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冰心的《纸船——寄母亲》。

2. 理解每首诗的内容,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 以纸船为凭借,进行想像和习作练习。

教学重点:

以纸船为凭借,进行想像和习作练习。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炼字炼句赏诗,体验诗情,并学会运用各种方式表达出心中的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情境渲染、走近诗境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纸船)你们叠过纸船吗?说一说你叠纸船的情景。

学生情感激发上来后,随机导入:同学们,你可知道这小小的纸船曾经载着一位游子对母亲的深切的思念?她就是已故我国著名女作家冰心。1923 年秋,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故土和母亲的浩瀚的太平洋上的孤舟里,冰心含着热泪,满怀深情地叠着一只又一只纸船,然后抛到海里,她总希望有一只能够漂到日夜思念的母亲的身边。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让我们一同随着纸船,伴着音乐声声,漂洋过海,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二、初步朗诵,感知诗情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2. 指名读,学生进行评价。

3. 欣赏配乐朗诵,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过渡:爱是冰心永恒的主题,她在国外的三年中由于远离母亲,常常沉浸在对母爱的怀念中,所以这三年中她常常为母爱放歌。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去感受冰心奶奶对母亲的这份难舍之情。

三、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 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想像诗歌中描绘的情景,想一想: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2. 勾画相关词句,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点:

⑴冰心很爱母亲。从“从不肯、总是留着、一只一只……”这些词都可以看出冰心叠了很多很多的纸船,因为小船代表她对母亲的爱,叠的越多,越能表达对母亲的爱之深切。

教师补充资料:在冰心的眼里,母亲又是一位极为温柔娴静女性。她从不打骂孩子,总是用温言软语劝说孩子,用讲故事的方法启发孩子。冰心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女儿,母亲更视她为掌上明珠。母女俩常常依偎在一起,悄悄地说着知心话。小冰心就是这样一直沐浴在母爱那温柔深沉的海洋里。母亲慈爱的关怀,犹如点点春雨滋润着冰心童年的心田,积淀成绵绵不尽的情愫,以后每当她提笔行文,这情愫就如淙淙清泉汩汩流淌,形成了一篇篇、一首首母爱的赞美诗!

(2) 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之切。“纸船”作为情感寄托物,它载着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作者只是通过不停叠纸船这一动作,“不灰心”的“每天叠着”体现女儿对母亲的思念之深、之切,对母亲这种爱的强烈、诚挚。

教师补充资料:诗人把纸船“从舟上抛下在海里”后,“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写出了精心叠成的纸船抛入大海后瞬间令人心碎的结果,它暗示读者,纸船漂过大海到母亲身边实际上不可能,给人一种悲观绝望的情绪; 但诗人仍“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这要到的地方便是母亲那儿! 俗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诗人的愿望能够实现吗?其实,这一问题已

经并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这是诗人寄托思念的惟一方式,只有这样,诗人才能排解心头的忧伤,只有这样,才能最充分地表达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3) 远离母亲的思念与悲哀。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教师补充资料:在冰心的心目中母亲是个最“无我”的人,冰心一直努力以母亲为榜样,学习处世做人的道理。“海样深沉,火样热烈! ”这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对母亲发

自内心而又深情的赞美。冰心是一位至真诚的母爱讴歌者。她的许多作品,都用美丽的词句赞颂这海一般深沉、冰一般纯洁、火一般热烈的母爱! 在冰心的心目中,山塌地陷总有时,天荒地老总有期,世事沧桑总可变,只有一样东西不会毁灭,那就是母爱! 因为冰心

就有一个最挚爱仁慈的母亲,也是“世界上最好母亲的最好一个”。冰心,这位世纪的同龄人,多福高寿的女作家,在她90 余年生涯中,也许记忆的大海能刷往事的回忆,也许历史的风尘能掩埋岁月的痕迹,但冰心永远不会忘记她的母亲!

