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_翟博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_翟博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_翟博
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_翟博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本报告研究的支撑理论 第一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基础教育 二、教育信息化 三、教育政策法规 第二节基础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 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 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运行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现状及对教育产来的影响分析 二、全球私立基础教育政策描扫 三、全球就业形势分析 第二节 - 全球私立基础教育特点分析 一、私立基础教育办学主体与办学形式呈现多样性 二、企业参与教育私营化进程及其作用 三、政府支持是教育私营化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 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运行综述 一、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运行机制分析 二、西方国家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 三、私立学校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

四、国外民办(私立)大学教育的主要模式 五、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管理 第四节 - 全球主要国家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一、美国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二、英国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三、日本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四、韩国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五、印度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第五节 -2020年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三章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 第一节美国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二节欧洲部分国家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三节英国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四节日本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五节韩国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四章 -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产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 中国私立基础教育环境解析 第三节 - 中国私立基础教育行业环境分析 一、民办教育是民办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国家高度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 三、发展民办教育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第四节 -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 第五章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及政策法规分析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流派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八大流派 ——以1990年代为时间划界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二、生本教育学派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四、主体性教育学派 五、新教育学派 六、情境教育学派 七、情感教育学派 八、理解教育学派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叶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1999年5月启动,2004年5月通过鉴定结题;2004年5月—2009年5月为成型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和创新型学校。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叶澜教授又明确提出了“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这一创建学派的明确目标。 三个“层面”:1.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 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的观念更新。 四个还给:“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是: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项研究任务:“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1.学校转型变革的背景与总体性研究(包括当代特征、教育变革趋势、学校转型内涵、总体构成等); 2.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更新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等。); 3.中小学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系统深入研究; 4.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多重关系的方法论研究。 二、生本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过程:2002年,“生本教育”实验进入香港,2005年,进入澳门。2007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直接推动下,“生本教育”实验开始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首批学校有15所。2008年,“生本教育”北上江苏、江西、北京等地,一批实验学校相继涌。生本教育目前在10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进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八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览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览表

7 政治发展与政府 管理研究所 政治学谢庆奎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zzxjd/ 8 中国社会与发展 研究中心 社会学邱泽奇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9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心 历史学阎步克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academic/zggds/ 10 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闵维方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11 美学与美育研究 中心 哲学叶朗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index.asp 12 宪法与行政法研 究中心 法学姜明安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index.asp 13 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 经济学林毅夫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14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统计科学研 究中心 统计学赵彦云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15 刑事法律科学研 究中心 法学戴玉忠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16 佛教与宗教学理 论研究所 宗教学方立天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isbrt 17 中国经济改革与 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林岗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18 伦理学与道德建 高研究中心 哲学吴潜涛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19 清史研究所历史学成崇德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20 财政金融政策研 究中心 经济学张杰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21 民商事法律科学 研究中心 法学杨立新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22 欧洲问题研究中 心 国际问题研究张小劲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 .4.16—— .5.4 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能够问你几个问题吗? 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中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 石老师答:中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

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可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 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她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她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

