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类风湿因子与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假阳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类风湿因子与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假阳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类风湿因子与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假阳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类风湿因子与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假阳性关系的实验研究

风湿免疫科题

试卷911--网上考试 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判断题(共34题,共8.4分) 1.以泪腺、唾液腺病变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干燥综合征。( ) 2.皮肤、肌肉病变是诊断皮肌炎不可缺少的依据。( ) 3.系统性红斑性狼疮有CH50、C3下降,示SLE有活动性。( ) 4.ANA阳性,就可诊断为红斑性狼疮。( ) 5.结缔组织的疾病,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 6.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HLA-B27(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率高达90%以上。( ) 7.慢性多关节炎和寡关节炎,如为对称性,则多为类风湿关节炎、SLE、成人Still病等炎性关节炎。( ) 8.慢性多关节炎和寡关节炎,如为非对称性,多为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或晶体性关节炎。( ) 9.类风湿因子是针对IgGFc段上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也是一种自身抗体。( ) 10.长期、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20%可合并继发性淀粉样变,累及肾者可表现肾病综合征,终致慢性肾衰竭。( ) 11.类风湿关节炎所造成的关节痛的性质是对称、持续、但时轻时重。( )

12.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 13.SLE患者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增高,雄性激素降低,以及泌乳素水平增高可能对SLE的病情有很大的影响。( ) 14.抗ds-DNA抗体阳性是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判断活动性有参考价值的标记性抗体。( ) 15.DLE的好发部位是两颊及鼻背。( ) 16.SLE最常见的心脏损害为心肌炎。( ) 17.SLE致死的常见原因是肾脏损害和感染。( ) 18.关节疼痛的SLE患者常见的症状。( ) 19.DLE慢性角化明显的损害晚期可继发黑色素瘤。( ) 20.日光照射可使红斑狼疮的症状减轻。( ) 21.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是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 ) 22.过敏性紫癜不属于结缔组织病。( ) 23.系统性红斑狼疮多见于中青年男性。( ) 24.DLE样皮损可出现在SLE患者。( ) 25.SCLE狼疮带试验阳性通常出现于非曝光处正常外观皮肤。( ) 26.SCLE较常见的全身症状为关节痛。( ) 27.我国皮肌炎患者最常见的合并肿瘤为鼻咽癌。( ) 28.SLE患者若出现贫血,通常考虑缺铁性贫血。( )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0—1997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7010—1997 前言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传染,不但终年散发,同时还常出现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性流行,从而危害人民健康。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传染病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巫善明、骆成榆、蒋伟伦。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甲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甲肝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 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 诊断标准 3.1 急性肝炎 3.1.1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3.1.1.1 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3.1.1.2 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3.1.1.3 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3.1.1.4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3.1.1.5 HAV标志检测: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详见附录A)。 疑似病例:3.1.1.2+3.1.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1.5。 3.1.2 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且血清胆红素大于17μmO1/L,尿胆红素阳性,或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确诊。 3.2 淤胆型肝炎 3.2.1 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 3.2.2 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等明显增高,ALT中度增高。 3.2.3 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 3.2.4 HAV标志检测:同3.1.1.5。 3.2.5 肝脏病理学特点:详见附录B。 疑似病例:3.2.1+3.2.2+3.2.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4或3.2.4加3.2.5。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为Ha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寄生于肝脏上的病毒,首先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 编辑摘要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概述 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无囊膜。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 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应用免

抗精子抗体IgA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产品技术要求yuande

抗精子抗体IgA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适用范围:用于体外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抗精子抗体IgA。 1.1 产品规格 试剂盒规格为48人份/盒、96人份/盒。 1.2 主要组成成分 表1 抗精子抗体IgA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主要组成成分 a) 酶结合物 以含3%牛血清白蛋白的磷酸盐缓冲液(PH7.4)配制的联接HRP的抗人IgA单克隆抗体,其中含0.2%ProClin300做为防腐剂。 b) 对照品 对照品以1%牛血清白蛋白的0.9%Nacl为稀释液,其中含0.2%ProClin300做为防腐剂,阴性对照是用混合正常人血清配制的,阳性对照是用检测抗精子抗体IgA阳性的血清配制的。 c) 发光液

发光液A主要成份为鲁米诺,发光液B主要成份为过氧化脲,两者均以pH8.6的Tris-HCl缓冲液配制。 d) 包被微孔板 包被有人精子抗原的白色聚苯乙烯微孔板,用铝箔袋真空包装。 e) 洗涤剂 使用500ml的蒸馏水溶解后为0.02mol/L磷酸盐缓冲液,含0.5‰吐温。 f) 样本稀释液 含1%牛血清白蛋白的0.9%Nacl,0.1%ProClin300做为防腐剂。 g) 盖板膜 h) 试剂盒参数IC卡 不同批号试剂盒中的相同组分不能互换。 2.1 外观 a)液体组分应澄清,无沉淀或絮状物,实际装量应不小于标示装量; b)冻干组分呈白色或淡黄色疏松体,加水后应在3分钟内完全溶解; c)所有组分均无包装破损。 2.2 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的相对发光强度比 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的相对发光强度比大于3.5。 2.3 阴性参考品符合率 10份不同阴性参考品检测结果不得出现阳性。 2.4 阳性参考品符合率 5份不同阳性参考品检测结果不得出现阴性,其中1份为强阳性。 2.5 重复性

