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第26卷第2期天津商学院学报V01.26N022006年3月

Jd唧丑l0fTi鲫iinunivers蚵0fcommerceMar.2006

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吴练达

(天津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天津300134)

摘要:在指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发挥想象力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这一事实后,从外部原因和科学知识体系本身的特点两个方面探讨了已有的知识对于科学察发挥想象力进行科学创造的抑制作用,井进一步从艺术自身的特点探讨了其时于科学家发挥想象力和在科学研究中进行心理调节的作用,最后得出深厚的文化背景是产生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必备的条件这一结论。

关键词:科学知识;艺术;想象力

中围分类号:B80一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62(2006)02一0004一07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而根据科学事实创立假说则必须借助科学家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没有想象力的科学家是不会有理论建树的,没有想象力就没有科学。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既然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又能创立新的知识,那么已有的自然科学理论与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时所必须具备的想象力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让人产生联想的艺术对于科学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又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1科学知识对科学家想象力发挥的抑制作用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广阔地反映世界,而且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任何时代的科学家都是站立在前辈科学家肩上进行科学创造的,因而已有的自然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发挥想象力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o;但笔者认为,那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则是已有的科学理论对科学家进行想象产生巨大的抑制作用。1.1外部原因造成了已有的科学理论成为想象力发挥的障碍

科学家都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有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都曾经历过学生阶段。关于做学生时的情景,爱因斯坦深有感触地说“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口3只要有学校存在,任何学校都会有考试的,因而具有爱因斯坦同样苦恼的人还会有。由于教育不当造成已有的科学理论束缚人们思维和想象的情况,杨振宁教授也多次谈到。他指出:中国传统教法要求人们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学,这固然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也会造成中国学生胆小,所谓胆小也就是不敢向新方向迈进。”o而敢于向新方向迈进,敢于大胆想象和联想乃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道。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应是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重视的问题。1.2已有的自然科学理论本身对科学家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也会有巨大的抑制作用

所谓自然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由科学问题、论证和结论以及讨论所组成的严格的逻辑体系。从形式看,科学理论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因而在接受理论的时候,必须遵循严格的逻辑,一环套一环,这中间不容许有任何脱离该逻辑体系

收稿日期:2005—12—25

作者简介:吴练达(1966一),男,汉,安徽安庆人.编辑,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和编辑学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第2期吴练达: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的想象和联想。可是,科学创造绝对不是只有逻辑,在讨论科学创造时,逻辑并不是很重要,因为科学创造并不是从每个方向去了解那个方向的规律,而是通过想象和灵感一下子了解各个方向的规律,因而科学理论本身所固有的逻辑思维单向性必然会对科学家的想象有巨大的抑制作用。所谓的单向性乃是指从前提出发,按照形式逻辑的规律,一步一步地推出结论,中间不容许有自由联想和大胆想象。著名科技哲学家波普尔说过,研究源于问题并且终于问题。。41曾经有这样一则轶事:一位杰出科学家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科学不过是测量,并把结果相互关联。作为这次会议的主席波普尔在随后的讨论中提议批准这样一项工程,即测量大不列颠图书馆中的书籍的长、宽、高和其重量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工程在波普尔看来是荒唐的,“因为它是无聊的。因为它以收集数据开始而非以一个科学问题开始。””1实证资料毕竟是资料,从什么视角来分析,并进而提出问题,揭示规律,必须有想象力,资料本身除了告诉我们这是事实外,不会走得更远。从一定意义上讲,科学研究是从事实到问题再到结论的“惊险两级跳”,这“两级跳”之间的距离是靠想象力来弥补的。“真理是难以获得的。它既需要独出心裁地批评旧理论,又需要独出心裁地、富于想象地发明新的理论。””当然,这一跳能否成功,能够在多大程度和范围上取得成功有待验证。杨振宁教授说得好:演绎法是学生考试时用的办法;归纳法是做学问的办法。”1理论本身所固有的演绎特点,往往掩盖了其在创立时所具有的归纳特征以及通过想象创立假说的过程,困此,理论很难给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提供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从形式上看,现代自然科学还具有一大特征——数学化的特征。当然任何一门自然科学要发展成为精密科学,必须从定性研究上升到定量研究,因而数学化特征乃是一门科学成熟的标志,是十分必要的。可是,这种数学化特征往往会使许多从事研究的人形成科学就是演算,科学研究就是变换数学公式的误解。如现代物理学具有数学化特征,它的定律一般都是由数学公式表示的,因而必然会涉及数学公式的变换。数学与演算固然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物理学的全部,更不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学最重要的部分乃是与现象有关的,现象是物理学之源,是物理学家进行研究,发挥想象的立足点。可是由于许多研究者深受物理学数学特征的影响,只注意数学形式,而不注意现象,形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作风。杨振宁教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只是在物理的数学结构上做些小花样。”f3o

现代自然科学,就其体系而言,可以说是庞大无比;就其发展而言,每年都在飞速发展。各种书籍,汗牛充栋;五花八门的期刊资料,不可胜数。面对着无垠的书海,许多研究者钻进书堆,苦苦求索,不断吸收知识,而未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性研究,进行大胆想象,久而久之往往觉得基础永远打不完,真理似乎都已经被别人发现。这样下去,固然能博学多才,但却不能创立新理论,因为大量的知识已成为发挥想象的障碍,而不是推动力;因为学习知识,与进行研究所需要的技巧并不是一回事。如果未能形成技巧,不敢大胆联想,并付诸实现,想象就不能将触觉深入到未知领域。跟着别人走,跟着文献走,初学练兵时是可以的,但在长期做研究中是不行的。‘31

现代科学分门别类愈来愈细的特征对科学家的想象具有抑制作用,使其想象局限于本专业的范围内,而不能突破本专业的范围取得重大成果。维纳说得好,从莱布尼茨以后,似乎再没有一个人能够充分地掌握当代的全部知识了。从那时起,科学日益成为专家在愈来愈狭窄的领域内进行的事业。在19世纪,也许没有莱布尼茨这样的人,但还有一个高斯,一个法拉弟,一个达尔文。今天,没有几个学者能够不加限制地而自称为数学家,或者物理学家,或者生物学家,一个人可以是一个拓扑学家,一个声学家,或者一个甲虫学家。他满嘴是自己领域的行话,知道那个领域的全部文献,那个领域的全部技术,但是,他往往会把邻近的学科问题看成是与已无关的事,而且认为如果自己对这种问题发生任何兴趣,那是不能容许的侵犯别人领地的行为。可是在科学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o由于科学分门别类越来越细了,科学家们的想象的触角往往就没有伸展到那些无人区,从而失去了许多能获得重大突破的机会。因此,加强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研究团体与研究团体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不同领域内科学家之间的联盟乃是势在必然之举,因为这是打破学科之间局限性的根本方法。

已有的科学理论不仅具有一定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内容,也就是说理论是

 万方数据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

对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律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认识,因而具有一定的范围。人们在认识未知领域时,总是凭借已知理论的指导来进行认识的。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往往会过分夸大已知理论的适用范围,夸大了真理中的绝对性。这使得研究者不能够正视新发现的事实与已有理论的冲突,不敢展开大胆想象。哥白尼虽是近代科学革命的标志性人物,但由于他拘泥于古希腊人的信念——天体运动必然足圆周和均速的,因此他的体系虽比托勒密提倡的体系简单得多,但和开普勒创立的体系相比较而言,就显得复杂而不准确了。正如开普勒所说,哥白尼没有觉察到他伸手就可以获得的财富。哥白尼知道几个圆合并起来就可以产生椭圆,但是他从来没有用椭圆来描述天体的轨道。真理已经碰到了哥白尼的鼻子尖,由于他受到已有信条的束缚,未能跳出旧理论圈子,丧失了发现真理的机会,令人叹惜。已有的理论之所以会束缚探索者的手脚,抑制科学家的想象,是因为已有的理论会在研究者的头脑中形成思维定势,从而使他们不能大胆创造,把许多重大问题漏掉了。所谓定势乃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特殊准备状态,它决定了同类后继的心理活动的趋势。定势多是以无意识的和预先准备的思考形式对客观事物及其环境的反应。伟大如哥白尼者,革命如哥白尼者尚且不能够避免思维定势的影响,更遑论一般的科学家了。因此,找到克服思维定势的办法是科学创新的内在要求。完伞避免思维定势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一个研究者的大脑都不可能是白板一块,但我们的确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减少思维定势的不利影响。关于如何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杨振宁教授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的。他说“温度均论是很有意思的,这是一个比较深的题目。文章很多,不过我没有去研究它。对于这一类问题,我的一般态度是这样的,如果决定去研究它,我就一定从头做起,而且不先去看别人的文章。?…一这样才能很好吸收别人的东西。1959年左右,我和李政道讨论n介子,讨论矢量介子的电磁相互作用。我们从头去做,做了一段时间,就发现别人的文章虽然很多,可是有很多是不对的。做了一年我们成了这方面最大的专家。””。看到杨振宁的研究方法,身为编辑的我不禁想到许多来投稿的研究生的研究方法和他们的研究体会,他们经常说:我f『j不是不用功,仅就这个问题而论在期刊网上我们就读了几百篇,读着读着不是觉得自己写的东西是人家的,就是觉得晕头转向,有力无处使。看到杨振宁的研究方法,也在此兼答一位朋友对我这个编辑的诘难——我的文章资料非常新,再不发就过时了,为什么还不发?如果做学问的确是真理的追求,如果论文的确是真理演进道路中的一个环节,的确不是“很多是不对的”最新沦文的堆积,那么它是不会过时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写于两千年前,研究政治学的不还在看吗?《国富论》写于几百年前,依然是研究经济学的人必读之书。

