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教案

近似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77例8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近似数是学生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它是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估算的基础。之前,学生已接触过估算,知道把100以内的数看作是整十数来估算比较方便。教材没有给出四舍五入的方法,只要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都可以。基于以上认识,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①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②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③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④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近似数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重点,合理地取近似数是本节课的难点。

现实的生活材料,能激发学生兴趣,能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范的运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所以在设计上,我首先力求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中涉及到的数字都是从生活素材中提炼出来的,都是真实的数据,如学校的班级数、学生数、教师数等。其次,试图体现学习的自主性。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的数据,以及最后让学生当一回导购员,课堂上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近似数的特点,并将数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拓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五、教学片断实录

(一)感知近似数

1、提供材料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情况,钱老师课前也了解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学校大约有30个班级,学生1700多名,教职工大概90人。

师:你能猜猜我们学校的这些信息的准确数据是多少吗?我们学校大约有30个班级,你知道到底有多少个班级呢?

生1:36。

生2:35。

生3:38。

师:小朋友都猜得比30多,都比较接近30。

师:那学生呢?约1700多位学生,你知道我们学校到底有多少学生吗?

生1:1708。

生2:1705。

生3:1703。

师:小朋友猜得也都比较接近1700,比1700要多。

师:那老师呢?

生1:98。

生2:101。

生3:93。

师:我了解了一下,知道我们学校有33个班级,学生1773名,教职工93名。

2、观察数据、比较。

师:仔细观察,比较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组的数据都比第二组的数据要多。

生2:第二组数是准确数,第一组数是大概的数。

……

3、揭示概念

师:象第1组只是告诉我们大概的数,我们数学上叫它为近似数,第2组数告诉我们准确的数,叫准确数。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近似数”(板书:近似数)

4、辨别准确数和近似数

师:现在钱老师收集一些数据,想请小朋友帮助辨别一下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

⑴、飞云江大桥全长1700多米。

⑵、2004年瑞安市交通事故6344起。

⑶、瑞安市有911个村民委员会。

⑷、塘下镇小轿车有8000辆左右。

⑸、塘下镇中心小学花木大约有3550棵。

⑹、瑞安市实验小学有学生2165名。

生判断。

……

师:2004年瑞安市交通事故6344起,这是什么数?

生:准确数。

师:多么惊人的数字呀,一年365天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交通事故,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时时刻刻注意交通安全。

……

(二)体验近似数

1、体验近似数的特点。

⑴师:仔细观察这些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先独立思考,想好后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生1:近似数一般是整十数。

生2:30是整十数,1700是整百的。

师:近似数一般是整十的、整百的、整千的。还有发现吗?

生:近似数都比较接近准确数。

师:近似数一般情况下是整十的、整百的、整千的数,并且比较接近准确数。

2、体验近似数的优点。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信息好吗?读的时候要求边读边记,比比谁的记忆好。

①生读记

②汇报

③交流感受

师:通过刚才小朋友记一记,你有什么感受?

生1:很难记。

师:哪些数据比较难记一些。

生2:2165比较难记。

师:这是一个什么数?

生:准确数。

师:还有其他小朋友有其它感受吗?

生3:数字不一样的比较难记。

师:哪些数字不一样时比较难记?

生3:2165。

师:哦,你是说各个数位上的数都不一样时比较难记对吗?

生4:准确数比较难记。

师:那近似数呢?

生:近似数比较好记。

师:近似数比起准确数来说,比较好记一些。

师:近似数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范,有时不需要记住准确数时,我们只需要知道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

3、说出准确数的近似数是多少。(前面的信息)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都是准确数,你能说出它的近似数是多少吗?

象6344,它的近似数可能是多少?

生1:约是6340。

生2:6300。

生3:6000。

师:象6344,我们可以说它的近似数是接近它的整千数,整百数,整十数。

师:2165呢?它的近似数是多少?

生1:2160。

生2:2150。

师:我们比比这两个近似数,它们都是整十的,哪个更接近准确数?

生:2160。

师:象这种2165的,我们一般来说是它的近似数是2160,它比起2150更接近2165。

生3:2170。

生4:大约是2100。

……

师:现在我们再来观察这些近似数,有什么特点?

