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

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本浙江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现将《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厅

二00六年十一月

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浙高[2006]282号

为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以下简称“立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条同时具备下列情形,应当以“立法解释”第(一)项“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认定:

(一)为实施违法犯罪而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时间一般在6个月以上;

(二)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基本固定的骨干成员在3人以上;

(三)参加组织人数相对固定,一般在10人以上,或虽不固定,但为

实施违法犯罪临时纠集、雇佣参加者在10人以上的;

第二条同时具备下列情形,应当以“立法解释”第(二)项“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组织的活动”认定:

(一)组织及其成员为了组织的利益,以违法犯罪手段攫取经济利益,或者以非法收益进行投资及利用其经济实体的经营活动获取经济利益;

(二)获取的经济利益一般由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或骨干成员管理、分配,并被用于支持组织的基本活动;

(三)组织获取的经济利益,能够支持组织的基本活动或组织成员的部分生活开支。

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立法解释”第(三)项“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认定:

(一)以暴力或威胁手段,有组织地进行多次违法犯罪活动;

(二)利用组织的淫威对群众形成的心理强制,有组织地以非暴力的手段实施滋扰他人正常生产、经营、生活秩序的。

第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立法解释”第(四)项“通过

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认定:

(一)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扰乱行业、市场经营管理秩序,强迫交易、操纵市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排斥其他竞争者,形成垄断地位或重大影响的;(二)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行参股,或者利用组织的淫威,强拿硬要、强收保护费,滋扰他人正常生产、经营、生活秩序,影响恶劣的;

(三)在一定区域内操纵、控制色情、赌博、高利贷、毒品等非法交易的;

(四)采用暴力、威胁手段或利用组织的淫威,多次代人强立债权、强索债务、非法拘禁的;(五)为组织争夺势力范围、确立强势地位而进行多次或大规模聚众斗殴,或采用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放火、爆炸等手段打击报复竞争对手的;

(六)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

第五条下列情形按照“司法解释”第七条所规定的“聚敛的财物及其

收益”认定,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没收:

(一)组织及其成员为了组织利益建立的各种经济实体的财产、以及以投资、入股等方式投入的财产;

(二)组织及其成员为组织利益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所投入的经费、财产;

(三)组织所获取的经济利益;

(四)组织成员从组织分得的利益。

第六条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卫生厅关于印发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卫生厅关于印发《浙江人身伤害和精神病医学鉴定暂行规定》的通 知 【法规类别】公安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浙高法[2000]94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卫生厅 【发布日期】2000.05.31 【实施日期】2000.05.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司法文件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卫生厅 关于印发《浙江人身伤害和精神病医学鉴定暂行规定》的通知 (浙高法[2000]94号) 各市、(地)、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处)、卫生局(处): 现将《浙江省人身伤害和精神病医学鉴定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希遵照执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卫生厅

2000年5月31日 第一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规范医学鉴定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医学鉴定,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对人身伤害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进行医学鉴定和精神病的医学鉴定。 第三条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范围包括:死亡原因的医学诊断;损伤情况的医学诊断;疾病的医学诊断;伤害与疾病的关系;伤害后有无并发症、后遗症;伤害后有关生理、病理状态;其他涉及医学专门问题的诊断等。 第四条人身伤害医学鉴定有争议是指法院、检察、公安不同系统之间在办案过程中,因同一人身伤害的有关医学鉴定或医学诊断(限第三条所指的医学鉴定范围)结论不一致,办案单位认为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 第五条对人身伤害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由办案单位委托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以下简称指定医院)按下列区域划分进行鉴定: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 宁波李惠利医院—宁波市、舟山市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温州市 浙江省人民医院—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金华市、衢州市

