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37讲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辩。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解析:选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但政治上专制统治强化,故人们提出了要求个性、肯定个人价值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

2.(2019·洛阳统考)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与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这些学者倡导实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故C项错误。

3.(2019·承德联校期末)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宗教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解析:选D。据材料中“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再结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评传统儒学可知,明清时期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故D项正确。

4.(2019·临沂质检)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为救亡图存而进行务实革新。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

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

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

解析:选A。材料“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说明儒家思想蕴含实用主义精神,故A项正确。

5.(2019·梅州模拟)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这有利于摆脱传统儒家思想的禁锢,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故D项正确。

6.(2019·全国Ⅱ卷“超级全能生”联考)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上产生了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对“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评价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传统儒学进入反思和批判阶段

C.突破了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D.促进面向世界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

解析:选B。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与材料中“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相符,故B项正确。

7.(2019·榆林模拟)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

解析:选D。从材料可知黄宗羲主张为臣者是为天下服务的,故“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认为臣子与君主应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故D项正确。

8.(2019·衡阳模拟)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解析:选D。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反对君主制度,只是要求开明君主统治,并有贤吏辅助,故D项正确;君主立宪是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故A项错误;黄宗羲的思想仍属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启蒙思想,故B项错误;黄宗羲主张对君权进行限制,但并未提出恢复宰相制度,故C项错误。

9.(2019·海门模拟)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反对君主专制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D.反对宋明理学

解析:选B。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经世致用的特点,是“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

10.(2019·浙江“七彩阳光”联盟期中)明末清初时,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下列各项,属于该学者观点的是()

A.“众治”B.“循天下之公”

C.“天下为主,君为客”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选B。根据材料“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夫之的思想,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故B项正确。

11.(2019·湛江模拟)明清之际,“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这反映了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已丧失B.市民阶层的个性追求

C.开始向近代社会转型D.官方哲学受到了冲击

解析:选D。“‘蕺山学派’的刘宗周等从理、欲协调角度初步反思了理学的理欲观;

王夫之更以‘理高欲中’,系统地分析道德理想和物质追求之间的关系;而清代戴震则从自然人性论和理欲论,深刻地揭露了理学家‘以理杀人’的本质”均是对统治思想的修正或批判,故D项正确。

12.(2019·宜宾模拟)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明末《警世通言》第28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这种叙述反映了作者当时()

A.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

B.崇尚道德,强调人性自我约束

C.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

D.因循守旧,重男轻女等级观念

解析:选A。明末,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才会出现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而后许仙又联合法海收治了白素贞,这正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之下,新旧思想出现了冲突,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石家庄二中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二根据黄宗羲的学说和后来传入的西学民主理念,谭嗣同提出当前的改革不是要“反满”“反清”,只和今天的统治者过不去,而是要根本改变几千年以来的专制政治。在黄宗羲、谭嗣同们看来,君民本是“平等”的,“君亦一民也”,民本君末,“非君择民,而民择君”,民可“共举之”,当然也可“共废之”。

——摘编自秦晖《从黄宗羲到谭嗣同:

民本思想到民主思想的一脉相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主要主张及对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谭嗣同对孔孟儒学的传承之处,并说明对儒学改造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解析:(1)第一小问,注意紧扣材料,提炼信息,从反对君主专制、成立制约君权的机构、给地方自主权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可结合近代民主思想,从变革和革命两个角度作

答。(2)第一小问,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黄宗羲和谭嗣同对时政的关注可以看出二者均主张民本、积极入世;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对比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可从各自所处时代的经济、阶级、思想、社会状况等角度作答。

答案:(1)主张: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限制君权;重视民意;中央和地方适度分权。影响: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主张限制君权、重视民意,是维新派理论源泉之一,促进了19世纪末维新派要求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革命派主张民主共和,对辛亥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传承之处:具有民本思想;积极入世。不同之处:黄宗羲仍是传统民本思想;谭嗣同则上升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原因:黄宗羲——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微弱;资产阶级尚未形成。谭嗣同——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启蒙思想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有所发展。

14.(2019·怀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解析:材料列举了中国古代不同时代名人的活动或主张,不同时期的知识分子必然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联系表格中任意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进行辩证的分析即可;同时也可以以具体某一个时期的知识分子为代表,分析儒家思想所形成的心怀天下的情怀,在明清时期尤其明显,彰显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观点可归纳为: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然后以春秋战国变革时期和明清之际以及清末近代之际的知识分子为代表进行论述即可。

