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个案工作者的素养)【圣才出品】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个案工作者的素养)【圣才出品】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个案工作者的素养)【圣才出品】
许莉娅《个案工作》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个案工作者的素养)【圣才出品】

第三章个案工作者的素养

3.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个案工作者的素养是指个案工作者在理论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并养成专业的行为模式及态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心理素养和角色素养。其中,知识素养是基础,能力素养是核心,心理素养是保障,角色素养是载体,四者相辅相成。

一、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素养

1.多样化的知识观

多样化的知识观包括:实证主义知识观、社会决定论的知识观、历史主义知识观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实证主义的知识观:知识的可实证性

①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是一种人类最可靠、纯粹的客观知识,对客观事实的观察与实验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而不再是付诸感觉器官的直接领悟与猜测。

②从实证主义的视角,个案工作者要认同科学知识一定的客观性与实证性,如学习和应用建立在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以证据为本的实践”知识。

③麦克尼斯和赛伊尔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对“以证据为本的实践”的核心概念作出了解释:

a.最佳的证据,是来自于基础和应用科学的调查,尤其是来自于评估社会工作服务结果的介入研究以及关于评估方法的信度和效度的研究;

b.临床专长,是指利用社会工作者的教育、人际技巧和过去的经验,评估案主的功能或者其他情景,以及理解案主的价值与偏好的能力;

c.案主的价值,是指案主在和社会工作者进行临床接触时所带有的偏好、关注和期望;以证据为本的实践是一个把最佳证据、临床专长和案主的价值整合起来的过程。

④萨基特等学者认为,以证据为本的实践过程包括五个步骤:

a.提出问题;

b.寻找证据;

c.鉴别证据;

d.把鉴别结果应用于实践或政策决定之中;

e.评估执行前四个步骤的效果和效率,并寻找办法在未来加以改进。

(2)社会决定论的知识观:知识的中立性

①社会决定论者认为,科学知识排除一切主观因素。

②社会决定论者强调在中性价值观指导下,对科学知识的追求独立于一切主观因素。

③从社会决定论的视角,个案工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以回答“是什么”为参照,而不以“应该是什么”做辩解。

a.在接案过程中,个案工作者要通过多次会谈、观察勾勒出案主的形象、特征;

b.在描述案主时,要以会谈和观察的内容为依据,而不是凭借个人主观感觉描述案主;

c.随着个案工作预估、服务的开展,个案工作者要客观而动态地认识案主及其遇到的困扰或问题,而不是基于接案初期对案主的认识,主观臆断或者推测案主及其遇到的困扰或问题“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

d.在“观察”时不断作出对个人及专业共同体价值性、主观性及境域性的反思性对话这些反思性对话可以帮助工作员觉察“观察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价值中立性”。

(3)历史主义知识观:知识是“范式”转换的结果

①托马斯·库恩认为科学知识是“范式”转换的结果,或者说是由科学活动的特定范式所决定的。

②历史主义者认为,科学知识并不是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确定知识,也不能够反映客观世界的一般规律与本质,科学知识只不过是科学共同体集体协商的产物,或者说是科学共同体的范式信仰在科学研究中的集体反映。

③历史主义相对性地削减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基础并取代了科学知识的决定性、确定性与普适性特征。科学知识的正确与否也随之取决于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混合。

④个案工作者要有更多的反思与认同,尽管个案工作者不断地通过觉察和反思将案主系统的客观存在与个案工作者的主观认识加以区分,但两者及互动关系只是相对清晰,很难绝对厘清。

(4)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①在社会建构论学者看来,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②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科学知识是“情境”化了的知识,是相对性知识,是一种由社会来建构和决定,并随着“社会情境”的不同而发生改变的知识。

③社会建构主义揭示了科学知识、社会存在、主体三者之间的隐蔽关系,即科学知识是在个体与社会的整合与相互渗透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5)总结

①实证主义的知识观和社会决定论的知识观着重于知识的客观性与个案工作者主观性的独立与区分;

②历史主义知识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提出科学知识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混合;

③而社会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则提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揭示出科学知识是在个体与社会整合与相互渗透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④相对而言,前两种知识观具有一定的行动指导性,而后两种则体现出一些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这四种知识观都需要个案工作者批判性地认识和深刻反思,这些多样化的知识观对个案工作者而言是多元知识的哲学认识指引。

2.多元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一种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包括静态的知识结构与动态的结构关系。

(1)静态的知识结构

①我国学者的一些观点

a.王思斌的观点

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包括社会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工作者应有的基

础知识。

b.顾东辉《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的观点

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系统应该包括三方面:

一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回答“为什么”;

二是社会工作的知识,描述“怎么办”;

三是特定主题的知识。

综合以上观点,在静态知识结构上,相关的基础性知识和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是社会工作者包括个案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知识要素。

②国外学者的一些观点

国际社会工作学校协会提出了需要重视基础知识、专业技巧和实务训练。关于基础知识在社会工作者专业训练中的分类如下:

a.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

b.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c.社会工作方法;

d.实习;

e.社会政策分析和社会研究方法。

对于全球社会工作教育和培训标准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的五种分类进行再归纳概括,可以分为相关的基础性知识、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及社会研究方法三大类。

③总结

综合上述国内外有关社会工作者知识结构的观点,将个案社会工作者的静态知识结构划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部分:

a.基础知识是非本专业特有的,与社会工作有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包括社会和人文科

