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

江西省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习题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2、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是在战国时期的哪本著作()

A、《说文解字》

B、《礼记·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论语》

3、我国古代,也是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

B、《论语》

C、《思想图》

D、《孟子》

4、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反映了哪个阶段的教育思想()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现代教育制度

5、“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哪个时代的等级制度()

A、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明清时期

6、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

A、普陀罗种姓

B、刹帝利

C、吠舍种姓

D、僧侣祭祀

7、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是()

A、教育理念

B、教育形式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8、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9、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

A、《爱弥儿》

B、《巨人传》C《教育漫画》D、《理想图》

10、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

A、智者派

B、历史学家

C、大儒派

D、毕达哥拉斯学派

11、主张“兼爱”的是以下哪种学派()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2、《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要体现了()

A、启发式教学

B、因材施教

C、循序渐进

D、教学相长

13、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昆体良

14、古希腊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柏拉图

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哪本著作()

A、《民主主义与教育》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漫画》

16、提出“泛智教育”的著名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17、卢梭的《爱弥儿》体现出的人性论是()

A、白板论

B、性恶论

C、性善论

D、性三品学

1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A、费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康德

1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20、1939年,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的是()

A、凯洛夫

B、马卡连柯

C、赞科夫

D、巴班斯基

21、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教育学讲授纲要》

D、凯洛夫《教育学》

22、“杀婴制”属于下列哪个时代的制度()

A、古代制度

B、古代雅典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埃及

23、教育的特殊形式是()

A、犯人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集体教育

24、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25、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著作的学者是()A、陶行知B、梁漱溟C、杨贤江D、蔡元培

26、古代制度,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是()

A、《吠陀》

B、《圣经》

C、《心经》

D、《楞严经》

27、我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哪一年()A、1978年B、1986年C、1988年D、1992年

28、《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

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29、我国唐代的“二馆六学”主要体现了什么特点()

A、民主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垄断性

30、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福禄倍尔

31、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在教育的起源上是根据()

A、劳动起源论

B、神话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D教育心理起源论

32、在西方,被认为是第一部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

B、《大教学论》

C、《雄辩术原理》

D、《普通教育学》

33、“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

A、《老子》

B、《学记》

C、《劝学篇》

D、《大学》

34、著名的“白板说”是由英国著名学者谁提出的()

A、卢梭

B、斯宾塞

C、培根

D、洛克

35、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

A、巴班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36、首次详细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学》

37、“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的谁提出来的()

A、拉伊

B、梅伊曼

C、狄尔泰

D、杜威

38、“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哪个国家的教育特征()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代希腊

D、古代埃及

39、我国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是在()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0、《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41、“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是下列哪个学派的主张()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42、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是()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柏拉图

D、培根

43、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是()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卢梭

D、赫尔巴特

4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由居学”出自于()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老子》

45、规范教育学的建立通常以赫尔巴特的哪本著作作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

C、《政治学》

D、《普通教育学》

46、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基础上,对儿童的教育年龄作了划分的学者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47、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什么的发展()

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目的

D、教育价值

48、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

A、学校的出现

B、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

C、阶级社会产生

D、文字的产生

49、古代以儒家“五经”为教育内容,“五经”是指“诗”“书”“礼”“易”和什么()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春秋》

50、我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废除于哪一年()

A、1901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11年

5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下列哪个学派的发明()

A、阴阳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52、“君子之教,喻也”体现了教学的启发式原则,这一句话出自()

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53、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请问“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A、保罗朗格朗

B、杨贤江

C、杜威

D、孟禄

54、提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一观点的是古希腊学者()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维多利亚

55、《民主主义与教育》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的代表作()

A、康德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凯洛夫

56、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在哪一年()

A、1986年

B、1993年

C、1995年

D、1996年

57、在西方,最早提出对学生进行和谐教育的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卢梭

58、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的古希腊哲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伊拉斯谟

59、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思想家是()

A、卢梭

B、康德

C、斐斯泰洛奇

D、洛克

60、下列教育思想家中,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用于教学上的是()

A、杜威

B、斐斯泰洛奇

C、赫尔巴特

D、康德

61、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什么放在首位()

A、智慧

B、礼仪

C、学问

D、德行

62、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A、孟禄

B、洛克

C、卢梭

D、利托尔诺

63、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再什么中实施()

A、学校

B、社会

C、家庭

D、自然

64、在下列哪部著作中,提出了学习的过程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65、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当时最受重视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

A、法学

B、宗教

C、修辞

D、七艺

66、先秦时期,并称“显学”的两家是()

A、儒家、墨家

B、儒家、法家

C、儒家、道家

D、道家、法家

6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8、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的形式公布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学制

69、汉语中最早将“教”和“学”连用的《孟子。尽心上》是什么时期的著作()

A、汉代

B、战国

C、魏晋南北朝

D、唐朝

70、“八股取士”的考试形式在哪个朝代确定()

A、汉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71、“学在官府”是哪个朝代文化教育上的主要特征()

A、商朝

B、汉朝

C、西周

D、秦朝

72、1905年,清政府成立中央教育行政机关,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管理机构()

A、国子监

B、学部

C、教育部

D、大学院

7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74、是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的核心思想()

A、人文主义

B、自然主义

C、科学主义

D、进步主义

75、古代教育以培养武士为目的,特别重视儿童的体育和军事训练()

A、雅典

B、斯巴达

C、埃及

D、印度

7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式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77、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78、在中国,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教育著作是()

A、《对教育方针的意见》

B、《新教育大纲》 C 《教学与发展》D《民主主义与教育》

79、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80、前苏联谁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C、凯洛夫D、申比寥夫

8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哪本书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育论点》

82、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83、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8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什么相隔离()

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85、教育史上两大对立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86、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昆体良

D、苏格拉底

87、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88、被周恩来称为“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布尔什维克”的人民教育家是()

A、徐特立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中国,奴隶制社会初期的早期学校称为()

A、庠

B、序

C、学

D、校

E、馆

2、我国古代的《四书》是指()

A、《大学》

B、《老子》

C、《中庸》

D、《论语》

E、《孟子》

3、下列属于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功利性

B、刻板性

C、阶级性

D、世俗性

E、道德性

4、古代担任教师的有()

A、僧

B、吏

C、农

D、巫

E、商

5、古代雅典教育的特征有()

A、教育内容单一

B、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C、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D、培养忠实的军人

E、强调军事体育训练

6、14世纪掀起的文艺复兴对欧洲教育的影响有()

A、促进了教育的世俗性

B、促进了教育的人文性

C、有利于科学教育的发展

D、增加了新的学科内容

E、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

7、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

A、教育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形式

E、教育技术现代化

8、《学记》中主要体现出的教育问题有()

A、教育原则

B、教育方法

C、教育内容

D、教育形式

E、教育目的

9、以下著作和作者匹配正确的有()

A、《政治学》——亚里士多德

B、《父母必读》——马卡连柯

C、《爱弥儿》——洛克

D、《雄辩术》——昆体良

E、《巨人传》——拉伯雷

10、下列思想家中,属于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有()

A、蒙田

B、伊拉斯谟

C、维多利诺

D、格里诺

E、拉伯雷

11、下列思想家中,属于自然主义思想家的有()

A、卢梭

B、裴斯泰洛奇

C、夸美纽斯

D、伊拉斯谟

E、格里诺

12、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特征,可以将教育历史划分为()

A、封建社会的教育

B、原始状态的教育

C、古代学校教育

D、近代教育

E、当代教育

13、古代学校教育诞生的基础和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文字的产生和广泛应用

C、出现了一批脑力劳动者

D、社会经验、知识足够多

E、人类进入阶级社会

1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阶级性

B、重视社会生产实践

C、个别教育

D、简介经验

E、重道德修养

15、古代十八大教育的特征有()

A、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B、教育方法严厉

C、培养有文化修养的政治家

D、教育内容单一

E、培养忠于统治的军人

16、近代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A、国家加强干预

B、重视教育立法

C、教育的世俗化

D、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E、教育的多元化

17、原始形态的教育,其主要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有()

A、口耳相传

B、实践示范

C、唱歌

D、舞蹈

E、社会生活

18、杜威主张的使用主义所提倡的教育观点有()

A、以书本为中心

B、以儿童为中心

C、在做中学

D、学校即社会

E、以教师为中心

19、教育学在最初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论》

D、卢梭的《爱弥儿》

E、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0、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21、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哪几个阶段()

A、义务教育

B、、前制度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E、终身教育

22、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包括以下哪几个步骤()

A、助产术

B、定义

C、启发

D、苏格拉底讽刺

E、诱导

23、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是()

A、有教无类

B、学而优则仕

C、学不躐等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E、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4、以下各项中属于《学记》里的内容的有()

A、“君子之教,喻也”

B、“学不躐等”

C、“不陵节而施”

D、“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E、《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25、当代教育呈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包括下列哪些因素()

A、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

B、人口结构的改变

C、经济的发展和竞争

D、科技的进步

E、文化生活的变迁

26、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

A、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紧密

B、义务教育更加普及且年限延长

C、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

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E、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7、文艺复兴后出现了很多人文主义思想家,他们都很重视教育问题。请问下列选项中哪些是他们的教育主张()

A、关心儿童,强调教室要尊重儿童的个性

B、重视体育和美育

C、主张扩大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加新的学科内容

D、主张通过教育使人类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E、注重希腊文、文法及修辞的教学

28、洛克主张绅士教育,他提出绅士应该具备的品质有()

