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家》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家》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诗歌描绘了祖国是由各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抒发了团结合作、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以读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获得个性体验的基础上,培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认识偏旁“尸”。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其他民族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爱我中华》的音乐,展示有关图片,让学生感受各民族团结在一起的浓厚气氛,了解各民族的概况。

二初读课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我们祖国是一个大家庭,各族的风俗习惯都不相同。

2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同桌互相拿着对方的课本听对方读,发现对方有读音不准的地方就帮他在课本上标出来,然后再纠正。

4自主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文,结合句子熟读生字词。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住它。

(2)同桌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全班交流,汇报自己是怎样学会这些生字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4)让小朋友当小老师,带读词语。

5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每一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的时候哪些地方要注意。

(2)教师重点示范比较难写的字,并让学生临摹。

(3)学生独立练习书写,师生评议。

三通读课文

1.再读课文,提出要求:要读流利,不丢字、不添字。

2.指名逐节读课文,纠正读音。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出示生字卡片,复习认读生字词。

二导读了解

1.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介绍了几个少数民族,边读边画出来。

2.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第2~5节。(边板书:蒙古族、维族、藏族、傣族)

3.再读第2~5节课文。

①朗读课文,想想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怎样的。

②你们想当主持人吗?请以“主持人”的身份介绍一下几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朗读体会

过渡:蒙古族又香又甜的奶茶、维族的绿葡萄架、藏族的新袍、傣族姑娘动听的竹笛。这多令人向往呀!你们就像小诗人那样美美地读读这首小诗吧!(学生充满感情自由朗读。)

你有把握读好哪一节?

(以学定教,随机学习。)

1第2节。

(1)课件出示蒙古族的蒙古包、毛毡,蒙古族人民围坐一起,一边弹唱,一边喝奶茶。

(2)出示第2节课文,指导读好第2句。

(3)想象说话:如果你来到蒙古族,最想干什么?

(4)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2第3节。

(1)课件播放新疆迷人的风景,维族的“土拱凉”和一大片一大片的葡萄。

(2)课件出示第3节,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3)交际表演:扮演维族姑娘邀请小伙伴品尝葡萄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各民族热情好客的风情。

(4)分男、女角色朗读第3节。

3第4节。

(1)出示第4节,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2)出示藏族的房子、新袍,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风俗的不相同。

(3)培养说话能力:你想对藏族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4第5节。

(1)边播放傣族动听的竹笛声、边出示第5节。

(2)找朋友一起读。

(3)听中想象:边播放竹笛声,教师边声情并茂地范读,提示学生: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四积累语言

1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边读边配上动作(也可以不配动作)。

2朗诵表演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总结课文

师:我们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各族的民族风情都不相同。教师边讲述边用线把板书串起来,我们的祖国是各民族共同的家。(板书:家)我们各族人民就是一家人。

六课外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2.课后搜集各个民族风俗习惯的图片,展示交流。

教学设计2

(一)谈话导入,扣题质疑

1.教师从“家”这一话题入手,引出课题。

2.围绕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2.指名轮流朗读。

3.再读,说说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民族?他们的住房有什么不同?

(三)细读感悟,理解内容

1.读第1节,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

2.读第2—5节,你最喜欢哪一节,说说喜欢的原因。根据学生喜欢的情况,指导阅读或合作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