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图象语言和符号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符号是具有简洁性和抽象性的规范语言,它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则谱成了“体操进行曲”。数学课程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用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的理解和感受,可见,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对于数学语言表达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一、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字母究竟能表示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学生如果认识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符号的认识和学习,因为这是学生刚开始对字母的初步认识,这个基础一定要打牢。我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字母可以代表一切,让学生自己举例子,生活中哪些是可以用字母来表示的。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如买铅笔、作业本、瓜子等,让学生认识、理解、接受字母,进而让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二.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新颖、有趣、亲切的问题,让学生急于解决,但又无法解决,从而唤起学习的迫切心理。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到了解决办法后,才能充分体验到知识内化的魅力,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这是发展学生符号感的重要基础。其实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积累了大量的符号经验,如℃、↑、○等。“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符号经验,将数学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如教学“找规律”时,课件出示:路边这排树有什么规律?生: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师: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小树的规律表示出来呢?这样,老师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实现自我的空间,他们有的摆,有的画,有的用数字表示,有的用拼音代替(生1:△□△□△□……;生2:●○●○●○……;生3:

□■□■□■……;生4:121212……;生5:zǐ、lù、zǐ、lù、zǐ、lù……)多

么富有个性的创造!这正是已有的符号观念在起作用,他们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者”!又如在一年级教学“统计三角形、正方形和圆的个数”时,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学生有的写数,有的画竖线,有的画图形,还有的画√……,教师继而追问: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呢?从而优化了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小学生倾听习惯培养策略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老师在台上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发言的学生讲得津津有味口若悬河,可还是有学生或东张西望,或挤眉弄眼,或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 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有结束,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顾不上听讲;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往往淹没在一片声浪中…… 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中,“听”位居之首,可见听的重要性。放眼社会生活,倾听能力的运用非常广泛,大到听报告、听广播、听音乐,小到日常交流对话,时时处处都需要倾听。倾听的能力不是天生得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2002年颁布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该如何立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正确的倾听心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比如,在教学生字“聪”字时,我发现“聪”的构字很有意思,于是就萌生了将“聪”字引进课堂引导学生重视倾听的想法。我将一个大大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数学的基本语言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像语言,其中最具数学学科特点的是符号语言,是人们进行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工具。数学符号简洁、抽象、准确、清晰,具有简约思维、提高效率、便于交流的功能。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进行数学思考。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唤醒生活经验,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理解符号的意义,利用符号来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交通标志……各种各样的符号处处可见。语言学家皮埃尔·吉罗说:“我们是生活在符号之间。”在这个“符号化”的世界中,学生获得的生活经验已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比如,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约、严谨、科学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学“找规律”时,课件出示:路边的灯笼是按照紫色、绿色、紫色、绿色……这样的规律排列的。提问: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排灯笼的规律表示出来呢?由于灯笼是较难直接画出来的,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符号经验,自主思考。结果有的学生画出了不同的图形:△□△□△□……;●O●O●O……;□■□■□■……;有的学生用数字表示:121212……;有的学生用拼音表示:zì、lǜ、zì、lǜ、zì、lǜ……这些富有个性的符号正是已有的符号意识在起作用,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也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和发现者! 二、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老师比小华大17岁。提问:小华1岁时,老师多少岁?小华2、3、4……岁时,老师多少岁?学生回答:l+17、2+17、3+17、4+17……教师进一步提问:小华的年龄每年都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在变化,但是什么没有变化? 上面的每一个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两人的岁数关系呢?学生讨论后汇报:用a+17可以表示出任何一年老师与小华的岁数关系。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符号的概括性:a表示什么?a+17又表示什么?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逐步体会字母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 三、灵活运用符号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数学符号意识的形成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后,及时写出字母表达式:S=ah÷2,便于记忆和使用。在应用这一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解决类似的问题: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40平方厘米,三角形的底为16厘米,

