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2000年为62.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

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

1.657亿,其中城市人口为3 060万,占18%,农村人口为1.351亿,占82%。这一时期,沙俄人口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功于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

其一,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始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19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还在农奴制统治之下的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大大加速。到19世纪80年代末,俄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81~1893年的12年间,俄国生铁产量增长160%(占世界第四位),钢产量增长59??3%,煤炭开采量增长129%,石油开采量增长147.5%(占世界第二位)。受1900~190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俄国工业在1904~1908年出现萧条,但从1909年起又开始了新的高速发展。在1909~1913年的4年间,甲类工业(生产资料生产)部门产值扩大了83%,乙类工业(消费品生产)部门产值扩大了35%。这一时期,俄国生铁产量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俄国生铁产量增长64%,美国增长20%,德国增长50%)。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加速增长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其二,工业革命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由于机器的使用,俄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以机器制造业为例,1861~1879年,俄国机器制造工厂数量增加2倍,总产值增加6.5倍,平均产值增加8倍,工人增加3.7倍,人均产值增加1.8倍。工业革命推动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特别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上半叶预防注射的发明和普遍应用,降低了传染疾病的发生。这样,俄国的人口死亡率也出现了下降趋势。另外,俄国的工业革命还带动了农业革命。在1860~1870年的10年间,俄国的谷物出口由1.81亿卢布增加到3.6亿卢布。自19世纪末起,俄国成为农产品出口大国。很显然,食物充裕为人口增长和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的降低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二苏联时期人口发展

苏联存在70余年。在这一时期,苏联的经济和文化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战争与饥荒、天灾与人祸也给正常的人口再生产或增殖带来巨大灾难。即苏联人口再生产时而增加,时而减少,波动较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沙俄人口损失惨重,而国内战争和卫国战争等更使苏俄人口急剧减少。俄罗斯学者估计,在1917~1922年间,苏俄损失人口达1 200多万,其中军人损失近80万,其余死于饥荒、疾病、恐怖事件(200多万人被迫迁居国外)。

20世纪30年代初的大饥荒夺去了大批苏联人的生命。苏联20年代末30年代初推行的旨在剥夺农民的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伏尔加河沿岸、北高加索、哈萨克斯坦在1932~1933年间发生大饥荒,许多村庄空无人烟,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迄今尚无关于大饥荒造成人口减少的准确数字或完整资料。俄罗斯历史学家估计,饥荒造成的灾民达3 000万,其中饿死者为300万~1 000万。乌克兰历史学家认为,仅乌克兰地区,大饥荒使600万~800万人饿死。

1934~1938年的大清洗使苏联人口的非自然死亡率急剧上升。在整个大清洗运动中到底有多少人遭到迫害,官方没有公布准确的数字。对此,目前有500万说、700万说和1 100

苏联时期人口发展

年份总人口(亿)

其中占总人口的比重(%)

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城市人口农村人口

19170.9100.1550.7551783

19260.9270.1640.7631882

19391.0840.3630.7213367

19591.1720.6110.5615248

19701.2990.8060.4936238

19791.3740.9490.4256931

19891.4701.0800.3907327

19911.4831.0940.3897426

资料来源:《俄罗斯人口》,http://www.gks.ru

俄罗斯学者估计,仅1937年,苏联被镇压的共产党员就在130万以上(包括被开除出党、被判刑、被监禁、被流放和被枪决者)。1937~1938年,有68.169 2万人被判处死刑;1939~1940年,被判处死刑的为4 201人。

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战事又起,使苏联国内人口和劳动力出现严重短缺。苏联在卫国战争期间共损失约2 700万人口.

应该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联人口才出现明显增长(见上表)。从上表还可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其一,人口增长缓慢。1917~1991年的74年间,苏联人口净增5 730万,增长63%。其中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70年净增人口77.25万,1980年净增67.7万,1990年净增33.29万。尽管这几年人口增幅递减,但毕竟有所增长。

其二,城市化进程显著。1917~1991年的74年间,苏联城市人口由1 550万增加到1??094亿,年均增加约127万,年均增长率高达8??2%;苏联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也由17%上升到74%,年均增长0.76个百分点。

很显然,苏联时期人口发展具有自己的某些特点:

一是20世纪20~30年代的工业化运动创造了新一代的生产力,人口和劳动力因此而过度集中。十月革命前的沙俄是一个只有中等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国家。因此,苏联在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之后,面临着十分艰巨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任务。两个五年计划期间(1928~1937年),苏联建成了6 000多个大企业,并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学、重型和轻型机器制造业等工业和部门。随后,工业化进程加快。1940年,苏联工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6倍多,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但苏联的工业化也存在重大缺陷和问题,例如片面发展重工业,经济粗放发展。毫无疑问,苏联的工业化加快了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进程。

二是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1896~1897年,俄国人口预期寿命仅为30.54岁;1926~1927年,苏联人口预期寿命上升为42.93岁;1990年,苏联人口预期寿命达到69.19岁。战争结束后的1945~1959年的14年间,苏联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1960~1965年,苏联人口死亡率降至8.2‰(为历史最低点)。20世纪70年代后,苏联人口死亡率开始上升:1970年为8.7‰,1980年

猛升为11‰,1990年达到11.2‰。即苏联全国总死亡人数1970年为113.12万,1980年为152.58万,1990年为165.6万。尽管如此,苏联人口死亡率总体上低于出生率,也大大低于二战和沙俄时期人口死亡率。

三是苏联实行的人口增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苏联时期的人口增殖政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采取经济措施,如对孩子和母亲实行救济或物质帮助;颁布行政法令,如禁止流产和自由出售避孕用具。

三当代俄罗斯人口形势

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俄罗斯人口》的数据,1992~2007年7月,俄罗斯人口形势呈现五大特点。

