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

(化学复习专题)复习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号:姓名:

1.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弯曲电线 C.点燃煤气D.摔破玻璃杯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C.冰受热熔化成水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磷自燃B.把干冰放入澄清石灰水中

C.菜刀水渍未干导致生锈D.浅蓝色的液氧变成无色的氧气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出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涛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5.下图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B.镁带燃烧C.胆矾的研碎 D.水沸腾

6.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性质决定的是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制造电线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供给呼吸D.稀有气体作为霓虹灯的填充气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

B.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C.做馒头时,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纯碱,防止馒头发酸

D.用生石灰作干果的干燥剂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可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氢气用于新型燃料

C.乙醇用于汽车燃 D.稀有气体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11.下列各组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氧化性碳能还原氧化铜B.铁易生锈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活性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1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单质的下列用途中,与这一性质有关的是

A.用碳素笔书写重要文件和资料 B.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C.用石墨为主要原料制铅笔芯 D.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化学复习二(物质分类)

一、知识要点

物质

其他化合物

二、试题精析

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化合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石灰石、大理石B.海水、泉水C.干冰、沼气D.水银、石灰水

2.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可能表示单质的是

1.(2004年广州)下列各组物质中,属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 B.氧气、氢气、氮气C.煤、石油、天然气D.水、冰、干冰2.(2005年广州)在我们身边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水B.食盐C.酒精D.空气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醋B.新鲜的空气C.可乐饮料D.冰水

4.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氢氧化钠B.红磷C.稀盐酸D.氧气

5.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A.蒸馏水、液态氧、液态氢B.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C.新鲜空气、纯净食盐水、清洁矿泉水D.汽水、浓硫酸、大理石

6.下列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天然气、水、液态空气B.生铁、海水、酱油

C.纯碱、矿泉水、食盐D.汞蒸气、干冰、生理盐水

该实验室新购进一些硫磺,应将它放在

A.甲柜B.乙柜C.丙柜D丁柜

8.①加碘食盐②二氧化碳③高锰酸钾④红磷⑤过氧化氢溶液⑥水⑦氧化镁

⑧澄清石灰水⑨四氧化三铁⑩氩气;上述物质中,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 ______。

复习三(物质构成)分子、原子、离子

一、物质的构成

从微观上来说,物质是由 、 或 构成 1、分子

(1) 有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

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 变化。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 。

(2)分子的特征

分子的 和 都很小;分子总是在不断地 ;分子间有 2、原子

(1)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2)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物 分解成 , 重新组合成别的物质 。

(3)原子的构成:

(带 电)

原子 ( 电)

(带 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称为 , = = 整个原子 电性

(4)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可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简单表示:

上图是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电荷数是 ,核外第一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第二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第三电子层上有 个电子。

原子的 与元素性质有密切关系。最外层电子为 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为 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5)相对原子质量

用算式表示: 相对原子质量=

2 1 8 +11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一般省略不写。

通过计算发现:相对原子质量≈ 数+ 数。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离子的形成:阴离子 ??

?←得电子原子??→?失电子

阳离子 阳离子:带 原子或原子团,如:Na +、NH 4+

阴离子:带 的原子或原子团,如Cl -、SO 42- 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

表示 表示 二、物质组成

从宏观上说,物质是由 组成的。元素就是具有相同 (即核内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基础练习]

1、在人体内和地壳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 、氮B 、氧C 、碳D 、氢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氧 B 、硅 C 铝 D 、铁

3、“乐百氏”矿泉水标签上印有水质的成分如下:硒:0.016;锶:0.0596;锌:0.001621;钠:18.4;钙:4.69。这里的硒、锶、锌、钠、钙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单质 D 、分子

4、分别分解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可以制得氧气。这说明三种物质的组成都含有 A 、氧化物 B C 、氧分子 D 、氧气

5.下图的 ”和 ”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图中可以表示2H

2( )

A B C D

6.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A .C12 B .2N 2 C .Cu D .CO 2 7、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数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 、原子的质量为2

C 、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

D 、原子的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8、下列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2 2 +3 2 +6 2 4 +10

2 8

9、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构成物质,原子也能构成物质

B、分子不停地运动,原子静止不动

C、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不变

D、不同种类的原子,不能互相合成水分子

10、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B、冰块、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

C、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D、物质参加化学反应前后,其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1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B、水、冰、水蒸气的状态不同,说明它们是不同的分子

C、煤气泄漏,闻到煤气的气味,说明分子不断运动

D、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受热会减少的更快,说明受热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2、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再分的变化是

A、电收热变成碘蒸气

B、一定条件下用二氧化碳制干冰

C、块状硫研磨成硫粉

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

13、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C2H8N2,可用作火箭升空的主要燃料,下列是对偏二甲肼的叙述:

①偏二甲肼由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②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③偏二甲肼分子有2个碳元素、8个氢元素和2个氮元素构成;④偏二甲肼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氮原子构成。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4、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表示的是三种原子①

B、③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②

C、①③表示的是阳离子

D、①②表示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③

15(2010中考)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16.下列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是()17.下列原子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1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代表原子的是()

19.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8 2 6

+11 2 8

+16 2 8 6

20.下列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21.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C12 B.2N2 C.Cu D.CO2

22、下面是部分元素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请你仔细观察、分析,然后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中,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

是。

(2)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有;

(3)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23、用符号填空:

(1)铝元素;(2)3个钾原子;

(3)5个二氧化氮分子;(4)2个氢分子。

(5)3个镁离子 ; (6)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铝的化合价为+3价;(8)2个碳酸根离子;

(9)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和空气中所含体积分数最大的元素,它们单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24、写出下列数字“2”表示的意义:

①Mg2 ; ②H2O ③ 2H2; ④2Ca

25.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1个A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这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图中字母)。

(2)C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在该反应中,生成的C和D的质量比为(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3)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复习四(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试题精析

1.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2.下列物质中均含有氯元素,它们的氯元素的化合价按下列顺序排列:①KCl;②Cl2;

③HClO;④X;⑤NaClO4。根据这种排列规律,X不可能是

A.AgCl B.KClO3C.HClO2D.Cl2O5

3.请从氢、氧、碳、硫、钙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质,填写化学式。

(1)当打开汽水瓶时,大量逸出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检验二氧化碳的溶液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含氧50%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___;(4)天然气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练习巩固

1.(2005年广州)填写下列空白:

(1)用元素符号表示2个氯原子_____________,4个钙离子_____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氧气的化学反应(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2.(2006年广州)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物质:

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_,铝离子_____________,

硫酸钠____________,氢氧化钾______________。

3.(2004年广州)含磷洗涤剂含有Na5P x O10,其洗涤废水任意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已知在该化合物中磷的化合价为+5,则x应为:A.1 B.2 C.3 D.4 4.(2005年广州)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常用的氮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A.+5 B.+1 C.-1 D.-3

5.新型净水剂铁酸钠(Na2FeO4)中,铁的化合价是

A.+2价B.+3价C.+5价D.+6价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Fe2O3B.SiO2C.CaO D.Al2O3

7.在小组的研究报告里使用了如下化学符号,其中错误的是

A.镁离子:Mg2+B.两个氮原子:2N2C.五氧化二磷:P2O5 D.氯化钾:KCl 8.用化学符号来表达下列物质:

(1)一个硫离子_________;(2)两个铝原子________;(3)三个氧分子___________;

(4)硫酸亚铁___________;(5)碳酸钠__________;(6)氢氧化铜___________;

(7)氧化钠__________;(8)二氧化碳___________。

9.在H、O、C、Cl、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下列要求的物质化学式填空(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_;(2)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氧化物_________;(3)家里常用调味料_______;(4)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空气中含量21% 的气体______;(5)大理石的主要成份__________。(6)最理想的可作高能燃料的单质__________;(8)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氧化物___________;(9)天然最硬的物质__________;(10)由其中的两种元素组成覆盖地球表面约71%的液体___________。

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式

一、常见单质

二、化合物1、氧化物

2、非氧化物(酸、碱、盐)

初三化学上册常见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1、碳完成燃烧()

2、碳不完全燃烧()

3、硫在空气中燃烧()

4、白磷在氧气中燃烧()

5、铁在氧气中燃烧()

6、铝在氧气中燃烧()

7、镁在氧气燃烧()

8、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9、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10、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11、电解水()

1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1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14、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5、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16、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17、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18、一氧化碳燃烧()

19、高温下用碳还原氧化铜

20、高温下用碳还原氧化铁

2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22、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2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24、甲烷燃烧

25、乙醇燃烧

26、锌和稀硫酸

化学复习五——化学计算

1、莽草酸(化学式:C7H10O5)是制取抗“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请回答:

(1)莽草酸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

(2)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174g莽草酸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2、2008年初,在抗击我国南方地区罕见的冰雪灾害中,融雪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其中一种融雪效果好、无污染的融雪剂的主要成份是醋酸钾(CH3COOK)。请回答:

(1) CH3COOK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2) CH3COOK中K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保留0.1%)。

3、.要得到32g二氧化硫,需要多少克硫参加反应?

4、制取142g五氧化二磷,需要磷多少g?需要氧气多少g?

5、.加热6g高锰酸钾可制得多少g氧气?

