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_以江西省为例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_以江西省为例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_以江西省为例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_以江西省为例

1 引言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来,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使全球平均地表气温上升了0.3℃~0.6℃,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l.8℃~4.0℃[1]。全球气候变暖已引起国际社会对低碳经济的广泛关注[2]。2007年10月,在瑞士召开的达沃斯第二届气候变化和旅游国际大会认为,旅游部门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影响极为敏感,而

旅游产生的CO

2排放量相当于全球CO

2

总排放量的5%,

旅游部门须迅速作出应对,积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3]。如

何定量测算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成有效减排

的关键因素之一,旅游碳足迹(tourism carbon footprint,

TCF)为旅游业CO2排放量的测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当前对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CF)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

生命周期评价(LCA)视角的涵义探讨[4],运用不同的碳足

迹模型对家庭生活等进行碳足迹研究[5~6],特别是针对能

源及交通等耗能行业的碳足迹研究略显成熟[7],而对旅游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

——以江西省为例

王立国1, 2廖为明2黄敏2邓荣根2

(1.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2.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艺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低碳旅游是生态旅游的定量化研究方式之一,其核心是旅游碳足迹的测算。根据已有碳排放模型,文章建立了两大旅游碳足迹模型:综合模型(1)可测算区域时间和空间跨度的旅游碳足迹,而行业模型(4)则能进一步分析各旅游部门的碳足迹。并以江西为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江西省旅游碳足迹总量为379.17万吨~395.83万吨,其中国内旅游碳足迹占95%以上;平均旅游碳足迹54.09千克/人次~56.46千克/人次;旅游六大部门的碳排放比例依次为旅游交通碳足迹占总量的37.84%,购物占15%,住宿占10.28%,餐饮占8.78%,游览占4.73%,娱乐占

4.06%;影响旅游碳足迹总体变化的关键因子主要有碳排放系数Kn、能源强度系数En等因素,且其定值决定了研究

的最终结果。

关键词:终端消费;旅游碳足迹;江西省;模型

文献引用:王立国,廖为明,黄敏,等.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测算——以江西省为例[J]. 生态经济,2011(5):121~124,168.

中图分类号:F59;F062.2 文献标识码:A

Calculation of Tourism Carbon Footprint on Final Consumption:

a Case of Jiangxi Province

WANG Liguo1, 2, LIAO Weiming2, HUANG Min2, DENG Ronggen2

(1.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

2. College of Landscapc and Ar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

Abstract:Low carbont tourism is one of the quantification study modes in the ecological tourism, whose core is measuring of tourism carbon footprint. Two major tourism carbon footprint models are established: Model (1) can estimate TCF in the time and space span, and Model (4) can further analyze TCF of the tourism sectors. Taking Jiangxi as a case, the studies indicate: In 2007 the total TCF of Jiangxi is 3.79 million tons to 3.96 million tons, of which the domestic TCF covers more than 95%; The average TCF is 54.09 kg/person to 56. 46 kg/person; Among the six tourism departments carbon emission proportion ranks as follows: TC F of tourism traffic covers 37.84%, TC F of shopping tourism covers 15%, accommodation 10.28%, catoringt 8.78%,sight-seeing 4.73%, entertainment 4.06%; The main key factors are carbon emission coefficient kn of the unit energy consumption, energy intensity coefficient En and so on, and the final research results are determined by the value.

Key words: final consumption; tourism carbon footprint; Jiangxi; model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10CGL035)

作者简介:王立国(1975~),男,江西永丰人,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廖为明(1962~),男,江西南康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评价。

通讯作者:廖为明 Email: liaowm62@https://www.doczj.com/doc/531821441.html,

碳足迹的研究极少。李鹏等从LCA视角对酒店住宿产品

的碳足迹进行了研究[8],为旅游碳足迹的研究作了很好的探讨。但旅游作为消费活动,基于个人终端消费的碳足迹[9]研究尤为重要和必要,因此,本文试图从个人终端消费碳足迹作为切入点,定量核算区域游客消费导致的CO

2

排放量,揭示旅游活动中不同环节的碳足迹。

2 旅游碳足迹涵义探讨

碳足迹是指某产品的整个供应链(包括其使用和报废

管理阶段在内)当中,CO

2

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量(如甲烷)排放量的总和[3]。这包括某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生产、消费

及报废处理等所有环节的CO

2

排放总量。

但旅游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服务两大部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脆弱性等特点,因而不能简单以普通产品的范畴来定义旅游碳足迹。且生产最终是为了消费,因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应由其消费者来承担责任。据此,本文认为应从终端消费视角探讨旅游碳足迹的涵义及其测算,即旅游碳足迹(TCF)是基于终端消费的碳足迹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是指个体或团体游客在旅游

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以CO

2

为标准计算),是用来测量因旅游活动消耗物质、能源等而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影响的指标。

基于终端消费的旅游碳足迹内涵主要为:(1)旅游碳足迹的主体是游客。因旅游产品的消费者是游客,旅游活动的主体也是游客,因此,真正承担排放责任者也应是游客;(2)旅游碳足迹既包括直接碳足迹,也包括间接碳排放。直接碳足迹是指旅游活动中的能源消费和运输等在内的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碳排放,间接碳足迹指旅游产品和服务在其生产、使用、降解中的碳排放;(3)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事实旅游碳排放相同,但责任碳排放不一定相同。由于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是分离的,就导致事实碳排放和责任碳排放在空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9];(4)旅游碳足迹的终端消费包括游客从客源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客源地的整个旅游过程的生理消费和游憩消费。因旅游属于奢侈消费,由此可不分析两者碳排放责任的差异。

3 研究方法

3.1 基本假设

旅游碳足迹涉及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各个方面,为使复杂问题简化,现作如下假设:(1)作为享受型消费的旅游终端消费水平一致,其碳足迹也相同;(2)不同类型的游客消费表现出不同的消费能力和结构,其终端消费水平最终通过旅游收入体现;(3)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是无差别消费,其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能以成本的形式通过终端消费体现;(4)旅游产品的使用年限和日常维护有差别,

但因终端消费的无差别,故其使用过程的碳排放能以成本的形式通过终端消费体现。

3.2 测算方法

3.2.1 旅游碳足迹综合模型构建

已有研究表明,人口、经济、技术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是显著的[10]。根据埃利希(Ehrlich)和霍顿(Holden)提出的环境影响模型“I=PAT”,区域旅游碳足迹的综合模型(1)可表述为:

TCF=E·G(1)即TCF=V a·E a·E t·R t(2)式中,TCF为旅游碳足迹;E为旅游总收入;G为旅游经济的碳排放强度;V a为旅游人数,E a为游客人均花费;E t 为旅游经济耗能量,单位为吨标准煤;R t为该能耗的碳排放系数。

