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埃及”地理教学设计示例

“埃及”地理教学设计示例

“埃及”地理教学设计示例
“埃及”地理教学设计示例

“埃及”地理教学设计示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埃及”教案示例——“埃及”

【教学重点】

.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具】埃及教学

【教学过程】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

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埃及的地理位置

:

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埃及的地形

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

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尼罗河的风光

尼罗河流域图

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尼罗河的泛滥

尼罗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在古代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人们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巧妙的发展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阿斯旺大坝

1.人们修建阿斯旺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埃及产生了哪些影响?

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埃及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不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而且在近代还开凿了闻名于世的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

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学到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埃及作为它的一部分,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

展示埃及石油产区

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开采量和出口量增长很快,石油收入现已跃居各经济部门首位。

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

[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板书设计】

&nb

sp;第5节埃及

一、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二、埃及母亲河——尼罗河

.尼罗河概况,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长度

2.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三、苏伊士

四、埃及的重要经济支柱

过去:长绒棉

现今:石油、运河、侨汇、旅游业

教案点评:

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 精品习题】高中地理区域地理课时作业13中东与埃及(西亚、北非)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三)中东与埃及(西亚、北非) 一、单项选择题 1.(海南卷)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下题。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答案:D 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读图,回答2~3题。 2.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位于西亚地区的西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C 3.该地所属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是() A.茶叶B.锡矿 C.石油D.咖啡

解析:石油为西亚地区主要的出口产品。 答案:C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纬线横穿该国的北部和南部,经线纵贯该国的中部地区,且北部和东部临海,判断此国家是() A.沙特阿拉伯B.印度 C.埃及D.巴西 解析:据经纬度可初步确定该国位于北半球,而30°W所经过的该纬度区域位于大西洋上,再结合题干,从而确认出该国是30°E所经过的埃及。 答案:C 5.该国大部分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埃及的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了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C 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贾纷至沓来……据图文资料,完成6~7题。 6.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定位和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C

七年级地理下册《埃及》教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埃及》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用具:埃及教学、挂图、地图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

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二、讲授研讨新:(展示地图册)埃及的地理位置(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观察地图册找)苏伊士运河(提问)(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

七年级地理埃及教案

七年级地理埃及教案 有一个很好的地理教案,其地理课程的效果才能会明显。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仅供参考。 埃及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5、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2、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了解它的奇特现象,为揭开金字塔之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不断学习、努力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过程及方法 1、学生读图"埃及地形",观察埃及领土范围、主要地形以及气候特点。 2、学生在地图中指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 3、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请学生介绍他所了解的埃及的古文化。 4、从图中能总结埃及的工农业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6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教案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第二手资料分析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加深对一个国家的认识。 2.了解埃及是地跨亚非两洲、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非洲国家。 3.了解埃及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及其各种气候的空间分布特点。 4.掌握尼罗河的河流特点及其对埃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修建阿斯旺大坝的作用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正确认识入地关系。 5.掌握苏伊士运河对世界航运和埃及经济的重要意义。 6.了解埃及悠久的灿烂文化,认识其对埃及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7.正确认识埃及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明确侨汇、旅游、运河和石油工业四大产业在埃及的重要性及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初步学会如何使用第二手资料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并分析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知道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学会分析资料、提出问题及找到解决办法,培养获取、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受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协调入地关系的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2.欣赏古代埃及的灿烂文明,认同人类文明多元性和多样性的观点,尊重和保护埃及古老文明,树立全球意识。 3.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教学重点】 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斯旺大坝和纳赛尔水库对埃及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苏伊士运河的地位与作用,及对埃及经济的影响;埃及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对埃及经济的影响。