丙肝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丙肝病毒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检验科:郭洪晨 一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抗-HCV) 抗-HCV是丙肝病毒感染筛查和诊断较为常用的检测指标,目前多抗原(HCV Core 、NS3 、NS4和NS5抗原)包被的检测试剂(第3代抗-HCV)平均“窗口期”是70天,也就是说人体感染丙肝病毒大约70天以后产生的抗体滴度才能达到试剂检测最低限,70天之前要么没有产生抗体,要么抗体滴度过低不足以被检出,窗口期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 抗-HCV不是保护性抗体,不能中和或清除丙肝病毒,对人体亦没有保护作用,该抗体阳性只是提示感染了丙肝病毒。丙肝病毒感染者即便自愈或治疗后抗HCV也不一定阴转,仍可持续阳性多年甚至终生。 注意:《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中明确指出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出现抗-HCV 假阳性;血液透析和免疫功能缺陷或合并HIV 感染者可出现抗-HCV 假阴性,这些患者和可能处于窗口期的急性丙肝患者加测HCV- RNA有助于确诊。 二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 cAg) 丙肝核心抗原检测“窗口期”大约是14天, 与HCV- R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是间接反应体内病毒载量和复制程度的指标,阳性代表体内存在丙肝病毒,有一定的传染性。 丙肝核心抗原检测适用于丙型肝炎抗HCV血清阳转前“窗口期”感染者及免疫受损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群体如HIV感染者、长期透析的肾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或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的丙肝感染者的筛查。 三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 HCV- RNA是反应丙肝病毒载量和复制情况的直接指标,检测“窗口期”一般是7-11天。 HCV-RNA 定量检测适用于HCV 现症感染的确认、抗病毒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分析,以及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及治疗结束后的应答评估。 注意:HCV-RNA是单股正链RNA,本身不稳定;自然界中到处存在大量的RNA酶,加之RNA又不耐高温,所以容易降解,易出现假阴性,不能仅凭一次阴性结果就排除诊断,至少需要在不同时间连续检测两次,结果都阴性才能排除丙肝病毒现症感染。

基训练习题集-7风湿免疫科

第七章风湿免疫科 一、名词解释 1、抗核抗体:是一组针对核内多种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是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试验。 2、类风湿因子:是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c片断上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3、类风湿结节:在20%~7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皮下、几件或骨膜上出现结节,也可见于肺、胸膜、心肌等内脏深层,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外表现,提示关节炎活动。 4、抗磷脂抗体:指与体内不同磷脂成分发生反应的抗体。 5、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主要表现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等。 6、抗CCP抗体: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7、抗ENA抗体:为抗可提取的核糖核蛋白抗体。 8、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是指与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胞浆中溶酶体酶发生反应的抗体,分为胞浆型(cANCA)和核周型(pANCA)。与血管炎的发病有关。 9、光过敏:暴露于日光或紫外光源下,可见面部蝶状红斑加重或出现新的皮肤损害,甚至可使全身病情加重。 10、皮肤狼疮带试验:皮肤表皮、真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积。 11、赖特综合征:以关节炎、结膜炎、尿道炎为特征的感染反应性关节炎。 12、笔帽征:是银屑病关节炎的典型X光改变,近断指骨变尖,末节指骨近端增生变宽。 13、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有脊柱关节病的某些临床特点,又不能分类为某种明确的脊柱关节病的临床状态。 14、干燥综合征:是一组侵犯外分泌腺,特别是唾液腺、泪腺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5、Gottron征:四肢关节伸侧面可见红斑性鳞屑性皮疹,常见于皮肌炎。 16、CREST综合征:是系统性硬化症的一个亚型,主要表现为钙盐沉积、雷诺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指(趾)硬化及毛细血管扩张。 17、雷诺现象:指患者在寒冷或紧张刺激后,肢端小动脉间歇性痉挛引起的周围血管病变,表现为肢端阵发性发白、发绀、发红,伴局部发冷、感觉异常和疼痛的临床表现。 18、Heberden结节:远端指间关节骨肥大,发生于骨关节炎。 19、Bouchard结节:近端指间关节骨肥大,发生于骨关节炎。 20、Felty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并有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脾肿大的综合征。 21、RS3PE:又称血清阴性滑膜炎综合征,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殊类型,多见于老年男性,多累及腕、屈肌腱鞘和手的小关节,起病突然,呈对称性分布,伴手背明显的可凹性水肿。类风湿因子一般为阴性,对小剂量激素反应良好。对非甾体抗炎药不敏感。 22、系统性血管炎:是一组原发性、异质性的以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或坏死为基本病变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病,可引起相应的组织器官炎症、缺血、坏死或栓塞。 23、间歇性跛行:因下肢动脉痉挛或狭窄、缺血引起该侧下肢行走时无力、发麻、酸痛,行走至一段距离后被迫停下休息,待肢体血供恢复后才可重新行走。 24、白塞病:是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色素膜炎及皮肤脓疱疹为临床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病。 25、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类似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和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但又不能满足其中任何一种诊断,且伴血清高滴度抗RNP抗体诊断MCTD。 26、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结缔组织病早期仅有较少症状,如雷诺现象、关节痛、肌痛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传染,不但终年散发,同时还常出现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性流行,从而危害人民健康。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1、诊断依据 1.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2周~7周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1.2.临床表现 1.2.1.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1.2.2.有巩膜、皮肤黄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 1.3.实验室检查 1.3.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升高。 1.3. 2.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1.3.3.血清学检测:抗-HAV IgM阳性或抗-HAV 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 2、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和