3.2.2 旅游碳足迹行业模型构建

如上分析,不同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不同,不同技术水平的单位能耗碳排放也不同。若考虑不同的行业与技术水平对碳排放的强度不同,则行业旅游碳足迹模型需要作适当修正。

根据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一项旅游活动通常是由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部分组成,因此,旅游碳足迹也可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游览和旅游娱乐六个部分分别进行计算后加总而得。因此,旅游碳足迹模型(3)可以表达为:

TCF=CF t+CF a+CF f+CF sh+CF ss+CF e(3)式中,TCF为碳足迹;CF t为旅游交通碳足迹;CF a为旅游住宿碳足迹;CF f为旅游餐饮碳足迹;CF sh为旅游购物碳足迹;CF ss为旅游游览碳足迹;CF e为旅游娱乐碳足迹。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旅游活动中碳排放的因素主要有:旅游人次、旅游消费水平、能源用量、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根据终端消费导向原则,各组分旅游CO

2排放量采用转换计算方法,即利用指标旅游收入、单位旅

游收入产出的能耗量及CO

2

与能源的换算比(K)来获得,

据此建立CO

2

排放量计量即旅游碳足迹模型(4),公式表述为:

CF o= ET1·E1·K1+ET2·E2·K2 +…+ET n·E n·K n(4)即(5)公式中,CF o为旅游行业通常碳足迹,o代表上述六要素即旅游的六大行业;ET为区域旅游收入,E n为第n个行业的万元耗能量,即能源强度;K n为第n个行业的单位能源用量碳排放量,为碳排放系数,不同国家、地区,不同的技术条件及能源结构,系数K n是不等的。

4 江西省旅游碳足迹分析

4.1 数据来源

江西省旅游碳足迹计算所需的数据包括:(1)现状数据。如江西省旅游收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接待人数及其收入、旅游等行业的能源消耗量等,这些数据主要来自各类统计年鉴和行业统计报告等;(2)参照标准。一类是直接采用于有关研究文献与报告的已有成果,如标准煤的碳排放系数等;另一类是根据统计资料或已有研究成果推算,得到新的系数标准,如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及第三产业的能源强度系数等。(3)调查数据。主要包括游客消费水平及结构、各种旅游交通使用率、旅游行业能源结构等,这些数据主要通过向旅游部门、从业者获取或实地调查分析获得。

4.2 测算与分析

4.2.1 综合模型测算

根据情景需要及资料情况,在测算江西省2000~2007年旅游碳足迹时,本研究使用模型(1)即TCF=E·G (1)根据研究,世界碳排放强度为92.9千克/千美元~835.8千克/千美元(1990年价)[11]。2004年全球碳排放总量为79.10亿吨[10],其中旅游约占5%[2],即约3.955亿吨。当年全球旅游总接待量7.651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 347亿美元[12](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计算出世界平均旅游碳排放强度G约为623.13千克/千美元(2004年价),G值位于世界碳排放强度的高值部分,符合旅游活动具有的奢侈消费的特点。式中,G=623.13千克/千美元。另江西省2000~2007年旅游总收入即E值已知[1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以当年汇率换算为美元。则江西省旅游碳足迹可测算(如表1)。

通过结果可知,江西省2000~2007年8年间的旅游碳足迹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0年的103.55万吨增加到2007年的379.17万吨,增加了近4倍。平均旅游碳足迹也是逐年递增的,但其增长较为和缓,其中入境旅游平均碳足迹呈逐年递减态势,而国内旅游平均碳足迹是逐年递增的;国内旅游平均碳低于全省平均碳足迹,入境旅游平均碳足迹是全省平均碳足迹的3到6倍。以2007年为例,国内旅游总碳足迹占全省总旅游碳足迹的96.79%,入境旅游总碳足迹所占比重很低,但入境旅游平均碳足迹很大,达到183.31千克/人次,是国内旅游平均碳足迹52.85千克/人次的3倍多。

4.2.2 旅游行业模型测算

不同能耗在碳排放上有一定的差别,式中不同能耗在计算中将统一折算成标准煤。因对旅游能源消耗结构方面的研究及其成果暂时缺乏,故在此假定标准煤碳排放系数K n为恒量k,且k取值2.45[14],则不再针对能源结构进行展开。另因限于旅游行业能源强度研究成果,故将江西省各行业能源统计数据进行推测,并取4年的平均值,得出江西省第三产业能源强度系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强度系数以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能源强度系数E值。2007年江西省入境旅游664 686人次,国内旅游6 944万人次[13]。将模型(4)CF o=ET1·E1·K1+ET2·E2·K2+…+ET n·E n·K n应用于各旅游行业中。其中,K n为2.45,旅游长途交通、邮电通讯和市内交通的E均取值0.985,旅游住宿、餐饮、购物、游览、娱乐的E取值0.188,其他项的E均取值为第三产业平均强度值0.774,如下页表2。

①旅游交通碳足迹:经测算可知,江西省旅游交通碳足迹总量为149.77万吨,占全省旅游碳足迹的29.65%,这表明交通是旅游碳排放的大户。其中国内旅游交通碳足迹占92.56%,为138.62万吨,入境旅游交通碳足迹11.15万吨。从交通方式看,民航碳足迹58.13万吨,铁路碳足迹54.43万吨,汽车碳足迹35.40万吨,轮船碳足迹1.81万吨,民航和铁路所占比重相当分别为38.81%和36.34%,汽车占23.64%次之,轮船碳足迹最少,仅为1.21%。从平均值看,入境旅游平均碳足迹很大,达到167.71千克/人次,是国内旅游平均碳足迹19.96千克/人次的近10倍,这显示跨境交通的人均次碳排放巨大。

②旅游住宿碳足迹:结果显示,江西省旅游住宿碳足迹总量为40.70万吨,其中国内旅游住宿碳足迹占98%,为39.89万吨,入境旅游住宿碳足迹8 030.36吨。入境

年份入境旅游人

数(人次)

入境旅游收

入(万美元)

国内旅游人

数(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

入(亿元)

入境旅游总

碳足迹(吨)

国内旅游总

碳足迹(吨)

总旅游碳足

迹(吨)

入境旅游平

均碳足迹

(千克)

国内旅游平

均碳足迹

(千克)

平均旅游碳

足迹(千克)

2000163 057 6 234 2 537134.638 845.92 996 623.35 1 035 469.28 238.24 39.28 40.55 2001196 3377 031 2 900161.443 812.27 1 171 135.12 1 214 947.39 223.15 40.38 41.61 2002240 8957 162 3 270191.144 628.57 1 386 614.04 1 431 242.61 185.26 42.40 43.45 2003165 560 4 746 3 391197.4729 573.75 1 456 528.75 1 486 102.50 178.63 42.95 43.61 2004287 7447 976 4 089240.8149 700.85 1 725 097.84 1 774 798.69 172.73 42.19 43.10 2005372 51310 395 5 058320.0264 774.36 2 368 289.35 2 433 063.71 173.88 46.82 47.75 2006497 25113 961 6 000390.8986 995.18 3 047 803.41 3 134 798.59 174.95 50.80 51.82 2007664 68619 554 6 944463.67121 846.84 3 669 843.18 3 791 690.02 183.31 52.85 54.09