其一,总人口不断下降。1992年俄罗斯总人口为1.486 734亿,1995年为1.476亿,1998年为1.463亿,2001年为1.44亿,2005年为1.435亿,2007年7月为1.42亿。

1992~2006年,俄罗斯人口死亡率一直高于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1992年为-1.5‰,1995年为-5.7‰,1998年为-4.8‰,2001年为-6.6‰,2005年为-5??9‰,2006年为-4.8‰。

与1992年相比,2006年俄罗斯总人口减少587.34万,下降近34%。2007年1~7月,俄罗斯总人口减少19.47万,下降0.14%;与2006年同期(总人口减少38.04万,下降0.27%)相比,俄罗斯总人口降幅趋缓。

其二,人口分布不均匀。俄罗斯国土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大致可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即亚洲部分地广人稀,西部即欧洲部分地少人多。从沙俄直到现在,这一基本的人口布局几乎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果稍细分析,俄罗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其中农村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2人;90%的人口集中在所谓的“人口稠密区”――中央区、伏尔加河沿岸、乌拉尔中部、北高加索、西西伯利亚南部、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78%的人口生活在欧洲部分。

其三,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1990年年初,苏联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 588.9万,约占总人口的10.8%;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986.4万,约占9.9%;0~14岁儿童人口为3 403万,占23%。从老少比来看,苏联人口属于成年型结构,但从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看,老龄化过程已十分明显。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有所加快。例如,1996年,俄罗斯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 465.7万,占16.6%;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 781.5万,占12%;0~14岁儿童人口为3 134.6万,占21%。进入21世纪后,俄罗斯人口老龄化的速度继续加快。2001年,俄罗斯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 706.5万,占18.5%;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 815.9万,占12.4%;0~14岁儿童人口为2 591.8万,占18%。2006年12月,俄罗斯人口老龄化进入峰值年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2 428万,占17%;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 987.3万,占13.9%;0~14岁儿童人口为2 124.5万,占14.9%。以上数据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俄罗斯出生率急剧下降使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正如有人所指出的:一个前所未有的“银色浪潮”正在袭来,并迅速达至严重程度。

其四,人口抚养比呈下降趋势。按照国际通用的统计口径,0~14岁的儿童人口以及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都被列为被抚养人口,也就是常说的消费人口;15~59岁或15~64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被列为抚养人口,也就是常说的生产

年龄人口或工作年龄人口。按照劳动法规,俄罗斯的抚养人口界定在16岁至男59岁、女54岁之间,被抚养人口界定在0~15岁以及男60岁、女55岁以上。总体上看,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保持增长势头,即由1990年的8 394.3万增至2006年的9 032.8万,增长7.6%。同样,被抚养人口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0~15岁儿童人口,其数量持续减少,即由1990年的3 610.1万减至2006年的2 331.7万,下降35??5%。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呈上升趋势,即由1990年的2 762.1万上升至2006年的2 910.9万,增长5.3%。国际上一般将60岁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加上15岁以下儿童人口之和与15~59岁或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称为人口抚养比。按照劳动法规,俄罗斯人口抚养比即为男60岁、女55岁以上老年人口加上0~15岁儿童人口之和与16岁至男59岁、女54岁之间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俄罗斯人口抚养比显然发现了重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儿童人口抚养比,即从1990年的43%下降到2006年的25.8%。老年人口抚养比总的趋势是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大,即从1990年的32.9%下降到2006年的32.2%。同期,受儿童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影响,俄罗斯人口抚养比下降的幅度也很大,即由1990年的75.9%下降到2006年的58%。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减少,俄罗斯人口抚养比将继续下降。

一般认为,人口抚养比越大,说明被抚养人口越多,劳动力和社会负担越重;反之,人口抚养比越小,劳动力和社会负担越轻。结合俄罗斯实际,须要具体地分析俄罗斯人口抚养比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从理论上讲,俄罗斯人口抚养比小、社会负担轻,有利于储蓄和积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实际则不然。俄罗斯人口抚养比之所以下降,主要是受人口持续下降的影响。此外,如果考虑到劳动年龄人口中未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即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口、继续升学深造的人口和服兵役的人口,俄罗斯人口抚养比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证明劳动者的经济负担减轻或加重。目前,俄罗斯非正常条件下的低人口抚养比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俄罗斯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过少,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也影响消费需求的扩大。

其五,人口性别结构失衡。人口性别结构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总人口男女性别比,另一种是各年龄段的男女性别比。可以从各个时期、地区、行业等不同角度分析人口性别结构,最重要的是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和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一般认为,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为103~107∶100、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96~106∶100都是正常的。鉴于此,俄罗斯的婴儿男女性别比处于正常范围之内,但总人口男女性别比偏低。根据俄罗斯人口资料计算,2007年7月底,俄罗斯0~4岁婴幼儿为722.3万人,其中男婴370.8万人,女婴351.5万人,男婴占51.3%,女婴占48.7%,性别比为105??4∶100。2004年,俄罗斯全国男性为6 660??28万人,女性为7 687.14万人,性别比为86.6∶100;2005年,俄罗斯全国男性为6 616.35万人,女性为7 659万人,性别比为86.3∶100。从目前的情况看,俄罗斯人口男女性别比偏低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影响俄罗斯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一为出生率低。从世界范围来看,低生育率是人口发展的大趋势。自1972年以来,全球生育率已下降一半,即由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6个下降到2.9个。俄罗斯的情况更为严峻。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每位育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2.62个;而自独立以来,俄罗斯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降到了2.1个以下。例如,2005

年俄罗斯每位妇女平均生育子女仅为1.287个,不想要孩子的家庭达700多万。2006年,俄罗斯人口死亡率为出生率的1??6~1.8倍,高出美国和欧洲国家2~3倍。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的话,到2030年俄罗斯人口将降至1亿,2075年进一步降至5 000万~5 500万。低生育率已被俄罗斯视为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促使生育率回升则成为俄罗斯的迫切期望。然而,由于人口行为尤其是生育行为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人口发展很难再回到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或偏高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时代。

