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政府能力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

公共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政府能力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

公共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政府能力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
公共突发事件管理中的政府能力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例

摘要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公共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明显提高了。

因而我国目前便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那便是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我国

政府怎么样才能做到快速的反应,妥善的处理因为公共突发事件而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能力也是如今所要研究的重点。

从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的过程来看,其应对能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同时,也很清楚的看到了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的

管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很多管理的方式与手段也不是很完善。本文基

于前人的基础上,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机制的完善程度,公众与政府工作人员

的危机意识,信息沟通等几方面问题来展开剖析,得出了部分提升政府应对公

共突发事件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突发事件;政府能力;天津滨海新区爆炸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our country's public emergency ev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requency. So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is facing a serious challenge, that is when

the occurrence of public emergencie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ow to make quick response, properly handle the harm because of public emergencies caused by well, focus on how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to deal with public emergencies is now to study.

From our government to the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explosion accident, the coping abilit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very clear in the process of dealing with public emergencies in our country government management still has some deficiencies, man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eans are not perfect.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from the degree

of perfection of mechanism to deal with public emergencies,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 staff's awareness of crisi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to analyze, draw the countermeasure part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 response to public emergencies.

Key words:public emergency ;government capacity ;Binhai New area the explosion of Tianjin Tanggu

目录

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4930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录 III

一、绪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1

(三)研究意义 1

(四)研究方法 1

二、相关概念界定 2

(一)突发事件 2

(二)公共突发事件 2

(二)政府能力 2

三、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政府应急能力不足分析 2

(一)政府及公众的危机意识淡薄 3

(二)公共突发事件的信息公开不充分 3

(三)政府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运行机制不畅 4

四、提高政府处理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 4

(一)强化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危机意识 4

(二)加强信息的流畅度,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5

(三)规范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法律法规 6

(四)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保障系统 6

(五)建立精干高效的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组织机构 6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面临的第一件公共突发事件,当时是改革开放以前,全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加上之前我国被二战的迫害,使得我国政府对于外国的援助过度谨慎,国际社会的热情未能在受灾严重的中国激起任何涟漪,而且当时经济信息水平落后,人们也根本没有建立危机意识,所以使得损失惨重,支援缓慢。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公共突发事件——非典,是我国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次事件之后,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研究。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虽然不够完善,但相对于之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得到了在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中的不少经验,同样也遇到了很多教训。我国传统的对于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已经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日益发展的需要,如频发的爆炸事故造成了许多公民财产安全损失,以及重大伤亡。因此,我国的政府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在此方面的损失以及此类事件发生的频率,政府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自身的能力大小,很直接地影响着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和

天津塘沽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中,由于爆炸范围广,火势过大,消防员全力

扑火,其过程中更是有群众及消防人员的伤亡和大量财产损失,基于此类事件,对于深入研究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具有更深

远的意义了。

(二)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主要在于提高政府公民防范公共突发事件的警觉度,为社会公共

安全尽绵薄之力,也希望政府可以在今后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吸取本论文中指

出的不足,加以改正,更希望政府将之前做的突出的地方继续加以应用并升华。

(三)研究意义

由于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公共突发事件的频率显著提高,而提

高政府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迫在眉睫,论文分析了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管

理中的作为、不足以及改善路径,对于社会和政府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方面

的研究尽绵薄之力。希望政府在今后的工作中尽最大可能的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减少各方面损失,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惨痛后果,将我国构建成社会主义

和和谐社会。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通过相关的图书论文和网络等渠道来搜集有价值的文献并

进行分析与研究,了解公共突发事件管理中政府能力所存在的不足和措施结合

各种文献从中提炼出相比较实用的观点,建立适当的框架来分析,以此来实现

实现公共突发事件和政府管理的耦合。

2.调查研究法:收集研究关于公共突发事件管理的中政府能力的相关材料,分析得出结论。

3.个案研究法:通过拟定天津塘沽滨海新区爆炸事故为研究案例,以公共

突发事件管理中政府能力为理论依据,分析得出我国政府目前在应对公共突发

事件的管理中自身能力所存在的一些不足与优势之处,并分析得出相应的一些

对策,体现于此论文中。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突发事件

1.定义:又称危机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

2.类型:根据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

3.特点: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有引发突发性、目的明确性、瞬间聚众性、

行为破坏性、状态失衡性。[[3]]

