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四章_居民与聚落单元综合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四章_居民与聚落单元综合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四章_居民与聚落单元综合测试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_第四章_居民与聚落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填空题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于减去。

3、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内居住的人口数。

4、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和、欧洲以及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地区。

5、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7、根据人类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和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的重要特征之一。

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指、、。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基本不变

D、先短后长

2、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8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0‰

B、8‰

C、12‰

D、12%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速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次之

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差不大

C、18世纪以前和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没有明显变化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则比较快

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是 ( )

A、中国

B、德国

C、尼日利亚

D、印度

5、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分布的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都比较稠密

C中、俄、美和巴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国家

D、世界上约2∕3的居民聚居在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6、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

A、北美洲的西部

B、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C、热带雨林地区

D、亚洲的北部

7、下列属于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

A、珠江三角洲

B、成都平原

C、鄱阳湖平原 D青藏高原

8、人种的划分主要依据是 ( )

A、居住地区

B、体质特征

C、宗教信仰

D、风俗习惯

9、阿拉伯人属于 ( )

A、黑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棕色人种

D、白色人种

10、下列地区,以黄种人为主的是 ( )

A、欧洲及美洲的大部分

B、大洋洲

C、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D、亚洲东部

11、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 )

A、英语

B、俄语

C、汉语

D、法语

12、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

A、英语

B、俄语

C、汉语

D、法语

13、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4、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的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15、伊斯兰教徒被称为()

A、神父

B、和尚

C、穆斯林

D、喇嘛

16、中国的藏族、蒙古族多信仰 (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喇嘛教

17、世界上第三大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印度教

三、连线题

1、人种及主要分布的大洲

黄种人非洲

白种人亚洲

黑种人欧洲

2、主要语言与使用的地区或国家对应连线

汉语俄罗斯

英语欧洲

俄语中国

法语法国

西班牙语拉丁美洲

阿拉伯语西亚

四、填表格

把世界上三大宗教相对应的建筑和主要分布地区填入下表

五、读下面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⑴图中A地居民主要通用的语言是,主要的人种是。

⑵图中B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信奉的宗教是。

⑶图中C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E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

⑷图中D地居民通用的语言是,信奉的宗教是。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第四章

初中地理知识归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一、人口与人种 1、世界人口的增长 ⑴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0亿(1999年10月12日) ⑵人口的增长速度: ①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决定的 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P66中的图4.5) ⑴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⑵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 人口稠密区: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面积占陆地面积的40%,集中了人口的70%。 ①亚洲东部、南部 ②欧洲 ③北美洲东部 人口稀疏区: 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干 ②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 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 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 ⑶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条件的影响 3、人口问题 ⑴人口增长快,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问题: ①衣——需求量大 ②食——粮食紧缺 ③住——住房紧张 ④行——交通拥挤 ⑤上学、就业、看病难 ⑵人口少→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⑶城市化问题:乡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城市人口的无计划膨胀,产生或加剧一系列问题。 ⑷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不同的人种 ⑴类型:根据肤色、发形、面部特征、体毛等外部体质特征,人类可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白种人是世界第一大人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清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清单 知识内容 1.1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最大周长、表面积)教材P4 图1.2 1.2纬线(形状、指示方向、长度)教材P5 图1.6 1.3纬度(赤道度数、范围、变化规律、低中高范围、南北半球划分)教材P5 图1.6 1.4经线(形状、指示方向、长度)教材P6 图1.9 1.5经度(本初子午线、范围、变化规律、东西半球划分注:会判断东西半球) 教材P6 图1.9及P8 图1.11 1.6根据经度、纬度的变化规律,会写某点经纬度 2.1地球自转(方向、时间、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教材P11 图1.14 2.2地球公转(方向、时间、地理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形成、太阳高度的变化、五代的划分)教材P13 图1.18及P14 图1.19 2.3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二分二至指北半球),明确节气、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过程 教材P13 图1.18 2.4五带的划分(名称及范围、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现象出现的范围) P14 图1.19 3.1地图比例尺(公式、三种表达方式、会计算)P16 图1.21 3.2方向(一般地图、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关键在于会结合地图判断) P16 图1.21及P17 图1.24 3.3图例(看地图时,首先看图名,其次看图例,认识常见图例)P18 图1.25 3.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详略之间的关系P22 图1.31及1.32 4.1海拔、相对高度P25 图1.35

