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适应症

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

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

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

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

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

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

《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

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

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

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

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

灌注成像。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

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

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

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内容包

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

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腹

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

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需急诊手术者,应

在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除一般性术前准

备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d)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

常用器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

a)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

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动脉

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术中发生夹层

等并发症时可植入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支

架植入术中推荐使用脑保护装置。

2、操作要点:(1)血管造影:首先行常规主动脉弓、颈动脉造影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2)远端EPD技术:通过超滑导丝【0.035in(1in=2.54cm)/150cm】、超长导管(如125cm 5F MPA 导管和VTK导管)和8F MPA导引导管(或6F导引长鞘)三者同轴技术,或超滑导丝、造影导管选择性插管至颈外动脉远端,通过260cm导丝交换技术。以上方法将导引导管或长鞘头端置于狭窄近端预定位置(通常位于狭窄病变近端3~5cm)。经导引导管或长鞘输送远端EPD通过狭窄至颈内动脉狭窄远端预定位置(至少位于狭窄病变远端3cm以上)释放EPD。如果狭窄病变90%以上(近闭塞病变),为防止EPD通过困难和减少栓子脱落风险。提倡先行小球囊(直径2.5mm)预扩张后再将EPD输送装置通过狭窄病变。目前市场上有多种远端EPD装置供选择,不同EPD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类似。远端EPD是在狭窄病变的远端放置一过滤网,术中允许血流通过,但可将脱落的栓子捕获,支架植入后取走滤网。熟悉不同EPD的使用特点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还缺少比较不同远端E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3)近端EPD技术:超滑导丝(0.035in/150cm)、4~5F造影导管选择至颈外动脉,通过长导丝(260cm)交换近端栓子保护装置至预定位置,选择0.014in治疗导丝通过狭窄至颈内动脉远端。近端保护装置国内使用极少,原理是采用两个闭塞球囊分别阻断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使颈内动脉血流暂时停滞甚至逆流。支架

植入后通过导引导管回抽颈动脉的一定量血液,将可能脱落的栓子吸出体外。近端保护装置和远端保护装置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对比研究。因此,原则上应该选择操作者最为熟悉的EPD。(4)支架植入:通过远端保护装置自身导丝或近端保护装置放置的治疗导丝对狭窄颈动脉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对重度狭窄病变推荐进行球囊预扩张技术。支架植入前预扩张多主张采用5~6mm 直径,长度20~30mm球囊,扩张后植入自膨式颈动脉支架多不再需要后扩张。若植入支架后仍残余再狭窄大于30%,再行5~6mm 球囊做后扩张。目前市场上颈动脉专用支架种类较多,均为自膨式,编织或激光切割制作而成。常用支架的规格为直径7~9mm,长度30~40mm。长度为60mm的支架使用较少。哪种支架在治疗颈动脉狭窄方面更具安全性和有效性尚缺乏有力证据。(5)支架植入后即刻检查:支架植入后即刻行颈动脉血管造影,观察颈动脉内是否充盈缺损(栓子),确认没有后再回收EPD,并在体外进行冲洗,以确认是否捕捉到红白栓子。若造影发现颈动脉有栓子存在,应即刻采取导管取栓和药物溶栓治疗。确认栓子取出或溶解消失后,再取出EpD。(6)完成手术后检查:再次进行治疗侧颈动脉和颅内血管造影评价,达到形态学疗效满意和查体没有脑缺血并发症则手术操作完成。

五、操作注意事项

1.术中血压的控制:如患者基础血压不正常,在开通颈动脉狭窄前应给以适度降压。推荐收缩压降至正常或比基础血压降低20~

30mmHg。

2.颈动脉窦压力反射的处理:在颈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和植入支架前,备好阿托品1mg,一旦出现严重心率过缓(小于40次/分)和血压降低(收缩压小于90mmHg),可静脉推注阿托品。若收缩压难以维持在90mmHg,可给以多巴胺类升压药物。将心率和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或收缩压低于正常20~30mmHg。术后要动态监测血压至少24h,或至稳定为止。如出现心脏骤停或心率持续小于40次/分,置入临时起搏器。由于部分患者在颈动脉狭窄扩张和支架术中迷走神经反射轻微,或迅速恢复正常,使用阿托品会使血压升高,有加重脑过度灌注风险。所以不推荐扩张前预防性使用阿托品。