已有的科学理论对科学家思维定势的形成,对科学家进行想象和探索的巨大牵制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经典理论上升为范式的时期。按照库恩的观点,经典理论是该领域科学的范式。所谓“范式”,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发展的某一时期所形成的,被某一科学共同休公认的并指导科学家研究的观念和思维模式。”o如托勒密的地心说是天文学的第一个范式。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这种范式对科学家进行研究具有推动作用,推动科学家们将想象的触角深入于范式所容纳的范围内的每一个地方,从而使该门学科逐渐发生量变,继续发展。可是,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时候,科学发展就进入到质变时期,也就是进入了所谓“科学革命”时期,这时,范式的局限性就立即显露出来了,严重地阻碍了科学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这种阻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试图把各门科学理论都纳于某一已经成熟的理论范围内。例如19世纪所有物理学家都把古典学看作是全部物理学的,甚至全部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他们孜孜不倦地企图把这一时期逐渐取得全面胜利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也要建立在力学的基础上。其二,就是发现已有的理论有深刻的内在危机,囿于已有信念,不敢创立新理论,试图通过修改已有理论的方式,或者通过设立辅助性的假说的方式,拯救已有的理论。19时世纪末,占典物理学面临着深刻的内在危机,为了维护古典理论,为了维护以太的摇摇欲坠的地位,洛伦兹曾提出了11个假设来解释旧理论同新试验事实之间的矛盾。在拯救旧理论时,他努力的某些结果却不由自主地超出了旧理论的框架。就超越旧理论框架而言,彭加勒比洛伦兹更前进了一步,甚至提出了物理方程对于洛伦兹变换应该具有不变形式的问题。可以说,洛仑兹、彭加勒等人已经走到了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他们没有从根本上摆脱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敲开相对论的大门。爱因斯坦在评价理论标

 万方数据

第2期吴练达: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准时说“理沦不应该同经验事实相矛盾,这个要求看起来似乎很明显,但应用起来却非常伤脑筋。因为人们常常,甚至总是可以用人为地补充假设来使理论同事实相适应,从而坚持一种普遍的理论基础.””I身为科学革命领袖的爱罔斯坦都深受旧理论的巨大引力作用,更何况一般的科学家!

当科学革命的领袖和做出重大理论发现的科学家们的想象已经超出了旧理论的樊篱,创立,新理论或假说时,一般来说,这些新的理论或假说都会遭到思维范式尚在旧理论之内、未能跳出1日理论框架的科学家们的歧视和冷眼,拒不承认它们也是科学大家族的一员。日心说、分子理论、相对论、大陆漂移假说等都受到了这样不公正的待遇。究其原因,当然有许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一般科学家的想象不能超出固有的理论传统。

从科学家接受理论,到展开想象的翅膀创立新理论,再到新理论的产生,传统理论和理论固有的特性一真像幽灵一般紧紧缠绕着科学家们的大脑,甚至企图扼杀新理论于摇篮之中。已有科学理沦固然是科学家们进行想象和创造的基础,但也是绳索,箍制了科学家们的思想。已有理沦与科学家想象之间就像地球与火箭之间的关系,地球是火箭发射的基地,但对于火箭飞离地球有一种抑制作用。

2文学艺术对想象力的培养作用和对科学家心理的调节作用

2.1文学艺术对想象力的培养作用

要进行科学创造就必须要有想象力,如何激发科学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显得异常重要,下面从文艺对想象力培养这个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

文艺作品讲究含蓄,贵在朦胧和混茫。文艺的这一特征要求文艺作晶要给欣赏者留下充分想象的卒间,同时也要求欣赏者带着想象去欣赏文艺作品。毫无疑问,经常欣赏文艺作品能提高想象力,拓宽科学家的思路。钱学森存《感谢,怀念和心愿》一文中称赞他的夫人时说:“下而我还要利用这个机会表示对我的爱人蒋英同志的感澍,……我还要向今天在座的领导和同志们介绍,就是蒋英和我的专业相差甚远,我干什么的大家知道了,蒋英是干什么的?她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也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1时隔14年,已经九十多岁的钱学森先生躺在病床上还念念不忘艺术对于科学创新的作用。“有趣的是加州理工学院还鼓励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后来他还成为一位抽象派画家。我的老师冯?譬门听说我懂得绘画、音乐、摄影这些方面的学问,还被美国艺术和科学学会吸收为会员,非常高兴,说我有这些才华很重要,这方面我比他强,因为他小时候没有我那样的良好条件。我父亲钱均夫很懂得现代教育,他一方面让我学理工,走技术强国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学音乐、绘画等艺术课。我从小不仅对科学感兴趣,也对文艺感兴趣,读过许多艺术理论方面的书,如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我在上海交通大学念书时就读过了。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让我学会了艺术卜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科学上的创新光靠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行,创新的思想往往开始于形象思维,从大跨度的联想中获得启迪,然后再用严密的逻辑加以验证。我已九十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其中包括如何使我们一些一般性的大学接近或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达到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的标准。””’

下面让我们从文学,造型艺术,音乐来具体分析一下艺术贵在含蓄的特征。

美国著名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在论述自己的创作时,把文学作品比喻为冰山,作家只写浮在水面上的那一部分,水面下的部分留给读者去想象,因而文学作品问世以后往往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作者未想到的,而读者想到了。

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由于本身表达形式所限,艺术家只能选用某一时刻,『而且还只能从某一角度来运用这一时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欣赏《拉孔奥》时,只见其叹息,而想象却能听见他哀嚎。

欣赏音乐更需要想象力,因为音乐乃是一门刺激幻想的艺术。通过想象,人们将优美的音符转化为一连串图景和画面。有许多好的音乐作品,只具有一连串空洞无物的、悦耳的旋律。通过这些旋律,欣赏者可以自由地展开自己的想象;有许多哲理性

 万方数据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

的音乐作品,只提供一块洁白的画布,至于在画布上画什么,那要由听者的阅历借助于想象力来决定。有时候,由于听者的心境不同,对一部作品的感受也有很大的差异。

文艺作品没有给欣赏者任何现成的答案,相反,他们却给欣赏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象天地。这就是为什么深受艺术熏陶的科学家,能够想问题更广阔一点,更活一点。要大胆想象,就必须要打破条条框框,要有思维的自由,艺术作品能够为长期生活在逻辑中的科学家提供自由。

艺术不同于科学,艺术可以用不合逻辑的,充满浪漫的精神和方法,去讲述一切新的,充满了疑团的,被禁总的想法和问题。这也给进行严密逻辑思维的科学家提供了便利条件,因为科学创造本身就是利用想象和灵感一下子了解规律的各个方面。

艺术不同于科学,科学虽然允许假设,但它必须基于事实,还要考虑是否与已有理论相冲突,因而科学假说的禁忌太多;艺术提倡奇想,允许自由假设,町以把艺术家对人生的想法,对世界的理解,对大自然的描绘等等,全部囊括在自己的作品中,用以描绘和表现艺术家本人所认定的真理,因而能出现许多内容怪异的作品,描绘出同时代的科学家想象的触角尚未伸到的地方。艺术作品内容的这种超前性无疑会给予科学家以启示,激发科学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爱因斯坦曾坦率地承认,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小说,为他的科学事业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其价值不仅超过了任何一位思想家,而且也超过了他的前辈高斯。大科学家根兹堡曾不止一次地表示过:我读歌德的诗,无数的思维一下冒了出来。

2.2文艺与科学创造的关系

在科学E没有平坦的大道,科学研究中充满了艰辛,因而伟大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的生活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部静谧的田园诗;这种生活往往是与世界进行异常顽强的斗争。即使在最富有成果的工作岁月中,也有过疑虑的日子。在这些日子罩,仿佛得不出任何结果,于是科学家们就不得不与绝望进行斗争。因而要进行科学创造,进行富有远见的想象,科学家们必须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技巧。

欣赏艺术品可以提高精神境界。在现在生活中,人不仅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且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从较低的境界进入到较高的境界。前者体现了人的个性的量的变化,后者则体现了人的个性的质的变化。在生活中,人是通过把握现实的种种关系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关系往往是零散的,驳杂的,模糊的,他们虽然可以潜移默化地对人产生影响,但影响的深度和强度都有一定的局限。艺术作品将现实中的事物关系加以提炼、加_j:=、集中、概括,并按照美的旋律将其熔铸于艺术形象中,从而能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经常阅读和欣赏文艺作品,无疑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科学研究的大门前如同站在地狱的人口处,如何提高精神境界和勇气,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艺术欣赏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它可以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使其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科学家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在进行大胆的设想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失败和艰辛,因而一定会产生苦闷和心境不宁静。只有进行心理调节,才能重新获得推动想象的动力和进行创造性想象所必须的宁静的心境。文艺欣赏町以调节心境,因为艺术作品可以为欣赏者提供一个虚幻的境界,使欣赏者在想象中改变自身与现实的关系,从而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较为和谐的状态。艺术欣赏的具体调节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激发作用。在科学创造中,科学家心里可能处于种种消极状态,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科学创造,艺术欣赏可以在一定程度I二改变这种状态,激发积极心理,改变消极心理。二、代偿作用。在科学创造中,科学家心里可能处于种种不平衡状态。如研究成果难以产生,愿望不能达到等等,这种心理状态的特征是,内心需要强烈,而现实又无法满足。艺术作品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一个适应期需要的虚幻环境或宣泄对象,在想象中获得一种替代性的满足,从而使心理能量获得宣泄或转移,心里的不平衡状态得以改变。许多重大的科研成果和科学理论的取得和创立,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里面包含着科学家数年的心血,有时乃至毕生的精力;它包含着科学家的辛酸和汗水,因而在未能获得成果之前,科学家心里可能会处于不平衡状态,如何改变这种不平衡状态异常重要。在未取得成果之前,借助艺术欣赏改变这种状态应该是很有效的手段。