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书

法妞问答https://www.doczj.com/doc/5214116411.html, ×××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书 正文 ┏━━━━━━━━┓. ┏━━━━━━━━━┓. ┏━━━━━━━━━━┓ . ┏━━━━━━━━━━━━━┓. ┏━━━━━━━━━━┓┃×××公安局┃. ┃×××公安局┃. ┃×××公安局┃ . ┃×××公安局┃. ┃×××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书┃. ┃移送案件通知书┃. ┃移送案件通知书┃ . ┃移送案件通知书┃. ┃移送案件通知书┃┃(存根)┃. ┃字[ ] 号┃. ┃字[ ] 号┃ . ┃字[ ] 号┃. ┃(回执)┃┃字[ ] 号┃字┃______看守所:┃字┃______:┃字┃ _______________:┃字┃字[ ] 号┃┃案件名称_____ ┃. ┃经对犯罪嫌疑┃. ┃经对犯罪嫌疑人┃ . ┃经对犯罪嫌疑┃. ┃________公安局:┃┃案件编号_____ ┃. ┃人______涉嫌┃. ┃______涉嫌的____ ┃ . ┃人 _________________涉嫌┃. ┃你局于_____年____ ┃┃犯罪嫌疑人___ ┃. ┃的________进行┃. ┃_______进行审查, ┃ . ┃的_________________进行┃. ┃____月____日以____ ┃┃男女____岁┃. ┃审查,认为______ ┃. ┃认为________,根┃ . ┃审查,认为___________┃. ┃___字[ ]号移送案件┃┃住址_____┃第┃____,根据《中华┃第┃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_________,根据《中华┃第┃通知书移送我单位的__┃┃单位及职业_____ ┃. ┃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 . ┃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______案已收到。┃┃移送原因_____ ┃. ┃讼法》第八十四条┃. ┃四条第三款之规定。┃ . ┃讼法》第八十四条┃. ┃(送往单位印)┃┃送往单位_____ ┃. ┃第三教之规定,决┃. ┃决定将该案移送_____ ┃ . ┃第三款之规定,决┃. ┃ 年月日┃┃批准人_______ ┃. ┃定将该案移送_____ ┃. ┃_____管辖。┃ . ┃定将该案移送___________ ┃. ┃附:收到案件材料共__┃┃批准时间______ ┃号┃______管辖。┃号┃(公安局印)┃号┃_______________管辖。┃号┃卷____页。┃┃办案人_______ ┃. ┃(公安局印)┃. ┃年月日┃ . ┃(公安局印)┃. ┃┃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失火犯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失火犯罪和消防责任 事故犯罪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公安局、人民法院、检察院: 为依法惩治失火犯罪和消防责任事故犯罪,维护公共安全,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对办理失火犯罪案件和消防责任事故案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第一条根据《刑法》第115条之规定,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致他人重伤、死亡或公共及他人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1、死亡1人以上的; 2、重伤3人以上的; 3、生活资料基本损失的受灾户30户以上的; 4、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的; 5、烧毁森林100亩以上或特种用途林10亩以上的; 6、烧毁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木或百年以上古树名木3棵以上,或烧毁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木10棵以上的;

7、火灾事故造成的单项损害后果虽未达到上列单项标准,但同时具有两项以上情形,且数量或数额接近单项标准的。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1、死亡3人以上的; 2、重伤10人以上的; 3、生活资料基本损失的受灾户50户以上的; 4、直接财产损失60万元以上的; 5、烧毁森林200亩以上或特种用途林20亩以上的; 6、烧毁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木或百年以上古树名木6棵以上,或烧毁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木20棵以上的; 7、火灾事故造成的单项损害后果虽未达到上列标准,但同时具有两项以上情形,且数量或数额接近单项标准的。 第二条根据《刑法》第139条之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以致发生火灾,造成他人伤亡或公共及他人财产重大损失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1、死亡1人以上的; 2、重伤3人以上的; 3、生活资料基本损失的受灾户30户以上的; 4、直接财产损失30万元以上的; 5、火灾事故造成的单项损害后果虽未达到上列单项标准,但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关于当前办理轻伤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关于当前办理轻伤犯罪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轻伤犯罪案件是多发性的轻微刑事犯罪案件,在刑事案件中占有较高比例。为正确适用法律,及时打击犯罪,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高诉讼效率,现就当前办理轻伤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第一百七十条规定,轻伤犯罪案件被害人有权直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应及时告知被害人诉讼权利以及相应的程序性法律后果,并制作笔录,签字确认。被害人要求公安机关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 公安机关应重视轻伤案件的处理,接到报案后及时受理,及时出警,做好证据的收集和固定工作。 二、正在侦查、审查起诉的轻伤犯罪案件,被害人要求改变程序,自行直接向法院起诉的,公安、检察机关应予同意。 被害人直接向法院起诉的轻伤犯罪案件,经审查证据不充分或者被告人下落不明,法院要求被害人撤回自诉或者裁定驳回起诉的,被害人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受理。 法院受理被害人直接起诉的轻伤犯罪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受理。 法院受理被害人直接起诉的轻伤犯罪案件,可以向公安、检察机关调取有关证据,公安、检察机关应当配合。 三、为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办案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轻伤犯罪案件在侦查、审查起诉过程中,具备下列条件的,经审查属实,公安机关可以撤案,检察机关可以作相对不诉: 1、当事人双方自愿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一致,形成书面协议; 2、当事人双方和解,被害人书面要求或者同意不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