诊断。因为甲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极其相似,确诊依赖于特异性的血清学检查。 3.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分为急性无黄疸型和急性黄疸型。 3.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3.1.1流行病学:发病前2周~7周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或当地出现甲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或有甲型肝炎流行区旅行史。 3.1.2.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或者腹胀、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3.1.3.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3.1.4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血清总胆红素(TBIL)大于正常上限数值一倍以上和(或)尿胆红素阳性。 3.1.5HAV标志检测:血清抗HAV-IgM阳性或抗HAV-IgG 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 疑似病例:3.1.2+3.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5。 3.1.2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且血清胆红素大于17μmO1/L,尿胆红素阳性,或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确诊。 3.2淤胆型肝炎

ELISA实验中本底及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ELISA实验中本底及假阳性产生的原因分析? 1. 基因工程抗原与合成肽抗原的区别 1.1 基因工程抗原是抗原基因在质粒载体中原核或真核表达的蛋白质抗原,多以大肠杆菌或酵母菌为表达系统。该类抗原与合成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a.分子量大。合成肽采用化学方法制备,由于工艺的局限,合成数量有限,只能达到数百个氨基酸;而利用基因工程制备的抗原,分子量更大。 b.稳定性好。包被的抗原的稳定性可使试剂盒的效期得到保证,早期以合成肽为包被抗原的试剂盒效期只有3-4 个月,采用基因工程抗原后效期大大延长了。 c.基因工程抗原将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基因融合表达,表达产物包含更多的抗原决定簇,可提高试剂盒的灵敏度,提高检出率。 d.纯化难度大。基因工程抗原的纯化技术难度较大。 1.2 合成多肽抗原是根据蛋白质抗原分子的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的多肽片段。合成肽抗原有以下特点: a.分子量太小 b.一般只含有一个抗原决定簇 c.纯度高 d.稳定性差 由于基因工程抗原较于合成肽抗原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ELISA 诊断试剂经历了从合成肽向基因工程抗原的过渡。就HCV ELISA 试剂盒来讲,第一代产品为合成肽抗原,主要是HCV 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肽片段;第二代产品包被的抗原既有基因工程抗原又有合成肽,只是当时的基因工程抗原不全,仅包括了HCV 的核心区片段;第三代产品基本上采用了基因工程抗原,而且这些抗原包括更多、更稳定、纯度更高的HCV 特异性抗原。第三代试剂的敏感度大大提高了。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往往以反应本底的好坏来衡量ELISA 反应试剂盒,因此有些厂家为了保持较好的本底采用了单片段基因工程抗原及合成肽包被,该类试剂盒的流行病学敏感度不够,稳定性也成问题。值得欣慰的是也有厂家坚持试剂盒高的流行病学敏感度,科学得对待反应结果。2.假阳性本底产生的原因 2. 1 抗原因素 2.1. 1 融合蛋白对基因工程抗原特异性的影响。以丙肝诊断试剂盒为例为例,因为包被的基因工程抗原为融合蛋白,包含了来自表达载体的一些序列,因此可以与血清中抗大肠杆菌的因子发生反应而产生了可疑标本。 2.1.2 错误排序的影响。合成肽在制备过程中,如果某些肽序列错误,会导致合成肽特异性改变而产生假阳性。另外,在构建基因工程表达载体时引入的HCV 核苷酸发生相位改变或点突变也会对抗原的特异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但由于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由工艺原因造成的抗原特异性降低会逐渐被克服。 2.2. 3 抗原纯度对特异性的影响。以HCV 抗原为例,利用大肠杆菌大规模表达后需经破碎细胞、盐析、粒子交换柱等分离纯化步骤才能最后的到一定纯度的HCV 抗原。目前的工艺还不能做到抗原纯度为100%,因此抗原中还混有大肠杆菌的其它杂蛋白,受过大肠杆菌感染的人,血清中的抗大肠杆菌抗体可和这些杂蛋白产生反应而引起假阳性。 2.2 人血清中的正常IgG

医师三基考试题(附全部答案)(81)