二为死亡率高。从世界范围来看,低死亡率也是人口发展的大趋势。有关资料显示:1960~1975年,美国人口死亡率为9.4‰,英国11.7‰,澳大利亚8.1‰;1990年,美、英、澳三国人口死亡率分别下降至8.6‰、11.2‰和7‰;1995年,全世界人口死亡率为9‰。而俄罗斯的情况则相反,即俄罗斯人口死亡率由1970年的8.7‰上升至2005年的15.3‰。也可以说,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人口死亡率呈上升态势,近几年虽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世界平均值,且位于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首。如上所述,俄罗斯人口死亡率高于出生率,则必然导致人口的负自然增长。同样,高死亡率也已被俄罗斯视为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因此,促使死亡率回落也是俄罗斯的迫切期望。然而,由于国内外局势还有新的变数,俄罗斯在短期内很难降低人口死亡率。

四结束语

人口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长期性和综合性问题,不仅存在于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存在于像俄罗斯这样的“追赶型”国家。所不同的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是人口膨胀带来的生存威胁或生存大挑战,而发达国家和俄罗斯所面临的却是人口减少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例如,人口安全问题不仅成为俄罗斯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且也影响国家的稳定与安全。这是当代俄罗斯国情中之基本国情,困难中之最大困难。

首先,俄罗斯人口与其国力不成比例。如前所述,根据1897年人口普查,已跨入大国行列的俄罗斯帝国的人口达到1.282亿,占世界人口的8%。苏联时斯,其人口数量曾一度居世界第三位。然而,相对于自身领土而言,俄罗斯帝国和苏联都曾是人口小国,其人口密度很低,这一基本的格局百年间几乎没有大的改变。就领土而言,当代俄罗斯领土面积为1 707.5万平方公里,可谓世界领土最大国家。就经济发展而言,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好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大多数经济转轨国家),国内生产总值排位不断上升,逐渐跻身世界经济大国行列。但就人口发展而言,苏联解体后尤其自1993年以来,俄罗斯的总人口连年下降,截至2007年7月降至1??42亿,仅排在世界第8位,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与世界领土面积第一的称号极不相称。不过,俄罗斯的领土比俄罗斯帝国或苏联减少约1?N4,人口密度略有提高,但仍很低。现在,俄罗斯总人口大约相当于世界人口的2??5%,与100年前相比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次,扭转俄罗斯人口下降趋势并非易事。应该说,目前俄罗斯出现的第四次人口下降要比前三次人口下降更为严重。前三次人口下降主要是因剧烈的社会动荡,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20世纪30年代的大饥荒和大清洗、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所致,而目前的人口下降主要受人口行为变化的影响(由此而导致出生率超低和死亡率过高)。因此,俄罗斯现在要改变人口减少的不利局势则比前

三次困难得多,显然不能指望依靠人口自然增长来恢复居民数量。

再次,俄罗斯在人口动态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保持人口增幅递减趋势的内在力量不可低估。这种力量不仅导致人口再生产具有重复性,而且会使以往的人口发展态势影响久远、波及数代人。因此,俄罗斯人口的减少具有持久性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摘要:俄罗斯饮食文化是在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下,以及在同周边国家展开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俄罗斯人在饮食习惯上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反映了俄罗斯民族数代人的集体智慧结晶。本文通过对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的历史、俄罗斯的特色菜肴、俄罗斯饮料等方面的论述,给大家展示了俄罗斯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俄罗斯饮食; 文化; 历史; 特色菜肴; 饮料 一、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古罗斯烹饪法形成于9世纪,直到15世纪达到兴盛。丰富的河流、湖泊和森林为俄罗斯饮食提供了众多海鲜、野味、和浆果之类的美味菜肴。而粥一直是俄罗斯的民族食品,它伴随了俄罗斯人的一生。俄罗斯人把粥视为面包的“始祖”。有句俄罗斯民间谚语这样讲:“粥——我们的母亲,黑麦面包——我们的父亲”。 在10世纪初的罗斯时期就有了萝卜、洋白菜、豌豆、黄瓜。它们的吃法各异,生吃、煮着吃、蒸着吃、烧制、腌制和泡制。土豆在俄罗斯普及已经是18世纪,西红柿是在19世纪才有。直到19世纪初,在俄罗斯的菜肴中还没有沙拉。最早的沙拉是用某种蔬菜做成的,因此得名洋白菜沙拉、黄瓜沙拉或者土豆沙拉。后来,制作沙拉的配方也复杂起来,用各种蔬菜制作,加上肉类,因而得出一些新名字:“春天”、“健康”、“海珍珠”。 18世纪是俄罗斯社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彼得大帝不仅将首都迁往靠近西欧,更换历法,还强制性改变许多生活习俗。从那时起便从西方引进厨炉,也引进锅、烧盘和漏勺。俄罗斯人的餐桌上也摆满了各种三明治、沙拉、酥皮馅饼和清汤,炸煎菜肴也逐渐增多,出现了美味的调味汁、肉冻、乳脂、木斯等。外国菜肴传到俄罗斯,自然与俄罗斯传统意义上的烹饪相结合,渐渐俄化,便具有俄式风味了。 从基督教在罗斯传播起,俄罗斯餐饮严格形成荤食和素食。由于严格遵守每年的斋戒期,出现了品种繁多的面类、蔬菜类、菌类等美味佳肴。在此期间不许有过多的娱乐,禁止食用肉类、乳制品、鸡蛋和糖。斋戒期之前是节日或食肉节。这个节日时间也不短,每年大约174天到190天不等。 二、俄罗斯菜肴特点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菜油脂较大。 由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严寒,人们需要较多的热能,所以传统的俄式菜油脂较大,许多菜做完后要浇上少量黄油,部分汤菜上面也有浮油。这种烧菜的方式一直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逐渐改变,俄式菜也逐渐趋于清淡,但是有一些非常传统的菜式仍然保留着这个特点。 2.口味浓厚。

