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6节 细胞分裂实验类含答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6节 细胞分裂实验类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具体流程为:解离→漂洗→制片→染色

B.使用50%的酒精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C.先用低倍镜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且有大液泡的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D.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动态分裂过程,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

2.某小组将健康小鼠分为7组,其中6组分别用高、中、低剂量的咖啡因腹腔注射,另1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对7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4小时后获取小鼠的骨髓细胞,并立刻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染色观察,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咖啡因

[μg/(g·bw)] 秋水仙素

[μg/(g·bw)]

分析细胞总

分裂其总数有丝分裂指

空白组0 5 8 000 507 6.34%

低剂量组 1.25 5 8 000 1 601 20.01%

中剂量组 4 5 8 000 899 11.24%

高剂量组10 5 8 000 659 8.24%

A.低剂量咖啡因促进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

B.有丝分裂指数越高,表明分裂能力越强

C.实验分组应随机进行,且各组雌雄个体各半

D.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便于观察

3.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

B.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C.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

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

4.细胞增殖严格有序的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如图表示cyclinB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说明:CDK1是CDK的一种;cyclinB是cyclin一种

A.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B.CDK1的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不能合成所致

C.cyclinB在G2期开始合成

D.CDK1一定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

5.苦养麦中含有的槲皮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下表为处于G1、S和G2+M期细胞数目的比例,其中处理组为槲皮素处理某胃癌细胞系24h,未处理组为对照。

组别G1期细胞的比例S期细胞的比例G2+M期细胞的比例未处理组(41.36±1.39)% (44.07±2.37)% (14.57±0.93)%

处理组(32.53±2.23)% (31.24±1.14)% (36.22±2.84)%

据上表推测,料皮素可将该胃癌细胞的分裂阻断在哪一期,从而抑制其增殖( )

A.G1期

B.G0期

C.S期

D.G2或M期

6. 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都可能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

B.a峰和b峰细胞中都可能出现DNA解螺旋现象

C.cde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G2和M期细胞比例都增加

D.a峰比b、c峰都更易找到用于分析染色体组型的细胞

7.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下表所示: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

8.实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甚至决定实验成败。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用洋葱根尖分生区做实验材料,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板的形成过程B.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时,一般不选用已开放的豌豆花药做实验材料C.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可根据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确定有丝分裂时期D.菠菜叶下表皮细胞含有丰富的叶绿素,不用经过染色就能观察到叶绿体

9.将洋葱(2n=16)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让洋葱底部接触水面.待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再将整个装置放入4℃环境下继续培养36h然后取根尖制作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卡诺氏液的作用是使洋葱根尖的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B.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16、32或64条染色体的细胞

C.显微镜的视野中可以观察到四分体和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D.4℃的低温通过抑制着丝点的分裂而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10.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不包括( )

A.NaOH与酚酞相遇,呈现紫红色

B.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

C.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

D.NaOH的扩散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

二、非选择题

11.细胞周期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时期:G1、S、G2和M期,如图所示,各时期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及部分调控因子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期主要生理变化部分调控因子

CDK4、CDK2(G1/S转换)G1为遗传物质DNA的合成作准

S DNA CDK2

G2主要完成蛋白质的合成,为

CDK1(G2/M转换)

进入分裂期作准备

CDK1

M 核膜消失,染色体等发生变

G0静息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化

(1)DNA聚合酶作用于细胞周期的期(填字母),纺锤体形成于期(填字母),调控因子的表达量增,促进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过渡。(2)G1期如果缺少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如必需氨基酸),细胞会终止其G1期的进程,进入期(填字母),一旦补充了所缺少的成分后,细胞将回到G1期,这种调节的意义是可以避免。

(3)若图中的1、2、3、4为一个细胞周期中的部分检查点,在DNA发生损伤时有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当DNA损伤出现在期(填字母)时,CDK1形成的复合物滞留在细胞质中,不能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阻止细胞进入下一时期,可以推测检查点最可能是图甲中的(填数字)。

(4)胸苷(TdR)双阻断法可使细胞周期同步化,若G1、S、G2、M期依次为10h、

7h、3h、lh,经第一次阻断,S期细胞立刻被抑制,其余细胞最终停留在G1/S交界处;洗去TdR可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若要使所有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h到h进行。

12.细胞正常增殖可维持个体稳态,异常分裂可能引发个体患病,一旦癌变并逃过免疫监视,稳态会被打破,甚至危及生命。医疗人员一直致力于抗癌药物的研发。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示意图,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_。据图推测,最终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图甲中①②③细胞所处时期依次位于图乙曲线中的________段。

(2)一对基因型为X a X a(色盲女性)与X A Y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男孩。形成该个体的异常配子可能来源于下图中的________。

(3)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脂溶性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

①假设对照组癌细胞增殖率为100%,给药组癌细胞增殖率(%)=[(给药组各时段癌细胞数-给药组开始癌细胞数)/(对照组各时段癌细胞数-对照组开始癌细胞数)]×100%,下表是通过对照实验研究得到的数据:

分析数据可得出:________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②将培养48h的培养液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及分析,得到对照组和给药组

据此推测,丹参酮使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________期。丹参酮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内________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13.图1表示洋葱根尖结构的不同区域示意图,图2表示某动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图3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将图1洋葱根尖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苷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蒸馏水清洗,检测根尖各部位细胞中放射性强度,发现根尖放射性强的部位位于图1的

___________(填标号)。

(2)图2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

(3)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定是___________染色体。

(4)图3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图2中_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3中的CD 段。