2016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2016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前言 生源下降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但是小学一年级招生总量已经超过1700万,比上年明显增长60余万。从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与小学在校生总量上看,一个阶段的生源下降探底,开始小幅回升,但仍需观察。 但是从绝对的人口出生率看,仍然处于一个相对的低端平台期,10余年来一直处于1700余万左右,并没有显著变化,这也决定了未来学生的基本基数,不大可能短期产生根本性改观。 初中阶段招生量与在校生量继续下降,同时,普通高中招生量继续保持微跌的趋势,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增长无望,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小幅下降2万人,停止了连续三年的反弹趋势,也基本反映了高考报名人数开始触底,未来波动不会太大。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下降至601万,连续5年下降,与5年前相比,下降了31%,占高中阶段招生总量的占比也继续下探,从51%,下探至4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堪忧!但是另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是强调家长的观念,并不能改变职业教育下滑的现状,如何从根本上下手,改变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是根本。 出国留学分流作用仍然显著,尤其是小留学生已经成为出国留学增长的引擎,中学生出国比例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国际学校与国际部高烧不退。 201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2.9万亿人民币,再次创造历史,国家在教育,尤其基础教育的投资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是,无论从生均拨款还是从生师比看,基础教育的投资效率都值得关注。 北京,上海等地非本地户籍学生招生比例与总量显著下降,湖北江苏减招事件再次提示我们,教育治理只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只讲自己局部利益与私立的环境下,“教育公平”实现起来还很遥远。 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选拔性考试水平化,简单化,模式化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在客观上失去选拔功能的同时,实际上起到了推动应试教育的作用。 新东方、学而思等校外辅导机构收入大幅度增长,新东方与留学相关的收入已经退居第二位,中小学校外辅导培训占据第一。学而思的核心收入来自没有升学考试的小学阶段,开班总和超过了初中与高中。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伴随年级的增长递减,开班最少的是高三。从新东方、好未来等上市公司的收入结构与开班情况看,相关部门的减负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章基础教育各阶段发展情况 1.1 基础教育各阶段学生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1.1.1 新生婴儿数量稳中有降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pdf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 X 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 刘精明 摘要:把握教育不平等的变化方式与变化条件是推进教育公平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因能力分化和结构授予所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具有不同的变化机制,而家庭资源因其禀赋差异对两类不 平等的影响各有侧重,为此,家庭资源可区分为内生性与外依性两种类型。基于第三、四、五次 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就1976年至2000年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内生性家庭资源因其较少受外部社会条件和社会过程的干预,它们导致的教育不平等 将是持久而稳定地增长的;而外依性家庭资源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则可能因教育扩展或其他大规 模的平等化社会过程而下降,也可能在相反的社会条件下被强化。 关键词:基础教育机会不平等先赋性资源 作者刘精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100084)。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76年“拨乱反正”至1982年这段历史转折期,中学阶段教育机会持续下滑,直到1980 年代中期才开始回升。如 1978 年小学毕业升学率已达到 871 6 % , 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401 9 % (在恢复高考的刺激下 , 初中毕业升学率在 1980 年一度高升到 451 9 %) 。但由于教育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到了1982年,两个升学率分别降至661 2 %、321 3 %。新一轮机会增长是从1990年开始的,到1994年前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开始恢复到1978年的水平。从总体趋势看, 19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 2000 年, 全国基本上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初中毕业升学率超过 50 % ,高中毕业升学率达到7312 % ;高校大幅扩招也在1990年代末出现。① 1976年以来的这 些变化不禁使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早年机会供给下降的时候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 似乎置若罔闻,在教育机会不断扩大的今天却反而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满情绪越来 越多呢?机会扩展时的教育不平等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同样的问题在国外学术同行中展开了一场仍在继续的持久争论。最初关于这一问题的“现 X 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煜博士对本研究所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宝贵意见。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教育公平问题的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资助,特此致谢。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三十年素质教育的探索与追求,十余年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临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远的。 这些问题不仅应当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思考和研究的主题,而且应当成为教师教育实践中探索与实践的创新点。

一、政府作用充分发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文件和举措,主体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2)等。 1. 确定了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 价值追求、优先发展、素质教育、三个面向、 2. 规划和推动了教育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解决。 普九、课改、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安全等。 3、积极承担教育投入和管理的主体责任 教育经费不断增长。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2万亿,基本实现了占国民总收入4%的目标。 需要研究的问题: 1.在集权体制下,如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使政府的管理、学校的实施和独立评价能够更为有效。 2.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机制如何建立,目标如何实现。

二、教育理念逐步清晰(十大理念)观念、理念、信念 1.目标应是多元的 2.课程应是整合的 3.知识应是建构的 4.学生应是发展的 5.教师应是反思的 6.教学应是互动的 7.学习应是主动的 8.手段应是多媒的 9.评价应是连续的 10.教育应是终身的 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如何理解 2.如何实践 3.如何坚守

