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腹血糖高会出现黎明现象吗

空腹血糖高会出现黎明现象吗

空腹血糖高会出现黎明现象吗

空腹血糖高会出现黎明现象吗

空腹血糖高会出现黎明现象吗

空腹血糖高会出现黎明现象的,因为睡前血糖正常,但早上空腹血糖偏高常为这两种情况,黎明现象和苏木杰现象都出现清晨高血糖,但是发生的机制是不同的,因此处理方法也不同。

清晨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

1、夜间血糖控制得很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但在清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很高(凌晨3时至早餐前),称为黎明现象(餐后高血糖)。

主要原因是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皮质醇、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在两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而出现高血糖,若凌晨3时血糖大于6.1毫摩尔/升,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毫摩尔/升,就可断定为黎明现象。2、表现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也就是“低后高”现象,称为苏木杰现象。主要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胰升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患者经常在晨起感觉头痛、恶心,胰岛素用量加大后,早餐前高血糖反而得不到控制。若凌晨3时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同时早餐前空腹血糖大于8毫摩尔/升,就可断定为苏木杰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黎明现象

糖尿病“黎明现象”指的是夜间血糖控制良好,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3:00左右血糖开始升高,持续至上午8:00~9:00.此种清晨血糖升高的机制是由于胰岛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敏感性降低,不能有效对抗午夜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的升糖作用所致。常见的原因是

高血糖

高血糖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一、正常空腹血糖的正常值是 3.89-6.11mmol/L. 正常餐后2h血糖不大于11.1mmol/L.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二、凡空腹血糖不大于7mmol/L.餐后2h血糖不大于11.1mmol/L. 不能视为高血糖, 糖尿病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三、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低血糖早期症状以植物神经尤其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感、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较严重的低血糖常有中枢神经系统缺糖的表现,如意识模糊、精神失常、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昏睡、昏迷等,但要注意的是每个病人的低血糖表现可以不一样,请注意区别。 低于3.9--高于6.2mmoL/L 低于7.8--高于9.0mmoL/L 低于3.9-高于7.8mmol/L 当血糖值高过规定的水平时就会形成高血糖症。它可能历时数日或在几个小时内即能形成。你可能会有高血糖而不自知。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甘油三酯。 临床症状 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病人的多饮、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以少吃为好,但不能少于每日150克主食。但如果糖尿病未缓解,病人的食欲突然降低,此时应注意是否合并感染、酮症及其他并发症。 (1)尿多,皮肤乾燥,脱水

问血糖高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问血糖高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浏览次数:876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0-12-20 17:20 |提问者:guangxiwjzlk 最佳答案 一般情况下,血糖高的原因我们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类:饮食习惯、胰岛素、情绪波动以及睡眠质量。血糖高的原因之一:饮食习惯是引起高血糖的原因。饮食习惯毫无疑问的是造成血糖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糖高或者说高血糖病人在饮食方面,无时无刻都在严格地进行着控制,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饮食稍不恰当,就会成为血糖高的原因。血糖高的原因之二:胰岛素是引起高血糖的原因。显然,胰岛素也是引起血糖高的原因之一。只要略懂糖尿病知识的人都清楚,胰岛素与血糖之间的关系。由于胰岛素具有促进糖原分解的作用,所以一旦胰岛素出现任何问题,那么血糖高也将随即而至了。血糖高的原因之三:情绪波动也是引起高血糖的原因。有人觉得纳闷。难道情绪也是引起血糖高的原因么?确然如此。情绪的异常波动同样是血糖高的原因之一。那么哪种类型的情绪波动会导致血糖高呢?通常情况下,焦燥易怒这类过于激动的情绪,最容易导致血糖升高。血糖高的原因之四:睡眠不足同样是引起高血糖的原因。权威糖尿病治疗机构研究表明,血糖高的原因还有一种,那就是由于睡眠不足而引起的高血糖。倘若一个糖尿病患者连续几日睡眠质量不好,或者睡眠不足的话,就很容易引起血糖高或者说血糖不稳定的情况发生。所以说,睡眠质量与血糖高的原因也是密不可分的。 血糖高有什么症状 造成高血糖发生原因: 1.胰岛素的用量不足。 2.未遵照医疗食谱,热量摄取太多。 3.生病发炎感染。 4.糖尿病的初症,病人常不自知。 5自行停止使用降血糖药、或药量不足。 6.不当饮食、或吃得太多。 7.其他疾病,如重感冒、中风、有伤口或感染等。 8.情绪压力。 9.不知道有糖尿病未治疗,或知道有糖尿病却未适当的治疗 二、高血糖的症状: 1.尿多,皮肤乾燥,脱水。 2.极度口渴。 3.恶心,呕吐,腹部不适。 4.厌食,体重减轻,虚弱无力。 5.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

