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

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

知识点: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

情境:诱变育种

任务: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课程:食品微生物技术

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

微生物基因重组类型比较

转化:游离DNA分子+ 感受态细胞

转导:由缺陷型噬菌体介导

接合: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由F因子介导)原生质体融合:人工破壁后强制融合

1.转化

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 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 )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基因转移过程。

自然遗传转化

人工转化

感受态细胞:具有摄取外源DNA

能力的细胞。

自然感受态与人工感受态的不同?

自然感受态的出现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受细菌自身的基因控制;

人工感受态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或人为地将DNA导入细胞内。(该过程与细菌自身的遗传控制无关!)

2.转导

由噬菌体介导的细菌细胞间进行遗传交换的一种方式:一个细胞的D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能将一个细菌宿主的部分染色体或质粒DNA带到另一个细菌的噬菌体称为转导噬菌体。

细菌转导的二种类型:普遍性转导:噬菌体可以转导

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局限性转导:温和噬菌体在整合态不正常

切割特定基因

3.接合

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接合作用是由一种被称为F因子的质粒介

导。

F因子为附加体质粒,既可以脱离染色体

在细胞内独立存在,也可插入(整合)到染

色体上。

含有F因子的细胞:“雄性”菌株(F+),其细

胞表面有性菌毛;不含F因子的细胞:“雌

性”菌株(F-),细胞表面没有性菌毛。

F因子的四种细胞形式

a)F-菌株,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可通过接

合作用接收F因子而变成雄性菌株(F+)。

b)F+菌株,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

c)Hfr菌株,F因子插入到染色体DNA上,细胞表面有性菌毛。

d)F′菌株,Hfr菌株内的F因子因不正常切割而脱离染色体时,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特称为F′因子。细胞表面同样有性菌毛。

4.原生质体融合

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细胞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进而发生遗传重组以产生同时带有双亲性状的、遗传性稳定的融合子的过程,称为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的优点:

可以提高重组率

双亲可以少带标记或不带标记

可进行多亲本融合

有利于不同种间、属间微生物的杂交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提高产量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1. 内容 一、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基因重组 1.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通过转化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转化因子的本质是离体的DNA片段(核基因组断裂的碎片,并能与受体菌的核染色体组发生重组)。除dsDNA或ssDNA外,质粒DNA也是良好的转化因子,但它们通常并不能与核染色体组发生重组。 2.转导:以缺陷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由转导作用而获得部分新性状的重组细胞,称转导子。 ?普遍性转导(完全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 ?局限性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3.接合: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把F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通过接合而获得新遗传性状的受体细胞,称为接合子。 E.coli的4种接合型菌株:F+菌株、F-菌株、Hfr菌株、F’菌株。 4.原生质体融合:用人工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二、真核微生物(真菌)的基因重组 1.有性生殖:真菌的有性生殖和性的融合发生于单倍体核之间。大多数真菌核融合后进行减数分裂,并发育成新的单倍体细胞。亲本的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染色体的独立分离和染色体之间的交换。 2.准性生殖:有一类不产生有性孢子的丝状真菌,不经过减数分裂就能导致染色体单元化和基因重组,由此导致的变异过程。(异核体的形成、核融合形成杂合二倍体、单倍体化进行体细胞重组) 2. 练习 一、选择题 1. 准性生殖:() 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 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 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 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 答案:B

高中生物练习-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1)(教师版)

4.2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一、选择题 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基因重组原理及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关注.培育太空椒是种子在失去重力作用下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克隆”是一项无性繁殖技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重组的几种类型.基因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样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进行了重组;还有就是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基因工程.因此可见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相同片段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中纯合体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中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3.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Ion torrent微生物(细菌)全基因组重测序文库构建实验方案

微生物(细菌)全基因组重测序文库构建实验方案 一、重测序原理 全基因组重测序是对已知基因组序列的物种进行不同个体的基因组测序,并在此基础上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差异性分析。 二、技术路线 ↓基因组DNA提取 细菌DNA(纯化) ↓超声波打断 DNA片段化 ↓ 文库构建 ↓Ion OneTouch 乳液PCR、ES ↓Ion PGM、Ion Proton 上机测序 ↓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三、实验方案 1.细菌总DNA的提取 液氮速冻、干冰保存的细菌菌液:若本实验室可以提供该细菌生长的条件,则对菌液进行活化,培养至对数期时,对该细菌进行DNA提取;若本实验室不能提供该细菌的生长条件,则应要求客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样本,以保证需要的DNA量。 细菌DNA采用试剂盒提取法(如TianGen细菌基因组提取试剂盒)。 取对数生长期的菌液,按照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操作步骤进行操作。提取完成后,对基因组DNA进行纯度和浓度的检测。通过测定OD260/280,范围在1.8-2.0之间则DNA较纯,使用Qubit对提取的DNA进行定量,确定提取的DNA 浓度达到文库构建的量。