学、特定主题的知识、特定人群的知识;

b.专业知识又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

(2)动态的结构关系

在动态结构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是互动关系:

①基础知识好似土壤一般,是专业知识这棵大树的基础和背景,发挥着依托和服务功能,同时也在不断提供充足和新鲜的养料;

②而专业知识好似大树一样是该系统的核心,发挥着主体和主导功能;

③通过两者不断的同化和顺应,个案工作者不断建构出相对的平衡。

a.同化是指个案工作者将基础知识的新信息容纳、整合到已有或者正在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中的过程;

b.顺应是个案工作者调整或改变原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以容纳基础知识新信息的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个案工作者不断建构出自身知识结构系统的平衡,如图3-1。

图3-1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内容及动态结构关系

工作分析报告12篇汇总版

《工作分析报告》 工作分析报告(一): 培训工作总结分析报告 一、所规划培训的课程及部门安排 1、已提交的培训规划表及签字确认的部门共有8个。 2、因部门内部任务规划及相关原因确认本年度不开展内部培训的中心部门共有2个。 3、20xx年度确认开展的培训中心及部门共有8个。 二、培训工作成绩概述 1、总部主要成果: (1)编制20xx年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 人资中心打破以往只有培训专责人员独立完成新员工入职培训课程工作,实现人力资源模块负责人独立宣导模块课程的专业局面,重新编制模块培训课件,深入为新员工讲解公司管理细则,使新员工感受到公司的规范性、归属感。 (2)完成了公司20xx年度培训规划的统筹汇总工作 鉴于过去中基层培训工作一向是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薄弱环节,人力资源中心在20xx年始便开展各中心部门关于内部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工作,搜集各部门的实际培训要求,综合分析构成最终的《20xx年培训规划总表》,明确培训方向和具体培训资料。 (3)监督及支持各中心部门的内部培训工作人力部门主动跟进业务部门的培训工作促使培训目标的实现。 (4)各中心部门按部门任务规划编制培训课程,提高部门人员的岗位技能及内部沟通。 2、事业部 由于事业部培训规划刚终审不久,暂时只完成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工作。人资中心将会加强对基地培训工作的监督。 三、存在的问题 1、授课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部分课程专业性强、资料较枯燥,且授课方式单一,员工在上课时无法充分理解讲师所授资料,培训效果差。3、管理力度不足。 培训与考勤、转正、晋升等一系列考核工作不挂钩,促使培训的重要性及管理力度大大降低,相应的配套措施、考核机制也相对缺乏,处罚不及时导致处罚威慑力不足。

社会工作实务--个案工作(详细笔记)

第一章个案工作 一.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价值观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遭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要求 (1)服务对象:是生活中遭到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2)个别化的工作方式:核心是个别化一对一专业服务。 (3)服务目标:协调个案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更加和谐。 三.个案工作的本质 协调服务对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症状,恢复和增强个人或家庭的社会功能。 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三大传统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服务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 危机介入模式 家庭治疗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1)理论假设 ①人的成长与发展假设:人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活、心理、社会三个层 面相互作用,推动个人成长和发展。 ②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强调服务对象问题与其感受到的来自过去、现在及问 题处理三方面压力有关,使其出现心理困扰,人及交往出现冲突。 ③对人际沟通假设:人际沟通是保证人与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是 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假设: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暂时是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 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在能力。 (2)治疗技巧 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 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的治疗的具体方法。 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接收状态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 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服务对象相互沟通,引导服务对象正确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服务对象的自身感受和想法。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间接治疗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特点:把服务过程分为研究,诊断和治疗三个阶段。 ①注重从人际交往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 ②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 ③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内容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的基本原理包括两项基本原则和三种意识层次的理论假设,以及依据这些理论假设而设计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1)基本假设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是以人的认知和行为作为关注焦点的治疗模式。它包含两个基本假设:一是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是人的行动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情绪。 就认知因素而言,包括三种不同意识状态的层面:意识、自动念头、图式。(2)治疗方法和技巧 方法:根据服务对象问题的复杂程度安排5—20次的面谈,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案例,像人格障碍等,辅导面谈的次数可以超过20次,每次面谈的时间大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个案工作者

吾心有主,践行为先 --答“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个案工作者?”问最近看了黄朝峰老师发表的一篇研究,名字叫《个案工作方法在辅导员工作的应用》,主要阐述了在大学生活中,辅导员充当个案工作者时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和专业素养。这篇研究报告让我深切意识到个案工作距离我们的大学生活是如此贴切,也让我意识到所谓的个案工作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枯燥理念和视频里的普通实验。 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案工作?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个案工作者?针对专业课老师遗留下来的这个问题,我想给出自己的一份答案,一份并不全同于课本的答案。 提到个案工作者,我们先来说说个案工作的定义。个案工作一词在社会学中有多中含义,仅在我们的课本中,就提到了8种。课本中最终的定义是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个案工作就是一种方法,就是个案工作者用它来解决案主的社会问题的一种方法。 如此再来看个案工作者的作用。个案工作者对个案工作的整个过程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个案工作过程中,个案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资源,无一不是个案工作能否----------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那么就回归我们的问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个案工作者?”在我们的课本中,其实通过章节目录就可以很轻易的看出,首先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个案工作价值体系,然后培养个案工作者的素养,其次掌握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同时建立个案工作的专业关系,最后了解个案工作的程序,掌握个案工作的理论模式。因此不难发现,学习个案工作的过程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个案工作者的过程。所以将这个答案仔细分解一下便可以得出我对那个问题的回答。 首先,一名合格的个案工作者要建立个案工作价值体系,具体表现为遵循四项原则:一、保密原则。二、接纳原则。三、个别化原则。 四、服务对象自觉原则。其次,个案工作者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个案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包括:一、学科知识,主要有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行为学和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理论和方法。二、制度知识。 三、技术知识。四、经验知识。个案工作的实践能力包括技术能力、文化能力。个案工作者的精神素质则该具备崇高的社会责任、丰富的人文情怀、稳定的心理素质和勇敢的挑战精神。随后,个案工作者应掌握的专业技巧有沟通、记录、评估。然后就是专业关系的建立,不论是同感、尊重还是真诚,移情或是反移情,这些知识都是用来更好的处理专业关系。最后就是个案工作的程序,从接案与建立关系到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到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再到服务计划的实施。 基本沿思路理下来做个合格的个案工作者就是建立自己的价值----------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

