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化学第五章化学平衡小结

物理化学第五章化学平衡小结

物理化学第五章化学平衡小结
物理化学第五章化学平衡小结

第四章 化学平衡

核心内容: 恒T 、p 、W ˊ=0下,化学反应

自发

0,,><

=?∑='B B W p T G μν 平衡

反向自发

主要内容:化学反应△G 、K 的计算及过程方向的判断。

一、内容提要

1、化学反应自发进行和达到平衡的条件

自发

0,,><

=?∑='B B W p T G μν 平衡

反向自发

其中,B ν为B 的化学计量数,对于产物B ν取正值,对于反应物B ν取负值。

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分压的影响)

和反应方向的具体判据

P m r m r Q RT G G ln +?=?θ

θ

p Q RT K RT ln ln +-=θ

θ

K Q RT p

ln

= <0 自发 (Qp <θ

K )

=0 平衡 (Q p=θ

K ) >0 反向自发(Qp >θ

K )

式中:θ

θμνB B m r G ∑=?为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化,θ

K 为标准平衡常数,

)ex p(RT G K m r θ

θ

?-==B p p eq

B B

νθ)(∏=f(T)

3、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其他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除了标准平衡常数外,实际应用中常用经验平衡常数K P 、K C 、K n 、K y

(1)K P :θK =∑∏=∏-B

B B p p p p eq B B

eq

B B νθννθ)()()(

θK =∑

-

B p K P νθ)( θ

K 仅是温度的函数,K P 也只与温度有关。

(2)K C :理想气体P B V=n B RT p B =RT c RT V n B B

=

θK =∑∏=∏=∏B

B B B p

RT c p RT c p p B B B B eq

B B νθννθνθ)()()( ∑=B

p

RT K K C νθθ

)

( K C 也只与温度有关

(3)K y :p B =py B

K

∑∏=∏=∏B B

B B p

p y p y p p p B B B B eq

B B νθννθνθ)()()( ∑=B

p

p K K y νθθ

)

(总 K y 与温度和总压有关

(4)K n :

∑=B

B B

B n n p

p =

θ

K B

B B

B B

eq

B B

n n

p

p p

p ννθ

υθ

)

()(

)

(

∑∏=∏

=

∑∑B n

p

p K n νθ

)

(

K n 与温度、总压和惰性气体有关。综合以上各式得:

θ

K =

∑=∑=∑=∑∑B B B B n

p p K p p K p

RT K p K n y C P νθνθνθνθ

)()()()( 当∑=0B ν时,θK =K p =K c =K y =K n

4、有纯凝聚态物质参加的理想气体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若理想气体化学反应中有纯固态或纯液态参加时,由于常压下纯凝聚态物质的化学势可近似为标准态化学势,即)()(cd cd B B θ

μμ=(cd 表示凝聚态) 因此 P m r m r Q RT G G ln +?=?θ

其中

∑=??

θ

μνB B m r G 即对参加反应的所有

物质包括凝聚态物质求和。

)

()()

()

(

g eq

g B g B B p

p

K νθ

θ

∏=

即θ

K 只考虑气相组分的平衡分压。

5、真实气体化学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真实气体的化学势表达式为

)ln(θθ

μμp p RT B

B B +=,

代入∑=?B B rGm μν可得:

B

B

B p

p p f K eq

B B eq B B eq

B B νθννθθ

?)

()()(∏?∏∏= B p ~ 为组分B 在指定条件下的逸度,

B B B p f ?=,eq

B

?为B 的逸度因子,它是温度

和总压的函数,B

eq B

B ν?)(∏也是温度和压力的函

数,对于理想气体

B eq B

B

ν?)

(∏=1

B

p

p

K eq

B B νθθ

)

(∏=。

6、液态混合物或溶液的化学平衡常数 对于液态混合物(或溶液)中的化学反应,由于任一组分的化学势为

B B B a RT ln +=θ

μμ,代入∑=?B B rGm μν可

得:

B B eq B

eq B B

B B B eq B B

a a K ννθ

χγχγ)

()(∏=∏=

B B eq B

B

eq B B

K ννθ

χγ)

()(∏∏=

若反应系统为理想液态混合物或理想稀溶液,则

B γ=1,1=∏B

B B

νγ

7、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θ

m r G ?的计算方法 由于θ

θ

K RT G m r ln -=?,因此由θ

m r G ?可求

得θ

K 。

θ

m r G ?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由θm f G ?计算θ

m r G ?:θ

θνm f B m r G G ?∑=?

②θ

θθ

m r m r m

r S T H G ?-?=?计算

θ

θ

νm f B m r H H ?∑=?

