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观光农业》课程标准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观光农业》课程标准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观光农业》课程标准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观光农业》课程标准

《观光农业》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况

注:课程类别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岗位方向课。

二、专业对课程要求

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需要,掌握设施作物生产、管理、经营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设施作物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面向设施园艺作物生产及示范、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及园艺产品采后处理和推广等岗位(群)“会生产、能经营、懂管理”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观光农业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也是旅游学、园艺学、农学等学科交叉的新领域,观光农业是以发展绿色农业为起点,以生产新、奇、特、优农产品为特色,依托旅游业的架构和运作模式,形成农旅结合的产业。《观光农业》可以说是站在了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沿,对当前“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观光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课程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观光农业》是农学类大专院校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较系统地介绍了观光农业的概念内涵、内涵、国内外发展概况、观光农业整体产品、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园区管理、相关产业、支持系统、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知识、技能等。本课程的教学要求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对《观光农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

生对于观光农业这一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新型产业的兴趣热情,并提高学生对于观光农业园的基本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力。

知识目标

观光农业的概念内涵、内涵、国内外发展概况、观光农业整体产品、类型及主要运行模式、资源开发、规划设计、市场营销、园区管理、相关产业、支持系统、知识技能、可持续发展等理念、知识、技能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观光农业这一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新型产业的兴趣热情,并提高学生对于观光农业园的基本规划设计与管理能力。

素养目标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精神;具有强烈的食品品质与安全意识,良好的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计思路

观光农业课程为我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其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紧紧把握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所要求的“实用、够用”原则。在统筹考虑和选取内容过程中,始终围绕“懂原理、会设计、会经营、会管理”的“三会一懂”课程教学目标,突出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实用性与应用性。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长三角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特点为基础,从理论、应用、实践等各个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

五、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设计

2、教学内容与作业设计

3、职业能力与实训项目

六、考核评价体系

本课程考试成绩包含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二大块,其中,理论占60%,实践占40%。理论成绩包括:平时布置的作业30分,出勤30分,随堂考试40分;实践成绩包括:出勤10分实训态度10分,实训报告50分,技能操作30分。

七、教学模式与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

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2、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光农业课程提供的媒体有:主教材、多媒体教材。教科书是主媒体,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多媒体教材是结合图片、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观光农业的内容。同时穿插视频教学,实践教学,使同学们从枯燥的理论学习走向实用、趣味的实践应用。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八、教学条件与资源

1、师资条件要求

观光农业课程是一门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科等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边缘性学科课程。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既要掌握观光农业相关概念,观光农业类型及其运行模式,观光农业资源开发,设施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相关知识,又要掌握观光农业的规划设计、观光农业园区管理、观光农业产品的营销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为实现培养学生观光农业园区综合开发管理能力打下基础。因此,可以说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对教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需要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密切配合与互动。

2、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我们鼓励学生去观光农业园去实习锻炼。当然,我们也与当地的一些观光农业企业进行了合作,走“工学结合”道路,为学生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除此之外,我们定期组织学生赴外各类型观光农业园参观学习,开括学生视野,为学生以后就业开辟一条新路。

3、教材与教学资源开发

课堂参考教材

潘贤丽. 观光农业概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教材

贺东升,刘军萍.2001.观光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浙江省农业厅.2006.浙江休闲观光农业一百例[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九、学生学习建议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建议

1、学生学习建议

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教材中,观光农业教材只有潘贤丽教授主编的“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系列实用规划教材”《观光农业概论》。该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章节的设置,主要是面向旅游管理专业而编写的,并没有立足于农类高职院校专业特色以及学生特点,因此,对于农类高职院校而言,该教材只能用于教学参考。要真正实现观光农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立足本校特色、高职学生特点及产业发展形势,编写适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

