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教科书p96-97

页的内容,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

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

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了解一些数量信息。

教学过程:

一、认识近似数

1、读中感悟

(1)出示:

到____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

万册。

到____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

有14398万公顷。

(2)学生读一读,

师: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

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

像2709和1999

表示准确的数量

准确数

像43776万和14398万表示大约的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

近似数

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生活中再认识

师: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

见过或听过?(或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数,请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同桌说说这些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回忆,交流

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

时,就用近似数

3、读数,判断近似数

过度: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组数据,你能读出这些数,说说哪些是近似数吗?

出示信息,要求读出,并说明哪些是近似数(或用“想想做做”

第1题)

①《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

②____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到

600万种。

③____(省、市、区、县)实验小学共有学生4502人。

④____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7天来共接待境内外游

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

指名读题

组织交流

二、探索求一个近似数的方法

1、出示例题

下面是某市____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总计(人)

男性(人)

女性(人)

970889

484204

486685

先把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级,它们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

2、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

(板书:四舍五入法)

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呢?请你自学书p96页下方的一段话。

交流,老师解释。

例如 48 4204 通过分级,我们知道大约有四十几万,然后看万位后一位,千位上是4,比5小,“四舍去”,所以

(板书≈480000

48万)

同样,486685怎样取近似数?学生说,老师板书。

970889呢?自己坐在作业本上。注意格式。

3、以“万”或“亿”作单位

(1)对着前面判断的信息,提问这些近似数是以什么为单位的?

“万”或“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有什么好处?

以“万”或“亿”作单位的由于实际的需要、为了读写方便

(2)

出示:283000

1970000000它们选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

集体讲评,

说思考过程

(3)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讨论得出:

相同——方法相同“四舍五入”

不同——前者用“0”占位,后者省略尾数后用“万”或“亿”作

单位

●三、巩固练习

完成第97页的想想做做,师指名回答,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的认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从报纸、杂志或网上收集一些近似数,在班级里交流

●六、作业设计:

1、省略下面各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再写出近似数。

705

385

1994

3208

9775

2、用“亿”、作单位写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8340000000

20680000000

980000000

●七、课堂作业

完成相应的《三级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 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3.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的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算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复习。 让学生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引导学生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复习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下面我们来学习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3.教学例5。 (1)比较第一组数:99864和101010。 ①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算盘上,然后提问 99864是几位数? 五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99864有几个万? 101010是几位数? 六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101010有几个万? 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②接着再出一组数;5672019和8832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井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③提问 从刚才两组数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比较不同数位的两个数的大小要怎样比较?让学生结合例题说明。 使学生明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和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一样,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比较第二组数:356000和360000。 ①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 356000是几位数? 360000是几位数?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 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2011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六课时《平均数》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平均数,会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基本技能:能结合简单的统计图表,解决一些简单的与平均数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 3、基本思想:操作法、归纳法、统计法。 4、基本活动经验:进一步积累数据分析的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他们有能力从生活情境中抽象数学模型。虽然在学习的过程是第一次接触平均数这个概念,但在生活中他们已经有了诸如平均分这种模糊的概念,因而本节课我先由有趣的故事出发,激发他们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提升。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与相关数据的关系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车牌号码、手机号、电话号码、QQ号码等;让后把这些信息同时出现。 2、出示问题:看一眼,你能记住几个数字?