θ

θ

νm f B m r S S ?∑=?

③由相关反应计算θ

m r G ?

8、化学反应的等压方程(温度的影响)

2)ln (RT

H T K

m r P θ

θ?=??

上式是范特霍夫方程的微分式,由此式可进行以下讨论:

若0>?θ

m r H ,即吸热反应,0)ln (>??P T K θ

,说明

标准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平衡右移,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若0

m r H ,即放热反应,0)ln (

K θ

,说明标准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平衡左移,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对范特霍夫方程的微分式进行积分,可进行有关计算:

①若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或0,=∑θ

υm P B C ,

θ

m r H ?可看作常数时

不定积分式 C T

R H K m r +?-=1

ln θ

θ

定积分式 )

11(ln 121

2

T T R H K K m r -?-=θ

θθ )

11()()(121122T T H T T G T T G m r m r m r -?=?-?θθ

θ

与前两式皆

为等价式。

②若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或0,≠∑θ

υm

P B C ,

θ

m r H ?不能看作常数时

dT RT

T H K K m r T T 21

2

)

(ln 2

1

θ

θθ

?=? 9、平衡移动原理

(1)升高温度,反应向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

温度,反应向放热的方向进行;

(2)升高压力,反应向分子数减少的方向进行;

降低压力,反应向分子数增多的方向进行; (3)引入惰性气体(总压不变),反应向分子数

增多的方向进行;

(4)反应物的摩尔比对平衡转化率的影响

当反应物的摩尔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此时,产物的含量最大,但绝对值不一定最大。

1

225.40),(-?-=?mol kJ s S Ag G m f θ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通用)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化学的学习心得体会(一) 科学的目的除了应用以外,还有发现世界的美,满足人类的好奇心。物理化学自然也是科学,所以同样适用。 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化学……物理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大致如此。然而,在刚刚开始学物化的时候,我几乎被一大堆偏微分关系式所吓晕。尤其是看那一大堆偏微分的公式,更是让我觉得头痛。然而通过阅读以及对以前高数的复习,我慢慢地能理解偏微分的含义了。由于物化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因此我们除了上课要认真听讲更重要的是联系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将它们融会贯通,这才能学习好物化。 物化是有用的,也是好玩的,这些是学习物化的动力,那么,怎样才可以学好物化呢? 对我来说,主要就是理解-记忆-应用,而串起这一切的线索则为做题。理解是基础,理解各个知识点,理解每一条重要公式的推导过程,使用范围等等。我的记性不太好,所以很多知识都要理解了之后才能记得住,但是也正因如此,我对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或公式等的理解可能比别人要好一点,不过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好像有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那或许可以放弃对推导过程的理解,毕竟最重要的是记住这条公式的写法及在何种情况下如何使用该公式,这样也就可以了,说到底,对知识的记忆及其应用才是理解的基础物理化学不在于繁杂的计算,而是思路。 我觉得学习物化时应该逐渐的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物理化学的理论框架,要培养出物理化学的思维方式,而且应该有自己的看法,要创新。物化离不开做题。 认真地去做题,认真地归纳总结,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框架,而且做题也是一个把别人的框架纳入自己的框架的过程。从另