3.抗凝药物的使用:术前即刻静脉推注肝素50U/kg,术中持续经导引导管加压灌注肝素等渗盐水。

4.球囊扩张:对于颈动脉近闭塞性狭窄,预计远端EPD通过有一定难度时可先行小球囊(直径2~3mm)预扩张后再放置EPD;或使用近端保护装置。对于重度狭窄(直径大于70%)植入支架前推荐采用等大球囊(直径5~6mm)预扩张。植入支架后若仍有残余狭窄大于30%,再行后扩张。

5.麻醉的选择。推荐采用局部麻醉,必要时采取全身麻醉。

六、术后处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至少24h心电、血压监护,或监护至心电、血压平稳。

2.术后经静脉滴注肝素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至少24h。

3.术后继续应用术前所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持续至少术后6~12个月。

七、并发症及其防治

1.脑梗死:脑梗死是CAS术中最主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5%。目前认为在术中使用EPD可以减少脑栓塞事件的发生概率。另外,术前和围术期有效的抗栓治疗是公认的预防手段。术中一旦发生严重栓塞事件应立即进行动脉溶栓和取栓治疗。

2.脑过度灌注损伤:脑过度灌注是指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解除后,同侧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从而导致脑水肿甚至颅内出血发生。有报道脑出血发生率在0.5%左右。围手术期有效的血压控制是预防过度灌注损伤的最有效手段。癫痫发作及颅内出血被认为是严重过度灌注损伤的表现,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抗凝治疗。严重者可考虑脑室引流或外科治疗。

3.颈动脉并发症:血管痉挛多可自行恢复,也可采用血管扩张药物,如硝酸甘油、尼莫地平动脉推注可取得即刻疗效。颈动脉和颈动脉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应在积极抗凝和溶栓治疗的基础上,考虑动脉导管取栓治疗。

4.心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心脏骤停及低血压。是由于颈动脉球内感受器对机械压迫导致的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常出现在颈动脉分叉部位的球囊扩张时,也可在支架植入后发生。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前要准备阿托品,一旦发生迷走反射立即静

脉推注0.5~1mg,能有效防止心动过缓的发生。必要时使用临时起搏器。发生持续低血压时,可使用稳定血压药物,如多巴胺等。

5.一般并发症:穿刺点损伤,局部血肿形成,对比剂过敏、对比剂肾病等。处理原则参照动脉血管造影等有关治疗方案。

疗效评价

1、颈动脉狭窄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的标准:(1)残存狭窄小于

30%,和(或)跨狭窄段压力差小于10mmHg(不做为常规推

荐);(2)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3)无严重并发症发

生。目前,据大宗病例统计,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技术成功

率达95%~100%,随访3~5年,支架通畅率为85%~95%。

2、随访:建议分别于术后1、

3、6和12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

神经系统全面复查,并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当怀疑颈动

脉支架后再狭窄时,同时进行CTA或直接行血管造影检查。

1年后建议每6个月复查1次。

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操作规范专家共识介入学组

目前脑血管病、心血管病、恶性肿瘤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脑血管病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根据20 世纪 80 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世界卫生组织监测心血管疾病的趋势和决定因素研究 (MONICA) 前瞻性研究(调查人群涵盖我国 16 个省市约 330 万人)和 1986 年全军脑血管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回顾性研究(研究人群涵盖我国的29 个省市 580 万人), 脑卒中病死人数占城市死亡人数的20% 、占农村死亡人数的 19% ;全年龄组平均年龄标化 发病率为 116/10 万,平均年龄标化患病率为 3/1000 ,在所有脑卒中患者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 80%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由于脑供血动脉的狭窄所导致的血栓形成和栓子脱落引起的脑动脉栓塞和脑梗死,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丰要病因之一。据国内外报道, 20%~30% 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直接发病原因是颈动脉狭窄。因此,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一步发展即脑梗死的发生;其二是解除颈动脉狭窄所引起的一系列脑缺血症状。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大动脉炎 (takayasuarteritis) 及纤维肌肉结构不良 (fibromusculardysplasia) 等;其他病因如外伤、动脉扭转、先天性动脉闭锁、肿瘤、动脉或动脉周围炎、放疗后纤维化等较少见。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和美国,约 90% 的颈动脉狭窄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在我国中青年患者中,大动脉炎也是比较常见的病因。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在粥样斑块的基础上,可以产生附壁血栓和微栓子脱落;斑块内出血、纤维化和钙化引起狭窄进行性加重;血管壁溃疡、夹层及动脉瘤形成产生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病理变化。最终导致颈动脉狭窄、闭塞及脑组织的缺血和梗死。 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endarterectomy , CEA)。CEA曾被认为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标准方法。介入治疗包 括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carotidarterstenting , CAS) 和颈动脉球囊血管成形术。 CAS 由于其微创和适应证广,近年来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可。但 CAS 能否取代 CEA 成为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法,临床上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为严格 CAS 的适应证、规范操作技术、减少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特召集业内专家暂制定此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参考。此共识是根据专家的临床经验和参考相关文献制定的,缺乏我国自己经过严格科研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资料证实,因此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学组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多中心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制定完善的操作指南。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