6、电解9千克的水能生产多少千克的氢气?同时生产多少千克的氧气?

7、实验室用锌跟足量的稀盐酸(H

2SO

4

)反应,可以制得硫酸锌和氢气。如果用32.5g的锌

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8、实验室里常用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要制取110 g的二氧化碳,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

9、(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 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 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 g 。(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g。(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要求书写计算过程)。

化学复习六——化学实验

第一题:如右图所示,在燃烧匙内盛适量硫粉,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

钟罩内,同时塞紧橡皮塞。

(1)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证明反应后钟罩内的水溶液呈酸性?_________

(3)根据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后,其水溶液略显酸性的原理,解释反应后钟罩内的水溶液为什么呈酸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纯净的H2可以在黄绿色的Cl2中安静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生成氯化氢(HCl)气体。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气在氯气

(Cl2)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见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

b 。

(2)在点燃氢气之前,要先检验。

(3)写出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第三题:科学探究常用控制实验条件(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方法。如关于燃烧条件的探究有: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温度)三个控制变量。

(1) 某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的时候做了如下实验:

①把石块和木条同时放在酒精灯火焰上,这是把可燃物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结果是。

②两支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在两个集气瓶内,然后用玻璃片盖住其中一个集气瓶的瓶口,结果发现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面的蜡烛很快就熄灭了,而没有盖上玻璃片的集气瓶里的蜡烛没有熄灭。实验的结果证明,这个实验是把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的对比实验。

(2) 实验证明,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右图利

用白磷和红磷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也运用

了两个对比实验的方法。

①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是把

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

实验的结果证明。

②和是把作为控制变量的一个对比实验,实验的现象是。

①②

A B C D E F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②。

(2)将图中所示装置的代号填入下表。

制取气体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氧气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二氧化碳大理石和稀盐酸

氢气锌粒和稀硫酸A或B D或F (3)写出一条实验室可用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条可用装置A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计划在实验室制甲烷、一氧化碳和一种具有水果香味的物质乙酸乙酯,经查资料甲烷和一氧化碳都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溶于水的气体,制取这三种物质的反应原理如下:

醋酸钠固体+碱石灰固体 Na2CO3+CH4↑,

H2C2O4===== CO2↑+ CO↑+H2O(H2C2O4常温下为固体,浓硫酸常温下为液体)

CH3COOH+ C2H5OH========CH3COOC2H5+ H2O(CH3COOH+和C2H5OH常温下均为液体)

制取甲烷、一氧化碳、乙酸乙酯三种物质的反应发生装置分别为、、,甲烷、一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分别为、(填字母序号,如有两个答案只需写一个)。第五题: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生活提供能量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例如煤燃烧时会排放出(SO2)和(NO2)等污染物。为了研究SO2形成的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下列模拟实验:实验一,制取研究所需的“酸雨”

利用塑料瓶(质软)设计了下图1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塑料瓶变瘪的现象说明。

(2) 取瓶中少许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SO2加水的溶液显.

实验二、研究SO2形成的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模拟实验实验现象

浓硫酸

浓硫酸

加热

加热

水“酸雨”

树叶无明显的变化树叶变黄

金属镁条无明显的变化有气泡产生镁条逐渐变小

大理石无明显的变化有气泡产生大理石逐渐粉碎

(1)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其中两个):

①;

②。

(2) 请你就SO2形成的酸雨对环境的影响,写出防止和保护措施

①;

第六题: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珠江水,并在实验室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操作①的名称是,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Ⅰ)(Ⅱ)(Ⅲ)

(Ⅰ)(Ⅱ)(Ⅲ)(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经过操作③以后,小刚重复上述实验,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第七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装置,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a是,b是,c是,d是。

(2)仪器连接好以后,必须先检查装置的,再装入药品。

(3)A中加入药品的操作顺序是先加,再;

在A中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检验集气瓶中CO2是否集满的操作是:。

二、当关闭B活塞,打开A活塞时:

(5)B中看到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6)C中看到的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7)D中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把D的烧杯拿出来倒扣两支燃着蜡烛上,哪支蜡烛先灭?