《工作分析》精讲七官方笔记目录 一、本节课知识点结构图 二、本节课知识点总结 三、配套练习题 一、本节课知识点结构图本节课内容包括:(1)第七章;(2)第八章8.1

二、本节课知识点总结 1、岗位评价【名词解释、填空】 (1)狭义的岗位评价是指通过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对组织中所需的岗位数量进行设计,进而逐一对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岗位的价值量高低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的总称。 (2)岗位是组织的最小构成单位。 (3)岗位名称是区分某一岗位与其他岗位的首要因素,是一种身份的象征。(4)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 任范围。

2、岗位评价的特点【简答题】 (1)对岗不对人 (2)岗位评价不考虑该岗位上任职者个人的工作能力或在工作中的表现(3)岗位评价衡量各岗位在企业内部的相对价值 (4)所选定的评价要素应该是共同的、容易理解的、普遍适用于所有被评价岗位的 (5)岗位评价不是一种标准,而是一种方法论,是可以评定岗位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3、岗位评价的原则【简答、选择】 (1)评价因素针对性——针对不同企业实际情况 (2)评价因素互斥性 (3)统一性——不同岗位评价方法统一 (4)及时反馈纠偏性 (5)保密性 4、岗位评价的作用【简答题】 (1)岗位评价能够对岗位进行科学定量测评,便于比较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的高低。 (2)确定公平合理的薪资结构。 (3)岗位评价可以使各个工作与企业对应的报酬相适应,从而使员工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便于员工理解企业的价值标准。

5、岗位评价包括四项基本指标【选择、填空】 (1)责任指标 (2)岗位性质指标 (3)知识技能指标 (4)工作环境指标 6、岗位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简答题】 (1)评价指标应反映公司的价值观。 (2)评价指标应普遍适用于所有岗位。 (3)评价指标不应在含义上有覆盖。 (4)评价指标应该获得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认可。 7、排序法【名词解释】 排序法是指由评价人员按照自己的判断,根据一些特定的标准进行整体比较,从而将岗位按照相对价值进行排列的一种方法。 排序法是使用较早、操作最简单、非定量的岗位分析方法。 8、分类法【名词解释】 分类法是指建立一个具有不同级别标准的岗位级别体系,然后将每一个岗位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将其纳入合适等级的岗位评价方法。

个案面谈技巧小笔记

个案面谈技巧小笔记 ①支持性的技巧(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的一系列技术): 专注--专注是个案工作者借助自然的目光、开放的姿势以及专心的态度聆听案主表达的过程。 倾听--倾听是社会个案工作者用心聆听服务对象传达的信息,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同理心--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鼓励--鼓励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的方式去肯定服务对象的某些积极表现。 ②引领性的技巧(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的一系列技巧): 澄清--澄清是指引导案主对模糊的陈述、意思不明确的或隐含而又表达不清楚的地方作进一步的说明、解释和补充。 聚集/对焦--聚焦是指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讨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 摘要--摘要是指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③影响性的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问题方法的一系列技巧): 提供信息--提供信息是指工作者给予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 自我披露--自我披露是指工作者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

建议--建议是指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具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 忠告--忠告是指工作者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 对质--对质是指工作者发现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 提供信息与建议的区别: 建议是给案主推荐或策划一个具体的解决方法或行动途径,并让他照着去做;提供信息是呈现与主题或问题有关的信息,由案主自己决定最后的行动途径。

许莉娅《个案工作》(第2版)辅导书-第八章 家庭介入模式【圣才出品】

第八章 家庭介入模式 1.家庭治疗与传统个案治疗有什么不同点? 答:个案工作包括面对个人的辅导以及涉及与个人问题息息相关的家庭治疗。家庭是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家庭治疗是在传统个人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在心理治疗的历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与心理健康的作用,也认识到生活中的烦恼主要来自于与朋友、恋人、家庭成员的不愉快关系。 家庭治疗与传统个案治疗的不同点包括: (1)早期心理治疗重视人际互动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性,但介入途径局限在个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方式不是通过家庭,相反是回避家庭;不是介入现实的人际互动,相反是以躲进会谈室回避现实的人际互动。 (2)会谈室中个人治疗是针对个人及其性格下手,个案工作的发展因为受心理治疗的影响而走入了个人治疗的会谈室。 (3)家庭治疗法以整个家庭为治疗单位,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交往方式以发挥家庭的功能,从而使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真正得以解决。家庭治疗多少都以系统理论为基础,重视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强调在环境中治疗个人。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是怎样看待案主的问题的?其介入手法有什么特点? 答: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