观光农业从一方面可以说是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产业,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旅游业业的一个分支,只是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元素为主。因此,观光农业课程本身就具有旅游相关课程相似的特点,需通过实际参观考察来强化书本理论知识。例如:对观光农业类型的认别;对观光农业景观设原则、园区道路设计原则的理解;对观光农业营销策略的理解与应用等,这些知识的透彻理解与应用必须通参观考察与实例点评等手段才能使用权学生得到更深的理解与体会,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学生可持续发展建议

在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理状态:与以后就业相关的方面,学习劲头很足;与就业相关,但联系没有那么密切的,觉的学了也白学,还浪费时间与精力,学习就没有动力。

因此,如何将就业形势分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教改课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长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与探讨。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优势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优势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通许中等职业学校于2001年有四所职业学校学校合并而成,现代农艺专业的前身是种植专业,开办于1983年,2010年种植类又更名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本专业开设30余年来,为各行各业培养了专业骨干和技术带头人。近年来,由于“轻农、厌农,跳农门”思想的误导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一度萎缩。家长不理解本专业,学生也不愿就读,致使每年招收学生不满一个学制班。 随着党中央重视“三农”,而专业建设又能服务区域经济,专业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考验, 目前本专业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发展的时代紧迫性 (一)、全国农业大发展要求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生产先后迈上了4个台阶,创造了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21%的人口的奇迹。农民收入大幅上升,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些成绩的取得,农业技术推广功不可没。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特别是在乡村二级中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奇缺。因此,中职学校既要向高校输送人才,又有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责任和义务。 (二)、现代农业是我县经济的主体 通许县位于开封市南45Km处,农业人口50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以上,农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一直在40%以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产区。县委、县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是“农业产业化”、“农业立县”,也是我们办学的指导思想。现代农艺专业建设必将推动通许县农业现代化,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我县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我县西瓜、大蒜、辣椒、土豆、洋葱等生产农户,由于得到惠农政策、相关企业的扶持,亩均收入已到5000元以上,农民收入大幅上升。从2009年开始,我县返乡农民工越来越多,他们多数均在从事西瓜、大蒜、辣椒、土豆、洋葱生产,生产积极性很高,但他们的生产技术上迫切需要指导。 三、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的优势

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 目录 ·农业信息技术及信息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陈闯郭新宇赵春江(5) 构建基于SDD算法的农业搜索引擎......... 樊景超周国民周义桃丘耘(6)根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进展.......... 张吴平郭焱李保国王锋(6)农业信息技术与新农村建设....................................... 周义桃(7)猪白粉病安全生产溯源数字化系统的研究………………………………………………………............................... 陆昌华谢菊芳王立方胡肄农白云峰(7)河北省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蒋晓茹段玲玲崔文顺张进文张忠义(7) 关于县域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几点建议..... 王振山王宝义李冲崔文顺(8)·种植业与育种· 野生啤酒花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张霞徐基平原俊凤王绍明(9)箭根薯快繁技术体系构建研究..................... 李枝林王玉英余朝秀(9)广东省甜玉米育种现状与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李余良胡建广刘建华方志伟(10)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及发展展望.................... 耿开友李绍萍赵明方(10)从空育131看寒地超级稻育种及栽培…………………………………………………………………....................... 冯永祥李金峰郑桂萍钱永德吕艳东孙长艳(10)油菜角果光合特性的研究................ 赵懿张春雷李光明李锋(11)盐胁迫下诱抗剂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方良俊王正超唐耀鹏(11)济宁18号小麦化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郭新平王霖吴复学孙雷明冯维营(11)高海拔地区采用绿肥聚垄法栽培甘蓝的主要技术措施…………………………………………......................................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大蒜与几种作物的高效接茬模式研究.. 李锦康董恩省颜兴虎明洪(12)威宁高海拔地区大蒜品比与播期试验结果初报李锦康董恩省虎明洪颜兴(13)威宁县夏秋反季节蚕豆生态试验结果初报.. 陈世雄董恩省余德明虎明洪(13)威宁县高海拔地区荷兰豆生态试验........ 颜兴余德明虎明洪董恩省(13)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对现代农业的作用 这样来理解认识现代农业: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我们认为,民和县如何发展现代农业需要认真研究,需要深入到各乡镇、村社、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协会、农户通过调查、访谈获得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经过认真分析、专家反复讨论后才能得出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现代农业的范围比较大,涉及的部门较多,作为我们农技推广工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和工作性质,从农技推广的角度出发,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建议。 一、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我县是农业大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在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过程中,农业技术推广已成为重要支撑。 1、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实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根本。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传统农业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而现代农业则日益依赖不断发展的新技术投入,新技术是现代农业的先导和发展动力。因此,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离不开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归根到底要依靠现代科技在农业、农村、农民中的普及和应用。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基层为广大农民提供技