A、德行

B、智慧

C、胆识

D、礼仪

E、学问

29、下列教育家中,提倡“教育遵循自然”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梅伊曼

D、斯宾塞

E、康德

30、下列教育家中,提倡“教育遵循自然”主张的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康德

E、裴斯泰洛奇

31、下列不属于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有()

A、功利性

B、刻板性

C、阶级性

D、世俗性

E、道德性

32、古代埃及发展到中王国时期,教育达到鼎盛。当时的学校有()

A、宫廷学校

B、职官学校

C、文士学校

D、僧侣学校

33、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

D、从做中学

E、以书本为中心

34、下列选项中,哪些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A、孟禄B、洛克C、沛西.能D、利托尔诺E、卢梭

35、“四书”中的《中庸》,指出学习的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分别是()

A、博学之

B、审问之

C、慎思之

D、明辨之

E、笃行之

36、墨家认为,对于知识获得的途径,有()

A、亲知

B、闻知

C、见知

D、行之

E、说知

37、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他强调()

A、以书本为中心

B、以学生为中心

C、以课堂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E、从做中学

38、以下个选项中属于《学记》里的内容的有()

A、“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由居学”

B、“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君子之教、喻也”D“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E、“学不躐等”

39、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

A、公立教育崛起

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C、教育的世俗化

D、重视教育立法

E、教育的终身化

40、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家的许多教育主张是很值得研究的。下列选项中哪些是道家的主张()

A、“弃圣绝智,弃任绝义”

B、“无为”

C、“道法自然”

D、“兼爱,非攻”

E、“性相近,习相远”

4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

A、科举制的废除

B、新式学校的兴办

C、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的颁布

D、教育部的成立

E、全国教科书委员会的成立

42关于教育的多元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B、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C、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

D、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等

E、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3、关于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发展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职业教育收到普遍重视

B、政治道德教育呈现国家主义特征

C、平民教育行动、进步主义教育行动普遍展开

D、教育在数量上获得很大发展

E、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

44、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他所理解的“自然性”指()

A、不被社会和环境所歪曲,不受习俗和偏见支配的人性

B、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有着相同的自然性,应该受到同样的教育

C、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D、要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E、他对自然性的强调到了与现代文明相对立的程度

45、关于凯洛夫的《教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B、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知道

C、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D、该书对我国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E、在师生关系方面,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46、关于非制度化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B、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C、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D、相对于制度化教育,它改变的是教育形式多喝教育理念

E、终身教育就是承认教育

47、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格朗

B、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C、是对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D、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E、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48、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图》中。在这本书里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

A、武士

B、哲学家

C、教师

D、军人

E、劳动者

49、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多元化

50、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艺”是指()

A、四书

B、文法

C、修辞

D、辩证法

E、论语

51、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容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52、下列学科从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是()

A、教育哲学

B、教学论

C、教育科研方法

D、学校管理学

E、外国教育史

53、教育学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有()

A、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

B、凯洛夫的《教育学》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斯宾塞的《教育论》

E、卢梭的《爱弥儿》

54、50年代以前,苏联主要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及论著有()

A、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B、凯洛夫《教育学》

C、克卢普斯卡姬《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

D、巴班斯基《教育过程最优化》E马卡连柯《教育诗》

55、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三个中心”,即()

A、教师中心

B、活动中心

C、儿童中心

D、课堂中心

E、书本中心

56、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又()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E、自然形态的教育

57、《论语》中记述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有()

A教学相长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E、长善救失

58、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

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

B、实科教育思想

C、教育性教学

D、自然主义教育

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59、杜威实用主义所提倡的主要教育观点有()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儿童为中心

D、课堂为中心

E、从做中学

60、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有()

A、陶行知

B、徐特立

C、蔡元培

D、杨贤江

E、朱熹

6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著名教育家及论著有()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E、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62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

B、公益性和免费性

C、科学性

D、国际性

E、终身性和未来性

三、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认为,动物没有教育,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来源于生物起源说。()

2、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传递经验的一种特殊形式。()

3、中国古代对教育的字义偏重于教育方法,而西方则偏重于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4、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改变就是教育形式。()

5、库姆斯是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

6、建构主义学习知识观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

7、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8、我国古代,最总的学校教育形式称为“序”。()

9、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0、墨家认为,对于知识的获得,只要有“亲知”、“见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11、苏格拉底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1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代表作《理想国》中。()

13、人文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认为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

富有个人特征的人。()

14、夸美纽斯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15、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使得教育学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16、终身教育就是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17、两次世界大战以后,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

18、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知识就是道德”。()

19、人文主义教育家伊拉斯谟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20、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学科,首先是在英国得到建构的。()

21、赫尔巴特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四阶段观点,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2、信息化、社会化、终身化、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

23、杜威是使用主义代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

24、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

25、孔子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家,他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学记》中。()

26、现代教育制度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7、“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等级制度。()

28、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僧侣祭司处于最高级。()

29、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更重要的改变时教育理念。()

30、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孟子。()

31、《爱弥儿》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

32、在西方,最早的教育工作者被称为智者派。()

33、儒家学派主张“兼爱”()

34、古希腊提出“助产术”的著名思想家是柏拉图。()

35、《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6、制度化教育的核心标志是学校的出现。()

37、我国于1903年废除科举考试制度。()

38、学校教育始于奴隶社会末期。()

39、“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印度的教育特征。()

40、夸美纽斯首次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41、“杀婴制”属于古代斯巴达的制度。()

42、德国是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43、古代印度,《楞严经》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的著作。()

44、我国于1988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45、在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学者是杜威。()

46、在西方,《大教学论》被认为是第一步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现代教育学著作()

47、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

48、《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49、墨家学派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

50、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闻名。()

5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由居学”出自于《孟子》。()

52、卢梭是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的哲学家。()

53、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主要是教育目的的发展。()

54、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55、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描述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被人誉为古希腊

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

56、赫尔巴特在《教学与发展》论述了教学的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57、德国梅伊曼最早提出“实验教育学”这个术语。()

58、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59、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夸美纽斯。()

60、《理想国》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

61、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八股文。()

62、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

63、培根是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

64、在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

65、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教育家。()

66、“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巴班斯基。()

67、“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凯洛夫。()

68、在世界教育史上杜威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69、在世界教育史上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70、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诗、书、射、乐、礼、数”。()

71、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是癸卯学制。()

72、孟禄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73、利托尔诺是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74、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御、书、射、乐、礼、数”。()

75、“藏息相辅”、“善喻”、“长善救失”等教学思想首次提出在《大学》。()

76、杨贤江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77、陶行知是我国最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78、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人分成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和劳动者。()

79、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

80、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被人们称赞为“第一个新式学校的教师”。()

81、中国近代第一个在全国推行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82、战国时的儒家学派提出了“兼爱、非攻”的主张。()

83、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和苏格拉底“助产术”同开东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

84、卢梭提出了著名的教育思想“泛智教育”。()

85、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他最早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

在大学里进行讲授。()

86、赫尔巴特提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应是哲学和心理学。()

87、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

88、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处于最高级的是刹帝利。

()

89、在西方,培根首次把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来。

()

90、在1993年,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91、首次详细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92、英国著名学者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思想,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

他的著作《爱弥儿》上。()

93、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并提出在进行绅士教育过程中,应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

94、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学者。他主张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并提出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

95、洛克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中实施。()

96、在古埃及学校中,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

97、在先秦时期,墨家和法家并称“显学”。()

98、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

99、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当时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根据是《四书》()

100、宋代以后,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内容已不再是科举的内容。()101、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教育的最高目。()

102、卢梭认为人为地、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顺其自然、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103、洛克认为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因此他很重视国民教育。()104、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105、在古代印度,教育控制在佛教和印度教手中。()

106、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就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

107、伊里奇是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

108、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109、“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话”称为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一大趋势。()

110、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西欧进入基督教和封建世俗专权紧密相连的时期,骑士教育受到重视并且有着专门的教育机构。()

111、与古代斯巴达教育相比,古代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方法比较灵活,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112、中国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论著《学记》是《礼记》中一篇。()

113、孔子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114、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将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在教学()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2、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

A、科学技术

B、政治经济制度

C、文化

D、生产力

3、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25%

B、28%

C、33%

D、36%

5、影响受教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的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6、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制度化

B、系统化

C、体制化

D、全面化

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8、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什么的制约()

A、生产力水平

B、生产关系

C、国家的社会制度

D、自然环境

9、学校生活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师生的交互作用

B、学生个人的身心发展

C、同伴群体的影响

D、社会的影响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生活方式

1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2、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什么()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文化

D、文化

13、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14、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1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理想思考

16、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而网络教育所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A、“兴趣选择”

B、“价值取向”

C、“成功秘笈”

D、“工作需要”

17、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这一特征突出表现在()上

A、所使用的教材和传递的教学内容

B、教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C、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

D、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18、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19、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互补性、()

A、理想性

B、多样性

C、瞬时性

D、外显性

20、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21、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学校教育

B、调查研究

C、职业培训

D、社会研究

22、将成为21世纪先导的是()

A、生物技术

B、信息技术

C、新材料技术

D、新能源技术

23、学校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24、下列非正式性或非组织性更明显的一种文化是()

A、学校文化

B、校园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25、下列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文化是()

A、校园文化

B、学校文化

C、学生文化

D、精神文化

26、学校生活中一个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同伴交往

B、师生交往

C、家校合作

D、生生交往

27、一个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方式是()