(二)公共突发事件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公司系统处置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重大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护国有资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保障企业职工和周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不良影响,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公司及所属管理各单位均应制定应急管理办法、编制应急预案,并认真执行。 第二条应急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贯彻以人为本,减少灾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靠科学、实事求是;提高素质、协同作战的原则。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严格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制,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救援,使事故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条公司和所属电厂应根据电厂地理位置和当地气象特征,辨识重大地质灾害和重大气象灾害;依据国家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辨识出重大危险源;依据国家和行业有关电力建设和生产强制性法规和标准要求,结合企业设备设施的健康状况和在用危险化学品生产

使用情况,辨识出重大安全隐患和重大环境影响因素,组织风险评价,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设备设施损害以及重大环境影响的突发事件,编制相应的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第二章重大突发事件及应急预案分类 第三条公司作为中央管理企业和上市发电公司,主要从事电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组织电力的生产和销售。对公司上述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和风险进行辨识、分析后,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相关定义,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15 种。 (一)事故灾难类,包括: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设备、设施事故,重大施工机械损坏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交通事故。 (二)社会安全类,包括:重大社会治安事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重大涉外事件,重大金融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自然灾害类,包括:重大地质灾害,重大气象灾害。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管理案例分析 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 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发生于2010年8月23日,一辆装载23名(包括22名香港乘客和1名香港领队,其中包括3名儿童)乘客的旅游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被菲律宾前警察门多萨劫持,经过谈判,6名香港游客于中午前获释。 8月23日晚7时40分左右,菲律宾警方实施突击解救行动,香港游客中8人死亡,6人受伤。香港特区政府于2010年8月24日下半旗向遇难同胞志哀,8月25日菲律宾全国哀悼香港遇害游客。 8月24日,杨洁篪就香港游客被劫持事件与菲律宾外长通电话。杨洁篪表示,中国政府对发生此次事件深感震惊,对多名香港同胞罹难深感悲痛,对劫持歹徒对我无辜游客实施暴行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中方要求菲方彻查此事件,尽快通报事件有关详细情况,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8.23人质事件”发生后,香港公众对菲律宾当局和警方表示了强烈的愤怒。菲律宾警方承认参与营救行动的警察团队训练不够,团队领导无能,营救行动计划不周。菲律宾政府已经下令对这起事件展开认真调查,并且将派遣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香港,作出解释。 菲律宾马尼拉人质案香港死因庭2011年3月23日宣判,陪审团裁决,康泰领队谢廷骏等8人皆死于非法被杀。 个人提纲:危机概况分析 1.危机的类型: 1)危机类型: 社会危机事件 2)归类原因: 首先,事件是发生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是一起菲律宾绑匪劫持香港游客的事件。 其次,据相关消息指出,绑匪曾经是菲律宾的一名高级警官,因为涉嫌抢劫、勒索和毒品有关的犯罪活动而被解雇。在谈判过程中,劫匪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复职,二是政府补偿他在去职期间的物质损失。就绑匪的意图来看,其目的是实现其个人物质满足的个人目的,并未针对哪一国或哪一种意识形态,并非政治原因。所以,此次事件应归类为恐怖活动。 最后,由于政府当局种种措施处理不当,导致了矛盾激化,进而导致惨剧的发生。社会危机事件的定义:主要是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如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所以,此次事件归类为社会危机事件。

《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答案B要点

一、单选: 1、建筑施工企业中,()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经理 B、企业一把手 C、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 D、企业法人 答案:B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编制的步骤的是()。 A、成立编制小组 B、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 C、编制演练计划 D、实施应急预案 答案:D 3、以下不属于突发事件典型特征的是()。 A、突发性和紧急性 B、不确定性和易变性 C、危害性和破坏性 D、信息的充分性 答案:D 4、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可预警的突发事件,其预警级别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用()颜色表示。 A、红、橙、黄、蓝 B、红、橙、黄、黑 C、红、黄、蓝、绿