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与黎明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与黎明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郭振红;许杰;王靖宇;韩菲;张祎;杨笑云;杨少华;常柏;杨菊红 【期刊名称】《中华内科杂志》 【年(卷),期】2016(055)001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发生率与肥胖有无相关性.方法筛选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98例,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体重正常组:BMI 18.5 ~23.9 kg/m2(30例);超重组:BMI 24.0~27.9 kg/m2(33例);肥胖组:BMI≥28.0 kg/m2(35例).3组患者均行连续72h动态血糖监测及空腹胰岛素、C肽等测定.比较不同BMI患者黎明现象发生率,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随BMI的增加,黎明现象发生率亦逐渐增加,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分别为33.3%、78.8%、88.6%(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黎明现象与BMI(r =0.424,P<0.05)、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r=0.781,P<0.05)、腰围(r=0.394,P<0.05)、空腹C肽(r=0.254,P<0.05)、TG(r =0.220,P <0.05)呈正相关;与病程(r=-0.278,P=0.006)、HDL-C(r=-0.268,P=0.008)呈负相关;但与年龄(r=-0.125)、LDL-C(r=0.040)、糖化血红蛋白(r=0.126)、TC (r=0.051)及空腹血糖(r=0.168)相关性不显著(P值均>0.05).结论黎明现象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高血糖的常见原因之一,随着BMI的增加,黎明现象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其发生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dawn phenomenon and obes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thod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in 98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dmitted to

高血糖(糖尿病)的病理分析和组方

高血糖(糖尿病)的病理分析和组方 【西医诊断】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 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 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 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 糖水平的升高。 高血糖,英文名称(hyperglycemia),就诊科室:内分泌科。多发群体,糖尿病患者。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 【病因】目前认为高血糖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种机制有关: 1.胰腺β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过多。 2.外周组织包括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存在胰岛素抵抗。 3.肠道吸收、肠道菌群和肠道影响血糖控制激素,导致其异常。 4.肾脏过度地回吸收糖。 5.神经系统对糖代谢的调节异常。 【临床表现】血糖升高,尿糖增多,可引发渗透性利尿,从而引起多尿的症状;血糖 升高、大量水分丢失,血渗透压也会相应升高,高血渗可刺激下丘脑的口渴中枢,从 而引起口渴、多饮的症状;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的缺乏,导致体内葡萄糖不能被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从而引起乏力、体重减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 机体活动,需要多进食;这就形成了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多饮、 多尿症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吃得越多,血糖就越高,尿中失糖也越多,饥饿感也就越厉害,最终导致了恶性循环。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即为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然而,目前临床上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导致了病情诊断 的延迟。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一方面是由于现在很多 糖尿病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血糖仅是轻度升高,还没有超过或只是轻度超过肾糖阈,肾脏糖份排除很少,还不足以引起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另一方面是有些患者的 肾糖阈增高所致。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肾脏内全部被重吸收,尿中无糖排出;若血糖 轻度升高,肾小管的重吸收值会相应增加;但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超出了肾小管 的最大重吸收范围,则部分葡萄糖将从尿中排出,从而形成糖尿。这个血糖临界值即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空腹血糖≥7.8毫摩/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升,称为高血糖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易引发高血糖,非糖尿病高血糖也很常见。而长期血糖升高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要避免血糖升高。下面我们就看看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有哪些吧。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1. 应激性高血糖,强烈的应激因素,如严重烧伤、大手术、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等所致应激状态,使体内升糖激素分泌增加,拮抗胰岛素,而出现血糖升高。一般应激后7~10天空腹血糖恢复正常。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2.药物性高血糖,能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很多,包括利尿剂、抗癌药、降压药、女性避孕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糖皮质激素、苯妥英钠、消炎痛、氨茶碱、甲氰咪胍、甲状腺素等。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3. 妊娠性高血糖,胎盘分泌生长泌乳激素可使血糖增高,分娩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但仍有30%左右的产妇发展为真性糖尿病。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4. 垂体性高血糖,由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拮抗胰岛素的作用而引起糖代谢异常,发生高血糖,主要表现为身材高大、肢端肥大。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5.甲亢性高血糖,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胃肠吸收葡萄糖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原产生增加,组织吸收葡萄糖减少,糖原分解增加等原因而致血糖升高。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6. 肝源性高血糖,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脏广泛性损害,使肝脏合成糖原功能障碍,肝糖原储备能力下降,易发生餐后高血糖。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7. 胰原性高血糖,由于胰腺切除、胰癌、胰腺急性炎症反应等,直接使胰岛受损,抗体应激反应大,胰高血糖素过度释放,都可以导致一过性高血糖。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8. 内分泌肿瘤引起高血糖,柯兴氏综合征、胰高血糖素瘤、胰岛A细胞瘤、胰岛D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等,都可引起血糖升高,主要与各种激素使体内糖代谢异常有关。 导致血糖升高的因素9. 血色病古铜色面容、肝硬化、心血管病变、性功能减退患者血糖增高,应怀疑血色病。系铁沉着于胰腺,胰岛β细胞受破坏所致继发性高血糖。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高?可能这两大现象在作怪糖护士Dnurse2018-07-04 14:28:09 空腹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空腹血糖达标是全天血糖控制的一个良好开端。 而对于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的预期目标是4.4~7.0mmol/L。对于特殊情况人群来说,如合并多种并存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可以适当放宽一些,控制在5.0-8.3 mmol/L;妊娠糖尿病的孕妇,空腹血糖控制较严格,应控制在≤5.3mmol/L。 【想了解更多血糖控制目标点击阅读:90%的糖友都搞不清自己的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 若出现空腹血糖高,会让糖友特别揪心,自认为空腹血糖高了就继续加点药量把它控制下来,而第二天自查,发现空腹血糖非但没降,反而比上次还要高。糖友自认为是药物用量不足,就又增加了,谁知直到出现低血糖难受,被家人送进医院才得知真相。 几乎所有糖友都曾有过空腹血糖高的情况发生,导致空腹血糖升高,可能是这两大现象在作怪,大家千万别大意! 怪现象之“苏木杰现象” 「苏木杰现象」是指由于降糖药用量过大或过度饥饿而引起的短暂低血糖,随后又出现血糖反跳性增高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低后高”现象。这种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对血糖平衡的一种自我调节,当人体出现低血糖后以,机体内的升糖激素