姓名:科室:得分: 一、单选题1、哪项不属于继发型肺结核 A. 浸润性肺结核 B. 菌阴肺结核 C. 结核球 D. 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E. 干酪样肺炎 2、脑卒中病人主要表现的病理步态特点是 A. 偏瘫步态 B. 共济失调步态 C. 剪刀步态 D. 前冲步态 E. 疼痛步态 3、肺结核的诊断程序不包括 A. 可疑症状病人的筛选 B. 是否为进展性 C. 是否为肺结核 D. 是否排菌 E. 是否耐药以及明确初、复治 4、下述哪项所致心排血量减少,不宜用血管扩张药治疗 A. 心包积液 B. 室间隔缺损 C. 二尖瓣关闭不全 D. 高血压性心脏病 E. 充血性心脏病 5、肺结核大咯血时,应采取的体位是 A. 患侧卧位 B. 健侧卧位 C. 坐位

D. 俯卧位 E. 仰卧位 6、下列哪项生活方式或生活环境不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A. 长期卧床 B. 酗酒 C. 体力活动过少 D. 充足日照 E. 吸烟 7、主要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降糖药物是 A. 磺脲类 B. 双胍类 C.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D. 胰岛素增敏剂 E. 硫脲类 8、下列哪项不属于心血管病预防的健康咨询内容 A. 避免长时间阳光照射 B. 预防和控制高血糖 C. 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D. 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E. 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9、母乳喂养的优点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含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在胃内的凝块小 B. 脂肪颗粒小,且富有解脂酶 C. 含较多的消化酶,有利于消化 D. 含钙磷比牛乳高,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E. 含铁与牛乳相同,但吸收率高 10、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药物治疗,不包括 A. 生长抑素 B. 奥曲肽 C. PPI

甲型肝炎抗原

甲型肝炎抗原 文章目录*一、甲型肝炎抗原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甲型肝炎抗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甲型肝炎抗原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甲型肝炎抗原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甲型肝炎抗原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 甲型肝炎抗原的基本信息 1、定义甲型肝炎抗原是一总能诱发体内产生甲肝抗体的物质。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为一直径为27-32nm 的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圆球形颗粒,无包膜,核心为单链正股RNA。HAV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hepatovirus)或嗜肝RNA病毒属(heparnavirus)。HAV主要通过手-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病毒常在患者血清ALT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血清中特异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就逐渐消失。HAV的实验室诊断可进行抗原检测。 2、专科分类传染病检查 3、检查分类肝功能检查

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空腹 甲型肝炎抗原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阴性。 2、临床意义异常结果: HAVAg存在于病人感染后10-20d的粪便中,一般在发病前1-15d从粪便中排出,临床上不易捕捉到。发病1周时阳性率42.9%,1-2周时为18.3%,半个月后消失。因此,临床上较少用。如果HAVAg阳性,表示病人正在感染甲肝,为急性期早期。 甲型肝炎抗原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 1、检查过程甲型肝炎抗原的测定原理 夹心ELISA法,即包被抗-HAV,加待检血清,再加酶标记抗 -HAV,加底物显色,酶标仪测定OD值。若用硝酸纤维素膜(NC)代替聚苯乙烯板,即NG-EIA法,抗原的检测可得到加强,能检测到 1ng的HAV蛋白,相当于1.5×104病毒颗粒。 试剂 国内有商品化试剂盒供应,内含抗μ链包被的反应板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甲型肝炎病毒--IgM检测ELISA法作业指导书 1.原理 本法是用抗人μ链捕获待测血清中特异性IgM,然后用HAV与特异性—IgM抗体反应,再加酶标记抗M 抗体,最后加底物显色。 2.标本采集 2.1采集前病人准备:受检者应空腹。 2.2标本种类:血清或血浆。 2.3标本要求:采集病人静脉血2ml(可用EDTA抗凝),室温放置不超过4小时,分离血清备用。 3.标本储存:2-8°C保存不应超过1周,-20°C不应超过3个月,-70°C长期保存,应避免反复冻融。 4.标本运输:密封,室温运输。 5.标本拒收标准:污染、标本量不足、严重溶血或脂血标本不宜作此项检测。 6.试剂

6.1 试剂名称: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诊断试剂盒6.2 试剂生产厂家:厦门新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3 包装规格:96Test/Kit 6.4 试剂盒组成: HAV-IgM酶联板1块96孔,,酶标试剂1瓶,阳性对照血清1管,阴性对照血清1管,20*浓缩洗涤液,底物A 1瓶,底物B 1瓶,终止液1瓶,封口膜1张,密封袋1套。 6.5 试剂储存条件及有效期:2-8°C避光保存,有效期6个月。 7.仪器设备 7.1仪器名称:酶标仪 7.2仪器厂家:上海三科 7.3仪器型号:MC—318 8操作步骤 8.1平衡:将试剂盒各组分取出,平衡至室温(18-25°C),微孔板开封后,余者及时以自封袋封存。