(如图所示),情况将如何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三、如果关闭A活塞,打开B活塞:

试回答下列问题:

(1)E装置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给氧化铜加热前,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F装置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G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在H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待黑色粉末全部变红时,该同学停止通一氧化碳,同时撤去两个酒精灯,发现G中导气管中有水柱倒流,于是立即拆除G装置。当试管完全冷却后,发现试管内有部分红色粉末变黑,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专题训练

九年级化学图像题专题 训练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1,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有等质量的A、B两金属,相对原子质量Ar(A)<Ar(B),将A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硫酸中,B放入质量分数为15%的稀盐酸中,在反应中A、B均为正二价,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氢气的速率A<B B、反应后A、B一定都有剩余 C、消耗的稀硫酸和稀盐酸质量一定不相等 D、消耗B的质量一定小于A的质量 1,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制得氧气.图6中,与该反应事实最吻合的是() A B C D 2,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3,下列四种叙述均用如图表示,其中对应说法正确的是() A、图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反应过程中生成O2的质量与时间关系 B、图表示向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的MnO2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水的质量与时间关系 C、图表示一定量KMnO4加热制O2过程中,残留固体中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D、图表示加热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反应过程中MnO2的质量变化关系 4,将一定量的镁条放入到过量的稀盐酸中,下列表示反应过程中变化关系的曲线,正确的是() A B C D 5, 请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象,其中能正确表示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过量且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的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6,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液的总质量 D、生成氢气的质量 7,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到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经实验测定并绘制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见右图).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A.金属甲比金属乙活泼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新)教学文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1、为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三 位同学分别做了这样三个实验。 实验一:称量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 冷却后,再称量生成白色固体的质量。 实验二:如图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两种溶液混合 (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儿再称量。 实验三:如图乙,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大理石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稀盐酸与大理石混合,过一会儿再称量。实验数据见表: ⑴从表中数据看,这三个实验过程中,发生化 学反应的前后物质质量(填“减小“增大”或 “不变”):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⑵这三个实验中,实验(选填:“一”、“二”或“三”)正确地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 ⑵从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关系的实验中,选择其中一个说明实验设计中 的不当之处,请写出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由此可得出,在选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必须在__________ _(填“密闭”或“开放”)的体系中进行。 (5)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因:。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下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能燃烧的是 不能燃烧的是 物质燃烧要具有 实验2罩在玻璃杯中的蜡烛物质燃烧要 实验3较快被点燃的是 说明点燃小木条和小煤块所需的不同,物质燃烧还应满足的条件是 编号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变化前 4.8g 118.4g 112.6g 变化后8.0g 118.4g 111.0g

2018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 溶液 专项复习训练题 含答案-word文档资料

2019届初三中考化学复习溶液专项复习训练题 1. 将锌片分别放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减轻的是() A.H2SO4 B.AgNO3 C.FeSO4 D.MgSO4 2.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 碘 B. 汽油 C. 白糖 D. 碳酸钙 3.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均是无色的、透明的 B.可溶性物质溶于水时一定会放出热量 C.石灰水的溶质是石灰 D.溶液的均一性是指同一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相同 4. 一杯食盐水,测得上部溶液的密度为A g/mL,下部溶液的密度为( ) A. 小于A B. 大于A C. 等于A D. 小于A或大于A 5. 在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时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有Ag和Cu B.滤渣中一定有Ag C.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6.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澄清、透明的 B. 固体物质的水溶液下层比上层密度大 C. 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 静置后有沉淀析出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7. 将室温下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加水 B.加氯化钠固体

C.改变温度 D.加入30 ℃饱和的氯化钠溶液 8. 溶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C.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D. 溶液的上层浓度小,下层浓度大 9.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 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10.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加入溶剂,溶液质量一定增大 B. 溶液中恒温加入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C. 溶液升温,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 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11. 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大,溶质质量分数为90%和10%的两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A.小于50% B. 等于50% C. 大于50% D. 无法确定 12. 医用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属于混合物 B. 溶质是氯化钠 C. 用前要摇匀 D. 静置时不分层 13. 下列操作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 用煮沸软化硬水 B. 用汽油清洗油污 C. 用洗涤剂清洗油污 D. 用酒精除去碘单质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初三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 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大量水 B.向硝酸铜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C.向两份同体积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镁粉D.某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晶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操作,盐酸中加水溶液的pH不能大于7;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氢氧化钡沉淀不能从0点开始;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酸反应完金属有剩余,生成的氢气一样多;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氯化钠不能在一定量的水中无限制的溶解,故答案选择C 考点:酸的性质、饱和溶液的定义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足量的锌、镁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滳加稀硫酸 C.向一定量混有少量盐酸的氯化镁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活泼,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镁大于锌;该反应中稀盐酸的质量一定且少量,镁、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同;故图像所示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值应大于7,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pH值应逐渐下降,故图像所示错误。 C、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没有沉淀产生;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图像所示正确。 D、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应大于0,起点错误,加入氯化钠固体后,溶质质量增大至饱和,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所示错误。 故选:C。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实验步骤: 一、药品的取用 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 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 实验现象: 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 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 分析及结论: 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 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实验名称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 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 4制取O 2的方法 2、了解O 2的化学性质。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 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 实验步骤: 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 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 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 2瓶中。 实验现象: 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 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 分析及结论: 1、22CO O C 点燃 →+,CO 2使石灰水浑浊 2、432O Fe O Fe 点燃→+ 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 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