A、基础教育

B、高等教育

C、成人自学

D、终身学习

28、能够跨越年龄、跨时空的教育是()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成人教育

D、网络教育

29、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

A、制度文化

B、组织文化

C、学校传统

D、物质文化

30、信息革命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

A、普及高等教育

B、普及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大众化

D、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1、下列选项中,不受政治经济制度影响的是()

A、教育领导权

B、受教育权利

C、教育目的

D、教育结构

32、教育的经济功能受()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

D、文化传统

3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3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

3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

36、“金字塔形”的等级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3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3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进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39、规章制度属于学校文化中的()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组织和进度文化

C、教师亚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进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

41、下列()不是学生文化的成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

42、学生文化的特征是()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43、“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现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型

C、生产性

D、未来性

44、国家教育资格考试制度是由()来规定的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行政机关45、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包括()

A、教育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

C、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和各科教学法

46、曾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阶段的教育是()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47、“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应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具有()的特点

A、崇尚书本,呆读死记

B、学校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C、等级性

D、阶级性

48、基础教育包括()

A、小学

B、小学、初中

C、小学、初中、高中

D、幼儿园、小学、初中

49、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A、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5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生

B、教师

C、学校的观念文化

D、校园设施

5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文化和科学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52、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53、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一个国家盛衰强弱的关键因素是()

A、科技

B、经济

C、综合国力

D、教育

54、我国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法》的时间是()

A、1957年

B、1982年

C、1986年

D、1990年

5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促使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

是()

A、学校教育

B、高新技术的应用

C、科学理论的产生

D、完善的社会制度

56、在康德看来,标志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变的是()

A、教育

B、文化

C、国家的建立

D、学校的出现

5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出的

A、邓小平

B、毛泽东

C、胡锦涛

D、周恩来

58、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

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59、()以后,文化概念正式进入到人类学家的研究范畴

A、18世纪9 0年代

B、20世纪50年代

C、19世纪50年代

D、19世纪90年代

60、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其中不包括()

A、国家的权利机构

B、国家的经济力量

C、国家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D、科学技术

61、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取决于()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

C、生产力

D、文化

62、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

A、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B、培养人

C、巩固国家政权

D、促进文化延续

63、()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A、教育内容

B、教育形式

C、教育方法

D、课程目标

64、古代斯巴达教育主要以()为主

A、“四书”、“五经”

B、读、写、算、音乐教育

C、军事教育

D、社会教育

6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

A、教学形式

B、教育管理体制

C、教学策略

D、教育原则

66、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

A、《宪法》

B、“教育法”

C、《教师法》

D、《义务教育法》

6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B、促进社会民主

C、培养需要的人才

D、是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68、()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A、科学技术

B、生产力发展

C、政治经济

D、文化

69、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统治者

B、培养劳动者

C、促进人的发展

D、培养军事人才

70、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横向教育结构的是()

A、初等教育

B、普通教育

C、技工教育

D、职业教育

71、进入()以后,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复杂多样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结构的复杂多样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72、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纵向教育结构的是()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73、在古代中国,学科设置主要是哲学、政治、伦理、()以及语言、文字方面的课程

A、宗教

B、数学

C、自然

D、物理

7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不断涌现,生物工程、光电纤维和()等陆续进入课程领域

A、新能源的开发

B、新材料的运用

C、电子计算机

D、天文

75、古代社会学校的教学方法主要是()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76、()在考察生产劳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时,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A、马克思

B、恩格斯

C、毛泽东

D、邓小平

77、“人类创造的各种形式的符号”,属于文化的哪种形态()

A、观念形态

B、物质形态

C、活动形态

D、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78、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物质形态的是()

A、文物

B、民族价值观

C、古建筑

D、工艺品

79、以下各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的内容的是()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价值规范体系

D、自然环境

80、()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A、教育

B、科技

C、政治

D、自然

81、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

A、教育方法

B、教育理论

C、教育原则

D、教育方针

82、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什么层面()

A、物质层面

B、精神层面

C、制度层面

D、人文层面

83、()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A、保存、传递文化

B、传播外来文化

C、整合、控制文化

D、创造新文化

84、以下不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观念文化的是()

A、校训、校风

B、校歌、校旗

C、办学宗旨

D、国家课程

85、()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A、观念文化

B、课程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86、()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A、观念文化

B、课程文化

C、物质文化

D、践行文化

87、()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A、社会文化

B、学校文化

C、社区文化

D、网络文化

88、()是学校文化的主体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89、学校()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确立诚信价值观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教师文化

D、学生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文化的成因有()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的影响

C、师生的交互作用

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政策的制约体现在()

A、是否实行义务教育

B、是否允许个人办学

C、是否确定重点学校

D、教师的任免

E、制约教育的结构

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

B、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C、制约教育的结构

D、制约教育的内容

E、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促进社会改革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

D、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E、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5、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A、过渡性

B、非正式性

C、多样性

D、互补性

E、循环性

6、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制度文化

C、学生文化

D、学校精神文化

E、班级文化

7、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哪几种基本成分()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价值成分

D、学校精神成分

E、群体成分

8、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是指()

A、传递和深化文化

B、教育可以促进民生

C、构成文化本体

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9、教育的功能是()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E、社会功能

10、下列描述属于“网络教育”特点的有()

A、“平等的”开放式教育

B、兴趣选择

C、跨年龄段教育

D、跨时空教育

E、“金字塔”型的教育

11、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包括()

A、组织形态

B、组织体系

C、规章制度

D、角色规范

E、班级管理

1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的巨大的,尤其是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它的标志是()A计算机 B 机械化 C网络技术、 D数字通讯、 E、生物工程

13、社会经济制度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对教育的领导权()

A、国家的权利机构

B、国家的经济力量

C、国家法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D、科学技术

E、文化传播

14、社会政治经济利用其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如:()

A、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免

B、审定课程标准

C、审定教学指导纲要

D、审定教材 E教师的培养、聘任和晋升

1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C、决定教育宗旨和目的

D、决定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E、教育促进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

16、教育结构复杂多样,主要是有()的复杂多样决定的。

A、生产力结构

B、就业结构

C、生产部门结构

D、教育目的

E、教育内容

17、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教育促进文化延续

B、教育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C、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D、教育促进社会民生

E、教育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8、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

A、制约社会的教育目的

B、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

C、影响教育内容和学科的设置

D、影响教学方法、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E、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9、教育结构从横向上,分为()

A、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技工教育

D、初等教育

E、高等教育

20、教育结构从纵向上,分为()

A、中等教育

B、职业教育

C、技工教育

D、初等教育

E、高等教育

2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着()

A、教育内容

B、科学的设置

C、教学方法的改革

D、教学设备的改革

E、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22、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使得各国学校开设了()

A、哲学、政治

B、伦理、宗教

C、数学、物理

D、历史、地理

E、语言、文学方面的发展

2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领域进入了课堂,包挎()

A、生物工程

B、光电纤维

C、电子计算机

D、政治

E、自然

24、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

A、生产关系

B、生产方式

C、生产资料

D、劳动力

E、劳动对象

25、一下个选项中,属于文化的内容是()

A、语言符号体系

B、知识技术体系

C、行为习惯体系

D、价值规范体系

E、信仰宗教体系

26、文化存在的四种形态,是指()

A、物质形态

B、观念形态 C活动形态 D、人的心理、行为形态 E、游离形态

27、文化的活动形态,指精神创造物化在物质产品中,如:()

A、学术活动 B社会设施 C、文物 D、古建筑 E、工艺品

28、文化的活动形态,具体指()

A、民族的心理素质

B、学术活动

C、艺术活动

D、思维方式

E、社会生活方式

29、文化的人的心理、行为形态,具体指:()

A、学术活动

B、社会生活方式

C、学术机构

D、精神风貌

E、大众娱乐机构

30、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和整理主要依据:()

A、社会需要 B科技的发展 C、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 D、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 E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31、教育作为文化形式,反作用于文化整体,其意义表现在:()

A、保存、传递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B、教育传播外来文化,孕育、创造新文化,促进文化变迁

C、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合一体,增强文化自身凝聚力

D、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民生

E、教育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2、教育对文化传播具有独特的优势,表现在:()

A、对传播内容加以选择类型

B、教育过程可随时接受反馈,避免文化失真

C、可大范围进行文化传播

D、传播者值得信赖

E、传播者和受着可建立稳定关系

33、观念文化其主要形式是:()

A、办学宗旨B、育人目标 C、校训、校风 D、师生管理 E、教学管理

34、学校文化可以分为:()

A、观念文化

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

D、践行文化

E、课程文化

35、学校文化的践行文化包括:( )

A、学术研讨

B、教育教学活动

C、管理机制的运行

D、后勤管理

E、教学管理

36、学校文化的作用表现在:()

A、生产和传播先进文化

B、推进学校管理改革

C、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D、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E、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37、学校文化的特征表现在:()

A、是一种组织文化

B、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C、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D、是具有互补性

E、具有非正式性

38、影响学生文化的因素有:()

A、家庭因素

B、学生个人的心身特征

C、同伴群体的影响

D、师生的交互作用

E、社会媒体的影响

三、判断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学校教育应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参加具体的政治运动,执行具体的政治任务。()

3、一个国家的民主程序直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与国家的教育无关。()

4、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5、教育的规模,速度与生产力水平同步发展。()

6、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机构的变化。()

7、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

8、科技革命的影响,更强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9、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了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10、社会经济制度利用其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影响和控制教育,左右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

11、国家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的审定,体现了社会经济制度通过国家的权力机构直接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12、国家权力机关可以通过控制教育经费,直接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3、国家颁发的各种关于教育的政策法律规定,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通过经济力量控制教育领导权。()