答案:示例一

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

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潮流。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

总结:在历史的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示例二

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乐崩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奔走呼吁,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

如何认识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如何认识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如何认识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征(反正统意识产生原因)。 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主张: 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学术界对李贽评价很高,《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 1.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二是三位思想家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2.各自特色: (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儒学与生活作业答案

选择题 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止于至善20 世纪以来的三大哲学思想运都是什么:分析哲学、现象学、后现代主义《大学》的三纲领不包括:格物致知致用亲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修身20 世纪三大哲学思想运动不包括:现代主义三纲领中具有统领性的是:止于至善我国的思想文化三足鼎立的格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1923 年《大学》提出的与立德、爱人相对应的纲目共有几条:8 具有解构性的是:后现代主义从儒家大学之道的意义上讲大学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学做圣人自从“五四“以来,中国整个思想文化领域形成了下列哪种格局:三足鼎立“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可以指:以上都是就中国的自由主义来讲,今天有一部分自由主义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儒家传统明确反儒家的巨大运动发生在:1919 作为一个思想者,用其所做的观念上的构建来解决问题,它的功能和什么是一样的:宗教所谓“三纲” ,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儒学的命运是:历久弥新中国儒学未来10 年的发展的两个基本方向是什么:创教,干政我国古代第一篇自觉的文论是什么:《典论论文》现代政治对于宗教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什么:政教分离儒家所讲的教化,首先是:诗教中国文化传统中讲的“乐” ,狭义上指的是:音乐礼的本源是:爱的情感或爱儒家认为礼的前提是什么:义教育一个人其实最主要的是什么:情感教育“乾称父,坤称母”出自:《西铭》现代法律的进步性表现为:对情感的尊重和对亲情的尊重所有的社会规范,法德规范,政治规范等他们的基础是什么:道德孟子被后人尊称为什么:亚圣恻隐之心是:仁之端容隐制不是:容忍枉法“博爱”一词出自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韩愈下列对于语言和言语的说法,正确的是:言语遵守语言的规则孟子出生于现在的哪个省孟子所说的四端的内容不包括:尊卑之心黄玉顺教授认为最高的境界是什么:自觉回到最初的境界“仁者无敌于天下”是下面哪位名人提出的:孟子阴爻用(六)表示下列哪位人物提出了“善为易者不占”的观点:荀子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期的文明不包括:古埃及文明冯友兰现实认为“元亨利贞”的“贞”是:末期下列不属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到的世界文明的三大中心是:法国. 1923年,思想界分化成的三大派不包括:民主主义所谓“二希”传统,具体指的是古希腊文化传统和希伯莱文化传统。对“现象背后一无所有”是谁提出的:歌德中国自由主义的理念最早是从五四运动开始的。错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在走向近代化、现代化,或者也可以说是在走向现代性:内圣和外王 下面不属于“四端学说”观点的是: 智慧之心。孟子哲学理论的核心是什么?心性论。秦朝统一全天下用的是哪一学派的学说?法家。孟子所说的四端的内容不包括:尊卑之心。孟子的老师是子思。。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目标解读 明清之际,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 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是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称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强调个性发展,痛恨男尊女卑现象,竭力赞颂改革,肯定农民起义。紧随其后的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在政治上主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在经济上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在思想上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这些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儒学的行动,使儒学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进;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从而也使儒学有了又一次发展。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原创)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 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 官场的腐败 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原创)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表现() 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 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原创)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 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4.(原创)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

儒学与生活考试答案

选择题(60分) 1、(2.00分) ?A.1924 ?B.1919 ?C.1943 ?D.1949 2、(2.00分) ?A.情 ?B.诚 ?C.性 ?D.和 3、 (2.00分) ?A.礼 ?B.仁爱 ?C.乐 ?D.正义 4、(2.00分) ?A.海德格尔

?B.胡塞尔 ?C.舍勒 ?D.笛卡尔 5、(2.00分) ?A.“自强” ?B.“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6、(2.00分) ?A.《诗经》 ?B.《论语》 ?C.《史记》 ?D.《中庸》 7、(2.00分) ?A.费尔巴哈 ?B.恩格斯 ?C.马克思 ?D.黑格尔 8、(2.00分)

