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12年最新版)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12年最新版)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12年最新版)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12年最新版)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08年最新版)

分享到我的患友会

美国心脏病学会关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指南被奉为全世界内外科医生的圣经,该指南涵盖了心瓣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各个方面,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是指导瓣膜疾病临床实践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原文非常长,阐述也非常缜密,但对于普通非从医人士有点难以读懂。为了各位病友方便了解,特将其翻译为中文并摘其精髓,供大家分享和参考。

病友请注意,本文只摘录了部分“强适应证”,如果您不符合这些强适应证,并不意外着您不需要手术。

1一般原则

1.1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强适应症

1.舒张期心脏杂音、连续性心脏杂音、全收缩期心脏杂音、收缩晚期心脏杂音、与喷射性喀喇音有关的心脏杂音或心脏杂音放射到颈或背部的无症状患者。

2.有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梗死、晕厥、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或体征或器质性心脏病其它临床表现的心脏杂音患者。

3.33级收缩中期心脏杂音的无症状患者。

1.2心内膜炎预防治疗的强适应症

1.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和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

2.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即,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和Fallot四联症)。

3.外科手术建立体循环-肺循环分流的患者。

4.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尤其是那些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后天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即,风湿性心脏病)。

5.做过瓣膜修复术的患者。

6.肥厚型心肌病有隐匿性或静息性梗阻的患者。

7.二尖瓣脱垂患者并且听诊有瓣膜返流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瓣叶增厚。

1.3风湿热二级预防的强适应症

风湿热伴或不伴心脏炎的患者(包括二尖瓣狭窄患者),应当接受预防治疗,防止风湿热复发。2特殊心瓣膜损害

2.1主动脉瓣狭窄

2.1.1超声心动图检查(成像、频谱和彩色多普勒)的强适应症

1.诊断和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

2.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室壁厚度、大小和功能。

3.再次评估主动脉瓣狭窄诊断明确并且症状或体征发生变化的患者。

4.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功能。

5.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次评估无症状患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每年一次;中度主动脉瓣狭窄1~2年一次;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每3~5年一次。

2.1.3心导管检查的强适应症

1.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2.有症状患者无创性检查结果不肯定或无创性检查与临床结果判断主动脉瓣狭窄严重程度不符时,采用心导管检查测量血流动力学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

3.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考虑做肺自体移植(Ross手术)并且无创性检查不能发现冠状动脉起源时,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做冠状动脉造影术。

2.1.4评估低血流/低压差主动脉瓣狭窄的相对适应症

1.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评估低血流/低压力主动脉瓣狭窄和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

2.心导管检查采用滴注多巴酚丁胺方法测量血流动力学,有助于评估低血流/低压力主动脉瓣狭

窄和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

2.1.5主动脉瓣置换术的的强适应症

1.有症状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2.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时。

3.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主动脉瓣等瓣叶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时。

4.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射血分数<0.50)时。

2.1.6主动脉瓣球囊瓣膜成形术的相对适应症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主动脉瓣狭窄成人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高危时,可以施行主动脉球囊瓣膜成形术,作为后继施行外科手术的桥梁。

2.主动脉瓣狭窄成人患者由于严重合并性疾病不能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时,可以施行主动脉球囊瓣膜成形术作姑息治疗。

2.2主动脉瓣返流

2.2.1诊断与最初评估的强适应症

1.超声心动图检查应当用于证实有否急性或慢性主动脉瓣返流及其严重程度。

2.超声心动图检查应当用于证实诊断与评估慢性主动脉瓣返流(包括瓣膜形态和主动脉根部大小及形态)的原因,应当用于评估左心室肥厚、大小(即容积)和收缩功能。

3.超声心动图检查应当用于主动脉根部扩大的患者,评估返流和主动脉扩大的严重程度。

4.超声心动图检查应当用于无症状严重主动脉瓣返流患者定期再次评估左心室大小和功能。

5.核素血管显像或磁共振成像应当用于主动脉瓣返流患者初次和序列评估静息状态下左心室容

积和功能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异常者。

6.超声心动图检查应当用于新发症状或症状变化患者再次评估轻度、中度或严重主动脉瓣返流。

2.2.2药物治疗的强适应症

严重主动脉瓣返流患者伴有症状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或非心脏因素不主张施行外科手术治疗时,有指征长期应用血管扩张剂治疗。

2.2.3心导管检查适应症的强适应症

1.动脉瓣返流患者,在无创性检查不能做出结论或与临床表现不吻合时,有指征行主动脉根部血管造影和测量左心室压力等心导管检查,评估返流严重程度、左心室功能或主动脉根部大小。

2.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的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前有冠状动脉造影术指征。

2.2.4主动脉瓣置换术或主动脉修复的强适应症

1.无论左心室收缩功能状况如何,有症状严重主动脉瓣返流患者。

2.慢性严重主动脉瓣返流和静息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射血分数£0.50)的无症状患者。

3.慢性严重主动脉瓣返流患者做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或主动脉等心脏瓣膜手术时。

2.3升主动脉扩张伴主动脉瓣二瓣畸形的强适应症

1.已知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应当做最初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确定主动脉根部和升主动脉的直径。

2.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确定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形态的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有指征施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或心脏计算机体层摄影。

3.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并且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扩大(直径>

4.0cm),应当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磁共振或计算机体层摄影,序列评估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的大小和形态,每年一次。

4.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如果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直径>

5.0cm或直径增加速度30.5cm/年,有指征施行外科修复主动脉根部或置换升主动脉。

5.二瓣畸形患者由于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瓣返流导致返流,如果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直径>4.5cm,则有指征修复主动脉根部或置换升主动脉。

2.4二尖瓣狭窄

2.4.1二尖瓣狭窄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强适应症

1.诊断为二尖瓣狭窄的患者,评估其血流动力学的严重程度(评估压力阶差,二尖瓣面积和肺动脉压力),评估伴发的瓣膜损害,评估瓣膜形态(以决定是否适合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2.已知二尖瓣狭窄,有症状和体征患者的再评估。

3.二尖瓣狭窄患者,当静息多普勒超声心动证据、临床证据、症状和体征不一致时,应行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平均压力阶差和肺动脉压力。

4.二尖瓣狭窄患者,应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是否存在左心房血栓,对考虑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瓣膜成形术的患者,进一步评估二尖瓣返流的严重程度。

5.当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够提供二尖瓣狭窄患者充分的临床数据时,应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二尖瓣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2.4.2抗凝治疗

1.二尖瓣狭窄和心房颤动(阵发性、持续性或永久性)患者。

2.二尖瓣狭窄患者,以前有过栓塞事件,甚至是窦性心律。

3.二尖瓣狭窄患者伴有左心房血栓。

2.4.3有创血流动力学评估的适应症

1.无创检查结果未得出结论或无创检查结果与临床检查对评估二尖瓣狭窄程度有分歧时,应当做心导管检查评估血流动力学,从而评估二尖瓣狭窄的严重程度。

2.多普勒平均压力阶差和瓣膜面积测定结果不一致的二尖瓣狭窄患者,有指征做心导管血流动力学评估,包括左心室造影术(评估二尖瓣返流的严重程度)。

2.4.4经皮二尖瓣球囊瓣膜成形术的强适应症

1.有症状(心功能NYHA分级II、III或IV级)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和瓣膜形态适合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没有左心房血栓或中、重度二尖瓣返流的患者。

2.无症状的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形态适合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肺动脉高压(静息肺动脉收缩压>50mmHg或运动时>60mmHg)、没有左心房血栓或中、重度二尖瓣返流的患者。

2.4.5二尖瓣狭窄外科手术的强适应症

1.有症状(NYHA功能分级III-IV级)的中度、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下述情况有指征施行二尖瓣外科手术(尽可能施行修复术):①没有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能力;②尽管抗凝但是仍有左心房血栓,或伴随中、重度二尖瓣返流,禁忌施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③有一定手术风险的患者,瓣膜形态不适合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时。

