有引力定律是所有有质量的物体之间普遍遵循的规律,引力常量的测定不仅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而且使得万有引力定律能进行定量计算,显示出真正的实用价值。 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对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理解,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教学中可灵活采用教学方法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比如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 2、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并掌握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引力的方法. 3、记住引力常量G并理解其内涵.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并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卡文迪许实验的重要性,了解将直接测量转化为间接测量这一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发现万有引力的思想过程,说明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及艰巨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1666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在英格兰林肯郡乌尔斯索普,一个腋下夹着一本书的年轻人走进他母亲家的花园里,坐在一颗树下,开始埋头读他的书.当他翻动书页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23岁的伊萨克·牛顿的头上.恰巧在那天,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如下图所示)正是从思考这一问题开始,他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万有引力定律. 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推导”一下万有引力定律.

最新万有引力定律 经典例题

1.天体运动的分析方法 2.中心天体质量和密度的估算 (1)已知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体半径R G Mm R2=mg? ? ? ?天体质量:M=gR2G 天体密度:ρ= 3g 4πGR (2)已知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轨道半径r ?? ? ??①G Mm r2=m 4π2 T2r?M= 4π2r3 GT2 ②ρ= M 4 3 πR3 = 3πr3 GT2R3 ③卫星在天体表面附近飞行时,r=R,则ρ= 3π GT2 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 B.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 C.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 D.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 解析:由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可知,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一个焦点上,A 错误;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同,运行速度的大小不可能始终相等,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知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C正确;对于某一个行星来说,其与太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不同行星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相等,D错误. 答案:C 2.(2016·郑州二检)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研制“萤火二号”火星探测器.探测器升空

后,先在近地轨道上以线速度v 环绕地球飞行,再调整速度进入地火转移轨道,最后再一次调整速度以线速度v ′在火星表面附近环绕飞行.若认为地球和火星都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已知火星与地球的半径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7,设火星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分别为g ′和g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g ′∶g =4∶1 B .g ′∶g =10∶7 C .v ′∶v = 528 D .v ′∶v = 514 解析:在天体表面附近,重力与万有引力近似相等,由G Mm R 2=mg ,M =ρ43 πR 3 ,解两式得g =4 3G πρR ,所以g ′∶g =5∶14,A 、B 项错;探测器在天体表面飞行时,万有引力 充当向心力,由G Mm R 2=m v 2R ,M =ρ4 3πR 3,解两式得v =2R G πρ 3 ,所以v ′∶v =528 ,C 项正确,D 项错. 答案:C 3.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于2013年12月2日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将实现“落月”的新阶段.若已知引力常量G ,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 1、周期T 1,“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环月轨道(见图)半径r 2、周期T 2,不计其他天体的影响,则根据题目条件可以( ) A .求出“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的质量 B .求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 C .求出地球的密度 D.r 13T 12=r 23T 2 2 解析:绕地球转动的月球受力为GMM ′r 12=M ′r 14π2 T 1 2得T 1= 4π2r 13 GM =4π2r 13 Gρ43πr 3.由于不知道地球半径r ,无法求出地球密度,C 错误;对“嫦娥三号”而言,GM ′m r 22 =mr 24π2 T 2 2,T 2=4π2r 23 GM ′ ,已知“嫦娥三号”的周期和半径,可求出月球质量M ′,但是所

第四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备课备课教案

第三章第三节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的质量和发现新的天体等,让学生感受万有引力定律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进而理解万有引力理论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重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利用万有引力定律除了可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外,还可发现未知天体。本节是“应用+检验”性的内容,着重讲清应用思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深刻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激起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生分析: 学生要运用已有的概念和知识以及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通过归纳总结、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方法,体会科学定律的意义。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问题的思路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天体的质量、预测未知天体的学习活动,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类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对人类探索和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 2、通过对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计算天体的质量。 难点:在具体的天体运动中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互动探究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学习学案 教学过程:

高一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 典型例题解析

万有引力定律 典型例题解析 【例1】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半径为R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 ,试证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 (1)g (2)(3)r 60R 地面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加速度=;已知=,利用前两问的结果求的值;GM R GM r g 2 2αα (4)已知r =3.8×108m ,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周期T =27.3d ,计算月球绕地球运转时的向心加速度a ; (5)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9.80m/s 2,利用第(4)问的计算结果, 求的值.αg 解析: (1)略;(2)略; (3)2.77×10-4; (4)2.70×10-3m/s 2 (5)2.75×10-4 点拨:①利用万有引力等于重力的关系,即=.②利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的关系,即=.③利用重力等于向心力G Mm r mg G Mm r m 22α 的关系,即mg =ma .以上三个关系式中的a 是向心加速度,根据题目 的条件可以用、ω或来表示.v r r T 2224r 2π