14、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受教育权的决定方式。()

15、在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力和机会。()

16、社会生产力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17、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直接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18、教育根据统治阶级需要建立教育目的,因此教育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

19、古代斯巴达教育以读、写、算、音乐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20、我国古代学校教育重在“四书”、|“五经”,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1、在教育的发展史上,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历来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管理体制。()

22、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既有中央的集中,又有地方的灵活。()

23、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任何影响。()

2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只是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25、教育通过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而成为一种现实的政治力量()

26、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人才的培养。()

27、学校历来就是宣传、灌输、传播思想的阵地,因此,统治阶级应该对学校的言论严加控制。()

28、一定的教育是由一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但归根结底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

29、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则教育就越进步。()

30、教育目的受社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此不受生产力的制约。()

31、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在确定培养人的规格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32、教育的发展不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33、教育机构从横向上分、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

34、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我国的教育结构呈现出单一的形式。()

35、社会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

36、进入19世纪以后,生产力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复杂多样化,带来了学校教育结构的复杂多样。()

37、教育结构从纵向上分为,初、中、高三级教育体系。()

38、近代社会以前,教育结构主要是单一的普通教育,造就的是社会的官吏。()

39、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40、教育结构从横向上看,分为普通、职业、师范、高等、成人等教育。()

4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发展,为学校教学内容提供了客观条件。()

42、在古代中国,学科设置大多是与社会生产力直接联系的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课程。()

4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生物工程、光电纤维、电子计算机等陆续进入了课程领域。()

44、生产力的发展,又对人的培养提出了需求,要求能够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45、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各学校开设了哲学、伦理、宗教等课程。()

46、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教育内容和学科的设置。()

47、由于时代不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学校的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也各不相同。()

48、学校的教学方法、学校的组织形式、教育设备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49、工业革命以后,大面积的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

50、可以说,即使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51、在现代化的今天,衡量劳动力的大小,只要衡量一个劳动者智力的高低。()

52、恩格斯在考察生产劳动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时,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

53、生产力是由作为人的因素的生产资料和物的因素的劳动力构成。()

54、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55、劳动者不论是体力的改善还是智力的提高,都要靠教育去完成。()

56、由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但却不是一种高效的再生产。()

57、由学校教育过程实现的科学知识再生产是一种无限的永恒的再生产。()

58、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教育单位,同时也是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59、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作品属于文化的物质形态。()

60、狭义的文化专指精神文化。()

61、人类社会先有了教育,而后才形成了文化。()

62、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一定人类文化的表现。()

63、由于我们无法确定指明文化包括哪些领域,因此也不能确定教育是否包括在其中。()

64、教育可分为两个紧密相联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

65、教育活动隶属于文化的精神层面,教育理论隶属于文化的制度层面。()

66、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还会反作用于文化整体。()

67、传播外来文化、促进文化变迁,是教育的基本职能。()

68、教育可以整合、控制文化,使文化结为一体,增强文化自身的凝聚力。()

69、教育所选择的文化,一定是文化的精髓,应该毫无疑惑的接受。()

70、教育对文化的保存和维持,主要是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来实现的。()

71、班级授课制度有利于大范围地进行文化传播。()

72、从一定意义上讲,教育过程就是创造文化的过程。()

73、教育在传递、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就是一个简单复制文化的过程。()

74、由于文化涉及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显得杂乱无章,教育很难整合文化。()

75、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引导儿童变化定向,并使文化结合为一个整体。()

76、从性质上说,学校文化总体上属于显性的文化,对人有着重要教育意义。()

77、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就等于物质,是关于对物质的态度和方式。()

78、精神文化的核心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过程。()

79、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表现。()

80、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办学效率起着关键作用。()

81、践行文化是指学校在创造物质文化的精神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行为。()

82、学校的发展规划属于学校文化中的物质文化。()

83、学校文化是产生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基础。()

84、学校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学习型社区组织。()

85、育人目标属于学校文化中的践行文化。()

86、校规校纪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

87、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

88、学校文化本身的特点就是吸收外来先进的文化。()

89、学校里面的物质建设,仅仅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

90、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

91、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所倡导的一种新的课程文化形态。()9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强调了教师行为的规范的重要性。()

93、泰勒认为文化标志着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的转变。()

94、教师文化有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的特征。()

95、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96、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意识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97、“金字塔形”的等级制度教育制度属于社会教育。()

98、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生产。()

99、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教育同社会关系的客观规律。()100、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3、遗传因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4、小学阶段的教育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以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5、下列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B、教育始终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C、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D、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6、与学生主体内涵不一致的特点是()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7、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8、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求,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发展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9、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是()

A、荀子

B、孔子

C、孟子

D、老子

10、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1、主张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属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观点。

A、内发论

B、白板说

C、外铄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2、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体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3、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14、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15、“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6、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7、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18、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19、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0、人对环境影响的接受过程是()

A、积极的过程

B、能动的过程

C、被动的过程

D、主动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22、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2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系统性

B、能动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24、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25、中国“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墨子

C、孔子

D、荀子

26、提出“白板说”的是()

A、华生

B、洛克

C、卢梭

D、格塞尔

2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教育工作要抓住关键期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D、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2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事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0、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的()

A、条件

B、关键

C、重要补充

D、唯一因素

31、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32、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

A、创造

B、学习

C、生殖

D、思考

33、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提出来的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34、“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5、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36、“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37、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因素

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教育

3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

A、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的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的思想和目标

39、一般来讲,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年期

40、“人是唯一需要受教育的动物”,这是()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1、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2、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43、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A、可能性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44、“性善论”、“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合论

45、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

D、真、善、美

46、“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7、“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什么特点提出的()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

D、分化和互补的协调性

4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49、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和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0、教育对社会的促进归根结底还是要实现()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人的发展

D、文化的发展

51、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人是()

A、荀子

B、洛克

C、孟子

D、华生

52、下列认为人的身心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教育者是()

A、威尔逊

B、格塞尔

C、弗洛伊德

D、华生

53、个体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高到低、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54、格塞尔所做的双生子爬楼梯的试验,证明儿童的发展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成熟

55、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人的主观能动性

56、人的主观能动性最高层次的活动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7、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讲是()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58、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

A、发现人的价值

B、发掘人的潜能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59、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是()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格赛尔

D、华生

60、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

A、发挥求异思维

B、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鼓励想像

D、改善知识结构

61、创新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

A、灵感和求异思维

B、求同思维

C、逻辑思维

D、定向思维

62、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

C、科尔伯格

D、皮亚杰

63、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是()

A、良好的情绪

B、强烈的好奇心

C、健康的大脑和神经系统

D、正确的人生观

64、自我意识发展趋向于成熟阶段是()

A、初中生

B、高中生

C、大学生

D、成人期

65、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A、基因复制

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

D、直接环境

6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67、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A、自身的内在需要

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

D、个体理想目标

68、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

D、综合论的观点

69、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70、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71、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72、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7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74、“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7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考试用书

76、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7、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79、心理断乳期是指()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0、危险期是指()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81、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向导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82、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儿童中心说

B、遗传决定论

C、环境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83、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

A、预见性

B、目的性

C、创造性

D、选择性

84、人的身心发展的状态和程度是()

A、生长

B、发展

C、成长

D、成熟

85、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A、教育

B、社会环境

C、遗传

D、个体主观能动性

86、“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87、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C、促进文化的发展

D、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88、美国心理学家()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A、威尔逊

B、孟子

C、格赛尔

D、弗洛伊德

89、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90、()认为“所有其他的能力,包括道德都受成长规律的支配“。

A、威尔逊

B、孟子

C、格赛尔

D、弗洛伊德

91、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认为对于人自身的因素,是需要改造的。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孟子

92、肌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3、前苏联心理学家()接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A、维果茨基

B、马可连柯

C、凯洛夫

D、蒙台梭利

9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家庭活动

95、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96、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格赛尔

D、威尔逊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

A、内发论

B、成熟机制

C、多因素交互作用论

D、外铄论

E、平衡理论

2、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包括()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精神活动

D、思维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洛克

E、威尔逊

4、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

A、身体状况的剧变

B、内心世界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觉醒

D、独立精神的加强

E、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

5、对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说法的有()

A、环境对个体发展有的影响可能是消极的

B、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

C、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D、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E、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看多种可能

6、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C、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为一定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D、成熟在高级心理活动中起到作用

E、成熟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条件

7、以下属于个体差异性的是()

A、男女性别差异

B、幼儿与少年的差异

C、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

D、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成方面的差异

E、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

8、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发展的功能包括()

A、引导和培养、塑造个体发展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学校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9、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使人认识并发挥自身潜能

C、发展人的精神力量

D、形成人格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10、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划分的阶段包括()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E抽象运算阶段

11 主张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教育力量()

A 、孟子B、荀子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12一个人的发展能否达到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是()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成熟

D、个人的学习态度

E、人的主观能动性

13、学校教育个体发展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认识前提是()

A、对人的潜能的信任

B、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C、对人性的了解

D、重视社会实践队人的发展价值

E、重视主题的自我意识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

A、面向全体学生

B、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

C、抓住关键期

D、做好阶段间的过渡

E、提出高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要求

15、格赛尔的行为发展量表所指的四个领域是()

A、运动

B、适应

C、语言

D、个人——社会交往

E、思维

16、社会环境包括()

A、物质条件

B、社会关系

C、社会意识形态

D、文化

E、经济

17、教育应以人为本,下列选项中反映这一要求的是()