4.2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五种山体部位,特别山谷和山脊的判断:凸高为谷,凸低为脊)P25 图1.37 4.3常见的地形类型(海拔、起伏特征)P27 图1.43 4.4会绘制地形剖面图(最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与陡缓) P28 图1.4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六章测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 A. 中部 B. 西部 C. 北部 D. 东部、南部 2.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亚洲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B.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西部有面积广阔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洲有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印度半岛 D.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3.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 A.贝加尔湖 B.里海 C.维多利亚湖 D.安大略湖 4.下图阴影部分为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这三个地区的共同特征是 A.都位于热带地区 B.都位于湿润地区 C.都位于季风气候区 D.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5.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6.湄公河被称为“亚洲的多瑙河”,此称号说明湄公河是() A.它的别称是多瑙河 B.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C.亚洲最长的河流 D.湄公河和多瑙河一样都是我们亚洲的 7.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山地、平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B.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高东低 C.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D.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8.世界湖面海拔最低地() A.贝加尔湖 B.里海 C.死海 D.巴尔喀什湖 9.下列关于亚洲自然地理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B. 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C. 湖泊最多,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D. 河流众多,多发源于西部,呈放射状奔流入海 10.下列大洋中不是亚洲濒临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北冰洋 D. 大西洋 1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 东高西低 B. 东西高,中间低 C. 四周高,中间低 D. 中间高,四周低 12.亚洲和北美洲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 A.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C. 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 D. 缺少热带雨林气候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测试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章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的对应表格中,别填错了哟!) 1.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体是先慢后快 B.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大体比较均匀 C.世界人口增长10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 D.人口增长过快会给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2.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是 ( ) A.平原面积广、气候温暖湿润,是人类历史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B.商业贸易活动最频繁的地区C.工业、金融、贸易发达D.水陆交通运输便利 3.关于世界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快 B.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地区,人口稀少 C.世界上各大平原地区都是人口稠密区 D.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大 4.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三大主要宗教产生于( ) A.欧洲 B.非洲 C.亚洲 D.北美洲 5.宗教建筑是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景观之一,右图中建筑物是哪个宗教的代表建筑( ) D.伊斯兰教 C.佛教 A.基督教 B.道教 ) .下列关于语言的分布,说法错误的是( 6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以英语为主A .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以法语为主B.俄罗斯以俄语为主C .非洲北部、亚洲西南以阿拉伯语为主D年度埃及20XX.2%,那么3.2%,死亡率为17.20XX年初,埃及的总人口约6 400万,该年出生率为万.128 D640.万 C.1 280万.自然增长的人口数约为 ( )A.128万 B ) 8.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②劳动力短缺①森林减少,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③粮食及生活用品的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要 ⑤交通、住房等方面的改善,困难较大④国防兵源不足 .②③④ D C.①②④.①③⑤A.①②③ B ) 下面与可持续发展人口观念不相符合的是( 9..劳动年龄人口多于社会所需要的数D .适度的人口规模C.较高的国民素质 A.合理的人口结构B 量 ) 10.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是否合理的标准是( B.人口增长速度越快越好A.人口增长速度越慢越好 D.人口停止增长最好C.人口增长是否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 .下列关于人种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11 B.非洲只有黑色人种分布 A.亚洲只有黄色人种分布 .欧洲只有白色人种分布 D C .美洲的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 ) ( 12.有关宗教的产生,正确的是.宗教的产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BA.宗教的产生基于科学发展.宗教是人类对自然或社会现象无法解释而认为是神的意志,从而创造了宗教C .宗教是国家中君王创造的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球体。 2、运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说明地球是球形:(1)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2)月食现象。 3、经纬线特点。 纬线经线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指示方向:东西方向。指示方向:南北方向。 长度:长度不一,赤道最长。长度:所有经线长度相等。形状:除极点外,纬线圈都是圆。形状: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纬度经度 起止度数0度(0度纬线叫赤道)—90 度N/S 0度(0度经线叫本初子午线)—180 度 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 如何区分区分南、北纬(两种方法):1、 赤道(0度纬线)以北为北纬N, 赤道以南为南纬S;2、纬 度向北递增为北纬N,纬度向南 递增为南纬S。 区分东、西经(两种方法):1、本 初子午线(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E, 本初子午线以西为西经W;2、经 度向东递增为东经E,经度向西递增 为西经E。 半球划分赤道分南、北半球20度W和160度E分东、西半球 4、主要的经线:本初子午线、180°。主要的纬线:赤道、北极点90°N、南极点90°S. 5、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20°W、160°E.