2.DNA片段化 采用Covaris System超声波打断仪(Covaris M220),将待测DNA打断 步骤: 1)对待打断的DNA进行定量,将含量控制在100ng或者1μg 2)打开Covaris M220安全盖,将Covaris AFA-grade Water充入水浴容器内,至液面到最高刻度线(约15mL),软件界面显示为绿色 3)将待打断DNA装入Ep LoBind管中,其中DNA为100ng或1μg,加入Low TE 至总体积为50mL 4)将稀释的DNA转移至旋钮盖的Covaris管中(200bp规格),转移过程中不能将气泡带入,完成后旋紧盖子 5)选择Ion_Torrent_200bp_50μL_ScrewCap_microTube,将对应的小管放入卡口,关上安全盖,点击软件界面“RUN” 6)打断结束后,将混合液转移至一支新的1.5mL离心管中 3.末端修复及接头连接 3.1 末端修复 使用Ion Plus Fragment Kit进行,以100ng DNA量为例,各组分使用前瞬时离心2s 步骤: 1)加入核酸酶free水至装有DNA片段的1.5mL离心管中,至总体积为79μL 2)向体系中加入20μL 5×末端修复buffer,1μL末端修复酶,总体积为100μL 3)室温放置20min 3.2 片段纯化 片段纯化使用Agencourt AMpure XP Kit进行 步骤: 1)加入180μL Agencourt AMpure XP Reagent beads于经过末端修复的1.5mL离心管中,充分混匀,室温放置5min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及意义

微生物基因组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近年来,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进展。所谓基因组研究是指对微生物的全基因进行核苷酸测序,在了解全基因的结构基础上,研究各个基因单独或数个基因间相互作用的功能。由于过去人们大多从表型分析入手,寻找已知功能的编码基因,实际只了解微生物中极少数的基因,如链球菌的链激酶基因、结核杆菌编码的热休克蛋白基因等。还有大量未知基因未被发现。通过基因组研究,则从根本上揭示了微生物的全部基因,不仅可发现新的基因,还可发现新的基因间相互作用、新的调控因子等。这一研究将使人类从更高层次上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及其规律,从而得以发展新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微生物感染的制剂、疫苗及药品。此外,新发现的微生物酶及蛋白还可能有在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因此,全球除已完成了70余株覆盖重要病毒科的病毒代表株全基因组研究外,据美国基因组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Genomic Research, TIGR)报道,目前已完成了19种微生物基因组测序,其中11种与人类及疾病相关(嗜血流感杆菌,生殖道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幽门螺杆菌,枯草杆菌,伯氏疏螺旋体,结核杆菌,梅毒螺旋体,沙眼衣原体,普氏立克次体)。另外,还有40余种微生物已被登记正在进行测序,预计在1999~2000年完成〔1〕。 病毒基因组研究进展 病毒因其基因组小,是进行基因组研究最早的生物体。早在1977 年已完成了噬菌体DNA的全基因测序。存在于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SV40,是最早完成全基因测序的与疾病相关的病毒;此后,许多病毒均已完成了全基因测序,并根据序列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对编码蛋白进行了推导。已对相当一些病毒蛋白进行了重组表达,还对一些病毒基因编码的调控序列进行了研究。除一般大小的病毒已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对大基因组病毒,疱疹病毒科,如水痘病毒基因组为0.125Mb(Mega-basepair,兆碱基对)〔2〕。巨细胞病毒,基因组为0.229Mb〔3〕。我国已对痘苗病毒天坛株(约0.2Mb)进行了全基因测序,发现与国外的痘苗毒株序列有明显的差异〔4〕。我国还对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进行了国内毒株的全基因测序。近来还对国内2株发现的虫媒病毒毒株完成了全基因测序。我国从不同来源的标本中发现了不少乙肝病毒变异株,有的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5〕。对病毒基因中调控因子的分析,发现了与乙肝病毒增强子作用的新细胞核因子〔6〕。 因此,目前对病毒的基因组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阶段,即从全基因水平研究病毒的生物学功能,同时发现新的基因功能。对于医学病毒学当前主要方向是研究病毒基因组中与致病及诱生免疫应答相关的基因,从而揭示和解决迄今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达到控制或消灭一些重要病毒感染的目的。 建议目前可进行后基因组研究的领域为: 1.病毒持续性感染:基因组中与持续性感染相关的基因,基因变异或调控因子研究。已报道的乙肝病毒的前核心基因出现终止密码突变,