(5)铬是一种对生物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元素。科学家用铬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观察细胞的分裂指数和微核率来研究水中铬的毒性,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细胞分裂指数是指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通常认为是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丧失着丝点的染色体片段产生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在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图4可知,铬离子对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是___________. 比较图4和图5,分析当铬离子相对浓度达到100时,细胞的微核率反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14.某科研小组利用基因型为Aa的普通二倍体玉米(2N=20),人工诱导得到了同源四倍体玉(植株A),从收获的同源四倍体玉米穗中随机抽取10个穗子,统计完全成熟的粒数并求其结实率如下表所示,为进一步研究同源四倍体玉米的遗传特性,该小对植株A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系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同源四倍体玉米结实率统计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

(1)获得同源四倍体玉米的育种方式为____________,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该育种方式的局限性为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重组能够发生在图甲所示过程______(填标号)中。

(3)为观察同源四倍体玉米细胞中染色体的情况,可取植株A中部分组织,进行______,制片后进行镜检。若发现染色体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异常情况,推测该过程发生在______时期。在过程③中,最多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______,可观察到四分体______个。

(4)假设四倍体玉米所有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成功并平均分配,则植株B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

15.果蝇(2n=8)的精原细胞要经过精确的四次有丝分裂之后,方能启动减数分裂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科研团队致力于研究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调控机制,用EMS诱变筛选,发现一株果蝇tut突变体,其精原细胞不能停止有丝分裂,而出现精原细胞过度增殖的表型。

(1)显微观察野生型果蝇精巢,发现有15%的细胞是16条染色体、55%的细胞是8条染色体、30%的细胞是4条染色体。细胞中__________条染色体的出现可能与减数分裂有关。

(2)为探究tut突变体的遗传特性,研究人员做了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__________为隐性性状。推测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定律。若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则说明上述推测正确。

(3)经过文献查阅,发现已报道有bgcn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性状一样,研究人员为探究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是否就是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4)研究人员采用缺失定位法对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将一株一条染色体缺失某片段的果蝇(缺失突变体)与tut突变体杂交,如果F1表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__________。

研究人员将tut突变体与一系列缺失突变体果蝇做杂交,发现tut突变体与编号为BL7591、BL24400、BL26830、BL8065的果蝇缺失突变体杂交后代表型均有过度增殖,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应该位于这些染色体缺失区域的__________(交集/并集)区域。

研究发现该区域共包含11个基因,通过tut突变体与野生型DNA测序并比对,只有一个位点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

“”的碱基对由G-C变成了A-T,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对应的密码子变为

__________ (终止密码子)。与正常蛋白质比较,变化后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将__________。合成的异常蛋白质在体内往往被降解,导致该基因

失去功能。后经实验证实tut突变体表型确实由该位点的突变导致,之后科研人员将该位点的基因命名为tut基因。

(5)科研人员为进一步研究tut基因与bgcn基因之间的关系,做了如下的实验。其中tut基因与bgcn基因之间的关系可能有①tut基因(bgcn基因)调控bgcn基因(tut基因)的表达;②tut基因和bgcn基因表达不相互影响,但它们的表达产物共同参与同一生理过程。

实验一:将外源bgcn基因导入tut突变体并让此基因过表达,一段时间后,观察突变体的性状是否恢复;

实验二:将外源tut基因导入bgcn突变体并让此基因过表达,一段时间后,观察突变体的性状是否恢复;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则说明tut基因与bgcn基因之间的关系为①。

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则说明tut基因与bgcn基因之间的关系为②。

后经多方面实验证据被证实tut基因与bgcn基因之间的关系为②,这为揭示有丝分裂向减数分裂转化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

制片具体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使用15%的盐酸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B错误;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大液泡,C错误;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因此显微镜下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动态分裂过程,D正确。故选D。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解离液成分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解离液中95%酒精的作用是固定细胞,即杀死细胞,并保存细胞的生活状态,而不是解离细胞。

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从实验结果来看,低剂量组处理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最多,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表明该浓度促进细胞分裂,A项正确;有丝分裂指数越高,表明分裂能力越强,B项正确;为了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动物的分组应随机,且雌雄客半,C项正确: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染色体的复制和着丝点的分裂,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使细胞分裂停止在后期,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毕,其浓度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复制相关,即PCNA能促进DNA的复制。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进行,所以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由分析可知PCNA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无关,A错误;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进行,而PCNA能促进DNA 的复制,所以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正确;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毕,其浓度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复制相关,C正确;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加快,PCNA含量应升高,D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根据图形和题干信息分析,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在间期活性逐渐升高,分裂期活性逐渐下降;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A、;CDK1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其活性下降是因为cyclinB在M期含量逐渐减少的原因,A错误.

B、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则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期,B错误;

C、图形分析可知cyclinB在S期开始合成,C错误

D、图中CDK1活性在S期开始升高,分裂期M活性逐渐下降,是细胞由DNA复制后进入分裂期的主要酶,可能具有促进染色质凝缩的作用,D正确;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与未处理组相比,处理组中G1期和S期细胞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但G2+M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多,这说明槲皮素可将该胃癌细胞的分裂阻断在G2或M期。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选D三组实验中a峰细胞为分裂间期的G1期,可能有大量核糖体的增生(细胞器的增生在间期);a峰为G1期细胞,b峰可以为G2期细胞,二者都可以处于分裂间期,染色质松散分布在细胞核,都可能出现DNA解螺旋现象;G2和M期DNA含量为4/N分析图形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cdc2蛋白和鱼藤酮处理后处于G2和M期细胞比例都增加;a峰为

G1期细胞,此时染色质松散分布在细胞核,b峰为G2和M期细胞,其中分裂期(M期)染色质呈染色体的状态,其中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更适合分析染色体组型

