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摘要】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人的个性,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无完人。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帮助每个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的位置。要正确识别学生,就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和实践过程观察学生。

【关键词】识别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想要正确的识别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对学生有科学的划分方法,这是科学识别学生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是严格按照客观的标准来划分,而不是靠主观的判断。对学生有合理的划分后,就能掌握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识“马”方法。要正确识别学生,就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和实践过程观察学生。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掌握识别学生的标准。识别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感性直观地识别学生。观察法一般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两种,但我们常用的是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与对象面对面地接触,通过听和看,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识别。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更快捷有效地识别学生,但会产生“第一印象”误区,存在草率下结论的问题。有些人要在长期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

2.试验法。试验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短期试验来判断更适合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还有学生本身更适合向哪个方向发展。其实试验法在公司招聘新人、选贤任能时也常用,如挂职锻炼。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主观判断的错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品格、意志和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各种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展示才能。但这种试验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应用。

3.沟通法。沟通法也可以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两种。直接沟通,就是和学生本人直接进行沟通,探讨每个学生对什么知识感兴趣,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希望自己在班级里担任什么职务。间接沟通,就是和其他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的想法有进一步的了解。要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准确的了解学生。

4.考核法。考核法主要是在各个方面考察学生。如今学校教育中,最通俗也是最直接的考核就是考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其他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来了解学生的品德优劣、能力大小和各方面特长。考核法就是通过一些硬性指标,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对学生的识别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考核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要避免流于形式。

作为一个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人的个性,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无完人。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

(完整版)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古城初中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原因 目前,我校部分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差距较大,老师授课难度大,不能一一兼顾的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分层教学的好处 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三、分层教学目标 1、发展中上游学生 这一层次主要结合学校提出的“双十”目标,面向班内中上游学生(前15名),这些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加教学深度和难度,扩大课堂容量,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之更多的学生学好、学精。 2、帮助中下游学生 这部份学生基本上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为主要目标。 四、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实施 1、分层科目:前期,自英语学科实施分层教学以来,效果比较理想。结合我校师资力量和教学实际情况,决定在英语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把语文、数学两科教学纳入分层教学的范畴。 2、实施分组:认真研究每个班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将九一、二班为一个整体和九三、四班为一个整体分别重新组合成一个提高班和一个基础班。分组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3、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A、备课。任课教师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安排教学计划。 B、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深度上要有梯度,练习选择上要适合分层教学学生特点,使课堂教学有有容量、有质量。 C、作业。学生作业根据分层情况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较基础的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提高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提高班学生必做,并要求一题多解。对后进生一般只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基础班教师要配合提高班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备课、阅卷、学生思想工作等) D、评价:分层班级成绩主要采取捆绑式评价。具体评价办法见《古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评价办法》

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王宗平(执笔)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校是一所城区中学,有一大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有相当部分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而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英语分层教学是以我校教学现状为背景的教学探索,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尝试,它的有效实施能为我校英语组教师在教学实践上形成更完整的理论体系。 我校实验班的老师爱岗敬业,教学基本功扎实,并深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正在由“经验型”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分层教学是把“因材施教”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对传统教学的弊端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能力,依靠现有的条件和已有经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的必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它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的是“大众化”教育。 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人的先天遗传因素不同,而且表现在人的后天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也有区别,因而决定每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发展水平都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的策略”的理论,他认为,“世上任何一个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为他们提供了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分层教学的人文性。“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1.分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区别的与联系? 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策略:是指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分析学情,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简单来说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与任务、组织与调控教学活动而进行的谋划。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手段:是师生运用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也指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教学手段可以是视听,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现在以多媒体为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学习方法)两大方面,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 (1)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都是以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为支撑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和学生进行学的一系列方法、步骤、程序,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区别: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既是教学理论的应用,对教学实践起直接引导作用,又是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简约化概括,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以教学模式是比较具有逻辑性的,相对稳定的一种结构,指向的是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教学策略则比较细化具体与灵活,往往指向单个的或局部的教学行为(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在选定了一堂课的内容并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要考虑怎样去讲授这一节课,怎样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怎样提高学生的能力等等,对一具体实施过程的谋划就是教学策略。)。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二者都是师生为了某种教育教学目的,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的总和,都是教学论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反映了一定的教学思想、教育目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原则、和一系列的完整的操作程序和体系等。教学模式是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提炼和组合,而教学方法常常表现为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侧面的一系列操作活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劳技课教学有效性