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两种方法

解决化学平衡问题的两种方法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所以一旦反应开始,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不能为零。因此,在研究化学平衡问题时,我们常采用极端假设和过程假设的方法。这两种方法对于等效平衡的问题研究尤为实用。所谓等效平衡是指:对于在两个不同容器中发生的同一可逆反应,如果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等,则称这两个容器中的平衡状态为等效平衡状态。下面分别说明两种假设分析方法的用法。 一、恒温、恒容时等效平衡 1、对于aA(g)+bB(g)mC(g)+nD(g) (a+b不等于m+n)的反应,若在此条件下达到等效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完全等效平衡”。如对于2SO2(g)+O2(g) 2SO3(g),在下列三个恒温、恒容容器中按起始物质的量发生上述反应:平衡后的结果(以三体系中的SO2为例)为n(SO2)相同;C((SO2)相同;SO2%相同。 [例1]若取amol SO2、bmolO2、cmol SO3置于上述容器中,保持温度和容积与上述相同,达平衡后与上述结果等效,则a、b、c应满足的条件是。 [解析]根据相同条件下可逆反应里,无论从反应物开始还是从生成物开始,只要起始状态相当,达到的平衡就是等效平衡。上述反应中为完全等效平衡,采用极端假设法来分析,假设c mol SO3全部反应掉,则体系中组分一定变为2molSO2和1molO2,则有a +c=2;2b+c=2。这种方法又叫“一边倒”。但这是应该注意,“一边倒”只是假设,而一旦反应开始,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不能为零,视为“不为零”。 [例2]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反应过程某一时刻SO2、O2、SO3的浓度均为0.2mol·L-1,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的数据是 A、C((SO2)=0.4mol·L-1 B、C((SO2)=C((SO3)=0.15mol·L-1 C、C((SO2)=0.25mol·L-1 D、C((SO2)+C((SO3)=0.4mol·L-1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所以A项错,而根据元素守恒,体系中的S元素为0.4mol,所以B项错,根据可逆反应的原理和元素守恒,答案选C、D。 2、对于aA(g)+bB(g) = mC(g)+nD(g) (a+b=m+n)的反应,若在恒温、恒容状态下达到平衡,只要求对应的物质比例相同即可,称之为“不完全等效平衡”。如对于I2(g) + H2(g) =2HI(g),再三个恒温、恒容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平衡后的结果(以体系中的HI为例)为HI%相同;n(HI)不同;C(HI)不同。 那么,上述容器①②中的平衡状态为什么可以是等效平衡呢?我们就用过程假设法(放缩法)来研究:虽然要求是在恒温、恒容状态下进行反应,我们假设①容器容积为V,而对于容器②,我们先假设开始时其容积为2V,如图所示,将容器②分割成两部分,则结果为三个体积均为V的容器中互为完全等效平衡;然后将容器②的体积压缩到V,由于左右两端气体系数相等,所以过程中平衡不移动,两个容器中的HI%相等,则原来①和②容器中形成的为等效平衡。同理,①②容器和③中也为等效平衡。 [例3]若取amol I2、bmolH2、cmol HI置于上述容器中,保持温度和容积与上述相同,达平衡后与上述结果等效,则a、b、c应满足的条件是。 [解析]运用极端假设Cmol HI完全反应掉,结果中的n(I2):n(H2)=2:1则有(a + c/2):(b + c/2)=2:1,得2a = 4b + c。

化学平衡知识点总结

化学平衡基础知识 三、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⑴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 ”代替“==”。 ⑵可逆反应中所谓的正反应、逆反应是相对的,一般把向右进行的反应叫做正反应,向左进行的反应叫做逆反应。 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叫可逆反应。如: 2H 2 + O 2 2H 2O ;2H 2O 2H 2↑+ O 2↑ ⑷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在一定条件下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达到平衡状态。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反应的限度就是研究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 ⑵反应的转化率 反应物的转化率:α=%100 该反应物起始量 反应物的转化量 3、化学平衡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①化学平衡的微观标志(即本质):v 正=v 逆 ②化学平衡的宏观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和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即随时间的变化,保持不变。 ③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正、逆反应同时开始,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⑵化学平衡的特征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反应处于平衡态时,化学反应仍在进行,反应并没有停止。 ③等: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且都不等于零。④定:化学反应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体积分数保持一定。对反应物,有一定的转化率,对生成物,有一定的产率。 ⑤变: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原有的化学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平衡发生移动,最终又会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四、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以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为例 1、直接标志 ⑴v正=v逆。 具体可以是:①A、B、C、D中任一种在单位时间内的生成个数等于反应掉的个数。②单位时间内生成m mol A(或n molB),同时生成p molC(或q molD)。 ⑵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⑶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⑷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2、间接标志 ⑴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有颜色,颜色稳定不变。 ⑵当m+n≠p+q时,恒容下总压强不再改变。(m+n=p+q时,总压强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例举反应mA(g)+nB(g) pC(g)+qD(g) 是否平 衡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量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是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是 ④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总浓度一定不一定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 逆 是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五章课后答案

第五章 化学平衡 在某恒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取的A(g)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若,试证明,当反应进度时,系统的吉布斯函数G 值为最小,这时A, B 间达化学平衡。 已知四氧化二氮的分解反应 在 K 时,1?754=-mol kJ .G Δθ m r 。试判断在此温度及下列条件下,反应进行的方向。 (1) N 2O 4(100 kPa), NO 2(1000 kPa); (2) N 2O 4(1000 kPa), NO 2(100 kPa); (3) N 2O 4(300 kPa), NO 2(200 kPa); 解:由J p 进行判断 14720=15 298×314810×754=3 .)...exp()RT G Δexp(K θ m r --= 1000 K 时,反应 的 1?39719=-mol kJ .G Δθ m r 。现有与碳反应的气体混合物,其组成为体积分数 ,,。试问: (1)T = 1000 K ,p = 100 kPa 时,m r G Δ等于多少,甲烷能否形成? (2)在1000 K 下,压力需增加到若干,上述合成甲烷的反应才可能进行。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θ K 。 解:所给反应 = (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 θ θ θ θ θθ1 212) ln (ln 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已知同一温度,两反应方程及其标准平衡常数如下: 求下列反应的。 解:所给反应 = 2×(2)-(1),因此 θ m r θ.m r θm r G ΔG ΔG Δ1 22=,- θ θ θ θ θθ1 2212)() ln (ln 2ln K K K K RT K RT K RT = ---=- 注:平衡组成的计算关键是物料衡算。 在一个抽空的恒容容器中引入氯和二氧化硫,若它们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则在 K 时的分压分别为 kPa 和 kPa 。将容器保持在 K ,经一定时间后,总压力减少至 kPa ,且维持不变。求下列反应的K θ 。