?A.希腊 ?B.印度 ?C.美国 ?D.中国 9、(2.00分) ?A.《上经》 ?B.《易传》 ?C.《易经》 ?D.《易·乾》 10、(2.00分)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庄子 11、(2.00分) ?A.逃避 ?B.积极 ?C.散漫 ?D.无所谓

12、(2.00分) ?A.平常 ?B.需要 ?C.任用 ?D.庸者用也 13、(2.00分) ?A.顾炎武 ?B.朱熹 ?C.王阳明 ?D.严复 14、(2.00分) ?A.莱布尼茨 ?B.牛顿 ?C.休谟 ?D.欧拉 15、(2.00分) ?A.《史记·孔子世家》 ?B.《太初历》 ?C.《报任安书》

?D.《艺文类聚》 16、(2.00分) ?A.世界 ?B.上帝 ?C.存在者的存在 ?D.自我 17、(2.00分) ?A.胡塞尔 ?B.舍勒 ?C.笛卡尔 ?D.海格尔 18、(2.00分) ?A.唯物史观派 ?B.自由体派 ?C.文化保守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9、(2.00分) ?A.“感觉是最坏的见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1、政治:①专制统治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①程朱理学 ②“西学东渐” 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例证(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生平:求学→做官→入狱 性格:“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3、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结合材料习题,我们可以概括: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

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第二、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共同的生活背景: a、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 b、资本主义萌芽在某些地区出现并得到缓慢发展; c、自然科学有了一定发展;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介绍李贽其人(学生介绍) 2.“离经叛道”指的是什么? 3.为什么李贽的代表作书名叫《焚书》《藏书》? (以这三个问题引出李贽的异端思想) 阅读:李贽语录 材料一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三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焚书?答邓石阳》 材料四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 1.让各组同学反复诵读,并归纳李贽的思想主张。 2.(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反对抑制人的自然欲求,认为穿衣吃饭便是人伦物理③抨击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 2.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3.(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 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四)研究学习 黄宗羲语录 材料一:“……其未得之(指君主未得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为一人之淫乐。” 材料三:“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二)顾炎武语录 材料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根据以上材料,归纳两人主要思想。 展示四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著作思想及作用),让各组同学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完成,小组讨论,教师随机抽查三个组在黑板上展示 (五)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我们如何来评价三大思想家呢?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根据学生的看法共同归纳总结得出:生活在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他们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问题探究:为何中国明末清初的批判思想没有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试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分析)

第十课宋至明清时期的儒学

第十课宋至明清时期的儒学考纲: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基础知识回顾:一、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2、陆王心学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巩固练习】 1. 在理学的修养论和社会政治理论方面,朱熹认为 ①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②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③万物之理终归“太极” ④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下列关于王阳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心性论”的主张 B 、把儒学发展成为“心学” C提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D 、提出“致良知”的思想 3、下列对程朱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 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 D主张“心外无理” “致良知” 4、"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 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 要做的只是实践." 下列哪句话能为这位学者提供依据A.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发明本心" C"格物致知”D" 致良知” 5、对宋明理学地位及影响的评述, 不正确的是 A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 南宋以后确立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B 将儒家思想发展成为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于一身的庞大的思想体系 C重视主观意志力,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D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 6 ?李贽自称“异端”,主要是针对 A.儒家学说 B ?孔子思想 C.理学宣扬的道统观念 D .明朝专制统治者 7?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是因为程朱理学 1

2015-2019高考历史试题分类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选择题 2018年题组 (2018·全国卷Ⅲ·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考点】明清思想观念变迁 【解析】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注重风气,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答案】D 2017年题组(备注:无) 2016年题组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狂狷之士”“儒帽裹僧头”主要体现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他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无法说明他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材料“却收女弟子”只能说明李贽的说法与其他人不一样,不能就此说明明代妇女地位发生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儒帽裹僧头”“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表明批判传统礼教,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是道家的思想,材料中只是讲述李贽的狂妄不羁,没有提及他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