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基础教育是我国教育大厦的基石,它直接关系着我们民族的未来。我们的教育应如何发展以适应当前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科学育人、全面育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探究的课题。我们的基础教育是教育这棵常青树的根系所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有些还是根深蒂固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是无法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的。为此必须充分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认清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着力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础教育体系,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得到科学充分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体系是建立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框架 之上,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与教育理念,致力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义务阶段教育,大而言之,高中和中职教育也包含在基础教育的范畴里,通过多年的观察,我个人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育功能的单一性和认识的模糊性。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仍旧是偏重于以书本知识的传授为主的简单文化课教育,这种教育似乎是历史积淀下来的根深蒂固的一种惯性思维教育,一直以来忽视了学生做为一个独立的

人,一个社会人的长远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素质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首先,做为一个独立人,学生应该获得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那点知识,还应学会满足其个体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社交、自控、自我完善、礼仪、健体、防卫、审美鉴赏等多种知识和技能,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建构,对其一生的平衡发展、终极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甚至远比学生背会几个公式定理要有用得多。 再者,做为一个社会人,学生应建立起强烈的国家意识、道德感、组织认同感、责任感等等。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背景下,从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来说,对于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我们当前的基础教育在这些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或者说做了也只是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面上。 这是教育功能单一性的典型表现。在教育功能的认识上也存在模糊性。这表现在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上,不少人在谈论素质教育时,片面地将凡是考试都归结为“应试教育”,完全将素质教育与所谓的“应试教育”割裂开来,殊不知“应试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只不过应试教育是将考试作为一种近似终极目的的东西来操作,我们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也包括考试,它是一种全面的教育范畴,内容涉及品行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体育、生活技能教育、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劳动实践教育、美育等等,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一种适应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全面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二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三关于课 程改革的争鸣四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对策与 建议的思考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目录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二、课程结构三、课程标准四、教学过程五、教材开发与管理六、课程评价七、课程管理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动因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严密的分科体系、高度统一封闭的教科书、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等。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目标之一:课程目标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功能的转变情感态度传价值观授知新课程识知识与过程与技能方法案例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交谈(语文标准)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标准)了解人体各系统生理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科学标准)目标之二:改变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2、课程综合化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综合化的目的是: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 一得

“一得”系列活动激活高三语文教学 邮政编码719400 陕西省府谷中学康建军 一、遇到的问题 上高三了,课本内容基本上完,语文数学的主要内容便是依据考试说明对考点依次复习。教学的基本形式为:研读考点——高考回眸——演练提升。总之,语文学习的主题词一个字——题。 很快,我便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我的课没多少人在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中,气氛沉闷,学生个个板着面孔,甚至干脆一言不发,显得非常的冷漠,似乎仅仅是身在课内,而我的讲解与提问几乎无人理睬! 我简直忍受不了这种冷漠! 后来我了解到,学生不仅课堂上如此,课后的语文复习也是很少问津,几乎是个个避而远之。 究竟怎么了?曾经不是这样的呀,高二时学生们为某一篇课文争得面红耳赤的激烈场面还历历在目,那种师生共悟共鸣的情景还未远去!再三回想,从前学生对语文并不厌恶,对语文课也一直是兴趣浓厚,而我的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方式仍旧如故,上高三时并未做什么调整。我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尝尽受人冷漠之味的我感到无比的苦恼、着急与迷茫。 渐渐地,我开始释然起来,为什么呢?——其他老师都不约而同的遇到了同我一样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在释然的同时也引起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注意与思考。我立刻决定对此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去积极地想办法干预,直至解决。 二、设想的方案 思想认识明确后,我很快走入学生中,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调查与了解,渐渐地我摸清了问题的实质。这一问题的出现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 一是上了高三,科科做题,天天做题,学生完全陷入了题海中,而这些题与题之间互相没有多少联系,就是不同考点、不同类型的混合,再也不像高三以前的语文学习那样,每课面对的是一篇完整的且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那些伟大的心灵及精美的语言曾让同学们感动不已、把玩不已,而现在学生有的只是单调、枯燥、乏味,几乎激不起一点兴趣。 二是尽管《考试说明》所列的语文科考点仅几十个,然而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实质远非如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复习资料