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物理化学心得体会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

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

化学平衡判定规律小结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和掌握存在困难,但有些资料的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本文在此结合自身体会,对判定规律及其理解方法加以小结。 关键词: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 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时,对如何判定化学反应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理解不透彻,做题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即在给定条件下,反应达到了“限度”。 规律一: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对于可逆反应,正反应是反应物向生成物转化的方向,即反应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增加的方向,所以,υ(正)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反之,υ(逆)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增加或生成物浓度的减少 来表示。即同一物质既可以表示正反应速率又可以表示逆反

应速率。 以aA(g)+bB(g)?cC(g)+dD(g)反应为例: 1.同一物质的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υ(A消耗)=υ(A生成),υ(C消耗)=υ(C生成)。 2.两种物质表示的相反方向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如:当υ(A消耗):υ(B生成)=a:b 时,因为同方向各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υ(A消耗):υ(B消耗)=a:b,所以得出结论:υ(B消耗)=υ(B生成),达到平衡。 规律二:各组分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若A的消耗速率等于生成速率,则A的质量保持不变,即达到平衡状态。此刻,其他物质的质量也不变,则A的含量保持不变,即各组分的含量均保持不变。反应中的任一物质,其质量、物质的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或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均可以作为判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规律三:用“变量”判断平衡状态 “变量”即未达到平衡时不断变化,达到平衡就保持不变的量。例如,A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恒量”即未达到平衡时和平衡时相等的量,即始终保持不变的量。例如,以上反应中气体的总质量。首先要准确判断一个量属于“变量”还是“恒量”,然后就可以确定当此量不变时化学反应是否

关于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5篇【精选】

物理课和化学课是当前高中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两门基础课程,包含在理工科之中,但是两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具备文科的特点。下面是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供你参考!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篇1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多一点觉悟。 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 bb 自由能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些说明以下几点: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并得出热力学温标,然后导出了克劳修斯不等式,最终得出了熵和普遍的可逆性判据。以后又导出一些特殊条件下的可逆性判据。这个漫长的演绎推理过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是热力学精华之所在。采用循环和以可逆过程为参照,则是热力学独特的基本方法。 2. 热力学基本方程是热力学理论框架的中心热力学基本方程将、、、、、、A、等

化学平衡与转化率问题专题

1.平衡常数越大,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即转化率越高。 K〉100000时,认为反应完全进行。 2. T与P的影响 温度或压强改变后,若能是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3.反应物用量(反应物浓度,一般为气体的浓度或者溶液中溶质的浓度)的影响 ⑴若反应物是一种,如:Aa(g)? 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 化率的变化如下: 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A的转化率不变。(构建模型) 若在恒温恒容条件下,(等效于加压),增加A的量,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与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 a=b+c A的转化率不变 a>b+c A的转化率增大 ac+d A B的转化率增大 a+b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变化的判断技巧 一、增大或减少某反应物浓度判断转化率的变化 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若增大某一反应物浓度可使另一反应物转化率增大,而自身转化率下降,学生对转化率的这种变化很难接受,故可以设计以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例1.在557℃时,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H2O CO2+H2。 若CO起始浓度为2mol/L(1),水蒸气浓度为3mol/L(2),达到平衡时,测得CO2的浓度为L。求CO及H2O的转化率。 分析:在掌握起始浓度、转化率、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和正确理解转化率概念的基础上,抓住转化浓度,利用常规解题方法。 CO + H2O(气) CO2 + H2 起始浓度 mol/L 2 3 0 0

物理化学化学平衡小结

第四章 化学平衡 核心内容: 恒T 、p 、W ˊ=0下,化学反应 自发 0,,>< =?∑='B B W p T G μν 平衡 反向自发 主要内容:化学反应△G 、K 的计算及过程方向的判断。 一、内容提要 1、化学反应自发进行和达到平衡的条件 自发 0,,><=?∑='B B W p T G μν 平衡 反向自发 其中,B ν为B 的化学计量数,对于产物B ν取