在论文数量等于研究成果的时代,在把科学家做研究看成鸡下蛋的年代(发育正常的成年母鸡应该年年能够下蛋,于是成熟的科学研究者也应该能

 万方数据

第2期吴练达: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够年年出成果),在论文等于职称进而等于各种待遇的年代,在把科研等同于种庄稼的年代(年年立项,年年结项),还会有多少人像王选那样为了中文激光照排系统苦熬18载呢?科学研究与其说是拼才智,奠如说是拼定力和拼品德。面对各种人为的和非人为的诱惑,能持否?爱因斯坦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所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就通读过《爱因斯坦文集》,就能够记住这句话,但现在才能够理解这句话。在科研体制和职称评选机制不能够改变的情况下,要改变的就是研究者的学术良心和学术品性了,艺术的超凡脱俗的品性应该能够冲淡缠绕在科研机构身上过重的红尘气。

3美——搭建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应该承认科学和艺术在反映世界时是有本质的区别的,但是它们都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科学以求真为动力和出发点,以造福人类即“善”为目的,其体现的美则在理性思维中反映了真与善的当前状态。艺术以求美为皈依,在求美的征程中,形象化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世界的本质规律,是对“真”的形象化的再现,并通过艺术形象的启迪、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作用,来激发欣赏者积极、向上、求善。就二者本身都体现了真、善、美而言,它们是相通的。但是,二者还是有根本不同的,就科学而论,是求真的过程中体现美;就艺术而论,是求美的过程中,再现了“真”。因此,美是搭建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正因为科学是真理的象征,无形中人们在认识科学的创造活动时,忽略_『美的原则对于科学创造的指导作用。曾经有这样一则轶事,有位神童找杨振宁求教,杨振宁问了他许多关于量子力学的问题,这位神童都回答正确。当杨振宁问及这么多有关量子力学的理论你最欣赏哪个时,那个神童却回答不了。杨振宁据此判定这个神童在科研上不可能有什么出息,因为他没有形成自己的“fas把”。”1杨振宁判定在我们看来是100分的好学生没有什么前途,在笔者看来大体基于下列原因:科学虽然是求真的,但科学成果在表现“真”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科学家本人的研究风格,体现了一种需要认真体味才能够发现的美。风格与创造是等价的。凡是能够在科学和艺术领域中可以称为“家”的人,无论在研究和创作时,还是在把自己的成果和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时都有一个或隐或显的“我”在其间,读者往往能够凭借理性和知觉去感受那若有若无却又无处不在的“大家”风范。杨振宁在看狄拉克的文章时,看出了“秋水文章不染尘”,看出了狄拉克强调简约的风格。连欣赏的大家研究成果的水平都没有达到,又如何能够模仿,进而推陈出新呢?喜欢“t*te”某个科学大家的科研成果,吸引欣赏者的肯定不是其科学成果中的“真理”,而必然足其中的美深深吸引了欣赏者,并且这种美暗合了欣赏者本人在学习和研究中形成的“t踮te”。海森堡是物理学大家,杨振宁对其研究却不太欣赏的道理大抵在此。I”1在此值得指出的是,风格之类体现研究和创作者本人的独特性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玄而又玄的东西,可以视之为默会性的知识。这些知识的累积与研究和创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是研究和创作者本人的独特感悟,它总会在研究和创作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导科学家和艺术家。

虽然求真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虽然科学研究一般都要从现象出发,经过实验、唯象理论、再到理论架构这样几个阶段,但求美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对于美的原则的遵循,甚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他认为:使一个方程具有美感比使它去符合实验更重要。狄拉克在1928年的两篇短论文里写下了狄拉克方程,它对于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都给予了新的层面且又极准确的解释。它不仅“无中生有,石破天惊”地指出为什么电子有自旋,而且指出为什么“自旋角动量”是1/2而不是整数。就连海森堡也无法理解狄拉克的神来之笔。狄拉克方程之妙虽在当时立刻被同行认同,但它的另一项前所未有的特性,即“负能现象”却是大家绝对不能够接受的。1931年狄拉克又提出“反粒子”来解释“负能现象”。直到1932年电子的“反粒子”被发现,人们才意识到“反粒子”理论是物理学的另一个里程碑。杨振宁是这样来评价狄拉克建构理论的方式,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进而天才地写出了方程。因为数学美的最高境界是结构美和简洁的逻辑美,所以狄拉克的文章给读者的感觉是“秋水文章不染尘”。海森堡是从实验和唯象理论出发来构建理论的,因为现象和唯象理论是五光十色的,错综复杂的,所以他要摸索,要犹豫,要尝试再尝试,因此他的文章给读者的感觉是不纯的,有渣滓

 万方数据

天津商学院学报2006年

的。。”。

近年来,常常听到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贡献出一个爱因斯坦?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造就一个爱因斯坦除了高超的数学,物理知识外,还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其中艺术素养便是一大因素。如果爱因斯坦对艺术的美无动于衷,人们有充分理由可以怀疑他心中是否能树起科学真理的美学标准。如果爱因斯坦不坚信宇宙是和谐的,是美的,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是有规律的,那么我们有充分的理r}I怀疑他能否创立相对论。就狭义相对论而言,绝对时空的存在破坏了运动的物质与时空的关联,破坏了宇宙的和谐,对于坚持和谐的爱因斯坦而言,这是不能够容忍的。爱因斯坦成名以后,致力统一宇宙中的四种力,也就是统一场理论的研究。虽然爱因斯坦在统一场论的研究中没有取得成果,但是他提出的问题却为物理学家进一步探索指明了方向。在这一方向上,后来者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既有杨一米尔斯规范场,也有温伯格一萨拉姆理论。在统一场问题上,起码现在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所有的相互作用都是规范场。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提出统一场问题,是因为他坚信宇宙的力之间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深深地体会科学研究和科学成果中的美,对于现代科学研究来说非常再要。和谐、优雅、一致、简单、整齐等是科学美中的应有之义,也同样是艺术美中的应有之义。但较之于艺术美而言,科学美的欣赏必须借助于理性。如果要欣赏欧氏几何从简单的前提出发而建构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就必须依靠理性思维的把握。借助于理性的科学美比借助于感性的艺术美的体悟相对要难得多,那么借助于感性的艺术美在一定意义上也构成r在理性?p体悟美的一个阶梯。因此经常欣赏以求美为出发点的艺术对于培育美感的作用也就不言而喻了。诚然,音乐、绘画和文学不会直接教科学家如何去解微分方程,但是却能开拓文化背景,丰富想象力,产生美感和提升精神境界,丰富科学家的生活和调节科学家的心境,从而有助于科学家成为爱因斯坦式的大家。

注释:

①杨振宁曾经看过库伦的文章,发现库伦定j聿和实验的误差达到

30%以上。对此,杨振宁进行了下述评论:“估计他所以写这个公式,~音If分是猜出来的,猜测的道理是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牛顿的公式。藐所以要和大家讲这..点。是因为在所有物理和数学的最前沿的研究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力量要花在猜想上。在别的^而可能也是这样,不过我不太熟悉罢了。当然这不足说可“乱猜,猜必须建筑在过去的一些知识上面,你过去的知识愈正确愈广泛那幺猜到正确答案的可能忭就愈大。”具体可以参见,《杨振宁义录》,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138至l加页。看一看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伦定律,可知杨振宁此言不谬。如果我们对杨振宁的成就有所知的话,那么他在此的评论同样是其研究生涯的深切体会,因为无论是宁称不守恒定律还是杨一米尔斯规范场在没有验证前都不过是猜想而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崽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61

f2]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284,8,10.339.

[3]杨振宁演讲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9:92,129,146,158.158.

[4]波普尔.走向进化的知识论[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01?122—123

[5]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1998?74.

[6]维纳控制论[M].北京:京华m版社,2000:20.

[7]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加03:4,40—85.70

[8]钱学森.感谢、怀念和心愿[N]光明日撤.1991—10一20(1)[9]涂元季钱学森:思考创新的哲理[N].光叫日报,2005—11—22(11.

[10]杨振宁杨振宁文录[M].海口:海南卅版社,2002:303—305。

279~289.