师谈话: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字的世界里,想知道看一眼你能记住几个数字,你有什么办法?(生:试一试) 试一次还是试多次?为什么要试多次? 2、记数游戏:3秒钟出示10个数字,看一看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课件出示几组数据) (1)我们一起做一个记忆游戏。 出示游戏规则: ①看一眼,只有3秒。 ②数字消失后,才可以动笔写在格子里。 ③数字再出现时,请在记忆正确的数字右下角画“√”。 ④数出每组中画“√”的有几个数字,填在下方的统计表中。 (2)组织学生填写第一组游戏内容,指导填写方法;评选出记忆冠军。 (3)出示4组数据,每组呈现3秒:(等全部学生记录完毕,校对答案) 5 7 3 8 1 5 6 9 2 4 1 8 6 5 4 9 3 5 2 7 8 4 3 9 6 1 5 3 6 2 6 5 8 4 0 9 7 3 6 1 (4)组织学生写下自己记住的数字,并把记忆个数填在表格中。 (5)指名交流自己记住自己记住数字的个数。 师:我们试了多次之后得到一组数据(板书:一组数据),这组数据有可能一样多,更大的可能是有多有少,在有多有少的情况下,试了多次,你究竟用哪一个数来代表你看一眼能记住几个数字呢?(板书:代表)为什么? 过渡语:淘气也参加了这样的游戏,我们来看看淘气的成绩是什么样的。看大屏幕。你们想不想和淘气比一比?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 1.初步感知用平均数比较的必要性。 (1)出示淘气5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思考:用哪个数来代表淘气五次记住数字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能用9代表淘气五次记住数字的一般水平吗?为什么? 用4、5或7公平吗? 过渡:大家很聪明,很智慧,这一点和智慧老人的想法完全一致。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1 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四

2019-2020年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1 大数的认识数的产生人教版知识点练习五十 四 第1题【单选题】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一定是( )的倍数。 A、2 B、4 C、3 D、6 【答案】: 【解析】: 第2题【判断题】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正数。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3题【判断题】 判断对错. 自然数都是正数.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4题【判断题】 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一个数为a,前面的数是a-2,后面的一个数是a+2.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一个自然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自然数的单位是“1”.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0,这三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从小到大填写)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答案】: 第9题【填空题】 和为15的两个非零自然数共有______对.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一本书的最后两页的页码和是367,这本书有______页.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叫作______,最小的自然数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从左到右在直线上填上合适的自然数.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8个千万、8个万和8个百组成的数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与10相邻的自然数是______和______,与1相邻的整数是______和______.(依从小到大的顺序)【答案】:

七年级数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案(2)湘教版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准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数据正确求出它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性目标 1.体会数据收集的方法、处理的过程; 2.感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于各位同学的基础不同,课上掌握的程度不同,回家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可能不同.根据昨天的布置,现在请全体同学把昨晚完成回家作业的时间写下来后交给组长,集中到班长那里,再公布到黑板上.为便于处理,要求大家所写时间精确到5分钟. 二、探索与归纳 现在根据上述同学们提供的数据,共同作如下处理: 1.画出上述作业时间与出现频数的条形统计图.(要求:横轴为作业时间,纵轴为相应出现的频数) 2.画出频数统计表.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图表中最容易得到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2)根据大家所提供的时间,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如果老师随机的抽取一个数据,最可能得到的是几分钟? 三、巩固与应用 1.填空 (1)数据5,7,8,-2的平均数为. (2)数据5,7,8,-2的中位数为. (3)数据5,7,8,-2的众数为. (4)如果一组数据-3,-2,0,1,x,6,9,12的平均数为3,那么它的中位数为. 2.判断 (1)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 ( ) (2)平均数就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 ( ) (3)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5.( ) (4)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那么它的中位数也是0,众数也是0. ( ) (5)若一组数据1、2、x、4的中位数是3,那么x≥4. ( ) (6)已知数据1、2、3、4,它的众数为0.( ) 3.某居民院内四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各45度,5户用电各50度,6户用电各42度. 求: (1)这居民院平均每户用电数. (2)各户用电数的中位数. (3)各户用电数的众数. 3.数据a、b、c、d的平均数为m 求:(a﹣m)﹢(b﹣m)+(c﹣m)+(d﹣m)的值。 四、交流与反思

求最大数,最少数(近似数)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p32 (一)0.78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 位。 (二)把3. 8改写成用0. 001作单位的数(),它含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三)把8799 5000 0000改写成“亿”做单位的数是(),保留整数是()。漏单位 (四)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长5厘米和8厘米,另一条边最 长是(),最短边是(), 共有()种可能。(另一条