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劳技课教学有效性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个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其实质就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技术课程是中小学生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独立活动或者与他人合作,在设计、制作、使用、维修等一系列劳动体验和实际探究的技术活动过程中学习技术知识、掌握技术操作、增强技术意识提高技术素养的一门课程。劳技课有它自身的特点,劳技课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一定的场地、专用教室、设备、工具和材料等基本教学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从事某种劳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要求后,通过动手操作练习,形成熟练的劳动技能,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如何提高劳技课教学的有效性,让劳技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作这个论题的探索,目的是抛砖引玉,引起共鸣,共同提高。 一.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首先,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劳技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劳技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劳技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二.合理安排讲授与操作时间 上好一堂劳技课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参与,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动手操作时间。实践性是劳技课程区别于其他知识类课程的最大特点。任何技术知识、技术操作、技术意识的形成都不可能脱离学生亲身的技术活动体验。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告诫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造时间、空间,保证学生的参与机会。上海市劳技特级教师程镐初教师认为:要保证有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动手操作。所谓三分之一,并不是机械的规定在45分钟一堂劳动技术课中,一定要有30分钟的动手实践,而是指上好一堂课,要花大部分时间,保证学生进行操作。任何一门课程,任何一节课,只要你合理安排,都会有知识技能点,都能做到讲练结合。对于讲授内容较多的那节课,在讲了十几分钟后,适当的安排观察实物、学习讨论,在操作内容较多的那节课,在操作了十几分钟后,适当的安排讲评、学习交流。这样的课堂才真正能做到讲练结合、松紧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讨 我觉分层教学这样的做法是可行的。比如说在我们学校就开设两个重点班和四个普通班,还有其他的班,这就使得有一部分学生产生了那种不甘人落后的心理。然后去努力的去学习,去追上他们,或者甚至超过他们。在我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以前是普通班的,但后来被放到了重点班之后,我发现我们以前班的那些同学他们都开始都认真起来了,课外活动出去玩耍的也少了。另外在我们班上还是嗯老师会分层进行教学。老师让那些学在前面的学生就会自行复习,然后用剩下的学生就会跟着他讲题做一些最基本的训练。这样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率的。既不耽误那些好学生,嗯,不必要在这些很基础的题上浪费时间,也能够使得这些基础差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嗯基础。 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又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模式) 它保留行政班,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差异,分类建组。②针对差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分层走班模式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A、B、C、D教学班)。“走班”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走班”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 知识与能力的分层教学由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先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然后根据努力的情况及后续学习的现状,再进行学期末的层次调整。这一形式参照了国外的“核心技能”原理,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生在认识社会及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将自身的条件与阶段目标科学地联系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在教学上,此模式同时配合有“分层测试卡”(即分层目标练习册),由于“分层测试卡”是在承认人的发展有差异的前提下,对学

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模板

九年级分层教学实施方案 经过初中两年多的学习与进步,初三年级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知识能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各个方面均已存 在着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学困生“管不了”的分层现象相当突出。针对这一现 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和发展目标,对学生进行分层管理、分层帮扶、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建 立信心,看到希望,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加强班级管理的针对 性和有效性,实现每个学生有特长地发展与进步。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 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 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 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 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 二、分层教学的目标 1、发展优等生:

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良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 2、提高中等生: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他们的进步与否决定了一个班级分层 教学是否成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有欠缺,不少都有懒惰思想,学习缺少恒心和毅力,不愿意做更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 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 高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最终使学习成绩更上一个新台阶。 3、帮助后进生: 后进生不仅表现为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缺少必要的学习信 心与向上的动力。因此,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心理疏通,转变他们 的学习态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努力 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主要目标。 三、分层教学的的实施步骤 1.学生分层 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 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 既A、B、C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差生。这一工作可以放在期中考试后,结合考试分数进行。

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

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对每个学生因材施教是很难做到的,而分层教学则是解决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才能更好地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他们都能得到发展。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更要多方给他们提供学习成功的机会,使其有限的智能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创设问题的环境。给各层学生发言的权力,激发学生动脑思考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思维的发展。 我们的思考和策略: 1、个别辅导:一般学生的许多知识和技能不需要老师的特别辅导就能学会,学困生缺乏掌握抽象概念的能力,没有指导,他们往往不能自然地学会知识,需要提供具体的训练,并且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在课上应该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研究和探讨,让每一层的学生都能带着各自的目标有意识地进行学习,同时老师也要挤出时间给学困生以具体的辅导。 2、伙伴助学:为学困生搭配学习伙伴,既有助于学困生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优等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升华。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让学生自行探讨和研究,有利于培养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给学困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但是组内的人员来自不同的层次,因而处于不同的角色地位。一般的情况是高层次学生唱“主角”,中层次学生是“配角”,低层次学生是“观众”。长此以往,不利于中低层次学生积极的发挥,小组讨论也会变成一种纯粹的形式。鉴于这种情况,我采用“组长轮值制”来加强小组间的互动,即由高中低层次学生轮流担任组长。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的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依照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使每一次学习后都有一种成功感在激励着自己,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一、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每接到一个新班级或新学期的开始,我都要对学生的智力、能力、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原有水平、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并将这些资料一一归类,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在分层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每个学生在个性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有些是显性的,如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容易被我们所察觉和了解,也有的是隐性的,或处于“朦胧”状态,或由于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显露出来,如某些潜在的兴趣和能力等,往往不易被我们所察觉和了解。因此,对学生应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综合评价、动态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而不能单纯地以学习成绩为依据来简单机械的划分层次,学生的层次确定后也并非一层不变,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作必要的层次调整。 二、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分层教学倡导教与学的动态平衡,追求教与学的和谐。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选择起点,鼓励学生只要充满自信,发奋努力,就可以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目标,取得一个层次上的成功。然后再向更高的一个目标递进。在不断获取成功和递进中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再次成功的欲望。 在制订单元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时,我分别拟定基础目标、中层目标和发

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 1.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表现 学生身心发展在一定年龄阶段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各年龄阶段中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表现出其特殊性和差异性。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⑴ 个体内的差异 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的不平衡。反映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的操作上,但对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不感兴趣。 ⑵ 个体间的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A学生比B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C学生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D学生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 ⑶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有的同学家里有计算机或参加过校外辅导班,有的同学甚至参加过各级计算机方面的竞赛,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能手”、“小专家”;而有的同学则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正因为一个班上学生现有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才给整个班级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⑷ 态度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为主动型、非主动型、被动型三类。不同类型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 如果对如此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上;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加剧厌学情绪。 2.解决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时存在个体差异的方法——分层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与此相关的是掌握学习的目标,每进行一个教学内容,均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目标。它将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辅导、同伴帮助、个人自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充分使用教学评价,保证教学始终以评定作为衡量的标准。较好的解决了统一教学与学生个别差异性的矛盾。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备课、辅导、作业的布置、讲评、测试和学生的预习、接受知识、复习和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必须以分层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 3.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 ⑴ 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