南开20秋学期《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答案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35 道试题,共70 分) 1.可称为全人类导师的是哪位学者?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A 2.中国之命运总是和什么命运联系在一起的? A.儒学 B.法学 C.礼乐 D.宗教 答案:A 3.所谓“不偏不倚”指的是:() A.不偏离“中” B.不采取明确的态度 C.以和稀泥的态度处事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A 4.下列不属于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到的世界文明的三大中心的一项是:() A.印度 B.法国 C.中国 D.希腊 答案:B 5.“五四”时期提出的把“德先生”、“赛先生”请来,即发展民主和:() A.创新 B.经济 C.传统 D.科学 答案:D 6.“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谁提出的:() A.老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A 7.下列不属于孟子思想的一项是:() A.民贵君轻 B.非攻 C.仁政 D.王道 答案:B 8.按照儒家的思想如果你不怎么做就不可能不朽? A.立功 B.立言 C.立志 D.立德 答案:D 9.所谓“治国”的社会主体,在王权时代主要是指:() A.天子 B.诸侯 C.官僚 D.刀笔吏 答案:A 10.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 A.亲民 B.明明德 C.止于至善 D.以上答案都正确 答案:C 11.《大学》提出的与立德、爱人相对应的纲目共有几条:() A.6 B.7 C.8 D.9 答案:C 12.“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爆发的? A.1910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19年 答案:D

第3课 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教学设计

第3课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原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 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的相关知识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 通过分析理解材料共同进行问题探究,进而了解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用两个子目,分别介绍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 本课原始材料较多,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资料,弄清历史概念和有关引文的含义,然后引导归纳、总结出所要探究问题的答案要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引导学生采用比较和归纳等方法来进行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本课设计了四道合作探究问题,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全面地把握明清之际主要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及其影响等,从而完成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的学习目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简述汉代“私奔再嫁司马相如”的故事,然后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明理学,那么理学家会怎么评价这件事呢?(学生回答“反对”或“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等)但是明朝的李贽却热情的赞扬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和道学家形成鲜明的对比。下面,我们就共同来了解李贽还有哪些思想,他又为什么自命为“异端”呢? 讲授新课 一、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 释义:通过预习,我们了解到李贽的思想被称作离经叛道,那么什么是“离经叛道”和“异端”呢? “离经叛道”,是指破除个人迷信,敢于对传统的封建思想、礼教挑战,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异端”,是指不属于正统思想的思想派别,通常含有负面的含意,或称旁门左道;但也可指不重要的思想流派,即小道。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南开19春学期(1503、1509、1603、1609、1703)《儒学与生活(尔雅)》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单选题)1: 我国古代儒家的“实践”是指什么层面的? A: 伦理学 B: 认识论 C: 思想论 D: 知识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所谓“三纲”,指的是:() A: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夫为妻纲 B: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妻为夫纲 C: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和母为子纲 D: 兄为弟纲、父为子纲和母为子纲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可以追溯至:() A: 唐代 B: 清代 C: 明代 D: 宋代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恢复高考的? A: 1974 B: 1975 C: 1976 D: 1977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儒学能够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A: 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B: 思想家们的功劳 C: 具有自我变革的精神传统 D: 政府的积极宣扬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体现了两种精神,即:()A: 洋务精神和创新精神 B: 维新精神和创新精神 C: 洋务精神和维新精神 D: 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博爱”一词出自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中:() A: 柳宗元 B: 韩愈 C: 李白 D: 杜甫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致用亲民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 齐家 B: 治国 C: 修身 D: 平天下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象传》出自下列哪部作品中:()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下列位于《十三经》之首的是:() A: 《论语》 B: 《周易》 C: 《诗经》 D: 《尚书》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将国务与教会分开,就是所谓的:() A: 政教融合 B: 政教分离 C: 政教合一 D: 政教对立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现代新儒学的开创者是:() A: 李大钊和陈独秀 B: 冯友兰和熊十力 C: 郭沫若和辜鸿铭 D: 严复和康有为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大学的“三纲领”中统领性的纲领是:() A: 亲民 B: 明明德 C: 止于至善 D: 以上答案都正确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从古到近对于“齐家”的共同点是什么? A: 宗族协和 B: 家族协和 C: 家庭和谐 D: 核心家庭协和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谁提出的:()A: 老子 B: 庄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6: 可称为全人类导师的是哪位学者?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荀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儒学的创始人是:() A: 孟子 B: 孔子 C: 庄子 D: 荀子 正确答案: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训练手册:第35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35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2019·德州模拟)“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 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教条主义 C.主张学以致用 D.反对儒家思想 2.(2019·邢台质检)李贽把因变法而使国家富强的商鞅、申不害说成是英雄 好汉,对于荀卿之学,李贽认为其“真实有用,与俗儒不同”。李贽这些思想() 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有利于实学思潮的产生 C.增强了人们变革社会的信心 D.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3.(2019·襄阳一模)明儒王龙溪认为:“良知之外别无知也。鄙夫之空空, 与圣人之空空无异。空空者,道之体也。世儒不能自信其心,谓空空不足以尽道,必假于多学而识,以助发之,是疑口之不足以辨味而先漓以甜酸,目之不足以别色而先泥以铅粉……”据材料判断() A.“空空”是“天理”,亦是“人欲” B.王龙溪推崇《四书章句集注》 C.王龙溪推崇“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D.其观点应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2019·承德联考)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 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世俗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5.(2019·湖北七校联考)中国历朝历代政治文化的传播,从内容来看是相差 无几的,从形式来看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明清两代充分继承了前代的政治文化,又显现出一些其时代的特征。下列属于明清独特政治文化的是() A.君权神授皇权至上 B.推崇理学剪除异端 C.忠孝伦理家国同构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4第37讲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后达标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后达标检测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哈师大附中模拟)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主张“去私心,行公义”。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辩。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社会风气败坏,世人追求享乐 B.西方民主思想促进思想启蒙 C.商品经济发展,专制统治强化 D.政府放松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解析:选C。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但政治上专制统治强化,故人们提出了要求个性、肯定个人价值的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 2.(2019·洛阳统考)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 A.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解析:选D。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与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这些学者倡导实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故C项错误。 3.(2019·承德联校期末)明清时期,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其中,王夫之提出“理寓欲中”,认为天理和人欲是密不可分的,倡导“欲中求理”和“遂民之欢”。这反映出当时( ) A.理学统治地位的丧失 B.社会民众对个体价值的追求 C.儒学宗教化的完成 D.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解析:选D。据材料中“思想家们对‘存理灭欲’进行了深刻反思”,再结合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批评传统儒学可知,明清时期官方哲学受到新思想的冲击,故D项正确。