高中生物练习-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2)(教师版)

第4章生物的变异第2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1.下列关系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 B.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D.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 【答案】A 【解析】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只发生分离,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 2.下图所示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过程分别称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B.该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 C.该育种过程说明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具有表达的潜能 D.该育种方法涉及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②③过程分别称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包括细胞的分裂和分化,A错误; 该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错误;该育种过程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说明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具有表达的潜能,C正确;该育种方法涉及的原理为基因重组,D错误。 3.现有抗病、黄果肉(ssrr)和易感病、红果肉(SSRR)两个番茄品种,研究人员欲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一个既抗病又是红果肉的新品种(ssR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中s和R发生了基因重组 B.可以直接在F2中选出目标新品种进行推广 C.此育种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D.也可利用F1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后直接得到目标新品种 【答案】C 【解析】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中不涉及基因重组,s和R的结合属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表现抗病红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名词: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 1、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c、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霉素的生产。 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重组: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②意义:非常丰富(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进

微生物真题改编25页word文档

1996年 一、简述革氏阴性(G-)细菌与革氏阳性(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在实验室中你如何进行染色、经检以区分这两类细菌? 二、分别说明游动孢子(zoospore)、游动孢子(sporangiospore)、接合孢子(zygospore)、子囊孢子(ascospore)、和担孢子(basidiospore)的主要特点:各举出一个具有以上孢子的代表菌名,并简述其特点。三、根据生活所需的碳源、能源及呼吸所用的电子供体来说明微生物的不同的四种营养类型,并分别列举一个代表属的拉丁学名。 四、列举微生物诱变育种时最常用的几种(3-4种)诱变剂,分别说明起作用方式,并简述细菌营养缺陷型菌落的检测方法。 五、在现代细菌分类技术中确定细菌种的标准是什么?要鉴定一株细菌到种必须做哪些测定? 1997 一、解释下列名词:10 1、菌体二型性 2、类病毒 3、细菌L型 4、异形胞 二、2,6-吡啶二羧酸、二氨基庚二酸、磷壁酸、羧酶体、类囊体、β-羟基丁酸、酯多糖这些化合物分别出现在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有何功能?(10) 三、Escherichia coli F+、F-、F'和Hfr菌株在基因型和表型上有何不同?

请设计一个区别这四种菌株的实验方案。(20) 四、如何定义细菌种?现在确定细菌种、属关系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是什么?(20) 五、自然界中能固氮的微生物有哪些生理、生态类型?他们中哪些能与植物营养共生固氮作用?(20) 六、较常用的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有哪些?简述各方法的优缺点。(20) 1998 一、解释名词(10) 1、艾滋病毒(HIV) 2、类囊体 3、分生节孢子 4、流产转导 5、一步生长曲线 二、请指出:磷壁酸、吡啶二羧酸钙、二氨基庚二酸、植烷甘油醚和甘油磷脂五种化合物分别较大量的出现在细菌细胞的什么结构中。(5) 三、综述真菌进行有性生殖时,其性结合的方式。(15) 四、微生物(细菌和真菌)通过哪些方式进行基因重组?对各种基因重组方式的异同进行简要比较。(10) 五、举例说明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3个氧化产能途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发酵)的要点。(15) 六、列举3类重要的微生物与高等植物的共生关系,简述他们之间的互利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果蝇(2n=8)是遗传学经典材料,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1)测定果蝇基因组序列,需对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2)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F2中出现这种表现型及其比例的原因是____。F2中灰身果蝇再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现有一只黑身雌蝇丙,其细胞中的I、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联会且均相互分离。如果在该变异果蝇的一个细胞中观察到6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_____分裂____时期。 2、(4分)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其中Ⅱ-3个体为纯合子。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Ⅲ-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Ⅲ-12与Ⅲ-13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A和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调控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C.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4、(5分)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C.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5、(5分)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部分染色体组成。下列对于该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基因组成是RRDd B.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C.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D.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6、(5分)普通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和N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突变体N的DNA与突变体M混合培养能得到X C.X与普通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D.突变体M和N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基因突变 7、(5分)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新基因和新性状的产生 8、(5分)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该生物体中rRNA的合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猫叫综合症”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疾病;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9、(5分)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微生物复习资料