D、黑、红、黄、蓝 答案:A 5、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以及突发事件特有的性质和目前我国突发事件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将突发事件分为四大类。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界定,以下事件中属于事故灾难的是()。 A、汶川大地震 B、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灾害 C、“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 D、天津港“8.12”大爆炸 答案:D 6、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后,公安部门要反应迅速,措施有力。以下关于公共场所大型活动中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处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情况掌握快 B、投入警力快 C、现状封锁快 D、采取措施快 答案:C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的是()。 A、评审演练预案 B、制定演练计划 C、获取演练资源 D、实施演练活动 答案:A 8、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应急准备和组织协调处置工作,该办公室成立于()。 A、2004年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三)社会安全方面。指在县内有特别异常情况发生,以及群体性信访,10人以上有异常情况发生的(三级);损坏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受到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办公秩序,造成部分人员受伤的(二级);部分上访人员受到意外伤害、自杀、杀人、引燃危险品、冲入办公楼实施暴力等(一级)。 (四)安全事故方面。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期间发生的各种安全及交通事故。一次性发生伤人3-5人,没有死亡的,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的(三级);一次性发生伤亡10人以下,或死亡1人的,造成经济损失5-10万元的(二级);一次性发生伤亡大于等于10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一级)。 (五)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因各种疫情、饮食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等造成中毒或受传染,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抽搐、昏厥、心跳停止等人员伤亡严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秩序和安全。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3人以上,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人以上的,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三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疑似病例、霍乱、鼠疫等各种疫情的,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5人以上,食物中毒人数10人以上,出现死亡病例的(二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有典型病历和扩散趋势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 (六)处置工作程序。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处置要求,一旦预案启动,即刻开展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告 (一)实行联合办公。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取消工作人员休假和一般性出差,进入工作状态。 (二)开展紧急救助。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发展的性质、特点、规律,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三)逐级进行上报。对突发的应急事件,坚持分级负责,在得知时间发生后的半小时内以口头方式上报县应急办,在1小时内以书面电传等方式报县应急办。 (四)报送主要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数及原因;事件性质;事件的影响与危害程度;采取了哪些处置办法;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五)跟踪与续报。事件处置过程中,随时报告。每次应急处置完成后,都要进行综合评估,对损失进行评估,对改进工作提出建议,形成应急处置工作报告。 (六)做好善后处理。突发事件结束后,应在上级的领导下,组织有关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事件概况、现场调查处理概况、救助情况、所采取措施效果评价、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表彰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追究玩忽职守、失职、渎职人员的责任。

公共危机管理瓮安案例分析

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 摘要:2008 年贵州瓮安县“6·28”事件是一起群体性事件,是当地民众与其政府管理部门互信度不高,民众对政府的各种不满情绪长期积聚的爆发。该案例从事件聚集、围观、参与人数、事件的剧烈、破坏程度来看,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较典型的群体性危机事件。瓮安县的此次危机事件的后果严重,影响广泛并且社会关注度高。本文对此次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政府部门处理程序及其处理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对政府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提高我国公共部门管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6·28”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管理 一、瓮安县“6·28”事件发生的背景 (一)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 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二) 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