8.2配液:浓缩洗涤液配制前充分摇匀(如有晶体应充分溶解),浓缩洗涤液和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按1:19稀释后使用。 8.3编号:将微孔条固定于支架,按序编号每板应 设阴性对照3孔,阳性对照2孔,空白1孔。 8.4加样:分别在相应孔中加入待测样品或阴,阳性对照50微升。 8.5温育(一):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 育20分钟。 8.6洗涤(一):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8.7加酶:除空白孔外,分别在每孔中加入酶标记 抗体100 l,轻拍混匀。 8.10 温育(二):充分混匀,加上封板膜,置37℃温育40分钟。 8.11 洗涤(二):用洗涤液充分洗涤5次,洗涤完扣干(每次应保持30-60秒的浸泡时间)。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细胞内、细胞表面和细胞外抗原的免疫球蛋白。抗细胞内抗原的抗体 包括:1、抗细胞核成分的抗体(抗核抗体)。2、抗细胞浆内成分的抗体(抗中性粒细胞及 其他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等)。3、抗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抗细 胞外抗原的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 ★抗核抗体谱(ANAS (一).抗DNA抗体 又可分为单链和双链DNA抗体: 1. 抗双链DNA( double stranded DNA,ds-DNA抗体):又称为天然DNA抗体,其靶抗原为双 螺旋dNA.对诊断SLE有较高的特异性,30%-90%勺活动期SLE患者此抗体阳性,且抗体滴度的消长与SLE的活动程度相关,随着疾病活动的控制,抗dsDNA抗体滴度可以下降或消失, 可作为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价的指标。抗dsDNA抗体与DNA结合成为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 膜沉积,或抗dsDNA抗体直接作用于肾小球抗原造成SLE患者的肾损害。抗dsDNA抗体阳性 的患者较阴性患者发生肾炎的危险性高12倍。 2. 抗单链DNA( single strand DNA,ss-DNA )抗体:又称为变性DNA抗体,其靶抗原为核搪或脱氧核糖?在SLE患者有较高的检出率(50%-60%),但结果缺乏疾病特异性,在其他风湿病如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药物诱导的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有10%-70%勺检出率?有些正常老年人也存在。 (二) .抗组蛋白抗体:具有H1、H2A H2B H3和H4四个亚单位,常以四聚体形式存在,与DNA构成的复合物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最基本的单位是核小体(nu cleosome).所有组蛋白各 成分均可能成为自身抗体的靶抗原 1.SLE的阳性率约30%-80%并常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 H2A-H2B复合物和抗H1的IgG型抗体为主. 2.药物性狼疮的阳性率达95%以上,但不伴有抗dsDNA抗体阳性,主要以抗H2A-H2B为主. 常见的药物有肼苯达嗪、异烟肼及氯丙嗪. (三).抗非组蛋白抗体: 1.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 ):此类抗蛋白可以溶于盐 水而被提取,故称为可提取性核抗原.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尤为重要,但与疾病的严

甲肝诊断标准

【GB 17010—1997】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 言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 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病。本病主要经粪口传染,不但终年散发,同时还常出现季节性或食物源性的暴发性流行,从而危害人民健康。是我国乙类法定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传染病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巫善明、骆成榆、蒋伟伦。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甲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甲肝的诊断及防治依据。 2诊断原则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予以诊断。 3诊断标准

3.1急性肝炎 3.1.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3.1.1.1流行病学:发病前45天内有吃不洁食物史或饮不洁生水或与甲肝急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 3.1.1.2症状:近1周左右出现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发热、乏力和纳差、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3.1.1.3体征:肝脏肿大,伴有触痛或叩痛。 3.1.1.4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异常。 3.1.1.5HA V标志检测:血清抗HA V-IgM阳性或抗HA V-IgG双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详见附录A)。 疑似病例:3.1.1.2+3.1.1.4。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1.5。 3.1.2急性黄疸型肝炎 凡符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诊断条件,且血清胆红素大于17μmO1/L,尿胆红素阳性,或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疸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黄疸者可确诊。 3.2淤胆型肝炎 3.2.1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自觉症状常较轻。 3.2.2肝功能检查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同时伴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胆固醇等明显增高,ALT中度增高。 3.2.3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