唤醒孩子的耳朵——浅谈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唤醒孩子的耳朵 ——浅谈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本文摘要] 本文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倾听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谈了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一、明确目标,引导倾听;二、创设情境,乐于倾听;三、恰当评价,鼓励倾听;四、教给方法,善于倾听。 [关键词] 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发兴趣;倾听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①教师讲的课成为学生的“耳边风”,请学生朗读或答题,学生张口结舌不知所指。②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老师,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唉声叹气,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举手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③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回答结果却是简单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一些明显的错误。……从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只是一味地表现自己,根本不会去倾听别人的意见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善于倾听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表述,唯我独尊,这是现在孩子的通病。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单从学生方面来说,原因有二:第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所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约束能力差。第二,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所致。在多数家庭中皆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怎么说,想怎么做都由着他,家长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即使有,孩子不听也就作罢,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真正的交流,因而孩子也就没有倾听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着学生课堂表达(说)的能力、读的能力和做题的能力,几乎忽视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数学符号意识的培养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符号意识的内涵行进了诠释,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符号在数学中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也是研究数的工具,更是方法。数学符号具有抽象性、明确性、可操作性、简明性和通用性。怎样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下面我将从我结合平时教学的做法谈谈想法。 一、在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符号的价值。 不管什么事和物,只有你对它有兴趣,才会觉得它有价值,我们才会自觉地去认识它,去探讨它。符号的认识也是这样的。我经常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符号的应用价值,挖掘学生已有经验中潜在的符号意识,让他们明白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符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商店的招牌,医院的红“十”字标记,公路上的各种交通标志……符号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比如学生大都有过各种各样的美食经历,当他们看到店门前精致的“M”时,立刻就可想到麦当劳,每种轿车也有自己独特的标志符号。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符号意识,感受到生活中的符号所体现出的简明性和通用性的特质。这种符号意识对数学符号感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的培养要在各学段紧密结合概念、命题、公式的教学过程进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符号意识的培养。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因此,要解决数学符号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为学生多创设一些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符号的价值。 如,在教学正反比例时,从北京到上海火车的速度270千米/小时,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一个人是否会听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所以,古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说,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提出疑义,是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切实推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上课学习包括听、说、读、写、思、合作等,学会倾听是最重要的。倾听,即专心致志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话,既要听清,又要听懂,还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学生听“讲”的要求,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一、养成倾听的礼貌 倾听别人发言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重要。它既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又可以使我们在其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倾听的平台。 倾听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从老师做起。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角色必须有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授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这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他的角色行为应为体现在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并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新的角色需要以新的行为方式体现。教师要真正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展示自我,适宜探究的空间,从行为上他就应为学生的出场作好批铺垫,为学生提供舞台,要从“说话的强者”变为积极的“倾听者”,进而从中发现学生的需要,领悟学生生命的存在。 老师是孩子们的偶像,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孩子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在孩子发言的过程中,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孩子的回答。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课后与学生谈心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从不打断他们。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地倾听氛围。既让同学们乐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又让倾听别人成为一种习惯。 三、创设倾听的气氛。 倾听是锤炼课堂语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倾听。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教师的讲课内容学生闻所未闻,有的学生答题,学 生变成一个“木头人”,有的学生争先恐后回答,所答非所问,结果全班哄堂大笑。有的学生 答题只是在机械重复优秀学生的答案,不动脑,没有自己的见解。更有甚者在重复别人的错 误提示。倾听能力的缺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能力, 强化学生的倾听意识已经成为我们老师刻不容缓的事。那如何培养小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呢? 一、激发听的兴趣 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与兴趣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大教育家说过:“兴趣 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每个学生都会很投入,很专心,低年级的小学 生更是如此。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其兴趣和情绪控制。因此,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注意把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培养认真听的能力结合起来。 灵活采取多种教法,引发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爱学。 二、教给听的方法 教师要求学生认真听,可怎样才是认真听呢?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此不理解。老师应该给学 生提出一个具体的要求。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要上课铃声一响,首先要专心听,无论 是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最好跟着重复一遍,脑 子里不想别的事;再是要耐心,不随便插嘴,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耐心等待别人发完言后,才发表自己的意见。接着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 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还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最后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三、养成听的习惯 认真听课,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有的同学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而导致注 意力分散,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那么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呢? 课上应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眼睛要盯着老师或黑板,看老师的表情或板书 内容,耳朵听老师讲课,头脑思考所讲的内容,思路应与老师的同步。要细心听。在一堂课 的学习进程中,不然,就会直接影响对己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影响后续内容的连贯学习。 要耐心听。有时,有的知识点或许自己曾经接触过,这时,特别需要耐心听,甚至要硬着头 皮听,即使所讲知识都会了也要听,一是为了养成良好的听讲习惯,二是为了防止漏听重要 的知识点。 四、评价听的效果 及时合理评价,鼓励学生,正确及时地评价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调动学生学习积 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 当的进行评价。例如:“某某能认真听课并且正确指出别人的错误,进步真大啊!”“某某听得 真认真,大家掌声鼓励一下。”这些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亲切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句赞扬、一个微笑,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 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只要教师重 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为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机会经历从“具体事物的认识——个性化的符号表示——学会数学表示”这一个逐步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一、经历过程——感知符号的意义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形式化、符号化,每一个概念或关系都有确定的符号表示。用字母和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或关系是代数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数学中的符号语言有其系统的特定含义,它与自然语言相比,具有简练性、准确性、直观性和形式化的显著特点。它反映了表达意义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成为表达特定思想的载体和诱导思维的刺激物。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符号对他们来说较枯燥、空洞,难以激发兴趣,教师要创设情景,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唤起已有的经验,经历把知识符号化的过程。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但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因此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引入,从具体的、确定的数引入用字母表示的数,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导,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发展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材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学生解答,初步发现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举出类似的等式,并对这些等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同时,教材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加准确、简明、形象,既便于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也为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做好了铺垫。