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因此,县公安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群众中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在“6·28”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三) 少女之死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李树芬于2008年6月22日凌晨溺水死亡。当日7时40分许,经雍阳镇责任区刑警队现场勘查、尸检、DNA鉴定,认定李树芬系跳河自杀。死者家属不能接受,认为有被奸杀嫌疑。6月25日,黔南州派法医复检,结论仍为溺水死亡。死者家属要求公安部门责令当时在场人员王某、刘某、陈某等人赔偿50万元。6月26日,经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表示同意县工作组的协调意见,答应在6月28日签订协议了结此事。 二、瓮安县“6·28”事件演变过程 (一)危机前阶段 6月21日晚,李树芬在刘某做俯卧撑的时候“被水淹了”。十几名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未果,撤走。 22日,家属请求将王某等三人带回派出所询问。派出所未做笔录就将人放走。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刑侦。公安局鉴定死者系溺水死亡,未予立案。 23日,家属对结果怀疑,向黔南州公安局申述、提出再次尸检要求。公安局认定死者溺水死亡系自杀,并向死者家属送达了《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 24日,家属对公安机关结论不服,拒绝领回尸体处理。维稳办组织双方调解,失败。 26日,黔南州公安局再次进行尸检,仍维持溺水死亡结论。家属则坚持奸杀嫌疑。调节依旧失败。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 法(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921-50 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管理办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制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安健环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 号) 国家安监总局《安健环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GB/T 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

急预案编制导则》 《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专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企业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试行)》 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管理规定 公司《安健环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第三条工作原则 公司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企地衔接”的要求,建立“上下贯通、多方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应急管理常态工作 第四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厂站、项目。 第二章突发事件分类 第五条本制度中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

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1.对应急机制建设起基础性作用是()。(单选题3分) A.社会救助机制 B.社会保障机制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安抚机制 2.世界卫生组织对以往大流感发生状况的分析认为()。(单选题3分) A.大约25%至35%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B.大约50%至6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C.大约10%至2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D.大约40%至70%的人口可能在大流感爆发时期受到感染 3.一案三制是指()案,建立健全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单选题3分) A.制订修订应急预案 B.制订修订管理预案 C.制订修订评估预案 D.制订修订监督预案 4.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造成损失的最有效、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是()。(单选题3分) A.建立应急机制,做好预防工作 B.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预防工作 C.完善应急法制,做好预防工作 D.做好应急评估,做好预防工作

5.建立健全应急体制要坚持()。(单选题3分) A.综合协调、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B.综合协调、分类管理、统一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C.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D.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中央管理为主的原则 6.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理解不正确的是()。(单选题3分) A.公开透明的原则 B.上行下效原则 C.最小代价原则 D.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则 7.风险的三维特性是()。(单选题3分) A.不利性、不确定性、简洁性 B.不利性、不确定性、复杂性 C.不利性、确定性、复杂性 D.不利性、确定性、简洁性 8.处置突发事件的骨干力量是()。(单选题3分) A.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 B.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 C.厂矿企业的广大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群众 D.广大的城市平民 9.突发事件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基础是()。(单选题3分) A.忧患意识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 对策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对策近些年来,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在内的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突发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影响社会秩序和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从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5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8年我国南方雪灾和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应对过程中,可以看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应急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如危机意识不强,危机预警、反应和处置能力有待提高,社会自救能力还比较欠缺,法制还不够健全等,所以,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我国在突发事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法制的缺位 无论常态还是应急状态下,政府行为法制化,依法行政,是政府实施有效治理的基本原则,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行政应急权力也是法律授权的结果。我国目前对公共紧急状态和危机情境的对抗手段比较分散,行政命令还优于法治。从立法角度来看,我国先后制定了对付社会动乱的《戒严法》,对付重大自然灾害的《防震减灾法》、《防洪法》和《消防法》等,不过这些法律本身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部门管理的色彩很重,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上也存在协调等多方面的问题。虽然以非常效率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取代了《传染病防