(如肾上腺素、胰高糖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加,促进糖原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升高,以帮助机体纠正低血糖,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至于过低而发生危险。 不过,正常人胰岛素B细胞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增多,使血糖依然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不足,其血糖则明显升高。 怪现象之: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夜间无低血糖发生,但由于人体内很多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其分泌高峰一般出现在上午3-8时,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这一现象最初是在1981年由国外学者Schmidt提出的。

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卜石 写在课前的话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可在门诊随诊调整血糖,但当血糖过高或合并其他疾病时需住院治疗。住院的高血糖患者可以既往有糖尿病史,也可能是非糖尿病患者因应激因素出现反应性高血糖,大量研究表明反应性高血糖对住院患者存在不利影响,并严重影响预后。糖尿病患者在多种诱因下血糖明显升高,严重时可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若得不到积极治疗,病死率极高。因此院内高血糖需认真对待,积极治疗。 一、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的意义 (一)住院患者的糖尿病 糖尿病在住院患者常见共患疾病中排位第四,10 ~ 12% 的出院患者患有糖尿病,29% 的心脏手术患者患有糖尿病,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 1 ~ 3 天,糖尿病患者住院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2 倍。 (二)未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中的高血糖 约 38 %的住院患者存在高血糖,其中 26% 有已知糖尿病史,12% 无糖尿病史。新发现的高血糖与下列因素相关 : 一,院内死亡率 (16%) 高于有已知糖尿病史的患者 (3%) 和血糖正常的患者 (1.7%) ,P 值均 < 0.01 ;二,住院时间延长,患者收入重症监护病房的机率增加;三,出院回家的机率减少(更多的人需要转院或家庭护理)。 (三) Portland 糖尿病计划 美国 Portland 糖尿病计划研究,选择心脏手术后的病人,用两种方法控制血糖,一是高血糖之后临时注射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这种血糖控制不理想。还有一种方式是连续胰岛素推注来控制血糖,病人的血糖控制得很理想,病人胸骨切口感染的机率显著低于血糖控制不好的诊疗方案。

对于手术科室,高血糖的控制与手术的预后息息相关,美国Portland糖尿病计划,对于心脏手术的病人,胸骨切口感染的机率与糖尿病治疗方案的关系(如以下图一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开始前半部分这条绿色的线,患者没有连续静脉胰岛素输注控制血糖,只是口服药或高血糖时临时注射短效胰岛素,患者胸骨切口感染的概率非常高。换用了连续输注胰岛素治疗后,胸骨切口的感染机率显著下降。紫色的这条线是病人一直在用连续胰岛素输注,血糖控制得很理想,血糖的控制有利于预防患者手术切口的感染。 图一:深部胸骨切口感染机率与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关系 以下图二所示:对于心脏手术切口感染的患者,术后第一天的血糖和切口感染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当患者第一天的血糖越高,术后深部切口的感染率就越高。