表1 2000~2007年江西省旅游碳足迹

旅游平均碳足迹12.08千克/人次,是国内旅游平均碳足迹5.74千克/人次的2倍多,主要因为高档酒店比普通酒店的能耗更高。

③旅游餐饮碳足迹:江西省旅游住宿碳足迹与旅游住宿碳足迹情况类似,其总量为34.74万吨,国内旅游餐饮碳足迹占98.16%,为34.11万吨,入境旅游餐饮碳足迹6 314.08吨。其入境旅游平均碳足迹9.5千克/人次,是国内旅游平均碳足迹4.91千克/人次的2倍多。

④旅游购物碳足迹:江西省旅游购物碳足迹总量为

59.39万吨,国内旅游购物碳足迹占97.11%,为57.67万吨,入境旅游购物碳足迹1.72万吨。其入境旅游平均碳足迹25.82千克/人次,是国内旅游平均碳足迹8.31千克/人次的3倍。

⑤旅游游览碳足迹:江西省旅游游览碳足迹总量为

18.72万吨,国内旅游游览碳足迹占98.29%,为18.40万吨,入境旅游游览碳足迹3 225.48吨。其入境旅游平均碳足迹为4.85千克/人次,和国内旅游差别不大,为国内旅游平均碳足迹的1倍多。

⑥旅游娱乐碳足迹:江西省旅游娱乐和游览碳足迹情况类似,其总量为14.63万吨,国内旅游游览碳足迹占97.54%,为14.27万吨,入境旅游游览碳足迹3 636.13吨。其入境旅游平均碳足迹,5.47千克/人次,和国内旅游差别不大,才为国内旅游平均碳足迹的2倍多。

综合分析,2007年江西省旅游碳足迹总量为395.83万吨,其中国内旅游碳足迹为376.82万吨占95.2%;入境旅游碳足迹为19.02万吨,仅占总量的4.8%。旅游六大部门的碳排放比例依次为:旅游交通碳足迹占总量的37.84%,购物旅游碳足迹占15%,住宿占10.28%,餐饮占8.78%,游览占4.73%,娱乐占4.06%。从平均值来看,全省旅游碳足迹平均值为56.46千克/人次,其中旅游交通碳足迹均值为21.36千克/人次,接下来是购物8.47千克/人次,住宿5.80千克/人次,餐饮4.96千克/人次,游览2.67千克/人次,娱乐2.09千克/人次。5 结论与讨论

(1)作为生态旅游量化研究的方法之一,同时顺应气候变化旅游响应研究的需要,低碳旅游[15]研究必将成为新的热点课题,而旅游碳足迹则成为其中的关键。本研究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试图构建的旅游碳足迹模型分为综合模型和行业模型,实证研究证明是科学可行的。江西省旅游碳足迹总量和平均值的测算中,模型(1)的结果为379.17万吨、54.09千克/人次,模型(4)的结果为395.83万吨、56.46千克/人次,两模型结果接近。世界平均旅游碳排放强度G约为623.13千克/千美元(2004年价),模型(4)计算出的G值为650.51千克/千美元,即853.69千克/万元,也与昆明地区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碳排放强度研究成果相当:昆明地区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一个房晚碳足迹为25.29千克[8],以昆明地区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一个标间的价格300元/房晚,则其碳排放强度G 为843千克/万元。

(2)综合模型可测算区域时间和空间跨度的旅游碳足迹,而行业模型则进一步分析各旅游部门的碳足迹。研究表明,2007年江西省旅游碳足迹总量为379.17万吨~395.83万吨,其中国内旅游碳足迹占绝对多数;旅游六大部门的碳排放比例依次为:旅游交通碳足迹占总量的37.84%,购物旅游碳足迹占15%,住宿占10.28%,餐饮占8.78%,游览占4.73%,娱乐占4.06%。据此在生态旅游管理中可定量分析旅游活动各环节或旅游业各部门碳排放情况。

(3)基于终端消费的观点能很好地体现旅游消费的本质,同时能厘清碳排放的责任权属。旅游终端消费价格包含了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使用及降解成本,则其碳足迹能通过终端价格表现出了。

(4)模型中影响旅游碳足迹总体变化的关键因子主要有单位能源用量碳排放量即碳排放系数Kn、能源强度系数En等因素。

年份入境旅游人

数(人次)入境旅游收

入(万美元)

国内旅游人

数(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

入(亿元)

入境旅游总

碳足迹(吨)

国内旅游总

碳足迹(吨)

总旅游碳足迹

(吨)

入境旅游平均

碳足迹(千克)

国内旅游平均

碳足迹(千克)

平均旅游碳

足迹(千克)

2000163 057 6 234 2 537134.638 845.92 996 623.35 1 035 469.28 238.24 39.28 40.55 2001196 3377 031 2 900161.443 812.27 1 171 135.12 1 214 947.39 223.15 40.38 41.61 2002240 8957 162 3 270191.144 628.57 1 386 614.04 1 431 242.61 185.26 42.40 43.45 2003165 560 4 746 3 391197.4729 573.75 1 456 528.75 1 486 102.50 178.63 42.95 43.61 2004287 7447 976 4 089240.8149 700.85 1 725 097.84 1 774 798.69 172.73 42.19 43.10 2005372 51310 395 5 058320.0264 774.36 2 368 289.35 2 433 063.71 173.88 46.82 47.75 2006497 25113 961 6 000390.8986 995.18 3 047 803.41 3 134 798.59 174.95 50.80 51.82 2007664 68619 554 6 944463.67121 846.84 3 669 843.18 3 791 690.02 183.31 52.85 54.09

表2 江西省行业旅游碳足迹

(下转168页)

健康等级健康指数健康内涵

非常健康0.85~1.0林分结构复杂,动、植物物种丰富,生态服务功能强,灾害水平低;经济结构均衡合理,经济效益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对本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的贡献突出,不存在警情

健康0.70~0.85林分结构复杂,动、植物物种较为丰富,生态服务功能较强,灾害水平低;经济结构较为均衡合理,经济效益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对本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的贡献比较突出,不存在警情

亚健康0.55~0.70林分结构比较简单,动、植物物种较为单一,生态服务功能一般,灾害水平较低;经济结构基本完整,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持续能力一般,对本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的贡献很少,有警情的预兆

不健康0.40~0.55林分结构比较简单,动、植物物种较为单一,生态服务功能差,灾害较多;经济结构不完整,经济效益低,可持续能力差,对本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的贡献很少,警情不断递增

疾病

0~0.40

林分结构简单,动、植物物种单一,生态服务功能很差,灾害较多;经济结构残缺且不合理,经济效益非常低,可持续能力极差,对本地区经济及国民经济的贡献很少,警情处于爆发阶段

表13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标准等级划分

定,便于时间及空间上的对比分析并预测发展趋势。但是一旦某一森林生态经济区域的实际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应根据本区域经济、生态的发展做适当调整、补充与修改。

(2)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采用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权重分析,得出了各项指标对于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权重值,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其中结构完整性及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自我修复与抗逆能力各占16.67%,产业结构占7.5%,经济效益占13%,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占

20.5%,本地区经济贡献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各占4.5%。

(3)构建了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综合健康评价指数,通过划分的评价标准等级,即可判断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健康程度。

参考文献:

[1]赵玉涛. 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J]. 生态经济,2010(7):81~83.