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成绩的实施方案

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 逐步提升学生的成绩的实施方案 实施新课改以来,我积极投身课改教学中。在长期的教学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得学校和社会上的好评。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类指导、分层教学的方法。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指在常态编班下,在班级授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同一班级、不同类型的学生,实行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适合的、着眼于促动学生成绩持续提升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基于新课程“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理念,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技术),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实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类指导和分层测试等,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开发。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思想。在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最大限度的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课前预习、教学过程、课堂提问与练习、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和达标检测等方面加以区别对待,以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智力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提升,从而促动全体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参考书上的介绍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把学生分成“三流九等” 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水平、接受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等,再结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一等、二等、三等三个层次。一等是拔尖的优等生,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能掌握课本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少数学生还有一定的探究水平;二等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学习勤奋,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有一定的解题水平,但解决英语问题的水

《在普通课堂教出尖子生的20个方法:分层教学》 读后感——徐田华

《在普通课堂教出尖子生的20个方法:分层教学》读后感 徐田华 我校正在进行“尊重学生差异,构建和谐课堂”的课题研究的背景下,读《在普通课堂教出尖子生的20个方法:分层教学》这本书对我而言既是一种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学习,也的确有着比较现实指导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正常发展,培养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贤人。而在此书中,作者琼苏穆特尼,范·弗拉门德在这本书中也提出了20个高效实用的分层教学策略,帮忙老师们因材施教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和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学生。 分层教学,是一种分层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互补合作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个体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教育资源。本书主要讲在现有的课堂上,进行分层教学的20个方法。大量实用方法帮助老师给不同梯度的学生切实且急需的指导,让有天赋的孩子真正成为拔尖的学生。包括:识别课堂中尖子生的方法;对现有教学资源合理运用的方法;分层课堂由简到繁的调整方案;具体到每一个科目类别的课程分层策略。具体的分层方式有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备课分层、评价分层。 当然了,分层的教学方式知识形式、是手段,而剥开分层教学形式的外衣,我看到的是它敢于承认学生思维方式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立足推动学生的发展,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多数学生发展的可能性。看到的是作者对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生个体的尊重,是对每个学生在学校有所发展、有所提升的期望。在这个层面上,我想,这和我们学校正在进行的“尊重学生差异构建和谐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套路,要根据学生的状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反之,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是无效的教学,反而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思”是学习的重要方法,“疑”是启迪思维的钥匙。 学必有疑,有疑必有所思。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 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 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这就是说,在学生的语文素质结构诸要素中,“说”是关键要素。说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今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强化了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注意发挥“听”“说”对思维、读写诸方面的带动作用,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 “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 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时下,课本剧像一股和畅的春风吹进了校园,其艺术魅力独具特色。更以其演出形态的丰富活泼,观演关系的天然和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通过排演课本剧,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增添了自信心,为学生健康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每天局限在40 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天地相对窄小,老师每天一成不变的讲解课文的方式难免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排练成课本剧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策略

在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开放教学的探索 浙江省缙云县水南小学/樊丽恋 从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阅读教学一直是费时多收效少的老大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只有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忽视情感因素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过分强调“以本为本”,而不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富有情趣或有意义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要改变这些现状,我认为实施开放型教学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开放教学目标,突出个性发展 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认知、技能、情感的基础出发,配以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性、情感性情意目标,现以《大熊猫的故乡》教学为例,加以说明。在目标定位上,我认为除了让学生体会熊猫幼仔和大熊猫的可爱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语言规律,同时潜移默化地得到爱祖国的情感熏陶,让学生收集课外资料,增加阅读量,知道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大熊猫温雅的个性,深切感受到大熊猫真不愧是大自然的“明星”,咱们的“国宝”,大熊猫因为美丽的故乡而可爱,故乡有可爱的大熊猫而美丽,我们要保护环境,共唱天堂般的生活。 二、开放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开放课堂教学环境,主要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求新求异大胆表明自己的想法,从而有效激发其创新意识。

1.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空间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不再是统一的“秧田式”,而是有的排成马蹄形,有的“蜂窝状”,有的围成了半圆、全圆的形状。这些形式的变化,打破了以往拘束、单一的座位形式,促进了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开展多向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的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的机会。 2.建立开放型师生关系 在开放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的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上课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见解。尽量用商讨、平等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开展探讨。如“你能试一试吗?”、“你有什么不同理解吗?”…… 3.建立开放型课堂气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我总是适时提供某些情境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如:上课时,允许学生“熬不住的”情况下,插嘴发言,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板书时,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如上《詹天佑》时,我是这样做的:

(完整版)分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分层”

分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分层 ——对于我校中学分层教学实验的指导意见 中学部教学处熊伯夷 教育专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着不均衡的现象。”既然人的智能发展存在个性差异现象,而我们的教育教学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那么,我们如何在追求共性的同时做到尊重个性?如何在减轻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质量? 再者,我国的教育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以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学有所进。 为此,我校中学部自上一学年起,就开始在中学数学和英语两个学科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理论上看,分层教学无疑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目前的分层教学实验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瓶颈现象。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按学科成绩分层上课后,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 如何使分层教学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层”?笔者认为,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分层,重在进步 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首先必须确定对学生分层的标准。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像工厂中的产品制造一样千篇一律,因此,学生分层施教不能简单地依据班级学生的成绩,而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再对学生进行分层:A班(跃进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B班(发展层):基础一般,接受能力尚可,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 C班(提高层):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在学习上有困难。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 一、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概念,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方法和策略;掌握教学方法划分的依据和标准;了解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选用的基本标准、原则和技巧;在教学策略的选用上,重点掌握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和原则;了解当代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发展趋向。 二、学习要点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而采取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二)国内外教学法的分类 1、国外教学法的分类 美国学者拉斯卡提出:“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学生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这些学习刺激称之为A、B、C、D刺激,由此形成四种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 (2)实践方法 (3)发现方法 (4)强化方法 2、我国教学方法的概括性分类。 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由三个层次构成: (1)操作性教学方法

(2)原理性教学方法 (3)技术性教学方法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九种,即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四)教学策略的概念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五)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2、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4、调控性 5、灵活性 6、层次性 (六)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七)构成教学策略的要素 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

浅谈分层教学的策略

浅谈分层教学的策略 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施教是对传统的集体教学形式的一种发展,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而实施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应用上,根据初中数 学教学的流程,应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与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 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为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学 生分层可根据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 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 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 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层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 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 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 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 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 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 (1)按课型确定分层 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 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 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 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而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 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2)按教学内容分层 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 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 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 学生选用。 (3)提问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 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 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浅谈分层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摘要】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人的个性,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无完人。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帮助每个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在社会中找到最适合的位置。要正确识别学生,就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和实践过程观察学生。 【关键词】识别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想要正确的识别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对学生有科学的划分方法,这是科学识别学生的前提。值得注意的是,是严格按照客观的标准来划分,而不是靠主观的判断。对学生有合理的划分后,就能掌握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识“马”方法。要正确识别学生,就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从发展的角度和实践过程观察学生。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和方法,掌握识别学生的标准。识别学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观察法是指通过感性直观地识别学生。观察法一般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两种,但我们常用的是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是与对象面对面地接触,通过听和看,对学生进行观察和识别。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可以更快捷有效地识别学生,但会产生“第一印象”误区,存在草率下结论的问题。有些人要在长期的接触中才能真正了解。 2.试验法。试验法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短期试验来判断更适合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还有学生本身更适合向哪个方向发展。其实试验法在公司招聘新人、选贤任能时也常用,如挂职锻炼。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主观判断的错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品格、意志和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各种学生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展示才能。但这种试验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应用。 3.沟通法。沟通法也可以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两种。直接沟通,就是和学生本人直接进行沟通,探讨每个学生对什么知识感兴趣,希望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希望自己在班级里担任什么职务。间接沟通,就是和其他学生、教师进行沟通,对学生的想法有进一步的了解。要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相结合,才能更好、更准确的了解学生。 4.考核法。考核法主要是在各个方面考察学生。如今学校教育中,最通俗也是最直接的考核就是考试。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从其他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来了解学生的品德优劣、能力大小和各方面特长。考核法就是通过一些硬性指标,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这对学生的识别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考核法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要避免流于形式。 作为一个会影响学生一生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懂得人的个性,了解人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无完人。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