19.病毒大小测量单位?其化学组成如何?病毒的大小测量单位是:nm 基本成分: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衣壳 核酸——位于中心,称为核心 20.什么是烈性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分哪几步? 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这5个阶段而实现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 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五个阶段: 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 21.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可分为几个时期? 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称作一步生长曲线 潜伏期:菌体的核酸侵入宿主细胞后至第一个噬菌体粒子装配前的一段时间。 裂解期:溶液中噬菌体粒子急剧增多的一段时间 稳定期:溶液中噬菌体总数达到最高点后的时期 22.什么是溶源菌、温和噬菌体? 凡能引起溶源性的噬菌体称为温和噬菌体 含有温和噬菌体的DNA 而又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叫溶源性细菌。

23.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化学组成如何? 类病毒:它仅含一个由359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环状RNA分子分子内有很多碱基(~70%)通过氢键配对而形成双螺旋区. 拟病毒: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由裸露的RNA(300~400个核苷酸)或DNA组成。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约由250个氨基酸组成,大小仅为最小病毒的1%。 24.微生物营养物质六要素包括哪些? 有机物: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 无机物: 无机盐和各种离子 25.根据碳源、能源及电子供体的不同可将微生物划分为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光能无机自养型 光能有机异养型 化能无机自养型 化能有机自养型 26.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几种?各有何特点? 1.自由扩散

特点:①物质在扩散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 ②不消耗能量;不能逆浓度运输; ③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2.协助扩散 特点:①不消耗能量 ②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 ③不能进行逆浓度运输 ④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 ⑤需要载体参与 3.主动运输 特点: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而且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 4.基团移位 特点:基团移位是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它与主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四种运送营养方式的比较 27.什么是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练习题

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其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殖,因而部分改变了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子果实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变异来源分别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A.①②和②B.①和①③C.②③和①②③D.①和①②③ 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5.用X射线照射某植物幼苗,诱发了基因突变,X射线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起作用()A.有丝分裂间期B.有丝分裂全过程C.受精作用过程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6.2003年1月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遨游了太空,经太空实验的牡丹种子将发生()A.花朵会更大更艳B.花朵会变小C.变成另类牡丹D.均有可能 7.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A.显性突变B.隐性突变C.Y染色体基因突变D.X染色体基因突变 8.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极体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 A.①③⑤B.①②③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9.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A)”。如果箭头所指碱基对A—T缺失,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GU*四种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 A.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B.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C.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北京化工大学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2016年北京化工大学微生物学知识汇总 (仅供参考请勿商用生实1501聂晶磊) 填空题 1、五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 2、三域: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3、微生物的五大特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4、革兰氏染色法: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沙黄复染(紫阳红阴) 5、脂多糖(LPS):阳性菌特有,由类脂A,核心多糖、O-特异侧链组成 6、细胞壁缺陷细菌:原生质体、球形体、L型细菌、支原体 7、细菌中核糖体存在状态:游离态、多聚核糖体 8、不能通过细菌滤器:细菌、立克次氏体 9、霉菌有性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0、霉菌无性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 11、霉菌菌丝类型:有隔膜菌丝、无隔膜菌丝(按分化程度分);繁殖菌丝、气生菌丝、营养菌丝(按形态分) 12、物质运输机制: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移位 13、烈性噬菌体繁殖五个阶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裂解(释放) 14、菌种鉴定工作三部曲: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15、菌种分类的分子生物学方法:DNA碱基比例测定、核酸分子杂交法、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16、生物氧化三阶段:脱氢、递氢、受氢 17、底物脱氢的四条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 18、微生物产能方式/生物氧化的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 19、ATP形成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20、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类型:同型乙醇发酵、同型乳酸发酵、丙酸发酵、丁酸发酵、混合酸发酵 21、机体对DNA的修复方式:光复活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错配修复、SOS修复 22、生物合成三要素:能量(ATP)、还原力[H]、小分子前体物 23、生物氧化的功能: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代谢物 24、细菌经典生长曲线四个时期:延迟期、指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诱变、种子用指数期,收获菌体在稳定期,收集次级代谢产物在衰亡期 25、一部生长曲线三个时期: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三个特征参数:潜伏期、裂解期、裂解量 26、微生物主要营养物:氮源、碳源、能源、水、无机盐、生长因子 27、选用设计培养基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宜、经济节约 28、培养基种类: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按成分);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按功能) 29、卡尔文循环三个阶段:羧化反应、还原反应、CO2受体的再生 30、证明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31、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实验证明:变量实验、涂布实验、影印平板实验 32、检出营养缺陷型的方法:夹层培养法、限量补充法、逐个检出法、影印平板法 33、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有性杂交、准性杂交 34、微生物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光能异养、化能自养、化能异养 35、菌种保藏的有效方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液氮保藏法 36、菌种工作三方面:选种、育种、复壮和保藏 37、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互生、共生、寄生、竞争、拮抗、捕食 38、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的作用:降解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甲烷形成、光合作用 39、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固氮作用、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40、七级分级单元:界门纲目科属种 41、生物固氮六要素:ATP、还原力及其传递载体、固氮酶、底物N2、镁离子、严格的厌氧微环境