二、数形结合——培养符号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必须树立符号意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一年级“认数”单元,教材十分注意加强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认识了1—5以后,教学几和第几的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顷序。教材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大小概念,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在教学“=”“>”“<”的认识时,例题提供了童话场景“森林运动会”,从不同动物只数的比较中,抽象出数的大小关系。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与少,基本方法是一一对应、数形结合。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让学生明确它们的只数,以此建立“同样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抽象出“4=4”,认识并理解“=”的含义,使学生知道,当两个物体个数“同样多”时,可以用“=”来表示。接着引导学生比较运动会上松鼠和小熊的只数,通过一一对应的排列,使学生明确松鼠只数比小熊多,小熊只数比松鼠少,从而建立“多”“少”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还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抽象出“5>3”和“3<5”,认识理解“>”“<”的含义,学会用“>”“<”表示两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 三、实践活动——深化符号的运用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用符号来表示的情境,使学生积累了很

浅谈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摘要]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有意义的能力。倾听是学会做人的一种能力之一,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体现对人的起码尊重,也是小学生学习的一条捷径。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具体说来,倾听者必须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并具有较强的倾听品评力和组合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倾听能力素质教育倾听习惯 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倾听。”这里所指的“倾听”又比前面的“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同学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提出疑义,成为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切实推动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现就课堂内外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做尝试性的探讨。 一、创设互动情境,构建倾听的平台 倾听别人发言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重要。它既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又可以使我们在其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各方面的影响,而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财富。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 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倾听的氛围 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如把音乐、游戏、编排课本剧等引入课堂。教学艺术的魅力是可以调动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热情与潜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讲授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三、指导倾听的姿势,进行倾听的训练 手势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倾听。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学习数学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会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本身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形式化的过程。 一、经历过程——感知符号的意义 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形式化、符号化,每一个概念或关系都有确定的符号表示。用字母和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或关系是代数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数学中的符号语言有其系统的特定含义,它与自然语言相比,具有简练性、准确性、直观性和形式化的显著特点。它反映了表达意义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成为表达特定思想的载体和诱导思维的刺激物。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的符号对他们来说较枯燥、空洞,难以激发兴趣,教师要创设情景,使他们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唤起已有的经验,经历把知识符号化的过程。从第二学段开始接触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一步,但也是比较困难的一步。因此要尽可能从实际问题引入,从具体的、确定的数引入用字母表示的数,做好由具体到抽象的引导,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采用逐步渗透的方法,发展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教材从实际事例引入,通过学生解答,初步发现不同算法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举出类似的等式,并对这些等式进行分析和比较,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规律,发现规律,同时,教材从用符号表示规律过渡到用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些规律,使得规律的表达更加准