术服务的公益性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就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步伐,切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切实发挥好现代农业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 3、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需要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从我县农业发展来看,农业工作取得的发展成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全膜覆盖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一大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在全区推广,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农业发展水平。因此,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关键在农业技术推广。回顾我县农业和农业科技推广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以农业合作化、农村人民公社化为主的大集体生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农业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当前我县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传统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转变,新形势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县今年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县,按农业部项目建设要求完成了100名农业技术推广员培训工作,落实了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遴选1000个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个。 三、农业技术推广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农业信息技术知识点 第一章: 农业信息技术概述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处理、传递、存储、使用信息的技术,是能够扩展人们的信息助能的技术。 2、信息技术包括哪四部分? 分别对应人体信息器官的哪些功能? 信息采集技术: 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信息的感知功能 信息传递技术: 传导神经网络对信息的传递功能 信息处理技术: 思维器官对信息识别、转换、加工、储存、再生的功能 信息控制技术: 效应器官对外部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实施干预的功能 3、什么是智慧地球? 简单地讲,智慧地球就是把互联网和物联网结合起来,具体来讲,智慧地球是把各类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等各种物品中,并且被普遍连接而形成“物联 网”,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来处理所有网络数据,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治,实时管理和控制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以更加智慧、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4、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ifcation,

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有两层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5、什么是云计算?其特点是什么? 云计算(loud computin)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和商业计算模型,也是一种IT 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是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用户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 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及其廉价 5、什么是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或agricltural information echnology,AIT) 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战略决策过程中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研究者、生产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资料查询、技术咨询、辅助决策和自动调控等多项服务的技术的总称。它是信息技术和农业技术发展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分支,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 作用:农业信息技术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科学推广和技术推广提供了新的思

(word完整版)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类别:综述 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方向和趋势 龚德平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补贴与福利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物资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组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管理农业,用现代市场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知识文化型农民发展农业。现代农业高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 (一)、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高技术发展迅速。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不断向农业科技领域渗透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分子育种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节水农业技术、食品加工技术、航天育种技术等农业高技术体系。 1、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对科学、技术、方法、理念、产业、社会与伦理产生一系列的革命性影响。现代分子育种学与传统动植物育种技术的结合,促进了新兴分子育种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由于转基因生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尚存在一些科学意义上的不确定性,科技界纷纷把研究重点转向动、植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具有高效、安全的突出优点,已经展示出部分常规育种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以转基因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农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之一。农业生物药物技术研究取得了一