边是整厘米) 漏单位 P52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保留到哪一位, 就在哪一位后面画虚线) 书P55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最大数-----就是把原数照抄, 后面加个“4”; 最小数-----就是把小数 末尾那个数减“1”, 后面加个“5”;

1、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是3.8, 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少可能是() 2、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的近 似值是3.0,这个两位小数最小 可能是() 最大可能是() 附加题:表示小数的近似值时,小数 末尾的“0”()去掉。 3、一个三位小数的近似数是7.68, 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最少可能是() 4、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 得到的近似数是4.6,这个三位 数最大是();最少是()

4.649, 4.550 5、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 得到的近似数是9.00,这个三位 数最大是();最少是()。 6、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 得到的近似数是6.20,这个三位 数最大是();最少是()。7、 (1)大于7.6而小于7.9的小数有()个。 (2)大于7.6而小于7.9的一位小数有()个。 (3)近似数是6.32的三位小数不止一个。()

新人教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教学设计 江北区朝阳河小学明梅 教学内容:教材第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师:我们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有环保小组、体育小组还有美术小组等。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 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题) 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 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 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 (1)“移多补少”的方法。

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 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 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 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 它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数量小,也可能比这个数量大。平均数是为了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数。 2、内化拓展、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课件出示照片和91页例2情景图------踢毽比赛)对于比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哪个队赢)那就是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现在老师让你们当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决。 (1)出示表一:(男女生各一名同学) 师: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你是怎么知道的? (19>17) (2)出示表二:(男女生各加入三名同学) 师:现在哪个队赢了?你怎么知道?(指名学生说是通过计算总成绩知道的)现在男生算你们队的成绩,女生算你们队的成绩。 通过计算得出:68<76(女生队获胜) 引导学生体会,在人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也可以求平均数的方法。 男生:68÷4=17(个)女生:76÷4=19(个)

四年级数学大数的认识

课程解读 一、学习目标: 1. 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 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了一个大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 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二、重点、难点: 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考点分析: (1)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2)会读含有两级的数。 (3)会写含有两级的数。 (4)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知识梳理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典型例题 [方法应用题] 例1. 1. 读出下面各数。 4 2 3 1 5 7 9 3 0 0 5 0 0 8 2 6 0 4 0 0 0 0 0 2. 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读写亿以内的数。 (2)解题思路:读法:从高位读起,万级的数按照各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写法: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占位。 解答过程: 1. 读出下面各数。 4 2 3 1 5 7 9 读作:四百二十三万一千五百七十九 3 0 0 5 0 0 8 2 读作:三千零五万零八十二 6 0 4 0 0 0 0 0 读作:六千零四十万 2. 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写作:3030303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写作:10504020 解题后的思考: 1. 读原数和写出的数,一致就对了。 2. 注意读数时要大写,写数时要小写。 例2.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 500500 55000 40005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解题思路: ①位数多的数就大。 ②位数相同,从高位比起,数大的就大;高位数一样,就看下一位,数大的就大。 解答过程: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5050 500500 55000 40005 5050<40005<55000<500500 解题后的思考:解答完毕后,一定要对照原数读一读,不要抄错数。 例3. 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 0 0 0 0到9 0 0 0 0根。 人造卫星每分钟约行4 7 0 0 0 0千米。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2)解题思路: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 解答过程:一个人的头发约有8 0 0 0 0到9 0 0 0 0根。8 0 0 0 0根=8万根,9 0 0 0 0根=9万根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 “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同。读、写的权就大一些。 那么加权平均数到底该如何求呢? 定义: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则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ωω++++++++ 321332211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 均数。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定安县第一小学谢定英 教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近似数”。 2、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在认识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估算意识和数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难点:按要求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认数部分中的读和写,还有把一个数按要求改成用万和亿来作单位。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一看你们学的怎样?出示课前小练笔,共5小题,指名回答。 二、教学新课 、认识近似数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二条信息