完整九年级上册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计算题专题训练一、课堂知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设:设未知数(指明物理量,不要带单位) (2)写: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找:写出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以及已知量,未知量 (反应物、生成物都必须是纯净物,若是混合物,应该转化为纯净物的质量惊进行计算。例如石灰石、稀盐酸等) (4)列: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答:检查结果,简明作答。 二、随堂训练 1.过氧化氢制氧气题型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现取过氧化氢溶液50 g,加入2.0 g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后发生装置内剩余。50.4 g物的总质量为⑴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⑵求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高锰酸钾制氧气题型 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某同学取质量为x的高锰酸钾加热,记录产生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t0﹣t1和t4﹣t5时段固体质量都不变,为什么? (2)请根据图中数据计算高锰酸钾的质量x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图2坐标中,画出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在t0﹣t5时段变化示意图.

3.氯酸钾制氧气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 t、t、t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4123 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______; (2)样品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 4.石灰石题型 实验室新进一批块状大理石。某化学小组成员称量12.5g该大理石样品,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碳酸钙的含量。完全反应后,称得固体剩余的质量为2.5g。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__ (2) 计算12.5g该样品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填空题》

专题训练(填空题) 1.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健康生活的理念。比如早餐搭配:牛奶、面包、黄油、水果等,其中 含有的营养素有油脂、水、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 (2)目前市场上有“补血口服液”、“高钙奶粉”等,这些铁、钙应理解为(填原子、 分子、元素、单质);人体缺铁可能会引起。 (3)厨房中常备的物品有:食醋、食盐、纯碱、蔗糖、花生油、大米、矿泉水等。利用以上物质能够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 A.区分食盐和纯碱B.检验自来水的酸碱性 C.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试验以上物质是否能溶于水 2.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和。生活中若发生火灾时,常用的灭火材料有水、沙子、泡沫灭火器等。利用沙子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2)目前我区很多家庭仍在使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 请回答: ①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归纳丁烷的化学性质有; ②写出丁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 式。(3)“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 二氧化碳排放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B.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C.分类处理生活垃圾 D.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4)医院使用的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填化学式)溶液。 (5)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在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装有等量的水,在t℃时,向A、B、C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甲物质,向D烧杯加入25g乙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下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图1四个烧杯的溶液中,(填“A”、“B”、“C”或“D”,下同)烧杯中的溶液一 定是饱和溶液。 ②图2分别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其中可表示乙物质的是(填“a”或“b”);

初三化学图像专题训练

初三化学图像专题训练 海淀 西城 24.下列图像不能.. 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在一定量AgNO 3和Cu(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 .将水通电一段 时间 东城 23.下列实验过程与图象描述相符合的一组是 A B C D 操 作 分别向相同质量的镁粉、铁粉、锌粉中加入等浓度稀硫酸 一定温度下,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固体 向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将一定量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 图 像 结 论 三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Mg >Zn >Fe 该氢氧化钙溶液已经饱和 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铜与硝酸银发生了化学反应 稀硫酸质量/g 铜粉的质量/g /g 反应时间/s 固质 体量 中分 锰数 元 /% 素 溶种 质类 的/种 3 2 1 加入铁的质量/g 10 5 气 体 体 积 /mL H 2 O 2 反应时间/s 二质 氧量 化 /g 锰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A.①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B.②表示向等质量的镁、锌中同时加入稀硫酸 C.③表示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④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25.下列选项的操作或反应所对应的曲线图正确的是 A.将饱和石灰水升温 B.一定量的锌粉与稀盐酸反应 C.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D.向等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中滴加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石景山 23.向盛有一定质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粉,下列4个图像中,能正 A B C D 密云 25.利用曲线图对化学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研究对象形成规律化的认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总复习专题练习

(化学复习专题)复习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号:姓名: 1.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弯曲电线 C.点燃煤气D.摔破玻璃杯 2.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抹在墙上的石灰浆逐渐变硬 C.冰受热熔化成水D.用木炭消除冰箱中的异味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白磷自燃B.把干冰放入澄清石灰水中 C.菜刀水渍未干导致生锈D.浅蓝色的液氧变成无色的氧气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出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涛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 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5.下图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B.镁带燃烧C.胆矾的研碎 D.水沸腾 6.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性质决定的是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 A.铜制造电线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氧气供给呼吸D.稀有气体作为霓虹灯的填充气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 B.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 C.做馒头时,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纯碱,防止馒头发酸 D.用生石灰作干果的干燥剂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二氧化碳可制成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氢气用于新型燃料 C.乙醇用于汽车燃 D.稀有气体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 11.下列各组叙述中,均属于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有氧化性碳能还原氧化铜B.铁易生锈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 C.纯净的铁片是银白色的酒精易挥发 D.活性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1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单质的下列用途中,与这一性质有关的是 A.用碳素笔书写重要文件和资料 B.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C.用石墨为主要原料制铅笔芯 D.用活性炭脱色制白糖