7[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没有进行解离,所以细胞与细胞没有分离开来而重叠在一起;由于乙没有进行漂洗,解离液会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7mm处,此处已不是分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质不会变成染色体,但操作过程正确,所以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细胞经过解离后已经死亡,因此不会观察到细胞板的形成过程,A错误;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其减数分裂发生在开花前,因此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B正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没有分裂能力,C错误;菠菜叶下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故选B。

9[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实验所用的琼脂小块上含有酚酞,NaOH和酚酞相遇,呈现紫红色,A不符合题意;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以琼脂块的大小表示细胞大小.B不符合题意;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因此不可以用NaOH的扩散深度表示吸收速率,C符合題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才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1)S M CDK2

(2)G0 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3)G2 3

(4)7 14

[解析]细胞分裂分为: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分裂期(M期);G1期、s期和G2期共同组成间期。细胞要连续经过G1→S→G2→M。在一个细胞周期内,间期和有丝分裂期所占的时间相差较大,间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

90%~95%,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5%~10%。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需要的时间要视细

胞的类型而定。DNA聚合酶催化DWA复制的过程,因此其作用于分裂间期中的S期:纺锤体形成于有丝分裂前期,即期;根据表格分析可知细胞周期从G1期向S期过渡时,调控因子CDK2增多。G1期如果缺少某些必需的营养成分(如必需氯基酸),细胞会终止其G1期的进程,则将不能进入s期,而是变成静息状态,细胞不生长,也不分化的G0期细胞;一旦补充了所缺少的成分后,细胞将回到G1期,这种调节可以避免物质和能量的浪费。根据表格分析可知,CDK1出现于G2期,主要是促进G2期向期转换,若DNA损伤导致CDK1形成的复合物滞留在细胞质中,不能进入细胞核内发挥作用,阻止细胞进入下一时期,说明DNA损伤发生在发生在期,应该在3处进行检测。根据题意分析,经常一次阻断,S期细胞立刻被抑制,则细胞至少停留在G1/S交界处,至多停留在S/G2交界处,前者通过7h达到后者,后者通过3+1+10=14h到达下一个周期的前者,因此若要是所有细胞均停留在G1/S 交界处,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7 h到14 h进行。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1)次级卵母细胞AB、ab、ab CD、EF、EF

(2)A C

(3)丹参酮的浓度、培养时间正相关G1 Bax(基因)

[解析](1)③着丝点分裂,无同源染色体,且为不均等分裂,故为次级卵母细胞。大的一极形成卵细胞,基因型为aB,小的一极形成了极体,基因型为AB,结合图①可知:另外两个极体的基因型均为ab。①含有染色单体,对应CD段,②③无姐妹染色单体,对应EF段。(2)基因型为X a X a(色盲女性)与X A Y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男孩,基因型为X a X a Y。很可能是母亲提供的卵细胞异常,为X a X a,可能是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或者父亲基因突变产生了

X a Y的精子,也可能产生该色盲患者。图A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该细胞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若分裂异常,则可能形成X a X a的卵细胞,A正确;图B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卵细胞是正常的X a,B错误;C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且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可能会形成X a Y的精子,与正常的卵细胞结合也会形成X a X a Y色盲患者,C正确;D图均等分裂,是第一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不能产生卵细胞,也不能产生异常的精子,D错误。故选AC。

(3)①实验中自变量是丹参酮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因变量是增殖率的变化。由图可知,丹参酮的浓度越大,处理时间越长,增殖率越低,故丹参酮与对癌细胞的抑制呈正相关。

②离心结果显示,实验组Bax的表达量增加,G1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故推测丹参酮可能使细胞周期停留在G1期,丹参酮很可能通过促进癌细胞内Bax的表达来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1)③

(2)乙、丙

(3)次级精母细胞常

(4)着丝点分裂丙、丁

(5)铬离子能抑制细胞分裂,浓度越大抑制越强高浓度的铬离子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若将图1洋葱根尖放在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胸苷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用蒸馏水清洗,检测根尖各部位细胞中放射性强度,发现根尖放射性强的部位位于图1的③分生区,因为只有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2)图2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细胞有乙、丙。甲细胞有8条染色体,丁细胞有2条染色体。(3)图2中丁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如果该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定是常染色体。(4)图3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图2中丙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处于图3中的CD段。

(5)由图4可知,随着铬离子浓度的提高,细胞的分裂指数越来越低,并且下降率越来越大,因此可得铬离子能抑制细胞分裂,浓度越大抑制越强。比较图4和图5,当铬离子相对浓度达到100时,细胞的微核率反而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铬离子抑制了细胞的有丝分裂。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多倍体育种结实率低

(2)②

(3)解离、漂洗、染色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80 0

(4)2/3

[解析](1)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同源四倍体玉米,该育种方式为多倍体育种,据上表数据分析可知多倍体的结实率较低。

(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过程②。(3)为观察同源四倍体玉米细胞中染色体的情况,可取植株A中部分组织,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进行镜检。若发现染色体出现如图乙所示的异常情况(联会异常),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二倍体植株经过低温诱导后,部分细胞会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出现4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0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无四分体,故四分体的数目为0。

(4)植株A的基因型为AAaa,产生的花粉为AA:aa:Aa=1:1:4,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获得的植株B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aa:AAaa=1:1:4,故杂合子占4/6=2/3。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8和4 过度增殖分离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 tut

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与bgcn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是同一个基因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交集基因突变UGA 减小仅其中一个实验中的突变体性状得到恢复两实验中的突变体性状均没有恢复

