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完整版)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如: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俗语、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使小技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司马懿称诸葛亮为——天下奇才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个愿打,一个愿挨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与《三国演义》有关的诗词:

(1)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4)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5)刘禹锡《蜀先主庙》:“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6)李商隐的《东阿王》:“国事分明属灌均,西陵魂断夜来人。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时赋洛神。”

(7)杜宣的《江陵怀古之二》:“春风吹遍古荆州,西蜀雄关壮两眸。三国英雄茅屋里,纶巾羽扇说千秋。”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初出茅庐,赔了夫人又折兵,鼎足三分,锦囊妙计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东汉末年,民生凋敝。兵荒马乱,群雄竞起。

枭雄曹操,首屈一指。龙骧虎步,踌躇满志。

唯才是举,远见卓识。济济多士,如虎添翼。

发号施令,假传圣旨。身经百战,出生入死。

青梅煮酒,旁敲侧击。梦中杀人,狐性多疑。

望梅止渴,略施小计。割发代首,工于心计。

对酒当歌,横槊赋诗。才兼文武,独步一时。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诸葛孔明,惊才风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用行舍藏,韬晦待时。

三顾茅庐,精诚所至。知遇之恩,投桃报李。

隆中对策,审时度势。指点江山,面授机宜。

初出茅庐,锦囊妙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舌战群儒,力排众议。草船借箭,妙算神机。

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空城妙计,化险为夷。

七擒七纵,有胆有识。六出祁山,矢志不移。

文韬武略,经天纬地。苦心经营,不遗余力。

事必躬亲,日理万机。出师未捷,积劳成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继无人,此恨何及。

武圣关羽,义薄云天。赤胆忠心,天人共鉴。

桃园结义,相见恨晚。同生共死,披肝沥胆。

身在曹营,忠心在汉。过关斩将,一往无前。

华容让道,网开一面。知恩图报,仰不愧天。

刮骨疗毒,处之泰然。夜读春秋,手不释卷。

单刀赴会,视若等闲。水淹七军,智勇双全。

位高权重,志得意满。顾盼自雄,自负不凡。

痛失荆州,令人扼腕。败走麦城,虎落平川。

三强会战,临军对阵。决一雌雄,赤壁鏖兵。

旌旗蔽日,樯橹连云。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风猛火烈,流急水深。人喊马嘶,鼓角齐鸣。

短兵相接,弓折刀尽。血海尸山,触目惊心。

曹军败北,豕突狼奔。灰飞烟灭,片甲不存。周郎赤壁,羽扇纶巾。以寡敌众,大获全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天下大势,鼎足三分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望梅止渴桃园结义一手包办一举两得

一亲芳泽七步成诗三顾茅庐下笔成章

不由分说不知所云不容偏废乘虚而入

人生如寄仰人鼻息伯仲之间位极人臣

偃旗息鼓出言不逊初出茅庐刮目相待

名不虚传同符合契吴下阿蒙敝帚千金

才高八斗手不释卷指日可待探囊取物

旦夕之危明眸善睐月明星稀土崩鱼烂

妄自菲薄孑然一生对酒当歌屈指可数

呼风唤雨品头论足回肠荡气三顾茅庐

舌战群雄羽扇纶巾隔岸观火上房抽梯

恩威并重乐不思蜀得陇望蜀三让徐州

三足鼎立三国归晋三气周瑜过关斩将

桃园结义锦囊妙计舌战群儒孔融让梨

割须弃袍火烧连营草船借箭器宇轩昂

单刀赴会暗渡陈仓志大才疏一臂之力

不出所料五内如焚作奸犯科危在旦夕

廊庙之器文思泉涌如鱼得水周郎顾曲

初出茅庐七擒七纵三顾茅庐望梅止渴

木牛流马辕门射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危急存亡之秋如入无人之境

《三国演义》-成语歇后语及诗句

西安学而思《三国演义》成语、歇后语以及诗句 一、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 走对了路子

西安学而思·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鲁肃讨荆州—— 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西安学而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二、关于三国的成语和歇后语: 下列成语和歇后语均出自于“三国”时期, 成语: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6、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7、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8 、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及故事汇编

有关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典故及故事大全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成语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心怀叵测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心怀叵测,叔父若往,恐遭其害。 成语解释: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旧病复发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三十二回:袁绍闻袁尚败回,又受了一惊,旧病复发,吐血数斗,昏倒在地。 成语解释:原来的病又犯了。