Scien∞,ArtsandhIIagilIation

WUHan.da

(Edit0工ialBoard0fJoun“,Tianjinunive璐竹0fcommerce,TiaⅡjiⅡ300134,china)

Abst瑚ct:scient击cknow】edgeistIIefoundati。nforsciemi8tsexeni“gima垂n丑tiontomakefunhercreation.n日lsore—

s幢ainsthedevd叩‘nentofsciemists’creadonint11ere勰ons0fexte眦趴dthe出amc州sdc0f

th。p工esentknowledge;t一

8emHowever,in“ewofcharact甜stic0f州,hmake8p8ych0109icaladjugtmenttotlIe8cie址ists’imagination趴dthesci?end6ⅢearchInconclusion,吐”profoundcultu朋backgm皿disanecess8ryconditi。nf撕thesciemis伯ⅡkeEillsteiIliall

Keywords:鲁cience;arts;iIna舀nation(责任编辑高俊丽)

 万方数据

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作者:吴练达, WU Lian-da

作者单位:天津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天津,300134

刊名:

天津商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年,卷(期):2006,26(2)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1条)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972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 1976

3.杨振宁演讲集 1989

4.波普尔走向进化的知识论 2001

5.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1998

6.维纳控制论 2000

7.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 2003

8.钱学森感谢、怀念和心愿 1991

9.涂元季钱学森:思考创新的哲理 2005

10.杨振宁杨振宁文录 2002

11.杨振宁杨振宁文录 2002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薛兰兰.张慧英利用语文教学培养艺术生的科学素养-出国与就业2010,""(4)

长期以来,受分科教育的影响,我国从事艺术工作的人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了解极为有限,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的某些方面.因此,对艺术生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不断提高艺术生的科学素养,增进其对科学的理解与了解,应成为艺术生培养中的必修课.语文课堂应该利用语文资源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期刊论文王萌萌科学烛照下的思想睿智——论自然科学知识对鲁迅杂文的影响-科教文汇2010,""(4)

自然科学知识融合在鲁迅创作的艺术世界里,呈现独特的风貌.鲁迅杂文的独特在于以自然科学的理性做"底子",来阐述社会的"飞扬",用自然科学作为批判落后愚昧思想的锐利武器,形成以科学为底色的思想文化批判特色.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潜移默化为鲁迅的思维方式及其行文思路的展开方式,还体现所追求的独特艺术表现方式与审美取向.

3.学位论文苗元华现代教育电视节目画面的美学特征2000

教育电视节目用形象的画面传递知识信息、进行思想教育,因此以画面为主体的美感创造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力图从当前教育电视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观众审美心理及电视传播的特点,研究具有时代特点的电视画面美学特征.现代教育电视节目画面形式美感的创造是表现知识形象的重要手段.创造画面形式美的主要途径有:一,电视艺术造型手段.注重观众的视知觉心理,充分发挥电视摄像、编辑的造型优势.二,不断发展的现代电视技术手段.功能日益完善的数字化电视特技和计算机图像技术,使画面语言更加丰富,并赋予强烈的时代特色.另外,模型的表现优势,也值得重视和发展.三,借鉴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法.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学、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可以从不同方面给予电视画面创作的启示.教育电视节目画面的美学特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目前教育电视创作人员应重视提取和表现通俗、动态、具有知识内涵的知识形象,以创造富有时代特色、观众喜闻乐见的教育电视节目.

4.期刊论文戴吾三.Dai Wusan科学知识的艺术化-科学(上海)2006,58(6)

科学知识的艺术化是指以科学知识体系中的概念、定律、实验、图形等为基础,结合大众的生活经验加以光色、动感的艺术化处理.它充分运用摄影、电脑绘图软件、彩印等技术,以产生引人兴趣的视觉效果,由此丰富了科学传播的形式和内容.科学知识的艺术化易在视觉上引起读者(观众)的兴趣,进而使他们对未知的科学知识产生了解的欲望,并且有助于读者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然而必须注意,艺术化只是一种方法手段,它并不等同于科学知识,如果脱离背景基础,缺少辅助阐释,单就图像的审视甚至可能会产生歧义.

5.期刊论文张明国科学精神与艺术、信仰-养生大世界B刊2005,""(2)

具有科学知识,当然是具有科学的信仰精神的基础.因为只有掌握和了解科学知识,才有助于坚持对科学的信仰,文盲和科盲很难对科学有持之以恒的信仰精神.然而,仅仅具有科学知识,也不能说就能有对科学的信仰精神,即使有,也很难说这种精神会保持到长久,永远不会改变.

6.期刊论文孙令彪张竞生自然美审美模式分析-考试周刊2008,""(4)

张竞生强调择时择景及科学知识和情感对自然审美的重要作用,在具有浓厚乌托邦色彩的美的人生社会艺术设想中指明融入自然的巨大作用,即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在自然中进行才是美的.所以其自然审美模式契合晚于他近半个世纪的环境美学家提出的介入式模式.

7.学位论文田晓梅文化与化学教材的建构2007

本文以文献法,统计数据整理等方法为基础,初步总结了文化的定义和分类;探讨了文化和教材的关系,化学教材中文化的意义,化学教材中文化的分类,文化对化学教材功能的影响;重点探讨了文化对化学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文化对化学教材组织形式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文化和教材的关系教材是课程的物化表现,教材内容是对文化的选择、提升,教材承担着文化传递的任务。教材集中体现了社会规范文化与国家的政策,便于实现国家的教育目标。在学校教育中,教材不仅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和知识的工具。文

化和教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来源;文化传统影响着教材建构;教材建构是对文化的去芜存菁;教材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教材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媒介。

2.化学教材中文化的意义化学教材中融入文化,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育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关注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具有勤奋、坚毅、合作、崇尚科学等优良品德。

3.文化对化学教材功能的影响化学教材中融入文化因素可以更好地体现化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对化学教材中的文化进行分类,分析了各类文化对教材化学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对化学教材组织形式的影响:

1.化学教材中文化的分类

化学教材中的内容来自于文化,是对人类文化的选择和提取,但并非所有的文化都能进入教材建构领域。结合人类学家对文化的分类和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化学教材中文化可以分为语言文化、科学文化、技术文化、历史文化、地理文化、艺术文化、伦理道德文化。

2.文化对化学教材内容选择和组织形式的影响

(1)文化对化学教材内容选择的影响教材中的语言文化应该选取活泼风趣,富有感情的类型;科学文化保证了教材内容知识的逻辑性、严谨性、条理性、科学性、准确性:技术文化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历史文化反映了化学科学发展、化学家们的贡献、化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轨迹等内容;地理文化包括与化学相关的地质、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艺术文化有助于呈现大量的或抽象的或艰涩的内容。

(2)文化对化学教材组织方式的影响科学文化具有一定的逻辑体系。科学知识的逻辑顺序决定了教材章节的编排逻辑顺序;技术文化向学生展示了化学和社会、生活、工业等方面的联系,是理论化的科学知识、定理、规律和现实生活联系的纽带,兼顾学科知识和学生学习心理两个方面;艺术文化、地理文化、历史文化等使得教材知识呈现生动,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化学教材,有助于更好地建构化学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文化的角度来处理化学教材的内容选取和内容呈现,能够全面地展现人类文化宝库中最优秀最精粹的部分,能够灵活地生动地全面呈现出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有效习得,科学素养的全面培养,都是文化影响和熏陶下的结果。因此,必须重视化学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的渗透。

8.期刊论文叶继红.Ye Jihong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8,""(1)

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召开,会议明确了高等音乐教育应该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坚定不移地着眼于提高全民族音乐素养,继承本民族音乐教育传统精髓,面向世界教育发展目标,注重人文与科学知识相结合音乐教师教育,构建高等音乐教育与基础教育发展的有序循环,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理解、有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作为音乐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

9.期刊论文孟志安古诗中的科学知识-知识就是力量2007,""(5)

在浩瀚的诗海中,一些优美的诗篇,不仅使我们获得艺术的享受,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获得宝贵的科学知识.

10.会议论文邵杰.韩永志中国科技馆"分形艺术"展览2001

科技馆或称科学中心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科普教育设施,其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创新是科技馆发展的灵魂,创新具体体现在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上.科技馆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不断推陈出新,将世界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最新动态,转化为参观者易于接受的、可参与、交互形式的展品,使参观者通过操作展品消除对科学的畏惧心理和神秘感,学到最新的科学知识.