世界近代化历史上成功的追赶:第一次,美国追赶英国(1871—1913)精英教育驱动;第二次,日本追赶美国(1953—1992)初等教育驱动;第三次,韩国追赶西欧(1965—)中等偏高趋动;第四次,中国追赶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驱动? 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机遇:1经济增长对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巨大需要;2利用人口红利,再创人力资本红利;3家庭结构转型变动,家庭教育需求转变;4城镇化:实现人口转移与人力资本提升;5知识经济:以教育和培训为原动力;6全球化和市场化:全面开发人力资源的国际背景和制度环境。 教育面临的四个主要问题:1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2教育投入水平低,办学条件差;3教育体系不全;4教育运行机制不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特点:1体系完整,结构合理;2教育机会相对公平,区域均衡;3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4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沟通;5学历本位与能力本位并重;6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终身教育体系特点:1全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2全民拥有受教育的机会;3全民终身教育;4处处可成为学习之所;5人人皆有自主选择教育的机会。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实现“两基”只是初步阶段性成果,相当一部分地区基础薄弱,总体水平还不高,重点是义务教育,难点在农村。1学校道德教育急待加强,(1)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2)教师的师德问题(3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教育发展的均衡化日益迫切(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师资队伍;经费投入)3教育公平问题面临严峻挑战(机会均等;优质教育与一般教育;政府与民间办学;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地区之间)4农村教育薄弱()5教育投入不足;6课程内容陈旧,教育改革急待深化;7师资队伍急待加强;8教育运行机制不足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措施:一个宗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两个基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三大任务,构建体系、培养人才、知识贡献。措施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创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提供学习机会,保证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3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4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教育均衡化,保证教育公平;5大力发展高中教育;6更新课程内容,加速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7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乡镇负责农村承担的农村教育的弊端:1农村负担过重;2教师工资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推广课题 立项申请书 项目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研究所

填表说明 一、请按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课题推广管理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用圆珠笔或签字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也可以下载后电脑输入填写各项内容。 二、项目组别包括中考专项、高考专项、平时复习教学、日常教学、其它等五个组别。 三、本申请书中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四、凡申报此推广项目课题,立项课题组需将本申请书打印填写完毕后快递至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若课题组所在单位或当地教研部门需要备案,可将本申请书一式三份填写,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推广 课题介绍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The English “Four-in-One” Teaching Approach )是由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包天仁教授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实践而创立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以“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为教学原则,这四项原则不仅是对我国英语教学思想和方法优良传统的科学总结,而且结合了中外新的英语教学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实验研究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批准文号:JJWYZD2019001),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直接管理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这一教学法自1997年开始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实验、再实验和扩大实验共18轮实验研究工作。全国共有40,000余名外语教师、400余万学生正式参加了此项实验,实验学校英语教学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8轮实验均通过外语教育专家的鉴定,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以及全国师生的热烈欢迎。实验结果证明:她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用、科学、高效的英语外语教学法。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课改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视域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课堂我们惊奇着、体悟着、疑惑着、思考着,尽管行的艰难,却没有退步没有掉头。 十几年间,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合作教育、探究教育。整个中国大地教育的观念变了。为师者变教材为学材,用教材去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课程学习已不再是由教师完全预设内容,而是成为每个参与者利用自身知识和体验主动探究、不断生成、改造经验、构建意义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霸权者、学习的仲裁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协调者,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生命成长的地方。朗读、讨论、质疑、自我展示、观点表述,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思考、情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上最具内生性、不断释放出创造性智慧激活教学磁场的课程资源。他们走进田野、上网搜集资料,扎进书店图书馆,寻求家长老师同学帮助学习已不再是坐在教室听课、读书、写作业的事。孩子们开始动眼、动耳、动脑、动心、动手去发现、去提问、去探究,在体验、感悟、思辨、畅想中,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被打通,学识伴着见识共生长。恐吓、损人、挖苦、打骂这些曾让学生惧怕、讨厌、记恨、远离老师的教育武器早已被新课改边缘化,取而代之地是鼓励、激励、尊重、沟通、赞扬、夸奖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的化身,而是弯下身子做学生的朋友伙伴。分数也不再是决定老师是否喜欢学生的命根,他们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自身能力、学习需求、人格尊严。为了博得学生的喜爱,教师们重视起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些更是内修业务外塑形象,师生间营造出一种平等、欣赏、健康、和谐的氛围。文化长廊、阅报栏、明星榜、成果墙、试验田、园艺角随着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校本教研的加强,学校的一墙一窗、一树一花都开口说话有了灵性。 然而,人们投身课改迎来的并非都是喜悦。当我们经过破冰的兴奋激流勇进驶进平稳的航道,各种忧虑困惑便伴着沉静反思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师资缺乏,素质教育怎么落实?农村少年厌学情绪严重,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如何保证?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教材的知识缺失谁来提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谁来帮助?经典阅读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上如何分配?考评制度不变常规教学怎么改变?这些因素还是制约着课改的进展。 尽管有来自旧观念、旧体制、应试教育的杂音,但课程理念的转型基本完成,破除疑惑的不二法门就是撑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目标笃定、立足实践、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确保成功!唯其如此,历经十几年开创的重视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生个体经验、重视学生学力、心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基础教育新局面才不会土崩瓦解;《课程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教材内容体例的丰富与更新,有专家学者在谋划在解决,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舞台在学校在课堂那真正可以发生教育的地方。 首先,教师要坚信自己不是教科书的宣讲者,而是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探究这门课程的支持者、合作者;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网络、报刊都是可资开发的课程资源,其中你自己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你最了解,你懂得如何唤醒学生的自觉,引发他们主动学习,你善于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變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你的观察、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调查、你的访谈、你的记录对每个细节的关注,对每个问题的探究,