往方式作为治疗的中心,治疗不采用直接的、一对一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1)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看待案主的问题的角度 ①结构家庭治疗法假设个人问题与家庭的动力、组织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特别重视家庭结构的影响,认为个体的问题症状都是家庭结构缺陷造成的副产品,必须在家庭结构发生良性改变之后,个体的问题才能够减轻或消除。 ②它以改变家庭的结构为治疗的首要目标,治疗者不直接去解决个人的问题,而是在重建家庭结构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的促进者角色。当家庭的结构改善了,其正常的功能就得到发挥,困扰个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介入手法的特点 ①改变家庭的看法 结构家庭治疗法虽然不是认知疗法,但仍重视转变家庭的观念。工作者却认为问题出在家人交往方式上,治疗经常使用重演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引导家庭成员直面问题。 ②改善家庭的结构 家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某些家庭成员过分疏远或过分纠缠,从而影响了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家庭功能的发挥,所以家庭中各次系统边界的建立以及边界的可渗透性是很重要的。 ③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家庭有它本身的期望、要求、价值观与道德观。

山东自考工作分析笔记

工作分析笔记 第一章工作岗位分析(是人力资源的管理的基础工作)的 起源与发展 1 工作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即作用) 1)增强人力资源规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确保组织中的所有任务得到明确的安排 3)有助于主管和员工明确员工的职责和相关工作任务 4)有助于工作再设计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5)为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了客观的工作标准 6)为有效性,低成本的培训指导方向 7)为工作岗位招聘提供了有效的工作信息 8)明确管理者和下属的汇报关系 补充 A 统一指挥:每个雇员应当只接受来自一位上级的命令,有助于组织目标统一性 B 统一领导:每组具有同一目标的组织活动,应当在一位管理者一个计划的指导下进行 9)明确工作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保持内部公平性 薪酬公平分包括: A 外部公平性:将组织内的薪酬水平与外部市场同等劳动力价格进行比较而确定 B 内部公平性:通过员工所在的工作岗位与其他工作岗位所承担的工作和所需投入进行比较而确定 C 投入公平性 2 工作岗位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员工招聘,选拔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确定组织空缺职位所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而确定所需招聘员工基本条件的选拔标准,为组织招聘,筛选新员工提供客观基础,通过工作岗位分析选择有效的测试方式和内容组织测试,能让组织预测招聘者的工作能力,避免招聘盲目性,减少组织新进员工因知识,技能极端不足造成不必要的高培训成本,降低因招聘不当引发的高流动性 (二)岗位定编方面(岗位定编定义:合理确定某种类型的岗位人员配备数量,定编的依据是客观的组织任务量和现职员工的平均绩效) 通过客观科学的进行工作分析,科学的衡量组织岗位的配备数量 (三)培训方面 需要通过工作分析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培训效果,将培训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四)绩效考核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明确衡量岗位工作绩效的方法和标准,以及任职者是否达到期望的绩效标准,通过绩效改进计划提高绩效产出 (五)任职资格方面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准确确定任职者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对应聘者和现任任职者执行工作任务能力的分析得出有关改进绩效,所需提供相应培训的相关信息,从而提高任职者的工作适应性与工作产出能力,为组织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做好准备 (六)职业生涯发展方面 通过工作岗位分析寻找最适合员工发展的方法,从而尽力为员工提供有吸引力的工作,提高员工对工作的兴趣,从而增加工作投入,为组织提供更多产出 (七)薪酬管理方面 通过工作分析,工作评价,能对组织内部和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确定,将组织中的相关岗位工作内容,任职者资格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组织中的纵横薪酬体系,建立内部公平,外部具有相对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感和投入度 3 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从工作分析中直接产生的结果是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 1)工作职责与工作活动 2)工作上下关系 3)工具,机器,仪器和工作辅助设备 4)工作如何完成 5)对工作岗位任职者的要求 6)工作关系 7)与工作相关的事物 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方法确定了: A 工作的标准作业方法B 选择标准的作业工具 C 确定标准作业时间 D 制定单位时间的标准工作量 员工职级制---以工作分析为基础 系统工作分析起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 工作分析发展: A 起源 19C末-20C初 B 创始 1911 管理学原理《科学管理原理》C 兴盛1964 民权法案反歧视运动 D 目前主流定量化与个性化 E 工作分析成就:管理的规范化与职业化要求 美国公民权利法实施---工作分析开始得到重视 工作分析、工作评价首先应用于--工商企业 20C 30年代,工作分析与评价方法在欧美企业产生、推行4 工作分析(岗位分析)定义:是指以工作岗位为研究对象,收集有关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活动、标准,对履 行工作的任职者的资格要求、工作流程、工作完成的环境 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服务于某一特定目的的过程。 5 工作分析的层次 1 要素:指工作活动中除单个动作外的最小划分单位 2 任务:指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的活 动或要素 3 职责:指特定的工作岗位所负责承担的某类工作任务的 集合 4 工作:a 工作任务b 一系列相互联系、职能类似或所需 水平相似的任务所组成的工作岗位,一个工作对应一项职 责或多项职责 5 职务和职位:职务指在某一组织中具有同等垂直位置的 一组工作岗位的集合,这一组工作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 和职责虽然不同,但具有可比的重要性 职务强调一个工作岗位所承担的任务,而职位更强调岗位 在工作组织中的上下位置和关系 6 职业:指某类具有相似特征的,人们赖以为生的工作类 型,指在不同的组织中存在的类似的工作类型 7 职系:指工作性质大体类似,但工作责任、难易程度不 同的一系列职位 8 职级:指职系中职责要求、工作任务有所区别的一系列 职位所组成的级别或指其中的某一个级别 9 职组:若干工作性质相似的职系组成的集合 6 工作岗位分析的流程 (一)工作岗位分析的准备阶段 包括:A 明确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 B 选择 和培训工作岗位分析人员 C 选择工作岗位分析的方法和工具 D 与组织中的 相关成员沟通工作分析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所需要的相关配 合工 (二)工作岗位分析的执行阶段 包括:A 选择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来源( 1 任职者 2 任 职者群体 3 任职者同级相关岗位任职者 4 任职者上级) B 收集工作的有关信息 C 制定工作岗位分析文件 D 与相 关人员确认信息的准确性 (三)工作岗位信息的分析、整理阶段 最常见的工作分析结果为工作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和岗 位规范 (四)工作分析结果的运用和修订阶段(半年至1年内可 对工作分析结果检查、回顾将工作分析结果形成标准文件, 形成正式的工作说明书和岗位规范) 补: 工作分析可能遇到的阻力 A 组织成员不配合,调查工作不能及时按要求进行,影响 工作分析进度甚至造成整个计划的流产 B 由于组织成员在工作信息收集阶段配合不好,影响工作 分析质量,信息收集不全面,导致工作分析结果不准确和 可接受度较差 C 由于员工对工作分析目的不了解,提供不准确信息或者 不配合,使工作分析所获信息被人为的扭曲。 