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本浙江省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 现将《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厅 二00六年十一月 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关于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浙高[2006]282号 为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以下简称“立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办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有关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第一条同时具备下列情形,应当以“立法解释”第(一)项“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认定: (一)为实施违法犯罪而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时间一般在6个月以上; (二)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基本固定的骨干成员在3人以上; (三)参加组织人数相对固定,一般在10人以上,或虽不固定,但为 实施违法犯罪临时纠集、雇佣参加者在10人以上的; 第二条同时具备下列情形,应当以“立法解释”第(二)项“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组织的活动”认定: (一)组织及其成员为了组织的利益,以违法犯罪手段攫取经济利益,或者以非法收益进行投资及利用其经济实体的经营活动获取经济利益; (二)获取的经济利益一般由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或骨干成员管理、分配,并被用于支持组织的基本活动; (三)组织获取的经济利益,能够支持组织的基本活动或组织成员的部分生活开支。 第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立法解释”第(三)项“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认定: (一)以暴力或威胁手段,有组织地进行多次违法犯罪活动; (二)利用组织的淫威对群众形成的心理强制,有组织地以非暴力的手段实施滋扰他人正常生产、经营、生活秩序的。 第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以“立法解释”第(四)项“通过 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认定: (一)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扰乱行业、市场经营管理秩序,强迫交易、操纵市场、敲诈勒索、寻衅滋事,排斥其他竞争者,形成垄断地位或重大影响的;(二)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采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强行参股,或者利用组织的淫威,强拿硬要、强收保护费,滋扰他人正常生产、经营、生活秩序,影响恶劣的; (三)在一定区域内操纵、控制色情、赌博、高利贷、毒品等非法交易的; (四)采用暴力、威胁手段或利用组织的淫威,多次代人强立债权、强索债务、非法拘禁的;(五)为组织争夺势力范围、确立强势地位而进行多次或大规模聚众斗殴,或采用故意杀人、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 的规定(试行) 【法规类别】犯罪和刑事责任 【发布部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发布日期】2007.11.26 【实施日期】2007.11.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司法文件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 (2007年11月26日) 第一条为更好地发挥检察机关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依法正确办理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轻微刑事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刑事和解。 本规定所称刑事和解,是指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自行就民事赔偿达成一致,被害人谅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要求司法机关不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

人)的刑事责任。 第三条刑事和解案件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犯罪嫌疑人系自然人; (二)犯罪嫌疑人系初次犯罪; (三)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 (四)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属实质一罪,有明确的被害人; (五)法定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第四条刑事和解案件限于下列范围: (一)亲友、邻里、同学、同事之间因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轻伤); (二)因生活无着而初次盗窃的案件; (三)因生活无着而初次诈骗的案件; (四)交通肇事案件(酒后或者吸食毒品后驾车、无驾驶资格驾车、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而驾车、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严重超载、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除外)。

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碰撞(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检察院 王智名)