6、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赤道(0°) 7、利用经纬网定位。 参照《地理填充图册》第7页,第5题。要会判断A、B两点的经纬度。 8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地球绕什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

运动转面对赤道面对北极面对南极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一天1、昼夜更替 2、时差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的公转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运动方向运动周期地理现象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的变化 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日期 3.21 6.229.2312.22 太阳直射点位置赤道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描述:阴晴、风雨、冷热。 特点:多变的 2.卫星云图:地图和气象卫星拍摄的图像叠加而成的,可以真实地反映云层的厚薄、云雨区域的范围。 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3.天气符号:冰雹、雾、霜冻、浮尘、扬沙、沙尘暴等。 4.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风向的判断:在没有尾羽的一端画十字箭头。 右图的风向是西北风 风力的判断:一个尾羽=2级。右图的风力是4级风。 5.空气质量:空气质量的优劣,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健康有利。空气质量级别共五级,一级最好,五级最差。(见课本P61)造成空气污染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 人为因素: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差异 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来表示。 2.气温的测量(步骤见同步P46) 工具:百叶箱、温度计 观测4次:2时、8时、14时、20时。 3.气温的变化 气温日变化:气温最高(14时或午后2时),气温最低(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气温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 4.气温的差异 世界气温差别可以用等温线图来表示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心气温高,为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为低温中心。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a.等温线大致延纬线方向延伸,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 c.受海陆分布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和差异 1.降水:水汽在适宜的条件下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并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特点: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空间差异。 2.降水的测量 工具:雨量器、量杯 3.降水的季节变化(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全年多雨:赤道附近,全年降水都很多(每月都大于100毫米) 夏季多雨: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夏季少雨: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少雨:全年降水都很少,主要位于内陆和极地地区 常年湿润:各月降水相差不大,雨量适中(每月50毫米左右) 4.降水的空间分布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a.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地理七年级下第六章

