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TM8L探索套件学习笔记-TIM定时器(五)

STM8L探索套件学习笔记-TIM定时器(五)

STM8L探索套件学习笔记-TIM定时器(五)

STM8L探索套件学习笔记-TIM定时器(五)

STM8L 的定时器分:高级定时器TIM1,通用定时器TIM2/3/5,基础定时器TIM4。其中高级定时器和通用定时器都是16 位定时器,不同之处高级定时器有DMA 功能,基础定时器是8 位定时器,它们的更详细功能可以参考说明

手册。

今天我们使用基础定时器TIM4 做一个延时的任务,采用两种方式实现:查

询和中断的方法。

1 查询的方法就是查询状态寄存器中的UIF 位(update interrupt flag)是否置位,主要代码:

void delay_ms(u16 n_ms)

{

/* Init TIMER 4 */

CLK_PeripheralClockConfig(CLK_Peripheral_TIM4, ENABLE);

/* Init TIMER 4 prescaler: / (2)= /64 */

TIM4->PSCR = 6;

/* HSI div by 1 --> Auto-Reload value: 16M / 64 = 1/4M, 1/4M / 1k = 250*/ TIM4->ARR = 250;

/* Counter value: 2, to compensate the initialization of TIMER*/

TIM4->CNTR = 2;

/* clear update flag */

555定时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555定时器的典型应用电路 单稳态触发器 555定时器构成单稳态触发器如图22-2-1所示,该电路的触发信号在2脚输入,R和C是外接定时电路。单稳态电路的工作波形如图22-2-2所示。 在未加入触发信号时,因u i=H,所以u o=L。当加入触发信号时,u i=L,所以u o=H,7脚内部的放电管关断,电源经电阻R向电容C充电,u C按指数规律上升。当u C上升到2V CC/3时,相当输入是高电平,5 55定时器的输出u o=L。同时7脚内部的放电管饱和导通是时,电阻很小,电容C经放电管迅速放电。从加入触发信号开始,到电容上的电压充到2V CC/3为止,单稳态触发器完成了一个工作周期。输出脉冲高电平的宽度称为暂稳态时间,用t W表示。 图22-2-1 单稳态触发器电路图 图22-2-2 单稳态触发器的波形图 暂稳态时间的求取: 暂稳态时间的求取可以通过过渡过程公式,根据图22-2-2可以用电容器C上的电压曲线确定三要素,初始值为u c(0)=0V,无穷大值u c(∞)=V CC,τ=RC,设暂稳态的时间为t w,当t= t w时,u c(t w)=2V CC/3时。代入过渡过程公式[1-p205]

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触发输入信号的逻辑电平,在无触发时是高电平,必须大于2V CC/3,低电平必须小于V CC/3,否则触发无效。 二是触发信号的低电平宽度要窄,其低电平的宽度应小于单稳暂稳的时间。否则当暂稳时间结束时,触发信号依然存在,输出与输入反相。此时单稳态触发器成为一个反相器。 R的取值不能太小,若R太小,当放电管导通时,灌入放电管的电流太大,会损坏放电管。图22-2-3是555定时器单稳态触发器的示波器波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触发脉冲的低电平和高电平的位置,波形图右侧的一个小箭头为0电位。 图22-2-3 555定时器单稳态触发器的示波器波形图[动画4-5] 多谐振荡器 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器的电路如图22-2-4所示,其工作波形如图22-2-5所示。 与单稳态触发器比较,它是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来代替外加触发信号,所以,电容器上的电压信号应该在两个阈值之间按指数规律转换。充电回路是R A、R B和C,此时相当输入是低电平,输出是高电平;当电容器充电达到2V CC/3时,即输入达到高电平时,电路的状态发生翻转,输出为低电平,电容器开始放电。当电容器放电达到2V CC/3时,电路的状态又开始翻转。如此不断循环。电容器之所以能够放电,是由于有放电端7脚的作用,因7脚的状态与输出端一致,7脚为低电平电容器即放电。 图22-2-4 多谐振荡器电路图图22-2-5 多谐振荡器的波形