展示人类认识自然最新科研成果的"分形艺术"(Fractal Art)展览于1999年3月30日在中国科技馆一期展厅开幕.该展览是展示内容和方式创新的一次实践.本文予以介绍。

引证文献(1条)

1.李怀.张悦基于文化视角对中美教育创新激励的比较[期刊论文]-社会科学辑刊 2008(2)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538082922.html,/Periodical_tjsxyxb200602002.aspx

授权使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bjsydx),授权号:9186a4d1-e5fb-41f4-9b4f-9e4b0144f47e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13日

论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论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 ——诗歌创造中的想象 摘要:艺术创作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无法进行。想象在艺术创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诗歌创作中就是这样,诗歌的言简和意义的丰富深邃之间得以联系起来的桥梁就是想象,这种想象不仅在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在欣赏诗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同样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之中。 关键词:想象艺术创造诗歌 想象在艺术创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象不仅对艺术家所积累的素材,作品所缺环节,能够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作品的趣味性,艺术性,扩大作者情感的书法力度,作家还能够通过想象有效地实现作品整体,人物刻画,特殊效果的目的。艺术创造中需要想象,是通过对过去的感触,感知,表象,印象的认识,在头脑里回忆并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称之为“创造性想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创造中的想象。英国诗人和诗论家柯勒律治在《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中指出:“诗人将人的全部灵魂带动起来……他散发一种一致的情调与精神藉赖那种善于综合的神奇的力量,使它们彼此混合或溶化为一体,这种力量我们专门用‘想象’这个名称。”可见,想象在诗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神思”曾作了形象的描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所说的神思,就是想象。所谓想象,就是再现记忆中的印象或是对印象加以扩大或组合。艺术创作要有独创性,就必须有在人意中又出人意表的想象。所以,古往今来的文论家都很重视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清人方东树说李白的诗歌是“发想超旷”,陆时雍说李白是“想落天外”。诗人艾青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没有想象,诗人就无法在理想的天空飞翔”。 想象是诗人从现实的生活跃入感性天地的最要的催化剂。就像我们读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这样平淡而朴实的诗句的时候,实际上,在这再普通不过的风景之后,隐藏了诗人最自由的想象,诗人其实就是雨中的山果,就是灯下的草虫,诗人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份子,那么他的感受也就是大自然的感受的一部分了。可以说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想象都是在意境的召唤下的想象,而非仅仅为了文辞的华美和寄意的深刻而想象。这种想象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手法,而毋宁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展现的方式。想象带有一种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在想象中可以得到自由的抒发,因而会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现象。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以“春蚕”,“蜡炬”作比喻,在想象中赋予它以人的性格和思想,带上了感情色彩,情与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拟人现象。 浪漫主义诗的想象非常丰富,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主要是通过对蜀道的描绘,在讴歌大自然奇险与瑰丽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追求功业未成的悲愤。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是典雅之美,而是一种动人心魄,别具特色的奇险之美。这种美的意境和形象的形成,是由于诗人调动的独特的艺术手段,对蜀道山川的奇险进行了出色的描绘的结果。是诗人成功地驰骋了艺术想象的结果。应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李白诗歌中的想象是变幻莫测的。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人生短暂浓缩于一天之中,可见想象大胆,思想的活跃性极大。如《古风》,这首诗是李白在洛阳失陷以后写的,其中的想象非常大胆,诗人被排挤,不满现实,想象自己上了莲花山,得到仙女引导,谒见了仙人卫叔卿。这是,诗人似乎已经脱离的凡尘,离开现实世界到了另一个仙境中。可是,诗的结尾笔

想象力的三个源泉

想象力的三个源泉 --科学、艺术与古文化 从科技革命到知识爆炸,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人类社会又步入了想象力经济的时代……何谓想象力?它首先是人类原始的天赋和能力,创造新事物、创新新模式,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更深层上,是突破认知的边界,超越已有的极限,颠覆过去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想象力与科技、艺术、古文化是相通的。 科学等待被推翻、被革新、被打破,科学精神的本质是颠覆、批判、质疑,与想象力的本质相同。科技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在毁灭旧事物、旧制度的同时,创造新的发明、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更能产生新的思想、认识和思考方向。比如看过《人类简史》就会感受到科技到来的震撼,科技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类的需求与好奇心,这与想象力的产生是异曲同工的。不仅如此,科技不仅仅满足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还致力于接地气,具有交互性和实用性,更好的服务人、满足人,让想象力最大化。科技不是呆板的,高高在上的,脱离群众的,而是充满想象力的,是精彩的、与时俱进的,是众创和共享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艺术是天马行空的,是不确定的,是独一无二的,让世界多彩、多变、多元,充满可能性,不再千篇一律、乏味无趣,为想象力提供审美元素和精神价值。科技固然重要,但一味的注重科技发展、忽视艺术,很容易剥夺个性,让社会和人们趋同化、跟风化:电子产品大同小异,相似的外观、相似的功能;城市只有钢筋、水泥、千城一面;更可笑的是,整容和PS技术让明星的脸都越来越像,失去了辨识度……我们的想象力一定程度遭受了人工智能和技术的破坏,艺术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吴良镛先生设计改造的菊儿胡同,就将审美价值融入人居环境,打造的便是传统与现代、艺文与人文融合的建筑艺术;崔自默的《艺术沉思录》更是强调科学之思想、艺术之精神。 古文化为我们提供古人的智慧、思想和经验,打破现代社会的认知,带来差异性的借鉴,让想象力充满魅力。古文化是先人积累的经验,容易和现代社会发生碰撞,产生新的智慧和理念,给创作与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思想用在环境治理中,便创新了生态治理思路;以和为贵、天下大同的智慧运用在文化建设中,便有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当然,古文化的运用不是形式主义、花拳绣腿地说几句古文、穿一身汉服那么肤浅,而是要真正融合到我们的思想、观念中。 由此可见,科学、艺术与古文化是想象力的三个源泉。想象力的获得要借助科学精神,敢于挑战过去、与时俱进,不断攀登新高峰;想象力的丰富要借助艺术,博采众长,多借鉴、多交流,汲取世界上优秀文化成果的养分;想象力的延续还要学习古文化,探索未知、不同的经验,勇于提出新视角、新理念。 想象力服务于个人,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想象力让个体与众不同,区别于他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想象力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为产业模式注入艺术、文化等新动力,提供新思路、新设计,突破历史成绩,创造辉煌成就。未来不仅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更是想象力主导的时代;未来属于想象力、呼唤想象力、借助想象力;想象力创造惊喜、创造奇迹、创造未来!

艺术创作中想象活动的特点(PPT

《文学原理》PPT制作条理 一:艺术创作中想象活动的特点 二:1.世界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凭着神奇的艺术想象,创造了许多优美动人的形象和故事,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又被科学界称为“一个对未来事物的伟大设想者”。【配以凡尔纳的人物图片和他的作品,如《海底两万里》等书的封面。】 2. 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可谓艺术想象集大成之作,读者随书中人物上天宫,入地府,逛仙山,钻海底,腾云驾雾,喷水吐火……【要求同上】 三: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哪一作品不得力于著者充实而丰富的艺术想象?艺术想象在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于文学创作中表现得更为活跃,更为集中,正如高尔基所言:“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 四:艺术想象的特点——逼真性(艺术想象是一种认识活动); 引发性(艺术想象与意志活动的关系); 情感性(艺术想象与情感活动的关系)。 别他性 方向性(略) 变形性(略) 【说明:五——八张制作超链接。】 五:逼真性(艺术想象是一种认识活动) 艺术想象源于现实生活,并以生活积累为材料,即使情节离奇的想象,也是作者对生活体验、理解的结果,或对其前景的设想,因而它具有逼真性。 作品说明—— 1.关于逼真性:“巴尔扎克在燕尾服上缀着钮扣,手持包金头的手杖(穷奢极欲达到了极点),生活得像一位王子,可是同时,他关于贫穷和不幸的刻划,却以可怕的真实令人不寒而栗。如果从来没有被判处死刑,可是他的《囚徒的末日》里,有着多么可怕的、撕裂心肺的真实啊!”这句话充分证实了艺术想象的逼真性。 2.《骆驼祥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典型人物,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祥子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典型,他的这一形象是在老舍所处的时代真真实实存在的。但是为了充实原型,使之更加完整,根据情节需要,又增加了有一定艺术上的创造和添加。如老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境况体现在祥子身上是真切的,但是祥子和虎妞的故事就是为了使祥子形象更加丰满所添加的。 《牛虻》:没有特定的现实人物,只是根据现实生活,形成了某种理想中的形象。 《牛虻》则是和《骆驼祥子》不同途径产生,却共同体现艺术创造逼真性特点的例子。《牛虻》是意大利作家伏尼契的作品。在现实生活中,主人公亚瑟的形象是不存在的,而是跟作者从小关心意大利革命,读《马志尼传》,先后得知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关。这样的人生经历致使她在罗浮宫看到意大利画家克里斯托凡诺的一幅肖像画而在脑海中形成了亚瑟的形象。 3.所以,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六:引发性(艺术想象与意志活动) 艺术想象需要外部自然现象的触发或他人语言描述、图样的示意才能获得,尤其是创造型艺术想象,瞬间发生,更需“触媒”影响,“原型”启迪,因而艺术想象具有引发性。作品说明—— 1.郭沫若对屈原的思想、人格、文才有极深的喜爱和研究,由于当年屈原主张抗秦卫国而 遭到陷害,当时共产党抗日救国却被国民党“围剿”,他被这一相似的历史现象所刺激,