[2]章伶俐,刘义,李景文,等. 北京地区蒙古栎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2009(1):54~59.

[3]余新晓,甘敬,李金海,等. 森林健康评价、监测与预警[J].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测算中,模型参数选择及其定值决定了研究的最终结果。在本文分析各要素具体消耗因子和数据取用方面,由于有些参数现有数据缺乏,未加在模型中,或有些数据没有体现行业特点,其所反映的问题还是有一定局限性。如本研究的旅游能源强度En 定为两大类,即各类交通Et 均为0.985,购物、住宿、餐饮、游览及娱乐都取值0.188。后续研究中,重点分析G 的取值以及各行业的k 取值,将旅游交通结构、旅游能源结构、废物处理碳排放系数以及碳汇因子等因子纳入模型并探讨其取值,修正模型将更能反映旅游业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全球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摘要[R]. 2007.

[2]柴发合,罗宏,裴莹莹. 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考[Jl. 生态经济,2010(11):89~93,97.

[3]昶旭.《达沃斯宣言》——气候变化与旅游:应对全球性的挑战[J]. 旅游研究与信息,2007(5):2.

[4]Baldo G L, Marino M, Montani M, et al. The carbon footprint measurement toolkit for the EU evolvable [J]. Life Cycle Assess, 2009, 14: 591-596.

[5]Weber C L, Matthews H S. Quantifying the global and distributional aspects of American household carbon footprint [J]. Ecological

(上接124页)

Economics, 2008, 66: 379-391.

[6]Kenn Y T, Gray N F.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household and person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Ireland [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9, 35(2): 259-272.

[7]郭运功,汪冬冬,林逢春. 上海市能源利用碳排放足迹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103~108.

[8]李鹏,黄继华,莫延芬,等. 昆明市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计算与分析[J]. 旅游学刊,2010(3):27~34.

[9]樊杰,李平星,梁育填. 个人终端消费导向的碳足迹研究框架——支撑我国环境外交的碳排放研究新思路[J]. 地球科学进展,2010(1):61~68.

[10]魏一鸣,刘兰翠,范英,等. 中国能源报告2008:碳排放研究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

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道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2]UNWTO. Tourism Market Trends [R]. 2006.

[13]江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 江西统计年鉴

2008[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14]陈飞,诸大建. 低碳城市研究的内涵、模型与目标策略确定[J],

城市规划学刊,2009(4):7~13.

[15]蔡萌,汪宇明. 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 旅游学

刊,2010(1):13~17.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经济 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是在低碳经济这一大背景下,低碳旅游逐步兴起,尤其对即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的中国来说,低碳旅游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它能否打败“腐败奢华游”,从时尚旅游概念变身为主流的旅游方式有待时间的考验。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必要性;可行性。 1.低碳的涵义 1.1概念“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理念,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低碳生活的逐步认识与追求,低碳旅游的定义和内涵必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2.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低碳旅游的现状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

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在高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农村人口净流出、公共资源倾斜,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农村空心化,并最终走向衰落。乡村旅游由于其能够直接将乡村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起到美化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产业能力的作用,而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将它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一剂良药。特别是今年7月底,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乡村旅游将迎来更多机遇。 事实上,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 成都的五朵金花、陕西的袁家村和马嵬驿、浙江的安吉……我们随口都能说出很 多知名的旅游乡村。也有很多城市人背着行囊走在了去往乡村的路上,他们或是 寻找一个古镇、山村租下一栋民居,按着自己的喜好进行改造,当起了民宿老板;或是承包数顷良田,种菜养鸡,当上了农场主;再有抱负的就是弄出了像裸心谷 这样的乡村休闲极品。但不能否认,中国的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产业 链条过短,产业体系不健全;旅游业态单一,规模化程度较低;旅游产品同质, 分工协作水平低;低价恶性竞争,服务质量不稳定…… 归结起来,最主要的还是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低,产业是乡村旅游得以持续 发展的动力,要想做大乡村旅游最关键的是打通一产、二产、三产的联系,形成 产业链。 一、做好一产:一地一品,发展高效精细农业 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基础,因为特色农业既是乡村旅游的景观营造, 也是休闲体验的内容,消费的对象。一村一品、一镇一韵,是现代农业走向规模化、精致化、社会化、差异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地区形成一种产业特色,一 个农户发展一种主导产品,有利于形成明确的专业分工,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依存,构建现代农业经济的整体框架,保持以农为本的本色。而建立单一农产品为 主的专业性农场,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产品产量,形成农业和观光两用园,是乡村 旅游的主力军。 日本的精致农业闻名世界,发展注重“大而专”。一些地区的无土栽培和温室 大棚精细化堪比园艺盆景。而普通农户只种植1-2个品种,一般作为商品出售。专业性的农场则会同时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如葡萄公园农场,可以将葡萄 园景观的观赏、采摘、制品,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写作、绘画、摄影、体验、竞赛与季节、庆典活动融为一体。 二、联动二产:打造IP,深化旅游商品开发

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和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带主要设备选型清单)

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一、项目建设规划 (10) 1.1建设目标 (11) 1.1.1 面向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景点 (11) 1.1.2 面向旅游者 (11) 1.1.3 面向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商家 (12) 1.1.4 面向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管理机构(旅游局) (12) 1.2建设规模和内容 (13) 1.2.1规划建设的系统及功能 (14) 1.2.2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综合管理平台 (23) 1.3系统建设总结与建议 (23) 第二章总体设计规划 (26) 2.1总体设计原则 (26) 2.2总体目标 (27) 2.3总体建设任务分析 (29) 2.3.1总体建设任务 (29) 2.4系统总体结构和逻辑结构 (32) 2.4.1整体技术架构 (32) 2.4.2功能和逻辑结构 (33) 2.4.3系统物理拓扑结构 (36) 2.4.4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总平图 (37) 第三章基础系统及各子系统建设规划 (38) 3.1建设目标、规模与内容 (38) 3.1.1系统建设目标 (38) 3.1.2建设规模与内容 (38) 9)营销决策体系,包括居民人流分析系统建设; (39)