[解析](1)含8条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含4条染色体的细胞;含16条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含8条染色体的细胞。

(2)F1中雌雄果蝇杂交,F2中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3:1,表明过度增殖为隐性性状,且可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假设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

若上述推测正确的话,则F1的基因型为Aa,tut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则F1与tut突变体杂交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1∶1 。(3)tut突变体与bgcn突变体杂交,F1为正常表型,F2性状分离比为9∶7,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假设tut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bgcn突变体的基因型为bb,则F1的基因型为AaBb,F1中雌雄果蝇杂交,因为tut突变体和bgcn突变体的性状一样,所以F2中正常有丝分裂∶过度增殖=9:7,说明这两个突变体的突变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4)若将未突变的果蝇与tut突变体杂交,则F1表型为正常的有丝分裂,但与缺失突变体杂交,F1表型会出现过度增殖,则说明tut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位于该果蝇的染色体缺失片段。tut突变体碱基对由G-C变成了A-T,属于基因突变,突变之后对应的密码子为UGA,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在翻译到该位置的时候会导致肽链合成的终止,进而导致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减少。

(5)若tut基因(bgcn基因)调控bgcn基因(tut基因)的表达,则出现仅其中一个实验中的突变体性状得到恢复;若tut基因和bgcn基因表达不相互影响,它们的表达产物共同参与同一生理过程,则出现两实验中的突变体性状均没有恢复。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实验之(二)通过分析3大经典实验掌握生物实验的思想精髓练习解析版

通过分析3大经典实验掌握生物实验的思想精髓 一、选择题 1.下列与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实验”中对照思想不一致的是( ) A.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的关系 解析:选B 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氧气来源实验”中应用了对比的方法,而验证酶具有催化作用则应用了空白对照的方法。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应用了不同温度的对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应用了有氧和无氧条件的对比;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的关系的实验应用了不同大小的琼脂块对比模拟不同体积的细胞。 2.(2019届高三·溧水高级中学检测)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下列关于“假说—演绎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C.其假说能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 D.其假说能解释融合遗传 解析:选D “假说—演绎法”中的假说内容包括四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其假说能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因此其假说不能解释融合遗传。 3.在下列科学家的经典研究中,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 ①恩格(吉)尔曼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②梅耶指出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换为化学能③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④卡尔文探明了CO2中的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⑤萨克斯发现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⑥恩格(吉)尔曼发现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A.①③⑤B.②④ C.①②⑥D.③④ 解析:选D 鲁宾和卡门以18O标记的水和CO2为材料,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实验中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卡尔文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的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实验中同样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本题中其他科学家的实验都没有用同位素示踪法。

高考二轮复习:细胞分裂图像题专题训练

专题过关 1.右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2.右图所示细胞是 A .1个动物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1个低等植物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 .1个动物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 D .1个原癌基因被激活的人体细胞 3.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处于图1 A B 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 点染色体数目是 C 点的二倍 B .图2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DNA 分子数=1:1 C .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 段,甲细胞处于DE 段 D .图2中乙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4.下面A 图表示动物精巢内所看到的体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数量的变化图,B 图表示在上述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B 图所示与A 图所示相对应的是 A .a-③ B .d-④ C .c-① D .b-③ 5.下图乙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核内DNA 量的变化,处于e 段的细胞最可能是图甲中 第1题 第2题

6.下图所示某动物细胞(含6条染色体)有丝分裂的一个周期,对细胞周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e 的发育方向有两种可能,一种如图所示,另一种分化形成各种组织 B .细胞中含有6条染色体的时期是a 、b 、d C .细胞周期的长短通常受温度的影响 D .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突变,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癌细胞无限增殖 7.下图中各细胞均处于分裂状态,其中最可能属于有丝分裂的是 8.假设某动物精原细胞的两对等位基因(A 和a 、B 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则其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的组成是上图中的 9.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 .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 .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第6题 第7题 第9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专题:第6节 细胞分裂实验类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片具体流程为:解离→漂洗→制片→染色 B.使用50%的酒精能够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C.先用低倍镜找到排列紧密呈正方形且有大液泡的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 D.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动态分裂过程,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 2.某小组将健康小鼠分为7组,其中6组分别用高、中、低剂量的咖啡因腹腔注射,另1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然后对7组的小鼠腹腔注射秋水仙素,4小时后获取小鼠的骨髓细胞,并立刻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染色观察,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咖啡因 [μg/(g·bw)] 秋水仙素 [μg/(g·bw)] 分析细胞总 数 分裂其总数有丝分裂指 数 空白组0 5 8 000 507 6.34% 低剂量组 1.25 5 8 000 1 601 20.01% 中剂量组 4 5 8 000 899 11.24% 高剂量组10 5 8 000 659 8.24% A.低剂量咖啡因促进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 B.有丝分裂指数越高,表明分裂能力越强 C.实验分组应随机进行,且各组雌雄个体各半 D.秋水仙素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便于观察 3.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PCNA可能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 B.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C.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 D.肺癌病人体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人高 4.细胞增殖严格有序的进行与细胞内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密切相关,CDK的活性受周期蛋白(简称cyclin)的调节,CDK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一直存在,cyclin的含量在细胞周期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积累,分裂期消失,如图表示cyclinB与CDK1活性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含解析) 一、选择题 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向两极的机制有三种假说:假说1认为由微管发生中心端微管解聚引起,假说2认为由动粒端微管解聚引起,假说3认为由微管发生中心端和动粒端微管同时解聚引起。用不同荧光标记纺锤丝和染色体如图1,用激光使纺锤丝上箭头处的荧光淬灭(不影响其功能)如图2,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3,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过程发生在高等植物细胞中,纺锤丝的成分是蛋白质 B.图2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 C.纺锤丝的牵引导致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D.实验结果表明染色体移向两极是由动粒端微管解聚引起的 答案 C 解析纺锤丝的成分是蛋白质,A正确;图2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此时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且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着丝点是自动断裂,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C错误;由图3可知,一段时间后,图3中动粒端荧光标记的纺锤丝长度明显缩短,而中心端微管荧光标记的纺锤丝长度几乎不变,说明染色体移向两极是由动粒端微管解聚引起的,D正确。 2.甲、乙两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动物细胞示意图;丙图为细胞分裂过程中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一定为雌性,乙图为次级卵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甲、乙两图细胞中的变异都发生于丙图中的BC段对应时期 C.甲、乙两图细胞所处分裂时期可分别位于丙图的BC段、DE段 D.甲的子细胞可能进行乙对应的分裂方式,乙的子细胞一般不能进行甲对应的分裂方式 答案 B 解析乙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A正确;甲图进行有丝分裂,若发生基因突变,则可发生于丙图AB段,B错误;甲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对应丙图中的BC段,乙图中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对应丙图中的DE段,C正确;甲的子细胞(如卵原细胞)可能进行减数分裂,乙的子细胞(卵细胞和极体)一般不能进行有丝分裂,D正确。 3.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其他分子不含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1个子细胞发育为细胞①。细胞①和②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H(h)、R(r)是其中的两对基因,细胞②和③处于相同的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20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细胞分裂与DNA复制(含解析)