7 工作岗位分析的时机 1)组织环境的变化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2)组织内部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化可能需要对组织中工作进 行重新界定 3)组织业务发生变化后,组织工作流程变化可能引起对工 作分析的需求 4)组织中大规模的招聘需要对工作进行分析后确定所需要 招聘人员的基本要求 5)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需要对工作岗位的职责进行界定, 明确工作产出的标准 6)制订员工培训计划时需要了解工作对员工的要求 7)在衡量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时需要从工作分析中获取有 关工作的全面信息 8 工作岗位分析涉及组织中的人员及其角色 涉及人员:A 组织高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人员 C 工作岗 位分析人员 D 员工 E 工会 F 工作岗位分析顾问 (一)组织高层管理者的角色 A 建立工作岗位分析的需要,根据组织的发展状况,提出 工作分析的必要性,并在组织内发起工作岗位分析的工作 B 发布政策陈述,指示和进行其他沟通,向组织内传递有 关信息,倡导工作分析过程 C 为执行工作岗位分析的多方面工作授权,在组织内安排 相应的工作人员以协调组织工作分析过程 D 为实施计划建立时间框架,为工作岗位分析过程确定明 确的时间要求 E 密切注视工作岗位分析的全过程,并解决在工作岗位分 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冲突 F 为工作岗位分析过程提供持续的支持,包括有形的和无 形的 G 任命他人或亲自担任审核和认可工作程序,使工作分析 的结果与实际工作需要相结合 (二)中层管理人员的角色 A 在需要的情况下,协助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实施工作岗位 分析计划 B 在必要的情况下参加工作岗位分析,为工作岗位分析提 供相关信息 C 在涉及工作岗位分析的员工沟通,增强员工对工作分析 过程的认可度 D 需要审核和认可工作岗位分析过程中有关工作岗位的职 责,任务,工作内容,活动以及工作流程的初期结果 (三)工作岗位分析人员的角色 A 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和预期结果开发信息收集方法,以 最有效方法获得所需信息 B 在调查阶段中收集数据,信息,分析所获结果 C 根据实际工作的进展,能从人力资源专业人士的角度研 究和开发可达目的因素,提供解决问题方案 D 根据信息收集过程和信息分析过程的结果,准备或参加 工作说明书等工作分析结果文件的编制 E 在团队中,工作分析人员应该能做到相互沟通,交流, 以监督或协调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F 在需要时应能参与工会谈判,向工会结实员工对工作分 析的过程和结果中产生的有关问题 (四)组织中员工的角色 A 参加数据收集(填写调查问卷,参加工作分析面谈) B 参与工作说明书草案的制定 C 工作委员会中,需要有员工参与,以获得全体员工对工 作岗位分析公平性的认同,需要普通员工参加审核委员会 对工作分析的结果进行验收。 (五)工会的角色 A 在工作分析过程中,需要获得工会的积极支持,保证资 料收集顺利进行 B 需要工会代表或工会授权的代表参与工作说明书的编制 C 工作岗位分析的最终结果也需要工会成员参与审核和认 可,表明工会对此最终结果的态度,以增强员工对工作岗 位分析结果的认同度 D 若在工作岗位分析过程中,工会代表认为工作岗位分析 的过程或结果有损害工作人员利益的可能,工会可能会代 表员工的利益与管理层谈判 (六)工作岗位分析顾问的角色 A 为管理层提出工作岗位分析的建议,制定有关工作岗位 分析的计划,审核和检查工作流程 B 与分析人员一起工作或在 a 数据收集和分析 b 编制工 作说明书 c 符合法律需要 d 建立系统的工作程序等方 面进行建议 C 参与工资,薪酬管理的其他开发阶段的工作 D 监控工作岗位分析的全过程,使之能按预定计划进行 第二章工作分析的方法 1 工作分析方法的分类 (1)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对任职者的观察、 访谈等形式收集工作中的相关信息,以文字的形式准备工 作岗位说明文件。(该方法以工作活动为工作描述指标,将 工作分析重点集中在工作活动的内容与任务完成方面)信 度,效度难以衡量,因其结果是非量化、描述性的。 传统的工作分析方法是主观性的分析过程,工作分析结果 的质量依赖于 A 工作分析人员客观分析的过程 B 对工作 进行分析的能力 C 任职者和信息来源所提供工作信息的 准确程度 (2)标准化工具和方法:最著名量化分析方法:麦克米 克职位分析问卷(PAQ)及职位分析清单方法等 (3)任务清单方法:最著名的任务清单法:综合职位分 析方法(CODAP)雷蒙德.克里斯托为美国空军开发的的 任务清单库 任务清单法:(量化方法)强调工作活动,使用这种方法, 需要建立与一组工作相关的任务清单,由工作任职者及其 上级对此任务清单中的任务进行分级评定,然后用计算机 对分级评定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开发出量化的工作分析 方法 实际所有的工作分析方法都能用任务清单法表述,即使是 描述性的工作说明书也可能转化为量化的任务清单方法 (4)结构化的方法。如范纳开发的功能性工作分析方法, 以任职者处理“数据”、“人员”、“事物”三种对象的任务 为基础,建立结构化的等级图,对工作的功能程度进行分 类 2 收集工作分析所需信息的方法 1)观察法:指由工作分析者通过对任职者现场工作直接或 间接的观察和记录,了解任职者工作内容,收集有关工作 信息的方法。 A 在主要是由身体操作的活动所组成的工作岗位中,观察 法比较有效 B 也可用于行为化的工作分析,以便了解工作任职者在工 作中的实际表现和实际工作困难 C 观察法只适合外显操作、行为性工作的分析,而不适合 单独用于抽象的智力活动、心理素质的分析,脑力劳动较 多的工作岗位中,仅用观察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 其他方法配合才能收集必需信息进行工作分析的目的。 D 对复杂工作难以全面观察。 2)访谈法:工作分析人员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需要收集的 信息 因访谈对象不同将访谈分为三大类: A 对任职者单独访谈(任职者本对工作岗位最有发言权) B 对承担同类工作的任职者进行群体访谈(也称专家座谈 法) C 与熟悉该工作的任职者的上级进行访谈 使用访谈法的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 2 选择 适当的访谈对象 3向被访谈者介绍访谈的目的,建立信任 4 多采用开放式问题,了解更多的信息,鼓励被访谈者发 表更多的观点 5 每次只提一个问题 6 所提问的问题按 逻辑顺序排序,每个问题最好有一个主题 7进行记录8 针 对工作分析目的,使用结构化分析方法9 客观的收集信息 3)问卷法:是通过让任职者和相关人员填写问卷收集工作 分析所需信息的方法。 分类 A 采用开放性问卷:收集有关工作的所有信息,请填 写问卷者全面的描述其工作。简单,但收集到的工作信息 无规律性,整理困难 B 在对工作已彻底了解的基础上,编制出完善的结构化问 卷,只需要填写问卷者在所提供的工作任务中进行选择。 前期编制问卷难度相当大,但一旦编制完成,所收集的工 作信息就易于整理、归纳。 4)现场工作日志法:要求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实时记录自 己每天发生的工作,按工作日的时间顺序记录下自己工作 的实际内容,形成某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工作 活动的全景描述,使工作分析者能根据工作日志的内容对 工作进行分析 现场工作日志法不足: A 现场日志法需任职者全面配合,任职者需要即时记录工 作活动及消耗的时间,这项工作对任职者在进行自愿记录 这段时间要求较高 B 现场日志中提供的信息失真,包括遗忘,不能及时填写 及刻意隐瞒等原因 C 即使得到了完整的工作日志,在一般的工作日志的信息 中也只能了解到各项活动及在每项活动上消耗的时间,不 能完全了解各项工作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 D 工作日志法也记录任职者在一段时间内工作活动的情 况,却不能了解长期的周期性的变化的工作活动 3 量化的工作分析方法: (1)职位分析问卷PAQ:应用最广泛的量化工作分析方法, 包括194项问题 (2)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程度DOL (3)职能性工作分析FJA:在美国劳工部工作分析基础 上产生 职能性工作分析标度表 A 资料职能标度表 B 人员职能标 度 C 事物职能标度 (4)管理职位描述问卷调查法MPDQ:用来决定那些被提 名进入管理职位的人员是否需要培训,也被用来评价和确 定管理工作的报酬率,并用于对工作进行分类。 确定工作分析问卷每个问题是否适用于被分析的工作的6 个维度:A 应用范围 B 时间长短 C 对工作的重要性 D 发生的可能性 E 适用性F 特种代码 4 任务清单法:(核心在于拟订某一类工作有关所有任务清 单)定义:需要开发一组与工作有关的任务清单列表,然 后由工作任职者及其上级以次为据对工作中的各项任务进 行评价,最后,这些评价信息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形 成量化的工作分析结果 (1)综合职位数据分析方法CODAP 应用最多 (2)工作信息矩阵系统JIMS 核心仍是任务清单 5 工作分析的内容 A工作职责与任务分析 工作职责与任务分析从哪几方面进行: 1)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完整性:将组织目标层层分解,确保 组织所有任务得到明确安排 2)工作职责与任务的合理性:组织内职员与任务的 分派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予以安排设计,可根据需要灵活 变动、调整,合理安排 3)工作职责与任务的系统性:本组织中各项工作任 务具备各种与工作流程相关的系统性,职责与任务按权限 分配控制完成 B 工作流程与工作过程分析 工作流程:工作任务从组织外部开始,在组织间各部门进 行传递,最终得到产出的过程 工作过程:组织中的成员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需要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实务方法 一、个案工作 1个案工作的涵义与特点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者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这个定义界定了社会个案工作的性质,指明了个案工作的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社会的福利,手段和途径则是通过运用各种科学的助人知识及活动来帮助个人和家庭。2个案工作的理论与主要模式(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的概念由埃里克·林德曼和吉拉尔德·卡普兰在20c40y-50y提出,个案工作中危机是指一种对平衡稳定状态的改变,危机不一定非要是灾难性时间,可以是正常发展过程中的状态,同时也是有开头结尾的持续性过程,危机是问题与希望的并存。危机与压力不同,危机是短期现象,个人会力图尽快重建以前的和谐,压力的概念则含有长期压迫的感觉,但危机和压力又是有联系的,处于危机的征兆则有可能是人们的抱怨和忧伤。 危机介入术:1.开始阶段—第一次会谈时要收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然后要弄清其最大问题是什