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CFED)

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CFED) 简明使用手册 《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简称CFED)是经国家批准正式出版,以光盘和网络为载体,连续出版的国家级专业资源库,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项目、“十一五”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 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CFED以数字化方式全文收录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工具书等出版资源,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内,最具权威、文献信息量最全最大的动态资源系统,是中国最先进的基础教育知识服务与数字化学习平台。它能有效地支持基础教育中的教育教学、科研选题、论文撰写、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教育管理、校本资源建设等活动,并可支持各级各类文献检索课程和信息素养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CFED包括《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工具书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

1 开始使用数据库 1.1 登录数据库 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即可登陆CFED主页。 1.2 下载安装全文浏览器 如果您是第一次使用CFED的产品服务,那么您需要先下载并安装CAJViewer浏览器才能看到文献的全文。CFED的所有文献都同时提供CAJ和PDF两种文件格式。如果您习惯使用PDF,则可以跳过此节。我们推荐您使用速度更快、针对文献各种扩展功能更强的CAJ浏览器。具体步骤如下: 1)登录CFED后,在左下角“浏览器下载”区,点击“CAJViewer7.0浏览器”进入下载页面。

英语核心素养下爱国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36564413.html, 英语核心素养下爱国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 作者:王峥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都在本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研究与变革。通过对比国家安全背景下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思考如何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在英语基础教育中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国家安全意识美国关键语言 一、英语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 在教改潮流中,中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应运而生。英语核心素养中包含有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这四个方面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关联紧密,难以割裂。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相辅相成,学习能力帮助构建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了学习策略,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决定了如何将学习更好的更有效的适用于社会,凸现人作为社会人和世界公民的优秀品质和格局。 二、美国国家安全背景下的关键语言 美国在语言政策的制定方面就非常具有前瞻性。早在二战之后,1985年冷战时期的危机 感极强的美国在于苏联的对峙中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案将教育提升到国防安全层面,要求K-12年级即幼儿园到中学全面实施外语教育,政府出资设立语言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多语种的培训。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外语的启示研究 学习英语可以使我们第一时间第一手的感知世界上最新最尖端的知识,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英语曾一度被认为只是交流工具,而这种工具的使用标准曾完全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在这种理念培养下,很多学生成为了典型的哑巴外语。这自然有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但我们的英语基础教育并没有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联在一起。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的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是英语教育改革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突破。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大学 题目: 校外学习中心: 专业: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年月日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学生姓名: [摘要]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关键词]教育简史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宓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