A、你们先读一读,注意划数部分的数、信息的前后两个数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B、教师说明什么是精确数?什么是近似数? C、信息中划线的两个数,哪个是精确数?哪个是近似数?你是怎样判断的? D、做.想想做做第一小题。 E教师小结、近似数前一般都会出现约、大约、近等字眼。 三、学习过一个数的近似数 、出示第二个例题。 A、说说这个城市的男性、女性各有多少人?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各接近四十几万? B、同学们先自己试一试?教师结合课本中的两个小卡通说说小萝卜和小青椒是怎么想的。 、学习四舍五入法 要求同学们自己阅读课本96页,什么叫做“四舍五入”法。 、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84204≈480000486685≈490000 尾数尾数 问:这里为什么用≈呢?而不用=呢? 、做“想想做做”第2题。

、教师小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首先找到这个数的尾数部分,接着对尾数的最高位数进行“四舍五入”最后又尾数部分有几位数就写几个0,注意别忘了用约等号连接精确数和近似数。 四、学习试一试 1、出示题目,指名读一读,再自己动手做一做。 2、说说这题求近似数与上面求近似数有什么区别? 五、巩固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3、4题。 六、拓展题。略 七、全课总结。 课后反思: 本节课中近似数的认识,教学一直伴随着生活化的情境,学生随着生动、具体的现实素材经历了近似数产生的过程,深入了解近似数。在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这一环节中,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我先让学生猜一猜答案是多少。再自己阅读理解“四舍五入”法的含义。通过自主阅读去感知、理解、分析、推理,学生才会主动运用数学知识。最后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发现等循序地思考,充分地交流,逐步地深入,水到渠成地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要领。 在练习的设计上,我呈现了三道都是求近似数的习题,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 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北京课改版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表格式教案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表格式教案Teaching plan of approximate number table f or solving large numbers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表格式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 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 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第 5课时教学内容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重点及难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再设计 一、认识近似数 1、在读读想想中初步感悟近似数。 2、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认识近似数。提问:生活中的许多 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平时注意吗?你在哪里见过或听过用 近似数表示的例子? 3、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并说出哪些是近似数。(1)20xx 年4月英国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至600万。 (2)xxx小学目前工有在校学生1578人。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谈话: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判断近似数,那么如何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2)媒体出示:下面是某市20xx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 指名读一读某市男生,女生及总人数。提问:男女的人数各接近 四十几万?请尝试写出他们的近似数。组织交流,将学生练习的 情况通过视频展示,并请他们说说改写成近似数的思考过程。估 计学生会这样回答:男性484204接近48万人,近似数就是480000;女性486685更接近49万,近似数就是490000。学生阅 读后提问“四舍”什么意思“五入”呢?什么是尾数?根据尾数 的哪一位决定是舍还是入?近似数和原来的数之间用什么符号连接?为什么要用约等号? (3)练习巩固: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请学生读题, 说说题意,特别是让学生说说对省略最高位后面尾数的理解。然 后请学生自行练习,并指名板演。 2、教学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近似数。 (1)将前面判断近似数的一些数据取出,在视频展示仪上 出示:20xx年4月英国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数量可能仅有200 万至600万种。20xx年五一期间,东方水城苏州7天来共接待境 内外旅客230万人次,总收入16亿元。请学生观察画线的这些数据,提问:这些近似数是以什么为单位的?为什么在报纸电视中,常见到“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8.1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 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你们都了解关于篮球比赛的什么 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最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课的教学创设良好的开端。】 二、探索新知。 1.(多媒体展示课本信息窗中的情景图。) 谈话:看,蓝队和红队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蓝队的 5号队员腿抽筋了,跑不动了,他还是本队的主力得分队员,怎么办?蓝队还有7号和8号两名替补队员,换谁上场呢?根据什么?谁的投篮水平高呢? 学生会说出很多理由。