师:邮轮颠簸在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能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 远离母亲的游子,寄希望于梦

中,在那历经万水千山的小船上,满载的是女儿的思念之泪,是女儿对母亲浓浓的爱意和不能留在母亲身边的深深的悲哀。

那你们说冰心叠的是一只普通的纸船吗?这样一只满载作者情感的小船,还可以叫做什么?板书(心船)那里面盛载的是什么?(师板书:爱、思念)

4. 激- 情朗读,再现情感高-潮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你此刻就是冰心,现在你离开了母亲,在大海上漂流,四周是茫茫的大海,身边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你的心情会怎样?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来再完

整地读一遍这首诗。

四、拓展体验,读做结合

冰心通过纸船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爱,浓浓的思念之情,写得凄美、感人。诗人总喜

欢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样的写法叫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冰心把爱折成了一只只小小的纸船,你们又想用什么表达你们心中的爱呢?或倾于小手,或凝于笔端。动手做一做,让它承载你的梦想你的爱。(可以是纸鹤、纸飞机、幸运星、心、一首小诗、一幅画……)

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想把它送给谁、表达你怎样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小结留情

1. 读一读冰心有关母爱的作品或其他有关母爱的文章。

2. 师:你们的真诚令人感动! 亲爱的同学们,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彩色的小船儿,请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们的老师用爱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我的祝福伴着你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了冰心奶奶的《纸船》,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纸船》,看看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冰心的《纸船》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 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泰戈尔和《新月集》的资料

过渡语:冰心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她曾在《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中写到:“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晚上,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的觉得澄澈、凄美。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 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泰戈尔的《纸船》感受他的诗情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理解词语。

2. 指名读,学生进行评价。

3. 再读诗歌,想一想:诗人在诗歌中围绕“纸船”,写到了什么。

( 可以从“我”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这两个角度来引导学生阅读。)

( 三) 析读品味

1.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2. 读着读着,你想说点什么?

引导学生从诗中寻找想像力丰富的诗句,分析理解。体会作者是怎样展开想像的。预设点

(1) 我”多么想让别人知道我呀。

“我每天把纸船放在急流的溪中。“每天”即天天如此,这样坚持不懈,可见孩子内心强烈的渴望,“知道我是谁”,道出了孩子的心理,原来这么执着地放纸船,就为了这个呀!

(2) “我”很天真。

我在纸船上用大黑字写上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

“用大黑字”,用语极为质朴,充分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稚气,仿佛让我们看见孩子写字时专注的神情,体察到那盛满了希冀的小小心灵。

(3) “我”有水晶一般的童心,希望给别人带来惊喜。

我把园中长的秀丽花栽在我的小船上,希望这些黎明开的花能在夜里平平安安地带到岸上。

“黎明开”的花“在夜里”到,在异地的人会得到纸船的人,就可以看到花儿开放了,就会给他带来惊喜。多么美好的愿望! 水晶一般的童心。

(4) “我”的想象力丰富、奇特。我投我的纸船到水里,仰望天空,看见小朵的云正张着满鼓着风的白帆。“满鼓着风”,既写出了云的形态,又写出了云的动态。最妙的是把云朵想象成“白帆”,新奇,独特。

我不知道天上有我的什么游伴把这些船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 “同我的船比赛”,特别符合孩子的

心理。

(5) 我是个有梦想的孩子。夜来了,我的脸埋在手臂里,梦见我的纸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缓缓地浮泛

前去。把脸“埋在手臂里”,大概就是为了作一个美妙的梦吧?孩子的睡姿如在眼前

睡仙坐在船里,带着满载梦的篮子。

梦中有梦,在孩子的眼里,睡仙的篮子是可以装载无数的美梦的。

3. 注重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多读,边读边想像,诗人是通过丰富的想象来创作此诗的,以诗人的口吻来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题目相同,但前者有副标题; 但冰心的诗更体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 泰戈尔的诗更体现小孩子想象的丰富与开阔。这些都要依据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尊重他们的个性化感悟。

五、拓展运用

如果你也有一只载梦的纸船,你会放进怎样的梦?做一首小诗。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童真童趣,在开始导入时就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自然引入诗歌殿堂。

扫除障碍,为下面理解课文作铺垫。走进文本,深入思考,让学生养成不懂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读边想象诗歌中描绘的情景,既读作品又读作者,更深切

的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思念、爱和远离母亲的悲哀。教师相机补充资料,渲染情感,感悟冰心对母亲的爱与思念,升华情感。

发散思维,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欲望。

拓展延伸,感悟真情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励他们力争上游,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泰戈尔的了解,可谓一石二鸟。