【例】月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月球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在2181138. 距月球表面14m 高处,有一质量m =60kg 的物体自由下落. (1)它落到月球表面需用多少时间? (2)它在月球上的“重力”和质量跟在地球上是否相同(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地=9.8m/s 2)? 解析:(1)4s (2)588N 点拨:(1)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等于月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设 mg G M m R mg G M m R 22月月月地地地=.同理,物体在地球上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 万有引力,设=. 以上两式相除得=,根据=可得物体落到月球表面需用时间为==×=.月月g 1.75m /s S gt t 4s 2212 2214175S g . (2)在月球上和地球上,物体的质量都是60kg .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和在地球上的重力分别为G 月=mg 月=60×1.75N =105N ,G 地=mg 地=60×9.8N =588N . 跟踪反馈 1.如图43-1所示,两球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均小于r ,两球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资料讲解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_物理_教学设计_人教版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张格丽宝鸡中学 721013) 【教材版本】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3节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中,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探究场所,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 2.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学习、探究,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在取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发现不足、纠正错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常采用这种方法,即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犹如一部壮丽的科学史诗,它歌颂了前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也展现了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富有创造性而又严谨的科学思维,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难得的好材料,本节课内容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教科书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通过一些逻辑思维的铺垫,让学生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身于历史的背景下,经历一次“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从上述物理学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万有引力定律》这节内容是对上两节课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推演,并与之构成本章的第一单元内容。同时,本节内容也是下节课 教学内容的基础,是本章 的教学重点,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 从知识结构来看,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前,学生已经对力、重力、向心力、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即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向心加速度等概念有了较好的理解,并且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等运动规律,能熟练运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已经 完全具备深入探究和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能力。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 从知识建构的历史进程来看,在上一节中学生经历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探究过程,其中向学生渗透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推理论证等方法思想,依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同时根据上节课“说一说”中的问题,很容易在他们脑中形成这样一个问题:太阳与行星间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我们与地球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为我们进一步演绎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之旅”, 确定了转接点,也引入本节新课内容。 3.非认知因素分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万有引力定律典型例题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的典型例题 例5 【例1】假如一个作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作圆周运动,则 [ ]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倍 D.根据上述选答B和C中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运动的线速度将 【分析】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由地球对它的引力作向心力,即 卫星运动的线速度

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由于角速度会发生变化, 错,D正确. 同理,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增大为原来的2倍时,由于线速度的变化,卫星所需的向心力不是减为原来的1/2,而是减小到原来的1/4.B错,C正确. 【答】C、D. 【说明】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和轨道半径间有一定的牵制关系.例如,只有当ω不变时,线速度才与半径成正比;同样,当线速度不变时,同一物体的向心力才与半径成反比.使用中不能脱离条件. 研究卫星的运动时,最根本的是抓住引力等于向心力这一关系. 【例2】估算天体的质量 【解】把卫星(或行星)绕中心天体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由中心天体对卫星(或行星)的引力作为它绕中心天体的向心力.根据 得 因此,只需测出卫星(或行星)的运动半径r和周期T,即可算出中心天体的质量M.

【例3】登月飞行器关闭发动机后在离月球表面112km的空中沿圆形轨道绕月球飞行,周期是120.5min.已知月球半径是1740km,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月球的平均密度.(G=6.67×10-11Nm2/kg2) 【分析】要计算月球的平均密度,首先应求出质量M.飞行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月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的.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从上式中消去飞行器质量m后可解得 根据密度公式有 【例4】如图1所示,在一个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中, 连线上、与球心相距d的质点m的引力是多大? 【分析】把整个球体对质点的引力看成是挖去的小球体和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之和,即可得解.

高考物理万有引力定律专题复习(整理)

考点 1 周期T 、线速度v 、加速度a 与轨道半径r 关系 ①由=2r Mm G r v m 2得=v _____________,所以r 越大,v _______ ②由=2r Mm G r m 2ω 得ω=_______,所以r 越大,ω_______ ③ 越大所以得由 r 22r Mm G a ma r Mm == ④由=2r Mm G r T m 2 )2(π得T=_____,所以r 越大,T _______ 例1.我国研制并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测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周期为T 。若以R 表示月球的半径,则 A .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2 2π4T R B 。卫星运行时的线速度为 T R π2 C .物体在月球表面自由下落的加速度为22π4T R D .月球的第一宇宙速 度为TR h R R 3 )π2+( 考点2 求中心天体的质量M 与密度 (1) 天体质量M 密度ρ的估算

测出卫星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由 =2r Mm G r T m 2 )2(π得2324GT r M π= ; =ρ303 4R M V M π==3023 3R GT r π(0R 为中心天体的半径)。 例2.一物体静置在平均密度为ρ的球形天体表面的赤道上。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若由于天体自转使物体对天体表面压力怡好为零,则天体自转周期为( ) A .12 4π3G ρ?? ??? B .12 34πG ρ?? ? ?? C .12 πG ρ?? ??? D .1 2 3π G ρ?? ??? 考点3 三大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约为s ,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又称环绕速度或最小发射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约为s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s 时,卫星就会脱离地球吸引,不再绕地球运动.(又称脱离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约为s ,当物体的速度等于或大于s 时,就会脱离太阳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逃逸速度) 补充:第一宇宙速度的理解和推导 1.由于在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中,火箭要克服地球的引力做功,所以将卫星发射到离地球越远的轨道,在地面上所需的发射速度就越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复习(含答案)