空腹高血糖的三个原因分析 文档

导致空腹高血糖的三个原因分析 核心提示:有“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睡前加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收到良好疗效,使清晨空腹血糖高的现象得到控制。但要注意的是,注射前需要加食睡前小吃,如半杯牛奶和两片饼干等,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 有一些糖尿病患者会发现,自己不仅仅在吃过东西以后血糖会高,有时即使是空腹,血糖也居高不下。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空腹血糖是指人在禁 食8~12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而理想的糖尿病治疗结果是将空腹血糖控制在3.9~6.0mmoI/L之间,但是糖尿病患者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做到。于是很多糖尿病患者就疑惑了,我的空腹血糖也那么高是怎么回事啊? 糖尿病专家解释,空腹的血糖值实际上在生活中很难控制。但了解空腹血糖高的原因才能知道如何预防空腹血糖高。具体说来,导致空腹高血糖的原因常见的有三个: 一、清晨空腹高血糖 临床研究表明,清晨时空腹血糖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仅于清晨一段时间内血糖很高,称为“黎明现象”。(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 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 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黎明现象主要由皮质醇、生长激素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引起。(其治疗方法诸多,以晚餐前及晚睡前SC中效INS和应用生长抑素即SMS、选择性胃窦迷走神经阻断剂哌吡氮平疗效较好,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第二、夜间出现低血糖后,反跳性地引起清晨血糖升高,称为“苏木杰反应”。 有“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可以在白天口服降糖药物的基础上,睡前加用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可收到良好疗效,使清晨空腹血糖高的现象得到控制。但要注意的是,注射前需要加食睡前小吃,如半杯牛奶和两片饼干等,以避免注射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发生。一旦清晨空腹血糖得到满意控制,白天餐后血糖也易于控制。 而对于有“苏木杰反应”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应减少作用于晚餐前的口 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剂量,增加睡前小吃。睡前小吃是晚餐的分餐,

空腹血糖20高不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空腹血糖20高不高 导语:空腹血糖20,血糖值偏高,有发展成为糖尿病得先兆,所以要使用胰岛素加以控制,需要去医院接受一系列系统检查,血糖常规检查,糖尿病检查, 空腹血糖20,血糖值偏高,有发展成为糖尿病得先兆,所以要使用胰岛素加以控制,需要去医院接受一系列系统检查,血糖常规检查,糖尿病检查,询问患者日常饮食习惯,如有不利于患者病情的饮食,就应劝告患者改善自身饮食习惯,同时积极的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以利于自己日后的康复治疗。 临床上所称的血糖专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每个个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一般在空腹时的血糖水平为恒定。临床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异的测出真实的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分类有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也可由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病理性高血糖: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糖尿病侵犯的血管非常广泛,所有大中小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均可累及.侵犯的范围几乎累及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主要的血管病变有两大类:笫一类,大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糖尿病足。第二类,微血管并发症:眼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 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要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血糖的监测,血糖量经过自身控制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学会自己为自己检查,这样在家里就可以帮助自己一点点的恢复健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高血糖处理

疑为血糖高所致昏迷病人的相关处理 急查 尿糖3++ 血气分析

注:血浆渗透压(mOsm/L)=2([Na+]+[K+])+血糖+BUN(均以mmol/L) 急救之补液——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207区陈素珍 1.总量:按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一般4~6L。 2. 补液及胰岛素——两条静脉通道: A.补液: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 前12h:输入总量的2/3, 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B.胰岛素:NS 500ml+胰岛素20u以4-6u/h即30-50滴/min 的速度静滴。 每小时复查血糖、尿酮体等, 若血糖下降速度<1.2mmol/h,胰岛素用量加倍; 若血糖下降速度>6.1mmol /h,胰岛素用量则减少1/3。 A. 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输5% GS 500ml+胰岛素12u 以4-6u/h即50-80滴/min的速度静滴;(以1ml水=20滴计 算) B. 血糖降至11.2mmol/L时,输5% GS 500ml+胰岛素8u 以上述速度静滴; C. 降至8.4mmol/L左右时,输5% GS 500ml+胰岛素6u以 上述速度静滴; 当病情稳定,尿酮体转阴时可以过渡到皮下注射治疗。 一般血糖升高: NS 500ml+RI 10u以4-6u/h即60-100滴/min的速度静滴,每

1-2h复查血糖、尿酮体等。 前4h:(NS1000ml+胰岛素4-6u)*2 第2-6h:NS1000ml+胰岛素6u 第6-12h:NS1000ml+胰岛素6u 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也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边单补盐水,一边输入胰岛素即: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 前12h:输入总量的2/3, 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关于糖尿病的基础知识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若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严重患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高渗综合症是病症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一、糖尿病典型的早期症状都有什么? 常见的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表现有: 1、视力急剧下降,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反复眼睑炎、睑缘炎;或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2、凡感耳痒,耳垢异常增多者,应考虑是否血糖控制不良,及时防控血糖。 3、口腔烧灼感、口腔黏膜干燥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 4、感觉多是从足趾开始。经数月或数年逐渐向上发展。典型的疼痛可为针刺、火烧、压榨或撕裂样疼痛。 还会有麻木、发冷感。常有蚂行感或麻木感,由于温度感丧失、痛觉迟钝而易发生下肢各种创伤和感染。 二、糖尿病的症状都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常见的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 1、伤口愈合会非常缓慢,因为血糖高,黏膜屏障作用减低,伤口不容易愈合。 2、皮肤瘙痒,糖尿病会引起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阴部的瘙痒更为严重。 3、经常感到疲乏、劳累。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患者经常会感觉两脚无力,容易疲乏,腰膝酸软等。 4、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进展较快,有事也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急性视力下降。 5、手脚经常感到麻木或者刺痛。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般的感觉, 6、经常或反复感染,比如尿路系感染、红肿及霉菌感染。 7、男性发生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多见。 8、女性发生阴道干燥异常。 三、糖尿病疾病都有哪些常见的症状? 常见的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有: 1、由于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食欲常亢进,易有饥饿感,主食有时达1~2斤,菜肴比正常人多一倍以上,尚不能满足。多尿、多饮及多食临床上常称“三多症”。 2、多尿、烦渴、多饮由于糖尿,尿渗透压升高而肾小管回吸收水减少,尿量常增多。病者尿意频频,多者一日夜可二十余次,夜间多次起床,影响睡眠。