专用定时器的设计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功能定时器的设计摘要与关键词:定时器、 目录:1.设计任务 2.方案设计与论证 3.硬件电路设计 3.1 STC单片机的最小系统 3.2 LED显示与单片机接口 3.3 发光二极管、按键、继电器与单片机接口 4.软件设计 4.1 发光二极管指示程序 4.2 键扫描程序 4.3 数码管的显示程序 5.系统调试 6.电路原理图 7.源程序 8.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 正文 结论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1.1.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专用定时器。要求定时器可以实现三个时间的显示,而且每个时间的初值都可以改变,独立完成系统的分析、设计和程序编写,记录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要有设计过程和原理图,并自行设计满足设计任务的稳压电源。 设计主要指标参数: (1)定时时间1。1S~99S,可调。 (2)定时时间2。1S~99S,可调。 (3)定时时间3。1min~99min,可调。 (4)所有时间数字均可调。 (5)用LED数码管显示剩余时间。 1.2设计意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的应用正不断地走向深入,同时带动传统控制检测的日新月异地更新。在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单片机往往是作为一个核心部件来使用,根据具体硬件结构以及具体应用对象的特点,与软件相结合,加以完善。单片机之所以在工业控制中有大量的应用,就在于它有独特的定时、计数功能。在工业检测、控制中,许多场合都要用到计数或定时的功能。例如,对外部脉冲进行计数、产生精确的定时时间等。人类最早使用的定时工具是沙漏或水漏,但在钟表诞生发展成熟之后,人们开始尝试使用这种全新的计时工具来改进定时器,达到准确控制时间的目的。 “定时器”总的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模拟技术的传统产品,这种定时器的功能简单,尽管曾经被广泛应用过,但已列入淘汰之列。另一种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新一代产品,这种产品功能强,是前者的代换之物。 本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多用途定时器。它造价低,功能全,整体功能价格比较高,配以小键盘和LED显示器,可适应各种场合的定时预警之用。 1.3整体设计方案 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定时器电路包含了如下的功能模块: ●基本的单片机系统 ●单片机的定时中断 ●单片机的外围电路 ●外部按键输入装置 ●数码管LED显示装置 设计要求输出如图1.1所示的时间定时输出,并显示每个时间的剩余时间。其中三个时间有各自的调节范围:T1, 1S~99S; T2,1S~99S; T3, 1min~99min. 1.31 方案一:利用单片机的定时器完成定时要求。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教材通过例10先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利用规律来完成计算。在探索规律时,有时要根据计算结果寻找规律,但有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如小数除法,小数位数比较多的乘法等,如果用计算器计算省时省力又很准确,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便于把主要精力用于寻找规律。因此教材结合小数除法的学习,专门安排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2、说教学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意识,形成初步的探索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1、开课激趣,老师利用“缺8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如老师出示一个很有趣的数,让学生想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然后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计算这个数乘9得多少?乘18得多少?最后让学生探索规律,体会发现的乐趣。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学生对规律的发现要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等过程,所以教学中给学生留足发现规律的时间,先让学生独立发现,再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这样既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借鉴同伴的发现结果,还能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发现的规律都说出来,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注重探索过程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听为自主学,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通过计算、猜测、验证、总结归纳,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突破难点,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观察、归纳、概括、推理、探索和数字想象等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被动学会”自主转变成“主动会学”。在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同时,力图让他们体验到类推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这一课的内容,我安排的教学程序:提供材料,开课激趣-自主探索——总结归纳——独立练习。 (一)开课激趣。 谈话导入:老师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数,你有什么办法很快地记住它?(板书:12345679)我们把它叫“缺8数”。 1、用这个数乘9得多少?12345679×9= (用计算器计算) 2、你能再算一算:12345679×18=