初三化学中考练习试题

初三化学中考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和试卷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 、B 、C 、D )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Cl 35.5 Ca 40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小明奶奶为他迎接中考制定了如下食谱:M 饭、红烧鸡、蛋汤、糖醋鱼、麻辣豆腐。为使营养均衡,你觉得最好还要补充() A .牛肉 B .河虾 C .青菜 D .雪糕 2.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我国的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下列与上述主题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 B .温室效应是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C .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 D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4.海藻中含有丰 富的碘,“2NaI +Cl 2==2NaCl + I 2”是实验室从 海藻中提取碘单 质的反应方程式,它属于( ) A .置换仅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冬天用煤炉取暖,应关紧门窗 B .长期饮用蒸馏水对身体健康有益 C .霉变的大M 煮熟后可放心食用 D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6.下列各组物质的区分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 .硬水、软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的多少 B .羊毛纤维、涤纶——灼烧,闻气味 C .氮气、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燃烧的现象 D .氯化钾、氯化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7.下面O 2和CO 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8. A .. CH 4 9.2008年A .C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 .应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10.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注意安全操作: ①在点燃H 2、CO 、CH 4等易燃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A B C D 冰 2

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 1.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 C.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D.该实验操作是将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来源】2019年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呈现酸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故不符合题意; C、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溶液呈现碱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故符合题意; D、坐标的pH变化是由小于7到大于7的过渡,因此进行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2.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充分反应(忽略挥发)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 .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常温下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渐加入镁条,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随着镁条质量的增加,生成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待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因此,气体的质量不会一直增加,符合题意; 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固体质量逐渐减少,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加,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向氯化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因此一开始无沉淀产生,待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沉淀质量不断增加,待氯化镁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加入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锌和稀盐酸反应:22Zn+2HCl=ZnCl +H ↑,铁和稀盐酸反应:22Fe+2HCl=FeCl +H ↑,锌比铁活泼,锌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锌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铁,故铁最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多,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3.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初三化学上学期计算题专题训练

化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1、 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O (NH 2)2,则一个尿素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尿素的相对分 子质量是______;碳、氧、氢、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填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0kg 尿素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__ ;某农田需2.8kg 氮元素,则应施______ kg 尿素。 2、 某农田去年用了60千克尿素,今年要与去年肥分相当,要用_____千克碳酸氢铵 [NH 4HCO 3] . 3、人体中钙元素主要存在牙齿和骨骼中,以羟基磷酸钙 [Ca 10(PO 4)6(OH )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 右图是小青同学收集的纯牛奶的包装说明阅读答题: ①一盒牛奶中至少含钙______克; ②羟基磷酸钙[Ca 10(PO 4)6(OH )2]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保留0.1%); ③若人体每天需要0.6克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 每天至少喝_______盒牛奶。 4、已知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 求①生成氧气多少克②10.7克固体是什么,各多少克? 5、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7.4克恰好完全,反应后称量为13克,求原混合物中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 g 石灰石样品,把25.0g 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1)2.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完整word)初三化学中考专题(11)物质的除杂、分离练习及答案

专题十一物质的除杂、分离 1.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涉及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合理的是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CO2气体(HCl):将气体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C.BaCl2溶液(B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2.下列各组括号内除杂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A.CO2中混有CO(点燃) B.Cu粉中混有CuO(稀硫酸) C.CO中混有CO2(氢氧化钠溶液) D.Cu粉中混有Fe粉(用磁铁吸引) 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CO2(CO)——通入氧气点燃 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KCl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 D.NaCl溶液(NaHCO3)——滴加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5.欲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稀盐酸,在没有指示剂的条件下应选用的试剂是 A.碳酸钙粉末 B.生石灰粉末 C.熟石灰粉末 D.硝酸银粉末 6.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 B.CaO固体(CaCO3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C.KCl固体(MnO2固体)——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NaCl溶液(CaCl溶液)——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 7.分离氯化铁、氯化钠、硫酸钡的固体混合物,得到三种纯净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A.水、硝酸银、稀硝酸 B.水、氢氧化钠、盐酸 C.水、氢氧化钠、稀硝酸 D.水、氢氧化钾、盐酸 8.要收集得到较纯净的物质,下列除去指定杂质(括号中为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①CO(CO2)——通过装有烧碱溶液的洗气瓶;②CO2(CO)——导出,在空气中点燃; ③O2(水蒸气、CO2)——通过装有生石灰的干燥管;④KNO3固体(NaCl固体)——溶于