埃及教学设计

埃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从埃及文物古迹历史文化方面说明旅游业为什么十分发达。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4、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举行30分钟的演讲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埃及的古文化,了解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方法 1.学生读图P72图3-14“埃及地形”,观察埃及领土范围、主要地形以及气候特点。 2.学生在黑板上的地图中指出苏伊士运河的位置。 3.从P75图3-21能总结埃及的工农业分布特点。 4.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埃及资料,介绍他所了解的埃及的古文化。 教学用具:埃及教学课件、挂图、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死如生”,就是说,人死了他的灵魂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与生前一样,也需要吃喝享受,只不过换了个地方而已。所以,古代的帝王往往从登基开始,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而且还要放入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 中国皇帝往往把陵墓建在地下,埃及的国王喜欢把陵墓建在地上!埃及的“金字塔”实际就是法老的陵墓! 为什么叫“金字塔”?(先问学生,教师后说明) 因为它的外形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从四面看,它们底部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埃及的地理位置学习: 教师展示“非洲(埃及)挂图”,学生看图或看课文P72“图3-14”,观察埃及地图并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请找出“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西奈半岛以及邻国。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是什么? 读图思考,学生回答时到黑板前指挂图,面向全体学生说明上述问题。 最后教师纠正错误并小结: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地跨亚非两大洲,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也是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海上必经之地。 埃及也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有关人口、民族、宗教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己看书答出。 “苏伊士运河”(课件图片展示): 教师展示收集的运河图片,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P72阅读材料“苏伊士运河”,了解运河开凿的历史等有关情况,回答下面的问题: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最后教师再问是否查到运河其他资料,根据当时课堂情况,让学生或老师适当补充,如“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所”的资料。 (小结):埃及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目前,运河可通过28万吨满载的船只,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不断对运河加深和拓宽改造,当然,

埃及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埃及地理知识点总结 埃及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形环境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 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高考地理复习教案世界地理 非洲和埃及

20XX届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教案:非洲和埃及 一、教材分析 非洲在世界地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学习非洲对于了解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埃及更是非洲的代表,掌握埃及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标准】 能根据图示分析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结构特征和埃及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1.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2.非洲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的气候。3.非洲丰富的资源。4.非洲的人种、居民、国家。5.埃及的位置和领土组成。6.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地位。7.埃及的经济支柱。8.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非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9.能够根据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10.能够以阿斯旺水坝的建设为例分析水库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能够根据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 四.【学习目标】 知识:读图识记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读图分析苏伊士运河在世界航海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根据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理解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非洲的自然地理状况。 难点:非洲气候的分布和成因。 六.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非洲的基本概况,有些学生还比较生疏。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注重教学的层次性。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本节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

八年级地理下册 7.6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案 中图版

《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 此处是文字。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教会学生能使用地图、使用图片、 使用数据分析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加深对一个国家的认识。 2.了解埃及的位置、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3.了解埃及悠久的灿烂文化,认识其对埃及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使用地图、图片、数据来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了解二手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埃及悠久的灿烂文化,认识其对埃及经济的作用及影响。 【教学重点】 苏伊士运河、金字塔 【教学难点】

如何使用地图、使用图片、使用数据分析一个国家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埃及挂图:埃及地形图、埃及气候图、埃及农业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了解第二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途径。第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地图、图片、数据(统计图表)等。我们可以通过书籍、报刊、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获得有关某一国家的第二手资料。 二、了解第二手资料的方法 方法一:使用地图:利用地图可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该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方法二:使用图片:通过分析图片信息,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特色。图片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选取的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方法三:使用数据:数据和统计图表也是了解一个国家的一种工具。通过与标准数据比较的方法,可判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 活动 1、思考:你能描述一下埃及在世界的位置吗? 2、你能根据地图来描述一下埃及的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河流等方面的特点,并找出它的首都、重要城市及陆上邻国吗?

区域地理非洲和埃及高中考点复习资料

非洲和埃及 【教与学目标】 1.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2.非洲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的气候。3.非洲丰富的资源。4.非洲的人种、居民、国家。5.埃及的位置和领土组成。6.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地位。7.埃及的经济支柱。8.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非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9.能够根据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10.能够以阿斯旺水坝的建设为例分析水库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能够根据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非洲全称为阿非利加州。“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非洲位于东半球的西部(介于17oW一51oE之间),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介于37oN一35oS之间)。(赤道穿过中部,南北对称分布,绝大部分在热带,属低纬度地区,20E对称分布,纵贯非洲大陆) (2)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图)。 (3)相对位置:位于亚欧大陆西南端