2.中、重度二尖瓣返流的有症状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应当施行二尖瓣置换手术,除非进行外科手术时可以施行瓣膜修复术。

2.5.二尖瓣脱垂

2.5.1无症状患者的评估与处理

对没有症状而有二尖瓣脱垂体征的患者,有指征做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二尖瓣脱垂,评估二尖瓣返流、瓣叶形态和左心室代偿。

2.5.2有症状患者的评估与处理

1.有过短暂脑缺血发作的二尖瓣脱垂有症状患者,建议阿斯匹林治疗(75~325mg/日)。

2.二尖瓣脱垂伴心房颤动的患者,建议华法林治疗用于年龄>65岁的患者或高血压、二尖瓣返流杂音或有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

3.二尖瓣脱垂伴心房颤动、年龄<65岁、没有二尖瓣返流或心力衰竭病史的患者,建议阿斯匹林治疗(75~325mg/日)。

4.二尖瓣脱垂伴有卒中病史的患者,建议华法林治疗用于二尖瓣返流、心房颤动或左心房血栓的患者。

2.6.二尖瓣返流

2.6.1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适应症

1.怀疑二尖瓣返流的患者,评估左心室大小和功能、右心室和左心房面积、肺动脉压和二尖瓣返流的严重程度。

2.为了解二尖瓣返流的具体状况。

3.没有症状的中、重度二尖瓣返流患者,有指征每半年1次或每年1次做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监测左心室功能(通过射血分数和舒张末期内径)的情况。

4.二尖瓣返流患者症状或体征改变时,评估二尖瓣瓣环情况和左心室功能。

5.二尖瓣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修复术后,评估左心室大小和功能、二尖瓣血流动力学。

2.6.2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适应症

1.评估瓣膜修复术可行性和指导修复术的患者,建立一个评估严重二尖瓣狭窄的解剖基础。

2.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提供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二尖瓣返流的基本情况和(或)左心室功能状态诊断性信息的患者。

2.6.3心导管检查的适应症

1.无创检查不能确定二尖瓣返流严重程度、左心室功能或判断是否需要外科治疗时,有指征做左心室造影和血流动力学测定。

2.无创评估显示肺动脉高压与严重二尖瓣返流成都不成比例时,有指征行血流动力学检查。

3.对于判定严重二尖瓣返流程度,临床表现与无创结果不符时,有指征行左心室造影和血流动力学测定。

4.冠状动脉疾病高危患者,施行二尖瓣修复术或二尖瓣替换术前,有指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2.6.4二尖瓣手术的强适应症

1.有症状的急性严重二尖瓣返流患者。

2.慢性严重二尖瓣返流*和心功能NYHA分级II、III或IV级、没有严重的左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严重左心室功能不全定义为射血分数<0.30)和(或)收缩期末期内径>55mm的患者。

3.没有症状的慢性严重二尖瓣返流*、轻、中度左心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0.30~0.60和(或)收缩期末期内径≥40mm的患者。

4.需要外科手术的大多数严重慢性二尖瓣返流*患者,建议进行二尖瓣修复术而不是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应当到有二尖瓣修复经验的外科中心手术。

2.7三尖瓣疾病

2.7.1处理

三尖瓣瓣膜修复术有益于需要二尖瓣外科手术同时合并严重三尖瓣返流的的二尖瓣疾病患者。

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评估与处理

有感染性心内膜炎危险的患者,有无法解释的发热超过48h,应当至少从不同部位进行2次血培养。

3.1心内膜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强适应症

1发现伴或不伴阳性血培养的瓣膜赘生物,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

2在已知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确定瓣膜损害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严重程度。

3.评估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并发症(例如,脓肿、穿孔和分流)。

4.再次评估高危患者(例如,强毒性致病菌、临床恶化、持续性或复发性发热、新出现的杂音、或持续性菌血症)。

3.2心内膜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强适应症

1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具诊断意义时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有症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损害的严重程度。

2.如果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不具诊断意义,做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心瓣膜病和阳性血培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3.诊断感染性心膜炎并发症对预后和治疗的潜在影响(例如,脓肿、穿孔和分流)。

4.作为诊断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的一线诊断检查并评估并发症。

5.对已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进行术前评估,除非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需要行外科手术,除非术前影像检查可能延误急诊病例的外科治疗。

6.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外科瓣膜手术中。

3.3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的强适应症

1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有狭窄或返流导致心力衰竭患者。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主动脉瓣或有左心室舒张未压或左心房压升高血流动力学证据[即,主动脉瓣返流时二尖瓣期前关闭、连续多普勒波谱快速下降的二尖瓣返流信号(υ波截断)、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

3.真菌或其它顽固微生物引起的感染心内膜炎的患者。

4.合并有心脏传导阻滞、瓣环或主动脉瓣脓肿或破坏性穿透性损伤(如,主动脉窦到右心房、右心室或左心房瘘、主动脉瓣心内膜炎的二尖瓣叶穿孔或瓣环纤维化性感染)的患者。

3.4人工瓣膜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的强适应症

1.人工瓣膜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请心外科医师会诊。

2.心力衰竭的人工瓣膜性心内膜炎患者。

3.电影透视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证明存在裂开的人工瓣膜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4.伴有阻塞加重或返流加重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5.伴有并发症如脓肿形成人工瓣膜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

4妊娠期间瓣膜疾病的处理

4.1机械人工瓣患者妊娠期间抗凝方案的选择

1.必须接受持续抗凝治疗并且经常监测。

2.需要长期华法林抗凝的妇女准备妊娠时,一定要监测妊娠试验以决定随后的抗凝冶疗,妊娠后可以不中断抗凝。

3.妊娠6~12周期间要停用华法林,接受持续静脉肝素,调整肝素剂量或低分子肝素剂量。

4.妊娠36周时均应充分讨论选择持续静脉肝素或调整经皮肝素剂量、调整低分子肝素剂量或华法林。如果持续应用肝素,致命性危险性较低,但是母体人工瓣血栓危险性、体循环栓塞、感染、骨质疏松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相对较高。

5.接受剂量调整的低分子肝素时,低分子肝素应当2次/日皮下注射,维持注射后4h抗Xa水平在0.7~1.2u/ml。

6.接受剂量调整的肝素,aPTT至少应为对照组的2倍。

7.接受华法林治疗,INR值应为3.0(范围2.5~3.5)。

8.机计划分娩前2~3周时,应终止华法林,改为持续静脉肝素治疗。

5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先天性心瓣膜疾病的处理

5.1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评估的强适应症

1.多普勒平均压力阶差>30mmHg,或流速峰值>3.5m/s(压力峰值>50mmHg),每年检查心电图。如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普勒平均压力阶差≤30mmHg,或流速峰值≤3.5m/s(压力峰值≤5 0mmHg),则每2年检查1次。

2.多普勒平均压力阶差>30mmHg,或流速峰值>3.5m/s(压力峰值>50mmHg),每年检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如果超声心动图检查多普勒平均压力阶差≤30mmHg,或流速峰值≤3.5m /s(压力峰值≤50mmHg),则每2年检查1次。

3.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结果不能明确主动脉瓣狭窄程度,或临床表现与无创检查结果不一致时,心导管检查是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一项有效诊断手段。

4.有心绞痛、晕厥、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如果多普勒平均压力阶差>30mmHg,或流速峰值> 3.5m/s(压力峰值>50mmHg),有指征施行心导管检查。

5.休息时出现左胸导联T波倒置,如果多普勒平均压力阶差>30mmHg,或流速峰值>3.5m/s (压力峰值>50mmHg),有指征施行心导管检查。

5.2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主动脉瓣球囊瓣膜成形术的强适应症

1.动脉瓣狭窄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有心绞痛、晕厥、劳力性呼吸困难,并且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主动脉压力峰值梯度≥50mmHg,没有严重的瓣膜钙化。

2.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主动脉压力峰值梯度>60m mHg。

3.无症状主动脉瓣狭窄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休息或运动时时出现左胸导联ST-T波倒置,导管检查显示左心室/主动脉压力峰值梯度>50mmHg。