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碰撞 浙江省建德市人民检察院王智名 (2007-10-18) / 已阅8877次 [摘要]目前,司法解释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是司法机关广泛适用的法律依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常会遇到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发生碰撞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个案例,从实践中和理论上阐述了当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如何选择适用及其争议,进而提出解决该冲突之对策。解决之道关键在于完善司法解释,当务之急是明确司法解释的法律地位,以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促建和谐法治。 [关键词]行政法规;司法解释;碰撞;对策 一、现实案例显示出的碰撞 案例:徐某,男,23岁,因故意伤害(用拳脚和棍棒殴打被害人陈某致使其的一只眼睛失明,经鉴定为重伤。)于2007年3月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被依法逮捕。侦查期间,徐某发病,看守所将其带至医院诊断,结果是肺部感染,胸部有大量积夜。医院认为病情严重,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 看守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10条第2款和第26条之规定,建议侦查部门改变强制措施,侦查部门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66条第2款之规定将徐某取保候审。驻看守所检察室发现此事,认为不该将徐某取保候审。 检察室认为:虽然徐某病情严重,有生命危险,但是徐某属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暴力犯罪,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64条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38条明确规定,该类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规则〉〉是司法解释,是在《解释》之后对〈〈刑事诉讼法〉〉的补充,明确缩小了取保候审的范围,具有法律效力,效力高于《条例》,也优于《解释》,应适用〈〈规则〉〉之规定,公安机关适用《条例》和《解释》之规定不当。另外,〈〈规定〉〉是规范公安机关内部办案程序的,虽然看守所身兼行政管理和保障刑事强制措施的双重职能,但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应该优先适用刑事诉讼之规定。因此建议公安机关收押。 看守所认为:〈〈规定〉〉是部门规章,其对行政法规〈〈条例〉〉不具效力。而〈〈规则〉〉虽然是司法解释,但是司法解释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就是具有法律同等效力,只有立法解释是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的,没有哪里规定司法解释就比行政法规效力高。你们认为效力高,是实务操作中的默认罢了。〈〈规则〉〉同样也只是约束检察院内部办案程序的规定。我们当然可以为了做好监管场所行政管理工作,依据行政法规〈〈条例〉〉行事。据此拒绝收押。 由此,看守所和检察室就该案例的法律适用问题发生分歧,进而显现出了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冲突。 二、特殊情况下确会发生碰撞 一般来说,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不会发生冲突,但是特殊情形下也会出现冲突。在行政诉讼中是时有发生的事情,而在刑事司法中是少见但确有发生的。 由于公安机关的特殊性,给这两者的冲突提供了可能。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抢劫、抢夺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抢劫、抢夺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 本省各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局: 为依法严厉打击抢劫、抢夺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办理抢劫、抢夺犯罪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关于抢夺犯罪数额标准 (一)根据2002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抢夺罪数额认定标准》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但对曾因盗窃、抢劫、抢夺受过刑事追究(包括因情节轻微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法院判决免予刑事处罚,或因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而宣告无罪的)以及劳动教养、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的,抢夺财物价值人民币500元为数额较大的起点。 (二)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0元为数额巨大的起点。抢夺数额5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抢夺残疾人、老年人、未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财物的; 2.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3.一年内抢夺三次以上的; 4.利用行驶的机动车辆抢夺的; 5.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取款人为抢夺目标的; 6.抢夺无生活来源或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低保等特殊困难对象财物的,造成被害人生活严重困难或自杀的。 (三)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80000元为数额特别巨大的起点。抢夺数额50000元以上不满80000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依法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抢夺残疾人、老年人、未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财物的; 2.抢夺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 【法规类别】奖惩 【发文字号】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0.01.06 【实施日期】2000.02.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修改依据】本篇法规已被修订,新法规名称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发布日期:2005年7月29日实施日期:2006年1月1日) 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0号)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已于1999年12月28日经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2月1日起施行。 2000年1月6日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 (1999年12月28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2000年1月6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0号公布自20

00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保证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人大常委会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全面贯彻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 第三条本省国家权力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补充任命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免去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的职务; (二)根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任免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三)根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任免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副主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 第四条本省国家行政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根据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提名,从副省长中决定代理人选; (二)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省长提名,决定副省长的个别任免; (三)根据省长提名,决定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委员会主任的任免。 第五条本省国家审判机关中的下列人员,由省人大常委会任免: (一)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根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 为维护正常司法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保障公民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惩治虚假诉讼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虚假诉讼犯罪是指为了骗取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恶意串通,虚构事实,伪造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民法院裁判文书包括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决定书。 二、为了提起诉讼,或者在虚假诉讼中,指使他人提供虚假的物证、书证、陈述、证言、鉴定结论等伪证,或者受指使参与伪造证据,分别按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处理。三、在虚构事实、伪造证据过程中,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或者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或者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分别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处理。 四、为逃避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文书的执行,进行虚假诉讼,套取、转移财产的,按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理。五、为转移自有财产、多分共同财产,或者逃避共同债务,进行虚假诉讼的,按照本意见第二、三条的规定处理。 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虚假诉讼,骗取公私财物的,按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处理。 七、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虚假诉讼, 侵吞本单位财产的,按照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职务侵占罪处理。 八、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虚假诉讼,侵吞公款的,或者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司法鉴定中心)-认可证书附件