A、尊重个体的尊严

B、培养个体的批判意识

C、教师身体力行

D、鼓励学生肯定自己

E、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1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A、遗传素质

B、成熟

C、环境

D、学校教育

E、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9、发生认识揭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有()

A、感知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E、命题运算阶段

20、中学教育要培养学生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重要的是()

A、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引导学生的控制力

C、培养健全的人格

D、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E、重视家校联系

21、少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体型巨变

B、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C、神经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性开始成熟

E、骨化过程完成

22、青年期生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发展速度进入相对平稳阶段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成

D、第二性征出现

E、体型巨变

23、青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B、情绪、情感不仅丰富而且复杂,意志趋向于成熟

C、自我意识发展逐渐趋于成熟

D、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

E、热烈追求理想,开始探索人生意义

2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有()

A、洛克

B、华生

C、格赛尔

D、康德

E、高尔登

25、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A、主体活动的创造性

B、主体活动的计划性

C、主体活动的预见性

D、主体活动的目的性

E、主体活动的选择性

26、人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表现为()

A、个性包括共性

B、个性排斥共性

C、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D、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E、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27、身体的发展包括()

A、个性特征共性

B、体质的增强

C、肌体的正常发育

D、社会性的发展

E、成熟程度

28、人的心理成熟的表现为()

A、独立思考能力形成

B、性机能成熟

C、较稳定的自我意识形成

D、身体发育正常

E、个性形成

29、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表现在()

A、同一方面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速度不同

B、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

C、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D、不同儿童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

E、不同时代儿童成熟年龄不同

30、下列哪些现象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A、盲人一般听觉灵敏

B、早慧的儿童常常晚年平常

C、失去双手的人可以用口来写字

D、数学成绩好的儿童语文成绩却很差

E、坚强的意志能帮助人战胜肢体残缺

31、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

A、洛克

B、华生

C、格赛尔

D、高尔登

E、孟禄

3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峰期是()

A、新生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青春期

E、成年期

3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E、个别差异性

3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A、规范发展方向

B、加速个体发展

C、具有延时发展价值

D、开发特殊才

E、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5、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A、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B、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C、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创新性

D、个体身心发展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E、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6、下列人物中持内发论的观点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弗洛伊德

D、洛克

E、华生

37、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

A、男女性别的差异

B、身心的所有构成

C、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倾向上

D、知识结构上

E、知识水平的差异

38、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个体的器官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B、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

C、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D、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E、人的先天素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

39、按照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大环境

D、小环境

E、人文环境

4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层次包括()

A、学校活动

B、生理活动

C、心理活动

D、社会活动

E、家庭活动

41、人的力量包括()

A、身体力量

B、社会力量

C、家庭力量

D、网络力量

E、精神力量42、人的根本力量在于精神力量,因为()

A、创造和使用工具,增强生存能力

B、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满足人的需求

C、认识自己和改善自己,发展和完善人自身

D、每个人都有自己潜能

E、具有整体性和独立性的人格

43、青年期的生理发展特征有()

A、身体发育基本成熟

B、性机能的发育基本成熟

C、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善

D、认识能力有了深入的发展

E、自我意思发展逐步趋于成熟

44、中学教育应注意的问题有()

A、重视人生观教育

B、重视安全教育

C、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

D、加强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E、培养稳定而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45、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

A、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B、情感和意志的不断发展

C、自我意识觉醒

D、独立精神加强

E、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46、少年期的生理发展特点有()

A、体型巨变

B、性开始成熟

C、精神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D、对异性的好感与爱慕

E、身体机能迅速健全

三、判断题

1、人的身心发展只需学校教育而无需社会实践。()

2、外铄论者一般不注重教育的价值。()

3、一个遗传素质优良的儿童一定会转变为知识和才干优异的人才()

4、我们既要注重大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要注重小环境的影响()

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发挥的无条件的()

6、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向的任务可形象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7、洛克的“白板说”是内引论的典型代表。()

8、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把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截然分开,就是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9、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10、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和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11、遗传素质能使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

12、面对人的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教育是无能为力的()

13、在个体发展中,小环境的作用更直接,所有教育者应更注意小环境()

14、如果个体对环境保持积极态度,就会客服环境中的消极阻力,扩大发展空间()

15、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没有系统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

16、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

17、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条件的()

18、学校教育影响的发挥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19、人是一种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有机整体,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

20、个体身心发展就是指个体的身心两方面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1、人的身心发展只是注重学校教育就可以了()

22、人可以自我选择、规则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因此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创造性()

23、个体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

24、人的身心发展是社会实践中实现的,人的身心不是消极被动的,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动性()

25、教育在青少年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要受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26、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格赛尔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27、内铄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28、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持内发论的观点()

29、人身的每个阶段对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全程性的意义()

30、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1、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32、瑞士心理学家科尔伯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

般规律

33、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

34、在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特殊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35、标志个体心理方面成熟的主要标志是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36、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37、社会环境是人类自然环境基础想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38、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39、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40、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制约着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起着主导的作用()

41、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42、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因此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导的作用()

43、遗传决定论认为遗传是决定人的发展的惟一的因素()

44、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性机能成熟,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45、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46、成熟是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47、按环境的性质来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48、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试验,证明了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49、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在外部的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50、孟子的“性善论”和“良知良能”分别讲的是道德潜能和智能潜能()

51、“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

52、成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53、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54、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唯一因素()

55、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

56、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其教育对象是12-18岁的青少年,中学教育应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进行因材施教()

57、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58、学校教育只要掌握了“最近发展区”,就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59、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因此学校教育只具有延时价值,不具有即时价值()

60、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61、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62、人的潜能,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63、华生是内发论的主要代表()

6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

65、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66、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

67、孟子的“性善论”从教育对人的地位提升的角度来讲是发现人的价值()

68、潜能是人区别于东吴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69、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因此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

70、人的根本力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身体的力量()

71、人的身体力量的发挥有多种途径,但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是实现)

72、提出道德的教育必须走在性成熟之前这一主张的是皮亚杰()

73、初中学生德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7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成熟机制决定的()

7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6、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学习能力为标志()

77、“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家庭教育对人的重要影响()

78、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是荀子,性恶论属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外铄论动因()

79、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80、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81、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82、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83、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84、盲人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8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

86、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87、人的力量是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88、13、14-16、17岁属于人生的少年期()

89、青年期是个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未来是最重要的概念()

90、“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儿童期()

9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92、瑞士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93、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94、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实践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95、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方面的发展()

96、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97、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98、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成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99、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00、“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8、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的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思想境界

9、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

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家化走势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

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教育的功能()

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3、美育之“超美育”功能,即指()

A、直接育美功能

B、间接育德、促智、健体功能

C、超越性美育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4、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达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A、陈述式

B、列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标式

15、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的()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6、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7、“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9、能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工作指明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的是()

A、教育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方针

D、培养目标

20、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

A、教育目标

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认为()

A、社会的价值高于人的价值

B、人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一样高

C、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

D、社会价值是第一位

22、在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时,决定教育目的的追求和价值倾向性的是()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价值取向

C、教育功能

D、教育方针

23、在正确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应当怎样看待人和社会的关系()

A、应当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B、应当把人的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

C、应当把社会的需要放在首位

D、应当随社会的发展来确定二者的关系

24、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人本身

B、社会

C、经济发展

D、分工

25、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为()

A、社会条件

B、社会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生产关系

2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改善教育设施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大教育投入

D、提高教育者的素质27、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

A、社会

B、未来

C、全体学生

D、世界发展

2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

A、创新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

C、团结协作精神

D、革命传统精神

29、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是和总要求是()

A、培养爱国主义者

B、培养高科技人才

C、培养劳动者

D、培养有知识的人

30、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

D、发展科技和经济

31、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

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

D、中国传统文化

3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是()

A、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B、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重视教育手段的运用

33、衡量社会主义教育质量的标准是()

A、培养一批尖子学生

B、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C、全体学生平衡发展

D、每个学生都有所长

34、()是教育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后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媒介

C、教育理论

D、教学方法

35、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36、认为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学家是()A、陈鹤琴B、梁启超C、蔡元培D、陶行知

37、()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

A、江泽民

B、温家宝

C、胡锦涛

D、邓小平

38、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方向是由()决定的。

A、科技发展

B、社会生产力

C、政治经济制度

D、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

39、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40、培养劳动者是()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

41、当前,流生问题与()问题这两种倾向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A、片面追求升学率

B、乱收费

C、唯学历教育

D、辍学

42、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既从事体力劳动,也从事智力劳动

B、从事智力劳动或从事体力劳动

C、接受工人、农民再教育

D、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3、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长教育

D、继续教育

44、社会学派教育目的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45、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质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46、教育目的本质是()

A、培养社会精英

B、提高人口素质

C、促进社会发展

D、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47、在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48、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4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诺笃尔普

50、素质教育是以()为重点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体育

D、智育

5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

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53、下列不属于美国民主主义教育目标的是()

A、自我实现的目标

B、人际关系的目标

C、公民责任的目标

D、发展认识能力

54、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55、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的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作用

56、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德()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5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58、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59、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审美观

60、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6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属()范畴。

A、智育

B、德育

C、美育

D、体育

62、相对环境对个体自发的、零碎的、偶然的影响而言,学校教育对学生德成长起着()作用。

A、一般

B、支撑

C、辅助

D、主导

63、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社会本论思想

B、个人本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64、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A、生产相结合

B、劳动相结合

C、生产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65、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66、美育即()

A、审美教育

B、艺术教育

C、社会美教育

D、自然美教育

67、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在()