3.2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39) 3.3基础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0) 3.3.1基础软件 (40) 3.3.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41) 3.3.3其他基础数据 (41) 3.4基础服务器及存储平台 (42) 3.4.1基础服务器平台及存储需求分析 (42) 3.4.2基础服务器平台及存储规划 (44) 3.4.3基础专线网络规划 (52) 3.5基础数据网络及安全方案 (56) 3.5.1基础数据网络方案 (56) 3.5.2基础网络安全方案 (59) 3.6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综合管理基础平台 (70) 3.6.1系统结构 (70) 3.6.2系统概述 (70) 3.6.3基于SOA的架构设计 (71) 3.6.4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集成管理系统架构分析 (73) 3.6.5基于SOA信息管理系统的框架实现 (75) 3.6.6平台功能设计 (79) 3.7基础GIS地理信息系统建设 (84) 3.7.1建设必要性 (84) 3.7.2建设目标 (86) 3.7.3系统设计 (88) 3.7.4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GIS服务平台建设规划 (91) 3.7.5全域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GIS平台对应用系统的支撑及功能 (95) 3.8智能视频监控子系统 (103) 3.8.1系统概述 (103) 3.8.2前端点位分布 (105) 3.8.3系统拓扑结构 (107)

浅析江西省旅游发展优势及建议

浅析江西省旅游发展优势及建议 14级行政管理班李芳 摘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江西旅游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 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线,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 拓展,旅游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 出水平连续登上新的台阶? 江西省旅游产业已有了较大进步,尤其是红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关键字: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方向 一,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的主要优势 (1)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品味高主。主要表现在类型种类多样,品牌突出,既有重要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又有重要战役,战斗和会议遗址,还有红军烈 士墓园,红军革命纪念建筑群等等。 (2)特点鲜明,优势明显。江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斗争最主要的区域,从1927年南昌起义到1934年红军长征,经历许多经典战例和伟大革命 奇迹;江西是伟人,将帅故里,是将军最多的省份。 (3)资源组合好,开发潜力大。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古村文化,民俗风情 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既是江西省旅游资源形成的一大 特色,也是江西旅游资源开发的一大优势。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向国内游客展 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舞台,增强 了青少年以及全民的忧患意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与此同时,江西旅游业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的竞争,形势逼人,面 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二,对于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建议 (1)创新开发模式,突出地方特色

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第一条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县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第二条XXX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文化旅游委)是县政府工作部门,为正科级。 第三条县文化旅游委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宣传、文化和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文物和博物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组织实施市、县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文物和博物馆政策措施。(二)统筹规划全县文化体育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拟订文化和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文物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三)管理全县性重大文化、旅游、体育活动,指导全县文化、旅游、体育设施建设,组织全县重大文化、旅游、体育对外交流、竞赛、展演活动,拟订全县重大文化、旅游活动和体育竞赛计划,负责全县文化、旅游、体育整体形象宣传和推广,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对外合作和市场推广,拟订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组织实施,指导、推进全域旅游。指导、协调、推动广播电视领域产业发展。

(四)负责管理全县文艺事业,指导艺术创作生产,扶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文艺作品,推动各门类艺术、各艺术品种发展。 (五)负责全县公共文化和体育事业发展,推进全县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和旅游公共服务建设,深入实施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惠民工程,统筹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组织实施全县广播电视领域公共服务重大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动。 (六)指导、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体育、广播电视、文物和博物馆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推进文化、旅游和体育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七)负责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普及、弘扬和振兴。 (八)统筹规划全县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组织实施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挖掘、保护和利用工作,承担文化市场和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建设工作,促进文化、旅游和体育产业发展。 (九)指导全县文化、旅游和体育市场发展,对文化、旅游和体育市场经营进行行业监管,推进文化、旅游和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法规范文化、旅游和体育市场。负责文化、旅游和体育市场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十)指导全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组织查处全县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体育等市场的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具体执法由县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承担。指导乡镇(街道)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

江西旅游精品线路建设规划构思

江西旅游精品线路规划构思 摘要:旅游精品线路,是连接精品旅游目的地及相关节点,旅游“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配套设施好、服务水平高、市场品牌响、带动作用强的主打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精品线路,对全面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提升旅游产品品位、树立旅游品牌形象、强化旅游产业素质、形成核心竞争力,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江西旅游;精品线路;规划 为加快我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特提出如下设计构思。 一、基本思路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旅游发展规律,以游客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重点旅游城市和精品景区为主要载体,以航空、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要通道,以提升旅游产品整体质量为核心;坚持红色、绿色、古色旅游相融合,坚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相融合,坚持省内与省外旅游线路相融合,坚持旅游硬件与软件建设相融合,坚持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市场有效运作,加强重点旅游目的地和节点旅游吸引物建设,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极品、黄金、特色旅游线路体系建设,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效旅游运行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和旅游经营水平,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围绕面向海内外旅游休闲“后花园”和“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总体定位,加快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步伐,一年全面展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明显成效。 建成一条极品旅游线路,使其成为品牌响亮、配套一流、功能优异、规模庞大、品质超群,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上具有很强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龙头旅游产品,对全省旅游产业具有强大的辐射力与带动力,力争打造成中国黄金旅游线路。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

低碳旅游发展模式与政策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的诞生,催生了低碳旅游的兴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低碳旅游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旅游的研究背景,构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三轮驱动模式:政府部门、旅游企业、旅游者,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旅游的政策。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发展政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出现了旅游资源不当的开发利用方式和非生态的管理模式,使得旅游业早已不再是天然无污染的朝阳产业。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旅游发展方式的变化轨迹,经历了从可持续旅游的理论到生态旅游的实践,人们仍然在不断探索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实现的基本原则和路径[1]。如今低碳经济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旅游将成为继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后新的时尚环保型旅游,将主导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低碳旅游发展方式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新方式,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要求。随着全球气候环境的变化,世界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低碳旅游的概念被首次并且正式提出,提倡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2]。 我国也开始重视低碳旅游的发展。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副会长魏小安说,旅游业带有低碳的天性,比如本身占用资源少,很多资源可持续利用,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是要首先把生态保护好,同时与其他产业形成良性互动与良性补偿,这种发展不但可以节能减排,同时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3]。2010年3月18日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重要的低碳经济内涵,即旅游发展要倡导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重,提倡旅游业发展要节能节水减排。支持旅游企业如旅行社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饭店业、旅游景区、其他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相关企业把新能源新材料运用起来,使节能节水减排技术的运用更加广泛,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把旅游企业创建成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企业。可以说在中国发展低碳旅游势在必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我国中部旅游重点发展区域,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为了顺应全球旅游业生态化、低碳化的进程,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全国各旅游地争相向低碳旅游转型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在区域江西已拔得头筹。2009年11月17日至23日,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江西南昌举行,大会发表了《南昌宣言》,号召在全球范围内大力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还提出今后每两年在南昌举办一届世界低碳大会[4]。江西省政府发布国内首个低碳经济白皮书《绿色崛起之路———江西省低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构想(一)