5.3主动脉瓣返流主动脉瓣修复术或置换术的强适应症

1.慢性严重主动脉瓣返流*的青少年或年轻成人,有心绞痛、晕厥或劳力性呼吸困难症状。2.慢性严重主动脉瓣返流*无症状的青少年或年轻成人,间隔1~3个月的多次检查显示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射血分数<0.5)。

3.慢性严重主动脉瓣返流*无症状的青少年或年轻成人,左心室进行性扩大(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达与正常4个标准差)。

4.青少年或年轻成人主动脉瓣返流患者,拟行肺动脉瓣自体移植术(Ross手术),通过无创手段未发现冠状动脉起始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前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

5.4二尖瓣返流二尖瓣手术的强适应症

1.NYHA心功能Ⅲ-Ⅳ级,有症状的严重先天性二尖瓣返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

2.在严重先天性二尖瓣返流,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射血分数≤0.60)的无症状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

5.5二尖瓣狭窄二尖瓣手术的强适应症

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有症状(NYHA心功能Ⅲ~Ⅳ级),或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二尖瓣平均压力阶差>10mmHg。

5.6青少年和年轻成人三尖瓣疾病的评估

1.三尖瓣返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的初次评估,有指征做心电图检查,根据严重程度每1 ~3年复查1次。

2.三尖瓣返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的初次评估,有指征做胸部X线检查,根据严重程度每1~3年复查1次。

3.三尖瓣返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的初次评估,有指征做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严重程度每1~3年复查1次。

4.三尖瓣返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的初次评估,有指征进行休息和(或)运动时脉搏血氧测定,并且每1~3年复查1次。

5.7三尖瓣返流手术治疗的强适应症

1.体力活动耐力恶化(NYHAIII或IV级)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

2.进行性紫绀和休息或运动时动脉血氧饱和度<80%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

3.有三尖瓣返流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休息时低氧,运动时低氧血症加重导致运动不耐受,如果手术修复三尖瓣似乎困难,采用介入导管手术封堵心房间交通。

5.8青少年和年轻成人肺动脉瓣狭窄的评估

1.初次评估肺动脉瓣狭窄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时,建议做心电图检查,每5~10年复查1次。

2.初次评估肺动脉瓣狭窄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时,建议做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每5~10年复查1次。

3.肺动脉瓣狭窄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如果多普勒峰值射流速率>3m/s(估计峰值梯度>3 6mmHg),初次评估时建议心导管检查,如果适合,可以施行球囊扩张术。

5.9肺动脉瓣狭窄球囊瓣膜成形术的强适应症

1.肺动脉瓣狭窄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前状态,心导管检查显示右心室-肺动脉峰值压力阶差>30mmHg。

2.无症状肺动脉瓣狭窄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患者,导管检查示右心室-肺动脉峰值压力阶差>40m mH。

6外科手术

6.1主动脉瓣选择的主要标准

1.二尖瓣或三尖瓣位置有机械瓣的患者,建议应用机械瓣。

2.对任何年龄不愿意口服华法林或对华法林治疗又注意禁忌症的患者,建议使用生物合成瓣。

6.2粘液瘤性二尖瓣

1.严重退行性二尖瓣返流患者,满足临床指征,解剖条件允许,建议施行二尖瓣修复术。患者应当到瓣膜修复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处就诊。

2.已经成功修复二尖瓣的患者,应持续接受抗生素治疗,作为预防心内膜炎的适应症。

3.已经成功修复二尖瓣并有慢性或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应持续口服华法林长期抗凝。4.已经成功修复二尖瓣的患者,出院前或术后第一次门诊复查时,应检查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5.需要二尖瓣手术的二尖瓣疾病患者如有严重三尖瓣返流,施行三尖瓣修复术有益。

6.3风湿性心脏病

治疗严重二尖瓣狭窄的解剖情况允许并且有临床指征时,应当施行经皮或手术二尖瓣分离术。6.4二尖瓣人工瓣膜的选择

不愿或不能口服华法林的患者,或对华法林治疗有禁忌症的患者,有指征采用生物合成瓣施行二尖瓣置换术。

6.4三尖瓣外科手术

多瓣膜疾病手术中,应纠正严重三尖瓣返流。

7术中评估

1.瓣膜修复术中,建议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2.非支架式异体移植、同体移植或自体移植的瓣膜置换术中,建议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3.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瓣膜手术中,建议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

8人工心脏瓣膜患者的处理

8.1抗血栓治疗

1.凡主动脉瓣以机械瓣和美敦力Hall瓣置换的患者,如无危险因素,应口服华法林,使INR达

2. 0~

3.0,若有危险因素,应口服华法林,使INR达2.5~3.5。

2.凡主动脉瓣以Starr-Edwards瓣或其它机械瓣(除美敦力Hall瓣外)置换的患者,若无危险因素,应口服华法林,使INR达2.5~

3.5。

3.二尖瓣以任何机械瓣置换后,均应口服华法林,使INR达2.5~3.5。

4.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以生物瓣置换后,无危险因素者,应每日口服阿斯匹林75~100mg。

5.有危险因素的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患者,应口服华法林,使INR达2.0~3.0。

6.有危险因素的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患者,应口服华法林,使INR达2.5~3.5。

7.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不能耐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应口服阿斯匹林75~325mg/日。

8.另外所有置换心脏机械瓣和生物瓣的有危险因素患者,建议除治疗量华法林外,口服阿斯匹林75~100mg/日。

8.2因非心脏外科手术、有创操作或牙科手术需要中断法华林治疗的机械瓣患者的过渡治疗1.血栓风险低的患者指无危险因素的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者。建议术前48~72h停用华法林(使INR<1.5),术后24h内从新开始使用。通常不需使用肝素。

2.有血栓高危因素的患者指有危险因素的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的患者,应当在INR< 2.0后开始静脉使用普通肝素(典型的是在术前48h),在术前4~6h停用,术后出血情况稳定后尽早恢复使用,直至INR恢复到华法林治疗水平。

8.3人工心脏瓣膜的血栓形成

1.拟诊人工瓣膜血栓形成的患者,建议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血流动力学严重程度。

2.拟诊瓣膜血栓形成的患者,建议使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或)X线透视检查,评估瓣膜活动度和血栓负荷。

8.4随访

1.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出院后2~4周首次术后门诊评估中,应建立完整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适当的器械检查。如果出院前没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作为以后比较基础者,需要做经胸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2.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应常规每年随访一次,如果临床状况变化,应尽早重新评估(用超声心动图检查)。

8.5有并发症患者的随访

瓣膜手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当接受收缩性心力衰竭正规的内科治疗。即使左心室功能有所改善,也应当继续内科治疗。

9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疾病评估与治疗

9.1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

1.有胸痛发作的其它缺血的客观证据,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病史或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的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或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之前,有指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二尖瓣球囊瓣膜成形术的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不需要单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

2.轻、中度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CCS3Ⅱ级)、有缺血客观证据、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或有明显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有指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

3.335岁男性患者、335岁并且存在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的绝经前女性患者和绝经后女性患者,在瓣膜手术前应当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

9.2主动脉瓣置换术时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

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如果大的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管腔直径丢失≥70%),应当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

9.3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主动脉瓣置换术

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符合瓣膜置换术条件,在接受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时有指征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心内科专科疾病诊疗指南

心内科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节冠心病 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冠脉综合症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急症 第三节心力衰竭 第四节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 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 第五节晕厥 第六节心源性休克 第七节心脏瓣膜病 第八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九节心肌疾病 第十节心包疾病 第十一节常见心血管疾病溶栓和抗栓治疗 第十二节肺血栓栓塞 第十三节冠心病心脏康复