A、1911

B、1912

C、1957

D、1958

68、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的是()提出的。

A、卢梭

B、斯宾塞

C、杜威

D、赫尔巴特

69、认为个人价值高于一切,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到影响。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70、认为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目的就是为社会服务。这种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D、个人社会本位论

71、斯宾塞认为,学生应该学习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等课程,这是()的活动做准备。

A、为直接维持自己生存

B、为获得生活上必须品(间接保全自己)

C、为抚养子女

D、为更好履行社会义务、维持正常社会关系72、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

A、评价作用

B、评价功能

C、教育功能

D、全面发展功能

73、在西方传统的课程理论中,通常把课程目标分为:事实、技能和()

A、知识

B、能力

C、态度

D、素质

74、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A、导向作用

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

D、定位作用

75、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坚持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

A、杜威

B、裴斯泰洛齐

C、洛克

D、赫尔巴特

76、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A、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B、教育怎样去培养人

C、教育内容

D、教育的方向

77、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B、实施素质教育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78、自然主义是由下列哪位教育家的主题思想()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泰戈尔

D、卢梭

79、下列哪位将进步主义与实用主义联系在一起()

A、赫尔巴特

B、洛克

C、乔姆斯基

D、杜威

80、《理想国》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A、尼采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谟克利特

8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8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调控功能

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

D、激励功能

8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84、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做出规定。

A、社会价值

B、个人价值

C、素质结构

D、人才规格

8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

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素质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86、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87、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A、应试教育

B、素质教育

C、特殊教育

D、终身教育

8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89、素质教育的面向()的教育。

A、全体教师

B、全体学生

C、全社会成员

D、全部个性

90、素质教育是以培养( )为重点的教育。

A、实践能力

B、健康的体魄

C、高尚的道德

D、创新精神

91、素质教育是促进()的教育。

A、个性发展

B、认识发展

C、情感发展

D、意志发展

92、体育是以( )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93、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

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94、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给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家庭教育

95、培养学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

A、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

B、主体意识和操作能力

C、创新意识和动手

能力D、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96、()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A、创新教育

B、素质教育

C、义务教育

D、全民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A、导向作用

B、激励作用

C、评价作用

D、选择作用

E、协调作用

2、教育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

A、为谁培养人

B、怎样培养人

C、培养什么人

D、怎样办教育

E、办什么样的教育

3、在制定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涉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

A、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B、教育与文化的问题

C、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问题

E、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问题

4、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

A、卢梭

B、孔德

C、裴斯泰洛齐

D、马斯洛

E、萨特

5、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理论代表人物有()

A、孔德

B、卢梭

C、纳托普

D、凯兴斯泰纳

E、涂尔干

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

A、全面发展

B、社会经济发展

C、社会制度

D、文化背景

E、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7、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A、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B、素质教育应当坚持全面发展

C、素质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素质教育要重点突出精神的培养

E、素质教育要体现地区特色

8、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A、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B、重视人文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D、要求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E、培养“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9、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有()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10、“预示某些新的社会状况的教育目的”体现出教育目的应该()

A、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

B、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

C、培养“完善的人”

D、培养有能力的人

E、培养创造性

11、存在主义者信奉的教育目的观主要有()

A、教育应使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并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生活方式

B、教育应向学生展示其存在的各种可能性,帮助学生扩大选择的范围,通过选择,决断和行动来塑造自己

C、教育要督促学生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学会独立地承担责任

D、教育纯粹是个人的时期,教育无须对公众、集体和社会承担什么责任

E、教育的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12、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激励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13、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A、国家的教育目的

B、学生的学习目标

C、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师的教学目标

E、社会的价值取向

14、教育目的评价作用指的是()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

B、指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

C、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D、教育方法的选择

E、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15、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的是()

A、促进学生德个性发展

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把学生德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E、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

16、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表现在()

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C、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

D、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

E、检查学校的物质设备

17下列各项中受教育目的制约的有()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制度

D、教育内容

E、教育思想

18、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主要体现在()

A、教育目的是教育制度建立、教育内容确定和教育方法选择的最高准则

B、教育目的对具体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手段的选择等有支配、协调的作用

C、教育目的对国家的教育规划及教育结构的确立与调整具有指导、协调的作用

D、教育目的是检验教育活动成果与否的最根本标准

E、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涵,也是教育评估最高准则

19、下列属于社会本位目的论的观点有()

A、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B、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C、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

D、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E、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20、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A、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

B、教育发展程度和教育规律

C、哲学观念

D、人性假设观念

E、理想人格

21、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A、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

B、受时代思想发展水平的制约

C、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D、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E、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这表现在()

A、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

B、学校有健全的设施

C、学校教育工作的主题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

D、在设定的程序上,国家或学校在学校教育目的上会有效为全面的考虑

E、学校是接受政府管理的

23、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意义重大。具体说来,教育目的主要功能表现为以下三点。()

A、管理功能

B、导向功能

C、调控功能

D、评价功能

E、教育功能

24、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以下教育学家支持“神学的教育目的论”的是()

A、夸美纽斯

B、雅克马里坦

C、小原国芳

D、卢梭

E、洛克

25、持个人本位目的论的教育学家人数甚多,其代表人物有()

A、卢梭

B、夸美纽斯

C、福禄倍尔

D、洛克

E、裴斯泰洛齐

26、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一个正确全面的理解,就不能不看到这一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是()

A、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B、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C、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D、社会主义可以完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E、原始社会的人的发展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的典范

27、以下正确表达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是()

A、我国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我国具备了所有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C、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D、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28、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培养合乎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应当特别主义人才具备如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A、创新精神

B、实践能力

C、活动能力

D、开放思维

E、崇高思想

29、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如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A、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B、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D、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E、校长权力与教师权力的关系

30、美国民主主义的教育目的包括()

A、自我实现的目标

B、人际关系的目标

C、经济效率的目标

D、公民责任的目标

E、共产主义的目标

31、下列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的是()

A、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B、要求学生在德、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C、公民责任的目标D、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发展E、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32、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

A、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B、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C、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D、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E、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3、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

A、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B、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C、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D、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E、发展学生德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4、下列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理解正确的有()

A、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B、只有在现代才有创新精神

C、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

D、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一般区别

E、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人格特征

三、判断题

1、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理论研究上可以互相替代。()

2、教育目的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所有受者提出的。()

3、在确定教育价值取向上,应该处理好人和社会的关系。()

4、传统教育不可能体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

5、由于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时应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差异。()

6、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7、美育的内容就是艺术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相结合。()

8、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德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9、传统教育强调统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所以应该反对传统教育。()

10、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11、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平均发展。()

12、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13、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1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的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1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1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1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18、广义的教育目的就是指国家的教育目的。()

19、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预期的目的,但不是任何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

20、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包括三个主要领域:一是认知的;而是情感的;三是动作技能的。()

21、由于存在各级各类的学校,因此教育目的并不是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22、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质量标准。()

23、在西方国家,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设计的最基本问题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24、教育目的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具有激励的作用。()

25、美国学者华生认为:“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

26、教育方针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7、教育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8、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不需要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

29、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育目标。()

3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让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培养目标。()

31、教育目的是教育的一般性问题,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32、教育目的制约了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方法的选择。()

33、各级各类学校有各自的具体工作方针,这便决定了教育目的的层次性。()

34、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35、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某门课程后所应形成的各种素质的预测。()

36、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所以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要以课程为中介才能实现。()

3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

38、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39、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德国的康德等。()

40、人本位的价值取向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萨特,德国的康德等。()

41、目的与目标实际上是一回事,都可以测量。()

4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都是根据一般的教育对象提出来的。()

4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44、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称为教育目标。()

45、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46、教育目的是国家和政党根据一定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规定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47、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8、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49、国家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在实质上都是强调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

50、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教育目的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51、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52、前苏联是一个追求共产主义理想的社会,其教育目的包括自我实现的目标等。()

53、教育目的就其本质来说,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

54、德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所以,教育目的强调陶冶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有教养的人。()

55、教育目的是具有客观性,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56、教育目的的制定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57、拉伯雷把教育的最高目的限定在培养治理国家的哲学家上,他们是:“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的人。()

58、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制定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9、马克思认为,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60、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6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制度的制约。()

62、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3、教育目的本质是促进社会的发展。()

64、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65、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就必须坚持素质教育面向社会。()

66、德育就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67、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68、重视智力的发展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69、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积累。()

70、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而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71、在我国古代的教育中,不存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72、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73、创造美的能力仅仅指艺术美的创造。()

74、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是中学智育的表现。()

7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就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76、198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了“四有、两爱、两精神”的表述。()

77、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1985年《决定》中规定的。()

7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79、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第一次在党的报告中全面、完整、系统地表述教育方针。()

80、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81、人的片面发展是旧的劳动分工和阶级对立的产物。()

82、人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人的发展。()

83、应试教育的核心点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84、“素质教育”的概念是一个教育科学的概念。()

85、“素质教育”就是针对我国的“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

86、《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87、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88、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的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89、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一些音、体、美之类的课程。()

90、素质教育是一个宏观的指导方针,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91、文明习惯的教育属于道德素质教育。()

92、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关系是: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

93、素质教育包含了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全民教育的教育思想转变。()

94、全面发展的人,是人格健全的人,拥有大众个性的人。()

95、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个人价值作出规定。()

96、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97、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98、当代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应试教育。( )

99、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调控的根本体现。()

100、教育目的并不是对一切教育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

A、《教师资格条列》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列》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为“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任务聘任由()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7、教师的最根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作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