倒计时定时器设计

一、倒计时定时器设计 1、20秒、30分钟到计时计数器 1、1 设计要求: 20s倒计时定时器:倒计时由按钮启动,计时精度0.1s,在数码管中显示倒计时值。 30分钟倒计时定时器:倒计时由按钮启动,计时精度1s,在数码管中显示倒计时值。 1、2设计的作用目的: 此次设计是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基本电路的设计流程,提高自己的设计理念,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巩固所学知识,使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有更进一步提高,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打好基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基本掌握单片机应用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加深对单片机软硬知识的理解,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次设计注重对单片机工作原理以及键盘控制及显示原理的理解,以便今后自己在单片机领域的学习和开发打下基础,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次设计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对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状态做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对单片机的接口技术,中断技术,存储方式和控制方式作更深层次的了解。 1、3问题分析: 在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产品的人性化和智能化已经非常成熟,其发展前景仍然不可估量。如今的人们需求的是一种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的电子产品,当然最好是人性化和智能化的,如何能做到智能化呢?单片机的引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单片机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也称为微控制器,是微型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分支,单片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是集CPU,RAM,ROM,I/O接口和中断系统于同一硅片上的器件。单片机的诞生标志着计算机正式形成了通过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个分支。目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 2020-05-1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3篇 引导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反思篇 1 本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除法和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重点应放在对规律的探索方面,教学完本单元内容,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教学时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发现探索规律,并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上课时有些思维敏捷的孩子会一下子发现规律,并脱口而出,于是,我就让这个学生来说说是怎么想的,给还处于懵懂的孩子一些提示,小结规律后,再通过学生自己写算式来验证发现的规律,这样就加深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当然,对那些“聪明”孩子的上课习惯还是要加强培养。 2、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在家里算一算例题,找找规律,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提高课堂效率,也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发现规律。 3、克服思维惰性,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后,就可以进行简便计算,一些较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很快得出答案,但有些孩子为了避免犯错,会回避用规律来进行计算,而是采用比较繁琐的列竖式。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课堂上对规律的感知还不够,要适当的给这部分孩子增加练习量,进一步感受规律,提高规律掌握的熟练度。另一种是,怕粗心犯错,对于这部分孩子则可让他们算完后,进行估算,这样有利于他们养成自觉检查的好习惯,通过

WinCC 中定时器使用方法介绍

1、定时器功能介绍 2、脚本中定时器介绍 3、使用脚本实现更多定时器功能 3.1 整点归档 3.2 WinCC 项目激活时避免脚本初次执行及延迟执行脚本1 定时器功能介绍 WinCC 中定时器的使用可以使 WinCC按照指定的周期或者时间点去执行任务,比如周期执行变量归档、在指定的时间点执行全局脚本或条件满足时打印报表。WinCC 已经提供了一些简单的定时器,可以满足大部分定时功能。但是在有些情况下,WinCC 提供的定时器不能满足我们需求,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 WinCC 提供的脚本接口通过编程的方式实现定时的功能,因为脚本本身既可以直接调用 WinCC其他功能,比如报表打印,也可以通过中间变量来控制其他功能的执行,比如通过置位/复位归档控制变量来触发变量记录的执行。WinCC 提供了 C 脚本和 VBS 脚本,本文主要以全局 C 脚本编程为例介绍定时功能的实现。 2 脚本中定时器介绍既然在全局脚本中可以编程控制其他功能的执行,那么首先看看全局脚本的触发: 图1 脚本触发器分类如图1所示:脚本触发器分为使用定