第4课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杨传军 思路设计 。四大思想家近步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探讨四大思想家的主张形成的原因与影响 。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四大思想家进步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进行简评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材料文献,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历史分析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对知识整合探究中国主流思想发展演变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 (1)激发学生不谓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 (2)认识思想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导入背景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制度日薄西山和新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反映出来。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家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焕生机。今天一起了解当时的盛况。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看书。列出内容提纲 1李贽的离经叛道 2黄宗羲对君主制的批判 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问题情景1 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具体主张及其思想的异同点? 自主学习1:李贽思想-----挑战正统思想、批批道家学派说教; 提问:教材里:离经叛盜。请问李贽:“离什么经,叛什么道”?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异端”思想? 师生互动:说李贽离经叛盜,主要是指他的思想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产生这种思想与他的经历有关。 李贽,福建泉州人,生活在明代后期,青年时代生活困苦,到处奔波求学,中年以会做过20多年小官,有感明末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晚年辞官著述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蛊民”的罪名迫害致死。 正是这样的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盜”的性格。 自主学习2:黄宗羲的思想-----抨击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天下为主,君为客”。

2016年秋季尔雅《儒学与生活》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西方谈的“博爱”的原义是()。(1.0 分)
1.0 分
?
A、
无私的爱
?
B、
对全人类广泛的爱
?
C、
兄弟关系
?
D、
特殊的爱
我的答案:C
2
《周易本义》是()的作品。(1.0 分)
1.0 分
?
A、
王阳明
?
B、
朱熹
?
C、

严复
?
D、
孔子
我的答案:B
3
世界三大文明中心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希腊
?
B、
印度
?
C、
美国
?
D、
中国
我的答案:C
4
只要在一个公开的场合或一个仪式里面就会有一套规则,这套规则叫做()。(1.0 分)
1.0 分
?
A、


?
B、

?
C、

?
D、

我的答案:D
5
()主张“兼爱”。(1.0 分)
1.0 分
?
A、
儒家
?
B、
法家
?
C、
道家
?
D、
墨家
我的答案:D
6
()被称作“群经之首,百行之源”。(1.0 分)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优化训练及答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基础达标 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 (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答案:C 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反映黄宗羲( ) A.痛恨君主专制 B.反对儒家学说 C.鼓吹君主集权 D.倡导君主立宪 答案:A 3.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 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 答案:A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答案:A 5.(2014·滨州模拟)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的这一思想( )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 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 解析: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故D项正确;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李贽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故B、C项错误。 答案:D 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7.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晚明——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指哪些思想家? (2)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思考了哪些重大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的观点? (3)说明“晚明——明清鼎革”之际,“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产生的时代背景。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相关内容。