生1:近似数的末尾都是0。

生2:近似数和它的准确数都比较接近。

师:对啊,看来近似数还有一个特点,都比较接近它的准确数,而且一般情况下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

六、教学反思

1、数学在生活舞台中发挥应用

数学是客观的。因为数学里没有优美的故事,少有动人的情节,也没有美妙的音乐和绚丽的色彩。数学惟有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相融合,才会绽放生命的活力。把数学还原于生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的亲切,体会到数学知识能切切实实地解决生活问题,这样

才能提升数学的真实魅力。本堂课中,我先让学生介绍我们学校,进而自然而然地引出学生身边的数据:学校的班级数、学生数、教师数。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事物中进行比较、学习,初步感知近似数。接着出示一系列的非常接近我们学生生活的数据:飞云江大桥全长1700多米,2004年瑞安市交通事故6344起等等,让学生在分析信息中体验近似数。整个学习过程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做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只有学生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被真正激发。

2、让教学在活动的情景中生成

课堂是流动的生命。这节“近似数”教学内容是非常简单的,那么如何把简单、静态的知识处理成生动、丰富的内容呢?并且如何让学生经历感知和体验近似数的特点、优点呢?在本堂课中,我是以活动为主线贯穿始终,不管是课前的调查,课始的介绍,还是课中的比较、判别、数据互换及课尾的当导购员等,都把静态的过程演变成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写、动口说。整个知识要点就是通过两个核心问题:“比一比,两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与“观察,这些近似数有什么特点?”的探索,在学生的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建构。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气氛,体现了“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

3、让数学在人文环境中滋养

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是新课标的教学目标之一。在

本节课中,通过“2004年瑞安市交通事故有6344起”这一条信息来顺势进行安全教育,一句“多么惊人的数字啊,一年就有6344起交通事故,所以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要时时刻刻注意交通安全。”“安全教育”的人文熏陶原来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悄然完成。情在学之中,学更有情。也就在此时,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油然而生,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提出数学问题,进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执教:瑞安市实验小学钱荷芳(邮编:325

设计:钱荷芳秦丽萍

指导:1)

【教学设计】四年级《近似数》精品教案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页例8及练习十六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205 306 402 () < () <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A、约是10000人,因为我觉得9992人接近10000人, B、我写的是“约9990人”因为9992人和9990只相差2。 同学们你们同意哪位写的呢?为什么? 师生小结:我们用近似数就是为了让我们更容易记住,所以,一般我们都用整百、整千、整万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近似数(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七单元导学指导案 课题:近似数课型:新授探究课课时:第8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课本第91例10和“做一做”及92页练习十八第4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法:谈话、启发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一、导学目标 (一)、独立尝试(预习) 自学课本第91、92页例10和“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4题。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205 306 402 ()< ()< ()(三)1、引入课题: 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

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2、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齐读目标)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读探究) (一)、教学例10 1、出示主题图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下面的文字。 (1)引导学生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近似数“将近10000人”的含义。请猜猜参 赛运动员人数的准确数是多少? 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 (2) 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说说图中两人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 “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3)交流汇报。 指出:9985这种说法特别准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把像9985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叫作“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比较容易记住,所以10000是一个近似数,10000这个和9985接近的数就叫作“近似数”。 (4)比较9985和10000这两个数,体会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5)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一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更容易记住,所以,近似数一般选情况下择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整万数,方便记忆。 (二)、生活中的数学:在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用准确数,用近似数就可以了,你还能举出近似数的例子吗? 举例: 1、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 304和300各表示什么数?(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2、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教案