确、简明、形象,既便于掌握,又发展了他们的符号感,后面教学用字母表示数做好了铺垫。 二、正确理解数学表达式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必须树立符号意识,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一年级“认数”单元,教材十分注意加强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认识了1—5以后,教学几和第几的认识,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一个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也可以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顷序。教材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数的大小概念,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在教学“=”“>”“<”的认识时,例题提供了童话场景“森林运动会”,从不同动物只数的比较中,抽象出数的大小关系。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与少,由此可见,符号意识的培养需要坚实的经验为基础,在教学中应促进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学习符号化的多种途径,允许个性化地表示符号;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感受符号在理解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翻开学生的作业、试卷,你就会发现在学生诸多错误中运算的错误占了很重的比例。有的题在最后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导致客观性命题的分数全部被扣去;有的题由于步骤中某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致使原来很整齐的计算变得繁复杂乱,因而影响了思考……。符号正确处理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甚至地理等学科的学习。 三、在鼓励创新中形成符号意识,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非常重要。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者的语文教师该如何立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正确的倾听心态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性去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只有自己说的才是对的。因而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怎么说,只关注自己有没有机会发言。针对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比如,在教学生字“聪”字时,我发现“聪”的构字很有意思,于是就萌生了将“聪”字引进课堂引导学生重视倾听的想法。我将一个大大的“聪”字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聪明的孩子首先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因为“聪”字把大大的耳朵摆在第一位,会动耳倾听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其次呢,聪明的孩子会动手、动口和用心,其中“用心”是基础,放在“聪”字的右下角,而“聪”字右上角那两点,不正像一双勤劳的小手吗?它告诉我们要先做再说,多做事少说话,做一个踏踏实实的人。”这节课学生果然比平时听