No. CNAS L4631 第 1 页 共 8 页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认 可 证 书 附 件 (No. CNAS L4631) 名称: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司法鉴定中心)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路379号 签发日期:2010年07月09日 有效期至:2013年07月08日 附件1 认可的检测能力范围

No. CNAS L4631 第2 页共8 页

No. CNAS L4631 第3 页共8 页

No. CNAS L4631 第 4 页 共 8 页 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 APPENDIX OF ACCREDITATION CERTIFICATE (No. CNAS L4631) NAME: Department of Procuratorial Technology(Institute of Forensic Scienc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Zhejiang ADDRESS :No.379, Wensan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China Date of Issue: 2010-07-09 Date of Expiry: 2013-07-08 APPENDIX 1 SCOPE OF ACCREDITED TESTING

No. CNAS L4631 第5 页共8 页

No. CNAS L4631 第6 页共8 页

【最新】刑事控告受理案件通知书-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刑事控告受理案件通知书 篇一: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遵义市公安局办公室文件 遵公办〔201X〕78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印发《遵义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程序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市)公安局、分局,局机关各部门:为确保全市如实立案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规范刑事案件受理、立案工作,遵义市公安局在 广泛征求各地公安机关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遵义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 程序规定(试行)》。现印发你们,请认真执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请及时 报市局刑侦支队。 附件:1993年9月9日公安部关于报警案件统计中几个问题的解答 遵义市公安局办公室二00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遵义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立案程序规定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行为,严格刑事案件受理、立案工作,确保如实立案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格式(201X 版)》、1993年9月9日《公安部关于报警案件统计中几个问题的解答》、 《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规定》的规定,特制定本规规定。 第二章刑事案件受理程序 第二条案件来源:

(一)公安机关依法受理案件: 1、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居民、村民委员会的控告、举报的材料; 2、被害人的控告、知情人、目睹人、发现人和其他公民的举报; 3、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检举、揭发; 4、其他司法部门办案活动中发现移送的材料; 5、工商、税务、国土、卫生、技监、安监、食品药品监督等 部门在日常业务活动中发现移送的材料。 (二)公安机关主动发现和直接受理案件: 1、刑事案件的侦查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犯罪线索; 2、通过秘密侦查措施手段发现提供的犯罪信息资料; 3、预审期间对案犯的审理和调查取证活动中,以及羁押人犯中发现提供的犯罪线索; 4、户口管理等治安管理中,发现提供的犯罪信息资料; 5、在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中发现的犯罪信息资料。 第三条案件受理程序: (一)案件受理的程序。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群众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当及时受理、进行登记,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无条件接报,规范化受理”和“谁接报,谁登记”,作好《值班记录》,认真填写《接处警登记表》、《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并妥善做出以下处理: 1、对接报的案件,首先应核实案件性质及发案地、报警人联系方式,对故意杀人、放火、投毒、爆炸、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重大盗窃等大要案件,出警同时应报告带班所队领导和公安局值班领导,必要时报告分管局领导和主要领导。 2、对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应当及时调查处理,进入立案程序。 3、对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但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应当 在受理后立即登记并在24小时内,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移送案件通知书》,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并告知报案人。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公安厅、省监察厅关于转发高检会[2006]2号《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案件管辖与处理 【发文字号】浙检会[侦监][2006]3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监察厅 【发布日期】2006.03.06 【实施日期】2006.03.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监察厅关于转发高检会[2006]2号《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的意见》的通知 (浙检会(侦监)[2006]3号2006年3月6日) 各市、县(市、区)人民检察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局(分局)、监察局: 现将高检会[2006]2号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监察部《关于在行政执法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几年来,我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和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和省检察院、省公安厅与省工商局等14家省级行政机关联合制定的《关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既各司其职,又密切协作配合,有力地推动了各行政执法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工作的开展,加大了对严重破坏我省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为了完善落实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我省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打击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犯罪以及其他犯罪工作中的协作与配合,加大打击力度,现就我省贯彻落实