扫除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深入探究奠定基矗

把朗读穿插进去,边读边想象,进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

点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火花,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将学生的创作热情激发出来,真正把学和用结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学内容: 诗歌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常在我们耳边回响。“轻叩诗歌的大门”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个模块。围绕两个模块可以开展“读诗、吟诗、写诗”活动,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同一个诗人,或者同一季节等主题,搜集古诗,或打印或手写,自己小组装订成册,封面、插图自己设计,先在小组内吟诵,再与其他小组交换诵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开始写诗,从仿写到自己创作,素材全是自己最熟悉的来源于生活中的,如多彩的童年,纯洁的友情,斑斓的秋天,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风雨雷电等等,都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让学生学会写诗,整理好了自己的诗集,留下了学生成长的脚印。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这样的以叙述口气所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意思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诗歌学习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唯有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阅读诗歌或者记录当地的民歌民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古诗等,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中华诗文。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等活动,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3 现代诗两首(教案)

3*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巢、苇、罗”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愿望的美好。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流导入。 1.同学们,走过了春天,度过了夏天,我们走进了带着凉意的秋天,秋天让你想到了什么?(落叶丰收) 2.从古至今,很多诗人对秋天也是情有独钟的,他们笔下的秋天会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交流一下,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关于秋天的诗。(出示课件1)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板书:3*现代诗二首) 设计意图: 激趣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的兴趣。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2:“巢、苇、罗、眠、霸、占”,并分别组词。 2.分小节读诗歌。 设计意图: 自学生字,通读全诗,为学诗做准备。 三、范读诗歌,整体感知。 出示课件3,学生自读诗歌。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给你的印象。 2.引导学生观看课文配图。 四、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4,学生练习读,教师指导朗读,师生评价。 2.出示课件5,赏析《秋晚的江上》。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秋晚的江上景色的。出示课件6:《秋晚的江上》 (1)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描写了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所看到的景色。这景色好比一幅画,但这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儿、斜阳、头白的芦苇) (板书:归巢的鸟儿斜阳芦苇美景) 设计意图: 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让学生充分感受诗句描绘的意境。 3.出示课件7,欣赏古诗《花牛歌》。 (1)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自由读几遍诗歌,把字音读准确,把诗歌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的情景。) (板书:花牛在草地里睡觉童趣) 设计意图: 在音乐中感受诗的意境。

小学语文全部诗歌教案

小学语文全部诗歌教案 【篇一: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哪些古诗?学生反馈背诵。 (2)由旧知引入送别诗。 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 (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3)教师总结,重点强调: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 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4)师指导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 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读清、读懂题目,为后面的 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 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3)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舍”。要求:这是教材中要 求掌握的生字,大家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人字头的写法。教师巡视。(4)学生齐读古诗。 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提醒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地名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老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并适时指导 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如朝雨、轻尘、故人等)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出示背景视频,教师总结诗意并抒情解说,学生回顾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 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3)学生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 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学生交

《现代诗二首》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 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认“巢、苇、罗”等6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通过诗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诗歌,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图片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 强调字音---一巢(cháo) 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1)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 (2)指名朗读,尝试着读出诗的节奏。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 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 3.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这情景好比一幅画,但在画面上的事物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作者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方法看到了什么? 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4.欣赏《花牛歌》。这是一首赞美儿童的诗,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出示《花牛歌》。 5.读这首诗,讨论诗意。 诗人描写了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也表现了归巢的鸟儿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对现实的抗争。 6.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牛在草地里睡觉。) 三、小结:秋晚的江上黄昏时的景色是美丽的,而《花牛歌》描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乐趣。 【板书设计】 晚秋的江上:归鸟斜阳芦苇—美景花牛歌:睡觉有趣 【教学反思】 《现代诗二首》(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诗歌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语感,其关键在于创设情景,在读中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感到很欣慰,孩子们的发言并不是那么积极,但我分明感受了孩子们蠢蠢欲动的心灵,只是他们还有些含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现代诗二首人教(部编版) 3 现代诗二首

六年级语文上册综合性学习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六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课标表述】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通过联想、想象体会描述的情境,领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通过小组合作,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重点、难点】 (一)单元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4.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大体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二)单元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2.诗歌朗诵会的形式、内容的确定。 【评价方案】 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 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二题)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应有尽有”一词写出表示的颜色的词并解释五彩缤纷的意思,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评价目标3。(见评价单第三题) 4. 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4、5; 5.通过观看微视频后的仿写句子评价目标6。(见评价单第四题)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落实目标1)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 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 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落实目标4)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 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

现代诗两首_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 第6课《》(长城谣、一片槐树叶)教案课题:《现代诗两首》一、教学目标(三维):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长城谣》(一)导入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二)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三学海拾贝1.作者简介席慕容(略)2.听录音,整体感知 3.讲授第一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4.讲析第二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追问:诗人如何抒情?“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讲析第三节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