谈话:同学们考虑的这些因素,都很有道理。但是5号队员是主力得分队员,替换他的队员的主要任务是得分,所以我们应该主要从得分能力方面来考虑,对吗? 以下是这两名替补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 (大屏幕展示得分统计表) 2.谈话:根据这些得分情况,请你动脑想办法比较出谁的得分能力 高?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再在小组中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想法有: (1)换8号队员上场,因为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一共得了40分, 7号队员在小组赛中才得了33分,8号队员得分多,所以应该换8号队员上场。 (2)因为两名队员上场次数不一样,用总分不公平应该比较平均得分。师生共同辩论各种方法的优劣。 引导学生体会到算平均得分是最合理的一种方法。 3.谈话:怎样算他们的平均得分?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到台前展示一下?引导学生借助条形统计图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平均分。 4.讨论:10分是8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11分是7号队员哪场比赛的得分? 引导学生融解平均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白10分和11分不是8号队员和7号队员在哪一场比赛中的得分而是反映他们在所有比赛中的整

大数的认识主题单元设计及思维导图

《大数的认识》主题单元设计及思维导图主题单元标题大数的认识 作者姓名所属单位小学联系地址小学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上册 所需时间8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 (对主题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并可附上相应的思维导图) 本单元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并穿插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运用计算器计算等知识点,并设计了一个综合应用:一亿有多大。 在本单元主题中,我打算打破教材的顺序,设计成四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大数的认识。通过从生活中收集感受大数,联系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旧知,运用学习方法解决问题。专题二:数的产生。通过认识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理解自然数的概念。专题三:计算工具的认识及使用。通过观察和活动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和使用方法,感受计算器的方便、快捷。专题四:一亿有多大。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一亿这个数有多大。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

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讲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获得读数、写数和改写的方法和技巧。 2.树立在活动中主动探究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3.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的活动,初步体验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数感。 2.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 对应课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并会使用计算器。 4.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怎样读写数,怎样改写成以万、亿做单位的数? 2.数是怎样产生的? 3.计算工具有哪些?怎样正确使用计算器? 4.一亿有多大? 专题划分1.大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计算工具的认识及计算器的使用 4.一亿有多大 专题一大数的认识所需课时3课时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教科书p96-97页的内容,求大数目的近似数。教学要求:1、让学生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2、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3、使学生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增强对近似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准备:课前查资料,了解一些数量信息。教学过程:一、认识近似数1、读中感悟:(1)出示: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709个,图书馆藏书约43776万册。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自然保护区1999个,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大约有14398万公顷。(2)学生读一读,师:画线的四个数所表达的数量的准确程度是否一样?组织讨论,引入准确数、近似数的概念。像2709和1999表示准确的数量准确数像43776万和14398万表示大约的数,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数近似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而只是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2、生活中再认识师: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或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一些数,请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和同桌说说这些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回忆,交流。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3、读数,判断近似数过度:老师这里也搜集了几组数据,你能读出这些数,说说哪些是近似数吗?出示信息,要求读出,并说明哪些是近似数(或用“想想做做”第1题)

①《中国昆虫名录》收录了当时已知的中国昆虫20069种。②2002年4月英国《自然》杂志报告说,全球昆虫可能仅有200万到600万种。③江阴市实验小学共有学生4502人。④2007年“五一”黄金周期间,苏州东方水城7天来共接待境内外游客2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亿元。指名读题组织交流二、探索求一个近似数的方法1、出示例题下面是某市2004年末全市人口情况统计。总计(人)男性(人)女性(人)970889484204486685先把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级,它们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它们的近似数吗?2、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采用“四舍五入法”(板书:四舍五入法)什么叫四舍五入法呢?请你自学书p96页下方的一段话。交流,老师解释。例如484204通过分级,我们知道大约有四十几万,然后看万位后一位,千位上是4,比5小,“四舍去”,所以(板书≈48000048万)同样,486685怎样取近似数?学生说,老师板书。970889呢?自己坐在作业本上。注意格式。3、以“万”或“亿”作单位(1)对着前面判断的信息,提问这些近似数是以什么为单位的?“万”或“亿”作单位写近似数有什么好处?以“万”或“亿”作单位的由于实际的需要、为了读写方便(2)出示:2830001970000000它们选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集体讲评,说思考过程。(3)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得出:相同——方法相同“四舍五入”。不同——前者用“0”占位,后者省略尾数后用“万”或“亿”作单位。三、巩固练习完成第97页的想想做做,师指名回答,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的认识。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延伸从报纸、