高血糖处理方法

详见教科书及规培材料。 疑为血糖高所致昏迷病人的相关处理 急查 尿糖3++ 血气分析

注:血浆渗透压(mOsm/L)=2([Na+]+[K+])+血糖+BUN(均以mmol/L) 急救之补液——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207区陈素珍 1.总量:按体重(kg)的10%估算,成人一般4~6L。 2. 补液及胰岛素——两条静脉通道: A.补液: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 前12h:输入总量的2/3, 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B.胰岛素:NS 500ml+胰岛素20u以4-6u/h即30-50滴/min 的速度静滴。 每小时复查血糖、尿酮体等, 若血糖下降速度<1.2mmol/h,胰岛素用量加倍; 若血糖下降速度>6.1mmol /h,胰岛素用量则减少1/3。 A. 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输5% GS 500ml+胰岛素12u 以4-6u/h即50-80滴/min的速度静滴;(以1ml水=20滴计 算) B. 血糖降至11.2mmol/L时,输5% GS 500ml+胰岛素8u 以上述速度静滴; C. 降至8.4mmol/L左右时,输5% GS 500ml+胰岛素6u以 上述速度静滴; 当病情稳定,尿酮体转阴时可以过渡到皮下注射治疗。 一般血糖升高: NS 500ml+RI 10u以4-6u/h即60-100滴/min的速度静滴,每

1-2h复查血糖、尿酮体等。 前4h:(NS1000ml+胰岛素4-6u)*2 第2-6h:NS1000ml+胰岛素6u 第6-12h:NS1000ml+胰岛素6u 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也可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边单补盐水,一边输入胰岛素 即:前4h:输入总失水量的1/3~1/2, 前12h:输入总量的2/3, 其余部分于24~28h内补足。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

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 文章目录*一、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二、为何会发生“黎明现象”*三、“黎明现象”应采取的措施*四、黎明现象可能机理 黎明现象血糖有多高 1、黎明现象血糖可通过每小时检测一次夜间1-3点的血糖进行分辨。如果血糖值在6.0mmol/l左右,那就是黎明现象。 2、如果把一天连续测得的糖尿病人血糖值,连接画成图,就会发现:糖尿病人的血糖一天有两个高峰。第一个,从凌晨4点开始,血糖逐渐上升,到早晨7、8点钟升至高峰,这种在黎明发生血糖增高的现象,称为黎明现象(DMDP)。即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稳,即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清晨3~9时)由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

为何会发生黎明现象 1、生糖激素:我们把能促使人体血糖升高的一些内分泌激素统称为生糖激素,如:血清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皮质醇、胰高糖素等。生糖激素从0点分泌开始增加,至早晨4~6点到高峰;下午5~7点出现第二个分泌高峰。与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发生时间大致相一致。在正常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会随着生糖激素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血糖的正常。可是,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不能有效地抵消生糖激素引起的生糖作用。这种胰岛素分泌与生糖激素的分泌不协调,是产生黎明现象和黄昏现象的基础。大多数研究表明DMDP患者清晨血清GH水平升高为DP的主要原因,有人发现健康老年人GH分泌明显减少,其基础分泌仅为青年人的30%,且无明显DP发生。 2、用药因素:前一晚用药剂量不够,或服药时间过早,亦容易产生黎明现象。

3、如果血糖值低于3.9毫摩尔/升,那就属于苏木杰反应, 如血糖一直平稳,黎明后出现血糖升高,血糖值在6.0毫摩尔/升左右,则为黎明现象。若为前者,应减少晚餐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若为后者,则适当加大胰岛素剂量,且要使其作用维持到黎明前后。 黎明现象应采取的措施 1、早餐前降糖药提前在6点服,早餐也随之提前在6点半左右。 2、尽量不用长效制剂。因为长效制剂的作用时间过长,干扰因素多,不易控制,且现在市售国产所谓长效制剂,大多工艺还未完全过关,并不真正定时、恒量释放药物,故易致血糖忽高、忽低地波动,特别是夜间低血糖反应,因人体内分泌的负反馈现象,这可诱发黎明高血糖现象。