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问题。2.中间阶段—工作者进一步收集资料,扩大对案主的认识,如可以把当前发生的事件与过去生活经历相联系,指出前因后果的关系,以帮助案主改正对问题的认识。3.结束阶段—回顾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如何,提醒案主结束的时候到了,并与案主一同回顾已经取得的进步。 危机介入模式的有关理论:人格理论,自我心理学,观察学习理论 需要注意的问题:需要把引起危机的事件或者原因具体化,清晰化,为危机作出迅速判断,工作者要担当提供信息和建议,需要时可积极并系统化的介入个案的角色。要限定时间,鼓励案主面对未来。(2)任务中心模式 任务中心模式认为,个案工作应该是一种目标集中的活动,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要注意效率和效果,既要考虑如何更有效的帮助案主,又要节约时间和金钱。该模式应用于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这八类。步骤:1.开始接触、探索和协议。 2.阐述目标以及要完成的任务。 3.在快结束时与案主回顾重要的进步并鼓励案主,帮他确定进一步工作领域,从而结束个案工作。 该模式优点:在问题探索、协议和确定任务阶段,任务不仅是针对案主也是对于案主有关的系统的;该模式工作对象可以是个人、夫妇或家庭;强调案主的优点和优势及他们的网络资源的重要性;将工作者和案主置于同等地位而不是单向由案主向工作者倾诉。 该模式要求的能力:倾听、抓住问题核心、达成协议、沟通与回应的