第一节冠心病 一, 稳定性心绞痛 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脏负荷的增加,冠脉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 1.多数的情况下,劳力诱发的心绞痛常在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症状。有以下特点: ⑴部位:在胸骨后中下段或心前区,手掌大小,可放射到左肩、左臂内 侧或颈部。 ⑵性质:为压迫性、紧迫性或烧妁性的常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⑶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时均可诱发。 ⑷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即逐渐加重,3-5分钟内可消失。 ⑸缓解方式:停止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或含服硝酸甘油后数分 钟内缓解。 2.体征:平时一般无体征,发作是可有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出汗;有时可有暂时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等。 【辅助检查】 1.心电图: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最常用的方法: ⑴静息时心电图:多数是正常的,部分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ST-T波改变。 ⑵发作时心电图:绝大多数出现暂时性ST段下移≥0.1mv,发作缓解后即恢复;部分出现发作时一过性T波倒置或原有倒置T波直立(假性正常化)。 ⑶心电图负荷试验: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或ST段水平型下移≥0.1mv并持续2分钟为阳性标准。 ⑷动态心电图:出现患者活动和症状相对应的缺血性的ST-T改变的心电图

心脏瓣膜病的抗栓治疗指南

心脏瓣膜病的抗栓治疗指南 风湿性瓣膜病的抗栓治疗 1、单纯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推荐意见】 (1)风湿性二尖瓣伴窦性心律合并左房内径>55 mm,建议VKA抗凝治疗,INR目标2.5,范围2.0~3.0【2C】。 (2)风湿性二尖瓣合并左房血栓,建议给予VKA抗凝治疗,INR目标2.5,范围2.0~ 3.0【2C】。 (3)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合并房颤或既往体循环栓塞史,建议予VKA抗凝治疗,INR 目标2.5,范围2.0~3.0【2C】。 【推荐意见说明】风湿性二尖瓣疾病是心脏瓣膜病中体循环栓塞风险最高的一种,每年栓塞率约1.5%~4.7%。左心房增大、左房血栓形成、主动脉瓣反流、高龄和低心排量都是栓塞的危险因素。有过一次栓塞史的患者中,有1/3~2/3会再发栓塞。VKA 能够有效降低再次栓塞的风险。 2、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PMBV) 【推荐意见】若TEE发现左房血栓,推荐推迟PMBV并给予VKA抗凝治疗(INR 目标3.0,范围2.5~3.5),直至复查TEE证实左房血栓溶解后【1A】,再行PMBV【1A】。

【推荐意见说明】左房血栓是PMBV禁忌,左房血栓溶解后行PMBV是安全的。文献报道华法林抗凝治疗对二尖瓣狭窄合并左房血栓疗效确切,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控制在正常值的1.5~2.0倍,(3.1±1.4)周后心房血栓就会消失。 感染性心内膜炎抗栓治疗 1、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PMBV) 【推荐意见】 (1)不推荐NVE进行常规抗凝治疗,除非有明确抗凝指征【1C】。 (2)不推荐NVE进行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除非有明确抗血小板指征【1B】。 【推荐意见说明】NVE的并发症主要与赘生物脱落栓塞有关,栓塞的风险与赘生物的大小及微生物的种类有关。抗生素是降低NVE栓塞风险的最重要的药物,在给予正规抗生素治疗2周后,栓塞发生率由最初每日的15‰降至2‰。抗凝对减少栓塞没有明显作用,反而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NVE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也不能减少栓塞事件。 2、人工瓣膜心内膜炎(PVE)的治疗 【推荐意见】服用VKA者,建议在PVE早期停用VKA;直至明确不需要侵入性操作,且患者病情稳定、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无其他抗凝禁忌时,重新启动VKA 治疗【2C】。 【推荐意见说明】抗菌治疗仍然是预防PVE患者发生栓塞的主要方法。PVE抗凝尚存争议,规律抗凝能降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有学者坚持PVE患者应继续抗

ACC-AHA瓣膜性心脏病处理指南

ACC/AHA瓣膜性心脏病处理指南 I、导言 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有益、有用和有效的操作和治疗。 II类:指那些有用和有效性的证据尚有矛盾和/或存在不同观点的操作和治疗。II a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 II b类: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或有效。 III类:指那些已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有些病例可能有害的操作和治疗。 Ⅱ、总则 A、主动脉瓣狭窄(AS) 主动脉瓣狭窄(AS)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建议 适应症分类 1、出现症状的重度AS患者。Ⅰ 2、行冠状动脉旁路外科手术的重度AS患者。Ⅰ 3、行主动脉或其它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重度AS患者。Ⅰ 4、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行主动脉或其它心脏瓣膜外Ⅰ 科手术的中度AS患者。 5、无症状的重度AS患者伴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Ⅱa 对运动的异常反应(如低血压)Ⅱa 室性心动过速Ⅱb 显著或过分的左室肥厚(≥15mm)Ⅱb 瓣膜面积﹤0.6cm2 Ⅱb 6、无5项中的表现,对无症状患者预防猝死。Ⅲ 成年人主动脉瓣狭窄行主动脉瓣球囊成形术的建议 适应症分类 1、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对AVR有高度危险者是Ⅱa 一种外科手术的过渡。 2、减轻患者严重的狭窄情况。Ⅱb 3、需紧急非心脏外科手术者。Ⅱb 4、替代AVR术。Ⅱb B、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

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血管扩张剂治疗建议 适应症分类1、有症状和/或左室收缩不全的严重反流患者由于其它心脏或Ⅰ 非心脏因素不推荐行外科手术的长期治疗。 2、有左室扩大但收缩功能正常的严重反流且无症状患者长期治疗。Ⅰ 3、有高血压和任何程度反流的无症状患者长期治疗。Ⅰ 4、AVR术后存在持续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患者长期ACEI治疗。Ⅰ 5、在行AVR术前有严重心衰症状和严重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者Ⅰ 为改善血流动力学而长期治疗。 6、轻、中度AR和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无症状患者的长期治疗。Ⅲ 7、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无症状患者有瓣膜置换的其它适应症行Ⅲ 长期治疗。 8、左室功能正常或轻、中度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有症状患者且Ⅲ 具有瓣膜置换的其它适应症者行长期治疗。 慢性严重主动脉瓣关闭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建议 适应症分类1、NYHA心功能分级Ⅲ或Ⅳ级的患者和维持的左室收缩功能在Ⅰ 休息时射血分数正常(EF≥50%) 2、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有症状的患者和维持的左室收缩功能Ⅰ (休息时EF≥50%),但伴有进行性左室扩大或在休息时射 血分数下降或运动耐量下降。 3、加拿大心脏学会心功能分级Ⅱ级和伴或不伴冠心病的严重心Ⅰ绞痛患者。 4、轻、中度休息时左室功能不全(EF值25%~49%)患者有或Ⅰ无临床症状。 5、行冠脉搭桥手术和行主动脉或其它心脏瓣膜手术患者。Ⅰ 6、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有症状的患者和维持的左室收缩功能Ⅱa (休息时EF≥50%),但伴有稳定的左室大小及收缩功能和 稳定的运动耐量。 7、左室收缩功能正常(EF≥50%)的无症状患者,但伴有严重Ⅱa 的左室扩大(舒张末内径>75mm或收缩末内径>55mm)。 8、有严重的左室功能不全(EF值<25%)。Ⅱb 9、无症状患者休息时左室收缩功能正常(EF>50%)和进行性Ⅱb 左室扩大,而扩大程度中等(舒张末内径70-75mm,收缩末