第七讲 万有引力定律 (二) 1.18世纪,人们发现太阳系的第七个行星——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有些古怪:根据 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的轨道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总有一些偏差.据此,人们推测,在 天王星轨道的外面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它对天王星的________使其轨道发生了偏离. 2.若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 等于________对物体的______,即mg =________,式中M 是地球的质量,R 是地球的半径,也就是物体到地心的距离.由此可得出地球的质量M =________. 3.将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成____________运动,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 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则有________________,式中M 是________的质量,m 是 ________的质量,r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行星和太阳中心的距离,T 。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太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4.同样的道理,如果已知卫星绕行星运动的________和卫星与行星之间的________,也可以计算出行星的质量.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地位. 5.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是:(1)把天体(行星或卫星)的运动近似看成是____________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____________提供,即F 万=F 向,可以用来计算天体的质量,讨论行星(或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问题.基本公式:________ =m v 2r =mrω2=mr 4π2T 2. (2)地面及其附近物体的重力近似等于物体与地球间的__________,即F 万=mg ,主要用于计算涉及重力加速度的问题.基本公式:mg =______(m 在M 的表面上),即GM =gR 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王星是人们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B .天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而发现的 C .海王星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太空观测而发现的 D .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由万有引力定律计算的轨道存在偏差,其原因是天王星受到轨 — 道外的行星的引力作用,由此,人们发现了海王星 7.利用下列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的是( ) A .已知地球的半径R 和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 B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周期T C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r 和线速度v D .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 和周期T 【考点演练】 考点一 发现未知天体 1.科学家们推测,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就在地球的轨道上,从地球上看,它永远在太阳 . 的背面,人类一直未能发现它,可以说是“隐居”着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以上信 息我们可以推知( ) A .这颗行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B .这颗行星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相等 C .这颗行星的质量与地球相等 D .这颗行星的密度与地球相等 考点二 计算天体的质量 .解决天体圆周运动问题的两条思路 (1)在地面附近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 ,即G =mg ,整理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教案】

《6.3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 教学模式介绍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 设计思路说明 一、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在“科学探究”中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会科学方法、学会交流合作及通过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我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设计为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先后结合的方法。“地球对月球的力、地球对地面上物体的力、太阳对行星的力,真是同一种力吗?”这个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给学生带来的困难则由教师适时引导。当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出月球轨道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就是地面物体下落加速度的2601 倍时,学生一定会由衷地感叹自然界的和 谐统一和科学的无穷魅力。 二、万有引力定律既是一个独立的科学定律,又是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微观粒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是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对人类认识和探索未知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不只是用来做几道题,而是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 三、我让学生查找关于卡文迪许的资料、做成ppt 并让两到三组同学在课堂展示。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四、将不易测量的微小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重要且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对学生进行的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渗透。同时也能说明科学实验是发现科学真理的基础,也是检验科学真理的唯一标准。 ● 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内容是对上两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延伸,是下

万有引力与航天重点知识归纳及经典例题练习

第五讲 万有引力定律重点归纳讲练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万有引力定律 1.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1)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 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 k T a =23 。其中k 值与太阳有关,与行星无关。 (4) 推广: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运转,也适用于卫星绕地球运转。当卫星绕行星旋转时,k T a =2 3 ,但k 值不同,k 与行星有关,与卫星无关。 (5) 中学阶段对天体运动的处理办法: ①把椭圆近似为园,太阳在圆心;②认为v 与ω不变,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k T R =2 3 ,R ——轨道半径。 2. 万有引力定律 (1) 内容:万有引力F 与m 1m 2成正比,与r 2 成反比。 (2) 公式:2 21r m m G F =,G 叫万有引力常量,2211 /10 67.6kg m N G ??=-。 (3) 适用条件:①严格条件为两个质点;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r 指两球心间的距离;③一个均匀球体和球外一个质点,r 指质点到球心间的距离。 (4)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也遵循牛顿第三定律。 3. 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1) 万有引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mg ,另一个是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f ,如图所示。 ①在赤道上,F=F 向+mg ,即R m R Mm G mg 22 ω-=; ②在两极F=mg ,即mg R Mm G =2 ;故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由以上分析可知,重力和重力加速度都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2) 物体受到的重力随地面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地面上,2 2 R GM g mg R Mm G =?=;在地球表面高度为h 处: 22)()(h R GM g mg h R Mm G h h +=?=+,所以g h R R g h 2 2 ) (+=,随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减小。 考点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求天体质量及密度 1.T 、r 法:2 3 2224)2(GT r M T mr r Mm G ππ=?=,再根据3 23 33,34R GT r V M R V πρρπ=?== ,当r=R 时,2 3GT πρ= 2.g 、R 法:G g R M mg R Mm G 22 = ?=,再根据GR g V M R V πρρπ43,3 43=?== 3.v 、r 法:G rv M r v m r Mm G 2 2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