新建明清时期的儒学

第五课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情分析】

[概念解析] 经世致用: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 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 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一、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 2.经济:一方面,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 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阶级(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 4.文化:明代晚期,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二、概况 1.李贽的离经叛道 (1)思想: ?大力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提出人皆有私,提倡个性自由发展。 ?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主张男女平等。 ?哲学上提出“万物皆生于两”,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3)影响: ①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反传统、反权威、反教条精神,有力冲击了传统 的纲常名教和封建伦理道德,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拓]李贽,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自觉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 期启蒙思想的旗帜。但他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代表主要思想著作作用

2019年度儒学与生活

内在修养:立德 1【单选题】《论语》、《孟子》、《大学》和()合称四书。 A、《尚书》 B、《中庸》 C、《史记》 D、春秋 我的答案:B 2【单选题】从《孟母三迁》,我们可知()的作用。 A、环境 B、教育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20世纪以来的三大思想运动分别是()。 A、分析哲学 B、现象学 C、后现代主义 D、马克思主义 我的答案:ABC 4【判断题】“三纲领八条目”是传统的大学之道的基本内容。() 我的答案:√ 5【判断题】孔子认为,居仁由义是大学精神。()

我的答案:× 内在修养:爱民 1【单选题】以下()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 A、朱熹 B、王阳明 C、顾炎武 D、周敦颐 我的答案:A 2【单选题】“博爱”一词是韩愈在()里提到的。() A、《进学解》 B、《师说》 C、《原道》 D、《杂说》 我的答案:C 3【单选题】以下谁的观点是“知行合一”?() A、严复 B、孔子 C、荀子 D、王阳明 我的答案:D 4【判断题】立德和爱人是大学之道主要表现的两方面。() 我的答案:√

5【判断题】立德是现代大学的宗旨。() 我的答案:× 大学之道的条目 1【单选题】()是近代哲学的开创者。 A、柏拉图 B、赫拉克利特 C、休谟 D、笛卡尔 我的答案:D 2【单选题】()提出来的主张“良能、良知、良心”。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我的答案:A 3【多选题】下列不是顾炎武的名言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的答案:BCD 4【判断题】根据课程内容可知:知识就是智慧。()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A、导入新课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B、课文讲授 一、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背景 1、政治:①专制统治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2、经济:①土地高度集中、赋役沉重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①程朱理学②“西学东渐” 4、问题:商品经济发展与封建制度束缚之间矛盾突出。 二、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例证 (一).“离经叛道”的李贽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2、李贽的思想及代表作——《焚书》《藏书》等 结合材料习题,我们可以概括: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高中历史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3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及答案 【重点讲解】 一、简析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1.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征 李贽生活在明朝后期,号卓吾,福建泉州人。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后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形成了李贽“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思想产生的背景 (1)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了陈腐习气。 (2)商品经济冲击社会风尚,人们竞相逐利。 (3)不少士人试图跳出“四书五经”的巢穴。 3.李贽“异端”思想主要内容

第一,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李贽敢于打破千百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迷信。在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李贽提出了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的理论。他认为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他还认为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天下之大经大法”的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赞美之语”和孔孟之徒“记忆师说”的残缺笔记而已,根本不是什么至尊理论。 第二,批判道学家的虚伪。在社会拜金逐利风气盛行,士大夫鼓吹“存天理,灭人欲”李贽痛恨这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同时他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他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乃“秉赋之自然”。 第三,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首先他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追求平等、个性。他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并公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他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4.李贽思想的影响。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材整理1 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 2.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据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3.影响 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 17“学思之窗”,思考:李贽写的这封信,

说明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提示】明清之际,程朱理学使得儒学日益僵化,人们只能按照程朱理学对儒家的解释、做学问甚至生活,任何不同的意见都会遭到社会的不容甚至道德的谴责。于是,读书人只能按照程朱理学的解释学习儒家经典,以谋取官职。读书人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社会风气虚伪,官场环境污浊。 教材整理2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 1.思想主张

2.历史影响:促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深度点拨]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的三大进步思想家构筑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2)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使他们并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他们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