初出茅庐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成语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成语解释: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先礼后兵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成语解释: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万死不辞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成语解释: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招兵买马 典故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成语解释: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三国演义》中人物与故事的歇后语及成语

《三国演义》中人物与故事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 现将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歇后语收集如下: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比喻来之不易)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三国演义中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以下是###儿童故事频道 出处:《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故事: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刘备采用联吴抗曹之策,与吴军共 同抵抗曹操。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 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 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 军发起火攻。周瑜眼看火攻不能实现,急得口吐鲜血,病倒在床上,名医、良药都治不好他的病。这时诸葛亮去探望周瑜,问他为何 得病。周瑜不愿说出实情,就说:“人有旦夕祸福,怎能保住不得病呢?” 诸葛亮早猜透了他的心事,就笑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怎能 预料到呢?”周瑜听到诣葛亮话中有话,非常惊讶,就问有没有治病的 良药。诸葛亮说:“我有个药方,保证治好您的病。”说完,写了16 个字,递给周瑜。这16个字是: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 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谙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

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而的法术,借结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他说: “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做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 周瑜部将黄盖,率领火船向曹操水寨急驶,当火船靠近曹军水寨时;一声令下,士兵们顺风放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把曹营的战船烧个一千二净,岸上的营寨也被烧着,兵马损失不计其数。在烟火弥漫中,曹操仓皇逃命,从小道退回许昌。

描写三国演义的成语

描写三国演义的成语安身之地 傲慢少礼 傲睨得志 傲睨自若 傲贤慢士 懊悔无及 班师回朝 宝刀不老 饱学之士 倍道而进 秉烛待旦 不成体统 不置褒贬 残暴不仁 苍生涂炭 尺寸可取 赤膊上阵 赤身露体 初出茅庐 村野匹夫 大吉大利 大计小用 大仁大义 大展经纶 刀枪剑戟 得而复失 灯烛辉煌 抵足而眠 恩荣并济 恩怨分明 法不徇情 反败为胜 反戈一击 费力劳心 焚香礼拜 鼓角齐鸣 官轻势微 光辉灿烂 光阴荏苒 鬼神不测 诡计多端 横行无忌 虎入羊群

缓兵之计 荒淫无耻 击鼓鸣金 骄兵之计 锦囊妙计 举善荐贤 开基立业 空城计 孔孟之道 宽以待人 狼心狗行 老弱残兵 力排众议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漫山遍野 闷闷不乐 目不邪视 能征惯战 怒目而视 赔了夫人又折兵 泼油救火 器宇轩昂 气宇轩昂 强词夺理 青山不老 情同骨肉 曲意逢迎 忍辱偷生 身不由己 身在曹营心在汉 神鬼莫测 声威大震 尸横遍野 手无寸铁 束手待毙 贪心不足 天愁地惨 徒有虚名 土鸡瓦犬 推诚相见 屯粮积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威风凛凛 无计可施 无名小卒 勿怠勿忘 物伤其类 先礼后兵 笑容可掬 心胆俱裂 心怀叵测 心术不正 胸怀大志 休声美誉 虚废词说 削铁如泥 养精畜锐 摇摇欲坠 一面之词 倚势凌人 引虎自卫 隐介藏形 有机可乘 择主而事 张灯结彩 招兵买马 坐视不救 昂然直入 把薪助火 半筹莫展 背若芒刺 拨云雾见青天别作良图 兵精粮足 步罡踏斗 才薄智浅 长驱直进 赤身裸体 踌躇不决 初生之犊不惧虎大雨滂沱 等闲之辈 低头丧气 东荡西除 东冲西突

反覆无常 犯颜苦谏 放鱼入海 放龙入海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封金挂印 奋武扬威 凤毛鸡胆 割恩断义 虎踞鲸吞 荒淫无道 魂亡胆落 金波玉液 鸠夺鹊巢 旧病复发 开基创业 口似悬河 旷世逸才 老成练达 泪流满面 留恋不舍 略无忌惮 落荒而走 命若悬丝 谋事在人 鸣金收军 怒气填胸 女大须嫁 剖肝沥胆 七步成章 凄然泪下 器宇不凡 趋吉避凶 仁义之兵 仁义之师 柔能克刚 肉颤心惊 色厉胆薄 山崩地陷 舌战群儒 神鬼难测 势不可当 束手就缚