侦查过程中移送的刑事案件是否需要重新立案

侦查过程中移送的刑事案件是否需要重新立案?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司法机关发现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依法立案后,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发下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在侦查过程中移送刑事案件包括四种情形:公安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由于法律对刑事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司法机关后,受理移送案件的司法机关是否需要对此案重新立案没有明确的规定,由此引出了接收单位对接收的案件是否需要重新立案的问题。笔者认为不需要重新立案,接收单位用移送单位的立案手续进行侦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章立案 第一百零七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第一百零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 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 第一百零九条报案、控告、举报可以用书面或者口头提出。接受口头报案、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写成笔录,经宣读无误后,由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 接受控告、举报的工作人员,应当向控告人、举报人说明诬告应负的法律责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即使控告、举报的事实有出入,甚至是错告的,也要和诬告严格加以区别。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保障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如果不愿公开自己的姓名和报案、控告、举报的行为,应当为他保守秘密。 第一百一十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第一百一十一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 第一百一十二条对于自诉案件,被害人有权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刑事立案和立案监督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地方司法规范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刑事立案和立案监督几个具体 问题的规定 各市、县(市、区)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分局):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刑事立案和立案监督工作,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规定,现作如下规定: 一、关于刑事立案 (一)公安机关接受案件应制作《受案登记表》或《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并给报案人《受案回执》。 (二)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统一采用以事立案的标准,对经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应由办案部门制作《呈请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立案决定书》。 (三)为切实保障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使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公安机关对不够犯罪数额起点标准、无侦查必要,且违法犯罪嫌疑人又未曾因同类行为受过行政、刑事处罚或行政强制教育措施的,一般不再立为刑事案件: 1.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不足人民币4000元的; 2.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不足人民币1500元的; 3.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或无流窜作案嫌疑的人员盗窃财物价值不足人民币2000元,且行为人系初犯、偶犯的。 (四)对于符合破案条件的案件,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刑事案件破案报告书》,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机关对于已经传唤、采取强制措施以及在逃的犯罪嫌疑人应统一填入《呈请刑事案件破案报告书》。 (五)需要对犯罪嫌疑人撤销案件的,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应当制作《呈请撤销案件报告书》,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撤销案件决定书》。 对于一起案件存在部分涉案人员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部分涉案人员不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对不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人员,办案部门应制作《呈请撤销犯罪嫌疑人案件报告书》,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逐人签发《撤销案件决定书》。 (六)公安机关提请逮捕或移送起诉的案件卷宗应附《受案登记表》和《呈请刑事案件破案报告书》。 二、关于刑事立案监督 (七)人民检察院负责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侦查监督部门。公安机关的归口部门是法制部门。 (八)人民检察院主要对公安机关应立案而不立案的刑事案件(包括遗漏犯罪嫌疑人或遗漏不同种犯罪行为)进行立案监督,必要时也可以就公安机关对不应当立案的案件错误立案情况进行监督。 (九)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应在接到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当日转交办案部门,办案部门应在规定时间内制作《不立案理由说明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送达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公安机关如在接到人民检察院《要求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主动立案的,应当及时函复检察机关,并附相关材料。 (十)公安机关在接到人民检察院的立案通知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并向发出通知的检察机关复函说明立案情况、送达《立案决定书》。 对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案件,公安机关已经以事立案,但遗漏犯罪嫌疑人的,应将犯罪嫌疑人填入《呈请刑事案件破案报告书》,并将《呈请刑事案件破案报告书》与原《立案决定书》一并送达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毒品类犯罪案件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2006)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毒品类犯罪案件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2006) 当前毒品犯罪高发、新型毒品不断出现,毒品犯罪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适用法律上的困难,浙江省人民检察院于2006年5月24日在宁波市宁州区人民检察院召开了毒品类犯罪案件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市院公诉处处长,省院公诉工作联系点分管检察长,以及省高院刑一庭、省公安厅禁毒总队、军检、铁检的有关领导。 会议对我省毒品犯罪的形势及办理毒品犯罪案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形成了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见。现将会议有关情况纪要如下: 一、毒品的范围 毒品除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毒品案件定罪量刑标准有关问题的解释》中例举的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除外)、大麻油、大麻脂、大麻叶及大麻烟、度冷丁(杜冷丁)、盐酸二氢埃托啡、咖啡因、罂粟壳外,对于“其他毒品”的认定,应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公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的通知》中列明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为准。 二、毒品犯罪中“明知”的认定 (一)毒品犯罪中“明知”的判断