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2016年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 俄罗斯能源概况 2016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量为6.74亿吨标准油,其中天然气占52.2%、石油占22.0%、煤炭占13.0%、核能占6.6%,可再生能源占6.3%。可再生能源以水电为主,当年水电发电量为18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了9.5%。 2016年俄罗斯一次能源消费结构1 主要政策措施 俄罗斯联邦能源部是联邦政府机构,负责能源领域的公共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能源。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俄罗斯需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中关键就是能源发展战略必须从传统模式向可再生能源转变,逐步减少对传统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因此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以替代化石能源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俄罗斯能源政策也在开始转变。 2013年6月,俄罗斯能源部通过了“在电力市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机制”449号法令。通过每年一次的招标确定发电容量补贴合同。只有容量不小于5兆瓦风电、光伏和容量不大于25兆瓦的小水电有资格参加。投资成本最低的项目中标。中标的项目可获得15年的电力容量补贴。一旦发电厂不能满足事先协议的发电能力,则其发电能力补贴就会相应降低。同时投标项目还必须满足本地化率要求。 1BP,世界能源统计2017,2017-6-14

通过招标产生的项目需要签署“供电协议”,协议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价格和期限。449号法令和联邦电力法32条都规定要优先购买可再生能源电力。 在2013年9月的第一次全国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中,有39个项目中标。中标项目公司将在2014-2017年建设1100兆瓦风电和710兆瓦太阳能项目。2014年6月举行了第二次招标,中标公司将在2015-2018年建设57个、共567兆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包括53个太阳能项目、共496兆瓦,1个风电项目、51兆瓦,三个小水电项目、共20兆瓦。太阳能在中标项目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是因为风电受到50%以上本地化率的约束较强,而太阳能部分实现了本地化生产。 2015年3月,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了俄罗斯电力法修订案,旨在刺激全国电力市场中的可再生能源销售。新措施适用于各类可再生能源,包括沼气、生物质能、填埋气、太阳能、风能以及小水电。修订案指出,可再生能源电价将由俄罗斯各地区的监管机构采用新方法制定。 2015年7月,俄罗斯政府颁布第1472号法令,提高了对风电和小水电项目的补贴额度,降低了2016-2018年风电项目的国产化率,同时将风电项目的实施期限延长到2024年。2015年11月颁布的2279号法令,规定2015年及以后投标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最大资本支出额按照2015年11月的卢布汇率进行调整。 2015年夏季,由于卢布大幅下滑,预定的两轮清洁能源招标计划被迫延期。2015年12月俄罗斯启动了第三轮清洁能源招标计划。此次清洁能源项目招标将在2016-2019年间建设,共计365兆瓦,包括280兆瓦太阳能项目,25兆瓦风电项目以及49.8兆瓦的两个水电项目。 2016年6月,在俄罗斯的第四次可再生能源招标中,俄罗斯国有核电公司Rosatom 成为唯一投标者,并中标610兆瓦风电项目(2018年150兆瓦,2019年200兆瓦,2020年260兆瓦),总投资额约为13亿美元。俄罗斯经济形势下滑、严格的本地化率要求和项目补贴的减少是影响投资者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市场和产业发展 (1)水电 水电在前苏联时期便得到重视并一直发展至今。俄罗斯水电装机容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位于中国、巴西、美国和加拿大之后。2016年,俄罗斯已投入运行的水电装机容量为5171万千瓦,水电占总发电量的17.2%。

全球房价最贵十大城市排行

全球房价最贵十大城市排行 中国房价高吗?对于国内人来讲,房价已经是难以承受的价位了,而也有许多人开始到国外去买房,放眼全球还是有许多地方房价很高的,我们来看看全球房价最贵的十大城市吧。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一名:摩纳哥 房屋每平方米平均价:47578美元 上榜理由:仅有32796人口和1.95平方公里土地的欧洲小国摩纳哥,是蜷缩在法国南部地区的国中之国,在2008年的世界房地产评比中荣升为全球第一的高房价国家。该国房子的每平方米平均价为47578美元。这个超过30万人民币1平方米的房价比排列世界第七位的法国巴黎12122美元高出三倍多。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二名:莫斯科 房屋每平米平均价:20853美元 上榜理由:由于这样靠石油挣钱来得十分容易,所以在此之后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房价也翻倍往上涨了近10倍左右。一些城市中心地段的房价也从过去1000美元左右1平米涨到了1万美元左右。据世界最贵房地产评比统计:莫斯科的房子均价已经达到20853美元,一举荣登了世界第二的亚军宝座。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三名:伦敦 房屋每平米平均价:20756美元 上榜理由:英国首都伦敦被评上世界第三高房价之后,一直担心每平米20756美元高房价吓跑投资者,这对英国利用挣得的第三十届奥运会招商引资显然是巨大的高成本障碍。一套有6间卧室和游泳池公寓,花费将会高达400万英镑,就连年薪600万英镑的足球明星巴拉克也坦言自己在伦敦还不起房。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四名:东京 房屋每平米平均价:17998美元 上榜理由:在东京一套有3年楼龄的二手房,面积是78平米,总共花了近5000万日元。位置好的两室一厅,大约要4000万日元,分期付款每月还20万日元,20年左右才能清账。而上世纪80年代末,类似的房子大约要1亿日元。按现有的分期付款月供计算,到了40年后才能够付清。 世界房价风云榜第五名:香港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