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适应症 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 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 确的溃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 大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 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 侧CAS。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 《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 征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二、禁忌症 1.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 内血栓和多段狭窄者。 3.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 给予治疗者。 4.3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

a)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 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 灌注成像。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 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 论,以确认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 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内容包 括本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 谈话和沟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禁饮食。腹 股沟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 血小板药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和(或)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至少3~5d。需急诊手术者,应在 术前6h将上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除一般性术前准备 外必须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d)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 常用器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 a)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 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动脉 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术中发生夹层 等并发症时可植入支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行支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2016.7.18

中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指导规范 组 长:焦力群 副组长: 余 波 成 员:陈 东 陈 忠 顾宇翔 罗 祺 马晓东 佟小光 佟志勇 王继跃 唐小斌 史伟浩 王亚冰 宋 刚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

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脑卒中防治系列指导规范编审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陇德 委 员:按笔划顺序 于生元 马长生 王文志 王永炎 王伊龙 王拥军 王茂斌 王金环 牛小媛 毛 颖 冯晓源 冯晓源 母义明 吉训明 华 扬 刘 鸣 刘建民 刘新峰 许予明 孙立忠 孙宁玲 纪立农 杜怡峰 李 玲 李天晓 李秀华 李坤成 李坤成 杨 莘 杨 弋 杨文英 励建安 佟小光 余 波 宋 彬 张 运 张 素 张 通 张 澍 张允岭 张世明 张苏明 张伯礼 张建宁 张鸿祺 张微微 陈 方 陈 忠 陈生弟 武 剑 苑 纯 范一木 罗柏宁 金征宇 周良辅 周定标 单春雷 赵 冬 赵 钢 赵继宗 胡大一 胡盛寿 姜卫剑 贾建平 徐 克 徐如祥 凌 锋 高 颖 高润霖 高培毅 高培毅 郭晓蕙 黄 燕 黄东锋 崔丽英 彭 斌 葛均波 董 强 韩雅玲 程敬亮 焦力群 曾进胜 游 潮 谢 鹏 蒲传强 蔡定芳 缪中荣 樊东升 霍 勇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常见病因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即被视作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1],但在我国开展较晚,因此,组织制定中国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指导规范,其目的在于规范、科学的开展手术,并帮助更多的医生稳妥地开展CEA。 一、颈动脉狭窄的基础与临床 为了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狭窄,有必要对颈动脉狭窄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所掌握,作简要概括。 1. 病因: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小部分是由于大动脉炎、纤维肌肉结构不良、放疗后纤维化等,这些少见原因所致颈动脉狭窄不适合作CEA[2]。 2. 病理: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累及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可具有斑块内出血、纤维化、钙化等原因引起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特点。 3. 发病机制:可能多种机制[3],包括1)动脉栓塞:局部血栓、胆固醇结晶或其它碎屑脱落导致的栓塞;2)急性闭塞:斑块破裂导致急性血栓形成;3)低灌注缺血: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血流动力学障碍。 4. 临床表现:定位表现包括对侧肢体肌力弱、感觉异常或丧失,同侧单眼盲或视觉-空间能力异常,以及同侧同向偏盲等,具有这些定位症状的患者可以称之为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头晕、头昏,或反应迟钝、记忆力降低,甚至认知功能障碍等,仅有这些非定位体征的患者被视作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5. 辅助检查:确定诊断有赖于有效的辅助检查。全脑血管造影仍是诊断的金标准和C E A评估的方法;C T血管成像(C T A)也具备相似的优势;颈动脉超声在有经验的医院可以获得很好的结果,但需要严格的质控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 R A)虽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护理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河南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柳晨 随着神经血管内介入技术的发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有效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小,见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1]。