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教案 教学难点:求亿以内数的近似数.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 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位,一个六位数最高位是位. 99864里面有个万,101010里面有个十万. 2.在○里面填上“>”“<”或“=” 999○1010601○564687○678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那么亿以内数的大小如何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教师板书: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例5 ①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和101010356000和360000 ②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观察这两个数,并试着比较大小. 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比较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第一种:通过读来比较:99864是九万九千八百六十四;101010是十万一千零一十,十万多比九万多大,所以99864<101010.第二种:通过位数来比较:101010是六位数,99864是五位数,因为六位数的最高位是十万位,而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所以,六位数比五位数大,99864<101010.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肯定两种方法道理相同,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 ③反馈训练:98965○10000096780○109650 ④总结方法:刚才我们比较的几组数,每组的两个数位数有什么特点?那么这样的两个数如何比较大小呢? 使学生明确:位数不同的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板书:位数不同,位数多的就大. ⑤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观察这两个数,想一想用刚才的比较方法行不行,为什么?该如何比较呢?同桌同学互相讨论. 启发学生想: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一位数,第一位数大的数就大.第一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数,第二位在的数就大.第二位相同时,再比较第三位数……,现在,这两个数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也相同,就比较左起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 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复习。 让学生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学生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下面我们来学习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3.教学例5。 (1)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①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算盘上,然后提问 99864是几位数? 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99864有几个万? 101010是几位数? 六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101010有几个万? 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②接着再出一组数;5672019和8832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井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③提问 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不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要怎样比较?让学生结合例题说明。 使学生明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①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 356000是几位数? 360000是几位数?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与难点 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猜数游戏:教师或学生指定一个4位数(不让其他学生知道),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0的图画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图画中的文字。 (1)9985和10000都表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吗?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说一说“将近10000人”是什么意思,“有9985人”是什么意思。

9985这种说法特别精确,所以它是一个准确数。 9985接近10000,10000比较容易记住,10000是一个近似数。 (板书课题:近似数) (2)让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中的304和300各是什么数。 (304是准确数,300是近似数。) 这里的`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容易记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 (3)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近似数了吗?谁来说说。 小结:近似数是指大约是多少的数,也就是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2.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碰到过哪些近似数?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近似数,体会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1页“做一做”。 2.教材第92~94页练习十八第4~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近似数》教学设计

《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五年制三年级下册第15~16页,近似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并会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3.培养分析、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个信息窗的学习,你知道我国领土面积大约有多少万平方千米?总人口数大约有多少亿人吗? 生:我国领土面积约是96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数约是13亿。师:今天这节课的信息窗又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 二、充分认识近似数 师:谁来说一说图中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生1:天安门广场总面积约44万平方米。 生2:金字塔约由230万块石块砌成。 生3:光速每秒约30万千米。 生4:太平洋最深深度约11030米,总面积约178680000平方千米。师:这几组数字和刚才老师说的960万平方千米、13亿人口。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1:这些数前都有“约”字。 生2: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它们都是近似数。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不用准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和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叫近似数。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近似数) 师: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 生1:一个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 生2:中山大学图书馆藏书约4086000册。 生3:我们学校大约有2千人。 生4: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有60 平方米。 师:想一想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为什么要用近似数来表示呢? 生:这样说比较方便。 师:对,在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也没有必要精确地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三、探索求近似数的方法 师:同学们认识了近似数,那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请看题。(课件出示:11030大约是几万? 178680000大约是几亿?) 师:估计一下这两个数分别大约是几万,几亿? 生:11030大约是1万,178680000大约是2亿。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11030接近1万,与2万相差很远不可能估成2万。同样178680000比1亿多得很多,比较接近2亿,所以估成2亿。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近似数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能正确运用四舍五入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归纳求万以内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出示卡片,进行口算练习. 604=57-20=364=3006= 729=3070=234=25+8=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测量一下教科书封面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学生测后:20厘米多一些,接近21厘米.

教师明确:如果我们不需要非常准确的结果,可以认为教科书的长大约是20厘米.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例如:今天早晨老师买早点,花去了2.1元,我们可以说花去了2元左右;又如:小明家路学校495米,我们可以说小明家距学校大约500米.在这里,我们就把2元钱、500米叫做2.1元和495米的近似数.(板书) (3)近似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过近似数?(学生自由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我们伟大祖国的陆地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大约960万平方千米) 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的人口约为多少亿?(十二亿) 2.教师:以上一些数据,都是一些近似数.那么,究竟怎样来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1)出示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总结说明:因206与200相差6,而206与300相差94,所以206最接近200,也就是说,206的近似数是200.板书:206200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教科书p96-97 页的内容,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 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 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了解一些数量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读中感悟 : (1)出示:

到____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 万册。 到____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 有14398万公顷。 (2)学生读一读, 师: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 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 像2709和1999 表示准确的数量 准确数 像43776万和14398万表示大约的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生活中再认识 师: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 见过或听过?(或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数,请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同桌说说这些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回忆,交流

。 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 时,就用近似数 。 3、读数,判断近似数 过度: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组数据,你能读出这些数,说说哪些是近似数吗? 出示信息,要求读出,并说明哪些是近似数(或用“想想做做” 第1题) ①《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 ②____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到 600万种。 ③____(省、市、区、县)实验小学共有学生4502人。 ④____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7天来共接待境内外游 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 指名读题 组织交流 二、探索求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 下面是某市____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亿以内数近似数》教学设计

课题:求亿以内的数的近似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舍五入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省略方法的过程。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的方法。 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教法与学法:讲解法合作探究 教具与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15000人,这个15000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0000000(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4千万元,这个1亿4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2.复习导入: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3.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内容。 (板书课题:求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 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2756≈1389000≈2.学习要求: a根据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想一想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怎么求它的近似数。 b分小组讨论,然后试做。 3.小组汇报结果: 12756≈10000 千位是2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

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案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Teaching plan of approximate number and rounding method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应用中经常遇到.在多 位数读写之后,教学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与截取近似数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小数取近似值做准备. 取近似数的时候,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实际需要,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小学主要讲常用的把一个多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或“亿位”的方法.例如751872和754920,755830和758850,要省略万后 面的尾数.751872和75492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1和4, 不足一万的一半,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751872≈750000,754920≈750000.755830和758850,尾数最高位千位上是5 和8,等于或大于一万的一半,把尾数改写成0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755830≈760000,758850≈76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的方法可以依此类推. 〔四舍五入法〕

这是取近似数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数按需要截取指定数位后,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它舍去(称为“四舍”),这样得到的近似数值叫不足近似值;如果去掉的部分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位数上加1(称为“五入”),这样得到的近似值叫过剩近似值. 例如:20÷7=2.85714…… 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三位小数,得 20÷7≈2.857 (四舍) 用四舍五入法使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得 20÷7≈2.86 (五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关近似数的概念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但又不生疏,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就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体会到用一个与准确数相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数量很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这样学生既认识到近似数的实

最新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挂图 4. 标签 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生成情境 1.我们已经学过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求出下列各数省略万后面尾数后是多少? 12 953 560 890 20 114 536 2.省略千后面的尾数又是多少? 3.求整数的近似数,用的是什么方法? 4.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和整数的方法类似. 二、自主探究

1.揭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小数的时候,有时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 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3.课件出示例1. 豆豆身高0.984米,平常没有必要说的那么准确,只要说出它的近似数就够了,怎样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0.984米保留两位小数、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分别是多少呢? (1)学生独立练习. (2)小组内交流. (3)策划表现方案. (4)全班交流. [学法尝试:根据整数“四舍五入”的方法,小数要保留两位小数,就 看第三位小数,0.984的第三位是4,小于5,舍去,因此0.984米≈0.98 米.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第二位小数,第二位是8,不管第三位及后面的数,8大于5,向前一位进1,而前一位是9进1变成了10,因此0.984米≈1.0米.要保留到整数,就看第一位小数,也就是十分位上的数,而不管百分位、 千分位上的数,因为9>5,向前一位进1,0.984≈1米.] 4.全班讨论:0.984保留一位小数0.984≈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各小组分别发表意见,老师给予点评. [学法尝试:0.984≈1.0=1,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保留为1.0时,就是1,大小是不变的.] 5.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2.953 18.346 9.538 4 19.823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参考教案二)_教案教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参考教案二)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二)能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三)能正确地写出省略万后面尾数的近似数。 (四)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难点:数位与位数的区别,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具和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999○1010601○564687○678 提问: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位数与四位数比,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因为三位数比一千小,四位数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例5。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99864和101010。 提问: ①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六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9万多与10万多来比较,谁大谁小? (10万多比9万多大。) 所以99864<101010。(板书) 由此来看,五位数与六位数比较,谁比谁大? (六位数比五位数大。) ③同学们推想一下,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比较呢?那么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七位数比六位数大,八位数比七位数大。) 出示第二组数:(2)356000和360000。 提问: ①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②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