2020届高考生物第二轮专题复习选择题模拟演练 细胞分裂与DNA复制 1、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将该小鼠的一个分裂旺盛的未标记的体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80条染色体被32P标记 B.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占染色体数的1/2 C.有2组中心体,20对同源染色体 D.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 答案:A 解析:已知成年雄性小鼠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0个四分体,说明体细胞中含有20对同源染色体,40条染色体。将该小鼠的一个分裂旺盛的未标记的体细胞放入32P标记的培养液中培养,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产生的每一条染色单体上都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所以当该细胞进入有丝分裂后期时,80条染色体都有被32P标记的放射性,A项正确、B项错误;后期有40对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每条染色

体上的DNA分子只有一条链被32P标记,D项错误。 2、某基因(14N)含有3 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的结果如图1所示;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则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 ①X层全部是含14N的基因 ②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3 150个 ③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8∶1 ④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 1/3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X层全部是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 的基因,①错误;W层中含15N标记的胞嘧啶为7×450=3 150(个),②正确;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2=7∶1,③错误;X层中含有2个DNA分子,Y层中含有6个DNA分子,因此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④正确。 3、下列有关“探究DNA的复制过程”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过程中,大肠杆菌将利用NH4Cl中的N合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 B.将大肠杆菌放在以15NH4Cl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所获得的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中含有15N C.通过对第二代大肠杆菌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出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 D.将15N—15N—DNA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l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若将提取的子代大肠杆菌DNA解旋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将只出现1个条带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作业含答案

第3练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一、单项选择题 1. (2022·连云港一模)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经分化的体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 B.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变化,但mRNA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C. 细胞凋亡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自噬属于细胞凋亡 D. 研究表明细胞的衰老与细胞内端粒酶的活性有关 2. (2022·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动物细胞的存活与存活因子有密切关系。存活因子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部信号途径,抑制细胞凋亡程序的启动,下图表示其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存活因子与受体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直接调控Bcl-2基因的表达 B. 凋亡的细胞中Bcl-2基因表达量增加,促进细胞加速凋亡 C. 动物体细胞中都存在Bcl-2基因,细胞凋亡与特定基因的表达量有关 D.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所有细胞都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3. (2022·盐城三模)微核是染色体或缺少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不能进入主核而形成的游离于细胞核之外的小核。我国科学家建立了一套蚕豆根尖微核测试系统,并首次用于监测水环境污染。下图是铅污染水体中蚕豆根尖细胞分裂部分时期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甲

乙 丙 A. 微核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 物理辐射和化学诱变剂也可能诱导微核的产生 C. 图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D. 根据甲图中微核的数目不能判断发生变异的细胞数目 4. (2022·南通如皋适应性考试)将核DNA链均被3H标记的水稻(2n=24)幼 根转到普通培养基中培养,定期检测根尖细胞中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处于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 B. 处于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细胞中每条染色体都有放射性 C. 若某个细胞中没有放射性则至少是经过两次分裂后形成的 D. 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多有24条 5. (2022·南京三模)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Akt是一种蛋白激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取胃癌组织制成细胞悬液,接种于培养瓶中,加入Akt抑制剂进行培养,同时设置对照组,研究Akt抑制剂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之必修一:(6)细胞的生命历程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之必修一:(6)细胞的生命历 程 1.下列据图描述细胞周期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诱导细胞的基因突变可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作用于图甲的S期或图丙的A→B段 B.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是指图乙的a+b段或b+c段 C.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图丙细胞的B→A段 D.细胞中可能含有染色单体的时间段是M或b、d或A→B段 2.果蝇(2N=8)体内处于分裂期的某细胞中核DNA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与核DNA分子的数目相等 B.该细胞中的两组中心粒周围正发出无数条放射状的星射线 C.该细胞所处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D.该细胞继续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3.如图是某同学实验时拍摄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图,①〜⑤表示不同的细胞分裂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时期整个细胞的DNA与染色体数量之比等于1 B.②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 C.④时期细胞内两组中心粒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D.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4.科学研究发现,细胞进行何种生命活动是由细胞外多种信号共同作用于细胞后,引起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致。下图表示部分信号组合(字母表示不同的细胞外信号)作用于细胞后引起的细胞活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的分裂、分化、存活均与细胞外信号A、B、C有关 B.癌细胞的无限增殖离不开细胞外信号D、E的作用 C.被细胞外信号F、G作用的细胞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识别细胞外信号的受体不一定位于细胞膜上 5.理论上来说,正常的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中含该物种全部的遗传信息 B.—般来说,植物体内分化程度越高的体细胞,其全能性越低 C.一粒玉米种子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 D.花药在体外被诱导成完整的单倍体植株不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 6.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学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其中,氧化应激是由自由基在体内产生的一种负面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B.自由基攻击生物体内的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 C.癌细胞中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而不断缩短 D.设法阻止或减缓氧化应激的发生,可延缓机体的衰老 7.线粒体中的[H]与氧气结合的过程需要细胞色素c的参与。细胞可通过不同的信号传递系统传递凋亡信号引起细胞凋亡。其中一条途径如下:细胞接受凋亡信号后,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可转移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与Apaf-1蛋白结合引起细胞凋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项二(六)变异、育种和进化作业含答案