我院自2010-10以来共完成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55 岁。其中脑梗死19例,TIA患者13例。有高血压史者26例,合并糖尿病9 例。行脑血管造影证实为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术前准备:术前6h禁食禁水;做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区和会阴部备皮;完善常规检查,包括心、 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检查,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全项、免疫8项等检查;术前3~5天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即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1/d,及氯吡格雷片75mg,1/d;术前备好必要的导管、器材、脑保护装置及术中用药,对于因担心、惧怕手术而焦虑、失眠或情绪激动的患者可在术前适当给予安定针10mg肌肉注射。 1.2.1 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局麻下行右侧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鞘,全身肝素化,先行全脑血管造影, 通过测量靶选择适合病变狭窄长度和直径的球囊和支架,置入导引导管,颈内动脉狭窄病灶远端放置保护伞,做球囊颈扩张后,支架直接定位于狭窄段并释放,再次造影确认支架张开良好。术毕,撤出保护伞、导管、导丝,局部加压包扎,带导管鞘回病房,3~6h后拔出动脉鞘。 2 结果 32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共植入支架38枚,手术均成功,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所有患者中出现术后穿刺口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3例,下肢动脉血栓形成1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后治愈出院。 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1穿刺部位出血因术前常规使用抗凝药,术中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易出血及形成血肿「2」。穿刺部位盐袋加压包扎4h,穿刺侧下肢平伸8h,卧床休息12h。严密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渗血、肿胀,术后4h每15min 观察穿刺侧足背动脉波动情况,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出血,穿刺部位保持敷料干燥。2例穿刺部位渗血,经重新加压包扎,延长盐袋压迫时间,适当减少抗凝药物后,出血停止, 3.2脑血管痉挛由于栓塞材料是一种异物,对血管机械刺激,加之导管在人体内长时间停留,极易诱发脑血管痉挛,表现为嗜睡、烦躁多语、偏瘫。痉挛越强临床症状越明显。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头痛程度、意识状况、肢体活动情况以避免因脑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导致脑神经不可逆性损害,可遵医嘱静脉缓慢滴入罂粟碱,每日60~180mg或尼莫地平针1mg/h,持续静滴,防止血管痉挛。 3.3 栓塞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术后脑梗塞常因栓子脱落而造成,但由于目前使用保护装置,使得栓塞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减少,在护理中应密切观察病情,注意意识、瞳孔、面色、语言及肢体活动变化,严密观察凝血情况,定时检查出凝血时间,备好溶栓抗凝药物,及早发现及时处理,为溶栓治疗赢得时机。 3.4 过度灌注综合症过度灌注综合症是支架植入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介入治疗使病变血管开通后,血 流量急剧增加导致脑过度灌注而造成患者不良反应。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3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1、适应症: ⑴有症状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 ⑵血管狭窄率>60%. ⑶无血管外限制因素(如肿瘤、瘢痕)。 ⑷无严重的动脉迂曲及畸形。 ⑸无明显的血管壁钙化。 ⑹年龄<75岁。 ⑺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 2、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 3、物品准备: ⑴血管造影包。 ⑵介入材料:5F、6F、8F血管穿刺鞘,150cm泥鳅导丝,260cm交换(超滑)导丝,5F或6F单弯造影导管,5F或6F导引导管、5F或6F猪尾导管、Y阀、微导管、微导丝,远端保护装置、颈动脉支架置入系统,球囊导管,负压泵,高压注射筒、连接管。 ⑶一般材料:5、10、20mL注射器,灭菌手套,三通开关、4把弯止血钳、11号尖刀片、刀柄、持针器、丝线,弹力绷带, 1.5kg盐袋。 ⑷药物:造影剂、肝素钠、局麻药、抢救药品(阿托品、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 ⑸仪器及抢救物品:氧气、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抢救车、除颤仪、高压注射器、加压输注装置、麻醉机。 4、手术体位:平卧位,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双下肢外展、外旋。 5、手术配合: ⑴备好氧气、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抢救车,除颤仪,麻醉机。 ⑵准备器械台:开启造影包,将术中所需物品核对开启并规范放置,配制肝素盐水,准备加压输注装置、排气。 ⑶将患者安置于手术台上,胸部约束患者,妥善固定尿管,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路。 ⑷全麻患者按照全身麻醉护理常规协助麻醉师进行全麻插管。 ⑸常规消毒皮肤,协助手术医师铺巾、穿无菌手术衣,套无菌机头套、射线板套,调整空调温度。 ⑹穿刺前实行“瞬间暂停”,核对患者信息,开启并与手术医师核对局麻药物,协助抽吸,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局麻药不良反应。 ⑺血管造影:根据需要递送穿刺鞘、导管、导丝、造影剂,血管鞘置入后,遵医嘱给予肝素化:肝素钠3000u-5000u静脉注射。 ⑻根据需要递送更换动脉鞘、11号尖刀片、导引导管、血管远端保护装置、微导丝、微导管、支架植入系统,及时添加造影剂,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2016年CREST(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Trial)和ACT(Asymptomatic Carotid Trial)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本指南中涉及的颈动脉狭窄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外段颈 动脉狭窄。提示本指南涵盖概述、诊断、治疗三大部分内容,本文仅就治疗部分的CEA和非手术治疗方式展开讨论,对全文感兴趣的读者可订阅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7年第二期。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治疗包括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结合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正确选择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与操作过程中良好的技巧是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重 要因素,两种手术不推荐应用于因卒中导致严重后遗症的患者。01CEA 该术式已被视作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1手术指征:

绝对指征: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 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相对指征:(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60%;(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5年;(4)对于高龄患者(如70岁或以上),与CAS相比,采用CEA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尤其当动脉解剖不利于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时。对于较年轻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如卒中、心梗或死亡)和同侧发生卒中的长期风险上,CAS与CEA是相当的;(5)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为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倾向于行CEA手术,稳定性斑块者则CAS 与CEA均可选择;(6)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首选CEA手术,因为有充足证据证明CEA手术可以更好的控制围术期乃至远期脑卒中及 死亡率。对于符合治疗指征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也是建议CEA手术,将CAS作为备选治疗。2禁忌证:(1)12个月内颅内自发出血;(2)30天内曾发生大面积脑卒中或心肌梗死;(3)3个月内有进展性脑卒中;(4)伴有较大的颅内动脉瘤,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5)慢性完全闭塞无明显脑缺血症状者;(6)凝血功能障碍,对肝素以及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证者;(7)无法耐受麻醉者;(8)重要脏器如心、肺、肝和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9)严重痴呆。3麻醉方式选择:

最新颈动脉支架专家共识.总结

治疗原则和方法适应症 1、主要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狭窄率达到70%并伴有明确相 关的症状和体征者;颈动脉狭窄率为50%以上且伴有明确的溃 疡形成和(或)不稳定斑块者。 2、次要适应症:无症状性单侧颈动脉狭窄,管腔狭窄率(直径)大 于80%者;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均大于70% 者; 无症状双侧颈动脉狭窄,狭窄直径50~70%,但需要进行全麻的重大手术者,为预防发生术中脑缺血可在术前行单侧CAS 。 3、特殊适应症:影像检查证实颈动脉完全闭塞,但闭塞段长度 《10mm,且远端流出道通畅且并伴有明确相关的症状和体征 者,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属特殊适应症。 禁忌症 1. 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如病变侧脑功能完全丧失、瘫痪等。 2. 颈动脉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大于10mm,伴有影像证实的血管内血栓 和多段狭窄者。 3. 有出血倾向的同侧颅内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又不能提前或同时给予治 疗者。 4. 3 个月内发生过颅内出血或4 周内发生过大面积脑梗死者。 5. 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对比剂过敏等血管造影禁忌者。