第一节 P4例下列有关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B 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C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中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D 亚洲南隔印度洋与南极洲相望 P6例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 南部的三大半岛都濒临印度洋 C 里海是陆地最低点,死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D 朝鲜、韩国两国陆界均与我国相邻 例下列不属于大洲分界线的是()A 苏伊士运河 B 白令海峡 C 土耳其海峡D 死海 P7例有关亚洲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面积较小 B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D 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例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就像2万多颗璀璨的珍珠散落在赤道附近的大洋上,群岛总面积243万平方千米,它就是()A 马来群岛 B 日本群岛 C 菲律宾群岛 D 西印度群岛 例亚洲南面三大半岛从东向西依次是() A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B 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C 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D 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 P8例(1)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其河流流向深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A 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 B 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 C 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 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的河流,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 例(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阿拉伯半岛处于同一纬度,都有北回归线穿过,可是阿拉伯半岛是火热干燥的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_______________气候,原因是_________ P12例亚洲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是()A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B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C 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D 亚洲面积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 P13例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P14例形成亚洲东部和南部旱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 夏季风的强弱 B 地形影响 C 寒潮影响 D 河流众多 例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亚洲西部分布着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湖泊众多,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 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D 中部地区受地形因素影响,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P15例2 亚洲和北美洲共同具有的地理特征是() A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 C 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D 缺失热带雨林气候 例3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听到这首《亚洲雄风》歌曲,我们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画卷。下列有关亚洲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B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C 长江是世界第一长河D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P16 例4 珠穆朗玛峰常年冰雪覆盖,形成严寒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人类活动 C 海陆位置 D 地形 例5 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B 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C 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山地带,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D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P17 1.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么这座“山”指的是() A 天山 B 阿尔卑斯山 C 兴都库什山 D 喜马拉雅山 2.“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的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太平洋 B 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印度洋 C 亚洲第一长河是中国的长江 D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的河流都向东流入大海 P18 4.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B 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温带三种季风气候类型 C 多大江大河,没有内流河 D 平原面积广大,如东北平原为世界最大的平原 5. 下列地理事物与其表述,正确的是() A 青藏高原---世界最大的高原 B 日本群岛---温带、热带季风气候 C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D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半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航海家________带领的船队环球航行证实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 2、确证地球是不规则球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 3、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按比例制作的地球模型叫________。 2、地球仪上用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地理事物。 3、地球的最北点叫______,对着_______方向,最南点叫______。 4、左图中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5、地轴的倾斜度是________。 三、纬线和纬度 1、左图中字母表示方向 2、最大的纬线圈是_____,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 3、低纬度范围__________,中纬度范围_________,高纬度范围_______。 4、纬线的形状是_____。纬线指示_____方向。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又叫______ ,0°经线又叫___________。经线指示_____方向。 2、经线的形状是______。 3、半球判断:西经0°到20°_______ 20°到180°________ 东经0°到160°________ 160°到180°_________ 4、半球范围:东半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西半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东西半球的分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________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二、两分两至 3、两分两至与南半球昼夜长短和季节 三、五带的划分 1、地球表面的五带是根据各地获得________的多 少划分的。 2、看左图: (1)两种方法表示图中的纬线。 (2)写出图中的五带。 3、五带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______和______。 4、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五带中的_________。 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一、学会阅读地图 1、地图的语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__________ :___________ 3、比例尺的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1:50 000 000表达的意思: 5、常见的图例: 5、地图方向的判断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 二、选择适用的地图: 1、进入公园后可选择导游图,外出可选择交通图,了解国际事件可选择世界和国家政区图。 2、相同图幅的地图,(1)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范围_____,内容较____。 (2)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范围_____。内容较____。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 2、连线等高线密坡度缓 等高线稀坡度陡 3、左图中填出山体的不同部位名称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陆地表面的地形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类型。 2、_________:海拔500m以上,面积大,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 _________:海拔500m以上,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 _________:海拔500米以下,地势起伏大 _________: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 赵恩红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结束前三章自然地理学习之后,初次涉及的人文地理的知识,由前后紧密联系的四部分组成,分别为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首先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口分布,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计算的技能,并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通过探究活动呈现人口问题,使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最后通过了解三大人种特点及分布,明确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本节内容设置为1课时。 【教学构思】 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并联系当下实际,了解世界上的人口总数。 世界人口的增长,整合教材4.1及4.3图,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读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并根据数据在学案中绘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读图-绘图-得出结论过程,并根据抚顺2007年出生率、死亡率(本年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由学生计算自然增长率,巩固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体会人口负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由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人口密度公式,并根据抚顺,及本省省会沈阳的面积及人口数,巩固计算,并体会人口分布的疏密,过渡到世界人口的分布,教会学生“读图三部曲”,掌握读图方法,培养读图能力,并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影响人口分布原因,同时利用大量图片,使学生树立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观念。 人口问题,利用探究作为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思路:根据教材及学案给出材料(关于抚顺的人口迁移)探究人口过快、过慢增长、及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带来的问题,并请同学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全班交流(画漫画、情景剧、举例子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及与人合作能力,并利用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体会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大人种,利用课件三大人种图片及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利用组内交流、抢答形式明确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并树立种族平等观念。 小结利用歌诀“一二三四”总结主要内容,呈现本节内容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利用汉字“人”的相互支撑的结构比拟我们人类和自然环境,体会只有相互支撑,才能和谐共处,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升华学生情感。 【媒体设计思路】 本节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世界人口日及北京节前大堵车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直观印象;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动画,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进行地理计算的基本技能;并将世界人口分布图及世界人种分布图等以powerpoint的形式呈现,指导学生学会读图方法,同时利用人种图片及人口问题图片,使重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记忆。 【设计意图】 1.以人地关系为贯穿课堂,联系知识的线索,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学习生活中 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引出探究的思路。 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有些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展开,既展现了个性才能,又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测试题(整理前两节)