治法》的规定,如何防止在危机状态下公共政策侵害公民权利,如何进行监督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现状等也都是法律的空白点。 (二)社会参与力量缺席 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政府是有限的政府,管理范围有限,责任有限。SARS发生之初曾一度失控,这种在公共事务中依然自觉“全能”的政府治理思维不能不说是一个祸根。这些突发事件暴露出政府治理在培育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方面的缺陷:一是传统政府管理思维限制了民间组织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政府一直处在主导地位,并习惯于以行政为主导的行为程序;二是忽视民间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实力,未能给这支力量发挥作用提供适度空间和保障。此外,由于种种法律、政策、观念等障碍,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发育不良,自身也存在许多问题。由于“全能政府”的存在,我国政策社会化程度不高,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声音依然微弱,多数公众对其了解不足。 (三)官员问责制度缺失 SARS事件的经验教训就在于有的政府官员漠视人民的知情权,漠视民众的利益,从而使得民众付出了巨大代价。而这些政府官员之所以敢如此,就在于以往的政治制度安排让政府官员不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对上不对下”是原有官僚制度固有缺陷,在涉及人命关天的突发事件面前,固有的思维惯性造成某些地方和部门对相关疫情的隐瞒、缓报甚至欺骗。按照以往惯例,一般都是官员本人直接犯有重大错误,才会被免职。真正因为工作不力者责权范围内出现重大问题而被免职的很少,过于强调官员个人的主观动机,而不论其工作成效,缺乏一种权力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厦门市人民政府应对二甲苯化工项目(PX)危机案例分析 2011级MPA班袁泉 一、案例背景 一个投资高达108亿、年产80万吨、可能给一座城市带来800亿元年GDP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工业项目,在科学家、政协委员和广大民意的推动下,最终“暂缓建设”。沸沸扬扬的厦门二甲苯化工项目(下称“PX项目”)事件于2007年5月30日有了实质性进展:5月30日上午,厦门市文化宫八楼,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的决定,并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进行整个化工区区域性的规划环评。 二、案例描述 1、PX项目的立项审批 1990年1月,经国家批复,厦门海沧开发区确定了化工产业区。台商王永庆欲在此投资一电厂,后来几番论证,因为担心酸雨造成环境破坏,尤其怕影响以鼓浪屿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最终投资未能如愿,电厂后来迁到漳州。海沧化工开发区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待开发状态,仅有翔鹭化纤等少部分化工企业进驻,化工业未充分形成气候。 2000年前后,海沧成为厦门地产的新热点,地方政府加速了海沧地块的地产开发,着力要将其打造成厦门的“浦东”,政府背景的海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未来海岸”楼盘,直接起了带动作用。 2001年,翔鹭化纤向厦门市提出在海沧建设80万吨PX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历经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的预审、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7月审查通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而项目环评期间,厦门市并未进行全市公开听证,环评也没有公众参与。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之中,并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2006年11月1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 2、政协提案引发的PX项目争议 海沧PX项目刚刚动工,就遭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等人的反对。今年“两会”期间,赵玉芬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对PX项目的选址与安全隐患表示了质疑,这使PX项目进入了公众视野。这份全国政协头号议案指出,海沧PX项目离居民区仅1.5公里,距离厦门市中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均只有7公里。作为危险化工原料的PX在距离主城区之近的海沧,如此大规模生产,将会直接影响到厦门的生态环境,必须紧急叫停项目并迁址。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 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和影响,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并结合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生产特点,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突发事件应急是指针对已发生的突发事 件,为控制其规模、降低其损失而开展的救援和处置行动。 第四条本规定适用于某某发电有限公司。 第二章应急组织机构 第五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成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 某某发电有限公司行政正职任委员会主任,副总经理、纪委书记、总工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成员由总经理助理、副总师以及总经理工作部、安全监察部、生产管理部、计划经营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政治工作部、发电部、工程部、物资公司、燃料管理部、检修维护部等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某某发电有限公司 应急委的主要职责如下:

第六条贯彻落实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的法规和规定; 第七条指挥、协调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八条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修订和演练工作; 第九条监督、管理应急体系的建设和运转; 第十条通报或发布应急救援与处理的进展情况; 第^一条协调与外部应急力量、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 第十二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下设办公室,应急委办公室设在总经理工作部。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办公室主要职责如下:(一)处理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日常管理工作; (二)协调、联络各级应急机构和部门; (三)对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和备案; (四)组织《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制定; (五)负责《某某发电有限公司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针对的突发情况的应急指挥与协调。 第十三条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应急职责分工: 某某发电有限公司所属各部门在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应急委 的统一领导下,应分别承担各自的应急职责,通过协调合作完成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一)某某发电有限公司安全监察部为一般及以上人身事 故、大火灾事故的应急指挥部门;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1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遇事不乱。第五,积极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利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特别是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深入开展应急专题培训,特别要加强对公务员进行专题教育及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培训,全面提升应对管理水平。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 应急管理工作心得体会篇2 通过三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对应急管理工作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应急预案在街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相关工作程序和方法,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参建单位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期间突发事件预警及应急处置工作。突发事件是指具有发生的突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工程进展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或造成较大政治、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分为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自然灾害(洪水、地质灾害等)、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集体性职业中毒、食物中毒及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等)、铁路行车事故、突发环境事件等。 其他突发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相应规定执行。 第三条主要原则 1.统一领导,加强管理。 在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逐级负责制度,保证信息传递快捷、畅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参建单位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基础工作,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切实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四条应急预案体系 1.《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是公司对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整体预案,是公司指导铁路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 2.各参建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铁道部、建设部及地方性法规与规章和本办法等,对工程建设期间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二章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第五条组织机构 公司是项目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全面组织指挥工程建设期间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成立以公司主要领导为组长,部门负责人和各参建单位现场负责人参加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办公室,办公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典型分析 [平装] ~ 王敬波 (作者), 何毅亭 (丛书主编)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3月1日) 丛书名: 新视野书系 平装: 295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801684524, 9787801684523 条形码: 9787801684523 商品尺寸: 23.8 x 16.4 x 2.2 cm 商品重量: 481 g ASIN: B002124JJ8 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经典案例 [平装] ~ 丁俊杰 (编者), 张树庭 (编者), 李未柠 (编者)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平装: 320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3543975, 7503543973 条形码: 9787503543975

商品尺寸: 23.8 x 16.8 x 2.6 cm 商品重量: 540 g ASIN: B004O6XDPU 公共危机传播管理 [平装] ~ 廖为建 (作者)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2月1日) 丛书名: 公共传播学文库 平装: 50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306038203, 7306038206 条形码: 9787306038203 商品尺寸: 24.2 x 18.4 x 3 cm 商品重量: 739 g ASIN: B004S49JEW 用户评分: 抢“鲜”评价此商品 企业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平装] ~ 单业才 (作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9月1日) 平装: 355页 开本: 32开 ISBN: 9787302161912 条形码: 9787302161912 商品尺寸: 22.6 x 15 x 1.8 cm 商品重量: 481 g

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教育系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作业(一)答案 1.危机管理主要依靠领导人的英明决策,所以提高危机管理能力和完善法律规范无关。()(3分) 否 2.应急法制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而制定或认可的法律原则和规范的总称,是常态法制的必然延伸。()(3分) 是 3.能否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并有效应对危机,是衡量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是否符合现代法治要求的一个重要尺度。()(3分) 是 4.应急管理主要是政府行为,不应该让民间力量参与进来。()(3分)否 5.应急体制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标志。()(3分) 是 6.在紧急状态下,应该用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来控制局面,不能再采用柔性管理的手段。()(3分) 否 7.应急管理就是在紧急事件发生之后的管理,在常态下不需要应急法制。() (3分) 否 8.应对突发事件的责任政府应统一、准确、及时地发布事态发展信息和应急处置信息。()(3分) 是 9.预警级别已经发布就不能调整,但是可以取消。()(3分) 否 10.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危险来临时必须按规定向上一级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不得越级上报。()(3分) 否 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是我国近年来法制发展特别快的一个领域?()(3分) 应急法制 2目前,我国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直接相关的现行法律大约有多少部?() (3分) 30 3应急法制的核心理念是什么?()(3分)