得更认真,而当他们忘了专心倾听时,我就会意味深长地指一指黑板上的那个“聪”字,他们则会意地笑了,马上改正了。后来,这个“聪”字就一直留在黑板上,孩子们舍不得擦,他们说:“我们想把这个字留住,可以时时提醒我们上课要注意倾听。” 二、提升教师课堂有效调控能力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心情放松、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教师要主动从“传道授业解惑”者转为学习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从三尺讲台走下来与学生进行交往,从而拉近师生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相信、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们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用真心换得学生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这样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们讲,学习和生活有了困难愿意向我们寻求帮助;课堂上师生的情感融入对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能经常围着老师问这问那,从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喜爱与渴求。 2、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我们可以开导学生“善听者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着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数学是抽象出来的符号体系,建立符号意识,可以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数学思想、概念、方法和逻辑。 一、准确把握符号意识的内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首次提出了“符号感”,并把符号感的主要表现分解为:“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符号意识”被正式提出,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建立符号意识,使学生懂得符号的意义,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会运用符号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可见,符号意识主要指人们主动地、普遍地运用符号去表述研究的对象。对于学生而言,就是要完成从日常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的转换。建立符号意识,可以准确表达数学思想,避免日常语言的繁复、冗长或含混不清。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8页: 一本《趣味数学》打八折后是12元,原价是多少元?已知一个数的80%是12,求这个数是多少?解:设《趣味数学》的原价是χ元。 χ×80%=12 日常语言数学语言符号语言 符号意识对数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系统地运用符号,可以简明地表达数学思想,从而简化数学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数学思维的速度,促进数学思想的交流。 比如,在《九章算术》里,古代数学家对数学题是一题一题地处理,思维停留在算术水平上。建立符号意识后,算术思维上升为代数思维,就可以将上述问题转化为方程的研究,按照未知量的个数或次数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没有科学系统的符号体系,是我国古代数学不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没有专门的符号和公式,就不可能有现代数学。 从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看,数学符号可划分为八大类: 1、对象符号。又可分为个体对象符号和可变对象符号。个体对象符号如数(自然数、分数、小数)、π(圆周率)等。可变对象符号,如用x、y、z表示未知量或变量,用字母表示几何中的点、直线、平面等。 2、运算符号。如+、-、×、÷等,这些在小学数学中经常出现,属个体运算符号。小学数学中以算术运算为主,第二学段开始出现少量可变运算符号。 3、关系符号。如=、>、<、≠、≈、∥、⊥等。 4、结合符号。它规定了算术运算进行的次序,如()、[]、{}等。 5、标点符号。如逗号(分节号)、省略号(无限小数)、问号(未知数)等。 6、结论符号。如公式、定律、数量关系等。 7、性质符号。如正号、负号等。 8、缩略符号。如:∵、∴等。 准确把握符号意识的内涵,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分阶段、有层次地适时适度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符号意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二、科学建立符号意识的方法 学生符号意识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伴随着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 一、学生现状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习惯。可是,低年级的孩子并不喜欢听同学的发言,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很多孩子虽然善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对于其他同学的回答往往不会专心的去听。当老师在讲授新课时,有的孩子常常坐不住,腿脚不停地摇晃,手里不断摆弄着铅笔、尺子等东西。有的孩子看似非常遵守课堂纪律,坐得端端正正,其实如果点名回答,他却回答不到点子上,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这种现象,与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和班额大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反映了低年级的孩子没养成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学习效率。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十分重要。其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差异采用相应的方法来培养其倾听能力,从而缩短学生间倾听水平的差距,促其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通过本课题研究进行改善,从而缩小学生之间的倾听的差异,提高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率。为了使本次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我们对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课堂上出现了下面的情景: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看,半听半不听;同学的发言刚刚开讲或者只是

说了半截,边上的学生就坐不住了,抢着举手,跃跃欲试;也有些学生虽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却又听不进别人的发言;更多的学生则听是听了,但不求甚解,只是过耳声响。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认识到,我们要加快研究的步伐,让孩子们早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及主要观点 倾听能力主要包括主动、耐心地听别人讲话的能力和理解他人口语表达的信息,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两部分。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静心地听;二是边听边思考:主要包括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形成个人评价。这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均需在瞬间完成,这种能力也是必须经过训练的。学生听力理解、记忆方面的能力差异,教者应做到心中有数。本课题着眼于当前教育心理学的联结理论,立足于本校的课堂教学实践,力求对学习联结理论与认知理论中关于学生倾听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由此拓展的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理论作尝试性的探索。学会倾听并养成习惯是学生必备的的一项重要学习技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倾听的课堂氛围,组织有吸引力的语言,使学生懂得倾听、乐于倾听,最终善于倾听,提高倾听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在学习(课堂或课外)时的自我监控和调节