科学计数法 近似数教案

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1、借助身边熟悉的事物体会大数,并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2、通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的学习,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大数,促使学生重视大数的现实意义,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难点:正确掌握10n 的特征以及科学记数法中n 与数位的关系 【情景引入】 1、 数据,如: 太阳的半径约696 000千米; 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 光速约300 000 000米/秒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约为149 000 000平方公里 2、提出问题: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这些大数怎样表示才好?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表示这些读和写都比较困难的大数,那就是科学记数法. 【教学过程】 1、观察10的乘方的特点: 210=100,310=1000,410=10000,…… 猜想:10n 在1的后面有多少个0? 得出结论:一般地,10的n 次幂,在1的后面有n 个0. 练习: (1) 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0,1. (2) 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103,105,1012,10100 2、刚才出示的图片中的大数能这样表示吗?怎样表示?有什么规律? 696 000=6.96×100 000=6.96×105 6 100 000 000=6.1×1 000 000 000=6.1×109 149 000 000=1.49×100 000 000=1.49×108 根据上面例子,我们把大于10的数记成a ×10n 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 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说明:与10的幂相乘的数a ,必须是大于等于1且小于10,这是科学记数法的规定。 3、例题分析: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 000 000;(2)57 000 000;(3)123 000 000 000 解:(1)1000 000=610 (2)57 000 000=5.7×7 10 (3) 123 000 000 000=1.23×1110 小组讨论:这些式子中,等号左边整数的位数与右边10的指数有什么关系? 归纳结论: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57 000 000有8位整数,10的指数就是7. △ 填空:7101.6?=______________,它有____个整数位; 81096.6?=_____________,它有_____个整数位; 所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个数的整数位数一目了然,这对于判断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⑾12页 教学目的: ⑴经历生活数据搜集的过程,理解近似数表示的须要性。 ⑵探索“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 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敏运用不同准确值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相关数据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 交流搜集的有关森林面积方面的数据,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类,在各种分类中重点讨论准确数与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并让学生再举例说一说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近似数。 二、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出示说一说中的数据,使学生通过比较、剖析,了解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的方法。结合是试一试第2习题的讨论,领会如何根据不同需要求近似数。 三、稳固与应用 做试一试第1习题:报告时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 试一试第2习题: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根据情况取不同准确程度的近似数。在本习题中,可先让学生说一说三个近似值的准确程度,再出示下面的两个小问习题,供学生讨论。在讨论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取近似值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的。 讨论:重点可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剖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⑴教材第12页底1习题。 ⑵教材第12页第2习题。 ⑶教材第12页第3习题。 五、思维训练 括号里能填几? 49()835≈50万49()835≈49万 篇二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搜集数据、汇总总结归纳知识和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11——12页《近似数》

教材剖析: 近似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本单元亿以内数的认识、读写和大数的比较和改写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什么是近似数以及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本节知识学习实验中学生最容易出问习题的环节是近似数的求法(位数确实定,是舍还是入),特别是需要进位时,前面是“9“的连续进位,应器重数位确实定和数字的入舍的教学。 教学目的: ⑴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⑵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习题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 教学重点: ⑴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⑵正确进行近似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 找准数位,看清入舍,注意约等号。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明确精确数和近似数。 师:同学们说一说你家里有几口人?我们这个班一共有多少同学?你们小组又有几个同学呢?这些数都是精确数吗? 师:那么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位同学知道我国现在的人口有多少呢?我国的疆土面积是多少呢?(生答) 师: 13亿是一个精确数吗?960万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数又是什么数呢? 点拨:像你家里有多少人,班里有多少同学等这样的数就是精确数。 像我国人口大约有13亿,我国疆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一般来说近似数前面都要带上“大约”两个字。 (2)精确数与近似数的判别。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数据依照精确数和近似数进行分类,并讨论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②小组报告,交流。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发问:我们找到了这么多近似数,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发言) 同学们提到用四舍五入法可以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四舍五入呢?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你愿意尝试一下吗?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页看“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XXXX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 (1)四舍五入到十位:约148260棵; (2)四舍五入到百位:约148300棵; 观察第一组数据小组讨论:①原数的个位是几?四舍五入后是几?它的十位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接着数数。 1998、()、()、() 9997、()、()、() 497、()()、()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9961008 ()()() 205306402