以人为本 4下列哪一项是构建高效率的应急法制的可靠保障?()(3分) 科学发展观 5《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根本立法目的是什么?()(3分) 保护人民生命财的产安全 6下列哪一类突发事件是不分级的?()(3分) 社会安全事件 7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按其严重性,可以分为几级?() (3分) 4 8按照突发事件属地为主的管理原则,一般突发事件应该由哪一级人民政府来负责?()(3分) 县级人民政府 9下列哪一项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前,通过制定应急预案或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发生?()(3分) 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 10下列哪一项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科技平台?()(3分) 信息系统 多选题: 1.下列哪些属于我国近年来发生的突发事件?(全选)(4分) 2003年SARS事件 2004年禽流感疫情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 2006年“桑美”台风灾害 2.我国过去在应急管理方面的分散立法模式带来了哪些问题?(全选) (4分) 宪法层面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宪法指导力度不足 没有《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基础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在现代社会,相关信息的及时告知是(D)对大众传媒最重要的传播需求。 A紧急事件B应急事件C应急处理D突发事件 2、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后立即采取的应急与救援行动,其中包括 __A__。 A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B应急队伍的建设C事故损失评估D应急预案的演练 3、下列不属于应急管理中的应急专业人员的是(D) A公安B海上搜救C地震救援D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4、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_B___。 A保留B撤销C升级D解散 5、建筑施工企业中,(B)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 A经理B企业一把手C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经理D法定代表人 6、应急预案不包括?C应急预案包括整体预案、专项预案、现场方案 A总体预案B单项预案C特别预案D现场预案 7、以下哪一类不属于抢险类应急物资储备?(A) A基本生活用品B通信器材C交通工具D个人防护装备 8、各地区、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完善_B___机制,开展风险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A信息报告B预测预警C信息发布D评估

9、社区应急管理中,应急启动机制的组成部分,不包括(C) A预警机制B先期处理机制C信息披露机制D应急联动机制 10、"___B_是应急机制的基础,也是整个应急体系的基础。 A分级响应B统一指挥C公众动员机制D以人为本 11、"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A A调查与协调机制B预警与监测机制C救援与处置机制D善后与恢复机制 12、"下列属于社会安全事件的事是(D) A云南干旱B南方雪灾C三鹿奶粉事件D新疆“ 4.30”事件 13、"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事故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__A__”,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A绿色通道B快速通道C特殊通道D直线通道 14、"省级广播电视播出节目全部中断或由中断的危险的情形,属于(B) A特别重大突发事件B重大突发事件C较大突发事件D一般突发事件 15、"大型活动现场发生突发事件,需要紧急疏散时在场人员要(A )。 A按顺序迅速撤离现场B争先恐后逃跑C围观看热闹D聚集在一处 16、"对于公共场所的基本内涵,我国现行最为规范的是1987年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其中第二条明确指出的七类公共场所中,不包含以下哪项: (A) A家庭汽车B理发店C公园D书店

把握突发事件新特点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把握突发事件新特点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务院总体预案,我国将突发事件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洪水等等;二是事故灾难,例如水污染、火灾、交通事故等等;三是公共卫生事件,如sars 、手足口病等等;四是社会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蓄意破坏等等。 一、突发事件具有的共同特征 1. 突发性和紧急性。突发事件虽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见的可能,因为它依旧是由一系列细小事件逐渐发展而来的。但真实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深度,出乎通常社会秩序和人们的心理惯性运行,是难以完全预测的。突发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和不可预见性。例如我们对地震等灾害还无法准确预报,对SARS 这样的传染病也无法预先认识,对类似美国“ 911 ”事件那样的恐怖袭击也很难绝对严密防范。虽然危机本身是一个过程,但是在它被人们感知的时候,往往以某一个突发事件为诱因,表现出“突发性”的特点。突发性与危机本身的高度不确定性密切相关。由于危机产生的原因、后果、变化发展的方向以及影响危机的各种因素在危机爆发的时候往往还不清楚,因而应对危机无法照章办事。 2. 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突发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不知所措,不仅仅因为这种事件的开端是无法用常规性规则进行判断,而且其后的发展和可能涉及的影响是没有经验性的知识进行指导,一切都