(六)变异、育种和进化 A组 1.我国科学家将酿酒酵母的16条染色体去除冗余的重复基因信息和结构,重新设计为1条染色体,并将这条染色体移植到去核的酿酒酵母细胞中,发现细胞仍然能存活,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的人工创建的具有单条染色体的酵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酿酒酵母有丝分裂时不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该酵母在有氧呼吸时释放的能量大部分转化为热能 C.设计该条染色体时可能需采用DNA水解酶去除15个着丝点 D.设计该条染色体时需要使用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酿酒酵母进行细胞分裂时,与分裂有关的基因表达,即进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着丝点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在设计该条染色体的过程中,应用蛋白酶去除15个着丝点,C错误;设计该条染色体时需要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D错误。2.大麦中雄性不育基因(ms)使植株不能产生花粉,ms的显性等位基因Ms存在时植株能形成正常花粉。花的颜色由R(黄色)和r(褐色)控制。某品系中,带有Ms、R两个显性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易位连接到另一染色体片段上,形成带有一个额外染色体的三体。该三体细胞减数分裂时,其他染色体都能正常配对,额外染色体在后期随机移向一极,其中花粉中有额外染色体的配子无受粉能力,该品系的自交后代分离出两种植株(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雄性不育系杂交时母本不用去雄 B.三体的形成属于光镜下可见的染色体变异 C.若基因型为MsmsRr的雌配子与基因型为msr的雄配子结合后存活率很低,则该三体自交后代黄花个体少于褐花个体 D.该三体大麦自花受粉后,黄花个体均为雄性不育,褐花个体均为雄性可育 答案D 解析雄性不育系杂交时由于产生的花粉不可育,因此作为母本不用去雄,A正确;三体是由于单个染色体增加一条导致的,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而染色体变异在光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6)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含答案)

(6)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 2023年高考生物真题模拟试题专项汇编 1.【2023年浙江6月】为筛选观察有丝分裂的合适材料,某研究小组选用不同植物的根尖,制作并观察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关于选材依据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选用易获取且易大量生根的材料 B.选用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的材料 C.选用解离时间短分散性好的材料 D.选用分裂间期细胞占比高的材料 2.【2023年湖北卷】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某同学制作的装片效果非常好,他将其中的某个视野放大拍照,发给5位同学观察细胞并计数,结果如下表(单位:个)。关于表中记录结果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五位同学记录的中期细胞数一致,原因是中期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易区分 C.五位同学记录的间期细胞数不多,原因是取用的材料处于旺盛的分裂阶段 D.戊统计的细胞数量较多,可能是该同学的细胞计数规则与其他同学不同 3.【2023年浙江6月】某动物(2n=4)的基因型为AaX B Y,其精巢中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基因分布如图所示,其中一个细胞处于有丝分裂某时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甲细胞中每个染色体组的DNA分子数与乙细胞的相同 C.若甲细胞正常完成分裂则能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形成乙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4.【2023年浙江1月】某基因型为AaX D 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5.【2023年湖南卷】某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SHOX基因突变所致,某家系中一男性患者与一正常女性婚配后,生育了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究其原因,不可能的是( ) A.父亲的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X和Y染色体片段交换 B.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C.母亲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D.该男孩在胚胎发育早期,有丝分裂时SHOX基因发生了突变 6.【2023年湖南卷】为精细定位水稻4号染色体上的抗虫基因,用纯合抗虫水稻与纯合易感水稻的杂交后代多次自交,得到一系列抗虫或易感水稻单株。对亲本及后代单株4号染色体上的多个不连续位点进行测序,部分结果按碱基位点顺序排列如下表。据表推测水稻同源染色体发生了随机互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生命历程作业含答案