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第26卷第2期天津商学院学报V01.26N022006年3月 Jd唧丑l0fTi鲫iinunivers蚵0fcommerceMar.2006 科学知识、艺术与想象力 吴练达 (天津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天津300134) 摘要:在指出科学知识是科学家发挥想象力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这一事实后,从外部原因和科学知识体系本身的特点两个方面探讨了已有的知识对于科学察发挥想象力进行科学创造的抑制作用,井进一步从艺术自身的特点探讨了其时于科学家发挥想象力和在科学研究中进行心理调节的作用,最后得出深厚的文化背景是产生爱因斯坦式的科学家必备的条件这一结论。 关键词:科学知识;艺术;想象力 中围分类号:B80一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262(2006)02一0004一07 “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而根据科学事实创立假说则必须借助科学家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因而我们完全有理由说没有想象力的科学家是不会有理论建树的,没有想象力就没有科学。爱因斯坦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既然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又能创立新的知识,那么已有的自然科学理论与科学家进行科学创造时所必须具备的想象力究竟是什么关系呢?让人产生联想的艺术对于科学家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又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1科学知识对科学家想象力发挥的抑制作用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广阔地反映世界,而且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世界。任何时代的科学家都是站立在前辈科学家肩上进行科学创造的,因而已有的自然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发挥想象力进行科学创造的基础o;但笔者认为,那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的另一方面,则是已有的科学理论对科学家进行想象产生巨大的抑制作用。1.1外部原因造成了已有的科学理论成为想象力发挥的障碍 科学家都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有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都曾经历过学生阶段。关于做学生时的情景,爱因斯坦深有感触地说“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这种强制的结果使我如此畏缩不前,以致在我通过考试以后有整整一年对科学问题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扫兴。”口3只要有学校存在,任何学校都会有考试的,因而具有爱因斯坦同样苦恼的人还会有。由于教育不当造成已有的科学理论束缚人们思维和想象的情况,杨振宁教授也多次谈到。他指出:中国传统教法要求人们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学,这固然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也会造成中国学生胆小,所谓胆小也就是不敢向新方向迈进。”o而敢于向新方向迈进,敢于大胆想象和联想乃是科学研究的必经之道。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应是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重视的问题。1.2已有的自然科学理论本身对科学家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想象也会有巨大的抑制作用 所谓自然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由科学问题、论证和结论以及讨论所组成的严格的逻辑体系。从形式看,科学理论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因而在接受理论的时候,必须遵循严格的逻辑,一环套一环,这中间不容许有任何脱离该逻辑体系 收稿日期:2005—12—25 作者简介:吴练达(1966一),男,汉,安徽安庆人.编辑,主要从事经济、管理和编辑学方面的研究。 万方数据

论文学作品的想象艺术.

论文学作品的想象艺术 摘要: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都需要想象,古今中外都有对想象精辟的论述。艺术的本质在于触摸生命最本质的东西,并予以审美的救赎,而想象就是强化艺术这一本质的最重要手段,想象是艺术成为艺术的重要原因。在想象的艺术审美境界中,想象的最关键的作用是开拓了人类自由精神翱翔的天宇,守望精神家园就成了想象秉承的使命。 关键词:文学艺术想象艺术创造 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体现在它瑰丽多姿、自由驰骋、创造无穷的想象上。什么是想象?王梓坤先生在《想象的作用》中论述:“想象是以资料为据,但又不拘泥于实际而有极高的抽象性,它是直觉的深化与外延。”这篇文章还引用了列宁和爱因斯坦高度评价想象的重要性、想象的作用、想象的产生过程及与现实的关系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好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历久而弥新,靠的是作家、艺术家奇崛而丰富的想象力。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生命中的想象力,“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所谓想象力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生命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功能,主要是在审美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将各种相关形象、记忆表象加以整合以认识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艺术来到人间,在原始胚胎时,就依靠想象孕育而成。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神人”、“英雄”如盘古等,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都是想象的产物。原始的艺术也都是非常的抽象的,没有想象力,也就没有人类原始艺术的辉煌。比如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青铜器上最主要的形象就是饕餮,其实就是一种文化想象的产物。理解了它就理解了青铜器所蕴涵的文化思想和艺术价值的关键。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原始艺术也是大致如此。人类最早的艺术大都是神话传说,这当然由当时的客观条件决定的,但从创作心理活动来讲,是想象孕育了原始艺术的形象。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摘要》中说明了想象的这一作用:“在野蛮的的低级阶段,人类的高级属性开始发展起来。……想象,这一作用于人类发展如此巨大的功能,开始于此时产生神话、传奇和传说等未记载的文字,而业已给人类以强有力的影响。”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也正如歌德所指出的:“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高真实的假象。”青铜器上的饕餮艺术形象是一头非常狰狞的兽型形象,它没有生物学原型,而是人的心灵创造,心灵以重组变形的艺术手法,通过原始艺术家的想象力而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象。楚文化的显著特点就是因其历史和地理环境而留存着大量的原始巫风,展现了一个浪漫惊艳的想象世界。《九歌》显示了一个神的族谱,把楚国神谱系按照阴阳五行四方图式进行编排。葛兆光认为《九歌》神谱实为楚文化系统,而这个实际上是楚文化融合周文化、齐文化的结果。无论是齐或楚,这里展现的其实是一个从远古就存在的天地四方观念与原始人类艺术想象结合而来的新的景观,这里真正重要的不是一种古而有之的汉文化的精致结构,而是在这个结构基础上所想象出来的那些神奇的艺术形象和能够想象出来那些心灵的东西。在屈原的《招魂》里,我们仍然看到一个天地四

艺术想象力

艺术想象力:郭沫若的想象力是无比丰富、变幻莫测而出人意料的。 形象特色:以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和大胆的夸张等多种艺术手法,创造出特色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呈现出宏大、壮阔、神奇、清新而又耐人寻味的特点。 艺术创新:不仅体现在他打破了旧体诗传统的格律,而且因为他创造出一种豪放不羁、自由而灵活多样的新形式。其次,每首诗的诗节划分与诗行长短、节奏与韵脚也都是自由的、不拘一格。语言的华美多彩与新鲜生动是极富有艺术表现力的。骆驼祥子的艺术特 色 首先,骆驼祥子的语 言特色,一方面表现 在俗白浅易、简洁明 快的北京下层百姓 日常口语的运用上, 另一方面表现在“京 味儿”十足的幽默语 言的运用上。其次, 骆驼祥子的作品结 构也是相当讲究的, 总体上小说以祥子 为坐标设置了一套 坐标体系。从纵向上 看,以祥子进入北平 城以后“三起三落” 的人生经历为线索, 展示了他全部的悲 剧史;从横向上看, 以他为轴心向四周 层层扩展,形成了一 种彼此互补的艺术 张力。再次,在展现 人物内心活动时,老 舍往往把描写、叙述、 议论融为一体,把作 者的感情倾注其中。 主题:家的情节大家 都非常熟悉,以高觉 新与鸣凤,高觉新与 钱梅芬、李瑞珏的爱 情故事作为情节发 展的主干,揭示了封 建宗法制家庭的罪 恶及青年一代的反 叛。 人物形象-高觉新 觉新是新旧世代交 替的产物也是新旧 力量争夺的对象。觉 新具有双重人格,他 是一个青年,他接受 过五四新思潮的影 响,对新思想能够理 解,具有理性认识, 具有个性自由的现 代意识,他清醒地认 识到是旧家庭和旧 礼教夺去了他的青 春,因而同情弟弟妹 妹的反抗;但是长房 长孙的地位又使他 深受传统家族文化 的浸染,在感情上仍 对旧家庭有所依恋, 无法割舍宗法文化 所强调的“孝”及伦 理持家的责任与使 命,旧的生活法则已 深入他的心灵深处。 封建主义伦理道德、 旧意识的沉重的十 字架,已经将他的生 命活力和棱角消磨 殆尽,造成了他委曲 求全的懦弱顺从的 性格。既是旧制度、 旧势力的捕获物、牺 牲品,又不时自觉不 自觉地充当旧制度、 旧家庭的维护者。 艺术成就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 象:巴金运用对比、 类比、自比的方法, 将人物放在日常生 活琐事中加以展露, 为读者塑造了一系 列生动鲜明的人物 形象。 浓烈的青春抒情性: 巴金以热烈悲郁的 抒情风格,集中描写 了青年人的希望、信 仰、热情、恋爱、寂 寞、痛苦、幻灭,颇 能打动青年读者的 心。 对人物心理、情绪的 剖析和内心活动的 深入挖掘:用两千字 的篇幅描写了鸣凤 投湖前哀诉无门的 心理。作家透过鸣凤 的内心看她起伏的 思绪,又透过鸣凤的 内心看周围的世界。 <雷雨>主题 通过描写一个以周 朴园为代表的带有 浓厚封建色彩的资 产阶级家庭内部的 矛盾冲突,以及周鲁 两家复杂的人物关 系和感情纠葛,揭露 了旧家庭的腐朽、污 浊和罪恶,反映了被 侮辱与被损害的不 同女性的不幸遭遇 和悲剧性命运,从而 暗示了旧家庭和旧 制度的崩溃是不可 避免的。同时,剧作 也展示了作者对人 的生存状况和人性 奥秘的困惑和追索。