批重大突破,成为农业高技术研究领域角逐的重点领域,目前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是农业生物药物研究的核心技术。生物技术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高技术的孕育、成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冲击着传统的伦理观念,衍生出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 2、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日新月异,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显示出强劲的动力。农业信息化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主要有数据库技术、农业专家系统、3S技术、农业网络技术以及精确农业技术等。农业专家系统最早于1986年出现在美国,现在专家系统通过网络传送到田间和饲养场正成为一种趋势;以3S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与精确农业技术为基础的精确农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农业现代高技术装备迅速地吸收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成就开发出智能、高效、多功能和大型化农业现代装备。与此同时,农业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社会物资生活、精神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物资、精神文明空间的拓展与延伸产生深刻的变革。 3、高技术引领驱动和支撑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成为世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根本标志。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解决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现代农业综合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节水农业技术、新型肥料技术、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等方面。目前节水农业研究的目标是不断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依据作物生理需水确定作物用水;在新型肥料技术方面,目前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纵横向动态平衡施肥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农业技术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发展农业新技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标签: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发展;影响 农业的发展同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更是受到科技创新的巨大影响。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农业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实现了生产模式的创新。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然而,目前虽然我国有大量的农业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却少之又少。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应将当前工作的重心放在农业技术推广上来。这也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以小型私人企业或者农户个体为主,这是当前我国农业结构的主要形式。农业生产规模不大,大型的农业主体也为数不多,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科研成果一般具有公益性质,作为公共物品而存在。科研成果超过了农户和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可以承受的范围。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政府的扶持,利用国家财政资源。 2 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研成果与实际需求不相适应 毫无疑问,农业新成果的开发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农业研究同实际生产需求没有很好地结合,追求高、精、尖,往往脱离了生产实际,因此很难在实际生产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农业科研人员,应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提高科研水平,提升自身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质为己任,加强同农业生产的结合,使科研成果能够更快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和进步。 2.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同以往的增长模式不同,当前的农业生产趋于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企业和农户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目前,技术推广人员有着较为单一的知识结构,这在大部分企业中是普遍的现象,在激

常见农技知识100题

常见农技知识100题 1.水稻的一生分为:秧田期、大田前期、分孽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 2. 水稻上常发生的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3. 水稻上常发生的病害有:稻瘟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稻曲病、水稻纹枯病 4. 水稻二化螟、三化螟俗称:钻心虫 5. 水稻稻纵卷叶螟俗称:卷叶虫 6. 水稻稻曲病俗称:灰苞 7.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都是以:幼虫钻蛀水稻茎秆,在苗期和分蘖 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初期侵入,造成枯孕穗,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初期侵入,咬断穗颈,造成白穗或虫伤株 8.二化螟初孵幼虫还会在叶鞘取食造成枯鞘 9.水稻最容易受二、三化螟为害的是:分蘖期和孕穗期

10.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原是局部发生,间歇为害,现已成为常发性害虫 11. 稻纵卷叶螟幼虫危害水稻,缀叶呈纵苞,在苞中啃食叶肉,留下叶片下表皮呈白色条状,影响稻株光合作用 12. 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共有6龄。在1龄时不结苞而是藏在水稻 心叶取食;2龄在叶尖结1-2厘米的小苞;3龄以后结长苞,甚至缀几张叶片结苞 13. 防治稻纵卷叶螟时大田一般防治 3 次左右:分孽期1次,穗期2次 14. 水稻上发生的稻飞虱分为: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 15. 稻飞虱主要群集在稻株的下部取食,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 织吸食汁液。虫量大时引起稻株下部变黑,瘫痪倒伏,俗称“冒顶,透天”导致严重减产或失收 16. 防治稻飞虱的药剂可同时防治稻叶蝉、稻蓟马 17.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可以发生,为害秧苗,称苗瘟,为害叶片称叶瘟,为害穗称穗瘟,为害节称节瘟 18.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新上升的重大病害,灰飞虱传播病毒,

现代农业的类型

农业类型 一、都市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概念: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类型: 1、按农业功能划分:(1)农业公园(2)观光农园(3)市民农园(4)休闲农场(5)教育农园(6)高科技农业园区(7)森林公园(8)民俗观光园(9)民宿农庄 2、按区域划分:(1)中心区农业(2)走廊区农业(3)隔离区农业(4)外缘区农业 功能: 都市农业能够充当城市的藩离和绿化隔漓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作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并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及收入;为市民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和机会;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的文化与传统,特别是发挥教育功能。概括起来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功能:1、生产功能,也称经济功能;2、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3、生活功能,也称社会功能;4、示范与教育功能。 发展模式:

(1)农业圈层模式。(2)农业区域模式。(3)农业生产经营模式。(4)农业旅游模式。 规划设计: 农业资源要转化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产品,就要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规律性加以艺术创意,这种创意过程,就是农业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都市农业是产生于农业产业和农村区域,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为主要目的。都市农业园区分二类,一种是开放性的非主题公园类型的都市农业区,一种是封闭性的主题公园式的都市农业园或休闲农场,前者属大地域、大范围、大景观的都市农业规划,景观规划要体现地方的农田、农村、农业风光,农业产品。后者除生产活动外,有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活动。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6个结合:(1)农业经营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2)农业经营与康体健身相结合;(3)农业经营与农业体验相结合;(4)农业经营与农业文化展示相结合;(5)农业经营与别墅建筑要求相结合;(6)静态项目与动态项目相结合;(7)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结合;(8)农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二、设施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概念: 设施农业是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设施、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或创造局部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条件,以期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

农业实用技术知识

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田间试验结果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喝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的施用数量。配方肥:指已土壤测试结果和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喝肥料效应试验和单质化肥和复混肥料为原料,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制成的适合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复合肥料。肥料三要素:指氮、磷、钾。3414试验:3:N、P、K三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共42个小区的作物试验。 农作物营养缺素症: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要吸收的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果缺少一种,其生理代谢会发生障碍,作物不能正常发育,使根、茎、叶等方面表现出的症状,引起作物减产。拔节期:全田50%以上植株主茎第一节离开地面1.5~2厘米,用手指可以摸到地面上第一茎节的日期。 四改技术:改播种偏早为适时晚播;改撒播为条播,并适当降低播量;改底肥“一炮轰”为氮肥后移;改冬灌晚为早冬灌。干热风:是指高温低湿和强风所造成的大气干旱。蜡熟期:籽粒含水量降至25%,胚乳变成蜡质状,指甲可以切断,挤压出蜡状胚乳,但挤不出水来,是收获的最适时期。小麦一喷三防:“一喷三防”是在小麦生长后期,即抽穗后至籽粒灌浆期,在叶面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液,通过一次施药达到防病、防虫、防早衰的目的,获得提高粒重的效果。 化学调控是指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手段,通过改变植株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生长发育,使其朝着人们预期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 复种是指在一年中一种作物收获以后接茬再种另一种作物。玉米需水量也称耗水量,是指玉米一生中土壤颗间蒸发和植株叶面蒸腾所消耗的水分(包括降水、灌溉水和地下水)总量。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壤的干重。

农业推广论文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论文题目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 年级: 学校:

浅析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与思考 [内容提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民实现增收、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针对我国现行农业术推广体制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以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创新创新组织化激励机制农业技术推广就是通过实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咨询服务等种种方法,让农民朋友认识到农作物的重要作用,了解农作物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并将优秀的、正确的种植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活动,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社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1、推广制度不完善,经验不足。主要表现为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三部门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机的、紧密的联系。科研院所的许多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进入农业生产一线,技术服务部门掌握和储备的实用技术少,且尚未形成有效的科技推广体系,缺乏科技推广经费,技术推广盲目,所推广的多数是些简单的常规性技术;生产者得不到急需得到的技术,同时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整个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有限,从而使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均受到很大影响,农业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群众增收幅度不大。

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意识认识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专业能力较低,缺乏积极性,意识认识不足,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我国目前还缺少必要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人才的储备和分配上还有着严重的缺陷,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对一些推广中的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推广队伍的积极性不高。在推广过程中由于意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出现了推广速度慢,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严重的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 3、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农业技术推广接受程度较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农民居住的地方分散不集中,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又因为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对新型的农作物和现代化的种植手段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难以理解,使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 4、资金不足,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资金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才能持续的进行下去,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预期的目标。目前,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3%,人均经费更少。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中,