是瞬息万变的。 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不一样。如果是风险,事物的未来发展轨迹是具有一定的信息基础,我们有可能预测结果的不同类型和预期概率,根据成本收益分析作出具体的行为决策,就可以基于组织的目标、现状、外部环境等因素进行优化选择。而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在事件开端之后,很难预计它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事物之间的联系愈发呈现多元和共时的特征,资源的有限性也会导致事实上顾此失彼,形成“连锁反应” 即某一个危机事件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相关的领域,一个危机的爆发可能由于“多米诺骨牌效应”引起连锁反应。 3. 突发事件的影响具有巨大的社会性。突发事件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其影响和涉及的主体具有社群性,这与个体、经营性组织所面对的危机管理有着目标、原则、运行方式等多方面的本质差别。 这种社会性影响是由于危机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指危机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对于互动性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同质互动,是指与危机具有相同和类似品质的人、事或者产品受到牵连。无论是洪水还是地震,直接造成的生命与财产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因果互动,是指某一种危机导致相关危机的爆发。“大灾之后有大疫”,地震之后堰塞湖。所以,防止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三是扩散互动,是指由于危机造成的心理恐慌使得人们把危机人为扩大到那些根本不存在危机的领域。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 为提高我公司安全生产效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我公司对应急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按法人-安全生产负责人-作业人员三个层次分级负责。 4、应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应急预案及措施的管理,便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宣传,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公司员工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指挥能力:提高员工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1、领导机构及职责 公司总经理是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指挥官,负责领导、研究、决定和部署企业特别重大、重大和较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管

理。 2、常设工作机构及职责 我公司应急工作的常设工作机构是安委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安委会)全面负责公司各项安全和制度、例行检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订与落实、突发事件的直接指挥等工作,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负责向总经理汇报情况、启动公司应急预案、调派应急人员、处理具体应急工作。 3、对外联系 公司办公室负责对外媒体的应对与联络工作,对媒体的反馈信息和应对办法负责。 4、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公司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发生的突发事件的上报和应急工作中的指挥与具体处理,对本公司、部门的突发性事件的上报、内部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实施工作负责主要责任。 三、预测、预警 公司安委会要健全和完善公司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机制。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做出预测,各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开展风险分析,职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应急处置 公司要完善应急处置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大连日报/2009年/1月/20日/第A01版 夏德仁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 加强应急管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全传军记者许晓楠 本报讯(全传军记者许晓楠)市长夏德仁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每一个突发事件中,受到损害的大都是人民群众。建立完备的预警体系、反应灵敏的应急机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突如其来的自然和社会灾害,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应急管理,进一步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市委副书记里景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孙世超,市委常委李明出席会议;常务副市长肖盛峰作应急管理工作报告。会议表彰了2008年度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先进集体和个人。 去年,我市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基本形成了从各区市县到村镇、街道的多层级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和应急指挥系统;有了一支应急专家队伍和救援队伍;储备了应急资金和物资等。尽管去年我市未发生较大规模以上的突发事件,但我市的应急工作体系的反应能力在一般突发事件中得到了检验,先后成功进行了2月24日龙石线海底电缆抢修,消除了6月份市民的地震恐慌,及时处置了10月14日沈大高速公路连环撞车事件,实施了11月20日王家镇海上大营救等。中央媒体评价,大连应急队伍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夏德仁肯定了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他说,近几年,大家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建立一个效率高、反应灵敏的突发事件处置和指挥体系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夏德仁强调,加强应急管理,全面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应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矛盾的需要。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集聚增长的同时,社会风险也大大增加。人们不仅面临重大的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也常常面临食品卫生和流行性传染疾病的威胁。三面环海的特殊地理地貌,使大连成为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易发地区;我市大中型重工、化工企业集中,使得安全生产问题不容我们忽视。另外,改革开放中利益关系的变化,也常常诱发群体性事件等等。为此,各级政府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全面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夏德仁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责任制。要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和应急管理机制的创新,对各种应急预案要进行评估,尽量在预案中把形势估计得更严峻一些,把情形设想得更复杂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具体一些,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强化应急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工作的保障措施。要加强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演练,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要加快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确保突发事件中的信息畅通,指挥到位。应急管理部门要广泛普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预案,提高广大市民的危机防范意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第1页共1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