1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

B、1985

C、1986

D、1987

11、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

A、幼儿园

B、小学

C、中学

D、大学

12、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下列()不是其基本原则。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无歧视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无歧视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D、无歧视原则、放任儿童意愿原则

1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体现了教师职业的()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14、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属于教师的()

A、人格培养

B、学科专业素养

C、教育专业素养

D、职业素养

15、下列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学生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力,并受到法律保护

B、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是学生的一项义务

C、学生的家境贫寒,家长可允许学生辍学,这并不违法

D、偷看学生的私人日记,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16、学生区别于社会上其他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

B、学生是以学习为主

C、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D、学生缺乏直觉性

17、由于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法律保证了青少年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具有明显的()

A、自律意识

B、维权意识

C、自我意识

D、服务意识

18、西方最早的教师被称为()

A、智者派

B、大儒派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历史学派

19、教师的职业形象不包括()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隐性形象

20、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的最基本形象是()

A、道德形象

B、文化形象

C、人格形象

D、专业形象

21、教师在社会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教育活动的首要推动者是()

A、受教育者

B、管理者

C、教育者

D、教育影响

22、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

A、知识的传授者

B、平等中的首席

C、教学的组织者

D、行为的示范者

23、学生的质的规定性是()

A、以学习为主

B、具有独立人格

C、学生是未成年人

D、具有儿童天性

24、教师的领导方式不包括()

A、管理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专制型

25、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A、以诚相待

B、互助互惠

C、民主平等

D、和谐关系

26、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27、下列哪种课桌摆放方式不利于师生的交流()

A、秧田式

B、圆桌式

C、马蹄形

D、蜂巢式

28、师范生在上岗之前需要进行的教育是()

A、在职培训

B、继续教育

C、任职辅导

D、远程教育

29、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教师的态度

B、教师对学生的认识

C、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D、学生的认知特点

30、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这一体现了哪一种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发生认识论

31、以下儿童个体发展的哪一特点体现了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

A、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C、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D、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2、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体现了儿童个体发展的什么特点()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33、下面哪一种做法不利于教育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主导作用()

A、教育过程中始终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B、教育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C、教育始终要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D、教育始终要顺应儿童的成熟,反映儿童已有的发展

3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提出这个观点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

A、杜威

B、华生

C、斯金纳

D、桑代克

35、当前世界上对教师身份的认定并不统一,下面哪个国家其教师不是公务员的身份()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36、我国当前是由谁来负责教师的培训、教师资格认证等事务()

A、教师专业自治团体

B、教育行政部门

C、教师所在的学校

D、社会与教育相关的公共事业机构

37、许多国家对教师资格的取得规定了相应的学历要求。比如,日本政府规定小学或初中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水平()

A、高中毕业

B、学士学位

C、硕士学位

D、博士学位

38、在我国、以下哪一项不是对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

A、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B、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C、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较高的专业技能

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9、中小学教师的考核证书包括《教师教法考试合格证书》和《专业合格证书》,其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不包括()

A、《高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B、《初中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C、《小学教材教法考试合格证书》

D、《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

40、教师资格的认定程序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41、普通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职务的初级职务不包括()

A、三级教师

B、高级教师

C、小学一级教师

D、二级教师

42、教师聘任作为教师任用的一种基本制度,不具有以下哪个特征()

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C、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具有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特征

43、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表现是()

A、教师的专业素质

B、教师的个性品质

C、教师的个人修养

D、师生关系

44、人们常说:“教育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是()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45、衡量人类活动标准的最主要的三个尺度是()

A、政治、思想、道德

B、知、情、意

C、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

D、真、善、美

46、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A、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D、权力与义务的关系

47、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从内容上看,在较低层次上,是指教师对学生的()

A、亲近感

B、理解感

C、尊重感

D、期待感

48、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分别是()

A、教书育人教学科研

B、教学科研教学育人

C、教育教学教书育人

D、教书育人教育教学

49、《教师资格条件》规定,依照教师法第14条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他就()A、3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B、5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C、10年后可以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D、不能再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50、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要求贯彻()教学原则。

A、系统性

B、量力性

C、巩固性

D、直观性

51、在我国,中小学教科长期以来采用()制。

A、审定

B、国定

C、认定

D、选定

52、教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A、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身体情况

B、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成绩、身体状况

C、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身体情况

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

53、倡导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人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瓦?根舍因

54、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质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55、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56、一般认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始于()

A、12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57、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隐私权

5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59、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6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

A、《学记》

B、《师说》

C、《论语》

D、《春秋》

6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6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6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6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6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于()

A、1978年

B、1985年

C、1993年

D、1995年

66、当代教师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

A、教师的个人修养

B、教师的专业素养

C、教师的品质

D、师生关系

67、教师的教育素养基本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二是教育技巧。

A、教育理论

B、教育手段

C、教育思想

D、思想品质

68、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69、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70、“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技能

D、专业品质

71、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72、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73、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74、下列哪项既是教师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高尚道德素养的自我表现。()

A、热爱学生

B、加强自身道德素养

C、热爱劳动

D、热爱教育工作

75、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生活中和科学中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76、教师最基本的权利是()

A、管理学生权

B、科研学术活动权

C、民主管理权

D、教育教学权

77、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78、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79、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80、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81、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

A、领导地位

B、启发指导地位

C、顾问地位

D、主导地位

82、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是()

A、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B、较强的组织能力

C、创造能力

D、观察能力

83、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4、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85、“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华生

D、赫尔巴特

86.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社会的属性

B、实践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

的属性

87.学生是独立地社会个体,有着独立地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B、特别的保护B、正常的保护

C、热心的保护

D、一般的

保护

88.第44届联合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89、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90、《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少年儿童的()

A、社会权利的客体独立地位

B、社会权利主体非独立地位

C、社会权利主体独立地位

D、社会权利的客体非独立地位

91、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

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A、人格尊严权

B、人身自由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92、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辱骂学生的行为,

这是由学生的()决定的。

A、人身自由权

B、隐私权

C、人格尊严权

D、荣誉权

9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94、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

A、管理能力

B、组织能力

C、教育能力

D、教学效能感

95、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特点。A、示范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创造性

96、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A、思想政治素质

B、教育理论素质

C、职业道德素质

D、职业技能素质

9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体现师生关系具有()特点。

A、尊师爱生

B、民主平等

C、辩证统一

D、教学相长

98、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

A、能力

B、学识

C、态度

D、方法

99、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告,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100、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的是()

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备有育人的作用101、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

主体性、示范性

102、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

A、对立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权威型

103、下列哪种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A、课程即知识

B、课程即复杂会话

C、课程即活动

D、课程即经验

104、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

A、学校教学的唯一依据

B、教师教学用书

C、学生学习的客体和目的

D、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105、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哪种新的学习方式()

A、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和体验学习

B、探究学习、实践研究和反复巩固学习

C、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

D、自主学习、小组学习和班级学习

106、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了明确说明的是()

A、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1986年美国《卡内基报告》

C、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1995年国务院《教师资格条例》

107、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

A、以回顾学生的视角进行反思

B、通过约请同事、专家观察自己的教学

C、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D、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二、多项选择题

1、学生的本质包括()

A、学生是独立地人

B、学生是全面发展的人

C、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

D、学生是社会中的人

E、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

2、当代中小学发展的特点有()

A、生理发育成熟期提前

B、思维活跃敏捷,但对学校学习兴趣不高

C、多元价值观念、社会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学生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观

D、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E、心理问题增多

3、教师的人格形象包括()

A、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B、教师的行为表现

C、教师的气质

D、教师的兴趣

E、教师的性格

4、下列哪些行为是教师道德形象的体现()

A、理解学生

B、公平公正

C、奉献精神

D、博学多才

E、为人师表

5、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

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B、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C、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D、了解学科发展脉络

E、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6、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

A、个性

B、情绪

C、健康

D、学识

E、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

7、理想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将心比心,促进学习

B、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C、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D、兴趣广泛,共同发展

E、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完整版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教育学》章节练习题 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文件是(D)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教师首次被列入“专家、技术人员和有关工作者”类别的文件是(B)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C、《教师资格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3、“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4、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D)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5、教师的工作目的和使命是(C) A、热爱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创新开拓 6、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7、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D)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8、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9、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 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教育学基础》试题 (单选)

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 1-5 ABBAC 6-10 CCCCC 11-15 BDBDB 16-20 DACDB 21-25 ACACC ACB 1. 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大教育论》 D. 《教育论》 2.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B ) A. 《康德论教育》 B. 《普通教育学》 C. 《教育漫画》 D. 《爱弥儿》 3.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培根 4. 柏拉图的名著是( A )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伦理学》 D. 《爱弥儿》 5.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 A. 《大教学论》 B. 《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学记》 D. 《劝学》 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 C ) A. 《法律篇》 B. 《爱弥儿》 C. 《理想国》 D. 《教育漫话》 7.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C ) A. 《教育漫话》 B. 《大教学论》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8. 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中庸》 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C ) A. 《论语》 B. 《学记》 C.《孟子·尽心上》 D. 《劝学篇》 10. 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 ( C )