空腹血糖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诊断标准 文章目录*一、空腹血糖诊断标准*二、喝水会影响血糖测量吗*三、空腹血糖波动的原因 空腹血糖诊断标准1、空腹血糖诊断标准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89~6.1mmol/L;如大于 6.1mmol/L而小于 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 大于等于7.0mmol/L考虑糖尿病;建议复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可确诊糖尿病。如血糖 低于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 糖大于等于7.8mmol/L,又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这时就要正规治疗。 2、空腹血糖的常见情况 药量不足:特点是睡前血糖高于空腹或和空腹血糖相差无几。原因是晚间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用量不足或进食过多; 黎明现象:正常人在夜间12:00以后,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的 生成增加,该激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由于每个人在不同阶段产 生的生长激素多少不同,故黎明现象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可在 夜间12:00和早7:00各测1次血糖,早7:00血糖高于夜间12:00达1.0mmol/L以上者可诊断; 苏木杰反应:常发生在夜间,是由于用胰岛素过量后引起低

血糖,机体为了调整血糖,便产生了大量升糖激素,使血糖升高。特点是凌晨3:00左右血糖低于3.9mmol/L。 3、孕妇空腹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喝水会影响血糖测量吗其实,喝水对血糖没多大影响。空腹血糖是指禁食8~12小时后的血糖,即清晨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因为血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清晨空腹检查时能较大程度地排除这些影响,以反映真实病情。空腹血糖是衡量胰岛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空腹血糖还可以反映头天晚上 所用药物对整个夜间乃至清晨血糖的控制情况。 一般情况下,对于需要做空腹血糖检测的患者,医生会告诉 你早上别吃饭来抽血,至于几点以前抽血、空腹多长时间抽血、能不能喝水有时并没有特别强调。 其实,喝白开水不会干扰血糖的监测结果。空腹血糖监测要求的“空腹”一般是指不摄入热量,比如吃主食、肉蛋、奶等食物,而不严格限制饮水。所以可以消除顾虑,测空腹血糖前如果口渴,可以少量饮水。但是对于一些含糖的饮料要予以限制,其可能

六种糖尿病人容易发生黎明现象等

六种糖尿病人容易发生黎明现象李长玉于松明 黎明现象指的是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3点左右血糖开始升高持续至上午8~9时,此种清晨高血糖表现称黎明现象。血糖升高主要原因是胰岛功能低下,胰岛素分泌减少或敏感性降低,不能对抗午夜体内分泌的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的升糖作用所致。要预防凌晨高血糖的发生,必须要了解哪些病人容易发生黎明高血糖现象,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降糖药用量不足常见原因是晚餐前或睡觉前的降糖药物剂量不足,不能有效地把夜间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早期部分病人胰岛素抵抗严重,胰岛素抵抗指数,即空腹胰岛素(微单位/毫升)×空腹血糖(毫摩尔/升)÷22.5>3.0。特别是合并有肝脏胰岛素抵抗的病人,肝脏的肝糖原分解与肝糖异生增加。葡萄糖利用减少,导致血糖升高,致使早6~9时发生血糖增高的黎明现象。 胰岛素注射时间与血糖波动不同步不少病人为了省事,乐意接受一日两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这种方法常见的缺点是对下午和后半夜的血糖控制不好。有的病人害怕夜间发生低血糖,有意将晚餐前的胰岛素减少也是造成黎明现象的原因之一。 患病年龄较轻年轻的糖尿病患者内分泌功能比较活跃,夜间能分泌较多的生长激素、皮质激素对抗体内的胰岛素作用,因而容易引起凌晨血糖升高。 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人胰岛细胞功能缺损是导致黎明现象的根本原因。如1型糖尿病或严重的2型糖尿病人很容易发生黎明现象。 皮质醇、生长激素增高的病人如单纯性肥胖、抑郁症、服用激素、肝硬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进食高蛋白食物;反复低血糖反应和应急状态,如急性心梗、脑出血、大手术后,特别是糖尿病白内障手术后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的病人等,容易发生黎明现象。 清晨空腹血糖增高的治疗 空腹高血糖不仅见于黎明现象,还可见于用胰岛素过量引起的苏木杰效应的病人。这种病人多是由于胰岛素应用过量导致低血糖,低血糖会刺激体内的胰升糖素、肾上腺素、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对抗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从而使清晨空腹血糖增高。 黎明现象高血糖与苏木杰效应高血糖有时不易鉴别,都表现为睡前血糖低于空腹血糖。最好方法是测一次凌晨3点的血糖,血糖大于或等于4毫摩尔表示胰岛素不足,清晨高血糖是由黎明现象所致。血糖小于或等于4毫摩尔表示胰岛素过量,称苏木杰效应。为了记忆方便,编一句口诀:“3点血糖测一遍,苏三黎四能分辨。” 清晨空腹血糖增高的治疗,首先调整好降糖药用量,在此基础上应用: 1 赛庚定,该药为一种抗组织胺药,每天4~12毫克,睡前服用,3~7天停药。 2 必舒胃,是治疗胃溃疡的药物,有抑制生长激素分泌作用,每天50~100毫克,睡前服用。 3 早餐前胰岛素提前到6点注射,早餐推迟1小时,或零点注射2~4单位短效胰岛素,或在睡前注射4~6单位中效胰岛素。 4 睡前服二甲双胍0.25~0.5克,此方法患者依从性好,但血糖下降有限。 5 最有效的办法使用胰岛素泵,特别是1型糖尿病人。 除此之外,精神紧张,睡眠不好都可引起黎明现象,应注意调整。 炎夏防治股癣三步曲张德江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病因1.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5.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7.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8.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