正值,对于反应物B ν取负值。 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分压的影响) 和反应方向的具体判据 θ K Q RT p ln = <0 自发 (Qp <θ K ) =0 平衡 (Q p=θK ) >0 反向自发(Qp >θ K ) 式中:θ θμνB B m r G ∑=?为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化,θ K 为标准平衡常数, )ex p(RT G K m r θ θ ?-==B p p eq B B νθ)(∏=f(T) 3、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其他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除了标准平衡常数外,实际应用中常用经验平衡常数K P 、K C 、K n 、K y

(1)K P :θK =∑∏=∏-B B B p p p p eq B B eq B B νθννθ)()()( θK =∑ - B p K P νθ)( θ K 仅是温度的函数,K P 也只与温度有关。 (2)K C :理想气体P B V=n B RT p B =RT c RT V n B B = θK =∑∏=∏=∏B B B B p RT c p RT c p p B B B B eq B B νθννθνθ)()()( K C 也只与温度有关 (3)K y :p B =py B K y 与温度和总压有关 (4)K n : ∑=B B B B n n p p = ∑∑B n p p K n νθ ) ( K n 与温度、总压和惰性气体有关。综合以上各式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1 一学期就这样悄然而逝。回想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然而,一闭眼,感觉自己什么未曾学到。对物理化学没有整体的感知。 我想这应该说我自己平时不注重积累和总结吧。 确实,平时就只顾着赶作业,而忽视了总结。这一学期,我很少认真的想这章学完了,我该总结了。很少认真的想这两章学完了,我该总结了。更别说全本书学了,我该总结了。 总结不只应该挂在嘴上,而应落实下来。有总结才有系统的积累。这是我对学习物化及其他课的最深的一点感想,或者说是收获吧。 但仔细回想,收获还是有的。 首先,从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做事之前的准备要做好,做事时常常抬头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做完了要记得总结。做之前要认真思考:我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目的,我想达到什么效果,中间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我有没有在做无用功……很多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忙,可是在忙什么呢?有必要吗?有没有快速点的办法?这些问题却没有思考。 好比,进山之前,我未总体感知他;进山之后,我自顾着低头做,却忘了抬头看看脚下的路,它延向何方,路边风景如何;出山之后,却未回头看看我是怎么进去的,又是怎么出来的。还有别的路吗我没有思考过。那是我没有时间吗?当然,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挤出来的。正如,很多成功之士,他们的成功部分在于他们会挤时间,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其次,我觉得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我从何老师和周老师身上深深感受到的乐观的心态。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人,我总结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来。一件事对我来说,想到的也都是它坏的一面。而老师不同,

化学平衡中的作图问题

高考28题中的作图问题 一、看图问题 例1: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 2+3H 2 2NH 3 △H ﹤0,达到平衡后,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时,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判断t 1、t 3、t 4时刻分别改变的一个条件。 t 1时刻_____ ___; t 3时刻______ __; t 4时刻____ ____。 小结: 二、作图问题 1、单条件定性型 例2:(1)如果在t 6时刻,从反应 体系中分离出部分氨,t 7时刻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请在上图中画出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 (2)如果恒温恒压条件下t6时刻充入一定量的NH 3,t 7时达到平衡,请作图。 例3:2CO 2(g)+6H 2(g) CH 2=CH 2(g)+4H 2O(g) ΔH = a kJ ·mol -1 保持某温度(大于100℃)不变,在体积为V L 的恒 容容器中以n (H 2)∶n (CO 2)=3∶1的投料比加入反应 物,至t 0时达到化学平衡。t 1时将容器体积瞬间扩 大至2V L 并保持不变,t 2时重新达平衡。作出容器 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 例4:氨催化氧化制NO 在热的铂铑(Pt-Rh )合金催化下进行,4NH 3(g)+5O 2(g) 4NO(g)+6H 2O(g),反应过程中合金始终保持红热。NH 3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 )的变化如下图: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 2(T 2大于T 1),在框图中画出温度T 2下NH 3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 2、单条件定量型 O t 0 t 1 t 2 时间 M 25 20 15 10 5