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

论绘画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 本文要探讨的是绘画艺术创作构思的性质和形式,这个问题是古人相当重视而今人相对漠视的一个学术问题。在今天的绘画活动中,关于创作构思状态的研究、使用和描述,已是少有人谈及。剩下的只有技法、笔法。就连水墨丹青是怎样完成了由想象到意象、由意象到形象这个连续变轨的制作过程,似乎也不太有人关注。 有质无形的构思过程 艺术创作的构思,肇始于想象。想象的本质是“无中生有”,往往是一句话、一个题目、一缕情感、一个物象甚或是什么都没有,都可能成为“想象”的动力源。而想象一旦依据某种“暗示”活动起来,就马上进入一种完全的自由状态。想象的飞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到达千年之前。万里之外。其速度和质量完全是随心所欲,纵横六合。如果没有想象。就没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震人心魄的诗句了。这种想象运用到创作构思上,要受“情”和“志”的统辖。“情”是感觉。是创作者的个性。“志”是心志,是思想。想象要受思想的统辖,才能够使想象在主题的范围内飞腾,不是胡思乱想。想象必受了个性的影响,因而形成创作者个人的风格。 想象既然要受个性及思想的统辖,那么把想象运用到构思和创作上去。这种思维活动就是有意识、有目的、有主题、有轨迹的一个过程,因而是有质的。文学与绘画,道之同源,多可互通。南朝文艺理论家刘勰曾这样描述构思活动:“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平?故思理为妙,与物游。”(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章》)构思的奇妙,使得精神能与外物相交接。而外物则是靠耳目来接触,是有形有质的存在,而构思本身却是有质无形的一种活动过程。说它有质,是因为它能够根据想象去完成一个高质量的思维过程,并使之转化成为一个有个性有情感的艺术作品。说它无形,是因为这种构思活动只是一种潜意识活动,是毫无形体可以临摹的。“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章》)。想象开始活动,各种各样的想法纷纷涌现,要在杂乱无章的构思中把那些无序的念头整理得中规中矩,要在虚空中去刻镂那些尚未成形的艺术形象。质也好,形也好,都只是构思者的一种虚拟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文字来作出如实的描述的。尽管如此。这种构思中的想象活动。却是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创作: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 无质无形的转化过程 构思,启动了想象。想象,充满了构思的全过程。但想象不是构思的目的,构思的目的是要完成对想象的定位、选优和组合配置。只有这样。创作构思才能由初级想象升华为带有创作灵感的初级意象,初级意象再经过创作者的艺术加工,最终成为一个艺术形象。由想象到意象这个转化过程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创作者艺术才思的迟速异分。这个转化过程,是无迹可寻的。虽然由无象到有象的转化是由构思者主持掌控,却是无质无形的。譬如气之成云,水之成波。很有点水到渠成、自然升华的意思。尽管这个过程是无质无形的,但始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催化生成作用的是创作者的才识学养以及他所构思的主题。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有一首题为《画竹》的诗:“四十年间画竹枝。日间挥洒夜间思。剔尽冗繁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后世许多习画者在诠释此诗时曲解者甚众。其中,“日间挥洒夜间思”一句,大多意为“白天观察竹子,晚来作画”。唯独没有想到“挥洒”是运笔。而“思”是构思想象。

想象力与创造力

1、开发我们的想像力,动画片一般都充满奇思妙想,对我们想像力的开发非常自然,又为我们所乐于接受,还可以帮助我们忘记现实中的不愉快经验。 2、可以培养我们的幽默感,滑稽、幽默是动画片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受动画片的耳濡目染,就算学不会创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学会欣赏幽默带给我们快乐,看动画片的痴迷程度,狂热地模仿动画里的人物,谁能说我们不快乐? 3、满足我们的求知欲,我们的好奇心和兴趣会越来越大,在看动画片中,我们能找到很多问题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动,易为接受,印象深刻 4、净化我们的心灵,优秀动画片都宣扬真、善、美,提供一些可供模仿的模样和行为规范,促进我们是非观念的形成,培养我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造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发散思维当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了个人的创造能力。其行为表现有3个特征:1.变通性。思维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不易受功能固着等心理定势的干扰,因此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新观念。2.流畅性。反应既快又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观念。3.独特性。对事物具有不寻常的独特见解。聚合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所谓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定论的原理、定律、方法,解决问题时有方向、有范围、有程序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既需要发散思维,也需要聚合思维。任何成功的创造性都是这两种思维整合的结果。创造力与一般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智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智力水平过低者,不可能有很高的创造力。另外,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也有密切关系,综合多人研究的结果表明,高创造力者具有如下一些人格特征:兴趣广泛,语言流畅,具有幽默感,反应敏捷,思辨严密,善于记忆,工作效率高,从众行为少,好独立行事,自信心强,喜欢研究抽象问题,生活范围较大,社交能力强,抱负水平高,态度直率、坦白,感情开放,不拘小节,给人以浪漫印象 人没有幻想是不行的,人类如果没有幻想过像鸟儿一样飞翔,就不可能登上月球;人类如果没有幻想过乌托邦就不会有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 我的观点是,你有多大的想象力,你就会有多大的成就。 绝大多数的人是埋头生活的,没有什么目的地游荡着,随波逐流。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对未来的多样性想象,如果你有,那么你就会比别人更早地进入为一个目的而奋斗的阶段,别人还在山下徘徊的时候,你已经开始登山了。你怎么能不比别人登得更高呢?

不重视艺术教育:将损害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和一个民族想象力和创造力

不重视艺术教育:将损害一代人的心灵世界和一个民族想 象力和创造力 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不重视德育,损害 的是一代人的道德水准;不重视智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 认知水平;不重视体育,损害的是一代人的身体健康;而 不重视艺术教育,损害的则是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损害的 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想象力和创造力。 ——柏拉图(引自原文)美国国家教育科学院在对1999-2000学年度与2009-2010学年度的艺术教育进行对比研究时,做过一个有5万多本科毕业生参与的问卷调查。其中 有一个问题是:“什么知识最有用?”回答的结果颇为耐人寻味。毕业1-5年的答案是“基本技能”,毕业6-10年的回答是“基本原理”,毕业11-15年的结论是“人际关系”,而毕业 16年以上的则提出:“艺术最有用”。[12] 这一调查,与其说是人们对自我成长经验的总结,不如说 是这个时代对艺术教育越来越急促迫切的呼声。那么,艺 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究竟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呢? 一)对个体而言,艺术教育是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 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特别需要强调的

是,艺术教育在个体生命的早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 发生学的角度看,儿童与艺术最近,每个儿童都拥有一颗 艺术的心。儿童就是天生的艺术家。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 着游戏的精神和艺术的心灵。游戏则是连接儿童与艺术的 最佳通道。研究发现:儿童幼时的游戏程度,直接决定其 成长的质量。因为通过艺术的教育,能开发儿童的游戏和 艺术本能,能使儿童感知到世界的多种形式,如线条、声音、韵律等。正因为如此,一些有远见的教育家主张,在 7-14岁期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学校生活的主旋律。所以,没有艺术和游戏陪伴的儿童,是孤独不幸的;没有艺术和 游戏的童年,是黯淡无光的。如果一个孩子丧失了内心的 艺术本能,人性意义上的“死神”就会降临。 从人的个体成长的整个过程来看,艺术教育是全面提升个 体素质与能力的主要路径。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人的认知能力。人的认知能力是人首 要的、基本的能力,也是形成其它能力的基础。智识教育 强调的是逻辑的、理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人的左脑。艺术教育则侧重于直觉的、感性的认知能力,更多在开发 人的右脑。从脑科学角度来说,艺术,协调着人的左右脑,使两者既保持相互的平衡,又在相互促进中得到提升和发

想象力:艺术创作的本体精神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始终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历久而弥新,靠的是作家、艺术家奇崛而丰赡的想象力。也就是说,文学艺术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是生命中的想象力,“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所谓想象力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生命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心理功能,主要是在审美过程中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将各种相关形象、记忆表象加以整合以认识对象和创造新形象的能力。 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文论家都对这种奇异的能力做过精辟论述和精彩阐发。意大利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家维柯曾把想象当作诗性智慧的主要推动力,认为如果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诗人的创作,更不会有诗性智慧的诞生。维柯解放了想象力,他认为,想象力不是其他任何之物的女儿或仆人、侍从,而是一种独立存在、拥有独立价值的能力。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力”。[1]马克思在《路易士•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想象力,这个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这时候已经开始创造出了还不是用文字来记载的神话、传奇和传说的文学,并且给予了人类以强大的影响。”[2]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谈到希腊神话时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的这些话,适用于一切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创作正是借助于想象,把客观的现实生活形象化。正因为这样,所以高尔基直接把想象看成是艺术的思维,说:“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3]因此,我们认为想象力是一个人精神的灵魂和艺术创作得以产生的精神力量,即艺术创作的本体精神。它是文学艺术给人以诗性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强有力地揭示文学艺术的情感体验与文化意蕴,并不断努力超越庸常的社会现实,是体现作家艺术家精神深度与思索广度及其艺术意念与品位的核心素养。 想象力的本质属性是情感性、自由性与生命性,就是挣脱一切现实秩序对人类精神束缚羁绊,为恢复生命内在的自由活动而努力。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或作家正是以这种艺术想象力作为主要而且是基本的思维模式,通过想象力的发挥和延展,来推进积极自觉的表象活动,催生作家内在的形象系统不断急剧变化和生成,从而创作出真实而深刻的艺术作品来。创作中的想象力作为一种极富创造精神的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由性和任意性,突出体现在对客观时空局限的完美超越和对情感对象的“身与物化”。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家或作家的想象力逸出心灵的束缚,在广袤的大地上纵横驰骋,完全不受客观物质形态的限制,可以灵活地消解空间阻碍,自由地跨越时间距离,奔突驰骋,无拘无束。我国古代的文论家对创作想象力也有过隽永含蓄而又精辟的论述,陆机曾经在《文赋》中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生动地形容了艺术想象力超越时空的特性。最为人乐道的乃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的艺术构思中对想象机制的生动描绘:“文之思,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由于艺术想象不受时间空间阻隔与限制,艺术家可以在无限的时空中自由联想,任意驰骋想象的翅膀,以便能达到与天地万物符应契合的自由境界。无论是想象奇特的《山海经》,如“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之类的描述,还是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历来都被看作想象力表现尤为突出的典范性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孙悟空大闹天宫、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诗句,“六月飞雪”“春花冬开”的传说,都不必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与约束,不必符合客观世界的真实,因为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也是想象力的功用使艺术的精神魅力得以呈现和拓展。法国著名作家乔治•桑在《印象与回忆》中曾坦言:“当创作活动展开后,想象力高度活跃起来,我有时逃开自我,俨然变成一棵植物,我觉得自己是草,是飞鸟,是树顶,是云,是流水,是天地相接的那一条水平线,觉得自己是这种颜色或是那种形体,瞬息万变,去来无碍……总而言之,我所栖息的天地仿佛全是我