2018初三化学图像题专题

初三化学(图像) 1.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生产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C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3.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y )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4.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 描述其变化过程中量的关系的是( ) 5.有X 、Y 、Z 三种金属,小刚对它们的金属活动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表所示:能反应的记为 “√”,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 .Z > Y >X B .Y > Z > X C .Y > X >Z D .X > Y > Z 6.金属与人类生活、生产密不可分。 (1)我国多使用铁锅炒菜,这是利用了铁的 性质; 专家建议市民多食用动物肝脏、芹菜等食物,这些食物富含铁,可减少缺铁性 贫血疾病的发生,这里的“铁”是指(填字母) 。 A .原子 B .元素 C .单质 D 。分子 (2)清末铝制艺术品至今保存完好,艺术品未被锈蚀的主要原因是(填字 母) 。 A .铝不易被氧化 B .铝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弱 C .铝表面的氧化膜具有保护作用 D 。铝是银白色的固体金属 (3)图1为金属与过量盐酸反应的关系图,其中A 、 B 两条直线分别代表镁、 铁、锌三种金属中的两种。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九年级化学课本上的实验总结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实验2-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2)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3)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做上记号。用弹 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 并把塞子塞紧。等燃烧结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4)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瓶中原空气的1/5 体积 (5)结论:空气是是混合物; O 2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1/5,可支持燃烧; N 2 约占约占空气体积的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6)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③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残余的氧气。 (7)空气的组成测定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P+5O 2=====2P 2 O 5 1.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2-2】O 2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有助燃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夹取木炭的仪器为坩埚钳,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红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充分 利用瓶中的O 2 ),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出热,生成无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结论:木炭燃烧生成CO 2 C+O 2 CO 2 ⑵【实验2-3】硫燃烧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 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S+ O 2SO 2 【实验2-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点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docx

初三化学上册分专题复习练习题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现有 C、 H、O、 Na、 Cu、 S 六种元素,从中选出相关元素组成下列类别物质的化学式:(每类各写两例) ⑴单质⑵酸 ⑷盐⑸氧化物 2.化学来自于生活,用于生活,下表是生活中常用物质溶液的⑶碱 ⑹有机物 PH值及主要成分的化 学式: 编号 名称 主要成分溶液 PH ① 食醋 CH3COOH 3 ② 白酒 C2H5OH 7 ③ 白糖水 C12H22O11 7 ④ 石灰水 Ca(OH)2 11 ⑤ 纯碱溶液 Na2CO3 10 试回答: ⑴将上表①~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类(填序号,下同): 属于酸的是 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 _________;属于盐的是 __________;属于有机物 的是 __________。 ⑵当有人被蚊虫(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叮咬后,为减轻疼痛,可在伤处涂_________ ⑶用久的铝壶内有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Mg(OH)2可用 _________少量多次清除。3.下列物质:①氮气②铜丝③二氧化锰④液氧⑤空气⑥白磷⑦碱式碳酸铜加热完全反 应后的固体物质⑧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的固体物质⑨水银。九种物质中用序 号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6)属于金属单质是 _____________ 4. 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水银 B、不锈钢刀具、铁矿石 C、干冰、冰水混合物 D、氧化铁、铁锈 5. 某物质经分析只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中考专题复习初中化学方程式专题训练-共8页

化学反应方程式 专题训练 1.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 用烧碱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2) 高温下,用一氧化碳还原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 2O 3)炼铁 (3) 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时,产生可燃性气体的原因 2.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 (5)氧化汞受热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 (6)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 3. 现有两瓶大小相同且用玻璃片盖上的无色气体,一瓶为SO 2, 另一瓶为H 2S ,将两瓶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出玻璃片(此时两瓶相通), 可观察到瓶壁逐渐有黄色固体单质和水珠附着,请回答: 1) 用分子的有关知识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4分)X-射线不能穿透硫酸钡,因此常用硫酸钡作为诊断胃病的造影剂(钡餐)。可溶性的钡盐是有毒的,但是如果病人误服了碳酸钡,却会发生中毒。一旦中毒,应立即服用泻盐(MgSO 4)解毒。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误服碳酸钡引起中毒的原因________ ; (2)用泻盐可以解毒的原因_______ 。 5. 荷兰是一个沿海的低地国,有一位地球化学家正在从事用化学手段抬高沿海地区海拔高度的研究,以永久性的解决海水淹没陆地的威胁。其方法是根据相同分子数目的情况下,硫酸钙比碳酸钙的体积大一倍的事实,用废弃的硫酸灌入地下的石灰岩层中。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 6.人误服氯化钡后,可服用泻盐(MgSO 4)解毒,原因是(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项训练及答案