2014年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

2014年AHA/ACC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解读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刘庆荣吴永健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老年型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V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成为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心血管疾病。我国一项回顾性非随机研究分析提示50岁以上的的中老年患者主动脉瓣钙化(AVC)的发病率达49.38%。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S)的发病率增加,即将成为我国瓣膜病的首要病因。 主动脉瓣狭窄(AS)的有效治疗治疗方式曾经只有采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由于常规外科手术风险高,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而且大部分患者因年龄,左室功能及其他并发症而不得不放弃手术治疗。2002年法国的Criber教授首次报道采用介入方法经导管置入人工主动脉瓣膜(TAVI)的新技术。为不能行外科换瓣手术的严重AS患者的带来了新的治疗方式。此后十几年来,经验的累积和器械的改良,不断推进TAVI技术的发展,目前在近40个国家的500多个心脏中心相继开展,目前已完成90000例。 ACC和AHA在2006年8月刊发的《心瓣膜疾病治疗指南(2006修订版)》,包含了心脏瓣膜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等。2012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时,首次由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共同制定完成的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发布,指南首次明确了TAVI指征,着重介入医师和外科医师共同参与适应症评估,选择最优干预手段。2014年3月3日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AHA/ACC)专家协同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ASE)、美国心血管造影和介入协会(SCAI)、美国心血管麻醉师协会(SCA)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等协会专家共同完成并发布了《2014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管理指南及执行摘要》,该指南将正式刊登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和《Circulation》杂志。该指南是继2008年指南发布之后,AHA/ACC首次对心脏瓣膜病的分期,诊断,治疗,管理及一些特殊情况(人工心脏瓣膜,非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等)给出指导,并更新部分推荐意见。新版指南以大量的路线图及图表形式展现,方便了临床医生快速高效的参考阅读。 (1)新指南强调群策群力,推荐组建心脏瓣膜中心

稳定型缺血性心脏病诊治疗指南(中文版译文)

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美国SIHD诊治指南 执行纲要中的推荐部分 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院,柳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胡世红教授译自:JACC Vol. 60, No. 24, 2012 :2564-603 1.8. 患者知情参与的至关重要性 Ⅰ类推荐 1.应当通过一个包括患者和提供者在内的共享决策过程,来做出诊断和治疗选择,对患者解释有关风险、获益和费用的信息(C)。 2.SIHD的诊断:推荐 2.1.胸痛患者的临床评估 Ⅰ类推荐 1.对胸痛患者在进行附加的检测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和全面体检以评估IHD的可能性(C)。 2.对表现为急性心绞痛的患者应分出稳定的与不稳定的;对不稳定的患者应进一步分为低危、中危或高危(C)。 胸痛的临床表现: ·典型心绞痛(定义)1)胸骨后胸部不适,具有典型特征和持续时间,即2)由于用力或情绪紧张而激发,3)经休息或用硝酸甘

油可缓解; ·不典型心绞痛(可能)满足以上2项特征; ·非心源性胸痛没有或只满足1项典型心绞痛特征。 2.1.2.ECG 2.1.2.1.静息ECG风险评估 I类推荐 1.对不明显的、非心原性胸痛的患者,推荐做一份静息ECG(B)。 2.1. 3.对需要无创检测的疑似SIHD患者,初始诊断的负荷试验和先进的成像 2.1. 3.1.能运动的患者 I类推荐 1.对于有可判断的ECG、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标准的运动ECG检测(A)。 2.对于ECG不能判断、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运动负荷核素MPI或UCG检查(B)。 IIa类推荐 1.对于需要检测预测梗阻性IHD可能性低的患者,标准的运动ECG可能是有用的,只要患者有一份可判断的ECG和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C)。 2.对于有一份可判断的ECG、预测梗阻性IHD的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行运动负荷核素MPI

风湿性心脏病用药指南

风湿性心脏病用药指南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简称 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所致心脏瓣膜损害。风湿性瓣膜病变可单独累及一组瓣膜(如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也可同时累及两组或三组瓣膜(如同时累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后者又称为风心病联合瓣膜病。风心病最常累及的瓣膜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单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及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病。 【诊断要点】 1.病史:患者可有风湿热病史。 2.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瓣膜病变的部位、程度及病程。在严重病变时,单纯二尖瓣狭窄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及咳 嗽;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主动脉瓣狭窄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表现 为心悸、头晕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风心病进展至晚期常导致右心衰竭。 3.体征风心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心脏杂音。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部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时于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较粗糙收缩期杂音并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于主

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期高调叹气样杂音。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时可有下肢水肿、肝大的体征。 4.辅助检查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心病最为重要的检查。 (2)X-线胸片有助于了解心脏外形及大小、。 【药物治疗】 瓣膜性心脏病是瓣膜本身有器质性损害,任何药物均不能使其消除或逆转。采用手术治疗置换或修补瓣膜,可提高长期存活率,这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是针对预防感染、改善心衰症状及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 1.用药原则疾病早期控制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伴有心衰的患者通过降低心脏负荷 改善心衰症状;伴有房颤的患者注意防止血并发。 2.用药方案 (1)感染性心内膜炎一旦诊断明确,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具体用药参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章节)。 (2)风心病所致心衰处理:心衰基本治疗见心力衰竭章节。不同瓣膜病处理如下: 1)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咯血/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伴明显的干湿性啰音时,呋塞米,静脉注射,起始剂量20? 40mg, 2? 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若患者同时合并 快速房颤,需减慢心室率,可应用去乙酰毛花苷,静脉注射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 (完整版) 一、概述 (一)定义 肺源性心脏病(cor pulmonale)简称肺心病,是由于呼吸系统疾 病(包括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导致右心室结构和/ 或功能改变的疾病,肺血管阻力增加和肺动脉高压是其中的关键环 节。 (二)分类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肺心病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急性肺心病主要见于急性肺栓塞,其处理主要是针对急性肺栓塞的 治疗,本指南主要针对慢性肺心病。 (三)流行病学 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普 查结果表明,>14岁人群慢性肺心病的患病率为4.8‰[1]。1992 年在北京、湖北、辽宁农村调查102 230例居民的慢性肺心病患 病率为4.4‰,其中≥1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6.7‰[2]。慢性肺心 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地区,农村患

病率高于城市,并随年龄增加而增高。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冬、春季节和气候骤然变化时,易出现急性加重[2]。 二、病因学分析 (一)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 包括慢阻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等。 2.肺血管疾病: 原发于肺血管的病变,包括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等均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为慢性肺心病。 3.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均可引起胸廓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及肺血管受损,继发肺动脉压力升高,产生肺心病。 4.其他: 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可产生低氧血症,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发展成慢性肺心病。

瓣膜性心脏病健康宣教

瓣膜性心脏病健康宣教 定义:心脏瓣膜的功能是维持血液在心脏和大 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流动,瓣膜性心脏病是由于炎症、 黏液性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 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单个或多个瓣膜结构的功能或结构异 常,导致瓣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最常受累的是二 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热。 饮食: 1、以少量多餐为原则,限制脂肪摄入,少食腊制品和 罐头食品,宜选用咼蛋白、咼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以维 持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如瘦肉、豆腐、蛋、鱼等。 2、发热患者多饮水,预防出汗引起的脱水。 3、患者心力衰竭时,宜低钠饮食,限制水分。 4、保持排便通畅,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丰富的 食物。 休息与活动: 1、保证充足的睡眠。 2、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体力活动的程度以活动后不出现胸闷、气短、心悸 或休息数分钟后能缓解为限,出现眩晕、晕厥应立即平卧,并及时传呼医护人员< 3、房颤病人还应注意防止屏气和突然用力,剧烈咳嗽,以减少血栓脱落机会,预防栓塞。' 用药指导: 1、长期使用洋地黄制剂者,在使用前测脉博,若脉率<60次/分,应停药, 当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黄视等毒性反应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停药。

2长期使用利尿剂如速尿、双氢克尿噻等,应注意补钾,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桔子、香蕉、韭菜等。 出院指导: 1、该病需长期治疗,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有手 术适应症者建议早期择期手术。 2、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受湿,积极防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防风湿热复发。 3、在接受牙科治疗,各种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应告知医生目前正在服用抗凝剂,应预防性使用抗感染治疗,注意休息,以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4、育龄妇女应注意避孕,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5、长期服用地高辛病人,出院后严格按医嘱服药,且应在每日同一时间服 药,并不可因少服1次药而自行加服1次,因为两次剂量间隔太近,易产生蓄积中毒。 6、出现明显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休息后不好转或出现腹胀、纳差, 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 \\ // \ / £1 盲W 心亍就令 4冈