(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 1.(2018·东营一模)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显性基因A发生突变,只能产生等位基因a B.通过人工诱变的方法,人们能培育出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 C.基因突变都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有的变异对生物是有利的 解析:选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不能通过基因突变获得;发生在体细胞中的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解析:选A基因重组的发生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有关;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同卵双生个体基因型相同,其性状差异与环境条件或突变有关,与基因重组无关。 3.下列生物技术或生理过程中,发生的变异与其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①为基因突变B.②为基因重组 C.③为基因重组D.④为基因突变 解析:选A R型活菌中加入S型死菌,转化成S型活菌,是因为S型菌的DNA和R 型菌的DNA发生了基因重组。 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不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B.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变为S型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基因重组导致生物性状多样性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基本的原材料 解析:选C如果一对相对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则杂交后代出现3∶1的分离比,可能是基因重组导致的;联会时的交叉互换实现了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解析

第七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 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的内切酶。 11.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的一个群体可以是质粒,也可以是基因组相同的细菌细胞群体。作为动词,克隆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 填空 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的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和切除修复. 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 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5.基因中碱基的置换(substitution)是典型的点突变。置换可分两类: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被称为转换;而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被称为颠换。 6.诱变剂导致DNA序列中增添(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选择题 1.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 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 缺失4个碱基对 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随环境的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 C.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多时定向的 D.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3.人类发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突变,其突变的方式是基因内 A.碱基发生改变(替换) B. 增添或缺失某个碱基对 C.增添一小段DNA D. 缺失一小段DNA 4.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籽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5.一个碱基对可加到DNA分子或从DNA分子上除去,这种生物体DNA碱基顺序的变化是一种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 D.不遗传的变异 6.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突变 D.生活条件改变 7.人类的基因突变常发生在 A.有丝分裂的间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 C.减数第二次分裂 D.有丝分裂的末期 8.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养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9.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果是黄色的,这是因为该株番茄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完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比较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大小 较小(1μm ~10μm) 较大(10μm ~100μm) 细胞壁成分 肽聚糖 纤维素、果胶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多种细胞器 细胞核 (主要区别) 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只是把遗传物质储存、复制的场所称作拟核。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 遗传物质 拟核:大型环状DNA 质粒:小型环状DNA (无染色体) DN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增值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 否 是(核基因)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转录翻译 同一地点、同时进行; 先转录,后翻译; 呼吸类型 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无线粒体时) 有线粒体时:有氧呼吸 无线粒体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共有结构或物质 细胞膜、核糖体、DNA 实例 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衣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 重点记忆 乳酸菌:细菌——原核生物 噬菌体:病毒——无细胞结构 大肠杆菌:细菌——原核生物 蓝藻:原核生物——include 蓝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 绿藻:真核生物 注1: ???? ???? 单细胞生物:单独完成生命活动(草履虫)具细胞结构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细胞的密切合作(人) 非细胞结构生物——病毒:依赖活细胞进行生命活动(HIV ) 注2:细胞学说: 科学家 贡献 不足 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观察到的是死细胞 列文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活细胞 未上升到理论 施莱登 提出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未与动物界联系 施旺 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未搞清细胞来源的过程 魏尔肖 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生命的繁殖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基础知识点 1、定义: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发生时期: ➀减一前(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叉互换) ➁减一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➂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➃基因工程(可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3、意义: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4、基因重组在人工操作下也可实现,如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转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 5、基因重组使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因此会产生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但只是原有的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并不会产生新的性状。 6、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和四分体时期,而不是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7、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练习 1.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 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胞嘧啶 D.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组普遍发生在体细胞增殖过程中 3.下列哪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 A.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儿子 B.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 C.对青霉菌进行X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 D.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 4.用一定剂量的α射线处理棉花,一段时间后,发现棉花不能再吸收K了,其他离 子却能正常吸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α射线杀死了K载体 B.α射线破坏了K载体合成的酶