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6.老师小结: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四)当场成诵!(五)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灵活机动: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第二课时《一片槐树叶》一导入新课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纪弦(略)三赏析诗歌1听录音,2整体感知诗歌3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明确:写一片“槐树叶”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活动计划 一、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1.引语:同学们,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而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 2.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的了解诗歌,那就让我们在第六组的学习中一起去轻叩诗歌的大门吧。 二、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2)讨论活动内容(3)制订活动计划(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99页和106页。 4.学生自由读P99页和106页的“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 5.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 (1)指名读“活动建议”。 (2)汇报读懂哪些要求。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提示:围绕“诗海拾贝”,“与诗同行”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 6.学生自由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 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

部编本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3.现代诗二首教案

3*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3.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语,置身诗境,分析诗歌的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画,描绘一下看到的画面。 2、归纳: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3、这样一幅美景之下,会有怎样的文字呢?我们今天就一块儿来学习一下这首短诗《秋晚的江上》。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诵读 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3、提出问题 ①如果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 明确:归鸟、夕阳、芦苇 ②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明确: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 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浙江绍

兴人。“五四运动”前就开始写白话诗,是新诗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以描写民众疾苦之作影响最大,感情浓烈,语言明快有力,通俗易懂,并以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具有鲜明的乡土色彩,而在“五四”时期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四、分析诗歌 1.问题:鸟儿要干什么?是什么样的状态? 明确:鸟儿归巢,倦了。 2.问题:“驮”字突出了什么? 明确: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渲染绮丽的想象。 3.问题:“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问题:“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问题: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 明确: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问题: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明确: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 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 明确: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2.在这样的情境下,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明确:流连景物、忘情山水、诗人瞬间高兴之感流露出来了。 3.齐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并试着把感情加入朗读中去。 六、小结 在这首小诗中出现的“倦鸟”、“斜阳”、“头白的芦苇”等等,均系生机疲弱之象,而收句于“红颜”,又给人生机勃发之感。这“红颜”,尽管只不过是“一瞬”,但因“头白”与“红颜”的强烈对比,这“一瞬”,又是辉映天地的、波澜壮阔的、激动人心的,是增加了世界之美丽的。但可惜的是,对于芦苇而言,这“一瞬”,不过是得益于“阳光”之“妆”啊,更不过是得益于把斜阳抖落在江上的“归鸟”啊!故而在这“红颜”中,似乎又让人隐约感到了芦苇的几分羞赧。在这仿佛自然天成,并不经意的收句中,竟也隐含着这样的人生启迪,这无疑又进一步拓展丰富了这首小诗的意蕴空间。

小学六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mprehensively study the lesson plan of "Lightly knocking on the door of poetry"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了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收集并按一定的标准给诗歌分类。 2、通过朗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3、通过活动,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欣赏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设计好整个汇报展示过程的小环节。进行汇报活动设计,收集学生积累的资料,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节目排练。 2、学生准备:包括收集的资料,竞赛的题目,朗诵的表演,推荐的诗、书,讲、演的故事,编辑的集子,写好的赏析、诗作等。 3、师生合作:制作一个汇报学习成果的网页。 主页 与诗同行诗海拾贝诗歌擂台童心诗趣

“与诗同行”:包括“我与家长同学诗”“中国诗歌发展的轨迹”“《诗经》赏析”“古诗中的成语”“诗与诗人”五个内容,均为各学习小组要汇报的内容。 “诗海拾贝”:收集了古今中外的部分名家名作。 “诗歌擂台”:考查学生对诗歌知识的了解程度。 “童心诗趣”:图文并茂地展示学生自己创作的诗歌。 活动时数:1课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在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快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次徜徉于诗歌的海洋中,撷取其中一、两枚美丽的贝壳,用一双“诗”的眼睛,用一颗“诗”的心灵,去欣赏、去品位、去感受吧! 二、学生介绍学习网站的概况 1、学生a: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现在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轻叩诗歌的大门”学习网站。这个网站是我们全班同学的学习成果的结晶。它是由老师以及各学习小组的组长共同完成。网站分为四大板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现代诗发展简史 2.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3.对诗歌做简要赏析,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真挚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朗读,体会作者在诗中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歌精炼的语言。 三、教学课时: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诗歌了解) 各位学员,“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新思想新观念的出现,必然呼唤着表达形式的革新,于是新诗应运而生了。此时的中国诗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用新的诗歌样式抒写心中的灵性并产生了众多的诗歌流派。都说诗歌是最能传递人类情感的文学样式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处于不同时期的三位诗人的作品,看看这几首诗分别给我们传递了怎样的情感。 (幻灯片呈现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简史,让学员对现代诗歌做一简单的了解。) 二、诗歌吟诵: 1、朗读指导:这三首诗的感情基调不同,注意在体味各自感情基调的基础上, 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的理解,体会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再别康桥》: 徐志摩是属于新月派的,新月派主张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要读出音乐美,断句和语调很重要。语调:舒缓、轻柔、低沉(悄悄、轻轻、沉默)3、正音解词:荡漾(yàng)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青荇(xìng):绿色的水草。 招摇:原本贬义。这里是逍遥的意思, 表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 油油的:光润的样子。 漫溯(sù):悠闲地溯流而上。 斑斓(lán):灿烂多彩。 笙箫(shēngxīao):两种管乐器。 4、听录音朗读 5、学员齐读,个别朗读 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员学会朗读诗歌的方法,多读,让学员自己在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三、诗歌作者: (一)、徐志摩: 1、徐志摩其人及代表作: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著名诗歌流派新月派的代表人物。早年留学欧美,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20岁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5) 22岁赴美留学。( 1918) 24岁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两年后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 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26岁时,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 30岁与陆小曼结婚。