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

ESC瓣膜性心脏病管理指南(2012年版全文) ——欧洲心脏学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 瓣膜性心脏病管理联合工作组 目录表 缩略语 1.前言 2.介绍 2.1.我们为什么需要新的瓣膜性心脏病指南? 2.2.这些指南的内容 2.3.如何使用这些指南 3.总体情况述评 3.1.患者评估 3.1.1.临床评估 3.1.2.超声心动图 3.1.3.其它非侵入性检查 3.1.3.1.负荷试验 3.1.3.2.心脏磁共振(CMR) 3.1.3.3.计算机断层摄影 3.1.3.4.荧光镜检查 3.1.3.5.放射核素血管造影 3.1.3.6.生物标志物 3.1.4.侵入性检查 3.1.5.合并症的评估 3.2.心内膜炎的预防 3.3.风湿热的预防 3.4.危险分层 3.5.相关情况的管理 3.5.1.冠心病 3.5.2.心律失常 4.主动脉反流 4.1.评估 4.2.自然史 4.3.手术结果 4.4.手术适应症 4.5.药物治疗 4.6.连续检测 4.7.特殊患者人群 5.主动脉狭窄 5.1.评估 5.2.自然史 5.3.介入治疗结果 5.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5.4.1.主动脉瓣膜置换的适应症

5.4.2.球囊瓣膜成形术的适应症 5.4.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的适应症 5.5.药物治疗 5.6.系列检测 5.7.特殊患者人群 6.二尖瓣反流 6.1.原发性二尖瓣反流 6.1.1.评估 6.1.2.自然史 6.1.3.手术结果 6.1.4.经皮介入治疗 6.1.5.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6.1.6.药物治疗 6.1.7.系列检测 6.2.继发性二尖瓣反流 6.2.1.评估 6.2.2.自然史 6.2.3.手术结果 6.2.4.经皮介入治疗 6.2.5.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6.2.6.药物治疗 7.二尖瓣狭窄 7.1.评估 7.2.自然史 7.3.介入治疗的结果 7.3.1.经皮二尖瓣连合部切开术 7.3.2.手术 7.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7.5.药物治疗 7.6.系列检测 7.7.特殊患者人群 8.三尖瓣反流 8.1.评估 8.2.自然史 8.3.手术结果 8.4.手术适应症 8.5.药物治疗 9.三尖瓣狭窄 9.1.评估 9.2.手术 9.3.经皮介入治疗 9.4.介入治疗的适应症 9.5.药物治疗 10.联合瓣膜和多瓣膜病变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12年最新版)

心脏瓣膜疾病详细治疗指南(2008年最新版) 分享到我的患友会 美国心脏病学会关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指南被奉为全世界内外科医生的圣经,该指南涵盖了心瓣膜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各个方面,反映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是指导瓣膜疾病临床实践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原文非常长,阐述也非常缜密,但对于普通非从医人士有点难以读懂。为了各位病友方便了解,特将其翻译为中文并摘其精髓,供大家分享和参考。 病友请注意,本文只摘录了部分“强适应证”,如果您不符合这些强适应证,并不意外着您不需要手术。 1一般原则 1.1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强适应症 1.舒张期心脏杂音、连续性心脏杂音、全收缩期心脏杂音、收缩晚期心脏杂音、与喷射性喀喇音有关的心脏杂音或心脏杂音放射到颈或背部的无症状患者。 2.有心力衰竭、心肌缺血/梗死、晕厥、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或体征或器质性心脏病其它临床表现的心脏杂音患者。 3.33级收缩中期心脏杂音的无症状患者。 1.2心内膜炎预防治疗的强适应症 1.人工心脏瓣膜患者和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史的患者。 2.复杂性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即,单心室、大动脉转位和Fallot四联症)。 3.外科手术建立体循环-肺循环分流的患者。 4.先天性心脏瓣膜畸形尤其是那些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患者,后天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即,风湿性心脏病)。 5.做过瓣膜修复术的患者。 6.肥厚型心肌病有隐匿性或静息性梗阻的患者。 7.二尖瓣脱垂患者并且听诊有瓣膜返流和(或)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瓣叶增厚。 1.3风湿热二级预防的强适应症 风湿热伴或不伴心脏炎的患者(包括二尖瓣狭窄患者),应当接受预防治疗,防止风湿热复发。2特殊心瓣膜损害 2.1主动脉瓣狭窄 2.1.1超声心动图检查(成像、频谱和彩色多普勒)的强适应症 1.诊断和评估主动脉瓣狭窄的严重程度。 2.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左心室室壁厚度、大小和功能。 3.再次评估主动脉瓣狭窄诊断明确并且症状或体征发生变化的患者。 4.评估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的严重程度和左心室功能。 5.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再次评估无症状患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每年一次;中度主动脉瓣狭窄1~2年一次;轻度主动脉瓣狭窄每3~5年一次。 2.1.3心导管检查的强适应症 1.有冠状动脉疾病危险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科学发现:瓣膜性心脏病治疗技术新进展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瓣膜性心脏病(VHD)治疗技术在心血管医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经导管介入治疗瓣膜性心脏病涉及的范围 流行病学趋势 VHD II调查是由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观察研究项目设计的,其强调了不断变化的VHD人口学及其对临床管理的影响。 调查的主要发现包括与2005年进行的相似研究相比,VHD患者的年龄增加,与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的指南推荐高度一致,以及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逐渐出现。 影像学诊断 多模态成像在VHD的早期诊断、检测疾病进展(瓣膜损伤和相关心肌重塑反应)、经导管和外科治疗计划,以及之后的随访中均具有

重要意义。 1.瓣膜超声心动图仍然是首选的VHD影像学检查方法。2019年发表的研究(对25例患者 进行20次超声心动检查)表明,峰值速度的 重复性优于平均梯度评估(变异系数为10.1% vs. 18.0%,P<0.001),提示峰值血流速度应为观测主动脉进展的首选指标。峰值血流 速度>5?m/s且射血分数<60%的无症状患者的死亡率增加[即使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因此应考虑在这类高危患者中进行早期 干预。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推荐,在超声心动图测量结果不一致时,可使用CT钙 评分来评估主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该领域 的进展包括明确指导瓣膜钙化的最佳评分,一项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及其预测疾病进展和临床事件的能力。正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可使用18F-氟化物作为钙化活动的标志,可较超声心动图和CT更早地检测早期生物瓣膜退行性病变,如 图1。事实上,研究证实,生物瓣膜瓣叶对示踪剂摄取地增加可以作为瓣膜变性的标记,是 未来预测瓣膜功能障碍的唯一独立预测因 子。然而,将这些发现用于临床实践的可能性仍不确定。 图1 体内18F-氟化物PET(右)和CT成像(左) 2.心肌随着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磁共振(CMR)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地研究探究了VHD 继发的心肌损伤。例如,在原发性二尖瓣反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

心脏骤停基层诊疗指南 一、概述 心脏骤停是猝死的主要原因[1,2]。超过80%的心脏性猝死由导致心脏骤停的恶性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引起,因此识别高危对象尤为重要。本指南在描述死亡方式时使用"猝死"这一术语,但涉及其直接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抢救时,使用"心脏骤停"这一术语,二者不应混淆。 减少心脏骤停的方法是做好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已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任何原因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并规范服药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可参考相关指南。需强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做好预防。已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危险评估,必要时予药物或手术(射频、起搏器等)治疗。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PR)至关重要。2015年国际CPR指南指出,4 min内成功被救者,存活率可达32%。因此,若在院外或无除颤设备的地方发现有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呼救,然后迅速开始徒手