2、范围 (1)组成:非洲大陆和周围岛屿(主要有马达加斯加岛和加那利群岛)组成,总面积3000多平方千米,世界第二大洲。 (2)分区:按照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非洲常分为北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北非是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属于白色人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上黑人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 (3)主要国家【国家数量大,面积较小,国界线依据经纬线划分(曾沦为殖民地)】:非洲是国家最多的大洲,共有54个国家(亚洲48个、欧洲44个、美洲35个、大洋洲14个)。重点掌握以下国家: ①北非:5个国家-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②几内亚湾沿岸国家:尼日利亚(非洲人口最多,超过1亿人口)、加纳(可可著名)等。 ③赤道穿过的国家:6个国家-加逢、刚果(布)、刚果(金)、乌干达、(维多利亚湖)、肯尼亚、索马里。 ④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5个国家-纳米比亚(非洲最后独立的国家)、博茨瓦纳(内陆国)、南非(属发达国家,最后从白人统治解放出来的国家,盛产黄金)、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 ⑤岛国:6个国家-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科摩罗、塞舌尔、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

初中地理《1埃及》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读图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苏伊士运河和首都开罗。 2、能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出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 3、通过阅读教材.资源包等相关材料知道埃及的居民特点。 4、根据教材中的图表.文字,掌握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 1、埃及的自然环境特征(位置、气候等) 2、尼罗河对埃及自然与经济的影响 难点:尼罗河对埃及自然与经济的影 响二、教学方法: 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合作达标”的理念,本节课将采用自主学习、网络助学、合作探究的教学法。 三、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走进埃及 (以学生展示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认识埃及 1、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指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苏伊士运河和首都开罗。(重点) (2)、能运用相关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出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重点) (3)、通过阅读教材、资源包等相关材料知道埃及的居民特点。 (4)、根据教材中的图表、文字,掌握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难点)2、检查预习 (全班展示交流课前学习的成果,鼓励学生主动展示。) 3、方法指导 (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 (三)、质疑解惑、合作探究:探秘埃及 1、为什么说埃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通过读图,让学生加深对埃及重要地理位置的认识。) 2、话说尼罗河 尼罗河自南向北在埃及境内穿行1530 千米,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也有人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埃及人称尼罗河为“母亲河”。 为什么说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 (温馨提示)(1)、利用课前提供的资源包学习、交流。

埃及地理知识点总结

埃及地理知识点总结 埃及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苏伊士运河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西连利比亚,南接苏丹,东临红海并与 巴勒斯坦接壤,北濒地中海,东南与约旦、沙特阿拉伯相望海岸线 长2700多千米。全境96%为沙漠。最高峰为凯瑟琳山,海拔2642 米。尼罗河纵贯南北,注入地中海,境内长1530千米,两岸形成宽 约3~16千米的狭长河谷;入海处形成2.4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99%的人口聚居在仅为国土面积4%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苏伊士运河是 连接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道。主要湖泊有大苦湖、提姆萨赫湖 以及阿斯旺高坝形成的非洲最大人工湖——纳赛尔水库(5000平方 千米)。全境干燥少雨,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 海式气候,1月平均气温12℃,7月26℃;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 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 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5月间常有“五旬风”,夹带沙石,损坏农作物。全境大部属海拔100-700米的低高原。红海沿岸 和西奈半岛有丘陵山地,最高峰凯瑟琳山海拔2,642米。气候干热,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达100多毫米外,大部地区终年很少降雨。 沙漠与半沙漠广布。西部利比亚沙漠,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大部 为流沙,间有哈里杰、锡瓦等绿洲;东部阿拉伯沙漠,多砾漠和裸露 岩丘。尼罗河纵贯南北,两岸谷地和三角洲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构成肥沃绿洲带。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磷灰石、铁、锰等。埃及 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领土在非洲,只有西奈半岛这一小部分领土 在亚洲。在行政上,划分为8个经济区,每区包括一个或几个省, 全国共有26个省。埃及地处欧亚非之洲的交通要冲,北部经地中海 与欧洲相通,东部经阿里什直通巴勒斯坦。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战略位置和经济意义都十分重要。 埃及的疆土略呈不规则的四方形。东西宽1240千米,南北长 1024千米,地形平缓,无甚大山,沙漠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6%。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 埃及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 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运用地图,熟识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掌握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 2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3了解苏伊士运河情况和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4使学生了解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5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6了解埃及主要的经济支柱,学习如何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识记与埃及有关的一些地理事物名称。 [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通过讲述埃及经济的发展,启迪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要求得富强,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充分利用各自自然条件、历史条件、资源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地发展经济。 【教学重点】 1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 2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有这样一个国家,它和中国一样是数千年文明古国,灿烂的古代文明遗迹至今仍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旅游者,其中一种建筑遗迹如塔样,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它是埃及的象征——金字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问思考): (1)埃及的领土分为几部分?完全在非洲吗? (2)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3)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主要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北临地中海,东临红海。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课件展示)埃及的首都和民族图 (教授)埃及的首都在开罗,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埃及90%以上的人是阿拉伯人,他们通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教。 (课件展示)埃及的地形 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73页尼罗河资料。 (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地理中图八年级下册(2013年新编)《第六节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教案