三国成语故事

三国成语故事 导语:很多的成语,都是从故事中总结出来的。那关于三国时候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三国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士别三日 成语故事“士别三日”出自三国时期,后人用这个成语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将关羽杀死后,不久他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谋略,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2、三顾茅庐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的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可能是徒有一个虚名,也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果他还是不来,就用绳子将他捆来。刘备将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将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3、乐不思蜀

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成语及歇后语集锦

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成语及歇后语集锦 本文是关于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成语及歇后语集锦,感谢您的阅读! 《三国演义》 (一)成语 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割须断袍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足鼎立 过五关斩六将 乌合之众 缓兵之计 死心塌地 虚张声势 步步为营 锦囊妙计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危急存亡之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吴下阿蒙 才高八斗 如入无人之境 对酒当歌 煮豆燃萁 七步之才 八斗之才 老骥伏枥 望梅止渴 单刀赴会 木牛流马 鞠躬尽瘁 (二)歇后语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 导读:本文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刮骨疗毒】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为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山。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面。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自己的宏图大志。诸葛亮推心置腹,提出

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方针。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力地辅佐刘备,而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用,却引起了关羽、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面前,表现出不满的神色,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刘备耐心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自己比做鱼,把孔明比做水,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自己完成夺取天下大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力不断扩大,最终与魏、吴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故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如: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3、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4、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5、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6、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7、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8、才高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9、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0、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2、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13、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4、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5、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6、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1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1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20、乐不思蜀(刘禅):比喻乐而忘本。 21、言过其实(马谡):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22、宝刀未老:(黄忠)形容人到老年还依然威猛,不减当年。 23、草船借箭: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24、不知所云: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25、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比喻一切都已俱备,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26、三足鼎立: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7、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28、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29、刮目相待:(吕蒙)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30、妄自菲薄:(出师表)自己看不起自己。 31、手不释卷:(吕蒙)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32、坚壁清野:(荀彧)对付强敌入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三国演义经典与成语和故事

三国演义经典与成语和故事 一、奸绝曹操、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 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携民渡江、入主西川、白帝城托孤、三英战吕布;北海救孔融、煮酒论英雄、跃马过檀溪、征吴赏六军、陆逊营烧七百里;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木牛流马、秋风五丈原、巧布八阵图;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战长沙、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张飞:鞭督邮、独挡长坂桥、战马超、义释严颜、智取瓦口关 赵云:初战文丑、古城相会、长坂坡单骑救主、智取桂阳、截江夺斗、据汉水以寡胜众、力斩五将 马超:潼关逼曹操、战张飞 黄忠:长沙战关羽、计夺天荡山、定军山斩夏侯渊 庞统:献连环计、耒阳县理事、落凤坡 徐庶:走马荐诸葛 姜维:九伐中原 曹操:献刀、发矫诏讨董、报父仇伐徐州、大败吕布、挟天子令诸侯、下邳围城、许田打围、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割须弃袍、汉中败北 夏侯敦:拔矢啖睛 张辽:镇守合肥败孙权、威震逍遥津 郭嘉:十胜十败、遗计定辽东 司马懿:街亭之战、祁山拒孔明、扫平辽东、诈病赚曹爽 孙坚:窃取玉玺、跨江击刘表 孙策:神亭岭大战太史慈、统一江东、怒斩于吉孙权:遗书退曹操 周瑜:群英会、苦肉计、火烧赤壁、赔了夫人又折兵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甘宁、百骑劫曹营 陆逊:夷陵之战 董卓:称霸京师、凤仪亭掷戟 袁绍:率军讨董、官渡之战 吕布:三英战吕布、凤仪亭、辕门射戟、白门楼 貂蝉:连环计美人计 二、曹操 1、曹操献刀 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一日,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杀董卓的机会。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急问:"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董卓接刀一看,长有盈尺,锋利无比,果然是一口宝刀。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然后快马加鞭,逃得无影无踪了。 2、陈宫捉放曹 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曹操谋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