高中化学平衡图像全面分类总结实用汇总

化学平衡图像题专题分类总结 一、化学平衡图像题的解法 1、步骤: (1)看图像。一看面,即看清楚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意义;二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三看点,即起点、、终点、交点、拐点;四看辅助线,如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温度、浓度、压强、转化率、产率、百分含量等的变化趋势(2)想规律。联想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3)做判断。根据图像中体现的关系与所学规律对比,做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判断。 2、原则: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横坐标、纵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三个量,先确定横坐标(或纵坐标)所表示的量,再讨论纵坐标(或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温度较高或压强较大。 二、常见的几种图像题的分析 1、速率—时间图 此类图像揭示了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例1】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X+Y W+Z,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度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图像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为气体,X,Y中之一为气体() B、Z,W中之一为气体,X,Y为非气体 C、X,Y,Z皆为气体,W为非气体 D、X,Y为气体,Z,W中之一为气体 2、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题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解题时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拐点(达平衡时刻),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等情况。 【例2】今有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若反应开始 经t1秒后达平衡,又经t2秒后,由于反应条件改变,使平衡破坏,到t3秒时 又建立新的平衡,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化学第五章化学平衡小结

第四章 化学平衡 核心内容: 恒T 、p 、W ˊ=0下,化学反应 自发 0,,>< =?∑='B B W p T G μν 平衡 反向自发 主要内容:化学反应△G 、K 的计算及过程方向的判断。

一、内容提要 1、化学反应自发进行和达到平衡的条件 自发 0,,>< =?∑='B B W p T G μν 平衡 反向自发 其中,B ν为B 的化学计量数,对于产物B ν取正值,对于反应物B ν取负值。 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分压的影响) 和反应方向的具体判据 P m r m r Q RT G G ln +?=?θ θ p Q RT K RT ln ln +-=θ

θ K Q RT p ln = <0 自发 (Qp <θ K ) =0 平衡 (Q p=θ K ) >0 反向自发(Qp >θ K ) 式中:θ θμνB B m r G ∑=?为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变化,θ K 为标准平衡常数, )ex p(RT G K m r θ θ ?-==B p p eq B B νθ)(∏=f(T) 3、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其他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除了标准平衡常数外,实际应用中常用经验平衡常数K P 、K C 、K n 、K y (1)K P :θK =∑∏=∏-B B B p p p p eq B B eq B B νθννθ)()()(

θK =∑ - B p K P νθ)( θ K 仅是温度的函数,K P 也只与温度有关。 (2)K C :理想气体P B V=n B RT p B =RT c RT V n B B = θK =∑∏=∏=∏B B B B p RT c p RT c p p B B B B eq B B νθννθνθ)()()( ∑=B p RT K K C νθθ ) ( K C 也只与温度有关 (3)K y :p B =py B =θ K ∑∏=∏=∏B B B B p p y p y p p p B B B B eq B B νθννθνθ)()()( ∑=B p p K K y νθθ ) (总 K y 与温度和总压有关

关于物理化学教学反思

关于物理化学教学反思 反思不只应该挂在嘴上,而应落实下来。有反思才有系统的积累。这是我对学习物化 及其他课的最深的一点感想,或者说是收获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化学教 学反思,供你参考! 经过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感觉很系统,很科学,我对这门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熟悉。物理化学的研究内容是:热力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它是化学中的数学、哲学,学好它必须用心、用脑,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 手段,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 学习物理化学应该有自己的方法: 一、勤于思考,十分重视教科书,把其原理、公式、概念、应用一一认真思考,不粗 枝大叶,且眼手并用,不放过细节,如数学运算。对抽象的概念如熵领悟其物理意义,不 妨采用形象化的理解。适当地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摒弃错误。 二、勤于应用,在学习阶段要有意识地应用原理去解释客观事物,去做好每一道习题,与做物化实验一样,应用对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有神奇的功效,有许多难点是通过解题才 真正明白的。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对于典型的题做完后一定要总结和讨论,力求 多一点觉悟。 三、勤于对比与总结,这里有纵横二个方面,就纵向来说,一个概念原理总是经历提出、论证、应用、扩展等过程,并在课程中多次出现,进行总结定会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横向来说,一定存在相关的原理,其间一定有内在的联系,如熵增原理、Gibbs自由能 减少原理、平衡态稳定性等,通过对比对其相互关系、应用条件等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又 如把许多相似的公式列出对比也能从相似与差别中感受其意义与功能。在课堂上做笔记,课下进行总结,并随时记下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及感悟,书本上的、课堂上的物化都不属于自己,只有经历刻苦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觉悟才是终身有用的。 第二、三章是热力学部分的核心与精华,在学习和领会本章内容中,有几个问题要作 些说明以下几点: 1. 热力学方法在由实践归纳得出的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演绎推论的一种方法。热力 学中的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也是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拿第二定律来说,人们 用各种方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但都失败了,因而归纳出一般结论,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 出来的,换句话说,功变为热是不可逆过程。第二定律抓住了所有宏观过程的本质,即不 可逆性。热力学的整个体系,就是在几个基本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循环和可逆过程的帮助,由演绎得出的大量推论所构成。有些推论与基本定律一样具有普遍性,有些则结合了一定 的条件,因而带有特殊性。例如从第二定律出发,根据可逆过程的特性,证明了卡诺定理,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总)