毒品犯罪中的“明知”,既可能是知道一个明确的事实,也可能是知道一种盖然性很高的可能性,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明知”,在通常情况下,应当以普通人的认识水平为标准来进行判断,在特殊情况下,如行为人具有贩卖毒品的经历,行为人为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人员等,应当以普通人的认知能力结合行为人自身实际水平为标准来进行判断。 (二)毒品犯罪中“明知”的推定 毒品犯罪中“明知”的推定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 1、推定“明知”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事实上 毒品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初步推定其主观上具有毒品犯罪的“明知”:(1)故意选择没有海关或边防检查站的边境路段绕行出入境,或者虽经过海关或边检站但以假报、隐匿等蒙骗手段逃避海关或边防检查的;(2)采用假冒伪装等方法逃避邮政检查;(3)采用将毒品溶于食品或混入其他物品中等伪装方法逃避检查的;(4)将毒品分成小包装,藏于肛门或阴道中,或者将毒品装入胶囊然后吞食,或者捆绑在腰间、大腿内侧等隐藏方法运输毒品的;(5)受委托或雇佣携带毒品,获利明显超过正常情况的;(6)交易的物品含有毒品成分;(7)购置了制造毒品的设备、工具、制毒原料,以及配制方案的;(8)将制造毒品的设备进行伪装,隐藏在不易发现的地方的;(9)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控制的范围内,发现制造出来的毒品前体物质的;(10)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上、所有物、住宅、院落里藏有毒品的;(11)毒品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印发《关于办理虚假诉讼 刑事案有关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浙高法〔2020〕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分局): 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日前对办理虚假诉讼相关刑事案件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现予印发,请在工作中参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省级各有关单位报告。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浙江省公安厅 2020年1月8日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 事案件有关问题的解答 我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成立虚假诉讼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虚假诉讼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司法解释》)第一条规定了七种捏造事实情形和两种以捏造的事实论处的情形,第二条对何谓“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列举了六种情形,第三条对“情节严重”也做了解释,但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疑问。现汇总各地提出的问题,解答如下: 1.对“部分篡改型”行为应如何处罚? 从司法解释规定看,对于隐瞒债务已经全部清偿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即“无中生

有”型行为以虚假诉讼罪追究刑事责任是明确的。但对于隐瞒债务已经部分清偿的事实,要求他人履行债务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即“部分篡改型”行为是否属于“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进而追究行为人虚假诉讼的刑事责任,司法解释没有明确规定。从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的角度看,“部分篡改型”行为不构成虚假诉讼罪,当该行为符合其他犯罪构成要件时,可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部分篡改型”行为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但在“套路贷”过程中,通过隐瞒部分债务已经偿还的事实,或者虚构部分事实、篡改证据部分内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他人履行虚高债务的,因其行为特征从整体上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可以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2.对于未达到情节严重标准的虚假诉讼行为人应如何处理? 对于情节一般的虚假诉讼行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依照《司法解释》第九条规定,对于未达到情节严重标准,行为人系初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自愿具结悔过,接受人民法院处理决定,积极退赃、退赔的,可以认定为情节轻微,不起诉或者免于刑事处罚;确有必要处罚的,可以从宽处罚。 3.涉嫌犯罪的虚假诉讼行为,一般有哪几种情形,应如何定罪处罚? 虚假诉讼行为的情形比较复杂,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可能触犯多个罪名中的一个罪名或同时触犯几个罪名。如果同时触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罪名的,依法实行数罪并罚或者按处罚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具体如下: 典型的“双方串通”“无中生有”型的虚假诉讼,以刑法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的虚假诉讼罪论处。 为了提起虚假诉讼,或者在虚假诉讼过程中,指使他人提供虚假的物证、书证、陈述、证言、鉴定意见等伪证,或者受指使参与伪造证据,分别按照刑法第三百零七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处罚。 在虚构事实、伪造证据过程中,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或者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的,或者伪造、变造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分别按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

案件移送通知书

此联交报案、控告、举报人或移送单位 此联交送往单位 篇二:移送案件通知书(五联) 饶阳县公安局移送案件通知书 (存根) 字﹝﹞号 案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案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男女______岁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及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往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办案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发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 年第号 饶阳县公安局 移送案件通知书 字﹝﹞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对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审查,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 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之规定,决定将该案移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辖。 年月日 此联交报案、控告、举报人或移送单位 字 年第号 饶阳县公安局 移送案件通知书 字﹝﹞号 __________________看守所: 经对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审查,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第三款之规定,决定将该案移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管辖。 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