三国演义 成语故事

妄自菲薄的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指对自己的能力等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完成。多用于贬义,有褒义。 智取陈仓的故事 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七擒七纵的故事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和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已关公喝酒--不怕脸红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与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有关的成语 听说关注了淮报教育后,孩子都变成学霸了没关注的还等什么... 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舌战群儒:诸葛亮为联盟孙权抵抗曹操的过程中遭到东吴诸谋士的责难,最后都被诸葛亮一一反驳,哑口无言。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单刀赴会: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出自《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负重致远: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遥远的目的地。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出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统曰:“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力,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出言不逊:说话粗暴无礼。出自《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出自《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嘉言曰:‘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出自《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 车载斗量: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出自《三国志·吴志·孙权传》:“遣都尉赵咨使魏。”裴松之注引《吴书》:“如臣之比,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老牛舐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如嚼鸡肋: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或少有实惠。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更多学习资料请关注公众号:ABC微课堂 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的一种方法。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出自《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今东方皆已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三国演义成语故事 妄自菲薄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复兴汉室,他竭尽全力筹划北伐曹魏,刘禅胸无大志,没有治国才能,诸葛亮深表忧虑,出征前夕写《前出师表》,要他教育好百官不忘先帝恩情,应该发愤图强,不能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国,领精兵三十万奔陈仓道口而来。陈仓口守将郝昭有勇有谋,更得大将王双相助,诸葛亮造云梯,制冲车,填城壕,掘地道,强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办法几乎都用上了,陈仓口还是久攻不下。诸葛亮郁闷至极,一时无措,无奈问计姜维。姜维仔细分析了陈仓城池坚固,兼守将郝昭坚持防御战,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双相助,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于是建议诸葛亮暂停攻城,派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关隘要道防止敌方从街亭进攻,自己派人献书诈降魏国大都督曹真,暗里袭击曹军大本营祁山。曹真中计,损失兵折将,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陈仓口指日可待。 七擒七纵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 本文是关于好词好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典故及解释 1、先生晦迹卧山林,三顾那逢圣主寻。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 2、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3、伏弩齐飞万点星,木门道上射雄兵。至今剑阁行人过,犹说军师旧日名。 4、谷口风狂烈焰飘,何期骤雨降青霄。武侯妙计如能就,安得山河属晋朝! 5、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6、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7、倾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8、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9、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10、一身是胆(赵云):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1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12、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13、孔明妙算胜孙庞,耿若长星照一方。进退行兵神莫测,陈仓道口斩王双。 14、长星昨夜坠前营,讣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着勋名。 15、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16、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17、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18、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指精通音乐戏曲的人。 19、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全)

《三国演义》常用成语汇总 1、如饮醇醪(chún láo):形容一个人气量广阔,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对程普的谅解,形容周瑜心胸宽广。 2、髀(bì)肉复生: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同“髀肉重生”。 3、如嚼( jiáo)鸡肋( lèi):鸡肋:鸡的肋骨。比喻对事情的兴趣不大。 4、老牛舐(shì)犊(dú):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5、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6、偃(yǎn)旗息鼓: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7、出言不逊(xùn):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8、妄自菲薄(wàng zì fěi bó):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9、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0、智取陈仓: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11、得陇(lǒng)望蜀:陇,指甘肃南部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现在一般用此比喻得寸进尺、贪得无厌。 12、大器晚成: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13、负重致远:“负”是背着;“致”是送到。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比喻能肩挑重任。 14、后患无穷: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15、桃园结义:是桃园三结义的引申,意思仍是指有共同志向的人结拜为弟兄。 16、三顾茅庐: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17、初出茅庐: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18、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9、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20、才占八斗: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21、七步之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22、超群绝伦:超:超过;超群:超出众人;绝:没有;伦:同辈。即同辈中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23、一身是胆:攻取汉中时,赵云偃旗息鼓大败曹操,得到刘备赞扬,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形容胆量极大。 24、巢(cháo)毁卵破:指家已被毁了,那还有个人的安危可谈!也有“倾巢之下,安有完卵”之说。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25、势如破竹: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6、车载(zà)斗量( liáng):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7、兵贵神速: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8、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 29、舌战群儒(rú):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30、如鱼得水: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31、步步为营: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32、欲擒故纵: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33、刮骨疗毒:就是将深入骨头的毒液用刀刮除,达到治疗的目的。 3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35、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