时器和使用变量,定时器又分为周期执行和非周期执行一次,比如每分钟执行一次脚本属于周期执行,指定2012年10月1日执行一次属于非周期执行。使用变量触发脚本,即在变量发生变化时,脚本就执行一次,而变量的采集可以根据指定周期循环采集,或者根据变化采集,根据变化实际是1秒钟采集变量一次。 3使用脚本实现更多定时器功能 利用脚本自身的定时器,可以通过在脚本中编程的方式实现更多其它定时功能。 3.1整点归档 WinCC提供了变量归档,变量归档分为周期归档和非周期归档,不管是周期归档或非周期的归档,都又可以通过一些变量或脚本返回值来控制归档,比如:整点归档。下面的设置结合WinCC脚本,实现了在整点开始归档,归档五分种后停止归档,即每个小时仅归档前五分钟的数据。 软件环境:Windows 7 Professional Service Pack1 , WinCC V7.0 SP3 归档名称:ProcessValueArchive 归档变量:NewTag 归档周期:1 分钟 归档控制变量 startarchive C脚本触发周期:10秒 脚本代码: #include"apdefap.h" int gscAction( void ) { #pragma option(mbcs) #pragma code ("kernel32.dll");

数字定时器的设计与实现

学术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报告(含电子版及数据文件)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设计工作及取得的研究结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或致谢中所罗列的内容以外,报告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结果,也不包含其它教育机构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学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报告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报告资料及实验数据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接受本教学环节“不及格”和“重修或重做”的评分结论并承担相关一切后果。 本人签名: 日期:年月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名称XXXX课程设计专业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题目名称 起止日期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课设内容和要求: 参考资料: 教研室审核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学生(签名)年月日

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好多东西,不仅学会了新的语言,而且学会了计算机硬件上的一些东西,我相信这对我以后的发展和认识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不仅可以从软件方面 去分析东西,还可以从硬件方面分析东西,所以我觉得我的收获是巨大的。这次课程设计是在已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大型实验,也是对该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应用系统,并且在实验的基本技能方面上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训练。 通过对数字定时器程序的编写,使我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知识的使用更加熟练,同时也增加了我对计算机组成原理的一些认识,培养从资料文献、科学实验中获得知识的能力,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也增加了合作的技巧,初步培养了我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查阅以下资料也学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很多知识从模糊概念到具体的了解,从毫无所知到具体的应用,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加了学好汇编语言的信心。 当然,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如编写程序时没有注意程序的逻辑性,导致用ModelSim仿真时出现了内存过大,软件奔溃的问题。 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要吸取这次教训,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后再进行制作与组装。 最后,感谢老师的辛勤解答。

定时器的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 题目定时器的设计 学生姓名黄冬冬学号1110064069所在院(系)物电学院 专业班级电信1103班 指导教师刘亚锋 完成地点陕西理工学院实验楼506 2013年10月15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1、任务要求 (2) 2、所需实验设备、器材和软件 (2) 2.1所需实验设备 (2) 2.2所需实验器材 (3) 2.3所需实验软件 (4) 3、方案选择 (4) 3.1方案一 (4) 3.2方案二 (4) 3.3方案三 (5) 3.4方案对比与选择 (6) 4、流程图 (6) 5、仿真与测试 (7) 5.1仿真图形 (7) 5.2测试结果 (7) 5.3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8) 5.4总结 (8)

6不足之处 (8) 参考文献 (9) 定时器的设计 摘要:本设计利用555时基集成电路构成的定时开关电路,采用纯数字电路的知识,用纯逻辑电路来实现定时的实现,用NE555作为控制芯片,加入了比较器C2的同相输入端接到分压电阻网络的1/3Vcc处,反相输入端2为触发电压输入端,用来启动电路。两个比较器的输出端控制RS触发器,实现了定时器的设计。 【关键字】555继电器稳态 引言 定时器,是指装有时段或时刻控制机构的开关装置;定时器有一个频率稳定的振荡源,通过齿轮传动或集成电路分频计数,当将时间累加到预置数值时,或指示到预置的时刻处,定时器即发送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定时器有机械式、电动式和电子式三类,其中机械式定时器以发条为原动力,用擒纵调速器控制走时精度,通过齿轮传动和凸轮,按时间控制机构预置的时段操纵执行机构动作;电动式定时器用交流同步电动机或石英步进电机驱动,通过齿轮传动和凸轮簧片触点机构,按预置的时段或时刻控制执行机构;电子式定时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A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选择题 (共9题;共27分) 1. (3分)用计算器计算 一列火车从东站出发,到第二站下车260人,上车318人,这时车上共有1200人,东站上车的有() A . 578人 B . 1142人 C . 1258人 D . 1242人 2. (3分)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是7085014。 A . B .