中国和英国基础教育的比较

中英基础教育比较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的对比 由于在与教育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中英两国的基础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技能传授;形成了相对统一和完整的教育管理体制,设置了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课程标准,国家进行统一的招生与考试制度,课程内容结构严谨,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英国的基础教育强调的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发展学生的兴趣、个性和潜能,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趋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强调个人的发展。 一.课程设置的比较 由于中国实行国家统一的招生与考试制度,形成了统一、完整的教育管理体制。在基础教育中具有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国基础教育明确规定了国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由国家教育行政机关颁发的课程(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设置是从属于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的,为实现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服务;受到各种门类的教学大纲、纲要以及课程标准的制约。很长时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在同一个教学计划里是单一的,全国同类学校,在同一个时期里都按统一的课程设置进行教学,并且所设置的课程都是单一的学科课程,甚至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于所有的学生都是相同的。中国基础教育中课程设置多样化的问题虽然被提到了课程改革的日程,但是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课程设置的多样化特征不突出。 虽然英国也有《国家教学大纲》,但英国基础教育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国家教学大纲》规定了各年级、各学科教学所需达到的标准,平时教师就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教学。然而,全国大致有一百多种不同版本的各年级教材和教辅图书,国家不规定学校使用哪一种教材进行教学,完全由学校教师自行选用,学生不要购买教科书,教科书所有学生公用;而且教师可以从任何一个知识模块开始进行教学。这样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有所选择进行教学内容,这给了各个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由和发挥余地。为教师自主把握教学、实践自身具有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21世纪社会发展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 我国近十年的教育研究中,有关学校改革的内容很多,但大量涉及的是学校变革的某一方面,而非整体。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对社会中人的生存方式所产生的渗透式的巨大影响,使我们强烈感受到现有学校教育的不适应和弊端。“新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的提出,正是对这样一个大时代的回应。该研究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以“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命名,反映的正是课题组负责人研究的立意:要为中国创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型基础教育而研究。这种新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细胞式的载体是基层的一所新型学校,最终成效是一代新人和新型教师的诞生。社会转型时期的学校教育不可避免地本身也要实现转型,21世纪的教育应实现“转型式发展”。 21世纪初中国社会转型所处时代背景的深化研究与凹世纪90年代相比,21世纪中国社会转型所处的时代背景,最为鲜明的变化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凸现。教育界敏感人士的积极反应首先是提出了中国教育要与“国际接轨”和“教育信息化”的口号。在学校实践中率先反应的是:学校信息技术设施的普遍改善,信息技术课的普遍开设;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普遍进行和外语教学的普遍加强;双语教学的积极提倡;有条件的学校聘请外籍教师;建立和加强国际交流,学校中招收外籍儿童乃至开设国际部等。

对于全球化和信息化这一社会大背景及其对教育所带来的 影响,通过研究,认识上有了如下进展: 1.全球化与信息化是两个相关、相交但并不完全重合的概念。全球化与信息化反映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关时空、交往、流通的意识与行为、范围与速度、目标与手段、组织工具与形态等诸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 2.关于全球化。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扩张的需要,推行的是市场原则,核心强势利益主体依然是发达国家中的大国、强国和霸权国家。值得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强势文化不仅随着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以及各种产品倾销而传遍全球,而且还通过商业运作的多种国际性的文化活动、传播技术及其系统的全球化和文化产品的国际流通,使强势文化及其所携带的内在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及外在的时髦形态向全球渗透,对各国青少年以及知识、学术领域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强势文化的全球化已经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对全球各国产生影响。对于这一点,教育界尤应重视。 3.关于信息化。信息化的技术存在形态最为表层的功能是新工具。但从发展的趋势来看,将来的电脑、机器人技术定会朝着人机对话界面的人性化和对人的多种特质与能力综 合模拟的方向突进。正是这种全面拟人化的走向,有可能全面改变现存的人与技术的关系,由拟人化的功能走向属人化,走向信息技术服务于人的解放和发展。信息化的结构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