店头中学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质量检测题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1.人类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 D. 郑和 A.哥伦布 B. 麦哲伦 C. 库 克 2.赤道是:( ) A.形状是半圆形的 B. 是所有纬线中最短的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 东西半球分界线 3.地球的平均半径长度为: ( ) A.6357 干米 B.6371 干米 C.6378 千米 D.6360 千米 4.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A.180 ° B.0 ° C.160 ° E D.20 ° W 5 .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棋盘似的正方体 B 倒扣的盘子 C 球体 D 圆形 6 .下列地点中,位于西半球、南半球的是: ( ) A.19 ° W 10° S B.5 ° W 40° S C.160 ° W 30° N D.140 7 .地球的表面积是 ..................................... ( A 5.1亿平方千米 B 5.1亿千米 C 5.1亿立方千米 D 5.1平方千米 8 .关于地球仪正确的叙述是 ............................. ( ) A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B 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 C 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 D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 9 .关于地轴错误的叙述是 .................................. ( ) A 地球的自转轴 B 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 C 地球上就有地轴 D 地球仪上才有地轴 10. ............................................................................................ 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B 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 W 35° S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单元总结 要点图解

一、世界人口 1.人口增长率: 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2) 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 1.三大人种: 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 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 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XX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 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 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 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图 6.4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 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 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4400万平方千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 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缅甸、老挝、泰国、柬埔 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 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 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 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 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 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6.96.10p7气候类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 8页活动题) 第二节人文环境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 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XX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题(A)(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A.两者等长 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 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 A.160°W B.20°W C.160°E D.20°E 6.某点以西是西半球,以东是东半球,以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北为温带地区,这一点地理坐标应是() A.23.5°N,180°B.66.5°N,180° C.66.5°S ,20°W D.66.5°S,160°E 7.下图中P点位置,同时符合①东半球;②北半球;③热带三个条件的是()

8.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9.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东半球 B.该地处于北半球 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10.当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下列说法中可信的是() A.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此时已是冬季 B.我国的河流都已经结冰 C.南极有极昼现象 D.哈尔滨比广州的白昼短 11.下列节日中,当地昼夜悬殊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 12.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1/50 000的比例尺比的比例尺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期末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知道世界主要的语言、三大宗教 3.知道聚落的类型。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 2. 运用地图说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3.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德育目标 1.通过对世界三大人种特点的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 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3. 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教学难点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3. 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内容 一、填空题 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亿。 2、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于减去。 3、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内居住的人口数。 4、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和、欧洲以及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