C . 3. (3分)用计算器计算. 1794÷39×(254+346)=() A . 600 B . 27600 C . 11684 D . 15916 4. (3分) (2019四下·苏州期末) 已知19+9×9=100,118+98×9=1000,1117+987×9=10000,那么1111114+987654×9=()。 A . 100000 B . 1000000 C . 10000000 5. (3分)计算器上的四则运算键有()。 A . +-× ÷ B . +-× C . +-× = 6. (3分) (2019四下·枣庄期中) 在用计算器计算时,如果要清屏按()键。 A . AC B . ON

C . CE 7. (3分)小华去年和家人一起旅游了3次,第一次时他们一共花费了4291元,第二次是5923元,第三次是2829元,用计算器计算一下,他们一共花了()元。 A . 14043 B . 13043 C . 15043 8. (3分)在9821中连续减去9个67,结果是()。 A . 9118 B . 9218 C . 9318 9. (3分)用计算器计算 8263+5371+30749=() A . 14055 B . 44383 C . 43283 D . 15055 二、填空题 (共8题;共61分) 10. (16分) (2020四上·唐县期末) 根据9×9+19=100,99×99+199=10000,999×999+1999=1000000,可以知道9999×9999+19999=________. 11. (3分)用计算器算出每组的积,再找一找其中的规律,然后按这个规律直接在横线上写下一组。 ①67×67=________ ②667×667=________③6667×6667=________④________ 12. (3分)用计算器计算.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4.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材第42~45页) 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拓展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价值,学会与他人交流,逐步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同时使学生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使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 难点:探索与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课件、计算器。 师: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我们的好朋友——计算器,我们已经在前面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谁能说说用计算器计算有哪些注意点? 生:注意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注意运算顺序正确按键。 师:今天我们继续使用计算器,今天我们要用计算器干什么呢?过会儿你们就知道了。现在老师想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用计算器,我用口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请看题目。(课件出示:练习题目) 80×3=80×6=80×9=80×12=80×120= 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能算得这么快吗?老师之所以能这么快地口算,是因为我知道了乘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数学规律,今天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借助一个小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 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完成下面三道题的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3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得数;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是26640,除数是111,用计算器计算出26640÷111的商是多少? 生:商是240。 师:请大家注意,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除数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它们之

基于单片机的定时器设计.

电气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基于单片机的定时器设计 姓名Front专业班级学号 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时间2017年3月6日-2017年3月17日(3、4周) 教研室意见意见:审核人: 一、设计任务及要求 1、设计任务: 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音乐提示定时器,具备倒数计时、时间修改、音乐演奏等功能。可作为微电脑倒数计数器,做一小段时间计时,放在家中使用,例如煮泡面、煮开水或小睡片刻等;用于全自动洗衣机洗涤完毕音乐提示定时器。设计4个按键设置现在想要倒数的时间:K1--可调整倒数时间为1-60分钟;K2—设置倒数计时时间为5分钟,显示为“05”;K3—设置倒数计时时间为20分钟,显示为“20”;K4—设置倒数计时时间为60分钟,显示为“60”;一旦按键后则开始倒计时,当计时为0则演奏一曲音乐;内定倒数计时时间为5分钟,显示为05。 2、设计要求: 1)设计方案要合理、正确; 2)系统硬件设计; 3)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 4)系统联调; 5)写出设计报告。 二、进度安排 第一周: 周一:集中布置课程设计任务和相关事宜,查资料确定系统总体方案。 周二~周三:完成硬件设计和电路连接 周四~周日:完成软件设计 第二周: 周一~周三:程序调试 周四~周五:设计报告撰写。周五进行答辩和设计结果检查。