江西省体育旅游发展构想(一)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查询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江西省体育休闲旅游业开发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江西省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的构想。 关键词]体育休闲旅游;产业开发环境;发展构想 体育旅游就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体育活动来规划、设计、组合成相关产品,以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需求,进而参与感受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旅游形式。它是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在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地区,体育旅游已成为拉动经济的一股重要力量。在瑞士,仅滑雪旅游一项,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左右;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意大利,体育旅游的年产值从20世纪80年代的180亿美元达到目前的500亿美元左右,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产值。在江西省,体育旅游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正在以30%至40%的速度快速发展。特别是江西省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客家、道教文化以及根植于其文化土壤之中丰富多彩的民间体育活动,成为吸引体育旅游游客的重要因素。 一、江西省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环境 江西省围绕“旅游后花园”的战略目标,打好“绿色、红色、古色”旅游牌,积极实施旅游名牌战略,加快了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如今,全省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交相辉映,湖光山色尽现魅力,江西旅游资源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近两年,江西省充分发挥绿色、红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了特色山水、红色摇篮、陶瓷艺术、道教文化、特种生态、客家风情等六大主题特色产品的开发推介力度,做大做强江西省旅游业。各地规划先行,《江西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全省重点旅游景区加大了开发建设力度,庐山、景德镇、龙虎山、三清山等地不断开发和丰富景区景点,井冈山、婺源、仙女湖、柘林湖等景区也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开发旅游产品。 各地坚持多渠道引进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把旅游业发展目标纳入当地国民经济计划,大力开展旅游招商引资、宣传促销。近两年,江西省先后举办、参加了2002年江西(香港)投资洽谈暨旅游推介会、2003年江西(香港)旅游招商推介会。2003年江西(香港)旅游招商推介会共签订旅游招商引资项目16个,累计投资总额51664万美元。全省已建设完成景德镇到黄山旅游公路、新余仙女湖旅游公路、九江柘林湖旅游公路3个项目,共完成投资约5.6亿元,完成路面建设167公里。目前,全省现有对外开放的风景名胜区(点)400余处,其中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三百山、仙女湖等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24处;自然保护区5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6个;森林公园58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44个;国家地质公园2处,国家生态功能保护区1个。拥有历史文化名城7座,其中国家级3座,省级4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5个,重点保护寺观37处。 江西省积极实施旅游品牌战略,着力打造“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庐山、“世界瓷艺第一都”景德镇、“中国红色第一山”井冈山、“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中国红色故都”瑞金等旅游品牌。同时,积极创新旅游体制,运用市场化的手段和理念,组建了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全省已形成一批有较高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目前,红色旅游资源遍布全省,绿色旅游得天独厚、古色旅游灿若群星,大大提升了江西旅游整体形象,江西秀美的山水风光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去年全省接待海外游客人数24.0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161.8万美元,全省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7.95%。这些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体育休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依托。其次是江西省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适于开展户外运动和休闲的理想场所。如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等适宜开展攀岩、探险、登山等体育旅游项目;鄱阳湖、青山湖、仙女湖等以及众多依托水利设施建成的水利风景名胜区等等,适宜举办各类皮艇、摩托艇、滑水、漂流等水上运动。 二、江西省体育旅游业经营现状

江西省丰城市旅游业总体规划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2000年1月29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1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防治法》,根据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 7、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1996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05号发布; 8、国务院《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63号,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9、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0年1月1日实施; 10、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2000年10月26日实施; 11、国家旅游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检查标准》; 12、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13、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十五”发展计划和2015、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二)有关地方性法律法规 1、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2000年省1号文件; 2、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1999年12月23日颁布,2000年2月1日实施; 3、江西省旅游局《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

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目录 旅游业的低碳化发展 (1) 一、旅游产业结构 (1) 二、技术处理 (2) (一)核心层面 (2) (二)辅助层面 (3) (三)延伸层面 (3) 三、低碳化措施 (4) (一)消费者思想意识 (4) (二)政府的引导 (4) (三)旅行社作用 (4) (四)景区管理措施 (5) (五)酒店的参与 (5) (六)非政府组织的责任 (5) 四、根据资源状况所构建的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响应模式 (6) 五、市场运作 (6) 一、旅游产业结构 旅游低碳化可谓是当今时代的时尚话题。一般地说,人们将旅游业视为天然的低碳产业,而事实上传统的旅游业生产方式存在很多不低碳的行为与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化发展既是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 年,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 CO2排放强度比2005 年下降 40%~45%,并实现碳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 在旅游产业结构当中,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时代,科技还没发达,旅游行业的人也没有低碳意识。对于景区方面,旅游资源无序开发、治理措施不当、游客环保意识薄弱等因素引起了破坏植被、垃圾增多、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对于酒店方面,酒店追求的只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在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把重点放在低碳发展上,从而出现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对于旅游城市方面,旅游者的能源消耗量和污染排放量都超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排放量;对于餐饮方面,旅游景区餐饮主要属“快餐式”消费;餐饮碳排放量受景区碳汇系统制约。 针对以上问题,各个行业如今对它们做出了相应的调整。(1)景区方面: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监管机制,加强服务质量监控力度,合理编制旅游规划,

婺源乡村旅游 [赴江西婺源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

婺源乡村旅游[赴江西婺源乡村旅游的考察报告] 3月13日、14日政府陶景文副市长与旅游局孙世强副局长到江西省XX县进行乡村旅游考察。 在此期间,先后考察了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村等乡村旅游景点,走访了旅游购物点、旅游农户。一路深入细致的考察,使我们感受颇多、收获较大,触动很深。我们不仅对婺源乡村旅游有了一定的了解,还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经验,得到了启发,有关考察成果报告如下: 一、婺源及李坑、汪口、江湾、晓起村景区概况 XX县位于江西省的东北角。全县总面积294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有33万多人。县城设在紫阳镇,县境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XX区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幢、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 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被许多媒体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森林覆盖率达82%,是中国最美乡村、中国旅游强县、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国首批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国乡村旅游的典范等多项称号,拥有