2023届二轮复习细胞生命历程作业 [基础测试]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 D.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答案C 解析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长短不同,A错误;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也不同,G1、S、G2和M期长短也不同,B错误;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由于DNA复制在S期已完成,不影响DNA复制,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C正确;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D错误。 2.在普通光镜下观察北苍术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观察到下图①~⑤的图像。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在细胞①和②中DNA的数目和染色体数目均加倍 C.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为细胞③所处时期 D.联会后同源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发生在细胞④和⑤中 答案C 解析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步骤依次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在细胞①和②中DNA的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在④时加倍,B错误;图中③是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C正确;图示表示有丝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才有联会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3.下图为中心体复制过程示意图,其中有丝分裂间期分为G1、S和G2三个阶段,M代表分裂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中心体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B.新合成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中心体 C.分裂期时中心体参与纺锤体形成 D.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期(M) 答案C 解析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A错误;由图可知,新合成的每个中心粒与亲代的一个中心粒构成一个中心体,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正确;中心体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 B.细胞衰老时细胞水分减少,细胞内各种酶活性都降低,细胞核变大 C.细胞凋亡时特定基因表达,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自动结束生命 D.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质的含量会增多 答案B 解析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为细胞水分减少,细胞核变大,细胞内部分酶活性降低,而与细胞衰老有关的酶活性增强,B错误。 5.在培养人食管癌细胞的实验中,加入青蒿琥酯(Art),随着其浓度升高,凋亡蛋白Q表达量增多,癌细胞凋亡率升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22届高中生物高考二轮复习基础知识训练:练习六

一、学透教材、理清原因 1.轮作是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农民在同一块田里种植的作物种类会因年份有所不同,也就是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这与作物根系对矿质营养元素的选择性吸收有什么关系吗? 2.渗透作用与扩散作用有何区别? 3.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与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有何异同? 4.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 5.低温环境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吗?为什么? 6.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能够从消化了的食物中吸收葡萄糖,却很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这个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特性?这与细胞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7.温度高低会提高或降低水分通过半透膜的扩散速率吗?请你提出假设,并设计检验该假设的实验方案。 二、知识辨析、判断下列内容是否正确 ( )151. 有氧气存在时,组织细胞把吸收的葡萄糖运进线粒体彻底氧化,产生CO2和H2O,并释放能量。 ( )152. 在细胞生命活动中,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 )153. 在叶肉细胞中,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 ( )154.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 )155. 植物根系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相同。 ( )156.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由细胞膜和液泡膜组成,相当于半透膜。 ( )157. 植物幼根对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 )158.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单向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 )159. 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 )160. 癌变只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发生突变。 ( )161. 不同分化细胞的遗传信息相同。 ( )162. 成熟的红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基因,皮肤细胞中无血红蛋白基因。 ( )163. 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不受基因的调控。 ( )164. 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的DNA与染色体数量比均为2﹕1。 ( )165. 低温处理和秋水仙素处理都能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离。 ( )166. 动物细胞分裂时,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倍增移向细胞两极。 ( )167.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 )168.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 ( )169. 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过程中,既有细胞的衰老死亡,也有大量新细胞经分裂产生并发生细胞

(江苏专用)2022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22个常考点专攻 专题六 实验 主攻点之(三) 练习

专题六主攻点之(三) 1.(2022·扬州一模)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直径一般为细胞核的1/20~1/3,通常认为是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产生的。科学家根据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经镉处理后)的微核率[微核率=(微核细胞数/观测细胞数)×100%],研究水中不同浓度氯化镉的毒性,得到下面的结果。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注:细胞分裂指数是指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 (1) 将蚕豆种子合理分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中,让其萌发生根,下列不属于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因素是________。 A. 每组蚕豆的数量 B. 温度 C. 培养时间 D. 根的长度 (2) 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形成微核的变异来源是_____________。 (3) 统计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需要观察蚕豆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情况,制作蚕豆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统计数据更准确,计数时应采用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据图2分析,当镉离子相对浓度达到100 μmol·L-1时,细胞的微核率反而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定浓度的镉离子可能诱发基因突变,能否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进一步确定?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将蚕豆种子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镉溶液中,让其萌发生根,自变量是氯化镉的浓度,无关变量是每组蚕豆的数量、温度及培养时间,属于该实验需要控制的因素,根的长度是因变量,不是实验需要控制的。(2) 微核由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产生,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是形成微核的变异来源。(3) 制作根尖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求平均值可以使统计数据更准确。(4) 由图2可知,当镉离子浓度达到100 μmol· L-1时,细胞分裂指数低,有丝分裂被抑制,而微核形成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形成的微核会减少,细胞的微核率下降。(5)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不能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 答案:(1) D (2) DNA和蛋白质染色体(结构)变异(3)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每组装片观察多个视野,求平均值(4) 当镉离子浓度达到100 μmol·L-1时,细胞的有丝分裂被抑制,由于微核形成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形成的微核会减少(5) 不能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2.(2022·常州一模)捞了十多年的蓝藻为何并未大幅减少?可见我们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认知不足。某研究团队对蓝藻中的优势种四尾栅藻和铜绿微囊藻进行了培养实验,请结合四尾栅藻和铜绿微囊藻在22 ℃、26 ℃、30 ℃的纯培养和共培养实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微囊藻均以单细胞形式出现,可以用________法计数藻细胞数目。纯培养实验中3种温度下2种藻类的最大生物量都出现在26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外两组温度下两种藻类生物量的明显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混合培养实验中22 ℃和26 ℃的四尾栅藻无显著差别,而铜绿微囊藻差别显著,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22 ℃时野外群落中____________还没能成为优势种群。 (3)“蓝藻暴发”只是表观现象,到一定阶段藻体常聚集成囊,在上浮聚集之前,生物量已明显增加,且许多蓝藻有固氮能力,而冬春季节的休眠、复苏阶段,其生理特性和主导环境因子我们认知尚浅。请你针对夏季打捞蓝藻的治理模式或污水处理厂严格脱氮处理污水二选一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单细胞微囊藻数目可以用抽样检测法计数。纯培养实验中2种藻类的最大生物量都出现在 26 ℃,说明两种藻类的最适生长温度都在26 ℃左右,22 ℃下四尾栅藻生物量多于30 ℃而铜绿微囊藻相反。 (2) 混合培养实验中22 ℃和26 ℃的四尾栅藻无显著差别,而26 ℃的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明显比22 ℃大,说明22 ℃升至26 ℃,铜绿微囊藻的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可见22 ℃时铜绿微囊藻还没能成为优势种群。(3) 冬春季节的休眠、复苏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和主导环境因子我们认知尚浅,应该重点研究冬春季休眠、复苏阶段的生理特性和相关环境因子,为今后治理提出更多科学依据;许多蓝藻有固氮能力,因此建议污水处理厂放宽脱氮指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其重点应放在脱磷上。 答案:(1) 抽样检测两种藻类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6 ℃左右22 ℃下四尾栅藻生物量多于30 ℃,而铜绿微囊藻相反(2) 22 ℃升至26 ℃,铜绿微囊藻的竞争优势明显提升铜绿微囊藻(3) 应该重点研究冬春季休眠、复苏阶段的生理特性和相关环境因子,为今后治理提出更多科学依据(或建议污水处理厂放宽脱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6讲 细胞的分化、衰老与凋亡练习(含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与凋亡 一、选择题 1.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和鳃在一定时期消失。这属于( ) A.细胞凋亡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D.细胞分裂 解析:选A。细胞凋亡又称编程性细胞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部分基因控制而发生的,蝌蚪尾和鳃的消失正是该部位细胞凋亡引起的,故A项正确。 2.如图表示某个体中细胞经历的各个阶段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 A.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不同 B.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c过程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有关 D.d过程中不同细胞的衰老、凋亡速度相同 解析:选D。a过程表示细胞增殖,不同细胞由于所处环境和自身的生理状况不同,它们的细胞周期也可能不同,A项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项正确;癌症的发生特别是胃癌细胞的发生可能与该个体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状态有关,C项正确;不同细胞的衰老、凋亡速度不一定相同,D项错误。 3.下列事实能体现细胞全能性的是( ) A.动物杂交瘤细胞产生单克隆抗体 B.诱导小鼠干细胞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 C.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D.玉米的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解析:选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A、B两个选项中,最终没有产生新的完整个体,故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选项描述的现象是个体发育,因为玉米种子中的胚是幼小的植物体。棉花的根尖细胞培育成完整个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 4.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B.基因突变可使已分化的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 C.衰老细胞内染色质收缩影响DNA复制和转录 D.细胞凋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202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同位素标记问题作业含答案