抗核抗体阳性说明什么

抗核抗体阳性说明什么? 全网发布:2012-07-11 23:39 发表者:孙尔维(访问人次:37561) 在临床上,常常遇到一些病人在检查中发现抗核抗体(ANA)阳性,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红斑狼疮,那么ANA阳性到底说明了什么呢? 其实,在我们身体内有一个系统叫免疫系统,这个系统专门产生一些细胞或抗体对抗进犯我们身体的细菌或者病毒,防止机体受到这些微生物的感染。但是,在有些时候,免疫系统也会出错,产生一些针对自己身体内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种类繁多,其中重要的一类即是抗核抗体(ANA)。很多病人以为抗核抗体是单一抗体,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现在,人们把抗体所针对的体内物质称为靶抗原,原先人们将ANA作为一组将人体细胞内各种与细胞核相关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而最近认为靶抗原所分布的区域已不局限于细胞核,还包括细胞浆中的某些核蛋白和核酸等。针对不同的核抗原,身体产生不同的抗核抗体。在体内的抗体中,主要有5类,分别称为IgG, IgM, IgA, IgD和IgE。ANA主要是IgG,也有IgM、IgA和IgD,但是这些抗体并不会针对某一个器官和或某一个特定的种属的动物。 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十余种抗核内不同成分的抗核抗体被相继发现。 ANA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目前理解,ANA包括五大类,每一类又因不同的抗原特性再分为许多亚类,因此总起来称为抗核抗体谱。各种ANA 在不同的自身免疫病中出现不同的组合,由此成为各种疾病的特征性抗体谱。病人检测出不同组合的抗核抗体,对诊断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临床实际检测中,首先检测抗核抗体要有一个初筛实验,确定病人血清ANA是否阳性,再进一步检测各亚类ANA。初筛实验一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间接免疫荧光法是ANA 检测的标准筛查方法。ANA的阳性结果可报:均质型、斑点型、核仁型、着丝点型等等,其不同核型的确定对下一步的检测和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但是这一方法没有间接免疫荧光法完整的含有真核细胞靶抗原。 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ANA最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在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症、系统性硬皮病等也可出现阳性。并且低滴度的ANA可出现在慢性活动性肝炎、结核病、重症肌无力、慢性甲状腺炎等,也可在正常老年人中检出。很多病人拿了检验报告单,不明白各个抗核抗体的核型,但是一般来说,ANA 滴度大于1:80阳性者要高度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相关性越大。 因此,抗核抗体的初筛阳性并不一定说明就是得了狼疮,而是需要通过抗核抗体谱的检测,以及与身体的其它情况一起经过综合判断才能诊断。患者如果发现抗核抗体阳性也不要慌,可以咨询风湿免疫的专科医生,了解这一指标的意义。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有哪些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有哪些 目前临床所指免疫性不孕不育多数指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性免疫性不孕。 免疫性不孕不育是指不孕夫妇性生活正常,男方精液常规及女方生殖道功能均在正常范围,除免疫外无致病因素可寻,占不育夫妇的10%—30%。重庆现代女子医院专家近年来对免疫因素研究认为有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抗透明带抗体(抗HCG抗体对激素有影响而致不孕,此处不归此类),这五种抗体可存在于血清、宫颈黏液及卵泡液等处。重庆现代女子医院专家表示,目前对抗透明带抗体的发病机理还不太清楚,因而,目前临床所指免疫性不孕不育多数指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巢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性免疫性不孕。 不孕不育抗体检测一、抗精子抗体 精子作为一种独特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后引起自身或同种异体的免疫反应,产生抗精子抗体。精子抗原习惯称其为隐蔽性抗原,男性正常情况下除了有血睾屏障阻碍精子抗原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外,精浆中的免疫抑制因子也起一定的生殖保护作用,但当前列腺炎、精囊腺炎、输精管炎或睾丸受腮腺炎病毒感染、受外伤或化学药物的毒害时,都可以破坏血睾屏障的完整性,以及精浆中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时,精子或其可溶性抗原逸出,流入血循环,导致机体产生自身抗体(an·tisperiumantibody,AsAb),造成男性不育。女性生殖道具有酶系统,能降解进入的精子抗原,使其不能到达免疫系统,此种酶系统的缺陷或精浆中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或由于微生物感染引起阴道炎、盆腔炎或经期性交,精子通过女性生殖道破损的黏膜进入血流,可使精子抗原保持完整而刺激同种抗精子抗体或交叉抗体产生,从而干扰了精子的正常运动,造成生育障碍。大约10%~30%原因不明的女性不孕症可能由于AsAb所致。 抗精子抗体对生殖的影响: (1)影响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转送:抗精子抗体与精子表面抗原结合改变精子运动的特征使其原地颤动、制动、凝集,甚至无法通过宫颈黏液,能够到达受精部位的精子寥寥无几,使受精几乎不可能发生。精子结合卵子前,行程长达17cm,是精子自身长度的3000倍,抗精子抗体如果与精子相遇,精子的自身运动就要受到影响,在通过子宫颈时会发生震动,甚至无法通过宫颈黏液,而且精子穿透卵子的能力也大大减弱,影响受孕。 (2)影响精子的获能及顶体反应。 (3)干扰精子穿透卵丘、透明带以及与卵子结合,即使受孕,往往胚胎发育不良,只有胚囊而无胚芽等,乃至流产或不孕。