()()()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学习作好铺垫。 二、新课教学 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出示例8的主题图。 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 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 1500人呢?为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 小组汇报: A、认为育英小学的认数是1506人,因为他告诉我们就是1506人,后半句他说的是约是1500人,是说他们学校的人数和1500人 的差不多。 B、也认为育英小学有1506人,他说约有1500人是大概就是 1500人的意思。 师小结:我们把1506这个很准确的数字就叫做准确数,而1500 这个和1506差不多的数就叫做近似数。(边说边板书) 引导学生明白近似数更容易记,因为它正好是正百数。 出示例8主题图比较一下1506和1500这两个数,体会一下准确数和近似数哪个数更容易记住 (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 人数是9992人,约是( )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 个别汇报:

近似数教案

1.5.3近似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对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体会用近似数字刻画现实问题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了解近似数、精确度的意义,能根据具体要求取近似数。 教学难点:近似数的意义,按实际需要取近似数。 教法、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在媒体方面所获得知识,着重采用“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教学方法。即从实际问题出发,启发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参与意识。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1)我们班有名学生。 (2)七年级约有名学生。 (3)一天有小时,一小时有分,一分钟有秒。 (4)你回家约要分钟。 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4个问题中,是准确数,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只是一个大概的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 做。 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问题3:七年级的实际学生数为224,与第2个问题相比较,误差是。 问题4:为什么会产生这个误差?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用精确度表示。524精确到个位,而约5百精确到位。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5: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2(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练习:教材P46页练习 问题6:在表示近似数的方法有 和。还有其它的吗? 3、例题讲解 教材P46例6。注意精确度1.8与1.80的区别。 4、扩展 问题7:3.21×105

二年级下册数学:近似数教案

第8课时近似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3.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 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准备:课件、铅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18支)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近似数。 二、交流共享

1.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2.教学例9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板书:695≈700 703≈700 师边板书边引导学生说:695约等于700,703约等于700.

苏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比较,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2.初步知道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与近似数,并会恰当选用近似数。 3.通过学生的数据收集与交流,能对近似数和准确数互相转化。 4.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近似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合理地取近似数。 教具准备:课件、铅笔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把铅笔,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中的铅笔有几支? 让学生充分地、大胆地猜。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示“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面板书。 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猜一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后出示准确的数据。(18支) 现在让你们猜手中的铅笔是几十支,你会怎样说?(学生回答:大约20支)像这样大概的数就是近似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 究近似数。

二、交流共享 1.汇报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 师:老师要求你们课前调查各个年级的学生数,你们做到了吗?来看大屏幕:二年级(1)班有学生50人,那么二年级三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请你们猜一猜。 学生猜,老师板书后出示准确数,留下接近的数。 师:如果让你们用两句话来说这两个数字,你会怎样说呢?师引导说:二年级有学生154人,大约150人。 师:二年级有154人,那么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呢? 学生猜,老师板书,出示正确的数后留下最接近的数字。 提问: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前面一排的数字和后面一排的数字有什么特点?(前面一排是准确的数,后面一排是大概的数)。 像这样大概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近似数,板书。 2.教学例9 创设情境:小明是龙岗小学的学生,小华是东山小学的学生,一天他们俩相遇了,都说自己学校的人最多,看大屏幕。 显示:小明:“我是龙岗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有700人”。 小华:“我是东山小学的,我们学校大约也有700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到底哪个学校的人数多吗?在小组里面说一说。 学生在充分讨论后老师指名回答,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师:现在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教师出示龙岗小学695人,东山小学703人,并引导得出:695人比700人少一些,接近700人,所以说大约有700人;703人比700人多一些,也接近700,所以也可以说大约有700人。我们可以这样用数学的方法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