六年级诗歌活动课教案

六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诗歌活动课教案 【注意事项】提前一周请同学们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以新诗为主) 【教学目标】 1.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学写诗歌。 2.加强诗歌知识的积累和理解。 【教具】 1.大量例文 2.各色彩纸、卡纸、胶水 3.诗歌朗诵视频 【教学过程】 播放诗歌视频,导入新课。 活动一:朗诵诗歌 1、播放诗歌朗诵视频。(我准备了四段视频,由老师自由选择两段。) https://www.doczj.com/doc/5411218398.html,/v_show/id_XMjY4ODg4NzAw.html 《相信未来》 https://www.doczj.com/doc/5411218398.html,/show/PDxN5RWTUJ97U32M.html 《生命》)(开学第一课)https://www.doczj.com/doc/5411218398.html,/v/b/64514178-2510899490.html《我的祖国》https://www.doczj.com/doc/5411218398.html,/v_show/id_XNDM3Njg4NDk2.html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学生朗诵。 形式:或分组或单独朗诵自己收集的诗歌,没有收集诗歌的同学朗诵学生资料中的诗歌。 3、教师评分标准。(教师根据以下标准评比学生的朗诵成绩,以奖卡或其它礼物鼓励。) (1)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2)正确把握诗歌节奏、语速和断句;(3)正确把握诗歌的轻重音;(4)声情并茂地反映诗歌的内涵;(5)有恰当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配合;(6)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使听众产生共鸣。 4、诗歌朗诵技巧。(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诵技巧。)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其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例如:朗诵赞美祖国的诗篇,就要有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在心中涌动;朗诵赞美生命、感悟生命的诗篇,要秉持一种感动、感恩的心情。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感伤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以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的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体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好后的停顿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14现代诗二首 教案

14 现代诗二首 纸船 ——寄母亲 教材分析: 冰心的《纸船》这首诗是离开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恋念的中介物——纸船,以纸船为题,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的内容和体会作者分别借纸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想象能力和欣赏能力,背诵冰心的《纸船》。 3.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以纸船为凭借,进行习作练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主题和难点探究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游子对母亲深情的思念与依恋,培养学生爱母亲、爱祖国的感情。 2.体会诗中童真雅趣,激励学生保持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提升审美情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分析: 1.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通过精品细读,领悟诗情,理解主题,品味诗中的情感,体验诗人思念之中的爱和悲哀。 2.用多种方法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诗中的真挚情感,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诗句,理解体会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3.领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来表达童真雅趣、抒发感情的手法,并在情境中运用这种方式进行简单地表达训练。 设计理念: 《纸船》是一节非常本真的课,这是一首离学生心灵很近很近的诗,她的价值就在于她一往深情却又并不完美。 只有教师把学生真正放在主体的地位上,他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对话实现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他才能从这一理念出发来设计教学;只有教师把阅读过程看作是每一个学生都要同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他才会去寻找课文内容的共鸣点,并且选择最能引发学