三、术前准备 a) 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 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 像。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临床资料搜 集完成后,由至少1 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 症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b) 签订知情同意书:术前必须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主要内容包括本 术的风险和可能的获益情况。要和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谈话和沟 通,尽可能回答他们提出的疑问。 c) 患者准备:局部麻醉术前6h、全身麻醉术前12h 禁饮食。腹股沟 区备皮的等同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术前应规范性给予抗血小板药 物:术前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次,1 次/d,和(或) 氯吡格雷 75mg/次,1次/d,至少3~5d。需急诊手术者,应在术前6h将上 述药物3d的总量一次性口服。除一般性术前准备外必须建立有效 的静脉通道。 d) 器械准备:根据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做好充分的器材准备。常用器 材将在以下的手术操作要点中简要介绍。 四、治疗方法 a) 方法的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直接选择支架植入术,不推荐做单纯球囊扩张治疗,纤维肌肉结构不良和大动脉炎引起的颈动脉狭窄首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术中发生夹层精品文档

颈动脉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颈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治疗适应证禁忌症 一、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适应症: 1、症状性患者,曾在6个月内有过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症状(TIA)的低中危外科手术风险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5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6%; 2、无症状患者,通过无创性成像或血管造影发现同侧颈内动脉直径狭窄超过70%,颈期围手术期卒中或死亡率小于3%; 3、对于颈部解剖不利于CEA外科手术的患者应选择CAS,而不使用CEA。 4、对于TIA或轻卒中患者,如果没有早期血管重建术的禁忌证,可以在事件出现2周内进行干预。对于大面积脑梗塞保留部分神经功能患者,应在梗塞至少2周后再进行CAS治疗。 5、CEA术后再狭窄,症状性或无症状性狭窄大于70%。 6、CEA高危患者:年龄大于80岁;心排血量低(EF<30%);未治疗或控制不良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近期心梗病史;不稳定心绞痛;严重COPD;对侧颈动脉闭塞;串联病变;颈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等。 7、急诊患者,如假性动脉瘤;急性颈动脉夹层;外伤性颈动脉出血。 8、颈动脉血管重建术不推荐应用于已有严重残疾的脑梗死患者中。 二、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无症状颈动脉慢性完全性闭塞。 相对禁忌证: (1)3个月内有颅内出血;

(2)伴有颅内动脉瘤,并且不能提前或同时处理者; (3)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死或较大范围脑梗死; (4)胃肠道疾病伴有活动性出血者; (5)难以控制的高血压; (6)对肝素、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者; (7)对造影剂或所使用的材料或器材过敏者; (8)有严重心、肝、肾、肺疾病; (9)血管迂曲或变异,导管或支架等输送系统难以通过; (10)血管病变广泛或狭窄范围过大; (11)血管炎性狭窄,广泛的血管结构异常; 三、颈动脉狭窄介入手术治疗可能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包括穿刺点的并发症,栓塞、血栓形成和高灌注脑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心动过缓、低血压、血管损伤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病变处血管、操作路径血管及远端血管的损伤,心血管事件及死亡,支架内再狭窄等;导管、导丝断裂及所致并发症;造影剂过敏;穿刺点血肿、瘀斑、假性动脉瘤或夹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四、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手术技术路线: (一)、术前准备:1.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术前必须经影像检查,准确评价颈动脉狭窄的病变性质、程度及病变范围,有条件者可行脑血流灌注成像。也需进行相关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临床资料搜集完成后,由至少1名副主任医师组织术前讨论,以确认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案。本术应按照三级介入手术标准执行相关规定。

颈动脉、椎动脉支架流程

颈动脉、椎动脉支架置入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④术前3~5d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定250mg+阿司匹林300mg或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300mg。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

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非离子型造影剂200ml、2%利多卡因10ml、软包0.9%氯化钠1000ml×2、肝素钠4支、鱼精蛋白2支、 0.9%氯化钠500ml×2及常用抗过敏、降压药和抢救用药物。 ⒎术前用药:术前3h尼莫地平静脉微量泵3ml/h、术前30分钟鲁米那0.1肌注、碘过敏试验(术前造影剂1ml静脉注射,15min后观察有无心慌、胸闷、皮疹等)。静脉通道平衡盐液500ml。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