CPR;若在院内或有除颤设备的地方,应迅速获取除颤仪,检查心律情况,符合除颤指征者立即除颤,若同时有2人在场,可1人先行心肺复苏,等待另1人获取除颤仪,力争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救治措施。 (一)定义与分类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射血,造成循环停止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包括意识丧失、晕厥、大动脉搏动消失等。心脏骤停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心脏骤停根据其机制可分为4种情况:心室颤动、无脉搏室性心动过速、心脏静止和电机械分离。前2种被称为"可复律"心脏骤停。 (二)流行病学 美国2016年经急救系统估计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为每年例/10万人,或成人万例/年[2];据美国研究报告,院外心脏猝死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5岁[2]。根据国家"十五"公关项目"中国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告,2005—2006年,在我国4个代表性区域入选的近68万人群研究显示,中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每年例/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万例/年[3],现阶段实际人数可能更多。心脏骤停具有不可预知性,%~%的猝死发生在院外,如家庭、公共场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现状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现状 据《中国心血管报告2010》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3 亿人患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死于心血管病者每年近300万人,每小时约340人,每分钟约6人;2006年美国大型流行病学统计显示,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2.5%,在美国超过900 万人深受其害;我国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2.5‰- 3.2‰( 很可能低估),按13亿人口估算,瓣膜性心脏病县者约400 万人,每年需要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达20 多万例。目前占成人心脏手术的第一位。 认识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是心脏内部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形状像花瓣,而且非常的薄,它们相当于心脏中房与房之间和心室与大动脉之间的大门,只能沿着血液流动的方向开启,保证血液顺着一个方向通过心脏,防止血液逆流。 正常心脏瓣膜的开放和关闭有赖于瓣膜、瓣环以及腱索和乳头肌等结构,当心脏瓣膜出现结构或功能改变时,血液无法顺利排出,或者排出去的血液逆流回来,而使心脏负荷加重,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我们称之为瓣膜性心脏病。

瓣膜性心脏病如何分型 瓣膜性心脏病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瓣膜性心脏病是指胎儿在母体内孕育时,心脏存在发育缺陷或停顿,导致心脏畸形,胎儿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瓣膜病。本网站仅介绍后天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下文简称为“瓣膜性心脏病"。 后天获得性瓣膜性心脏病可依据结构异常分为三类: 瓣膜狭窄、瓣膜关闭不全、瓣膜狭窄合并关闭不全。 瓣膜狭窄——瓣膜张开的幅度不够大,造成血液流动受阻,从而进入下一个心腔或血管的血液减少。 瓣膜关闭不全——瓣膜关闭不严,造成部分血液返流。 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几乎在四个瓣膜均可发生,其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承受的压力最大,因此最易受累。 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 形成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很多,大致可分为风湿性、退行性、感染性和其他可累及瓣膜的病因。 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诊治指南

风湿性心脏病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 病理生理 首先以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为例,正常成人的二尖瓣口面积为4-6平方厘米,在正常情况下,不管心排量如何,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血流都不应该产生任何障碍,当二尖瓣口缩小至大约2平方厘米时,形成二尖瓣轻度狭窄,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血液从左房到左室受阻,引起左房压力升高,临床上可出现症状。左心房压力升高可引起肺静脉和肺毛细管压升高,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临床上二尖瓣狭窄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分两期:第一期是慢性肺淤血期,该期病人在休息时可无明显症状,但在疲劳或情绪激动时,因心跳加快,可引起呼吸困难;第二期是肺动脉高压期,肺动脉高压程度和瓣膜狭窄程度相关,如果肺动脉压力超过60mmHg,病人在体力活动、心跳加快、妊娠等情况下可出现肺水肿而加重呼吸困难。 关于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为2.5-3.5平方厘米,瓣膜因病理改变而逐渐出现狭窄,如瓣口面积缩小至1平方厘米时,则左心室排血受阻,左心室收缩压升高,导致主动脉瓣的压力阶差增大,患者出现症状。瓣口面积缩小至0.7平方厘米时则为严重狭窄,左心室壁可明显肥厚,心肌氧消耗量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引起心肌缺血的表现,病人科出现心绞痛。个别病人在活动时心排量不能相应提高,可引起脑血管关注不良和晕厥。 疾病分类 风湿性心脏病累及的瓣膜部位数量可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的一个或几个瓣膜病变。心脏联合瓣膜病变是指同时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心脏瓣膜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双病变,约占联合瓣膜病的48%-87%。 临床表现 风湿热初次发作并不会立即引起瓣膜开口改变,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才会形成瓣膜开口变化。因此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急、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引起生命危险。临床上根据病情进展程度,主要有以下主要变现:

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增加等,心脏瓣膜病及其引发的心力衰竭均明显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 心脏瓣膜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瓣膜退行性变、心肌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引起的瓣膜病变均明显增加,心脏瓣膜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相关资料显示在65岁以上人群中,主动脉瓣钙化、增厚发生率为29%、狭窄率2%,其中75%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退行性变、钙化狭窄或关闭不全也随之增加。因此瓣膜退行性病变及其引发的心力衰竭也已成为威胁老龄人群生命健康的重要疾患,本文将重点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一、概述 1. 心脏瓣膜病定义 心脏瓣膜病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或先天发育畸形导致一个或多个瓣膜解剖结构和功能异常,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受累较少。表现为二尖瓣狭窄(MS)和/或关闭不全(MR)、主动脉瓣狭窄(AS)和/或关闭不全(AR),以及联合瓣膜病变等临床病理类型。 2.心脏瓣膜病性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 2003年欧洲心力衰竭研究表明,46788例心衰患者中与冠心病相关的心衰占68%,扩张型心肌病占6%;而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中、重度心脏瓣膜病高达29%。“1980~2000年中国部分地区慢性心衰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显示,心衰患者中冠心病的比率从36.8%增至45.6%,高血压病从8.0%升至12.9%,而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则由34.4%降至18.6%。虽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衰呈下降趋势,但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心衰呈上升趋势,所以心脏瓣膜病性心衰仍是我国慢性心衰常见原因之一。 3.心脏瓣膜病性心衰的预后 心脏瓣膜病性心衰的发生机制不同于冠心病、高血压病等疾病的原发性心肌损害机制,因而其预后也有独特的规律性。心脏瓣膜病是由瓣膜机械性损害造成血流动力学异常,使心脏压力负荷(瓣膜狭窄)或容量负荷(瓣膜关闭不全)发生改变,最终发展为失代偿性心衰。AS患者心衰发生后一般存活时间仅为1~2年;MS患者出现心衰症状后5年存活率<15%;严重AR或MR的心衰患者,无论换瓣与否,其预后均与左室扩大和射血分数(EF)降低程度相关;对AR心衰患者早期积极治疗(如血管扩张剂应用)能改善预后;而MR患者的预后则更多地取决于其病因,药物治疗仅能使5年存活率达到50%。 二、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特征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指南(2014版)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病史,主要是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胸廓疾病等病史。 2、症状有咳嗽、咯痰,进行性气促的临床症状。 3、体征有肺气肿或肺动脉高压体征。 4、辅助检查⑴X线征象具备以下①-④项中1项可提示,2项以上者可以诊断,具有⑤项者即可诊断。①右肺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右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经动态观察,较原右肺动脉干增宽2mm以上。②肺动脉段中段突出或其高度≥3mm。③中心动脉扩张和外周动分支纤细形成鲜明对比。④右前斜位圆锥部显著突出或锥高≥7mm。⑤右心室增大。⑵心电图检查:具有1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2条次要条件为可疑肺心病的心电图表现。主要条件: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1导联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5导联R/S≤1);④R V1+S V5>1.05mV; ⑤aVR导联R/S或R/Q≥1;⑦肺型P波(V1、V2导联P波高尖,Ⅱ、Ⅲ、aVF导联P波直立高尖,电压>0.25mV)。次要条件:①可有肢体导联低电压;②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或不完全)。⑶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一下2条件,其中必须有一条主要条件。主要条件:①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②右心室内径>20mm;③右心室前壁厚度>5mm; ⑥右心室流出道和左心房内径比>1.4;⑦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者(a波低平或幅度<2mm,有收缩中期关闭征)。参考条件:①室间隔厚度≥12mm,搏动幅度<5mm或呈矛盾运动征象;②右心房增大,直径>25mm(剑突下区);③三尖瓣前叶曲线DE、EF速度增快,E峰呈高尖型,或有AC期延长;④二尖瓣前叶曲线幅度低,CE<18mm,CD段上升缓慢、延长、呈水平或有EF下降速度减慢<90mm/s。 5、临床分期⑴代偿期与失代偿期①肺心功能代偿期咳嗽、咯痰、气促,活动后可有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力下降。具有基础疾病的体征和肺动脉高压的体征等。肝颈回流征阳性、颈静脉充盈、右肋沿下可以触及肝脏下极。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表现为呼吸衰竭、有心衰竭、及其他系统损害症状和体征等。⑵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加重期表现为原有的病情急性加重,常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表现为咳嗽、咯黄痰脓痰、发热、呼吸困难,气喘明显加重,肺部可以闻及明显干湿啰音,白细胞和中性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二、辨证论治 慢性肺心病多由于肺脏疾患迁延失治,痰瘀稽留,正虚卫外不顾,外邪易反复侵袭,诱使本病反复发作。本病证候要素以痰、火(热)、水饮、瘀血、阳虚、气虚为主,病位肺、肾、心为主。痰、火(热)多表现于心、脑、肺而成痰浊蒙窍、痰浊蕴肺、痰热蕴肺;气虚多表现于肺、心、肾而成心肺气虚、肺肾气虚;阳虚、水饮多表现于心、肾而成心肾阳虚或伴水泛等;瘀血多兼痰、阳虚、气虚、火(热)。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为肺、心、肾的阳气虚损,邪实为痰、火、瘀血。病情发作时的病机以痰(痰热、痰浊)阻或痰瘀互阻为关键,雍阻肺系,时或蒙扰心脑而致窍闭风动;邪盛正衰,可发生脱证之危候。病情缓解时,痰、瘀、水饮减轻,但痰、瘀稽留,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见于心肺气虚、肺肾气虚、心肾阳虚,多兼有痰瘀。 本病的证候大致为实证类(寒饮停肺证、痰热壅肺证、痰湿阻肺证、阳虚水泛证、痰蒙神窍证);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兼证类(血瘀证)三类九证候。遵“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则以清热、涤痰、活血、化饮利水、宣肺降气、开窍立法而兼顾正气;缓则以补肺、养心、益肾为主,并根据气虚、阳虚之偏而分别益气、温阳,兼顾祛痰活血。 1、实证类 ⑴、寒饮停肺证 主症:喘满不得卧,咳嗽,痰多、色白、质清稀或呈泡沫状,气短、恶寒,遇寒发作或加重,舌质淡。次症:周身酸痛,发热,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弦、紧。 诊断:①咳逆喘满不得卧或气短;②咳痰、色白、清稀或呈泡沫状;③恶寒或并发热,遇寒加重;④周身酸痛; ⑤舌苔白或白滑,脉紧或弦紧。具备①、②两项,加③、④、⑤中一项。 治法:疏风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6g,桂枝9g,干姜9g,细辛3g,白芍12g,泽泻12g,紫苏子9g,苦杏仁9g。饮郁化热,烦躁口渴者,减桂枝、干姜,加黄芩12g、桑白皮12g;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加射干9g,喘息不得平卧,加白芥子9g、葶苈子(包煎)12g;肢体疼痛者,加羌活9g、独活9g;头痛者,加白芷9g、葛根9g。 中成药:小青龙颗粒每日3次。 ⑵、痰热壅肺证 主症:喘促,动则喘甚,咳嗽,痰粘稠,痰黄,胸闷,口渴,尿黄,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次症:发热,烦躁,紫绀,不能平卧,纳呆,咯痰不爽,气短,舌苔干燥。 诊断:①喘促或胸闷气短、甚者不能平卧,动则加重,或咳嗽;②痰色黄或粘稠,咯痰不爽;③发热或口渴; ④大便干结;⑤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或脉数或滑数。具备①、②两项,加③、④、⑤中两项。