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测进展

丙肝病毒实验室检测进展 四川省双流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杜慧 摘要1989年Choc等应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得HCV病毒基因克隆,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Hepatitis 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HCV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其主要通过血源传播,此外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如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等。欧美国家多为HCV-Ⅰ型感染,而亚洲国家以Ⅱ型为主,Ⅲ型次之。其传染源主要为急性临床型和无症状的亚临床病人、慢性病人和病毒携带者。人感染HCV后所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力很差,会再次感染,部分病人会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故对HCV进行实验室早检测早治疗非常重要。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进展 实验室检测丙肝病毒的方法主要有抗-HCV抗体检测、HCV抗原检测、HCV-RNA 检测。 (一) 抗-HCV抗体检测 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检测原理:ELISA检测抗-HCV IgG系利用固定在固相载体(如普通酶标板、聚苯乙烯试管及小球、磁性微粒子等)上的HCV重组表达和/或人工合成多肽抗原,捕捉待测样品中的抗-HCV IgG,然后,通过加入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LP等)标记的抗-人IgG检测所捕捉到的特异性抗-HCV IgG。 1989 年美国Ch iron公司首先采用重组HCV C100- 3融合蛋白包被,建立了第一代HCV 抗体检测方法。因其特异性差、灵敏度低很快被第二代抗- HCV 试剂盒替代。第二代抗- HCV 试剂盒于1990年出现,它以HCV 基因组N S3 区的C33C和N S4 区的融合表达抗原(C200)再加上C 区的核心抗原C22- 3作为固相包被进行检测。目前实验室使用的是第三代HCV 试剂盒,在第二代的基础上, 又加入来自N S5 区的重组表达抗原,由于重组了病毒基因组的结构区和非结构区的多个编码抗原,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缩短了检测 的“窗口期”,但是在使用中也要重视以下问题: 1.1样本应避免出现溶血:血红蛋白中含有血红素基团,其有类似过氧化物的活性, 会干扰以HRP为标记酶的EL IS A法底物显色反应,引起OD 值的升高,从而可导致接近临界值的标本出现假阳性[1]。 1.2 要注意试剂盒的选取:EL IS A检测抗- HCV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反应, 产生的假阳性较多。有文献报到对五家国产EIA试剂盒进行评价,其抗干扰能力良莠各半,参差不齐,假阳性率从0.37%~12.68 %不等。产生假阳性的原因有以下方面:1.2.1 高IgG血症:目前国内外的抗-HCV EIA试剂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检测原理,间接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血清中所含的高浓度的非特异性IgG对聚苯乙烯有较强的吸附力,非特异性IgG可吸附到固相载体上或包被的抗原上造成假阳性;1.2.2 类风湿因子的干扰: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或血浆中的类风湿因子为巨球蛋白IgM,可非特异性地吸附到固相载体

抗核抗体阳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

抗核抗体阳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思路 1.抗核抗体阳性提示患者结缔组织病的可能,但仍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各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标准. 2.结缔组织病的易感人群一般为中青年女性,老年患者的自身抗体的滴度会升高,但一般为低水平. 3.抗核抗体为一大类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阳性进一步分型为针对多种核抗原成份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根据间接免疫荧光的荧光模型(抗原底物为HEP-2和肝片)可区分不同的荧光核型,不同核型也有鉴别意义,如SLE多为均质型.MCTD多为颗粒型 4.不同的结缔组织病可出现特征性抗体:如SLE相关的自身抗体有sm 抗体,ds-DNA 抗体, 皮肌炎相关的JO-1抗体, MCTD相关的u1RNP 抗体等等, 5.先了解不同结缔组织病的自身抗体谱,进一步结合临床表现的诊断价值更大. 我们先看看ANA检测的方法和原理,或许这样能使我们明白其中的奥妙。

临床上常用的ANA筛选实验是间接免疫荧光抗核抗体检测(IFANA)。基本原理是患者血清存在的ANA(第一抗体)能与相应细胞核(浆)抗原成分结合,用荧光标记的抗人球蛋白抗体(第二抗体)复染,经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即能反映ANA存在,而且通过对患者血清做一定稀释后的检测还可以对抗体含量做半定量(滴度)测定。 一般超过95%正常人群ANA水平的数值定义为ANA阳性,对大多数实验室而言,通常认为IFANA滴度>1:80为阳性。 ANA阳性可见于多种临床情况,除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还可见于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肿瘤以及少数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但在正常人种通常IFANA滴度较低。 ANA阳性的意义需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ANA阳性并不能确立某种临床诊断,反之,ANA阴性也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病。 通常,大多数ANA滴度的高低并非与疾病的活动性平行,所以抗核抗体滴度高未必提示疾病活动,也不一定是治疗的指征。 ANA筛选试验对于SLE是诊断无特异性,正常人中32%在1:40血清稀释可呈阳性,13%在1:80筛选时呈阳性。且假阳性对年龄增长

第七章风湿疫科

第七章风湿免疫科 (总分133,考试时间600分钟) 一、名词解释 1. 抗核抗体 2. 类风湿因子 3. 类风湿结节 4. 抗磷脂抗体 5.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6. 抗CCP抗体 7. 抗ENA抗体 8.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 9. 光过敏 10. 皮肤狼疮带试验 11. 赖特综合征 12. 笔帽征 13. 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14. 干燥综合征 15. Gottron征 16. CREST综合征 17. 雷诺现象 18. Heberden结节 19. Bouchard结节