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案 姓名:王晓雨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09级(1)班 学号:200910520133

1、课程题目:平均数 2、课程类型:新授课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数平均数、加 权平均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演示和学生自主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算 术平均数公式计算算数平均数,并学会计算一组平均数的权。 并且通过例题,使学生自己领悟出数据的权对数据的平均数 是有影响的。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使学生了解每个人的努力对环保问题的 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重点难点:(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难点:体会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5、教学过程:(1)引入:运用一组NBA篮球赛的图片引出姚明在各场比赛中的成绩,让学生求解姚明的平均成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算数平均数。(2)介绍算数平均数的定义,以及求解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回到引入时的例题当中,让学生自己计算姚明的平均篮板个数。对篮板个数进行统计。(3)观察统计后的篮板个数数据,篮板的个数有5种,分别是7、10、13、18、21。相应的出现的次数为1、3、4、1、1,借此引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4)试一试,给出练习题一,让学生找出数据的权,并计算数据的平均数。(5)做一做,给出关于每个家庭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的例题,让学生自主练习,算出每个同学家中一周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以及一个班57名同学的家中一周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得出结论,在实践中,我们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6)给出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a: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权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b: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 :3 :3 的权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通过改变同一组数据的权数比,求平均值,从而得出结论,数据的权对数据的平均数是有影响的。 (7)课后习题: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评委将从精神面貌,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方面给班级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精神面貌占20% ,动作整齐占50% ,动作准确占30%,计算班级的综合成绩(百分制)。1班、2班、3班单项得分如下表所示: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90、第91页的内容及第92页做一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愉悦轻松的课堂里,掌握富有挑战性的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增强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体验。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师:我们班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成立了几个兴趣小组:有环保小组、体育小组还有美术小组等。这是我们班环保小分队的队员们在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他们在上周的表现怎么样?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情境图)师:这是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收集饮料瓶的统计情况和他们提出的问题,借助刚才的视频和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指名说信息和问

题)师:那么你能解决“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这个问题吗?每人都有这个图,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预设:两种方法。)师:这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饮料瓶?(13个)师:大家都同意这个算法吗?13是怎么来的?(1)“移多补少”的方法。指名学生说自己用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口述和学生动手操作,用课件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师:这种方法对吗?为什么要把小红的一个给小兰,把小明的两个给小亮?(为了使他们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指名学生试着回答总结)师:像这样把多的饮料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饮料瓶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法)这里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这个“13”是他们真实收集到的饮料瓶吗?(不是)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师: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学生口述算理并说算式,老师板书。师:像这样先合并然后再平均分的方法同叫“先合后分法。”无论是通过移多补少还是先合后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13就是这4个数的平均数,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均数)它引导学生利用“移多补少”或“平均分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并不是每个学生收集到瓶子的实际数量,而是“相当于”把4个学生收集到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得到数,可能同学们收集到的比这个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大数的认识单元总结及练习答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2、数的产生 3、亿以上数的认识 主要内容 4、计算工具的认识 5、用计算器计算 6、1亿有多大 重点: 1、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大数的读写: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将整万、整亿的数 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 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比较数的大小。 小结: 1、数位顺序表 2、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 万是一亿。 3、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扩充: 正整数:1 2 3 4 5 6 ……. 自然数 0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方法总结: 数级 … 亿级 万级 个级 数位 … 千亿位 百亿位 十亿位 亿位 千万位 百万位 十万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计数单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一、大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二、大数的写法: 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 三、比较数的大小: 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四、改写成“万”、“亿”做单位的数: 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省略最后四个零;整亿的数改写成有“亿”做单位的数,省略最后八个零。 五、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就看要省略的位数的下一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1、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位进行四舍五入。 2、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