心脏瓣膜病题库5-1-8

心脏瓣膜病题库5-1-8

问题: [单选]女性,18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4年,近半个月游走性关节痛、气促,以下哪项最可能提示患者发生了风湿性全心肌炎() A.心脏向双侧扩大 B.心尖区收缩期2级杂音 C.心包摩擦音 D.急性肺水肿发作 E.心电图PR间期延长

问题: [单选]女性患者,38岁,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下肢水肿,给予地高辛0.25mg/d,间断服氢氯噻嗪已2个月,心电图示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治疗上应采取的措施首选为() A.继续地高辛0.25mg/d,观察 B.加大地高辛用量 C.加大利尿剂用量 D.停用地高辛,给予钾盐和苯妥英钠 E.钾盐

问题: [单选]患者,女性,30岁,既往有反复关节红肿病史,近3年出现心悸、气促,下肢水肿,今日活动后突发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入院。体查: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双肺布满水泡音,心电图示心动过速、二尖瓣型P波,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竭期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失代偿期 C.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心房代偿期 D.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右心衰竭期 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全心衰竭期 https://www.doczj.com/doc/533222492.html,/ 网页游戏排行榜

问题: [单选]心脏瓣膜病最常见受累部位是() A.主动脉瓣 B.室间隔 C.二尖瓣 D.肺动脉瓣 E.三尖瓣

问题: [单选]心脏瓣膜病其次受累部位是() A.二尖瓣 B.室间隔 C.三尖瓣 D.主动脉瓣 E.肺动脉瓣

心脏核医学临床应用指南

心脏核医学临床应用指南(简要版) JCS联合工作组(2012发表) 目录表 I一般问题 1.背景 2.基本原理 3.成像技术 4.依据病理和疾病选择诊断试验技术 II实用指南:成像技术 1.心肌灌注成像 2.应用I-123 BMIPP心肌交感神经成像 3.应用I-123 BMIPP心肌脂肪酸代谢成像 4.应用Ga-67柠檬酸炎症成像 5.心脏放射性核素血管造影 6.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7.负荷试验 8.小儿科病例的特征和注意事项 III 放射性核素成像在特殊心脏病和病理的临床应用 1.急性冠脉综合征 2.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3.心力衰竭 4.心肌存活力评估

I一般问题 1.背景 心脏核素成像应用广泛,如心脏病的诊断、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治疗决策、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这些指南的目的是使心脏放射性核素成像在心脏病的诊断中能实际而有效的应用。为此,我们根据过去的报告总结了诊断试验技术的有效性和证据水平。每一项诊断试验技术的特点和有效性在本指南的前半部分列出,而放射性核素成像在特殊心脏病和病理中的应用则分述于后半部分。 2.基本原理 本工作组根据过去的参考文献:关于用核医学技术诊断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委员会的报告(1989–1991, Fukuzaki等)和新的放射性药物对循环器官临床适应症的标准(1998, Sugishita 等),讨论了核心脏病学在临床上适宜的应用。鉴于美国心脏协会(AHA)、美国心脏学院(ACC)和美国核心脏病学学会(ASNC)在2003年发表了心脏放射性核素成像指南,日本心脏放射性核素成像指南被提出要以详细复习日本发表的报告、增加来自欧洲和美国的报告为基础。工作组修订了2005财政年度发表的指南以与5年来核心脏病学领域的新知识相一致。为了给研究者提供文献中的最新报告,通过计算机检索了以英文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结果,对这次修订的指南,我们引用了1000多篇论文。我们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每一项成像技术决定文献检索周期。在详细复习了选定的论文后,我们才决定适应症和证据的分类。 工作组详细讨论了分类的证据水平。就适应症和分类而言,存在一些有分歧的问题。我们也尊重成员中少数人的意见。在指南第一版中重叠的分类和证据水平的表格,已被有条理地安排变得更容易理解。而且,对心脏放射性成像的意义最近已变得明显的领域,增加了新的描述。依照常规指南,心脏放射性核素成像的有效性分类如下: 日本循环学会(JCS)分类I,、II、III被用于总结如下试验的适应症(Table 1).。这次修订的心脏核医学指南由独立的评价委员会综述,且由JCS和合作学会批准。本修订指南将在JCS网站发表。而且,我们已制定了简要版以使完整版指南更广泛传播。这个简要版指南还企图帮助医师在临床上应用心脏核医学,并帮助评估先前版本的意义。 3.成像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