第六节学习与探究--- 走进埃及》教案 第一课时 一、了解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是了解一个国家的重要途径。第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地图、图片、数据(统计图表)等。我们可以通过书籍、报刊、互联网、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获得有关某一国家的第二手资料。二、了解第二手资料的方法方法一:使用地图:利用地图可确定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及其他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分析得出该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方法二:使用图片:通过分析图片信息,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特色。图片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地理环境。选取的图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方法三:使用数据:数据和统计图表也是了解一个国家的一种工具。通过与标准数据比较的方法,可判断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 活动 1、思考:你能描述一下埃及在世界的位置吗? 2、你能根据地图来描述一下埃及的位置和范围、地形和河流等方面的特点,并找出它的首都、重要城市及陆上邻国吗? 3、为什么在尼罗河两岸地区会形成一条绿色长廊? 4、想一想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受谁的影响?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通过使用图片的方法了解: 1、埃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每年的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 。 2、埃及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的奇观和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3、阿布辛贝勒神庙 4、古埃及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5、大多数埃及人信仰穆斯林 三、通过使用数据的方法分析

根据下面资料,判断埃及目前是工业国,还是农业国? 主要名称 出口 石油及其副产品、棉花、棉纱、 磷酸盐、皮革制品、水果、香料 等 进口 机电产品及工业原材料(60%), 粮食和食品(约占30%) 根据表中的资料,回答问题。 1、 埃及的外汇主要来源于哪些部门? 2、 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3、 埃及的外汇收入与运河有什么关系? 四、 资料补充 1、 尼罗河的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土地,定期的泛滥为两岸淤积了肥沃的土地,使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自古以来成为埃及的农业区,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长绒棉产区。 尼罗河养育了她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古埃及文化。 2、 埃及人亲切地把尼罗河称为“母亲河” 3、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象征 4、 阿斯旺水坝和纳赛尔水库 尼罗河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水量最多年份为最少年份的 4倍。为了调节尼罗河的水量, 1970年埃 及建成了阿斯旺水坝,坝后是巨大的纳赛尔水库,可容纳尼罗河两年的来水量。水坝的建成,使埃及 的灌溉面积扩大,改造沙漠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近 30年来,埃及全国耕地面积增加了 1/6。同 时它每年可发电100亿千瓦小时,为埃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电力。 阿斯旺水坝和纳赛尔水库的建 成,虽然控制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但对尼罗河谷地和尼罗河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些不良的 影响。 五、 总结(略) 口非段业人 口 ■农业人口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标准版)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标准版) Egypt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anda rd Version)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标准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 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 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 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 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 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谈话法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著名古迹 一、地跨两洲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非两洲,非洲东北部 2、对照板图,讲述埃及的范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学生完成活动1、2题,教师在版图上填注 (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洲界线,而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从这一点来说,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六节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习题1中图版