【必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采薇(节选)教案

古诗词诵读 1.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歌曲《关关雎鸠》,引出对《诗经》的介绍。 2.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诗经》中的一个名篇。(师板书课题:采薇<节选>)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诗。 教师指导学习:昔(xī) 矣(yǐ) 依(yī) 雨(yù) 霏(fēi) 2.教师范读。 3.对照注释,利用三到五分钟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4.教师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词,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 薇:薇菜,植物名。 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迟迟:迟缓的样子。 莫:没有人。 诗句意思:当初我去从军的时候,杨柳依依随风摇曳。现在我解甲归故乡,大雪漫天飞舞飘落。道路泥泞慢慢行走,又渴又饥真是劳累。我满心伤感满腔悲,这种哀痛谁能知道!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饥渴交加,可谓十分狼狈凄苦。) 2.诵读诗歌,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句诗里,我们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春天,天气晴朗,春风轻轻地吹拂着。)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1.从“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可以读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冬天,雨雪天气。) 2.理解“往”和“来”的意思,谈谈从这一“来”一“往”中自己读出了什么。(读出了作者<即诗歌中的战士>对家乡和亲人的热切思念,急切盼望重归故里与亲人团聚之情。) 3.试简单分析诗歌后四句。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是描写,“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是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4.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歌描写了从军生活的艰辛,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平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五、总结诗歌,拓展延伸。

《现代诗》教案(1)

《现代诗》教案Teaching plan of modern poetry

《现代诗》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现代诗两首》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反复 2.朗读 3.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4.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5.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起敕(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梦回长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现代诗两首》精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巢、苇”等生字。 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观察图片: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大白的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晚的江上》,和徐志摩的《花牛歌》。 2.助读资料:走近作者 (1)刘大白(1880年—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2)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

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会认“巢、苇”等6个生字。 2. 摘抄你喜欢的诗句。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重点) 5.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4.理解词语。 5.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6.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示例: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四、品读释疑 1.读一读 秋江的晚上,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归巢的鸟儿, 2.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上的街市》教材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天上的街市》教材教案《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星空》。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天上的街市》教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比较现代诗和古诗的异同;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现代诗的有关资料,搜集诗歌的特点的有关资料。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朗诵,导入新课 1.师配乐朗诵冰心的《纸船儿》。 2.让生体会这首诗和上节课学的诗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导入 老师刚才朗读的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天上的街市》《白桦》这两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两首诗,了解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3.小组交流:通过朗读两首诗,再看看前面的四首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天上的街市》中,诗人运用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提灯在夜游。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的向往、追求。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也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体会现代诗和古诗的区别 1.自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 2.小组内交流交流你的发现。 3.班上交流,师相机指点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

最新语文教案:现代诗两首

最新语文教案:现代诗两首 第6课《》(长城谣、一片槐树叶) 教案 课题:《现代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三维): 1.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2.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 2.体会诗人的情感。 3.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长城谣》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二)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隘口蹲踞荒莽山巅焚 起敕(注音略) 三学海拾贝 1.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5.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4 2.妙用拟人: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3.运用夸张: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不动了 4.运用假设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四、你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评:诗歌朗诵是可以供每个学校、班级操作活动,但建议将活动一与活动二进行调换,学生可以在写完诗歌之后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学生可以借此朗诵自己的诗歌,以增强其成功感,提高写作诗歌的兴趣。】 活动三合作编诗集诗歌知识竞赛 活动目的: 通过编诗集,培养学生编辑、合作能力,进一步感受诗歌的魅力。 2通过诗歌知识竞赛,增强对诗歌的兴趣,加强诗歌的积累和理解。 第一时

一、合作编本小诗集 .咱们已经收集了许多诗作,欣赏了著名诗人的佳作,还自己动手写了诗当了小诗人了!这么多我们喜欢的诗犹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让我们来编本诗集,把这些珍珠串成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吧! 2.小组合作编辑 )准备好选入诗集的诗,可以编入搜集到的诗或故事,也可以编入自己写的诗,还可以是同学写的诗。小诗集中还可以适当穿插诗歌故事或相关资料。还可以配上插图,或者辅以书法。(注意引导学生要将搜集的诗歌、自己创作的诗歌、搜集的诗歌故事、诗歌资料等要分类编排、有序组合。) 2)可以请父母、老师或同学写序。 3)注意封面设计的精美,诗集名字的引人注目,编排好目录。 3.成果展示 )诗集编好了,我们来欣赏吧!小组把诗集放在展示台上,并派代表介绍。 2)同学们评一评,可从书写、编排、美化等方面评。 3)选出优秀的诗集交流,可在学校里展示,开展班与班之间的交流,还可以请家长参观和评议。 第二时 诗歌知识竞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