化学平衡知识归纳总结 一、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涵义 1、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方向又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注意:“同一条件”“同时进行”。同一体系中不能进行到底。 2、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同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要注意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究对象: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2)平衡实质:V 正=V 逆 ≠0 (动态平衡) (3)平衡标志: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可用六个字概括——逆、等、定、动、变、同。 3、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状态只对可逆反应而言。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3)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不在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4)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宏观上看好像是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微观 上看反应并非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于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 正=V 逆 ≠0, 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5)变:化学平衡实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是相对的,当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

(6)同:化学平衡状态可以从正逆两个方向达到,如果外界条件不变时,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反应是由反应物开始或由生成物开始,是一次投料或多次投料,最后所处的化学平衡是相同的。即化学平衡状态只与条件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 1、同一种物质V 正=V 逆 ≠0 2、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包括物质的量的浓度、质量分数等)、含量保持不变。

(环境管理)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环境管理)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第13章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13.1混凝 处理环节:预处理、中间处理、最终处理、三级处理、污泥处理、除油、脱色。 胶体:憎水性对混凝敏感,亲水性需特殊处理 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大的水溶性差,分子量小的水溶性好,故分子量要适当。 混凝的操作程序:里特迪克程序。 1)提高碱度:加重碳酸盐(增加碱度但pH值不提高)――快速搅拌1~3min 2)投加铝盐或铁盐――快速搅拌1~3min 3)投加活化硅酸和聚合电解质之类的助凝剂――搅拌20~30min 应用:1)造纸和纸板废水:加入少量的硫酸铝即可有效地混凝。如表13-1 2)滚珠轴承制造厂含乳化油废水:用CaCl2破除乳化,用硫酸铝去除油脂、悬浮物、Fe、PO4。 13.2气浮 13.2.1气浮的基本原理 气浮=固液分离+液液分离――用于悬浮物、油类、脂肪、污泥浓缩 原理:微气泡――粘附微粒――气浮体(密度小于水)――去除浮渣。 探讨: 1、水中颗粒与气泡粘附条件 (1)界面张力、接触角和体系界面自由能 任何不同介质的相表面上都因受力不均衡而存在界面张力 气浮的情况涉及:气、水、固三种介质,每两个之间都存在界面张力σ。 三相间的吸附界面构成的交界线称为润湿周边。通过润湿周边作水、粒界面张力作用线和水、气界面张力作用线,二作用线的交角称为润湿接触角θ。见图13-3和13-4。 θ>90,疏水性,易于气浮 θ<90,亲水性 悬浮物与气泡的附着条件: 按照物理化学的热力学理论,任何体系均存在力图使界面能减少为最小的趋势。 界面能W=σSS:界面面积;σ:界面张力 附着前W1=σ水气+σ水粒(假设S为1) 附着后W2=σ气粒 界面能的减少△W=W1-W2=σ水气+σ水粒-σ气粒 图13-4,σ水粒=σ气粒+σ水气COS(180 -θ) 所以:△W=σ水气(1-COSθ) 按照热力学理论,悬浮物与气泡附着的条件:△W>0 △W越大,推动力越大,越易气浮。 (2)气-粒气浮体的亲水吸附和疏水吸附 由于水中颗粒表面性质的不同,所构成的气一粒结合体的粘附情况也不同。 亲水吸附:亲水性颗粒润湿接触角(θ)小,气粒两相接触面积小,气浮体结合不牢,易脱落。 疏水吸附:疏水性颗粒的接触角(θ)大,气浮体结合牢固。 根据△W=σ水气(1-COSθ),得: 1)θ 0,COSθ 1,△W=0气浮 θ<90,COSθ<1,△W<σ水气颗粒附着不牢 θ>90,△W>σ水气气浮――疏水吸附

物理化学第五章化学平衡小结

第四章化学平衡 核心内容:恒T、p、W r =O下,化学反应 自发 T,p,W =O 平衡 反向自发 主要内容:化学反应厶G K的计算及过程方向的判断。

亠、内容提要 1、化学反应自发进行和达到平衡的条件 自发 T,p,W =O 平衡 反向自发 其中,B为B的化学计量数,对于产物B取正值,对于反应物V B取负值。 2、理想气体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分压的影响)和反应 方向的具体判据 e Θ r G m = r G m RTl n Q P θ …RTlnK RTInQ P