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巨变及其发展趋势——“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综述 张健荣 当今俄罗斯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普京总统执政八年后,俄罗斯正面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头。新一轮的国家杜马选举以及2008年3月份的总统选举无疑是俄罗斯未来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后普京时代,或者说普京卸任后的俄罗斯的发展趋势正成为我国对俄罗斯研究十分迫切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背景下,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与欧亚所于2007年11月2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了“后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研讨会,为国内部分俄罗斯问题专家学者提供了一次有益的学术交流机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共30多名俄罗斯问题研究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俄罗斯大选前后及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未来趋势以及俄罗斯对外政策走向和中俄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普京执政期及其后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与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董晓阳研究员对普京总统执政八年间俄罗斯社会所发生的巨变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普京的执政理念以及当前俄罗斯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在发言中他提纲挈领地就俄罗斯的巨变作了归纳。他指出,普京执政八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恢复了国家的权威;二是经济恢复到了苏联解体时期的水平,进入了世界经济前十强;三是在相当程度上恢复了大国的地位和形象;四是恢复了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性;五是恢复了民众对俄罗斯未来的信心。在“五个恢复”基础上,俄罗斯开始重新走上了强国、强军、富民的大国发展道路。董晓阳指出,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政

近代俄罗斯的历史发展特点

近代以来的俄罗斯逐步从一个边缘化的国家变成一个地域广阔、军事强大、政治高度专制的封建国家,起对欧洲近代政治、国际关系等都有重大影响。本专题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国家特征:国家理论和国家政策居中心地位是近代俄罗斯的国家特征。国家理论为东正教、沙皇专制制度和国民一致性。三者的美妙的结合是俄罗斯发展和力量的源泉。它使俄罗斯长期处于自然的合理的状态,没有任何动荡。由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争夺出海口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在200多年的时间里主要集中在一个问题上。这是彼得大帝时期为俄罗斯定下的国策,被历代沙皇继承,包括斯大林。 2、同一性:俄罗斯帝国的同一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信仰的同一性,东正教自传入俄国后,基本没有多大的变革。第二是经济同一性,俄罗斯的经济尤其是帝国主义阶段,有两个大特点,一个是高度的垄断,另一个是严重依赖沙皇的优惠政策和外来的投资。第三就是政治同一性,这是经过长期考验的俄罗斯政治制度。 3、地区特征:近代以来俄罗斯的地区特征可包括本部的地区特征和非俄罗斯的地区特征。总体上,俄罗斯本部与西部边区比,相对落后,在俄罗斯本部,也只有少数几个地区比较先进。非俄罗斯本部的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波兰和乌克兰。此外,白俄罗斯、立陶宛在许多方面都比俄罗斯本部发达。 参考文献 1、改良的命运——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史,邵丽英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俄国东正教会改革(1861-1917),戴桂菊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王晓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和俄国、中国社会性质转变时期的经济思想,蒋自强、张旭、王如芳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5、论近代俄罗斯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祝政宏,世界历史,2004/05 6、彼得一世时期的俄中交往对俄国的影响,赵相群,甘肃农业,2006/10 7、俄罗斯西化历史的反思,焦统骞,欧洲,1995/06 8、俄日两国近代化的历史启示,张广翔,长白学刊,1996/01 9、俄罗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10、略论新疆俄罗斯族的形成,江梅,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6/01 11、中、日、俄3国文化近代转型比较,雷丽平,东北亚论坛,2004/04 12、16—19世纪西伯利亚地区英国人活动探微, 王继庆, 西伯利亚研究, 2002/02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马蔚云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 2000年为62. 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 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 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 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 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 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 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 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 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 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 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 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1. 657亿,其中城市人口为3 060万,占18%,农村人口为1. 351亿,占82%。 这一时期,沙俄人口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主要归功于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发展。 其一,工业革命的进程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增长。始于18世纪中期发轫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19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还在农奴制统治之下的

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研究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国内著名高校、国家权威统计部门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0 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10年4月26、27日分别在北京和香港发布。 在外部经济危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09 年中国城市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国内城市竞争力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总体来看,五区域分享前十,沿海城市北进南退;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间差距缩小;浙江城市竞争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吉林竞争力增长连续领先。 报告对全国294 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 综合增长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鄂尔多斯、铁岭、通化(前三个城市并列第一)、辽源、松原、营口、清远、白山、包头、巴彦淖尔。 经济规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东莞。 经济效率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高雄、新竹、台中、澳门、深圳、东营、台南、东莞。 发展成本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亳州、三亚、香港、成都、咸阳、随州、常德、长春、基隆。 产业层次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北京、台北、新竹、深圳、上海、高雄、台中、基隆、台南。 收入水平竞争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澳门、上海、深圳、台北、北京、新竹、厦门、高雄、鄂尔多斯。 报告对样本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回溯计算。过去五年竞争力稳步提升的十个城市分别是防城港、清远、赣州、通化、鄂尔多斯、乐山、廊坊、咸阳、澳门、大连。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区域、规模和发展阶段,这反映出中国城市竞相争先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城市都有提升最快、潜力最大的城市。 报告对全国56 个重点城市的八个分项竞争力进行比较发现: 人才本体竞争力前10 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深圳、天津、上海、澳门、杭州、中山、东莞和武汉。 企业本体竞争力前10 名城市依次是:上海、苏州、唐山、深圳、北京、广州、武汉、包头、绍兴和南京 主要产业本体竞争力前10 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东莞、上海、杭州、香港、重庆、武汉、成都、广州和济南。

全球城市发展报告

大城市经济在2014年至2016年间集中加 速增长 300个大都市占全球就业增长的36%,占全球GDP增长的67%。新兴经济体大都市地区持续增长但极不均衡,在60个表现最好的大都市地区中占80%。 2016年,300个最大的大都市的劳动力增长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但却创造了全球超过一半的GDP。 图为2016年,世界上最大的300个大都市占世界GDP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和新增人口的份额 城市地区的密度和关联性降低了交通成本,为企业提供了保持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基础设施和知识共享资源。这些力量共同促进了就业创造和经济增长。这些优势超过了与大的、密集的城市相关的成本,比如更高的租金或更大的交通拥堵,因此企业和行业继续集中分布在城市里。