《第六节学习与探究——走进埃及》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旅游资源中,不属于埃及的是:() A.卢克索 B.狮身人面像 C.金字塔 D.罗浮宫 2.埃及最著名的古迹是() A.金字塔 B.泰姬陵 C.吴哥窟 D.凡尔赛宫 3.埃及人主要是( ) A.白种人 B.黄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种 4.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A.红海沿岸 B.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 C.地中海沿岸 D.沙漠中的绿洲 5.埃及的主要地貌是 A.草原 B.沙漠 C.绿洲 D.森林 6.关于尼罗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尼罗河全部位于埃及 B.尼罗河注入地中海 C.尼罗河自南向北流 D.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 7.尼罗河易泛滥的时间为每年() A.3月~5月 B.6月~9月 C.10月~次年2月 D.1月~3月 8.关于尼罗河水量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尼罗河的水量主要来源于白尼罗河 B.尼罗河汛期的水量主要来源于白尼罗河 C.尼罗河枯水期的水量主要来源于白尼罗河 D.尼罗河枯水期的水量主要来源于青尼罗河 9.埃及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类型属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二、综合题 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F是(国家);D是半岛,

属于洲。 (2)A为河,自向(方向)注入 B 海,其下游建有水坝C为,大坝以 上形成巨大的纳塞尔水库。水坝建成后,带来了一系列 影响,请你判断并选择出哪些是有利影响; 哪些是不利影响(写序号)。 ①止了旱涝灾害,全年有水灌溉②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发展 ③再没有河水泛滥带来肥沃淤泥,而需要购买化肥④每年发电100亿度,提供了大量动力⑤淹没了库区周围的土地⑥下游滋生钉螺,传播血吸虫病 ⑦下游水量减少,海潮上溯引起土壤盐渍化⑧水坝以下,水流平缓,便于航运 ⑨纳赛尔水库可发展渔业⑩引起了尼罗河流域生态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A 4.B 5.B 6.A 7.B 8.C 9.A 二、填空题 (1)埃及西奈亚 (2)尼罗南北地中阿斯旺大坝①②④⑧⑨③⑤⑥⑦⑩

埃及教案

《埃及》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 (2)了解埃及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 (3)根据资料能说明埃及在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根据地图和资料能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2、过程与方法 以小猪佩奇一家要到埃及旅游贯穿整节课,以佩奇对埃及概况的查询,对埃及地理位置的了解,出前准备的物品以及旅游的镜头,让学生读图、析图,从而掌握埃及的国家概况、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和埃及的城市与旅游景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以小猪佩奇一家在看电视,听到电视里介绍到:“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5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引出新课。 第一部分:埃及的概况 以小猪佩奇对埃及概况的查询,介绍埃及的国家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埃及的民族(阿拉伯民族),埃及的宗教(伊斯兰教),埃及的语言(阿拉伯语) 第二部分:地理位置

最新第二节埃及初中地理汇编

第二节埃及初中地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3)收集和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对埃及经济的分析,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认识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对发展中国家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重要意义。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学习“走近国家”之后的第二个国家,在了解和学习第一个国家日本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本节教材包含“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前两部分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后两部分属于人文地理范畴,四部分之间有密切的逻辑和因果关系:“地跨两洲”主要是指埃及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沙漠广布”主要是指埃及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主要是指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主要经验和特点,是

工农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突出反映,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沙漠广布,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工农业和旅游业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按照以上逻辑,理清知识层次和教学思路,可以充分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景观图片和正文、地图,相互补充,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重点难点 重点: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经济。 难点:埃及经济发展与自然、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 “导”: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约3分钟) 师设问:我们都知道的历史常识,四大文明古国是哪四国(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今天,我们就来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埃及这个神秘的国度,看看他们为什么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创造出灿烂的文化,遗留下众多的文化古迹,探索大自然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奥秘。运用多媒体展示“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尼罗河风光”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埃及自然与人文魅力,激发探究兴趣。 活动2【活动】“学”