论艺术家与想象力

论艺术家与想象力 发表时间:2018-10-15T09:59:08.54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中作者:董书昀[导读] 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且“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且“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因素都可能在某一时刻某一地点激发其想象力创造力,对艺术创作活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何为艺术家,何为艺术家的想象力呢?本文就摄影艺术家及绘画艺术家以及他们富含想象力的作品进行探究,论述想象力之于艺术家的重要性。 艺术家的想象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结合创作实践,《艺术原理通论》作者康尔认为,艺术家的想象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种能力:一,想象力是一种超越常规,建立联系的能力。二,想象力是一种弥补缺憾、移花接木的能力。三,想象力还是一种肆意生发、无中生有的能力。以上三点恰巧与摄影艺术、雕塑艺术与早期绘画艺术作品中的想象元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下面深入其中展开来论述: 一、想象力是一种超越常规,建立联系的能力。 在1912年,巴黎的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最早将剪贴从手工艺引入艺术的领域,乔治?勃拉克在立体主义的影响下开始尝试拼贴做画的形式,将若干看似有关联实际并无什么关联的元素拼贴到一张画布上作画,发挥艺术的想象力将各元素之间建立联系,表达一种固定的主题或引发一种观众的情绪,有时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某种情感,如孤独、快乐、痛苦、酸楚等。 无独有偶,在1826年摄影术发明以后,摄影艺术家们也开始对拼贴这种形式进行无数的尝试,后来就有了摄影蒙太奇的概念,蒙太奇以现实的碎片化为线索,描述了作品的构成阶段,这个构成阶段同时也是艺术家激发、运用想象力的阶段,通俗的讲就是通过拼接、组合等方法,把多个艺术元素组合在一起,产生其超越本身的含义,起到“1+1大于2”的效果。 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认知,将元素建构成一种超越常规的叙事表达,使没有联系的物件建立起新的联系这便是艺术家想象力不断的源泉。艺术家的这种想象是超越时间空间的、超越理性规范的,是感性认识的最终极表达。 二、想象力是一种弥补缺憾、移花接木的能力 生活赋予艺术家的素材永远是残缺的,然而优秀的艺术家拥有巧手,具备将残缺化为完美的能力,在雕塑艺术中,最早期人们使用根雕、石雕,后来进入现代文明,雕塑艺术转为塑料、不锈钢等材质,当代艺术家王长明运用想象力,将远古时期的雕塑文化融合当代艺术中的精粹,将家乡太湖的太湖石进行材质上的转换,其雕塑作品是用不锈钢拓模太湖石而制成,巧妙将传统与当代嫁接,让它们形成对照、冲突与和解,并以此来诠释当代中国的文化景观。其次,不锈钢是工业时代和消费时代的标志,用它来拓模被中国文人赋予诗情画意的太湖石,这里的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也非常耐人寻味,材料转换也是雕塑的常用手法,这样一来,这一件雕塑作品似乎又可以称之为一件装置艺术品。单论太湖石,不能称其为艺术,而单论不锈钢也很难将其与艺术挂钩,通过艺术家王长明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开发,将材料结合,弥补两者各自的不足,最终形成了一件优秀的艺术品,这种情况在艺术界屡屡皆是,艺术与其他领域其他媒介的跨界融合是当今一大趋势,而艺术家“移花接木”的能力某些情况下也决定了艺术家的艺术境界。例如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达利,其代表作《记忆的永恒》中各个画面元素之间看似毫无关联,荒诞的表达下却融合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将心理学嫁接到了自己的绘画表达中,完成了很好的融合,被艺术史记载至今。而《时间的永恒》这一作品中三部扭曲的钟表,也无不体现了艺术家达利的想象力,跳跃出常规思维,摒弃传统画法与传统钟表样貌,用具有生命力的表达来完成自己内心的书写。因此,在创作中强化对于想象力的剖析与阐发,显得尤为重要。而这种“移花接木”的能力便是想象力中的点睛之笔。 三、想象力还是一种肆意生发、无中生有的能力。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若能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便是最佳的创作状态,但多数时候会遇到创意枯竭、思维瓶颈期,在这样的时期,艺术家需要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结合生活,为产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常常要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在有无与虚实之间转换游离,在诸多当代艺术作品中就充斥了许多荒诞、观念的元素在其中,在完成作品之后,参与到展览的过程中观展者可能不能在第一时间领悟到创作者的意图,无法将各个元素之间的逻辑与联系清晰梳理出来,这就是源于艺术家肆意生发的创作刺点,艺术作品的个性化表达是私人性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拿观念摄影来举例,通常一幅好的观念摄影组照作品旁边都会配备一篇成熟的文案阐释创作思路,艺术家通过这种形式告诉观众在画面元素的组合中他们是如何进行“无中生有”的编辑的,将他们的想象思维进行言语化和符号化的表达更有利于提高观众接受这件艺术作品的速度、挖掘认知这件艺术品的深度。引用《艺术原理通论》一书中的例子,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有五个字:“凡三往乃见”,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五个字变成了五千字,到了扬州评话《三国》中,这段故事被演绎成了五万字,不仅情节更加丰富曲折,还增添了许多生动鲜活的细节,充分显现了曲艺大家王少堂先生肆意生发、无中生有的能力。艺术家的创意思维想象力如同一棵大树的枝杈,大树是否枝繁叶茂,关键还是看艺术家在艺术灵感上向外延伸的能力。 总的来说,艺术是自由的,没有框架的,雅俗共赏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名艺术家,继而创作他们眼中的艺术作品,这是源于艺术的包容性,它不拒任何人与门外。但在当今这样的量贩生产艺术品的大环境下,艺术品味的好与坏,雅与俗很大情况下取决于艺术家们的自身修养与想象力,一个艺术家的视野宽广与否也决定了艺术家的高度,是着眼眼前生活的柴米油盐还是放眼国际形势的风云剧变,是注重物质性原理还是注重思维跳跃的灵活性都是由艺术家自主选择且自由支配的,而作为理论支撑,能否具备超群的想象力是整个创作过程的核心,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想象力,才能不断创造出更灵活更开阔的艺术品。

《艺术想象力》阅读答案

《艺术想象力》阅读答案 《艺术想象力》阅读答案 文章来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艺术想象力是指艺术家在孕育意象过程中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的能力。当艺术家通过艺术敏感获得创造的 动力时,即开始了艺术想象。 试看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 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 时已惘然。”从这首诗中,可以推测出李商隐在孕育此 诗的意象时,想象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首先,触物而发:“锦瑟无端五十弦。”想到年华逝去,岁月苍苍; 其次,这一感受引发了他许多类似的体验,也许是读书 时看到什么内容有感而发,也许是生活中偶然有所触动,具体内容是什么,是很难解析的;再由这些体验引发了 过去的所见、所闻、所读、所历的无数生活场景,在想 象中联成一体。于是庄生晓梦、杜鹃啼血、沧海珠、蓝 田玉这些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内容就总汇到一块了。这 些内容可以不合逻辑,不合日常生活的真实,可以天南 海北,可以远古今朝,可梦幻可真实。它们组合在一起 烘托出了李商隐这一刻最强烈的感受:“此情可待成追

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种深切的无奈便是作者真真 切切体会到的人生的真谛。这样一个构思过程,就是李 商隐发挥艺术想象力而创造意象的过程。 艺术家在意象孕育中充分调动自身经验中的一切可 感的事物、场景、情感,围绕其艺术感悟主旨而组合为 整体艺术意象的能力,就是艺术想象力。在这种想象中,由艺术敏感所激发的意象逐渐发展、形成。 艺术想象力不同于日常的逻辑思维能力,它可以超 越抽象的概念、判断、推理,超越正常的逻辑时空,以 艺术的感悟主旨为根本,形成独特的心理时空和情感逻辑,来引发、整合心理意象。歌德曾说:“作为诗人, 我的方式并不是企图体现某种抽象的东西。我把一切印 象接受到内心,而这些印象是感性的、生动的、丰富多 彩的,正如我活跃的想象力所提供给我的那样。我所要 做的不过是用艺术方式把这些印象融汇起来。”需要强 调的是,艺术想象力不仅能够唤醒和引发丰富的形象, 而且能够将其融合。这种融合的基础就是作者的感悟主旨。作者的感悟主旨规划着情感与形象的流向与总合, 形成艺术意象的灵魂。黑格尔曾将情感作为凝聚意象的 核心。不过需要进一步指出,这种核心不仅仅是情感, 它比情感更深一层,是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体味生活、 反省自身所得到的感悟主旨,它既是艺术家聆听到的世

所有的艺术创作...阅读答案

(安徽卷)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则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的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的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的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的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的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