三、参考文献 1)《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许立梓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2)《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应用》刘乐善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3)《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试验教程》邹逢兴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16位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其应用》周佩玲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 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吴秀清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6)《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邓亚平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7)《单片机原理及及应用》王迎旭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1 8)《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周航慈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9)《单片机实用技术问答》谢宜仁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执教扬州市沙口实验小学高峰龄评析扬州市广陵区教研室陈世文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3~84)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等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几”的规律 2、在探索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归纳、应用、贯通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获得探索经验。 3、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获得成功的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计算器、作业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出猜想 1、观察比较:13×7=91 13×14= 师:积变化了吗?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你能猜出现在的积是多少吗?怎么想的? 师: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一算,13×14的积是不是等于182. 2、初步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2,现在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2. 3、观察比较:13×7=91 13×7=91 39×7=13×28= 师:猜一猜现在的积可能会怎么变?你是怎么想的? 4、师:在一个因数不变的情况下,另一个因数乘2,现在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2;另一个因数乘3,积就是原来的积乘3;另一个因数乘4,积就是原来的积乘4。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刚才的猜想吗?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我们可以举例验证。 【评析】首先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积是变化的,变化的条件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化了。接着进一步通过三组题的观察比较,得出一个初步猜想,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现在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提出猜想,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猜想是要验证的,所以字体、然转入下一个教学板块——举例验证。教学中借助学生的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 二、举例验证 师:请同学们先想出两个因数,算出它们的积,如果数据过大,不能口算,我们怎

定时器产品使用说明书

定时器产品使用说明书 定时设置: 1、先检查时钟是否与当前时间一致,如需重新校准,在按住“时钟”键的同时,分别按住“星期”、“小时”、“分钟”键,将时钟调到当前准确时间。 2、按一下“设定”键,显示屏左下方出现“1开”字样(表示第一次开启的时间)。然后按“星期”调整本次设定的星期组合模式,再按“小时”、“分钟”键,输入所需开启的时间。 3、再按一下“设定”键,显示屏左下方出现“1关”字样(表示第一次关闭时间),再按“星期”、“小时”、“分钟”键,输入所需关闭的日期和时间。 4、继续按动“设定”键,显示屏左下方将依次显示“2开、2关、3开、3关……16开、16关”,参考步骤2、3设置以后各次开关时间。设置完成后,按一下“时钟”键返回。 5、如果每天不需设置16组开关,则必须按“清除”键,将多余各组消除,使其显示屏上显示“—:—”图样(不是00:00)。 6、按“模式”键,可以变换工作模式。总共有四种工作模式:A、液晶显示开(代表进入常开模式);B、液晶显示关(代表进入常关模式);C、由开进入自动(表示目前状态为开,等到下一组时间到后开始自动运行);D、由关进入自动(表示目前状态为关,等到下一组定时时间到后开始自动运行)。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 1、定时器没有根据设定的程序开启或关闭,请检查设置程序是否正确或重新调整。 2、定时器长时间不用,显示模糊时,请将定时器接通电源充足,10分钟后无显示,按“复位”键,2-3秒。 3、如以上步骤均不能排除问题,请与公司或经销商联系维修。 注意事项: 1、对于那些因定时开关出错而可能发生的生命相关事故或者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设备(如医疗设备等),请不要使用定时开关。 2、对于那些因定时开关出错而发生重大财产损失的设备(大型加热器或冷库),在使用本定时开关时,请务必是特性和性能的数值有足够的余量,并采取二重电路等安全对策。 3、请勿自行修理、分解或改造。 4、接通电源后请勿接触端子部分。本开关工作在无潮湿、腐蚀及高金属含量气体环境中。请勿沾染油或水。