7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标记问题 1.(2021·黄冈调研)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分裂Ⅰ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32P的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目的是() 2.(2021·长沙市调研)蚕豆根尖细胞(2N=12)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3.(2019·4月浙江选考,25)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

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 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 4.(2021·长沙模拟)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完成后每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0条 B.20条 C.大于0条小于20条 D.以上都有可能 5.(2021·皖西教育联盟模拟)将全部DNA分子的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 C.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产生的4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6.(不定项)(2020·江苏卷,22)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丙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彼此分离 C.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附近 D.图中细胞按照减数分裂时期排列的先后顺序为甲→乙→丙→丁 7.果蝇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核DNA分子用15N标记,在正常情况下,其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有15N的精子数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1)细胞的有丝分 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细胞的分裂重难点检测 (1)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实验的观察 1.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可用苏丹红代替醋酸洋红染液为染色体染色 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D.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2.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解离时间越长越好,保证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 B.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洗去解离液 C.图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图丙细胞的一半,但二者的核DNA数相等 D.统计视野中处于图乙、丙、丁时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 3.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下。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 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 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 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 4.下图为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显微照片,①~⑤表示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两极之间的距离大于其前一时期 B.③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将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C.④最适合用于洋葱染色体组型分析

D.⑤可能正在进行中心体的复制 5.下图为四组植物材料在“观察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细胞周期来看,四组材料中D组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B.四组植物材料一定来自不同植物体 C.若四组植物材料来自同一植株,则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D.观察过程中如果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所有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 6.下列对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用蝗虫卵母细胞的固定装片观察减数分裂 B.用桃花的雄蕊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 C.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的装片中,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D.用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7.如图①~⑤为实验过程中在显微镜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B.图①所示时期会发生核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C.图②中细胞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图中细胞按减数分裂的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⑤ 8.在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区分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B.染色体是否存在染色单体 C.有无同源染色体 D.细胞是否均等分裂 9.无论是减数分裂还是有丝分裂,都可以将生物组织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2019年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第6讲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专题跟踪训练

第6讲细胞的生命历程(含减数分裂) 专题跟踪训练(六) 一、单选题 1.(2018·山东省青岛市质量监测)研究表明,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各种CDK在细胞周期内特定的时间被激活,驱使细胞完成细胞周期。其中CDK1(CDK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以顺利完成分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 B.CDK1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 C.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 D.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细胞周期会缩短 [解析]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一个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的长短,A正确;CDK1(CDK的一种)在分裂间期活性高,分裂期活性迅速下降,可能与细胞分裂间期相关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正确;CDK1抑制剂可干扰细胞周期,控制癌细胞的增殖,C正确;CDK1持续保持较高活性的细胞,则细胞周期可能会一直处于分裂期,不能进入分裂期,D错误。 [答案] D 2.(2018·广东省茂名市五校联考)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体内有部分细胞正处于分裂状态,其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的细胞①;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的细胞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的细胞③;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的细胞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有①②④ B.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初级精母细胞有②④ C.能发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细胞有②③ D.能在该动物精巢中找到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解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细胞①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②中同源染色体正要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③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④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刚断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发生在细胞②中,A错误;细胞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发生在细胞②中,C错误;动物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以上四种细胞都可以出现于动物精巢中,D正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