神经指南: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

神经指南: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 一、概述(一)指南制定的方法和背景 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2016年CREST (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Trial)和ACT(Asymptomatic Carotid Trial)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本指南中涉及的颈动脉狭窄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二)流行病学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脑卒中是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构成比中最主要的原因,成为中国男性和女性的首位死因,农村脑卒中的死亡率为150.17/10万人,城市卒中的死亡率为125.56/10万人。脑卒中患者当中缺血性卒中约占80%左右,其中约25%-30%的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脑卒中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40-64岁的劳动力人群占近50%,而且危险因素的控制率在我国很低。 (三)颈动脉狭窄的病因及致病机制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

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Takayasu动脉炎、巨细胞动脉炎、放射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迂曲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及颈动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脑缺血及卒中症状,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可导致相应器官供血区的血运障碍。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脑缺血症状主要通过下述机制:(1)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过程中,表面可有胆固醇结晶或其他粥样物质碎屑不断脱落,碎屑本身可形成栓子流至远端颅内血管形成栓塞;(2)碎屑脱落后,斑块内胶原等促血栓形成物质暴露,血栓形成后不断脱落导致远端血管反复栓塞;(3)狭窄造成远端脑组织血流低灌注;(4)动脉壁结构破坏致颈动脉夹层或内膜下血肿等原因导致血管 狭窄或闭塞。 (四)定义1.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6个月内无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卒中或其他相关神经症状,只有头晕或轻度头痛的临床表现视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2. 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既往6个月内有TIA、一过性黑矇、患侧颅内血管导致的轻度或非致残性卒中等临床症状中一 项或多项的颈动脉狭窄称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五)发病相关危险因素1. 高血压:高血压是人群中风险最高的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发布--2017版 本指南是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织,在近年临床研究证据及2008年学组编写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基础上,参考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发布的相关指南,2016年CREST(Carotid Revascularization Endarterectomy versus Stenting Trial)和ACT(Asymptomatic Carotid Trial)临床试验结果,结合中国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治特点修改而制定,本指南中涉及的颈动脉狭窄除特殊说明外均指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颅 外段颈动脉狭窄。提示本指南涵盖概述、诊断、治疗三大部分内容,本文仅就治疗部分的CEA和非手术治疗方式展开讨论,对全文感兴趣的读者可订阅中华血管外科杂志2017年第二期。治疗 颈动脉狭窄的有创治疗包括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CAS),应根据患者的自身疾病情况结合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正确选择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与操作过程中良好的技巧是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 重要因素,两种手术不推荐应用于因卒中导致严重后遗症的患者。01CEA 该术式已被视作预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最经典术式。1手术指征:

绝对指征: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颈动脉狭窄度≥ 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超过50%。相对指征:(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70%或血管造影发现狭窄≥60%;(2)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且无创检查狭窄度5年;(4)对于高龄患者(如70岁或以上),与CAS相比,采用CEA可能有较好的预后,尤其当动脉解剖不利于开展血管腔内治疗时。对于较年轻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风险(如卒中、心梗或死亡)和同侧发生卒中的长期风险上,CAS与CEA是相当的;(5)有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为不稳定斑块的患者倾向于行CEA手术,稳定性斑块者则CAS 与CEA均可选择;(6)对于符合治疗指征的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首选CEA手术,因为有充足证据证明CEA手术可以更好的控制围术期乃至远期脑卒中及死亡率。对于符合治疗指征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多数也是建议CEA手术,将CAS作为备选治疗。2禁忌证:(1)12个月内颅内自发出血;(2)30天内曾发生大面积脑卒中或心肌梗死;(3)3个月内有进展性脑卒中;(4)伴有较大的颅内动脉瘤,不能提前处理或同时处理者;(5)慢性完全闭塞无明显脑缺血症状者;(6)凝血功能障碍,对肝素以及抗血小板类药物有禁忌证者;(7)无法耐受麻醉者;(8)重要脏器如心、肺、肝和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9)严重痴呆。3麻醉方式选择:

颈动脉支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颈动脉支架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导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临床表现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也取得了巨大的突破,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被积极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以及经济效益。颈动脉支架手术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颈动脉支架手术的并发症。 1.颈动脉损伤?导管、导丝的操作、球囊扩张等操作均可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血管壁穿孔、破裂,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动脉的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临床主要表现为:造影是见造影剂外露、患者血压及生命体征变化,大量出血可导致颈动脉急性血栓形成而闭塞、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所以我们在操作中,特别是较迂曲的血管,应尽量使用“颈外动脉支撑”、“导引导管衬管”等技术,以及在球囊扩张时,应严格遵照压力标注的范围,轻柔、缓慢操作,以减少操作对颈动脉的直接损伤。? 2.穿刺局部血肿?股动脉穿刺局部血肿是CAS后最多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6%,多在置鞘、鞘管拔除后出现。主要原因:穿刺插管不顺利致反复穿刺;术后手法压迫股动脉穿刺处不规范;术后患侧肢体未能有效制动、过早活动。局部血肿后严重者出现股动脉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甚至合并腹膜后血肿。主要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局部肿胀、肿块有波动、疼痛,局部大片青紫,或出现血压下降等生命体征变化。故我们在穿刺时,应注意穿刺部位、角度、是否透壁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简介

【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简介】 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新选择 近20年来,一种更为微创、简捷的术式——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逐渐开展并被广泛运用,在国内CAS的使用呈上升趋势。颈动脉支架置放术是在DSA下,经股动脉穿刺建立通道,在脑保护装置下,通过导管、导丝的配合,将颈动脉支架输送并释放在颈动脉狭窄区域,利用支架的撑开功能解除狭窄,达到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目的。患者术后通过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抑制再狭窄。这种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恢复快、可重复操作等优点。近中期疗效接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因此,它成为了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新选择。 颈动脉支架置放术过程示意图 一站式攻克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脑中风 脑中风是中国居民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有60%以上脑中风是由颈动脉狭窄所致。颈动脉之所以狭窄是因为颈动脉内沉积了硬化的粥样斑块,当这些斑块逐渐增大或破裂时,会形成破裂斑块的栓子,这些栓子在血流冲击下直接脱落进入颅内,使颅内血管栓塞从而造成脑中风,严重的话会导致患者偏瘫、半身不遂甚至是死亡。为防守这一可怕病情的而发生,治疗颈动脉狭窄症成为了重中之重。 据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专家裴永彬介绍,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是近十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微创性、低侵入性介入治疗,手术成效高且施行简易。手术操作时在患者的股动脉做一个穿刺小孔,将保护装置透过导管送至颈部动脉,再置放支架,即可将已呈现硬化、狭窄的颈动脉部位撑开。

整个手术耗时短,治愈率超过98%,能有效降低因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几率。手术时间短,对于年长、不适合大型外科手术的患者尤其适用。 为回报家乡人民,我院率先引进“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自运用该技术以来已成功治愈近两万例患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是您身边的医院,减少了您来院途中的奔波,并且不存在北京一些医院挂号难,优质资源外地人难以享受的情况。同时,我院还是省、市医保定点单位,河北省首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省级医院,市生育、工伤保险定点单位,完美解决了外地医院报销难的问题。 【温馨提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颈动脉专家裴永彬主任提醒广大患者:目前我院血管外科长期开展颈动脉支架置放术(CAS),科室团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借康复患者之间的口碑相传,已经让数万名颈动脉狭窄病患者摆脱疾病困扰。

颈动脉支架术PPT材料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但CAS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 颈动脉支架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CAS)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远端保护伞的应用使得CAS术后并发症明显下降,但CAS手术期并发症不容忽视。规范成熟的护理措施可以辅助临床治疗,降低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用药准备及患者准备;术中护理主要包括进入导管室患者准备、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主要包括拨鞘前护理、拨鞘后护理、血压和出血的观察护理及生活护理。另外,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进行健康指导。CAS围手术期的常见并发症 1.1 心血管并发症 血管迷走反应占5%~10%;血管减压反应占5%~10%;心肌梗死占1%。心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及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 1.2 颈动脉损伤 血管内操作可以导致颈动脉夹层、颈动脉内血栓形成、颈动脉穿孔,发生率一般不到1%;颈外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5%~10%;短暂性血管痉挛发生率10%~15%;支架置入处再狭窄发生率3%~5%。颈动脉的上述损害可以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严重者导致患者致残及致死。 1.3 全身性并发症 包括穿刺部位损伤占5%;造影剂反应及所导致的肾脏损害占1%~2%。 1.4 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