这些动态意味着,大城市地区不仅包含了极具的经济活动,而且也推动了近期的经济增长。在2014年至2016年之间,300年最大的都市区占全球36%的就业增长和67%的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利率超过其2016年的份额每一指标(图2)。大都市区占占GDP的比例增长,就业增长近两倍,暗示他们的难以置信的高生产力在这些地方的相对水平。 图为2014-2016年,世界上最大的300个大都市占世界GDP增长、新增就业人数和新增人口的份额因此,从定义上讲,在此期间,大型大都市经济体的扩张速度要快于全球经济整体的扩张速度。2014年至2016年,大城市地区GDP 年均增长3.3%,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2.6%,大城市地区年均就业增速也较快,增速超过世界0.7个百分点。这些趋势持续存在,尽管大城市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较低,这一增长模式导致人均GDP增长水平大大提高(大城市地区为2.2%,全球为1.5%)。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以石油为主的资源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 ■俄罗斯资源产业产值约占俄工业产值的30%,为政府创造54%的年收入预算和45%的外汇收入,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左右 ■资源出口大约占俄罗斯出口商品总额的68%,尤其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及资源化工产品,占矿产品的74%,以矿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是俄罗斯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巨大■俄资源领域的投资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27%,占全部外国对俄投资的75%。由于产业结构高度依赖资源,国际资源价格的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整体状况有直接影响■中俄作为世界资源大国,尚不能充分利用金融市场为资源经济服务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俄国经济的影响 ■以2008年四季度为例,由于石油价格大幅下挫70%至50美元以下,俄罗斯经常账户盈余锐减,其财政余额亦出现了赤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彭博共计预计俄罗斯2009年GDP增速从2007~2008的6~8%缩减至-0.7%,2010年有可能出现适度恢复 中俄两国合作领域 监管合作 ■在借鉴美国等成熟市场发展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审慎监管,建立中俄监管沟通的长效机制 ■长期保持中俄监管层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信息交流 ■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金融危机,中俄监管层合作加强跨境危机管理和处置能力 机构合作 ■机构间定期协商沟通,加强经验交流和市场信息共享 ■中俄两国机构在完善其内部建设的基础上,保持适度的信息公开,有助于及时准确的评估对手方的信用风险 ■建立完善两国信用评估体系,本着诚实互信的原则,中俄机构间可相互授信,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中俄两国机构可联手共同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机构对投资者的认知度 研究项目合作 ■中俄两国定期互派人员共同进行相关项目研究工作,为两国金融市场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俄罗斯经济特点,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 特点:重工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轻工业和农业不很发达。经济依赖自然资源层度高,进出口贸易不发达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技术人才多,国土面积大,多海港,重工业技术水平高 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过分依赖自然资源,进出口贸易不发达,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资源利用不够合理 俄罗斯主要经济指标和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情况 2007年俄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回升,GDP增长率大约在7.2-7.4%。 外贸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2007年俄罗斯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口总额再攀新高,其次是进口增速,有逼近出口增速之势。进口增速高的原因在于,一是俄罗斯政府降低了高科技设备的进口税,促进了进口增长;二是俄罗斯居民消费需求扩大,与此同时,卢布升值,使外国产品竞争力增强,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加速增长。 俄罗斯政府在2007年里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产业部门,如石油、天然气的控制和监督。政府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经济发展进程及现状 俄罗斯作为前苏联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当前世界也经济大国,对世界政治、经济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作为“金砖国家”的之一的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之一。今年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0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14769亿美元。在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0年各国GDP排名中,俄罗斯排名第十,而相对于其亿的人口来说,其10521美元的平均GDP就比像中国、印度、巴西等经济实力雄厚但人口也相对较多的其他发展中大国要有优势,排名世界第54位。在原料出口型经济结构下,俄罗斯经济长期与国际能源市场密切挂钩。特别是国际原油价格,几乎成为俄罗斯经济的“命根”。俄罗斯经济形势与经济发展往往与国际石油价格走势密切相关,这种相关性为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能源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也使俄罗斯的经济发展面临挑战。 俄罗斯一波三折的经济发展进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成立的俄罗斯联邦,叶利钦从西方经济学那里,引进了“休克疗法”,价格放开、卢布自由兑换和经济私有化,进行了一场激进的经济改革,希望借此跨入市场经济轨道,跻身西方发达国家之列。不料事与愿违,俄罗斯经济非但没有起色,反倒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不顾国情盲目改革,使俄罗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休克疗法的对于俄罗斯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连年萧条,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下降。到了1997年,俄罗斯的经济似乎有了转机,但1997到1998年的金融危机再次沉重的打击了俄罗斯刚刚复苏的经济形势。 普京接掌政权后,俄罗斯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朝着国富民富的目标大步前进,其发展变化令全世界惊叹。俄罗斯在普京总统的带领下迎来了一个为期10年的春天。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人的工资和人均收入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增长超过了200%。2007年俄罗斯的宏观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俄罗斯业已进入世界十大经济体之列。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到近7年来的最高水准,据俄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俄多项经济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十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二倍。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 2万卢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之间。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公共领域。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而对比一