单片机定时器设计报告

第一章绪论 1.1系统背景 ◆ 1.1.1单片机的介绍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是典型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常用英文字母的缩写MCU表示单片机,它最早是被用在工业控制领域。单片机由芯片内仅有CPU的专用处理器发展而来。最早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将大量外围设备和CPU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使计算机系统更小,更容易集成进复杂的而对体积要求严格的控制设备当中。INTEL的Z80是最早按照这种思想设计出的处理器,从此以后,单片机和专用处理器的发展便分道扬镳。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单片机是靠程序运行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独特的一些功能,这是别的器件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有些则是花大力气也很难做到的。一个不是很复杂的功能要是用美国50年代开发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这些纯硬件来搞定的话,电路一定是一块大PCB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国70年代成功投放市场的系列单片机,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只因为单片机的通过你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 1.1.2单片机的应用 目前单片机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很难找到哪个领域没有单片机的踪迹。导弹的导航装置,飞机上各种仪表的控制,计算机的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工业自动化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更不用说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精品完整版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和性质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且让同学们接触计算器,更深地计算更难的题目。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发现规律。 课件。 一、复习导入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11=0.0909… 2÷11=0.1818… 3÷11=________ 4÷11=____ 5÷11=____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开始接触计算器,了解知道计算器如何计算 正确答案:0.2727… 0.3636… 0.4545… 二、探索新知 1、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用过观察这五个式子,让同学们找出其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同学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合作讨论 生:它们的商都是循环小数。 设计:通过知道是循环小数之后,观看一下循环节,又有什么规律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1÷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09,9是被除数1的9倍。 生2:2÷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18,18是被除数2的9倍。 生3:3÷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27,27是被除数3的9倍。 生4:4÷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36,36是被除数4的9倍。 生5:5÷11,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是45,45是被除数5的9倍。 三、典题精讲 1、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再用计算器验算。 6×0.7=4.2 6.6×6.7=44.22 6.66×66.7=________ 6.666×666.7=________ 正确答案: 6.66×66.7=444.222 6.666×666.7=444.2222

ATMEGA16定时器的使用

ATMEGA16定时器的使用 [日期:2012-01-07 ] [来源:本站编辑作者:佚名] [字体:大中小] (投递新闻) /* 本程序简单的示范了如何使用ATMEGA16的定时器 AVR定时器的要点介绍 T0工作于CTC模式,输出1KHz/2KHz 50%占空比的方波 T1工作于快速PWM模式兼输入捕捉 T2工作于相位修正PWM模式,输出490Hz的8bit PWM波 出于简化程序考虑,各种数据没有对外输出,学习时建议使用JTAG ICE硬件仿真器对于定时器,AVRstudio的软件仿真是不准确的。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时钟定为8MHz,F_CPU=8000000 //管脚定义 #define ICPKEY 6 //ICP1 PD6 按键模拟ICP输入 #define PWM0 3 //OC0 PB3 #define PWM1A 5 //OC1A PD5 #define PWM1B 4 //OC1B PD4 #define PWM2 7 //OC2 PD7 //宏定义 #define PWM1A_ON() PORTD|= (1<

定时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定时器工作原理及应用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555定时器 摘要: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利用它能极方便地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由于使用灵活、方便,所以555定时器在波形的产生与交换、测量与控制、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等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施密特触发器;波形的产生与交换 555 Timer Abstract: 555 the timer is a general-purpose digital simulation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use it to a very convenient to constitute schmidt flip-flop, single state trigger and harmonic oscillator. Due to the use of flexible, convenient, so 555 in the produce of the waveform timer and exchang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home appliances, electronic toys in many area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 Digital-simulation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Schmitt toggle;Waveform generation and exchange 1概述 555定时器的简介 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利用它能极方便地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由于使用灵活、方便,所以555定时器在波形的产生与交换、测量与控制、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等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自从signetics公司于1972年推出这种产品以后,国际上个主要的电子器件公司也都相继的生产了各自的555定时器产品。尽管产品型号繁多,但是所有双极型产品型号最后的3位数码都是555,所有CMOS产品型号最后的4位数码都是7555.而且,它们的功能和外部引脚排列完全相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文章内容由收 集! 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课标苏教版第八册83-84 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随着乘几”的变化规律,能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验“猜想- 验证”这一探索数学规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科学的探究素质。3.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因数12121212120190120 因数2420400240200 积指名口答,并说说怎么想的。 二、猜想 已知36X 30=1080,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 数,得到的积有会什么变化?学生猜想。师引导说出需举例验证。 三、验证 1 .师引导运用表格来举例验证。 因数因数积积的变化36301080 指名举例,师板书,在此过程中指导填表:积怎样算,积的变化是什么,又怎么表示。师:观察整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想吗? 小结:在36X30=1080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 积也会乘这个数。