2014年个案工作期末考试A卷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课程:个案工作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廖赞梅 考试专业:社会学考试班级:社工2013、1 以下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单项选择题(2 X 10 = 20分) 1、将案主看成独特的个人,重视案主对待困难和问题的个人感受与看法。这是个案社会工作的哪个基 本原则?() A.接纳的原则 B.案主参与及自决的原则 C.个别化原则 D.理解关怀的原则 2、关于自我暴露技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自我暴露指工作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将自己类似的全部经验和感受与案主分享 B ?工作者的自我暴露可以增强专业关系中的亲密度,使得那种本来专业化的形式变成更亲切 C ?自我暴露就是单纯的私人资料或经验的表露 D ?工作者在讲述自己过去经验时,可以非常细致,注意每一个细节 3、下列关于同感的认知正确的是()。 A .同感是社会工作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待案主 B ?同感是建立在同情心的基础之上的 C .同感是对他人主观经验的一种反映 D ?同感是完整地探索案主内心世界的过程 4、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的()的情感反应或态度表现。 A、非现实性 B、现实性的 C、道德观 D、心理因素 5、()是指通过与求助者的初步接触评估他的问题,并协商使其成为服务对象的过程。 A .接案 B .转介C.结案 D .评估 6、心理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包括()三个层面。 A .家庭、社区、单位 B .个性、信念、生活经历 C .生理、心理、社会 D .学校、社会、家庭 7、对于酗酒者饮酒后、让其服用呕吐药物,使求助者的饮酒行为与呕吐、恶心等不愉快反应建立 联系,逐渐消除求助者饮酒后的快感,这样求助者就会回避酗酒行为。这种治疗方式属于行为治疗技术中的()。 A.满灌疗法 B.厌恶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消减 8、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的。 A.卡普兰B .罗杰斯C .艾利斯D .明纽秦 9、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比较有影响的ABC理论, 其中A代表()。

个案社会工作的过程

第三讲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过程 社会工作的过程都是一个建立在知识、价值和技巧的创造性结合基础上的问题解决过程,由一连串的服务所组成。它始于潜在案主面对问题或困扰前来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或社会工作人员给予机构功能外出游目的地寻求可能的服务对象(如针对街头少年帮的外展服务),终止于完成服务或中断服务关系。 个案社会工作不同发展阶段的划分 理论提出者与时间阶段划分 黄维宪,曾华源,王慧君,1955年?接案 ?初期评估与社会诊断?制定改变的目标?选择服务计划 ?建立工作协议 ?持续社会治疗 ?整体评估 ?结案与追踪 廖荣利,1997年?申请和接案 ?资料收集和情报研判?诊断与服务计划 ?服务与处遇(treatment)?结案与评估 ?持续服务 张雄,1999年?申请与接案?研究与资料收集?诊断与服务计划?服务与治疗过程?结案与评估 约翰逊(L.C.Johnson),2000年 评估 评估计划行动结案 潘淑满,2000年?初期阶段?评估阶段?干预阶段?结案阶段 濯进,张曙,2001年?关系建立 ?资料收集与诊断?目标与计划制定?服务提供与治疗?结案与评估 赫泼沃斯等,2002年?探索、订立契约、评估和计划?实施和目标达成 ?结案