导致高血糖上升的五大因素

血糖控制绝不仅仅是糖尿病患者的事情,很多空腹血糖正常的人,餐后血糖也会过高,而长期餐后高血糖水平会升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幅度提高患糖尿病、冠心病的危险,也会升高患部分癌症的风险。同时,把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里,也是预防肥胖和减肥的重要措施。研究表明,那些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人,实施同样节食措施时,减肥难度会比别人更大。要想控制好餐后血糖的水平,就要弄清楚血糖上升到底和什么有关系。 1、血糖从哪里来:血糖是糖和淀粉(统称为碳水化合物)带来的。碳水化合物总量越大,升糖的潜力就越大。所以,控血糖的第一项,就是不要吃过多的甜食和淀粉类食物。如果做饭做菜做点心做汤的时候加入糖,看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多,其实已经增加了碳水化合物的量,而且还会令人食欲大开,不利于控制体重。因此,要革除对甜味的癖好,尽量不吃加糖的食物。同时,还要限制淀粉类主食的数量,除了米饭馒头面条之类食物限量吃之外,如果吃了甘薯、土豆、山药、芋头、藕、甜玉米、甜豌豆、嫩蚕豆之类含有淀粉的食物,都要相应扣减主食的量,保证一餐当中碳水化合物总量不过多。 2、吃进的是何种淀粉食物:吃进去的到底是什么淀粉食物,含有什么抗营养成分,也同样地重要。由于淀粉的成分不同,消化难易会很不一样。比如说,大米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高,比较容易消化。而相比之下,绿豆淀粉粒直链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就比较慢。除了粘性食物之外,大部分杂粮、杂豆、薯类,都比白米白面的血糖反应低。另外,淀粉类食物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和抗消化物质的数量不同,也会影响到消化的速度。比如,豆类中含较高的单宁、植酸等物质,虽然人们往往会担心它们妨碍矿物质的吸收,但适当摄入时,它们和人体消化酶结合后会降低消化酶活性,起到延缓餐后血糖上升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是有益的。 3、烹调加工方法是怎样:一般来说,食物加工得越精白、打得越碎、烹煮得越软烂,消化就越容易,餐后的血糖上升速度就越快。比如说,白馒头、白面包的餐后血糖上升速度比白糖有过之而无不及。相反,那些不够软烂、需要细细咀嚼的烹调方法,比如弹性很强的通心粉,有利于保持餐后血糖水平的稳定。陶世强主任称遗憾的是,大部分糖尿病人都只爱吃精白细软的食物,连在白米饭中掺入一点杂粮都不肯。 4、用其他食材抑制血糖:用其他食材来延缓淀粉消化,减慢消化出来的葡萄糖进入血液的速度,也能有效地平缓餐后的血糖水平。比如昨天的文章提到,先吃一碗蔬菜,配些鱼肉,再开始吃米饭,而且一口饭配一口菜肴,血糖的波动就要比先吃米饭,大口吃饭小口吃菜要小得多。还有很多研究证明,用牛奶、豆浆、坚果等配合主食一起吃,都能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的波动。 5、加强运动:最后要忠告的是,在控制饮食之外,增加运动,强化肌肉,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控制能力的最重要方法。

单纯空腹血糖高需要吃药吗

单纯空腹血糖高需要吃药吗 文章目录*一、单纯空腹血糖高需要吃药吗1. 单纯空腹血糖高需要吃药吗2. 单纯空腹血糖高是什么原因3. 单纯空腹血糖高怎么办*二、空腹血糖高吃什么好*三、空腹血糖高不能吃什么单纯空腹血糖高需要吃药吗 1、单纯空腹血糖高需要吃药吗单纯空腹血糖高是否需要吃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空腹血糖受损其实是指服用糖后两小时血糖处于正常状态,而空腹情况下血糖高于正常指标,但尚没达到糖尿病的水平,简单来说,空腹血糖受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阶段。 空腹血糖受损虽然并非是真正的糖尿病,但它的存在会增加糖尿病的发病几率,所以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患有空腹血糖受损,请尽早就诊接受正规检查和治疗,在严控血糖的同时积极消除诱因,如此才能避免换上糖尿病。 2、单纯空腹血糖高是什么原因外因影响:气温变冷时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当肾上腺分泌素分泌增多时就会造成肝糖原输出增加,进而减少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如此就会引发空腹血糖受损,另外,夏季天气炎热,如果不注意补水,也很容易导致血液浓度增加,进而诱发空腹血糖受损。 生活习惯影响:平时喜欢吃高油脂食物,如炸鸡、炸薯条、烧