培养小学生善于“倾听”的个案分析

培养小学生善于“倾听”的个案分析 永乐镇水落小学马黎 案例: 在教室、办公室里经常见到的场景及传出的声音 老师很生气地冲着学生说: “老师讲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是不知道?” “你上课在听什么?” 训话的教师满脸通红、怒气冲冲;被训的学生被迫接受,仍然“屡教不改”。这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备受困扰的一个难题。 案例: 老师们的牢骚(也许这是所有低年级老师都曾经碰到过或正在经历的): 师:开学两个月了,真的累死了,这帮学生怎么会这样,上课根本不听你讲。 师:一个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不出两秒钟,下面就唧唧喳喳声一片,即使刚才那位学生想回答了,也根本听不见。 师:声音最响的学生,小手举得最高的学生往往站起来什么都不会说,即使说也是吞吞吐吐,待会儿做作业时一点都不会。 教学反思:根据老师们说话的焦点和自己教学工作中的感受,觉得学生不是因为笨才做不起题;也不是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讲,甚至没有听到老师在说什么。根据这种情况做出如下的研究安排。 以第一个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表现为细心听,用心听。” 为主,具体要求学生做到,①坐姿端正,两手摆放整齐;②听讲时,眼睛看着老师;③不随便插嘴,发言要举手。 课堂实录(点滴):地点:永乐镇水落小学三年级()班的教室。 课堂进行中: 老师发现有学生趴着时,师悄悄停下了讲课的声音,眼睛注视着学生,见效果不佳,快速喊出了口令:“一、二、三”。学生听到这做出熟悉的最强音,立即

做出回应(口令):“快做好!双脚、双手平放。”跟随口令了应有的动作。(课继续进行着)过了一段时光,师又发现有部分学生没有看老师,随即,(师发出口令):“小眼睛!”。全体学生立即反馈:“看黑板,看老师。”师又发现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了,(老师口令):“小耳朵!”。学生们立即反馈:“认真听讲用耳朵。不能左耳朵听,右耳朵出。”发现学生歪着写作业时,老师提醒:“身体,坐姿。”学生马上一边答一边改正:“坐姿端正;眼离书本一尺,身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鼓励方法:将学生按座位划分为个小组,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每节课选出表现好的两个小组,奖励一面小旗,集到面者,小组里面的成员都可获得一个作业本。案例 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的老师语。师:“哎哟,怎么刚讲过的例题,变换了一个数字,做起来都是错的。”师:“你看,完全答非所问。”师:“白费了一堂课,完全是做错的,不晓得是怎么听课的?” 案例 午餐后的办公室。 场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老师讲课是咱教的嘛?从最高位商起呀……”辅导老师在耐心地重复着。 场景:“你说这个题跟书上哪个题一模一样?……”(接下来)指导读,指导做,讲解…… 感悟:教学生难,教学生学懂知识更难。 教学反思:(我)要根据案例中存在的现象,对课堂教学采取如下的措施。 以第二个目标(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但要“听”,还要“会听”。)为主,要求学生做到,①听清楚老师讲课内容,对老师的提问能举手回答;②听清楚别人的发言,并能做出回应(如点头,微笑);③专心听讲,肯于动脑,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发表不同见解。 具体做法: 、教师先给学生做出倾听示范,如听某位学生发言时,教师通过表情、语言等来体现。 、教师语言要生动,有感染力,情境创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河北省香河县第四中学于水连 065403)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工具,是人类进行各种交流与沟通的手段。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语言,而数学学科同样也有它自己的语言,它把文字语言的主要内容以最直观的方式用数学符号简练地表示出来,这样可以方便地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数学符号作为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数学符号能够准确地表示出数学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为数学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方便。 《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各种数字、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在知道数学符号后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并且使最终得到结论具有一般性。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 一、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数学符号的妙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各种问题情境,将会对学生体会和认识数学符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那么b千克苹果的价格为ab元;每件a元的上衣,降价20%后的售价为0.8a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1/2ah(a表示三角形某一底边的长,h表示该

底边上的高)等等。《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必须要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一定的训练。学生符号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应该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 二、面对各种问题,形成数学符号的认识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符号化”世界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街道、家里、学校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来形成“符号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符号→体会各种符号的表示→学会用符号表示数学语言”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例如,在解决“一个房间最多住5个人,34个人至少需要多少房间?”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找到答案;而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画出图表来找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列出算式而求出最终的结果。由此可见,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 三、理解符号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许多学生往往在一道题在最后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问题,导致许多本该拿到手的分数却被扣去。而有的学生由于计算过程中的某一个步骤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问题,致使原本简单的题目变得繁复杂乱,因此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计算题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1)要把绝对值符号去掉再计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