7个4a级景区,是全国拥有4a级旅游景区最多的县。开发了10多个精品景区景点,开辟东、西、北三条精品旅游线路。 李坑-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村落。一条蜿延曲折的小溪穿村而过,房屋依溪而建。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明清古建遍布,青石板街道纵横交错,石、木、砖各种溪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民居宅院依山傍水而立,粉墙黛瓦、参差错落,构成一幅天然画卷。 汪口-千年古村落。位于XX县东江湾镇压的西部,宋朝大观年间始建,距今有1100余年历史。有千年古街、老屋、长河漂流可供游览。国家级文物单位“俞氏宗祠”,气势宏伟、布局严谨、工艺精巧、风格独特,宗祠内凡木质构件均巧琢雕饰,被建筑专家誉为“艺术宝库”。 江湾-伟人故里。曾孕育了清代经学家江永、明代户部侍郎江一麟、清代户部主事江桂高、清末民初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等名人贤士,较完好地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古老的徽派建筑。 晓起-生态家园。始建于公元787年,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荟萃了千余株古樟群及全国罕见的大叶经楠树和国家一级树种江南红豆杉。官邸气派堂皇,民居精雕细刻。村中小巷均铺青石,“养生河”里鱼虾游弋,环境优美,天人合一。 二、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科学定位、规划先行。XX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旅游规划工作,编制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景区开发建设规划纲要》以及10个景区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例如当地规划明确规定:纳入规划范围的村庄和游览线路经过的地区,兴建和改造各种建筑必须按照规划确定的外观和式样,政府还设计了独立、联排、多层等多套徽派建筑标准图纸,供村民建房挑选。

江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江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 发布时间:2011-8-3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王珏陈世伟邓晓华 [摘要] 21世纪的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大国,而江西的旅游资源在全国而言都具有显著优势,因而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是符合江西省情的最佳选择?本文着重研究了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江西旅游业发展的障碍,提出要改变江西旅游业发展落后的状况,必须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 [关键词] 旅游业;研究分析;展望 一?江西省旅游经过30年发展的现状总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江西旅游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 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线,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产出水平连续登上新的台阶? 截止“十?五”末,江西省旅游产业已有了长足进步,尤其是红色旅游蓬勃兴起,迅猛发展,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品牌已成为江西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十?五”期间,江西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126.3万人次,年均增长13.7%;旅游外汇收入3.73亿美元,年均增长8.1%;接待国内旅游者1.87亿人次,年均增长11.8%,国内旅游收入1080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14.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1亿元,年均增长14.7%?2005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5095.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20.0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3.73%和32.88%,比“九?五”末期增长99.52%和137.76%,分别完成“十?五”计划发展目标的112.48%和114.29%;旅游总收入约相当于全省GDP的7.9%,比上年提高了1.11个百分点,比“九?五”末期提高了1.28个百分点,旅 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37.25万人次,比上年增 长29.48%;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增长30.3%;接待国内旅游者5057.93万人次,增长23.69%;国内旅游收入311.5亿元人民币,增长33%? 首先,江西省确立了以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为龙头,引领和带动绿色?古色?蓝色旅游快速发展,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2000年江西率先提出“红色旅游”概念,2001年推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口号?2004年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级红色旅游发展纲要? 其次是旅游设施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连接主要旅游城市和重 点景区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再次,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江西省政府对旅游业的投资逐年增加,由“九?五”前期每年210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2000万元?在政府投资的带动下,外资和民间资本也大量进入旅游领域?旅游城市?风景名胜区?A级旅游区?森林公园等建设速度加快,旅游目的地形象明显改观? 江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同较好的省份比,发展速度仍然较慢,发展水平 比较落后江西省的旅游业与周围各兄弟省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世界范围来看,入境旅游业是一个国家(地区)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入境外

最受喜爱的十大景区节庆活动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0北京请您来过年 春节十大系列群众评选获奖名单 由北京市旅游局联合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北京晚报等多家机构共同主办的“2010北京请您来过年——春节十大系列群众评选”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整理、评选,获奖名单闪亮出炉。 本次评选共设立了十大奖项:分别是最受喜爱的年夜饭(100家)、最受喜爱的十大庙会(获奖名单另发)、最受喜爱的十大节庆活动(庙会除外)、最受喜爱的十大购物街区、最受喜爱的十大餐饮街区、最受喜爱的十大滑雪场、最受喜爱的十大温泉、最受喜爱的十大旅游商品、最受喜爱的十大民俗户、最具旅游人气的区县。 本次评选本着群众评选的原则,分别通过网络和短信两大通道接受群众投票,并同时在新浪网、沸腾都市网、北京旅游信息网同时开设了投票平台。在为期半个月的评选中,共有2000万余次点击,近70万人参与投票。在群众投票的基础上,经过专家的审核,按照票数的排名和安全卫生一票否决制的原则最终确定了本次评选的获奖名单。 全部获奖名单如下: 最受欢迎的年夜饭(100家)

序号店家名称区县 1 生态餐厅一隅、生态餐厅平谷区 2 全聚德前门店崇文区 3 北京市延庆县新城服务楼延庆县 4 留民营生态餐厅大兴区 5 大东饭店大兴区 6 爱民民俗旅游服务部餐厅大兴区 7 杨府饭店大兴区 8 便宜坊烤鸭集团崇文区 9 鼎香渔港大连海鲜酒楼东城区 10 梅地亚中心海淀区 11 日月星辰民族文化生态园大兴区 12 眉州东坡酒楼大兴店大兴区 13 红旗飘飘餐厅大兴区 14 鼎盛人家饺子城大兴区 15 白金生活大兴区 16 根据地饭店大兴区 17 眉州东坡酒楼亦庄店大兴区 18 吴门一江水大兴区 19 大兴宾馆餐饮部大兴区 20 湘夏人酒楼大兴区 21 南门涮肉后海店西城区 22 牛街洪记小吃店宣武区 23 鸿云楼饭庄朝阳区 24 全聚德王府井店东城区 25 大鸭梨通州2店通州区 26 老宅院东城区 27 张生记北京分店朝阳区 28 燕春饭店延庆县 29 全聚德什刹海店西城区 30 雅玛花式铁板烧好运街店朝阳区 31 大鸭梨航天桥店海淀区 32 新风大酒店延庆县 33 亚洲之星新马印餐厅朝阳区 34 九如轩饭庄西城区 35 金龙潭大饭店海淀区 36 农招大酒楼通州区 37 北京红螺园饭店怀柔区 38 晋阳饭庄中关村银谷店海淀区 39 北京松秀园度假村怀柔区 40 北京红螺钟磬山庄怀柔区 41 北京双阳宾馆怀柔区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 批后公告材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引领,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部署和“五化”协同发展总体要求,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历史机遇,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要求,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加快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质量全面提升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由江西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到2020年,远期到203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江西省全部行政辖区,包括南昌市、上饶市、九江市、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赣州市、宜春市、吉安市、抚州市等十一个地市,总面积为16.69万平方公里。 有法定效力。