地区。 5、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的发展相适应,与、相协调。 7、根据人类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和三个主要人种。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和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的重要特征之一。 9、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指、、。 二、单项选择题 1、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 A、越来越长 B、越来越短 C、基本不变 D、先短后长 2、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0个婴儿,死亡8人,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20‰ B、8‰ C、12‰ D、12% 3、下列关于人口增长速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非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次之 B、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差不大 C、18世纪以前和以后世界人口增长没有明显变化 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较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则比较快 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的国家是 ( ) A、中国 B、德国 C、尼日利亚 D、印度 5、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 ) A、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国家分布的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都比较稠密 C中、俄、美和巴西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国家 D、世界上约2∕3的居民聚居在亚洲东部、南部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6、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是 ( ) A、北美洲的西部 B、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C、热带雨林地区 D、亚洲的北部 7、下列属于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 )

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单元测试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六章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关于保护传统民居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护传统民居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B.传统民居又旧又小,不能满足人们住房的需要,都应拆掉改成楼房 C.保护传统民居是保护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 D.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 2 . 西双版纳有13个少数民族,以下列哪个少数民族为主体() A.傣族B.汉族C.藏族D.壮族 3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代表们共同商议国家大事。这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C.经济中心D.交通中心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贡山等地的传统民居。当地地质不稳,森林丰富,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房头板原料为红移木,纹理美观、耐腐,房顶上覆盖茅草,冬暖夏凉,但不立窗户。有的木材本身有凹形槽,雨水可以顺流而下,具有瓦片功能。如今,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保护意识的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愈来愈少,而砖瓦房却增多。下图示意千脚落地房景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 与现代砖瓦房相比,当地千脚落地房的优点是() ①地震损害小②耐腐蚀、防御蛇虫野兽袭击 ③便于搬迁兴建④向阳采光通风效果好⑤冬暖夏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5 . 千脚落地房成为当地主要民居的理由是该地区() A.喀斯特地貌广布B.气候湿热,岩石裸露 C.气候干旱适合修建D.地势崎岖且林木资源丰富 6 . 目前千脚落地房在当地越来越少,带来的影响是() A.利于房屋造型的多样化发展B.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C.利于减少自然灾害的频发D.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 7 .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图所示的竹楼位于() A.赤道地区 B.两极地区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题文)下列国家或地区中,近年来经济增长最迅速的是() A.中国、印度尼西亚、北美洲B.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 C.美国、法国、澳大利亚D.中国、巴西、东南亚 2 . “青菜青了,绿油油;辣椒红了,像灯笼……”反映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A.农村B.牧村C.渔村D.林场 3 . 某地区一年内人口出生率为2.1%,死亡率为1.1%,则它的自然增长率为 A.3.2%B.1.1%C.1%D.0.5%读表,完成下题。 金砖五国资料 4 . 以下四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A.俄罗斯B.巴西C.南非D.印度 5 . 2010年除南非外其余四国经济增速均超世界平均水平,则当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可能是()A.9.6%B.8.2%C.4.8%D.4.4% 6 . 人们总是选择在适宜居住的环境定居。下列国家中,人们往往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区居住的是()A.巴西B.澳大利亚C.英国D.美国 7 . 下图这一标志性建筑物所属的宗教是()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犹太教 8 . 下列有关人口语言宗教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美洲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 B.阿拉伯语是使用人口最广的语言 C.阿拉伯人属白种人,信仰伊斯兰教 D.大洋洲人主要信仰佛教 9 . 某地区人口出生率为1.4%,而人口死亡率为1.0%,则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是 A.1.2%B.0.4%C.-1.2%D.1.6% 10 . 城市人口过多出现的问题有() A.就业机会多B.生活条件改善C.环境改善D.住房紧张 11 .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经济不发达,所以人口增长缓慢 B.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放缓 C.高收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 12 . 阅读材料,以下描述的是哪种宗教的传统婚礼过程 庄严的教堂,金色的十字架,洁白的婚纱,悦耳优雅的婚礼进行曲,女方的父亲亲手把女儿交到新郎手中,教士开始宣读圣经上婚礼的含义…… A.佛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犹太教 13 . 世界上信徒最多的宗教的建筑景观是()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