2.在其他乘法算式中是否也存在这样一个结论呢?再次猜想、验证。 学生任意举例填表。因数因数积积的变化展示作业纸,你发现了什么?符合猜想吗?小结:没有一个人举的例子不符合这个发现,说明在任何一个乘法算式中,存在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什么? 四、应用 1 .用规律解释: (1 )口算:24X 30=?你是怎么算的?你能用刚才的规律解释吗? (2)笔算:250 X 1 5=?(简便算法)2.用规律计算:“想想做做” 1、2。 3.数学日记。4.自然界的计算专家。 五、总结师:你能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或学习的感受,为这节课 定个题目吗? 六、拓展(导入中的口算题) 因数12121212120190120 因数2420400240200 积244824048002400480024000 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大家的表现让我想起这样一句话“仅仅拥有知识的人从石头里只

555定时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555定时器 摘要: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利用它能极方便地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由于使用灵活、方便,所以555定时器在波形的产生与交换、测量与控制、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等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施密特触发器;波形的产生与交换 555 Timer Abstract:555 the timer is a general-purpose digital simulation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use it to a very convenient to constitute schmidt flip-flop, single state trigger and harmonic oscillator. Due to the use of flexible, convenient, so 555 in the produce of the waveform timer and exchange,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home appliances, electronic toys in many area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Key words:Digital-simulation hybrid integrated circuit;Schmitt toggle;Waveform generation and exchange 1概述 1.1 555定时器的简介 555定时器是一种多用途的数字——模拟混合集成电路,利用它能极方便地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由于使用灵活、方便,所以555定时器在波形的产生与交换、测量与控制、家用电器、电子玩具等许多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自从signetics公司于1972年推出这种产品以后,国际上个主要的电子器件公司也都相继的生产了各自的555定时器产品。尽管产品型号繁多,但是所有双极型产品型号最后的3位数码都是555,所有CMOS产品型号最后的4位数码都是7555.而且,它们的功能和外部引脚排列完全相同。 1.2 555定时器的应用 (1)构成施密特触发器,用于TTL系统的接口,整形电路或脉冲鉴幅等;(2)构成多谐振荡器,组成信号产生电路; (3)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用于定时延时整形及一些定时开关中。

单片机定时器设计

摘要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行业的发展,定时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单片机以其强大的功能,成为许多功能电子产品的首选。本次电子定时器电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AT89C51单片机来实现最大99秒倒计时,采用两位数码管显示。文章的核心主要是硬件介绍及连接和软件编程两个大的方面。硬件电路主要包括AT89C51、晶振电路、数码管,发光二级管,按键。软件用汇编语言实现,主要包括主程序、倒计时、重启控制程序等软件模块。采用软硬件配合基本能实现设定定时时间倒计时功能,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和目的。并在Proteus软件上进行了仿真和调试。 关键词 AT89C51单片机;定时器;倒计时

目录 摘要…………………………………………………………………………………………… 第一章绪论......................................................... 1.1定时器的发展................................................. 1.2 电子定时器的应用............................................... 1.3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3) 2.1单片机简介 (3) 2.2单片机的特点 (3)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功能实现及硬件介绍 (4) 3.1 设计功能实现 (4) 3.2 C51单片机引脚介绍 (9) 3.3时钟和复位电路 3.4数码管显示 (10) 3.5键盘 (12) 3.6电气原理图……………………………………………………… 3.7本章小结 第四章软件设计 (15) 4.1 程序流程图 (15) 4.2定时1秒设计 (16) 4.3重新启动 (17) 4.4程序 (17)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