2020俄罗斯优质大学排行榜

2020俄罗斯优质大学排行榜 一、莫斯科国立大学 莫斯科大学全名是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这是一所历史悠久且拥有优良传统的大学,以师资雄厚、设备完善、高教学质量和 高学术水准而享誉世界。莫斯科大学在俄罗斯联邦具有特殊地位, 它是俄罗斯独立的有自治权的大学,莫斯科大学不但是全俄罗斯联 邦最大的大学和学术中心,也是全世界最大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 莫斯科国立大学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排名最高的大学,不管是在金砖五国排名中还是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今年莫斯科国立大学位 列金砖五国排名的第7位,QS世界大学排名的第108位。莫斯科国 立大学是所有俄罗斯大学中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始建于1755年, 目前有大约47,000名学生在读,其中绝大多数学生是就读研究生学位。莫斯科国立大学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之外的麻雀山上,俯瞰莫斯科河。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主楼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建筑,并且罗蒙诺索夫的图书馆系统也是俄罗斯最大的图书馆之一。 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 圣彼得堡大学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学,世界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世界知名的众多学派的源头和进步的社会运动的重大中心之一。在俄罗斯史册上,圣彼得堡大学曾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士和科学家,写下了许多光辉篇章,并为世界和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圣彼得堡大学在俄罗斯联邦内部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俄罗斯仅 有的两所拥有独立自治权的大学之一(另一所为莫斯科大学)。如今 它已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科学及教育中心之一,为第一流的名校。 今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位列金砖五国排名的并列第20位,圣 彼得堡国立大学也是俄罗斯这些顶尖大学中最古老的大学,最初是 在1724年由彼得大帝成立的,前身是圣彼得堡科学院。圣彼得堡国

苏联经济历程

苏联的发展历程 一、俄国十月革命 1. 背景 (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 (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3)1917 年4 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2.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2)时间:1917年11月7日 (3)领导人:列宁 (4)地点:彼得格勒 (5)结果:取得了胜利 3.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措施: (1)1919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2)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 (3)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4)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到1921年引起严重的国内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具体分析起来,不同措施的性质和作用不尽相同。比如,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品均需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所必须的,具有明显的战时性,并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而另一些措施,如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须的。实际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因而具有“非常共产主义”性质。这些措施,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到1921年春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二)前苏联新经济政策 1.简述: 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危机,苏俄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税率的粮食税。随后又在经济领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这些统称为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于1924年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改革结束。

俄罗斯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俄罗斯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

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在世界动力领域现状如何,今后发展方向如何?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物理学部主任法沃尔斯克?奥列格?尼古拉耶夫就此撰文。 俄罗斯目前年人均能源消耗为 6.3吨固体燃料。如果将其全部转化为优质煤产生的热能来计算,相当于7000大卡/公斤,多于欧洲人均4.7吨水平。目前世界人均水平为3.3吨。如果按国民能源拥有量来看,俄罗斯人均是美国和英国的2.5倍。虽然由于气候等原因,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偏差,但从另一个角度却反映了俄罗斯经济水平不高。 至于动力所需的能源资源,天然气和石油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0O%以上。在需求中热和电力保障占47%,但应指出,热能在能源中占绝大部分(其中锅炉和分散供热占17%)。俄罗斯每年出口占总量三分之一的燃料,这反映了俄罗斯实际需求低于欧洲平均水平。尽管俄罗斯对热的需求很高,因为一年的供暖时间大多为6-7个月。 当前,俄罗斯经济所需能原效率有所下降。首先表现在工业部门。九十年代总能源效率下降了16%,其中电能效率下降了30-32%。但电能成本却增加了,特别是交通和偷盗而造成的损失却大大增长了。能源储存在增加,即从热能采集到家庭、家电设备等与从前所需相比均有所下降。我们仅仅关注的是一些大型能源储存问题上,也就是在热值转

换为电能和热能上。这些措施根据俄罗斯"统一动力系统"可以在2010年降低20%的热能费用和 5.7%的电能需求。从政府到每一个公民,如果对此没有全面彻底的观念和更改措施,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就不能达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俄罗斯的电能特点是绝大部分电能(70%)用在有限的能源上,尽管在各个地区所耗不一。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天然气作用急剧下降。家庭住宅耗能不大,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所需能源是俄罗斯的2.3倍。 应该指出,俄罗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广阔的领土上实施的是作为动力系统部分的统一电网。它可以有效利用各种形式的电站,以及补偿昼夜和四季所消耗不均的情况。(大约15-17百万千瓦)。应该考虑到:时区、核电站的饱和状态、(由于开关过程很长,因而造成设备工作资源的下降)和水电站,(特别是在很大程度上的高峰耗能饱和)或者长期低价,从前苏联时期,其可靠能源资源只有10%,而世界为30%。由于俄罗斯89个主体中只有20个在电能需求中达到满负荷。俄罗斯统一动力系统可以随时调节,保障各电站的不足。 近十年,在统一动力系统中的总电站能力有了长足的储存,达到215百万千瓦。而在1997年最大用量也没超过134百万千瓦。近8年,在近50%的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

俄罗斯经济追赶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一)

俄罗斯经济追赶与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一) 内容提要:现代俄罗斯的崛起开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三百多年起伏跌宕的历史过程中,俄几次崛起,几次中落。贯穿在俄历史中的主题只有一个——赶超。俄每一次的中落和崛起都是二次制度变迁的过程,而制度的转型只是追寻强国梦想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本文借鉴了青木昌彦的比较制度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俄罗斯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进行解读。 关键词:经济追赶,制度变迁,俄罗斯 纵观俄罗斯的历史,追赶贯穿了其整个发展过程。从摆脱蒙古统治之后,数个世纪被压迫的经历转化为俄罗斯不可遏制的王朝政治野心,持续的领土扩张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救世主义情绪和对地缘安全空间的极度渴望。为了这个目的,俄罗斯在国家发展战略上采取了一种有别于同时代西方国家的发展道路。 我们把俄罗斯的经济追赶进程划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工业化时期,分为十月革命前的经济追赶阶段和苏联体制下的经济追赶阶段;另一个是后工业化时代,这个阶段开始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以苏联解体为界,也就是改革阶段和转轨阶段。 一、工业化时期的经济追赶和制度变迁 从彼得一世开始,俄罗斯采取了军事优先的国家追赶战略,这其中包括:军事体制、军事技术和军事工业,也就是以提高国家军事力量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采取的这些政策和措施也同当时国际竞争格局