农业技术知识竞赛题

农业技术知识竞赛试题 1、无公害农产品,首先应该是(C) A、品质优良的 B、产量高的 C、安全的 D、外观好的 2、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属于(C)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地方标准 3、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颜色是由(C)组成的。 A、红色和蓝色 B、红色和绿色 C、绿色和橙色 D、蓝色和橙色 4、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对产品的要求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C)。 A、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B、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 C、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 D、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 5、下列那种化肥属于复合肥(B) A、尿素 B、磷酸二氢钾C复混肥料D、硝酸铵 6、能直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是施用(A)。 A、有机肥 B、石灰C化肥D、微肥 7、以下可以用于蔬菜病虫害防治的农药是(B)。 A、铁灭克(又名涕灭威) B、溴氰菊酯 C、六六六 D、3911 (又名甲拌磷) 8、果树缺锌简易发生(A)。 A、小叶病 B、黄化病 C、衰弱病 D、枯萎病

9、直接影响土壤肥力形成和发展的是(B)。 A、土壤矿物质 B、土壤有机质 C、土壤水分 D、土壤空气 10、蔬菜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施肥主要是为了提高植株的(A)。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分解作用 D、氧化作用 11、小麦蛋白质中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其中最为缺乏的是(A)。 A、赖氨酸 B、谷氨酸 C、蛋氨酸 D、异亮氨酸 12、小麦中(A)的含量对其营养品质影响最大。 A、蛋白质 B、淀粉C纤维素D、脂肪 13、干热风对小麦危害的关键时期是(D)。 A、苗期 B、拔节期C孕穗期D、灌浆期 1 4 、北方春大豆播种时要求的土壤温度是(D)。 A、6 B、8 C、9 D、10 15、在基肥不够、大豆长势弱时,大凡就在(B)进行追肥。 A、苗期 B、开花期C结荚期D、鼓粒期 16、向日葵吸收氮肥的高峰期在(C)。 A、出苗期 B、出苗到现蕾期 C、现蕾到开花期 D、开花到成熟期 17、近年来我国苹果良种比例大幅提高,其中栽培面积上总面积近一半的优良品种是(D)。 A、元帅系 B、金冠C乔纳金D、红富士 18、红富士苹果是比较喜温的品种,1月份平衡气温在(B)C以上为安全越冬温度界限。 A、-5 B、-10 C、-12 D、-15

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转基因育种? 作物转基因育种 就是根据育种目标,从供体生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与遗传转化或直接运载进入受体作物,经过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遗传工程体,并经过田间试验与大田选择育成转基因新品种或种质资源。 2、植物组织培养 定义:离体(in vitro)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条件在无菌情况下培养、生长、发育再生出完整植株的过程。 3、外植体(expl ant):由活体(in vivo)植物体上提取下来的,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无菌细胞、组织、器官等 4、植物细胞的全能性(totipotent):植物细胞具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5、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将来自已分化组织的已停止分裂的细胞从植物体部分的抑制性影响下解脱出来,恢复细胞的分裂活性。 6、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有转变为各种不同细胞类型的能力。 7、双根嫁接苗简介: 双根嫁接又叫双砧双贴法,是利用双砧木嫁接黄瓜接穗的一种新型嫁接方法。8、蔬菜嫁接育苗又称“嫁接换根”,指将切去根系的蔬菜幼苗或带芽枝段接于另一植物的适当部位,两者接口愈合后形成一株完整的幼苗。无根的蔬菜幼苗或枝段称为接穗,提供根系的植株称为砧木。 9、转基因技术:又称重组DNA技术或基因工程,指将某些特定的基因或DNA片断,通过载体或其它手段送入受体细胞,使它们在受体细胞中增殖并表达的一种遗传学操作。 10、转基因生物: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将DNA进行人为改造的生物通常的做法是提取某生物具有特殊功能(如抗病虫害、增加营养成分)基因片断,通过基因技术加入目标生物中。 11、转基因食品: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愿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12.无土栽培定义:根据国际无土栽培学会的规定,凡是不用天然土壤而用基质或仅育苗时用基质,在定值后不用基质而用营养液灌溉的栽培方法,统称为无土栽培。 二、简答 (1)、无土栽培的优缺点 优点: 1、栽培地点不受土壤条件的限制,能避免土传病虫害及连作障碍; 2、肥料利用率高,节约用水; 3、作物长势强,产量高,产品清洁卫生; 4、节省劳力,减轻劳动强度,有利于自动化和现代化管理。 缺点: 1、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2、技术要求较高。 3、管理不当,易造成某些病害的大范围传播。 (2)、优良砧木应具备的特点 嫁接亲和力强,共生亲和力强; 对接穗的主防病害表现为高抗或免疫;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报告(精)