函数变化,K为标准平衡常数, eq r G m P B B K - exp( ) J ( ) = f(T) RT B P T(I) 3、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其他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除了标准平衡常数外,实际应用中常用经验平衡常数K P、K C、K l、K y eq e (1)K p: K : LB(P t)B = 7B(P B q)B(P ) B B P B Λ Θ式中:八r G m Q P K e Vo自发 =0平衡 >0反向自发 I , β (QP K K ) θ B为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 =RTln L,Θ (Qp> K ) (QP=Q ) Σ V B

β -Σ = K P (P ) K'仅是温度的函数,K P 也只与温度有关 =K C (RT ) P K C 也只与温度有关 (3) K y : PB=PyB K y ( K y 与温度和总压有关 (2 ) K C :理想气体 ∩B P B V=PfeRT P B =RT= C B RT eq 心) B C B R T ) B θ 丿 P C B B (RT ) P P B eq P Y B ) B / Y B (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5篇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学习物理化学的心得体会1 一学期就这样悄然而逝。回想一下自己学到了什么。然而,一闭眼,感觉自己什么未曾学到。对物理化学没有整体的感知。 我想这应该说我自己平时不注重积累和总结吧。 确实,平时就只顾着赶作业,而忽视了总结。这一学期,我很少认真的想这章学完了,我该总结了。很少认真的想这两章学完了,我该总结了。更别说全本书学了,我该总结了。 总结不只应该挂在嘴上,而应落实下来。有总结才有系统的积累。这是我对学习物化及其他课的最深的一点感想,或者说是收获吧。 但仔细回想,收获还是有的。 首先,从老师那里我学到了,做事之前的准备要做好,做事时常常抬头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做完了要记得总结。做之前要认真思考:我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目的,我想达到什么效果,中间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我有没有在做无用功......很多时候总觉得自己很忙,可是在忙什么呢?有必要吗?有没有快速点的办法?这些问题却没有思考。 好比,进山之前,我未总体感知他;进山之后,我自顾着低头做,却忘了抬头看看脚下的路,它延向何方,路边风景如何;出山之后,却未回头看看我是怎么进去的,又是怎么出来的。还有别的路吗我没有思考过。那是我没有时间吗?当然,我们都知道,时间是挤出来的。正如,很多成功之士,他们的成功部分在于他们会挤时间,把时间用

在刀刃上。 其次,我觉得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我从何老师和周老师身上深深感受到的乐观的心态。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人,我总结得自己这不行,那不行。过于在乎别人的看法,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来。一件事对我来说,想到的也都是它坏的一面。而老师不同,她们总能从另外的角度把自己变得快乐起来。每次上课,她们都是笑嘻嘻的,非常开心。每节课都让她们变得如此精彩。我常对自己说,既然意识到了就行动啊。对,我得养成乐观的心态,向老师那样,开心的工作,愉快的学习,那样也才有效率。 这两点让我获益匪浅。 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对物理化学的学习情况。 物理化学上册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气体》我们没上。我觉得剩下六章大概分为三类。第一类:热力学两定律和统计热力学;第二类,化学势;第三类,两个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这其中,我认为自己化学势和两平衡学的还好。这三章,多在计算,而喜欢动笔计算做题的我,这几章到也顺手。相图这章记住几种类型的相图就没事。不过,热力学定律学的就差点。关键是运用不是很熟悉。里面有些公式运功的条件不是把我的很准。对状态函数G和A学的不够好。对它们的定义能接受,但涉及计算和概念,还是会出错。最不好的是统计热力学。原因在于,公式太多,有很杂。“配分函数”这个概念还是有点难懂。

化学平衡问题

化学平衡问题 考点1化学平衡的理解及平衡的判定 1. 定义: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相等 ..,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可以的状态。 2. 化学平衡的特征: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逆) (2)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等) (3)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定) (4)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 (动) (5)条件改变平衡会发生移动.(变) 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例举反应m A(g) + n B(g) p C(g) + q D(g)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各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m mol A, 即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即 v(正)=v(逆) 平衡 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 于v(逆) 不一定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p mol C,因 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 m + n = p + q 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r 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平衡 M r一定时,且m + n = p + q时(非气体的不算)不一定平衡 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的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 他不变) 平衡 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 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平衡 注意:“同边异,异边同”原理(平衡的判断方法之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