中硬权力优先的大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历史证明,俄罗斯的这种战略的确是卓有成效的。当时俄罗斯对外扩张正处于上升期,随着1793年与1795年的瓜分波兰,俄罗斯帝国的西部边界达到了近代的最远点。在之后近百年的时间里。对整个欧洲来说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始终挥之不去。但俄罗斯后来的历史发展表明,彼得大帝这种片面的现代化努力终究难以保证国家长久健康成长。 十月革命前,随着工业革命和近代工业的发展,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表现优异,并取得了国际竞争的优势。而那些因循守旧的传统强国或丧失传统的地位,或发生激烈的国内变革,导致外部干涉。所有这些都对俄国内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稳定产生了影响。在国内外这种形势下,一方面为了发展经济以挽救日趋衰落的专制制度,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国力,以便参与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沙皇政府不断地推出各种学习西方的社会改良措施,主要在技术和经济领域,其目的仍在于巩固传统的政治体制。 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与西欧各国,甚至与德意志地区相比也显得过于缓慢。不仅农业中广泛存在着强制劳动,直至1860年俄罗斯的工业部门中强制劳动还占到40%以上的比例。在俄罗斯出现了企业主宁愿把军警请到生产车间来维持生产秩序,也不愿意进行技术改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怪事。但不可否认,俄罗斯的社会经济也在取得进展,而政治制度却没有得到改造。经济实力的增强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的政治架构,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俄罗斯人口发展及现状 从人类诞生到现在,世界人口的发展经历了大约30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世界人口从公元元年的3亿增长到1750年的8亿。一般认为,由于工业革命和西方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自以1750年为起点的现代时期以来,世界人口加速增长。1830年世界人口达到10亿,1990年为53亿,2000年为62.3亿,到2050年将突破100亿。 俄罗斯人口作为世界人口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随着世界人口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但其变动趋势同世界人口相比,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人口数据资料的来源一般有三个渠道:人口普查、人口登记和人口调查。据考证,俄罗斯最早的人口调查始于1719年。当时为了掌握信仰东正教居民的情况,教会和警察局对人口进行清查,为最早的人口统计。1897年,俄国开始第一次人口普查。从1719年最早的人口调查至今,俄罗斯人口的发展经历了近300年历史,总的趋势是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社会等条件各不相同,俄罗斯人口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719~1917年的沙俄时期,为加速增长期;1917~1991年的苏联时期,为缓慢增长期;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的当代俄罗斯时期,为平缓下降期。很显然,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准确性不高。因此,我们把1897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后俄罗斯人口发展作为分析的重点,尽可能地利用俄罗斯官方公布的可靠资料并结合俄罗斯社会经济的变化,阐释俄罗斯各个时期人口的演变过程。 一沙俄时期人口演变 有资料表明,18世纪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为9.9‰,出生率为51‰,死亡率为37‰,自然增长率为14‰。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为11.7‰,出生率为60‰,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9‰;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为9.7‰,出生率为50‰,死亡率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1801~1860年,欧俄部分东正教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2‰,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36‰,自然增长率为14‰(未发生变化)。其中城市人口的结婚率下降为10.6‰,出生率下降为50‰,死亡率下降为49‰,自然增长率下降为6‰;农村人口的结婚率上升为10.1‰,出生率为50‰(未发生变化),死亡率下降为35‰,自然增长率上升为15‰。 以上即是俄国1897年以前的人口统计资料,其准确性不高,因为缺乏全国性的人口统计和调查情况。其一,统计的人口仅限于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其二,统计的人口仅限于纳税 者或有纳税义务的男性人口;其三,未统计人口的城乡结构;其四,未统计婴儿死亡率。不过,根据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米罗诺夫提供的资料,1858年和1897年俄国信仰东正教的居民分别占当年国内总人口的85%和84%。也就是说,以上人口统计资料虽然不完整,但却反映出当时俄国人口的基本状况。 1897年俄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不仅统计质量大大改善,而且人口统计数字比较接近实际。当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为1.282亿,其中城市人口2 010万,占16%,农村人口1.081亿,占84%。到1914年,俄罗斯帝国境内总人口达到

★2015年俄罗斯最顶尖的10所大学排名

★2015年俄罗斯最顶尖的10所大学排名 A total of 97 Russian universities feature in the QS University Rankings: BRICS 2015, a ranking of the best-performing universities in the major emerging economies of the BRICS countries (Brazil,Russia, India, China and South Africa). Read on for an overview of the top 10 universities in Russiathis year, with information about each institution, its international rank and its strongest subject areas. 共有97所俄罗斯大学在2015年QS金砖五国大学排名上榜,在主要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 的表现最佳大学排名。下面是出国留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5317042760.html,为大家整理的这一年俄罗斯前10 名大学的相关信息,包括每所大学的国际排名和最强的专业领域等有关的信息。 1.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The largest and oldest of all universities in Russia, established in 1755, Lomonos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has a current student enrollment of over 40,000 students –the majority at postgraduate level, with around 4,000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借鉴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让世界惊叹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南非也加入进来,成为“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4%,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金砖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的历史奇迹;印度经济近几年也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巴西近年也摆脱经济停滞逐步走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而俄罗斯被称为正在崛起的大国。2009年在全球经济出现近2%负增长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仍然实现了9.1%和7.7%的高速增长。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那么作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金砖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又有哪些借鉴呢? 我们知道,伴随着休克疗法、经融危机、债务经济和寡头集团以及而后的宏观调控加强、能源出口扩大、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等,俄罗斯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复苏发展阶段。俄罗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在国际反恐斗争激烈之际,全球经济一片低落之时,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呈现出一些值得世人关注的新特点:农轻重比例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但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大企业逐步得到改造,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国家科技实力得到巩固,应用技术开发不断加强;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力争掌握世界经济命脉;对外贸易仍有瓶颈,但融入世界市场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好转,有利于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