渑池县农业局 关于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的 调研报告 为了准确掌握渑池县县情民情,增强做好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的主动性和可行性,我局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调查,采取查阅资料、个别访谈和数据对比等形式, 对渑池县“十一五”期间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渑池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渑池县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科技推广法》 ,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和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努力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1、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 2006年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投资 143.6万元, 2007、 2008年投入资金有所回落, 2009、 2010年投入资金又大副增加, 2010投入资金已经达到 710万元,比“十一五”初,投入增长翻了四倍,增加了 566万元。 2、适用新技术引进推广步伐有所加快。全县“十一五” 期间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项,引进农作物品种多种。 3、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得到逐步重视。我县先后与省农科院、豫西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等多所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 聘请技术顾问名, 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多项(种 ,实施科技项目多个。 4、农业科技培训宣传力度有所加大。积极组织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宣传活动多场(次 ,开展各类适用技术培训班多期,参训群众多万人(次。 二、渑池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管理情况

1、明确工作职责,加强管理指导。农技推广项目量多面广, 我们按照分级负责、分工落实的原则, 切实加强管理, 指导做好项目实施工作。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对项目的监督、检查、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 做好组织、指导及督查, 及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2、开展项目检查,确保顺利实施。大部分项目进入实施关键阶段后,为确保实施进度及质量,对农技推广项目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检查采用先自查、再抽查的方式,内容主要包括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进展情况、已取得的成效等。 3、完好项目总结,实施绩效评价。按照《管理办法》要求,项目实施完成后,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考评, 并对项目实施总体情况、成效、考评情况等进行总结。 4、认真总结成效,加强典型宣传。我局高度重视项目实施工作,专门成立“项目办” ,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 负责,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落到了实处,发挥应用的示范带动作用。挖掘和总结了几个的典型, 利用各种媒体广进行宣传, 扩大影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乡(镇对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重视不够。乡里农业科室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部分领导特别是一些乡镇的领导存在重工业、轻农业的思想,对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从事非农技服务工作,被安排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非农技推广业务工作岗位。 2、农技推广设施落后、设备简陋。除省、市项目配发的农技推广设备外,基本没有自行购置农技推广机具。长期以来,农技人员只能采取“鉴定靠目测、推广凭经验、服务靠嘴巴”的原始推广方法和服务手段,难于科学地开展地力监测、作物养分分析、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检验等科技推广服务。 3、农业技术推广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跟以前相比,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到了很大加强,个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差距依然很大, 好多工作还在起步阶段。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单一,停在点上,留在面上,没有建立长期持续宣传的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试题及答案