浅谈小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 比丽克孜 容摘要:通过对学生课堂倾听现状的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1、需要填充的成长特点。2、改革滞后的课堂教学。3、怎样使课堂活起来。采取的措施:建 立、亲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倾听;创设情境,乐于倾听; 使教学容贴近生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恰当评价,鼓励倾听;教给方 法,善于倾听。 关键词:倾听现状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在各种实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的学生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都在倾听。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倾听则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九条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倾听是一种技巧,是一种修养,是一门艺术,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小学生课堂学习中捕捉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乐观。往往是教师明明指出这样说是不可以的,可学生发言时却是我行我素,照说不误;一个同学发言还没结束,其他同学就开始议论对错;有时老师苦口婆心说上个三五遍,问大家是否明白时,大家是异口同声说明白,但当老师叫起其中的某位同学问他明白了什么时,他却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即使回答了,

也是胡编乱造,前言不对后语。在活跃的课堂中,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以上种种现象,在我们的低段课堂上屡见不鲜,纠其原因,都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专注地倾听惹的祸。可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多么的重要。 对此,我们应该认真思索,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落实有效倾听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最终学会如何倾听,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养成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 叶圣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可在当今课堂,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一种倾向:一个同学的发言还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嘴巴不停地喊:“我来,我来……”。老师刚提出作业要求,有几个同学又问,老师刚纠正同学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同学又重复同样的错误……凡此种种,都是学生不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发言引起的。如何改变现状,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倾听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1、指导学生学会倾听的姿势 手势或身体动作能够反应学生是否倾听。课堂上,我们对听的姿势要给予认真指导。如:听老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注视对方,手不做其他小动作,嘴巴不发出声音,以示尊重。倾听中,若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思考相一致,则致以微笑或点头或给一个眼神等非语言信息以示自己在听。若听不明白皱一下眉或做一个苦脸或在白纸记符号。 2、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

小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低效原因及对策 瑞安市玉海中心小学丁美多 【内容摘要】倾听是课堂的一种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式,是师生相互尊重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理解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鉴别式思维能力,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数学课堂从学会倾听开始,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无效倾听的原因,探究有效倾听策略,提高小学生有效数学倾听能力。 【关键词】倾听原因分析基本对策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的数学课堂气氛变活跃了,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表意见,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也出现了不容乐观的一面:第一,学生的思想不易集中,对于他不感兴趣的内容,不管是老师或同学发言,总不会专心地去听,而是若无其事地干着自己的事,甚至做起了小动作,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心儿早就游离于课堂之外;第二,热于说而淡于听,每个学生争着抢着发言。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他学生就马上“焉”了下来,或唉声叹气,或窃窃私语,根本没有心思去听别人的意见。同学的发言还没结束,就直接插话,无礼地打断了别人的话语,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副不吐为快的模样。第三,对于教师的要求没有听完整就急于解题或操作,结果做了一半又回头问操作规则,导致课堂上什么声音都有;第四,听而不思,有些同学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体挺得笔直,坐得非常端正,目光紧随老师,却极少举手发言,同学发言出错他也毫无反应,他只不过把自己当做一个接收声音的机器,只会随声附和,听得非常被动。 “学会倾听”也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新的内涵,它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素质。倾听能力如此重要,而如今很多的数学课堂上的倾听却是无效的,甚至是不良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因 造成学生倾听无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学生原因 由于身心发育的原因,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力比较弱,缺乏倾听别人的耐心,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心理学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儿童的有效注意力平均在15—20分钟左右。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其不稳定,在课堂上易走神,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静不下心,无法做到真正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