20. Felty综合征 21. RS3PE 22. 系统性血管炎 23. 间歇性跛行 24. 白塞病 25. 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 26.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 二、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自身免疫异常是结缔组织病的发病基础 B. 血管炎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是该病的病理基础 C. 病变累及多系统,临床个体差异大 D. 均需糖皮质激素治疗 E. 疗效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有关 2. 下列关于风湿病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系统性血管炎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B. RA不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C. 风湿热与RA均属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D. AS与RA属同一类别 E. 银屑病关节炎与HLAB27无关,与AS不属同类 3. 下列发病因素中,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无明显关系的是:() A. 遗传因素 B. 感染因素 C. 性激素 D. 心理、神经、免疫效应 E. 气候与季节 4. 下列有关MHC分子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与自身抗原结合,在胸腺进行T细胞选择 B. 与异体抗原结合,提呈给成熟T细胞,引起免疫反应 C. 决定抗原的免疫表型,使不同个体生成相同的免疫反应 D. 刺激自身(auto)和同种异体(allo)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E. 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明显有关 5. 下列对于抗核抗体(ANA)的描述,错误的是:()

抗精子抗体对不孕不育和流产患者的影响

文章编号:1007-4287(2007)10-1370-02 抗精子抗体对不孕不育和流产患者的影响 杨冬梅1,赵丽红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检验中心,北京100026) 摘要:目的为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在不孕不育流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快速抗精子抗体ELISA试剂盒检测不孕不育流产患者AsAb。结果在不孕不育患者中As Ab阳性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其中,原发不孕不育患者中男性阳性率为12.59%(34/270),女性检出率29.62%(32/108);继发不育患者中男性阳性率为21.42%(3/14),女性检出率37.5%(6/16);多次流产患者中,男性检出率18.51%(5/27),女性为31.25%(5/16)。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sAb检测对不孕不育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不孕不育;抗精子抗体;免疫性 中图分类号:R711.6文献标识码:A Effect of Ant-i sperm Antibodies on Infertile Sterile and M iscarriage Patients YANG Dong-mei,Z HAO Li-hong1(Laboratory o f Beijing Obstetrical and Gynecological Hospital,Capita l University o 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100026,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i sperm antibodies(AsAb)on infertile sterile and miscarriage patient. Methods We examine infertile sterile and miscarriage patient.s AsAb with the method of fast ant-i sperm an tibody ELISA reagent box.Results Women AsAb.s posi tive rate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men among infertile sterile patient.M en AsAb.s positive rate i s 12.59%(34/270),and women.s is29.62%(32/108)among primary infertile sterile patients,and men.s is21.42%(3/14),while women.s is37.5%(6/16)among secondary infertile sterile patients.Among the patients who have aborted more than one time,men As Ab.s positive rate is19.51%(5/27),and women.s is31.25%(5/16).Compared with contrasting groups,there are signif-i cance differences(P<0.05).C onclusion It is significant to infertile sterile diagnosis to examine AsAb. Key words:infertile sterile;AsAb;i mmuni ty (Chin J Lab Diagn,2007,11:1370) 受精是生育过程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免疫性因素影响精卵结合是导致不孕不育的重要方面,抗精子抗体是最常见的免疫因素之一,在男性中,AsAb属于自身抗体,它通过影响精液的质量而降低生育能力。在女性中,AsAb属于异体抗体,是女性免疫不孕的重要原因,为了探讨AsAb在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我们对441例不孕不育流产患者进行相关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1对象2005年11月-2006年11月北京妇产医院不孕门诊就诊病人441例,年龄24-40岁,婚两年以上不孕病史,近两年未采取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妇科检查正常,丈夫精液正常,对照组为我院产科门诊正常孕检妇女及其配偶。112方法 112.1仪器美国宝特酶标仪 112.2试剂美国Biotrin公司生产的快速抗精抗体ELIS A 试剂盒 112.3方法研究组与对照组均采用清晨空腹静脉血,及时分离血清,-20e冰箱保存,具体操作步骤参照盒内说明进行。 112.4统计处理测定结果采用V2检验。 2结果 表1不孕不育流产患者AsAb测定结果组别 n 男女 阳性数 男女 阳性率(%) 男女 原发不孕270108343212.5929.62 继发不孕14163621.4237.50 多次流产27165518.5131.25 对照组505021 4.0 2.0与女性对照组比较P<0.05,与男性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不孕不育是当前生殖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我国已婚妇女中约有10%-15%不能生育,而相当一部分与免疫因素有关,AsAb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感染、外伤或男方精浆中免疫抑制因子减少,产生的AsAb可活化巨噬细胞破坏配子胚胎而引起不孕及早期流产[1]。AsAb可与精子粘合后活化补体和抗体信赖性细胞毒活性,加重局部炎症,使输精管堵塞加重,我们检测的男性不育患者As Ab阳性率平均约有12. 29%,与王苏梅[2]报告的AsAb致不育占不育患者的10%-30%结果一致。提示精液液化时间长的患者有必要检测AsAb。 AsAb对女性而言,在正常情况下,精浆中存在的免疫抑制物可以抑制对其配偶精子抗原的免疫应答而使女方形成 ) 1370 )Chin J Lab Diagn,October,2007,Vol11,No.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