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顺序安排是_______。 a.重、轻、农 b.轻、重、农 c.农、轻、重 d.轻、农、重 2、农业作为一个综合系统不包括_______。 a.文化子系统 b.科技子系统 c.生态子系统 d.经济子系统 3、农产品市场具有_______的特点,是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变化影响大,而且农产品具有自给性生产与商品性生产相结合的特点所形成的。 a.农产品供给量伸缩性大,上市量不稳定 b.农产品生产和上市地点极为分散,消费则相对集中 c.农产品上市的季节性强,消费则是常年均衡的 d.农产品流通费用较高,产销差价较大 4、工农业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内工农业产品_______之间的比例关系。 a.平均价格 b.标准价格 c.交换价格 d.价值 5、某企业税后利润100万元,利息支出2万元,销售总收入500万元,销售费用100万元,则销售利润率为_______。 d.24% 6、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 a.固定资金的增减变动分析包括按原价计算的固定资产价值量增减和按净值计算的固定资产实物量增减 b.固定资产净值率=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100% c.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原值/年初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d.固定资产更新率=本年新增固定资产原值/年末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7、草原型生态系统、森林型生态系统、湖泊型生态系统、大田型生态系统的形成,表明农业自然资源具有严格的_______。 a.环境性 b.类别性 c.地域性 d.以上均不正确 8、土地资源的特性之中不包括_______。 a.不可再生性 b.可再生性 c.数量的有限性 d.空间的固定性 9、石油燃气、煤等属于人工能源中的_______。 a.一次能源 b.二次能源 c.三次能源 d.天然能源 10、资金运动的一般规律是货币资金、生产资金和_______三者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 a.商品资金 b.交易资金 c.流动资金 d.成品资金? 11、根据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劳动生产率包含了劳动时间和_______两部分。 a.劳动成效 b.劳动所得 c.劳动成果 d.活劳动力 12、狭义农业是指_______。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b.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植物再生产与动物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c.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d.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商品再生产与商品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14、农业区划的技术命名法,可分为单一命名和_______命名。 a.综合 b.重复 c.复合 d.独立 15、农业生产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内农业生产各部门和部门内部的 _______及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交叉 b.结合 c.组成 d.联合 16、农业生产专业化是指农业生产地区或生产单位_______。

现代农业新技术考核说明

现代农业新技术考核说明 (审定稿) 现代农业新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题讲座性质的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注册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现代农业新技术》(卢良恕主编,2006年7月第一版)。形成性考核及终结性考试命题均依据本考核说明,考核说明的制定依据是本课程的教学大纲。 (四)课程总成绩的记分方法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包括作业(占总成绩的15%)、调查报告、读书报告以及访谈记录(占总成绩的20%)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占总成绩的5%)。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必须分别达到60分及以上,方可取得该课程学分。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 (五)形成性考核的形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3次记分作业、1次调查报告、1次读书报告和1次访谈记录,以及参加学习小组活动、集中辅导答疑的出勤情况。 (六)考试要求及形式 1.考试要求 现代农业新技术是一门集各方面专家讲授当前先进农业技术的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和多种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通过远程开放教育感受到大学校园讲座的文化气息;正确地掌握并灵活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技能,加深对我国农业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开阔眼界,提高基层实际工作能力。 因此,本课程的考核重点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两个方面的考察,大致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含义如下: 识记:指学习后应当记住的内容,包括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等。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指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并能以自己的语言阐述,能够说明与相关问题的区别及联系。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涉及农业生产中的一般问题。应用包括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 2.试题类型 形成性考核:问答题、读书报告、调查报告、访谈记录等。 终结性考试:课程论文。

农学专业基础知识材料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阐明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养物质运输、分配和能量转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或通过改良植物遗传特性的手段调节植物体的代谢,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肥料分类:按来源分:无机肥料、有机肥料等按元素分:氮肥、磷肥、钾肥等按养分多少分:单质肥料、复合肥料等按养分有效性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肥料按肥料状态分:固体肥料和液体肥料 第二节源-库关系与产量 通常,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或能合成有机物质为其它器官提供营养的部位称之为源(如成熟的绿色叶片),而把消耗或储存部位称之为库(如根、茎、生长顶端和果实等)。植物体内,同化产物和其它物质常常进行着从源到库的运输。 “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的含义:(1)土壤中矿质态养分的浓度、容量与动态变化;(2)根对养分的获取与养分向根表迁移方式与速度;(3)在根系生长与吸收的作用下,土壤中养分的有效化过程以及环境因素对养分有效化的影响。土壤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有两种方式:(一)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水势差,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水流向根表迁移。其特点是运输养分数量多,养分迁移的距离长。养分通过质流到达根部的数量取决于植物的蒸腾速率和土壤溶液中该养分的浓度。(二)扩散当根系截获和质流作用不能向植物提供足够的养分时,根系不断的吸收可使根表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梯度差,从而引起土壤养分以扩散方式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