【化学】九年级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 1.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 D.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液中滴入水 【来源】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对氧气的量没有影响,故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造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后,溶液仍显碱性,即pH>7,故错误。 故选:C。 【点睛】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

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2.向盛有HCl 和CuCl 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向盛有HCl 和CuCl 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 【详解】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①正确;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故②正确; ③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根据反应中质量关系 ()22CuCl +2NaOH +2NaCl =C 898u OH 0↓ 可知,每加入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生成98份质 量的氢氧化铜,溶质的质量减少,故③错误; ④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大,但是幅度减小,故④正确。故选B 。 3.下列各选项与如图所示曲线相符的是( )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报告 课题及 实验名称 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 实验目 的 掌握实验室中药品准确取用方法,用试管装取①块状石灰石②细砂③水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长条纸(供学生做纸槽用)、镊子、铁钉、盛有水的试剂瓶、沙土(代替粉末状固体)、块状石灰石、细砂、水、污物杯。 实验原 理 取用固体药品、液体药品 实验步骤及 实验内容1.选择合适的仪器。 2.取用固体(块状、粉末状)药品的方法。 3.取用液体药品的方法。 4.整理器材。 实验结果分析1.向试管中放入固体药品。(如铁钉和食盐)。 2.向试管中放入液体药品。 3.在取用过程中,药品不能洒落。 反思及改进建议 有动手选择并检查实验用品的意识和动作(1)懂得没有说明用量时,药品的取用量的多少。(2)块状固体药品或粉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操作;(3)液体药品的取用操作;(4)实验完毕,处理用剩的药品,整理桌面。 实验报告 课题及 实验名称 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目 的 准确使用酒精灯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 实验用 品 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或硬纸片)、污物杯。 实验原 理 酒精灯的准确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及 实验内容检查灯内的酒精、灯芯。 2.点燃酒精灯。 证明酒精灯哪部分的温度最高。 4.熄灭酒精灯。 5.整理器材。 实验结 果分析 有检查的意识和动作如检查灯内的酒精、灯芯。 反思及 改进建议 用小木条(或硬纸片)迅速放入酒精灯火焰的中间,速度要快。 课题及 实验名称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实验目 的 掌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准确方法。 实验用 品 试管、试管架、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水、污物杯。 实验原 理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实验步骤及 实验内容1.选择合适的仪器。 2.向试管中倒入不超过试管容积1/3的液体药品。 3.用试管夹夹持试管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4.整理器材。 实验结果分析1.准确使用试管夹。 2.会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预热和固定加热)。 反思及 改进建议 试管口不能向着有人的地方(先均匀加热,再固定的加热),动作到位即可。 : 课题及 实验名称 固体药品的加热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专题训练:实验题

专题训练:实验15 1、某同学用如下方法证明微粒是运动的实验: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入10滴紫色石蕊溶液,装入玻璃管中,然后从玻璃管的两端同时放入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并迅速封闭两端管口。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滤纸条所观察到的现象:①____;②_______。 (2)一会儿后还可以观察到试管内有白烟产生,经检测白烟为氯化铵白色固体,产生白烟的原因可能是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化合得到,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3)白烟产生较多的地方靠近蘸有浓盐酸的棉球第3、4之间,说明了微粒运动的性质是:__。 【答案】 (1). 蓝 (2). 红 (3). NH 3+HCl =NH 4Cl (4). 氨气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氯化气分子运动速率快 2、某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氧气制取的研究。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 _____ b 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可选择_____(填字母代号)组合成整套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A 装置中仪器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目的是_____。若选A 装置制取氧气,则试管内的固体不能是高锰酸钾,理由是_____。 (4)B 装置除制氧气外,还可以制取_____气体。 【答案】 (1). 试管 (2). 集气瓶 (3). BC 或BD (4). 2H 2O 2 2 MnO 2H 2O +O 2↑ (5). 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6). 试管口没有棉花 (7). 二氧化碳(或氢气)

3、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写出用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 (2)A或B装置均可作制取H2的发生装置,与B装置相比,A装置的优点是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A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__。 (3)若要用C装置收集一瓶O2,气体从b端进,请在图2的方框中将C装置补画完整_。 【答案】(1). 2HCl+CaCO3=CaCl2+H2O+CO2↑(2). 关闭弹簧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通过多孔隔板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输出,内部压强减小,长颈漏斗内液体重新进入试管,与固体接触,反应发生(3). 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前“通入CO”与“开始加热”的先后顺序是_____。 (2)酒精喷灯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