根据个案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实际工作的重点,将个案社会工作过程分为关系建立、评估、计划、干预、结案五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这五个阶段是一个有步骤的不断递进的过程,但实际上,依步骤进行时,又常常是互相关联或并行发生的,有时甚至是循环的。 第一节接案与建立关系 ●接触潜在案主 (一)接触潜在案主的途径 接触潜在案主是个案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第一步,工作者和潜在的案主开始接触,通常有三种途径: (1)个人或家庭带着他们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或问题前来求助。 (2)工作者根据机构功能主动外出要为那些没有提出帮助要求的人提供服务,例如,逃学的街童、性工作者、吸毒者、艾滋病感染者、帮派少年或无家可归者。 (3)有人认为某人或某家庭有严重的威胁他们自己或他人福利的问题,因而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干预。工作者可能去接触那个人或那个家庭,或者转介处强迫规定他们向机构报告,例如经检察院审查判定为需要社区矫正的少年。 (二)潜在案主的分类 根据与机构接触的不同原因,潜在案主可以分为三类: (1)自愿性潜在案主(或申请人)。 (2)非自愿性潜在案主。 (3)强迫性潜在案主。 ●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 在建立关系阶段,社会工作者主要的工作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与潜在案主进行初步的会谈,根据机构的宗旨、资源和工作者的能力,鉴别、筛选自愿性潜在案主,确定其申请,了解非自愿性潜在案主寻求协助可能有的压力,帮助其转化为案主。 对于案主呈现的问题的界定,工作者应该遵守两个原则: 1)对问题的界定,应以案主的界定为主,而不是个案社会工作者单方面所认定。 2)工作者必须知道刚开始案主所呈现的问题,不一定是案主真正想要解决或要面对的问题。 对于非自愿性潜在案主,工作者的出现应该满足三个条件: 1)出现在对潜在案主而言方便的时间。 2)出现在潜在案主所在的地方。 3)以潜在案主认为可接受的方式提供服务。 (二)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模式,并激发潜在案主面对问题的动机。 (三)澄清工作者和案主双方的角色和期待,建立初步的工作契约(工作同盟)。 社会工作者澄清角色和期待的过程,包含以下一些重要的要素:①注意并同理案主的非现实期待和急迫感;②表达帮助的意愿;③解释无法满足案主非现实期待的原因;④依据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认知,向案主阐明助人过程的内涵,强调双方工作上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性赋以案主积极参与的责任,乃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选择方案的自决权。 工作者除了说明案主的角色期待,对自己的角色加以说明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者最好强调自己的角色是一个更好地帮助案主了解他们自己的困难的合作伙伴,还应强调自己虽然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但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案主身上,工作者会帮助他们权衡不同的选择,但工作者的意愿是看到他们发展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地行使独立行动的能力。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工作者应该强调自己的功能之一是协助案主着眼于他们能达到的力量和持续的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Job analysis report model 编订:JinTai College

岗位工作分析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工作报告是指党的机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向上级机关或法定对象汇报工作,汇报的内容包括近一段的工作情况和下一段工作部署。本文档根据工作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这几年的教学工作,有一点我感到欣慰,就是不管社会多么纷繁、复杂,我始终没有放弃做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原则:以诚待人,以诚感人,以诚育人,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做好每件事,教好每一位学生。但同时,我深知自己在教书育人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经过这段时间自我的深刻反思,我对自已在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剖析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高度自觉,长期坚持政治学习,写读书笔记,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按照各种法律法规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违法乱纪,遵守社会公德,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存在问题:学习很是不够深入。

改进方向: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1、在热爱学生方面: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2、在爱岗敬业方:,我基本上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还不够尽职尽责;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偶尔有敷衍塞责现象。 3、在严谨治学方面: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4、尊重家长是教师处理与学生家长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环节。在尊重家长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个案工作方法)【圣才出品】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2010年修订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4.1复习笔记 第一节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①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②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 a.在成长的早期因愿望没有获得满足或者情绪冲突没有解决而形成的压力; b.当前社会环境的压力过大,导致成长早期形成的问题表现出来; c.对外部环境的理性处理能力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欠佳而导致无法有效应付外部环境的要求。 ③对人际沟通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际沟通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④对人的价值的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①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 a.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服从位置的各种辅导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一描述一宣泄。 b.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交流,引导服务对象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 ②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间接治疗技巧。 a.间接治疗技巧虽然没有直接影响服务对象,但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来说仍是非常重要的。 b.间接治疗技巧的运用对象很广,包括服务对象的父母、朋友、同事、亲属、邻里和社区管理人员等,这就把个案工作服务介入的焦点从服务对象个人扩展到服务对象周围的其他社会成员。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境中了解服务对象从第一次与服务对象接触到完成与服务对象问题有关资料的收集,这一阶段称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研究阶段。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对服务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寻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这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