烤、火锅等食物,会影响胰腺正常分泌胰岛素,如此就很容易导致血糖升高,最终诱发空腹血糖受损。若平时不喜欢喝水,则会导致代谢失衡,最终影响血糖。另外,长期便秘也会影响人体代谢,如此血液循环也会变得不利,最终引起空腹血糖受损。 3、单纯空腹血糖高怎么办 3.1、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 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苦荞麦、南瓜、芹菜、冬瓜、竹笋、木耳、蘑菇、洋葱、胡萝卜等;吃白肉(鱼鸭鸡肉)比红肉(猪牛羊肉)好,粗细粮要搭配;先吃菜后吃饭,血糖可减半,先吃饭后吃菜,血糖要翻番。 3.2、合理运动,减轻体重,消除将军肚很重要 坚持锻炼,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如快走、慢跑、打门球、太极拳、太极剑、骑自行车、登楼梯、爬山坡等。 3.3、要有好心情 人遇到焦虑、忧愁、悲伤、愤怒、紧张时,可使血糖上升。若生活环境稳定,精神愉悦,笑口常开,血糖就会下降。 空腹血糖高吃什么好1、紫菜 紫菜中富含了蛋白质、紫菜多糖、胡萝卜素、脂肪、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元素,其中的紫菜多糖,能够有效的降低空腹血糖。因此血糖高的患者可以在每顿饭前食用紫菜,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

高血糖患者麻醉处理

1.术前评估此病人时,除上述资料外,还需要哪些病史资料,还应进行哪些检查? 答:完整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同时应有相应的实验室数据 1.)病史采集: 对血糖升高的病人要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相关器官功能状态及饮食控制情况,是否有脑血管,心血管和周围血管病变。麻醉医生应特别关注糖尿病(DM)病人心肌缺血的症状和其它心血管高危因素,如外周血管疾病,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家族史;及与糖尿病相关的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直立性低血压,膀胱痉挛,胃软瘫等。是否有酮症酸中毒(DMⅠ型),高渗性昏迷(DMⅡ型)的发作,以及高血糖发生的频率,表现和严重程度。有些DMⅠ型患者血糖被过分地控制将导致血糖降低,甚至低到很危险的地步;而DMⅡ型患者常并发高血 压,高脂血症,肥胖症,这些都需关注。 2.)体格检查: 除身高,体重等基本的生命体征外,直立性低血压,随呼吸改变的心率均提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应比较双侧上肢所测血压。检查外周脉搏搏动情况有助于了解血管病理学改变并提示是否要进一步做介入性造影。肥胖病人外周血管的置管部位和神经阻滞的解剖标志常难以确定,必须特别注意。DM患者常有皮肤感染或缺血性损害,常影响局麻或区域阻滞的实施。另外,确定感觉缺失的状况有助于局麻或区域阻滞方案的实施。 3.)实验室检查: 一般的检查包括ECG,血糖,电解质,血常规。术前ECG检查可提示心肌缺血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并发症。生化检查可提供血容量,酸碱平衡,血糖控制,肾功能等生命信息。糖化血红蛋白对近三个月来血糖控制的情况评价极有价值。低于1%说明血糖控制良好,升高则不仅需要警惕并发症并且要调整药物治疗。但以此作为控制血糖的严格目标时应注意低血糖 的发生。 病史,体检,简单的实验室检查可用来评估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有外周血管病变又需要手术的病人常伴有冠状血管的病变,在手术前必须对心脏及冠脉的功能进行更详尽的评 估。 最后一次进食的时间和最后一次胰岛素的剂量须特别关注。恶心和呕吐会对患者的血容量,酸硷平衡状态和电解质平衡有显著影响。应检查关节僵硬征状。祈祷手势是关节僵硬的典型特征,指的是当患者两手并拢时,几乎不能将两手指及手掌并在一起。 2.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是什么?糖尿病的分类和并发症有哪些? 答:病因与机制:糖尿病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病过程与自身免疫失调有关。病毒感染是导致免疫失调可能的病因,但并不排除非感染性因素所致的可能。虽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已无异议,但确切的遗传基因仍未确定。因为有80%的Ⅰ型糖尿病发生在无家族糖尿病病史的儿童,所以有理由相信存在一个受环境因素调控的多基因遗传机制。免疫因素作用已经由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明:组织病理学上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效价的升高、胰岛素抗体的发现、以及Ⅰ型糖尿病与某些熟知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和重症肌无力密切相关。Ⅰ型糖尿病的易患基因位于第6号染色体的HLA区。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