第2课 古代埃及教案

第2课古代埃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重要作用。 (2)知道古埃及实行的是法老统治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法老掌握着军事、行政、经济、司法和宗教等一切大权。 (3)了解金字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金字塔建筑。 (4)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能力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2)通过图书阅读或网上搜索获取资料,了解有关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3)通过讨论,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3.情感、价值与态度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重点:介绍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了解金字塔建造的原因和过程以及象形文字的特点和演变。 二、导入新课 师:埃及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区,是迄今所知道的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但它的历史却随着古埃及的消亡而消亡,直到罗塞塔石碑发现。科学家破译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这才使古埃及文明重见天日。 通过介绍罗塞塔石碑发现的经过导入新课,该石碑的发现打开了古埃及知识的大门,从此,神秘的古埃及文明渐渐被人们所了解。 教师出示古埃及的地图,请学生仔细地观察地图,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请在地图上找出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 2、是哪条河流哺育了古埃及的古老文明?

三、新课传授 师:埃及地处非洲的东北部,贯船全境的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文明的产生往往都和河流有着或远或近的联系。但是,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还没有那个民族,像埃及那样,与一条河有着如此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说黄河与黄河文明的关系像是母亲与子女,那么,尼罗河就像古埃及文明体内的血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一首埃及古诗也曾经这样称颂尼罗河:啊!尼罗河,我们称颂你,你从大地上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些言语都说明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有着生命线般的的重要作用。 各述己见:你能否从气候、土地、文化等各个方面,说说尼罗河对埃及成为文明古国所起的具体作用? 生:气候方面:尼罗河流域中几乎没有一个地区有着真正的赤道性气候,较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影响,流域内普遍干旱。干旱的气候使得古埃及人更加依赖尼罗河,埃及的命运寄托于尼罗河。 土地方面: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特点,为两岸带来了肥沃的土地,使古埃及获得了农业生产的良好条件。 文化方面:尼罗河水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以后,都需要精确的记录和计算,并且退水以后,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几何学就逐渐诞生了。同时为了准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开始的日期,埃及开始了最早的天文学研究。 师:尼罗河给予埃及人的极多,同样也需要埃及人为之付出努力。尼罗河定期泛滥的特点,使古埃及人知道尼罗河一旦失控,也会毁灭一切。他们开始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尼罗河涨水退水时,做出精确的记录和计算。水退之后,再重新丈量土地,划定界限。长久以来,几何学诞生了,天文学诞生了……。 师:埃及人就是在与尼罗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打交道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埃及文明。 师:公元前3500年左右,尼罗河下游两岸出现一系列小国,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公元前3100年,埃及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从这时起到公元前332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埃及为止,在这期间,古埃及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经过辛勤劳动,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古代埃及具有比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纵横交错的水利灌溉网,国内外贸易也十分活跃。

埃及金字塔教案讲课讲稿

埃及金字塔教案

《埃及金字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正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并会写,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难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感受古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懂得尊重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回顾《秦兵马俑》 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兵马俑》,咱们一起来回顾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介绍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突显了秦兵马俑举世无双的地位。 ②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与个性鲜明的? 在语言上采用短句,短语和四字词语,使文章的节奏感强,富有气势 使用了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主要外貌特征+写感受相结合的方式来突显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 ③从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惟妙惟肖的雕塑技艺,大家能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超群。 2、引出课题: 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很扎实,我们要经常复习,经常巩固前面所学,才能增强记忆,才能温故知新。我们从《秦兵马俑》中领略到我国古代人民雕塑技艺的高超,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无穷,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埃及金字塔》——一起到古埃及去领略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吧。 3、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你们预习了课文后,会发现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既存在很大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与《秦兵马俑》相比,在语言上、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初读感悟 1、指名朗读课文并正音。 2、讲解生字词:学生开火车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容易读错或写错的词 语。 3、思考问题:《埃及金字塔》与《秦兵马俑》在语言上、写法上的相同 点与不同点? ①语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上的不同) 《秦兵马俑》:语言生动,多用短句、成语、短语等;节奏感强。 《埃及金字塔》:语言平实,多用长句。 ②写法上:(这个问题有难度,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可以先请学生说说 初读印象,再在精读品味中解决问题。 学生初读后,可能会发现以下两个方面的相似之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