A. 《孟子》 B. 《学记》 C. 《说文解字》 D. 《论语》 11.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 A. 《论语》 B. 《学记》 C. 《孟子》 D. 《中庸》 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言出自( D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裴斯泰洛齐 D. 卢梭 13.“教育要先行”出自( B ) A. 《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B. 《学会生存》 C. 《大教学论》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14. 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 D) A. 陶行知 B. 胡适 C. 胡克勤 D. 察元培 15. 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B ) A. 生物起源说 B. 心理起源说 C. 劳动起源说 D. 关系起源说 16. 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 D ) A. 公元前 B. 18世纪 C. 19世纪中叶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7.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 ) ? A. 勒图尔诺 B. 孟禄 C. 高尔顿 D. 达尔文 18. 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C)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教师资格证考题教育学同步训练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 来源:考试大【关注考试大,就是关注自己地未来】 2010年12月8日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地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 (2007年) 【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地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地惧怕反应? (2008年4月) 【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地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地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地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地具体运用.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地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地是(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地,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地不同,而无本质地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地是某一段时间内地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地和永远如此地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地文化地概念,会随着社会地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地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地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地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地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地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地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地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地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地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地一项是( ). A.专门开设地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地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地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地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地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地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地( ).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6.心理健康教育地对象主要组成是( ). A.心理障碍学生 B.正常学生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大学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4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9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B.《中庸》C.《孟子》D.《学记》 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莫基人”的人是()。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 B .沛西·能 C .孟禄 D .达尔文 4 . “科教兴国”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B .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 .江泽民三个代表的思想 D .胡锦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 5 .许多西方学者把运用教育的力量培养青年一代具有某种政治意识形态的过程称之为( )过程。 A .政治社会化 B .学术社会化 C .社会学术化 D .社会政治化 6 .当国家竞争加剧,强调各方面尤其是科技实力时,就会强调教育质量,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是强调培养国家精神和() o A .文雅教育 B .英才教育 C .教育平等化 D .价值多元化 7 .现代学制中,双轨学制以()为典型。 A .欧洲国家 B .美国 C .前苏联 D .中国 8 . ( )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教育制度内部权力与资源的重新调整和优化配呈,来提高教育的效益以及教育适应变革的能力。 A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 .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A .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 .课程的存在形式 C .课程的组织核心 D .课程管理制度 10 .教学是()。 A .学生学的活动 B .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C .教师教的活动 D .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六

2012年宁夏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六 【第六章课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 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 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 2.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属于()。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3.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 4.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5.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6.()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7.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8.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 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9.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 B.课程评价 C.课程实施 D.课程设计 10.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11.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 B.叶圣陶 C.贾克森 D.苏格拉底 12.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13.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 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 14。有学者说:“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5.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 B.杜威 C.布鲁纳 D.克伯屈 16.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7.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 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试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D ) A.赫尔巴特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B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C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D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 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B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C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B)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A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C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B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C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3361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 B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 C )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B )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 A )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1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 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7. 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 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 C )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 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A )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 B )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2

(完整版)教育学第一章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我国的()。 A、《论语》 B、《学记》 C、《中庸》 D、《大学》 2.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A、《教育论》 B、《教育漫话》 C、《大教学论》 D、《爱弥尔》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斯宾塞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A、杜威 B、斯宾塞 C、布鲁纳 D、克鲁普斯卡娅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新教育大纲》 D、《民主主义与教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杜威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 B、《论共产主义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9.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0.标志着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诞生的《教育学》专著的主编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马卡连科D、苏霍姆林斯基 11.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总体,是我们所称的()。 A.教育学 B.教育科学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原理 12.产生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是() A.人类学会制造工具 B.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 C.语言的形成 D.教育起源于劳动 13.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 A.生产劳动 B.家庭活动 C.交往活动 D.社会现象 1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这是() A.学校教育 B.义务教育 C.学年教育 D.基础教育 15.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教育学基础》题库

《教育学基础》题库 《教育学基础》题库 (1)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二章教育功能 (3) 第三章教育目的 (6) 第四章教育制度 (8)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10) 第六章课程 (13) 第七章课堂教学 (15)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填空题 1、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3、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4、教育者意味着一种资格,而不是一种“实体”。 5、要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有时与长处,最终形成教育合力。 6、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是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7.在教育的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摹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8、现代学校最早出现在18世纪,是应现代大工业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 9、工业社会教育的特征之一是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10、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是《学记》。 11、1623年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的人是培根。 12、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教学有效性的大小与教学所能达到的境界的高低是教育者对学习者个性的把握程度。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教育”定义的理解,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1一个顽皮的孩子偶然把手指放到火苗上被灼伤,获得有关知识的过程。 ○2老母鸡带领小鸡找东西吃的活动。 ○3“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4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抚养”行为。 2、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指 ○1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手段○2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3)

典型真题分析 1.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_____。 (2007年) 【评析】寻求发展,此题旨在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 2.如果某学生怕狗,你如何用“系统脱敏法”消除他对狗的惧怕反应? (2008年4月) 【评析】第一步可以先让他看各种狗的照片、谈论狗;第二步再让他远远观看拴起或关起的狗;第三步最后让他接近狗、摸狗、抱起狗。此题旨在考查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在实际心理辅导中的具体运用。 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的健康概念应指( )。 A.没有疾病 B.身体状实 C.不但躯体健康而且心理健康 D.心理素质高 2.下列选项中,对心理健康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从健康到不健康只是程度的不同,而无本质的区别 B.心理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 C.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D.心理健康等于没有疾病或疾病仅限于躯体疾病 3.学校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下列对学校心理辅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学校心理辅导以少数有心理问题的个别学生为服务对象 B.心理辅导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上 C.学校心理辅导侧重于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障碍矫治的心理治疗 D.心理辅导等同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多种,下列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专门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另一种是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B.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没什么区别 C.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渗透在学科教学中来实施 D.个别辅导最能体现心理辅导中因材施辅的原则 5.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做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 )。

2019年新版《教育学》复习要点

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 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 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 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 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 4. 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教育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可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 四、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自身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指明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 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 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 .教育目的要符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教育发展进程 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的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 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的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学》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 《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 B 文学 C 文字D书本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 B 高等教育 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 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 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 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 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 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 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 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 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D韩非子 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 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分析 1.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2008年4月)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评析】答案为B。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它 是科学测量工具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此题旨在考查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 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2007年)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 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评析】答案为C。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可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从教学评价的功能看。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同步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称为( )。 A.教学测验 B.教学评价 C.教学测量 D.教学鉴定 2.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 A.作出分析 B.作出判断 C.进行评估 D.作出决策 3.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估,或者凭教师的平常观察记录或与学生的面谈而进行的教学评价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4.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采用了相对的观点。主要用于选拔(如升学考试)或编组、编班的评价方法是( )。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5.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 A.教学过程之前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一、填空 1.教育是人类为了,使之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生存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的一种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 2.这种贯穿人的一生和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的教育称为教育。 3.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性,性,性。 4.学前教育的性质是、、三者的整合。 5.学前教育泛指至6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教育、教育和教育。 6.我国古代就有一些思想家总结了儿童出生后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如著的《》。 7.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的作者是。 8.对0~3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3~6岁儿童的教育称为教育。 9.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以她的为依据的。她认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适宜的。 10.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和劳工幼稚园的教育家是。 11.著有《新幼稚教育》的幼儿教育家,曾在北平主办。 12.学前教育是从德国教育家开始创立的。 13.古罗马教育家,提出人的教育应从摇篮里开始。 二、选择 1.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学前公共教育主张的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康有为 2.世界上第一个做出年龄分期尝试的思想家是()。 A.柏拉图 B.孔子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3. 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是()。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母育学校》 D.《三字经》 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实施公共学前教育的人是()。 A.陈鹤琴 B.孔子 C.蔡元培 D.康有为 5.主张“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陶行知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三、辨析 1.花钱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可算是一种有利的投资。 2. 儿童早期既有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有学习的能力。 四、名词 1.学前教育学 2.教育 五、简答 1.简述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 2.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 3.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主要贡献。 六、论述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填空 1.18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新拉纳克创立,这是他在历史上为式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教育学章节习题715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七、八章教学(上与中) 一、选择题: 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 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 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B.教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教学B.管理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 4.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C)。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D.《论语》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 6.“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C)。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 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 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B)。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重要地位 10.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 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11.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 13.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14.(A)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16.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D)。 A.基本部分B.基本内容C.基本途径D.基本阶段 17.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18.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D.理解教材 19.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A)。 A.获得直接经验B.进行科学实验C.进行社会实践D.学习间接经验 2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说明教学中应重视(B)。A.知识的传授B.发展学生的能力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21.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D)。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育学基础选择题题库

第一章教育学概论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问答式教学法——产婆术得就是( ) A、孔子 B、老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2、《理想国》得作者就是( ) A、孔子 B、老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3、《论语》得作者就是( ) A、孔子 B、老子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 4、世界上最早得“教学论”专著就是( ) A、《论语》 B、《柏拉图》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5、西方最早得“教学论”专著就是( ) A、《论语》 B、《柏拉图》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标志就是( )得问世。 A、《论语》 B、《大教学论》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7、《教育漫话》得作者就是( ) A、卢梭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倍尔 8、《爱弥儿》得作者就是( ) A、卢梭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倍尔 9、《林哈德与葛笃德》得作者就是( ) A、卢梭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福禄倍尔 10、被认为就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得就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1、被认为就是“科学教育学得奠基人”得就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12、《普通教育学》得作者就是( ) A、夸美纽斯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3、实验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杜威 B、斯普朗格、利特 C、拉伊、梅伊曼 D、凯洛夫 14、文化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拉伊、梅伊曼 B、斯普朗格、利特 C、杜威 D、凯洛夫 1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拉伊、梅伊曼 B、斯普朗格、利特 C、杜威 D、凯洛夫 1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拉伊、梅伊曼 B、斯普朗格、利特 C、杜威 D、凯洛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