第四条省域发展总目标 落实新时期江西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发展战略,利用江西省近邻长珠闽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开放区位,发挥江西省生态环境优良和文化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绿色崛起,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和其它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促进沪昆(浙赣)、京九等交通走廊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秀美”的新江西。 1.富裕江西 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城市的内生发展动力。通过承接沿海地区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自身优势资源的工业体系,大力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推动农业产业化,逐步形成就业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稳步增强的富裕发展新局面。 到规划期末将江西省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和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旅游经济圈。 到规划期末,全省人均GDP超过16000美元(按2010年汇率),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究与试验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家庭收入中非农产业比重超过60%。 2.和谐江西 以都市区、城镇群、县(市)域单元为载体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镇常住人口与返乡务工人员安居乐业、革命老

如何发展低碳旅游

BUSINESS REVIEW 商业经济评论 经济导刊80 2011 / 01 【关键词】 低碳旅游,可持续发展,绿色酒店,低碳景区 如何发展低碳旅游 文 | 郑海燕 目前,低碳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旅游业是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性活动,具有践行低碳经济的优势。2009年世界旅游组织发表《迈向低碳旅游业》的报告,呼吁各国政府、旅游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实践低碳旅行,实现旅游业和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倡导低碳旅游方式。鼓励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利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节水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由此可见,我国势必掀起一场低碳旅游热潮,低碳旅游模式成为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9年5月,世界旅游组织在世界经济论坛《迈向低碳旅游业》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低碳旅游”概念。低碳旅游是更深层次的环保 旅游意识形态,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行方式。对旅游者来说是新型的旅游方式,对于旅游业来说是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据统计资料,200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突破1万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超过4%,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产业。然而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资源造成了重大的影响。旅游业是温室气体来源之一。世界旅游组织对2005年旅游业碳排放做了评估,认为其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总量的4.9%,考虑到未来平均每年约有4%的国际旅游者和巨大的国内旅 游者增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35年旅游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2005年的150%。旅游业的碳排放集中在交通、住宿和旅游活动上。其中,旅游交通是最主要来源。旅游交通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到整个行业排放量的75%。住宿方面,一座中等规模的三星级饭店,一年大约要消耗1400吨煤的能量,排放4200吨二氧化碳、70吨烟尘和28吨二氧化硫,而一座建筑面积在8万-10万平方米的大型饭店,全年消耗大约13万-18万吨标准煤。而如穿越南极这样的活动,碳排将达到10吨以上。 气候条件恶化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2008年年初,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给旅游业造成了巨额损失,仅张家界的旅游接待人数比2007年同期减少50.4%,旅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介绍.

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介绍 (2010年7月18日)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黄山、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前481年)曾被封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全省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全省总人口6740万人。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早,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步伐日益加快,但与四川、浙江、贵州等兄弟省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省是个农业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大省,2008年元月份,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时曾指出“要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省旅游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在国家旅游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指导下,统一认识,围绕中心,立足省情,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旨,牢

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以旅助农,借农强旅,把握机遇,乘势而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工作,加快了乡村旅游发展步伐。 一是制定了乡村旅游创建计划。2007年8月份,在全省旅游系统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旅游局发出了建设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动员令,就是要实施县域旅游发展工程“52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旅游县(市、区)、200个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星级农家乐),其中部分县(市、区)和乡(镇)村进入全国乡村旅游“百千万”行列,以旅游强县、优秀旅游乡镇和星级农家乐等多级创建活动为抓手,以创促建、以点带面,形成综合创建体系,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截止2009年底,全省先后授予35个县(市、区)为旅游经济强县或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其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中国旅游经济强县1名。命名最佳旅游乡镇49家,优秀旅游乡镇133家,旅游乡镇66家,优秀旅游乡镇总数达到248家。农家乐示范点124家,评选出全省星级农家乐583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30家、四星级农家乐75家。2010年3月份,我省有4个乡镇被国家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共同命名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二是出台了乡村旅游创建政策。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

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昭示着21世纪的中国的世界旅游大国的地位,而江西的旅游资源就全国而言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因而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是符合江西目前省情的最佳选择。从江西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水平看,分析造成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限因素,提出改善这些因素、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江西旅游、旅游产业发展、局限因素、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对策和建议 前言:旅游业作为“无烟产业”和“朝阳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且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正处在大发展时期,需求持续增长。近年来,江西凭借得天独厚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在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江西旅游产业发展进行整体性思考,以期为推动和促进江西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调查目的:了解江西旅游业的发展情况。通过现状进行比较、分析,阐述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限因素。提出改善相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调查对象:互联网、江西省旅游局网站、江西省统计局网站、国家旅游局网站。 调查方法:资料搜集法 一、江西旅游产业发展历程及发展水平 江西旅游,自古为盛,无数文人墨客游历江西,留下了许多传世名篇。但现代意义上的江西旅游业,则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1920年,江西省政府在庐山设管理局,管理庐山各山地风景名胜事宜。1935年,与英国驻汉总领事签订《牯岭产业交还江西省政府协定》,收回鸦片战争后租借给英国人作避暑的山地,并由国民政府拨款兴建公园,庐山始出现接待旅游机构,提供各种代办性服务。1939年,日军入侵江西,使刚起步的旅游业遭厄运,直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江西旅游业基础十分薄弱。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5月,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南昌分社;1958

旅游发展委员会(文化文物广电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最新)

旅游发展委员会(文化文物广电局)主要职责内设机 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X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X县文广旅游局更名的批复》(安编办字〔X〕1X号),将X县文广旅游局更名为X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加挂X县文化文物广电局牌子,为县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 (一)将原X县文广旅游局全部职责划入X县旅游发展委员会(X县文化文物广电局)。 (二)新增和加强统筹协调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职责。 二、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旅游业路线、方针、政策、法规、规章;开展调查研究,研究制定全县文化、文物、旅游、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执行。 (二)研究拟定全县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业、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各镇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各镇文化建设和旅游村镇建设;负责全县文化文物、旅游、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项目的编写、申报及组织实施。

(三)贯彻推行中省市关于文化文物、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旅游业的各类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研究拟定地方行业管理标准;依法对全县文化文物市场、广播电影电视市场、新闻出版市场、旅游建设经营市场实施监管,做好文化经营许可证的审核与发放工作;负责演出市场设立审批及变更许可,娱乐场所审批设立及变更许可,文化类民营非企业单位设立许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工程方案审批,电影放映单位设立、变更业务范围或者兼并、合并、分离审批,建立城市有线电视系统审批,出版物设立审批及变更许可,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核发;负责全县2A以下景区等级质量评定及2A以上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申报、复核与管理,全县农家乐、家庭旅馆、乡村酒店星级评定工作;指导全县旅游村镇创建,做好省市旅游村镇的初审和上报工作;负责依法申报全县经营国内、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维护所辖行业正常的建设经营秩序。 (四)组织全县旅游资源的普查、规划、开发和相关保护工作;指导全县重点旅游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线路的规划和开发,引导休闲度假;监测全县旅游经济运行;负责旅游统计和行业信息发布;发挥县假日旅游服务中心职能作用,牵头做好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管理与服务工作;负责全县旅游安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加大旅游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协助处理重大旅游安全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