生物化学:基因重组与基因工(名词解释)

1.plasmid plasmid(质粒):是存在于细菌染色体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分子。质粒分子本身是含有复制功能的遗传结构,能在宿主细胞独立自主地进行复制,并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给子代细胞。质粒带有某些遗传信息,所以会赋予宿主细胞一些遗传性状。因为质粒DNA有自我复制功能及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等特性,故可作为重组DNA操作的载体。 2.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就是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存在于细菌体内,与相伴存在的甲基化酶共同构成细菌的限制性修饰体系,限制外源DNA、保护自身DNA,对细菌遗传性状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意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为三类。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为Ⅱ类酶。 3.vector vector(载体):即基因载体,或称克隆载体,是在基因工程中为"携带"感兴趣的外源DNA、实现外源DNA的无性繁殖或表达有意义的蛋白质所采用的一些DNA分子,具有自我复制和表达功能。其中,为使插入的外源DNA序列可转录、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克隆载体又称表达载体。克隆载体有质粒DNA、噬菌体DNA和病毒DNA,它们经适当改造后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或兼有表达外源基因 的能力。 4.DNA cloning DNA cloning (DNA克隆):就是应用酶学的方法,在体外将各种来源的遗传物质——同源的或异源的、原核的或真核

的、天然的或人工的DNA与载体DNA结合成一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DNA分子—复制子,继而通过转化或转染宿主细胞、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转化细胞,再进行扩增、提取获得大量同一DNA分子,即DNA克隆,又称基因克隆、重组DNA或基因工程。 5.目的基因目的基因:应用重组DNA技术有时是为分离、获得某一感兴趣的基因或DNA序列,或是为获得感兴趣基因的表达产物——蛋白质。这些感兴趣的基因或DNA序列就是目的基因,又称目的DNA。目的DNA有两种类型,即cDNA和基因组DNA。 6.同源重组同源重组:发生在同源序列间的重组称为同源重组,又称基本重组。同源重组的发生依赖两分子之间序列的相同或类似性。如果通过转化或转导获得的外源DNA与宿主DNA同源,那么外源DNA 就可以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整合进宿主染色体。 7.cDNA文库cDNA文库: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补的DNA,即cDNA,再复制成双链cDNA片段,与适当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不同细菌包含了不同mRNA为模板的cDNA分子或片段,这样生长的全部细菌所携带的各种cDNA分子或片段就代表了整个组织或细胞表达的各种mRNA信息,即cDNA文库。 8.基因组DNA文库基因组DNA文库: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染色体DNA切割成一定基因水平的许多片段,其中即含有人们感兴趣的基因片段。将这些片段分子与适当的克隆载体拼接成重组DNA

07年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生物

07年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生物 生物通报道:在即将过去的2007年,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多项基因组测序结果被公布,包括第一个个人基因组图谱、马基因组图谱、肺癌基因组图谱和多种致病性细菌的基因组测序结果。 人类基因组测序的进一步深入 世界首份个人DNA图谱出炉 57年前,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与弗朗西斯·克里克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并因这项基因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获得诺贝尔奖。今天,沃森成为自己研究的受益者--他将成为世界第一份完全破译的“个人版”基因组图谱的拥有者。 第一个个体基因组序列公布 来自美国克莱格凡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由TIGR所建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Universitat de Barcelona)的研究人员近期公布了单个个体二倍体基因组序列,为未来的基因组比较打开了一道门,也开创了个体基因组信息的新纪元。 杜克大学公布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印记基因图谱

来自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第一张人类基因组印记基因(imprinted genes)图谱,并且他们表示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一个称为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人工智能形式:modern-day Rosetta stone。这项研究新发现了四倍于之前识别的印记基因,并即将公布在12月3日《Genome Research》封面上。 完成测序的动物 第一张马基因组图谱草图公布 国际马类基因组序列计划(the international Hors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宣布,科学家们首次完成家马((Equus caballus))的基因图谱草图,得到了270万个DNA碱基对的数据,全部数据已经进入公共数据库,可免费供全世界的生物学家和兽医学家使用。 《自然》封面:首个有袋动物基因组序列公布 一种灰色短尾负鼠(Monodelphis domestica)的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则为这一推测给出了切实的证据。负鼠是第一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有袋动物,测序结果公布在4月10日的《自然》杂志上,而且这种小动物还登上了该期杂志的封面。 家猫基因组测序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