分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案例

分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案例 发表时间:2011-08-16T14:49:26.873Z 来源:《学英语》(高中教师版)2011年第39期供稿作者:章海忠[导读] 尽管这节课最后上得很成功,但是回答问题时所出现的尴尬局面是不容忽视的。 ——一个“简单”的问题 山西原平市范亭中学章海忠 一、背景介绍 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所以在教学中如何把阅读这项技能训练得更好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分层教学在阅读课中如何来运用,尤其是如何设问,如何把设问与学生的层次适当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适时、适当的提问会使教学更加流畅,也更加有效。 二、情景描述 人教社Senior English Book2A Uint7 “Living with disease”的阅读“Born Dying”pre-reading 中可供提问的问题有很多,如: 1. What is AIDS?What is HIV? 2. How do people get AIDS? 3. What happens to people who have AIDS? 4. What can be done to cure or help people who have AIDS? 5. How did the person get AIDS? 6. How does the person feel about having AIDS? 7. Is the person able to live a normal life? 8. How do her friends and family feel about her disease? 9. When did the person get AIDS? 但哪个问题提问哪个层次的学生,哪个问题合适?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非常了解,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类、研究。即使阅读之后,经过讨论,有些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很明显,比如第一题的第二问,看起来很简单,应该每个同学都会回答,其实却不然。因为学生没学过HIV,也不知道是什么词的缩写。开始学生们很难回答出来,讨论之后尽管理解汉语意思,也不会用英语回答。 由于当时对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不了解,总以为这是常识,学生应该没问题。结果根据分层教学的设计,先提问了C层一位学生,他站起来就低下头,象犯了错误一样,显然不会回答。然后提问B层的一位同学,他站起来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最后提问A层的同学,她涨红着脸也没回答上来。课堂陷入僵局,刚开始的简单问题都不会,后面比较难的问题怎么进行?此时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是不会吗,查词典。很快有人就大声回答:HIV是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缩写。不到一分钟,问题解决了,教学可以继续进行了,我悬着的心落了地。 接下来的几个问题在课文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进行得很顺利,沉闷的课堂气氛也开始活跃起来。第二个环节学生们积极思维,主动讨论,自己归纳各段落大意、文章的主旨。他们参与的热情意想不到,刚才的沉闷一扫而光,各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有对有错,有争论。 第三个步骤是language study,首先,完成word study。 1. Choose the correct answers to fill in the blanks.四道填空题,都是从课文中摘录的句子,也有选项,主要是根据意思来辨析正反义词。相对来讲,C层的同学也都可以顺利完成。 2.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words in the text.八道填空题也是课文中的原句,但需要理解句意,掌握句型。比第一题增加了难度,但大部分B层学生都能顺利完成。 第四个步骤是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 to the text.实际是文章的缩写,根据文章的意思设计的没有选项的完型填空,难度略有增加,但B层的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这道题也为下一道题做了铺垫。 第五个步骤要求学生找出各段落的关键词,根据关键词来复述课文。第一是找出关键词,学生们有时意见不一致,出现了争论,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也是对课文理解的最关键的时刻。通过争论,对课文更加熟悉,最后,两位学生主动完成了这一C层学生才能完成的活动。 三、课后反思 尽管这节课最后上得很成功,但是回答问题时所出现的尴尬局面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没有在分层的第一个环节——备课分层上下工夫。这说明我们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正是由于对这两方面没有深钻细研,才出现了简单问题变成了难题,谁也不会回答的问题让C层学生来回答,结果耽误了几分钟的时间,造成了开始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活动无法进行的现状。这种情况违背了教学中的针对性原则,没有有效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所幸的是,根据教学经验,我及时地改变了“既定方针”,使教学活动向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效果甚佳,值得借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