三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其典故 精品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及其典故 一、成语来源及释义 1.望梅止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桃园结义:不是成语。 3.一手包办: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四十三回:“你一手包揽,我只崝我的头钱。” 4.一举两得:《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5.一亲芳泽:三国?魏?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6.七步成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7.三顾茅庐: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8.下笔成章: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9.不由分说:元?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10.不知所云: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1.不容偏废: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12.乘虚而入:宋?张君房《去笈七签》卷一二0:“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13.人生如寄: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14.仰人鼻息:《后汉书?袁绍传》:“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15.伯仲之间:三国?魏?曹丕《曲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16.位极人臣:《三国志?吴书?孙林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六十:“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17.偃旗息鼓:《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18.出言不逊:《三国志?魏书?张郃传》:“郃快军败,出言不逊。” 19.初出茅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20.刮目相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1.名不虚传:《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宋?华岳《白面渡》:“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 22.同符合契:《三国志?吴志?孙策传》注:“张纭曰:‘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策曰:‘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北周?庾信齐王进赤雀表》:“赤雀衔书,止於酆户, 周之受命,兴乎此祥。即事所观,同符合契。” 23.吴下阿蒙:《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 24.敝帚千金:汉?刘珍《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25.才高八斗:《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26.手不释卷:《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27.指日可待: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马渡江,正位金陵,用贤任能,中兴指日可待。” 28.探囊取物:《新五代史?南唐世家》:“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29.旦夕之危:《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30.明眸善睐:三国魏?曹植《洛神赋》:“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31.月明星稀: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32.土崩鱼烂: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若乃距阳平,据石门,摅八陈之列,骋奔牛之权,焉有土崩鱼烂哉。” 33.妄自菲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34.孑然一生:《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宋?《清波杂志》:“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35.对酒当歌:汉?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36.屈指可数: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诗:“自期殒命在春序,屈指数日怜婴孩。”宋?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唐安公美政颂》:“今文儒之盛,其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非皆不能,盖忽不为尔。” 37.呼风唤雨:宋?孙觌《罨溪行》:“罨画溪头乌鸟乐,呼风唤雨不能休。” 38.品头论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画脚,品头论足。” 39.回肠荡气: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40.三顾茅庐: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41.舌战群雄:目前还不是成语。 42.羽扇纶巾: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三国演义有关吕布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三国演义有关吕布的成语故事的典故 汉宁太守张鲁命马超攻葭萌关。刘备得知,忙找军师诸葛亮商义,军师说:"马超英勇无比,若要除他,只有张飞和赵云二人!"但赵云在外,只有张飞在此。张飞见马超攻关,大叫着请战。诸葛亮假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来侵犯,唯有云长才能得胜。"张飞闻言不高兴,历述自己以前的战绩后说:"我若不胜马超,甘愿军令处罚。"诸葛亮 这才答应。让刘备亲自带兵,命张飞为先锋。刘备领兵来到关上,马 超三番五次叫阵。张飞屡欲下关迎战,均被刘备阻拦。后来,刘备见 马超人马疲乏,令张飞下关克敌。张飞、马超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败。这时天色已晚,刘备劝张飞回关,明日再战。张飞却大叫:"多点 火把,安排夜战,不胜马超,誓不回关!"马超也发誓:"不胜张飞,誓 不回寨!"二人各换一匹马,开始了挑灯夜战。又战二十回合,马超见 不能取胜张飞,佯装败走。此时,诸葛亮赶到,略施小计,使马超陷 于困境,然后投降。 三姓家奴 吕布本身姓吕,父亲早逝,认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待他不薄,倚为股肱。不过,吕布见利忘义,寡情负恩。董卓用了一匹日行 千里的赤兔马,一千两黄金,数十颗明珠,一条玉带,便令吕布动了心,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降董卓,拜为义父。天下第一好汉卖身 投靠,使奸贼董卓如虎添翼,更加飞扬跋扈起来。 为诛灭董卓,司徒王允抓住这对父子同样好色的特点,设下连环计,将歌伎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两人陷入争夺美女的圈套。“风仪亭”一折,父子的矛盾加深了。董卓无情,竟向吕布掷戟。而这个吕布,为了一名歌伎,也不惜与义父反目,杀了董卓,夺回貂蝉。这便是“三姓家奴”的真面目。 《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 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书中,吕布多次被骂为“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